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级上册汉语第二课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3年级上册汉语第二课(共10篇)

3年级上册汉语第二课 篇1

备课人: 麦热姆妮萨·玉苏普 备课时间:2016年 月 日 授课时间:2016年 月 日 课 型 :指教,电教

第二课 亡羊补牢 课文一 亡羊补牢(第一自然段并有关字词,练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节课文中出现的“羊圈,进去,咬死,亡羊补牢”等词语的读音及意思。2.能正确书写“羊,养,进”等词语并会用词语组词,造句。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理解课文内容并巩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二、过程与方法:

问答式领读,跟齐读,个别认读,老师解释词语和课文,进行书写练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成语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第一然段的内容。掌握方法:讲解,合作学习,分角色读课文解释课文和词语。教学难点: 能用词语组词组,理解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解决方法:讲解,合作学习,提问总结 教具准备:插图,字词卡片,课件 导入新课:

你们家有羊吗?你们家养几只羊?(学生自由回答)教学过程与内容

初读课文

出示阅读要求: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下面的朋友,还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们,或者查一下工具书(学生读书,老师巡视)检查读初,认记词语

1.学生自己不认识的或者难读的词语说出来并上黑板写一写。2.老师播放课件让学生边听边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3.老师领读,学生跟读,齐读,个别读。

写练习等方法,掌握了课文有关字词,练习,巩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板书设计:

课题:第二课 亡羊补牢 课文一(第一自然段并有关字词,练习)

回答问题: 1养羊的人为什么会丢了羊?

2.他的羊圈发生什么事了?

作业设计:

3.内容:学习词语,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4.目的: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5.要求:要流利的 背诵课文。6.方法:提问,打分。总结

本节课该补充的内容:

审批: 课后反思:

双语三年级汉语第9课时教案

备课人: 麦热姆妮萨·玉苏普 备课时间:2016年 月 日 授课时间:2016年 月 日 课 型 :指教,电教

第二课 亡羊补牢 课文一 亡羊补牢(第二,第三自然段并有关字词,练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节课文中出现的“邻居,劝,赶快,修,堵,不然”等词语的读音及意思。

修桌子,修门,修电视 手表坏了,赶快拿去修一修。自行车已经修好了。

堵(动)dǔ قاملۇسۇت

堵水,堵车,堵住,堵洞 爸爸把墙上的洞堵上了。

不然(连)bùrán اسىملوب ىكاي 我们走快点儿,不然就迟到了。

5.分写生字 劝: 然: 的: 老师在黑板上按笔顺板书,学生跟着书空并分写。6.让学生看词语卡片认一认词语。巩固练习:选字填空

领 邻(邻)居 带(领)堵 都(都)去(堵)车 三: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反复读课文,老师讲解课文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1.邻居劝他做什么?

2.他为什么没做?(学生自由回答,互相补充,老师总结)小结:

通过学习本节课利用播放课件,出示词语卡片,领读,跟齐读,个别认读,进行书写练习等方法,掌握了课文有关字词,练习,巩固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板书设计: 第二课 亡羊补牢 课文一

(第二,第三自然段并有关字词,练习)

劝---劝别人,劝朋友 赶快---赶快走,赶快说 修---修门,修电视 2.他为什么没做?

作业设计: 内容:抄写词语

目的:巩固这节课学习的词语。

要求:认真做,并每一个词语抄写五遍。方法:批改,打分,总结

本节课补上的内容:

堵---堵水,堵车,堵住

回答问题: 1.邻居劝他做什么?

审批:

友,还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们,或者查一下工具书(学生读书,老师巡视)检查读初,认记词语

1.学生自己不认识的或者难读的词语说出来并上黑板写一写。2.老师播放课件让学生边听边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3.老师领读,学生跟读,齐读,个别读。4.老师讲解词语,句型,让学生组词组或者造句 后悔(动)hîu huǐ قاملىق نامياشۇپ

后悔没听劝告,非常后悔,很后悔 我后悔没去参加比赛。劝告(名)quàngào قاملىق تەھىسەن

父母的劝告,朋友的劝告,老师的劝告 你要多听听大家的劝告。晚wǎnچەك-----早 现在修还不晚。天已经晚了,我们快点儿走吧。结结实实jiéjieshíshi اتخۇپ 修得结结实实,结结实实的修 从此 cïngcǐ هىيىك نىدنۇش

从现在开始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再也没„„„(表示从那以后没有发生的意思)从那以后,我们再也没迟到过。

5.分写生字:告: 现: 此: 老师在黑板上按笔顺板书,学生跟着书空并分写。6.让学生看词语卡片认一认词语。三: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反复读课文,老师讲解课文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1.第二天发生什么事了? 2.后来,养羊的人为什么还是把洞堵上了? 3.从此,怎么样了?

(学生自由回答,互相补充,老师总结)做巩固练习改写句子:

弟弟不迟到了。(再也没)改写:从此,弟弟再也没迟到了。小结:

通过学习本节课利用播放课件,领读,跟齐读,个别认读,进行书写练习等方法,掌握了课文有关字词,练习,巩固课文和句型。板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并做习题。

二、过程与方法:

播放课件,领读,跟齐读,个别认读,老师解释要求,进行书写练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丰加深理解“亡羊补牢”的意思。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方法:播放课件,讲解,合作学习,分角色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并做习题。解决方法:播放课件,讲解,合作学习,提问总结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与插图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电子课本让几个学生看图用指定的词语说话而导入新课。(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引导而补充导入新课)教学过程与内容

初读课文

出示阅读要求: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学生读书,老师巡视)检查读初

老师抽读几次,引导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反复读课文,老师讲解课文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做。1.“亡羊补牢”说明了什么道理?

2.养羊的人为什么丢了羊?丢了几只羊?他的羊被谁拖走了? 3.我们做事一个怎么做? 巩固练习

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

1.外面太冷了,(快点进去吧!)。(进去)

2.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你要劝她参加比赛。)(劝)3.赶快做作业,(不然做不完今天的作业。)(不然)4.今天早上迟到了,(很后悔没早点起床。)(后悔)

(课文第一自然段并有关字词,练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节课文中出现的“盲人,大象,牵,过来,大声,栓,摸”等词语的读音及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播放课件,领读,跟齐读,个别认读,老师解释词语,进行书写练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丰富词汇量并实际生活中运用已学过的词语。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方法:播放课件,讲解,合作学习,分角色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解决方法:播放课件,讲解,合作学习,提问总结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与插图 导入新课:

盲人是什么意思?你见过盲人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引导补充而导入新课)教学过程与内容

初读课文

出示阅读要求: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下面的朋友,还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们,或者查一下工具书(学生读书,老师巡视)检查读初,认记词语

1.学生自己不认识的或者难读的词语说出来并主动上黑板写一写。2.老师播放课件让学生边听边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3.老师领读,学生跟读,齐读,个别读。4.老师讲解词语,让学生组词组或者造句

盲人摸象----比喻对事物了解不全面,固执一点,乱加揣测。盲人 mángrén

ۈغىراق،مەدائ امەئ 牵(动)qiān كەمىلىتېي 牵牛,牵狗,手牵手 我帮妈妈把牛牵进了牛圈。

双语三年级汉语第13课时教案

备课人: 麦热姆妮萨·玉苏普 备课时间:2016年 月 日 授课时间:2016年 月 日 课 型 :指教

第二课 亡羊补牢 课文二 盲人摸象(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有关字词,练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节课文中出现的“棍子,不对,柱子,错”等词语的读音,意思及运用。2.会用“差不多”这个词语造句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回答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播放课件,领读,跟齐读,个别认读,老师解释词语,进行书写练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丰富词汇量并实际生活中运用已学过的词语。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方法:播放课件,讲解,合作学习,分角色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解决方法:播放课件,讲解,合作学习,提问总结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课件 导入新课:

你想一想,大象的腿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学过程与内容

初读课文

出示阅读要求: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下面的朋友,还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们,或者查一下工具书(学生读书,老师巡视)检查读初,认记词语

1学生自己不认识的或者难读的词语说出来并上黑板写一写。2.老师播放课件让学生边听边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3.老师领读,学生跟读,齐读,个别读。

目的:巩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要求:注意发音。方法:结合下节课抽查。

本节课补上的内容:

审批: 课后反思:

双语三年级汉语第14课时教案

备课人: 麦热姆妮萨·玉苏普 备课时间:2016年 月 日 授课时间:2016年 月 日 课 型 :指教

第二课 亡羊补牢 课文二 盲人摸象(课文第三自然段并有关字词,练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节课文中出现的“争,部分,判断”等词语的读音及意思。2.能正确书写“争,部,判,断”并用“判断”说一个完整的句子。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播放课件,领读,跟齐读,个别认读,老师解释词语,进行书写练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丰富词汇量并实际生活中运用已学过的词语。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方法:播放课件,讲解,合作学习,分角色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解决方法:播放课件,讲解,合作学习,提问总结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课件

(课文第三自然段并有关字词,练习)争(动)zhēng قامشلاات

争起来,不争,争下去,小朋友你争我吵,安静不下来。部分 bùfen كەلۆب 一部分,一些部分,部分学生 判断(动)pànduàn قاملىق مۈكۆھ

判断对错,判断一下,判断不了,请判断一下,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 回答问题: 1.四个盲人为什么请牵象的人来评理? 2.牵象的人对他们说什么? 作业设计: 内容:熟读课文

目的:巩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要求:注意发音。方法:结合下节课抽查

本节课补上的内容:

审批: 课后反思:

双语三年级汉语第15课时教案

备课人: 麦热姆妮萨·玉苏普 备课时间:2016年 月 日 授课时间:2016年 月 日 课 型 :指教,电教

第二课 亡羊补牢 课文二 盲人摸象

(总结并巩固全篇课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他们认为象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四个人的判断不一样? 最后,牵象的人是怎么说的?(学生自由回答,互相补充,老师总结)小结:

通过学习本节课利用播放课件,领读,跟齐读,个别认读,进行书写练习等方法,掌握了课文有关字词,练习,巩固课文和句型。板书设计:课题:第二课 亡羊补牢 课文二 盲人摸象(总结并巩固全篇课文)

回答问题: 四个盲人为什么要摸象? 他们认为象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四个人的判断不一样? 最后,牵象的人是怎么说的? 作业设计: 内容:做练习册

目的:巩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要求:认真,用心做。方法:收本子批并打分。

本节课补上的内容:

3年级上册汉语第二课 篇2

【背景知识】

课标指导下的汉语拼音教学不再是传统的“孤立地、单纯地”学拼音,而是“以人为本”多元化的整体教学。本课拼音穿插了看图认字,还安排了一首有趣的儿歌,把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各个方面有计划地安排在一个有机的整体里,不但起到了巩固拼音教学的作用,还增加了学拼音的趣味性,使学生体验学会拼音的成就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理念】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链接生活,丰富生活体验,发展儿童语言。

3、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识字的主人。

【教学目标预设】

1、知识和能力:

能借助拼音认读汉字“家、飞、机、有、儿、河、入、校”八个生字;能朗读词语、句子和儿歌,初步理解儿歌的内容。

2、过程和方法:

充分凭借情景图,根据儿童直映式思维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拼音认字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识字的乐趣,体验学会生字的成就感;培养喜欢朗读儿歌的情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

【教学准备】

1、课件。

2、苹果树,写有生字的纸苹果。

3、每个小组长准备8张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再现,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课前拍摄下来的学生课间活动中做的一些游戏。”

2、师:你看到了什么?(老师适时对有意义的课外活动给予鼓励)

3、小朋友刚才说的是你们大家在课间活动中做的一些游戏,这节课我们还要到另一所学校看看那里的小朋友课后干些什么?

〔课前拍摄学生课间活动做的一些游戏,丰富学生的生活情景,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再认识,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看图读句子,自主识字

1、课件出示“课后”情境图。师:这些小朋友在干些什么呢?(学生看图说话)

⑴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课件,出示3个音节词:“飞机、大家、有趣”。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带读。

⑵ 点击“飞机”一词。师:你认识这两个字宝宝吗?你是怎么认识的?(师随机对学生说出的不同识字方法给予鼓励)你能给“飞”和“机”各找几个朋友吗?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⑶ 点击“家”字:

① 师:这个字宝宝你见过吗?在哪里见过它?

② 课件播放大街上拍摄来的带有“家”字的广告牌。师:现在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大街上去找“家”字,看谁的眼睛亮,找到了就大声地读出来。

③ 师:通过刚才这个活动,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识字)是啊!只要大家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你认的字会越来越多。⑷ 你能用上“有趣”这个词来说说刚才这个活动吗?

2、课件随机出示句子:“课后,大家一起叠飞机,做贴画,捏泥娃娃,有趣极了。”

⑴ 师:我们上课很有趣,其实下课后也有很多有趣的活动。不信,你去读读。(让学生自由读句子)

⑵ 请你把这句话读给六人小组的其他小朋友听。

〔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汉字是到处都有,随时可见。我们“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本环节设计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自己去发现汉字的资源,感受生活中的汉字文化。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还可以让生活成为学生的教材。〕

三、识字读儿歌,培养语感

1、课件出示儿歌《月儿弯弯》的情境图。师:小朋友你们瞧,月亮、小溪、大河、街道,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呀!有个小朋友把它写成了一首儿歌,题目就是《月儿弯弯》。点击课件,出示儿歌。

2、师配乐朗诵。

3、初读儿歌,自主识字:

师:小朋友,《月儿弯弯》是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老师相信你们借助拼音,一定能学会的。(生自己试着读一读)

师:在读的过程中,小朋友一定碰到了“生字宝宝”,你是怎么认出它的呢?(引导学生交流出多种认生字的方法。比如:读拼音、问同学、问老师等)

师:老师要强调,当自己确实没办法时,可以及时请教别人,但老师不喜欢自己一点也不努力,马上就去麻烦别人„„

师:现在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认识这些“生字宝宝”。

4、小组长出示生字卡片“儿、河、入、校”检查小组内小朋友掌握生字情况。

5、给生字找朋友:

师:我不得不佩服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认识了这么多“字”朋友,如果能为这几个字找朋友,那就更了不起了。(儿、河、入、校)

老师和学生一起玩“一字开花”游戏。

〔学生在学习生字时,起点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学习四个生字,有的同学面对的可能是四个生字,有的同学面对的可能是两个生字,因为其余的他在课外已经认识了。在教学过程中,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甚至巧妙地运用这种差异,采用有趣的形式让学生互动识字,提高课堂识字效率。〕

6、黑板上贴出一棵大苹果树,儿歌中的字都写在纸苹果上:

师:儿歌中的生字大家已经认识了,除了这四个生字,儿歌中还有很多没学过的字,你还认识哪些字,请你上台把这个字贴在苹果树上,带大家读一次,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自由选择会认的字贴到苹果树上)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母语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基础的。本环节通过贴“苹果”让学生读自己认识的生字,展示学生课外识字的方法、途径,既鼓励了这些学生,又对其他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鼓励他们在课外多识一些字。〕

7、读儿歌:

师:刚才这些小朋友教大家认读了儿歌中的很多生字,你想不想自己去读一读儿歌呢?请你拿出笔,一边读儿歌,一边把你不会读的字圈出来,在小组内合作认生字,合作读儿歌。(生合作读儿歌圈生字)

师:谁愿意站起来读这首儿歌。(指名读)

师:听了这首儿歌心情怎样?谁说说。(学生畅所欲言)

(根据学生的表达,师指导句子中的停顿。)

月儿弯弯/挂/蓝天。

小溪弯弯/出/青山。

大河弯弯/流入/海。

街道弯弯/到/校园。

师:让我们欢快地读一读儿歌。(齐读)

师:谁能加上动作和表情来读读,表达你的心情。(生自由准备,指名加动作读)

〔朗读是学生对儿歌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本设计不从技巧入手,不追求抑扬顿挫的齐整的朗读效果,而是引领学生参与活动,谈心情,说感受,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与体验,使学生心底迸发出对儿歌喜爱的情感,再将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

四、拓展延伸,换个说法

月儿弯弯挂蓝天。弯弯的月儿挂蓝天。

小溪弯弯出青山。

大河弯弯流入海。

3年级上册汉语第二课 篇3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1、默读思考:课文是如何把荷叶品格与母爱的伟大联系起来的?

(圈画文中的重点语句,展开联想,谈自己的感受)

2、交流。

雨前:

父亲的话:说明全家人都是喜欢荷花的,并把花与人联系起来。为下文作铺垫。

雨中:

白莲:谢了 红莲:亭亭玉立

雨: 紧密打 没减缓 水珠流转无力

红莲(左右倾斜 不摇动)

荷叶(倾侧 覆盖)

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同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我 担心 不宁静的心绪散尽了 感动(直抒胸臆)

“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生自由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由轻声读,指名读。

三、课外拓展。

3年级上册汉语第二课 篇4

李强

一个学期以来,带领学生上好每次的第二课堂活动课,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 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 力,逐步开发学生的智力。现做总结如下:

我努力的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然后针对他们的基础和特点,认真制订了一份活动计划,希望能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都能学到一些知识,取得一些进步。结合本学期语文课本上的内容,同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我采取了课内外知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获取知识。此外,我还积极 组织各种学习竞赛,让学生能够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对学习语文更感兴趣 了,而且每一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虽然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但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由于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导致语文简单的内容时基础较好的学生觉得太简单;教学较难的内容时基础较差的学生会觉得无从入手。又如:一些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自己努力克 服困难,过份依赖老师的讲解。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 以后的活动中继续思考,寻求一些更有效、更符合学生 实际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更主动的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

山美版五年级品社上册第二课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教师工作的辛苦及其社会意义。

2、知道教师节的来历。

3、知道古今中外尊敬教师的一些事例。

4、能主动与老师交流。

5、能用多种方式表达对老师的尊敬。

6、培养热爱老师、亲近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活动重点

1、知道教师工作的辛苦及其社会意义。

2、知道教师节的来历。

3、知道古今中外尊敬教师的一些事例。

4、能主动与老师交流。

活动难点

1、能用多种方式表达对老师的尊敬。

2、培养热爱老师、亲近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活动案例 活动准备

1、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录音带。

3年级上册汉语第二课 篇6

【学情分析】

本课所讲授的对象—初一学生,初一历史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历史的第一步,初一学生可能对历史这门课程比较陌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多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学中传授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热爱历史这门学科。【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继第一课基础上,讲述原始的农耕生活,目的要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展示出土文物图片设置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逐步积累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②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并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采用读图,用视觉效果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然后通过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在比较归纳的基础上形成对原始农耕文化的正确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最古老的人类,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知道了在早期人类时期,他们是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住在洞穴和树上,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但也有很多不便之处,随着人类的进步,人口的增多,这种状况发生了变化,人类开始过着较为稳定的生活,然而靠采集渔猎为主的生活,对原始人类来说是否有保障?为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依靠“采集”为生,有很多局限性,要受到季节的影响,例如植物果实在冬天就很难找到;如遇上自然灾害,像水、旱灾等,可能就无法生存;食物来源不固定、不充足,生活的场所就不固定,那他们将始终过着流浪的生活,等等。

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原始人的生活有保障呢?(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请大家阅读“导入框”的内容:

师:这是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它反映了原始农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早期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规律,一些可食用的食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他们开始有意识地种植可以食用的植物,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摸索,初步掌握了一些植物的种植方法,然而,这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就是这个漫长过程的真实写照,随着原始农耕的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渐渐由采集过渡到农耕,这就是原始农耕的起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原始农耕的国家之一。你知道我国的原始农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当时的人们有哪些生产工具?过着怎样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步入那个时代,共同感受一下他们的生活吧。

【讲授新课】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师:请大家阅读第7页的材料《白虎通》原文。

这一段话的意思是:神农氏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制造工具,教人种植。那么,天时、地利指的是什么呢?是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水土、植被等。因为这些直接影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

师:请大家阅读教材第8页“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并找出这两种居民所在的地点及生活的河流流域。(河姆渡居民居住在浙江余姚,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居住在陕西西安,生活 在黄河流域。)

这两个遗址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不同的原始农耕风貌,首先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生活。

师:首先请各位同学阅读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归纳出他们的生活特点: 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4.畜牧业:饲养家畜。5.工具:耒耜,磨制石器。6.手工业:陶器、玉器、乐器。

7.建筑: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师:文中第8页说到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稻谷,这就说明了江南气候适宜水稻生长,河姆渡居民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农耕生产成为最主要的生活来源,因此,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原始居民不但进入原始农耕阶段,而且有了较高的水平。师:看看河姆渡居民在工具使用上和北京人比有哪些不同?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开始使用骨耜、石斧、木铲,与北京人使用的石器相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许多石器已经作了磨光处理。请同学们看课本第6页“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农耕是定居的重要保证,此外定居还需要哪些必要条件,请大家看教材中“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已掌握了凿井的技术。他们饮水比以前更方便了。)

(“耒耜”:耒是一根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使用时把尖头插入土壤,然后用脚踩横梁使木棍深入,然后翻出。改进的耒有两个尖头或有省力曲柄。耜类似耒,但尖头成了扁头(耜冠),类似今天的锹、铲。其材料从早期的木制发展出石质、骨质或陶质。是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耒耜的发明提高了耕作效率。耒耜也是后来犁的前身,所以有人仍称犁为耒或耒耜。)

师:我们看看课文中“干栏式房屋”图,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有固定的居住场所。)

师:他们为什么将房子建造成这种结构呢?有什么好处?

干栏式房子是一种木结构的建筑。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我国先民为了居住地能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于是盖造干栏式房屋。这种筑房屋,由若干木桩、圆木、木板组成,下部有木柱构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桩的方法建成。桩木打成后,上架横梁,再铺木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构梁架和屋顶,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干栏式建筑,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防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这说明古代建筑业开始萌芽,而且能做到因地制宜。今天,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然采用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

河姆渡原始居民除了种植水稻、开凿水井、建筑干栏式房屋以外,还饲养家畜,主要有猪、狗、牛为主。河姆渡原始居民还制造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从食物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主要靠采集、渔猎;而河姆渡人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种植水稻,发展原始农业,会挖掘水井,饮水更方便。从居住条件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住在天然的洞穴里;而河姆渡人已会建造自己的房屋,而且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房屋的结构和样式。从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时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河姆渡人则使用磨制石器,并用耒耜耕地,而且会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

原始农耕的出现,使我们的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丰富生活,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师: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我们已经有了基本了解,现在以同样的方式,从时间、地点、食物、工具、建筑等方面归纳出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特征。

1.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陕西先附近的半坡村,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3.农业: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畜牧业: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打猎捕鱼。5.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制的耒耜 6.建筑:半地穴式的房子,定居生活。

7.手工业:彩陶,刻画符号。纺线、织布、制衣。

师:对比:对比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哪个时期更进步?

学生:半坡居民,因为从工具方面看半坡居民比河姆渡居民进步,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器、骨器,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多,还有饲养的牲畜更多,会制造彩陶。

师:很好,无论从工具的制造还是生产方面,半坡居民都比河姆渡居民有了一定的进步,现在请大家看教材第7页“干栏式房屋”和第8页“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比较一下:两个房屋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而这些不同又说明了什么?

因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气候不同,故在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房屋建筑方面也有区别。因 长江流域水量充足,气温暖热,故适宜种水稻,黄河流域降水量相对减少,且气温相对长江流域低,故主要以种植耐旱,且产量较高的粟为主。这种自然环境决定了长江流域的家畜水牛不可能在北方出现,也决定了“半地穴式”的房子只能出现在北方,因为这种建筑形式可以适应北方寒冷的天气。而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建的“干栏式”房子一可以避潮湿,二可以避蛇虫猛兽之害。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请大家阅读“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内容并归纳其特点。(时间:四五千年。地点:山东泰安)1.农耕经济有很大发展,农具发达(磨制的石镰、石锄)2.原始手工业有了很大进步(黑陶、白陶)3.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师:我们该如何理解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呢?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师:从上述情况来看,大汶口文化遗址已经属于原始社会晚期,这与生产力发展有很大关系。生产力发展又引起婚姻状况的变化,比较固定的婚配对象出现,人们已经有了初步的家庭观念,故出现了把财产传给后代的想法。其前提有了剩余财产。其具体过程应是:

距今约四五千年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的社会分工日益扩大,商品交换日趋频繁,每个家庭成为独立的生产、消费单位,剩余产品被用于交换。过去的“同族共产制”就逐渐为财产私有制所代替。从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随葬品的情况可以看出(有的墓随葬的是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有的墓却一无所有),私有制已经出现,并且贫富悬殊特别明显。

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多,原有的氏族首领们的财富不断扩大,权力也在不断增长,为了争夺土地、财产,在各氏族之间开始了战争,氏族首领把俘获来的别的氏族的成员变成了奴隶,在同一氏族内部,由于贫富差别的增大,也分成了两个对立的社会阶层。这样,对立的阶级产生了。原始社会开始解体。【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4.畜牧业:饲养家畜。5.工具:耒耜,磨制石器。6.手工业:陶器、玉器、乐器。

7.建筑: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陕西先附近的半坡村,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3.农业: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畜牧业: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打猎捕鱼。5.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制的耒耜 6.手工业:彩陶,刻画符号。纺线、织布、制衣。7.建筑:半地穴式的房子,定居生活。

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2.地点:山东泰安

3.农业:农耕经济有很大发展 4.工具:石镰、石锄 5.手工业:黑陶、白陶

3年级上册汉语第二课 篇7

画家的调色板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绘画的颜色是“调和”出来的。2.能够简单的用三原色调出其他颜色。

3.意识到颜色的变化需要多加练习。教学重难点: 1.学会简单调色; 2.增加对调色尝试的兴趣; 3.增加调色的理性认识。课前准备:

水彩颜色、调色盘、水彩笔、水彩纸。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谈话:颜色是不是都是从“商店”买来的?

① 找出油画风景作品给学生看,放大之后问学生某些特定的颜色是怎么来的?自己的画具里有没有这个颜色?

② 学生意识到画家的颜色是自己“生产”出来的的,引出学生对于调色的兴趣。

③小结:综合第一节课颜色冷暖的只是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调色盘上试试调色,看看能不能调出自己心仪的颜色。

2、欣赏名家作品,观看塞尚等大师的风景油画作品,让孩子体会到不同光线下同一种事物的颜色的变化。

3、老师用自己的工具给孩子示范一些简单颜色的调节方法,告诉孩子理性认识颜色的变化。

二、创作阶段:

提出作画要求:

A、用不同颜色来表现画面。

B、用画面造型可以抽象的,也可以具体的。C、结合冷色或暖色或冷暖并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展示作品,引导评价。教师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

学生在上节课对冷色、暖色有初步了解了,这节课重点继续引导学生进入更高级的色彩领域。板书设计

3年级上册汉语第二课 篇8

张村田

马克・吐温

导学平台

[课标要求]

1、了解所叙事件及反响。

2、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

3、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

4、了解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创作风格。

5、培养对文学和写作的兴趣,尝试办报或投稿。

[学法点悟]

1、本文的前半部分是阅读的重点,写得也很精彩。可以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细细体会,感受作者的幽默和老练辛辣的文笔。

2、注意,文章看似写了三件事,实际都是作者办第一张报纸时发生的,因此,课文的题目是《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3、阅读这篇文章,不要从传统的道德评判的角度思考,应着重从事件和选文中体会作者对周围事物的敏锐观察及文学才华。

[整体感知]

全文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讲了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具体内容,叙写三件事。写了哪三件事?第二部分,讲了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反响。怎样的反响?文章反映了作者少年时期非凡的观察力和文学才华。学习本文,要能够理解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试着拿起自己的笔,进行一番文学尝试。请注意,幽默不等于玩世不恭。

[疑难解析]

质疑: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解惑:作者详细描写希金斯自杀投河的报道,略写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的作为,后又详写挖苦一个新来外乡人的注脚。它们发表在同一期的《汉尼巴尔周报》上,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而且这一期的报纸销量大增,使得周围的人不能不对作者刮目相看。

质疑:本文叙事有详有略,详写的详在哪里?为什么?

解惑:第一和第三件事都分别详写了写作原因、写作想法、写作过程和写作内容。因为这两件事相对来说比较有趣,这两次文学实践也更有创造性,最能表现“我”的`“聪明伶俐”。(同学们可以有自己的见解)

质疑:文章记叙有关希金斯自杀投河的报道时,为什么没写报道的内容,而描述了那组插图?又为什么要补充交代文章的标题?

解惑:因为报道的内容已在交代写作原因时说明,再写就会重复。插图的内容生动形象,有力地增强了讽刺效果。补充交代文章的标题,是因为这个标题有新意,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语言揣摩]

1、“我认为这事非常滑稽可笑,并没有想到这样发表出来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

因为我当时年纪尚小,只是觉得希金斯自杀这件事很可笑,他希望通过这件事打击一下自己报社的竞争对手。由于生活阅历尚浅,并不懂得这样暴露别人的个人隐私是件不道德的事。他也并未想借人身攻击,诋毁对方的人格。没有什么险恶用心。

2、“我们发表这样的东西,仅此一次;但希望戈登郎内尔斯先生明白,我们是在极力忍耐着的。”

这句话委婉而不失礼,但有着很强的讽刺力量。言外之意是,这次我们虽然发表了你这篇令人难以忍受的蹩脚之作,但目的是告诉你今后我们再也不会发表你的这类东西了。

[研究课题]

你读过马克吐温的小说《竞选州长》吗?文中“我”的竞选对手在报纸上刊登了关于“我”的报道,《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中有“我”写的几篇报道,这些报道都很老辣,除此之外,还有何异同?

[提示:从内容的真实性和报道的目的着手分析。]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探究重点语句的含义。尝试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写作的素材,说一说,写一写。

[基础巩固集练]

一、字音字义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煞白() 滑稽() 猝然()

撰文() 戏谑( )诽谤()

1、掌握下列形近字的字形。

萝 卜编辑&nbs

3年级上册汉语第二课 篇9

增强体质

——2016年秋季万安学校2-3年级少儿篮球第二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生命在与锻炼”,凡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孩子,身体都很健康,而体育能促进学生动作的发展,还可以活跃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活泼开朗,并能逐渐养成勇敢、坚强等品质。这一学期我校的“少儿篮球兴趣班”有序的在开展活动。我负责二三年级学生篮球活动课的辅导工作,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使学生身心能够健康的成长。“少儿篮球兴趣班”给学生们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喜悦,学生们在活动中让我看到他们的另一面。现将本学期的活动总结如下:

一、班级基本情况

2-3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很喜欢体育课,喜欢各种体育活动。要利用课外活动的有利时机为学生身心发展打好基础。通过体育活动,锻炼学生的体力,开发智力,提高文化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优良品德,陶冶美的情操。但是,学生对篮球技术的基础较差,大多数学生是首次接触篮球运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基础的掌握,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也主要是围绕基础而开展的,包括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我也安排的是运球、投篮、三步上篮三个项目。

二、主要成绩

1、从教学效果上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认真,对篮球运动充满了兴趣,每一节课,教师和学生都充满了激情。同时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主要通过课堂常规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通过比赛、游戏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坚强、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练习方法等手段,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2、从掌握情况上看: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运球和投篮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三步上篮这个基本技术中掌握的情况不够好,这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技术的难度。在理论上主要讲解了篮球比赛中的一些犯规动作,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篮球比赛的一些基本规则,学生掌握的情况也比较好。在篮球的教学中也注重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比较优秀的学生帮助技术较差的学生,以及让学生组织篮球类的游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新意识。

三、具体做法

要抓好小学生篮球的训练要注重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上的认识,二是体能技术上的训练。

1、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偶像。

小学生处于树立偶像的年龄段,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的偶像,对喜欢篮球运动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偶像一般是篮球明星。他们为了更多的了解篮球,经常去看NBA,对明星所做的动作经常赞叹不已,还经常去模仿。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教师要积极的利用,教师在做示范动作时,把动作尽量作到完美;在学生进行教学比赛时,教师参与其中,教师充分展示自己,让学生

感觉到老师有水平,有好多地方值得去学习。

2、要成为学生的朋友。

小学生自我观念比较强,事事追求平等,如果教师高高在上,对学生做不到的地方就大声呵斥,无疑会给师生之间的交流带来障碍。另外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比较强,如果事事和你作对,那么你的训练效果必定大打折扣,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恰当的交流方式成为学生的朋友,只有成为学生的朋友你说的话学生才听得进去,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对篮球运动的重要性讲解,提高认识。

我们做什么事首先要考虑他有多大的价值,做起事来才有一定的目的性。学生所理解的篮球运动一般的概念是锻炼身体,这只是对篮球运动肤浅的认识。要想让学生了解的更深刻一些,就要专门的给他们讲,从大的的方面讲,通过篮球的教学、训练和比赛,可以使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它对于增强学生体质,保持身心健康和培养优良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提高队员各感受器官的功能,对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及其协调能力、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都有良好的作用。运动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队员的生理、心理潜力,通过练习和比赛,使学生认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培养战胜自我、勇敢顽强的竞争精神。通过训练,提高运动水平,为校增光。从小的方面讲,随着篮球的普及,各个镇区都举行各种形式的比赛,这为篮球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既能为自己的班级争光。通过仔细的讲解,学生对篮球运动认识更深刻,训练起来也比较积极。

4、树立团队合作精神,建立积极向上的集体。

篮球运动是一种集体性的项目,任何分散集体的行为对它都是不利的。现在的小学生都是很有个性,以我为中心,要让他们团结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要讲集体合作的重

要性,同时也通过一定的比赛、游戏让他们亲身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存在问题

1、由于我校在整体篮球的培养上已经落后,所以学生的总体水平很差,要想学生一下子上来需要时间,需要教师慢慢地辅导学生。

2、学生的学习压力导致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体育锻炼。

3、家长的重文轻武的思想还是很重,导致学生的素质下降。

4、在本学期的活动课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管理、学生运动保护、学生动作细节的指点、攻防演练的方法以及对学生基本功的锻炼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也是今后有待解决的问题。

5、学生的基本素质比较差,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训练量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弹跳力和柔韧等素质,因此在训练工作中应强调身体训练。

五、改进措施

1、加强自己的业务素质,多积累经验,运用良好的训练方法、手段。

2、加强学生的基本技术训练、素质练习、力量素质训练、耐力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

3、通过小型竞赛的平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4、采用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增强队员们的训练热情。

5、狠抓球队的训练作风,使队员们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

6、单项技术的训练采用多球训练的方法。

7、每周进行一次全队大评比,增强队员们的竞争意识,互相帮助提高。

通过一年来的篮球体育活动,使学生们深深地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进一步树立了体育活动、天天锻炼、终身锻炼的意识,有力地促进我校体育工作,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年级上册汉语第二课 篇10

【教学理念】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走入一个相关的认知园地,在情境中游戏,在情境中合作,在情境中探究,使复习拼音和字词成为学生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一册第一单元《复习三》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复韵母,能够正确区分形近的复韵母。

2、能够正确拼读音节,并与相对应的图片连接起来。

3、复习所学的词语,并能选词造句。

4、拼读儿歌《拼一拼》,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想一想,三个圆圈和三条直线还能拼成什么图案。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音节卡片,词语卡片;三个铁圆圈,三条直线。

【教学策略】

1、媒体辅助,创设情境。

2、课前轻松交流

3、拓思维展想像

4、识动物抓特征

5、读儿歌拼图形

6、展自我续儿歌

7、激情放飞课后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⑴听老师读,找出手中的卡片:ai、ao、ei、ve、er,ui、iu、ou。

⑵同桌互相读一读,找一找,看谁找得快。

⑶拼拼读读,看谁读得又准又快。wu gui tuo niao dai shu xiao qiao meihua liushu 【设计意图】游戏中激趣,巩固知识。

二、认读词语(在词语中巩固拼音,加强认知)

⑴过渡:昨天,森林里那场紧张而激烈的比赛吸引了不少朋友,森林主人也高兴地通过 internet 发出 e — mail,请我们拿着请柬去做客,他还请我转告大家,森林里危险重重,小朋友可别迷路啊!⑵卡片分发给各个小组,小组里自由认读。⑶学生拿着卡片找门牌,对号入座。

人物:爸爸、妈妈、哥哥、弟弟

动物:小鸡、小鱼、河马、水牛 动作:读书、画画、骑车、洗衣服 ⑷这么多小客人一下子就找到了森林主人,真了不起,我们一起读读 这些词语。

⑸小组:原来小朋友按一定地规则来找人,怪不得速度这么快!你们还能帮森林主人想想这样的客人还有谁吗?(学生交流)

⑹一起来当文明的小观众,读读这些词语,注意该轻声的要轻声。(全班读)

三、读读拼拼。

⑴过渡:运动会马上就要进入最紧张最激烈的时候了,大家快来做好准备。

⑵看看书,放声读读儿歌,不会读的音节向同学或教师请教。⑶检查交流: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生生评议、师生拼读)⑷比赛正式开了,拿出铁圆圈和直线,各个小组动手拼一拼,看看谁的脑袋最聪明,谁的小手最灵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加深学生对字母的记忆。⑸展示学生成果,再读儿歌。

四、扩展活动(激发学习热情,完成音节的复习。)

上一篇:物业保安人员工作年度总结下一篇:语文文字工作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