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的水解》教案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盐类的水解》教案(精选9篇)

《盐类的水解》教案 篇1

一、标要求

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盐类水解的定义,发生的条和本质以及水解的规律。学会PH值测量的方法,会使用PH试纸,以及PH计,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的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从微观角度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原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的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不同的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

提问: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灭火器的种类都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

讲解: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泡沫灭火器

已知泡沫灭火器中发生的反应如下

Al23+6NaH3==3Na2S4+2Al3↓+62↑根据反应方程式,我们发现它不是复分解反应,那么大家来猜想一下为什么会有Al3和2的产生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学生实验

大家桌子上面有pH试纸和几种溶液,分别是

Nal,Na23,NH4l,Na2S4,H3Na,2S4,Al23

大家类测一测他们的pH值分别是多少

PPT:

强酸强碱盐

pH

强酸弱碱盐

pH

强碱弱酸盐

pH

Nal

NH4l

Na23

0

Na2S4

Al23

H3Na

我们知道酸性溶液中>,pH值小于七,显酸性,碱性溶液中-),pH值大于七,显碱性,那么盐溶液中的H+和H-是从哪里来的呢?

现在我找同学来说一下NH4l溶液中都有哪些离子呢?

有NH4+,l—,H—,H+。

讲解:我们知道溶液是呈电中性的,而氢离子浓度又大于氢氧根浓度,那么氯离子浓度就大于铵根离子浓度,我们看根据物料守恒铵根离子应该等于氯离子,而氢氧根离子应该等于氢离子,现在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都变少了,说明两者互相消耗了,呢么我们以为例,研究一下NH4l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变化

播放盐类水解的微观表现Flash动画视频

板书:

NH4l͞NH4++l-

H2͞H-+H+

↿⇂

NH3·H2

NH4l+H2͞NH3·H2+Hl

NH4++H2͞NH3·H2+H+

下面我在找一位同学参照我写这个方程式写出H3Na在水溶液中的变化

H3Na͞H3-+Na+

H2͞H+

+

H-

↿⇂

H3H

H3Na+H2͞H3H+NaH

H3-+H2͞H3H+H-

以上的过程你给我们就称之为盐类水解,那么盐类水解的定义是什么呢?同学们试着自己总结一下,可以小组讨论

弱碱阳离子或者弱酸阴离子在水中结合水电离出的H-或者H+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就叫做盐类的水解。

练习:在笔记本上写出来Al23,Na23的水解过程。

老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盐类水解的本质是盐中电离出来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或H-结合生成弱点解质,促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使溶液显酸性或碱性。

提问Nal溶液呈中性的原因,学生分析:因其电离出的阴、阳离子都不能与水电离出的H+或H-生成弱电解质,也就是说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溶液中(H+)=(H-)

根据结论总结归纳盐类水解的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H-结合生成弱点解质的反应。

帮助学生归纳盐类水解的实质:促进水的电离

提问:根究上面已学到的知识,小组讨论灭火器发生的原理,并解释为什么会有Al3和2的产生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讨论泡沫灭火器发生的原理

Al23+6NaH3==3Na2S4+2Al3↓+62↑

可能是由于发生了盐类水解、由于Na2S4水解显酸性,NaH3水解显碱性

老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会有Al3和2的产生

学生归纳总结:原因由于Na2S4水解显酸性,NaH3水解显碱性,所以两者混合促进了二者得水解,所以有Al3和2的产生。

《盐类的水解》教案 篇2

在溶液中盐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 (弱酸、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或弱碱) 的反应, 叫做盐类的水解.

盐类的水解的实质是:盐电离出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根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分子 (或离子) , 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 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并达到新的电离平衡, 使溶液中c (H+) ≠c (OH-) , 溶液显酸性或碱性.盐类的水解反应可以看作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注意:在纯水中加入能够水解的盐, 会促进水的电离, 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二、盐类的水解的特点

盐类的水解一般具有四大特点:1可逆:大部分盐的水解是可逆的;2吸热:盐类的水解属于吸热反应;3分步:含有多元弱酸根离子 (如CO2-3、S2 -) 的正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 且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多元弱碱根离子的水解也是分步进行的, 情况比较复杂, 在中学阶段可认为是一步进行) ;4微弱:大部分盐的水解是微弱的, 水解程度很小. 但是, 有少数盐 (如Al2S3) 的水解能进行到底.

三、盐类的水解情况和盐溶液酸碱性的比较

盐类的水解情况和盐溶液的酸碱性跟盐的组成密切相关.正盐的水解情况和其溶液的酸碱性的比较见表1.

四、盐类的水解的规律

盐类的水解的规律是:谁弱谁水解, 谁强显谁性;都强不水解, 溶液呈中性. 如:强碱弱酸盐 (如NaAc、Na2CO3、Na2S等) 水解, 实质是弱酸根离子水解, 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 (如NH4Cl、CuSO4、FeCl3等) 水解, 实质是弱碱根离子水解, 溶液显酸性;强酸强碱盐 (如NaCl、KNO3、Na2SO4等) 不水解, 溶液显中性.

注意:1强酸的酸式强碱盐 (如NaHSO4、KHSO4) 不水解, , 由于强酸的酸式酸根离子 (如HSO4-) 能够电离, 使溶液显酸性.2弱酸的酸式强碱盐, 由于酸式酸根离子既能电离又能水解, , 则溶液的酸碱性由电离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决定;若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使溶液显酸性, 如NaH2PO4溶液和NaHSO3溶液显酸性;若酸式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使溶液显碱性, 如Na2HPO4溶液和NaHCO3溶液显碱性.

五、影响盐类的水解的因素

影响盐类的水解的内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弱酸根离子对应的酸或弱碱根离子对应的碱越弱, 其盐的水解程度越大, 即“越弱越水解”. 影响盐类的水解的外因是温度、浓度、外加酸碱等外界条件;外界条件对盐类的水解的影响, 遵循勒夏特列原理.

1. 温度:因盐类的水解是吸热反应, 所以升高温度, 水解平衡向右移动, 水解程度增大;降低温度, 水解平衡向左移动, 水解程度减小.

2. 浓度:盐的浓度越小, 水解程度越大;盐的浓度越大, 水解程度越小. 因此, 加水稀释, 水解平衡向右移动, 水解程度增大;加浓溶液和纯物质 (原盐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 水解平衡向右移动, 但水解程度减小.

3. 外加酸或碱:加酸能促进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 水解平衡向右移动) , 而抑制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水解平衡向左移动) ;加碱能促进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水解平衡向右移动) , 而抑制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水解平衡向左移动) .

下面以CH3COONa (强碱弱酸盐) 和FeCl3 (强酸弱碱盐) 为例分析外界条件对盐类的水解的影响及其溶液中c (H+) 或c (OH-) 和pH的变化.

具体情况见表2.

具体情况见表3.

六、盐类的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FeCl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2多元弱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 且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其离子方程式要分步书写. 如Na2C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3多元弱碱根离子的水解也是分步进行的, 情况比较复杂, 在中学阶段可认为是一步进行的, 其离子方程式可按一步书写.4要同时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七、盐类的水解的应用

盐类的水解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

1. 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如NH4Cl ( 强酸弱碱盐) 溶液呈酸性, Na2SO4 (强酸强碱盐) 溶液呈中性, Na2CO3 (强碱弱酸盐) 溶液呈碱性.

2. 判断盐溶液中离子的种类. 如 Na2CO3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Na+、H+、CO2-3、HCO3-和 OH-.

3. 比较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如 NH4Cl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 c (Cl-) > c (NH4+) >c (H+) >c (OH-) .

4. 判断蒸干盐溶液所得产物. 如蒸干 FeCl3溶液并灼烧所得固体产物为 Fe2O3.

5. 分析活泼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原理. 如Mg与FeCl3溶液反应的原理为:;因此有氢气放出.

6. 化肥的合理使用. 如铵态氮肥与草木灰不能混合施用 (因铵态氮肥中的NH4+水解使溶液呈碱性, 草木灰中的CO2-3水解使溶液呈碱性) .

7. 判断某些盐的制备方法. 如只能用干态法制备Al2S3 (因Al3 +与S2 -能够发生双水解反应, 而使Al2S3在溶液中不能存在) .

8. 正确配制某些盐溶液. 如配制 FeCl3溶液可加入少量的盐酸, 抑制 Fe3 +的水解.

9. 制备某些胶体. 如 Fe ( OH) 3胶体的制法为:向 20 mL 煮沸的蒸馏水中滴加1 ~2 mL 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一会儿, 得红褐色Fe (OH) 3胶体:

10. 用纯碱溶液清洗油污, 加热可以增强其去污能力 ( 因加热能够促进 CO2-3的水解) .

12. 正确保存某些盐溶液. 如盛Na2CO3等显碱性的盐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又如不能用玻璃试剂瓶盛装NaF溶液.

13. 判断弱酸或弱碱的相对强弱. 如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6H5ONa溶液的碱性比CH3COONa溶液强, 根据“越弱越水解”的规律可知CH3COOH的酸性比C6H5OH强.

14. 解释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为Al2 (SO4) 3与NaHCO3溶液发生双水解反应:

15. 解释明矾等净水剂的净水原理. 明矾加入水中后, Al3 +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Al (OH) 3胶体, 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八、典例解析

1. 考查盐类水解的实质

例1NH4Cl溶于重水后, 产生的一水合氨和水合氢离子的化学式为 ()

2. 考查外界因素对盐类水解的影响

例2在一定条件下, 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稀释溶液, 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 通入CO2,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升高温度减小

(D) 加入NaOH固体, 溶液pH减小

解析: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盐溶液稀释时尽管水解平衡右移, 但水解平衡常数不变, 则 (A) 错误;CO2能够与OH-反应, 使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则 (B) 正确;升高温度, 能够促进盐的水解, 使水解平衡正向移动增大, 则 (C) 错误;加入NaOH固体, c ( OH-) 增大, 尽管使水解平衡逆向移动, 但溶液pH增大, 则 (D) 错误. 故答案为 (B) .

3. 考查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

例3HA为酸性略强于醋酸的一元弱酸, 在0.1 mol·L- 1NaA溶液中, 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4. 考查盐溶液 pH 大小的比较或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A) 314265 (B) 136425

(C) 321645 (D) 562413

5. 考查盐类的水解平衡的证明

例5能证明Na2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的事实是 ( )

(A)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再加入H2SO4溶液红色褪去

(B)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再加入氯水后红色褪去

(C)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再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褪去

(D)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再加热溶液的红色加深

解析:对于 (A) , 因H2SO4溶液呈酸性, 不能证明水解平衡发生了移动;对于 (B) , 因氯水具有漂白性, 不能证明水解平衡发生了移动;对于 (C) , BaCl2溶液呈中性, Ba2 +与SO2-3反应生成BaSO3沉淀且红色褪去, 证明水解平衡向左发生了移动;对于 (D) , 再加热溶液的红色加深, 证明水解平衡向右发生了移动. 故答案为 (C) 、 (D) .

6. 考查盐溶液蒸干灼烧所得产物的判断

例6把AlCl3溶液蒸干灼烧, 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 ()

解析:因在AlCl3溶液中存在着水解平衡:

7. 考查弱酸酸性强弱的比较

例7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NaX、NaY和NaZ的溶液, 其pH依次为8、9、10, 则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HX >HZ >HY (B) HZ >HY >HX

(C) HX >HY >HZ (D) HY >HZ >HX

解析:因三种盐溶液的pH均大于7, 则三种盐均为强碱弱酸盐, 根据“越弱越水解”的规律可知, 对应弱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 >HY >HZ. 故答案为 (C) .

8. 考查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例8下列4种盐中, 不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

(A) Na2S (B) NH4NO3

(C) NaHCO3 (D) KCl

解析:因Na2S、NH4NO3和NaHCO3均能水解 (实质是S2 -、NH4+和HCO3-水解) 而促进水的电离;KCl不水解, 不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故答案为 (D) .

9. 考查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例9下列物质在常温时水解, 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解析: (A) 错在将多元弱酸根离子的分步水解 (且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写成一步水解, 其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C) 错在标沉淀符号“↓”和用“= ”连接, 其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D) 错在写成HCO3电离的离子方程式, 其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B) .

10. 考查盐溶液能否与镁反应生成氢气的判断

例10下列盐溶液能跟镁反应并生成氢气的是 ()

(A) 氯化铵溶液 (B) 硫化钠溶液

(C) 碳酸钾溶液 (D) 氯化铁溶液

盐类水解的常见误区 篇3

误区一 不熟悉概念悉造成的误区

误区二 不熟悉规律造成的误区

对“谁强显谁性”这一规律理解不透彻,认为像Na3PO4、Na2HPO4、NaH2PO4的溶液均显碱性。其实Na3PO4溶液显碱性,Na3PO4属于正盐,正盐的水解可以用“谁强显谁性”这一规律来解释。但Na2HPO4、NaH2PO4属于酸式盐,这类盐就不能用“谁强显谁性”这一规律来解释。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既有酸式酸根离子的水解,又有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要看是以水解为主,还是以电离为主。

在Na2HPO4溶液中,水解因素强于电离因素,所以溶液显碱性。像HPO42-这样水解因素强于电离因素的酸式酸根离子还有HCO3- 、HS-等。

在NaH2PO4溶液中,电离因素强于水解因素,所以溶液显酸性。像H2PO4-这样电离因素强于水解因素的酸式酸根离子还有HSO3-、 HC2O4-等。

误区三 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不正确造成的误区

例如,在CH3COONa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分析对水解的影响时,有人认为CH3COONa+H2O?CH3COOH+NaOH,加入少量NaOH固体,会消耗CH3COOH, CH3COOH浓度降低,所以平衡右移。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原因有二。

误区四 盐溶液蒸干所得产物判断的误区

配制FeCl2溶液时,常在FeCl2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和稀盐酸,有人认为铁粉和稀盐酸会发生反应,所以不能这样做。其实,加入铁粉的目的是防止Fe2+被氧化,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抑制Fe2+的水解。虽然铁粉会与稀盐酸反应,但反应很缓慢。在动态中保存FeCl2溶液,似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误区六 除杂的误区

误区八 彻底双水解反应的误区

误区九 相互抑制水解的误区

误区十一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误区

注意 不能将混合前两溶液各自的质子守恒等式相加,因为溶液体系变了。

《盐类的水解》教案 篇4

【题1】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

A.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c(H+)+c(M+)=c(OH-)+c(A-)

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c(NaOH)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c(CH3COO-)+2c(OH-)=2c(H+)+c(CH3COOH)

D.0.1 mol•L-1的NaHA溶液,其pH=4:c(HA-)>c(H+)>c(H2A)>c(A2-)

【解析】A电荷守恒;B应为c(NaOH)c(H+)>c(A2-)>c(H2A)。

【题2】室温下,0.5 mol•L-1相同体积的下列4种溶液:①KCl,②FeCl3,③HF,④Na2CO3,其中所含阳离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D)

A.④>①=②>③B.①>④>②>③C.④>①>③>②D.④>②>①>③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强弱电解质及电离与水解主次矛盾的掌握情况,由于电解质在水中以电离为主,水解是及其微弱的,所有四种物质中Na2CO3电离出的阳离子数必为最多,HF为弱电解质,电离出的H+必为最少,先排除B、C,再观察KCl和FeCl3,如果只考虑电离,二者电离的阳离子应相等,但Fe3+存在水解且一个可水解生成三个H+,导致溶液中阳离子数增多,故选D。

【题3】欲使0.1 mol•L-1的NaHCO3溶液中c(H+)、c(CO32-)、c(HCO3-)都减小,其方法是

(D)

A.通入CO2气体B.加入NaOH固体 C.通入HCl气体 D.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

【解析】加入饱和石灰水时发生的反应为:

HCO3—+OH-=CO32-+H2OCO32-+Ca2+=CaCO3↓

【题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C)

A.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H2S+2 OH=S

B.FeCl3水解:FeCl3+3 H2O=Fe(OH)3↓+3 H+ -2-+H2O

C.NaHCO3溶液和醋酸反应:HCO3-+CH3COOH=CH3COO-+H2O+CO2

D氨水中加入明矾溶液:3OH-+Al3+=Al(OH)3↓

【解析】A应为H2S+OH-HS+H2OB应为Fe+3 H2O-3+Fe(OH)3+3 HD+应为3NH3•H2O+Al3+=Al(OH)3↓+3NH4+

【题5】一种pH=3的酸性溶液和一种pH=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测得溶液的pH=

5.6,其原因可能是(B)

A.浓的强酸和稀的弱碱溶液反应B.浓的弱酸和稀的强溶液反应

C.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D.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解析】酸和碱溶液混合后显酸性,其原因可能是: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但参与反应的是强酸和弱碱,生成的强酸弱碱盐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酸和碱没有恰好反应,反应后酸有余,因而溶液显酸性,而本题中,若生成强酸弱碱盐,则碱应过量,呈碱性,所以只能满足B的情况。

【题6】浓度均为0.1 mol•L-1的甲酸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A.[Na+]>[HCOO—]>[OH-]>[H+]B.[HCOO—] > [Na+]>[OH-]>[H+]

C.[Na+]=[HCOO—]=[OH-]=[H+]D.[Na+]=[HCOO—]>[OH-]>[H+]

【解析】甲酸是弱酸,甲酸钠的水解呈碱性,即有[Na+]>[HCOO—] 和[OH-]>[H+]。

【题7】NaHCO3溶液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C)

A.[Na]=[CO3+2-]+[HCO3]+[H2CO3]B.[Na]> [HCO3]> [OH]>[CO3-+--2-]

C.[OH-]=[HCO3-]+[H+]+2[H2CO3]

D.[OH-]+[HCO3-]+2[CO32-]=[H+]+[Na+]

【解析】A为物料守恒,正确;由于HCO3-水解大于电离,B正确;C应为[OH-]= [H+]+[H2CO3]-[CO32-];D为电荷守恒。

【题8】将20 mL0.4 mol•L-1NH4NO3溶液与50 mL0.1 mol•L-1Ba(OH)2溶液混合,则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B)

A.[NO3-]>[OH-]>[NH4+]>[Ba2+]B.[NO3-] >[Ba2+]>[OH-]>[NH4+]

C.[Ba2+]>[NO3-]>[OH-]>[NH4+]D.[NO3-] >[Ba2+] >[NH4+]>[OH-]

【解析】混合后溶质为0.08mol NH3•H2O、0.04molBa(NO3)2和0.01mol Ba(OH)2,溶液呈强碱性。

【题9】已知多元弱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大于第二步电离程度,第二步电离远大于第三步电离程度……,今有HA、H2B、H3C三种弱酸,根据“较强酸+较弱酸盐=较强酸盐+较弱酸”的反应规律,它们之间能发生下列反应:A.HA+HC2-=A-+H2C-B.H2B(少量)+2A-=B2-+2 HA

C.H2B(少量)+H2C=HB+H3C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相同条件下,HA、H2B、H3C三种酸中,酸性最强的是。

(2)A、B、C-2-3---、HB、H2C、HC--2-六种离子,最易结合质子(H)的是;+

最难结合质子的是。

(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H3C+3A-=3HA+C3-B.HB-+A-=HA+B2-

(4)完成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

A.H3C+OH-(过量)=

B.HA(过量)+C=

【解析】(1)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由A可知酸性:HA>H2C-;由B可知酸性:H2B>HB->HA;由C可知酸性:H2B> H3C > HB-;三种酸中,H2B为最强酸。(2)由(1)知酸性:H2B> H3C > HB->HA> H2C-> HC2-;酸性越弱,其对应的阴离子越易结合H+,则最易结合H+的是C3-;酸性越强,其对应的阴离子越不易结合H+,则最难与H+3-结合的是HB-。(3)A应为:H3C+A-=HA+H2C-。(4)过量的OH-能中和掉酸中的-3-所有氢:H3C+3OH=3H2O+C,因为酸性:H3C > HA> H2C> HC-2-

【题10】(1)向Na2CO3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生成CO2气体为止,则在此过程中,溶液的[HCO3-]变化趋势可能是:①逐渐减小;②逐渐增大;③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④先逐渐减小,而后增大。4种趋势中可能的是。

(2)pH相同的HCl溶液,H2SO4溶液、CH3COOH溶液各100 mL。

①3种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②分别用0.1的NaOH溶液中和,其中消耗NaOH溶液最多的是。

③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

A.HCl最快B.H2SO4最快C.CH3COOH最快D.一样快

(3)某温度下,纯水中的[H+]=2.0×10-7mol•L-1,则此时[OH-]=。相同条件下,测得①NaH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③NaClO溶液3种稀溶液的pH相同。那么,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解析】发生的反应为:CO32-+H=HCO3,HCO3+H=CO2↑+H2O。+--+

体积相同、pH相同的三种溶液中,n(CH3COOH)>n(HCl)=2n(H2SO4)。

纯水中[H+]=[OH-]=.2.0×10-7mol•L-1。由于酸性:CH3COOH>H2CO3>HClO,故pH顺

序相反。

【题11】25℃时,KHS溶液里存在着下列平衡:

①HS-+H2OOH-+H2S②HS-H++S2—

(1)是电离平衡,是水解平衡。

(2)当向其中加入CuSO4溶液时,生成了CuS沉淀,则电离平衡向移动,水解平衡向移动,[H]变。(填“大”或“小”)

(3)当向其中加入NaOH固体时,[S2—]变。(填“大”或“小”)

(4)若将溶液加热至沸腾,[OH-]•[H+]将变(填“大”或“小”)

【解析】(1)②①(2)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大

(3)大(4)大

【题12】常温下,pH=5的H2SO4和Al2(SO4)3溶液中,水的电离度分别为α1和α2,则α1和α2的关系为,由水电离出的[H+]之比为

【解析】H2SO4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水电离处出的[H+]=1.0×10-9mol•L-1而中,水的电离被促进,水电离的[H+]=1.0×10-5mol•L-1.【题13】试用简单的实验证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CH3COOH的电离平衡。

盐类水解的复习课件 篇5

20xx年12月11日星期五,吴xx卓越教师工作室送教xx中学。期间,张x老师(xx中学)、覃xx老师(x四中)先后上课,课题均为《盐类的水解》复习课。现将观覃老师课记录整理如下。

一、课前确定观察点

课前,与覃老师及工作室成员讨论教学设计,确定了本节课的观察点:

1、是否基于学情、关注教学起点

(1)课前,通过“自主复习”诊断学习基础,对诊断结果的利用

(2)是否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如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变化观、平衡观

3、怎样帮助学生形成盐类水解认识的基本思路

二、课堂观察记录

1、“一探究竟”引出课题

覃老师出示一瓶NH4Cl溶液,引导学生分析:氯化铵溶液中含有哪些微粒?

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从宏观(可见的一瓶NH4Cl溶液)到微观(NH4+、Cl-、H2O、H+、OH-、NH3·H2O),逐步回顾NH4Cl溶液中存在的各种微粒及其相互作用、作用的结果等。以此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学生参与积极、反映热烈。

2、激励评价,促进学习

课前,通过“自主复习”督促学生回顾有关盐类水解的知识,覃老师连夜统计学生在“自主复习”中的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学习态度,寻找复习教学的起点,实现复习课“查缺补漏”的功效。课堂教学中,当大屏幕上出现“郑圣珊,符方华,谢一晓,钟学贤”等23位表现较好的学生名单时,学生们兴致盎然、翘首观望,热切地寻找自己的姓名,覃老师趁热打铁,带头鼓掌,将课堂氛围推向了一个高潮。可见,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和赞美。此言不虚!

3、设置活动,凸显主体

本节课,覃老师通过4个教学活动,承载“盐类水解的原理”“盐类水解的应用”的复习。问题设置符合学情,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参与积极。课后,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统计,4个教学活动中,时间分配如下:

(1)盐类水解的原理

①思考交流,7:36—10:55,用时3分29秒。

②分享交流,10:56—16:30,用时3分34秒。

(2)盐类水解的应用

①迁移应用,16:56—20:30,用时3分34秒。

②分享交流,20:31——28:45,用时8分14秒。

(3)情境素材解读,由学生解释素材中运用原理。

师生交互,先后有3位学生解答问题。33:26——36:03,用时2分37秒。

(4)高考试题赏析

①独立思考,38:00——39:46,用时1分46秒。

②师生交互,39:46——41:40,用时1分54秒。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形式多样,既有课前的自主复习,又有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上台展示学习成果、书写相关的离子方程式等。统计结果为,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为8分49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时间为16分19秒。

刘良华教授曾说:有效教学有时需要教师保持“无为而教”的自我克制,不过多地干扰学生的自由学习空间。教师的使命,更多地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程资源,唤醒和激励学生亲自去接触、体验课程资源。复习课中,教师更需要保持“无为而教”的自我克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思考的时空。

4、借助导图,形成思路

归纳总结时,覃老师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认识盐类水解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把杂乱、琐碎的化学知识加以系统化和结构化。由于时间较短,此处未能展开。相信感兴趣的学生,课后尝试做一做,会有更大的收获。

三、共同的思考

《盐类水解》评课稿 篇6

为了让观课更有目的性,让议课时能针对的解决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在观课前,我与上课教师充分交流,了解授课者的课堂设置意图,并制定了六个观课角度,具体如下: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达成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常常被忽略,复习课变成了新课的重复版或压缩版,致使复习低效甚至无效。关注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从关注学情开始。如覃老师通过设置自主检测题通过课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唤醒及摸底,达到了解学情,根据学生答题情况熬夜制定符合学情的复习目标、修改教案。在完成新课的基础上,提升教学目标的层次。再树立微粒观、平衡观,渗透化学学科素养;再认识水解原理、能熟练书写水解方程式。而不是仍然停留在“了解”、“理解”、“学会”等新课学习目标的层次。

二、体会“对教材是如何处理的”

新课与复习课的授课区别在于是否有课前诊断,这样才能让复习课具有针对性,实质为学生解决疑难点。在知识点重复的基础上,是否能总结提升、提炼归纳,重拾知识碎片,构建知识网络,同时密切关注与中高考考点、考题衔接,培养学生从考题挖掘考察哪些知识点的解题能力,做到知此知彼,百战不殆。而不仅只是为了解题而解题。

覃老师的课堂以盐类的水解原理与应用为复习主体,通过“自主复习”、“明确目标”、“任务合作”、“总结提升”、“迁移应用”、“考题赏析”等环节层层推进教学进程,完成复习目标。张老师的课堂内容是盐类的水解原理与水解方程式的书写,通过习题的讲解、知识点归纳、再应用为复习主线展开。以上两者对复习的精简取舍都做的不错。

三、教学过程中怎样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以课前诊断为复习课的起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刘良华教授曾说:“有效教学有时需要教师保持“无为而教”的自我克制,不过多地干扰学生的自由学习空间。教师的使命,更多地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程资源,唤醒和激励学生亲自去接触、体验课程资源。”本课题,两位老师较好地把握了自己的角色,适时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学生有较多的展示学习、思维外显的机会,如多次让学生上台板演、讲解、展示作品等。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渗透了学科素养,加强了化学中的微粒观、平衡观的形成,引导了学生学会对已学知识的复习方法,整理知识碎片,串成线、形成知识网络。

四、观察课堂教学效果

覃老师在点评自主复习部分时,展示部分完成的比较好同学的名单,让全班同学翘首以待,场面躁动、兴奋。利用鼓励、赞扬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点燃喜欢化学的激情。整堂课在覃老师的引领下,课堂沉静而思考。而不是总能听见大家洪亮的齐声作答热闹场面。

五、学习与借鉴授课者的教学方法

张老师年轻帅气,与学生的亲和力强,言语幽默诙谐,课堂轻松欢快,值得大多数不苟言笑的老师们学习。覃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循循善诱,环环相扣,以复习课前诊断为起点,以任务合作的方式完成各个环节的复习任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去探究认同并推广。

六、一点建议

覃老师善于发现优生,给予展示的机会也更多,建议关注面更广一点,让更多学生赏识到成功的喜悦和被赞许的兴奋。张老师的板书还有更加规整一些,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课堂复习习题要具有梯度,问题的设置要更具有针对性,追问要层层递进,引发思考高潮。

以上是我对本次课题《盐类的水解》同课异构课的粗浅认识,请各位专家及同行斧正!

《盐类的水解》教案 篇7

新课程提倡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探究性学习, 化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 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实践活动自我构建知识, 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 激发学习化学兴趣的活动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 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盐类的水解》这节课规律性较强, 实验简单易操作, 是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很好的课题。

课题设计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盐类物质入手,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对应关系, 然后以水的电离平衡为基础, 分析盐类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和OH-结合成弱酸或弱碱的趋势, 明确不同盐类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 同时深化对过去所学“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认识。从而达到理解盐类水解的观念以及盐类水解规律的目的。

二、过程预设与效果评价

1. 创设问题情景,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题词道:“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问题是学生在化学课堂活动中, 头脑所产生的对化学事件的疑惑心理, 这种心理驱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化学问题积极去思索、去探究、去解答其中的疑惑。

[过程1]提出问题:Na2CO3俗称纯碱。明明是盐, 为什么叫“碱”呢?

学生开始议论纷纷, 难道Na2CO3溶液具有碱的性质?此时, 问题效果已经产生, 接着追问:猜想NaCl、Na2CO3、NaHCO3、NH4Cl、K2SO4、CH3COONa、Al2 (SO4) 3溶液可能呈什么性?可通过哪些方法测定?

【效果】通过教师的设疑, 激发了学生心中强烈的疑问, 产生了迫切想要解决问题的想法, 具有了探究盐溶液性质的强烈愿望, 为后面探究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 提供机会, 促成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只有把机会完全交给学生, 放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究, 才能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学习的收获, 锻炼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过程2]选择合适的方法测出以下盐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在获得了机会后, 纷纷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测定, 有的用PH试纸, 有的用石蕊试液。接着, 组织同学们汇报实验结果, 并相互评价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效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增强了对化学知识的真实感受,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学生对实验测定溶液性质的方法和实验操作规范性的比较评价, 进一步加深了对这类实验问题的印象,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组织讨论, 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自我构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 基于自己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和赋予这些经验的意义,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学习过程。为了实现课堂的探究活动, 促使学生增加自我的前期性知识存储和未知性知识思考活动。把部分未知化学知识的解决权留给学生, 使学生在“探究、深思、发现、解决”的过程中, 注意力、思维、记忆和创造意识凝聚在一起, 活跃了学生的智力活动。

[过程3]交流讨论:不同的盐显示不同的酸碱性, 盐溶液的酸碱性是否有规律呢?盐既不会电离出H+, 也不会电离出OH-, 为什么不同的盐会显示出不同的酸碱性呢?选取代表物质试从溶液呈现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分析。

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的过程中, 既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看法, 同时又要启发学生分析评价, 不断完善结论。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学生们得出了结论: (1) 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跟组成盐的酸和碱的强弱有关, 强酸弱碱盐呈酸性;强碱弱酸盐呈碱性, 强酸强碱盐呈中性。 (2) 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不是因为盐能电离出H+或OH-, 而是盐电离出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结合了水电离出的H+或OH-, 使得溶液中c (H+) >c (OH-) 或c (H+)

[过程4]根据上面的分析, 自己给盐类的水解下一个定义, 并分析盐发生水解的条件是什么?水解的实质怎样表述?水解方程式如何书写?

学生在获得了充分的自主权以后, 相互间热烈交流讨论。经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组织整理、总结, 学生们完善了概念, 深刻理解了盐类水解的实质, 学会了盐类水解的表示方法。

【效果】通过教师的权利下放,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学会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分析原因, 得出结论, 从而达到了自我构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中, 各抒己见, 发表自己的见解, 体现自己的思想, 使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时间与空间,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欲望;使学生学习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

4. 深化理解, 获得探究学习的成功感。

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 构建了基本的概念、原理, 在此基础上, 用一些基本问题加以应用分析, 可让学生产生获得知识的实际效果。

[过程5]分析下列两个反应过程有何关系?由此说明了什么问题?

已知常温下相同浓度的下列盐溶液的pH。

为什么相同浓度的NaClO、CH3COONa、NaF溶液的PH不同, 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如何理解?

资料提供:CH3COOH的电离常数:K=1.75×10-5

HF的电离常数:K=3.4×10-4

HClO的电离常数:K=2.95×10-8

学生通过对盐类水解实质的理解, 结合以上两个问题, 很容易就得出结论: (1) 盐类的水解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按照已有的知识, 可知盐类的水解程度是微弱的; (2) 盐的水解程度的强弱与形成该盐的酸或碱的强弱有直接关系, 形成该盐的酸或碱越弱, 盐的水解程度越大, 该盐的酸性或碱性就越强。

【效果】在主动进行应用分析的过程中, 学生加深了对盐类水解的理解认识, 强化了概念, 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

三、反思

1.

运用探究的方法组织学生学习, 教师要设计高质量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导他们以高度的注意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

在学生进行探究行学习过程中, 教师不但要投入足够的情感, 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而且还要恰当地引导学生共创自主情境, 机智地调整学生思维, 拨正兴趣指向, 适时地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使他们产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锻炼坚强意志, 体会并享受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愉悦感。

3.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时, 教师也是探究活动的参与者。

小组探究时, 教师要加强巡视,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探究小组的活动中去, 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地发挥个人在探究活动中的潜力和作用。在探究成果交流时, 教师像学生一样发表自己的观点, 提出恰当的评价。作为合作探究的指导者和监控者, 教师的参与将使探究取得较好的效果。

4.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自我实现。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探究实验 微观解释 盐类水解的规律、概念、本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24-02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盐类的水解是平衡移动原理、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等知识的综合利用。从内容上讲,本节内容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本节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对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等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指导有关电解和物质检测等知识的学习。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与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构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因此,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二、设计思想

我把本节课的内容分成三个阶段,阶段一为发现问题,阶段二为分析原因,阶段三为归纳总结。通过教师引导和多媒体演示相结合,突出重点,把主要时间用于学生自主探究上,对“醋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实验探究采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性教学过程,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并从微观角度分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把对宏观现象的观察与微观世界的想象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和本质。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醋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实验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2.从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发生移动的角度认识盐类的水解原理。

3.结合实验探究,从微粒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理解盐溶液呈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

4.在实验中发现,在问题中思维,在情景中归纳,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

盐类水解的概念和本质。

五、教学难点

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微观解释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1.水解的规律: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 显碱性

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 显酸性

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 显中性

2.盐类水解的概念: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阴离子或阳离子与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3. 盐类水解的本质:盐与水反应生成弱电解质,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促进水的电离。

八、教学反思

鉴于本节课理论性较强,设计时应注意:

(1)体现新课程改革中的探究式教育理念。

(2)结合实验,由宏观结论引出微观解释,从已知走入新知,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可能出现的情况:

(1)由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较多,教师在授课中必须精心组织及时调控,否则课堂时间不易控制。

(2)在实验探究2提出假设这个环节中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生成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

盐类的水解“问题式”教学设计 篇9

一、教材分析

生活和生产中需要的大多数反应均是在水溶液中完成的,因而了解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教材第三章从最简单的溶剂水开始分析,进而讨论含有单一溶质的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和难溶物的沉淀溶解平衡,最后分析多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全面的向学生介绍了不同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和相关理论知识。

其中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它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教材从盐溶液的酸碱性这一问题出发,介绍了盐类水解的实质、规律和应用。其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是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二、学情分析

高二理科班学生具备较强的思考能力和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通过本章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相关知识。但同时由于这几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很多学生理解的并不透彻,因而学生综合以上知识来理解盐类的水解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判断一些盐溶液的酸碱性并能解释其原因;

2.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

3.会用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表示盐类的水解反应。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测定和理论分析,理解盐溶液显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并从课堂的分析讨论中发现并归纳盐水解的基本规律,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盐类水解的学习,体会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盐溶液的酸碱性分析及盐类水解的实质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 盐类水解的规律 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学用具

NaCl溶液、KI溶液、FeCl3溶液、CuSO4溶液、Na2CO3溶液、CH3COONa溶液

表面皿、玻璃棒、pH试纸、滤纸

六、教学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盐溶液的酸碱性,了解盐类的水解反应的概念和实质,知道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水解的规律,会用方程式表示盐类的水解反应的过程。

七、教学过程

【展示】“民族化学工业科学家——侯德榜”纪念邮票、“农夫山泉”广告词。

【引入新课】纯碱是不是碱?“农夫山泉”天然弱碱性水里面是不是溶解了碱?

问题1:你知道醋酸溶液为什么呈酸性吗?氨水为什么又呈碱性呢?

问题2:纯水为什么呈中性?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又是什么?

问题3:盐溶液的酸碱性情况怎么样呢?是不是盐溶液一定呈中性?如果不是,请举例说明。

【实验探究】用pH试纸分别检验NaCl、FeCl3、CH3COONa三种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结果】NaCl溶液呈中性,而FeCl3溶液、CH3COONa溶液分别呈酸性和碱性。

【交流·研讨】①纯水中 [H+]、[OH-]浓度大小关系如何?

②FeCl3、CH3COONa溶液分别呈酸性和碱性,说明溶液中[H+]、[OH-]浓度大小关系如何?

③写出FeCl3、CH3COONa的电离方程式能电离出H+和OH-吗?

④FeCl3、CH3COONa两种盐固体溶于水后,溶液中H+和OH-浓度却发生了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推进问题】从刚才的分析可知FeCl3本身不能电离出H+和OH-,而纯水中[H+]、[OH-]浓度又是相等的,你认为是什么导致FeCl3溶液呈酸性的呢?

【学生自由讨论后提出猜想】(预期的结果)FeCl3 溶于水电离出的 Fe3+ 可能与水电离出的 OH-结合成难电离的 Fe(OH)3,而导致[H+]大于[OH-]浓度使溶液呈酸性。

【提出疑问】仔细观察溶液中是否有红褐色沉淀?

【友情提示】因为[OH-]浓度很小,不足以使Fe3+产生明显的沉淀,如果Fe3+与OH-结合成难电离的Fe(OH)3后,Cl-与H+就结合成盐酸,而盐酸易挥发;要证明Fe(OH)3存在,想想看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组讨论】讨论验证方法。

【提示】回忆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及现象。(红褐色物质是什么物质?是FeCl3吗?)

【过渡】以上实验事实说明FeCl3确实与水反应了。请以FeCl3为例,分析它是怎样与水发生反应的。

【探究问题】① FeCl3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过程?

②电离出来的各种离子是否发生反应,为什么?

③水的电离平衡是否受影响?影响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分析得出溶液中实际存在下列两个电离过程:

FeCl3

Fe3++3Cl-H2O

H++OH-

由于OH-和Fe3+易结合成弱电解质Fe(OH)3,这样溶液中[OH-]浓度将大大下降,而使水的电离平衡破坏,[H+]必然增大,最终导致溶液中[H+]大于[OH-],溶液呈酸性,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副板书】FeCl3+3H2OFe(OH)3+3HCl

其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Fe3++3H2OFe(OH)3+3H+

【迁移应用】请以CH3COONa为例,分析它又是怎样发生作用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何书写?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

【过渡】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盐类的水解,从刚才探究分析,你能找到规律,总结出盐类水解的概念吗?其实质是什么?

【学生合作讨论】(预期结果)都有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

【概念生成】在水溶液中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盐类水解的实质:弱电解质的生成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增大了水的电离程度并且使溶液呈酸性或碱性。

【探究问题】请以NaCl为例,分析它的水溶液为什么呈中性,不发生水解?

【学生回答】(预期结果)NaOH和HCl都是强电解质,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所有呈中性不水解。

【实验探究】先预测以下盐溶液的酸碱性,再用pH试纸测定。

KI CuSO4 Na2CO3

【探究问题】请运用盐类水解的概念解释上述实验结果,并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探究问题】你认为在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投影】(1)水解反应为可逆反应,一般用

表示;

(2)盐水解程度很小,一般不生成沉淀和气体,故不标↓、↑;

(3)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且以第一步水解为主,各步水解方程式不可叠加。

【学生讨论、活动】略。

【探究问题】由以下溶液的酸碱性,同学们能总结出盐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规律吗?

NaCl FeCl3 CH3COONa

KI CuSO4 Na2CO3

【学生合作探讨】分析上述各组盐的组成,归纳盐的组成与其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结论】强酸弱碱形成的盐溶液呈酸性;强碱弱酸形成的盐溶液呈碱性;强酸强碱形成的盐溶液呈中性。

【规律】有弱才水解 谁弱谁水解 谁强显谁性 都强显中性

【学以致用】下列哪些离子或盐能发生水解?

K+、NH4+、Fe2+、F-、SO42-;Al2(SO4)

3、CaCl2、NaClO

【投影】常见的弱酸阴离子:CO32-、S2-、F-、CH3COO-、ClO-

常见的弱碱阳离子:Fe3+、Fe2+、Cu2+、Mg2+、NH4+

【直击高考】

[2018上海卷7]水中加入下列溶液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是

A.NaHSO4溶液 B.KF溶液 C.KAl(SO4)2 溶液 D.NaI溶液

【小结】略。

【作业】比较pH均为10的NaOH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中水的电离度的大小。

【结束语】

我们

要从萃取中体验竞争,从水解里明白平衡,从氧化还原反应中讲得失,升降转移里谈守恒,从位构性展现出周期表,从官能团决定了变化情,化学让我们明白

生活中有化学

化学中有人生

……

【板书设计】

一、盐溶液的酸碱性

强酸强碱盐NaCl KI ——中性

强酸弱碱盐FeCl3 CuSO4 ——酸性

强碱弱酸盐NaAc Na2CO3——碱性

二、盐类的水解

1.条件:盐中有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2.实质:促进水的电离

3.特点: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4.规律:有弱才水解 谁弱谁水解 谁强显谁性 都强显中性

《等效平衡》教学设计

湖北省汉川一中 鲁志超

化学平衡是历年来高考的重点和热点,而化学平衡中的“等效平衡”更是化学平衡中的难点,若能洞悉各类“等效平衡”的有关问题,那么一切有关化学平衡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等效平衡”的问题已有较多的文章见诸报刊杂志,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还是感到困难重重。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不仅易于掌握,而且能灵活应用,就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认识从不同起始状态下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㈡过程与方法

通过典例分析,掌握分析等效平衡问题的方法。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等效平衡问题

2.教学难点: 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各类等效平衡

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一些简单具体的例子,提出等效平衡的概念,然后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各类等效平衡,从而理解各种类型等效平衡的模式,最后应用结论,分析复杂的问题。

本教学案例的突出之处在于,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等效平衡,让学生理解过程,从而能够深刻的理解应用,而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让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如何设计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是本教学设计试图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1:等效平衡的概念

【比喻】从我家到你家的中间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从我家出发可以去,从你家出发也可以去,从我家和你家的任意一个地方出发都可以到达这个美丽的花园。引出课题:等效平衡问题。

【例析】我们来看如下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起始物质的量①②③,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之间有何关系: N2 + 3H22NH3 ① 1mol 3mol 0 ② 0 0 2mol ③ 0.5mol 1.5mol 1mol

师生共同分析,采用极限假设法,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原平衡相等,则①②③的量相当。像这样的问题,我们称之为“等效平衡”。

【板书】

一、等效平衡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只要起始浓度相当,无论经过何种途径,但达到化学平衡时,只要同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

【说明】1.我们所说的“等效平衡”与“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不同;“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在达到平衡状态时,任何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对应相等,并且反应的速率等也相同;而“等效平衡”只要求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对应相同,反应的速率、压强、物质的量浓度等可以不同。

2.一定条件指的是①同T同V或者②同T同p

3.平衡状态(终态)只与始态有关,而与途径无关,(①无论从什么方向开始②投料是一次还是分成几次,③扩大—缩小或缩小—扩大的过程,)只要起始浓度相当,就达到等效平衡状态。

教学环节2:等效平衡的分类

【例析】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刚才的那个例子,然后看看能否找出这些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满足如何关系,平衡才算是“等效”的。N2 + 3H22NH3 ① 1mol 3mol 0 ② 0 0 2mol ③ 0.5mol 1.5mol 1mol

④ a mol b mol c mol

⑤ 2mol 6mol 0

【讨论】⑴按极限假设法分析,若④也与①是等效平衡,a、b、c之间应该满足什么关系?

⑵a:b是否一定等于N2和H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1:3?

⑶按⑤投料,也可与①形成等效平衡吗?若能,条件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⑴。

⑵若与①是等效平衡a:b一定等于N2和H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1:3,其他就不见得了,要看作参照的那种投料比了,例如若①中起始物质的量为n(H2)= 1mol,n(N2)= 1mol,则④中a:b就不应该为1:3咯。

⑶若是恒温恒容条件下,按照⑤投料,起始浓度都变为①的2倍,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会向正方向移动,故⑤与①不是等效平衡;若是恒温恒压条件下,起始物质的量变为①的2倍,容积也会扩大到原来的2倍,相当于是在2个等大的容器中分别反应,各自达到平衡态,然后再混合,其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应该是不会变的。因此在恒温恒压条件下,⑤与①是等效平衡。

【例析】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CO(g)+ H2O(g)CO2(g)+ H2(g)

A 2mol 2mol 0 0

B 0 0 4mol 4mol

C 1mol 1mol 1mol 1mol

D 4mol 4mol 2mol 2mol

E x mol y mol z mol w mol

【讨论】⑴分别分析在恒温恒容和恒温恒压条件下A、B、C、D是否是等效平衡?

⑵若E与A为等效平衡,x、y、z、w 应满足如何关系?

【小结板书】

二、等效平衡的分类

1.对于化学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

⑴在定温定容条件下,只改变起始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果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化学方程式的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⑵在定温定压条件下,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按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化学方程式的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达到平衡状态后与原平衡等效。

2.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

不论是在定温定容条件下还是在定温定压条件下,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按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化学方程式的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达到平衡状态后与原平衡等效。

教学环节3:等效平衡的应用

【例1】在一定温度下,把2mol SO2和1mol O2通入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b、c分别代表初始时加入的的物质的量(mol),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仍跟上述平衡完全相同。请填空:

⑴若a=0,b=0,则c=___________。

⑵若a=0.5,则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⑶a、b、c的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

答案:⑴c=⑵b=0.25,c=1.5

【例2】如图所示,在一定温度下,把2体积N2和6体积H2通入一个带有活塞的容积可变的容器中,活塞的一端与大气相通,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

(正反应放热),若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体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保持上述反应温度不变,设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N2、H2和NH3的体积,如果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仍与上述平衡相同,那么:

①若a=1,c=2,则b=_________。在此情况下,反应起始时将向_____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进行。

②若需规定起始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⑵在上述装置中,若需控制平衡后混合气体为6.5体积,则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解析:⑴①化学反应:

在定温、定压下进行,要使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状态等效,只要起始时

就可以达到。已知起始时各物质的体积分别为1体积N2、b体积H2和2体积

。根据“等价转换”法,将2体积

通过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

的体积,则相当于起始时有(1+1)体积

和(b+3)体积

,它们的比值为

,解得b=3。

因反应前混合气体为8体积,反应后混合气体为7体积,体积差为1体积,由差量法可解出平衡时

为1体积;而在起始时,的体积为c=2体积,比平衡状态时大,为达到同一平衡状态,的体积必须减小,所以平衡逆向移动。

②若需让反应逆向进行,由上述①所求出的平衡时

的体积为1可知,的体积必须大于1,最大值则为 和6体积

2体积

完全反应时产生的 的体积,即为4体积,则1

⑵由6.5<7可知,上述平衡应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亦即向放热方向移动,所以采取降温措施。

【例3】甲、乙两恒温容器开始时压强相同,分别充入甲:2 molA +1 molB ,乙:1.4mol A +0.7 mol B +0.6 mol C,发生反应2A(g)+B(g)

x C(g)。达到平衡时两者中C的体积分数相同。

【《盐类的水解》教案】推荐阅读:

水解蛋白07-09

上一篇:【精华】瞬间的作文500字下一篇:大学读后感1000字左右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