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亏问题四年级奥数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盈亏问题四年级奥数(共12篇)

盈亏问题四年级奥数 篇1

1、老师拿来一批树苗,分给一些同学去栽,每人每次分给一棵,一轮一轮往下分,当分剩下12棵时不够每人分一棵了,如果再拿来8棵,那么每个同学正好栽10棵。问参加栽树的有多少名同学?原有树苗多少棵?

2、少先队员去植树,如果每人挖5个树坑,还有3个树坑没人挖;如果其中两人各挖4个树坑,其余每人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的树坑。请问,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共挖了多少树坑?

3、学校安排学生到会议室听报告。如果每3人坐一条长椅,那么剩下48人没有坐;若每5人坐一条长椅,则刚好空出两条长椅。问听报告的学生有多少人?

4、幼儿园将一筐苹果分给小朋友。如果分给大班的小朋友每人5个则余10个;如果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8个则缺2个。已知大班比小班多3个小朋友,问这筐苹果共有多少个?

盈亏问题四年级奥数 篇2

一、设“趣境”

现行2013年义务版人教新教材中低年级“解决问题”的编写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把较单纯的文字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呈现,二是基本不安排专门的解决问题例题教学,主要是“拖挂”在计算教学过程之后,渗透到各种新知的应用中.由于没有了例题专项教学,多数教师常把解决实际问题当成习题进行简单化的处理,教师教得不到位,学生理解不深刻、学得不扎实,形成了一些思维及方法上的漏洞,导致学生看到“解决问题”存在严重的“畏难”心理,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大受打击.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新知的内驱力.老师应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借助学生身边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选择恰当的方式展示这些问题情境,克服学生“怕题”心理,让学生亲近问题,引导学生趣中学.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解决问题时,在复习导入环节,我创设了以下有趣情境:“小朋友,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本月我们班同学在诗配画比赛中的获奖作品,听说大家很喜欢画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画画好吗?”身边熟悉的同学作品一下就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教师乘热打铁,抛出问题:现在开始算式配画比赛,谁能画图来表示6×3与5+2两个算式的含义呢?谁画的清晰、美观,能让人一眼看懂的作品就可获得下面参与数学游戏的入场券.如此简短但有吸引力的话语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不知不觉就进入了解决问题的状态,纷纷开动小脑筋想办法,呈现的算式配图丰富多彩,学习效果出奇的好.为此,教师应将学习的新知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将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架设了台阶.

二、抓审题

低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出现“题没看清”、“理解错了”等因素,究其原因是读题方法不佳、时间不足.“解决问题”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从学会读题、审题开始,这是解决问题获取信息的关键.新教材“解决问题“的教学分为三个步骤进行,根据第一步骤“我知道了什么?”我安排了如下具体做法:

1.“看”题

看:即“阅读”.在呈现情境图后,教师可巧妙地运用“谁能从题目中获取最多的信息?”等之类的诱导性语言,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读题,逐步指导学生图文结合看,学会数学阅读,明确看图或读题的顺序,找准“破题”入口,让学生清晰条件与问题.首先让学生独立读懂主题情境图中蕴含的信息,学会从具体的图画或对话中收集相应的信息条件,初步感受数学信息之间的一些联系,从中发现一些数学问题.其次通过读题来理清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解决问题时,教材分别出示两个问题:(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2)有两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学生在教师的方法引导下学会边读题边整理收集,找到这两道题的条件、问题,比较这两道题异同,初步感知两道题的相同点是两道题说的都是与桌子摆放相关的事情,问题相同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两道题的条件中使用的两个数4和5也相同,不同点是第1小题每排的张数相同,第2小题每排的张数是不同的.初步感觉这两题的解决方法可能是不相同的.

2.“议”题

议:即“交流”.低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观察完情境图独立思考后,不应急于列式作答,而应把自己观察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给同学听,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信息的理解,并激发同伴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提出一些各自的看法,并通过与小组内同学的交流,更加清晰所需解决问题的条件与问题.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假如你手中有一只苹果,我手中有一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那么你我手中仍只有一只苹果;但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仅限于让学生把图中的信息说说、把要解决的问题读读,而是应该让学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谁能完整地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多鼓励学生把看到的数学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告诉同学们,特别有助于中下生学生进一步消化审题结果,在学生思维的碰撞中完善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长期坚持必能逐渐形成良好的读题习惯.

三、思算法

思考是学习的消化阶段.学生在获取信息后,要分析其间的数量关系,选择恰当的数学方法来求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力为学生提供思考的“落点”,给足学生思考时间,采用各方法手段引导学生去寻求“解题”策略,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依据新教材编排中“解决问题”中的第二步骤“怎样解答?”我安排了如下具体做法:

1.想———鼓励解题策略多样化

想:即“思考”.学生读题后通过一定的思考用自己的方式把对图意和文字信息的理解表征出来,选择合适的策略去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步是“解决问题”的核心.由于每名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经验积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人都会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解决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尊重每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可以运用实物操作、举例子、图解法、列表法、排除法、语言表征等方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不仅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可调动思维积极性,从而能帮助学生尽快地找出解题方法.

2.算———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

算:即“解答”.明确了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后,需要用一定的运算进行表达并计算出结果,最终完成对问题的解决,正确的列式计算是思维的正确呈现过程,也是正确解决问题的最后保证.在这一环节,要尽可能多地让不同的学生表达自己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算法,然后组织全体学生对这些不同算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合作交流中,有机会对同一知识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解.

四、重反思

反思最主要的形式是对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行回顾,新教材编排中“解决问题”教学的第三步骤是“解答正确吗?”,就是明确教导学生要及时反思,提醒学生在问题解决之后,不能仅满足于解决了“怎样列式解答”的问题,而忽略了要检验的习惯,即“为什么这样解答”.反思初始阶段,教师可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经历了哪几个步骤?”、“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运用了什么策略?”、“能解释一下你的想法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这个问题的结果是否合理?”等问题来引导回顾反思,养成学生“验题”习惯,鼓励学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验、评价,看看过程采用的策略是否合理、简便,结果是否正确,解题途径是否最简捷,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多种答案,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这样有效地反思问题解决结果,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性成长,能促使学生真正地提高数学技能.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检查验算反思和写好答案的良好习惯养成.

“解决问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一项素养.让我们一起关注“解决问题”教学,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努力提高教学的实效,促进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小学四年级奥数教程—逻辑问题 篇3

(一)在日常生活中,有些问题常常要求我们主要通过分析和推理,而不是计算得出正确 的结论。这类判断、推理问题,就叫做逻辑推理问题,简称逻辑问题。这类题目与我们学过 的数学题目有很大不同,题中往往没有数字和图形,也不用我们学过的数学计算方法,而是 根据已知条件,分析推理,得到答案。本讲介绍利用列表法求解逻辑问题。例 1 小王、小张和小李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教师,现在只知道:小李比教 师年龄大;小王与农民不同岁;农民比小张年龄小。问:谁是工人?谁是农民?谁是教师? 分析与解: 分析与解:由题目条件可以知道:小李不是教师,小王不是农民,小张不是农民。由此 得到左下表。表格中打“√”表示肯定,打“×”表示否定。

因为左上表中,任一行、任一列只能有一个“√”,其余是“×”,所以小李是农 民,于是得到右上表。因为农民小李比小张年龄小,又小李比教师年龄大,所以小张比教师年龄大,即小 张不是教师。因此得到左下表,从而得到右下表,即小张是工人,小李是农民,小王是教师。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例 1 中采用列表法,使得各种关系更明确。为了讲解清楚,例题中画了几个表,实际解 题时,不用画这么多表,只在一个表中先后画出各种关系即可。需要注意的是:①第一步应 将题目条件给出的关系画在表上,然后再依次将分析推理出的关系画在表上; ②每行每列只 能有一个“√”,如果出现了一个“√”,它所在的行和列的其余格中都应画“×”。在下面的例题中,“√”和“×”的含义是很明显的,不再单独解释。例 2 刘刚、马辉、李强三个男孩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进行乒乓球混合双打比赛。事先 规定:兄妹二人不许搭伴。第一盘:刘刚和小丽对李强和小英; 第二盘:李强和小红对刘刚和马辉的妹妹。问:三个男孩的妹妹分别是谁?

分析与解: 分析与解:因为兄妹二人不许搭伴,所以题目条件表明:刘刚与小丽、李强与小英、李 强与小红都不是兄妹。由第二盘看出,小红不是马辉的妹妹。将这些关系画在左下表中,由 左下表可得右下表。

刘刚与小红、马辉与小英、李强与小丽分别是兄妹。例 3 甲、乙、丙每人有两个外号,人们有时以“数学博士”、“短跑健将”、“跳高冠 军”、“小画家”、“大作家”和“歌唱家”称呼他们。此外:(1)数学博士夸跳高冠军跳得高;(2)跳高冠军和大作家常与甲一起去看电影;(3)短跑健将请小画家画贺年卡;(4)数学博士和小画家很要好;(5)乙向大作家借

过书;(6)丙下象棋常赢乙和小画家。你知道甲、乙、丙各有哪两个外号吗? 分析与解: 分析与解:由(2)知,甲不是跳高冠军和大作家;由(5)知,乙不是大作家;由(6)知,丙、乙都不是小画家。由此可得到下表:

因为甲是小画家,所以由(3)(4)知甲不是短跑健将和数学博士,推知甲是歌唱 家。因为丙是大作家,所以由(2)知丙不是跳高冠军,推知乙是跳高冠军。因为乙是跳高 冠军,所以由(1)知乙不是数学博士。将上面的结论依次填入上表,便得到下表:

所以,甲是小画家和歌唱家,乙是短跑健将和跳高冠军,丙是数学博士和大作家。例 4 张明、席辉和李刚在北京、上海和天津工作,他们的职业是工人、农民和教师,已 知:(1)张明不在北京工作,席辉不在上海工作;(2)在北京工作的不是教师;(3)在上海工作的是工人;(4)席辉不是农民。问:这三人各住哪里?各是什么职业? 分析与解: 分析与解:与前面的例题相比,这道题的关系要复杂一些,要求我们通过推理,弄清人 物、工作地点、职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的关系需要两两构造三个表,即人物与地点,人 物与职业,地点与职业三个表。我们先将题目条件中所给出的关系用下面的表来表示,由条件(1)得到表 1,由条 件(4)得到表 2,由条件(2)(3)得到表 3。因为各表中,每行每列只能有一个“√”,所以表(3)可填全为表(4)。

因为席辉不在上海工作,在上海工作的是工人,所以席辉不是工人,他又不是农民,所以席辉是教师。再由表 4 知,教师住在天津,即席辉住在天津。至此,表 1 可填全为表 5。

对照表 5 和表 4,得到:张明住在上海是工人,席辉住在天津是教师,李刚住在北 京是农民。练习26 1.甲、乙、丙分别是来自中国、日本和英国的小朋友。甲不会英文,乙不懂日语却 与英国小朋友热烈交谈。问:甲、乙、丙分别是哪国的小朋友? 2.徐、王、陈、赵四位师傅分别是工厂的木工、车工、电工和钳工,他们都是象棋 迷。

(1)电工只和车工下棋;(2)王、陈两位师傅经常与木工下棋;(3)徐师傅与电工下棋互有胜负;(4)陈师傅比钳工下得好。问:徐、王、陈、赵四位师傅各从事什么工种? 3.李波、顾锋、刘英三位老师共同担负六年级某班的语文、数学、政治、体育、音 乐和图画六门课的教学,每人教两门。现知道:(1)顾锋最年轻;(2)李波喜欢与体育老师、数学老师交谈;(3)体育老师和图画老师都比政治老师年龄大;(4)顾锋、音乐老师、语文老师经常一起去游泳;(5)刘英与语文老师是邻

小学四年级植树问题的奥数试题 篇4

1.圆湖的周长1350米,在湖边每隔9米种柳树一棵,在两棵柳树之间种桃树2棵,两棵桃树之间的距离是.桃树和柳树各植()、()棵.

考点:植树问题.

分析:在两棵柳树之间种桃树2棵,两棵桃树之间的距离是:9÷(2+1)=3(米);柳树的间隔数是:1350÷9=150(个),那么桃树有:2×150=300(棵),柳树有150棵,据此解答.

解答:解:9÷(2+1)=3(米),

柳树的.间隔数是:1350÷9=150(个),

柳树:150棵;

桃树:2×150=300(棵);

答:两棵桃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桃树和柳树分别植300棵、150棵.

故答案为:3米,300,150.

盈亏问题四年级奥数 篇5

一、知识要点

盈亏问题又叫盈不足问题,是指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固定的对象,如果按某种标准分,则分配后会有剩余(盈);按另一种标准分,分配后又会有不足(亏),求物品的数量和分配对象的数量,例如:把一代饼干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分3块,多12块;如果每人分4块,少8块。小朋友有多少人?饼干有多少块?这种一盈一亏的情况,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标准的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盈+亏)÷两次所分之差=人数;还有一些非标准的盈亏问题,它们被分为四类:1.两盈:两次分配都有多余;2.两不足:两次分配都不够;3.盈适足:一次分配有余,一次分配够分;4,不足适足:一次分配不够,一次分配正好。

一些非标准的盈亏问题都是由标准的盈亏问题演变过来的。解题时我们可以记住:

1.“两亏”问题的数量关系是:两次亏数的差÷两次分得的差=参与分配对象总数;

2.“两盈”问题的数量关系是:两次盈数的差÷两次分得的差=参与分配对象总数;

3.“一盈一亏”问题的数量关系是:盈与亏的和÷两次分得的差=参与分配对象总数。

二、精讲精练

【例题1】某校乒乓球队有若干名学生,如果少一名女生,增加一名男生,则男生为总数的一半;如果少一名男生,增加一名女生,则男生为女生人数的一半。乒乓球队共有多少名学生?

【思路导航】(1)由“少一个女生,增加一个男生,则男生为总人数的一半”可知:女生比男生多2人;(2)“少一个男生,增加一个女生”后,女生就比男生多2+2=4人,这时男生为女生人数的一半,即现在女生有4×2=8人。原来女生有8-1=7人,男生有7-2=5人,共有7+5=12人。

练习1:1.学校买来了 笔和彩色粉笔若干盒,如果 笔减少10盒,彩色粉笔增加8盒,两种粉笔就同样多;如果再买10盒 笔, 笔的盒数就是彩色粉笔的5倍。学校买来两种粉笔各多少盒?

2.操场上有两堆货物,如果甲堆增加80吨,乙堆增加25吨,则两堆货物一样重;苦甲、乙两堆各运走5吨,剩下的乙堆正好是甲堆的3倍。两堆货物一共有多少吨?

3.五(1)班的优秀学生中,苦增加2名男生,减少1名女生,则男、女生人数同样多;苦减少1名男生,增加1名女生,则男生是女生的一半。这些优秀学生中男、女生各多少人?

【例题2】幼儿园老师拿出苹果发给小朋友。如果平均分给小朋友,则少4个;如果每个小朋友只发给4个,则老师自己也能留下4个。有多少个小朋友?共有多少个苹果?

【思路导航】如果平均分给小朋友,则少4个,说明小朋友人数大于4;如果每个小朋友只发给4个,则教师也能留下4个,说明每人少拿若干个,就少拿4+4=8个苹果。因为小朋友人数大于4,所以,一定是每人少拿1个,有8÷1=8个小朋友,有8×4+4=36个苹果。

练习2:1.给小朋友分梨,如果每人分4个,则多9个;如果每人分5个,则少6个。有多少个小朋友?有多少个梨?

2.老把一些铅笔奖给三好学生,

备考资料

每人5支则多4支,每人7支则少4支。老师有多少支铅笔?奖给多少个三好学生?

3.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船坐6人;如果减少一条船,正好每条船上坐9人。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例题3】幼儿园老师将一筐苹果分给小朋友。如果分给大班的学生每人5个余10个;如果分给小班的学生每人8个缺2个。已知大班比小班多3人,这筐苹果有多少个?

【思路导航】如果大班减少3人,则大班和小班的人数同样多。这样,大班每人5个就多余3×5+10=25个。由于两班人数相等,小班每人多分3个就要多分(25+2)个苹果,用(25+2)÷(8-5)就能得到小班同学的人数是9人,再用9×8-2就求出了这筐苹果有多少个。

练习3:1.一些学生搬一批砖,每人搬4块,其中5人要搬两次;如果每人搬5块,就有两人没有砖可搬。这些学生有多少人?这批砖有多少块?

2.老师给幼儿园小朋友分糖,每人3块还多10块;如果减少2个小朋友再分,每人4块还多7块。原来有多少个小朋友?有多少块糖?

3.筑路队计划每天筑路720米,正好按期筑完。实际每天多筑80米,这样,比原计划提前3天完成了筑路任务。要筑的路有多长?

【例题4】幼儿园教师把一箱饼干分给小班和中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得6块;如果只分给中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可以多分得4块。如果只分给小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得多少块?

【思路导航】这箱饼干分给小班和中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得6块,如果只分给中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可多分4块。说明中班的人数是小班人数的6÷4=1.5倍。因此,这箱饼干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可多分到6×1.5=9块,一共可分到6+9=15块饼干。

练习4:1.老师把一批书借给甲组同学,平均每人借4本。如果只借给甲组的女同学,每人可借6本。如果只借给甲组的男生,平均每人借到几本?

2.甲、乙两组同学做红花,每人做8朵,正好送给五年级每个同学一朵。如果把这些红花让甲组同学单独做,每人要多做4朵。如果把这些红花让乙组同学单独做,每人要做几朵?

3.老师把一袋糖分给小朋友。如果只分给小班,每人可得12块;如果只分给中班和小班,每人只能分到4块。如果这袋糖只分给中班,每人可分到几块?

【例题5】全班同学去划船,如果减少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9个同学;如果增加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6个同学。这个班有多少个同学?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可知:每船坐9人,就能减少一条船,也就是少9个同学;每船坐6人,就要增加一条船,也就是多出6个同学。因此,每船坐9人比每船坐6人可多坐9+6=15人,15里面包含5个(9-6),说明有5条船。知道了有5条船,就可以求全班人数:9×(5-1)=36人。

练习5:1.老师把一篮苹果分给小班的同学,如果减少一个同学,每个同学正好分得5个;如果增加一个同学,正好每人分得4个。这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2.五年级同学去划船,如果增加一只船,正好每只船上坐7人;如果减少一只船,正好每只船上价8人。五年级共有多少人?

盈亏问题四年级奥数 篇6

一、创设教学情境,缓解枯燥教学氛围

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学生对课程教学不感兴趣,对教师的教学极为冷淡。因此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就要尽力缓解枯燥的教学氛围,给学生营造一种“心理自由、安全”的学习环境,而主要应用的方法就是创设教学情境。融入生活资源的教学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多媒体教学情境。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已变得非常常见,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新课导入,将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事物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进而使学生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融入新课教学中,例如,在学习“角”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含有“角”的事物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拿起手边的纸、书等生活资源进行观察,这样不仅缓解了枯燥的教学氛围,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并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打好基础。其次,问题教学情境。小学生对于问题都是极具兴趣的,为此,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设计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进行探索和学习。

二、丰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生活资源

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为了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切实地融入活动教学中,其要做的就是丰富教学手段。首先,善于利用生活资源,进行角色扮演。在学习“整数加减”的时候,教师在将相关的数学定理讲完之后,就可以带学生去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即事先选好场地,并将其布置成商场的样子,有货品、有标价牌等,然后,教师再让学生自行扮演买者和卖者,使学生在实际“交易”中体验加减的作用,并让学生在理解相关数学理论的同时,学会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其次,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进行游戏教学。在学习“小数”这一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选用不同的游戏教学方法,即在进行“小数的读法”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运用接龙游戏,将一些小数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一个个地进行念读;在进行“小数的比较”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比赛教学,即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小组,并让其相互出题,直到有一组答不出来为止。丰富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切实地丰富其数学课堂教学,同时还能有效地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发展和进步。

三、遵循开展步骤,推进实践活动教学

遵循开展的步骤是解决数学课堂问题、顺利实施数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关键所在。例如,在学习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出发:首先,确定活动目的。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对点、线、面的认知还处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这主要是由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所决定的,因此,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好这个知识点,教师就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同一平面的概念,感受平行和垂直给人带来的魅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其次,活动设计。将学生划分为8人一个小组,并让小组长带上一盒彩色粉笔、绳子两根、笔和本子,并安排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感受同一平面;(2)在广场上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平行线和垂线,并在本子上写下原因;(3)利用彩色粉笔和已学的平行线、垂线知识,在广场上画一幅画,并为其命名;(4)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份数学实践活动报告,要求紧紧围绕平行线等数学知识。然后,活动开展。在广场上划分出几个区域,分别分配给各个小组,然后安排相应的时间,让学生以活动设计为基础进行实践和成果展示。最后,及时反思,促使下次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有所提高。每一个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步骤都是需要教师认真设计和考虑的,只有这样,教学效率才会有所提高,学生的数学才会有所提升。

总而言之,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就要充分而合理地利用生活资源,借助丰富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等手段,解决数学课堂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在数学课堂中提升数学素养,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课堂的地位正在不断地提高。数学因其抽象性强,常使学生产生畏难的情绪,因此,为了有效地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就要遵循小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规律,合理利用生活资源,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与之充分结合,进而有效地解决数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促使小学数学课堂实现更快的发展。以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主要内容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资源,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刘习洪.善于利用生活资源解决数学课堂问题:记小学数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J].新课程,2015.

四年级奥数复习2 篇7

姓名_______

1、计算

453×457-452×458 1÷(2÷3)÷(3÷4)÷(4÷5)÷(5÷6)

42×35+61×35-3×35 18000÷125÷18 3+7+11+15+……41+45

1-2-3+4+5-6-7+8+9-10-11+12+…+1997-1998-1999+2000

2、在下图的乘法算式中,每个□表示一个数字,那么计算所得的乘积应该是多少?

3、在□内不重复地填上数字1—9,使两个等式成立。

□÷□×□=□□ □+□-□=□

4、在下边的除法算式中,方格表示擦掉的数字,A和B表示商的数字,求A和B的值?

5、一个电影院的第一排有17个座位,以后每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最后一排有75个座位,这个电影院共有多少个座位?

6、某运动员进行射击考核,共打20发子弹,规定每中一发记20分,脱靶一发扣12分,最后这名运动员共得240分,问这名运动员打中了几发子弹?

7、2分和5分的硬币共有30枚,总值9角9分,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

8、清凉山小学的教师和学生共100人去植树,教师每人栽3棵树,学生平均3个人栽一棵树。一共栽100棵,问教师和学生各多少人?

9、上体育课时,同学们排队,如果每行站10人,则多22人,如果每行12人则少24人,算一算,同学们排队要站几行?上课的同学共有多少人?

10、买2把椅子和一张桌子要100元,买8把椅子比买2张桌子要多100元,求椅子和桌子的单价各是多少?

11、小明在期末考试时,语文得了88分,英语得了95分,在考数学前,他想争取三科的平均分至少为93分,那么他的数学成绩至少要考多少分?

12、在一条120米的大路两旁各栽一行树,起点和终点都栽,一共栽62棵,相邻的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求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13、有一木板长18米,先锯下2米,剩下的锯成每块都是4米长的木板,又锯了几次?

小学四年级上册奥数题 篇8

姓名:

1、按规律填数。

1)64,48,40,36,34,()2)8,15,10,13,12,11,()3)1、4、5、8、9、()、13、()、()4)2、4、5、10、11、()、()5)5,9,13,17,21,(),()

2、在数列3,12,21,30,39,48,…中912是第几个数?

5、教师里的彩灯按照5盏红灯,4盏蓝灯,3盏黄灯的顺序循环出现,则第80盏是()灯,前160盏有()红灯。6、100-98+96-94+92-90+……+8-6+4-2 7、67×12+67×35+67×52+678、△、□、〇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数,并且;△+△+△=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60

求:△= 〇= □=

10、果园里一共种340棵桃树和杏树,其中桃树的棵数比杏树的3倍多20棵,两种树各种了多少棵?

11、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共150棵,桃树比梨树多20棵,两种果树各有多少棵?

12、甲、乙两桶油共重30千克,如果把甲桶中6千克油倒入乙桶,那么两桶油重量相等,问甲、乙两桶原有多少油?

13、母女的年龄和是64岁,女儿年龄的3倍比母亲大8岁,求母女二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用结构相对数预测盈亏临界点 篇9

笔者认为, 从管理的宏观性、指导性特征出发,没有必要把大量精力花费在混合成本的数学分析上。因为许多混合成本本身就具有固定和变动的两重性,无论采用什么“高明”的方法都难以准确无误地将其一分为二。

对于处于稳定生产阶段的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成本结构也是相对稳定的,从决策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求出发,相对数指标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因为相对数指标能把具体数值一般化,进而简化计算过程。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提出盈亏临界分析的新方法,其基本公式是:

一、公式推导过程

设固定成本比重为w;变动成本比重为1-w;销售成本率为e;单价为p;实际销售量为Q;固定成本总额为F;成本利润率为m;销售利润为P;单位边际贡献为cm;边际贡献率为cmR;单位变动成本为v,

则单位变动成本v= (1-w) pe;固定成本总额F=pQew;销售利润P=pQem;

单位边际贡献cm= (w+m) pe;边际贡献率cmR= (w+m) e;

将上述各变量代入计算保本点,

式中即为保本率R。

用相对数指标计算保本点还可以建立起保本率与经营杠杆的联系。

经营杠杆系数;而安全边际率

所以:

二、应用举例

某公司生产A、B、C三种产品,三种产品成本结构大约相同,销售单价分别是35元、48元、52元;销售收入比重分别为50%、30%、20%。公司利润表有关资料如下:

主营业务收入1 35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661.5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94.5万元,管理费用194.4万元,财务费用32.4万元,销售费用97.2万元,营业利润270万元。

要求计算公司综合保本销售额和分品种保本销售额,各产品单位变动成本和单位边际贡献,边际贡献率,公司经营杠杆系数,并对经营风险作出评价。

分析:本实例只提供利润表几个总量数据,按传统方法无法计算各产品的保本点,但采用本方法则比较容易解决。

综合保本销售额pQ'=pQR=1 350×54.55%=736.43(万元)

各产品保本额分别为:

各产品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

各产品单位边际贡献分别为:

公司边际贡献率和经营杠杆分别为:

小学四年级奥数试题及答案 篇10

小学四年级奥数试题及答案篇1

_____年级 _____班 姓名_____ 得分_____

1.加工一批39600件的大衣,30个人10天完成了13200件,其余的要求在15天内完成,要增加_____人.2.54人12天修水渠1944米,如果人数增加18人,天数缩到原来的一半,可修水渠_____米.3.一批产品,28人25天可以收割完,生产5天后,此项任务要提前10天完成,应增加_____人.4.某食堂存有16人可吃15天的米,16人吃了5天后,走了6人,余下的可吃_____天.5.某生产小组12个人,9天完成,零件1620个.现在有一批任务,零件数为2520个,问14个人要_____天完成.6.一项工程预计15人每天做4小时,18天可以完成,后来增加3人,并且工作时间增加1小时,这项工程_____天完成.7.某机床厂第一车间的职工,用18台车床,2小时生产机器零件720件,20台这样的车床3小时可生产机器零件_____件.8.4辆大卡车5次运煤80吨,3辆小卡车8次运煤36吨.现在有煤77吨,用一辆大卡车和小卡车同时运_____次运完.9.某车间接到任务,要在15天制造12000个零件.后来任务增加28%日产量也提高.这样_____天完成.10.8个人10天修路840米,照这样算,20人修4200米,要_____天.解答题:

11.某工程队施工时,欲将一个池塘的水排完,若用15台抽水机,并且每天抽水8小时,则7日可排水1260吨;若每天抽水12小时,要求14天排水7560吨,则应需几台抽水机?

12.光华机械厂一个车间,原计划15人3天做900个零件,生产开始后,又增加一批任务,在工作效率相同下,要10个人8天完成,问增加了几个零件?

13.光明小学有50个学生帮学校搬砖,要搬2000块,4次搬了一半,照这样算,再增加50个学生,还要几次运完?

14.一根木料,锯成2段,要3分钟,如果锯成6段要多少分钟?

---------------答 案----------------------

1.10人.解:(39600-13200)÷(13200÷30÷10×15)-30=10(人).2.1296米.解: 1944÷54÷12×(18+54)×(12÷2)=1296(米).3.28人.解:(28×25-28×5)÷(25-5-10)-28=28(人).4.16天.解:(15×16-5×16)÷(16-6)=16(天).5.12天.解: 2520÷(1620÷9÷12×14)=12(天).6.12天.解: 15×4×18÷[(15+3)×(4+1)]=12(天).7.1200件.解: 720÷18÷2×20×3=1200(件).8.14次.解: 77÷[(80÷4÷5)+(36÷3÷8)]=14(次).9.16天.解:(12000+12000×0.28)÷(12000÷15+12000÷15×)=16(天).10.20天.解: 4200÷(840÷10÷8×20)=20(天).11.先求出1台机器1小时排水的吨数: 1260÷7÷8÷15=1.5(吨).再求出1台机器每天排12小时排足14天的水的吨数: 1.5×12×14=252(吨).最后求出所需要的台数: 7560÷252=30(台).综合式: 7560÷[1260÷15÷(8×7)×(12×14)]=30(台).12.先求出每个人每天做的个数: 900÷15÷3=20(个).再求出共做的个数: 20×10×8=1600(个).最后求出增加的个数: 1600-900=700(个).13.先求出每个学生每次运的砖数: 2000× ÷4÷50=5(块).再求出现在的学生一次过运的砖数:(50+50)×5=500(块).最后求出还要运的次数: 2000× ÷500=2(次).简便方法: 4÷[(50+50)÷50]=2(次).14.先求出锯一下用的时间: 3÷(2-1)=1.5(分钟).再求出锯6段用的次数: 6-1=5(次).最后求出共用的时间: 1.5×5=7.5(分钟).

小学四年级奥数试题及答案篇2

1.某校安排学生宿舍,如果每间5人,则有14人没有床位;如果每间7人,则多4个床位.该校有宿舍_____间,学生_____人.2.用库存化肥给麦田施肥,如果每公亩施6千克,就缺200千克;如果每公亩施5千克,则剩下300千克,那么有_____公亩麦田,库存化肥_____千克.3.用一根绳子测量井的深度,如果线绳两折时,多5米,;如果绳子3折时,差4米,绳子长_____米,井深_____米.4.小玲买5千克苹果,可多余1元8角钱;如果买6千克,还差1元2角.每千克苹果价钱是_____元,小玲带的钱是_____元.5.某校学生参加劳动,分成若干组,如果10人一组,正好分完,如果12人一组,差10人.参加劳动的有_____人.6.挖一条水渠,如果每人挖24米,则超过总长120米,如果每人挖30米,则超过总长300米.挖渠共有_____人,渠长_____米.7.一根绳子,如果剪5段,则差2米;如果剪3段,则余下8米.绳子长_____米.8.箱子里有若干只袜子,如果每次取7只,则剩下6只,如果每次取9只,则差8只.箱子里_____只袜子.9.工人铺一条路基,若每天铺260米,铺完全路长就得延长8天;若每天铺300米,铺完全路长仍要延长4天,这条路长_____米.10.一堆桃子分给一群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分10个桃子,则有两只猴没有分到,如果每只猴子分8个,则刚好分完.有_____个桃子.解答题:

11.幼儿园有梨数是桃子数的2倍,分给幼儿园小朋友,每人分桃5个,最后余下15个;每人分梨14个,则梨数差30个.问幼儿园有桃、梨多少个?

12.课外活动跳绳比赛,其中2组各借绳4根,其余的组借5根,这样分配最后余下12根;如果每组借6根,这样恰好借完.问有绳多少根?

13.小明用一元买了5支铅笔和8块橡皮,余下的.钱,如果买一支铅笔就不足2分;如果买一块橡皮就多出1分.每支铅笔多少分?每块橡皮多少分?

14.小玲从家去学校,如果每分钟走80米,结果比上课时间提前6分钟到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则要迟到3分钟,小玲的家到学校有多远?

答 案:

1.59人.解:(14+4)÷(7-5)=9(间);

9×5+14=59(人).2.500公亩;2800千克.解:(300+200)÷(6-5)=500(公亩);

500×5+300=2800(千克).3.54米,22米.解:(5×2+4×3)÷(3-2)=22(米);

(22-4)×3=54(米).4.16.8元.解:(1.8+1.2)÷(6-5)=3(元);

3×5+1.8=16.8(元).5.50人.解: 10÷(12-10)=5(组),5×10=50(人).6.30人;600米.解:(300-120)÷(30-24)=30(人);

30×30-300=600(米).7.23米.解:(8+2)÷(5-3)×5-2=23(米).8.55只.解:(6+8)÷(9-7)×9-8=55(只).9.7800米.解: 260×8-300×4=880(米);

880÷(300-260)=22(天);

260×(22+8)=7800(米).10.80个.解:(10×2)÷(10-8)=10(只),10×8=80(个).11.90个;180个.解: 因为梨数是桃数2倍,如果每人分梨5×2=10(个),最后余下15×2=30

(个).因为14个比5个的2倍多14-5×2=4(个),分到最后差30个.所以30+30=60

(个)为总差,每次多分4个为分差,幼儿园有60÷4=15(人).桃数有5×15+15=90(个),梨有90×2=180(个).12.10组;60根.解: [12-(5-4)×2]÷(6-5)=10(组);

6×10=60(根).13.6分.解: 如果小明多2分钱的话,正好可以买6支铅笔和8块橡皮.从总的钱数中减去铅笔比橡皮贵的钱,剩下的钱正好是14块橡皮的价钱,可用除法先求出每块橡皮的价钱,进而求出每支笔的价钱.铅笔:6+2+1=9(分)

橡皮:[100+2-(2+1)×(5+1)]÷14=6(分).14.1200米.解:(80×6+50×3)÷(80-50)=21(分),(21-6)×80=1200(米).

小学四年级奥数试题及答案篇3

地理老师在黑板上挂了一张世界地图,并给五大洲的每一个洲都标上一个代号,让学生认出五个洲,五个学生分别回答如下

甲:3号是欧洲,2号是美洲;

乙:4号是亚洲,2号是大洋洲;

丙:1号是亚洲,5号是非洲;

丁:4号是非洲,3号是大洋洲;

戊:2号是欧洲,5号是美洲。

老师说他们每人都只说对了一半,1号_______,2号_______,3号_______,4号________,5号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1号是亚洲;2号是大洋洲;3号是欧洲;4号是非洲;5号是美洲。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回答问题》:假设甲说的前半句是对的,则3号是欧洲,由此推出丁说的3号是大洋洲是错误的。由于每个人都只说对了一半,可知丁说的4号是非洲是对的,由此推出乙说的4号是亚洲是错的,2号是大洋洲是对的。又可知戊说的2号是欧洲是错的,5号是美洲是对的,由此推出丙说的5号是非洲是错的,1号是亚洲是对的,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是:1号是亚洲;2号是大洋洲;3号是欧洲;4号是非洲;5号是美洲。

小学四年级奥数试题及答案篇4

正方体盒子的每个面上都写有一个自然数,并且相对两个面所写的两数之和都相等.若18对面所写的是质数a;14对面所写的是质数b;35对面所写的质数是c.试求a+b+c的值.考点:奇偶性问题;质数与合数问题.分析:根据题目已知18+a=14+b=35+c.18和14是偶数,而35是奇数,除2之外所以的质数都是奇数,因为18+a和14+b的和肯定是奇数,所以35+c也只能是奇数,所以a,b肯定是奇质数,不会是唯一的偶质数2,那么c就只能是偶质数2了,知道c=2,也可以知道b=23,a=19.最后a+b+c=44.解答:解:已知18+a=14+b=35+c.a,b肯定是奇质数,不会是唯一的偶质数2,那么c就只能是偶质数2;

35+c=35+2=37;

18+a=37,a=37-18=19;

14+b=37,b=37-14=23;

a+b+c=19+23+2=44.点评:根据质数的奇偶性的特点,以及奇数+偶数=奇数的特点,找出c是偶数质数2,再进一步求解.【小学四年级奥数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奥数试题及答案

2.奥数行程试题及答案

3.小升初奥数试题及答案:二

4.小升初奥数试题及答案(十)

5.初中奥数试题及答案

6.小学奥数试题及答案

7.小学奥数精选试题及答案

8.小升初奥数测试题及答案

四年级奥数行程应用题 篇11

甲、乙、丙、丁四个人过桥,分别需要1分钟,2分钟,5分钟,10分钟。因为天黑,必须借助于手电筒过桥,可是他们总共只有一个手电筒,并且桥的载重能力有限,最多只能承受两个人的重量,也就是说,每次最多过两个人。现在希望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过桥,怎样才能做到最短呢?你来帮他们安排一下吧。最短时间是多少分钟呢?

解答:

工程项目盈亏情况的动态财务分析 篇12

1. 工程项目工期与会计期间划分不一致, 导致单期财务报表无法直观地反映出工程项目的累计盈亏情况。

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与中期, 每年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作为一个会计年度, 同一会计年度的每个月或每个季度可作为这一会计年度的中期, 并按年度或中期编制财务报告。而一个工程项目的工期可以是数月、一年或几年, 其开 (竣) 工日期可以是一年中的任意一天。如果一个工程项目工期跨过不同的会计年度, 其经营成果将会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的会计报告中予以披露。这样, 单一会计年度的财务报告就无法直观地反映出工程项目累计盈亏情况。

2. 工程项目未完工决算时, 财务账上确认的收入、利润可能存在偏差。

执行建造合同会计准则以后, 施工单位是根据账上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预计合同总成本的比例来确认完工进度, 并以预计合同总收入与完工进度的乘积作为累计应确认的收入, 扣除以前各期已确认的收入后作为本期主营业务收入进行确认。同时, 当期应确认的合同毛利也是按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减去当期确认的合同费用得出。

在收入、毛利的确认过程中, 需要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预计合同总收入、预计合同总成本进行准确预测。同时, 项目部要组织各职能部门做到三个“及时”:及时办理对下劳务计价;及时办理材料收 (发) 、盘点;及时将各相关原始单据递交财务部门入账。只有坚持做到这三个“及时”, 财务账上的合同成本费用才能与实际成本费用相符, 其确认的完工进度才能与实际完工进度相吻合。

而在实际工作中, 预计合同总收入、预计合同总成本的不确定性, 以及对下劳务计价、材料发票传递时间相对滞后等因素均对完工进度、主营业务收入和合同毛利的确认产生重大影响, 从而可能导致财务账上确认的收入、利润与实际情况不符, 甚至差距较大。

3. 对上、对下计价不及时, 以及材料物资发票等原始单

据传递相对滞后, 导致财务报表的债权、债务情况无法完全反映出工程项目的收入、费用 (支出) 情况。收入最终将以货币资金或其他资产的形式流入企业, 在未收到货币资金或其他资产时, 将以债权 (应收款项) 形式在财务账上反映。费用最终将以货币资金或其他资产的形式流出企业, 在未对外支付时, 将以债务 (应付款项) 形式在财务账上反映。

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对上、对下计价不及时, 以及各种原始单据传递相对滞后, 财务报表上列示的债权、债务情况无法真实、及时反映出工程项目的收入、支出情况。

4. 企业利润的实现最终将表现为货币资金的流入。

货币资金是保证一个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血液”, 不仅能反映企业的即时支付能力、资金周转速度的快慢, 也是反映企业是否具有增长潜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通俗地讲就是为了“赚钱”, 而企业赚钱最终也将以货币资金流入方式予以实现。同理, 如果企业管理不善、经营状况不佳, 最终也将导致货币资金的流出, 从而出现资金紧张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直至破产。所以, 一个工程项目如果是盈利的, 那么它的资金就应该是充裕的。

但由于建设单位计价、拨款的相对滞后, 在盈利的情况下, 工程项目也可能会出现暂时的资金紧张, 因此货币资金余额已不能直观地反映出工程项目的盈亏情况。

二、从多角度对工程项目盈亏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从任一单期财务报表或从单方面财务数据着手对工程项目盈亏情况进行分析都存在片面性, 无法及时、准确地反映工程项目的实际盈亏情况。为此, 从利润、债权、债务及货币资金等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并通过货币资金存量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 才能较为准确地分析工程项目的实际盈亏情况。

1. 利润的初步测算。

由于会计分期及工程项目工期的不同步, 加上执行建造合同会计准则带来的收入、毛利确认的不确定性, 我们可以通过以建设单位累计实际已批复计价加上基本确定 (发生的可能性大于95%但小于100%, 需要工程技术部门或计经部门予以可靠预测) 可以得到建设单位批复的计价作为收入, 以累计实际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作为支出数作为分析依据。而累计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则包括财务已入账成本费用和已发生但未入账的成本费用两部分。

确定累计收入与支出后, 就可初步测算出本工程项目的实际盈亏情况, 即累计收入减去累计支出。但为了让测算结果更加可靠, 我们还需通过后述步骤进一步进行验证。

2. 债权、债务的确定。

累计实际发生的收入、支出确认以后, 除已收到的货币资金及已支付的货币资金外, 必将以应收债权与应付债务的形式体现出来。同理, 也存在已入账及未入账债权、债务情况, 均需予以充分测算。

3. 从货币资金着手对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

因为本单位形成的利润或亏损最终将以货币资金流入或流出方式体现出来, 如果建设单位拨付资金与项目部对外支付资金是及时的, 应收债权与应付债务余额将为零, 累计形成利润与账上货币资金余额就应相等。

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建设单位拨款以及项目部对外债务支付时间上相对滞后, 必将形成应收债权和应付债务, 而应收债权和应付债务余额实际上反映了外部单位占用本单位和本单位占用外部单位的资金情况, 债务与债权的差额即形成了本单位实际占用外部单位资金余额。

所以, 如果剔除本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及其他对外投资情况, 经过上述分析后, 应付债务与应收债权的差额加上通过累计实际发生的收入、支出计算出来的利润或亏损应该等于当期期末本单位货币资金的余额。

三、举例说明

例:某工程项目合同总金额为8 000万元, 于2009年10月16日开工, 工期2年, 经过相关部门测算, 初始预计合同总成本为7 200万元, 初始预计合同总毛利为800万元, 毛利率为10%。2010年6月15日, 项目经理要求财务人员从财务角度对截至当天的工程项目盈亏情况进行初步分析。截至2010年6月15日该工程项目的相关经济数据如下:货币资金余额为30万元, “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科目余额 (累计已入账成本费用) 为2 410万元, 另据物资部门核实因货已到发票未到且未付款的材料共计有90万元, 计经部门根据收方统计劳务分包队伍已完成但未予计价付款的劳务分包款共计150万元,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未入账成本费用。业主累计已批复计价数为2 600万元, 据计经部门测算, 截至6月15日基本确定可以得到业主批复的计价数尚有300万元, 且累计已收到业主拨款2 400万元, “应收账款”科目余额为200万元, “应付账款”科目余额为40万元。已知, 2009年度已确认主营业务收入90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810万元、合同毛利90万元。为简化说明, 假设其他科目没有余额。

1. 利润的初步测算。

(1) 收入的确定。如果单从财务报表中的利润表来分析, 该例中工程项目2009年度的利润表与2010年的利润表是分开编制的, 且2010年中期财务报告尚未编制, 因此单从财务报表上看无法直接了解工程项目的盈亏情况。如果从建造合同核算的合同收入、费用来看, 如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工程变更、索赔或因工程建设期内价格波动引起实际成本费用支出变化, 但又未及时对预计合同总收入、预计合同总成本进行调整时, 计算出来的合同收入、费用也将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故我们只能按建设单位批复的以及基本确定可以得到批复的计价数作为收入确认依据, 截至2010年6月15日建设单位累计批复及基本确定可以得到批复的计价为:2 600+300=2 900 (万元) 。

(2) 费用 (支出) 的确定。截至2010年6月15日, 已入账成本费用即“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科目余额为2 410万元, 未入账且未付款费用有240万元 (90+150) , 则累计实际发生的费用 (支出) 总计为:2 410+240=2 650 (万元) 。

(3) 初步测算出工程项目利润为:累计合同收入-累计费用 (支出) =2 900-2 650=250 (万元) 。

2. 债权、债务的确认。

(1) 债权数=已入账债权余额+未入账债权=应收账款余额+基本确定业主可批复计价数=200+300=500 (万元) 。这说明外部单位占用本单位资金共计500万元。

(2) 债务数=已入账债务余额+未入账债务=应付账款余额+未入账未付款债务=40+240=280 (万元) 。这说明本单位占用外部单位资金共计280万元。

(3) 因债权债务因素占用外单位资金合计=债务-债权=280-500=-220 (万元) 。这说明外部单位占用本单位资金共计220万元。

3. 从货币资金着手对上述分析的盈亏情况进行验证。

从利润的初步测算分析得出本单位盈利250万元, 如没有外部债权、债务的影响, 本单位货币资金余额应为250万元。但因外部单位占用本单位资金的影响, 导致本单位资金余额为:250-220=30 (万元) , 这与账面实际资金余额相符, 说明本文建议的盈亏分析基本准确。

同时, 我们可以计算出实际合同毛利率:250÷2 900×100%=8.62%。8.62%小于初始测算的合同毛利率10%, 这说明各部门需进一步进行分析, 找出具体影响因素, 如工程变更、工程建设期内价格波动、管理不善等因素。

四、小结

虽然本文提出的盈亏分析法能够较为及时、准确地反映工程项目的盈亏动态, 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仅从财务数据角度进行盈亏情况分析, 无法对更深层次的盈亏原因进行剖析;二是对其他职能部门提供的测算数据依赖性较大, 如未入账的对上、对下计价数及材料款等的测算是否准确, 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盈亏分析的准确性。

总之, 如何及时、准确分析工程项目的盈亏情况, 及时发现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如何切实加强工程项目管理, 是施工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企业应予以重视, 以推进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上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教学反思下一篇:感恩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