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实习总结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社实习总结(精选4篇)

报社实习总结 篇1

by 张婷婷

《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回望当初

现在依然记得当初拿到记者站老师的联系电话时,心里的忐忑和无措。第一次来到法制日报记者站,在陌生的环境中,面对一群陌生人,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然而在分配好实习指导老师之后,黄老师就让我们看报纸,分析每版的定位和内容。我瞬间有了一种穿越回课堂的错觉,接下来的时间里竟也不那么紧张。

刚到记者站时,适逢两会,我们的工作量较小,大多时间是在办公室报选题写稿。在邮箱、网络上寻找新闻点,然后以新闻稿的形式写出来。第一次写的稿子具体内容是什么,我已经忘了,但我记得黄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后,对我说了一句话:你要写的是新闻,而不是说明文。老师是在飞信上跟我说的这句话,当时我就愣住了,说不清是什么心情,只是看了好多篇《法制日报》上的稿子,才开始按照老师的修改意见改稿。

第一次采访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采访,是黄老师让我和韩筱一起做的行人闯红灯调查。之所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是因为之前出的采访,多是案件旁听、新闻发布会之类的,基本上是单方面的传输。而这一次社区版的行人闯红灯调查,才是我所理解的采访。

记者站的小孔姐姐给我布置任务的时候,听着挺轻松的:在人流量、车流量较大的四个路口,统计高峰时段和非高峰时段的行人过马路情况,有多少人坚持等待,有多少人闯红灯,有多少人犹豫之后跟随他人闯红灯,采访行人、交警和协管人员。真正到做的时候,才知道没那么简单。

单单是找有协管人员和交警的路口,我们就花费了不少时间,更别说在几十秒的时间内区分哪些人是主动闯红灯的,哪些人是跟随他人闯红灯的,并且及时统计三种类型的人流量。随后采访行人,也多是对我们爱理不理。当时很是沮丧,后来也相同了,毕竟,有个人跑上来问你为什么要闯红灯,大多数人都不会愿意搭理的。

还记得那次交稿后,记者站的老师请了经济部的老师给我们做讲座,郭老师突然过来找我说有人打电话找我。我吓了一跳,接了电话后才知道是询问稿子的事情,电话里,那位老师一直质疑为什么我们能采访到行人的姓名却没有交警和协管员的姓名。我一直跟她解释,交警和协管员不愿意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接连碰壁之后,我们换了其他路口找到交警协管员,谎称自己是学生会干部,学生会要做行人闯红灯方面的宣传教育材料,才能采访到的。老师原本要求我们拍的交警协管员的照片,也是我们偷拍的,他们不愿意面对镜头。后来那位老师让我把电话给黄老师,我很担心稿子能不能发出来,这是我和韩筱花了三天时间做了调查写的稿子,之后还和小孔姐姐反复交流修改才定的稿,我们都不希望汗水付之东流。最后看到报纸上的稿子的时候,才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写在最后

成功贵在坚持,我不敢说自己的实习是成功的,但不坚持,肯定不能成功。

从最开始的写一篇稿子要修改两三次,到后来写稿可以一次过,说不上是多大的成功,总归是得到了肯定,总归是有了进步。

日报》报社实习总结 篇2

作者:梁学盛经一个05级的学长推荐,2009年暑假我有幸进入《广西日报》政法部实习,学习新闻业务知识,日报》报社实习总结。在去《广西日报》政法部实习之前,于2007年夏天我也曾经在《贵港日报》报社实习过。正好两家报社都是党报,只是级别不一样,一个是省级媒体,一个是市级媒体,我可以在实习过程中比较两家报社工作特点的异同。在《贵港日报》报社实习的时候,我还不是新闻专业的学生,当时我还是中加国际学院准备读大二的学生,当时的我对新闻知识几乎是一无所知,当时去实习的时候,也没学到太多东西,不过倒是感受到了记者这个行业的工作特点,并且喜欢上记者这个行业,当时觉得做一名记者,真的是相当的自由,还可以到处去“旅游”。真正当上记者之后情形会是如何我不太清楚,但是经过我在广西日报实习体会到:当记者是挺辛苦的,而且责任重大。当然了,自由是比较自由的,真正赶稿、编辑排版的时候就会抓狂而已;到处旅游这个是必然的,新闻是跑出来的,当你跑一个地方多次的时候,也许也会为这种“旅游”而厌倦。实习生的工作也许离一名真正的记者差很远,其实也不尽然,有些实习生也单独出去写稿了,也编稿了,也排版了,只是实习生没有记者那种压力感而已。实习生尽可放手去做,他们进报社实习就是抱着来学习的心态的,其他的当然也就不管多少了。我进《广西日报》实习的第一天我就知道我要来做什么,直到我实习结束,我想要做的基本做了。无非就是采写编。最重要的“采”我没有实现,因为我没有机会出去采访,我倒是打了电话采访,但是那种采访不算。为什么我没有机会出去采访,这个跟党报的性质也许有关,因为党报很多会议新闻,我也跟着记者去开了几个会议,会议基本也有通稿,所以写稿也就没什么压力。我没有机会出去采访,也跟我来的实习的时间有关,因为暑假是实习生最多的时候,我们实习的政法部实习生最多的时候有17个,而据我估算,这个部门的记者大概只有8人,加上主任也就11人。8人当中还有休假和长期出差的,办公室里经常都是只有2个记者到而已,“僧多粥少”,我来的不是时候,记者也照顾不了那么多,而我的运气恰恰不太好,在仅有的几次跟记者“出去”机会中,没被“选中”跟去采访,而是被“选中”去开会。所以,很遗憾,实习期间我没有采访过任何人。自然这个采访实习任务也就没有完成。尽管我没有完成采访这个任务,但是在报社实习中,我还是做了不少,看了不少,经历了不少,学习了不少。首先说说南宁的天气吧。7月中旬,时值盛夏。南宁除了以它的“绿城”称号出名之外,还以它的闷热出名。7月的南宁更加酷暑难耐!每天早上7点多我挣扎着起床,8点左右在西大正门等公车的时候,已经是大红太阳高高挂了。37路公车,好像是唯一一趟去广西日报社的公车,有时候错过了一趟要等第二趟就要20分钟左右。早上等公车,还要躲在树荫下,虽然躲在树荫下,衣服还是被汗水浸透了。坐在公车上的感觉更加不好,37路公车是南宁市最烂的那类公车,感觉随时会散架的样子,有时候里面人非常多,就要站在窄窄的过道里,跟那些同样出了一身汗的人“零距离”肌肤相亲。总之,夏天在南宁坐公车,就可以享受免费“汗蒸”。南宁的太阳,也是火辣火辣的,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看到,南宁的人都是很黑的,除非那些天生白皙的,否则你在南宁是不可能不变成半个negro的。说了这个多南宁的天气,无非是想说明,夏天在南宁实习是多么的辛苦,累就算了(坐公车来回2个小时,都是因为碰上上下班高峰期),还要热,热了就更加累了。其实,很多时候,在报社是十分之无聊的。因为政法部不安排哪个实习生固定跟哪个记者,所以大家必须每天都到办公室“待命”,等待哪个记者有任务跟他出去采访。这个让我很羡慕那些在《当代生活报》和《南宁晚报》实习的同学,他们都是有固定记者带的,那样的话,有时候可以不必去报社,在学校待命就ok了,有任务记者联系。所以,我们每天都必须去报社,去就意味着可能有出去采访的机会,不去机会就是零。天天去报社有它的好处,可以天天认认真真的在报社看广西日报社办的各种报纸,每天把它们浏览一遍,都可以花掉早上的时间了,报纸看多了,门路也看出来了,排版的时候就多一些思路。但是报纸看多了,就觉得同一份报纸,天天都是一个样,新闻都是那些,新闻也就不新闻了。最后,看《广西日报》看得心烦肚滚、看《南国早报》都看得作呕…天天去报社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和其他实习生交流感情,乾安天气,交得几个朋友。这些朋友都是很难得的,我们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一起交谈,排除寂寞。老欧,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全能型”人才,也很照顾我;韦笑,感觉像个妹妹,看见她我就想照顾她那种,后来我给她起了个西班牙名字,拉提西娅(忘记怎么拼了);小情,我看她排了几次版,我都学会了,谢谢!成竞,刚开始看这个名字我以为是男孩子,后来对上人后,才知道是桂林美女,成竞以后会成长为挺有竞争力的人才,我感觉到了,因为她很努力,也很有才;赵欢媛,很善良的女孩子有着美好的恋情;李颖,华工美女,皮肤相当白嫩,她男朋友幸福哦~☺;;钟颖,中加学妹,很谦虚学习,进步很大,安丘天气;还有李元坤,憨厚老实的样子;还有…这些人,我都不会忘记你们,你们在这段时间里给了我欢乐,给了我帮助,谢谢你们!下面说说我实习的一些画面吧,实习总结《日报》报社实习总结》。13号早上,早上7点45分左右,准时出发,坐上正门的37路车,去报社报到。进了报社,就感到了一阵冷气迎面而来,是空调!恩,有空调,还好。因为最近南宁的天气热的不是一般的变态,天天都35度以上,难受得要死。之后晓晴学姐带我去领报纸,然后坐电梯到12楼,往左拐就是政法部了。之后是分报纸,中央气象台20日上午10点钟继续发布暴雨预报--全国气,按照每个记者订阅的报纸,给他们分发。我看到,每个记者都有4-5份报纸,广西日报、南国早报、当代生活报、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等,记者有那么多时间看这么多报纸吗?不管他们能不能看完,总之我们就有的看了,真幸福啊!一天到晚看新闻,看报纸,就好像一天到晚都在更新信息,毕竟是学新闻的,喜欢看新闻,而且,看新闻的角度和方法和一般人是不一样的。比如它的报道角度,它的新闻点,它的修辞手法,它的精彩之处在哪里等等,认真研读每一篇新闻,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第一天一个早上都在看报纸。下午的时候,开始排版,用的是方正飞腾软件,其实我之前只是听说过这个软件,没碰过。卢老师叫晓晴排版,我在一边学习,指指点点的,弄了一个下午,大概的版面终于出来了。原本要求排的文章多出很多,我们就要做出删减,删减重排也是记者的一大任务啊!这个我从卢老师那里学了不少,他编辑稿件水平很高啊!令人感叹!最后终于把文章都塞满了。一个版面出来了。道德与法专版~最后我的名字居然还署了上去。我的名字第一次上了省级党报。、一个星期后,我病了。没有办法,我是病了,这个病,花去了不少钱啊(其实也不多,但是我来这里的钱也就400左右,花去了28元,就不见了一小块了,两天的伙食啊),天气太热了,没办法,天天35度以上,不热死真的是命大了,加上本人也怕热。南宁这座城市我还是很喜欢的,唯一不喜欢的就是它炎热的夏季,太恐怖了!这皮肤过敏啊,花钱也就算了,花了钱之后它还不好,真难受啊!每每到了晚上我就狂抓,导致睡眠质量差。本来白天就不得睡觉了,晚上又不得睡,岑溪天气,状态之差可想而知。一天,蒋老师打电话给我,叫我去区统战局开会,写一句话新闻。回到宿舍后我马上在电脑上查找区统战局的方位。第二天我6点多就起床了,坐公车到琅东。后面谁知道到了琅东,我居然找不到区统战局。辗转了N久,最后我不得不打的。上了taxi之后,那个女司机居然也不知道在哪里,我晕死!后面她打电话问熟人,才知道路在何方。(在原来我上车的地方)晕死!她也好意思要了我7块钱!天气还是那么热,早上8点没到,我就大汗淋漓了。我就觉得奇怪了,这个去统战局怎么连个门牌都不挂的?里面的建筑还那么气派呢。后面等到带我的蒋记者到了,我就跟随她进去了。一起做电梯,有一个穿着很正式的领导样的人和我们蒋记者打招呼:“蒋大记者哦~还带了个小朋友来了哈~”,说着笑眯眯的看着我。“这可是大学生哦,实习的。”蒋老师连忙解释,“这是部长”,我连忙说,“部长好!”,这座渤海湾畔日益崛起的滨海新城,“年轻有为啊!”,部长笑着说,也就到了会议室了。后来我反思了,我那天是穿着中裤去的,一点都不正式,难怪人家说我是小朋友呢。以后这种正式的会议,我应当注意着装了~7月22日,吴主任在这天给了我很深,很深的印象!我对吴主任肃然起敬!吴主任见我们这些实习生一天到晚都待在办公室看报纸,无所事事的,也生怕我们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他就自己拿份文件出来,指点我们自己写稿!该采访谁,如何采访,主题怎么定,怎么写,主任都跟我们说的一清二楚了。负责任的主任!一天下来,我们打了N个电话。打给区政协,人家不接受采访,或者找不到人。打给广西社会科学院,人家院长副院长全部出差了。最后无奈采访了个周所长。还好,人家说出了所以然来了,还欣然给我们挂名。还有就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老师,人家也接受采访了,不过,我们很对不起他,写出来的东西和他说的不一样。没办法,他说的是现实,但是党报要的是正面宣传,最后我们把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老师的话全部改成正面写了。后面还“伪造”了一个南宁市民,好不容易啊!这个南宁普通市民,代表的就是我们普通大众的意见啦~那天,我们花了一下午写好之后,主任帮我们修改。1500字活生生剖成了900字。开头结尾换了,很多词句换了,标点规范了…我们的文章被主任改了找不回样子了。主任,一个字:牛!吴主任不单单给我们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还给我们讲经验。比如通讯的写法,通讯的开头如何写,等等。这样的主任,真是让我非常欣赏,他那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真的让人为*放心,有这样一个好的党的宣传者!合格的党的喉舌!毕竟,吴主任以前当过兵,曾经是上校级人物!他的精神是从军人那里延续过来的。那天写写稿,我们搞到了晚上9点!终于主任满意了,才让我们走。我们都快饿死了,主任还是稳坐如钟,强啊!第一次写通讯,见了报。感觉很好。是在工作一丝不苟的吴主任的指点下写的。《道德扬八桂风范激世人》,被几家媒体转载了!其实,在《广西日报》实习最大的收获,还是我学会了排版。现在我可以自己动手排版了。单就这个来说,我真的学到东西了。无憾!有一天早上下雨我没有去,然后下午去了。当时我已经9天没有写稿了。恰好那天下午去,我的写稿机会终于来了。下午5点罗老师带我出去开会。呵呵~在党报实习,很多会要开的。开了会之后就写会议新闻。刚好出去的时候,外面下着大雨。我们只好撑伞从报社不行到南宁市人大。雨真大啊!我全身都被淋湿了,鞋子里面简直可以养鱼!背包也湿了。大概50分钟的会议,结束后马上回报社写。罗老师说写一句话新闻。我和李元坤大概用了10分钟就写出来了。靠!淋得全身湿透,最终换来的还是一句话新闻。不容易啊!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记者行业的艰辛!其实我很想认真梳理一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这篇暑假实习报告,但是我太懒了(大家别骂我啊),我把之前的日记拼凑了起来,组成了这篇实习报告。洋洋洒洒5千字,我实在不愿意写这么多(关于《贵港日报》和《广西日报》的异同我就不在这里写了)。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去书写(比如说中午在办公室睡觉时的痛苦)。后来越来越多的实习生来了,“僧多粥少”的局面越发严重,河北省唐山市滦县、唐山市市辖区交界先后发生3.1级与4.2级,并且当中不乏“关系户”(关于这个关系户,我实在不愿意书写,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有的现象),这个时候,我意识到,It is time to leave.8月7日下午,老欧帮我拟了一份实习证明,我在李主任的办公室徘徊了N久,终于走了进去,她帮我盖了章。我在《广西日报》政法部短暂的实习到此结束!我在这里待过,我努力过。我付出了,也得到了。这是我想说的。

报社实习个人总结 篇3

【所得】

对于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在学校时,总觉得记者是一个很风光的职业,虽然累,但很有面子。那时候以为记者并不难当,只要会写、会看、会观察,就可以成为一个好记者。通过实习,我才发现记者并不如我想象中那么光鲜,实际的工作要复杂繁琐得多。文字功底只是基础的基础,记者需要具备的是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例如,丰富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与人交往的能力,权衡利弊的能力等等。记者的“风光”背后其实饱含着更多不为人所知的辛酸和努力。对于新闻媒体,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来实习之前,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看报纸时只知挑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看,很少去思考关于报纸本身的问题,更加不知道报纸是怎样来的。而现在,对新闻编辑的流程有了简单的了解,再去读报纸,不再像从前那样只是“看热闹”,多少可以看出一点“门道”了。同时,每个星期写报评,也加深了自己对报纸的认识,提高了鉴赏分析的能力。掌握了大量关于冷冻产业的知识。由于学习的专业是中文,平时阅读的书籍大部分是文学作品,对食品行业的了解很少,至于速冻食品,基本上一无所知。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通过看报纸、浏览新闻以及向老师和周围的同事请教,了解到很多关于速冻食品的知识。比如,冷冻产业的上、中、下游都有哪些企业,速冻食品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业内有哪些知名企业,企业的经营理念等,这都是在学校环境中无法学到的知识。新闻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作为中文系的学生,写文章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论文、散文、小说、诗歌,或多或少都有所涉猎。而说到新闻,除了新闻写作课的考察作业,却基本没写过。

尽管大二时,当过一段时间网站通讯员,写了一些校园新闻,不过,这种新闻的含金量很低,实际上是新闻的内容散文的形式。新闻,一直以来,都是我并不擅长的文体。来到这里之后,经常阅读报纸,对新闻的写作格式有了大概的了解。通过平时的一些写作练习和老师的指导,我的新闻写作技巧娴熟了很多。另外,把自己写的稿件和老师最终发表的文章进行比较,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尽管这种进步只是相对的,比起专业的记者,还有很大差距;尽管还没有独立在报纸上发表过文章,但不管怎样,这些进步之于自己,都是一份可贵的收获。

【所憾】

其实相比于收获,我更在意的是那些“遗憾”,因为它们带给我更多的思考,它们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还欠缺些什么。都说实践出真知,经过实习,我发现了一些以前不曾发现的的缺点和不足。首先,做事没有计划性,太过随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许久之前就听过的道理,现在才真正理解。因为没有明确的计划,每天来到报社,都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浏览新闻也是漫无目的的感觉。看着身边的人都在忙碌地工作,自己却无事可做,茫然感随之而生。错过了许多学习的机会不说,还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和资源。

其次,工作缺乏主动性,典型的“被学习”一族。不会主动寻找学习机会,老师安排什么就做什么,不安排,就不知所措无所事事。不懂得主动去寻找新闻线索,遇到问题,往往是以旁观者的角度隔岸观火,而不是以业内人的身份积极参与,例如,在经销商会议上没有主动去发现新闻,参观完各种会议没有主动写稿。总是认为很多事情自己还做不了,其实,却在这想当然的“认为”中错失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再次,摆脱不了学生的青涩稚嫩,处理问题不够理智成熟。典型的情况就是,一遇到复杂些的状况,便手足无措,不知从何下手。比如,美食品尝团买水饺时,事先没有考虑充分,走了许多冤枉路。而且不会察言观色,很多工作老师不指出,自己就看不到。工作时有欠周到和成熟,并且经常慢半拍,总是事后才想到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

【所悟】

如果说收获代表着结果,那么遗憾和不足就代表着过程。而我一直觉得人的幸福感来自于过程,努力过,认真过,挣扎过,喜悦过,便算成长过,结果,只是一个美丽过程的附属和点缀。生活中,真正让我们成长的往往是过程。回首三个多月的实习生活,收获让我找到自己的价值,而不足教会我成长,正是在这些遗憾和不足中,我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对于今后的实习或工作,我给自己制定了三个词语:主动,勤奋,思考。主动,代表着一种积极的态度。可能这种态度并不能决定什么,但它却可以让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价值。接下来的实习生活中,我要努力从各个方面培养自己的主动性:主动寻找新闻线索;主动尝试多写稿子;主动与老师交流,请教问题;主动把握锻炼自己的机会……不再像窝在巢里的雏鸟一样嗷嗷待哺,而是展开自己的翅膀去飞翔。勤奋,是天道酬勤之勤,也是勤能补拙之勤。不是每个人都有幸成为被上帝选中的天才,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芸芸众生中普通平凡的一个,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却一定会失败。记得来实习的前一天,胡老师就对我们说过,实习生一定要勤奋。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当时并不知道这“勤奋”该怎样去落实,所以一度很茫然。

今后,我要尽力找更多的事情来做,多行动,多思考,多练笔,多学习一些实际有用的知识及技能。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管有怎样的理由,不会思考的学生都不是一个好学生。真正的学习应该是与思考相生相伴的。其实,仔细想想,我从未真正学会独立思考,接受了十多年灌输式的教育,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逐渐失去了好奇和疑问,也是很可悲哀的一件事。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懂得思考的人,是我给自己的忠告。看报纸的时候,不再单单只看内容,还要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写得有没有道理,可不可以换种方式去写;做事情的时候,不再机械地做,而是要思考为什么做这件事,可以从中学到什么;犯错误的时候,要思考出错的原因及得到的教训,以便下次改正。

【后记】

其实,刚来实习的时候,心里是很害怕的,怕不知道怎么和同事相处,更怕被老师骂(呵呵,以前经常听别人讲实习时挨骂的事)。结果发现实际情况根本没有自己想像的可怕,同事人都很好,老师也很和蔼,并且很多时候给了我不少的感动。比如,基本上每次出去办事的时候老师都会请我们吃饭,不让我们自己花钱;学校那边有事请假都很容易,说一下就可以;老师们跟我们相处时就像朋友一样,一点架子都没有;印象特别深的是那次武老师出差前特地给我打电话让我坐在她的座位上,让我特别感动……

这些或许都是小事,但却实实在在温暖了我有些惶恐和不安的心。也许多年以后,我会忘记自己在这里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但想起这些人,相信心里依然会是温暖的。最后,我想对这里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表达自己的感谢:感谢胡主编给予我这难得的实习机会;感谢王主任对我们的教导和指点;感谢那些实际上更像是哥哥姐姐的老师们;感谢给予我温暖和友爱的同事们。谨以此文纪念我三个多月的实习生活。

或许,将来你会留在这儿工作;或许,你会在其他单位找到更好的工作……无论如何,我们都觉得你是一个聪明、懂事而富有灵气的姑娘,相信你将来一定会获得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接下来,简单说两句建言和祝愿吧!第一,找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这个工作首先自己要有兴趣,对于不感兴趣的事情,人们往往都不愿过多为之付出,如此便很难有所建树。同时还要考虑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理想等诸多因素,所谓量力而行,别人光鲜也行,辛酸也罢,都只是一个参照物,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第二, 塑造好性格。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最重要的就是性格,好的性格能助你一臂之力。第三, 养成好习惯。习惯是一种积累,通常都不会立竿见影,但往往会在你真正用到的时候显出它的作用。

在报社的实习总结 篇4

在我再做这一论述的时候忽而想到现在在三秦报社的思考更多的是种对于中国新闻自由的排斥。记者说我怎么新闻写成那样了,而我只有在私下里去修改,不看三秦的人你期望他把新闻写成什么样呢?

在我大学的时候我一般不看什么都市类报纸,更别说什么三秦都市报。就如美国历史上的廉价报纸一样,这类报纸的适应人群都是些社会上想知道社会发生了什么的人,而很少去关注这样的事件背后意味着什么或是事情的根源何在。相比而言我更喜欢新闻背后的新闻,我仅仅是在三秦上看到了中国的春运来临,而对于其后的时事分析却不得而知,所以说当我在写新闻稿的时候总是想要掺杂些时事的分析,却一再不被记者认可。我坦言自己不是新闻学的科班学生,而一个学过新闻的人和一个未曾学新闻的人他们的差距到底会在写新闻时何以体现出来,在此的思考或许有些牵强作罢。

今天去西安市政府参加一个会议,遇见一位师大的新闻学师姐,毕业已经三年,现在在中国食品质量报驻陕西记者站。她见我就说你一看就不象个记者,是学生吧。我说自己是实习生,本专业学的是法律业余修的是新闻。我又说:但我发现现在大多学新闻的女生都不搞新闻或是搞不好新闻。她说可能吧,再者她问我,你觉得女生和男生在搞新闻的时候差距在那里呢,我说,要说差距吧,其实没什么差距的,只有所谓的专长而已。我举了一个例子说明问题,假如说,南方周末让你做一个关于矿难的专题报道,男生会怎么做呢,一般情况下,一个男生先会自己搜集关于矿难的历史回顾介绍,以权威的专家言谈方式做一深入访谈,再比较中国和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发生矿难几率和死亡人数上的差异,并从中找出中国发生此种问题的社会根源和制度背景,再做一前瞻性的展望与合理制度设计,以此再结合具体的矿难实例采访受害者家属和矿主他们对此的个人看法,再去采访或暗访国家的管理机构是否在此次事故中有失职的嫌疑。就此站在一个宏观的制度背景下去深入思考矿难问题的历史沿革和现行根源,这样的报道于一个女生而言可能有些牵强吧。但是,你让女生去做某一问题的细致报道的话,她们可能会在考虑问题时想得很细微。这也就是我所认为的女生和男生在新闻学上的差异吧。

只是我很少看什么三秦报,所以说记者说的不符合报社用稿的要求我也只能以他们所认可和期望的那般去写。而我在想要是一个中国青年报的记者不说自己是中国青年报的好记者,换在了三秦报工作的话,那会有稿件不被采用的可能吗?这个问题我也仅仅是做一猜想,我想很可能会有。和我一起实习的那个好朋友,他给我说,我在吉林日报都发了四十多篇稿子了我还不知道怎么写稿子吗,而我们共同的感受就是每一个报社都有他的用稿标准和评判体系,我们在某一个被别人认可的标准下做得很好不一定就一定可以在其他方面做的很好。

而关于新闻的自由度而言,我已深切的体会出,去做了一个关于房屋漏水而房地产公司迟迟不见维修的采访,回来本来说是要写稿子就可以发,没想到半路接到报社广告部的电话说那个暴光的单位是我们的客户,不要发稿了。我仅仅以一个实习生的名义是无法去抗衡三秦报社的,所以只能向那个采访对象说明缘由。在那时就如我经历的司法不公一般,内心无比气愤却又无从解决。也许这就是做什么事情都会面对社会难以调解的问题一般,在法院实习时料想法律可以解决所以问题,在报社实习时又遐想新闻的舆论监督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而最后自己的一厢情愿总是让自己难以释怀。

我不期望自己的思考是多余的,不期望自己的这点想法是幼稚的,而仅仅是在经历了才会做这样的独立思索,也许我们都无法一个人去完成这个世界所赋予我们的使命,而需要的是很多人在一起努力,在一起朝着我们期望的那个方向努力。

上一篇:Sports meeting-150字二年级英语作文下一篇:以感恩教师节为话题的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