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学习习惯培养要点(精选9篇)
一、课堂学习习惯培养重点:
1、听课
(1)人坐正(左手臂在下右手臂在上平放在课桌上,背挺直,眼看前方,双脚自然下垂与肩同宽)耳朵专心听,边听边思考,不懂的地方等老师讲完可以举手问。
(2)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听,如有不同看法,等同学讲完举手发言。
(3)听课时,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不想与上课无关的事,要专心致志。
2、说话
(1)要说话先举手,得到允许站起来说。
(2)说话时人站直,声音要响亮,要说完整的话,口齿清楚,说错了不要怕,发言完毕即自动坐下。
(3)不能嘲笑在课堂上讲错的同学,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4)老师讲课或同学发言时不能打断别人的说话,有意见等别人说完了再举手发言。
3、读书
(1)读书时身体要坐直,眼睛离书一尺。
(2)集体读书时,书要拿在手里,眼睛要看书,声音要轻,读出表情。
(3)一个读书时,要拿起书,声音要响亮,读出语气,感情来。
(4)齐读时也注意和大家保持一致的速度和节奏。
4、写
(1)每天都要听清楚老师布置作业的要求和格式。
(2)要认真读题目,读懂了题意,想好了再开始下笔做。
(3)书写时要头正、肩平、身直、足安。
(4)书写要工整,一笔一划不马虎,尽量一次写正确、少用橡皮檫。
(5)写字姿势做到眼睛离本子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
二、小组合作
2号、3号转过来手臂按要求放在1号和4号的课桌,双脚自然平放地下与肩同宽,小组交流时声音要小,不可影响其他小组的成员,讨论完毕迅速转过身来按要求坐好,举手示意本小组讨论完成。
三、具体要求
1、学习习惯培养训练抓好“四环节”
1.抓形成。2.抓指导。3.抓巩固。
4、.抓矫正。
现状分析:
1.上课时不能全神贯注———小动作多, 开小差时间长.
2.时间观念差———不知道时间的宝贵.
3.作业错误多———写字歪七扭八, 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 添、漏、错问题严重.
一、抓住课堂教学过程, 萌发优良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中给力)
(一) 巧创“情境”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1. 音画相融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考的.”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给学生创设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音画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 利用绚丽多姿、生动有趣的画面和恰如其分的画外音响创设情境, 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尤其是在低年级中, 形象思维占优势, 利用画面图释等可以帮助他们快速理解数学.
2. 空白艺术自由创新培养习惯
空白本是书画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 这种创作手法能使艺术虚实相映, 形神兼备, 创造出一种“无画处兼是妙境”的艺术境界, 给人以美的享受, 现在空白艺术在其他门类艺术中也广泛运用.留有一点“空白”的艺术, 使数学教学虚实相间, 若隐若现, 跌宕多姿.在教学中, 设置空白创设情境, 给学生以适当的“换气”和心理调整的同时, 也给他们制造显示主体作用的机会, 使他们自由地、灵活地进行自我发挥、自我创新.
(二) 以身作则激发学生培养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教师自身要做到对待工作认真严谨、精益求精, 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无声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 学生看在眼里, 自然效仿在行动上.如有的教师板书时常潦草、不规范, 黑板上做题计算不仔细, 少动笔, 学坏容易学好难,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 日久天长, 学生也就自然养成了不良习惯.因此, 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学习, 提高专业素质, 时时处处都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
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机会, 不失时机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以优点来感染学生, 当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有点滴进步时, 要及时鼓励, 使其更上一层楼;对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不要讽刺挖苦, 要耐心纠正, 具体指导, 期待进步.
二、抓住主体学习过程, 萌发优良学习习惯 (学生在学习上给力)
(一) 习惯意识从听出发
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还得从主体出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让学生明白,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 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 即形成“习惯意识”.最重要的是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倾听”是一种艺术, 我们无论在课堂中, 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 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 使他们会听上课时, 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 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 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所以我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多做听的训练 (如听问、听答、听口算、听写题目等) , 要求他们重复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培养学生专心听老师讲解、认真听同学发言的习惯.
(二) 上课多思、善问、大胆质疑、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学生都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 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 加深理解, 增强记忆, 提高心理素质, 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 回答问题要主动, 起立迅速, 声音洪亮, 表述清楚.这一些, 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真正学好数学很重要.学习要严肃认真, 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做认真思考, 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 这样才能提高自己.
(三) 养成良好的“预习”和“复习”习惯
1. 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 课前预习就是寻“疑”.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 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对新课内容经过预习后, 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听每一课的讲解, 学起来就会有轻松之感, 课堂效果也就好一些.
2. 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 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 归纳知识要点, 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 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主动询问, 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 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科学的复习方法, 一是课堂巩固, 二是课后复习.按照正常的方法复习, 既能巩固知识, 又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对学生大有益处.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因此作为教师, 要做到反复抓, 抓反复, 一定要用恒心、爱心来引导孩子渐渐步入正轨, 使各种良好的习惯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生根、发芽, 让孩子们觉得学习的过程轻松无比, 并感到时时快乐.
参考文献
[1]蒋巧君.数学日记:数学学习的新平台[J].教育科学研究, 2005 (04) .
[2]黄杏芳.浅谈通过数学日记培养学生反思习惯[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04) .
[3]黄杏芳.关于通过数学日记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思考[J].数学通报, 2005 (08) .
关键词:新生 课堂学习习惯 必要性 现状 策略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027
一、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必要性
习惯是一个人后天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心理学认为,习惯是人在大脑皮层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暂时神经联系或动力定型,是人的一种心理品质。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性格,乃至命运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叶圣陶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我们要善于培养新生的课堂学习习惯,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大胆质疑,活学活用。
二、七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从小学升入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好奇心强,课堂上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不长,加之突然增加的科目和作业负担,往往使得他们顾此失彼,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开学初,在为期一周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不会做,不会听,不会想,不会说,不会记,导致课堂数学进度缓慢,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课前准备不充分
七年级部分新生上课时不是忘记拿导学案,就是没有拿出课本,或者没有摆放好文具。预备铃响后,教室里还是安静不下来。走在楼道里,教室里就像炸了锅一样,很多学生在打闹、嬉戏,有的甚至大声吼叫,好像不知道马上要上课了。
(二)课前预习不充分
我们实行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师生互动自主合作五环节(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展示拓展、反馈检测、归纳总结)课堂教学模式。其中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可有些学困生就是不按照导学案要求课前自主预习教材,而是在早自习前抄写他人学案,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新课堂改革。
(三)不会倾听师生讲课
新课堂开放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多了,却丢失了良好的听课习惯。有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坐姿,喜欢趴在桌子上听课;有的学生不是认真听师生讲的是什么,而是是不断抄写答案,结果课后整理导学案的任务提前完成了,可是很多内容却没有听懂;有的学生不是认真听别人发言,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思维,而是胡乱插嘴,甚至趁机偷偷说话。
(四)不会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载体是学习小组,可是很多学生不会在小组合作学习。有的小组长不会主持本组展开有序的讨论,有的小组成员一接到任务就开始自由讨论。组内强势学生往往霸占了其他组员的发言权,小组讨论成了个别优等生展示才能的舞台,而学困生只能听他人发言,久而久之,很多学困生就脱离了小组活动,开始睡觉,做小动作,甚至捣乱,严重扰乱了课堂纪律。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注意“习惯”养成的实践性和长期性特点。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成为学生学习的“自然”行为时,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大半,离“不教”的目标已经不远了。可以说,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培养各种技能的重要保证。
(一)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科学设计导学案,规划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对于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教师要提供预习的方法,或者做出提示。课前预习内容要难易适当,不能把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提前到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内容也要适宜,不能太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预习时间,不能增加学生课外负担。教师不仅对学生自主预习的内容要及时检查、督促,更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互助作用,及时帮助他们按时完成预习任务。
(二)养成课前准备的习惯
教师对新生的课前准备工作要指导,并提出明确要求,再通过反复实践、强化,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课前,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准备好学习用品,将课本、文具、导学案摆放整齐。预备铃响后,学生要立即有秩序地进入教室,安静坐好,然后由班长组织学生朗读、背诵古诗文,或者唱歌,等待教师上课。
(三)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五环节教学模式的第二个环节是合作学习,交流探讨。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地开展小组活动,做到合理分工。对小组长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定期集中培训,以培养小组长的管理能力。教师要向学生讲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指导合作学习的方法,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学习,学生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
专心听课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我们在课堂上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帮助他们养成认真听课的良好习惯。在新课堂中,听教师精讲点拨仍然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当然听同学回答也是学习和理解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要求学生坐端正,并注视教师和发言的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特别是在小组内,要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边听边思考边记忆,抓住发言要点,对他人的发言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必要的补充。作为七年级教师,我们一定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倾听师生的讲解,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多让其他学生也来说一说、评一评、比一比,特别是要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表扬。
(五)养成记听课笔记的习惯
要指导学生养成认真记录、圈点批注、及时整理并进行课堂反思的习惯。我校实施的新课堂教学是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如何记课堂笔记?对于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学生要学会在课本上做好圈点批注;对于师生的讲课,学生要认真倾听,抓住问题的实质,提炼成关键词,记录到导学案上,课后再加以整理。有的学生因为记听课笔记而影响自己的听课和思考,这是得不偿失的。
(六)开展课堂学习习惯评比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还可以开展班级学习习惯评比活动。各班在班主任主持下制定学生课堂学习习惯评价标准,并通过任课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组员互评、组员自评,每组每月评出 “学习习惯之星”三人,给予表扬。
规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对于习惯较差的孩子,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习惯的养成具有一致性的特点,要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孩子的不良习惯的成因有哪些是属于家庭因素造成的,教师要认真分析,并帮助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二、培养习惯应遵循原则
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中,应共同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以身作则。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我们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做学生的模范。
(2)注意第一次。一旦发现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以后,切忌不能忽视,一定要及时给予教育、指导,避免以后的再次发生。
(3)不要有例外。养成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易。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好习惯未成的时候,不准有例外的动作。一个小小的例外,就可能破坏已养成的好习惯。
阶段性报告
河头小学 李峰云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重点在‘育’,所谓‘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叶老认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来离开学校后,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自学充实,自我修养,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由于小学生的可塑性,在教师指导下,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乐于读书的情趣,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一个人一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可以自我完善‚终身教育‛,就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面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更应重新认识阅读在语文教育中所处的位置,明确时代赋予它的一些新功能与特点,更应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研究。
一、课题研究从调查研究开始
为了客观地了解学生阅读习惯的现状,较好地消除培养进程中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采用问卷调查、谈话的方法进行了调查。我们对收上来的学生问卷与家长问卷、教师问卷进行整理、归纳,发现我校学生的阅读尚处于一种消极、低效的状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征:
1、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从调查中我们发现21%的学生对读书看报感兴趣,每天都读,47%的学生只是偶尔读读,没有计划,没有经常阅读的习惯,他们是因为教师和父母的规定不得不读。究其原因,我们的孩子是在视听的环境中长大的,电视、VCD、电脑游戏等大众媒体的普及对学生的读书兴趣有很大冲击。数据表明更多的学生在电视与书之间更喜欢前者。这种阅读兴趣的丧失,造成了阅读质量少,语言的吸收和积累不够,阅读质量的不高。阅读兴趣的丧失,是学生阅读的最大敌人。
2、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尚不能自觉地迁移到课下阅读中来。没有边读边思考,边批注、勾画的习惯,有的该精读的不知怎样精读,草草读过,不求甚解。只需粗读的却迟迟不肯放手,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86%的学生希望老师在阅读课上引导大家读;95%的家长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阅读指导课,希望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3、阅读的内容不够丰富。阅读是一切心灵的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流。因此,找到合适学生读的课外书尤为重要。然而调查结果却不乐观。46%的学生喜欢读漫画、卡通类,40%的学生喜欢读文学故事类,22% 的学生喜欢读科普类。85%的家长只是偶尔带孩子上书店,家里的孩子读的书有100册以上的只占2%,50册以上的仅占15%。有些学生家长,因没有经验,因而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
4、不重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仍未养成。很多学生阅读纯粹是‚读‛,不作读书笔记这个帮助记忆的手段,因而虽然读书不少,但仍语感不强,语言不丰富,良好的阅读习惯仍未养成。思考对策:
(一)创设氛围,让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一贯化。
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很难靠一两次强化训练而一劳永逸的。但也不能把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理解为是不厌其烦的反复强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机械训练。更为有效的方法是在必要的授之以渔、导之以法的‚教化‛以外,注意创设氛围,进行润物无声的‚默化‚。长期的熏陶与耳濡目染将深化学生对良好阅读习惯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以读好书为荣的学校、班级氛围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有益处。
(二)循序渐进,让良好的阅读习惯系统化
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风格的差异,因材施教,分层要求,有计划,有顺序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进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避免期望值过高,欲速则不达,要求过低,孩子没兴趣,进步不快。
(三)投注情感,让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自觉化。
在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上,多用鼓励法,把微笑和爱心带给学生,避免因强制的命令,消极的惩罚等硬性的手段打消学生的读书积极性,用情感来唤醒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塑造的潜能,使强烈的阅读愿望,浓厚的阅读兴趣,愉快的阅读情绪等非智力因素活跃起来,成为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巨大内驱力,乐意阅读,并去享受阅读。
(四)评价反馈,让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巩固化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人生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在学生身上,这种渴望赏识和表扬的心理尤为明显。所以不管是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还是学生的互相评价,都要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建立一种发展性,激励性的评价机制,防止评价中的一刀切,对学生压指标,重短效的行为。
总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采取刚柔相济,严中有慈,恰当运用以‚尊重、关爱、激励、引导‛为特征的‚柔性‛教育方式,使学生把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看作是自我磨练意志,自我超越的过程,让学生最终以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舟,主动阅读高效阅读实现自我创造,自我发展,在知识的海洋中愉快地遨游。
二、塑造教师、打造教育科研的生力军
只有培养出了研究型的教师,才能有质量地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教师是课题研究的生力军,为此,我们的首要工程是塑造教师。
(1)树立教研意识
教师首先要树立实践科研的意识,清醒地意识到自身不是教育教学科研的旁观者,而是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通过自己的一个科学研究过程来发现、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2)加强理论学习
学习是研究的基础,每个教师只有勤于学习,读专业书、理论书,注重在课题研究中不断获取新的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的研究修养,勤于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有力量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三、课题研究从教学实践中展开
(一)制定目标
低年级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目标:
1、创设愉快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和正确的阅读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喜欢图书,爱护图书的阅读习惯。
2、每天阅读能坚持十五到二十分钟。
中年级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目标:
1、有一定的课外阅读兴趣,初步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和与同学交流图书的习惯。
2、每天能坚持四十分钟左右的课外阅读。
高年级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目标:
1、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每天能坚持一小时左右的课外阅读。
(二)指导内容和阅读的基本范围。
根据小学生年龄的特点或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作为各学段的推荐书目,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
低年级:
1、阅读有注音的报刊,儿童读物。
2、推荐报刊、图书:
报刊杂志:《中国儿童画报》、《好朋友》
图书:(1)、科技知识类:《生活小常识》(注音本)、《告诉我为什么》(低年级版)、《少儿小百科》(注音本)。(2)、文学作品类:《看图学成语》(注音本)、《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儿童学古诗》、《谜语大全》、《阿凡提的故事》、《跟我学儿歌》、《世界童话》、《古诗80首》(其中20首)。(3)、写作指导类:《跟我学写日记》、《看图写话》。
中年级:
1、阅读一般的少儿报刊,内容易懂的科技图书或文学作品,怎样写起步作文一类的指导书。
2、推荐报刊、图书:
报刊杂志:《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小学生学习报》(中年级版)、《少年百科知识报》、《少儿智力开发报》 图书:(1)、科技知识类:《少儿百科知识问答》、《新编十万个为什么》、《动植物奥秘》、《飞向太空》、《小实验小制作》、《世界科幻小说精品丛书》、《中国科学小品文》、《100个动物之谜》。(2)、文学作品类:《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成语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国革命历史故事》、《西游记》、《名人名言》、《小学生阅读指南》、《鲁宾逊漂流记》、《冰心儿童图书获奖丛书》、《古诗80首》(其中30首)。(3)、写作指导类:《读书笔记摘录》、《片断训练》。
高年级:
1、阅读种类少儿报刊、图书和有关小学生作文指导类书籍及优秀作文。
2、推荐报刊、图书:
报刊杂志:《少年文摘》《、小学生学习报》《、中国少年报》、《小学生学习指导》、《儿童文学》、《少年文艺》。
图书:(1)、科技知识类:《海底两万里》、《凡尔科幻小说》、《中外探险故事》、《中国儿童百科全书》、《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故事》、《少年各国知识大博览》、《上下五千年》、《学会在21世纪生存丛书》。(2)、文学作品类:《童年》、《爱的教育》、《三国演义》、《孙子兵法》、《哈利玻特》、《中国儿童短篇小说》、《中外名人故事》、《世界儿童文学丛书》、《水浒》、《福尔摩斯探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古诗80首》(其中30首)(3)、写作指导类:《中外名人书信》、《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学写通讯稿》、《板报稿》、《作文向导》。
(三)具体操作
1、采取切实措施,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环境对一个人兴趣的培养有重要影响。学校是文化陈地,要体现一种浓厚的人文气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其中物质环境建设是重中之重。
2、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学习阅读,首先接受的是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还得从课内搭桥。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朗读、背诵等一些竞赛,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初读课文,低年级让学生借助拼音扫除生字障碍,中年级要求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在这个过程中,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读书姿势以及自觉的朗读习惯。精读过程,从低年级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这一些问题可以是老师给的,但更好的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教师帮助归纳的,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读的习惯的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结合各阶段的阅读要求进行。我们注意教给学生‚动笔‛的方法,只有方法掌握了,才有可能养成动笔的习惯。教给方法之后,再在多次的自觉运用中强化,最终形成学生自觉的行为即习惯。
3、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良好的阅读习惯得以巩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容易在教学环节中浪费时间,降低学习效率。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要从小抓起,其主要的引导者就是教师。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根据《标准》的新理念,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更重要的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及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下面我就听讲、作业、思考与提问三个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一、专心听讲的习惯培养
对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应该比较注意以下方面:
1、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首先,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利用一切教学媒体(图片、实物、玩具、幻灯、投影、录像、录音、指套、木偶等等)创设情景,寓教于乐,让学生身置语境,教学语言要贴近儿童生活中的语言,增强课堂中的趣味性,让学生能跟给老师的语言进行“学习”。
2、其次,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中,学生发言和表达的机会要多,而小学生有意注意较弱,维持时间较短,特别是在听同学发言时易走神。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明专心同学发言的好处外,在教学上要采用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特别要避免枯燥操练,开“定向长火车”,要多用“有意点叫”、个别提问,从而引导学生注意听讲。
二、认真作业的习惯培养
在英语课堂中,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进行课堂的练习,通过巡查,我们可以在发现学生当堂没有掌握的内容,从而及时的“补救”。在课堂作业练习中,我们发现有大部分的小朋友因为粗心大意而错题,还有一小部分的同学有拖拉、不完成、抄袭他人作业的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都将影响学生学习的水平,甚至影响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为此,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1、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要求学生书写工整、笔画清楚。2、在书写教学一开始,学写字母时,教师就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按照规范笔顺书写,在四线三格中位置正确。随着学习的进展,教师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单词、句子、段、篇的书写及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切实做到英文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的习惯。
三、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
勤思好问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习惯的培养应孕育在整个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中,与英语听、讲,英语书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现在我们所使用的英语课本有很多五彩缤纷的图片,使学生初学英语时能集中全部注意力听录音,理解录音内容,进而正确模仿。通过学习活动,思考练习内容,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考的习惯。
2、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根据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对××同学的评价很到位”、“你很善于倾听”、“我们请×××来表演这个角色好吗?”、“你的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学生大多存在胆怯心理,不少儿童往往有了疑难问题不愿提,不敢提,在英语课堂中有部分学生还因为学习水平较低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开端。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细微未节之中,课堂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还只是一部分,但也往往容易为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专题讲座:
浅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一、设置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
创设问题情境, 明确研究任务, 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 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 提供研究范围, 诱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搜寻相关的资料, 从多个角度发现问题和分析思考问题, 进入探究问题状态, 从而得到相关概念或相关法则、定理。情境问题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培养其研究性学习习惯。
在数学课中, 通过教具演示、编情境剧等形式设置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 进而在情境问题的研究解决过程中, 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
在《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教学中, 教师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给前两位同学三组分别等长的木棒, 而给第三位同学的三根随意长的木棒, 让他们以三根木棒为边组成三角形, 然后让他们在讲台上比划, 看这三个三角形能否重合。借势提出以下探究问题: (1) 你认为其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理由是什么?另两个三角形为什么不全等? (2) 从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随后, 教师又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给两位同学四组分别等长的木棒, 以四根木棒为边组成四边形, 然后让他们在讲台上比划, 看这两个四边形能否重合。进而提出探究问题: (1) 四边对应相等的四边形一定全等吗?举例说明。 (2) 四根木棒做成的四边形形状唯一吗?五根木棒做成的五边形形状唯一吗?n根呢?这可验证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在探究两个情境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从直观上知道了SSS公理及三角形稳定性的特性。
又如, 在《圆周角》的教学中, 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教师先在木板上画一个大圆, 再在圆上钉两根铁钉, 然后把橡皮筋套在两铁钉钉脚处, 用第三根铁钉牵着拉直的橡皮筋在圆上、圆内、圆外移动。学生仔细观察, 回答: (1) 你能说出三种不同的角来吗?你能观察出这三种不同的角的大小关系吗? (2) 当铁钉在圆上运动时, 所形成的角大小有什么特点?说出你的猜想。 (3) 归纳出你的结论, 并探究证明方法。在探究情境问题答案的过程中, 学生轻松得出了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然后通过问题串,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中, 探究新概念和新结论, 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
二、变换编排体例, 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
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 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获得结论的过程, 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需要, 新的知识是在解决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的。教科书往往是按照概念→法则 (定理) →应用的程序编排的, 这实际上构成了“预备知识→基本理论→基本理论的应用”的单元教学结构。因此, 如果把教科书中的编排反过来, 即把课本中的某些作为知识应用的 (或巩固新知识的) 例题放到探究位置, 在不讲概念、不讲法则的前提下, 让学生去解决它, 就会逼着学生去发现新法则 (性质、定理) , 去建立新概念, 就会逼着学生去探究, 去尝试解决新问题——而这一切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这样一来, 就形成了如下的教学程序“具体问题→法则或定理→新概念”。
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教学中, 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1) 拿出手中的三角板, 算一算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 (2) 在ΔABC中, 若∠A=50°、∠B=70°, 则∠C的度数是多少?说出你的理由。 (3) 提出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一个结论。你能说明原因吗?小组讨论学习。学生进行测量, 观察, 试验, 提出猜想, 逼学生先猜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然后进行探究、讨论, 自然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了深刻的理解。
变换编排体例, 打开了学生思维, 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他们提出了自己的结论, 渗透了创新思想, 培养了探究性学习习惯。
三、确立最终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 亲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 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体验、直接经验, 重过程不偏重结果, 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探究性学习中, 知识不是以结论或定论的形式传递给学生, 而是学生通过探究实践而获得的程序性知识和领悟性知识。
在数学课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学中先确立“最终目标”, 引导学生向“最终目标”探究, 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
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中, 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解方程:4x-1=x+8:
(1) 你认为本题要达到什么最终目标?
[确立目标]x=?
(2) 本题与最终目标有什么差异, 如何消除?
[探究差异]等式左端多一项“-1”, 右端多一项“x”。
[消除差异]通过移项得:3x=9。
(3) 此时与最终目标还有什么差异, 如何消除?
[探究差异]“x”的系数为3。
[消除差异]两边同除以“3”得:x=3。
(4) 归纳解此类方程一般步骤是什么?
[建立结论]移项—化系数为1。
这样解方程的步骤不直接给学生, 而是教师设计问题串, 引导学生探究出来的。
确立最终目标, 主动探究过程, 学生不再是按书本规定步骤被动地去接受知识, 而是丢开束缚主动地探究步骤、接纳知识, 从而养成了良好的探究性学习习惯。
四、鼓励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要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学生若只拘泥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 思维就会变得狭隘、封闭、放不开;而如果多角度思考问题, 他们的思维会得到极大的解放, 从而大大增强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 让学生探究条件、探究结论以及探究方法等, 鼓励发散思维,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让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1) 探究条件。在复习小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 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在ΔABC中, AD⊥BC, 只补充一组条件, 使ΔABD≌ΔACD。你能说出多少组条件, 并说出全等的依据。
这是一道开放式探究条件的问题, 较好地复习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免去了空洞的说教, 体现了“数学知识习题化”的思想。
(2) 探究结论。在习题课《三角形全等的应用》教学中, 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如图, 点C为线段AB上一点, ΔACM、ΔCBN是等边三角形。
(1) 把ΔACN绕C点顺时针旋转600后, 它落在什么位置了?
(2) CG是ΔACN的一条___线, CH是ΔMCB的一条___线, CG=CH吗?为什么?
(3) 判断ΔCGH的形状, 并说明理由。
(4) 判断GH、AB的位置关系, 并说明理由。
这是一道开放式探究结论的问题, 较好地复习了平行、旋转、三角形全等等知识, 体现了“数学知识应用化”的思想。
(3) 探究方法。在复习课《等腰梯形》的教学中, 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如图, 在梯形ABCD中, 已知∠B=∠C。求证:AB=DC (要求不少于三种方法) 。
这是一道开放式探究方法的问题, 较好地复习、归纳了梯形中常规辅助线的做法。方法再不是空洞的给出, 而是通过题目探究内化, 从而构成一个知识系统, 体现了“数学知识系统化”的思想。
鼓励发散思维, 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
五、训练一题多解, 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活动之一就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 学生主动地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通过多种方法, 对某个问题展开研究,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越多, 探究就越深入, 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也就越发得到培养。
在数学课中, 要不囿于一种解法, 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 设法寻求不同的解法, 着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究新方法的创新能力。经常向学生提供一题多解的训练素材, 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 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
如在《分式方程的应用》教学时, 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星期天, 二 (1) 班学生为庆祝国庆节编制花篮。上午8时准时开始, 10时统计, 男女生做的花篮个数之比为3∶4, 此时, 女生因另有任务停做花篮, 男生继续做至中午12时结束。下午2时, 男女生共同继续做, 下午结束时统计, 一天内男女生共做成480个, 且男女生做的一样多, 求男女生每小时各做花篮多少个?
大多数同学用一种方法做出后洋洋得意, 这时, 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从工作量、效率、时间三方面分别找等量关系, 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在讨论探究中, 列出了以下三个方程 (组) : (1) 设男生、女生平均每小时做3x、4x个花篮, 由“全天男生工作时间-全天女生工作时间=2”得: (2) 设男生、女生做花篮各用了x、 (x-2) 个小时, 由“男生工作效率:女生工作效率=3:4”得: (3) 设男生、女生平均每小时各做3x、4x个花篮, 设男生、女生做花篮各用了y、 (y-2) 小时, 由“全天男生做花篮个数=240, 全天女生做花篮个数=240, ”得:为了巩固效果, 教师又布置课外探究:若只考虑下午的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又可得到什么方程呢?
多种途径解决问题, 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无疑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
六、反思数学过程, 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
让学生在多次思维试误、反复推敲思索中,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并在一定程度上探究问题, 这正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活动。反思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的一种方法, 对学生而言, 反思解决问题的基本规律, 有利于归纳思维的培养;反思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有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反思问题的变换引伸, 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课中, 多让学生反思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性结论、反思不同结论的途径、反思结论的变化, 在反思数学过程中, 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在《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教学中, 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1) 解整式方程:
(2) 解分式方程:
问题:
(1) 我们把结果代入原方程, 你发现一个什么奇怪的现象?
(2) 对比反思解方程过程,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 解分式方程, 增加的这个根我们叫它什么根呢?想一想, 出现增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在反思过程中, 探究归纳了增根的相关知识, 省去了教师繁琐的讲解, 同时还可引伸出下一个问题:
(4) 若这个分式方程有增根, 你能在不解方程的情况下说出它的增根吗?
反思教学过程, 学生思维得到多方面发展, 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得到良好培养。
七、开展课题学习, 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
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活动之一就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 选择一定的课题, 学生主动地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通过观察、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 运用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 对课题展开研究, 解决问题。选择和利用本地本校各种社会教育资料, 充分发掘适合于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探究题材, 是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
在数学课中, 课题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 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开展课题活动, 是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教完《统计初步》后, 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课题活动:调研本校近视眼的情况, 并以小组为单位写出调研论文, 要求有数据分析。
小组学生积极想办法获得相关数据, 有的学生要某班班主任协助学生填写调查表, 有的学生让要好的同学在班上抽查几个同学, 有的学生则干脆站在楼梯口随机抽查学生, 在获得原始数据后, 小组学生又在一起整理数据, 绘制统计图表, 并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 得出小组的结论。有的同学通过调查, 发现近视眼的概率按年级大幅度上升, 真实体会到“保护我们的眼睛”的紧迫性。
根据各学段的要求, 还可组织学生开展测河水的宽度、测旗杆的高度、估算一堆均匀铁钉的枚数、制作一个精美的纸提包、研究地面砖的形状要满足的条件等课题学习。多组织开展课题学习, 让学生主动研讨、积极探究, 积累方法、形成结论, 增强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习惯得到充分的培养。
【关键词】英语 高效课堂 效率 培养 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经过不断地练习,逐步养成的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对终身学习,发展有益的学习习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是每一个教师永恒的追求。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由原来单一被动的学习转变为多样化的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地、创造性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优化教学过程,创造自主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学案导学。预习时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能减少学生在课堂上浅层次感知的时间,同时也是自助学习的重要尝试。首先,预习时要多思考,要像打球那样,多给自己叫几次“暂停”,对一些疑难点要像茗茶一样细细去品,在预习时就力求把书读通读透,精读深思。而且,要学会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去听课或主动去请教老师,那样往往一语破的,豁然开窍,这样就能发挥预习的作用。另外,预习时要手脑并用,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2.教法多样,全员参与。传统的问答式教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自主学习的需要,僵化了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思考与自主探究,而且只有部分学生能参与教学活动。所以,在自主的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二、运用小组学习,强化学习动机,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对于那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学习英语的学习动机不强,这会直接影响他们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付出。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将班级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组织能力等不同搭配分成6个小组,授课过程中通过各小组的活动进行,探讨、交流、讨论、回答问题和评价。在解决难点时,让小组内成绩较好的同学给成绩稍差的同学讲解,让成绩稍差的同学弄明白后陈述本组的观点,做到“兵教兵”、“以优带差”。小组成员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和小测试成绩都会计入小组的评价中,给小组评比打分,每月和每学期进行奖励。一段时间下来,那些平时表现不积极的同学也渐渐融入到课堂中来,也养成了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在树立小组集体荣誉感的同时,也确立了更为强烈的学习动机。
三、优化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
英语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适量的且比较灵活的问题,或者让学生在同一信息材料中努力探求不一样的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论,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能训练他们在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会产生浓厚的热情,使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营造创新教学的氛围。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养成主动、自主、创造性学习的好习惯。
四、热情鼓励,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习惯
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是新教材当中大力提倡的,我们重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要求教师能不迷信教材,虚心听取学生们的意见,严禁教师训斥,批评学生,我们根据实际学情,要求老师们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切分成相对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知识点,分解难点,降低难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教育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展开合情合理的联想、探讨,激发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对于学生敢于另辟蹊径的做法、想法及时给予肯定、表扬。甚至是不成熟的、或是错误的见解,都应从不同侧面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敏感地抓住学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地讨论,以保持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品尝到独立思考的甜头。
总之,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不会自然生成的,而是经有意识培养形成的。学生学习英语,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我们相信,自主中实现高效,便是打造高效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教育,还要更崇尚智慧的教育,不但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校园的发展,还要为学生的一生发展考虑,所以,我们要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机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其积极参与英语课堂学习,自愿自主进行巩固学习经验,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真正于自主中实现高效,进而养成主动的、创造性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刘丽娜.如何构建英语高效课堂教学[J].校园英语.2011 (2).
2岁之前就让孩子开始各种学习,建议家长教孩子读书、素描、绘画、外语、乐器等。任何手边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工具,小到一个玩具,一支铅笔。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际效果,千万不要丢给孩子一本书,然后自己转身离开。孩子会因为有父母的陪伴而感到快乐,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会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当你的孩子从学校带回了家庭作业,应当要求他(她)一回家就做作业。完成作业之后才能出去玩。如果孩子不能按照你的要求回家就写作业,你可以给他(她)一小段时间来适应。小孩子会比较乐意在你的指导下完成家庭作业。这个过程需要家长长时间的坚持,坚持就会有回报,不是吗?
当你的孩子越来越成熟,你可以稍稍减少对他(她)的学习的监督,比如小学5、6年级或者初中1、2年级的孩子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你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什么都管,事无巨细,这样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但是你仍然要仔细检查孩子的作业,监督孩子做好学习计划,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进度。
【课堂学习习惯培养要点】推荐阅读:
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05-28
培养自主学习力 打造高效课堂09-12
学生课堂常规习惯如何培养10-31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10-29
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06-20
谈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07-22
三年级学习习惯的培养09-24
培养学习好习惯手抄报10-09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教学反思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