职称英语阅读一理工类

2025-0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职称英语阅读一理工类(通用8篇)

职称英语阅读一理工类 篇1

1.职称英语理工类阅读理解习题(3)

2.20职称英语理工类阅读理解习题(4)

3.年职称英语理工类阅读理解习题(2)

4.2014年职称英语理工类阅读理解习题(1)

5.2014年职称英语理工类阅读理解习题(5)

6.职称英语理工类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7.职称英语阅读理解习题

8.综合类职称英语阅读理解

9.职称英语阅读理解语句精选

职称英语阅读一理工类 篇2

1 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特点

“听力”是一个接受、理解声音信息的过程, 是听者对说者所传来的编码信息进行解码的过程。研究发现, 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好坏与其精读课成绩的高低成正比关系。听力水平低下是中国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如此, 理工类院校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得天独厚, 只要对策得当, 仍可以体现自己的办学优势, 根据生源特点, 增强办学特色, 探索出符合理工类院校特点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理工类院校学科门类齐全, 各学科覆盖面广, 利于英语听力教学时教师讲授有关自然科学类、科技类、经贸类等多领域的术语及背景。理工科院校学生的理工知识背景宽阔, 复合型知识结构利于其多角度理解语言和文化现象。理工科学生在学习专业过程中, 对自然科学的追求有着跨文化, 跨语言的背景需求, 使学生突破英语障碍产生了原动力。理工科院校以市场为导向而灵活调整的专业结构, 使办学方向更加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 也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提供了动力。学生在学习英语时, 能够主动结合自己所学专业, 通过查找相关英文专业刊物和学术文献等, 提高英语的理解能力, 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 为毕业后英语的再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 理工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明显的优势。

受学术氛围的影响和熏陶, 理工科院校的师生一般逻辑思维能力较强, 治学严谨, 一丝不苟, 也是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一大优势。一般来说, 我国理工科院校英语教学的历史相对较短, 英语教师队伍也趋于年轻化, 这样的教师队伍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 悟性高, 有创新意识, 有利于投身于教学改革和提升专业竞争力。

2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

听力理解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方面比较头痛的一个问题。一方面, 客观条件和理工类院校的英语教学机制无法完全支撑高效的听力教学。探其原因, 大学英语教学起步较晚, 教研水平参差不齐, 师资方面缺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师, 不能广泛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 造成学生信息获取能力不高。教学方式落后, 绝大多数听力教学以课堂为中心, 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大量进行重复性的教学, 造成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由于理工科院校在人文学科的建设方面发展不平衡,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理工院校英语文化和人文素质的提升。大部分理工科院校的科研硬件如计算机和语言实验室配置很好, 但涉及语言学、文学、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建设则相对薄弱, 教材信息陈旧, 缺乏时代感、新鲜感。部分理工科院校的决策层对英语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甚至偏见, 思想上不够重视, 政策、资金、师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 不利于学科的平稳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另一方面,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听力理解题目在大学英语测试中所占的比例已达到35%。这就要求院校、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 及时调整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效率。但是, 学生的听力课时仍然极其有限, 部分学生对听力理解表现出听力焦虑, 有畏难情绪, 很多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还是听不懂, 说不出来。无疑, 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有效的听力教学的严峻挑战。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中, 教师只是将大量的视听材料“灌”给学生, 学生因受语音、语法、背景知识等语言因素和动机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从学生的母语文化看, 中国学生一般比较文雅内向, 理工类学生表现尤其突出。他们比较喜欢逻辑思考, 但不善表达, 在英语听说课堂里不爱发言, 运用语言的机会少, 听力能力当然不能得到提高;从生源地看, 很多学生来自内地中小城市甚至偏远乡村, 那里的英语教学水平相当落后, 基础很差;语音方面, 很多学生受方言的影响语音辨别不清, 就会造成听力困难, 甚至引起语意上的歧义;文化背景知识方面, 学生听到的听力材料包罗万象, 而很多理工类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较熟悉, 对社会人文科学了解甚少, 对西方社会的风俗礼仪相当陌生, 因而很难真正理解原材料内容;心理因素方面, 很多理工科学生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没有长远的学习规划, 没有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因而这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成绩提高很慢。

3 听力教学的对策及建议

要改变这一状况, 要求理工类院校决策者必须转变英语听力教学观念, 利用理工科院校科研方面先进完备的硬件, 如计算机、语音室等, 加强语言学, 文学和文化方面的资料建设, 发挥其技术资源优势,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替代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各学校可以设计出适合本校情况的局域网及校园网的多媒体听说教学模式, 也可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

理工类院校英语教师应及时转变角色, 开创及倡导新型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学习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 确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 教师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学中采取以下策略, 正确引导学生。

3.1 课堂教学中多鼓励, 注重说话时的语气和措辞, 避免对学生施加过多测试压力。

把握好对学生出现错误的纠正尺度, 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等因素, 帮助学生调整心态, 树立自信心, 克服心理障碍。

3.2 强化语音教学, 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丰富英语国家的

背景知识文化, 利用网络帮助学生收集下载VOA, BBC等国外电台涉及文化社会领域、知识面广、语速适中的英语新闻节目和纪录影片。多看英语原声电影, 播放影音格式文件, 感知和适应现代英语的各种题材、方言、场景, 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西方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知识, 有助他们对听力材料中文化背景的理解。

3.3 精听和泛听的结合, 坚持分层教学, 互为一体的原则。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很大, 在听力练习中设置有针对性的纠偏教法, 使学生能够处在基本相同的水平线上。

结束语

理工类院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教学风格和生源特点,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和听力教材的限制, 利用有利的条件和资源, 克服不利因素,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听力学习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

摘要:理工科学生因其专业设置和学习习惯所致, 学习外语自有不同于人文社科类学生的优势和困难。教师需了解这些不同和差异, 因材施教, 扬长避短,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听力学习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本文对理工类院校听力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 对有效的教学及学习方法给予推介, 并对听力教学提出相应建议, 对促进理工科类院校的外语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理工类院校,听力教学,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谈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建设 篇3

摘 要:近年来,外语类专业研究生呈现出报考人数多,报考院校集中的局面。本文从本科学生自身情况、深造意向以及本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心仪学校英语专业的优势等方面,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英语专业237名本科生做了系统的调查与研究,总结出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的优势及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法,以利于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的建设。

关键词: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专业建设

一、引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高校设有英语专业的共有600多所,其中1/3以上设置在理工科院校。然而英语专业在很多理工类院校中被视为边缘学科得不到重视,其培养方式也偏于“单一型”而非“复合型”,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面临巨大就业压力。所以,许多理工类院校本科学生纷纷选择去外语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继续深造,以谋求更好的出路。

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学生为例,从本科学生深造意向角度出发,调查学生对于英语专业的需求以及对专业建设的看法,为理工科院校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调查选取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校本科生237名作为研究对象。广泛了解不同年级的学生所处阶段的情况,主要了解以下问题:(1)当初来到本学校学习英语专业的原因;(2)深造意向;(3)择校标准;(4)对本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什么看法。全面了解现状,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和访谈形式。笔者设计了一份由18个问题组成的调查问卷。发放问卷237份,共收回190份,其中181份有效问卷。问卷收回后,我们又针对部分学生随机采访,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三、研究结果

1.学生情况统计

据调查显示,仅有2.21%的学生是喜欢本校英语专业的。还有32.04%的学生是被调剂到英语专业的,本身对英语专业兴趣就不大,所以这些学生在学习方面往往是较为被动,不能主动学习和利用资源。

2.深造意向统计

经调查发现,有57.45%的本科学生不愿留在本校继续深造,而愿意去外语类院校、综合类院校及理工类院校深造的学生比重分别为38.67%、37.01%和13.26%。由此可见,大部分本科生对于学校现有的专业建设并不是很满意,他们大都想选择到专业性及实力更强的学校进行深造。笔者对想去同类理工院校深造的学生进行了采访,发现这些学生看中的是学校的专业性优势,如科技、石油、航天、农业等领域。毕业后这些学生想从事专业性工作,而这种特色优势正是本校所欠缺的。

3.择校标准统计

经调查发现,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交流机会以及学风建设是学生择校时较为关注的几个方面。尤其是课程设置至关重要,教育方针的贯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的改进都必须以课程作为载体才能实现。故理工类院校应发挥自身优势,将英语专业与学校特色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

4.课程设置的统计

合理设置课程必须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能力、知识水平,专业不能拼凑、复制、模仿。学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安排课程,适当增设一些特色课程,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由于课程设置对学生择校影响最大,笔者着重探索本校的课程设置情况。由调查结果发现,仅有36.62%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合理,占少数。笔者又采访了一些学生,他们表示,学校课程设置内容单一,实用知识少;建议学校强化实践性课程教学,多设置和文化交流相关的课程。同时,学生还希望开设与学校特色相关的专业知识课,实现术业有专攻。

四、建议

综合以上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学生的调查研究,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培养有特色的复合型人才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须培养具有本校特色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让学生在打好英语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专业进行深造。据调查显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专业早已从单纯的语言学习走向更广阔多元的交流,社会对既熟悉国际商务事物又熟练掌握英语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加大。以地质大学为例,如果能在英语专业中开设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同时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使学生掌握相关地理学知识,具有初步科研和实践能力,那么学生毕业时在相关领域的竞争力将会大大增强,同时也提高了本校英语专业的学科竞争力。

2.优化课程设置

专业课首先应该保证教学质量,增强针对性。尤其是对语言文学与翻译类课程的设置,要调整好课程内容,设计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衔接问题。同时,课程安排也要充分考虑到课程本身的特点、培养方针以及学生学习的规律,合理分配每个学期的课程教学时数。在保障必修课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在低年级增设部分选修课程,使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英语专业建设,必不可少的是要有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都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多数理工院校的现状是英语教师在执教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学的同时,也积极从事科研,学校应对这些教师给予高度重视。此外,学校应适当增设外教的课程,使学生多与外籍教师进行思想交流。

4.学校加大硬件投入

许多理工类院校往往都更加注重大学公共英语课程,以及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而忽视了本校的英语专业建设,致使许多英语学院在硬件建设上较为匮乏,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及设施,如早读室、语音室、口译设备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英语专业化的学习。学校应当对英语专业给予重视,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还要强化学风建设,提供更多国际交流的机会。良好的学风建设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环境保证。学习一门外语,只有置身其中才能学好,学校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增长见识。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与外语类、综合类学校的相比,教育资源有所不同。要想培养有特色优势的外语人才,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英语专业建设。然而专业建设非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逐步优化。

此外,由于研究的样本和数量范围有限,以上的调查结果不具有广泛代表性,仅作为同类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建设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正胜.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J].Crazy English Teachers,2009(2)71-74.

[2]杨红燕.理工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学生需求[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2).

[3]俞惠.理工科院校特色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29(6)104-106.

职称英语阅读一理工类 篇4

The whole of the United States cheered its latest hero, Ashley Smith, with the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saying it was planning to give a big reward to her for having a brave heart and wise mind.

__________ (46) She was moving into her apartment in Atlanta, Georgia early on the morning of March 12, when a man followed her to her door and put a gun to her side.“I started walking to my door, and I felt really, really afraid,” she said in a TV interview last week. The man was Brian Nichols, 33. He was suspected of killing three people at an Atlanta courthouse (法院) on March 11 and later of killing a federal agent. __________ (47)

Nichols tied Smith up with tape, but released her after she repeatedly begged him not to take her life. “I told him if he hurt me, my little girl wouldn’t have a mummy,” she said. In order to calm the man down, she read to him from “The Purpose-Driven Life”, a best-selling religious book. He asked her to repeat a paragraph “about what you thought your purpose in life was ― what talents were you given.” __________ (48)

“I basically just talked to him and tried to gain his trust,” Smith said.

Smith said she asked Nichols why he chose her. “He said he thought I was an angel sent from God, and we were Christian sister and brother,” she said. “And that he was lost, and that God led him to me to tell him that he had hurt a lot of people.”__________ (49) She said Nichols was surprised when she made him breakfast and that the two of them watched television coverage (报道) of the police hunt for him. “I cannot believe that’s me,” Nichols told the woman. Then, Nichols asked Smith what she thought he should do. She said, “I think you should turn yourself in. If you don’t, lots more people are going to get hurt.”

Eventually, he let her go. __________ (50)A US$60,000 reward had been posted for Nichols’ capture. Authorities said they did not yet know if Smith would be eligible (有资格的) for that money.

A The local police were searching for him.

B Smith is a 26-year-old single mother with a daughter.

C Smith tried very hard to kill Nichols.

D She even cooked breakfast for the man before he allowed her to leave.

E And the two of them discussed this topic.

F Then she called the police.

46=B

47=A

48=E

49=D

理工类大学英语人文类课程设置 篇5

理工类院校有着其自身的特点,更应该进一步探讨其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努力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正确道路。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程设置 理工类院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英语也不断地进行自身的改革创新。

如何使该课程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大学新生英语能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找到新的定位,满足学生加速的信息、文化、专业等需求,已成为大学英语面临的最大问题。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已先后对本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

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但是针对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这种课程设置并没有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

尤其是对于理工类院校来说,学生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所提供信息类型的要求是和文科类院校的学生有所不同的。

因此,在对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改革时,要根据其自身特点,既要满足学生专业知识的需要,又要尽量为其提供各类语言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大学英语从单纯的语言基础教育课程逐渐过渡为语言、文化、专业知识等集于一身的综合性课程。

一、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的必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0月在巴黎举行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确定现代大学的教育目标为:高等院校必须教育大学生成为学识渊博、理想崇高的公民,能够以批判精神进行思考,会分析研究社会问题,能运用知识解决社会问题,并且能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理工类大学是国家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英语则是大学教育众多课程当中,最能开拓学生知识领域,连接国内外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

因此,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承担着巨大的责任与义务。

理工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育在传统上往往满足于最基础的语言教育。

然而事实证明,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本校本专业的有限空间,他们把学习的触角伸向的国外各所著名高校。

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在互联网上收看国外高校对外开放的专业课程视频;越来越多的在读学生能够参加学校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办学,或者干脆转学到国外高校就读;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出国攻读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

因此,大学英语教育应该不仅局限于一般层次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的提高上,而是应强化科技、文化等更高层次的国际交流能力。

这也是一个大学办出特色和水平,走国际化办学的大循环,提高大学国际竞争能力所必需的。

二、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的可行性

据各类调查,目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赞成大学期间继续学习语言知识的约占30%,支持进一步学习人文知识的约占60%,而理工类院校比例更高。

比例如此之高,究其原因大致为以下几点:(1)可以在学习外语的同时多了解国外的各类人文历史知识,弥补理工科的不足;(2)以应用为前提学习外语,比起只学习读写教程要更生动有趣,能够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3)能够更加立体地认识一门外语,而不是永远把它只当成是四六级的通关之路。

和学生相比,大学英语教师在自身价值的实现和提升方面也有着相似的需求。

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师队伍素质已经大幅度地提高,过半数的教师都已取得硕士学位,博士的比例也在迅速增长。

在教授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教师们非常渴望有更多的机会和途径教授学生们本专业所学到的人文历史类知识。

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专业教学领域实现更高的目标和发展。

再看各个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现在大多数已基本实现分级教学,这为进一步为学生提供其它大学英语选修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级别,开设不同的大学英语选修课,丰富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三、关于课程设置改革的几点建议

从起,全国许多高校已陆续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

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等,开设的总课程种类近20门,大致可分为两种:语言技能类和语言文化类。

其共同的前提是要求学生先完成最基础类的语言学习,考查合格后允许学生选修其他类大学英语选修课程。

针对理工类院校学生欠缺人文历史知识、语言基础相对薄弱等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必修与选修相结合

必修是指保证学生完成其所需要的语言学习时间,英语基础要首先达到大学英语的基本能力要求,才能有资格选择继续学习其他类大学英语选修课程。

无法保证学生有一定的话言基础,就不能保证其它提高课程的授课效果。

因此,可以在大二的AB级学生中以及编入A级的大一学生中,实行大学英语选修课办法。

2 课堂面授与多媒体教学及网络教学相结合

大学英语的总学时毕竟有限,现在大多数院校仍然是仅能保证每周有4学时的大学英语的课堂学习时间。

因此,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参与是毋庸置疑的。

这样可以大大增加课堂面授的知识量,提高课堂面授的效率。

3 课程的设置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目前,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目的基本上分为兴趣型、实用型、应试型三种。

因此,在设置具体课程的同时,应考虑以上三种类型,开设如英美国家概况、英美文学、圣经故事、希腊罗马神话、影视赏析等语言文化类课程;高级英语、英语阅读、演讲与辩论、英语写作、旅游英语、中高级口译、专业英语等语言技能类课程;四六级英语、考研英语等应试类课程。

4 处理好专业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

有的学校将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完全分开,专业英语由各专业的专业教师教授;有的学校则鼓励大学英语老师积极参与到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去。

如何合理应用英语老师和专业课老师的教学资源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综合地看,两者可以实现联合教学,这样可以各取所长,以最合理的配置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结语

对于理工类院校来说,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今后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发展道路。

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环境下,促进国际交流和出国留学深造等客观需求,使大学英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不是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职称英语考试理工类近义词 篇6

component C ingredient C element 成分

solve C settle 解决(问题)

involve C include 包括

numerous C a number of C a lot of C abundant (B 级) C plentiful 大量的, 丰富的

stay Cremain 保持(用作半系动词)

rest C break 休息

account for C explain 解释

examination C test 测试, 考试

examine C check up 检查, 核对

gain C put on 增加

put up C lift C raise 举起

put up C build C construct 建造

relieve -- lessen 减轻,减少

severe Cserious -- bad 严重的

severe C strict 严厉的

sharpC acute C severe 剧烈的(疼痛)

severe C hard - tough艰苦的

quit C give up C abandon放弃

subject C topic 话题

remarkable C exceptional C extraordinary C great C marvelous C striking C special C unusual显着的

polite C respectful 有礼貌的

politeness C good manners 礼貌

crazy C mad 疯狂的

sensible Cwise 明智的

clever C intelligent C wise C bright 聪明的

(be) exhausted C (be) tired C (be) worn out 疲惫

believable C convincing -- credible 可信的

original C initial 最初的

original C creative 创造性的

competent C capable C able 有能力的

error C mistake 错误

component C ingredient C element 成分

solve C settle 解决(问题)

involve C include 包括

numerous C a number of C a lot of C abundant (B 级) C plentiful 大量的, 丰富的

stay Cremain 保持(用作半系动词)

rest C break 休息

account for C explain 解释

examination C test 测试, 考试

examine C check up 检查, 核对

gain C put on 增加

put up C lift C raise 举起

put up C build C construct 建造

relieve -- lessen 减轻,减少

severe Cserious -- bad 严重的

severe C strict 严厉的

sharpC acute C severe 剧烈的(疼痛)

severe C hard - tough艰苦的

quit C give up C abandon放弃

subject C topic 话题

remarkable C exceptional C extraordinary C great C marvelous C striking C special C unusual显着的

polite C respectful 有礼貌的

politeness C good manners 礼貌

crazy C mad 疯狂的

sensible Cwise 明智的

clever C intelligent C wise C bright 聪明的

(be) exhausted C (be) tired C (be) worn out 疲惫

职称英语阅读一理工类 篇7

本研究以定量研究为主, 在全面客观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的同时, 有意识地将培养学生运用高级策略这一目标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将策略学习和语言知识学习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1 研究的主要内容

Oxford的分类系统将被借鉴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围。按照与所学语言材料的关系Oxford将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其中直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 (如:通过影像和声音等建立内在连接, 系统复习和运用相关信息等) 、认知策略 (如:接收、传达、分析、归纳、组织各类信息等) 和补偿策略 (如:利用猜测等手段克服学习中的障碍) ;而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 (如:利用组织、安排、评价等方式对学习进程进行调控等) 、情感策略 (如:利用减缓焦虑、自我激励等手段对学习情绪进行调整) 和社交策略 (如:澄清疑问、同伴合作、移情等) 。Oxford的这一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其据此设计的学习策略调查表也经过效度、信度检验将被应用于本项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实证研究中。

本研究以本校理工类正在修读大学英语一级、二级课程的2011级大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学生出生于1990年以后, 大多是独生子女, 充分享受到父母亲人的关爱和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优越物质生活。他们不同于以往的任何年代大学生, 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学习生活态度。通过媒体的报道, 他们往往给人以负面的印象, 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妄下断言, 必须通过亲身的观察才能对他们做出理性客观的评价, 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生活, 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本研究通过发放学习策略问卷调查表的方式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信息, 对我校大一理工类本科生的学习策略有一个较为全面具体的了解。针对研究所发现的问题, 采取相应措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将学习策略教学引入英语课堂, 教授引导学生恰当地使用学习策略, 帮助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推进大学英语教学向纵深层次发展。

2 研究方法和具体措施

2.1 受试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级理工类本科一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为了便于操作本研究的受试是从研究人员所任教的15个英语二级教学班中选取的。这15个英语教学班基本包含了学校各个理工类院系的学生, 因而本研究的研究范围还是比较全面的。

选择大一下学期二级教学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出于以下原因:一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 学生基本上适应了大学的教学方式, 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二是大学英语教学进度很快, 除课堂学习外, 学生需依靠大量的自主学习才能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因此, 掌握语言学习策略对他们更具意义。

调查是通过受试课堂回答学习策略量表的形式进行。根据回收学习策略量表的有效性, 最终确定被调查者总人数共有211人, 其中女生为60人, 男生为151人, 平均年龄为19.8岁, 均为90后大学生。

2.2 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测量工具是语言学习策略研究专家Oxford编制的语言学习策略表 (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 简称SILL) 。自1990年颁布以来, 该量表历经多次修改, 已经成为一个经典的测量语言学习策略的标准化量表, 被广泛地应用于与学习策略相关的各项研究中。国内众多学者也都对该量表进行过多个信度和效度验证性分析, 证明该量表有着非常好的内在结构, 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适用于测量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

为了便于学生准确地做出回答, 两名研究人员把英文的调查表译成了汉语, 并保证汉语版量表内容尽可能忠实于英文版量表。该量表包括6个分量表, 分别测量6类语言学习策略: (1) 记忆策略, 包括9个项目; (2) 认知策略, 包括14个项目; (3) 补偿策略, 包括6个项目; (4) 元认知策略, 9个项目; (5) 情感策略, 6个项目; (6) 社交策略, 6个项目。整份学习策略调查问卷表由50个选择题组成, 每道题设五个李克特等级, 即“完全符合” (5分) 、“经常符合” (4分) 、“有时符合” (3分) 、“经常不符合” (2分) 和“完全不符合” (1分) 等内容。受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一个李克特量表 (Likert Scale) 上对每个项目的论断表明自己的态度或对每一项陈述评价符合自己的程度。

2.3 前测实验

由于我校是全国重点理工类院校, 男女学生的比率差别较大, 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时必然会涉及到男女受试人数的较大差异, 统计结果可能会对本研究产生片面性结论。有鉴于此, 在进行大规模学习策略问卷调查之前, 研究人员首先进行了小规模的前测实验, 以保证性别因素不会对本研究产生显著影响。

研究人员于2012年3月中旬从本校2011级理工类本科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60名18-20岁之间的男女学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这90名学生并不包括在211名受试之中。为了数据比较的方便, 我们抽取男女学生各30人进行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30份, 收回有效问卷60份, 采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 (SPSS18.0)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由表1中“平均数”的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在使用直接和间接学习策略方面均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 女生在所有六种学习策略使用上明显优于男生, 也就是说女生学习策略使用意识明显强于男生。数据表明学生往往更多的使用直接策略, 而不是间接策略;间接学习策略中情感策略是受试者偏好的学习策略, 女生使用情感策略的平均数为4.39, 男生平均数是3.51;而社交策略是男女学习者共同忽略的学习策略, 它的使用率最低, 男女生平均分分别是2.02和2.26, 远远低于其它五种学习策略的平均分。

另外, 姚芬芳等人2010年的实验证明性别因素仅会对情感策略的使用产生显著的影响, 对其它五种学习策略的使用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因此研究人员在对大规模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时, 把研究重点放在90后理工类大学生对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这五种学习策略的使用上面, 而将情感策略的使用进行单独讨论。

2.4 研究结果与讨论

按照Oxford提出的测量标准, 每种策略平均值可以表示使用该策略的频率。测量标准共分五个等级:平均值在1.0-1.4之间表示“从不使用”;平均值在1.5-2.4之间表示“很少使用”;平均值在2.5-3.4之间表示“有时使用”;平均值在3.5-4.4之间表示“经常使用”;平均值在3.5–5.0之间表示“总是使用”。

从表2中可以看出, 起辅助作用的补偿策略排在第一位, 元认知策略排在第二位, 与学习直接发生作用的认知策略和记忆策略排在第三、第四位, 情感策略的使用频率最低。这一特点与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文化背景、学习者个人特征等因素有关。虽然学生对各种策略的使用频率略有差异, 但是平均数均处于2.5-3.4这一水平区间, 表明学生对这些学习策略的使用为中等水平。

从表2的研究结果中看出, 受试使用补偿策略的频率是最高的。尽管在知识结构上存在欠缺, 学生仍可以借助补偿策略, 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来理解文字。积极使用补偿策略表明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利用上下文语境或猜测的等手段克服语言障碍, 增进理解。

元认知策略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策略, 起管理和调控学习进程的作用。元认知策略的普遍使用表明为实现一定的学习目的 (如过级、考研) , 学生能够利用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等手段积极调控自己的语言学习过程, 完善自身的学习活动。我校是全国重点理工类大学,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比较突出, 他们大多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并具有良好的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并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

受试学生经常使用认知策略, 这与大学英语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大关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的能力, 使学生能用英语交流信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使用一些认知策略, 比如:为了更好地理解英语而把英语翻译成汉语;利用现有的信息去猜测词义、预测结果等。

受传统教育模式和教学任务的影响, 记忆策略是中国学生最常使用的语言学习策略。但在本研究中, 学生使用记忆策略的频率却相对较低, 这与其他一些研究者所得出的结论相悖。以下几个原因可能能够解释这一现象:一是90后大学生受到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学习劲头不足, 不愿意背单词, 记语法, 因而在实际应用中也就谈不上运用记忆策略学习语言;二是学生可能为了顾及“面子”, 不愿意承认使用了记忆策略或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了记忆策略;三是是学生或许只知道背诵等传统的记忆方法, 对其它记忆策略知之甚少甚至是一无所知。

受试学生不经常使用社交策略, 这可能与学生所处的语言学习环境有关。受教学条件所限, 学生只在课堂中学习, 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 从而忽略社交策略的使用。

情感策略的使用频率在本研究中最低, 这与我们受试样本中女生数量偏低有直接关系。在前测实验中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外语学习者的性别因素只对情感策略的使用具有显著性, 相比与男生, 女生在学习中更愿意使用情感策略。女生数量样本偏低, 情感策略的使用频率也就相应降低。此外, 刘润清 (2003) 认为我国学生对情感策略的使用频率与我国大学生与中小学生的学习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总能从教师或家长那里得到帮助, 焦虑得以舒缓。因此, 相比于情感策略, 认知策略、记忆策略等直接策略的运用对中小学生的学习更为重要。而大学生由于生活学习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需要独立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因而情感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

3 结束语

限于研究人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水平以及样本数量, 本研究得出的结论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还是能发现一些规律, 即90后理工类大一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使用了英语学习策略, 最常用的是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 情感策略使用最少。

90后大学生在跨入大学后面临着方方面面的挑战。为了帮助学生在大学阶段提高英语水平, 实现学生学习策略的迁移, 教师必须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策略使用状况、学习动机等, 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指导, 使学生达成学习策略的正迁移。

参考文献

[1]Oxford 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New York:Newbury House, 1990.

[2]刘润清.决定语言学习的几个因素[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0 (2) .

[3]刘润清, 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4]文秋芳, 王立非.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系统运行的各种因素评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9) .

[5]徐爽.美国Oxford英语语言学习策略量表 (SILL) 在贵州省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 2006.

[6]张惠华, 张金凤.大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策略实证调查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1) .

职称英语阅读一理工类 篇8

It is__5__that Christopher Columbus was the first person to record strange happenings in the area.His compass stopped working,a flame came down from the sky,and a wave 100 to 200feet high carried his ship about a mile away.

The most famous disappearance in the Bermuda Triangle was the US Naval Air Flight 19.__6__December 5,1945,five bomber planes carrying 14 men.__7__ on a training mission from the Florida coast.Later that day, all communications with Flight 1 9 were lost.They just disappeared without a trace.The next morning,242 planes and 19 ships took part in the largest air-sea search in history. But they found nothing. Some people blame the disappearances__8__supernatural forces.It is suggested the __9__ships and planes were either transported to other times and places,kidnapped by aliens__10__ attacked by sea creatures.

There are__11__natural explanations,though.The US Navy says that the Bermuda triangle is one of two places on earth __12__a magnetic compass points towards true north__13__magnetic north.__14__planes and ships can lose their way if they dont make adjustments.

1.职称英语理工类完形填空练习题及答案

2.理工类的职称英语练习题及答案

3.职称英语《理工类》完形填空练习1

4.职称英语《理工类》完形填空模拟练习

5.职称英语理工类考试完形填空模拟练习题(含答案)

6.职称英语理工类A级词汇练习题

7.职称英语考试理工类练习题及答案

8.职称英语理工类必做专项练习题

9.关于职称英语考试理工类阅读理解练习题

上一篇:《节日的大街》下一篇:高中政治怎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