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失误的案例分析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决策失误的案例分析(共6篇)

决策失误的案例分析 篇1

一、学校决策的类型及校长决策失误的影响

尽管我们一直提倡和强调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但是不得不承认,时至今日,我们的许多领域包括作为公共服务组织的各级各类学校仍然没有走出决策失误的怪圈。现实生活中,因领导决策的片面、盲目和主观失误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也是不胜枚举。下面我们以决策的不同类型为切入点来简要分析决策类型及其产生的影响。

1.学校决策的类型

按照目前教育管理学界比较认可的观点,可将学校决策类型归纳如下。

按决策的作用分类:战略决策,是指有关学校的发展方向的重大全局决策,由高层管理人员做出,一般指以校长为首的校级领导;非战略决策(或称常规管理决策),为保证学校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解决局部问题的重要决策,由中层管理人员做出,一般指年级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主任。

按决策的性质分类:常规化决策(或称程序化决策),即有关常规的、反复发生的问题的决策;非常规化决策(或称非程序化决策、应激性决策),是指偶然发生的或首次出现而又较为重要的非重复性决策。

按决策的问题条件分类:确定性决策,是指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只有一种自然状态时的决策,即决策的条件是确定的。不确定型决策,指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而且,这些自然状态所发生的概率是无法估计的。

还有诸如按决策的风格来分,可分为行为决策、概念决策、命令决策、分析决策。按决策的方法来分,可分为有限理性决策和直觉决策等。

战略性决策直接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学校师生的精力投向,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准。例如,关于学校中长期的自主发展规划、校园的建筑布局、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德育模式、教学模式等决策。

2.校长决策失误的影响

由于目前校长负责制的不完善和教育行政领导体制的惯性,相当一部分校长在做战略性决策时,如学校自主发展规划的制定,不能集思广益,不能把握教育发展的趋势,仅凭过去经验和个人喜好。结果是不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所属地区经济、文化的特点做出科学的、全面的、具有前瞻性的决策,导致学校发展方向不明、教育教学资源巨大浪费、教职工教学和工作积极性不高、职业幸福感和归属感降低,最终影响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校长的常规性决策指学校日常事务的决定,它包括的内容很多、方方面面、十分繁杂。例如,关于学校学期或学年的工作计划、工作要点的决定;关于教职工的聘任、使用、职称评定、先进集体与个人的评选、对教职工和学生奖惩的决定;关于学校住房分配、奖金发放原则的决定;关于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购置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和校舍维修的决定;关于学校教育经费使用的决定等等。常规性决策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尽量做到恰如其分。做好常规性决策是学校稳定发展的关键,但是校长在常规决策中往往出现两种比较极端的情况:一种是权力弥漫渗透型。什么都管,事无巨细,大权在握,细到部门能够处理的事都要管,如教师外出培训,校级优秀班主任、教师等荣誉评比等日常事务甚至最基本的决策或决定都由校长主导。导致的后果就是整天忙于琐细的日常事务中,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思考学校办学理念的提炼、学校愿景的规划、素质教育的实施、德育模式的创新、教学效能的提升等重大问题。同时带来副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参与管理工作积极性不高,感觉正当的管理权力被剥夺,在管理中消极、被动应付,不再也不需积极创新,部门管理效率低下,进而导致整个学校管理效率低下。另一种是权力放任依赖型。此类型的校长在决策中更多的是依赖副校级领导或中层领导中的一位或几位做出决策,此类型决策的后果导致校长在教师中的影响力不强,决策的依据更容易受参与实际决策者个人素质的影响。由于校长自身缺乏主见,习惯于跟着他人的思维走,所以今天一个主意,明天又是另外一套方案,政策缺乏连续性。在管理中容易形成小团体等拉帮结派现象,极端情况下容易形成部门对立状态,造成部门之间工作推诿和不协调。在校长负责制下,权力弥漫渗透型占大部分。

校长的非常规性决策一般是指校长对学校突发事件的决策。例如,关于校园突发自然灾害、火灾、校舍倒塌、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处理决策。虽然按照相关法律要求,学校均已制定好应急总预案和相关单方面应急预案,但是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情况、规模等突发性和不可预期性使得校长在处理此类决策时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如在学生意外伤害、家长集体上访等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没有果断、及时做出决策,导致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受到影响,学校名誉和财产遭到损失和破坏,在社会上引起恶劣的影响,

二、学校管理中决策失误的原因分析

一个重大决策足以决定一个群体或组织乃至一个社会的命运。因此,做领导工作、搞领导活动就应抓住决策这一环,提高领导者决策的能力,增强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以确保整个领导活动的成功。[1]在学校管理中,造成学校管理中决策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领导者个人人格缺陷

(1)决策的个人价值取向凌驾于集体价值取向之上。任何决策都会与某种利益相关,都会产生相应的利益再分配或造成不同群体的利益得失。这就使得领导决策时面临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干扰。自身利益或小部分群体利益放在第一位还是学校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同的利益取向做出的决策效果不一样。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领导者经不起利益的诱惑,往往所做出的决策对某些群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有时为了一己之私牺牲了学校利益。

(2)决策的经验价值取向凌驾于理性价值取向之上。工作总是凭经验、凭感情办事,不善于统筹全局,没有发展的眼光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于一些重要的决策往往比较武断、不切实际,因此,容易导致决策上的重大失误。[2]尤其是曾经在某所学校取得过成绩的校长,调到另一所学校,对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还是过去那一套,基本上都行不通。因为管理的对象以及环境因素已发生变化,面对新的变化,科学的理性分析不能缺席,否则做出的决策必定劳民伤财,使自身陷入困境。

(3)决策的科层价值取向凌驾于专业价值取向之上。由于目前学校的管理结构仍然是以科层制结构构为为主主的的管管理理模模式式,校校长长由由上上级级主主管管部部门门任任命命,校校中中层层部部门门领领导导采采取取竞竞聘聘的的方方式式选选聘聘,中中层层领领导导的的选选聘聘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校长。建立在科层制基础之上的管理模式使得自上而下的决策成为决策中的主流和主导。但是学校又是专业化要求很高的地方,教学或教育的发展规律要求学校的管理和决策更多体现专业化要求。专业化要求自下而上的自主管理和学术团队管理在决策中占据主流和主导,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即学术和行政之争,往往是行政占了上风,所以学校为了教学的发展制定了不利于教学发展的政策就不足为奇。

2.决策机制不完善

(1)决策主体太过集中。为防止决策的失误,必须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这已成为管理学中不争的铁律。决策的民主化是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但在现实工作中,无论大事小事,大多是一把手说了算,其他的人也就是盲目地跟从。所谓的民主,明显带有“作秀”的色彩。决策的专断性,不可避免地导致决策的失误。[3]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在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下进行决策,就难免会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造成决策的失误。

(2)决策权力与责任分离。责任与权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定的责任必须符合一定的权力,有一定的权力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但在现实中,领导决策的权力与责任是相分离的,领导者没有责任意识,导致权力膨胀、责任意识淡薄。因此,对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也漠不关心。加之学校决策中责任承担更具有隐蔽性,如教学改革的失败、教学经费和资源的浪费等最终是由政府、家长、学生、教师买单。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几个因为教学改革不成功而主动承担责任的中小学校长。

(3)决策效果评价单一。决策效果的评价只有在决策落实为行动以后才能给予评价,而目前评价的标准是上级满不满意,上级满意的核心标准是安全稳定和教学成绩,如果成绩不行搞点有特色的活动也可以。最好是教学成绩好,活动也丰富,所以学生课业负担越减越多也就不足为奇。但是,如果校长没有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质量观,看不到教育和学校发展的大局和长远利益,忽视教育规律,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眼前、摆在台面,只做上级领导看得见的“面子工程”、“官僚工程”、“形象工程”,就会扭曲领导者的政绩观,进而做出许多损害师生、家长和社会利益的错误决策。

当下,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的复杂程度并不亚于经济,教育管理比以往更富有挑战性。尤其很多地方为了实现区域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而组建大型教育集团,在人与事、财与物、教育与教学、招生与分配以及信息与资源的配置中更会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性。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校长的决策不可能永远都是正确和毫无瑕疵的,出现决策的失误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但是减少失误、杜绝不该发生的错误是每位校长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减少决策失误的对策

1.建立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学校中的师生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人,既接受管理,又参与管理。所以需要民主而且民主能带来集思广益。但是如果没有集中,就无法统一全校的意志和行动去实现学校的目标。因而,要统一行动就要统一指挥,就要校长决策。但如果没有民主管理作为其坚强后盾和坚实基础,这集中便成了堆沙聚塔和空中楼阁。

(1)克服“滥权”和“弱权”。实行民主管理,决不意味着替代校长负责制。校长拥有决策权,必须要有正确的权力观,科学高效地运用好权力,注意克服“滥权”和“弱权”两种错误倾向。“滥权”,是强权,是对权力的泛化,是对职权的超越或者不正当利用。与之相对的是不会用权和滥用权。弱权贻误工作,“滥权”同样有百害而无一利。“滥权”比“弱权”更具有普遍性,校长在决策过程中如果只追求集中甚至是一言堂,可能在短时间内或在某些决策上带来高效率。但是一言堂的代价是很多人不愿再为决策伤精劳神,尤其涉及学校重大发展方面的决策得不到学校大多数人的认可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如教学改革的方案和计划已制定好,但是教师或中层干部对改革方案出于多种原因不认可,可能表面不说,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抵制改革的新方案,最终导致教学改革收效甚微,甚至以失败告终。用权不当,就会导致腐败,腐败是权力的“附产品”。

(2)做好示范引领。校长要正确运用权力,牢记“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要不得,要严格遵守民主与集中的原则,严格按程序决策,率先垂范。这样,校长的决策失误就会大大减少。只有当校长的决策在学校师生心理中产生一种认同感,校长的决策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贯彻落实的动力就越大。

2.执行经验与理性相结合的决策程序

(1)处理好经验与理性的关系。一切简单和复杂的理性认识都来源于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把实事求是作为决策思维的基本内容,并用实践的观点看待决策的对象、原则和过程。脱离经验的理性是空洞的理性,没有理性指导的经验将是盲目的经验。在领导岗位时间过长,容易形成经验固化,很容易形成拍脑袋的决策,常听到有些领导在决策过程中说“我们以前在县里面就是这么干的,多少年都没改过,非常好,到这里怎么就行不通?”此时我们应该放下我们宝贵的经验,听从理性的指导,了解决策的一些技术,如决策的程序和步骤。

(2)重视决策程序和方法。决策程序是指决策活动所要经过的步骤或阶段,具体表现为“问题界定分析,明确目标,生成备选方案,选择最优方案,实施决策,评价决策”[4]。决策的每个步骤都包括一些具体原则和技术,如目标的针对性、具体化和可行性原则;方案即实现目标的路径,如,经验决策法、数学模型决策法、试验决策法等,通过多种方法的整合选择最满意方案。方案的生命在于执行,否则再美丽的方案只能是一纸空文。为了保证方案的有效实施,要有明确的执行标准、实施路线图、沟通反馈系统以及权力和责任分担等。

3.追求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决策情怀

校长在决策时要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在日常的工作中,校长的决策往往注重决策的科学性,强调决策效益的最大化,经常忽视对决策执行者的人文关怀,忽略下属以及广大教职工的执行难度和过度付出,引发下属和教职工的不满。因为下属和教职工不一定能够全面理解校长决策的真正意图和长远意义,校长不能过高估计下属和教职工的境界与能力,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校长决策仅有科学性是不够的,学校的工作者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往往注重感情的共鸣,期盼校长的人情关爱。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和校长的功绩往往是适得其反,所以校长的决策一定要符合教职工的心理预期。

4.拥有统筹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决策能力

校长在决策时要从学校大局出发,分清主次矛盾,着力解决主要矛盾。在学校管理活动中,校长面临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工作,对外要与一些诸如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等社会团体与组织进行横向联系,对内要与各职能部门以及师生进行纵向联系。校长面对复杂的人、财、事、物、信息、时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问题,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准确、及时地决策。校长决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选择的过程,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往往同一件事还包含多种矛盾,决策时关键要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是抓住了核心和根本,处理好主要矛盾,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义务教育的学校按照社会声誉和教学水平可以粗略地分为优质学校、一般学校和薄弱学校。对于不同学校的校长来说主要矛盾不一样,一定要学会抓大放小、举重若轻。优质学校如何实现新的跨越,一般学校如何脱颖而出,薄弱学校如何实现洼地崛起,这些都要求校长决策时抓住主要矛盾、关注重点问题、寻求突破性的方案、充分发掘组织的凝聚力。当然要注意大事和一般问题处理应统筹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不能因小失大,限于短期行为。也就是常说的校长决策时,要善于抓大事,权衡利弊。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核心,校长的风格、爱好与特长往往造就学校的特点与特色。校长的决策能力直接决定了学校的办学业绩和办学品位。因此,校长要想方设法提升决策能力,为教育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完成国家和时代赋予校长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邱霈恩.领导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31-234.

[2]高桐杰,尹兆红.决策失误的原因及预防[J].中国行政管理,2001(8):35.

[3]姜明生.论领导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J].中州学刊,2008(4):45-47.

领导者决策失误的诊治 篇2

关键词:领导者决策 失误 诊治

Leader decision error diagnosis

Liang Qin

Abstract:Takes and strengthens to the leader decision error diagnosis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In the article diagnosed has created the leader decision error “the cause of disease”,and proposed the treatment “the formula”,namely:Improves leader’s quality,realizes the leader quality finely;The attention display community’s intelligence and ability,realizes the leader decision-making democratization;The deference decision-making principle and the procedure,realize the leader decision-making scientific style;Puts in legal under the decision-making the surveillance to restrict,realizes the leader decision-making legalization.

Keywords:Leader decision-makingFaultDiagnosis

【中图分类号】F406.1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46-0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对领导者决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各级各部门的领导者都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其决策正确与否,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以及人民的利益影响极大。当前,由于一些领导者的决策水平与领导决策的客观要求不大相适应,导致了不少决策的失误,造成了不少损失。因此,领导者决策失误的诊治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和迫切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1.要重视和加强对领导者决策失误的诊治

领导者决策失误,是指领导者预先所做出的有关问题的决定与客观实际不相一致或根本相反,从而造成一定的差错和损失。重视和加强对领导者决策失误的诊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重视和加强对领导者决策失误的诊治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研究事物的矛盾,不仅要研究矛盾的斗争性,而且要研究矛盾的同一性。在领导者决策中,成功与失误是一对矛盾,其同一性的表现和研究它的意义在于:首先,两者相互依存,各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发展的前提。没有领导者决策的成功无所谓领导者决策的失误,没有领导者决策的失误,也就无所谓领导者决策的成功。因此,在重视和加强对领导者决策成功研究的同时,也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对领导者决策失误的研究,以便领导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力求决策时少失误或小失误。其次,两者互相转化。领导者决策的成功与失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领导者决策的失误往往是领导者决策成功的开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而领导者决策的成功往往又是在总结和汲取大量领导者决策失误的教训的基础上实现的。不懂得躬身自省的领导者往往是事业的失败者,反之,事业有成的领导者必然是克己自省的。大量的实践充分证明,领导者在决策中既无“常胜将军”,也无“常败将军”。正如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所说的,成功常成为下一个失败的原因,反之,任何失败都可能成为下一次大成功的原因。所以,在领导活动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对领导者决策成功的总结,也必须重视和加强对领导者决策失误的诊治。通过诊治,使领导者在决策的失误中吸取教训,探索出成功的奥秘,竭力避免成功转化为失败,而努力把失败转化为成功。

1.2 重视和加强对领导者决策失误的诊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只有做到了这四句话,发展才能实现又好又快。要在发展中真正实现这四句话,领导者起着关键作用,因为他们是科学发展的引领者、正确思路的决策者、实践行动的示范者,担当着领导科学发展的重任。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发展得快与慢、好与差,往往与领导者的决策是否科学密切相关。目前,有的领导者在制定發展的决策中只见物不见人、只求快不图好、只顾片面发展不讲全面发展、只重显绩不重潜绩、只重短期政绩不顾长远目标。正是这些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做法,导致了不少决策的失误。重视和加强对领导者决策失误的诊治,目的是帮助领导者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使领导者真正从思想上达到对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从而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使领导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1.3 重视和加强对领导者决策失误的诊治,是减少损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社会,各级领导者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发展和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为了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奋斗。在这一奋斗过程中,领导者能否制定并实施正确的决策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他们所制定的决策总是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整体活动,涉及面广,动用的人力、财力、物力多,一旦决策失误,将是全局性的失误,所影响的范围大,后果严重,时效性长。领导活动的大量事实证明,在一切失误中,领导者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一旦发生失误,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陷于难以摆脱的困境。领导者决策正确与否,对于人、财、物力的节约和浪费起着重大作用。领导者决策正确,所造成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领导者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所以,有的专家意味深长地说,如果技术的失误用万元来计算,那么,领导者决策的失误就要用亿元来计算,甚至无法计算。如此严峻的现实,难道不令领导者深思吗?我们强调要重视和加强对领导者决策失误的诊治,目的是帮助领导者善于总结决策失误的教训,从中揭示出一定的规律,用于指导今后的决策,避免和消除领导者决策失误所造成的危害,减少损失,使领导者所做出的决策真正造福于人民。

2.领导者决策失误的诊断

造成领导者决策失误,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综合起来,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有的领导者以追求个人名利或局部利益代替全心全意为民众服务,决策缺乏正确思想指导性。

每个领导者,手中都掌握有一定的决策权,领导者应当利用手中掌握的决策权来为民众服务,把民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最高追求,这是避免决策失误的根本保证。然而,一些领导者却忽视甚至违背了决策这一宗旨。有的领导者在决策中,所依据的原则不是为民众服务,不是为民众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是追求个人政绩、私利或局部利益的最大化;有的领导者为了求得自身的“升迁”,在决策中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对有政治权力的人顶礼膜拜,一味迎合他们的意图、口味、脸色,即使他们私心作怪或者瞎指挥也绝不反对;有的领导者在决策中染上了腐败毒瘤,明知决策的方案不妥,难以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但因采取此方案可以装点门面,可以捞取更多的名利,满足自己的私欲,因而不惜牺牲民众的利益而执意拍板,把民众赋予的决策权变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正是这种不正确的指导思想,导致了不少领导者决策的失误。

2.2 有的领导者以主观代替客观,决策缺乏求实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起能动的反作用,但意识不能超越客观物质条件,无限地创造奇迹。然而,一些领导者却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这一原理,过高地估计了主观努力的成效,相对地对客观实际的制约和难度则认识不足,因而进行决策时,以主观代替客观,表现出严重的唯意志论,缺乏求实性。如有的领导者在决策中,脱离实际,想入非非,不权衡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而是片面强调没有条件创造上,没有市场开拓上,搞不起加工从基地上,于是超越自身条件定计划、定指标,在各种主客观条件还不具备时就轻易拍板定案,有的甚至在资金、资源、人才极其缺乏的情况下搞无米之炊,结果欲速不达;有的领导者在决策中,赶时髦,赶潮流,哪里兴起什么风,他这里就起什么浪,不因地制宜,而是一看上头脸色,二看左邻右舍,三看社会“大流”。由于照搬照抄,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导致地方与地方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争夺市场和资源,造成生产要素的严重浪费;有的领导者无视经济全球化、科技现代化等发展趋势,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客观情况知之不多或不闻不问,反应迟缓,自我禁锢,依思维定势闭门造车,靠拍脑袋盲目决断。尤其是一些新上任的地方领导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决策方案论证不足,就“新官上任三把火”,刻意标新立异,急于通过决策追求晋升“政绩”,误以为敢于决策就是有魄力,结果资金流失,项目下马,既害民又害己。

2.3 有的领导者以长官意志代替集体智慧,决策缺乏民主性。

正确的领导者决策是公众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领导者的天才神灵。虽然领导者在决策中经常表现出高瞻远瞩,神机妙算,但是归根结底是民众培育和造就了他,他吸取了公众的营养。生而知之者从来不存在。因此,领导者决策必须讲求民主,发动民众,依靠民众。只有彻底的民主,才能做到集思广益,实现领导者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然而,由于一些领导者头脑中存在着高明论,自以为水平、知识比一般民众高明。在制定决策时,不是眼睛向下,从民众中吸取营养,集中民众的智慧,而是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缺乏自知之明,认为唯有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别人若提出不同的决策方案就是和自己唱对台戏。因此,搞“一言堂”,独断专行,将自己主观意见强加于班子或他人之上,排斥集体决策;有的领导者嫉妒心强,怕别人提出决策方案和意见被采纳后有损自己面子,更怕别人因此而显露才华,将来超过自己,从而对他人的方案或意见吹毛求疵,千方百计挑毛病,找问题,竭力阻挠和反对;有的领导者当自己提出一个目标、口号或办法时,民众只能说好,不能说坏,否则他就不高兴,甚至采取打击报复,驱逐异己的措施。当民众提出一个办法、建议时,即使再好,只要不符合领导者的口味,也被弃之不用。建议者若坚持己见,就被扣上目无领导,狂妄自大的帽子;有的领导者决策前,不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不认真听取正反两方面的意见,而凭主观臆断,或偏听偏信,只搜罗支持自己固有观点的材料;有的领导者才疏学浅,知识不足,却又装腔作势,大包大揽,俨然以既是“通才”又是专家的面貌出现;有的领导者长官意志决定一切,公众代表的意见、专家机构的意见,甚至国家、政府的一些政策法规都对其起不到监督、制约和否定的作用;也有少数领导者,自命不凡,作风霸道,即便重大的决策也从不走群众路线,总是个人说了算。上述这些领导者完全把自己凌驾于民众之上、组织之上、法律之上。在决策方面,只有一言堂,没有群言堂;只有君臣关系,没有平等关系;只见决策者的“高明”,不见群众的智慧。领导者在这种缺乏民主和法治的情况下进行决策,怎么可能做到不失误呢?

2.4 有的领导者以随意决断代替决策的原则和程序,决策缺乏内在固有的联系性。

任何一项领导者决策,从提出问题、付诸实施到全面实现,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领导者坚持了决策的原则和程序,也就坚持了决策的科学性,往往就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违背了决策的原则和程序,也就等于违背了决策内在所固有的联系,决策往往就会导致失误。

在领导者决策中,有不少领导者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坚持正确的决策原则和程序。有的领导者对决策的原则和程序既不懂得,又不研究,对公共建设项目的上马不搞科学设计,不按科学施工,不守操作规程,盲目蛮干;有的领导者认为,决策是灵感的产物,领导者一刹间的灵感就决定了决策是否高明,沒有必要按原则和程序进行决策;有的领导者认为,决策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不可能有什么固定的原则和程序;有的领导者虽然也知道决策有一般原则和程序,但怕麻烦不愿遵循,经常不掌握信息就作决策,或者先“拍板定案”,后分析论证,甚至根本不论证。这些不科学的想法和做法都直接影响了领导者决策的正确。

2.5 有的领导者以“人治”代替“法治”,决策缺乏监督制约性。

领导者依法进行决策,是领导者权力运行的基本原则。领导者的权力是公民赋予的,他们必须代表公众的利益,为公众服务。而法律是全体公民共同意志的体现,领导者依法进行决策,实际上就是在决策上代表了公众利益,为公众服务的具体体现。领导者如果离开了法律,靠个人意志决策,就容易产生权力过分集中,就会脱离群众,与人民的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决策的失误就不可避免。尤其是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者要制定出正确的决策,必须越来越依赖于法律手段。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的活动、市场秩序的维系、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契约性、竞争性、开放性等属性,都需要法律发挥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的功能。然而,目前由于决策方面的法律、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决策机制滞后于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使决策存在着无法可依和有法不依的现象。有的领导者认为,搞市场经济,只要能使经济得以发展,能赚到钱,怎样决策都行。因此在决策中权大于法、言重于法、情高于法,依人不依法,依言不依法,甚至一言定法,一言废法,把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有的领导者由于非法进行决策,造成了污染环境、滥占土地、滥收费用等违法违规行为;有的领导者无视国家关于审批项目权限划分的规定,越权审批项目,把属于重复建设类的国家控制项目分而立之,逃避审批和把关。由此观之,领导者决策离开了法律的控制,就会导致无责任追究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整个决策过程就会处于无序状态,就很难避免凭个人意志决策,凭个人经验决策,搞“拍脑袋”式的个人专断决策,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就必然没有保障,领导者决策的失误也就不可避免。

3.领导者决策失误的治疗

历史和实践深刻地告诉我们,没有领导者决策的失误而政通人和,民富国强的。只有各级领导者的决策正确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才有团结的基础,人民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因此,各级领导者必须努力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把制定科学、正确的决策作为自己的首要和核心职责。

3.1 要大力提升领导者素质,实现领导者素质的优良化。

领导者素质如何,对领导者决策产生巨大的影响。领导者必须努力提高决策能力和水平,实现领导者素质的优良化。

3.1.1 要勤于学习。领导者首先要端正学习思想,克服“工作是硬任务,学习是软指标”,“时间紧,没空学”等不正确的看法和想法。其次要虚心求教。做到不耻下问,恭恭敬敬地学,踏踏实实地学。再次从实际出发,确定学习内容。要着重抓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重大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真正树立起决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和正确的决策价值观;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和政治觉悟;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对新时代、新形势的应变能力;要认真学习专业管理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本领。

3.1.2 要勇于实践。领导者应积极大胆地进行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把书本知识加以融会、消化,变成自己的体验,形成新的知识、新的经验,用于指导决策;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思想、决策的方法正确与否,从中汲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便在今后的决策中发扬成绩,纠正错误,避免失误。

3.1.3 要善于总结。领导者要善于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揭示出决策的规律性;要善于抓住主要问题总结,使做出的总结认真而不敷衍,严肃而不随意,深刻而不肤浅;要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并找出其原因,以便吸取。

3.1.4 要自我反省。领导者对自己所作的决策,无论成功与否,都应乐于做出严格评价,自己当自己的评判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和有效地克服决策中的弱点。

3.1.5 要接受监督。领导者要自觉地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把来自各方的监督当成对自己的鞭策,真诚地倾听上下左右的评论,虚心接受群众的各种好建议、好计谋。

3.2 要注重发挥群体的聪明才智,实现领导者决策的民主化。

各级领导者无论身处何时何地,無论身居何职何位,都要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领导者要树立起专家咨询观念、民间决策咨询观念、民众参与的民主决策观念等,做到:

3.2.1 坚持重大问题决策前的广泛协商。领导者要重视发挥政协的参政议政作用,把政协委员的提案和民主党派的建议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3.2.2 倾听公众呼声,集中公众智慧。领导者可通过成立征集公众建议的专门机构,可开通热线电话、热线网吧,可开辟公众充分反映自己意见和建议的绿色通道等渠道,充分听取来自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实行“阳光决策”,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在倾听公众呼声,集中公众智慧中,领导者要破除“因人废言”的陈规陋习,树立“博采众议”的良好风气。要反对“人微言轻”、“人疏言恶”、“人错言臭”的看法和做法。

3.2.3 借鉴国际经验,拓宽决策思路。领导者可通过成立一些国际性组织,如国际决策顾问会议、国际决策专家会议等,通过这些机构来学习和借鉴国际成功的经验,拓宽决策的思路。

3.2.4 请专家“会诊”,借“外脑”定计。领导者在制定重大决策前,应该充分听取有关方面专家学者的意见,提升决策中的“知识含量”、“科技含量”和“智力含量”。

3.2.5 推进横向联合,实现智力集成。在决策中,领导者在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个体”咨询作用的同时,还要注重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及有关部门“群体”的参谋作用,形成一支具有广博知识领域和高度责任感的决策咨询队伍,实现人才智力的集成组合。

3.3 要遵循决策的科学原则和程序,实现领导者决策的科学化。

决策的原则和程序,反映了制定决策的一般性规律,领导者要防止和避免决策的失误,必须遵循这些原则和程序。①要自觉遵循决策的主要原则。实事求是原则;民主原则;系统原则;信息原则;预测原则;择优原则;可行原则;效益原则等。②要自觉遵循决策的主要程序: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制方案;评价论证;择优定案;组织实施;反馈信息;总结经验。

3.4 要把领导者决策置于法律的监督制约之下,实现领导者决策法治化。

领导者决策法治化有利于树立领导者决策的权威,有效地防止领导者决策的失误。

3.4.1 要尽快建立健全有关决策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长期以来,由于决策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没有建立健全,对领导者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难以追究法律责任。为了避免和防止领导者决策的失误,应尽快建立健全有关领导者决策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当前应尽快建立起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公众参与决策制度、决策咨询论证制度、决策评估制度、决策公示制度、决策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决策赏罚制度、决策监督制度等等,通过完善决策机制,使领导者决策有法可依。

3.4.2 要依法决策,实现领导者决策法律化。领导者者要自觉增强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切实依法决策。①要实现领导者决策权限的法律化。领导者的职务有多大,相应的决策权就应有多大。为了防止领导者越权进行决策,法律应明确规定各级领导者的决策权限,各级领导者应在法定的范围内行使决策权。②要实现领导者决策方案的法律化。为了实现领导者决策目标,领导者必须考虑多种方案,权衡利弊择其优。但无论选择何种方案,都必须坚持合法的原则。任何领导者的决策方案都不能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对法律禁止的事项不能做出许可的决策。③实现领导者决策程序的法律化。领导者决策程序的合法性,是决策内容合法性的重要保障。领导者在决策中,要按决策程序进行,不得有违反程序的做法。

决策失误的案例分析 篇3

制度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建立权责一致的决策机制,促进行政决策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防止和减少决策失误,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的通知》(中办发〔2009〕25号)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眉山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决策失误是指在决策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市政府关于行政决策的相关规定或超越权限决策,致使国家、集体和个人合法利益受到重大损失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行为。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市政府组成部门(含直属事业单位和派出机构)及其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

第四条 决策失误的检讨和公开道歉。

(一)在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市政府召开的相关工作会议上作检讨。

(二)在市级媒体上公开道歉。

1.在《眉山日报》刊载公开道歉书。

2.在眉山电视台公开道歉。

第五条 决策失误涉及多个部门的,由牵头部门作出决策的责任领导作检讨和公开道歉;受部门委托的组织决策失误的,由委托部门和受委托组织作出决策的责任领导作检讨和公开道歉。

第六条决策失误部门须据实制定整改措施,限期完成整改,最大限度地挽回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或影响。整改结果限时报市政府。

第七条 一年内两次以上(含两次)因决策失误进行检讨和公开道歉的,对作出决策的责任领导给予停职检查、提请免职等组织处理;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按有关规定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八条 决策失误问责由市政府或监察机关提起,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篇4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几种常见的言语行为进行语用分析,其中包括称呼,问候、告别、致谢,并探讨英汉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以提高人们的.文化意识,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作 者:郑秋蕊 ZHENG Qiurui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辽宁,沈阳,110044刊 名:沈阳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年,卷(期):200820(2)分类号:H03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语用失误 言语行为

决策失误的案例分析 篇5

摘要: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萍乡市部分进出口公司的“公司简介”英译中常见的失误问题,并给出了修改意见,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萍乡,公司简介,失误,解决方法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进出口业务的不断增加,我国的对外交往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公司英文网页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多数公司将中文网页翻译成英文,其中大部分是公司简介。公司简介承载着公司的主要信息,是客户了解公司的直接途径。而当笔者通过对萍乡奇盛进出口有限公司、萍乡百利进出口公司以及萍乡高楼烟花制造有限公司的网页公司简介进行分析时,发现的问题比比皆是。而对于外贸公司来说,一个正确而又详实的公司简介是相当重要的。本文拟从详细分析萍乡这三家进出口公司的英文简介的失误入手,探讨一下如何解决“公司简介”汉译英常见的失误问题。

具体操作过程:

1.组员刘春华、林哲、李茜、何娣负责负责上网查看、搜集萍乡市外贸企业与烟花制造行业的企业简介,通过初步浏览并打印成文稿以便仔细斟酌。

2.组员陈清清、罗蓉蓉、张丹桦、刘恋负责仔细查看、阅读由其他成员所搜集到的企业简介材料并找出错误,并给出修改意见。

3.所有组员均有分工,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阅读、研究,修改工作基本完成,组员定期一起讨论分析错误和问题所在,并作出总结,将分析材料的错误归类。

4.刘春华整理好材料和总结,撰写论文。由其他成员进行检查和修改。李茜、林哲负责制作电子稿。

二、存在的问题以及修改意见

在分析过程中,笔者发现萍乡部分外贸公司在对待公司简介翻译时,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并在其公司简介网页的英文部分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拼音拼写时存在问题

萍乡高楼烟花制造有限公司中的“芦溪”被拼为“Lu Xi”,应改为“Luxi”“庐山”被拼为“Lu Shan”,应改为“Lushan”。

2.单词拼写错误

萍乡百利进出口公司中单词“word”应改为“world”,“won”应改为“own”,萍乡高楼烟花制造有限公司中的“3th”应改为“3rd”,“two millions”应该为“two million”。

3.语法错误

常见的语法错误有:名词单复数用法错误、冠词使用不当、时态使用错误 1

等,下面就各种语法错误进行分析。

(1)名词单复数用法错误

萍乡奇盛进出口有限公司中的“Our export sales volume are still steadily increasing.”,“sales volume” 是单数名词词组,在句子应用“is”,而不是“are”;萍乡高楼烟花制造有限公司中的“We creates a strong foundation for the market company”,“we”是复数名词,“creates”应去掉“s”,“Over two hundred employee work for CGEF”一句中,“Over two hundred”表示复数,在“employee”后应加“s”;萍乡百利进出口有限公司中的“Our annual production and export of fireworks has reached more than 20 million cartons ”,应将“has”改为“have”。

(2)冠词使用不当

萍乡奇盛进出口有限公司中的“We mainly deal in the various goods and technology”应去掉冠词“the”。

(3)时态使用错误

萍乡奇盛进出口有限公司中的“We currently specialized in the export of fireworks and firecrackers.”,“公司目前经营烟花和爆竹的出口”,而“currently ”是表示现在的词,所以“specialized ”应改为“specialize”。

4.重复翻译

萍乡百利进出口公司中的“Pingxiang Baili Import and Export Co.is a trading.”中的划线部分纯属多余,应删掉。而萍乡高楼烟花制造有限公司中的“For example, such products as „War in the sky‟,„Flying flowers‟and „Flying flowers‟receive”,“For example”和“such as”都有“例如”的意思,造成重复,应删减其中一个。

5.中式英语翻译现象严重

中式英语指带有中文语音、语法、词汇特色的英语,是一种洋泾浜语言,它是将汉语“直接”翻译成英语。规范化英汉对译时必须使译文规范化,即所用的词汇、短语、句子及语法都必须符合本语种的一般规范和习惯,否则就会出现中文西化,西文中化的毛病。

萍乡高楼烟花制造有限公司网页介绍中的“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被翻译成“create a beautiful tomorrow together with you.”,这种翻译只是通过网络上的翻译软件直接翻译的,没有任何意义,建议将其改为“We believe that we will have bright future together!”,“Our factory‟s high quality and well-known products received…”建议将其改为“The high quality and well-known products of our factory received…”。

6.“公司简介”英译的原文要适当删减

在萍乡高楼烟花制造有限公司的英文网页中,大篇幅地叙述了该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而且对其所在城市萍乡芦溪也进行了一番描写。而在西方,产品及服务的最好评价者是顾客,因而这样的“公司简介”是毫无意义的。张基珮在“外宣英译的原文要适当删减”的文章中提到,应该将其中对城市大篇幅的介绍和产品所获奖项的描述删除。因此,萍乡高楼烟花制造有限公司中的“They received Certificate of Honor in Exhibition of State Commodities for Export in 1993.”等诸如此类的语句应该删除。

7.语意模糊,让读者看后不知所云 rapid development many years, our company has become a set of fireworks and firecrackers, drilling auxiliary materials, insects decorative crafts, chemical industry packing such as R&D, technical service, production, processing, assembly,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services as one of the modern and new import and export enterprise.(公司历经多年快速发展,已成为一家集烟花爆竹、钻井助剂材料、昆虫装饰工艺品、化工填料等商品的研发、技术服务、生产、加工、组装、进出口贸易服务为一体的现代新型进出口企业。)

本段让读者看后不知所云,并且明显带有中式英语色彩;定语冗长,表达不明确;划线部分用词不当,应改为“With”和“for”。

三.解决方法

“公司简介”的翻译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对于萍乡基础薄弱的外贸企业,更是要注重提高翻译水平,减少“公司简介”翻译中不应有的错误,下面就如何解决“公司简介”汉译英常见的失误问题提出几点建议。1.企业应重视翻译。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一个企业的竞争除了产品、质量以外,还应掌握国内外市场和技术信息,故企业有必要挑选优秀的译者进行培养以达到此目的。

2.企业应增加翻译的投入。任何事物都是不能完全自身发展的,而要使得“公司简介”翻译得更好,就应该加大对译者培养的投入,增加翻译资源,发展和壮大翻译力量。

3.译者应以“公司简介”译文的侧重点为准,以顾客为中心,翻译应地道准确,译者在翻译时要站在正确的立场上,表明正确的观点,不能犯原则性错误。“公司简介”是给顾客看的,译者必须将企业的实质性信息,如:企业的经营性质和目的、产品介绍等基本情况准确明了地表达给顾客,这样才能使顾客更清楚地了解公司。

4.提高译者的素养。针对不同的企业简介,译者应具有广泛的学科知识,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能,不断的实践,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经验。译者应该对其翻译的“公司简介”负责,不仅要将译文翻译准确,而且要进行校对,符合企业要求。很重要的一点,译文应具有质量,译者应树立质量意识。

四.结束语

此次翻译作业历时长达2个月。任务期间小组各成员均有具体分工,并且小组成员积极服从组长安排,将自己应该做到的尽力完成,这不仅锻炼了团队精神,而且也让同学们学到了不少知识。从寻找材料到最终的论文,每个成员都贡献了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能够对不懂得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协商解决,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技巧。通过此次作业,成员们都懂得了翻译的难度,见识到了一些“企业简介”的翻译,也懂得了如何将一些“企业简介”翻译成中文和企业翻译的重

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眼界,同时也学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此次翻译任务的完成也相当于一次实践,为同学们今后的翻译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自己积累一笔宝贵的财富。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深有感触知自身之不足并将在今后学习中努力改善,做到更好。

参考文献

【1】许健忠,《工商企业翻译实务》,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2】冯志杰,《汉英科技翻译指要》,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3】陈永国,宾馆介绍英译失误及其实例剖析——兼谈萍乡外宣英译水平的提高,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4】张基珮,外宣英译的原文要适当删减.上海科技翻译,2001(3)

对领导决策失误问责的思考 篇6

一、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

改革开放以来,科学、依法、民主的决策观念逐步被各级决策者所接受,决策的成功率逐步提高,成功范例不少。但决策失误特别是重大决策失误也是常见的事。决策一旦失误,造成的影响却是全局性的,损失和浪费是非常严重的。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毛昭晖教授讲,从国际的视角看,我们国家的决策失误率有30%,而西方发达国家却只有5%左右。

决策失误的案例屡见不鲜,触目惊心:

川东天然气氯碱国家工程是三峡工程配套的最大移民开发项目,工程概算近30亿元,于1994年开工,1997年因资金缺乏停建,1998年工程下马,但已耗资13.2亿元,清债需4.5亿元。更让人痛心的是,难以解决离开了土地的3000多三峡移民的生计问题。

被珠海市列为一号“政绩工程”、曾经号称“全国最大最先进最新潮”的珠海机场仅基建拖欠就达到17亿元,该机场建成后每月客流量四五万人次,只相当于白云机场一天的客流量。机场原设计客流量是1年1200万人次,2000年只有57万人次,利用率不过1/24。

2011年6月21日,安徽池州,耗资300多万建设的平天湖玉带桥在即将竣工之际遭拆除。据当地相关部门称,该桥本身因尺度过大,与周边环境不甚协调,破坏了平天湖水面整体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平天湖水循环,故决定拆除该桥梁。此举一时间引发市民热议,不少市民认为拆除实在可惜,浪费了资源。这是一个尴尬的事件,可对公众来说,似乎并不陌生,耗资400亿元的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即将开园之际,部分已建成的各式建筑竟遭拆除;河南南阳在建数千万元经适房被拆除让位农运会……

据世界银行的估计,“七五”到“九五”期间,我国投资决策失误率在30%左右,资金浪费及经济损失大约在4000亿—5000亿元。按照全社会投资成功率70%计,每年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1200亿元。据媒体报道,2004年在对10家央企原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有两个对比数字耐人寻味:经济犯罪金额16亿元,决策失误造成损失145亿元。对比之下,决策性失误损失巨大,却由国家来买单,无人为此承担责任。

可见,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浪费、影响等问题,其危害性远大于贪污腐败。决策失误是最大的浪费,必然会造成社会成本增加,错失许多发展机遇,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造成政府信任危机,甚至可能给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危险,由此给中国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

二、决策失误的原因分析

造成决策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客观的、制度层面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1. 决策者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有的领导者决策水平不高、方法不当;有的碍于人情,照顾关系;有的意气用事,随意拍板;有的私欲作祟,图谋私利;有的随心所欲,滥用权力,等等。最关键的原因是有的领导权力膨胀,在作决策过程中听不进不同的意见,搞“家长制”、“一言堂”,按自己的主观意志办事。邓小平指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邓小平所说的这些现象至今依然不同程度存在,而所有这些都是一种极不正常的非理性行为,至今还影响着党和政府的领导决策。

2. 决策机制不健全。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基本前题,决策科学,不仅在于决策者的理性、智慧和能力,更取决于科学的决策机制。科学决策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实际上是一个班子或一群人的协同决策。在程序的每道关口都有人或从技术上或从经济上或从政治的角度进行决策分析,到最后决策,实际上是几种方案的选优。在这种决策机制下,有一套比较科学的决策方法、决策制度,对每一个决策者都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从现在大多错误决策来看,主要是领導权力过分集中、权责分离、决策程序不规范。我国的领导决策虽然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但在一些地方缺乏咨询论证程序,公共权力过大而缺乏监督,民主程序形同虚设,基本上还是一把手说了算,最终形成了一把手独断专行,“拍脑袋”决策的畸形决策机制,忽视科学的民主决策程序,增大了决策失误的概率,使决策失误看起来更像是必然的结果而不是偶然的现象。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决策机制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决策评价监督机制的乏力、决策民意吸取机制的错位、决策公开机制的残缺、决策权责机制的缺失等。

3. 问责制度的严重缺位。人们往往认为,领导不是万能的,要决策就会有风险,就不可能保证百分之百成功,只要不贪不占,出现决策失误不过是交了一次“学费”,买了一次教训,或者冠以“新事物”、“改革”和“下不为例”等,一推了之,无人负责。在现实领导活动中,一个贪污受贿几万元的干部要去坐牢,一个因决策失误造成国家几亿元、几十亿元损失的领导者却可以易地做官。事实上,一项重大决策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绝非一般贪污腐败行为所能比,按理领导者应对决策失误承担责任。领导者不为决策失误承担责任,客观上助长了决策的随意性和轻率性。在决策工作中存在的这种决策有人做,后果无人负,决策成功人人有功,决策错误人人无责的问题是十分有害的。虽然各地也出台了一些问责制度,但问责从形式到内容各不相同,对责任人的问责不清,监督又不力,从而容易导致决策者职责不清,权责不对等,他们往往只承担由正确决策所带来的收益,而不必承担由错误决策而造成的损失及责任,使得决策者常常无所顾忌。

三、决策失误问责机制的构建

如何避免决策失误的频发高发,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有效性?唯有建立领导决策失误问责机制,它有利于建立责任政府,加强官员的责任感,遏制决策的随意性,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1. 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制度。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外国官员因决策失误——甚至在我们看来很小的决策失误经常会导致引咎辞职现象。这与西方严厉的问责制度有关,决策者一旦决策失误,那么他面临的不仅是公众的抨击、议会的质询乃至罢免,甚至还可能遭到司法的审判。也正是基于这种巨大压力,西方国家的决策者,更注重决策的科学和民主程序,他们常常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对决策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评估,甚至就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全民公决。可以看到,决策失误问责如此严厉,决策过程如此高度透明,因而决策失误就不容易发生。然而,在我国,很多时候一些造成严重失误的决策者,大多以“交学费”为说辞,希望像处理呆帐坏财一样一笔核销。对这种“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现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坚决有效遏制。重大事项的决定,从可行性、科学性、合法性论证,方案的筛选,直到方案的选定,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责任者,这就要建立相应的论证责任制、评估责任制、领导责任制。明确决策失误与失误主体之间的责任关系,从制度上界定清楚决策失误与失误主体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决策失误能够及时找到责任人。重要干部的选任,从推荐、考察到讨论决定,也要建立相应的推荐责任制、考察责任制和任用责任制,一旦用人失察,责任一目了然。谁决策,谁负责。当多大官,担多大责。当官失责,必遭问责。在问责问题上,要特别注意掌握关键权力的“一把手”,也要注意只问省长责不问书记责,要终身负责。哪怕是“集体研究”,也要对决策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严格分清责任,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决策失误后,属于工作水平问题,要进行行政处理;属于违法程序的,要依法处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有以权谋私的,要从严处理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引咎辞职机制是一种可行的问责机制,要制定一套严格的细则。发生了决策失误,首先是引咎辞职,同时启动其它问责,追究其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等,防止一些官员“拍屁股走人”,什么都不了了之。要推行决策失误终身负责制,只有如此,才能使各项决策真正走上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良性循环轨道,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决策失误。

2. 切实加强决策责任监督机制。责任和监督是联系在一起的,责任是监督的前提,责任的实现必须通过监督。追究决策失误责任是很重要的、必须的,但它对保证决策科学化整个层面来说,只是一种补救措施,往往是在决策造成了重大损失后才启动的。相比而言,加强决策前和决策中的监督,建立强有力的决策责任监督机制就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我国的决策失误远远超出西方国家,主要在于公权太过强大,在于权力缺乏制衡,在于监督滞后、监督缺位和监督缺威。政府是拥有公共权力的唯一主体,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权、监督权远大于公民对政府的控制权和监督权,因而對政府手中的权力缺少外在制约,容易形成政府对公权的垄断,导致政府权力的扩张和失控,如政策多变、信息垄断、决策随意等,而这些表面看是法治理念不强、缺乏道德约束,而实质是监督制度机制的缺陷。一要建设有限权力的政府。属公民的权力、市场的权力和社会自我管理的权力,应分别还权于他们,形成一个多元化权力制衡与协调社会的治理结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要加强监督机构的监督。要保证监督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以免迫于压力而监督不力。人大要真正担负起异体问责主体的角色。要对人大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特别是对人大代表产生方式、人大的问责权限、人大的辩论质询制度、人大对干部的罢免制度等进行改革和完善,真正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领导干部责任的追究作用。改革纪律检查和监察部门的领导体制,在目前情况下,由现在同级党委和行政机关领导,改变为双重领导以上级机关领导为主的体制,加强对同级党委和行政的监督。三要强化舆论对决策责任的监督,特别是对由于各种不正当因素的介入造成决策失误或不当的现象。发挥媒体包括互联网等新媒体监督的公开性、及时性、广泛性的优势,扩大其自由报道权限和覆盖面,促进其监督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时,对决策失误问责过程、结果公开报道也能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四要强化专业监督,建立多层次、多学科的智能系统,充实研究咨询机构,为决策及其评估提供公平和公正的服务。总之,加强决策责任监督机制就是要对决策过程和决策失误问责过程实行全程监督,包括对责任的认定、问责的依据、处理结果等。如果没有监督,可能会出现问责机制流于形式。

3. 努力提高决策者的素质。决策的主体素质与决断力是决策成败的关键。领导者是组织者,是核心,是灵魂,为决策提供价值标准、目标导向。决策中对信息的掌握,对目标的权衡,对约束的分析,对方案的选择,无不考量着领导者的智慧,无不显示着领导者的素质。从上述仅举的数例错误决策案例看,那些决策者或因水平能力低下难以决断,或因经验不足主次不分,或因民主程序不畅以偏概全,或因盲目追求政绩只看眼前不顾长远,或因思维定势形成错觉和偏见,或因刚愎自用独断专行,或因心怀鬼胎以权谋私,这些都与决策者素质密不可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有的领导没有责任心,不想不愿也不需承担责任,导致了决策失误的普遍性。正如美国学者罗森布鲁姆斯所说:“当不愿意承担责任成为根深蒂固的组织文化时,没有什么决策理论或方法可以让组织免于不良决策甚至更加恶劣的后果。” 当下最紧要的是提高领导的责任意识,同时要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掌控信息的能力、明白约束的能力、选择决断的能力,遵循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作出科学的、正确的决策。

总之,对决策失误实施问责其意义不在于惩罚,而是防患于未然,以此减少决策失误。问责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而是督促领导干部牢记宗旨,强化责任,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自觉地创新决策理念,遵循民主决策程序,提升科学决策水平,为社会发展,为人民谋福祉多作贡献。

上一篇:风雨孕育彩虹作文900字下一篇:外包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