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论文题目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经济学专业论文题目

经济学专业论文题目 篇1

1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网络经济下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研究——以**行业为例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以动漫产业为例我国工业污染的现状及其对策——以**地区为例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理论及其应用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绩效管理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立——以**企业(行业)为例农民合作社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研究——基于**合作社的案例分析 10 中小企业商业信用的发展及其管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角度 13 大型企业管理层员工激励机制研究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研究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危机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主动性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路径分析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研究我国“民工荒”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新农村建设吸引人才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信贷市场发展问题及对策当前我国企业新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医疗保险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我国城镇失业成因与对策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家族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提升中小型民营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其对策分析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以**产品为例 31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渠道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途径分析——以**行业企业为例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研究

中国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以**地区为例 35 国有商业银行行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与实施

提高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以**地区为例

西部地区三大产业的有序发展研究——以**市为例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方法及其应用

中国西部中小民营企业薪酬制度研究

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及其应用

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45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问题及对策

职业教育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研究 47 农民工工资权益保障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劳动力就业出路与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脆弱性及风险防范

我国农村能源问题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流量质量的分析

可持续发展与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

我国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55 我国农村金融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及政策建议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薪酬激励功能的实现及其提升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途径研究

我国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与对策研究

企业利润的造假及识别的分析

中国西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 66 国家公务员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现状及其改进

农地流转问题的研究分析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研究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中国农民收入情况调查及增收对策研究——以**地区为例 75 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影响研究

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的问题及其对策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途径及其效应分析

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研究

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研究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分析

农业结构调整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对我国农地流转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职业教育问题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耕地抛荒问题探析

我国农业科技投资问题分析

我国发展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出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研究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化研究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影响及对策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我国货币发行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人民币区域国际货币化的道路研究

知识经济条件下营销管理的变革及创新

当代大学生创业及其风险分析

外贸出口对我国经济拉动的作用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其提升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

“十一五”期间中美贸易摩擦研究

我国对高新科技企业的政策扶持研究

经济学专业论文题目 篇2

关键词:专业综合改革,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为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优化专业结构,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教育部于2012年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此, 国内部分高校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 结合本校和本专业的特点, 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方法、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管理等相关重要环节进行综合改革, 以加强本科专业内涵、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彰显专业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发挥专业改革建设的引领和示范作用。2012年12月, 黑龙江大学经济学专业获批为黑龙江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本文以黑龙江大学为例, 对高校经济学专业综合改革目标、建设方案和预期成效进行探讨和交流。

一、改革目标

(一) 总体目标。

本专业将建成为黑龙江省重要的经济理论人才培养基地和经济复合型人才输出基地。特别是要借助黑龙江大学对俄办学和交流的优势, 使本专业成为培养满足黑龙江省乃至国家对俄经贸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强基础、重应用”的基本理念指导下, 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水平, 继续深化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 更多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应用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同时也有选择地培养部分具有潜力的理论创新拔尖人才。

(二) 具体目标。

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 结合本专业特点, 我们将本专业具体建设目标概括为“创新培养模式、增强教学团队、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

1、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分类施教, 拔尖人才培养与素质化教育并行”的人才培养理念, 培养以下两类人才:一是掌握基本经济理论与分析方法, 紧跟世界理论前沿, 具有推动经济学基础理论发展潜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二是具有“厚理论基础、宽视野、通历史、知国情”的经济学基本素养, 适应于经济类实际应用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特别适合于中俄经贸往来的应用型人才。

2、增强教学团队。

在建设期间内, 组建以龙江学者为核心、拥有海外学历和国内重点院校博士学位的骨干教师为主体, 适应不同课程体系要求和特点的3~5个教学团队, 并以此为依托, 培育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 省级教学名师2~3人, 依托项目支撑外送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核心课程优秀主讲教师5~8人。

3、完善课程体系。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将建设成涵盖“荣誉课程体系”和“常规课程体系”的两大类课程体系:一是“荣誉课程体系”着重对经选拔的有潜力学生进行经济学理论卓越拔尖教育, 与国内一流经济学专业教育接轨, 使本专业的教育质量达到省内领先, 进入国内一流经济学专业的高校行列水平, 持续稳定地为相关学科输送高质量的研究生生源, 培养未来的经济学者, 乃至经济学家。二是“常规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厚理论基础、宽视野、通历史、知省情国情”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中俄经贸需求, 着重经济分析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4、改革教学方式。

依托“学生学术科技创新项目”, 引导学生开展问题导向式学习, 鼓励学生参与导师课题, 进行探究式、讨论式学习, 引导教师开展互动讨论式教学, 增加教学环节过程中的实验环节比重与讨论式授课比重, 变“传授知识”为“能力培养与提升”。为“荣誉课程”体系内的学生提供展示学习研究心得的学术平台, 结合黑龙江大学学业导师网络工作平台、互联网即时沟通技术、e-mail、MSN等现代网络技术, 延伸课堂教学, 搭建研究型教学信息化互动平台。

5、强化教学管理。

提高管理者水平, 健全细化管理规则, 辅之以信息化手段, 建成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模式。第一, 制定本科教学过程与质量监控管理实施细则, 动态调整培养模式运行状态;第二, 建立奖惩机制, 激励和支持教学团队高效率运行;第三, 统一制定教学团队、教学组工作规划;第四, 实施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建立听课评课制度。

二、建设方案

基于以上各项综合改革建设目标和新时期黑龙江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以教学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增强教学实践环节和教学管理改革为工作重点, 以培育具有推动经济学基础理论发展潜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和对黑龙江省经济运行与发展以及中俄双边经贸活动的优化运行机制有较深刻认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目标, 继续保持和扩大本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十二五”省级重点专业等荣誉和影响。

(一) 实施教学团队建设工程, 以名师为“点”、以团队为“面”、以青师为“续”

1、以名师为“点”。

对外积极引进“国家级教学名师”、“长江学者”和优秀海外学者, 对内重点培养“省级教学名师”和“龙江学者”, 以制度为保障, 以教学团队建设工程专项立项为支撑, 确保“十二五”期间拥有省级以上教学名师3~4人。

2、以团队为“面”。

以名师为核心, 按照核心课程群分类构建老中青搭配合理的3~4个教学团队。对于教学效果明显的优秀教学团队, 在系内给予奖励, 并优先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选派教师进修等工作;扩大教学团队自主权, 赋予教学团队在制定工作目标、成员构成、内部经费使用、考核与评价成员、奖惩办法等方面自主权限, 实现“专家治学”;设立专项团队建设基金, 为教学团队提供资金保障。

3、以青师为“续”。

开展“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系列讲座”, 邀请国家级教学名师传授经验。完善青年教师的国外访学与国内进修制度, 加大对于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方面的资金资助力度。建立本专业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项目, 引导中青年教师用心投入教学。

(二) 以分类施教为核心,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方案。

本专业坚持“分类施教, 拔尖人才培养与素质化教育并行”的人才培养理念, 积极探索并完善“两型并行式”人才培养方案如下:

1、拔尖型人才培养方案。

从一年级本科生完成秋季学期学业后, 选拔20%品学兼优的学生进入“荣誉课程”体系, 自此到毕业前开展与特定专业培养不分离的贯通式的专门训练和强化培养, 与国内顶尖高校经济学课程对接, 培养卓越创新型基础理论人才。贯通强化式培养, 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前后衔接, 变为横向平行融合与强化, 从而强化专业培养, 提升学生竞争力。

建设“理论创新人才培养基金”项目, 以面上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分别资助本专业学生的科研项目和创新性课题研究。面上项目每年5项左右, 每个项目支持500~1000元, 主要资助小型科研项目。重点支持项目每年资助1名拔尖学生 (或团队) , 开展大学生创新性科研活动, 项目支持5000~10000元 (项目周期2~3年) , 该计划将打破常规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生自主项目研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学习和探索, 采取各种措施为学生提供各类优质资源 (包括开放各类实验室、数据库、名师指导等) ,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设计, 加强思维和方法训练, 鼓励学科交叉,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鼓励探索科学前沿, 力争培养一批具有潜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产生一批省部级, 乃至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成果。探索“荣誉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培养各类拔尖创新, 且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2、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对于“荣誉课程”体系之外的学生, 采取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增强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强调学以致用, 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依托黑龙江大学综合学科与专业优势, 突出对俄办学特色, 在通识教育阶段, 加强俄语应用能力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 跨专业引入本校优势课程资源, 强化学生俄语听说读写能力;在专业教育开始阶段, 采取课上主流经济学教材精讲与课下经典原著导读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每学期提交2~3篇读书报告, 将其纳入到课程考核体系中来;在专业教育后期阶段, 围绕社会经济热点问题, 开展社会实践调查与科学理论研究, 学生每学年需提交至少1篇学术论文, 将其纳入到专业创新实践的考核体系中来。在专业教育全程中, 增加实验教学比重,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适应跨国经贸活动的要求,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培养方式, 与社会相关经济单位合作, 在二年级实现“社会导师进课堂”, 三年级实现“学生入社会实践”, 实现学生与经济社会活动的有效互动。

(三) 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建设

1、课程设置。

按照“两型并行式”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求, 经济学专业设置了“一基两支”的三套课程群, 即通识教育课程群、荣誉课程群、常规课程群。通识教育课程群就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外语、自然科学常识及中国传统文化为骨干课程, 加大自学学时比重, 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荣誉课程群就是以中高级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前沿动态、主流经济学分析方法、经济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经济数学建模等为骨干课程, 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方式与研究能力, 加大实验学时比重, 在课程中引入导师制, 以科研项目为引导开展教学。常规课程群就是以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学专题、俄罗斯经济专题、区域经济学、东北亚经济政治、国际贸易实务等为骨干课程, 将对俄特色教育引入课程教学内容, 同时加强理想、信念与团队合作教育, 促进全面发展。

2、教学资源建设。

首先, 增强双语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引入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优秀教师、教材及课件资源, 充实本专业双语课程;其次,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建设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开发和使用优秀的多媒体课件。结合世界范围内的著名高校经济学专业网络视频公开课资源, 建设有中国特色、特别是龙江特色的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课程资源, 并实现网络化, 将其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高校同专业师生和其他研究人员及有志于经济学理论学习的社会人员的免费优质教学资源库;再次, 以规划教材建设为核心, 开展有龙江特色的系列教材建设。在建设期内, 编写完成省科顾委专家乔榛教授主持的《中国经济学》;省科顾委专家郭力教授主持的《开放条件的区域经济学》;国家开发银行专家、省科顾委专家、“六个一批”创新人才刘文勇教授主持的《黑龙江经济问题》等五本“十二五”规划教材;最后,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制定精品课培育规划, 争取建成1门国家精品课、2门省级精品课、3门校级精品课。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1、开展双语示范课程建设工程,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 以适应教学的优秀外文原版教材为核心, 以高素质双语教师队伍为前提, 以前沿的教学内容为基础, 以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手段,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 在拔尖人才中使用双语进行课程教学。

2、结合读书工程, 精选经济学经典著作与论文, 扩大学生的理论视野, 提高其分析与研究能力, 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定期召开基地班的读书研讨会。

3、联合实践部门、知名学府进行“走出去联合教学”。选拔优秀学生进行“短期访学”活动, 到国内重点大学学习, 并与其学生交流, 发现差距, 激励学习热情;到实际经济运行管理部门“访问”, 了解经济学基本理论在经济实际运行中的应用。

4、强化经济学专业的学术氛围, 进一步深化与黑龙江大学生产力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中心的科研活动互动, 定期举办学术报告会以及学生读书汇报会。

5、利用多媒体、现代网络互动技术, 实施信息化网络教辅自主性学习与课外辅助自学计划。

6、鼓励实施模拟情境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等现代教学方式。

(五)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1、开展以计量经济学为核心的实验教学。

整个实验教学环节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适用于拔尖人才培养的建模实验环节。该环节强调基本技能与独立操作的训练, 通过计算机程序设计模块、计量分析软件应用模块, 使学生熟练掌握SAS、Stata、Spss、Matlab统计等经济计量分析软件, 强化学生应用软件系统的操作能力;二是适用于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环节。该环节强调运用计量统计软件分析经济运行的基本技能,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1款经济计量软件, 掌握时间序列分析、因果检验等常用的基本分析方法, 强化学生分析实践操作能力。

2、增加课上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比重, 激励学生学以致用。

对宏观经济学、博弈论等传统上的纯理论课程, 经过改革探索, 适当加入实验项目, 如预测国家GDP走势等, 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结合。

3、

加强与省政府政策研究室、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 开辟高层次、有影响力的理论经济研究实习基地2处。

(六) 教学管理改革

1、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引入项目负责制管理机制, 形成以教学院长、专业负责人、教学督导、教学秘书、教务员等的多层次、系统化管理团队, 项目进行期内将制定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制度, 使教学管理人员职责清晰化, 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2、充分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

将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通过网络进行, 完善选修课遴选、试卷评语、指导论文等工作平台建设, 确保管理工作的透明、高效、有序, 实现管理信息化。

3、完善制度建设, 实现科学规划、有序监控、绩效评估激励、动态调整的完整教学管理链条。

修订完善《教学管理条例》、《教学奖励条例》等制度, 贯彻以学生和教师为本的理念,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保障教学秩序。制定《教师业绩考评细则》, 增加本科教学业绩在教师考评指标体系中的比重, 调动教师本科教学的积极性。

三、预期成效

(一) 建立具有“因材施教”、“实验嵌入”的教学体系。

建立符合本专业办学定位、能够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和适应社会人才需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服务龙江经济, 面向中俄经贸理论发展。完善“荣誉课程体系”和“常规课程体系”, 选拔和培养卓越的经济理论拔尖人才和适应中俄经贸发展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大力开展教学研究, 加强教材建设

1、完善专业培养方案中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和多媒体课件。

2、出版专业建设系列教材10部;建成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1人、省级教学名师奖1人、校级教学名师讲4人, 教师发表教研论文80篇, 教师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获国家级精品课1门, 省级精品课6门。

3、主持省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20项以上。

4、增加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 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三) 形成师资队伍可持续提高机制。

通过制度建设, 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相容的师资队伍成长机制, 引入全国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1名, 力争培育省级教学名师2名, 长江学者1名, 龙江学者2名。

(四) 大力开展科学研究, 以科研促教学。

未来五年内, 争取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 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项以上, 出版专著30部以上, 并将科学研究的成果运用到本科教学中去。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 加强与国内本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的交流;举行4次高规格、高水平的特色专业学术或教学研讨会。

(五) 发挥推广和示范作用。

通过改革和建设, 形成高效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并能够有效地推动本科教学不断地提高水平,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经济学专门人才, 其建设经验和实践效果作为其他专业建设内容的参考规范, 最终建成黑龙江省一流的理论经济学培训基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政府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http://www.moe.gov.cn/.20120101.

[2]王璐.经济学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研究[J].管理观察, 2012.11.

[3]石其宝.高校综合改革探讨[J].教育评论, 2012.4.

假如当年莫言学习经济学专业 篇3

莫言获奖,各方关注。各大图书网站、出版商、电影商纷纷出动,欲与之合作。总之,一时间,莫言作品字字千金,洛阳纸贵。

作为一个文学的业余爱好者,看到在中国能有一个作家受到如此推崇的盛景,当然值得高兴。也许能够以此作为作家境遇在中国改善的一个转折点吧!学中文,当作家在中国似乎面临着比国外多得多的困难。而我作为一个老师,尤其是给那些高考填志愿的学生提建议的时候,感受尤其明显,假如当年的莫言也遇到现在的选专业的问题,假如当年他选择了热门的经济学,那么现在的莫言又将有何样的前途呢?多年来,我接待过不少的家长和学生,在面临着填报志愿选专业的问题上,他们疑惑重重。而最为艰难的一个选择到底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呢,还是选择所谓的社会热门专业?

当然啦,如果自己感兴趣的正好是那些热门专业,那就没那么多麻烦事儿了,可问题就在于自己感兴趣的恰恰又是那些长期以来的冷门专业,比如说中文,我就遇到一个学生从小就热爱文学,古今中外的小说读了很多遍,平时写写东西,发表过作品,小有成就,可谓年纪不大,才气不小。可就是中文专业就业前景堪忧,这是事实,所以父母坚决不同意他报考中文,搞得这个学生纠结不堪。还有个学生,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痴迷不已,先秦的诸子学说读了不下五遍,精读文本几乎已经能够做到考据的程度,自主选校报考复旦大学的哲学系,面试老师很喜欢,最后由于种种原因被迫报考法律专业。

这样的例子在我身边就不少,如果再关注一下教育新闻,那就买在是太普遍了。每当这时候,我都感到十分可惜,也许就是这么一个放弃,中国未来就少了一位国学大师,或者文学家,或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足球明星等等。放弃兴趣,选择未采的一个比较保险的饭碗,着实是一个硬性的选择,毕竟人都是要吃饭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要求水平的提高,还要吃得更好,生活得更加舒适。对冷门专业的兴趣至少在短期的时间内是不能满足这些需要的,这是多数家长和学生的想法。所以当我看到中国内地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一个文学家而非经济学家、法学家或者科学家时,我感到非常欣慰。也庆幸当年的莫言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坚持下来了。而他的这种坚持对那些持有以上的流行观念的人无疑是一个警醒,对那些选择冷门专业、坚守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所爱的同学,无疑是一剂振奋剂。生活毕竟不仅仅只是为了吃饭,它还有着更高的价值。

专业的冷与热只是社会一时需要的反映,并不能体现专业本身的价值,冷专业照样可以做出非凡的成就,莫言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篇4

1中国经济的反市场形态原因分析

2知识管理的运作

3奥运经济“惠及”哪些行业

4中国入世,百姓得到了那些实惠

5论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

6管理变革与管理进程

7近代民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

8“非典”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9国家经济战略,规划和布局研究

二、微观方面

10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11企业业绩评价理论的中西方比较

12“并购分拆”的类型与战略分析

13期权定价理论及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运用分析 14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与管理学科的发展

15企业战略模型向国际战略转变的理论分析 16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选择

17关于管理整合的探讨

18跨国公司与国家经济发展

19从“国营企业”到“国有资产”

20经营与管理回归根本

21中小企业群集及其启示

22国外企业经营者报酬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23企业实施经营者股票期权的制度障碍及其对策研究 24连锁企业标准化管理的要素分析

25企业管理中的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

26以全面预算管理带动企业管理水平提升 27董事会治理中的具体问题和对策研究

28控制权,收购与反收购研究

29经理应关心下属

30企业竞争情报与社会道德

31合作与竞争理论研究

32利用数据挖掘管理客户关系

33浅析我国企业游离专利的原因

34跨国公司战略调整及中国企业的出路 35如何进行企业规划

36顾客流失分析

37对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的探讨 38跨国公司与现代科技的互动效应 39论企业的柔性的本质

40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制研究

41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研究

42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新发展 43企业经营者市场化研究

44西方家族企业研究

45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形成的原因分析 46对我国会展旅游发展问题探讨

47论我国中小企业的行业结构与行业定位 48国有企业改革中职工补偿问题研究 49人本管理研究

50论企业的激励机制

51企业竞争力研究

52知识经济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5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54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

55管理中的个体与全体冲突研究

56企业组织智商研究

57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

58民营企业如何留住人才

59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思考

60我国私营企业的管理创新

61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

62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 63中小企业如何联姻金融家

64企业无形资产研究

65用信息技术营造企业的竞争优势 66跨国公司的营销策略的变化

67人力资本研究

68人力资源整合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措施 69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70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机制

71领导艺术研究

72管理心理研究

73物流管理研究

74虚拟企业研究

75企业文化研究

76质量管理研究

77企业流程再造研究

78品牌经营研究

79管理信息化研究

80多元化经营战略研究 81广告策略研究

82项目管理研究

三,宏观方面

83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 84国家工业化研究

85宏观管理体制研究

86人口问题研究

87国家资源问题研究

88中国城市化道路研究 89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9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研究 91重视知识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

经济学专业论文题目 篇5

2012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及要求

一、论文要求

一、总体要求

撰写论文时应注意以下写作要求与撰写规范:

全文由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组成,字数要求在5000~6000字之间,用白色A4纸打印,左侧装订,2、论国际环境与贸易新态势—绿色贸易体系

3、浅议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4、浅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国际服务贸易

5、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路径选择

6、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联性 不需装帧。论文版式左右边距为3cm,装订线为0.5cm,上下边距为2.5cm,页码在页面右下方设置。用白色

A4纸打印,左侧装订,不需装帧。文章中的一级标题用三号黑体;二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粗;三级标题用小四

号加粗仿宋体;正文用小四号仿宋体;行间距采用1.5倍行距。

二、各部分要求

(一)题目

论文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文的中心内容,原则上不超过20字,不设副标题。

(二)摘要与关键词

1、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信息)的短文。摘要阐述清楚为原则,字数在300字左右。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

2、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本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

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三)正文

正文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引用文献应采取脚注的方式,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中。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在5个以上。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下: 著作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刊物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

二、参考题目

1、国际贸易付款方式的理性选择

7、简述国际贸易中的电子信用证业务

8、浅谈国际生产和国际贸易格局的新变化

9、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变位思考

10、当代国际贸易的特点及我国的战略对策

11、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问题及对策

12、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摩擦及应对策略

13、论国际贸易中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存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4、谈国际贸易中的出口补贴和反补贴

15、论后发优势对国际贸易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16、论我国国际贸易的电子商务服务模式

17、论当前国际贸易壁垒新趋势与我国应对策略

18、在电子商务形势下看国际贸易的变化

19、中小企业如何有效参与国际贸易 20、国际贸易中信用证项下的风险与防范

21、国际贸易合同的风险防范

22、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方式的变革

23、浅析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24、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问题与对策

25、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分析

26、略谈当代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

27、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限制研究

28、国际贸易反倾销中的公共利益研究

29、谈国际贸易中的出口补贴和反补贴

30、论当前国际贸易壁垒新趋势与我国应对策略

31、我国融资租赁业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32、对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分析及发展思考

33、浅析我国发展国际保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34、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工业产品贸易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35、浅析信用证风险及其防范

36、浅谈出口信用保险推动我国外贸增长的策略

37、浅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38、论国际保理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

39、浅析我国企业出口农产品应对绿色壁垒的策略 40、电子商务对我国中小专业外贸公司的影响及对策

41、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障碍分析

42、战略贸易政策及其在我国的运用

43、论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44、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几大趋势

45、中德贸易关系的回顾、现状及展望

46、国际反倾销不公平性研究

47、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影响及规避

48、浅析软件出口规则及我国对策

49、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增长原因分析 50、农产品出口突破技术贸易壁垒的思考

51、湖北区域旅游合作的营销策略研究

52、贸易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53、中国和欧美纺织品贸易争端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联系

54、发展绿色外贸是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

55、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反倾销形势与对策

56、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57、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对策

58、我国海外企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

59、中日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60、海南橡胶贸易态势分析

61、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及其对外投资战略

62、我国内地与香港(台湾)贸易关系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63、海南生物制药业前景及对策

64、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 65、入世后中国政府对农业的保护研究

66、从纺织品贸易摩擦看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67、中国与欧盟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68、海南省服务贸易发展及前景分析 69、我国服装出口的优势与问题 70、中国屡遭反倾销的根源分析

71、我国××产品的出口优势与营销策略(注:××处可以选择某种具体产品)72、中国彩电企业在美遭遇反倾销的启示 73、中国家电类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选择 74、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策略与技术控制 75、文化壁垒对国际营销的影响

76、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77、“泛珠三角”与“长三角”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78、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及其原因与影响 79、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80、中美贸易逆差及其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81、技术贸易与海南的经济发展

8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 83、海南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84、我国出口商品包装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毕业论文格式示例:

农村小家电市场开拓的营销策略探析(三号黑体)

200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XXX

【内容摘要】(四号宋体)

最近几年来看,相对于大家电而言,我国小家电市场发展迅速,尤其城市小家电市场在迅速壮大。……(小四仿宋)

【关键词】农村小家电市场、品牌、服务(四号宋体)……

一、农村小家电市场分析(四号宋体)

(一)我国农村小家电市场的发展现状(小四号仿宋加粗)

从人口总数来看,2006年末我国乡村人口约为7314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56.10%i。…(小四仿宋)

[i]中国统计网:http:///tjsj/n2007/indexch.htmdsj/ ……

【参考文献】(四号宋体)

(1)郭国峰.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限制性因素和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2006(3).论文排版说明:

论文版式左右边距为3cm,装订线为0.5cm,上下边距为2.5cm,页码在页面右下方设置。用白色A4纸打印,左侧装订,不需装帧。文章中的一级标题用三号黑体;二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粗;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加粗仿宋体;正文用小四号仿宋体;行间距采用1.5倍行距。

产业经济学论文题目 篇6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产业经济学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1、论新产业革命条件下的产业组织创新

2、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科技中介组织的作用

3、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组织生态化发展的模式及对策

4、河北省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分析

5、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文化产业集群演化机制研究

6、中国旅游产业政策研究:进展、争议与展望

7、我国兽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建议

8、新常态下的现代农业如何实现稳粮、增收、可持续

9、海南州畜牧业发展对策研究

10、服装产业组织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1、浅析产业组织模式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之间的联系

12、港口物联网驱动的区域产业布局

13、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14、中国汽车产业结构的探究与对策

15、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演化的国际比较

16、安徽省城乡收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17、国际贸易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18、技术创新对江苏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研究

19、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研究

20、XX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对策

21、我国体育本体产业的现实困境与对策探析

22、我国航空运输业产业关联效应研究

23、我国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24、沈阳市物流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25、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26、吉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27、信息产业投入产出经济效应分析

28、我国肉鸭产业布局分析

29、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特征及布局

30、XX市食品产业现状及产业布局

31、我国城乡金融产业布局的形成及特征分析

32、新型城镇化视野下的城市产业布局优化问题

33、基于系统论的城乡产业联动研究

34、云南省巍山县核桃产业发展研究

35、美国视听新媒体产业发展现状

36、金坛市花木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

37、德国体育产业发展方式解析与启示

38、对金寨板栗产业发展的思考

39、略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40、新时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41、新常态下天峨县油菜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42、龙泉市特色茶叶产业发展探讨

43、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44、喀什扁桃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

45、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与对策

46、澳大利亚体育产业发展方式及其经验借鉴

47、产能过剩的困境摆脱:解析中国钢铁行业

48、产业政策制定中的价值问题研究

49、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50、我国区域产业政策趋同的动因与化解

51、我国钢铁产业限产政策的历史反思与生态转向

52、新中国出版产业政策演变的逻辑特点

53、中国五星级饭店产业组织优化研究

54、生物医药产业组织形态分析

55、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制度环境构建

56、加入WTO后我国电信业的现状和发展战略

57、基础设施领域的民营化问题

58、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的融资问题

59、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管制问题

60、城市化进程中的二元结构难题及对策研究

61、城市化与二、三产业发展的关系问题

62、从电力严重短缺看基础性产业的市场化改革

63、从电力短缺看基础性产业超前建设的必要性

64、基础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超前建设程度的研究

65、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的难点与路径

66、“中国制造”的产业基础发展研究

67、产业集群与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

68、产业集聚与中国地区差距

69、专业市场的交易效率及其创新转型

70、中小企业集群组织结构研究

经济学专业论文题目 篇7

长期以来, 我国理工科院校, 工程技术教育与经济管理教育是相互分开的。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很少开设经济类课程, 有的开设了相关经济类课程, 但老师以及学生都不重视, 觉得可有可无, 认为对学生找工作以及以后工作没有什么影响, 所以即使开设有经济类的课程还是形同虚设, 没有起到树立学生的经济意识的作用。由此, 大量只懂技术而不懂经济的工科毕业生被培养并参与工作, 由于缺少经济知识, 因而不关心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经济问题, 在进行工程图纸设计中不考虑如何降低成本, 增加利润, 不会进行必要的经济分析。我院学生在所开设的课程中, 经济类课程开设也较少, 《技术经济学》就是要让学生们在平时的设计、施工、管理过程中树立经济意识, 实现技术与经济的融合。以下就是本人对《技术经济学》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

1. 课程内容改革

我院原来采用了好几种不同的教材, 但对于本专业学生来说都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足, 所以现在选用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晓君主编、清华大学刘洪玉主审、2006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工程经济学》作为该门课的教材。参考书采用由傅家骥、仝允桓主编、2004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工业技术经济学》;由黄渝祥、邢爱芳编著、2002年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工程经济学》;由黄有亮编著, 2002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工程经济学》和由王应明编著, 1998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技术经济学》。

关于课程内容, 也有如下调整, 在绪论中强调如下概念:技术、技术创新、技术扩散、折旧、残值、机会成本、边际机会成本、沉没成本、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等值等。第三章和第六章课时进行缩减, 因为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造价》课程中已经对工程项目中的投资、成本、收入、利润以及项目资金的筹集等内容有详细讲解。对于第七章, 工程项目的内容, 可以增加课时, 因为工科学生对于市场调查方法和市场预测方法在其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中没有涉及, 而要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人员, 这样的调查和预测方法是必需学会的技能。对于国民经济评价, 可增加课时。尤其是关于环境评价。近几年来, 不管是我们国家还是国际上其他的国家, 对于环境保护都是非常重视的。我们应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以使他们在将来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如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时都能有意识考虑到环境因素。这一章是让学生们学习如何对项目进行整体性评价, 懂得评价一个项目是否可行, 除了站在某一个经营单位自身的角度对财务进行评价外, 还应该从整个国家甚至是全社会的角度来对非经济或是不能直接用经济指标定量计算的方面如政治影响、社会影响、技术扩散效应、生态环境影响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并且国民经济评价优先于财务评价, 也即在国民经济不可行时, 无论财务评价有多好, 该项目都是不可行的。而若国民经济评价效果很好, 即使财务评价效果不乐观, 却还可通过政府的相关政策优惠使项目可行。

2. 教学方式方法

传统的的教学是采用由老师在讲台上讲授, 并辅以板书的形式, 学生在下面被动听讲, 偶有问答。但由于没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听课效果差, 使得课堂问问题也只是老师的自问自答。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能动地听课学习, 加强师生互动, 该门课程将采用交互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主体间的交往中 (包括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等) , 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相互承认与尊重, 通过多种方式相互作用、相互沟通,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它是开放的、建构性的, 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很好的加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 使得课堂从老师的单向讲授向师生互动转化, 提高教学效率, 增强教学效果。

案例设定和讲授是交互式教学实行的媒介。在《技术经济学》课程中, 我们将选取大量的典型、专题案例, 在学生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引入案例, 让学生互相讨论, 自己分析, 而后回答问题, 教师则在学生回答之后对案例再进行总结, 对重点涉及的知识进行分析。在这里, 教师起到引导、启发学生的作用。案例的讨论依所选案例涉及内容的多少对学生进行分组。如此, 在高效掌握、运用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案例教学中, 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依据我院学生的实际, 案例的选用最好与学生的专业相关。基于此, 我们在现金流量与资金时间价值中, 为加强学生对资金时间价值的理解和运用,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安排如下案例:商品房按揭贷款 (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方式, 其中采用了不同的利率) 为例, 计算不同的还款方式对贷款者的影响来让学生深入理解。当然也可以工程建设中不同时期建设工程款的支付为例, 通过这些计算, 使学生对现金流量图、利率对现值和终值的影响、相同数量不同时间点现金流发生对决策的影响等等方面有更深切地理解,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 增强学习的积极性。除这一章外, 实行案例的章节还有:盈亏平衡分析、风险分析、工程项目财务评价、工程项目国民经济评价、设备更新、价值工程等。

多媒体教学生动、直观, 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可增大课堂信息量,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 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而现在很多课程都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本门课程与实际工程紧密联系, 很多内容都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比如在绪论部分中关于技术经济学的发展、应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市场调查和预测的方法、工程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过程、工程项目后评价内容方法和价值工程等内容都可采用多媒体教学, 而且对于这些内容, 运用多媒体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增加课程的趣味性, 并且让学生们对这些内容有更具体和直观的认识。当然, 也不能对所有的部分都仅只使用多媒体, 在其中穿插传统的板书方式, 将两者结合会更完美。

另外, 对于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项目财务评价、价值工程这三章内容设置课程设计。进行分组后的学生可从这三个方面内容中任选其一进行。通过课程设计, 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并且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加强知识理解和提高应用能力。

3. 灵活利用Excel表教学

Excel软件具有强大的表格处理功能, 能提供丰富的图表, 而且可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分析工具, 使用户方便地观察二维电子表格中的数据, 并通过变换行列结构, 可以看到不同组合的效果, 得出不同的汇总报表, 为复杂的技术经济分析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在《技术经济学》课程中, 涉及很多的公式, 计算相对比较复杂, 虽然书后所附的复利表可以帮助学生查找得出数据, 但还是有不少的计算, 光是查找复利表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会让学生产生错觉:即相关公式和计算并不重要。因而, 为减少计算的工作量, 提高他们以后工作的效率, 能够灵活利用Excel进行相关计算就显得非常必要。在本门课程中, Excel表最重要的应用是在涉及到本门课程最基本的十大公式的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和财务分析这两章内容上。当然, 还有一些章节上也是可以利用Excel表的, 如盈亏平衡中相关指标 (如销售量、利润及利润率, 并可计算当价格降低或提高时保本点、利润率等指标变化的数值) 的计算、价值工程中相关指标 (功能评价系数、成本系数、价值系数、目标成本分摊、成本降低幅度计算) 的计算等。通过利用Excel表, 可以让师生都主动或被动地加强学习, 不仅能学会运用Excel, 还能因此更熟练掌握Word和Powerpoint。

4. 教学效果评价

评价一门课程学生学习效果以及老师教学质量高低的传统方法就是考试。对于学生来说, 考试通过了, 这门课的学习也就结束了。只有当以后工作或学习中需要时才会再次想到学习。但对于教师, 则具有不同的意义。通过对学生成绩和相关指标的分析, 教师可以总结上课中的经验, 完善好的教学方法, 改进不好的, 经过这种教学后评价, 可以使这门课的下一次教学更有效。本门课程采用由海南师范学院数学系的陈继元设计的“课程考试质量分析软件”, 利用该软件, 教师从质量分析表、正态检验、统计检验等几个方面对试题进行综合分析, 从而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评价。另外除了期末考试, 本门课程还注重对平时的考核。如在课程设计和案例分析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并以此对教学进行定性分析。

参考文献

[1]傅家骥, 仝允桓.工业技术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赵建华, 高风彦.技术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3]刘晓君, 刘洪玉.工程经济学 (第1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4]李如密, 侯会美.“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J].当代教育科学, 2004 (8) .

[5]陈树海, 钱庆文.高校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及展望[J].教师新概念, 2007, (12) .

经济学专业论文题目 篇8

摘要:本文介绍了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设思路和特点,以及专业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经济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专业是我国理工科大学中最早设立经济学博士点的高校;1987年成为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是唯一以运输经济为主要方向的学科点;2001年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并于2007年通过教育部的评估:是“211工程”连续重点建设的学科。

一、特色专业的建设思路

坚持解放思想,坚持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共性要求与尊重个性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教育质量控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以北京市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群为支撑,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基础产业研究中心、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为平台,充分发挥产业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优势,突出运输经济特色,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和建设,培养具有理工基础和运输经济特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经济学专门人才,并集成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形成经济学专业建设内容的有关参考规范。发挥推广和示范的作用。

二、特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特点

1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1)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围绕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加强经济数学、计算机课程以及运输经济特色课程建设,构建依托产业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突出运输经济特色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加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将交通运输行业和相关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深化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研讨和交流,使培养方案为同类型高校经济学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化。通过对教学名师评选、教学团队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条件保障。通过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培养,构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

(3)经济学课程体系构建。围绕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强化理工背景和行业背景,分层次建立经济学原理、中级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等专业基础课程,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主干课程和运输经济学等特色课程体系,处理好基础平台课程与特色课程的关系。

2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1)突出科研成果进课堂。将国内外交通运输行业和相关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定期统计和评估每门课程科研成果进课堂情况,并进行经验交流和成果推广。

(2)加强新教材建设。做好经济学专业系列理论教材及实验教材的建设。完成经济学、经济学方法论、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技术经济学、运输经济学等课程的系列教材建设。做好建设国家精品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教材、运输经济特色教材工作。

(3)强化教学资源建设。建立经济学专业教学网站,充实与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发挥专业建设和改革的示范基地作用。

(4)创新研究性教学方法。在专业主干课程中进一步推进研究性教学,通过专题研究、团队学习、网络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研究能力。

(5)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在“经济学原理”、“国际商法”、“国际贸易”等双语课程教学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双语教学面;积极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优秀原版教材,提高教材建设的国际化水平;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完善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大力提升双语教学质量。

3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培养和使用。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切实加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大力度选派骨干教师出国学习进修;选派教师到交通运输行业和相关领域一线学习交流i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加强“传、帮、带”。通过承担教学任务、参加科学研究,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提高中青年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2)建设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改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进一步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在团队建设的基础上培养教学名师,鼓励和支持校内及交通运输行业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兼职授课、开设讲座并融入教学团队。

4改革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继承与发扬“知行统一贵在行,实践教学求创新”的学校办学特色,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经济学的实践环节,突出运输经济特色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1)加强课内外相结合,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科学研究、军训及社会调查、课外认证与竞赛、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各实践教学环节统筹安排,构建了包括基础层、提高层和研究与创新层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2)更新课内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跟踪学科发展、引入科研成果和实验经学理念,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型实验;将实验内容的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建立体现教学与科研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与前沿结合、具有运输经济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切实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3)丰富课外学生科研和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开设“科研技能训练”、“创新工程”、“经济模型的理论与实践”、“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等创新类理论和实践课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基本技能,引发了学生对科学与工程设计的兴趣。通过倡导产学研结合,拓展校企和校际之间、高校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并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了交通运输行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满足各层次实习的需求。

(4)综合改革毕业论文(设计),提升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围绕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将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过程贯穿整个大学四年,从大学一年级的专业导论、二年级的研究方法论课程、三年级的学年论文到四年级的毕业设计(设计),在前三年系统训练的基础上,为最终毕业论文(设计)打下基础。

5创立“严谨”、“自主”、“创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恪守北京交通大学的“知行”校训,体悟“知难行易”的内涵,强调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将“严谨”贯穿于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每个具体环节。“自主能动”强调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实现“专业自主、课程自主、学习自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创新提高”是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在教学方法、培养手段和培养机制方面的不断创新,保证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联,保证教育的多样性和全面性,体现教育为社会服务。

三、特色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果

1制定并实施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的经济学人才培养方案”。

2建成了“运输经济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3“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优势建设研究型运输经济学系列课程”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4出版了“网络型基础产业经济学丛书”、“现代运输经济学丛书”等高水平系列丛书和相关论著,其中《运输经济学导论》获第四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运输市场变迁与中国铁路市场化改革》获得第八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

5团队成员受教育部委托,起草了《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专业规范(试行)》,我校经济学专业的某些建设思想、理念和做法受到关注。

上一篇:团结主题班会课件下一篇:张高丽在中共天津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