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心得体会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心得体会(推荐13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心得体会 篇1

一、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

(一)自我意识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中学生积极自我意识教育的内容

1、自我认识教育

2、正确的自我评价方法的教育

3、理想自我的教育

二、学习心理的辅导

(一)学习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的内容

1、学习动机的激发

2、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3、考试心理的辅导

三、挫折的应付

(一)挫折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1、挫折的含义 : 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达到目标的行动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2、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挫折,引起挫折的具体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学习方面(2)人际关系方面、(3)兴趣和愿望方面(4)自我尊重方面

(二)中小学生挫折教育的内容

1、挫折观的教育

2、应付挫折方式的教育

(1)消极的应付方式:攻击、固着、冷漠、否认、退化、压抑、反向

(2)积极的应付方式

3、挫折承受力的训练与培养

4、挫折应付不良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

四、情绪的调节

五、人际关系的协调

六、性心理教育

青春期性心理教育的内容:

1、青春期性心理教育的内容,2、青春期性意识发展的教育,3、青春期性行为的心理教育,4、青春期异性交往的教育,5、青春期性心理发展困扰的个别辅导

七、优良人格的塑造

㈠人格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㈡中学生优良人格的塑造

1、理想和世界观的教育

2、自我观的教育

3、意志品质的教育

4、优良品格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心得体会 篇2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 健康除了指没有疾病或病痛外, 还包括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处于完全良好状态。换句话说, 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强壮的体魄, 还要有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作为社会、国家的砥柱力量, 除了要知识渊博外, 还要有健康良好的心理, 从而疏导和影响身边的人。然而, 最近几年大学生投毒、暴力伤害、自杀、凶杀等案例屡见不鲜,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 亟待解决。因此,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近年来, 各高校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取得了一定的结果。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继续有效开展, 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建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模式, 笔者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样本展开调查, 一共发放问卷450份, 回收有效问卷427份, 有效回收率为94.89%。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 各高校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成果。但是目前来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不平衡, 仍然存在不足。调查结果显示, 有5.37%的学生不知道学校有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有63.75%的学生偶尔翻看学校心理健康知识刊物, 36.25%的学生未曾读过;有47.5%的学生只是偶尔浏览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程度来看, 有25.67%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到位, 有37.88%的学生认为知识欠缺。

当学生出现心理烦恼的时候, 他们的解决方式各不相同, 有31.83%的学生选择自己默默承受心理烦恼, 有65.88%的学生会向朋友倾诉, 还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向家人、老师寻求帮助, 然而, 只有8.97%的学生选择心理问题咨询, 从中可以看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还不够完善。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 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不健全。现在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存在一系列问题, 主要有机构不健全、分工不明确、编制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等。 (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不到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具规模, 但仍然不够健全完善。 (3) 心理咨询教师不足, 专业素质不够。各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主要依靠专职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的教师队伍, 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心理知识的培训,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大大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 (4) 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的缺失。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经常出现心理问题, 主要包括人际交往问题、情绪问题、学习问题、恋爱与性问题、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忽略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造成有些心理健康问题不被重视。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是维持人们的心理水平, 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促进个人潜能的发挥, 并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处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成长发展问题, 同时对大学生的心理疾病进行鉴别和治疗。

针对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喜好程度不同, 调查结构显示, 大学生对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接受比例如表2, 从中可以看出, 凡是能够调节大学生心态的内容, 都会被部分学生接受, 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内容的需求还是因人而异的, 各有侧重的, 其中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网络成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大学生面临着学校环境的转变, 社会环境的转变, 可能会出现不能适应的情况, 而造成心理压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帮助大学生适应环境, 学会独立, 学会生存, 提高环境的适应能力, 缓解压力, 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2) 维护人格的健全和完整。大学生容易受到各方压力, 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维护大学生人格的统一于完整, 培养大学生自信、自强、自我肯定的心态。 (3) 形成稳定的心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素质和稳定的心理结构, 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4) 形成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引领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 引导大学生尽职尽责地为社会服务, 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实现个人和社会之间和谐互动。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已经取得了许多成绩, 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需要进一步发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整个学校、全体师生共同配合,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改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表3可以看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很多, 最让学生接受的方法是心理素质训练, 其次是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咨询, 从而可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方法。

(一) 重视课堂教育, 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是传递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 心理健康知识的传递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让学生在课堂上系统学习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自身心理发展的规律, 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设置不同的心理健康必修课;针对特殊心理问题, 设置心理健康选修课, 从而覆盖心理问题的各个方面, 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

(二) 重视学校心理咨询工作, 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供途径

学校心理咨询是防止心理疾病、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排解心中困苦, 开发自身潜能, 从而更好的认识自己, 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学校应该权利支持心理健康咨询机构的建设, 为心理咨询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为心理咨询工作配备设备和办公用品, 聘请专家, 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等。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聘请心理健康专业人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教师队伍的建设。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师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学校应该配备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 专门从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并定期举办心理问题讲座, 时时为学生提供心理问题咨询。同时, 学校也应该重视辅导员、学生干部的培训, 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从而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可以给大学生提供交友、娱乐、解压的平台, 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 从而缓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学校应该开展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 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 创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促进大学生深入认识自己, 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弥补自己的不足, 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

(五) 利用网络, 为学生心理问题提供辅导

随着网络飞速发展, 通过网络学习和娱乐, 已经是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对大学生来说, 网络更是普及。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心理咨询网站或者热线, 让学生匿名抒发自己的情感, 或者咨询心理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 为学生做好心理辅导, 从而更加有效的缓解心理压力, 解决心理烦恼。

总结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整个学校、全体师生共同配合,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以课堂教学、课外素质训练为主要渠道, 形成课内教育与课外指导相结合, 心理咨询和心理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结合学校调查的结果,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高校应该调动整个学校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以课堂教学、课外素质训练为主要渠道。形成课内教育与课外指导相结合, 心理咨询和心理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法

参考文献

[1]高洪涛, 季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和机制的探索[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4) .

[2]张峰, 朱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体育科学研究, 2003 (4) .

[3]刘海燕, 宁淑芬.教学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

[4]韩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述评[J].教育探索, 2009 (12) .

[5]廖桂芳, 李晓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研报告[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5 (2) .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成长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内容

一、大学生心理知识结构现状调研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自我心理成长分析等方法对某高校在校四个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学知识结构调研。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知识薄弱,通常将常识等同于科学知识,并应用于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如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概念模糊甚至混淆,对心理学发展和历史知之甚少。就调研样本而言,调研结果显示,86%的大学生不能科学地描述出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92%的大学生不知道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94%的大学生承认之前从未接触过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几乎没有大学生能分辨出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以及表述心理学发展的历史等。在应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需要利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心理问题时,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比较漠然和被动。如机械地应对成长转折出现的问题、面对家庭变故和危机茫然而唯命、对自身因成长和环境因素引发的心理困扰茫然失措等;调研中大学生最希望得到的心理学知识包括,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42%)、人格和气质方面的知识(55%)、心理学有趣的实验和心理学发展的历史(47%)、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内容(78%)等;在应对心理问题时,他们关心神经症类(55%)、抑郁(78%)和性心理(70%)等;需要迫切掌握的心理学技能包括人际交往、压力管理、情绪管理、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等技能,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恋爱中的技能更加向往。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缺陷

2011年6月,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各高校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组织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文件的颁发标志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为高校必修课的时代到来,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里程碑。各高校均按照文件的要求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规范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从目前学习效果、教师授课和课程内容来讲,离科学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还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仅就课程内容而言,其内容存在诸多需要重新设置和调整的方面。

(一)没有给学生构建完整的心理学知识图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首先必须介绍“心理”的内容,才能涉及健康的问题,而有关心理现象的内容正是大学生所欠缺的。目前课程内容几乎只涉及心理健康及心理治疗等,对心理学研究的另一方面,即心理现象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涉及较少。其结果只能造成大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断章取义,甚至孤立和片面对待相关心理问题。如“自我”这个概念在心理学中是研究比广泛的领域,没有给学生介绍清楚之前,是很难深入涉及“自我意识”以及相关心理健康问题。

(二)教学内容学科化、程式化,与学生实际经验相去较远。课程内容选用了与其他学科相类似的模式,即内容介绍学科化和程式化,可读性和趣味性较差,直接给学生带来的是枯燥无趣的心理感受。如“人格”在心理学中业已独立成为一门课程,然而课程内容介绍时比较浅显,同时与性格和气质的辨析没有深入和结合实际。

(三)方法和措施脱离现实,具体技能欠缺。教材在介绍具体的方法和措施时显得离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相关技能显得抽象,操作性不强。给学生的感受是似乎都有理,但就是不知道如何去做,如“情绪管理”中不良情绪表现及调适。

(四)同理案例少。教材在列举案例时,基本是按照医学案例介绍模式,学生在阅读时感到烦闷无趣。从而造成可阅读性和指导性差。同时与时事结合不紧密,没有发挥启发性和警示性的作用。

三、课程内容设置创新的途径

本研究根据实际调研的结果和课程内容中存在的缺陷,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以大学生成长需要为基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进行了创新实践,在实际运用中教学效果显著。

(一)传授给学生完整的心理学知识图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研究正常人群及其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和意志为对象的研究,这类研究主要体现为理论研究。同时还包括以异常心理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这类研究主要体现为实践研究。前者为心理学的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验的基础,后者为人类追求健康和幸福提供了实践指导。二者分离必然造成知识和技能的脱节,从而人为地割裂知行关系。对于非心理学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只有知晓心理学基础知识,才能结合相关技能和技巧,科学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比如,给学生介绍了情绪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基础知识之后,他们就能提高应用相关技能时自觉和主动性。另外,对心理学知识全貌的了解,可以激发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深造的热情和动力,也可以促进学生涉及和探究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生理学和教育学等其他学科知识。

(二)案例结合学生关注的实际,以保证解决措施和途径的简洁、易行和有效。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案例作为理论和技能的对照,从而指导和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案例必须具备启发作用和针对性,以便学生能学以致用。同时案例最好和社会背景相结合,及时反映和跟踪在社会上有一定震撼性和影响性的实例,比如2013年3月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2013届毕业生林森浩的投毒案等。

(三)技能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几条抽象的归类和总结,不能介绍是什么,应该介绍如何做,提供的方法和途径必须具体化、有操作性和模式化。如人际关系中的“赞美的技能”一般教学内容显得比较抽象。应该在真诚的基础上,将其归纳和提炼成可操作和可借鉴的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行为模式,让学生就自己日常生活例子进行操作练习,见表1。endprint

赞美的操作步骤 表1

表述的内容 举例

1. 描述你观察到对方可以赞美的现状(如工作情况、衣着、举止、言语、成就和创新等) 1. 小王,你关于创业的主题设想太有创意了,符合我们现实条件

2. 描述自己的感受:(1)认知:指见识或知识层面的提升;(2)情感:用积极情绪形容词描述自己的真实感受 2. 这个主题让我不仅了解这个行业的现状,而且长了见识,真是让人兴奋

3. 肯定对方的努力:时间努力、情感努力、脑力努力、身体努力、意志力努力…… 3. 你肯定在这方面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4. 表述自己的羡慕和不足:(1)羡慕别人的能力、努力、意志力和创造力,适当做到对方这种努力或能力的延伸和拓展;(2)不足就是坦诚证明自己的差距,甚至空白或盲点 4. 真是让我很羡慕,这种能力和毅力正是我欠缺的,你在其他方面想必也一定会有所建树

(四)设置课程内容时应考虑大学生的时尚需求,充分发挥心理学知识的作用,以帮助他们科学合理地应对时尚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后果。当今科技和经济的急速发展,新生事物让人目不暇接。在享受它们带来的便利同时,因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层出不穷,如微博、微信和网购等。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他们不仅喜欢和接纳时尚,而且引领和创新时尚,同时也要应对和解决相关心理问题。因此,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应针对这种现象,积极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理论,不仅能帮助他们答疑解惑,而且能充分享受时尚带来的便捷、乐趣和自豪。

(五)重点解决大学生集中体现的心理困扰,并提供有效的应对技能。心理问题涉及面较广,在课程内容中一般是泛泛而谈,其结果只能是基本层面的了解,在解决实际心理困扰时显得苍白无力。本研究以调研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重点解读和分析大学生实际面对的心理困扰(大学生经常面对和迫切想解决的心理困扰包括:抑郁(78%)、失落感(81%)、嫉妒(83%)、愤怒(61%)、焦虑(71%)和无聊(63%)等,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技能。

大学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自己成长具有意义感,而该课程也可以、也应该,而且必须做到和做好。目前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表现出的漠然态度,其原因之一源于我们的教学漠视了课程对学生成长的意义所在。这里不是课程内容的不断拓展、补充和筛选,而是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建构课程对学生成长的意义,让学生感到课程对自身成长有帮助。这种帮助当然不是以抽象、空泛的方式来展示和表达,而是掌握了大学生个体的真实存在和需要,了解各种复杂的心理及情绪构造,我们才可能绕过原来那种以虚构且完美的理性之人来探究课程对学生成长意义的恋栈。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叶澜.教育创新呼唤“具体个人”意识[J].中国社会科学, 2003(1).

[3]郑军.心灵简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李家成.成长需要[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5]韦波,何昭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endprint

赞美的操作步骤 表1

表述的内容 举例

1. 描述你观察到对方可以赞美的现状(如工作情况、衣着、举止、言语、成就和创新等) 1. 小王,你关于创业的主题设想太有创意了,符合我们现实条件

2. 描述自己的感受:(1)认知:指见识或知识层面的提升;(2)情感:用积极情绪形容词描述自己的真实感受 2. 这个主题让我不仅了解这个行业的现状,而且长了见识,真是让人兴奋

3. 肯定对方的努力:时间努力、情感努力、脑力努力、身体努力、意志力努力…… 3. 你肯定在这方面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4. 表述自己的羡慕和不足:(1)羡慕别人的能力、努力、意志力和创造力,适当做到对方这种努力或能力的延伸和拓展;(2)不足就是坦诚证明自己的差距,甚至空白或盲点 4. 真是让我很羡慕,这种能力和毅力正是我欠缺的,你在其他方面想必也一定会有所建树

(四)设置课程内容时应考虑大学生的时尚需求,充分发挥心理学知识的作用,以帮助他们科学合理地应对时尚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后果。当今科技和经济的急速发展,新生事物让人目不暇接。在享受它们带来的便利同时,因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层出不穷,如微博、微信和网购等。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他们不仅喜欢和接纳时尚,而且引领和创新时尚,同时也要应对和解决相关心理问题。因此,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应针对这种现象,积极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理论,不仅能帮助他们答疑解惑,而且能充分享受时尚带来的便捷、乐趣和自豪。

(五)重点解决大学生集中体现的心理困扰,并提供有效的应对技能。心理问题涉及面较广,在课程内容中一般是泛泛而谈,其结果只能是基本层面的了解,在解决实际心理困扰时显得苍白无力。本研究以调研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重点解读和分析大学生实际面对的心理困扰(大学生经常面对和迫切想解决的心理困扰包括:抑郁(78%)、失落感(81%)、嫉妒(83%)、愤怒(61%)、焦虑(71%)和无聊(63%)等,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技能。

大学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自己成长具有意义感,而该课程也可以、也应该,而且必须做到和做好。目前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表现出的漠然态度,其原因之一源于我们的教学漠视了课程对学生成长的意义所在。这里不是课程内容的不断拓展、补充和筛选,而是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建构课程对学生成长的意义,让学生感到课程对自身成长有帮助。这种帮助当然不是以抽象、空泛的方式来展示和表达,而是掌握了大学生个体的真实存在和需要,了解各种复杂的心理及情绪构造,我们才可能绕过原来那种以虚构且完美的理性之人来探究课程对学生成长意义的恋栈。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叶澜.教育创新呼唤“具体个人”意识[J].中国社会科学, 2003(1).

[3]郑军.心灵简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李家成.成长需要[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5]韦波,何昭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endprint

赞美的操作步骤 表1

表述的内容 举例

1. 描述你观察到对方可以赞美的现状(如工作情况、衣着、举止、言语、成就和创新等) 1. 小王,你关于创业的主题设想太有创意了,符合我们现实条件

2. 描述自己的感受:(1)认知:指见识或知识层面的提升;(2)情感:用积极情绪形容词描述自己的真实感受 2. 这个主题让我不仅了解这个行业的现状,而且长了见识,真是让人兴奋

3. 肯定对方的努力:时间努力、情感努力、脑力努力、身体努力、意志力努力…… 3. 你肯定在这方面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4. 表述自己的羡慕和不足:(1)羡慕别人的能力、努力、意志力和创造力,适当做到对方这种努力或能力的延伸和拓展;(2)不足就是坦诚证明自己的差距,甚至空白或盲点 4. 真是让我很羡慕,这种能力和毅力正是我欠缺的,你在其他方面想必也一定会有所建树

(四)设置课程内容时应考虑大学生的时尚需求,充分发挥心理学知识的作用,以帮助他们科学合理地应对时尚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后果。当今科技和经济的急速发展,新生事物让人目不暇接。在享受它们带来的便利同时,因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层出不穷,如微博、微信和网购等。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他们不仅喜欢和接纳时尚,而且引领和创新时尚,同时也要应对和解决相关心理问题。因此,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应针对这种现象,积极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理论,不仅能帮助他们答疑解惑,而且能充分享受时尚带来的便捷、乐趣和自豪。

(五)重点解决大学生集中体现的心理困扰,并提供有效的应对技能。心理问题涉及面较广,在课程内容中一般是泛泛而谈,其结果只能是基本层面的了解,在解决实际心理困扰时显得苍白无力。本研究以调研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重点解读和分析大学生实际面对的心理困扰(大学生经常面对和迫切想解决的心理困扰包括:抑郁(78%)、失落感(81%)、嫉妒(83%)、愤怒(61%)、焦虑(71%)和无聊(63%)等,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技能。

大学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自己成长具有意义感,而该课程也可以、也应该,而且必须做到和做好。目前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表现出的漠然态度,其原因之一源于我们的教学漠视了课程对学生成长的意义所在。这里不是课程内容的不断拓展、补充和筛选,而是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建构课程对学生成长的意义,让学生感到课程对自身成长有帮助。这种帮助当然不是以抽象、空泛的方式来展示和表达,而是掌握了大学生个体的真实存在和需要,了解各种复杂的心理及情绪构造,我们才可能绕过原来那种以虚构且完美的理性之人来探究课程对学生成长意义的恋栈。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叶澜.教育创新呼唤“具体个人”意识[J].中国社会科学, 2003(1).

[3]郑军.心灵简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李家成.成长需要[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

学生在开展了青春期研究之后,写下了这样的话语:

感受一: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获得真正的健康,才有可能快乐。同时我们还知道了应该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知道了标准,掌握了方法,这很有用。

感受二:原来我们班经常有这样的一类现象:男生和女生之间,不互相体谅,谅解,谦让!还有些男生老瞎说一些特别无聊的闲话,去伤害女生。我觉得很不好,但是不知道怎么办。通过上这节课,我观察到我们班的这些现象慢慢地消失了。班里,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遇到一些困难,大家都会尽全力帮助他,使得我们的关系更加和睦。我们能在这样的一个班里,这是我们的缘分,我们应该去珍惜它,使我们这个大家庭变得更加幸福,更温馨。

感受三:在我们看电视时,经常会看到一些男女共同完成的节目,在学校里,我们也会常常看到大家互相帮助,不分你我。可在以前,我们会觉得很不好意思。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男女生交往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把心态放正,消除紧张感。

(二)家长感受:

感受一:总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但是什么是心理健康呢?通过教学,我们找到了答案。同时,也学会了怎样评价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感受二:教师的精心设计使我们家长能够了解到学生心理状况。原来,总觉得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挺好的。但是,孩子却总抱怨自己对他管得太多,而我们也总觉得自己很累。虽然也知道孩子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但是总是无从下手。通过老师的这节课,我们发现:平时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太少了,应该抽出时间多关心他们心里是怎样想的,不可动不动就扣上早恋的帽子。群体的交往不但有很多乐趣,还可以学习多个异性身上的优点。如果一味指责孩子,阻止孩子同异性交往,很可能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本来不是那么回事,也故意做出那样的事来,结果事态的发展与父母的初衷刚好相反。

感受三:孩子长大了,总担心谁和谁好了,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但又没有什么好办法。通过与孩子们一起上课,知道了做为家长首先要平和自己的心态,才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教师感受:

在教育教学的研究中,使我们教师觉得:

1、教学思路更加明朗:

我们的教学一定以生为本,做好课前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使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在对案例分析时,帮助别人分析问题并解决,正向引导学生的心理,获得相应的方法。影射自己做得怎样的时候,学生就能很好地进行迁移,找到自己行为中做得好的地方,和做得不合适的地方,最终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加健康。期间,教师一定要注意做到尊重、保护学生的隐私。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采用小品剧、心理游戏、实践活动等形式也可以让人耳目一新,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管理意识更加艺术:

在管理学生方面,我们一定要注意在学生即便犯了错的时候,也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尊重学生的心理,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3、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因为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就更加注重自身心理的健康,同时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更要注意与学生沟通的艺术,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心理上愿意与你去交流,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

(四)、实践效果:

1、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刚开始研究时,我们总觉得在小学谈论青春期的问题,太敏感了。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很渴望得到这方面的知识,这一点从他们关注的眼神就可以知道。另外,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慢慢地,已经有羞涩变得很自然、大方,毕竟青春期心理教育能使我们的孩子顺利地度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转变。

2、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已在学生身上出现了明显的教育效应,主要表现在:

(1)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学会自测心理健康的方法,并且明确了经常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测,能够不断提高自我和完善自我。

(2)有效地预防和消除因性生理变化引起的心理困惑。

(3)掌握与异性交往的一些准则,便于建立正常的交往,树立健康和异性交往观念,形成正确的异性交往态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必要的自我保护技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早恋问题的发生。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5

在我教学的千万个日日夜夜中,教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日益横行,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社会影响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我们老师的责任。

首先教师自己要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有信心;具有能够胜任教

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敬、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怀疑、憎恶、嫉妒等)。教师无论处于何种状态下,都必须表现出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对学生一视同仁,要和每个学生的心理距离应是一致的、等距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模仿性很强,所以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我们教师应首先拥有同样健康的心理。教师拥有了健康的心理,还需要良好的教育方式。

一、首先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现在不管是数学还是语文教改理念都是遵循“生本”原则,遵循孩子年龄特点,生理特点,成长规律,还孩子快乐、健康的童年。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校园

环境。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教师要当好毛泽东、张艺谋、袁伟民,当好导演、指挥家、和教练,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也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只有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与他们真诚的相处,才会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中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目标与任务、主要内容、途径和方法以及组织实施。近期,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感悟颇深。

一、以学生为本。

纲要中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阅历的扩大、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在学习上面对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与问题。因此,在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我们的教育机构以及我们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注意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再者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一切从学生的根本出发,尤其是对个别学生,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学习上,在生活上关心他们。

二、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以及主要内容。

纲要中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主要内容。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上是一个盲区,很多的教育机构或是教育者对此并不是很关注,而对于如何去做这项工作更是无从谈起。再者,如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很多教育者没有一个目标,不知从何入手,目标的盲目性以及主要内容的指导也是进行教育工作的一个困难,通过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我们可以很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归纳学生的心理特点,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主要任务,避免工作的盲目性,以便我们更好地把握工作重点,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们的概念中,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或是固定的时间,或是固定的教师,它是有区别于其它的一些课程,其实不然。心理健康教育是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温室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来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心得体会 篇7

新世纪的青少年需要健康的体魄, 更需要健康的心理品质。思想政治课作为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意识、培养具有良好品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学科, 应该成为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主阵地。下面笔者谈谈如何有效地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感恩父母, 和谐沟通

思想政治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和父母的关系。例如, 教学《走近父母》这一课时, 笔者设置了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如: (1) 你与父母有过争吵吗? (2) 你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不愉快的? (3) 生活中你是如何帮助父母的? (4) 每年父母都给你过生日, 可是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这节课笔者避免了简单的说教, 重在鼓励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说说自己与父母相处时的感受。短短的一节课, 学生说得很真切, 说出了心里话, 有的说自己和父母相处得很好, 有的则很惭愧地说自己对不起父母, 有的同学当即就表态以后如何去孝敬父母等。学生可能没有兴趣记住课文中的理论知识, 但是教材的编者编排这一节课的目的不就是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吗?

二、让学生找回自信的“我”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某一件事情的心理, 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自信心对一个人通往成功之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与自信心相反的是自卑感, 它是自我意识中的一种消极因素, 会影响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有损身心健康, 是学生学习中的绊脚石。因而, 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与防止自卑感的产生, 想方设法培养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例如, 去年笔者所带的毕业班有个同学对中考没有信心, 笔者常常给予他自信。当笔者的手抚摸在他的头上时, 他的身体在颤抖, 这并不是因为害怕, 而是他对老师对他的尊重与鼓励的体现。临近初中毕业会考时, 他说:“老师, 您放心, 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果然, 在毕业会考时, 他考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三、设身处地, 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生活中我们都有被“冒犯”、“误解”的时候, 如果对此耿耿于怀, 心中就会有解不开的“疙瘩”。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 站在别人的位置去思考, 也许这个“疙瘩”就会解开。在课堂教学中, 笔者总是喜欢设置“假如你是……”这样的问题, 让学生身临其境, 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例如, 在教学《法律的尊严》一课时, 笔者先设置了一场辩论赛, 辩论的内容是一个大学生第一次贩毒, 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 并且有被判死刑的可能, 这个大学生到底可杀还是不可杀。学生争论得难解难分的时候, 笔者说:“假如你是法官, 怎么办?”最后, 学生达成了共识:为了法律的尊严, 我国司法机关必须做到违法必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学生懂得了一个道理:法不容情, 学法、懂法, 违法之事不可做。同时, 学生还学会了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 篇8

【关键词】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预防;护理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病原體为人类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重症主要由EV71引起,四季均可发病,夏季为手足口病高发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加强家长的监护意识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有很大的帮助。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0年5月至11月住院手足口患儿1175例,重患194例,重患率16.51%。男1241例,女621例,男女比例为1.998:1。发病高峰年龄为13—24个月的幼儿,重患年龄为5—84个月。城乡比例为1:1.051

2 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皮肤护理 手足口病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疱疹破溃者皮肤完整性受损,有继发感染的可能。破溃处可外涂康复新液。

2.2 口腔护理 鼓励患儿勤漱口或多喝水,使口腔保持清洁,加强口腔护理。口腔疱疹破溃者可用康复新液擦拭或含服可促黏膜修复。

2.3 饮食护理 由于患儿口腔溃疡疼痛,胃口差,不愿进食,应给予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进食前后温水漱口。

2.4 消毒隔离 患儿各种生活用品,如餐具,玩具等应消毒,应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床单衣物,擦拭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患儿的排泄物(粪便、尿液)应经过消毒后处理。便器内加入漂白粉,排泄物与生石灰搅拌均匀后放置两小时清水冲净后,将便器放入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净后备用。

2.5 对症护理 发热也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如患儿体温高于38.5℃应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

2.5.1 给孩子多喝温开水,补充发热引起的体液流失。

2.5.2 应用退热贴。

2.5.3 为孩子进行温水擦浴,用温度适宜的温水擦拭孩子全身,主要为颈部,腋下,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位置,避开胸部,腹部对冷敏感的位置。

2.6 心理护理 以温和关爱的态度对待患儿消除患儿恐惧感,向家长告知手足口病的护理方法,使家长了解本病的临床表现,传播方式,易感人群,针对性解决患儿家长心理顾虑。

2.7 病情观察 观察生命体征、精神状态、神经系统症状、末梢循环情况。早期治疗有可能阻断或延缓病情进展,及时识别早期发现是救治成功的关键。重症患儿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眼球运动障碍、惊厥等。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

2.8 出院指导 对于手足口病愈后患儿,向家长说明手足口病病原体复杂多样,愈后患儿仅对感染过的病毒产生免疫力,有再次发病的可能。患儿出院后患儿及家长都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环境清洁,室内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被褥、衣物保持干燥,餐具进行煮沸消毒。孩子患病未愈前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公共场所,待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幼儿园或学校,以防传染给其他孩子。

3 健康教育的方法

3.1 通过入院时医护人员与患儿家长的直接交谈,了解患儿家长的学习需求,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对家长采取指导示范等方法,解答患儿家长疑惑。

3.2 通过书面形式,如宣传手册、宣传栏、墙报等形式,提供信息来源,普及健康教育内容。

3.3 不定期组织患儿家长进行座谈,多次反复进行教育。

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明显提高,护患关系融洽。

4 讨 论

是全球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可获得免疫力,但能够传播病毒,5岁以下儿童多发。6—8月为高峰期。手足口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潜伏期2—5天,这时孩子可能有低热(38°C左右),困倦、头痛、嘴角痛、咽喉痛咳嗽、流鼻涕、流口水、食欲不振等症状,并出现丘疹或疱疹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的“四不像”特征,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黏膜丘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

因患病初期临床表现类似感冒,因此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若小儿出现发热,起皮疹或口腔溃疡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预防主要在于切断传播途径,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开窗、晒衣被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发现患病者立即进行隔离2。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抵抗能力。加强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加强人们的疾病预防能力,增强人们对疾病治愈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李丽红,张晓杰,黄艳智,等.长春市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1,18(6):515—517.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心得体会 篇9

美国散文家作家、诗人爱默生说过“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其健康的含义也不仅仅局限于身体健康,也应包括心理等方面的健康,而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概念,没有绝对的心理健康,也没有绝对的心理不健康,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首先,它帮助我树立了自信和信心,以前我总是认为高职大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一定不会比本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那么耀眼,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之后,我才明白事实并不是这样,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不仅需要一大批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智能”型人才,涉足高薪技术领域的高科技人才,而且需要数以亿计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而作为高职大学生的我们,又为什么要自暴自弃,而不引以为自豪呢!温家宝总理也曾多次讲:“职业教育怎样重视都不过分。”由此足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这说明我们高职大学生也有坚强的后盾。

其次,它帮助我明确了前进的方向,高职大学生任重道远。在未来职业人生道路上要大显身手,必须抓住黄金般宝贵的大学时光全面发展自我,做到不虚大学之行。要达到此目的,首先得明白什么样的人才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是高技能人才,正确把握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否则就会片面地认为高技能人才就会仅有技能的“人才”,在校期间只要学好技术、练好技能就行了,如果这样就会可能将自己异化为无“心”有“术”的“人才”。其实,这样的人才首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乐观接纳我们所在的高职院校,认可我们高职大学生的这种心理,树立正确的高技能人才观,相信 功夫不负有心人。

最后,它给我在人际交往方面和环境适应提供指南,比尔·盖茨说过“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我们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这样的一个角色转换,不仅名称改变了,而且周围的环境也随之改变了,环境包括学习、生活、人际、校园文化等环境,其中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是新的人际环境,大学是以集体生活为特征的,来自全国各地、兴趣爱好各异、生活习惯不同的同学共同生活,难免会产生矛盾,尤其对中学时代缺乏住读经验的学生而言,这是不小的变化。大学生交往不再受父母老师的限制,交往的范围扩大,但是心理的闭锁性特点使得大学生相互之间的交往不如中学融洽,处理人际关系相对困难,同时,恋爱问题也提上议事日程。同学的恋爱以及自己面临的恋爱,会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对于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第一,克服面子心理,同学中的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没有什么原则问题的小事情上,本来只会引起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关系僵化。第二,克服冲动心理,大学生处于特定的生理发展期,自制力较弱,遇事容易冲动,像骑车相撞以及类似的事情,是 大家都不愿意发生的,有时也很难断定谁是谁非,双方谦让一下就相安无事了,即使自己有理,也可以忍让一点,好言相对,然而,有的人往往 一时冲动,气势汹汹,把事情搞糟,第三,对别人常怀宽容之心。同学之间坦诚相待,互通有无有利于增进彼此的友情,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冲突,第四,克服封闭心理,对于性格内向的同学,最重要的是努力改变自我,自强不息,主动与人亲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论文 篇10

一、必修课走进课堂,为心理健康教育打好基础

每一个大学生在校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都应该了解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这样才能真正保证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列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必修课,心理健康教育也只能停留在学术研究的狭小范围内,使得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难以应用。针对上述情况,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宏观指导,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大学课堂中,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努力使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课内外相结合,夯实心理健康教育

课外活动包括课间活动、课后团体辅导等,只有充分认识课外活动中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才能使课外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发育,增强他们的体质,满足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发挥他们的特长,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的教育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坚强毅力,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因此,课外活动的开展,对健康教育有着特有的实效性和实践性。

三、营造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发挥学校行政部门、社团的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创造一个积极的、良好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环境。落实心理健康的宣传,将心理健康的元素融入院系看展的各项活动之中,使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并且在活动中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

四、搞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指导

在学校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搞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指导。学生入学后,辅导员和班主任由于每天与学生接触较多,可以简单的大家的情况进行一个摸底,学校应及时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对学生进行跟踪了解,把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分类归纳,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力求凡事做到未雨绸缪,早报告,早干预,早解决。

五、结束语

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危害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在大学期间更是处在心理问题的多发阶段。面对社会负责的种种变化和冲击,学生心灵中常常会产生巨大波动。因此,我们就要在全校范围内树正气、治歪风,尽量减少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消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变化情况,不断进行跟踪调查,进行分析研究,不断充实、完善,并发挥它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普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一定会有很大提高,而健康的心理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出德智体诸多方面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心得体会 篇11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素质;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010-01

一、素质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均应以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又必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中介,促进全面素质的发展。教育要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保证在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互动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核心因素,是人的素质的灵魂,是全面素质发展的心理内在机制和动力。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保证。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是贯穿学生素质教育的一根主线。

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全面发展“生理——心理——社会”这三类素质的教育。与生理素质相应的是优生优育教育、体育,与心理素质相应的是心理教育,与社会文化素质相应的是智育、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德育)。按照人的素质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全面实施的各类素质教育对于人的健康成长都是必要的,决不可厚此薄彼,更不可偏废。心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理应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心理教育与体育、智育、思想政治教育一样,都是相对独立和不可替代的。

二、提高心理素质的作用

(一)提高生理素质及开发潜能有赖于心理素质的提高。人的生理素质是先天的、遗传的,但这先天的、遗传的生理素质蕴藏着丰富和巨大的潜能,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开发出来。潜能的开发和发挥是通过心理素质的提高来实现的。从前面谈到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的关系中就可以得到证明。尤其是大脑潜能的开发更是如此。随着脑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脑机能的认识与了解也越来越深入,但大脑潜能的开发和机能的发挥有赖于人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为了使脑的机能得到充分发挥,各种形式的心理训练与教育模式产生了,如柯尔特(CORr)的思维训练,科普曼创设的“儿童的哲学”,费厄斯坦提出的工具性强化思维训练,以及我国的创造性思维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金色童年教育等,都是通过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来开发人的潜能。

(二)心理素质制约着社会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必须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上进行,如同道德教育、科学教育等都是在提高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实现的那样,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也必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由此可见,与生俱来的人的自然遗传素质必须借助于心理过程这一中介,才能不断吸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逐渐实现个体社会化,形成现代人的素质。也可以说,生理层面这一基础性因素与社会文化层面这一导向性因素,是通过心理层面,也就是中介性因素发生联系和产生相互影响的,没有心理层面,生理层面与社会文化层面是不会发生关系的。

(三)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人的素质的发展遵循特定的顺序,较高层次的素质必须以较低层次素质的发展为基础。如同良好的生理素质是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一样,社会文化素质赖以形成的背景和基础除生理素质外,最直接最重要的就是心理素质。社会文化本身作为人类文明的积淀,只有经过内化才能纳入个体的素质结构。内化的重要环节是“理解”和“信奉”。信奉是在接受理解的基础上,不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进而产生维护和体现知识规范的需要和动机后才能形成,要依靠“情感体验”、“需要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可见,保证内化实现离不开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脱离或缺乏这些心理因素,高层次的思想观念就只能停留在非生命的外在物质形态层面。心理素质是包括思想政治观念在内的社会文化素质形成的不可或缺的心理基础,心理教育是独立存在的一种教育,这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三、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与途径

(一)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做到教书育心。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开发智力上,而且还表现在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即兴趣、动机、态度、意志等的培养以及社会心理品质,即情感、交往、处事等品质的培养和熏陶上。教书育心中的育心指的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学习心理品质和社会心理品质的培养与熏陶。各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有显在的,有潜在的。显在的如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很容易看出来,而潜在的,如学生人格、情感等是潜藏着的。后者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心理辅导教育课也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心理辅导或指导活动课,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讨论、表演、演说、游戏、访问、填表及观看影视节目等活动形式,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心理环境。环境育人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它也适用于心育。校园文化的心理环境或氛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静态文化心理环境,如校容、校貌及各种设施设备等对学生心理会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是动态文化心理环境,如班风、校风等对学生将产生更大影响。良好校园文化心理环境的营造要动静结合,形成一种整体氛围,创造一种和谐、奋进的群体心理氛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影响之中,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三)鼓励学员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是个大舞台,事实证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但能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而且在培养学员自身心理健康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育观只重视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培养,而忽视了心理素质的健全,而素质教育的理念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在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以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心得体会 篇12

教材这些内容图文并茂、清新活泼, 对初中学 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而且能够结合其人际交往及品性培养的要点, 或阐明道理, 或给予警示, 或循循善诱, 或点化润泽, 从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 促进学生生命个体和谐发展。然而, 目前很多思想品德教师并未真正认识到教材中这些心理教育内容对学生 成长的特 殊意义, 以至于把 这些内容 上成了“道德说教课”。当然, 也有部分教师受专业知识水平所限, 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是, 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现实性和必要性。

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对生活的态度是一个人内心体验的流露, 它反映一个人的心境。当一个人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时, 他就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乐趣, 对生活充 满希望;反之, 则对生活 充满了厌恶、悲观和挫折感。初中阶段的学生, 一方面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激烈的竞争和相对沉重的压力, 以至于他们的心理负荷远远 超过其年 龄所能承 受的范围;另一方面, 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心理反应快、变化多, 很容易做出格的事情。所以如何培养中学生乐观而稳定的情绪也是我们政治教师要探讨的一个课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 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 表明了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的程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复杂的环境中, 由于青少年学生的社会知觉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差, 因而很难处理好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3.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中学生健 全的人格 表现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思想修养和丰富的个性心理倾向。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 就是使学生保持人格的独立完整性, 培养其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教育学生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 让学生明确自己对客观环境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要符合社会规范, 而且能够 自觉地调 节和控制 自己的行 为和态度, 对他人有责任心, 对自己有自信心, 提高抗挫折能力和忍受能力。

既然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不妨求诸 教材、回归生活。下面以 人教版八 年级下册 第九课《我 们崇尚公平》为例, 谈谈如何借助已有的教材实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角色转换, 有的放矢

在这种背景下,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 并让学生感受丰盈课堂的内涵。同时, 也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机会对自 己的态度、情 感和行为 进行合理 的选择。

在学习《我们崇尚公平》一课中“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时, 教师如果按照传统经验, 脱离学生的心理情感体验而单纯地讲授, 就无法让学生彻底明白理想与现实、绝对与相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所预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 在教学中, 笔者根据学生的心 理发展特 点和认知规律, 有的放矢, 不回避这些问题的复杂性, 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 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充分让学生自己理解、判断和体会, 丰富自己的情感, 修正或巩固自己的人生经验。

二、目标合理, 贴近生活

很多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教学设计时, 不自觉地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定位过高, 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对学 生心理及 道德品质 的正面引 领作用。然而, 过高的目标让学生看得见、够不着, 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对学生心理及道德品质的正面引领作用更无从谈起。

在《我们崇尚公平》一课中, 教师在传达崇尚和追求公平的传统时, 如果过于牵强, 就会造成一种虚假的结局, 学生对此难以相信且会十分反感。所以, 在教学中, 我们要选取贴近生活的案例, 不回避现实生活中遗产纠纷的复杂性, 不刻意追求结局的圆满性, 当然更不能冲击或动摇学生在心理上初步树立的公平决定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所以, 在这节课中, 主要是让学生自我判断, 全面分析身边实例, 理性认识社会现象, 巩固自己理性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多元思维, 突出主流

所谓的多元思维, 就是跳出框架、体系的局限, 从多方面综合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因此, 要想突破学生已有的非理性或非科学的认识, 就要突破固有的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运用多元思维, 突出主流价值观的引导。

在《我们崇尚公平》一课中, 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平观念, 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 笔者设计了一个探究话题:捡拾遗失物, 拾得人是 否可以向 失主索要 报酬?在笔者的引导下, 学生得出了以下结论:不可以, 因为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 这个结论并没有阻止学生的讨论、打消学生的疑惑, 因为它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情节不符。

这里, 课堂陷入了非此即彼的二元 思维模式, 对于这一探究课题, 可以或不可以显然都是不恰当的。要想厘清学生的疑惑, 不妨再层层深入地多设计几个辅助问题。如:如果索要, 那索要多少合适?如果索要, 是否符合或违背公平正义?如果索要, 对双方及传统习惯有何影响, 是否有法律依据?……通过层 层设问, 能够引导学生突破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逻辑, 也能在心理层面强化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四、阳光评价, 自主选择

通过多元思维, 形成多维度的教学 资源的同 时, 教师的评价亦需同步、公开呈现。仍以上一节的探究话题“是否可以索要报酬”为例, 在追问中, 教师无需给出明确的答案, 但学生会结合已有的知识和心理体验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不过, 任何不同的标准, 都是学生情感体验和知识积累的结晶, 只要在法律和公德良俗的范围内, 都应得到教师的直接肯定而不是批判。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心得体会 篇13

快乐幸福的源泉——心理健康

安徽舒城电大2014秋季学前教育专科班

近一段时间我用心学习了王传旭老师的《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概论》一书,感触颇深。通过学习,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 明白了什么是健康与心理健康。

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标志。过去,我总是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有疾病定就是不健康,这样的定义就将健康与疾病放于人体生命状况的两端。现在我明白了,健康应该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格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

所谓:“心理健康” 至少应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 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开放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应该有以下几项:

①智力正常,具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操作等综合能力。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能表现出积极的创造性。②情绪稳定协调,能充满自信心,保持情绪平衡。

③自我意识统一,能适应学习和工作,并主动地教育自我,发展自我。

④性格健全,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有一定自控自制能力。⑤人际关系和谐,使人充满温暖,安全、舒畅的心理体验,能实施自主学习。

二 深刻领会了心理健康对于自主学习的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五种心理健康标准是对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心理健康是保证学习和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因为心理健康直接影响一个人生理能量的发挥程度,更影响其个性的发展。而开放教育正是通过开发自我的个性,挖掘自我的能力来达到学习的成功。因此,开放教育对于心理健康的要求非常明确,它是自主学习所必备的重要条件。

自主学习出成效,心理健康是关键。要想达到在自主学习中成绩优异,有效果,心理健康是关键。一个“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预防角度对人们提出要求,目的是要保护和促进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

三 积极化解我们常见的不良心理倾向。

一个开放教育学生,心理不健康出现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有两点不可忽视:①学习环境不适应。开放教育学生多数是自主学习为主,指导、引导、函授都是辅助的,与在校生的学习环境有着根本的不同,我们主要是靠自觉学习,如果我们处理不好这个环节,有可能最终被迫休学。②情绪不稳定。开放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是二次学习,我们多数已走向社会,工作环境相对稳定,在完成每天必需的工作外,又要牺牲休息娱乐时间安下心来学习,甚至还要克服家庭社会的种种不理解,这种心理状况要求情绪非常稳定,如果情绪不好,就不能马上进入角色,对学习无兴趣,学习吃力,考试成绩就会下降。另外,学习时情绪不稳定,久而久之会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最终毁了自己的学业。所以我想,心理健康对自主学习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开放教育心理健康的学习,我明确知道开放教育的学生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教育学习中获得成功。心理健康的学习,对于我们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工作生活中都有很好的启发和帮助,对我们受益终生。

身体健康是船,心理健康是帆。愿我们都能在愉快的学习中扬帆起航,驶向成功的彼岸。

上一篇:教师作风建设汇报材料下一篇:语文写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