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学看钟表》说课稿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学看钟表》说课稿(推荐9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学看钟表》说课稿 篇1

指导思想我依据以下两点:

1、建构主义观强调知识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自主探索,主动建构的,因此要强调学生的自身感悟和探究;

2、《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应该选择现实生活素材进行教学;

根据以上的具体要求,本次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已有认知和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和动手实践认识钟表,通过对比观察会看钟表的整时和半时,感悟钟表指针指向的道理,体会钟表在生活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学看钟表》是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也是小学课本中第一次出现关于时间的知识,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首先认识钟面,通过观察知道钟面上有112个数字,是怎样排列的;认识时针和分针。其次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半时刻的方法,能正确读出这样的时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和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向学生进行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教育。

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有许多关于时间的信息: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吃饭、休息的时间、况且大多数孩子在家庭、幼儿园已经了解了一些看钟表的方法,应该说许多学生已经储备了一些认识钟表的知识经验。在上课前我也做了一些调查:

1、首先我找几名学生做了课前访谈,我拿着钟表分别问了整时和半时,有80%的学生都能正确的说出整时,但只有40%的学生能正确的说出半时,当我在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时,也仅有一两个学生能准确的说清楚认识钟表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学看钟表》说课稿 篇2

1、教师教法贴近学生,语言易懂易接受,态度和蔼。

2、通过让学生发现钟面上的秘密巧妙地引入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读1——12这些数字,直观地体验了“顺时针方向转”,为后来教学作了有效地铺垫。

3、每项活动环环相扣,并且富有生活情趣。如在传授12时,让学生发现两根针都在一起,看似一根针,其实是两针重合,从而让学生突破了这一难点。

4、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5、练习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符合低年级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例如学生动手拨11:00,4:00等。

6、整节课老师把握了学生深浅,活动还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7、由具体到抽象,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

当然,任何一堂课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这堂课美中不足的有以下几点:

1、活动中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教具少的原因);

2、授课时间没把握好(超时),最后草率收场;

3、没有课堂小结。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篇3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的叙写

【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提出的目标是:1、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分解知识名词:20以内的加减法

本册安排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又分为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

分解知识名词:算法

点数、摆小棒、接数、凑十法

分解行为程度副词:熟练

本课时只要求学生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即可。

分解认知行为动词:经历

在这节课把它细化为――在摆学具、圈图形、算一算的活动中,会用“凑十法”正确进行计算,并会说出计算的过程。

【教材分析】

20以内进位加法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课时,这节课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后面8、7、6加几和5、4、3、2加几的学习,可见地位尤为重要。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学校运动会的场景图,通过学生们喝了一些饮料“还有多少盒?”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2展示的是“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依据教材我把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确定为:会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10加几的知识基础,对于9加几学生可通过讨论、操作、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而“凑十法”这种思想及具体的方法,学生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应作为重点。因此,在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总结、掌握知识。

依据学情我把本节课的学习难点确定为:会说出“凑十法”的过程。

【学习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依据对教材的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按照目标细化的四要素,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细化为:

1、借助开运动会的情境图,尝试计算9加4,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得出最优的算法――凑十法。

2、在摆学具、圈图形、算一算的活动中,会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3、会用9加几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二部分:评价设计

基于“学习目标导引教学,学习任务驱动教学,评价设计促进教学”的基本理念,针对各个学习目标我将采取如下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任务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

接下来,我将针对三个目标的内容说说我是如何进行评价设计的。

目标1、借助开运动会的情境图,尝试计算9加4,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得出最优的算法――凑十法。

针对目标1,采用交流式评价和论述式评价。

尝试计算

9+4=

方法一:点数法

方法二:接数法

方法三:凑十法

比较

目标2、在摆学具、圈图形、算一算的活动中,会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目标3、会用9加几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学看钟表》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认识物体”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其教学目的的是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直观几何体的不同形状,并知道相应的名称,能简单表达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我制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进行学习,使学生切实感受物体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地探索新知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利用“分一分”、“找朋友”、“摸一摸”、“做一做”等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2、通过看一看,摸一摸, 小组内说一说,是为了让学生由实物抽象出形状图形,培养学生抽象能力,在由形状说出生活中是这种形状的实物的练习活动,建立起四种几何体在头脑中的表象。

一年级数学上册《学看钟表》说课稿 篇5

《认识平面图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平面图形”是人教版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时。它是在前面已经学习了《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基础。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具体目标中指出:使学生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简单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情感目标:渗透审美情趣的教育。教学重点:认识四种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难点:体验面和体的不同。

二、说教法

一年级的学生爱玩、好动、好奇心强,但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愉快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计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我还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认识平面图形。

三、说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摸一摸、找一找、说一说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孩子的兴趣点,大脑风暴点错落有致的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程序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新课学习

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

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这一个面是圆圆的,平平的)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8.问:你喜欢哪一涂法?为什么?

教师小结:用一种颜色涂同一种图形看上去比较清楚。

9.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在纸上度着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一年级数学上册《学看钟表》说课稿 篇6

“8、9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6、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只不过比认识6、7的要求稍微高一些。主要是可供学生数数的资源更丰富并且所数的事物的数量不像6、7那样明显。教材提供给学生数数的对象是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其内容有人、花、树、花盆、蝴蝶、黑板上的字等。画面除数数外,还体现了环保教育的主题。8和9的序数意义仍是采取6和7的编排方法,不同的是要求学生分别把左边的8只蝴蝶圈起来和从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不同的颜色,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几和第几的意义的不同。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是一个刚由幼儿转变为小学生的特殊群体,所以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特点的活动内容,又因一年级学生的兴趣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非常容易转移,在教学中,采取做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说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学习。

针对一年级新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以一个动人的故事8减肥,6倒立拉开序幕,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更为主动了。

2.教学中收获“教”、“育”。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突出体现“教”、“育”,因此根据教学内容,我适时将环保教育、热爱劳动精神等都自然地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做到“教”“育”兼得。

四、说目标

1.通过观察、数数、实际操作等活动认识数字8和9的含义,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能正确地读写8和9。

2.了解8、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比较0-9各数的大小

3.知道8和9的序数含义,进一步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4.培养学生有序地看图,有序数数的方法。

五、说重难点

1.正确书写8和9。

2.区别8和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六、说教法、学法

1.探索发现法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教学8和9的数数,数的顺序和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时,我充分利用挂图、点子图和计数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7后面添上1是8,8后面添上1是9;通过点子图的比较,得出7<8、8>7;8<9、9>8。从而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2.实际操作法

为了巩固数数8和9,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数数。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和创造性。

3.自主学习:

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他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新知。充分体现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数学王国里的故事。今天,数字王国里非常热闹,数字娃娃们在做游戏呢?数字娃娃0觉得自己太胖了,他想减肥,于是在腰间系了一根腰带,结果,它变成了几?(8)

数字娃娃6看见了直笑,于是对它说:你怎么变成8了呀?要减肥得多做运动,我来做个倒立给你看(将数字6倒过来),数字娃娃0一看也笑了:你也变了!你也变了!小朋友,你们看看6变成了几?(9)

那我们今天就来和8、9交朋友。(板书课题:8和9的认识)

(二)教学8、9的基数含义:

1.初步建立8和9的数感

(1)出示教学主题图。老师这里有一张校园图,你在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请你数一数,他们各有多少?

(2)教师小结:校园两旁树木的棵树,花坛里的花的朵数,黑板上字的个数还有学生的人数,他们的个数都是几?我们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而黑板下花的盆数,花坛中蝴蝶的只数还有所有劳动的人数都是几?那我们就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

(出示数字8和9)

2.寻找身边的8和9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宝宝8和9的身影。你们能在我们的班级和校园中找到数量是8和9的物体吗?你能在老师的这些图片中找到它们吗?(出示图片)

3.深度体验拼摆8和9

(1)请拿出8根小棒,同桌互相数一数。

(2)如果要拿出9根,还要拿出几根小棒就是9?(1根)生再拿一根。

(3)用9根小棒摆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同桌互相欣赏。

(4)教师发出指令,请同学们在8个数之内将小棒收放好。

(三)教学8和9的顺序及大小

1.8,9的顺序

(1)教师用计数器拨珠子,让同学们说一说在这个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直尺图:这是一幅直尺图,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把这幅直尺图填完整?引导学生顺读,倒读。

(3)请同学们看着直尺上的数,回答老师的问题。

8排在谁的前面?9排在谁的后面?7的后面是谁?7和9的中间是多少?

(4)教师小结: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是好样的,从一幅直尺图上发现了那么多的秘密!为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鼓掌!

2.7、8、9的大小

(1)出示点子图,怎样很快数出点子数?教师演示

(2)通过刚才的点子图,你能很快的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大小吗?

(四)8、9的序数含义

1、出示51页习题,先请学生读题目,再按要求作答。提醒学生注意基数与序数的区别。(通过让学生涂色练习,让学生掌握区分8、9的序数和基数,正确区分左、右。)

2、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

(五)数字8,9的书写

1.指导观察

师:已经认识了8和9,你觉得8和9像什么?(8像葫芦,9像气球)

2.师展示8,9的书写笔顺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学生观察学习。

学生边观察师边讲解:8字是一笔写成。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方起笔,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字处连接,一笔写成。

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注意要圆滑,不能有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左下方写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

3.完成课本上8、9书写练习。

(六)本课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学看钟表》说课稿 篇7

1、 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 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认读“快到几时”和“几时刚过”,指导学生写出这些时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老师给大家讲个 故事。一天,下着大雨,下午放学,老师把同学们护送到学校门口,看到同学们远去的背影,还是放心不下,于是发生了下面的故事(课件出示主题画面,教师给学生打电话的场面)。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1、 老师什么时间给小朋友打电话的?

2、 小力是什么时候到家的?

3、 小云是什么时候到家的?

4、 小青、小林是什么时候到家的?

5、 谁到家最早呢?

(教师有选择地板书价值的问题)

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要想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到家的,我们就要学会看钟表。(板书课题:学看钟表)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师: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小云是什么时间到家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

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先来介绍一下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抽生交流)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的想法很对,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在钟面上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课件分别闪动分针和时针)小力到家的时候钟表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5,所以是5点,在数学上通常叫5时。

师:小云是时间到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小云是5点半到家的;因为分针指着6,时针在5和6中间,就是5点半;

师:刚才有的组说是5时半,有的组说是6时半,到底哪个组说得对?请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表拨一拨,研究一下,到底是5时半还是6时半。(教师指导学生按钟表正常的转动方向拨)

(学生分小组研究)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大家都认为是5点半。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说是5点半,在数学上读作5时半。分针指着6,时针转过几就是几时半。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一题,给出时间找出对应的钟表。

2、认一认,说一说。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并利用上图中所提供的时间信息,然后说一说自己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

3、游戏,你拨我说。

4、填写时刻的题目,练习时,让学生读出每幅图呈现的是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也可以让学生按时间顺序遍一个故事。

四、全课总结。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教案 篇8

优良小学 杨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的时间。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合作意识。

3、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从小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教学策略与手段

游戏导入、同学合作探究、闯关游戏

课前准备

钟面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

1、和学生一起做《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

2、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钟表

一、看一看,我能说 1.认识钟面的组成

(出示钟面模型)同学们请看大屏,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 生 :12 个数字。师:哪些数字? 生:数字 1 —— 12。师: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钟面上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

师:这根又细又长的针是什么针?这根又短又粗的呢? 生:又细又长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

师:同学们观察非常仔细,你们太了不起了,现在请个同学来指出分针和时针。2.教学整时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时针、分针,那么它是怎么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呢?请同学看钟表上是几时? 生:7点

师:平时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几点”是口头语,在数学当中是用“几时”。

师:谁还愿意来说说看,谁能完整的说说看,其他同学你们会吗?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谁愿意来告诉我......二、比一比,我会认

1、文字表示法

师:老师这里还有几个钟表,请你们来说说看是几时?

练习,说的真完整......师:聪明的小朋友,请你们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地方? 生:分针都指向12 师:像这样的时间我们叫做整时(板书),分钟长长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齐读

2、电子表示法

师:我们知道了整时可以用文字表示,还可以用电子表示,见过这样的7:00的表吗?它叫电子表,所以整时还可以用电子表示,先写两个上下两个点,点的前面写几时,点的后面写两个零零,好,你们会写接下来几个吗?

三、考一考,我回答

1、拨一拨

师:你们会认钟表了吗?那接下来老师来拨你们抢答

2、画一画

师:你们都真棒,请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钟表,接下来老师说你们画,请个同学到黑板上来画一画。

四、试一试,我能讲

1、能力提升

师: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该如何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明同学的一天 2.课堂小结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生:认识钟表

师:钟表上有什么呢? 生:时针、分针 师:你还学什么?

生: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五、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整时

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是几时 12 8 8 12 3 3 12 6 6

一年级数学上册《学看钟表》说课稿 篇9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91—93认识钟表。

二、教学准备

实物钟、课件、学具钟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钟表是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尽管学生是第一次学习“认识钟表”,但对学生而言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经课前调查,大部分学生已会看整时,几时半对少数学生来说也不算难(特别是城镇的孩子)。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是我们教师备课时首先应面对的,而且知识间的对比也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看时间的方法。因此,我决定把认识整时和几时半放在一节课内完成,将认识钟面和整时较快带过,把重点放在认识几时半上。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大格、12个数。通过观察与讨论,发现整时和几时半钟面上指针的规律,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半。

2、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观察、动手能力及探索意识和合作。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策略

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对比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首先,通过观察两个小朋友的周末作息时间表,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半,再利用这两个不同时间表的对比,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使整个教学过程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出看整时和几时半的方法,变枯燥的教学活动为有趣的学习活动。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听一听(课件演示:钟表的嘀嗒声)

2、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钟表)

3、揭题:认识钟表

你还在哪里见到过钟表?

4、欣赏古今钟表图片: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钟表的图片,一看吧!(课件演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设计、制造了各式各样的钟表,给生活带来了方便,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丽了。

(二)联系生活,认识钟表

1、认识钟面

看一看钟面都有什么?

小组观察

小组交流、汇报

(三)认识整时

1、你会看时间吗?我们来看看晨曦小朋友(本班同学)

星期六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起床学习吃饭睡觉

(1)与同桌说一说晨曦小朋友什么时候干什么?

a、个别汇报

用钟表的“嘀嗒”声把学生课间分散的注意力马上吸引到课堂中来,通过问:“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自然地切入课的主题。

让学生欣赏古今钟表图片,一方面是让学生体会人类科学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体现了数学的人文性。

把认识钟面这部分知识直接交给学生自已解决,既充分暴露了学生已有经验,又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欲望。

运用同班同学的的作息时间情景图作为学习材料,学生感到既新鲜又亲切,快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将示范学生良好的作息时间作为典范,不但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学生,而且对示范学生也是莫大的鼓励。

b、教学整时的读法和文字记录法:小朋友们都说对了,其实几点钟还可以说成几时。(板书:7时、9时、11时、8时)

c、这些时间你都是怎样看出来的呢?

d、个别汇报

(2)仔细看看四个钟面上的指针,你发现了什么?(课件集中出现以上四个钟面)

a、独立思考

b、同桌交流

c、汇报

(3)归纳: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刚好几时。

(4)巩固:从7时到10时,时针、分针分别从哪儿走到哪儿呢?(实物钟演示)

这时你大概在干什么?(板书:上午10时、晚上10时)

(四)认识几时半

1、初步感知几时半的指针特征:

(1)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小明起床了没有:

(实物钟动态演示从7时到7时半)

(2)再看他接下来干些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个别发言)

板书:7时半9时半11时半晚上10时半

上一篇:初一历史知识结构图下一篇:信用社合规管理年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