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语言风格教案(精选11篇)
◆孙桂珍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摘要:朱自清的散文清新自然,语言优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主要体现在艺术化的口语技巧,生动传神的字句修辞技艺及景为心语的抒情艺术。学习研究朱先生的散文对于丰富语言,创新和提升文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朱自清
散文
语言风格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五四”以来最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不论记人、叙事、说理、抒情,都如实抒发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他的情感性感染了广大读者。文章的思想和情感的意蕴美是文学创作的最高追求,这种内在美通过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体现出来。
一、口语入文,朴素清新
关于散文的语言风格,朱自清强调文章最重自然,他明确提出要用“活的口语”写文章,认为这样的文章才能像“寻常谈话一般,读了亲切有味”。通俗浅近、明白如话的“口语化”艺术是朱自清散文突出的语言风格之一。朱自清的“口语”,以北京口语为主要基础,兼融其他方言中的有效表达成分,形成了具有知识分子口语特点的语言意境。这种境界,既体现出与人交心似的亲切、随和,又具有了一个文思敏捷的文人精心组织后的清新、典雅。如《春》里,他不说春天来临,各种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而说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花赶趟似的。”……
朱自清散文常常以俗语或方言入文,或起到通俗易懂、言简意明的奇效,或得到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好处。如《话中有鬼》中引用俗语“打是疼,骂是爱”来证明怒骂是恨,笑骂是爱《;论自己》一文中引用“娶了媳妇忘了娘”“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久病床前无孝子”等大量俗语来举例、形容,收到言微意丰的效果。风华从朴素中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句句明白如话,平易自然,堪称朴素美的典范。
二、善用修辞,音韵优美
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咏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朱自清的散文里,不论是朴素美的“淡妆”,还是装饰性的“浓抹”,都使语言生动形象至极,尤其是缤纷的修辞,仿佛优美的旋律,萦于耳际,久久绕梁。1.巧妙运用叠词叠句
叠字叠词,用得最传神的当数《荷塘月色》。“蓊蓊郁郁”的树,写出了树木的繁茂。“曲曲折折”的荷塘,表现出荷塘的形状,使读者产生空间的想象。以“田田”形容荷叶的密度,以“层层”刻画出荷叶的深度,让人眼前展现出荷叶的风致。“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则反映树的错落有致,开阔又有立体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平实自然的叠词,都产生了鲜明的实观效应,同时,朗读起来富有节奏感。2.善于运用常见修辞
朱自清先生在他的散文里,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段,把语言装饰起来,以增强语言的魅力和艺术感染力。朱自清常用新颖的比喻,使文字别开生面。《荷塘月色》里,“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把“出水很高的荷叶”比作姑娘在跳舞时张开的鲜艳的舞裙,不仅突出地形容了荷叶又圆又大,而且显现了荷叶舒展着,摆动着的姿态,仿佛凌风飘举,翩翩欲舞一般,让人自然而然地想到“荷叶罗裙一色裁”的画面,看似平淡无奇,可在先生的笔下,却可体味到一种不同寻常的修辞韵趣;《绿》里写梅雨亭“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翅浮在天宇中一般。”写出亭子凌空欲飞的气贯长虹之美感。这类比喻可谓是匠心独运,另辟蹊径,出神入化。3.敢于运用常人难以使用的修辞 通感常出现在朱自清的散文中。《荷塘月色》里,“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花香本属一种“嗅觉”,似与“歌声”无甚关联,但作者却抓住了“清香”的“缕缕”与“高楼上歌声”的相通之处———时断时续,若有若无,给人以嗅觉兼听觉的双重艺术享受。“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前一句用“渺茫的歌声描绘出“清香”飘渺,似有似无的荷之清香,动静相宜,虚实相生。后一句则用“名曲”的旋律来形容表明光与影的和谐,与小提琴演奏的名曲一样悠扬,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使人如浴荷塘月色之中,进入诗境一般。
在《绿》里,“这里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着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到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作者综合运用博喻、通感、移用的修辞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地从视觉、触觉等方面形象地表现出梅雨潭水绿的波状、情致、柔润、清亮,令人叹为观止!
三、寓情于景,意境幽远
朱自清散文有着如诗如画的意境,写景抒情,景语心境,寓情于景,意境幽远。情感是散文的生命。无论写景叙事议论,都须有作家真挚浓厚的情感作灵魂,否则技巧再高明,语言再漂亮,也不过是蜡制美人。先生是个感情丰富且细腻的人,其笔下的事物同样也充满感情。
在《绿》一文中,先生在极尽描绘了梅雨潭“醉人的绿”之时,喜爱之情不可抑制,奔腾汹涌着倾泻于笔端,此时最能体现其感情的人称是第二人称“你”,一连用十多个“你”,便把他对绿的深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起到了升华感情的作用,将自己内心细腻而真挚的感情合盘托出,如水晶般纯洁通透,似骄阳般温暖人心,像清泉般沁人心田。《荷塘月色》意在写心中“颇不宁静”,一路写来却又处处见“静”,作者以缜密细致的笔触,把“荷塘”和“月光”表现得出神入化,而作者的感情则完全融会在景物之中,手法高明,方式多样,不着一点痕迹。写荷塘,既客观地写出了荷塘的舒展,也流露出了作者来到“这一块天地”时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舒畅。写荷叶,使人联想起《天鹅湖》里小天鹅们的圆圆的挺挺的裙子,也点染着作者的审美情趣。即时风过荷塘那一瞬间的现象,也没有逃过作者敏锐的观察,他形容它“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就连不能见一些颜色的流水,作者都感到它的“脉脉”含情。这些描写不仅反映了作者在用整个身心来感受自然,而且恰如其分地用自己的理想来表现美。
一、口语入文, 朴素清新
关于散文的语言风格, 朱自清强调文章最重自然, 他明确提出要用“活的口语”写文章, 认为这样的文章才能像“寻常谈话一般, 读了亲切有味”。通俗浅近、明白如话的“口语化”艺术是朱自清散文突出的语言风格之一。
朱自清的“口语”, 以北京口语为主要基础, 兼融其他方言中的有效表达成分, 形成了具有知识分子口语特点的语言意境。这种境界, 既体现出与人交心似的亲切、随和, 又具有了一个文思敏捷的文人精心组织后的清新、典雅。如《春》里, 他不说春天来临, 各种花竞相开放, 争妍斗艳, 而说“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花赶趟似的。”
……
朱自清散文常常以俗语或方言入文, 或起到通俗易懂、言简意明的奇效, 或得到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好处。如《话中有鬼》中引用俗语“打是疼, 骂是爱”来证明怒骂是恨, 笑骂是爱;《论自己》一文中引用“娶了媳妇忘了娘”“嫁出去的女, 泼出去的水”“久病床前无孝子”等大量俗语来举例、形容, 收到言微意丰的效果。
风华从朴素中来,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句句明白如话, 平易自然, 堪称朴素美的典范。
二、善用修辞, 音韵优美
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咏道“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朱自清的散文里, 不论是朴素美的“淡妆”, 还是装饰性的“浓抹”, 都使语言生动形象至极, 尤其是缤纷的修辞, 仿佛优美的旋律, 萦于耳际, 久久绕梁。
1.巧妙运用叠词叠句
叠字叠词, 用得最传神的当数《荷塘月色》。“蓊蓊郁郁”的树, 写出了树木的繁茂。“曲曲折折”的荷塘, 表现出荷塘的形状, 使读者产生空间的想象。以“田田”形容荷叶的密度, 以“层层”刻画出荷叶的深度, 让人眼前展现出荷叶的风致。“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都是树”则反映树的错落有致, 开阔又有立体感, 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平实自然的叠词, 都产生了鲜明的实观效应, 同时, 朗读起来富有节奏感。
2.善于运用常见修辞
朱自清先生在他的散文里, 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段, 把语言装饰起来, 以增强语言的魅力和艺术感染力。
朱自清常用新颖的比喻, 使文字别开生面。《荷塘月色》里, “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 又写出了月辉照耀, 一泻无余的景象, 使月光有了动感;“叶子出水很高, 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把“出水很高的荷叶”比作姑娘在跳舞时张开的鲜艳的舞裙, 不仅突出地形容了荷叶又圆又大, 而且显现了荷叶舒展着, 摆动着的姿态, 仿佛凌风飘举, 翩翩欲舞一般, 让人自然而然地想到“荷叶罗裙一色裁”的画面, 看似平淡无奇, 可在先生的笔下, 却可体味到一种不同寻常的修辞韵趣;《绿》里写梅雨亭“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翅浮在天宇中一般。”写出亭子凌空欲飞的气贯长虹之美感。这类比喻可谓是匠心独运, 另辟蹊径, 出神入化。
3.敢于运用常人难以使用的修辞
通感常出现在朱自清的散文中。《荷塘月色》里, “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花香本属一种“嗅觉”, 似与“歌声”无甚关联, 但作者却抓住了“清香”的“缕缕”与“高楼上歌声”的相通之处——时断时续, 若有若无, 给人以嗅觉兼听觉的双重艺术享受。“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前一句用“渺茫的歌声描绘出“清香”飘渺, 似有似无的荷之清香, 动静相宜, 虚实相生。后一句则用“名曲”的旋律来形容表明光与影的和谐, 与小提琴演奏的名曲一样悠扬, 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 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 使人如浴荷塘月色之中, 进入诗境一般。
《绿》里, “这里平铺着、厚积着的绿, 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皱缬着, 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 像跳动着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 像涂了‘明油’一般, 有鸡蛋清那样软, 那样嫩, 令人想着所曾触到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 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 只清清的一色。”作者综合运用博喻、通感、移用的修辞手段, 多角度、多侧面地从视觉、触觉等方面形象地表现出梅雨潭水绿的波状、情致、柔润、清亮, 令人叹为观止!
三、寓情于景, 意境幽远
朱自清散文有着如诗如画的意境, 写景抒情, 景语心境, 寓情于景, 意境幽远。情感是散文的生命。无论写景叙事议论, 都须有作家真挚浓厚的情感作灵魂, 否则技巧再高明, 语言再漂亮, 也不过是蜡制美人。先生是个感情丰富且细腻的人, 其笔下的事物同样也充满感情。
在《绿》一文中, 先生在极尽描绘了梅雨潭“醉人的绿”之时, 喜爱之情不可抑制, 奔腾汹涌着倾泻于笔端, 此时最能体现其感情的人称是第二人称“你”, 一连用十多个“你”, 便把他对绿的深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起到了升华感情的作用, 将自己内心细腻而真挚的感情合盘托出, 如水晶般纯洁通透, 似骄阳般温暖人心, 像清泉般沁人心田。
《荷塘月色》意在写心中“颇不宁静”, 一路写来却又处处见“静”, 作者以缜密细致的笔触, 把“荷塘”和“月光”表现得出神入化, 而作者的感情则完全融会在景物之中, 手法高明, 方式多样, 不着一点痕迹。写荷塘, 既客观地写出了荷塘的舒展, 也流露出了作者来到“这一块天地”时的“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的舒畅。写荷叶, 使人联想起《天鹅湖》里小天鹅们的圆圆的挺挺的裙子, 也点染着作者的审美情趣。即时风过荷塘那一瞬间的现象, 也没有逃过作者敏锐的观察, 他形容它“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就连不能见一些颜色的流水, 作者都感到它的“脉脉”含情。这些描写不仅反映了作者在用整个身心来感受自然, 而且恰如其分地用自己的理想来表现美。
对于月光的描写, 作者细腻的描绘和生动新鲜的比喻更引起读者梦幻似的感觉, 与作者当时的不满黑暗却又不知如何打破黑暗, 向往光明却又不知如何走向光明的朦胧的憧憬与追求, 形成一种心理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的契合。甚至对形成这种朦胧意象的原因——“虽然是满月, 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所以不能朗照”, 作者也十分欣赏, 喻之为别有风味的小睡。最后, 写由采莲联想到梁元帝的《采莲曲》和南朝乐府《西洲曲》, 并引出对江南水乡的怀念, 这实质仍是写作者对美好自由的憧憬和延伸, 更多的是在“颇不宁静的”心境上又增添了一层怀古之情和乡思之愁。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 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 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
参考文献
[1]朱自清散文.
[2]朱自清散文全集.
关键词:周作人语言风格主观因素客观因素
周作人以平和冲淡的小品文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他的散文语言平淡朴素,简约含蓄而又不乏幽默之感,这种个性化语言风格的形成是个人、社会、时代、历史、文化、民族、地域等种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形成周作人语言风格的主观因素
文学语言风格的形成与作家的主观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说:“吐纳英华,莫非性情。”这说明同样具有深厚的语言修养的作家,之所以形成迥然有异的语言风格,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他们的创作个性不同。独特的生活经历、审美理想和思想性格是周作人语言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
(一)独特的生活经历
周作人的生活经历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少年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少年周作人从《诗经》以来的传统诗文里,感受到“愀然不乐”的“忧郁”,加上混迹于十字街头时择路的苦闷,加深了他思想中的抑郁情结和出世思想。第二,“五四”运动的冲击。新文化运动发韧时期,周作人也有过充满凌厉之气的战斗人生,他甚至激越地号召:“我们要针砭民族卑怯的瘫痪,我们要消除民族淫猥的淋毒,我们要切开民族昏聩的痈疽,我们要阉割民族自大的疯狂。”这是当时周作人真实的情怀。第三,“五四”退潮期的悲观绝望。“五四”以后,周作人“蔷薇色的梦”一个个破灭,他对现实中国的改革失去了信心,完全放弃了战斗,希望在自己的书斋里构筑起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读符合自己趣味的书,作符合自己个性的温和冲淡的小品文,他又一次回归到了平和冲淡。
(二)鲜明而矛盾的审美理想
周作人的全部散文创作体现着一个鲜明而矛盾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追求。他生于封建社会末期,而这一时期正是东西方文化并存、综合、同化的历史时期,所以当他面对西方的执着现实、向外扩张与表现自我的审美意识和东方的充满出世精神、超越现实、忘却物我的传统审美意识时,他矛盾了。最后周作人在部分吸收了西方审美观念的同时,自觉地选择了东方传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平和、冲淡、闲适。
其实周作人内心深处从未忘情于传统艺术和理想,尤其是自然、冲淡、闲适之境。“五四”初期的白话散文创作已闪露出平和冲淡的风格。1925年《雨天的书·自序二》公开声明:“我近来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景地”,可惜年龄、境地和现实“实在难望能够从容镇静地做出平和冲淡的文章来”。到了1928年,他对文艺的社会功利作用彻底失望,干脆闭户读书,修身养性,只挑那些最能接近自然、闲适之境,具有永恒不变意义的草木虫鱼、名物民俗来谈,求得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不过周作人的创作未能彻底闲适冲淡,总有一股浓重的“苦味”,却也自成一种境界。
(三)平和柔顺的思想性格
周氏兄弟来自相同的水乡小城,在相同的家庭环境里长大,同往日本求学,又一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在兄弟反目之前,二人走过的是一段大致相同的道路,但他们却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和精神风貌。
鲁迅的个性是坚执的,绝不妥协退让;周作人是平和、柔顺的,性格中有着随遇而安的因子。“鲁迅给人的印象,抑郁、沉静、肃杀:周作人则沉稳、平和、散淡。就性格方面来说,哥哥多的是冷的一面,弟弟多温和的一面。鲁迅似乎站在地狱的门口,不断向人间发出惨烈的吼声;周作人则仿佛书斋中的道人,苦苦地咀嚼着人间涩果,把无奈化为轻淡的笑意,超然地弹奏着人性之歌。”因此,“鲁迅的文体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了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与此相反,周作人的文体,却来得舒徐自在,信笔所至,初看似乎散漫支离,过于繁琐!但仔细一读,就觉得他的漫谈,句句含有力量,一篇之中,少一句就不对,一句之中,易一字也不可,读完之后,还想翻转来从头再读的。”
二、形成周作人语言风格的客观因素
(一)时代因素的影响
周作人降生前45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从此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程。幼年的周作人所面对的是一个已经变成僵尸的封建王朝,一个已经开始败落的封建大家族。于是,他耳闻目睹的是现世的种种丑恶,这在他的童年记忆里留下了永远抹不掉的重重阴影。由于生逢东西文化的撞击,他的个人意识和自由独立意识已随着中华民族的觉醒而觉醒了,他接受了西方文化,却对传统文化没落感到忧患,而当他所有的“蔷薇色的梦”一个个地破灭时,他彻底失望了,决定闭户读书,修身养性,他开始在苦雨斋中抒写人生无常的慨叹和对禅境的追求。
(二)地域因素的影响
周作人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这种生活环境涵养了周作人性情和顺、不固持己见的秉性和清静淡泊的心性,自然地引导他的审美趣味趋向冲淡飘逸、闲适平和的境界。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散文-篱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感受散文优美的语句及可爱的角色形象,乐意用散文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感想。
2、增长对大自然的热爱,懂得要爱护花草树木。
3、具有一定的文学想象力和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进行“找春天”的活动。
2、一幅散文的背景图,活动角色:小灰狗、小灰兔、小猴子、拟人化的大兰花。
3、表演头饰等道具。
活动过程:
1、观察背景图,引起听赏兴趣。
设问:这是什么地方?(指认“篱笆”)哪些地方有篱笆?(或问:篱笆有什么用处?)
2、听赏散文,初步感受语言美和意境美。
设问:你听了这篇散文有什么感觉?散文里的`篱笆是派什么用处的?散文里有谁?小动物们都到山坡上来干什么?
3、欣赏配画朗诵,讨论理解散文内容。
设问:小克狗(小灰兔、小猴子)是怎么看花的?(请幼儿一边模仿小动物的动态一边学说散文的短句)小动物为什么都站在篱笆外面看花呢?小动物们都不住篱笆里跑,可是谁却在偷偷地往外钻?为什么说“那篱笆拦也拦不住它”?你觉得这篇散文里哪些话很有趣?很优美?你喜欢散文里的谁?为什么?
4、边听边扮演角色,大胆地表达与表现。
教师请个别幼儿扮演角色,集体有表情地跟念散文。
附散文:篱笆
春天到了,山坡上的花儿开了,真美,美得就像一片彩霞。小动物们都跑来了。
咦?花儿外面怎么有一圈篱笆?它好像在说:“看花要站在外面,知道吗?”
“知道啦!”瞧,小灰狗老老实实地站在篱笆外面,一边看,一边摇着尾巴。
小灰兔踮起脚尖在篱笆外面看,一边看,一边咂咂三瓣嘴。就连那调皮的小猴子也站在篱笆外面看,一边看,一边眨眼睛,一眨、一眨……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看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问题。你有了解过散文的写作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语言教案散文诗-雪花,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目标
1、懂得散文中“比喻”手法的特殊作用,学习并理解“洁白”、“松软”等词汇,学习运用“……好像……”的`句式。
2、通过欣赏散文,使幼儿对散文诗感兴趣,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3、根据散文原有的格式,引导幼儿学习适当的仿编。
活动准备
图片、配乐散文诗磁带
活动过程
教师:你们看到过小雪花吗?什么时候看到的?
老师有一张小雪花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
1、幼儿观看图片,完整欣赏散文诗。
2、提问:诗里说了些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3、再次欣赏散文诗。
1、欣赏第一自然段
提问:小雪花是怎样落下来的?
2、欣赏第二自然段
幼儿交流讨论:
为什么说雪花像“美丽的白纱”、“闪光的银帘”、“松软的棉絮”?
为什么能让空气更加清新?
3、集体朗诵散文诗。
1、提问:你看到小雪花落到哪里?小雪花还会落到哪里?那里会有什么变化?
2、幼儿回答发表自己见解。
3、请幼儿自己说说:如果你是小雪花,你想落在哪?
教师:你们喜欢小雪花吗?请你们像诗中说的那样也说一句话好吗?
1、幼儿自由组成小组,练习仿编,教师引导。
2、小组相互交流练习。
小雪花
我是洁白晶莹的小雪花,我从高高的云层轻盈地飘下。
我落满高山,高山披上美丽的白沙。
我落满屋顶,屋顶铺上一层闪光的银瓦。
我落满松柏,松柏结出许多棉花。
我落满光秃秃的树枝,树枝盛开梨花。
我落满麦田,麦田盖上松软的棉絮。
我落满地面,地面铺上洁白的地毯,闪着耀眼的银花花。
幼儿园大班语言散文诗教案《落叶》
设计思路:
散文诗《落叶》是大班语言领域活动中的一课,其选材来自我们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神奇变化总是吸引幼儿关注、好奇的目光,激发起幼儿探究的欲望。《纲要》指出,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通过多种活动形式为幼儿创造了一个以看、听、说为主体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产生对语言的兴趣,调动幼儿想说、爱说、愿说的欲望,同时也将各领域的内容有机整合,从而让幼儿多维度地去感受美、欣赏美、体会美与表现美。
活动目标:
1、能专心欣赏散文,理解内容,感受秋天叶落的优美意境。
2、初步领会散文中拟人与夸张的修辞手法,并能由此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仿编。
3、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加深对作品的体验与理解,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表征。
4、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5、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6、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家长、幼儿、教师共同收集有关资料,引导幼儿感受秋季气候的变化;了解相关季节气候变化对人类、动植物的影响。
2、物质准备:
(1)拍摄幼儿秋游时观赏秋景和收集落叶的相关活动录像资料。
(2)动画课件、电视机、摄像机、录音机、音乐磁带。
(3)准备各类落叶、玩偶、插入式仿编操作卡、落叶做成的表演道具(皇冠、面具、扇子、服饰等)、落叶图书一本、供幼儿拓印及拼贴活动的材料(如图纸、胶纸、剪刀、彩笔、颜料)等。
活动过程:
一、引题:经验讲述。(播放幼儿秋游的录像资料片段,让幼儿根据自身已有经验谈谈观赏秋景、捡落叶时的发现。)
1、谈话引题:小朋友,上次老师带你们去秋游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景物?有什么发现?
2、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不同的发现,教师相机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本领:散文诗《落叶》
二、播放动画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散文,并通过看、听、说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一)欣赏散文。(利用动画课件资料,引导幼儿欣赏配乐散文诗,让幼儿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1、师引入:小朋友,现在我们通过课件演示来欣赏这首优美的散文诗吧。(播放动画课件,幼儿欣赏。)
2、提问:小朋友,你听了这首优美的散文诗有什么感受?
3、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当引导。
4、再次提问: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5、幼儿手舞足蹈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激发兴趣,并根据回答作进一步的引导。
(二)分段演示课件同时配以肢体动作引导幼儿领会并理解诗歌内容。(利用课件动画画面以及肢体动作,引导幼儿分段欣赏作品中拟人与夸张的内容(如: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1、播放动画,分段学习,运用问答式的方法以及肢体动作来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
a、播放课件1,师提问:秋天到了,树上的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丰富词汇:飘落)
b、播放课件2,师提问:树叶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c、播放课件3,师提问:树叶又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d、播放课件4,师提问:树叶还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e、播放课件5,师提问:树叶最后又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是怎么说的?
2、组织幼儿讨论:燕子为什么说来信了?燕子为什么要到南方去?
(1)幼儿分组讨论;(2)集体交流与分享;(3)根据幼儿的回答,师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是的,叶子变黄落下来就是秋天告诉燕子,天气变冷了,提醒小燕子要到南方去过冬了,因为南方可暖和了。
3、师总结:小朋友今天表现得真好,通过这首散文诗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季节的变化特征,同时也知道了季节的气候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就像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落下来离开妈妈的怀抱;以及秋天到了,天气变凉了,小燕子就要飞到暖和的地方去。
(三)朗诵散文诗,进一步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小朋友,刚刚我们一起分段学习了散文诗,现在就请小朋友跟着动画一起来朗诵这首散文诗吧。
三、仿编散文诗。
1、师引导:落叶可以当做房子,当做小船,当做伞和信,落叶还会落在哪儿?还有谁看见了?又把它当什么?谁能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
2、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后仿编。
3、分享与交流:将自己仿编的诗歌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说出来。
4、将自己仿编的诗歌内容画出来。
5、展示作品并相互评价。
四、分组活动(延伸活动)
1、利用叶子制作成的皇冠、面具、服饰等表演道具,播放配乐散文诗、乐曲《小树叶》等,让幼儿表演散文内容或进行歌表演。
2、提供玩偶,让幼儿操作手中的玩偶进行角色表演或进行讲述活动。
教学反思:
《落叶》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在活动中,我使用了图片教学的方法,让幼儿更易于理解诗歌。而且每一环节都为幼儿创设一个说话、表达的机会,达到语言的落脚点。仿编环节,幼儿大胆想象,敢于表达。正因为如此,孩子们的表现更为主动了,并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大班语言散文诗教案《落叶》含反思这篇文章共6127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认字》》:大班教案《认字》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活动让幼儿理解“木”字作偏旁的字一般都与树木有关,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及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认字》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知道秋天是美丽的,有五彩缤纷的色彩,会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秋季的主要特征。
2、丰富词汇:金黄、裂开、成熟、丰收等。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1、秋天背景图一张,秋季特征的的单个形象图片、磁板两块、等。
2、幼儿经过家长带领观察活动已积累了一些有关秋季特征的知识。
3、幼儿人手一份纸、笔。
活动过程:
1、幼儿边唱边随郊游歌曲进教室。
2、欣赏配乐故事“多彩的秋天”。
师:这里有一块漂亮的草地,让我们在这里休息一下吧!老师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名字叫“多彩的秋天”。
3、认识并描述秋天,丰富有关的词汇。
师: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红蜡笔说秋天是红红的?秋天除了苹果成熟了,红了脸,还有哪些水果也是红红的呢?田里有哪些东西成熟了也是红红的?花园里还有哪些花开放是红红的?这么多东西都是红红的,所以红蜡笔说秋天的红红的。.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为什么黄蜡笔说秋天是黄黄的呢?……为什么蓝蜡笔说秋天是蓝蓝的呢?……为什么绿蜡笔说秋天是绿绿的呢……
秋天还有哪些颜色呢?(学习词: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师:秋天有这么多的颜色,真美丽,秋天也是丰收的季节。
4、再次欣赏故事。
师: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把故事的最后一句改为小朋友说“秋天是五颜六色的,很美丽。”
5、幼儿绘画《多彩的秋天》,教师一旁巡回指导。
6、简评幼儿绘画情形结束。
教学反思:
教师提供给幼儿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和动手动脑的机会,以物品拟人化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1、从用词遣词方面去赏析
叠字叠词:不仅传神的描写了事物的特点,而且读起来音韵和谐,节奏鲜明,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
2、人称变化美
采用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亲切感。语言铿锵有力,富有感染力。语言洒脱,透过语言可见作者洒脱奔放的性格。
3、句式多样美
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
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
长短相间,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对偶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音乐美
排比句:显得整齐、工稳、典雅
感叹句:情感强烈
疑问句:发人深思
回环复沓句:琅琅上口,音乐美,感染力。复沓对充实内容,突出主题,渲染气氛,加强情感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4、从修辞角度(略)
5、从语言风格
豪放、激越-----阴柔、婉约
清新、明快-----沉郁、含蓄
质朴、通俗-----华丽、典雅
潇洒、旷达-----严谨、工整
舒缓、和平-----急骤、猛烈
活泼、幽默------细腻、隽永
语言风格举隅:
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
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
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
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
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
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
概括本文的语言风格,联系文章主要内容进行赏析
我家的大门口平放着一扇废弃的石墨,夏日黄昏,曾祖母常常坐在上面。(牛汉的《灯笼红》)
参考答案:本文语言本色,平实。文章主要续写了我的童年回忆,塑造了曾祖母这位慈祥温厚的乡村老年妇女的形象,语言与任务形象特征相吻合。
6、从语体的角度鉴赏
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
7、从语气称谓
如:语气委婉谦卑。
8、从情感的角度鉴赏
如《陈情表》融情于事,寓理于情。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一、知识梳理: 文体与语言的关系:
记叙文,散文主要有平实、华丽、清新、自然、明快、典雅等风格;
议论文(杂文、随笔),主要有幽默诙谐、辛辣、冷峻等风格。
小说,语言是散句形式,其语言可以口语化,个性化,诗意化。
不同的文章,语言上各具特色,有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优美的画面,有的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崇高人生境界的热烈追求。有的语言凝练含蓄,形象生动,情理和谐,意境深广。
语言风格,是作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语言特有的格调。
比如古代的:李白-雄奇飘逸,杜甫-沉郁顿错,白居易-清浅通俗,李贺-幽峭冷艳,李商隐-秾丽朦胧。
现代作家的:鲁迅—冷峻,孙犁—朴实,赵树理—通俗,朱自清—高雅
豪放—苏轼、辛弃疾
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隽永—李煜、刘禹锡(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朴素自然—陶渊明、谢脁、谢灵运
屈原—雄浑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峻
李商隐—委婉含蓄
李清照—婉约缠绵
陆游——慷慨悲凉
杜甫——沉郁顿挫、激愤悲慨
白居易——明快简洁、明白晓畅
李白——清新飘逸、豪迈洒脱
王维——闲适恬淡、清幽空寂
辛弃疾——豪放悲慨
杜牧——俊爽明快
苏轼——豪迈旷达、雄健奔放
诗歌语言风格常用界定词语:
清新
平淡
绚丽
明快
含蓄
自然
常用语言风格术语:
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含蓄委婉,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文白夹杂,多用口语,语言风格: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如话、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清新飘逸、沉郁顿挫等
例文: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清新自然,口语化。《长干曲》
唐人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
阅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回答问题。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叙: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析: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不着一色,寓问于答,简炼而自然,寓深沉于平淡之中。
评:全诗景中寓情,表现了诗人对隐者钦慕而不遇的惆怅之情。
二、阅读李白的《横江词(其一)》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回答问题: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
叙:这首诗多用口语,自然流畅,朴实无华。
析:一二名句“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生活气息浓烈。三四句用语夸张,想象奇特,焕发着积极浪漫主义的光彩,语言明朗率真。
评: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驰骋丰富奇伟的想象,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
(一)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一般用在写景诗中,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
清新淡雅--像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二)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平淡质朴--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
(三)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华美绚丽--像一朵富丽堂皇的牡丹
明净绚丽--像一株静静开放的月季
(四)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江楼月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明白晓畅--像一杯透明洁净的矿泉水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明快简洁--像一幅线条简洁的淡墨山水
(五)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委婉含蓄--像一位怀春的名门淑女
(六)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朴素自然--像一池雨后出水的芙蓉
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一般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简练生动、婉约缠绵、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现代文举例:
我的母亲 胡适
我小时候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的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语言特点:自然、质朴
再塑生命 海伦·凯勒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语言特点:饱含感情
雷电颂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
语言特点: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运用象征,含蓄深沉,凝练;感情充沛,富有气势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特点:熔书面语和口语为一体,将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完美结合,在平实自然中流露出典雅雍容。
《雪》:含蓄,深刻,凝练
《春》:清新、朴实,隽永(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
《济南的冬天》:遣词造句精妙,用词讲究,语言生动、传神,恰当。
《夏感》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描写细致生动,文白相见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2013-12-30
一、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
豪放----婉约-----隽永-----朴素自然----屈原— 王安石— 李商隐— 李清照— 陆游—— 杜甫—— 白居易—— 李白—— 王维—— 辛弃疾—— 杜牧—— 苏轼——
二、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
三、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注的词:
1、动词是我们鉴赏诗歌用语的重点,要善于通过动词的使用来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修饰词: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叠词 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4.拟声词
5、色彩词:
四、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 第一种模式 炼字型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生动的效果。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何处?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必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注意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如果有,也要写进去)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例题1 咏柳 宋 ·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
答案示例:“依”字有 之意,(步骤一)写出了柳条 之态,用 的修辞手法,(步骤二)不仅写柳,更。(步骤三,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二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得巧妙,而是要求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 例2: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答: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 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 形象。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问: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
第三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例题3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其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而诗歌的主旨(步骤一)这种 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分水岭 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①一夜声。
【注】:①潺湲:水流动的声音
(1)韩愈在论述七言诗时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六字寻常一字奇。简要指出“溪水无情似有情”一句中的“似”字“奇”之所在。(3分
晚上,象往常一样,从健身中心回来,在十点前准备入睡。却失眠了。辗转半个小时后,还是起来去做别的事。
和死党聊了几句,主要是催债――眼看年关将近,他欠下的小说也该写了吧!呵呵,不过我得婉转。
他陪我说了会话,终于问道:“美女,怎么还没睡,这不是你风格啊?”
大家都已经习惯我早睡早起。
某天深夜挂在线上,很久不联系的朋友都不再潜水,问:有什么事吗?
主要指,有什么心事吗?
心事没什么,琐事每天总是有的。
不过都不值得一提。
我前几天跟网上自制葡萄酒。
做法非常简单。有时打开冰箱时,会特意看一下那玻璃瓶,已经有变经的迹象。
不过自己宣传得太厉害,已经有好几个女人在等着喝了……
可是我只做了一瓶……
事到如今,真的不好意思做失败。
昨天开始用网上邮来的粉碎机。
它开始工作时,尽管我有精神准备,还是被吓了一跳。
这声音,太恐怖了。我立刻躲了很远。
怕盖没关严,再突然爆开。
看来,雕琢和打磨,都是剧烈痛苦的过程。
30秒后停止,打开一看,阿胶全部成了粉。
下午,就想好了对策。
先关掉电闸。联好粉碎机后,拉开电闸。
全程都离它非常之远,非常之安全。
买它主要是为了做固元膏的。
逐一粉碎阿胶、红枣、冰糖、芝麻、核桃,再放入黄酒上届蒸,花了我很久时间。
做好后,打开盒一看,没有网上买来的外观好。尝了一下,味道也没有网上买的好。
不过,终究是自己的初次作品,慢慢来吧。我这个唯一的顾客还是买账的,会坚持吃。
这半年来,注重养生。
也被人问过,效果如何?
很抱歉,目前还没看出什么效果。
身体比去年好一些,在这个冬季,由于仍旧坚持锻炼,瘦了几斤。
皮肤方面,目前在过敏中。不知道是新换的防晒不对,还是晚上出去,寒气入侵,口罩全湿了,结一层霜。皮肤就跟着红起来。
我的风格变化是,觉得这些,比风花雪月有意思。
昨晚在线上看到颜颜抱怨:心里好烦啊,好乱啊。
问她有何烦恼。
她:“路上遇到一个过去交往过的人,忆起很多尘封往事。”
我:“少来。都尘封的事了,还忆啥,整点实际的.。”
她:“你现在讲话怎么都这样了呢?不和你说了。”
要的就是这效果。
关键她故事太多了,尘封的也太多了。
我不感兴趣啊。
那些路人,那些往事,有用么。
觉得自己越来越象母亲。自己青春年少时,有些小事情,跟她讲。她就会不屑一顾,觉得不实际,没有用。
我其实很想对颜颜说,都已婚的人了,没事想那些做什么啊。
还烦恼?
还不如数数钞票来得实在。
然后就不烦恼了。
或许,我真的没有问清楚。凭我对她的了解,大约是那个故人现在钞票多,她的爱人现在满足不了她的物质需要?
所以她不开心?
很抱歉,让你们看到我如此庸俗……
我的那些故人们,你们不相信这些出自于我的笔下,对吧……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语言风格类型
2﹒能通过典型的语言风格类题目,归纳该类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3﹒通过解题和拟题训练,掌握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过程
鉴赏诗歌的语言即品味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常见的考查类型有两种。一是把握诗歌语言的风格特点。二是炼字,即领会诗歌字词运用的准确、鲜明、生动、隽永。
一)了解常见的语言特色和风格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1﹒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风格的词语
清新、朴素、平实、华丽、绚丽、幽默、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豪放、雄奇、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自然流畅、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等。
2﹒常见语言特色风格例析
1)清新。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平淡。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绚丽。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4)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的象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5)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7)沉郁顿挫。特点: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不同题材诗歌的语言风格: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宫廷诗:缠绵宛转等。
4﹒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王勃:劲健婉畅;韩愈:古朴奇险;陈子昂:古朴雄浑;柳宗元:明净幽峭;高适:苍凉高壮;白居易:通俗易懂;岑参:雄奇瑰丽;元稹:精警浅切;王昌龄:自然雄浑;刘禹锡:清新豪丽;王之涣:清朗雄健;李贺:奇诡璀灿:孟浩然:闲静淡远;杜牧:俊爽明丽;王维:恬淡优美;李商隐:幽婉典丽;李白:飘逸豪放;温庭筠:精巧艳丽;杜甫:沉郁顿挫;李煜:凄婉柔丽;梅尧臣:朴素平淡;欧阳修:清新疏畅;王安石:遒劲峭拔;晏殊:闲雅婉丽;柳永:伤感缠绵;苏轼:豪放旷达;秦观:清丽典雅;黄庭坚:瘦硬新奇;陆游:雄放流畅;李清照:凄婉清丽;姜夔:峭拔雅丽;辛弃疾:沉郁豪放。
二)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
1﹒鉴赏语言风格的题型有何特点?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此题有时要结合炼字或句式等特点来回答。)
2﹒解答策略是怎样的?
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实战演练
1﹒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2)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 的特色。
答:平淡质朴。
2﹒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问题:李商隐的诗风一向是朦胧隐晦的,你对这首绝句的风格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此诗含蓄隽永,余韵无穷。全诗先写客中实景,后以“何当”化实为虚,引出一片新境界,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又想象今夜的苦将增添相聚的乐,从而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自己的孤愁。
3﹒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朴素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从而自然形象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4﹒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宫词 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2)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语言风格含蓄深沉。诗中宫女含情不吐,欲说还休。她们不说宫廷中的黑暗恐怖,不说被关锁在宫中的痛苦,诗人只写她们在会学舌的鹦鹉面前不敢说话,从而表达了宫女们幽怨暗恨和如履薄冰的恐惧心理。
五)我来拟题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请翻译这一首诗:
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答:清淡朴素。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更加耐人寻味。
【散文语言风格教案】推荐阅读:
古代诗人的风格及诗歌语言风格特点11-25
《围城》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11-08
梁实秋散文的艺术风格10-31
朱自清散文的总体风格特点12-01
语言活动教案09-24
语言四则教案11-13
中班新年语言教案06-20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06-20
大班语言教案《毕业》07-21
小班语言教案反思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