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课程的小学生评价体系,促进课程改革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探索新课程的小学生评价体系,促进课程改革(精选9篇)

探索新课程的小学生评价体系,促进课程改革 篇1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同时在评价方法与技术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我校自2002年秋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学校领导对评价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实验教师对评价工作充满了热情。大家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深刻地理解了评价改革的理念,围绕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做了许多有益的努力和尝试。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德阳市实验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生评价手册》(以下简称《评价手册》)。实施评价一年多以来,效果怎么样呢?对此,我们在2003年10月底,从参加课程实验的学生、教师、家长三个层面作了问卷调查。下表统计了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参加人员 总人数 收回问卷份数 问卷回收率 二年级全体学生 446 446 100% 二年级全体任课教师 20 20 100% 二年级全体学生家长 446 429 96.2% 从问卷反馈的情况看,使用《评价手册》对学生进行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同时,还促进了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

一、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评价的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教育观、质量关和人才观。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人才,还要使每一个学生成为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是对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我校制定的《学生评价手册》中,除了各学科的学业成绩外,还包括“思想品德行为”“心理品质”“生活行为”“突出表现”等各方面的评价,各学科也都特别强调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1.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小学生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评价的功能与教育目的是一致的。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完善。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发展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辟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与关怀,不但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自我意识是很薄弱的。老师们在平常的教学和评价过程中,始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非常注意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如学生的书写、朗读、口头表达、逻辑思维、绘画、唱歌、体育方面的特长等,都能得到老师及时的肯定,从而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了自我,建立了自信。在二年级的课堂上,我们都能看到学生踊跃发言,大声朗读,落落大方地参加各种表演、游戏。那些从小胆小的孩子也逐渐变得大方起来。学生问卷的反馈意见上显示:92.9﹪的学生喜欢自己的《评价手册》,83﹪的学生喜欢自我评定,84.4﹪的学生知道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这组数据告诉我们: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和评价活动,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在加强,自信心也逐步得到了培养。2.评价促进了养成教育,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这些都需要在一定的学科教育目标指引下,通过评价反馈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老师们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视养成教育,重视常规训练,并组织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反馈。八个班均设有行为规范评比栏,行为规范的评比活动已成为各班的惯例。期末组织学生用《评价手册》对这一学期的行为进行评价总结。《评价手册》将各项评价内容向学生、老师和家长公开,很好地起到了导向作用。经过一学年的小学生活,参加实验的二年级学生,90﹪以上都养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他们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按时按质完成作业。由于学校对内、对外教研活动频繁,八个班的学生全都多次上了公开课。课堂上良好的常规训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得到了前来听课老师的广泛称赞。课下,孩子们团结友爱,文明游戏,注意安全,爱护环境卫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看到孩子的行为习惯越来越好,许多家长都说:“把孩子送到实验小学,我们放心。”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校新课程的评价研究不仅促进了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还矫正了一些“问题儿童”的“问题行为”。由于儿童自我约束能力差,加上学前一些家长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致使一些儿童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小豪是一个在幼儿园就出了名的“小霸王”:欺负同学是他的“家常便饭”,在老师面前桀骜不驯,是幼儿园老师办公室的“常客”。进入小学后,他又把这一坏习惯带到了小学,令班主任头痛不已。空洞的说服教育对这样的孩子已不起作用。班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评价,终于改变了这块“顽石”。现在,小豪不但改正了欺负同学的缺点,还积极为大家做好事:端课间餐他跑得最快,打扫教室他挑重活干,就连上课也能比较认真,再也不影响同学了,这学期还被评为班里“爱劳动的小明星”。

学生小陈是一个被家长放惯了“野马”的孩子。家长的思想是:“树大自然直”,因而对小陈的管教几乎是听之任之。小陈不仅像小豪一样喜欢惹是生非,课堂爱搞小动作,而且有时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均“据为己有”。通过评价活动,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小陈认识到了那样做的严重后果,从而逐渐改掉了坏毛病,并且喜欢上了读书,上期当上了“创三好积极分子”,这期被评为班里的“阅读小明星”。在学校带动下,小陈家长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开始配合学校,管教孩子了。

3.评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以及幼小衔接的问题,老师们普遍采用及时的口头评价和谈心似的评语激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学习效果相对滞后的学生,更是煞费苦心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评价语言的措辞上非常谨慎,让学生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课堂上,我们常常听到老师们这样亲切鼓励孩子:“你的声音真好听。你能再大声点读给大家听吗?”“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这么难的问题都想到了。老师为你骄傲!”“你真用心,看电视的时候都没忘了认字。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今天也认真了,你看他的字写得多漂亮呀!”老师亲切的话语有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心理学称老师们这种充满爱心的带鼓励性质的评价为“暗示”。心理学告诉我们:积极的暗示,特别是这种暗示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几乎肯定会对孩子在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在这种富有积极暗示作用的评价语言中,学习好和学习滞后的学生都渐渐懂得了如何学习,从而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例如,一部分学生写字不太认真,语文老师会对他们说:“今天我们开展写字比赛。第一,比谁写得认真;第二,比谁写得好。老师知道,小丽、滔滔、小双他们今天一定会认真写的。”果然,那几个孩子那天写得特别认真,老师及时给予了评价:“你们看,只要你们认真,就一定会把字写好的。”从那天开始,那几个孩子写字时都很认真了。不但如此,他们做其它事也都认真了。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在肯定他们的优点,善意地指出学生的缺点同样是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当学生感受到老师无论是赞扬优点还是指出缺点都是为了帮助他时,学生会很乐意地接受老师的评价。这一点在《评价手册》中“老师的话”一栏体现最为明显。学校要求老师们要把“老师的话”写成“寄语似的评语”,因而老师们都非常重视,把它当成和学生的一次重要谈话,浓墨重彩地写上自己的殷殷希望;而学生对老师这种“正式谈话”也很重视,许多学生都能铭记老师的教诲,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如一位老师在《评价手册》上“老师的话”一栏,给一个学生写了一段这样的寄语:“婕婕,虽然你的年龄在班上是最小的,但你像大孩子一样懂事:听话、爱学习、爱读书。老师希望你发扬优点,学习上再多开动脑筋,认真书写,不断进步,争当„三好学生‟!”家长在“评价反馈”意见表上说:看到这段话,“孩子的眼睛是闪闪发光的。她感到了老师对她的爱,在这爱的后面还有殷殷期望。她表示今后要更加努力,要表现得更好……老师对她的鼓励和希望将影响她,鼓励她,鞭策她。这样的教育效果,使我们家长感到欣慰、放心。感谢老师、学校对孩子的关爱、呵护。”

八位班主任在《评价手册》上给学生写寄语的时候都是这样,采用谈心似的语言,既肯定优点,又指出努力的方向,非常用心地保护着学生那颗稚嫩的上进心。如对学习不太努力的学生,老师写道:“你家离学校远,你却每天早早来到学校,说明你是一个不怕困难的孩子。老师希望你在学习上也能不怕困难,多动脑筋,认真完成作业。努力吧,孩子,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的!”对于不喜欢读课外书的孩子,老师这样写:“你是一个听话的乖孩子,老师很喜欢你。老师要告诉你,书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多读书会使人变得更聪明。可你的书读得太少了,你能改正这个缺点,和好书交朋友吗?老师真希望你成为一个爱读书的好孩子!”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老师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许多孩子都听老师的话。通过这种谈心似的评语,许多孩子改正了缺点:有的爱读课外书了,有的上学不迟到了,有的上课逐渐变得爱发言了,有的回答问题声音洪亮了……

老师们平时还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评比台,如“雏鹰展翅”评比台,“我能行”“我真棒”“漂亮的作业”“美丽的秋天”“祖国美如画”等各种作业展示台。许多班级还建立了“小小明星”评比台,如“我们班的小明星”“识字大王”“阅读之星”“书写小能手”等等,还有“体育之星”“小博士”“小画家”等,通过评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老师们还充分发挥“小红花”和“小五星”的作用,如学生上课认真读书、积极发言、会提问题等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小红花或小五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书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开始得越早越好。”评价活动的开展很好地培养了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老师们反映,学生刚进入小学,各班只有个别孩子喜欢读书;读完一年级,近一半的孩子有了课外阅读的习惯;这一学期绝大部分孩子都喜欢读课外书了。各班都建立了“图书角”。每天“图书角”开放的时候,孩子们都捧着自己喜爱的图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时,很少看到有孩子在走廊上玩了。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其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我校的评价改革也体现了这一理念。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等都要求学生注意收集学习资料,如关于太阳的资料,关于车辆的资料,关于水的资料,关于祖国风景名胜的资料。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收集车的资料时,学生们有的收集车辆的图片,有的收集车辆名称,有的收集名车的研发资料,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有的孩子画了许多名车标志和交通安全标志,有的孩子记下了自己上学路上沿途所经历的所有站台名称,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乘车路线。到了二年级,孩子们还能在收集的资料旁边写上一些自己的话,对资料进行一些介绍说明。例如收集了祖国的风景名胜图片以后,孩子们分别在自己的图片旁写到:“我们的祖国叫中国。她有五千年的历史,五十六个民族。她的首都是北京,她最长的河是黄河,最长的江是长江,最长的城是长城,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我爱我的祖国!”“有无数英雄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让我们永远记住和怀念!”“这是海南的三亚。浅蓝色的大海和金色的沙滩真是太美了!我的脚踩在沙滩上,就像踩在地毯上一样。”“我喜欢青城山美丽的风景,还有像银河一样的瀑布。我爱美丽的青城山!”老师们把这些资料布置成专版张贴在教室里,这样,不仅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还播下了创新的种子。4.评价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态,有利于养成良好性格 除了上述老师的口头评价、展示作业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评价外,我校所采取的评价主体也是多元化的。评价工作一改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都参与到评价中来。学生的自我评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是这些孩子的突出特点。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就像三面镜子,照出了学生的优点与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高,孩子们意识到了这些评价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心理素质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许多调皮孩子的家长都反映,“现在和孩子的交流变得容易多了”。

在评价过程中,老师们也特别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小李性格十分内向,平时几乎不与同学玩耍,上课也不大参加集体讨论,即使回答问题也是胆战心惊。通过评价活动,班主任发现了这一问题,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经分析,原来,这孩子的父亲性格非常严肃,一旦孩子做错了什么,便会遭到非常严厉的批评甚至打骂。老师请来孩子的父亲,同他分析了该生的情况。家长认识到了孩子的问题所在,表示愿意配合学校,共同纠正孩子的问题。老师利用该生嗓音好的优势,推荐该生在学校国庆大会上独唱。通过多次练习和鼓励,该生终于走上了舞台,当着全校两千多名师生演唱了一首歌,清脆优美的歌声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如今,这孩子被同学们选为文娱委员,每当午唱时间给同学们起歌时,小李就像一只快乐的百灵鸟。下课时,小李比以前活跃多了,精神状态也比以前好多了。

二、评价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改进了教师教学的实践 新课程下的评价方式对老师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为了搞好评价研究,老师们学习了许多相关理论;在平时的相互听课和交流中,老师们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学习,许多老师懂得了,“教学过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在互相学习的基础上,老师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评价的形式越来越多,评价的语言越来越丰富。老师们的创新给评价注入了新的活力,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了。如,原来是老师评价学生,后来发展为生生互评,再后来,学生还对老师进行评价,因而课堂上出现了“老师,你读得真好,我要向你学习”的发自肺腑的童音。再如,为了鼓励特别突出或进步特别大的孩子,老师们总要号召全班学生:“把掌声送给他(她)!”:全班孩子齐声说:“棒!棒!你真棒!”现在,学生除了把掌声送给他人,在自己表现突出时,老师们还号召学生“把掌声送给自己”:“棒!棒!我最棒!”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心。这些让人耳目一新的课堂评价,显示出老师们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显示出老师们教育教学能力的日渐成熟。调研显示,所有老师都认为“评价研究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因为各学科的评价成绩册后面均有自主星级评定项目,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学生情况自行增设评价项目。一位老师说:“学生评价给予了我广阔的思维空间,一改我以前单一的评价方式。我会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潜在的创造力,想出更好的方式实施教学,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使学生学得更快乐。”另一位老师说:“通过《评价手册》的使用,我创造性地使用了许多适合学生、受学生欢迎的口头评价方式,自己的教学态度更具亲和力,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因此得到更健康的发展。”英语老师说:“语数老师给学生评红旗、评红花,我用„百分娃娃‟引导学生读英语。„百分娃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些评价方式,不单是形式上的创新,还促进了老师们对教育教学内容的创新,从而改进了教师的教学实践。

三、评价促进了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

由于新课程标准决定了新的评价不再只关注分数,而是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心理品质、学习方法等全面关注,这一“指挥棒”不仅对学生具有导向作用,对家庭教育也有非常明显的指导作用。过去,许多家长都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行了”。问卷调查表明,除了几个没填写这一栏的家长外,其余100﹪的家长通过参与孩子的评价,都形成了共识: “现在的小孩不但要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全面发展”。对此,家长们更加意识到对小孩的教育“要抛开传统的观念,我们不只要成绩,更要能力,而且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孩子的长处,有哪些兴趣爱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对家庭教育有一定的指导性。”还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学校有老师教,家长就可以不管了;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孩子犯了错,就一味地打骂、指责。”后来通过参与评价,家长说:“我们看到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劳累的工作,我们也对孩子多了一份关心,少了一份苛责,孩子却更懂事、更努力、更爱学习了。”

调查问卷表明,学校里评价活动的开展和《学生评价手册》的使用,还帮助家长们改进了家庭教育方法。90﹪以上的家长改变了“准家长制”作风,“弯下腰去和孩子交谈”。例如,有许多家长“经常和孩子谈心,互相评定,指出对方的优缺点,然后约定如何改正缺点,发扬优点,效果很好”。这样做,“不仅杜绝了打骂孩子的现象,还增进了母子、父子感情,提高了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大多数家长还能“运用赏识教育法”,他们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让鼓励代替责骂,让民主代替独断,但并非放任自流。”这是家长的心声。新课程特别提倡在生活中学习。有许多家长针对孩子学习数学的薄弱环节,给孩子一些任务,让孩子到商店买些小东西,练习算账、付款。许多家长利用晚饭后散步的机会,教孩子认识街道上的广告、餐厅名称等,让孩子在生活中认识了不少的字。还有一些家长也在家里建立了小红旗评比台:红色代表爱学习,绿色代表进步,黄色代表听话,蓝色代表爱劳动。教育方法的改进,不仅使孩子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使家长“积累了许多家教经验”。

综上所述,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学生评价手册》的实施,对学生、教师、家长都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收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

四、思考和建议

评价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为了让评价更趋完善,现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1.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由于《评价手册》是期末的终结性评价,周期太长,而小学生的发展往往是不断变化的,评价周期长了,就不能及时、准确反映学生的变化。老师们虽然平时进行了许多常规评价,但很少有书面记载。建议尽快给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将过程性评价记载下来,更充分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更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2.各学科实验教师对评价工作的密切配合 从这次问卷调查来看,《学生评价手册》实施的情况不一,在学生中产生的效果也有差别。语、数老师与学生接触多,对学生了解多,实施效果要好得多;而非语数老师由于所教班级多,认识的学生少,对学生了解也相对较少,实施的效果要差一些。建议各学科老师对评价工作密切配合,尽可能多地接触学生,平时多进行考察,并做好记载,力争取得评价实效。3.深入进行评价方法、途径的探索,进一步完善《评价手册》

学生是动态的人,他们的年龄、学习内容都是处于变化中的,各年龄段、各学段都应该有不同的要求。那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我们应该根据课程标准不断调整和改进评价体系,使《评价手册》更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4.加强对评价工作的评价

当前,评价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进一步发挥评价功能,提高教师、学生、家长的评价技术,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议学校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评价工作的领导、研究,使评价工作更具科学性。

探索新课程的小学生评价体系,促进课程改革 篇2

教学评价特有的导向、激励和改进作用, 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学校增强办学能力, 提高办学水平, 促进学校自我检查、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基本手段[1]。我国高等学校开展教育评价起步较晚, 教育评价的实践和理论大多侧重于宏观方面, 对大学内部的教学评价或自我教学评价的研究尚未得到充分重视。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何以教育目标为依据, 应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 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 并给以价值判断, 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一直以来, 我国的教育评价过分强调和重视甄别和选拔功能,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通过考试的模式来判断学生成绩的好坏, 评价的结果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几类[2], 这样的评价方式往往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看不到每个学生的潜力, 扼杀了个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的纳托尔 (Latoner) 和克里夫特 (Cliff) 提出一种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性教学评价, 这是一种重过程、重评价对象主体性参与的一种评价方式。其宗旨是以人的发展为本, 强调评价对象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参与, 不但关注甄别、选拔、激励功能, 更关注导向、调控功能[3]。这种评价方式改变了以往的学生被动接受评价的状态, 尽可能地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此评价方式注重教学过程的真实性与情景性;强调任课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发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1 发展性教学评价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的探索

机械设计基础是大学机械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由于学生缺乏工程实践知识和实际的动手能力, 同时受课程学时数的影响, 学生普遍感觉该课程难学。以往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往往是学生的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试成绩占70%来判断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这样的评价标准关注的只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看重, 导致一些学生的学习潜力无法挖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欠缺自主性、积极性。因此, 建构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是重要的。

发展性评价强调课程教学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本, 创造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程氛围[4]。随着国家教育的发展, 高校的扩招, 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工作学习创造力, 是当前本科教育的一个难点。作为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在教学上不仅是灌输与课程目标相关的专业知识, 更要关注学生的技能发展,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 关注学生对待学习、生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 认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平时作业情况、学习习惯与方法等, 了解学生学习状态, 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与进取心。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实践中, 主要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方面入手, 建立一套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2 评价措施和评价方式[4,5]

2.1 学习结果的评价

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拓宽知识面, 促进学生对课程的掌握,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考试形式的变革, 创建一个多方位的学习结果评价体系。

以往该课程学生成绩优劣的评定凭靠一张试卷、一次考试。然而, 考试只是检查学生是否达到学科教学目标的一种检验手段, 是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考试, 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及时解决。由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与实践联系较大的专业基础课, 评价学生成绩时, 考试分数的高低应是作为学生的学习结果的一个参考, 而且还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让学生选择体现自己学习价值的方式。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 课程特点, 考察学生学习结果的方式可以采用考试, 随堂考查, 口试以及学生的设计方案等方式进行。考试的形式可以采用闭卷、开卷、小组考试等相结合。

2.2 学习过程评价

机械设计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主干课程, 课程中的知识点与实际应用联系较广, 单纯靠一份试卷体现不出学生的学习结果, 只有通过作业评价和随机评价结合, 以及实践过程的评价, 通过实验、实践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 知识的掌握程度,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2.2.1 作业评价

作业是检查学生对课程的概念、原理及应用的掌握程度。采用多种形式的作业方式, 如堂上作业、课后作业;笔头作业, 口头作业。作业设定几种不同难度,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和兴趣自行选择。评价建立在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通过作业评价, 找出学生普遍存在的知识点不足问题, 与学生一起共同讨论改进。使学生的作业评价在一个宽松、自我提高的氛围中进行,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2.2 随机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在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 通过随堂提问、课后交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愿望和学习热情, 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业掌握的程度。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使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态及学习行为。

2.2.3 实践能力评价

实践评价作为过程评定的一个部分, 是督促学生做好实践和检查实践效果的必要手段, 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和实施以基本操作技能和创新设计能力并重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实践教学的关键。实践课评价以实验课和实践能力培养两部分组成。实验课评价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对学生平时实践的操作技能进行评价, 要求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认真指导学生, 整个实验过程都要留心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二是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要求实验报告既能清楚陈述实验过程, 包括实验步骤的制定, 实验操作技术、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又必须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正确的分析。三是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独立实验设计能力。实验评价的方式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入手, 根据的不同的实验实践内容采取平时考核、期末考试或答辩等形式进行。鼓励、组织学生参与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入手,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创新设计能力。

3 评价过程的流程设计

评价过程中, 以“为学生的发展而评价”为宗旨, 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学习特点, 对学生评价过程的流程设计为:学生制定发展目标→学生自我评价→互评→集体评议→教师出具意见→终结性评价。

3.1 自我评价

通过一个阶段学习后, 学生将自己对课程知识点的认知、情感、能力、人际交往中的得失进行评价, 用书面的形式表述出来。通过自我观察、分析, 对自己前一阶段的学习作个概括总结。通过自我评价, 使学生既能了解自己前一阶段的学习收获, 强化学习成就感,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同时通过自我反思, 了解自身存在问题, 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 利于学生及时改进学习方法, 调整学习心态。

3.2 互评

在同学之间开展的相互评价, 通过同学之间的评价, 使同学能找到自己的长处和缺失, 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正, 自我努力, 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学习。在学生相互评价的过程中, 增强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能力。

3.3 集体评议

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报告, 由学习集体对小组中的成员进行评价。由于自我评价主观性较强, 学生在自我评价报告中难免有所偏颇。而且在学习中许多目标的达成情况有些需由他人评定, 由于评价本身并不涉及评价者利益, 评价更为客观。

3.4 教师意见

根据学生平时在课堂上表现、作业情况, 实验情况, 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情况, 以及学生的考试成绩, 给出学生的评价报告, 从学生的知识认知、情感、实践能力方面评价学生, 肯定学生成绩的同时指出学生需填补的知识点空缺。

3.5 终结性评价

根据自我评价、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三方面结合, 由教师给出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呈现形式用带评语的量化和质化两种描述有机结合, 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自己能力和不足。

4 结束语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预定的目标, 而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学生在一阶段学习后, 通过检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学习认知、知识应用有否进步, 特别是作为专业基础主干课程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学生的预定目标应是能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但是, 作为评价学生的方式, 并无一固定的模式, 在实际应用中, 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实际情况, 有选择的确定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初亚楠.试论我国高等学校教育评估[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增刊 (99) :24-26.

[2]董奇, 赵德成.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 2003 (8) :18-20.

[3]沈霞.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 促进教育良性发展[J].宜宾学院学报, 2007 (2) :126-127.

[4]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原理与方法[M].广州:科学出版社, 2003:98-131.

探索新课程的小学生评价体系,促进课程改革 篇3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职市场营销评价体系探索

一 、现状分析

笔者对天津地区10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为对象,针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共发出问卷 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9份。通过对调研问卷的统计和分析发现, 80%的调查对象认为课程分数是学校和老师对学生进行质量评价的主要标准。只有30%的调查者认为进行过系统的学生质量评价,同样被调查者中只有29% 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学校的测评方式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质量评价方法对自身激励效果不佳。通过对这十所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和评价标准的分析,总结问题如下。

二、存在问题分析

1、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主体不完善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都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从专业知识+技能考核两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但是质量评价中对学生职业素养和、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方面的考核比例较少。另一方面传统的量化考核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和价值差异性,因此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性。在评价主体选择上,评价主体单一,教师往往是唯一的评价者;根据调查目前高职院校评价主体的 70%来源于的教师评价,30%来源于小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及顶岗实习单位评价和毕业后单位的反馈评价应用较少。另一方面“学生互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但也存在互评的兴趣不够持久及部分学生认为“互评”缺乏公正性等问题。

2、评价指标选择未能突出高职特色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则是指标设计,根据调查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评价指标设置过于片面,几乎都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高职特色不明显。高职院校使用的评价体系大多借鉴于普通本科院校,过于重视学生专业课程成绩,没有体现出职业院校应有的注重技能注重实践的特点。

3、评价体系内涵贫乏

课程改革后,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集在学生的在校学习期间,但是对于毕业生的跟踪回访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很少涉及。尽管一些高校曾经就毕业生的知识与现有工作相关度及用人单位意见的问题等开展过跟踪调查,但是毕业生反馈信息没有在改进高校教育教学中得以利用。

三、启示

國外对与学生质量评价方法比较成功的主要有美国的增值法学生评价、加拿大的《学生评价实践准则》、德国的“双元制”,这些评价方法对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评价体系优化起到了借鉴作用。

1、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

在评价指标的选取方面,可以从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方面评价。在指标权重方面,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技能和素质方面的评价指标权重要适当增加,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的培养。知识指标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指标。基础知识考察英语、数学、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专业知识即市场营销专业方面的知识,相关知识包含与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的交叉专业知识,在考察过程中可参照相应课程的考试成绩、其他职业技能考试成绩以及平时表现评定,例如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的考核可以参照市场营销学、卖场运营等专业课程的考试成绩、营销师职业资格考试成绩以及平时表现进行评定。营销专业学生需培养的销售技能包括市场营销基础能力、渠道管理能力、销售技巧、大客户销售技巧等方面,可以看出对于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社交、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作为销售人员的应变能力必不可少。针对这些职业技能,相应的技能指标包括与人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这些能力可以从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平时在校活动中的表现和参加顶岗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衡量。素质指标主要包括身心素质、从业素质和思想素质。在身心素质方面销售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均与其心理素质密切相关。从业素质主要考察学生是否具备爱岗敬业、操守职业道德等,而思想品质素质主要考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念和思想政治素质。

2、建立反馈跟踪机制

课程改革背景下,建立健全学生的信息反馈机制尤其重要。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因此要求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在学期间质量评价,更要重视毕业信息反馈。学生在学期间的评价方法可以借鉴英国的档案袋法,英美两国高校认为学生评价是一个看成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档案袋法的使用期限通常是一学期或一学年,这样可以完整地观测到学生在一个时期内发展变化的过程,通过对一个阶段学生信息的收集整理,可以详细地了解学生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等各种类型的信息,记录学生各种能力发展的过程,为用人单位提供更加具体、详实的信息。另一方面用人单位的评价是学生是否适合岗位发展、学以致用的关键。可以引入毕业生就业岗位跟踪评价机制来完善学生评价体系。例如毕业生离校后,可以与就业单位进行沟通,就业单位可以从专业知识与岗位匹配情况、工作适应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创新能力能几个方面对就业学生开展考核,学校根据反馈信息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完善评价体系,开展教学改革。

3、完善评价主体,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

学生自评应先申明让学生公平公正地审视自己的优缺点后对自己做出中肯的评价。同学互评选择以课程中的小组成员为单位开展互评或者以寝室为单位进行评价。另外增加顶岗实习单位对学生评价的比重。此外评价的形式多样化,例如在校园开展实物商品限时销售比赛、策划方案撰写、案例分析答辩等都可以成为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可以让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任课教师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和企业管理人员评价等多个主体参与。另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可以考虑从奖励学分、荣誉奖励及适当的物质奖励进行激励。

参考文献:

[1] 贾迅.高职学生评价体系的范式重构[J].职业教育研究,2012.10.

[2] 陶锐、蒋永忠.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素质教育,2013(1).

[3] 高维春.职业素质导向下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7).

初中物理新课程中的评价改革探索 篇4

发布者:杨诚 发布时间: 2012-9-8 16:08:10

物理教学评价作为物理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然不能直接使学生活生生创新能能力,但它的内容和形式对创新教学的开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促进或阻碍作用。然而从当前物理教学评价的现状看,在形式上是近乎单一的分数评价方式:在内容上也基本上是只注重认知领域的评价,从而使得“老师为分而教、学生为分而学”的现象严重地存在于今天的物理教学中。这种现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素质的养成,已经难以适应中学物理创新教学的新要求,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革,以确保我们的物理创新教学尽快落到实处。本文仅对物理教学评价中的学生评价的改革取向谈点见解。

一、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物理教学目标是多元的,目前被普遍认同的教学目标的分基本上是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该法法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中学物理创新教学的教学目标也不例外,它的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也主要反映在以上三大领域。多元化的教学目标需要全面的物理教学评价才能确保该目标的实现,然而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由于长期以来只重视认知目标的评价,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把难以量化的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基本排除在被评价目标之外,从而导致教学评价和教学目标严重脱节。这种现象与中学物理创新教学的先进教学思想极不适位。物理创新教学在目标上的多元性要求物理教学评价应该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是和其数学目标相吻合的、而不是脱离的,即中学物理创新教学下的教学评价应该对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的发展状况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对学习物理的兴趣等情感状况作出全面的客观评价。

二、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中学物理创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理应要求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与之相对应,一般说来物理创新教学的常用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考试(笔试)在物理创新教学的诸多教学评价方法中考试仍然是极其重要的一种,考试与物理创新教学在本质上并不排斥,问题的关键是考什么、如何考,不好的考试会阻碍创新,而好的考试会完全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服务。为体现创新精神,引导物理创新教学的实施,必须对当前物理考试进行改革,试题要以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为指导,着力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1)增大主观题的比重。在物理考试的试题类型中常见的客观性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常见的主观性题型主要有主算题、论文题等等,两种类型虽各有长短,但比较而言,主以性的试题在测量学生的组织综合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及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所以在物理考试中应适当增大主观题的比重。(2)开发体现创新精神的新题型。在当前的物理考试中,以物理知识立意的试题较多,以能力立意的试题较少。为改变这一现状,可尝试开发以下类型的试题:①“开放性和情景性”试题.、开放试题的条件、内容、思维过程以及结论,可以有效地提供给学生自由展现个人才能的机会,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增强物理学科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②“跨学科知识”型试题。综观当今的许多重大学科研究成果绝大多数是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所以要注重开发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相互渗透的试题,以此加强物理学科卡口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该种试题类型的开发与当前正在推行的全国高考“3+X”模式的精神也是一脉相承的。

2.档案袋评价法该法是适应物理创新教学对物理教学评价提出的新要求而采用的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它是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物理档案袋,然后将学生在物理教学中所有体现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行为和成果都一一记录在察,主要包括一些物理学习策略卡、物理小论文、课外小制作、小实验,尤其是家庭实验以及一个很好的物理解题思路等等。通过这种方式,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会从档案袋中反映出来。

3.观察法、调查法及谈话法对于物理教学目标中难以量化的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如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创新意识、爱国主义情感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方面,可以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及谈话法等一些定性的方法进行评价。

三、注重评价标准的科学化

教学评价的标准,通常可以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三种形式。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然后将评价对象与之相比较而进行的评价,被评价者通过评价后看到自己的进步会激发其继续前进的斗志,重在教育性;相对评价法是以某一集合的平均状况为基准,再把被评价对象与之相比较来评价每个被评对象存在该集合中的相对位置,它往往容易造成学生之间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对后进生的发展不利;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评价对象——学生自身为参照点进行的评价,由于是跟自我相比较,充分考虑了学生之间的个人差异,所以较绝对评价法更能体现出它的激励性,它的这一特点对物理创新教学尤其重要,因为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三种评价标准的不同,尤缺点可以看出,物理创新教学在开展教学评价时,应该是灵活运用绝对评价法,允许不同的学生按不同的速度达到物理创新教学的目标,慎重运用相对评价法,大力提倡以往物理教学评价中常常缺少的个体内差异评价。

四、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现代教学评价认为,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人开展的自我评价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物理创新教学任进行教学评价时不仅要做好他人为主的外部评价,更要注重学生自己的自我评价,使二者达到完美的有机结合。

总之,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物理教学评价在物理教学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统率作用,同时还要认识到当今物理教学评价对中学生评价方面的弊端及其对开展物理创新教学的阻碍作用,从而增强我们对物理教学评价中学生评价方面的历史责任感。努力探讨物理教学评价中学生评价方面改革的新路子、新立法,从而能够让它发挥出其重要功能,把我们的物理教学尽快

探索新课程的小学生评价体系,促进课程改革 篇5

[关键词]小班教学;课程体系;校本化;特色化;个性化

黑河小学是一所实施小班化特色教育的学校。学校秉承每一颗星星都闪亮的办学理念,以全纳、适宜、精致、优质为价值追求,努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班本课程个性化,引领师生在实施小班化特色教育的路上感受小班课程大精神的内涵,实现成长与蜕变。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激活师生的成长潜能

每一个孩子都是鲜活的、独特的生命个体,都有各自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我校在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过程中,致力于追求全纳、适宜的目标,以《课程标准》为支点,构建分层分步、科学系统的全纳课程体系,努力激活师生的成长潜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全纳课程体系建设以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为依据,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统一整合课程。认真调查师情、学情,细化课时分配、课时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学校语文学科实现了两本书(人教版、教科版)的整合,把单元主题相同、价值取向相同、训练目标相同的课文进行整合,并开展多种读书活动。体育学科在一至六年级分别把围棋、国际象棋、跳绳、武术操、鼓乐队、悠悠球这些符合孩子们年龄和学科特点的项目进行整合,提高了孩子们的运动技能,也培养了他们的运动情趣。此外,学校还将京剧、口风琴、竖笛、奥尔夫打击乐等融入不同年级的教学活动中;将粘贴画、钻石画融入美术教学中;将微课、电子小报、空间制作融入信息教学中;将种植、探究等实践活动融入科学教学中;英语的分级阅读,数学的错题集让错误绽放美丽,品德学科的新德育,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总结阶段可以通过学生课程学习汇报或者竞赛等多种形式展示课程整合的成果,呈现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喜人景象。

学校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主要分为深入学习分科推进全面铺开三个阶段。深入学习阶段,采用学习汇报、微型讲座、引领读书、教师基本功练习、教师技能比赛等方式开展培训学习,使教师认识到课程整合的教学价值。分科推进阶段,由校长、业务领导亲自带头,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通过同课异构方式研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全面铺开阶段,通过领导走课、家常课、教研课、学科开放课、各学科观课和议课等形式推行各学科课程统整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和参与效果,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等待,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二、校本课程特色化,张扬学生的个性风采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课程是育人的平台,课程设计要适合孩子当下的生活,放眼孩子的终生学习。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张扬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风采,黑河小学找到了自己的途径开发校本课程。

(一)儿童课程课程行为促进习惯养成

教育即生活,学校课程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课程行为作用于学生当下的生活,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这样的教育才最适宜。

黑河小学抓住儿童特点开设晨诵、午写、暮读课程。晨诵:每天早上读十分钟,以诵读国学经典开启新的一天。学校对每天的诵读有布置、有检查,对学生的晨诵积累情况进行考查、检测、评价和不同形式的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共同传递愉悦的精神,积累丰富的生活体验,从国学经典中汲取营养。午写:每天下午书写十分钟,写好汉字。学校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了《写字》教材,以凝神的书写引领孩子静下来、写进去,端端正正地写好每一个中国字,孩子们也从中习得方法,受到熏陶。暮读:每天晚上读书半小时。学校给孩子们买书,并开展好书换着看好书飘起来读书推荐会等读书活动,用书香滋养孩子们的童年,帮助孩子们养成读书像吃饭一样重要的习惯。我们教导学生,如果每天都能坚持做到晨诵、午写、暮读五十分钟,肯定会拥有了不起的人生。

(二)节日课程课程形式引领生活方式

黑河小学建立了以四节(读书节艺术节英语节感恩节)为主线的节日课程体系。如把黑河市建党、建政、建军的奠基人王肃同志牺牲的日子(6月12日)设为学校的感恩节,在感恩节期间,以王肃精神为依托,开展了新生入队、王肃诞辰百年纪念、演讲等课程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将这种课程方式迁移到孩子们的生活之中,让孩子们的生命从此灵动起来、润泽起来。

(三)实践课程课程思路拓展学习空间

黑河小学的课程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还深挖校外实践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红色之旅,绿色军营夏令营;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瑷珲历史陈列馆、黑河知青博物馆、黑河好八连、幸福工作站等校外活动基地进行体验学习。每一次的课程实践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班本课程个性化,绽放每一个生命的精彩

构建小班化课程体系,着眼于现在并关注未来,着眼于培养孩子的生活情趣,帮助孩子找到一种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这就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从生命角度看待孩子,所设置的班本课程内容要切合适合孩子全面发展的目标,能够促进孩子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根据儿童需要开发课程

在创建班本课程过程中,黑河小学以儿童兴趣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以儿童全面发展为落脚点,以各班的实际情况为基本点,以课程整合为创新点,使课程更具多样化、融合化和特色化。

根据儿童的需要,从动手、动脑、激趣、合作等角度优化课程建设。每个班级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班本课程计划。学校要给予各班相应的支持,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教师要积极配合,其他任课教师也要参与到班本课程建设中来,为课程建设献计献策。

(二)课程成为童年的滋养品

黑河小学以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养、实施人文关怀、熔铸人文精神为班本课程的内涵,通过课程实施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校二年一班将诵读与奥尔夫打击乐相融合,开设了朗诵班本课程;六年四班开设了钻石粘贴画班本课程;其他班级开设了读书国学足球演讲鼓队等班本课程&&

五年三班的小音符乐团是黑河小学的首席乐团,也是班本课程与音乐教学整合的成果。一年级入学时,班级制定了组建一个小乐队的目标,班主任要求每个孩子学会一样乐器,电钢琴、小提琴、钢片琴、口风琴、葫芦丝、各种打击乐可以自主选择,班级29人必须全部参加课程活动。一年级时孩子们弹奏得还不是很好,但每个人都专心致志,细心琢磨,不管是官教兵,还是兵教兵,大家都齐心协力,每个学期都能演奏45首好听的曲目。三年级时班级已经能够独立承担展示和展演活动。四年级时,正式成立了小乐团小音符乐团,开始承担学校的首席演出任务。在乐队的组建、训练和演出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演奏方法,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自信心。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说过:特色就是个性,特色就是特长,特色就是卓越。黑河小学小班化特色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遵循让学生从差异中发展、从差异中各有收获的理念,致力于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个性、有特长、有能力,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也通过课程建设努力提升办学品质,追求卓越发展,见证了小班课程大精神的教育之美。

参考文献:

探索新课程的小学生评价体系,促进课程改革 篇6

人文素质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人文精神又是国民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薄弱现状,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具有多层次和多方面,构建课程体系是其基础性的工作.辽东学院如何实施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如何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 者:于立军 YU Li-jun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社科部,辽宁,丹东,118001 刊 名: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EASTERN LIAOD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11(1) 分类号:G420 关键词:大学生   人文素质教育   课程体系  

探索新课程的小学生评价体系,促进课程改革 篇7

一、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学业评价体系符合新课改理念

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 每个人同时拥有多种智能,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 还有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 只是多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 使得每个人的智能和个性各具特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 教育的目的是发现智能强项, 发展智能弱项。它与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是密切相通的: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在多方面得以发展, 培养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因此, 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学业评价体系, 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

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县级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 建立县级小学生综合素质监测体系, 通过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监测各小学校的教学质量。

(一) 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 其中智力因素包括基础知识与技能和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八大智能。智力因素主要以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各册教材的要求作为评价依据。非智力因素包括学生的行为习惯、动机、个性品质、自我认知、情感态度等。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评价中把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

(二) 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分为笔试、行为测试、作品评定、问卷测试、访问访谈等。对小学各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多元智能中适合用书面表达的, 采取笔试的方式;对不便于用书面表达, 需要现场操作或展示的内容, 如语言智能中的朗读、音乐智能中的视唱、肢体动觉智能中的运动协调能力等, 采取现场行为测试的方式;对通过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作品, 采取收集学习过程资料, 进行作品展示, 评委现场评定的方式;对非智力因素的测查, 采取自评问卷、学生互评问卷、教师评价问卷、家长评价问卷等问卷评价或社区 (或村社) 走访的方式。

(三) 操作流程。

一是建立题库, 由区县级教研机构牵头, 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 按照不同年段, 整合多元智能, 命好测试题, 便于测试时随机抽取;二是学校自评, 首先由各年级各学科教师评价学生学习过程, 根据正态分布理论, 按“16%—68%—16%”的比例, 将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分为“中等水平以上 (A等) ——中等水平 (C等) ——中等水平以下 (D等) ”三类, 然后由学校在三类学生中抽取相同比例的学生进行测评, 计算出学生综合素质在各个等次的比例, 上报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三是县级抽评, 其大样本在一至六年级中随机抽取一个年级, 再从学校分出的“A等”、“C等”、“D等”三类学生中分别随机抽取相同比例的学生作为小样本开展测试, 抽取学生时尽量覆盖年级所有班级。

(四) 免测条件。

学生在区县级以上竞赛中获三等奖以上者, 相关智能可直接认定为优秀, 参加区县级以上展示活动能提供有效证明材料者, 相关智能可直接认定为优秀。

(五) 成绩认定。

综合成绩折算办法:按笔试成绩占50%、面试 (包括行为测试、作品评定等) 成绩占40%、问卷调查占10%的办法, 折算后计算学校的综合成绩。若学校自测成绩低于或等于县级的抽测成绩, 则认定学校的自测成绩真实有效, 如果学校自测成绩高于县级抽测成绩, 则按误差相应百分比降低学校自测成绩作为学校实际成绩。

三、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学业评价体系的特征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学业评价体系, 改一把尺子量人为多把尺子量人, 充分体现了评价的三个“多元”特征:

(一)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传统学业评价模式评价主体单一, 由教师担负主要责任, 学生个体只是参与者, 其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而在多元智能理论下构建的评价体系, 主体上不仅有教师评价, 还有学生自我评价、家长和社会评价, 评价主体由原来的一元变成了四元, 这充分体现出评价的多元性。

(二) 评价方法的多元性。

传统学业评价模式重结果轻过程、重书面测试轻实践操作, 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法无法全面、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状况。多元智能理论下构建的评价体系, 注重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知识技能评价与实践能力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把在学习过程中的所取得的成果以作品展示或荣誉展示等方式纳入评价中, 除用书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技能外, 还用行为测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如现场朗读、歌唱、体育运动等, 用问卷调查和访问访谈评价非智力因素。

(三) 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探索新课程的小学生评价体系,促进课程改革 篇8

关键词: 小学美术 新课程标准 评价体系

1.研究目的

新课标指出:美术课程的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我结合新课标对美术教学评价的建议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理解,思考如何面对传统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弊端与不足,建立与新课标相适应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

2.研究方法

2.1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正确的评价中能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激发学习兴趣。不同的评价方式直接关系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自信,甚至关系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

2.2传统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不足与弊端

2.2.1评价运用范围狭小。

传统美术教学评价往往只运用于美术课堂教学结束前及美术作业评价中。受评价传统的制约,美术教师在下课前进行评价活动,如展示几幅学生的作品、给予口头简单表扬,便结束课堂。在美术作业评价中,老师的评价方式往往是给学生写上等级或者分数这些冷冰冰的文字或数字。这种评价行为显现出传统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涉及范围的局限性。

2.2.2评价主体的单一性。

传统美术教学中,认为美术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课堂提问由教师给予点评,美术作业由教师给予等级评价,学生的整个美术评价过程基本都由美术教师一人完成,学生自评和互评方面较欠缺。

2.2.3评价语言单调空泛。

受评价传统的制约,我们经常听到教师在课堂上点评学生:“同学们画得很好!”“你表现得很棒。”……老师们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用上“优、良、及格”或者写上“你真棒”、“继续努力”等评价语言。这些语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作用,但是评价内容过于空泛,不利于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进步。

2.2.4评价角度刻板教条。

有的老师会拿一把无形的尺子衡量评价学生的作品,比如:“颜色涂得不够均匀”、“人物身体比例不准确!”等等。这些评价不仅打击孩子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孩子们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结果与分析

3.1新课标背景下对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转变的建议

3.1.1评价重点的转变:评价活动贯穿整个美术学习过程。

新课标指出,美术教学评价不能仅凭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而应评价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教师应将美术评价贯穿整个美术教学过程,如课前评价:对有提前预习、做好课前准备的学生给予及时评价;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意识、操作技能等进行评价;美术作业评价:对学生作品完成效果进行评价;课后评价:对学生是否对课题进行课后延伸进行评价。这种重视过程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保护孩子的个性特点和绘画特点。

3.1.2评价主体的转变:由单一评价变多元化评价。

新课标中鼓励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比及座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求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家长参与到整个评价环节中。

学生的自评环节需注意高低年级学生的差异性,如低年级学生,你最喜欢画里的哪个部分,为什么?这种做法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高年级学生的自评从具体内容上看,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使高年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发现优点、鼓起信心、认识不足、反馈调节。

互评环节不仅可以用语言评价形式,还可以采取交换作品、给对方打等级或写上一句评语的形式。让学生相互评价,对学生的情感、能力进行培养,是美术教育目标之一。

教师的点评在评价环节应该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应将评价重心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自评和互评上,适时地进行激励性、启发性评价和建议。

家长参与评价活动有助于学生发展,组织家长参与评价活动,不仅使家长了解孩子学习过程,还在不同层次上促进学生发展。

3.1.3评价语言的转变:激励性为主的具体评价。

传统美术评价语言显得较为空泛,如:“回答得很好”、“画的不错”等,在评价美术作业时,评语经常是“你真棒”、“继续努力”,甚至只有一个“优”字。这种空泛的评价语言不能让学生真正明白自己表现的优点与不足。因此,使用评价语言时尽量用激励性、建议性、启发性的具体评价语言,例如:“这位同学对自己作品的介绍很精彩,既看到自己作品的闪光点,又明白自己今后应该加强的部分。”“你的作品很棒,尤其是这棵树画得很有创意,给它加上翅膀还穿上了美丽的花衣裳。”等。评价学生作品时从学生角度看待他们的作品,给那些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独特风格的作品充分肯定,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思维飞扬的激情。

3.1.4评价方法的转变:运用质性评价方法。

传统美术评价方法大多停留在语言评价、美术作业评价等形式上,不能真实全面地收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等各种信息,新课标鼓励运用质性评价方式进行评价。

美术教学的质性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美术成长档案、表现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这些评价方式真实全面地收集反映学生变化发展的各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资料加以整理分析,用解释性、描述性语言做出评判,从而明确学生的优势、潜力和不足,促进学生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小学美术教育评价作为小学美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下应继续探索和发展小学美术评价体系,用积极的眼光从多角度、方面、特质评价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力争突破只关注学生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应强调通过对美术的学习,使学生在文化修养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养均获得发展性评价,从而使评价具有真实性和情景性,使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在新课标指引下得到新的转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p].(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

[2]蔡建良.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探索[J].中小学教育研究,2007.

[3]陶金鸿.美术课程学习的质性评价方式[N].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6.3.

探索新课程的小学生评价体系,促进课程改革 篇9

课题阶段性小结

XXXXX小学小课题组

XXXX年1月

“新课程下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的实施研究”

课题阶段性小结

XXXXXX课题组 执笔: XXX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次学生习作后,老师拿着红笔忙着埋头批改,在作文本上圈圈点点,认真仔细地修改病句、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挖空心思写眉批、总批,可是,对于老师耗费大量的心血的评价,学生往往是拿到批改后的习作,只看一下分数与等级,有时甚至连作文本看都不看就塞到抽屉里或抄写下一篇习作,我们常为此而感到苦恼,学生也把习作当作苦差事。结果学生写作文时常常文思枯竭,笔不随心,无话可说,要不写的作文错字连篇,语句不通顺,内容空洞,更别说表情达意了,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成绩的整体提高。面对这一现象,家长、学生都一筹莫展。

从目前作文教学评价模式“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看,评价过于简单和严格,学生形成了一种错误认识,认为习作批改是教师的活动,是教师的职责和权力,作文写好写坏都与自己无关。这种作文评价模式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的要求甚远,久而久之,学生写作的

积极性受挫,自信心下降,对习作产生畏难情绪,学生更不喜欢动笔了。从批改作文的过程看,教师在批改中按成人化的要求来拔高评改习作,总是以立意不新、表达不够生动、布局谋篇不够恰当、标点不准确等等为理由,不打高分。而对于一些习作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来说,写作文就更不是件快乐事,这种过高的要求使他们长期处于低分状态,严重挫伤了习作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更怕写作文,就是拿上笔也无话可说。从写作文的学生角度看,学生已错误认识,作文太难写了,再使劲也得不了高分,更别说满分了。有时自己觉得挺得意的习作,可老师总会挑出不少不足之处。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对写作毫无兴趣,更别说写作文能文从字顺、表情达意了,听、说、读、写能力不能综合发展。

可见,小学生习作教学是一个薄弱环节。针对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及学生在习作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我们确立了 “新课程下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的实施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

本学期“新课程下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的实施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始终坚持贯彻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语文

教学的实际情况,扎实、有序、稳步开展习作评价多元化的实践活动。

一、开学初,制定课题计划,保证研究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本学期初,作为课题负责人,我首先组织试验教师学习小课题方案,我们依据课题方案,结合学校语文教学“教---研----训”一体化的模式,以课堂教学实践为阵地,紧扣小课题制定课题实施学期计划,明确了学期研究的内容和重点,保证研究工作正常开展。

二、本学期课题实施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明确研究方向。

教书育人的成败,关键在教师,课题研究能否顺利地开展,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而教育科研又是更新教育观念、永葆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的有效载体,是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实施研究前,本学期结合学校教务处在九月组织课题教师集体进行理论学习,我们针对目前习作评价存在的问题组织课题组实验教师深入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张

化万作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等书刊,重点学习关于小学生习作评价的有关理论,帮助老师们转变观点,树立信心,坚定不移地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工作。

结合学校教学工作组织教师观看光碟课例,讨论交流,写笔记、心得,以提升课题教师的理论水平。

2、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问卷法、实验法和观察法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遵循“理论-----实践-------理论”的研究路线。组织课题实验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素质,并把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再从实践中总结出新的经验。

开学初试验教师对小学生习作评价现状调查分析,主要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中高年级语文教师的访谈和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师生对习作批改的态度以及学生习作质量基本情况,对中高年级学生习作批改情况及效果进行摸底调查,从而确定我们开展研究的起点。通过调查情况来看,小学生习作评价现状不容乐观,课题研究对教师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这样的基础上来开展本次教育研究,进行教育实验,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

师,其前景都是值得期待的。

3.实施研究方案,提出改进策略。

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对改进小学生习作评价的内容与方法提出初步的意见。我们认为,教学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单一地不分年段地使用某一种固定的评改方式都容易导致教学的僵化,因而提出并实施了七种习作多元化评价模式:“教师批改模式”、“以教师为主的同批同改模式”、“学生互评互改模式”、“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模式”、“以学生个体为主的自主评改模式”、“习作梯级评改模式”、“其他评价方式辅助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习作主体作用,而且还将自己、同伴、老师、家长及社会都纳入习作评价主体,赋予习作更丰富的现实意义。当然,我们也注意到,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评改训练,都必须首先解决好评改目标、评改要求、评改知识、评改方法、评改标准、评改符号、评语撰写等方面问题,只有“授之以渔”,才能“使之得鱼”。

4、立足课堂教学,坚持课题实验

课题研究的关键在于实施,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了教学实践,课

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课题试验教师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在课堂中作文教学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调动了学生、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家长、教师形成了合力,共同探索不同学段试验教师、学生的评价作文习作方式、策略,兴趣,有效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作文方式和学生学习写作文、评价作文的方式,促进了语文作文教学工作。本学期组内教师都参加了“走班上课”教研活动。岳喜梅教师在训练低段学生在看图写话,用词说话的训中,用了教师鼓励、赏识口头评价与教师引领示范的评价模式,引导小学生学习简单的评价说话、写话的方法,激发学生说话、写话兴趣,达到效果较好。担任高段语文试验的教师吴尔曼、胡雁教师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积极探索多元的作文评价,有教师,学生、同伴互改的模式,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作文与评价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在全组试验教师的努力下,经过一个学期的不断探索和试验,已形成了初步成果。经过总结归纳、有一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课题试验过程中教师在试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作文多元评改能力梯级发展为序,提出了有利于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多元化评价模式。教师参加学校教研活动,专题讲座,撰写案例、随笔、论文多篇,每个实验班级都有学生的习作集。

2、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习作多元化课题实施,实验学生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多元化评价方式既激发了其写作积极性,又调动了其评改积极性,作文评改课已成了他们最爱上的课之一。

另一方面,经过教师的点拨指导,他们对作文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也能参与同学的点评,不再是作文课上的旁观者了。

四、存在问题及对策:

课题实验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就遇到这样一些问题:

1、仍然有部分学生对习作有“畏难情绪”,对于习作评改更是缺乏信心和兴趣,怎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所有孩子都能在习作中尝到成功的快乐,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2、我课题组习作多元化评价实验已取得初步成果,但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另外,多元化评价使每

次习作的反馈周期过长,如何缩短评价周期,及时反馈评价信息,也是今后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实验教师理论水平的不足和缺乏专家的引领。为此,我们通过加强业务学习,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教育专著,做学习笔记摘抄,写心得体会,逐步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充分利用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加强与同行的沟通和交流,向专家请教,向先行者学习,尽可能提高研究水平。

上一篇:小班体育游戏活动顶沙包教案下一篇:简历制作大赛评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