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科研方法11(共8篇)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抓住了教育科研就抓住了学校发展。所以,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一直是我校的工作重点,我校非常重视对教育科研的管理,保证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经费。学校成立以校长为领导的教科研指导小组,每学期搞好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论证、立项、申报和实施研究、结题、成果推广等工作,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指导,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协助和辅导全校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教导处以解决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架设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桥梁为工作原则,在实践中,力求将工作体现在“三个服务”上:
1、为学校制订前瞻性的发展规划服务,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2、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规范实施素质教育的操作点。
3、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服务,加固教育发展的“支撑点”。
教导处以课题研究为主深入开展教科研活动,同时抓好课题组自身的建设与管理,较好地发挥了学校教科研的整体实力和整体优势。教导处加强了对课题的过程管理,力求使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工作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教导处注意引导课题组将研究成果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教科研工作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新课程改革伊始,我们就认为:教育科研也要与时俱进,当前教育科研的方向就是探索研究课题与课程改革的结合点与磨合区。新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轮,立身其中,我们欣喜的发现:我们所研究、实验的教育科研课题的许多内涵与理念和“新课标”是不谋而合的。有鉴与此,我们提出了教育思想的人文性、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教学过程的真实性的教学总体思路,将教育科研纳入了学校的工作考核,要求从课程的设置、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意培养
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彻底改变教学中教师独霸课堂的旧习,从关注老师的“教”变为关注学生的“学”,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角色的互换等。为了从源头上保证了“双主”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开展,我们对教师的备、教、批、辅、考各个环节都进行审查、筛选,对教学过程进行适时监控,为教师构建了便于实验的良好氛围,为学生营造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为此,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集体备课,教学竞赛等活动,组织“人人争上课改合格课”、“三十一中公开课教师”的评选、毕业班复习研讨课等,计划利用三年时间课改教师到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永威中学考察学习,组织教师进行学习研讨,运用在我校的课堂教学中,以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能力。
课题研究教师,能冲破了旧观念的束缚,以创新教育为核心,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结合教育教学的实践,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扎实推进课题研究,勤奋开展教学实验,开发了优秀的教学资源,形成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班级管理、学生心理研究等方面进行研究。为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激发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热情,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使教师能积极主动的将课改的经验上升为理论。教师们自觉地把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大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平顶山市第三十一中学2010、12、30
平顶山市第三十一中学教育科研近中期规划
平顶山市第三十一中学2010、9
附件2
平顶山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申报表
单位名称:平顶山市第三十一中学学校盖章
附件3
首先是意识问题,很多教师没有科研意识,认为自己的职责只是教书育人,至于教什么样的书、育什么样的人那不是我们决定的事。其次是素质问题,有些教师即使有科研意识,认为自己应该做一些教育研究,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比较多的一线教师都缺乏相关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感觉自己无从下手。最后就是知行不一,即使有一部分教师有了意识、读了理论,但是在最后的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很多,让人气馁。
针对以上的几个问题,我个人在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采取过以下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处处留心,强化意识
意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这个教育改革风起云涌的时代,一线教师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须具有“主人翁”意识,有自己的思想、见解。现在全国各地大力倡导的“教师行动性研究”就是一个有力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多读学科前沿杂志,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多与同事商讨,相互鼓励,相互督促,形成意识氛围。过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在一些教学过程中会潜意识地将之与教育科研相结合,产生某些思考。
二、多读多想,自学成才
对于很多一线教师来说,他们自身的工作量已经很大了,很难专门辟出时间来深入学习某一理论。但所谓“功夫在平时”,学校本身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完全可以利用零碎时间给自己“补养”。就我自身经验而言,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直接阅读教育科研的理论专著是有比较大的困难的。我一开始就选择了某教授推荐的一本理论专著,他说这是国内现今最容易理解的一本专著了,可是我读来还是一头雾水,难以理解。后来我就寻找了很多实际运用的案例,从案例中探究理论,效果非常好。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我们常常和自己的学生讲,自己却忽视了它。很多理论不是我们读不懂,而是我们没花时间、没动脑子去读、去思考。
三、知行结合,内化科研
“光说不练假把式”,有了意识,读了理论,接下来就要想如何实践了。关于这一点,我想结合我这几年的高中英语教学生涯作稍微详细的阐述。
1. 明确目标,量力而行
教育科研听起来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其实不然。万丈高楼平地起,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接触到的更多的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学生群体的日常学习生活。我们要做的不是寻找什么普遍规律,而是寻找一些适用于我们所教导的这群学生的一些“特殊”规律。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不能好高骛远、以偏概全,总是给自己定一个宏大的目标,最后却又总是因为种种不可操作性使我们的努力“流产”。
2. 自我丰富,自给自足
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要想做好一些工作,首先就得取得学生的支持。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明显的独立倾向,他们的爱憎是有明显的社会倾向的。如何使他们爱我们呢?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我们首先要爱他们。爱他们有两方面:一是我们“想”爱他们,二是我们“能”爱他们。第一点我就不多说了,第二点很重要,这个“能”字是双向的,是要我们花心思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做到让你的英语课堂被学生喜爱甚至推崇。至于怎么做到,那就是小标题所说的——自我丰富,自给自足。
3. 注重积累,水滴石穿
我想绝大多数英语教师应该都有我这种感受:几乎每一届都会有那么几个学生是怎么教都教不好的,或者说是怎么教都达不到理想中的效果的。这样的情况我们每年甚至每天都在遭遇着。我观察过我周围的同事,看他们是如何处理这种事情的,结果千篇一律:多抄写、多谈话、请家长。谈的也无非就是读不好英语会影响一生之类的话。可是效果如何呢?我想大家应该都有亲身体会,我就不多说了。我来谈谈自己是如何处理这些学生的:我也与他们谈话,但不是谈英语对他们的人生影响,我只是随性地和他们闲聊;我也与家长沟通,但不是“请家长”,只是借助一些特定的时机与他们有目的地沟通;最重要的是我会做记录,如观察记录、谈话记录、自我感受、分析比较。一个两个你不会在意,两三届学生记录下来,你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英语学不好的学生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共同点。当然,我所做的这些离科研还远,但是仅仅这些就已经让我获益良多了。
简单地说,搜集资料就是借助于一定的研究手段获得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手段即方法。古人说,授之以渔,就是讲方法的重要意义。离开了方法手段,任何目的都不能达成。
一、应用网络的搜索功能来浏览文献。
文献资料是以文字、声像形式记录下来用于传递或保存信息的资料。教育文献可分为三种类型:理论型、文件档案型和事实型。
如何在网上搜集理论型文献?理论型文献是指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研究探讨的文章,主要表现为各种专著,发表于教育期刊、杂志和报纸的论文。科研要有所创新,就必须查阅已有相关的教育理论文献,这既可批判地继承已有的研究成果,又可开阔自己的思路。那么,该怎样搜索教育科研需要的理论文献呢?第一,确定文献的范围,有针对性地去搜索资料。比如根据主题从资料的来源和形成时间上加以限制,集中精力在限定的范围内搜集有价值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资料。第二,细致查阅与研究问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这就需要查阅有关的书籍、文章。一般可利用图书馆网站来检索。同时也可利用文献信息网来查找。
如何搜集文件档案型文献和事实型文献?文件档案型文献是指从中央到地方关于教育的法规、政策、规划及各种统计资料,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发展规划等。这些文献,可考虑到有关地区的政府网站,研究所网站,学校网站找;统计数据可查找各级各类统计年鉴或各种统计报表。教育的事实型文献是指以记载教育活动、人物、事件为主要内容的文献。主要有学校及班级的工作日志、工作报告、会议记录、节假日活动的录像、录音与摄影;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工作小结;学生的作业、日记、成绩册等。这些文献,可以考虑到有关学校的网上信息中心查找。
二、利用网上问卷调查来搜集资料
在教育科研中,还有很多资料靠“查”是不够的,比如,学生的实际喜好,教师教学的感受,等等。这就可采用网上问卷的方式来搜集。问卷方式是研究者为了了解某种情况事实或意见,向研究对象分发问卷请其填写答案。
问卷在资料搜集中的优点有:第一,由于问卷是将调查的对象分成若干个变量,然后再编成具体的问题,制成标准化表格。这样就可以获取多因素资料,针对性强、准确性高。尤其是封闭式的问卷更是便于进行科学统计以作定量分析。第二,问卷可在短时间内进行大范围的资料搜集,增加了资料的全面性;第三,问卷方式可以减少回答者的心理压力,凡在谈话时不能直接提问的,均可在问卷上得到回答。有利于搜集到真实的意见和建议。第四,网上问卷还具有快捷,方便,参与人员广泛,成本节约等特点。
问卷一般由标题、前言、指导语、问题及选择答案几部分组成。问卷提问的方式可以设计为开放式、封闭式。两种方式各有所长。以问卷来搜集资料关键的就是如何设计问卷。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问卷设计既要做到问卷中的问题能体现研究者的目的,又要使答卷者乐意配合。所以,研究者要很好地掌握制作问卷的技巧。这里只谈谈设计问卷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问卷的内容应有效反映研究课题的要求;第二,问题要精练,易答,并照顾到大部分答卷者的情况;第三,问题采用封闭式,还是开放式来设计应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和答卷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第四,要合理安排问卷结构,容易回答的问题、客观存在的问题、人们熟悉的问题或是感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等等。
三、通过网上交谈来搜集资料
交谈,是人与人交往最平常不过的形式,又是信息交流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同时,它也是一种很好的搜集资料的方式。网上交谈更方便快捷,什么人都可以接触到,至于网上交谈的方式有QQ聊天,还有各种网站提供的聊天室等等。查阅文献、问卷等方式都主要是从研究对象或过程的外部着手进行的。教育活动还是主观性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主体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研究对象“到底是怎么想的?”、“到底需要些什么?”类似这样的问题只有通过真心相待的、轻松平等的交谈才有可能了解到。比如当课题研究中需要对教育事实进行调查,需要调查对象提供确实知道的一般情况;需要征询调查对象意见;需要了解个体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动机,以及更为细节和个人的情况和事实时就可以通过交谈来获得。有证据表明,交谈这种手段对于研究儿童的个性,探索其表现的根源,了解儿童的思维过程或思想状况,发现学习上困难的原因;了解儿童的家庭情况和父母对儿童的教育态度,了解教师备课方法以及工作的经验体会;了解人们对某些事物的看法、意见和态度,了解个人的经历、抱负、兴趣、爱好和信仰,等等内心活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交谈来获取资料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根据课题需要选择恰当的交谈形式。一种是比较正式的交谈。这种方式有一定的组织和严格的计划。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需要的资料。但是被访者往往会存戒心,谈话留有余地,影响到资料的真实程度。二是比较随意的交谈。研究者和被访者在日常生活环境中进行的谈话,常常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宝贵资料,但花时间较多,资料针对性也不强。第二,研究者须持“虚心请教”的态度,采取“共同讨论”的方式。使交谈成为一种平等的对话。第三,选择谈话对象时应考虑对方能否提供有价值的事实资料,是否乐于回答所提出问题。因此研究者要了解被访者的经历、兴趣、爱好等个性特征,以便更好取得被访者的信任和合作。第四,是要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理变化。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第五,要掌握提问的技巧。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搜集到的资料的信度和效度,因此一定要重视。
四、应用计算机进行教育科研统计。
我记得我被分到了星星屋,刚来时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看到保育员怎么做的,自己也就跟着干起来,帮助保育员老师干活,干完后也体会到了保育老师的辛苦,在这里我也学会了很多的儿歌,幼儿操,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带动孩子的积极性地方法,还有一些律动和鼓励自己的方法,在幼儿园里的每一天,我学会了和孩子们沟通,也认识到了所学这个专业的重要性,天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也看到了孩子们很积极很乐意的帮助我们。
例如:抬凳子,抬床之类的,现在感觉做幼儿老师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给小朋友上课并不是那么容易,本以为幼儿园老师只是陪小朋友玩,照顾一天就可以了,其实写教案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当他们午睡的时候,我真的忍不住想去捏捏他们,早上,孩子们来得很早,早早的我就在放衣服的橱子那里等他们,因为他们够不到太小了,接着就开始吃饭,准备上课,他们上的事阅读课,一边听着录音一边看书,孩子们用小手边指着课本。
湖南省石门县皂市镇中心学校 李宜红
1、选择课题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它关系到论文的内容和价值。选题最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找准切入点,不能偏、怪、旧,要以创新为基准,针对自己感受较深的方面有感而发。对我们从事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写:
①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例如:对课本上某些概念的引入过程或某些定理、公式的证明过程作适当的改进和更新;对已有的命题作适当的推广或移植;对课本上某些错误进行分析、校正或站在新的理论高度、用新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某些问题。
②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或大或小的体会,总有自己的得意之处,要善于及时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
③学生心理的研究。如职业高中学生学习的思维特点和规律,差生的转化;各科教学的课外工作(课外作业、课外辅导活动、学科竞赛、技能竞赛等),常见解题错误分析。
④学科思想方面。如某些学科问题的特殊解题思路或巧解妙证,及一些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运用等。
⑤课程、教材、教法的试验性研究方面。目前,我国城乡有许多学校的教师都在参与各种课程设置、新教材试用和教法改革以及作业批改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方面的体会、成果很值得一写。
⑥“教师一绝”。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绝活、绝技、绝能,也可以是教师日常生活中的绝招,“一绝”并非绝无仅有,主要是教师的特点特长和特色,具有相对性。
选择课题的主要途径有:
①从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寻找研究课题; ②从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择研究课题; ③从教育教学成功的经验中提出课题; ④从教育教学中的疑点发现课题;
⑤从教育教学研究中的薄弱点和空白点寻找研究课题。⑥阅读、跟踪别人的文章发现课题; ⑦在中高考的试卷中寻觅课题
2、搜集资料
确定选题后,接着便是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这是研究的基础,也是论文写作的基础。查阅文献资料体现了教育科研的特征之一,即继承性。据权威统计,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查阅文献资料的时间占了全部研究时间的52.9%。
成功的研究者都善于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讲,论文写作就是资料的搜集、学习、利用和再创造的过程。搜集资料的内容主要包括:该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主要研究成果,研究的重点,研究的方法,存在的问题等等。
教师的职责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而撰写或发表文章则是更高层次的追求,它必须以搞好教学和教研工作为前提。教师要想写出教育教学文章,需要有充足的原材料和创造性的思维加工过程。只有勤于积累,精于思考,才会有东西可写,并能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章来。
搜集资料的途径很多,主要有:
①从图书期刊中搜集资料。多看多读,从阅读中扩大知识面,发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处,更重要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新课题,产生写作的灵感。
②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搜集资料。对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是素材积累和产生的重要场所,学生询问的问题,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我们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往往引发我们去思考、去研究,教学实践是我们进行教学教研论文创作的原动力和策源地。
③从教后感搜集资料。教后感是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课堂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和教学效果的评析及总结,也可以说是教师对自己从设计—实施—效果的反思或心得体会。
④从互联网络中搜集资料。⑤通过调查和实验搜集资料。
3、构思谋篇 ①拟写标题
标题不但要传神达意、画龙点睛,具有吸引力,而且还要简明地概括出论文的主旨。论文稿一般要经筛选、初审、复审三关,第一关起关键作用的就是论文的题目,因此拟好论文题目是论文写作的重要因素。标题宜小不宜大,题目过大,往往由于水平有限,材料不足,造成顾此失彼,意多文乱,甚至会产生写不下去的困难,很可能半途而废,即使成了文,也只能是蜻蜓点水或虚有其表、华而不实。最好抓住一个小题目,进行深入研究,努力探讨,把它讲深讲透,写出有独特见解的论文。标题的常见形式有句子式、词组式、主副式三种。
②概括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是论文的灵魂,是全篇的纲领。中心论点必须准确,不能有偏差,更不能有错误。中心论点要深刻,所反映的问题要深入透彻,切中要害,揭示本质。最好能写出“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见解来。中心论点要集中,要明确突出,必须“从头到尾一条线,中心论点贯全篇”。中心论点还要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要写新鲜新颖的内容,不要千人一面。“文贵创新”,有无创新关系到论文价值的大小,因此中心论点要突出一个“新”字。
③建立论文的理论框架
论文的论点在阐述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理论框架,论文的理论水平往往就从这里彰显出来的。理论框架如同纲,纲举目张,论文就成一体了。没有写作提纲,就要走弯路,甚至中心不突出,层次不分明,逻辑混乱,别人就会质疑结论的价值。
④安排层次和结构
安排好论文的层次和结构,有利于层次清晰、重点明确、一目了然,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引用,使写作更有计划性。
4、执笔写作 ①关于序论
序论又称引言、引论,属于论文的起始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和意义;提出问题,表明作者的见解和主张;对本课题研究历史作简要回顾;指出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和作用。
引言的写法多种多样,可从解释概念入手,可从提出问题入手,可从研究过程入手,也可从批驳的问题入手„„,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不可过于分散,语言要精炼,让人一看就知道要研究什么,准备如何研究,有何意义,这样一来就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
②关于正文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最好用规范段写作。所谓规范段是指集中一具完整意思的单义段。一个观点一个段,全段文字围绕这个小论点服务。在写作中常常只用一句话把这个段旨概括出来。这样既能使作者写作时不至于不着边际,节外生枝,又能使读者一目了然。概括段旨的这句话,可放在段首,也可以放在段尾揭示。
正文所用到的论证方法一般有事实论证、理论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等等。正文的语言要精确,一般不宜用夸张、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主要用记叙和说明为主,以事服人,以理服人。语言也要平易,要考虑读者的层次和阅读能力,慎用专业词汇,非用不可的专业术语最好做点儿深入浅出的诠释。
③关于结论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论部分可以对本论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引出基本论点。也可以写出课题的展望,将研究中遗留的问题或需要做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及可能解决的途径一一提出来。当然,如果序论对论点的概括已经比较清楚,而本论部分的论证又比较集中连贯,结论部分也可以省略。
5、修改润色
好论文是研究出来的,也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一诗千改心始安”。修改是论文写作中的重要环节。
①结构修改
首先看全文结构是否完整,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引论、本论、结论、参考文献等是否齐全。然后是主要检查正文部分各层次、各段落是否围绕中心论点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轻重、主次是否得当,各部分的过渡、照应、衔接是否自然等等。
②论点修改
有许多情况,论点并非在论文动笔写作之初就已经十分明确,而是在写作过程中,在具体的语言材料论证过程中逐步显露出来的。随着在写作过程中对材料的深入发掘,一些在作者构思提纲阶段不曾想到的新问题、新思想会随之显现出来,它补充、完善、调整甚至冲击原有的论文构思。这时,论文的初稿很可能包容若干发现、若干思想的火花,但这些新见、创见可能难以构建成统一的总论点。这个时候,对这些芜杂的观点和思想加以整理,从中提炼出一个更具概括性的总论点,这就是在修改论文初稿时应做的工作。通过对各个分论点、小论点的调整与疏理、修改与增减,最后达到论点严谨、明晰、统一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一篇论文完稿之后,原有的思路可能具有“滞后性”,一写完立即就修改,往往跳不出作者原有的思路圈子,这样的修改效果并不好。这时我们可以暂时停下来,等搁置一段时间之后再来修改,并且在搁置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多学习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看看是否与已成共识的理论相违背,观点是否正确,是否对理论有新的发展。多看一些报刊杂志,看看是否与别人重复,别人的观点对你有什么新的启示。多回顾自己的实践历程,看看哪些还需要总结、补充、完善。多问问研究水平高的同行,发扬“登门求教”的精神,虚心接受别人的高见。
③材料增减
论文的材料是论点的源头,也是论点成立的基础。选取材料的标准是:一是必要,即选用能够有力说明观点的材料;二是真实,即所用材料必须准确可靠,不能歪曲原意滥用,三是合适,即材料引用要恰当,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如果不符合这些要求,就要增减调换。去掉失实的,增加翔实的,把空泛的换实在的,把分散的理集中,把游离于主题之外的坚决删除,把零散脱节的加以连贯统一。
④词句修改
词句修改包括对病句、错字、标点等方面的修改。修改词句时,要细读慢吟,错误的使之正确,模糊的使之清晰,晦涩的使之明白,冗长的使之精炼。
研究方法是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对象和目的等因素确定的。也就是说研究方法受课题制约有什么样的课题就会有与之相应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科研中单一研究方法很不容易得出科学的研究结果因为每种方法都存在局限性。因此提倡多种方法相结合即以一种方法为主辅之以其它方法。例如研究中小学生近视问题时就需要用观察法和调查法。总之不论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一定要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而定并在方案中加以说明。一般的课题研究主要采取以下几种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测试法、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下面仅就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进行介绍。
一、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的目的之方法。
二、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凭借一定的手段或方法对一些教育现象或事实进行考察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事实资料的分析处理进而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在研究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形式进行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查了解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并寻找出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办法。
三、案例研究法 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关于案例含义的基本观点 第一所有的案例都是事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教育上的案例首先表现为一个事件。但是能够作为案例的事件必须要具备这样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在事件中必须要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换句话说没有问题在内的事件不能称为案例二是这个事件应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这个事件可以给人带来许多思考带来若遇到同样或类似事件如何应对的借鉴意义和价值。第二所有的案例都是故事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成为案例。案例讲述的肯定是一个故事并且许多情况下讲述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其中会有一些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作为案例的故事至少应该具备这样两个条件一是这个故事必须是一个真实的事例不能是编制者自己凭空想象杜撰出来的没有真实发生的故事不能作为一个案例二是这个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片段的、支离破碎的无法给人以整体感的所谓故事不能成为一个案例。第三所有的案例都是对某一个事例的描述但不是所有事例的描述都可以成为案例。除了满足上述三个方面的要求外在案例的叙写上要具备下列条件 一是事例的描述中要包括有一定的冲突二是事例的描述要具体、明确不应是对事情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对事情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三是描述中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四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五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故事发生的特定背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虽然一项练习、一个难题、一篇文章或其它近似于案例的材料也可以在课堂上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但它们并不能称为案例。既然任何案例的基础都是个人或一个单位在实际情景中所面对的事实若把虚拟的材料、没有任何问题或疑难包含在内的材料也纳入案例的阵营案例的主要特征也就几乎不存在了。教育案例的写作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但从案例所包含的内容来说一个相对完整的案例大致都会涉及到以下几方面标题、引言、背景、问题、问题的解决、反思与讨论、附录等七个方面。
四、文献法 文献法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撰写《案例》、《课例》、《研究报告》、《研究总结》和研究论文时都要参考一些文献资料为我所用。对于所参考的文献资料一定要在自己的文章中予以注明。注明的方法有三种 1.边引用边注明。如�6�7�6�7“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理论来自实践是实践的总结又是实践的指导。”《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1面�6�7�6�7�6�7�6�7表示你的文章前后的内容下同。2.在引用的一句话或一段话的后面编上用中括号括上的序号如�6�7�6�7“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理论来自实践是实践的总结又是实践的指导。”〔1〕�6�7�6�7。然后在文章的最后以“注释”的形式说明。注释 〔1〕见江泽民《理论工作要面向实际》《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1面。〔2〕�6�7�6�7 以上两种方法是最规范的写法。3.在引用的时候不加任何说明而是在最后以“主要参考文献”的形式予以说明。要求注明“书名、主编、出版社、哪年版”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科研项目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呈现了“渠道多、数量多、专业多”的良好态势,科研事业单位作为承担科研项目的中坚力量,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有许多科研项目需要完成,这些科研项目同时需要使用各种资源,如人员、资金、仪器、设备等。此外,伴随外界环境的改变,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又不断形成新的符合项目特征的各种各样的任务,如单位发展规划、技术创新计划、流程梳理、客户服务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等。所以,很多科研事业单位经常性的处于多项目管理环境之中。然而,由于资源有限、模式简单、方法单一等原因,造成科研项目管理整体效率不高,在应对多项目和多任务管理上缺少有效的方法。因此,在科研事业单位开展多项目环境下科研项目管理方法研究十分必要。
2 多项目管理概念
在多项目管理环境中,组织不能仅仅考虑单个项目的盈利性、技术可行性,还要从组织整体角度出发考虑单个项目对其他正在进行的项目的影响和实施期间资源的可得性。因此,多项目管理是指站在组织层面对现行组织中所有的项目进行筛选、评估、计划、执行与控制的项目管理方式,即从组织的角度进行项目管理,以满足组织发展战略的要求。当组织中多个项目同时存在时,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对资金、时间、人力等资源上往往存在争夺关系或存在资源过载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多个并行项目的实施,直接影响组织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多项目管理发生资源冲突时候,就需要在多个项目之间合理地调动资源,在各个项目之间交换各种信息,进行沟通和理解以处理好项目间知识共享问题,从而降低资源冲突程度[1,2,3,4,5]。
鉴于多项目管理的复杂性,不能用单项目管理理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蒋景楠等[2]提出了由制定战略规划、计划管理和项目管理组成的多项目管理结构,并定义了四个基本的分工层次:高层领导团队、项目总的负责人、计划制定部门和项目团队。执行主管负责制定组织的远景、任务和目的;主办人负责将这些远景、任务和目的转译成切实的目标以便由若干项目实现;计划制定部门与项目团队合作,将若干分离的计划和日程安排调整形成一个综合的全面的方案,展示给执行主管和主办人;项目团队则代表职能部门和技术资源,负责按照组织的目标编制计划并执行行动。寿涌毅和王勇胜等[6,7]详细阐述了以色列物理学家艾利·高德拉特在约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关键链法(Critical Chain Project Management,CCPM),系统分析了如何应用关键链法进行多项目管理,并深入探讨了当前关键链法的优缺点和局限性。杨雪松等[8]在分析多项目管理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关键链机制建立了关键链多项目管理方法(Critical Chain Multi-Project Management,CCMPM),并通过实例表明,CCMPM方法不仅能够很好减弱项目间的级联效应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消除项目成员的不良工作行为,缩短项目的工期,而且能较有效地解决项目间的资源冲突,改善多项目的执行环境。林晶晶等[9]在多项目环境下提出工序综合优先级概念,当不同项目间的并行工序发生资源冲突时,根据工序的综合优先级决定资源分配的先后顺序,并通过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能够有效地解决项目间的资源冲突。蒋先旺[10]针对航天企事业单位既要强化项目管理,又要解决多项目协调问题的需求,提出了在矩阵结构基础上改进的三级项目办公室结构方案,实现了项目之间的标准统一和信息沟通,解决了多项目的协调问题。姚嘉琦等[11]针对航空科研单位面临的多项目研制的现实情况,分析了多项目组织管理的模式和特点,从航空科研型单位组织结构内部信息流动的角度,运用熵理论定义了组织结构分析的时效、质量和适应度,并从上述三方面出发构建了组织结构熵分析模型。通过计算分析了航空科研单位常采用的项目型和矩阵型两种组织结构,并提出了航空科研单位面对多项目并行的现实应注重增强其应变能力和敏捷性。张陇军等[12]论述了施工企业进行多项目管理的目标和多项目管理的特征,提出了基于进度计划的多项目管理的解决方法,并且分析了目前多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
由上述陈述可知,国内学者已经开始从理论、方法、组织模式、资源分配等多个方面对多项目管理展开了研究,但总体上,理论多应用少,且应用也大多以项目型企业(如军工、建筑等)为研究对象,针对多项目环境下科研项目管理却没有十分明确的解决办法。
3 多项目环境下科研项目管理问题分析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创新的重视和强调,科研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科研重要力量之一,普遍进入到科研项目高速增长阶段,项目数量猛增,项目种类和管理复杂度增加,为适应这种新变化,很多科研事业单位的组织模式也在不断优化过程中,如部分科研事业单位从原来的职能型结构变化至介于职能型和项目型之间,处于矩阵型(弱),保留了原有职能型的层级,对于一些重大项目,由单位级别专家(如副总师,一般挂靠在科研管理部门)亲自挂帅,因此科研管理部门在传统计划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协助单位级别专家进行重大项目跨部门管理协调的职能。
但总体上,科研事业单位在多项目环境下,缺少有效的方法对众多科研项目进行经济、有效的管理,在核心能力塑造、资源分配、管理模式和管理效率等几个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1)能力分散,项目个体与组织发展对接还需加强
在科研事业单位,业务研究部门一般按专业设置,多项目环境下,业务研究部门承担的科研项目往往仅从项目个体、业务部门自身的角度来考虑项目的完成,即使是由单位级别专家作为负责人开展的重大科研项目也存在类似问题,专家之间对于项目个体与组织发展战略的对接上做得还不够充分,这些问题造成了项目个体的“单打独斗”,无法形成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不利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2)资源冲突,资源配置规划及管理机制缺位
科研规模的扩大,对资源(如人员、资金、仪器、设备等)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虽然这些资源也可以一定程度增长,但相对科研项目而言,资源是有限的。但在现阶段,科研事业单位更多关注项目是否能够按期完成,没有形成对资源的有效管控,缺少管理机制,资源不断交替使用从而导致资源冲突,同时还存在资源配置不平衡(如还有一部分资源没有有效分配,造成闲置)、行为因素(如学生综合症和完工不报告)[8]等问题,此外,紧缺资源频繁地在几个不同项目之间切换使用,由于存在大量准备时间,极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从而又对更多项目造成了不利影响。
(3)模式单一,项目过程管理方法还需创新
一般来说,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还沿袭计划经济时的体制,在按照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等阶段进行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模式比较单一(如下达计划—>按年度进行检查—>项目验收),重视立项和验收环节,轻过程管理。在多项目环境下,由于项目数量多和管理资源有限,更是造成科研项目实施环节管控的缺失,使得科研项目的实时状态不能及时被决策层和管理层获知并存在重大的质量隐患[13,14,15,16]。
(4)多项目和多任务混杂,科研项目管理效率低下
如前文所述,科研事业单位除了面对多项目带来的压力之外,自身还不断形成符合项目特征的多任务。目前,作为多项目和多任务的管理部门,缺少有效的管理思考和方法,大量的加班、经常延迟交付、经常更换工作的优先级、大量的时间浪费和较低的士气已经成了经常性的现象,科研管理效率低下[17]。
4 多项目环境下科研项目管理方法改进
针对前面分析的多项目环境下科研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改进:
(1)建立多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塑造组织核心竞争能力
单项目管理是以“单个项目”为管理对象的,而多项目管理所考虑的问题范围不再是仅局限于一个项目(或一个大型项目),而是需要考虑整个组织的目标,即多项目管理是为了实现整个组织的目标所开展的统一协调的管理活动。对于科研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多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具体可参照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多项目管理机构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实施层三个部分,其中决策层负责制定组织的战略、远景和发展发展;管理层包括战略规划部门、科技管理部门和重大项目(总师)办公室等部门,管理层内部相互配合,从组织角度梳理技术体系和核心能力,下达一级科研计划、负责资源配置规划和掌控科研项目整体状态,实现科研项目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对接,确保组织战略、远景和发展方向“落地”;实施层负责按照一级科研计划分解形成二级科研计划并进行项目实施,对资源提出需求和反馈。因此,三个基本层次协同动作,着眼发展,破除项目孤岛,打造科研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共同定义、实施和实现组织目标。
(2)运用关键链多项目管理方法,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效果
单项目管理中为解决资源冲突而简单的将资源错开使用的方式就是资源协调,多项目管理则需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来考虑资源分配给各项目的问题,尽可能使组织目标实现达到最大化,而不仅仅是解决资源冲突问题。这就要求科研事业单位把注意力放在资源合理规划和项目之间的资源协调上,因此,可以采用关键链的方法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效果,具体如图2所示。
图2表明,在关键链多项目管理方法中,首先对各科研项目进行任务分解,为每项任务设定时间和资源计划,考虑各项目或任务间可能存在的任何相依关系(资源共享或任务相依)并确定优先级,然后对各项目和任务进行做出计划安排,避免资源冲突,识别关键链,考虑不确定因素和各种行为因素的存在,往往各项目和任务的安全时间设置过多,因此本着“风险前置、空闲后移”的原则,把各项目和任务中所包含的安全时间统一后移,缩短关键链整体时间,同时注重缓冲的设置,降低风险。一是在非关键链任务进入关键链任务之处,设置一个汇入缓冲区,以确保关键路径不受非关键路线延迟的影响;二是在关键链任务资源供应问题上,在关键链任务之前设置一个资源缓冲区,保证关键任务能及时获得所需资源,从而达到多项目的整体资源配置优化的目标。
(3)建立科研项目分级分类管理模式,运用信息手段进行项目过程控制
单项目管理对“单个项目”的管控是有限、分散的,而多项目管理从组织的角度对众多科研项目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多项目环境下,科研事业单位应建立科研项目分级分类管理模式即把科研项目按照影响组织发展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类和排序,在管理层和实施层实施两级科研计划管理,管理层重点关注重要程度高的项目,定期听取专题汇报,其他项目主要在实施层内部进行管控,这样可以以有限精力完成对关键项目的管控。同时,在管理手段积极利用最新IT技术,努力提高科研事业单位信息化水平,建立科研项目管理协同工作平台,做到信息共享,以信息化促进管理现代化。
(4)提高多任务处理能力,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效率
多项目环境下,科研事业单位对科研项目管理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日常超负荷的工作中,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甚至“没有时间”去进行管理改进,只是被动一单又一单地完成任务。因此,是时候停下来思考一下如何提高我们的科研项目管理效率了。无论是科研项目还是符合项目特征的新任务,分解之后最终都是由任务组成的,任务称为工作的基本单元,所以,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效率就要从基本单元的处理能力开始,可以尝试从工作策划、个人时间管理、团队时间管理、会议管理、日常工作规范化、设定承诺、合理放弃、情绪疏导等方面提升个人和团队多任务处理能力,从而为多项目管理的效率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5 结束语
[关键词]教育科研;均衡发展;调研思考
为了真实地了解我区教育科研的现状,分析其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找准改进对策,进一步提升我区教育科研质量和水平,使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对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采取了听汇报、调查、座谈等多种方式,针对“十三五”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总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全区拥有中小学校20所,幼儿园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青少年活动中心1所。其中初级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小学12 所(农村小学8所)。在编教师1433人,在校学生13276人。
二、“十二五”期间教育科研工作概述
在“十二五”期间,教育科研课题立项共计121项。已经结题59项(国家级9项、省级9项、市级41项);正在进行申报结题71项(国家级6项、市级5项、区级51项)。
1.教育科研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1)有10所学校的“一把手”参加了全国教育论坛,在实际工作中引领指导科研工作。(2)课题研究比较扎实,教师的科研水平及素养有明显的提高,并获得多项省、市、区级的科研成果奖项。(3)部分学校分别编辑出版了“特色办学历程集、校园文化感悟集、校刊、校本教材”等科研成果。二十九中学由长春出版社出版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和《“精品课”教学设计》。艺术实验学校由银河出版社出版了《享受教育》。
2.教育科研工作主要经验。(1)二十九中学开展了教育科研进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科共研”为依托,构建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了以“健康体魄、健康心里、健康品行”三个方面的评价体系,成功的召开了吉林地区现场会,推广健康教育的理念。(2)艺术实验学校在“享受教育”的办学思想指引下,践行“五大行动”和“五大主题”,统领学校工作。丰富了一线教育研究者的教育生命,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向上的发展,使学校工作有了整体升位。(3)一实验小学以 “以人为本,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为教师终身发展负责,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指针,构建“活力校园建设项目”。现在学校尝试的“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已初具规模。
3.教育科研工作研究特色。(1)领导重视教育科研工作,能够科学统筹,合理安排,形成合力,达到了科研促教研的效果。(2)部分学校都积极开展名师讲座沙龙活动,定期出版科研工作校刊,丰富了以科普知识为主线的校园文化。(3)通过校本四期工程课题研究,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的同时,也拓宽了教师学科学习和运用领域,有效整合了学科知识。
三、“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研究的状况和需求
学校是教师成长的沃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为进一步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进一步帮助每位教师提高专业素养,我们认真做了如下的调查:
1.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1)职业倦怠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由于我区35岁以上任课教师偏多,这些教师从教十年以上,自认为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教学经验已经满足于教学需要,加之长时期的重复工作和受大环境影响,产生“职业懈怠”的心理,从而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可能。部分教师对专业发展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教育理想不鲜明。教师工作后很疲惫,不愿再动脑思考问题,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2)教师本体缺少及时的自我反思。原因有二:一是忙于日常教学和事物性工作,无暇反省;二是教师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对自己已有的知识比较满足,没有迫切想充电的欲望。教师本身缺少积极进取的强烈动机,学习欲望不强烈,自主学习、自我反省意识比较薄弱。(3)教师群体缺少有效的学习交流和专业引领。多数教师认为目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合作伙伴和合作氛围,缺乏理论支撑,理论学习机会少。多数教师对教研员、学校领导及同事听自己课,未持高兴态度,教学中缺少问题意识。
2.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需求。(1)大部分教师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共同的愿景都普遍趋向于由合格教师到骨干教师,由骨干教师到教学名师,再到专家型、研究型教师这样一个基本定位。希望能及时更新知识,提高素质,适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更好實现人生价值,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2)希望能保证充足的教研活动时间,支持教学骨干的培训学习;定期开展评选学科骨干、学科带头人的活动,组织业务竞赛;积极邀请专家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讲座,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为中青年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3)大部分教师认为当前最需要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实践操作的能力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能力”,应加强科研意识和方法的培训。(4)绝大多数教师希望加大对任课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力度,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能力,增强对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了解、掌握和运用。推进“班班通”建设进程。(5)加大经费支持,采取一定措施,激发教师提升专业发展的动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十三五”期间的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1.如何打造科研工作的区域化特色,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2.如何构建校本科研文化,提高科研工作的实效性?
3.如何提高师生阅读力,开展拓展性阅读,打造“书香”文化?
4.如何以“学科共研”为依托,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构建健康课堂模式?
5.如何提高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意识和教育科研理论素养的问题,增加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的机会?
6.如何解决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与教学脱节,缺少针对性、实效性及可操作性,教育科研成果不显著,实用性不强?
五、存在的问题
1.教育科研意识淡薄,缺乏教育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有些教师不懂得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不会撰写课题实验方案,即使能写,也是经验性的描述占大多数,缺乏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2.需要进一步将教育理论与课堂相结合,更好的指导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与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量有冲突。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很大。除上好课外,还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家访、课后辅导等,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教师对教育科研力不从心的原因。
3.部分教师选择科研课题时盲目性较大,未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课题研究留于形式。很多教师的研究仅仅是为了“研究”而研究,发表文章也只是为了晋升评职称,把“科研”当成了装点门面的装饰物,至于这些成果能否转化为教学效果,就更无人问津了。
六、主要对策与建议
1.提高认识,增强科研兴教的意识。领导和教师应形成共识,没有学术性意识的领导,不是开拓性的领导;仅仅会教课而不会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营造学校浓厚的科研氛围,拓展教育科研发展的空间,构建教育平台,为青年教师的持续发展服务。因此,要树立四种新的教育科研观念: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和科研兴才。
2.加强对全区教育科研的调研指导工作。要结合教育科研部们深入基层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与指导工作的契机。及时发现基层学校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排疑解惑。对在调研中发现的共性问题,通过培训会议或撰写调研报告的形式认真加以总结分析,从而不断推进我区教育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
3.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保证措施到位,经费到位,改变口头上重视,行为上忽视的状况,努力营造一个教育科研工作的大气候和大氛围。要强化教育科研管理,制定一系列教育科研工作奖励措施,激励教师爱岗敬业,安心于教育科研工作,保持教研队伍的稳定。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11】推荐阅读: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小抄05-29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法06-04
小学教育科研方法教案07-17
学前班教育教学论文: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10-27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声乐课》说课稿09-25
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11-25
政府学前教育投入07-16
学前教育论文格式09-15
学前教育学习计划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