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心得体会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程与教学心得体会

课程与教学心得体会 篇1

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中思1班

xxx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究教学策略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在学了《课程与教学理念的重构课程与教学理念的重构》专题内容后我获益匪浅。课程与教学论是以研究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目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学科。新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探讨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提出新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就要求教师要更新自己的观念,而且要求教师主动转变自己的角色。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广大教师要尽快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质水平。通过这次培训,我充分认识到新课标应该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一、努力学习、虚心求教、改变观念、重新定位

如果我们用老经验去对待新问题,就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就会被淘汰。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虚心求教。同时课程的设置与时代的发展需要和要求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改变观念,重新定位,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尽快使自己进入新的角色。

二、深挖教材内涵、备好教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直接操作和影响者,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探索知识储备点及相关链接的知识点,课前要充分准备好教学用具及课件,才能做到驾驭课堂,胸有成竹,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去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对学习参数浓厚的兴趣。

积极互动、创设引导、教学有序

作为学生学习场所的学校管理者,要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改就是要改变学习的方式,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恰当地交流,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课程与教学心得体会 篇2

一纺织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

1、是培养专业能力强,英语水平高的高级人才的需要

《纺纱原理》课程是纺织专业院校纺织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平台课程)。通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纺纱基本原理、主要纺纱工艺流程、主要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工艺参数的一般确定原则及其优化,使学生对纺纱工艺和设备,特别是对纺纱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有综合性的全面的了解。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为纺织企业、纺织贸易公司及需求纺织专门人才的海关、商检等部门。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经济形势下,这些企业对学生的外语表达及读写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开设纺纱学双语教学,在教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水平,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成为各纺织院校的当务之急。

2、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把纯粹的学英语转化为用英语,把英语变成有用的工具,而不是考试的科目。

要准确理解《纺纱原理》中的原理知识,就必须要有大学英语中语法知识,这一点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双语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双语教学的开展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为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要求教师必须有广博的学科知识,扎实的英语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外语水平,不仅要能阅读外语原版教材与外语资料,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一定的外语表达交流的能力。这对提高教师的素质、开阔视野、增强专业素养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纺织专业外文资料,一方面由于外文资料中有些理论分析的角度与中文教材不同,因此对部分理论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阅读接触了国外更前沿更先进的纺织机械及加工理论的信息,这对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帮助很大。

二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1、处理好英语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的关系

双语教学不是“用外语上课”,双语教学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外语进行教学,通过在非语言类学科知识的学习来习得外语。因此怎样在确保达成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表达、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双语教学实验的难点之一。既不能牺牲学科知识把双语课上成语言课,又不能把英语当成学科教学的点缀。双语教学是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达到掌握该语言的目的。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解答问题,目的都是为了向学生提供学科方面的语言信息。不仅仅是教学生几个专业性的外语单词,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用英语的思维建构起一种学科性的知识体系和用外语进行思维的学习能力,特别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用外语进行课堂学习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所以我把部分章节的理论知识设计成专题,师生共同用外语进行讨论分析,在学习专业的同时,增强了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

2、边实践边总结,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

在刚刚开始双语教学时,发现学生最初能热情积极地听课,后来部分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经过调查发现一方面原因是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一致,水平低的学生无法快速地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另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在纺纱理论的讲解中,涉及一些教学难点,特别是一些结构复杂的设备的工作原理,因直观性不强,如果对专业外语词汇不熟练的话,理解起来难度就更大了。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1)建议系里根据学生外语水平采用分班小班教学,外语程度好的可以加快讲解速度及外语容量,对外语程度稍差的学生先进行过渡,同时要求学生补充外语基础知识,待适应一段时间后,再增加课程内外语容量。(2)对复杂的难理解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方法用动画来演示设备工作原理,增加直观认识,同时对专业词汇用两种语言来表达,并在大屏幕上提供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了,教学效果增强了。

三结语

纺织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的开展是纺织院校专业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处理好学科教学与英语应用的关系,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摘要:介绍了纺纱原理课程双语教学的体会,分析了双语教学的意义,及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双语教学,体会,意义,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蓉,杨晓.纺织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纺织教育.2007,(1):55~56.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探讨与体会 篇3

关键词:机械基础;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

一、目前《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材方面。

现有的大部分教材原理占了教材大量的篇幅,偏深、偏难,教材注重知识的传授,弱化了对知识的应用,教学与社会生产联系不紧密,学生难以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并且理论知识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往往都是死记硬背。因此学习积极性不大,根本没有反映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特色。

2. 学生方面。

近年来中职生源素质普遍下降,底子差,知识储备薄弱,而且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又缺乏机械方面的感性认识,学习难度较大。

3. 教学环境方面。

由于学校经济原因, 本门课程的可用资源相对短缺,教学设施、实验实习器材偏少,很多实验根本开不出,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老旧,没有与时俱进,教学内容不新奇,所以学生对本课程学习无爱好。

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专业课呢?笔者认为,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软硬件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培养目标与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机结合,意味着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应过多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在基础理论适度的前提下,根据培养对象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与职业能力有关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形成一个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以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教学内容体系,力争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知识与应用的有机统一。

教材中大量涉及的理论推导和繁琐计算可以不作要求,只要记住结论即可。对新出现的国家标准,如V带的型号、滚动轴承代号等及一些新技术、新工艺等内容要及时补充到课程中来。同时,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与生产一线联系紧密的实例,如轴承的安装、定位、紧固和密封等内容,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对工程力学篇中构件弯曲组合变形、杆件受力分析和计算、及构件疲劳强度计算”已超出“够用为度”的原则,大部分学生学起来有困难,而且在今后工作中不一定用得上,教师对本部分知识应少讲、浅讲或把其删减。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重点讲授齿轮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蜗杆传动,螺纹连接、键连接、轴、滚动轴承的组成、应用、分类等机械常见的基础内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化

1. 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习的兴趣。

理论教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事物相结合,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师上课时如果仍然按照书本照本宣科地讲解,学生由于基础较差,无法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内容,对于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小,以至最后放弃该课程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想办法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相结合,让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平时所见的东西相关联,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例如,在讲解齿轮轮系时,讲到轮系的传动比的变化时,笔者把学生带到学校的车工实训室,把车床的主轴箱打开,使主轴箱里的齿轮产生不同齿轮间的啮合,从而使车床主轴产生不同的转速,然后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可以产生变速的东西有哪些。学生开始热烈的讨论起来。最后有很多学生说:男装摩托车、手波的汽车。笔者再告诉学生,改变变速箱里齿轮轮系中的齿轮位置,从而改变轮系的传动比,从而改变转速。经过这样的过程,课堂上的气氛就被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添了不少,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主动去学习知识,提高了教学成效。

2.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水平。

围绕知识点结合多媒体技术,编制并逐步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机械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的课程,由于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机械零件、机械设备没有感性认识,如果还是用传统的授课方法“一支粉笔,一张嘴,众人听”, 内容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听课昏昏欲睡,渐渐丧失学习兴趣,教学效果非常差。笔者的做法是:充分利用网络上的Goolge、baidu搜索到很多有用的课件素材,在优酷网站上还可以找到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所有内容的视频,笔者把它们进行归类,整理、保存,另外用3dMax、flash等软件制作动画课件。如在讲到键连接时,笔者把有关于键的类型、作用、装卸等内容的视频,先放播给学生看,再来学习该部分内容,学生积极性比以前更高涨,表现也更活跃了。利用课件素材,再现带传动在运动过程中的应力变化,离合器结构及分离、接合过程等等。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再讲解工作原理、应用和特点,使枯燥、乏味的结构内容转化为形象、有趣的动感内容,同时也可以增大课堂信息量,扩大知识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优化了课堂教学。

3. 建机械零件陈列室,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企业,向企业收购和购买一些机械零件、机构、小型实际机械等,建成了“机械零件、机构、机械加工工艺”开放式陈列室。通过现场教学、使课堂教学直观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对于小型实际机械可以进行机构拆装测绘对象,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机械,培养学生一定的观察,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训练,保证和提高了教学质量。

4. 更新课堂教学方法。

改革灌输式和过去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案例式的教学法。

(1)启发式教学。采取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促进创新意识的“启发式”教学法。以实际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课下主动找资料自主学习,准备问题求解内容。而在课堂上,通过提问题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例如,通过学生常见的液压千斤顶讲液压传动的组成时,先提出问题:小小的液压千斤顶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力量顶起数吨重的汽车?完成这一过程用了哪些元件?各个元件的功能是什么?这一系统的原理,还能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什么地方?学生对这个问题表现的非常感兴趣,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不约而同的热烈讨论起来,教师再从中进行深入的引导、分析、探究。通过不断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案例式的教学法。利用生产中的案例进行教学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也锻炼提高了教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在简单液压系统讲解中,笔者采用了液压千斤顶、磨床工作台液压系统的例子:在较为复杂的液压系统讲解时,引入了动力滑台的液压系统。采用生产实践中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析的方法和步骤,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缓解了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

四、不断加强教学软硬件建设

在机械基础教学中要突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软硬件建设,即达到三个“加强”: 加强实践教材建设、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建设。

1. 加强实践教材建设。

实验教学大纲是设立实验课的指导性条件,我们按照实验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新修订了实验教学大纲,只有这样实验才能摆到其应有的位置。另外,实验指导书是一本密切配合机械基础理论教学的实验教材,非常重要,因此我们组织了专业骨干教师编写了机械基础实验指导书。

2. 加强实验室建设。

根据实验教学大纲,通过自制实验模型和购买实验平台或设备,以满足基本性的实验,其中包括:机械运动简图测绘、齿轮参数测定、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减速器拆装、计算机绘画、机械零部件测绘等。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起到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加深印象的作用。

3. 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建设。

首先通过引进和优化结构、派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到兄弟学校进修和内部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教师知识结构全面、实践经验丰富,是上好专业课的必要条件。

以上是笔者近几年对“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些体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教学是个无止境的课题,还有很多工作有待继续实践、研究和完善。

(作者单位:肇庆市四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徐爱芸.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J].吉林教育,2010,(1).

[2]张英梅.技校机械基础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J].中等职业教育,2010,(1).

[3]张国海,和来香.机械原理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课程与教学心得体会 篇4

王献忠

教师是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参与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

是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通过对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的学习,是我在教学中有很深刻的体会。

当我接到一年级数学课本时(人教版),立刻让我惊呆了,这简直就像一本连环画,哪像我们二十年前学的数学书,单调、枯燥的加减法。现在的数学书上的内容,每一个课都用一个场景故事表现出来真是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密切联系,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便在教学时更好的发挥。在教学第一课《数一数》时,教材先是呈现一幅美丽的校园“图”。我想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还有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也提出:学生是否能吸收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识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于是我找来几个苹果和几瓶娃哈哈饮料走进课堂,让学生数数这些学生在家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或吃过的东西,数起这些小数目的事物当然是不费吹灰之力,然趁势引导数一数“美丽校园”画中的事物如:单杠数、花朵、垃圾桶数等就容易了。以至于再扩展到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多少个同学等大数字学生也能接受了,并且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数感。由此可见,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第二课《比一比》中,我没有按教材的编排顺序去教,而且先教练习题中最后一题的“猜一猜”。把两支一长一短的铅笔一端藏在手心里,另一端露出来让大家猜哪支长。同学们猜的可有就劲啦!但始终不能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他们不知道这蕴涵着一个道理:必须要看到这两支铅笔的全部才能比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中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处理这一节知识时,我想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这无疑是可以使教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然后使教学变的高度有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带有一中精神需要去学习,并能主动的发现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这样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才有可能慢慢转变成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又不如在教学“5”的认识时,让学生摆五个五角星学具时,大家都是一并排摆五个,没有多大的兴趣。而我亲自动手和学生比一比,模仿黑板上悬挂的国旗上面五颗星的位置去摆,看谁白的最像,不仅学生都动手操作了,而且在点评时还可以简单说几句有关这五星的故事,给学生渗透品德教育,这样有就教师的参与合作学生的发展和塑造有很大的进展。

在教学中还要多鼓励学生独立探索,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我在教学“8+3”进位加法时,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一般情况下教师预料之中有三种想法:有的学生会说用凑十法,有的是从8开始又数3个得。但却有一位同学说:“我没有摆小棒也没有数,没算就知道是11。”我感到很疑惑便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他说:“老师你看黑板上你写的7+3=10,那3没变,只有7多1个变成8,那10就该多1个变成11个了。“当时我停顿了一下这不也是一中算法吗?和其他同学比起来,这不算是一种创新吗!当时就给了这个同学表扬鼓励。

我国中科院的张梅玲教授在报上说: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要发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毕竟是在前进发展。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学生只有亲手做数学,才能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课程与教学心得体会 篇5

新课程如同一股春风,带着久违的清新吹进了课堂,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论更是涤荡着我们的心怀。首先,老师对课程改革做了回顾,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进行了阐述。面对社会的发展,我们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必须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然后,对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的构建以及编写依据、体育教学方法与体育教学行为的区别、评价体系的变化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讲解。其次,老师们的重点讲解,当前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问题分析和当前体育教学方法带来的利与弊等。重点证讲解了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并结合教学实际,在新课改下的体育课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怎样评课等,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等内容。对我今后的学习有了更大的帮助。

经过登录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注册学习,通过《新课程培训—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使我 重新认识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深刻内涵,通过学科内容中例举的案例,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组织,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我们 体育 老师 一边 学习一边 网络交流 研讨,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我们体育教师的观念转变,把适应新的课程方法和理念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教授们高深的专业理论报告,不平凡的经历、严谨的治学精神及观摩名师体育课例的令我留恋往返、茅塞顿开的感觉。使我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为自己今后的教育实践打下了基础。通过学习,使自己有了不少的收获!

这次学习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我补了元气、添了灵气、去了骄气,焕发出无限生机。通过培训和一年多的网络学习考核,我从一些优秀的教授、教师身上不光学到了教学、研究的本

领,而且学到了如何做人为师,新跋涉的新起点。今后,我们在地方做好骨干辐射作用,朝着体育课程的探索和改革的方向前进!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虽然身体很累,但留给我的收获却是无穷的,头脑是充实。通过学习,我收获了很多平时很难了解到的经验和教学方法,通过学习让我更深的认识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体育课的乐趣,也对教好新教材充满信心。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为做一名优秀的体育老师而努力。

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巧设悬念诱兴趣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绪言》一节时可向学生展示体育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体育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验“处处有体育”的真情实感,与此同时巧妙地配合体育训练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体育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体育,增强对体育学科的兴趣。

另外,在每节课的导入时,也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并且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验现象的问题或者实验,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二、诱导探究激兴趣

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体育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体育知识的兴趣。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三、研讨释疑增兴趣

课程与教学心得体会 篇6

2014年6月18日-6月24日的体育类课程范式改革与创新培训在江西师范大学青山湖校区举行,本人有幸参加此次培训,听了北京师范大学李芒教授、毛振明教授,江西师范大学罗林教授、程其练教授、周美芳教授、黄文英教授、刘琪教授、席毅林副教授的讲座以及讲课,受益匪浅,感慨多多。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在这里我就体育教学有这样几点认识与想法:

一、健康第一,适用于每一个学生

“健康第一”,通俗简要地说明了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对人的生活的重要性。在我们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正如李芒教授所说的,我们在每个学期的第一堂课,就要给学生讲述这门课的重要性,对其以后的生活以及工作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上好第一堂课,这学期的课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第一堂课给予学生一个全新的体育课,多下功夫,吸引学生喜欢体育课,让他们明白不是为了上课来上体育课,而是为了身体健康,为了在大学里掌握1-2项运动技能,为自己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有个“终身体育”意识来上课。强壮的身体不是坐享其成就可以得到的,必须要经过积极、持久的锻炼才能造就。那么,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最好的锻炼机会就是在体育课堂上。

二、体质达标的重要性

李芒教授和毛振明教授在讲座中都提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涵义,学生的惰性是比较大的,如果一味的以学生为主导,让他们以

中级班、高级班等。

五、体育课也要有爱心

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我们体育教育者与学生的接触是最为密切的,了解也是最多的。当今的学生希望老师和他们像朋友一样。我们作为教育者,让他们学有所得是最基本的,但在教学中付诸于爱心却是不容易做到的。在观摩了席毅林副教授的健美操的示范课后,席老师给大家传达的如何利用细小的动作让学生在感觉老师是在关心他们,一个及时到位的动作提示,一个无声的相视微笑,无不透露着老师对学生的爱。因此,在以后平日的教学上,多帮助保护一下,多说一句安慰、鼓励的话语等,这些看起来是微乎其微的细节却对学生有着很深的影响。

如何进行体育课范式教学改革与创新、怎样能够成功?这也为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改革的同时,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也要更好的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的创新来迎接新的挑战。正如好几位老师提到的阅读,其实很简单,就是充实自己,不断挑战自己。

课程与教学心得体会 篇7

一、ERP沙盘模拟课程简介

ERP沙盘模拟课程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的管理类实战演练课程。采用哈佛大学流行的沙盘情景教学模式, 并借鉴了Management Group公司及同类培训课程公司的相关理念和教学方式, 以生产型企业为背景, 让每个参赛学生置身商业实战场景, 以各自代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身份, 涉及财务、物流、生产、营销等重要角色, 实地体验商业竞争的激烈性。

沙盘最初源于西方军事战争中战地指挥工具, 通过实物模型, 指挥员无需亲临现场便可以直观地了解整个战场的全貌, 从而运筹帷幄, 并做出最优的决策。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se Planning的缩写, 中文意思就是企业资源规划。

ERP沙盘模拟课程不同于一般以理论和案例为主的管理课程, 它采用的是一种体验式的互动教学方法, 是一种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 充分体现“以学生学为主, 以教师教为辅”的全新教学方式。它能营造一个和现实商业社会相类似的市场竞争环境, 提供现场的实战气氛, 通过模拟生产制造类企业的具体经营, 让每个学生都能直接参与模拟的企业运作, 在较短的时间里遇到企业经营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 在体验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的同时, 又能真实感受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 让学员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和财务结算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让学员既要为股东创造财富, 又要承担风险, 在激烈的竞争中体验每项管理职能的重要性。通过具体的生产经营, 既让学生全面学习经济管理知识, 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与管理能力。

二、ERP沙盘模拟课程的内容与特色

在进行ERP沙盘模拟课程时, 先将参加训练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 每个团队运营一个具有一定资金的制造类虚拟企业, 该企业设有研发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团队成员为4~6人, 分别担任企业的重要职位:总经理 (CEO) 、财务总监 (CFO) 、营销总监 (CMO) 、生产总监 (COO) 、采购总监 (CPO) 等。每个团队代表同一行业的竞争对手, 在模拟经营的六年中, 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每个团队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和竞争对手的对向, 决策自己企业未来生产的产品类型、市场开发、销售策略、长短期融资等。整个课程内容涉及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通过六年的经营运作, 使受训学生身临其境, 直面市场竞争的精彩和残酷, 并在此过程中体悟经营管理的真谛, 同时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目的。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特色在于:

1、教学模式独特新颖。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以教师讲为主, 以教材为中心, 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满堂灌;而ERP沙盘模拟课程则是以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课程的教学运用独特直观的教具、融入变化的市场, 结合企业各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教师点评, 使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 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市场竞争、企业管理信息化和决策思想方法等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熟悉企业环境和企业管理流程, 体验企业在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的过程和所要做出的关键决策, 让学生在成功与失败的体验过程中, 完成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综合实践能力。

2、涉及学科内容多。

ERP沙盘模拟课程是一门跨专业、跨学科极强的综合课程, 需要学生综合应用前期所学的企业管理、ERP理论、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等多学科的知识。课程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 从制定战略规划到模拟经营制作出年度财务报表,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企业管理理论制定战略规划和竞争策略, 利用ERP理论做好生产能力预算和生产过程控制, 运用财务管理知识进行各年度财务预算、资金控制以及制作财务报表, 缺少任何一方面的知识都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在教学中, 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方向进行改造和拓展, 达到每个专业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如财务会计专业方向的学生, 要求会解读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 会使用财务工具进行分析, 会完成期末的经营结算;营销专业方向的学生, 可以要求会选择目标市场, 会制作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战略, 会运用4PS等各种市场营销概念;企业管理专业方向的学生, 要求会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 制定战略决策, 有效管理企业内部资源;信息管理专业方向的学生, 要求会获取信息、掌握信息、利用信息, 把这些情报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物流专业方向的学生, 要求会根据订单和生产线情况, 合理安排生产, 提前预算所需物资, 保证生产和消费间物资流动顺畅。

3、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技能。

一般经管类院校的学生在课程中学到的技能是零散的、孤立的, 缺乏联系。而ERP沙盘模拟课程打破了这一常规, 在教学中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市场预测与分析、生产管理、采购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以及演讲表达等专业技能, 任何一方面技能的欠缺, 就可能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短板, 并最终导致企业经营过程失败。

三、ERP沙盘模拟课程的教学体会

1、课程教学时间较集中。

ERP沙盘模拟课程教学模式决定了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相对集中, 所花费时间不多, 但要求尽量紧凑。通常在一周左右, 一般用1~2天介绍运营规则, 然后花3~4天时间进行模拟企业六年的经营管理, 将企业结构和管理的操作全部展示在模拟沙盘上, 将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集中模拟可以提高课时利用效率, 学生在竞争过程中也能集中注意力, 考虑企业运营问题, 完整的学习ERP沙盘模拟课程, 如果分散、间断模拟过程, 则无法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2、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本课程采用体验式模拟教学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提供的公平竞争环境中, 学生完全自主进行模拟, 自己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自由进行企业经营决策。通过分组形成企业团队, 各团队之间互相竞争, 经营不善会面临破产, 以游戏的方式完成教学, 这些都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 学生会为了企业的生存积极想对策, 不知不觉中已经全身心投入到实验中来。

3、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

ERP沙盘企业经营实战演练, 不同于课本知识的传授, 它借助于直观独特的沙盘教具, 使学生可以模拟市场竞争, 运筹帷幄, 决战商场, 仿真体会企业多年的经营管理过程, 实现了传统实践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效果, 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训练获益匪浅。

4、巩固延伸专业知识。

ERP沙盘模拟教学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按照运营规则进行操作, 学生一方面能复习巩固所学专业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又能延伸了解其他专业知识, 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进行动态战略调整。

5、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ERP沙盘模拟教学, 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从企业生存发展的角度制定发展战略, 在复杂的运营环境中自由做出各种重大决策, 自己全面经营六年时间, 分析、设计开发产品、开拓市场、广告投放、生产计划、采购预算、财务报表等独立完成,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 从中也能获得很好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今后实际工作奠定了基础。

6、培养学生沟通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ERP沙盘模拟教学是由各个团队组成的, 每个团队的成员都要负责某一具体职能, 整个模拟企业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系统。所以, 团队成员一定要多沟通, 在经营过程中如果有分歧, 一定要通过沟通进行协调, 要有团队协作意识。在模拟经营过程中, 为了企业的利益, 学生锻炼了沟通能力, 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和大局意识。团队成员各司其职, 相互协调, 实现企业共赢。

四、进一步开展ERP沙盘模拟课程的建议

1、组建教学团队,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ERP沙盘模拟教学具有跨专业、多学科的特点, 需要有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ERP沙盘模拟的多学科融合性要求老师具备较高的素质, 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 还要掌握经济、管理其他专业的相关知识, 这样才能对学生运营过程中的问题, 不仅从财务方面进行了点评、分析, 更从管理学、生产运作、销售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解释, 才能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和决策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根据课程所涉及的专业领域, 考虑组织专业教师加入, 组建综合性的课程教学团队, 有效整合学院各专业优势资源, 实现专业互补, 学科交叉交流, 拓展教师的知识面。教师要能有效控制模拟教学, 积极帮助学生熟悉规则, 拓宽思路, 把握教学进度, 维持纪律, 善于总结经验, 点评学生运营情况, 给学生有效、有益的指导。

2、合理安排教学, 完善激励机制。

经过两年的实践教学, 发现学生对ERP沙盘模拟课程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但在进行课程教学安排时, 只有2~3天, 时间非常紧张, 学生不很熟悉规则, 导致在运营过程中经常出现违规操作。如果时间能够长些的话, 可以用1~2天的时间试运营, 让学生熟悉规则, 再用2~3天时间完成六年的运营, 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ERP沙盘模拟课程相对复杂, 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整个运营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协调, 解答问题, 阶段点评, 这些都要付出相当的精力。因此, 在工作量的核定上, 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量化, 量化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院可以出台一些激励机制或扶持政策, 鼓励年轻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ERP沙盘模拟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陈建波.运用ERP沙盘模拟促进会计实践教学[J].吉林教育, 2010.

[2]刘岳兰, 谭耀辉.ERP“沙盘模拟”教学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8

关键词:信号与系统 教学体会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131-01

信号与系统是高等工科院校通信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中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通信、自动控制、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等领域[1]。本课程与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联系密切,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从电路分析的角度研究问题,本课程则从系统的观点进行分析。此外,在本课程中还涉及用到高等数学、线性代数里的一些基础知识。因此,该门课程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要求较高,同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电路分析能力。该课程主要涉及信号和系统两个部分,分为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分析和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分析两大类。在分析方法中,又可以从时域和变换域两个角度来进行。本课程与后续课程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如其中的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分析是数字信号处理这门课的基础,其中的傅里叶变换分析法是通信原理,数字通信等课程的基础。对于系统的响应的分析方法又在后续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得到深入地体现。因此,信号与系统这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对于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这门课的讲解中,也可以帮助学生顺带复习先修课程的一些重要的概念,定理和方法。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本课程教学工作认真总结,弥补不足,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1 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1.1 注重基本概念以及定理的实际意义的讲解

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相比,信号与系统这门课中的公式和定理还是比较多的,一些学生在课后作业和考试中常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公式和解题过程,最终还是没能深入地理解隐藏在公式和解题方法背后的原理和意义。因此,在实际课程的讲解中,需要加强基本概念以及定理的实际意义的讲解。具体来说,要花大力气讲清楚基本概念,特别是那些先修课程中没有的、而信号与系统课中新出现的概念。例如,冲激函数这个概念先前没有出现过,在讲解中就不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有这么一个函数,后面章节中要用到就结束了,而是要从冲激函数起源入手,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演示或板书的方式,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这个函数是门函数取极限得到的,有这样直观的演示过程,学生就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掌握冲激函数的基本性质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有这些性质等等;此外,还需要引导学生要有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精神,也就是说要有意地去引发学生思考:这门课为什么要引入这样的一个冲激函数,引入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函数之后是不是给信号分析,系统分析过程带来了方便。通过这个过程的引导和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从而使学生能够知道重要概念的来龙去脉,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以上只是举了一个例子,在信号与系统这门课中,这样的概念和定理还很多[2],不再一一列举。

1.2 注重各章之间相关内容的对比讲解

与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相比,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的体系相对严密。现有的绝大部分教材都是按照先时域后频域、先连续后离散的方式进行编写[3]。以系统分析方法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带领学生把握两个角度的对比。第一个角度的对比是连续与离散之间的横向对比:将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和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将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复频域分析方法和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在对比过程中,需要把握对比双方的共同点,区分出不同点。第二个角度的对比是时域和变换域之间的纵向对比:将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和连续时间信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复频域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将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和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又如,傅里叶变换的性质、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和Z变换性质之间的对比。在每一方法的内部,也有很多可以采用对比讲解的内容,如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展开与非周期信号傅里叶变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等。通过这样的对比讲解,不仅能够使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还可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例如,在横向对比中,只要掌握了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方法,以及离散系统分析方法中与之不同的部分,即可以轻松掌握两部分内容。

1.3 注重隐藏在定理、方法背后的思维方式的讲解与拓展

通过一门课的教学过程,需要让学生牢固掌握该门课的知识是最基本的目标。除此以外,在更高层次上,需要通过相关定理、分析方法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隐藏在该定理、方法背后的思维过程,即上升到方法论高度去讲解相应的理论。以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为例,对于求取通过连续系统的一般信号的零输入响应,求解系统的微分方程十分麻烦。这时候采用的方法是将复杂信号分解为一系列具有不同延时的简单的冲激信号的加权求和形式,分别求出简单冲激信号激烈下的零状态响应,最后将其叠加,根据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其结果即为复杂信号激励下的零状态响应。因此,在这部分的讲解时,就可以提炼出隐藏在此背后的方法论,即,遇到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简单问题,解决简单问题,最后加以综合。通过这样的讲解,可以使得学生在后续课程和未来的学习,工作过程中,运用该方法论去解决实际问题。以上只是举了一个例子,类似的实例在信号与系统这门课中还有不少,笔者相信,通过这种方式的讲解和升华,使得学生学完这门课之后的收获不仅仅停留在掌握了这门课书本知识这样的高度上。

2 结语

综上,按照上述思路,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们将着力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并且争取达到不仅使学生牢固掌握深刻理解这门课的理论,并且使学生能够将这门课中介绍的分析方法背后的思维方法和过程运用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刘占卫,李金周.《信号与系统》理论课的启发式教学[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5):127-128.

[2]沈元隆,周井泉.信号与系统(第二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课程与教学心得体会 篇9

【关键词】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5-0081-02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特色课,在整个课程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课程既有冲压理论内容,又有很多经验的公式、数据。在此过程中,需要借助于冲压变形理论进行工艺性分析,需要结合具体的冲制件尺寸和精度等要求、客户设计要求和设备条件等,确定合理的工艺方案和模具总体结构。在具体零部件设计时,要合理地选用经验数据,树立标准化概念,也要充分考虑加工工艺性,最后以装配图、零件图以及设计说明书的形式把设计结果表现出来。该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强,涉及的知识点多,具有较高的教学难度。本文作者长期从事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以下是几点教学体会。

一教师自身热爱本职工作

只有真正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才会高度重视课堂感受,同学们的听课反映好,自己也就会很享受教学过程。为此,教师就会促进自己去主动学习,加强自身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积极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准备工作。

二教师应了解授课对象

目前本校在读高职学生中,部分存在学习主动性不强的问题,部分存在学习方法不得当的现象,部分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也存在一部分不愿动手、不愿动脑、浑浑噩噩过日子的同学。如何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动性,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引导他们正确学习,这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为高职授课对象存在以上特点,所以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需要教师更有耐心、责任心,需要教师备课更充分,需要教师上课要更生动。

三教师应努力提高专业素养

作为模具专业教师,岗位能力要求很高,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包括冷冲压模具设计、材料、热处理、公差、机械制图、机械加工和特种加工等知识,还应有一定实际设计能力,最好具备一定的实际模具加工经验。除此之外,也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能抓住重点问题,做深入浅出的讲解。不但能讲出应该怎么做,更应该讲出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学生才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教师还应该与时俱进,密切联系模具企业,时刻关注模具行业动态,注重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学习,及时把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融入课程教学。

四教师应因材施教

根据对授课对象的了解,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才能尽可能地提升授课效率,提高教学质量,随时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切入必须的知识点。“百闻不如一见”,要多准备教具,最好是企业的实际产品或者模具等。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比如讲到曲柄压力机,可以借助于动画,让同学迅速了解其工作原理,然后通过图片播放,让同学了解各种种类、不同吨位的冲压设备,最好带学生到设备现场,以增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效果。

五教师应进行符合思维习惯的教学内容设计

为了提高模具设计学习效果,掌握一些典型模具结构非常必要,那么如何才能尽快熟悉模具结构呢?可以尝试符合人们思维习惯的教学过程。比如一副单工序落料模,首先根据落料件形状和尺寸,确定凸模和凹模的刃口轮廓,提示由于要考虑凸模、凹模的强度、寿命和固定,需要做成具有一定长度或厚度的结构,然后就是如何固定凸模和凹模到模架上,这时基本可以工作,但操作者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且不适合批量生产,由此引导学生进行卸料装置、导料装置设计,出件方式的确定等。

六教师应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

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教学对象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比如,冲压变形理论要怎么讲,讲到什么深度,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容易接受,从而能够利用塑性变形理论分析冲压成形性能。冲裁模设计是本课程的重点,要讲清冲裁变形过程,断面各部分产生机理,刃口尺寸计算和公差确定方法,排样设计、冲压力计算、压力中心确定和压力机初步选择,落料模、冲孔模、复合模、级进模结构和动作原理,凹模、凸模、卸料装置等主要零部件设计,要求学生要具备中等复杂冲裁件的复合模设计能力;弯曲模设计,可以以u型和v型弯曲模具设计为重点进行教学,重点分析弯曲变形过程和特点、弯曲展开尺寸计算、弯曲凹模和凸模半径等尺寸确定,以及弯曲件定位问题。拉深模设计可以以筒形件为例,重点学习拉深次数确定、各次拉深直径调整、拉深高度和凸模、凹模圆角半径确定;另讲清盒形件拉深的特点。级进模设计的重点内容是排样、常用的定位零件的设计、导向零件设计,以及零件图尺寸标注。

七教师应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

教学内容确定以后,可以根据实际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比如冲裁模设计模块,可以先讲解冲裁变形理论,再进行冲裁模总体结构介绍,然后讲解冲裁工艺计算,包括冲裁间隙确定、刃口尺寸计算和制造公差确定、排样设计及材料利用率计算、冲压力计算和压力中心确定,接下来进行模具主要零部件设计以及完成标准件的选用、压力机校核等,具体如上图所示,当然,具体设计时,这些内容往往都是交错进行的。

八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cad能力

当前企业,冲压模设计都是采用cad,有的仅要求二维模具装配图、模具零件图,有的既要有三维装配图、零件图,又要有二维图。但无论如何,对cad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本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学生cad能力的培养,包括绘制三维和二维模具装配图、零件图的能力。在非标准模具零件实际设计过程中,结构设计固然重要,但如何正确合理地在二维零件图中标注尺寸与公差非常关键,只有在课程教学中重视尺寸和公差标注这一环节,才能让学生绘制出符合实际生产的模具图纸,才能便于相关人员读图和加工等,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企业零距离。

九教师应始终灌输安全、文明的操作意识

作为模具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如何保证冲制件质量,也要考虑如何让模具零件加工人员容易看图、加工方便和修模方便,便于模具装配人员进行装配,更要注重冲压操作人员的安全,尽可能地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要加强设计和加工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设计和加工理念。实践证明,一流的管理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产品,真正提升模具的价值。

十教师应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

众所周知,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知识面广,众多的内容不可能用几十个学时就能完成讲授,可以布置一些查阅文献的任务给学生,通过不断的有意识的训练,让学生逐步养成主动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一结论

上一篇:护理实习生管理方案下一篇:公司给员工生日祝福语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