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程系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
热动教研室编写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一种综合性工程实践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的工作基本训练。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调查研究与信息收集、整理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论文、调查报告写作能力;
4.培养工程设计能力;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以及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原则
1.课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内容,使学生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
2.课题应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和实验室的建设任务。
3.课题的类型可以多种多样,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4.课题应力求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5.课题的可完成性是指在保证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使毕业设计(论文)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能够完成。
三、毕业设计报告书和毕业论文写作
1.毕业设计报告书的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报告书包括如下内容:
(1)标题。
(2)摘要:应扼要叙述本设计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练。
(3)目录。毕业设计报告编写完成后,为了醒目和便于读者翻阅,可以为毕业设计报告编写一个目录,目录可分章节,每一章节之后应编写页码。
(4)前言:应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5)设计报告书正文:
①设计方案论证:应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应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还应阐述所采用方案的特点(如采用了何种新技术、新措施、提高了什么性能等)。
②计算部分:这部分在设计报告书中应占有相当的比例。在说明书中要列出各设备的工作条件、给定的参数、计算公式以及各主要参数计算的详细步骤和计算结果;根据此计算应选用什么设备;对应采用计算机的设计还应包括各种软件设计。
③方案的校核:说明所设计的系统是否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校验的方法可以是理论验算(即反推算),包括系统分析;也可以是实验测试及计算机的上机运算等。
(6)结论:概括说明本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特别是对设计中遇到的重要问题要重点指出并加以研究。
(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本设计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与附录:在说明书的谢辞之后,应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并将各种篇幅较大的图纸、数据表格、计算机程序等材料附于说明书之后。
2.毕业论文的内容与要求
论文(设计说明书)应包括题目、中文摘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
(1)题目
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论文题目一般中文字数不超过25个字。
(2)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中文摘要一般为300字左右。
(3)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一般列3~5个,关键词应在摘要中出现。
(4)目录
目录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
(5)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引言)、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绪论(引言):绪论(引言)应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
论文主体: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结论: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应突出论文的创新点,以及论文的理论与应用价值,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等。
论文正文的字数要求在10000至15000字左右。
(6)致谢
向给予指导、合作、支持及协助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组织或个人致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
(7)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资料反映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论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应以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和相关技术书籍为主。
(8)附录
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
1、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的目的毕业答辩是审查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步骤,毕业答辩的目的有如下两点:
(1)通过学生的口述及答辩委员们所提问题作出答复,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进行考核;对学生知识面的宽、窄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度作出判断。
(2)就该课题的发展前景和学生的努力方向,对学生进行最后一次因材施教。
2、毕业答辩的一般程序
毕业答辩采取小组答辩形式,由专门答辩委员会主任或组长主持,答辩委员及答辩学生参加,有关师生列席。
答辩正式开始之前,系领导宣布答辩委员会主任及委员名单、工作职责、评分注意事项,以及答辩顺序、时间等。
(1)学生自述,作答辩简要报告,一般为10分钟。
(2)答辩委员会老师提问。
答辩人报告之后,答辩委员会老师针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内容提出问题。提出一般仅限于文章所涉及的学术范围之内,往往是原文核心部分或是作者没有注意到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老师提出的大体是能够真实衡量作者知识水平和设计水平的关键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考查设计是否学生本人所做,并考察答辩人对设计(论文)的理解,掌握程度和治学方法;
②引导学生对设计(论文)中创造性工作及新见解做进一步阐述的发挥; ③询问学生对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错误,含糊及未详细展开之处,以及本人未认识的重要发现或工作;
④请本人对设计(论文)做自我评价和谈出今后继续发展此项工作的打算; ⑤提出答辩有关问题,考查学生的学术水平、治学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3)学生作回答问题的准备和回答问题,一般15~20分钟。
(4)答辩小组评议,写出评语,评定成绩。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对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及独立工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题完成的情况和完成的质量,包括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论证是否正确,资料的运用情况,设计计算。数据的准确程度,图纸质量,论文或设计说明书文字表达是否精炼通顺,书写是否工整等。
3、答辩时能否正确地回答与课题有关的问题。
4、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学习态度、工作作风方面的表现。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成绩用百分制记分。
动力工程系热动教研室
在全国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只有两所学院设置了热动专业, 我院即为其中一所。我院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已有30余年办学历史, 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7年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骨干示范专业。之后经过3年的示范建设, 于2010年8月通过了国家验收, 建成国家重点示范建设专业。现在, 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是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示范院校建设项目中由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规定, 中央财政投入的50%的资金应用于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我院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建设校内热能动力实训中心, 仅设备方面计划投入资金总计625万元 (其中中央财政投入500万) , 所以热能动力实训中心是我院示范建设的重点项目, 对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的建设起到关键的作用。通过示范性院校的建设和热动专业建设, 我们不仅在以上教学硬件方面都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更重要的是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成功制定与有效实施。
我院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自2004年招生以来已有8届学生, 目前毕业和顶岗实习学生80%以上在电力企业 (包括热电厂和企业自备电厂) 。但是应该看到, 电厂的建设是有周期性的, 如何让学生的就业工作可持续发展下去, 我们在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 采取请进来, 走出去的办法。首先聘请了各种类别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企业的专家到学校来进行研讨, 共同探索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构建;然后是走出去, 到各类热动企业去, 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现场分析本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分布, 核心工作任务内容, 职业能力素质要求, 依此为依据构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次的调研、论证, 通过到各种不同类别的热能动力设备制造、安装、检修、运行企业如华电宁夏灵武发电厂、马莲台发电厂、中石油宁夏石化公司自备电厂、银川热电厂、宁夏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宁夏核工业217锅炉制造厂、宁夏电力建设公司、宁夏电力科技工程院、宁夏林盛供热公司、神华宁煤烯烃公司、宁夏多维药业自备电厂、宁夏紫荆花造纸厂自备电厂等进行调研。
后来我们专业教师又坐到一起, 将日常的教学实际结合调研中所得的反馈, 对本专业进行了重新审视, 与其他专业详加对比, 之后我们发现本专业所涉及的锅炉容器等热力设备属于有爆炸危险的特种设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操作此类设备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取得安全操作上岗证才能上岗操作。本专业学生在取得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后还须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操作岗位证书 (上岗证) 才能上岗操作。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 将职业资格证和上岗证的有关考核要求与专业课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3证融合”。
最终依据热动专业知识的认知规律和专业能力递进特点, 以及热动设备岗位能力的培养方式, 依托校内热动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出既有较广的专业涵盖范围又基于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的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5阶递进, 3证融合”。 (如图1所示)
而我们最初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这样的:在建成校内热能动力实训中心的基础上, 结合北方季节性供热的特点, 采取实训教学与供热周期结合, 采用分期的模块教学方式, 将学生在校的5个学期分成3个模块 (基础学习领域/基本技能、专业学习领域/专业技能、拓展学习领域/综合技能) 进行教学, 最后1学期进行校外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在校期间, 每个模块中的技能训练安排在对应的三个冬季采暖期主要在校内热能动力实训中心进行。 (如图2所示)
可以看出这一模式雷同于大多数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无明显特色。在这里列出, 仅给大家作一个参考。
下面对我们的热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5阶递进”进行一个说明:
将学生三年的学习内容在“2+1”的总模式下按照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五个阶段来进行组织和实施, 分别是:认知实训、专业基础实训、实境实训、集控仿真实训、顶岗实习。
(1) 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认知实习: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 参观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设备真实环境, 重点参观热能动力设备模型室,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热能动力设备这种具有爆炸危险的特种设备的整体结构、型式及其工作特点,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奠定基础。
(2) 专业基础实训:第二至第四学期, 学生分别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钳工、电工、车工、机械测绘、焊工和水处理实训, 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部分专业知识有综合的了解, 并通过各种的实验实训与实际相结合, 将各种类别的基础知识技能融会贯通, 掌握本专业未来就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3) 实境实训:第三至第四学期, 在校内锅炉实训室和校外相关设备企业交叉进行。通过校内锅炉实训室一台实体4吨蒸汽锅炉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在线运行锅炉的实境训练, 使学生对本专业的3个核心岗位操作、检修、安装有清晰的认知, 熟悉热能动力的主体设备———锅炉的安装、操作、检修工艺流程。
(4) 集控 (运行) 仿真实训:根据宁夏及周边地区火力发电企业集中的特点, 在第四学期通过校内火电厂集控运行仿真室进行实训, 同时配置了锅炉模拟仿真运行软件和200WM、300MW、600MW等三台火电机组集控运行仿真软件, 利用虚拟的仿真技术实现事故和故障的演示、防止和应急处理, 使学生对火电厂的集控运行有全面的认识, 并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
(5) 顶岗实习:第五至第六学期, 是本专业的综合实践课程, 通过在企业顶岗实习, 熟悉热能动力设备的生产工作过程, 基本掌握热能动力设备制造 (销售) 、安装调试、安全管理、运行操作、检修维护等相关基本技能, 真实体验实际工作现场环境, 了解企业的生产控制和管理情况, 为毕业后顺利上岗就业打好基础。
可以看出, 顶岗实习是学生毕业前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 是专业学习的深化与升华;它既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又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进行认定的重要依据。顶岗实习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提高学生的综合岗位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顶岗实习是热动专业“5阶递进, 3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要的一环, 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心, 高度的安全生产意识”人才的必要步骤之一。顶岗实习使高职学生提前了解社会, 增强社会经验, 增加工作经验, 转变观念, 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 最大限度提高其综合素养, 以便与将来的工作岗位实现对接。
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是本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实施的基本保障。
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 独当一面, 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热动专业在顶岗实习中, 所需要操作的设备是锅炉等压力容器, 属于具有爆炸危险的特种设备, 上岗操作须经过专门培训并持有上岗证。如何才能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安全实习, 并且通过自我学习、师傅帮带的渐进过程, 直到能做到在监控下的亲自动手操作, 这也是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所关注的内容。
另外, 如今的顶岗实习都面临一个问题, 就是顶岗实习的学生多被企业当作廉价劳动力来使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使顶岗实习脱离这种困境, 淡化顶岗, 突出实习, 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真正的让理论结合实践。理论指导实践, 又从实践中得到新的体验, 总结自己的理论, 在如此的反复中, 让学生掌握真正的技能。为追求利益最大化, 企业要廉价劳动力, 而为了理论结合实践, 学生要顶岗实习。企业给学生一定的报酬, 虽能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要求, 但是太少, 产生的结果就是在准社会化的顶岗实习期间, 如果学生所得报酬相对在同岗位工作的企业员工来说过低的话, 也会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
为了让学生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 学校可在签订合同之初, 就尽可能多地掌握企业的生产实际, 根据企业的初建情况制定学生的顶岗实习计划, 做到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在签订校企合作的协议的时候就先要挑选有责任心的企业, 并且必须加入有关顶岗实习的可操作性条款。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 学校可根据已有条款规定, 检查学生, 更重要的是检查企业的执行情况。
如何保障条款对企业的约束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得提高教学质量, 让学生成为抢手货;其次是运用法律手段, 保障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权益;再次利用市场机制, 让学生走进人才市场;第四、在现有的体制和大环境下, 利用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 发现高职教育, 重视对技能的掌握;第五、让校内教师参加企业课题中去, 帮企业做技改, 让企业有得可图。
学生是顶岗实习的主体, 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效果是顶岗实习的关键。
顶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 既是一名学生, 又是顶岗企业的一名员工, 要服从企业和学校对顶岗实习的安排和管理, 尊重企业的各级领导、实习指导教师和其他员工。要有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 切实做好安全工作。自觉遵守企业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做到按时作息, 不迟到, 不早退, 不误工, 不做损人利己、有损企业形象和学校声誉的事情;按照顶岗实习计划、工作任务和岗位特点, 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发扬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谦虚好学的精神,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刻苦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 按时按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写好顶岗实习鉴定表的自我评价, 交由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和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签署鉴定意见, 顺利完成学业;并考虑如何在顶岗实习中给企业创造一定的价值 (经济效益) , 让企业欢迎自己, 乐意接收自己。
在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 顶岗实习是热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安排在第五、六学期, 在校外实训基地和有意向录用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毕业生的企业进行, 每10-20名学生聘请一位企业兼职教师。学时为34周, 学分为34分。在顶岗实习结束后由企业出具顶岗实习鉴定报告, 学生撰写顶岗实习报告书。
具体组织与管理如下:
(1) 顶岗实习工作由学校教务处总负责, 由系部设立顶岗实习指导小组并安排组织、由专业教研室与系部学生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实施。
(2) 顶岗实习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学校在三方中处于主导的地位, 是一切活动的组织者, 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是三方中最关键的一方。
(3) 专业顶岗实习指导小组是顶岗实习的具体管理组织者。小组成员由企业管理人员、学生处、学生管理办公室、教研室、专业教师共同组成。
(4) 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 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组织管理、指导等工作, 保证每名学生有专人负责。
(5) 安排教师对每位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管理, 一般每名教师负责管理的学生不多于20名。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就是企业的准员工 (或称实习员工) , 要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进行, 它的考核由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完成, 并以企业指导教师的考核为主。所以顶岗实习的考核由以下两个内容组成:实习报告和企业鉴定报告。实习报告是全面反映学生在一年的实习期间将学校所学知识技能与实际生产环境相结合的真实写照, 实习报告评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标准。学生实习企业鉴定报告是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实习期间德、技、勤、能的全面考核, 考核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标准。
学生要完成以上两项报告的考核, 合格者获得学分, 完成顶岗实习。
学生要通过顶岗实习明白, 获得学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学生要能在顶岗实习中体会到工人的劳作的辛苦、生活的艰辛, 完成从学生到工人的巨大转变, 从身份到心理上接受这一变化。
企业为顶岗实习场所, 并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工作上的管理和实践知识的教学。
我们对合作企业适时进行有目的的筛选, 为学生提供代表区域行业先进技术的工作岗位, 配备具有一定职业教育能力的企业技术指导教师, 具有较好的后勤保障, 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日常生活;紧随现代热能动力一线生产技术发展要求所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 结合“5阶递进, 3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工学结合, 最终完成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同时我们致力于增加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 拓宽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实训渠道, 增加学生的行业环境认识, 提供锅炉及其辅机的生产、安装、运行、检修及水处理等岗位实习机会, 为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提供基本保障, 最终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合作企业要能够为本专业学生提供足够的机组运行、安装与调试、检修等生产实训场所、顶岗实习岗位和就业岗位, 还有提供有经验、技术好, 品德高、善沟通的企业师傅。平时也可以支持企业内部的优秀技术专家参与校内实践教学活动, 参与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工作, 并接收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
企业要有充分的宽容心。企业常常为了利益最大化, 就想使得岗位上的顶岗实习生对企业效益产生积极的立竿见影的效果, 忽略了基础素质的教育, 只说有专业方面的培训就行了。基础课程是很重要, 不可以一边用学生, 一边说学生没用;企业还要有责任心, 要让学生在有限的顶岗实习期间内, 接触尽可能多的工作岗位, 不要说为何学校三年都没有把学生培养成功, 而企业只用几天的入职培训, 就能让学生“融入”的企业, 还要能为学生就业后在企业内部提供有效的升迁路线;企业更要有事业心, 要明白学生不能光为了一间工厂而培养, 企业正在做的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培养技术人才。
顶岗实习模式的探讨, 这是一个无止尽的话题, 时代在发展, 经济环境在变, 如何跟随变化, 如何立于不败之地, 以不变应万变?这是我们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现在我们所形成的“5阶递进, 3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基本实现了学生在第三年100%顶岗实习———准就业;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通过培养、引进和聘请等方式, 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未来, 我们想要通过引企入校, 共建生产型热能动力实训中心。把本专业建设成国内同类院校中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实习条件和顶岗实习环境、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品牌专业。并通过师资培训、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途径, 带动国内其他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共同发展。
结语:顶岗实习的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这就需要沟通。学校对学生下达一个“指令”, 就要从学生那里得到一个有效“反馈”, 然后再在“处理器”内对“反馈”进行处理,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解放思想。目的只有一个: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者的共赢。
理想的顶岗实习模式应该是一个变化的模式, 一个不断自我改进的体系。这个体系主要是要能提供一个建立在一定制度在的宽松的空间 (环境) 。在这个体系内每一个个体都有充分的自由度来发挥他的自由性、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 (2010) [S].宁夏银川, 2010.
[2]吴松, 邹劲松, 何小波, 胡勇.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35) .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74-02
根据国家能源“十二五”规划,今后的电力生产将向高效、洁净方向发展,能源电力领域需要一大批合格的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应不断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优化,为能源电力行业培养出满足行业要求的专门人才。为了满足专业改革目标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的要求,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能源清洁生产、高效利用和集控运行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对国内一些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进行了调研。通过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优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着力加强各课程之间内容与结构的整合,坚持以整体优化、协调发展。
一、课程体系优化
1.建立合理的理论基础课体系
理论基础课体系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通过调整课程体系,建立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相关的数学、物理、力学、材料、机械、热工、控制、电工电子等工程科学基础知识体系,包括:公共基础类、机械材料力学类、电工、电子及控制类、热科学类和能源动力工程基础理论等。
2.多线并行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
针对培养目标中的“面向火力发电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核电厂及其他能源动力领域,从事能源动力设备的运行、安装、检修、调试及热力工程设计和管理等工作”的就业目标,构建了四条课程体系,即机械基础体系、力设备体系、电气设备体系及控制设备体系。
3.拓宽知识面,提高素质,增开选修课
根据对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开设了包括人文、社科、工程技术等领域的选修课。选修课注重对学生业务素质,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应用和岗位相关的新技术的能力;注重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宽以及进行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专业资格考试的需要;选修课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能更好的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各种环境的变化。
二、课程改革措施
1.打造精品课程
狠抓课程自身的基本建设,所有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逐步纳入了规范管理,具备有合理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有一套高质量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多媒体课件;统一命题、教考分离、规范化考核的机制,逐步形成和建立课程评价方法,保证了课程建设的质量。
2.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
为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及教材的利用率,我们多次聘请企业工程师来我系讲座,讲述行业发展的动态趋势,特别是与企业合作开发了多门课程,并形成教材出版,包括:《汽轮机设备及系统》(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汽轮机课程设计》(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3.改革教学方式、教学方法
使用“分层教学”方法,使基本理论和新技术有机融合。例如《锅炉原理》课程中,将授课内容分为三个层次。“一层”的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主要设备结构、系统和设备运行常识,此层次内容所有学生必须掌握;“二层”的知识除了涵盖“一层”的知识外,还涉及到锅炉设备的故障原因分析、排除手段,设备运行的主要规律,训练学生在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三层”知识在“二层”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定量计算与问题分析方法、前沿技术等内容,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专业视野。
4.注重课程考核方式
在学习效果评价方式上,计划合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融合实践考核手段,采取有助于学生掌握、运用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综合考核学生素质能力的“全方位过程考核”方式。在考核中,注重过程考核、注重平时考核、注重素质和能力考核、注重融合实践环节考核,注重基本理论与实践环节成绩的科学统一,重点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
三、实施效果
1.课程建设成果显著
通过重点建设,初步形成了重点课程群,已有2门课程列入校级优质课程建设;2门课程列入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通过这一批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带动了更多课程的建设,又有一批课程已接近和达到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标准。
2.人才培养质量大大提高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受到能源电力行业用人单位的肯定与欢迎。2009 年至今,通过笔试和面试方式,每年有90%以上的大毕业生就业于能源电力行业;连续四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2014 年毕业生就业率99%,创历史新高,实现了预期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明春,徐志皋. 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J]. 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 2006,4,16-20.
[2]徐有宁,王雷.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3版),沈阳工程学院资料,2013.7.
[3]胡春霞,李改莲,时阳,龚毅. 能源与动力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中的实践教学改革[J],轻工科技,2012,12(193):147-148.
[4]孙美凤 张利平 王玲花.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09,11,8.
Equation ,called the emissive ε:which relates the radiation of the “gray”surface to that of an ideal black surface.We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fact that not all the radiation leaving one surface will reach the other surface since electromagnic radiation travels in straight lines and some will be lost to the surroundings.热能与动力工程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能量转化energy-transfer 比例常数proportionality constant 比例系数proportionality factor 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 对流传热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角系数view factor 准静态过程quasi-static process 准平衡quasi-equilibrium 静态平衡static equilibrium 强度参数intensive property 广延参数extensive property 燃烧机理combustion mechanism平均分子运动average molecular motion 热反应堆thermal reactor 热力学性质 thermodynamic property 摩尔热容molar heat capacity 动能kinetic energy 压缩因子compressibility factor 温度传感器temperature sensor 测量电路measurement circuit 电压输出voltage output 静电荷electrostatic charge 励磁电源excitation power 内能internal energy 能量原理energy principle 能量平衡energy balance 能量守恒conservation of energy 剪切应力shear force/stress 角速度angular velocity 速度梯度velocity gradient 温度梯度temperature gradient 一维one-dimensional 机械能mechanical energy 内能internal energy 动能kinetic energy 势能potential energy 凝固/硬化take a set 流体动力学fluid dynamic hydrodynamics 蒸汽发生系统steam generating system 辅助设备auxiliary equipment 空煤比the air-coal ratio 质量作用定律the law of mass action 阿伦尼乌斯定律arrhennius law 活化分子active molecule 活化分子碎片active molecule fragments 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
自由价free valency 支链反应定律the law of branched chain reactions 化学反应方程式stoichiometric equation 活化中心active centres 能级energy levels 甲烷methane ch4 压缩机compressor 冷凝器condenser 膨胀阀expansion valve 可逆reversible 绝热adiabatic 等熵isentropic 余隙容积clearance volume 比容specific volume 压力损失pressure loss 溶液给水温度liquid feed temperature 体积流速the volume flow rate 液压头liquid head 成比例的proportional 成反比例的inversely proportional 热力学定律principles of thermodynamics平衡温度equilibrium temperature 相变phase change 导热性thermal conductivity 传热系数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强制对流forced convection 自然对流natural convection 外表面external surface 焓enthalpy 熵entropy 对流传热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牛顿冷却公式Newton law of cooling 流体物性properties of the liquid 质量流量比mass flow ratio 电磁辐射能electromagnetic energy 热辐射thermal radiation 净辐射量net radiation 流体力学fluid mechanics 热力学性质thermodynamic property 牛顿粘性定律Newton law of vosicosity 温熵图temperature-entropy diagram 回转式发动机rotary engine 汽轮机steam turbine 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 smog 核电站nuclear power plant 流化床燃烧fluildized bed combustion 余热锅炉a heat recovery builer 表面积surface area
强度量:intensive properties do not depend on mass(e,g,p,ρ,ν=1/ρ,u and h),extensive properties depend on the total mass of the system(e,g,V,M,U,and H).Uppercase letters are usually used for extensive properties.准平衡:equilibrium:states of a system are most conveniently described when the system is in equilibrium, i.e.it is in steady-state.Often we will consider process thatchange “slowly”-termed quasi-equilibrium or quasi-static process.A process is quasi-equilibrium if the time rate of change of the process is slow relative to the time it takes for the system to reach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It is necessary that a system be quasi-equilibrium before applying many of the thermodynamics relations to that system.热力学第一二定律:In simplest terms,the law of thermodynamics dictate the specific for the movement of heat andwork.Basically,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 is a statement of the conservation of energy-the Second Law is a statement about the direction of that conservation-and the Tired Law is a statement about reaching absolute Zero.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 is a statement of the principle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It can also be considered as defining a property,the internal energy.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 states that in all energy exchanges,if no energy enters or leaves the system,the potential energy of the state will always be less than that of the initial states.This is also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entropy.举例说明热力学定律应用:a cup of hot coffee left on a table eventually cools,but a cup of cool coffee in the same room never gets hot by itself.The high-temperature energy of the coffee is degraded(transformed into a less useful form at a lower temperature)once it is transferred to the surrounding air.An ordinary house is,in some respects,an exhibition hall filled with womders of thermodynamics.Many ordinary household utensils and applicances are designed,in whole or in part,by using the principles of thermodynamics.Some examples include the electric or gas range,the heating and air-condition systems,the refrigerator,the humidifier,the pressure cooker,the water heater,the iron,and even the computer,and the TV.On a large scale,thermodynamics plays a major part in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utomotive engines,rockets,jet engine,and conventional or nuclear power plans,solar collectors,and the design of vehicle form ordinary cars to airplanes.绝热系统:isolated systems:not exchangeing heat,matter or work with their environment.开口系统:exchanging energy(heat and work)and matter with their environment.闭口系统:exchangeing energy(heat and work)but not matter with their environment.孤立系统:rigid boundary :not allowing exchange of work.辐射换热:The mechanism in this case is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We shall limit our discussion to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which is propagated as a result of a temperature difference;this is called thermal radiation.对流传热:when a fluid at rest or in motion is in contact with a surface at a temperature different from the plate ,energy flow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lower temperature as required by the principle of thermodynamics.we say that heat is convected away ,and we call the process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对流传热的方式:There are two convection modes :forced convection and natural convection.If a heated plate were exposed to ambient room air without an external source of motion ,a movement of the air would be experienced as a result of the density gradients near the plate.We call this natural ,or free ,convection as opposed to forced convection ,which is experienced in the case of the fan blowing air over a plate.传热学:Heat transfer is the science that seeks to predict the energy transfer that may take place between material bodies as a result of a temperature difference.传热学和热力学的区别:Thermodynamics teaches that this energy transfer is defined as heat.The science of heat transfer seeks not merely to explain how heat energy may be transferred ,but also to predict the rate at which the exchange will take place under certain specified conditions.The fact that a heat-transfer rate is the desired objective of an analysis points 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eat transfer and thermodynamics.Thermodynamics deals with systems in equilibrium;it may be used to predict the amount of energy required to change a system from one equilibrium state to another;it may not be used to predict how fast a change will take place since the system is not in equilibrium during the process.Heat transfer supplements the first and second principles of thermodynamics by providing additional experimental rules which may be used to establish energy-transfer rates.As in the science of thermodynamics ,the experimental rules used as a basis of the subject of heat transfer are rather simple and easily expanded to encompass a variety of practical situations.影响辐射传热的因素:To take account of the “gray” nature of such surface we introduce another factor into
Equation ,called the emissive ε:which relates the radiation of the “gray”surface to that of an ideal black surface.We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fact that not all the radiation leaving one surface will reach the other surface since electromagnic radiation travels in straight lines and some will be lost to the surroundings
热能与动力工程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能量转化energy-transfer 比例常数proportionality constant 比例系数proportionality factor 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 对流传热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角系数view factor 准静态过程quasi-static process 准平衡quasi-equilibrium 静态平衡static equilibrium 强度参数intensive property 广延参数extensive property 燃烧机理combustion mechanism平均分子运动average molecular motion 热反应堆thermal reactor 热力学性质 thermodynamic property 摩尔热容molar heat capacity 动能kinetic energy 压缩因子compressibility factor 温度传感器temperature sensor 测量电路measurement circuit 电压输出voltage output 静电荷electrostatic charge 励磁电源excitation power 内能internal energy 能量原理energy principle 能量平衡energy balance 能量守恒conservation of energy 剪切应力shear force/stress 角速度angular velocity 速度梯度velocity gradient 温度梯度temperature gradient 一维one-dimensional 机械能mechanical energy 内能internal energy 动能kinetic energy 势能potential energy 凝固/硬化take a set 流体动力学fluid dynamic hydrodynamics 蒸汽发生系统steam generating system 辅助设备auxiliary equipment 空煤比the air-coal ratio 质量作用定律the law of mass action 阿伦尼乌斯定律arrhennius law 活化分子active molecule 活化分子碎片active molecule fragments 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 自由价free valency
您好!
首先我对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阅读我的材料表示深深的感谢!
我是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原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学院9712班的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
来源:免费范文网
我的专业是热能与动力工程。我叫xxx,来自陕西省兴平市。
一直希望自己能够从事一种富有挑战性的事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实现它,我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从小学到初、高中几乎年年获奖。97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学院。这是一个新的起点。现代社会国家的发展要靠工业,特别是汽车工业的发展,而好的汽车要有好的发动机。本着为祖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腾飞而努力的坚定信念,我在校期间刻苦钻研、不耻下问,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绩,其中专业课成绩较为突出。加上我校汽车学院优秀的文化传统,在这里我吸取着大量汽车工业知识,享受着汽车文化的熏陶。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我辅修了第二专业:经贸英语,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1世纪是信息社会,作为跨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必须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所以,我除了学好必修的计算机课以外又学习了Windows、Word、制图CAD及Inter等计算机操作知识。并且于99年顺利通过了计算机省、国家二级的考核。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我经常钻在图书馆,从历史、地理、军事到经济、文化领域,我沉浸在知识的海洋,汲取着知识的精髓。同时为了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我积极参加各种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自己十分注重这一点。在校期间,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培养着自己如何去学习、如何去掌握知识的能力,以使自己有一个质的飞跃。
我坚信,通过这些培养与锻炼,一定会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贵单位在同行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有着远大的发展前途。同时,我从多方获悉贵单位十分重视人才,有着良好的用人机制和发展氛围。自己就迫切希望成为贵单位的一员,为贵单位的发展尽职尽责,用自己的智慧去为单位美好的未来作出贡献。
一个年轻的我,一个富有朝气的我,一个充满自信的我,一定会为单位注入新的活力。给我一次机遇,还您一个惊喜。我衷心期待着贵单位的答复。
此致
业务基本规格要求及专业特色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数学、物理基础和外语、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2、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等。
3、掌握本专业领域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具有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生产组织能力。
02 气固两相流与燃烧
进行循环流化床燃烧理论与技术研究,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的洁净煤技术与环保研究。进行循环
流化床循环系统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的完善化研究。对于我国能源资源以煤为主的状况具有重大的意义。包括以下若干方面:
1.在已完成创建CFB锅炉循环系统物理模型、导得循环倍率关系式(R或K)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以循环倍率关系式为设计准则设计循环系统的方法与技术研究;
2.进行CFB锅炉循环系统物理经验性系数afm、rxh 的研究课题;
3.CFB锅炉循环倍率的确定与测量研究;
4.CFB锅炉高温分离器的选型及材料的开发研究;
5.CFB锅炉灰渣和飞灰综合利用途径、方法及价值研究;
6.CFB锅炉综合节能与环保最优性能设计方案研究(CFB锅炉完善化设计的分析研究);
7.采用CFB分级燃烧技术降低NOX、SOX的研究;
8.CFB锅炉受热面提高耐高温、耐磨损性技术与材料研究;
9.工业CFB锅炉(35t/h以下)综合节能与环保最优性能设计研究;
关键词:热能与动力,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专业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 (ESP) 中的教育/学术用途英语, 作为学校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与其他课程设置一样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专业英语包括五个发展阶段:语域分析、话语分析、修饰分析、语境分析和文体分析。这五个发展阶段对应于专业英语教学的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 首先是掌握足够的专业词汇, 其次是能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及专业资料, 最后是用英语较为准确地撰写专业论文, 这也是专业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为了建设低碳环境友好型社会, 人们对实现可持续能源开发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并促使能源部门应用最新的技术和设备, 为此, 有相当一部分先进技术与设备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选。目前, 我国需要大量既精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技术, 又具有用英语进行专业技术交流与沟通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因此加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专业英语教学大多由专业课老师承担, 课程多数安排在第五个学期, 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厚, 经过第一、二年级大学英语的紧张学习和四级考核后, 到了一个相对宽松的专业英语学习阶段。但工科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应试教育的弱点在专业英语学习中日益凸显。同时, 各大专院校专业英语课程普遍得不到重视, 课程设置、教材选定、师资配备以及考核制度等方面, 专业英语的教学都处于薄弱状态[1]。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产生的结果就是专业英语不好教、不好学。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或研究生面试时, 找专业英语老师帮忙写份自我介绍或简历是最常见的事情, 而此时学生才知道学校为什么要开设这样一门考查课。
改变目前专业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同样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抓教学, 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 培养专业知识扎实、能用英语进行全程教学的教师队伍, 同时积极改变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抓学生, 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和环境。专业知识和英语的学习重要性是同等的, 英语作为工具, 只有和专业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总之, 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 笔者从几年来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经验出发, 欲探讨一下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
二、教学模式
(一) 教学目标
具有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和较强的专业文献阅读能力, 能用英语交流专业信息, 如在国际会议上进行交流。首先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专业词汇, 为听、说、读、写、译打下基础。其次能够阅读专业文献, 一方面提高专业水平, 拓宽视野, 了解国内外学科前沿, 另一方面为以后的科研工作做好储备。最后, 能够撰写专业论文, 较规范地运用英语表达学术研究成果。
(二) 教学内容
由于历史原因及专业特点, 本专业英语教材曾采用机械专业英语, 学生们普遍反应虽然能掌握一定的机械专业英语, 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最多的是本专业英语, 特别是一部分在外企和合资企业工作的学生。经过查阅能源动力专业和热能动力工程专业英语教材, 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及研究方向, 确定专业英语教材以及辅助教材或课外读物, 一方面巩固热力学专业知识, 另一方面将基础英语阶段学到的语言知识与能力在专业领域中得到进一步的扩充。参考书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英语》, 阎维平, 2009年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英语》,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英语》编写组, 中国石化出版社;《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英语》, 李瑞扬,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能源动力类专业英语》, 陈冬林, 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大学专业英语:能源动力英语2》教材以学生为中心, 以循环、往复、交叉、叠加的训练方式从语音、词汇、句式、功能意念、语段、篇章和思维方式等多层面帮助学生积累专业英语知识, 提高专业英语的综合应用技能、交际能力和自学能力。与其他能源动力类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英语教材相比, 本教材覆盖面广、内容新颖, 比较适合我们学院的专业英语教学, 同时便于学生自学。教材的后半部分内容是答案和教学参考, 课堂上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可在课下仔细琢磨理解。
为拓宽专业知识面, 并适应本学科的发展, 了解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 在上述基础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可通过国际国内刊物和国际著名大学公开课获取专业前沿信息。国际刊物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Energy and Building”等。国内刊物有《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东南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工程热物理学报》、《太阳能学报》、《制冷学报》、《暖通空调》、《低温与超导》和《流体机械》等。这些国际国内期刊文献资料都可以通过关键词在学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电子资源中进行查询, 常用的数据库有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 (Elsevier) 、EI_Village、SAE、ASME、Pro Quest、Springer-Link、IEEE/IET Digital Library (IEL) 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鼓励学生在收集资料、筛选材料的过程中, 把英语语言融入自己的专业知识, 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去阅读相关专业的文献资料, 并把选出的部分内容作为课堂教学内容, 进行学习和讨论。
(三) 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专业特点, 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以实用的ESP/EA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 研究成果为指导, 采用“主题式”教学方法, 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 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主题交织式”的客观型练习题和大量主观型交际项目, 系统传授读、听、说、写、译技巧。通过语言输入—交互作用—语言输出的方式向学生输入大量有用的语言信息, 便于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有效利用教学参考部分。培养学生读、听、说、写、译5种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交际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给出讨论“主题”和关键词, 老师说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每个小组有一个同学进行口头表述。其他组的学生就可以就此提出疑问, 要求解释, 也可以陈述自己小组的问题解决方式或者展开讨论、辩论等形式的语言活动。最后由每位学生形成一份书面报告, 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或自己的心得体会。上述口头表述和报告均采用英语。这样整个课堂氛围比较活跃, 既能控制时间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老师可以根据情况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进行补充、总结。
在课堂讲解方面, 同样以“主题”为主线, 重点讲解单元中的第一部分阅读理解, 可选取阅读技巧、听力技巧、口语技巧、写作方法和翻译技巧中的部分内容讲解。由于该教材的专业知识比较科普, 难度不大, 整个课堂建议采用全英文教学, 主要精讲复杂的句式结构以及难以理解的专业概念, 而将长句、重点段落的大意整理及翻译交给学生完成。教材后面的练习题的答案和正文的中文部分都在书中, 这样方便学生自学。
(四) 教学考核
结合课程特点, 为激发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 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30%, 而另外的70%根据作业和考试确定。在期末, 要求每个学生交三篇不同研究方向的源刊文献, 同时在课堂上限定时间内将一段500字左右的英文翻译成中文, 要求专业词汇翻译准确, 语句通顺, 意思表达流利。
除上述已采用的考核方式之外, 还可以借鉴换位教学法、课后辩论赛、挑战式考试等措施对学习效果进行辅助考核[2]。平时课堂上也可以设计几节课程模拟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 或模拟研究生面试、招聘面试等, 考察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根据本人地教学经验, 专业英语的考核不宜采用基础英语的考核方法, 老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考核目的是能够运用英语从事专业或学术活动。
三、结论
综上所述, 教学模式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主题式”教学在听说读写技巧的掌握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尽管学生口语表达有些欠缺, 但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以致用, 以用促学。学生在运用或使用专业英语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会促进学习, 比老师强调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效果更明显。督促学生阅读大量专业文献, 既拓宽了专业知识面又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水平。
3.掌握了专业英语的阅读技巧、听力技巧、口语技巧、写作方法和翻译技巧, 这些技巧的熟练掌握不仅仅靠课堂, 更多的是课下花时间精力去日积月累, 和学英语一样是时间耗出来、勤奋获得的。另外课堂中也存在着一些的问题: (1) 教师需要大量精力的投入。一方面, 课堂上课程的设计, 另一方面, 课程的准备。“主题”的确定既要新颖又要控制难度。 (2) 从学生方面讲, 他们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他们需要一个过程去理解、接受和学习这种新的“主题交织式”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顾小松, 傅俊萍.能源动力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34) .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能源与动力工程
作者简介:冯磊华(1980-),女,安徽砀山人,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系副主任,讲师;鄢晓忠(1963-),男,湖南桃源人,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系主任,教授。(湖南长沙410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长沙理工大学教研教改项目(20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071-02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教育部着力实施的针对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1,2]实践教学环节是该计划的主要改革之处,旨在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工程设计、工程实训等实践环节具有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在工程领域的综合素质。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具有明显的交通、电力、水利行业特色。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多年来形成了“主动服务国家基础产业,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面向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特色。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背景。此次被教育部确定为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学校将把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作为其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决定以校企联合为平台,积极探索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一、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对实践能力的要求
按照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国家通用标准要求,长沙理工大学制定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按照该目标的要求,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应具备四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系统的构思与工程化的能力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相关技术标准、行业规范等,并熟练掌握本专业基本的职业技能。在此基础上,要具有对本专业市场需求进行系统分析的能力,具有对工程环境、工程可行性进行研究的能力;能够对工程系统设立目标和要求,并能够根据项目的功能要求进行施工方案构思;能够对项目的整体系统进行模块划分,分别建立各子系统模型,并确保目标可达成已确定的总体目标。
2.具有系统设计能力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在完成系统构思与工程化的同时,还应具有系统的设计能力,具体表现在:掌握国家制图标准、主要结构设计规范、工程验收标准等;在熟悉系统工艺流程及图纸设计的基础上能够设计系统过程并用图纸表示;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能够充分运用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实现融会贯通;能够鉴别和评价一般的工程设计,并评估其适用性;能够进行学科专业设计和跨学科综合设计。
3.具有系统实施的能力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在完成系统设计之后还应具有系统实施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够单独完成系统实施过程的制订;具有构思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及编写项目分析报告的能力;具有现场工程管理能力,并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具有按照计划进行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能力;能协助进行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能够进行设备的试运行。
4.具有系统运行和维护的能力
在完成机组设计、安装之后,本专业卓越工程师还应具有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够阅读机组运行规程;能够掌握各类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的构造并进行运行、维护;能够完成机组启动、停止过程的全部操作;能够进行整个单元机组的运行、维护;具有对单个设备故障、单元机组的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是其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科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习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但这些相比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还相距甚远。欲较好地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必须找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加以完善和改正。目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
1.实践教学管理问题
针对实践教学环节,有些院校的管理较为松散,没有一整套关于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和相应评价标准,或仅有管理制度而没有具体监督实施。实践教学的管理很多时候全凭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例如毕业实习,学校允许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到就业单位实习或回到家乡实习等。针对这种做法,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有些用人单位想让与其签约的学生早点接触实际、以便毕业后能尽快进入角色。但此种做法若不加以必要的监督和管理,实习质量完全依赖学生的自觉,管理制度缺乏约束,则很容易发生各种问题,影响实习效果,使得实践教学质量较难保证。目前,能源动力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较多,主要有认识实习、专业设备检修实习、运行实习、毕业实习及各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可谓种类繁多、时间跨度较长。这些环节若没有好好利用,教学质量存在问题,将浪费学生大量的宝贵时间,也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问题
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在实验、实习、设计、社会实践等环节创造工程实践环境,是工程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实践基地应以校外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企业为主。目前,长沙理工大学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协议,这些实习基地的开拓主要靠校友关系来实现。每年,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各相关专业均在这些企业完成各类实习教学。即便如此,仍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企业在安排学生实习方面缺乏积极性,没有相关的制度约束和政策支持,甚至借故推脱,不愿意学生去实习,即使能够到达现场,也很难保证实习质量;二是实习基地的建设经费问题。一直以来,实习基地的建设都是学校单方面靠财政拨款,而这些拨款仅是象征意义的,并不能真正解决多少实际问题。若能有相关政策或制度鼓励企业投资来共同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实践基地的建设问题。因此,寻找一种校企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将能提高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积极性,也是今后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的关键。
3.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能源动力工程专业是工程实践能力要求较强的专业,该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环节中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更甚。实践教学也是该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中需要重点改革的内容。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科学研究工作同步发展,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能够既熟悉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科研经历。[3]然而,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但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越来越缺少。大部分教师属于“双门型”(校门到校门)教师,[4]这些教师大多数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其知识结构属于学术型,缺乏实践能力,不具备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所要求的知识体系和工程实践能力。另外,高校的师资队伍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教师数量不足,生师比大幅提高,教师负担较重;学缘结构不平衡;年龄结构出现断层等。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与能力,对工程教育思想缺乏系统研究与足够重视等,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存在差距,[5]不能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的需要。
4.实践教学的考核问题
目前,长沙理工大学虽然有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但缺乏相应的管理手段和督促措施,导致这些办法并没有真正地落实和执行。一方面,实践教学的考核多数情况仅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印象,且对实践环节的考核极少有不及格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制度和指导老师的松懈,导致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再加上没有必要的监督和管理,没有压力,将致使一部分学生根本不把实践教学当成一回事,何谈实践效果?
三、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按照现代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建立具有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现代能源与动力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针对现有实践教学环节,主要进行如下改革:
一是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制订一整套实践教学的管理、监督制度,并由专人负责执行,可聘请已退休教授来进行监督。具体执行过程如下:
(1)在实践教学执行之前,首先由专业带头人或系主任进行全员动员,动员对象包括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和学生,重申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使指导老师和学生对制度有清楚的认识。除了了解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以外,在动员时还应使学生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和具体实践任务,并做好实践之前的准备工作,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实践教学。
(2)在实践环节的教学阶段,应加强管理,严格遵守学习及现场劳动纪律,并执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期间,也可适当组织一些督导专家到现场督促。
(3)在实践教学临近结束时,应对学生进行考核,看是否达到了实践教学的预期目的。实践教学的最终考核成绩应由平时成绩、实习期间表现(如积极性、主动性等)、实习报告及最后考核结果所组成,其中平时表现及最后考核应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评价,并占较大比重。
(4)实践环节结束后,应对实践教学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总结,以便下次执行时弥补不足。
二是突破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两平台、三层次”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实现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在纵向,实践内容由传统的热力发电延伸到并网及电力系统运行;在横向,实践内容由传统的热力发电拓展到水力发电、核动力发电以及风能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和建筑节能等领域;实践内容体系由传统的单一性、验证性向综合设计性、工程实践性及研究创新性方向转变,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以能源动力工程概念及基本要求设置适用于能源动力工程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实践平台”,按能源动力工程各专业或专业方向的特殊要求构建“专业特色实践平台”,这样使学生既获得具有普遍适用性、基础性的实践锻炼,又获得符合学生个性兴趣、具有明显专业与行业特色的实践锻炼。“综合设计、工程实践与研究创新”的实践层次体系迎合了不同学生群体实践能力结构及个性目标的发展要求,将基本要求与个性发展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三是创建“三开放、四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实验中心拟采用在“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和实验场所”三方面对学生全开放以及“规定实验+自选实验,真实实验+虚拟实验,校内实验+校外实践,课内实验+课外研究”四结合的教学新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实验到课率,实验时间与精力的有效投入,同时还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实验项目和形式灵活多样的实验方式,可大大激发学生主动参加实验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有效提高学生的大能源动力工程意识、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
四是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产学研合作是构建现代工程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重大措施。通过产学研合作,高校教师可更多地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更多地接触生产实际,丰富实践经验,增强实际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及时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中,适当充实实践教学内容,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高校应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真正给企业带来实惠,使其具有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来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将能更好地为高校和师生服务,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践场所,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
五是努力建设一支能胜任创新实践教学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进一步从学科专业、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职称及学缘结构等方面优化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一支以高水平学者为带头人、由具有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背景骨干教师组成的专职为主、专兼职相结合的优秀实践教学团队;加强专业教师与能源动力工程行业专家与技术人员的学术交流,定期选派部分青年教师到大型能源动力工程企业及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进行工程实践锻炼与访问进修学习,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交流,聘请高科技能源与动力工程企业的专家与技术人员参加实践教学指导工作,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
六是建设丰富的网络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现代教育及信息网络技术构建丰富的网络实践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实践教学资源(课程及实践教学课件、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最新技术进展等),构建网上互动交流咨询平台、网上实验预约系统等,为学生搭建便捷高效的网上实践教学平台。
四、结语
实践教学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国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教改项目,其中主要是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以此次“卓越工程师培养”为契机,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本文首先提出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中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接着分析了目前已有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重点提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主要从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考核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网络教学等方面具体实施。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期望能使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达到本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欢迎。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6.
[2]王涛,王爱国,刘美.工程教育理念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1,21(5):29-32.
[3]樊立萍.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7):3-4.
[4]阮建凑,陈颖.基于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17):166-167.
[5]赵韩强,赵树凯,刘萍萍.试论高等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6):81-82.
(责任编辑:王祝萍)
【动力工程系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推荐阅读:
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就业前景11-20
热能与动力工程综述11-10
热能与动力工程(水动)实习报告10-03
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生的自荐信07-16
关于热能与动力专业的自荐信06-07
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与职业水平试卷10-04
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工作总结09-23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经验材料10-26
动力运行设备管理制度10-12
动力设备部2016年度工作总结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