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总结(精选8篇)
逻辑思维是指符合某种人为制定的思维规则和思维形式的思维方式,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常称它为“抽象思维”或“闭上眼睛的思维”。逻辑逻辑与现代思维思维是人脑的一种理性活动,思维主体把感性认识阶段获得的对于事物认识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并按一定逻辑关系进行推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逻辑思维具有规范、严密、确定和可重复的特点。
同形象思维不同,它以抽象为特征,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思考,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和个别属性,揭示出物质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来概括地、间接地反映现实。社会实践是逻辑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实践的需要决定人们从哪个方面来把握事物的本质,确定逻辑思维的任务和方向。实践的发展也使逻辑思维逐步深化和发展。逻辑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凭借科学的抽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具有自觉性、过程性、间接性和必然性的特点。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以及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等。
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方法、思想方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1)辩证思维方法从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角度揭示事物的关系,侧重于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在确认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前提下,深入研究世界的某些具体关系。
(2)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的方法论前提,哲学通过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等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结构-功能方法等,又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及其方法。因此辩证思维方法要从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中吸取营养,以丰富自身的方法系统。
思维方法的本质
(1)哲学上所研究的思维方法就是指理论思维方法,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的的正确进行理性认识的方法。
(2)思维方法本质上是主体化了的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在客观规律基础上依据主体需要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工具和手段。因此思维方法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中介性,通过思维方法,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主观与客观相互联结、相互贯通,从而搭起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双向运动的桥梁。
2.思维方法在认识中的作用。
(1)思维方法对认识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使杂乱的感性材料有序化,使思维客体相互之间形成某种合理的联系。
(2)思维方法对于思维的具体操作运行有重要的规范作用:①思维方法规范着人们的思维如何运动,规范着思维运行的方向和侧重点。②思维方法具有对信息的选择、组织和解释功能,具有信息处理和转换的内在机制。
(3)思维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人们认识活动的成果,决定着主体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客体以及正确性的程度。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在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的关系上,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用哲学的辩证思维方法来否定和取代科学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的片面倾向。另一种是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否定和取代辩证思维方法的形而上学倾向。
在呼叫中心的那段时间,我们都有很多感悟,我们不仅把辩证思维方法运用到工作中,同时我们还运用辩证思维的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都很好的运用到工作中,虽然打电话在旁人的眼里可能是很简单的事,但是每一件事都有它固有的方法和规律,如果能更好的利用那么我们不仅能能更好的工作,而且能给企业和自我带来效益和利润。
新能力包括能够在非常相似的事物中敏锐地发现其细微的不同。它依靠抽象思维来创造新颖的、独特的概念,用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智慧可以定义为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明智地解决与生活行为有关问题的能力。智慧也可以定义为对完美的结构和完美手段的感知能力,即辨别判断能力。在全球知识经济当中,智慧对于一个成功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将尤为重要。
思维是人的心理过程中最复杂的心理现象之一,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规律的反映。就其功能而言,可分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思维两大类,二者既有区另又有联系。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式思维活动,其基本功能是通过全面审查自己和他人的思维而重新理解世界明晰思维,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造性思维是产生各种有用、有价值的新观点、新思想的认识过程,最常见的形式是发散式和聚敛性。将两者联系起来看,批判是考察性的、描述性的、评价性的,而创造是确立性的、革新性的;批判偏重于“破”,创造偏重于“立”。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相互关系。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前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准确度,但同时创造往往直接来自于批判,如相对论,就是爱因斯坦基于从批判牛顿方程、洛仑滋理论等一些基本物理学理论而创造性地提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当我们去理解问题、接受问题、确认问题的时,必须采用批判性思维考察我们所面临的一切,在此过程中又需要发挥创造思维能力,否则就无法找到问题的所在。
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如不能正确理解批判和创造之间的相互关系,往往会走向思维的极端,或重批判轻创造,只有破没有立,没有自己的独立创新等。例如,文化虚无主义只强调对文化的批判,并且只作消极的批判,而反对创造性地发展它;或重创造轻批判,只强调革新,片面追求新花样,这种倾向在实际生活中屡见不鲜。当今时代呼唤创新,也呼唤批判。面对国际国内的深刻变化,我们既要有创造性思维,敢于创造、勇于创新;同时也要善于总结经验,对新的实践不断加以批判性地反思。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催生知识
纵观人类知识积累的过程,我们可以得知,知识产生于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互动中;新的知识产生本身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是从批判开始的。我们可以分别从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角度去审视知识的产生,虽然二者是辩证的统一体。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主动、独立、反思的思考活动,它对思维全方位的、多视角审查,并以充分的理由和根据进行批判,并由此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毕达哥拉斯学派站在前人的肩膀,第一次从自然哲学的角度,明确提出了“宇宙是一种几何结构的概念”和点、线、面、体的概念,后来这个概念“在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中得到了物理的表述”,导致了以后的数学分化及欧式几何体系的问世。数学理性的产生发展使人们对自然界的把握从定性理解转为定量描述成为可能。
创造性是人类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创造性思维最能集中地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意味着革新、发现、发明、创新、形成新东西。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创造性思维,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飞跃,引导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毕达哥拉斯理论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都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互动中产生的结果,都是“破”与“立”的高度统一。
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在新的经济知识体系里,劳力资源、自然资源不再是发展的关键,知识已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我们要强化终身学习理念,在加强科学知识学习、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断提高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知识社会快速发展而努力奋斗。
电子商务1022
朱金玉
一、触发器名称和逻辑功能关联记忆法
触发器主要有两个双稳态:0态和1态。相应输入端能使输出端Q处于0态和1态,称为置0端或置1端。在触发器接收数据期间,置0端有效,Q输出为0,置1端有效,Q输出为1,简记为置0端有效置0,置1端有效置1。在中职教材中只涉及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按照01的顺序关联触发器名称可以记为“RSKJ”。把JK触发器记忆为KJ触发器,以便符合01顺序,即RSKJ对应0101,R端、K端为置0端,S端、J端为置1端。D触发器只记住D端置1为1,置0为0,不需要特别想办法记忆。实际上应向学生说明除了RS触发器外,JK触发器J与K端不再称置0端与置1端,也就是这两端有效组合时还有别的功能,但笔者要求学生在心里还把它们记为置0端与置1端,这样,触发器功能记忆就方便了:“置0端有效置0,置1端有效置1;两者同时有效,RS不允许,JK翻转;两者同时无效,均保持功能。”
二、触发方式与记忆标志
无论是置0端还是置1端有效与否,还得取决于控制端是否有效。只有在控制端有效的前提下,触发器才接收数据,否则,即便是置0端、置1端都有效也不会输出数据。所以,控制端与置0端、置1端形成了“控制与受控”的关系。对受控端而言,有效无效表现在电平方式上,即高电平有效或者是低电平有效;对控制端而言,有效无效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电平触发方式,和受控端一样;二是边沿触发方式,即上升沿或下降沿有效。故对置0端、置1端只有高低电平有效的说法,对控制端CP可能是高低电平有效,也可能是边沿触发有效,确认的标志就是在电路图中CP端是否有“>”号存在,如有则上升沿有效;如有“>”且电路图边沿线外对应有圆圈标志则下降沿有效;如果没有“>”则表示电平触发方式。
在比较复杂一点的集成触发器中,一般会出现直接置0端、直接置数端,叫法多样:直接置数端、复位端、清零端。这些具有“直接”功能的端不受控制端控制,只要它们有效即进行相应的置数或清零操作,所以“直接”功能的端口在数据传输初始和结束时可能有效,起到准备和收尾工作作用,而在正常处理数据时应是无效存在的。在电路图标志端符号一般加下标加以区别,如“直接置数端SD”。
三、记清楚关键“唯一”功能,其他类触发器则联想记忆
基本RS触发器具有三个唯一:唯一学过的没有控制端的触发器;唯一的低电平有效的触发器;唯一不允许置0置1端同时有效的触发器。对于基本RS触发器和同步RS触发器R端与S端不允许同时有效可以理解为:在逻辑电路中对数据的逻辑关系中出现同时有效时,输出Q端会根据电路原理有可能出现1,也有可能出现0,到底会出现0还是1,对RS触发器而言是不确定的,但不是0就是1,所以电路本身不会就此瘫痪,但对逻辑结果而言出现了不确定性,因此对电路本身是正常的,对逻辑关系来说是混乱的,故不允许RS端同时出现有效。另外还有一层含义,正因为电路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正常工作,当出现RS端同时有效的不确定的逻辑结果对整个电路的逻辑关系不影响时,或者说数据在出现不确定逻辑结果期间,电路正好不接收数据,所以这个不确定结果也就没有在逻辑关系中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要理解为对联逻辑关系有影响时不允许,没影响时可以出现,而不是绝对不出现。这点笔者是通过分析触发器功能作逻辑波形图时,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时无法完成后发现的。唯一功能掌握了,其他情况比较好记,如集成边没JK触发器是在控制端控制下,高电平有效,控制端是边沿触发方式,在CP有效期间,K有效置0,J有效置1,同时有效翻转,无效保持,CP无效保持。
四、对置0、置1端和CP控制端相连类触发器分析
如是置0、置1端相连类触发器,则可在上述情况下直接简化问题进行处理。而如是J、K端连一起,则不可能出现J端或K端单独无效的情况,所以只能是要么J、K端同时有效翻转,要么同时无效处于保持状态。在多个触发器级连状态下,如果所有触发器CP控制端连一起,表示它们同时接收数据,是同步的。如果前面的触发器输出作为后面触发器CP控制端的输入,表示它们一级控制下一级,不是同时接收数据,是异步的。
笔者在前几期探讨了老外看待物质世界的四大思维规律:不可分割的物质与可分割的个体物品、不易数的物质与轻易可数的个体物品、抽象概念与具体物品、总体概念与个体物品。 其中,第一和第二个规律可以简化为物质与物品的问题,第三和第四个规律可以简化为概念与物品的问题。
从以上总结中,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有三个关键词:物质、概念和物品。如果一个名词表达的是物质,我们关注的是该名词所指代的东西的内容,而不是其形状和大小,此时该名词应该是不可数名词;如果一个名词表达的是抽象概念或是总称概念,我们联想到的便不是一个个具备形状和大小的具体实物,而是不以数目来计量的概念,此时该名词也应该为不可数名词;但是,如果一个名词表达的是一个个具备特定形状和大小的物品或物质的不同种类,能够以数目计量,此时的名词便是可数名词。
可见,英语里的物质世界观的四大规律虽然各有特点,但是在本质上却是共通的,下面笔者将着重探讨隐藏在思维规律背后的原理,并揭示名词使用时应该采用的正确理念,从而帮助大家解决如何辨别名词的可数性问题。
背后的原理:个体化原则
隐藏在英语物质世界观四大思维规律背后的原理便是英语可数名词的个体化原则,英文中叫Principle of Individuation,简称PI原则。这个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判断一个名词可数与否的关键在于看该名词所表达的含义是否被看做是一个单个个体,如果是被看成一个单个个体,用作可数名词;如果不是,用作不可数名词。那么如何确定该名词所表达的含义被看成是单个个体呢?我们可以通过分割物体的方法来检验,即可数名词被分割,分割前后名词含义有差别;不可数名词被分割,分割前后名词含义没有本质差别。
可数名词被分割,分割前后名词含义有差别。可数名词所指代的物体被分割后,任何一部分都不等于原先的整体。比如chair (椅子)一词,一张椅子被大卸八块之后,就变成了椅子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椅子脚、椅子靠背、椅子坐板等,这些组成部分与之前的椅子便是两回事了。也就是说,椅子被拆分之后就不能再称为椅子了。由此可以判断椅子是可数名词,因为它在拆分前后是有差别的。
不可数名词被分割,分割前后名词含义没有本质差别。不可数名词所指代的物体被分割后,任何一部分与原先的整体之间都不存在差别。我们来看“an apple”(一个苹果)与“a teaspoon of apple”(一勺苹果酱)”的例子。当你把一个苹果分割了之后,各个被分割的部分都不能称为一个苹果了,所以,这时的apple是可数名词;而你把一勺苹果酱分割之后,各个被分割的部分还是苹果酱,而不会像刘谦变魔术一般,一勺苹果酱在你分割之后变成了一勺梨酱,所以这时的apple是不可数名词。
因此,掌握个体化原则是区分名词可数不可数的一个简便方法,大家只需记住:对于可数名词,物品整体被分割之后便不是原来的物品;而对于不可数名词,物质可以被任意分割,被分割的部分与整体没有本质的区别,都还是同一种物质。
正确的理念:辨别语境
名词通常是一词多义,有可能在表达某一个含义时是可数名词,而在表达另一含义时是不可数名词。那在使用的过程中如何区分呢?其实,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取决于名词在所使用的句子语境中表达何种意义,是何种用法。通俗地说,名词使用的语境决定了名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而决定了名词的可数性。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名词使用的语境来确定名词的可数性。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1.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news in detail, you can buy ___ to read.
A. a paperB. paper
根据个体化原则,我们可以判断paper作“纸”讲的时候,是不可数名词,而作“报纸”讲的时候,是可数名词。从题干句子的语境中,我们可以知道,这里的paper应该表示“报纸”的意义,因而这里表达的是可数名词的含义,正确选项应该选A。
再以coffee (咖啡)为例,coffee作“咖啡(热饮料的一种)”讲时,是不可数名词,而作“一杯咖啡”讲时,是可数名词。在一个句子中,到底该是哪种用法,仍需要根据句子的语境来进行判断。
2. There is ___ on your shirt.
A. a coffeeB. coffee
根据语境,我们能够体会到这里要表达的是“你的衬衣上洒了咖啡”,而不是“你的衬衣上有一杯咖啡”,因而,这里的coffee应该是不可数名词,正确选项是B。
我们再来看一个egg (鸡蛋)的例子。英语中有这样一个习语, 叫“put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直译就是“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引申为“孤注一掷”。请看下面这句话:
3. We should spread our investments over several companies. It wouldn’t be wise to put all our eggs in one basket.
我们应该把我们的资金投入几个不同的公司,孤注一掷是不明智的。
这里egg的用法为可数名词的用法,根据语境,放进篮子里的应该是“一个个的鸡蛋”。英语中还有个习语是“have egg on one’s face”,直译是“某人脸上有鸡蛋”,引申为“(名人)出丑或丢脸”。请看下面这句话:
4. The government has been left with egg on its face.
该政府丢尽了脸。
在这个句子语境中,“鸡蛋”显然指的是“被打破的鸡蛋”,因而,这里的egg是不可数名词的用法,表示“鸡蛋”这种物质。
由以上例句可见,名词所处的句子语境决定了名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而决定了名词的可数性。因而,在这里,笔者想引出“可数语境”和“不可数语境”两个概念。笔者认为,与其说名词是可数还是不可数的,倒不如说语境是可数还是不可数的。其实,那些常被定义为不可数的名词,只不过是它们在不可数语境中出现的频率高于在可数语境中出现的频率罢了;而那些常被定义为是可数的名词,也只不过是它们在可数语境中出现的频率高于在不可数语境中出现的频率罢了。
放几条刚刚总结的规律,抛砖引玉
名词解释
evidence:证据,现象等,一般指A conclusion:判断,推论等,一般指B 元素:指evidence和conclusion中的主语谓语或宾语(很重要!)
一、归纳,conclusion题型
1、有两个及以上的evidence,没有conclusion,但有推理关系,答案就是是conclusion
2、有两个及以上的evidence,且有数字作为evidence的,答案是需要计算一下元素和数字关系的conlusion 3:有evidence和conclusion,但evidence会影响到conclusion的准确性,答案是conlusion不正确 A、上来就说conclusion,但举出来了一条evidence是特例,答案是conlusion会被其他元素影响到
B、上来就说conclusion,然后举出了一条影响conclusion正确的evidence,答案是conlusion被过高或过低估计了
4、有evidence和conclusion,但彼此之间无关联,答案是evidence和conclusion无关系
5、有evidence和conclusion,但彼此矛盾,答案是conclusion不存在
6、有evidence和conclusion,且结构比较完整无疏漏,答案是evidence的复述
7、有evidence和conclusion,且conclusion是两个元素进行比较的结构,答案是conclusion的进行比较的另一种写法
二、演绎题
(一)假设题
1、有evidence和conclusion,推理过程完整,答案是把conclusion的元素和evidence的元素搭桥建立关系
A、情况A,当evidence和conclusion各有一个,并且都有一个共同的元素时,把conclusion独有元素和evidence的独有的元素建立关系。B、情况B,有多个evidence和一个conclusion时,把conclusion和一个evidence共同用的元素和另外一个evidence的独有的元素建立关系。
2、有evidence和conclusion,推理过程不完整,缺乏某一个应该出现的evidence,答案是这个evidence
3、答案中含有not,分为不能被他因削弱和evidence的元素不能没有关系两种
(二)加强题
1、有evidence和conclusion,推理过程完整,答案是把conclusion的元素和evidence的元素搭桥关系
2、有evidence和conclusion,推理过程完整,答案是一个事实说明conclusion成立
3、有evidence和conclusion,推理过程为conclusion解释evidence,本身已经构成充要条件,答案为evidence的逆否命题
(三)weaken题
1、有evidence和conclusion,但evidence存在不完整性或不正确,答案是evidence为啥不完整或不正确
2、有evidence和conclusion,且推理逻辑上正确,答案是其他的evdence在发挥作用
3、有evidence和conclusion,但推理不正确,答案是conclusion的独有元素和evidence的独有元素不具备关系
4、有evidence和conclusion,推理过程为conclusion解释evidence,答案是其他的evdence在发挥作用
(四)评价题
1、有evidence和conclusion,答案是已经存在的evidence的扩大化或缩小化等评价性描述
三、解释题
1、有evidence和conclusion,答案是evidence的补充和完善,基于适当的推理和常识
四、填空题
1、有evidence和conclusion,答案是连接conclusion的元素和evidence的元素
规律记忆法巧记英语单词:
第一种,派生法
英语构词法之一派生法,也叫词缀法,就是在词根前面或后面加上前缀或后缀就构成了新的词。由派生法构成的词叫派生词。大体上讲,派生法有两种规律:加前缀和加后缀。加前缀:
honest(诚实)前面加前缀dis,就构成了新的单词dishonest(不诚实);able(能)前面加前缀un,就构成了新的单词unable(不能);night(夜晚)前面加前缀mid,就构成了新的单词midnight(午夜)。
加后缀:
work(工作)后面加后缀er,就构成了新的词worker(工人);child(孩子)后面加后缀hood,就构成了新的单词childhood(童年)。
第二种,合成法
英语构词法之二合成法,就是把两个以上独立的词合成一个新词。
比如,class(课)+room(房间)就构成了classroom(教室);every(每一)+one(—)就构成everyone(每人);some(一些)十body(人)就构成了somebody(某人);my(我的)+self(自己)就构成了myself(我自己)。
一般来讲事物之间是存在着联系的,他们之间总有自己的规律存在。在记忆学习的时候如果能找到他们之间的规律,就能轻松地学习和提高,有这样一个故事:
德国大数学家髙斯在小学念书时,数学老师叫布特纳,在当地小有名气。
这位来自城市的数学老师总认为乡下的孩子都很笨,感到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因此经常很郁闷。有一次,布特纳在上课时心情又非常不好,就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题目:
1+2+3 +100=?
“这么多个数相加,要算多长时间呀?”学生们有点无从下手。
正当全班学生紧张地挨个数相加时,髙斯已经得出结果是5050。同学们都很惊奇。布特纳看了一下高斯的答案,感到非常惊讶。他问髙斯:“你是怎么算的?怎么算得这样快?”
高斯说:“1+100=101、2+99=101、3十98=101……最后50+51=101,总共有50个101,所以101x50=5050。”
原来,髙斯并不是像其他孩子一样一个数一个数地相加,而是通过细心地观察,找到了算式的规律。
善学者总是有意识地去寻找事物的规律,在分析规律的过程中不断加强理解,记忆起来就会容易得多。一个人学习成绩优秀,除了他刻苦学习外,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成效与记忆力最为相关,不同人的记忆能力有差异,但除了极少数智力存在缺陷的人外,差异是不大的,只要我们能掌握并遵循合理的记忆规律,合理安排我们的学习和复习时间,就一定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记忆是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增强智力、创造发明的关键,所以提高我们的记忆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我们该怎样去遵循记忆规律,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呢?
一次记忆的材料不宜过多
应该控制好每一次记忆材料的总量,如果总量过多很容易产生大脑疲劳,使记忆效率下降。
正确的做法是,把量控制在一个范围,能让你一次完成记忆过程,记忆完成后,还觉得意犹未尽,有余力再从事其他科目的学习。如果需要背记的材料实在过多,也可以把它切分成几部分,每次解决其中一部分。
如果需要记大量的问答题,可以把每个要点用1?2个字概括,都写到一张纸上,对着题目回忆答案,想不起来再看提示。只要能正确回忆起所有要点,就在题目下面打钩,下次就可以跳过去了。这样,记忆的次数越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就越少,你的自信心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增强。
要善于找“特征”
良好记忆习惯的养成非常有利于你记忆力的提高。所以平时在学习中你一定要努力寻找规律,细心挖掘其特征,通过理解来加深记忆,要知道,“找特征”的过程,正是最好的理解和复习的过程,更是加深印象的过程。可以这么说,“特征”是记忆的第一大法,这种记忆习惯的养成非常有利于记忆素质的提高。
3.事先做好心理调节
记忆之前,必须先做好心理调节,树立起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掌握这些材料。千万不要在记忆之前怀疑自己,担心自己背不下来。记忆过程中也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态,不能急躁,急躁会破坏心理平衡,使大脑出现抑制现象,让自己无法顺利完成记忆。
《思维技能训练》学习之感想
——向高效思考者进军
焦添甜 谈到学习思维拓展训练的感受,得要追溯到3月刚刚开学时,带着疑问和好奇走进赵老师的课堂,思维训练学习总结(十二)。通过课堂上不断学习,渐渐理解原来思维也是需要训练的,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在生活、工作中很多事情都解决的欠妥。当每从赵老师那里学习一个工具时,就迅速将这个工具运用到问题的解决中,改变遇到一些问题时情绪化处理。大家总说冲动是魔鬼,当你学好了思维训练中的工具,将其运用自如的时候,恐怕魔鬼都要躲着你。
让我们再细细品味一下思维训练学习中的点滴:
首先是独特的赵老师,他的那种自信,那种做学问的态度,无不映射出一名人民教师的可敬之处,也潜移默化的感染着我们。特别是课堂的气氛,那是相当活跃,赵老师总会带来很多小游戏,让大家分组讨论完成,不仅学习到思维工具的使用,也让同学们之间增进了友谊。在此要感谢赵老师在这学期带给我们精彩的讲说,及对我们思维的拓展和更新,使我们在处理日常事务时不再盲目跟风、无从下手。
知识改变命运,思维改变生活。参照下面这幅图,我才知道自己的定位,但并不是我所期望的,通过对思维工具的学习,来逐步改变。
思维可视化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思维导图软件(mindmanager),及思维导图的画法;它是促进激发和整理思维的可视化工具。它改变了我传统的记事模式,使思路更清晰。平时事情比较多时,之前总会利用一张纸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做个时间上的计划框架,一天下来事情总会有条不紊的顺利完成。思维导图,在时间上督促了我,做事情也条理化,并且不会遗忘每一件琐事。同事看见了,不断称赞此方法实在是妙,偶尔也会仿效着画。当然,思维导图软件作用还有很多,例如:做工作计划,会议记录、演讲、活动组织等,工作总结《思维训练学习总结(十二)》。
学会了隐形思维的显性化之后,能将自己的思维简洁的展现出来,如何能处理的更好呢?我们又进入显性思维工具化的学习,这里说的工具可是相当了得,他们能诠释每一个问题。如:pmi(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兴趣点)、caf(考虑所有因素)、rules(规则)、c&s(结果和结局)、a.g.o(方向、目的、目标)、planning(计划)、fip(优先考虑的事情)、a.p.c.(其他选择、可能性和方案)、decisions(决定)、opv(其他人的观点)。在工作中、学习中、生活中,它们帮助我掌握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更快更有效的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效率,也积累了新的经验。综合起来运用这些工具进行思考,让思维更加有深度、有针对性,就是遇到再棘手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增加了我处理问题的自信,遇到事情不在紧张,并且做的愈加完美了。
多层应试教育导致部分人思维模式固定,没有创意。但在飞速发展的社会里,只有不断创新的思维,才是科技不断发展的引领军,因此掌握思维激发的工具也是势在必行的。
在思维激发工具的学习中,更是受益匪浅。如:随机输入、概念三角。在课堂的小练习中,这些工具引导我们充分的发挥了想象力,几个练习下来,我不禁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么想问题,还可以将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po在一起,并能迸发出无穷无尽的奇思妙想。世界上千奇百怪的发明应该就是这样出现的。在思维激发工具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不断鼓励我们大胆思考,大胆创新,这样才能激发大家更多潜在的创造力。
最有趣的工具要属“六顶思考帽”了,它们分别是白色思考帽、红色思考帽、黑色思考帽、黄色思考帽、绿色思考帽、蓝色思考帽。六顶思考帽是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模型。它提供了“平行思维”的工具,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上。强调的是“能够成为什么”,而非 “本身是什么”,是寻求一条向前发展的路,而不是争论谁对谁错。运用六顶思考帽,使混乱的思考变得更清晰,使团体中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使每个人变得富有创造性。
白帽子——白色是中立而客观的。代表着事实和资讯。中性的事实与数据帽, 处理信息的功能; 黄帽子——黄色是顶乐观的帽子。代表与逻辑相符合的正面观点。乐观帽, 识别事物的积极因素的功能;
黑帽子——黑色是阴沉的颜色。意味着警示与批判。谨慎帽, 发现事物的消极因素的功能;
红帽子——红色是情感的色彩。代表感觉、直觉和预感。情感帽, 形成观点和感觉的功能;
绿帽子——绿色是春天的色彩。是创意的颜色。创造力之帽, 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的功能;
蓝帽子——蓝色是天空的颜色,笼罩四野。控制着事物的整个过程。指挥帽, 指挥其它帽子,管理整个思维进程。
我还是想把这六顶思考帽所代表的特定含义罗列出来,我想深深地记住这六顶帽子,它们给我以热情,勇气和创造力,让我的每一次练习,每一次讨论,每一个决策都充满新意和生命力。并让它们时刻提醒自己,处于什么情况下应该带什么颜色的帽子去处理问题。
最后那就是最高境界—思维技巧自动化。要做到高效思考,我还要继续努力,多多运用思维工具,不断在运用中掌握每一个工具,积累经验,做一个高效的思考者。
1 英汉间思维模式的差异与文章结构特点
1.1 汉语思维方式及文章结构特点
英汉属于不同的语系, 英语句子注重形式上的逻辑合理, 因此特别注重关联词、衔接词的运用;汉语形散神聚、句断意连, 尤其是现代汉语, 往往以意念为主轴, 以意役文[1]。中国人在说话及写文章时, 把思想发散出去还要收回来, 让它落到原来的起点上。这样的圆周型思维导致了中国人在语言表达上往往不是采用直截了当的方式, 而是采用迂回的方式来加以阐述, 尽量避开直接切入主题, 形成了螺旋式的汉语结构, 具有含蓄、委婉、间接、迂回的特点。因此中国人的文章强调起承转后, 结构完整, 写作手法灵活多样, 反对平铺直叙, 注重铺垫、渲染的效果, 习惯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 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意合重于形合, 形散意不散[2]。中国学生的作文在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看来缺乏中心、连贯性和组织性, 类似绕弯子。其实,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和对自然的态度是天人合一, 中国人在思想意识、思维模式上倾向于求整体、求笼统、求综合。在篇章结构的布局上表现出把思想发散出去还可收拢回来落到原处, 甚至避开主题。这种思维模式也决定了其表达方式。
1.2 英语文章结构特点
西方人的思维呈直线型, 所以在语言表达上具有开门见山、实话实说的特点。写文章的时候直接表达优于间接表达, 通常包含4个部分:导入、主题、支撑、结论。切入主题后先陈述段落的中心思想, 即主题句, 再分几点对主题进行阐述, 最后得出结论。整个语篇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表达的思想要做到与语义直接相关, 要用一定的连接手段将各个部分连接起来, 形成直线流动的实体。英语佳作思维严谨、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作者行文时严格遵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排中律保证文章主题鲜明, 选材具体典型;同一律确保文章材料和主题协调统一;矛盾律使文章层次清晰, 论述前后一致;充足理由律使文章做到以理服人, 证据确凿, 论述充分。
2 中国学生英语作文常见问题及分析
由于汉英间思维的差异, 中国学生在学写英语作文时, 虽然使用的英语, 但写作的思路还是汉语思维, 这就造成了中国学生写就的英语作文在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看来思路混乱、主题不清。主要表现为: (1) 态度不明、观点不清。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很多都是对比论述题, 对于某一问题表现出的态度要求非此即彼, 所以必须明确态度。中国学生在中庸思想的影响下, 观点中庸, 左右兼顾。 (2) 主题不突出, 论述欠充分。不会写主题句和扩展句, 层次不分明;或者重复论点, 缺乏实质性论据。 (3) 材料空泛、口吻欠妥。在从小灌输的集体主义的影响下, 动辄就搬出祖国来说事, 作文中经常会写到我们祖国、政府要怎么做。事实上, 大学英语作文涉及的主题大多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联系比较紧密, 只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从小处着眼, 就事论事, 就会有充足的支撑论据。另一方面, 大部分学生不会从“我”的观点出发想问题。尤其论述需要人们做什么时, 主语就会转变为“你”, 有着强烈的说教口吻。
3 对教学的启示
3.1 培养学生英汉思维差异的意识
外语思维是英语教学追求的目标, 著名的语言学家洪堡特曾说过:每种语言都在它隶属的民族周围设下一道藩篱, 一个人只有跨过另一种语言的藩篱, 才有可能摆脱母语的束缚[3]。学习一种语言不仅是掌握一种技能, 更是要学会一种思维方式。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 除了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外, 更应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看问题, 开拓思路、提高综合能力, 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3.2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一篇好的英语文章首先从结构来说应思维严谨, 层次分明。培养方法可以从阅读训练着手, 让学生在进行深层阅读之前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在日常教学中, 要将英语文章结构特点灌输在学生的脑海中。在充分输入的前提下, 才有可能实现良好的输出。另外在写作训练中, 应教会学生严格遵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语言学习的实质就是模仿, 教会学生模仿英语的思维和英语的表达, 以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英语写作在教学中一直都是难点, 除了语言知识不足之外, 思维方式差异也是重要的原因。而且人们大多时候更关注的是语言能力的提高, 而忽视了思维差异对学生英语写作造成的消极影响。另外, 当代大学生汉语写作能力薄弱也是影响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原因, 应该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揣铁梅.论汉语思维对英语写作的负迁移及教学对策[J].教育研究, 2006, (7) :109-110.
[2]王红艳.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9 (6) :153-154.
关键词思维能力 素质培养 课题研究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间接性、抽象性和概括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中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思维可以可以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各科教学都可以渗透发展学生思维的内容,以促进儿童思维发展。根据思维“三性”的特点,结合数学教学实际,就怎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一点体会。
一、从直接到间接
低年级学生没有实践经验,直接接触实物不多。离开具体实物,数学概念很难理解。如教学生认识1~10各数时,可让学生直接触摸实物或者看图:
例1:触摸实物数数(数身边的实物)。数数自己笔盒中有几支铅笔?数数书包里有几本书?有几本作业簿?数数教室里有几张桌子?有几条凳子?数数自己有几个手指?
例2:看图数数(出示挂图)。图⑴挂图上有几位小朋友在操场上玩耍?图⑵操场上有几株树?图⑶教室窗台有几盆鲜花?图⑷桌上有几个小球?
学生从看实物到看图数,从数数过程中逐步树立数数概念。如:5支铅笔,5本书,5张桌子,5条凳子,5个手指,5个小朋友,5棵树……凡是5个独立的个体都可以用5表示。5的概念从何而来,从数这许许多多的个体逐步在大脑中形成的迹象。这个迹象的建立就逐步建立了间接的思维理念。从依据实物到离开实物,从用许多个体表示多少逐步过渡到引用数字来表示多少。
从用数来表示实物的多少,到一个数与另一具数比较谁多谁少,儿童思维又有进一步发展,这个发展(飞跃)过程,仍然有一个从直接到间接的过程,如让儿童理解5比3多,3比5少,可按下列教学方法进行:⑴动手摸,数一数:5支铅笔与3支铅笔,一根一根数,先数5支,并分开放置,从直接与实物的接触中,感觉5支多,3支少。口述时,先顺向说5比3多,后反向说3比与5少(培养学生顺向与反向思维习惯)。⑵看看图,想一想。从摸实物到看挂图也是从直接到间接的一种过渡。对儿童来说,实物个体的数量认识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从图物作为直观教学其收效会受到一定影响。但这是从直接到间接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例如:5比3多,3比5少。挂图标示:一部分为5个桃子,另一部分为3个桃子,学生看图数出每一部分的个数,而后比较。比较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让学生有一定时间想一想,在想一想的前提下就得出结果,顺比5个桃子比3个桃子多,后比3个桃子比5个桃子少。离开实物,离开挂图纯粹用数字进行比较数的大小,从而过渡到间接思维。
二、从具体到抽象
小学生年龄特点多数是形象思维,即他的思维是具体依托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丰富,接触实物(现象)的积累,抽象思维才能得以发展。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呢?除了按一般的教材进行教学外,要选择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教材有机地结合进行教学。例3:说出图中有几个三角形?
不论是用纸板图形演示,还是边看图边数数,都是让学生直接感觉,让学生从依托实物到离开实物,从感觉到想象,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逐步形成概念,最终做到凭借概念进行思维,从例3中形成概念是有公共端点,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三、从抽象到推理
在感性认识基础上抽取实物本质的东西,舍去非本质的东西,逐步加深对实物的认识,形成概念——反映对实物本质属性进入高一级思维形式。人们的推理就是以这种抽象思维为前提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必须借助直观形式或熟悉的实物抽象到具体化,进而进行推理。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推理形式有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归纳推理三种。现分别例举如下(归纳推理略):
1.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常用的演绎推理主要采用三段论法。例如:所有偶数能被2整除(大前提),224是偶数(小前提),所以224能被2整除(结论)。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教學,一般要注意:⑴结合实际让学生理解演绎推理的大前提、小前提的具体含义(教学中尽量不要出现抽象的概念)。⑵数理关系方面推理,所例举的数字要小,最好小到可以口算出结果,以帮助理解。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一些推理训练。例1中两个数互为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小前提填空);例2一个整数的末位是5或0这个数可以被5整除,365的末位是5——(填空)。⑷扩大推理范围,除了数理方面的推理外,可扩大到其他身边的实物之间关系的推理,以加深演绎推理的理解。演绎法是一种有步骤、有条理、有根据的推理格式。数学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应用,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算,而且可以让学生弄清算理。只要我们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演绎推理训练,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逻辑能力。
【逻辑思维总结】推荐阅读:
创新思维逻辑思维论文11-04
逻辑思维训练题11-26
培养逻辑思维的方法09-20
儿童逻辑思维训练五方法10-26
逻辑思维跨年演讲20111-02
逻辑思维及方法练习题11-26
小学数学教学中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09-21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学总结12-09
逻辑狗教案06-25
趣味逻辑论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