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及其意义(精选12篇)
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了人类环境会议。包括中国在内的113个国家参加了这次大会。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建议将此次大会的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要求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每年的年初公布当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并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发表环境状况的报告书。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在这期间发布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作家曹雪芹历经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 使得他著书时, 总会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为此他对社会上黑暗的现实抱有不满和批判, 能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红楼梦》正是他反映封建统治阶级, 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一部作品。它以一个刻在石头上的故事, 来构造一个虚无的世界为开篇, 让人觉得就像进入梦境一般。它在描写梦境上的成功, 得力于它把每个梦境描写之间处理得十分的和谐一致,
甚至把梦境与现实的关系处理得十分和谐。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中对梦境描写是最全面的一回。梦中的人物和梦境, 是《红楼梦》“梦幻”艺术魅力的绝佳之处。本回主要写宝玉跟随祖母到东府“家宴小集”, “一时倦怠欲睡”, 由侄媳秦可卿带到自己的卧房中去午睡。这是一间金粉香艳的少妇闺阁, 秦氏自称是“神仙也住得的”。宝玉睡下, “刚合上眼, 便恍恍惚惚地睡去, 犹似秦氏在前, 遂悠悠荡荡, 随了秦氏, 至一所在。”不知不觉宝玉来到“太虚幻境”, 见到了警幻仙姑、可卿和很多的仙女, 看到了“金陵十二钗”卷册等。宝玉在梦中的所见所闻正好预示了十几个女子的命运归宿。从整个布局来看, 这个梦有进梦、梦中、出梦, 作者对梦境之中的奇事都做了细致的描写, 堪称“梦”中之冠。警幻仙姑是宝玉在梦境中见到的第一个女子, 整个梦境里宝玉都是由警幻仙姑带领着的, 在这里可以把警幻仙姑看成是至情至圣, 至圣至美得化身。而可卿, 是她带宝玉入梦的:“宝玉刚合上眼, 便恍恍惚惚地睡去, 犹似秦氏在前, 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 至一所在。”这时宝玉正好处于情窦初开的年龄, 以可卿作为领梦人, 正好象征宝玉的人生大梦因“情”而入;梦的结尾又是可卿引宝玉出梦:“只听得迷津内水响如雷, 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吓得宝玉汗下如雨, 一面失声喊叫:‘可卿救我!’。这象征宝玉的人生就像这场梦一样因“情”而出、因“情”而灭。那为什么由秦可卿把宝玉引入梦境又由她带出梦境?在现实生活中可卿与宝玉是叔侄媳妇的关系, 她是贾蓉的妻子, 而在这个梦中她却有了另外的身份和形象, 出现在梦的开始和结尾, 象征此梦谈情, 也让宝玉经历一次“情”的梦幻, 也使宝玉从梦中知道情到底为何物。可卿名兼美, 可以说她既有黛玉的“风流袅娜”, 又有宝钗的“鲜艳妩媚”, 宝玉的人生与薛宝钗、林黛玉的一生是紧密相连的, 与梦中所见一样三人的命运最终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同时可卿的年轻早逝, 正好看出雪芹对人间真情短暂、虚无人生的感叹以及黛玉和宝钗人生悲剧的同情。
第五回中所描写的梦是最成功, 最富形象的一回。但在《红楼梦》的其他章回中有关梦境的描写也独具特色。例如在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凤姐方觉睡眼微蒙, 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进来, 含笑说道‘婶婶好睡!我今日回去, 你也不送我一程……”“常言道‘月满则亏, 水满则溢’……”这里描写秦可卿临死之前出现在王熙凤的梦中, 可卿的一席话象征着贾府即将走向衰落。在一百一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中, 贾宝玉在梦中见黛玉“头戴花冠, 身穿绣服, 端坐辉煌的殿宇之中”, 一副已回到绛珠仙子宝位的神态, 这是用富有神话色彩的梦幻世界冲刷人世间的悲剧气氛。
《红楼梦》的成功, 在于把各个部分的梦境描写安排得和谐一致, 梦境部分和现实部分的和谐更是处理得十分的巧妙。组成梦境描写的各部分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艺术功能, 曹雪芹在现实世界之外又开辟一个超现实的梦幻世界。通过梦境世界的描写, 促进整体故事布局的形成。她利用梦境描写, 为整体故事设置了一条首尾贯通的因果线索。可见这是一部以梦开始又以梦结束的经典小说。
作者把梦境描写进行加工、整合、加强并准确地贯穿在全书中。在《红楼梦》里中有大量现实世界的描写和梦幻世界的描写, 它们构成故事情节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有这大量的梦幻描写, 作者才把故事线索编织得有因有果、张弛有致。《红楼梦》才显得有声有色、能吸引读者。
《红楼梦》通过对梦中世界的描写, 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揭示人物性格深层的一面。由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把自己的内心想法表现出来, 就只能把深层心理寄托到梦境。在梦里, 没有各种各样的束缚, 就能把自己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没有如第五十六回贾宝玉在梦中遇见了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样的“宝玉”, 而那个“宝玉”偏偏在睡梦中也见过贾宝玉, 当那个“宝玉”被他家老爷叫走时, 贾宝玉忍不住叫道:“宝玉快回来, 快回来!”这正好可以看出宝玉石孤独的, 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可是一想, 贾宝玉怎么会孤独?他生活正在这么一个大家庭里, 有林黛玉这样的相知, 有晴雯这样的富有反抗精神的丫头相伴, 生活上又得到袭人麝月等的百般照顾, 在外游玩又有蒋玉菡等挚友。其实, 正是现实生活的这些表象掩盖了他性格中孤独、失落的一面, 使得他的真实性格被压抑在内心深处。在梦里, 离开众人的陪伴, 独自来到别的地方, 去寻找知音朋友, 只有在这时, 他的孤独失落情绪才能从内心世界浮上来。
《红楼梦》中的梦境描写, 出现了混乱无意识的描写, 为什么说是混乱无意识的描写, 主要是由于人物深层潜意识的干扰。在第一百一十六回中贾宝玉第二次梦中神游太虚幻境, 宝玉在梦中先后看到了秦可卿、尤三姐、鸳鸯、晴雯, 可忽然之间又不见。接着又看见了黛玉, 但只是个恍惚的身影, 当见到凤姐, 可不甚清晰, 在这里, 小说时空次序是杂乱无章的, 意象也十分模糊, 可这些都是宝玉内心的真实所想。从小说整体构思来看, 这段梦境描写显得毫无次序, 缺乏对前面情节的照应, 但又使梦境返璞归真, 如回到现实一般。
《红楼梦》问世以后, 不管是它对人物的描写还是对梦幻世界的描写都引起人们对他评论和研究的兴趣, 也迅速成为“红学”这门学问。特别是它的梦境描写为当代作家描写梦幻世界提供了很多可资借鉴的创作经验。这部伟大的作品不单单是属于中国, 它还属于全世界, 正以自己的艺术魅力日益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摘要: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 其内容涉及到饮食、习俗、梦境、服饰、礼仪等方方面面。本文从梦幻描写及人物分析两方面进行分析, 简要论述梦幻描写在作品中的意义。
关键词:《红楼梦》,梦境描写,梦幻意义
参考文献
[1]孙逊.红楼梦鉴赏辞典[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5。
一、何家村宝物为唐政府
少府监下辖的中尚署、铸钱院等机构所藏匿
研究何家村,有几篇文章绕不过去。段鹏琦对出土金银器时代的研究较早,他以出土带盖碗与有自铭文的裴肃、李勉进奉鎏金银盘比较后,以德宗朝(805年前)为下限;齐东方认为德宗朝租用调使刘震在朱泚叛乱时所藏匿。因受朱泚“大秦”伪官后被德宗问斩,窖藏不及再面世;对此黄正建认为正史无刘震记载,在史料上有漏洞;沈睿文将何家村宝物与历代奢靡之风联系起来考察,自然与唐德宗宰相元载挂钩,他同时提出器物用包装纸包裹,置放极为仔细认真,绝无慌乱急迫之感;程旭认为这些与帝王赏赐等国事活动关系紧密;我们的看法是,齐东方的两个观点或思考应该引起重视和肯定:1.何家村窖藏绝非私人财产私人掌管。2.与战乱的关系紧密。段鹏琦把下限卡在德宗朝的金银器考古学结论是器物下限的最保守结论。上述成果都有一定的可取程度。但要把上述的矛盾说法和看法协调起来,取得一个最大公约数,包括把段鹏琦考证时间再提前一些,只能有一个可能:窖藏属于唐少府监或下属之铸钱院、中尚署等。其理由如下:
1.出土钱币应属与铸钱有关的机构所收藏
这些钱币基本上是每个时期收藏一枚。只有东汉时的“剪边五珠”,刘备时的“直百”,北周时的“五行大布”,唐时“开元通宝”和开字背面有仰月纹的“开元通宝”五种各收藏两枚。在很有秩序的收藏中,未见隋朝的“五铢白钱”和唐朝的“乾封泉宝”。隋为唐灭,“乾封泉宝”虽是乾封元年(666)五月始铸,但二年正月就被高宗废除,这些钱可能是皇室收藏者有所忌讳,不予收存。有罕见的前凉“凉造新泉”、716年贡献玄宗的日本国“和同开宝”,及高昌国“高昌吉利”及波斯、罗马金银钱。这些都是专业性极强、遴选严格的样品钱。搜集(征集)、遴选带有集体或国家性质,一般个人、一般机构难以收集比较全而且品相优良的样品。一样一枚或二枚,没有因为珍贵程度而发生收集数量上的增减,这是明显的样品收集,而且是按照历史顺序收集。作为管理机构的少府监具有铸钱的能力,《唐六典》载:“皇朝少府置十炉,诸州亦皆属焉。及少府罢铸钱,诸州送别。今绛州三十炉,扬、宜、鄂、蔚各十炉,益、邓、郴各五炉,洋州三炉,定州一炉。诸铸钱监以所在州府都督、刺史判之焉。”
2.样品收藏兼铸造加工的双重功能与唐少府监功能一致
(1)有银料坨。一是遗宝出土时一个陶瓮上覆盖着一块径40、最厚处3厘米,重16斤的金属渣块。经化验渣块中含30种金属,其中包括大量的氧化铅,是人工烧炼的产物,被判断是唐代炼银的渣块。渣块的发现很容易联想到与作坊遗址的关系。
(2)在这些金银器中有半成品器物6件。鎏金鹊鸟纹银罐、鸳鸯纹银盒、鎏金飞廉纹银盒、鎏金小簇花纹银盒、鎏金折枝花银盒和线刻折枝花纹银碗等。另外我们发现还有相当一部分素面银碟银盒,有的鎏金碗外壁纹饰精细而内里为素面。此外,还出土有三枚铜称,为唐代度量衡。表明何家村金银器是属于可以加工成器的机构,同时具有为国家金银器、钱币的制作制定规格和标准的职能。
(3)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这些鎏金器物几乎没有纹饰、造型完全一模一样的两件器皿。因此这批东西连同上述珍贵货币一样具有样品库性质。这批金银器的这个属性自然使我们联想到唐代少府监——铸钱院、中尚署、掌冶署等。《新唐书》载:少府监……掌百工技巧之政。总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冶五署及诸冶、铸钱、互市等监。供天子器御、后妃服饰及郊庙圭玉、百官仪物。魇中尚署。掌供郊祀圭璧及天子器玩、后妃服饰肜纹错彩之制魔诸铸钱监主监各一人,副监各二人,丞各一人。以所在都督、刺史判焉。
中尚署拥有唐代前期规模最大的金银作坊院。作为国家管理、制作机构的物品,一般要进行严格的登记、包装、存放,专人管理。在战乱之时只要紧密装放而已,并不需要再次进行一一登记、包装。这就使我们很好地解说了沈睿文先生所说的,按部就班,绝无急迫慌乱之感的原因。但绝对与战乱有关。
铸钱院、中尚署、左右尚署及掌冶署等少府监下属单位之间是业务紧密的平行关系,何家村窖藏似乎告诉人们:他们的加工机构可能就在崇德坊铸钱院附近。而作为国家管理部门的少府监官属在皇城内安上门东街,今西安市南大街建设银行附近,占有两坊大小的地面,距太庙不远。
二、何家村器物的域外文化元素
1.何家村窖藏的分类——以与少府监关系为标准
从出土文物看,这批文物以与少府监关系划分,大约有三个类别,分别是:
(1)前朝或外国制造和使用,作为手工业加工的收藏品,例如,春秋战国以来的31种历史货币和属于北周的一条玉带。还有一部分外国的金银器或外国人在中国制造的器物,比如鎏金伎乐纹八棱银杯等。玛瑙长杯、兽首玛瑙杯(来通)、凸纹琉璃杯、两件水晶八曲长杯等。
(2)少府监加工品,这些数量较大,比如素面折腰银碗,大小套合紧密形制相同素面银盒、只有中国人使用的三足银铛等炼丹工具、镂空熏炉、香囊等。开元通宝金银币。
(3)原材料,以银铤、银饼和银合金坨料为主,还有未被使用的玉料。
如果从器物使用情况来看,钱币收藏品及制成品是属于铸钱院或称为少府监直辖的钱监或钱坊。金银器和玉器属于中尚署具体管理。而从银料含有30余种金属元素的情况看,似乎与掌冶署又有关系,虽然它的主要业务是收集、中转全国各地送来的铜铁料。
nlc202309091059
三枚铜称,即使度量衡工具,也是作为一种标准器匿藏。
2.何家村器物的域外文化元素
中国金银器在东汉时,制造技术发生了一次大的变革。从来源于青铜铸造的工艺技术,开始由浇铸向钣金锤揲方向发展。唐代金银器借鉴和吸收异域金银器技术的精髓,创造出具有自身工艺特点。何家村器物至少有萨珊波斯、粟特、吐蕃、罗马等文化元素。
(1)域外或外国人在中国加工的器物
有萨珊银币、萨珊凸纹琉璃杯,而兽首玛瑙杯则被间接推断为4世纪波斯萨珊时期饮酒器。
素面椭圆形银碗、素面罐形带把银杯(图一)体现出浓郁的粟特风格。
窖藏中除拜占庭希拉克略金币,何家村三件高足杯体现拜占庭风格。
舞马衔杯鎏金银壶,主体纹饰为玄宗朝舞马图,但造型和圈足几何形纹饰带有明显的草原风格,不排除契丹或突厥文化因素。
(2)中国制作金银器的域外留痕
除了域外器物、外国人在中国制作的带有明显的域外元素外,何家村窖藏告诉我们:中国在同时吸收传统和域外技术的基础上,以创新姿态制作了唐代第一批金银器。几件鎏金银碗最具代表性:鎏金海兽水波纹银碗、鎏金双狮纹银碗、鎏金翼鹿凤鸟纹银盒、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碟、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碟等是域外纹饰鎏金工艺和中国凤鸟(朱雀)、鹿及飞廉等传统纹饰等结合。特别是其中的海兽上下又有一只鸳鸯在水中浮游。
作为这批金银器中中国工艺最成熟的代表,是一批素面银器,被视为炼丹用的成套器物:银铛、三足素面圈足形捉手盖银罐、带莲蕾形捉手盖仰莲座银罐、素面平底蕾扭捉手盖银罐、素面三足蕾扭捉手盖银圆罐、带蕾扭塞银石榴形罐、提梁银锅、银匝;大小成套内装紫白石英的素面银盒。传统的钣金和抛光技术相当精湛,造型实用而优美,但极少纹饰和鎏金则显得过于朴素。折叠式银铛(图二)和带营钮塞子的银罐(图三)为代表,造型从侧面和上面直视都极为规整美观。
这些应是少府监为殿中省之尚药局或内官之尚食局制作的炼丹用器,也可能是备用标准器。
另外,镂空香囊也是中国传统器形,东汉已经使用。此器镂空,但没有鎏金。
金镶玉臂钏上纹饰粗疏,很难判断是盛唐器物,有可能是前朝传世。
紫白石英是域外产品,或者是藩王贡品,或是采购品。少府监掌握同外蕃贸易的定价权和采购权,其下属的“诸互市监(从六品下)各掌诸蕃交易之事”。
能代表少府监工艺水平的是被视为武周时期的葡萄龙凤纹银碗(图四),应该属于开元时期的鎏金蔓草鸳鸯纹银羽觞、鎏金鸳鸯纹提梁银罐、鎏金花鸟纹银碗,这几件数量极少的器物的共同特点是:纹饰布局疏密恰到好处且对称性强,鎏金不逾纹饰因而色彩反差明显、造型稳重而充满灵动、鱼子纹大小匀整排列整齐、动植物有较强的动感。他们中的鎏金鸳鸯纹提梁银罐(图五)造型大气,但纹饰粗糙,錾刻不流畅,且以硕大的树(花)叶纹布满空间,显得杂乱,但其鎏金工艺极高。
从鎏金工艺和纹饰布局和鱼子纹衬底来看,作为何家村断代依据的鎏金小簇花纹银盖碗、鎏金折枝花纹银盖碗,不仅纹饰简单粗大且鎏金往往溢出纹饰部分。在各方面都十分成熟,其工艺比不上裴肃进奉的鎏金银盘,其时代无疑应该靠前。
《唐六典·少府监》提到唐代金银加工工艺,“凡教诸杂作工,业金、银、铜、铁(之)铸、镇(范金也)、凿、镂、错、镞所谓工夫者,限四年成。”这些应该是盛唐是中国传统金银器加工的高难度工艺。
从金筐宝钿团花金杯(图六)的水平看,做工极为初级:框饰极为笨拙扭捏,铆钉技术不高。说明金筐宝钿技术距法门寺出土物相差太远,是中国金银器经过长期动乱后重新学习西方的体现。但其宝相花纹和流云纹金框则是中国纹样,与优美的器物造型,给人一种轻盈感。
在工艺和造型上,文化元素最丰富的可能就是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图七),其整体造型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吐蕃系统圈足带把鎏金银杯最为接近,碗心三尾大头鱼逆时针游动,中间围一大象的布局与芝加哥私人收藏的带把鎏金杯碗心的三尾错金鱼纹,但八曲及碗口沿、圈足沿的连珠纹则又是萨珊王朝的风格,而四副男子狩猎图与四副仕女游乐图占据碗外壁主体位置,完全是中国式的,且都体现以肥为美的开天气象,体现出鎏金和錾刻工艺极为低端,鱼子纹较为凌乱,无疑这是模仿学习域外金银器的痕迹。与这件器物含义相仿的还有兽首玛瑙杯,这种起源于纪元前亚述帝国的酒杯,被称为来通,从西到保加利亚、巴尔干色雷斯、土库曼斯坦,东到中国洛阳、湖北,有多种类型和质地的实物。在现存的所有藏品中,出土于何家村的这件萨珊波斯制品无疑是最为华贵精美的一件。
从工艺上看,一套素面银炼丹器皿是中国传统工艺的复活和再创新;一些鎏金器物在鎏金、錾刻、摸冲技法上取得成功,而其它大部分鎏金器物在这些技法上显得还很生疏,完全是初学者的作品。即使如此,这批模仿器物要比泾州大云寺出土的铜合利宝函(694)、临潼庆山寺合利银椁金棺(741)的工艺明显先进,体现了皇朝文化的领先特点。
三、少府监金银器制作具有世界性意义
从何家村金银器的分类和工艺、纹饰特点可看到,少府监为了适应唐王朝日益扩大的对外交往需要,在金银器制作方面表现出开放无碍的精神和积极学习的心态。与唐朝当时交往密切的萨珊波斯(224-747),粟特及昭武九姓、突厥、吐蕃都成为唐朝金银器制作学习的对象。
少府监制作金银器,在当时不仅仅是满足皇帝宫廷的日常使用,更是丝绸之路东西贸易日益扩大、中国对外交往日益密切的推动。武则天时期,吐蕃因为所给金银器伪滥,提出严重抗议。提高金银器制作质量,展示中国文化事关国格问题;为体现皇权威仪,少府监需要生产大量器物,作为交好域外和笼络大臣的政治工具。对此,前人有归纳。我们在此强调的是:这批窖藏体现了少府监作为中央政府机构的国家意识和政治层次,它不仅管理金银器,还负责对外贸易。它掌管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金银器加工机构和钱币铸造机构,管理唐朝庞大的对外贸易体系。在其管辖的机构内,域外金银器和中国制造大量并存,直观地告诉人们:盛唐时代,中国学习域外和传统工艺的步伐极为坚定,以创新姿态制作出富有时代特征的新器物。
上承两汉,下启宋元,唐代金银器成为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载体。丝绸之路是具有世界性文明交往之路,唐朝少府监收藏域外精美器物,一方面吸收融合域外文化元素,进行金银器中国化转变,另一方面又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对丝路沿线地区金银器的制造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满足皇朝文化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以极具影响力的行动使丝绸之路更具有坚实附着和强劲动力,必然带有世界性影响。
(责任编辑:阮富春)
中国的发展就是集中精力实现中国现代化,解决中国自身的问题,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贡献。工业革命以来的三个世纪中,西方许多强国的兴起以向外扩张为常态,与扩张连在一起的是战争,世界和平进程多次被这种战争所打断。与这种大国兴起的模式不同,当代中国的发展是以本国内在发展为起点和归宿,所有变革的宗旨都在于办好中国自己的事。中国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大幅度地提高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减少了大约3亿贫困人口,为世界减除贫困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为世界和平提供了稳定性和建设性因素。这是中国“改变自己,影响世界”的一个突出证明。
各国现代化过程都承载着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这种历史传统融入现代化、本国文化融入世界文明的过程,决定着一个国家发展的模式、路径和特色。中国文化的特点,如内敛、中庸、厚德载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潜在影响将在很长的历史过程中显现出来。其中一些价值和理念经过扬弃和改造后,可以转化为中国发展的创新概念。“和谐社会”的理念,就是传统文化的古老哲理与现代政治理念相结合的产物。
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经济规模和社会结构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是不可回避的历史任务。“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发展的动力、主体和目的应当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公平,利益调节;社会保障,扶助贫弱;环境保护,安居乐业;政务公开,公民参与等,构成和谐社会的基本诉求。在微观和谐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国内各地区、各利益群体之间的比较协调、比较均衡的宏观和谐,形成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领域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发展战略。这是比单纯实现经济增长更复杂更艰巨的发展目标。从战略角度看,我们只有通过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发展,才是可以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发展,才是对世界负责任的发展。
与国内建设“和谐社会”相互贯通,在国际上我们追求的是“和谐世界”。如果说“和平”是国与国之间各种力量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那么“和谐”则是国际社会各种利益之间共同发展的价值尺度,是从国际关系的和平朝着“天下和谐”方向的发展和深化。当代中国人首创“和谐世界”的观念,其内涵并非来自突发奇想,也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权宜之策,而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延续,是中国参与国
际事务一贯原则的升华。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国从文化深处向往和平,坚信和平,全力维护和平。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融入国际体系和世界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作为国际社会的负责任大国和利益攸关方,需要更高尚、更深入、更宽广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判断。“和谐世界”由此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今天,“和谐”理念已成为中国的基本价值观,凝聚成全体中国人的发展愿景,成为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指向。这些价值观和品格一旦转化为中国的国际行为,就决定了中国只能做负责任的、担当信义的大国。在地区稳定、世界和平、多边贸易和人道主义援助等国际事务中,中国的不懈努力是有目共睹的。这来自于我们对“和谐世界”的向往与追求,来自于我们的价值、我们的理想、我们的原则、我们的心愿。
无需讳言,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存在着利益冲突、价值冲突、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不同种族之间的冲突,还有国家与国家的冲突,存在许多不和谐现象。在一个并不那么和谐的世界里倡导并致力于和谐,是因为我们坚信中国文化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是世界民族的一部分,我们同处于一个地球家园中;是因为我们坚信在这个多样化的世界里,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价值之间,可以互相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容忍、相互欣赏;是因为我们坚信人类有共同的未来,有共同的根本利益,有共同的终极关怀。
从一个不那么和谐的世界到一个相对和谐的世界,将是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中国先哲就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我们将弘扬这种精神,孜孜不倦地建设和谐社会,追求和谐世界,以中国的发展为人类的共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吴维洋
水利学院
世界无烟日的意义是宣扬不吸烟的观念。而每年皆会有一个中心主题,表达一个在该年在关于烟草和不吸烟方面特别值得关注的话题。世界各地都会响应而在当日举办不同类型的宣传活动历届世界无烟草日主题 - 1988年:要烟草还是要健康,请你选择 - 1989年:妇女与烟草。 - 1990年:青少年不要吸烟。 - 1991年:在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上不吸烟。 - 1992年:工作场所不吸烟。 - 1993年:卫生部门和卫生工作者反对吸烟。
以后又得到美国当时的能源部长施莱辛格的赞赏,担任了由能源部经办的太阳能研究所的所长。海斯一直从事环保活动,1990年,他同朋友们一起讨论筹办纪念地球日20周年的活动。他的倡议很快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联合国的支持。
鉴于丹尼斯·海斯在环保事业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他曾荣获Sierra Club、联邦野生动物协会、美国慈善协会、美国太阳能协会、远离战争组织和Interfaith Centerfor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的最高荣誉奖项。丹尼斯·海斯还荣获了1978年度,35岁以下杰弗逊最佳社会服务奖,还曾被形象杂志(Look Magazine)评为20世纪100个最具影响力的美国人之一,并被国家奥杜邦协会评为100个最杰出的环保人士之一。在2000年又被着名的时代周刊(Time Magazine)提名为100个“地球英雄”之一。
在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斯多葛学派是一支地位举足轻重的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芝诺、塞涅卡, 马可.奥勒留等人。斯多葛学派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法学思想。其哲学思想主要是“按照自然生活”, 其中“自然”是指世界的本性, 即“逻各斯”“正确理性”或“共同法”。它认为按照理性生活也是按照自然生活。斯多葛学派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 人不能控制或改变命运, 但却可以控制对待命运的态度。对待命运, 理性的态度是“不动心”, 即使面对死亡也要不动心。马可.奥勒留说:“有理性的人不要以烦燥、厌恶和恐惧心情对待死亡, 而要等待这一自然动作的来临。”[1]
斯多葛学派法律思想方面一大贡献是他们的平等观。可以说, 斯多葛学派是古希腊诸多学派中最强调平等的。他们中的一部分人, 把奴隶也纳入平等的范围之列, 这在奴隶制社会的古希腊可谓是惊天动地的思想。在之前的正义观中, 不论是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 他们提到更多的是狭隘的公平问题, 而对平等, 他们置若罔闻, 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还支持不平等。如柏拉图理想国的三个阶层论固然是为了做到人尽其职, 却是明显的不平等。可以说, 到了斯多葛学派, 完满的古典正义观才得以建立。
若说柏拉图一心求取政治, 却终生郁郁不得志, 亚里士多德政治一生如影随形的伴随他却不失逍遥学派的本分, 斯多葛学派就是把二者完美结合的一个典范。自然理性和平等观推动了斯多葛学派的眼界。有别于柏拉图只着眼于城邦, 他们着眼于世界, 提出了“世界城邦”之说, 乃至“世界公民”“世界法”的设想。
二、“世界城邦”思想
与柏拉图一样, 芝诺也著有名为《理想国》一书, 但却表达了与柏拉图截然不同的政治思想。芝诺在这部著作中所提出的“世界城邦”和“世界公民”的思想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一思想可溯源至犬儒学派的第欧根尼和苏格拉底, 他们曾被问道“你属于哪一城邦”时, 二人都回答“世界”。芝诺认为, “有理性的人类应当生活在统一的国家之中, 这是一个包括所有现存的国家和城邦的世界城邦。它的存在使得每个人不再是这一或那一城邦的公民, 而只是世界公民”。[2]
芝诺所设想的“世界城邦”是一个完善的国家, 这个国家的法律是由自然颁布的“公共法”或“正当律”, 而不是人为约定或规定的。自然律是宇宙理性或“逻各斯”的无声命令, 人类理性必须接受这种命令。芝诺以自然律之名摒弃了希腊城邦不合理的习俗和法律。他说, 世界城邦没有种族、阶级以及任何的等级差别, 所有的人都是完全平等的公民……在这个城邦里, 理性将以自然的方式起作用, 一切有碍于德性的设施统统废除。
履行责任是自然律的首要命令。芝诺也是使用“责任”一词的第一人。他认为, “与自然相一致的行为”就是责任。他说, 行为是由驱动力驱使产生, 但是有些行为具有责任, 有些行为则不具有。区分一行为是否产生责任, 其标准是“可以合理地加以辩护的行为”。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承担责任, 对一切有待于实现的自然本性, 趋利避害, 自我保存就是所有动物的责任。但是, 不同于动物, 人还具有组成社会的自然本性, 所以, 对国家与他人, 人都负有责任, 忠之于国, 孝之父母, 敬亲爱友都是人所特有的责任。自然律是德性与责任的基础, 二者不同之处在于:德性是终极目标, 而责任是朝向德性的从属目标。神与人才适用德性, 人与动物则适用责任, 能够达到德性要求的只有极个别有智慧的人, 但是所有人, 不论是否成年, 有无智慧, 都要履行责任。
斯多葛学派的终极理想就是建立一个所有人都在神圣的理性指引下和谐共处的世界国家[3] 。在这样的国度里, 不论公民身处何地, 他们都只有一个共通的公民资格, 遵守和践行着一种共通的法律。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这种追求广泛的平等性的思想颇有乌托邦之味。
三、“世界城邦”思想的意义
(一) “世界城邦”思想对罗马法律的影响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斯多葛学派世界法理论的基础上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因神、人之间具有共通的理性, 存在着法的共同性也享有共通的理性, 也存在着共同的法。西塞罗认为, 正义和法律都是源于神的理性, 是普适于大众, 永恒不变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正义的法律最终会普适于全人类, 而不再限于一地一时。因此, “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规则, 它与自然相吻合, 适用于所有的人, 是稳定的, 恒久的……将不可能在罗马是一种法律, 在雅典是一种法律, 现在一种法律, 将来另一种法律, 一种永恒的、不变的法律将适用于所有的民族, 适用于各个时代。”[4]
在世界法理论不断发展的同时, 世界法理论的实践也在徐徐地进行。随着罗马帝国的建立, 适用于罗马人的罗马市民法也不断地扩大它的适用范围。当罗马法被推行至罗马各行省的国民可以以公民身份适用时, 万民法——这个局部意义上的“世界法”得到充分的发展。可以说, 斯多葛学派开创了“世界法”“世界国家”思想的滥觞, 而罗马万民法的历史实践也因此具有了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 “世界城邦”思想对基督教发展的影响
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时期, 其受到“世界帝国的存在, 斯多葛学派所极力宣扬而逐渐增长的世界大同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精神, 哲学家所教诲的精神神性的概念, 流行的希腊神秘思想和东方宗教中不死的学说以及犹太有人格的上帝的理想”[5] 思想的影响, 这种影响通过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渗透在基督教的发展中。斯多葛学派作为当时的主流学派, 基督教很好的吸收和借鉴了其中的平等和世界大同思想。通过把斯多葛学派的思想融入基督教神学体系内, 传教们进行了大肆的宣扬而使基督教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并顺利的迎合了诸多受斯多葛学派影响的罗马皇帝, 最终使得基督教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宗教。
参考文献
[1][英]马可.奥勒留.沉思录[M].朱汝庆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2]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3][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4][罗马]西塞罗.论共和国, 论法律[M].王焕生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悲惨世界》的电影足有160分钟长,但与原著相比节奏还是快了很多,捧着小说更能让人去思考一些深入的问题。雨果试图用40年的创作事件去描绘出一个完整的19世纪初的欧洲历史景象,一百多年后的读者却无法抑制地将其中的脉络与今天的世界相连。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悲剧和不公,面对身边的一些事情我也会感到愤怒,做公益的几年常常感到自己的弱小。面对诸多复杂因素导致的社会压迫,贫穷、饥饿、疾病不可避免,个人命运总显得微不足道。我时常会陷入类似的迷思之中,觉得前途迷茫无力,想做些什么却又无从下手。
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处理一个拐卖妇女的案件,村里的村民都知道有人贩子存在,而且也都认识被拐卖的受害人。但当我们带着警察到村里取证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作证,因为谁也不想为了一个人就得罪人贩子,从而危及自身的安全,甚至觉得这只是一门正当生意而已。我当然因此感到不解和愤怒,但就像《悲惨世界》中沙威和冉阿让的矛盾,其实各自都有难言的苦难,对沙威可能是体制的固化,冉阿让则是苦役和牢狱,两个人相互为敌,也都有自己坚持的道理。虽然如此,两人的结局却并不相同,沙威过去坚持的信念被摧毁,在绝望中以自杀告终。冉阿让虽然经历了多年的苦难,在生命的最后却得到了天堂的慰藉,安然离去。
雨果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二人的坚持东西不同。冉阿让过去虽然因为偷窃而触犯法律,但他的初衷是一种善良,是希望姐姐的孩子不挨饿,也因为偷一条面包而付出五年苦役的代价。沙威坚持律法却缺乏人性,在他的身上无法看到善良与同情。
这让我想到村子里的处境,想要改变村民的想法是很困难的。虽然我希望大家能站在人性的一边,帮助那个妇女。即便没有村民的配合,我们也坚持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寻找被拐卖的妇女。
1、素材的选取
本单元,我们以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蛋为素材。为什么选取这样一个素材呢?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的
(1)体现小数在自然界及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中提供了一些鸟蛋、龟蛋的质量,这些数据不仅真实、可靠,而且非常神奇和有趣,同样是鸟蛋,鸵鸟蛋1.65千克多重,蜂鸟蛋才0.46克(2粒黄豆差不多、3000倍)如果没有小数,蜂鸟蛋的大小都很难描述,体现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2)重视学科整合,实现数学教育的多维价值。
学科整合,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的课程观。在小学各学科中,彼此之间有着前千丝万缕的联系,构成了整个教育教学的体系,如何将各学科的信息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这正是值得我们去潜心研究的问题,本单元选取形形色色的鸟蛋、龟蛋等为素材,其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科学学科与数学学科的合力,以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这也正是我们青版教材这套百科全书的伟大之处。
2、情境串
鸟蛋
龟蛋
鸟蛋
天鹅
龟蛋
(二)单元知识分析
本单元新学知识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小数的大小比较
小数的基本性质及应用(化简与改写)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名数的改写
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已学知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1/2,3/4
三上8《奇妙的变化》
小数的初步认识
三上3《家居中的学问》
后续学习知识
小数四则运算
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三)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小数的意义是小数读写、小数大小的比较的基础,小数的性质是小数化简和改写的依据;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又是名数改写的依据;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是小数应用必备的知识点。所以,这3个教学重点抓住了,其他的知识则水到渠成。]
难点:
名数的改写(特别是复名数的改写)[这里涉及到精确度的要求问题。难度也不小。]
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四)单元主要编写特色
1、数形结合,化抽象为直观,降低教学难度。
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小数的性质也是抽象的数学规律,学生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教材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观成分,能有效的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如教材50页在学习小数得计数单位时,用大正方形表示整数1,它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分别表示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57页学习小数的基本性质时,依托直尺显示几厘米是十分之几分米;55 页在数轴上建立点与相应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联系&&这些都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2.始终把小数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
本单元编排的五个信息窗,教学内容是循序渐进的,小数的意义是进一步教学小数性质、比较小数大小的规则、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名数改写的方法的基础,后4个窗的每一个知识点的探索,都从小数的意义的角度切入,随着这些知识点的教学,小数的概念也逐步地清晰化和明朗化,对小数的认识也进一步得到升华。
3.选择大量有意义的现实数据。
前面解读素材的时候说过清息窗的数据全部选用了真实的数据,这一特点,不仅体现在信息窗中,练习中也体现很充分。如(54页、6题)蔬菜之最、(60页、9)几种食物每100克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69页、5)几种植物的吉尼斯纪录情况、(70页、9)几种动物的奔跑速度、几个州的人口数据等等,集知识性、应用性、思想教育为一体,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等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单元信息窗解读
信息窗1(49页)
1.情境图(见教材49页)
(1)情景图解读:此信息窗的情景题目为鸟蛋的质量。情景图上呈现的是丹顶鹤、信天翁、鸵鸟、鸡以及四种鸟的鸟蛋,并标示了四种鸟蛋得的质量。
(2)情景图承载的信息:有4条:(1)丹顶鹤质量0.25千克(2)信天翁蛋的质量0.365千克(3)鸵鸟蛋质量一点六五千克(4)鸡蛋质量零点零六千克。
2.知识点
本信息窗一共有3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1)小数的意义(两位小数的认识)(2)小数的意义(三位小数的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3)小数的读写。
3.教学建议
(1)以两、三位小数的意义为教学重点,逐渐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小数概念和计数方法。
有关小数意义的教学,教材是这样编排的,先学习小数的读写,接着学习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的认识,同时以两三位小数为例,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归纳总结小数的意义。例题没有涉及三位以上的多位小数,练习中基本也没涉及。目的是降低难度,集中精力以两、三位小数为抓手,充分认识小数的意义。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细化教学过程,充分利用直观手段,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感知和体验。:分母是1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通过学习例题和作基本练习,对小数的认识逐步加深。在此基础上,如果遇到像58页0.0297千克;64页 0.0528;72页1.3295公顷;74页40075.5696千米这样的四位小数或者在生活中遇到更多位数的小数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主迁移,自命其理,逐渐就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小数概念。
(2)在自主整理数位顺序表的活动中理解小数数位及数位之间的关系
比如教材51页在学习小数的数位顺序表示,教师可以把数位顺序表中的记数单位一行字去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自己去整理小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加深学生对数位和计数单位的理解。(让学生独立去填,完全放手)
(3)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体会数位和位值的含义
教材53页用计数器帮助学生体会数位和位值的含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受版面的限制,教材没有把此内容安排在探索里,而是将它放在练习中,建议教师将它当作又例题功能的习题来处理,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的小数吗?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不能把他和普通习题一样看待。
4.注意的问题
(1)结合身边事例,加深对小数实际意义的理解
青版教材把小数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本册本单元蛋的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是系统学习小数知识的开始,其内容是小数中最基础的知识,是学习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所以,本单元是整个小数教学的重点。因此,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例加深对小数实际意义的理解。能用语言归纳小数的意义。
比如:在学习完例题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小数?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举出许多例子如:到书店买书《谈谈新的学习方式》5.35元;《新十万个为什么》10.95元;《童话大王》3.85元;《我们爱科学》8.10元;还有测量身高,小红1.46米,小明1.52米。
(2)要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小数的意义,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是数学的本质。引导学生用比较规范、简洁的语言抽象概括数学概念,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概念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我们要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归纳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借助直观模型,建立小数的概念。
教材在学习小数的意义的探索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直观模型(见教材50页两位数是平面图形,三位数是立体图形),这些数学模型对学生直观地理解小数的意义都将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希望老师们利用图片或多媒体,动态地展示出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
(4)灵活处理教材中的教学情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教材中原创的教学情境,我个人的意见是:一要尊重。二要理性对待。之所以要尊重是因为,青版教材所选取的素材,应该说凝聚了许多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一线骨干教师的智慧。又经过这几年教学实践的检验,应该说是比较实用和有效。因此,老师们要深刻地挖掘其内涵,充分利用她,用需老师的话说,不要贱卖了她。说道理性地对待教材中的情境。是因为,受教学条件、学生生活环境及地域特点的影响,再好的素材,也不可能适应所有的教学对象,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地挖掘真实、有效、生动且有浓厚的数学味的教学情境,来代替原有的情境,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情境引入应有的价值。
5、自主练习
53页第2题 55页小屋
信息窗2(56页)
1.情境图(见教材56页)
(1)情景图解读:此信息窗的情景题目为龟蛋的质量。情景图上呈现的是平胸龟、蛇龟、绿毛龟、金钱龟和小鳄龟及五种龟的龟蛋,同时还标示了五种龟蛋的质量。
(2)情景图承载的信息:有5组:(1)平胸龟质量11.68克;长0.4分米(2)蛇龟质量24.12克(3)绿毛龟质量11.85克(4)金钱龟质量24.3克(5)小鳄龟质量11.84克;长0.40分米。
2.知识点
本信息窗一共有5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1)整数部分不同的小数大小的比较(2)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大小的比较(3)小数大小不变的规律(小数的基本性质)(4)小数的化简(5)小数的改写。
3.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提出对学习新知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信息窗中提供了5条信息,从组合的角度来说,学生可以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说学生提惯了的加减法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面对这些信息他们还会提出谁比谁重多少的问题。在这里,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他们提出对本节课学习有关的问题(你能提出比较两种量之间的大小的问题吗?),保证学习时间的有效性性。
(2)教学小数的性质,突出对性质内涵的体验。
首先体验性质的合理性,然后体验性质的应用性。小数的性质是小数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小数的性质,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又为教学小数四则计算作必要的知识准备。教材分两段教学小数的性质。第一段是理解性质的内容(57第2个红点),第二段是应用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58页小电脑)。在总结发现小数的性质时,由于受版面的限制,教材中只列举了一个例子,从规律的发现和总结的角度来讲,例子有些单薄,说服力不强,因此,在学生总结发现规律前,建议能引导学生再补充一些类似的例子来验证自己的发现。例2.5元=2.50元。0.1米=0.10米=0.100米等等,这些例子,可为小数的性质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许多实例里,体验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3)在比较大小的练习中,压缩思考过程,掌握比较要领。
学生在红点教学的过程中,初步接触了比较小数大小时经常遇到的一些情况(整数部分不同的、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末尾有零和没有零的),并详细地体验了比较的方法。那么,在自主练习中,可以让学生应用初步获得的经验,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进一步体验比较的方法,掌握比较大小的要领。如59页2(2)比较 0.604、0.64、0.064、0.46、0.6的大小,都是纯小数,只要看十分位是6的挑出来比较0.604、0.64、0.6再看这三个数百分位,由小到大排起来是0.6、0.604、0.64,剩下的两个比较小的数0.064最小,因此,五个数的排列顺序是0.064、0.4、0.6、0.604、0.64,如此处理练习,能够引导学生压缩思考过程,体会比较的要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锐程度。
(4)在开放的问题中,发现并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一般规律。
61页11题。在8.□7&8.47,方框里可以填0、1、2、3;56.24﹥56.2 □方框里可以填5、6、7、8、9;通过填这些数,如果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百分位上数小的那个小数比较小。练习12题把组成用卡片组成6个不同的两位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顺序,学生又一次体验了在第11题里的发现。这些发现就是比较小数大小的一般法则,掌握这些法则,就能迅速比较小数的大小,正确作出判断。
4.注意的问题
(1)红点1和红点2的教学顺序可以随问而行
见教材56页,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哪个重?哪个轻的问题后,学生可能先提绿毛龟蛋与金钱龟蛋相比,哪个重?也可能先提小鳄龟蛋与平胸龟蛋相比,哪个重?由于这两个知识点不存在着先后之分的问题,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随机确定知识学习的先后顺序。
(2)利用直观手段,发现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实际是分数性质在小数上体现,因为小数末尾添上0体现在分数上就是分子分母都添上0,小数末尾去掉0,道理也是如此。小数的性质很重要,学生知道小数的末尾添0去0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就加深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它还是小数四则计算、小数的化简与改写、小数大小的比较的基础。所以必须要让学生对小数的性质有深刻的理解。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说明小数在什么情况下是相等的。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只能通过直观手段来说明。(见教材57页)这两个图的作用很重要,一定要让学生理解。
(3)对教材中设置的关键性的问题,要为学生留有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例如58页在学习小数的化简时教材中抛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这个0 可以去掉吗?在学习小数的改写时,教材有抛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怎样把5改写成三位小数呢?对于这些关键性的问题,教师一定引起重视,不要一掠而过,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5、自主练习
61页10、11题
信息窗3(62页)
1.情境图
(1)情景图解读:此信息窗的情景题目为四种鸟蛋的质量关系。情景图上呈现的是杜鹃、蜂鸟、锦鸡、几维鸟,同时还标示了几维鸟蛋的质量及它与其他3种鸟蛋之间的倍数关系。
(2)情景图承载的信息:有4条:(1)几维鸟蛋质量460.5克;(2)一个几维鸟蛋的质量相当于10个锦鸡鸟或100个杜鹃蛋或1000个蜂鸟蛋的质量。
2.知识点
本信息窗一共有3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1)小数点位置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决问题。
3.教学建议
(1)解释新的表述方法
过去,在小学数学阶段关于扩大和缩小的问题,约定俗成的理解是:扩大几倍就是乘几,缩小几倍就是除几。但是一些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数a扩大n 倍,应是a+na倍,而不是na,也有人认为:倍只适用于数的扩大不适用于数的缩小(有人认为缩小一倍,原来的数就为0a-na)。考虑到上述问题以及与中学的衔接,我们的教材在表述上做了变化(见教材63页),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将扩大。....倍缩小。....倍修改为扩大到它的。.....倍 缩小到它的。....分之一.扩大到原数的10倍
扩大到它的10倍
缩小到原数的1/10
缩小到它的1/10
(2)处理好补零的问题。
在应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一规律解决问题时,重点要解决好补零和去零的问题。特别是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整数数位不够,则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补零问题分两种情况,一是非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如,1缩小到原来的1/10就是0.1,如果缩小到原来的1/100就是0.01, 小数点后面的0要自己补上。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零要去掉。如,250缩小到原来的1/1000(教材63页最后一个绿点,只是出示了问题,没有呈现计算过程。在这里,老师一定要将补零问题处理到位)
4.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新旧表述方法的取舍问题。
前面说过,将一个数扩大或缩小的表述方法与以前不同了,那么,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就要一行的表述方法为准绳,废除原来不科学的说法。特别是有些不正规的学生用书中,可能还会存在老的说法,教师要注意向学生加以说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2)根据认知需要确定例题功能。
案例见幻灯片 人教版小数变化的规律。
5、自主练习
66页第9题
信息窗4(67页)
1.情境图
(1)情景图解读:此信息窗的情景题目为天鹅的成长。情景图上呈现的刚出生的天鹅和成鹅时天鹅,图中同时还标有这两个时期天鹅的体重。
(2)情景图承载的信息:有2条:(1)刚出生的天鹅体重200克;(2)成鹅的体重是10.5千克。
2.知识点
本信息窗一共有2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1)单名数的改写(2)复名数的改写。
3.教学建议
(1)掌握名数互化的3个主要步骤
a先分清是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还是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从而决定怎么计算。
b要清楚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还是1000。
c根据上述两个方面判断确定小数点应该向左还是向右移,移动几位。
(2)引导学生对改写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在学习了红点单名数的改写和小电脑复名数的改写以后,对名数的改写方法有所了解,教材中虽然没有要求学生对改写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我个人的意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改写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4.注意的问题
(1)体现改写成相同单位的必要性。
教材67页提出的问题是天鹅长大后比出生时体重增加了多少,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将不同的单位改写成相同的单位。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身就是从解决问题入手,引出小数与名数的改写,突出这种改写是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突出体现这一点。
(2)鼓励改写方法多样化。
关于多样化的问题,一是,例题本身体现了多样化的特点,如,探索部分,第一个孩子是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第二个同学的做法是将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另外,学生还可能有其他算法,①200克=0.2千克;②0.5千克-0.2千克=0.3千克;③10千克+0.3千克=10.3千克。
(3)复名数的互化是难点,要突破。
小数与复名数的互化之所以是一个教学难点,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学生常常把进率弄错(进率是10还好说,进率是100、1000或60的就有些困难),二是学生对单名数复名数的认识不足,过去在整数部分接触的就不多,到了小数部分,名数的互化比整数部分更复杂,造成学习上的困难。68页小电脑,出示的是一道复名数改写的题目,这是本信息窗的教学难点,教材只出示了问题,没有呈现改写过程,其目的是增加他的开放性,但并不表示可以弱化它,教师不应轻描淡写,一定要一步步给学生讲解清楚,特别是2.39千克=___千克___克,这里涉及一个补零的问题,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处理到位。
5、自主练习
68页第1题
信息窗5(71页)
1.情境图
(1)情景图解读:此信息窗的情景题目为测量鸟蛋。情景图上呈现两个孩子正在测量鸟蛋的长径的场景。
(2)情景图承载的信息:有2组:(1)小华读得鸟蛋长径是3.9厘米,小明读得鸟蛋的长径是4厘米;(2)鸟蛋的宽径是2.04厘米。
2.知识点
本信息窗一共有2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1)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2)求小数近似数方法的巩固(特殊情况取近似数)。(自主练习中:将小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保留后的小数末尾正好是0的数。)
3.教学建议
(1)探索环节,要抓住关键性问题进行探讨。
见教材71页,设置了2个关键性问题,合作探索部分,只要抓住这两个关键点,近似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理清保留小数的位数与精确度的关系
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依此类推。
另外,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求小数近似数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弄明白保留不同位数小数的精确程度问题,如:教材72页绿点2.0中的0可以不写吗?这个绿点的设置是让学生体会精确程度。如果不写.则表示2.04保留到整数,写上0则表示保留了一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比精确到整数的精确程度要高。虽然2和2.0从小数性质的角度上看,大小是相等的,但从精确度上看,它们表示了不同的精确程度。所以,近似数2.0末尾的0在这里不能去掉。
4.注意的问题
(1)结合身边的现实情景,让学生感受求近似数的意义。
比如: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时由于工具的限制,必然产生误差,所得结果都是近似数(身高1.63米);如用直尺测得课桌的长是1.12米,用秤称小名的体重是25.5千克,这里的1.12和25.5就是近似数,还有对大数进行统计时,一般也取近似数,如某城市有13.5万人,中国有13.1亿人口。这里的 13.5万和13.1亿都是近似数。通过这些事例,让学生体会到与实际大体符合的数据或者说是接近实际的数就叫近似数,进一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1)适当增补使用≈习题。
教材上没有出现让学生自己写≈的习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补此类练习,让学生学会使用≈,因为在后面学习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问题的时候,要用到≈。
5、自主练习
73页第5题 74你学会了吗。
(六)本单元提出研讨的几个问题
1.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小数意义的模型?
2.小数的性质和名数的互化都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要突破这些难点,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3.在探索数学规律的教学中,应怎样发挥计算器的作用?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为适应国际经济新格局的新变化,习主席提出这个战略构想,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同时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这样一个“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覆盖了40多个国家,总人口44亿,约占全球的63%,近2/3;经济总量超过2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9%,不到1/3,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供应基地。其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一带一路”有利于形成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建设一个包容性很强的互利互惠平台。
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任务是发展经济,通过巩固、扩大我国与中亚、东南亚等沿途国家和地区的彼此相互开放,互利合作,形成公平、统一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各种资源的自由流动,不断扩大经济发展规模和总量,造福于沿途各国人民。
二、“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快中国利用巨额外汇储备走出去的步伐,沿线国家将从中国投资中受益。
“一带一路”建设沿线绝大部分是转型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要解决中国自己的城乡、区域间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也要为改革国际经济秩序当担相应的责任与使命。
中国改革开放积累了巨大的优势,不仅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商品、劳务和巨大的市场,也积累了巨额的资产。中国不可能持续保持贸易顺差,“十三五”时期甚至可能会出现逆差,需要用价格来出清国际收支差额。
“一带一路”过程中设立丝绸之路基金,加强交通设施、油气管道、通信设施等多领域合作,加快国际通道建设,通路、通航和通商带动资本、技术、基建走出去,密切地区间的人员、信息和经贸往来,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便利化,可以实实在在地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提升相邻区域的发展水平,做出中国应有的贡献。
三、打造“一带一路”有助于促进欧亚非大陆腹地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改变全球经济政治的空间布局和活动方式及其流向,为世界范围内的均衡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世界发展史表明,世界经济的增长模式及其流向始终受交通运输模式的制约甚至牵引。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陷入停滞,其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化只是世界沿海地区的全球化,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增长只不过是世界沿海地区的繁荣与增长,广大的世界内陆地区并未真正纳入全球经济体系之中。“一带一路”建设将创造牵引内陆地区及世界经济增长、繁荣的新物流模式和发展平台,沿途会形成发达的城镇和人口中心、经济活动中心,这些地方的丰富资源得到全面、合理开发,增大全球资源供应量,从而深刻改变全球地缘政治的空间布局,世界地缘政治景观也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四、我国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途径。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构筑国土安全发展屏障,摆脱以美国为首国家的不平等国际贸易谈判,寻求更大范围资源和市场合作的重大战略,被称作世纪大战略。这是中国在近200年来首次提出以中国为主导的洲际开发合作框架,将彻底摆脱原来依附大国,被动挨打的地缘政治局面。
这本书前言的第一句话“没有世界伦理,则人类无法生存”可以看作是汉斯·昆写作此书的基本动机。这一动机就是从人类生存的高度,强调世界伦理的必要性。汉斯·昆关于世界伦理的设想是出于强烈的现实关怀。他又从必要性出发,进一步论证了世界伦理的可能性。
汉斯·昆澄清了世界伦理的含义,他反对把世界伦理理解为一种统一的宗教或统一的意识形态,而认为应将其理解为“一些相互有联系的、有约束力的准则、价值、理想与目标”(《世界伦理构想》,第4页。以下引自该书只标明页码)。
在汉斯·昆看来,1918年一战结束是现代向后现代转变的转折点。他将后现代界定为对现代的扬弃,而“现代”则是在启蒙理性支配下所形成的社会生活的整体,包括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思维范式等。汉斯·昆对现代性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分析,指出它们潜存着深层的危机,蕴含着自我毁灭的因素,而造成这种危机的正是现代性的思维范式,这种思维范式则源自启蒙理性自身的弊端。启蒙理性自命为法官,要求对所有东西进行合法性证明,但启蒙理性却缺乏整体思维和神圣性的维度,故而它无法保证自身的合法性。汉斯·昆理想中的后现代,在思维范式的层面上就是以一种整体的思维来扬弃启蒙理性的单向性,从社会生活的整体来说,就是在经济、社会和政治尺度外再加上伦理、美学及宗教的尺度。
汉斯·昆进而探讨了伦理的价值所在,他认为,“后现代的人类需要共同的价值、目标、理想以及共同的对未来的憧憬”。进而言之,从心理需要的角度看,“人们能感觉到一种无法根绝的愿望,希望遵守点什么,信赖点什么”,“人们总是感觉到希望拥有某种类似伦理的基本态度的东西”;从世界秩序的角度看,可以说“没有世界伦理就没有世界秩序”(第38、44、45页)。
对于伦理学,汉斯·昆认为后现代的伦理学应该是责任伦理学而不是成就伦理学或思想伦理学。所谓责任伦理学是指以承担责任为价值导向的伦理学,后现代的人类所肩负的责任是“行星级”的责任,即责任的立足点是人类生存于其上的这个星球,人类应对这个星球承担责任。责任的具体界定就是:对同时代的人负责,对环境负责,对后代负责。根据汉斯·昆的解释,成就伦理学颇像功利主义的伦理观,是一种以后果的优劣为价值取向的伦理观。思想伦理学是指只关心行为的动机不管行为的后果及具体影响的伦理观。需要说明的是,汉斯·昆所说得以责任伦理学取代成就伦理学或思想伦理学并不是说三种伦理学是相互冲突的,在汉斯·昆看来它们是相互补充的,当然责任伦理学在三者之中还是处于更优先的地位。
关于世界伦理的构想遇到的一个难题是,宗教信徒和无神论者可以拥有共同的价值理想吗?汉斯·昆的回答是,信教者和不信教者之间的联盟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必要性在于:人类面临着“失去旧的定向传统和定向机构以及随之而来的最为糟糕的定向危机”,而人们在价值取向上要求一种最基本的意见一致,如珍视生命等,没有这种意见一致,一种符合人类尊严的共同生活也就不可能实现了。没有共同认可的伦理,人类社会就无法生存,就会被暴力和无序所淹没。联盟的可实现性在于不信教者和信教者不仅拥有共同的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而且他们可以在共同维护这些价值标准的过程中结成联盟,尽管这种联盟不可能没有各种各样的内部问题。
接下来汉斯·昆讨论了伦理的终极基础问题。他首先考察了科学和哲学。认为两者都不能为伦理的终极基础提供绝对的解释,因为“伦理所要求的绝对的东西,即无条件的应该,不能由受多方面限制的人、而只能由一种无条件的东西来加以说明……”(第68页)科学与哲学都是建立在人类能力的基础之上的,有限的人不可能为伦理提供终极基础。汉斯·昆由此断定,“只有绝对的东西可以绝对的承担义务”,只有一个绝对无条件的东西,才能成功的解释伦理的终极基础的问题。而各种宗教无疑都承认这种绝对的东西,他说:“最起码对于先知宗教,如犹太教、基督教以及伊斯兰教来说,这是所有有条件的东西中唯一无条件的。它能解释伦理所要求的无条件性与普遍性”(第68页)。
得出上述结论后,汉斯·昆接着从四个方面解释了宗教的基本作用:(一)宗教能够使人获得一种特殊的深度和广博的意义境界,使人在面对苦难甚至在面对死亡时也能认识到一种终极的生命意义,对生命拥有一个宏观的视野。(二)“宗教能够保证最高的价值、绝对的规范、最深的动机以及最佳的理想,即我们的责任的原因及目的。”(第69页)(三)宗教能够通过其独特的象征、仪式、经验和目标等为人们提供信仰的归宿,提供一种精神的故乡。(四)宗教能够解释人们发自内心的对不公正的抗议与抵制,以及对“完全不同的东西”的渴望。
各种宗教都有自身独特的理论与实践方案,它们之间存在诸多相互矛盾和冲突的部分,但是应该看到它们之间也有一些基本的共同点,汉斯·昆将这些共同点总结为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各大宗教都关注人的生命、完整、自由和团结。第二,不杀人、不欺骗、不偷窃、不淫乱、尊老爱幼这五大戒律所体现的基本人性原则对于各大宗教都有效。第三,持守一条“介于占有欲和鄙视占有欲之间的、介于享受主义与苦行主义之间的、介于感官情欲与敌视感官之间的、介于迷恋尘世与看破红尘之间的中庸之道”为各大宗教所推崇。第四,如犹太教“你若不愿别人这样对待你,那你也不要这样对待别人”,基督教“所有你们想要人们对你们做的事,你们就要对他们也这样做”,这样的信条各大宗教都具有。第五,各大宗教都能够为其信徒提供合乎道德的行为动机。第六,各大宗教都能为信徒提供一种宏观的价值视野和终极的价值目标。各大宗教所拥有的这些基本的共同点为一种世界型的宗教提供了契机,这种世界型的宗教鼓励人们摒弃违反基本人性原则的“世界恶习”,倡导为人们所普遍认可的“世界美德”。当然,世界型宗教的构想存在着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困难。譬如,如何协调不同宗教之间所存在着的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对立因素等。汉斯·昆也认识到了现实的困难,他说:“这里我所简单勾画的当然是一种典型的理想纲领”(第80页)。世界型宗教的理想性在于他向人们提示一种和平和解的共同理念,鼓励不同信仰的人们朝着和平和解的目标前进。
在这本书第二编中,汉斯·昆强调分析了宗教间和平的重要性。他指出,各大
宗教都具有引发战争(消极方面)和促进和平(积极方面)的双重性。就消极方面,汉斯·昆举了历史上多次宗教战争与屠杀的例子。就积极方面他则举了出于基督教思想。二战后德法实现和解、德国与波兰等东欧国家达成和解的例子。这正反两面的事例说明,宗教在实现和平方面应该并且能够担负起重要的责任,并且“没有宗教间的和平就没有世界和平”。
每一种宗教都把自己的基本教义看作真理,然而各种宗教的教义并不完全相同,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何对待各种各样的宗教真理。汉斯·昆列举了三种策略。他认为“所有这三种策略都没有在解决和平问题上提供一种政治上举足轻重的方法”(第101页)。第一种汉斯·昆称之为“堡垒策略”,这种策略认为只有自己的宗教才是真正的宗教,只有自己宗教的教义才是真理。汉斯·昆认为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排他性的真理立场,这种立场不足取。另一种观点是“轻描淡写策略”,这种策略认为真理并不存在,宗教和平最好通过否认区别与矛盾来实现。汉斯·昆认为这种观点忽略了不同宗教的特质,也否认了各种宗教之间的矛盾,以及几个宗教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的事实。第三种观点是“拥抱策略”,这种策略认为“只有唯一的一种宗教是真的。但是,所有历史上成熟的宗教都分享这一宗教的真理。宗教间的‘和平’最好通过结合别的宗教来实现”(第104页)。这种策略也并不令人信服,因为它把各种宗教都看作是真理的预备阶段。而这种通过失去身份而达成的结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和解。汉斯·昆提出要将“自我批评”作为评判宗教真理性的标准和普世宗教策略的前提,每一种宗教在评估宗教真理时首先要对自身进行自我批评,在这种反思的视野下,恰当的评价才有可能。汉斯·昆进而提出了他认为恰当的真理标准,那就是最基本的人性。从汉斯·昆的描述来看,他所谓的人性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对生命的珍视;对人之为人的基本价值的追求;对人的基本权利的保障。以人性为标准,人们可以对各种宗教进行有效的评价。“只要一种宗教为人性服务,只要它在其信仰学说与道德学说中,在其礼拜仪式上及机构中促进人们对人性的认同、感知与价值性,让人们赢得一种充满意义的、有益的存在,那这种宗教就是真正的和好的宗教。”(第119页)“只要某种宗教传播非人性,只要它在其信仰学说遇到的学说中,在其礼拜仪式上以及机构中妨碍人们对人性的认同,妨碍人的敏感性和价值感,促使人们失去这样一种充满意义的、有益的存在,那它就是假的和坏的宗教”(第119~120)。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人性并不是悬在各种具体宗教之上的“超级结构”,它与具体宗教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的互换关系”,真正的人性是真正宗教的前提,真正宗教是真正人性的完善。
汉斯·昆关于宗教和解的观点,还面临着这样的质疑:宗教对话在取得共同的前提和得出广泛一致的意见的时候,具体宗教会不会失去它的身份或“稳定立场”?就此质疑,汉斯·昆首先讨论了何谓“立场稳定”。他通过词源学的考察,得出“立场稳定在这种上下文中同反抗外部的权力以及强者有关:同强调自我、不退让、坚持到底有关,同勇气、决断力、贯彻力有关——这所有都与达到个人的自由、负责这一目的有关”(第125页)。汉斯·昆认为坚持立场稳定同进行宗教之间的对话并不相背。宗教之间的对话不要求放弃对具体宗教的信仰,而且,只有在“立场稳定”的基础上,对话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不坚持立场稳定的对话其后果是对自身传统的规范性的放弃。在实践中积极的宗教对话应该是这样:将信仰的主张和理解的愿望结合起来;将对宗教的忠诚和善于思考的正派结合起来;将多数与本体结合起来;将对话能力与立场坚定结合起来。
我们可以看到,汉斯·昆对世界伦理的构想和对宗教对话、和解策略的这些讨论,不仅具有形而上的理论意义,而且在促进世界和平、民族和解、人类进步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世界伦理构想》,汉斯·昆著,周艺译,三联书店2002年5月版,13.00元)
一、特点
自主能动。用“行走”形容语文教育, 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自己站立起来, 自觉地行动, 始终保持“能动”的品质。教与学是一体两面, 处于互动状态。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潜能唤起、开掘和提升, 调动学习的自主性。马克思指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语文教学应该突出“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以敏锐的语感, 吸收语言信息;以积极活跃的思维, 生成运用语言信息的能力。首要的是引导学生感悟、领会语言, 古人讲“妙悟”, 为悟而学, 积学而悟, 对所学知识要有“透彻之悟”。其次, 创设激趣、质疑和想象的情境, 注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联系, 在他们感知、体验真理与艺术中, 开阔视野, 提升品格与素养。
不断地开掘拓展。这是“行走”教育另一品质, 讲读一篇文章, 上一堂语文课, 就是向知识深处的一步步开掘, 向智慧高处的一次次拓展。语文“行走”教育是开放性的, 它面向文学、哲学和科学等文化领域, 涉及人类心灵智慧与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 教育内容是极其广大而深厚的。语文乃是人类长期生命活动中成果的“浓缩”与结晶, 是音形义组合的世界, 又是包含情知意的“召唤结构”。要开展广泛的阅读活动, 下功夫钻研经典诗文, 博学精识, 吸收丰富的文化滋养。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增强理解、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坚持探究的教学方法, 打通古今、融汇中外, 突破能指与所指的关系, 进行重构, 创造新质, 使外在于己的“自在之物”转化为被自己拥有的“为我之物”。
唤起生气勃勃的活力。语文“行走”教育的品质之三, 要“预设”情境, 生成语义“场”, 使平板的立体化, 让死的活了, 叫抽象的形象化, 产生感染力;要感知问题, 感受事物, 从而培养感受力;创意点拨, 引发奇思妙想, 启迪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无论口头表达, 或者书面表达, 要不断提高艺术表现力;教学要生动活泼, 贴近儿童的口吻、心灵和生活实际, 有一种亲和力, 加之语文教学是教师个体创造性又独具风格的劳动, 表现出一种品行的人格魅力。“行走”教育的关键所在, 就是要唤起这种种生气勃勃的活力, 把情感和思想融汇一起, 把语言训练与人文教育熏陶统一起来, 把教学过程与方法有机地结合一起, 以积极的态势和创新的契机, 产生一种独特的语文教育力。
二、途径
在语言中行走, 读写结合见能力。语言是语文的第一要素, 主要的构件。引导学生开展大量的阅读活动, 积累语言。尤其对文学作品的欣赏, 提升语言质量。进行语感训练, 强化阅读效果。同时, 投入写作实践, 充分地表达思想感情, 进而提高语言表现力。在阅读和写作活动中, 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训练贯穿其中, 形成于其中。孔子说:“修辞立其诚”, 孟子讲, 要“知言”、“养气”, 海德格尔指出;“语言是存在之家”, 语言是生活和生命的存在与表达。“行走”就是投身语言的怀抱, 语言也向人敞开, 这样就有了潜在的内容和空间, 就有了新的收获、新的发现。
在意义中行走, 学思结合见素养。语文教育在“文革”中成了“政治”行为, 应试教育又偏颇于其“工具性”, 它应该回归到“言语和意义”的本体。学习、掌握语言, 也在提取、生成、创造意义, 以此形成语文教育系统的张力结构。汉语言的多义性, 推衍重构意义的时空, 从而产生伟大的艺术。《诗经》、《离骚》到唐宋诗词, 再到《西厢记》、《红楼梦》, 都是语言艺术的奇观。其刻画了鲜明的形象, 包含着深厚的意蕴。
在文化教育中行走, 教学与生活结合见成长。语文是文化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呈现, 或者说教育是以语文的方式对文化的直接反映。所以说, 文化是大语文教育。台湾学者钱穆曾经指出:“故我们说文化, 并不是平面, 而是立体的。在这平面的、大的空间, 各方面各种样的生活, 而经历过时间的绵延性, 那就是民族整个的生命, 也就是那个民族的文化。”那么, 语文不仅仅是阅读几百篇文章, 掌握几千个汉字, 而是要理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阐述世界事物的“阴阳五行”思想, 人与自然相处的“天人合一”思想, 社会生活中和谐相处的“中和”思想, 实现自身价值中“修身克己”思想, 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学习与了解, 从而使语文教育有了灵魂, 有了高度。社会活动家费孝通提倡“文化自觉”, 认为是其人生最后一座山。他说:“各其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语文学习的直接动因, 就是使学生这个生命成长体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得以丰富的滋养, 也就是未来民族的生命因文化的培育而完美。因此, 语文教育要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 开放心智, 陶冶情操, 培养“全人”品质, 更好的使学生得到成长。
三、目标
一种智慧实践行为。语文教育用“行走”形容之, 就是要凸现它是智慧的实践行为。美国教育家小威廉姆E·多尔其在《后现代课程观》中说:“课程与其说是‘跑道’, 不如说是‘在跑道上跑’, 强调的跑的过程, 以及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人类与个人最初由行动而获的真知, 故以行动始, 以思考终, 再以有思考之行动始, 以更高一级融会贯通之思考终, 再由此跃入真理之高峰。”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指获得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思维等方面的素养, 也包括语文体验、语文感悟、语文想象和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的内容, 还表现为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要素, 它是一种综合的智慧实践过程和结果。所谓智慧, 是人与客体之间的一种自由状态和创造机制。是主体的知识与能力、素养与理念、认知与实践整合的结果, 是完整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人的语文修养, 其实就是一个人生活世界的智慧品格和境界。那么, 语文教育不仅让学生获得语文能力, 而且帮助他们树立语文生活的智慧和品格。现代教育倡导的“对话”教育, 是“语言本身应有之义”, 以互动为特征, 直接参与心灵精神历程, 发挥与创造更为丰富、深邃的智慧生活。它是认知活动, 是创造性的, 建设性的, 是在相互影响和互补方式中探索新的理解, “制造意义”, 实现新的接受重构, 通向人类永无止境的未知领域。
一种审美人格的提升过程。语文教育有其宽广的空间, 把文字、文学、文化作为认知的对象, 把技巧、能力、素养作为修养目标, 把生活、人生、生命作为归属的目标。在这“行走”之中, 渗透着人的品格教育。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由教育”的思想, 后来纽曼讲“博雅教育”, 近代教育家帕卡德主张“通识教育”, 这些理念都在强调一种具备远大眼光、广博知识和高雅精神的人文教育。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讲“为己之学”, 就是“做人”的教育。他教的是“语文”, 但读《论语》, 其主旨阐述“仁者爱人”的“全人”发展的教育思想。因此, 语文教育要对文化经典与文化传统进行学习掌握, 也要开展人生观和生命价值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造力和完美人格。而且我们认识到, 人格修养是学习、教育的境界问题。王国维提出治学三境界, 先讲个体主观性, “独上高楼, 望断天涯路”。
【“世界环境日”及其意义】推荐阅读:
《蛋的世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分析06-14
马克思的生态世界观的现实意义10-17
2020世界环境宣传主题口号06-12
世界环境保护日活动方案07-01
世界环境保护日广播稿07-24
世界环境保护日发言稿11-23
关于世界地球日的环境问题探讨10-16
3.22世界水日环境保护活动总结07-27
世界水日和世界气象的活动工作简报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