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 医院2011年纪检监察和纠风工作总结的通知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印发 医院2011年纪检监察和纠风工作总结的通知(精选7篇)

关于印发 医院2011年纪检监察和纠风工作总结的通知 篇1

和纠风工作总结的通知

今年以来,我院在上级党委和纪委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全省卫生系统纪检监察纠风工作会议精神,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纠风工作,与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结合起来,与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结合起来。

一、坚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一)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实处。严格按照市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要求:党政主要领导对反腐倡廉建设负总责,承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院长与市 局签订《市直 党政领导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党支部每季研究一次廉政建设工作,班子成员定期向党支部汇报落实责任制的工作情况。

(二)加强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完善反腐领导体制和工作机。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一岗双责”,并制定 “一岗双责”工作方案,院领导班子与市 局签定综治维稳“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 一把手和分管领导的责任目标,要求既抓好业务工作,又尽职尽责地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成“一班人”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将廉政建设工作情况与班子成员的政绩考核挂钩,增强班子成员的责任感。

(三)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的监督和检查,进一步形成反腐倡廉的合力。组织各科组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 任书》、《行风建设责任书》;组织全院职工签订《向社会承诺“无红包、回扣科组”的责任书》、《职工廉政服务承诺书》等,确保责任制的责任目标落实到位。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日常工作目标管理,与业务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

二、广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

(一)加强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党风党纪教育、廉洁从政教育,强化科学发展观教育,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以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为契机,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报告,胡锦涛总书记及汪洋同志的讲话精神、《反腐倡廉教育读本》、《 市惩防体系建设文件选编》以及有关商业贿赂专项治理的政策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组织观看了《 省纠风工作暗访专题片》。

(二)强化医德医风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警示教育。强化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纪律、责任教育,大力宣传医德医风先进典型,引导医务人员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行业风尚。组织职工参加中国优秀党员 先进事迹报告会,会后由团支部举办学习座谈会,掀起学习活动热潮,激励广大职工争做优秀白衣战士。同时,树立 先进典型,鼓励职工向获得市 系统“ ”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的 ;市直卫生系统优秀团干部、团员荣誉称号的 同志学习。

(三)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增强医务人员反腐倡廉意识,运用廉政文化影响的长期性和广泛性,形成“廉洁行医,诚信服务”的良好文化氛围。今年来,向职工广泛开展“红句”(廉政格言警句)征集活动;积极参加 系统庆祝建党90周年——“ ”红 歌大赛、以及主题为“ ”的 系统反腐倡廉辩论赛,起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营造良好的廉政从医氛围。利用宣传栏、医院网站、内部网络、电子屏等进行廉政教育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廉政氛围。

一年来,无领导干部、职工违规违纪现象,未收到索要红包、回扣、开大处方等方面投诉,门诊病人问卷调查满意率为 %,并涌现出一批好人好事:。

三、健全制度,监督落实,推进反腐纠风各项工作

医院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纠风工作,与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结合起来,加强制度建设和落实,实施源头管理、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

(一)完善和落实《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以参加市 系统“ ”文明礼仪展示比赛为契机,举办礼仪培训,推广文明用语,规范医务人员的言行举止,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医院文明服务素质。

(二)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每年修订《医院基本用药目录》,开展了全院医师药师培训,积极推广药品通用名使用。

(三)认真贯彻落实《 》(卫 [2011] 号)文件精神,按要求切实做好今年采购药品的遴选工作及管理工作。

(四)认真落实《 实施“2009年网上药品阳光采购”药品遴选方案》,严格药品购进审批程序,同时认真执行广东省药品集中招标阳光采购政策和 市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政策,全面实施药品和医用耗材网上采购,更好地发挥集中招标采购控制药价、降低费用的作用。,有效发挥集中招标采购控制药价、降低费用的作 用,遏制药品采购中不正之风。

(五)落实处方抽查、点评制度,医务科定期抽查处方、治疗单,围绕医疗质量,主要针对合理治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评价,及时了解和分析临床诊疗信息,有效防范和及时纠正诊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实行医生不当处方点评、公示制度。定期召开医生会议,公布抽查情况,对不合理的处方进行分析讨论,并做好有关医务人员思想教育工作,对他们敲响警钟。

(六)坚持药品用量追踪监测制度。医院药事委员会每季对全院药品用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用量不合理增长或有投诉的药品,予以限制使用、停药处理。

(七)严格控制药品收入比例和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控制医院药品收入,对医生实行“超一罚二”制度,杜绝收“红包”、“回扣”、开大处方的现象,今年我院重点监控药品比例控制为 %。

(八)严格执行一般事项和重大事项审批程序,规范医院重要事项议事规则和审批程序,进一步提高了医院决策的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今年来医院共审批重大事项

项。

四、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加大监督和处理力度

(一)开展关于收受医药回扣专项治理,加强重点科室、岗位、人员、环节的医护人员教育和监督,并对 人次进行廉政思想教育、约见个人谈话,签订了《关于收受医药回扣个人自律保证书》;同时下发市 系统廉政帐户到各科组,要求职工认真对照、检查,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二)认真开展我院《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贯彻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并结合 “八个严禁”、“五十二个不 准”的规定,制定和落实了廉洁从政的相关方案,查找医院廉政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加强对风险点的防范管理。经自查,没有发现我院领导干部违规收受礼金、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现象,没有收到涉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信访举报及廉洁自律方面的案件;全体党员领导干部没有发生收受红包、礼品等违法、违纪的行为,在换届选举中严格遵守换届纪律,没有违反中央“5个严禁、17个不准”换届纪律规定的行为发生。

(三)按照市 局的部署要求,医院成立了抗菌药物领导工作小组,开展抗菌药物专项自查活动,共点评 张处方。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低于“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的标准;同时组织全体医生认真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考核,并签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责任状。

五、深入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大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为进一步做好行风评议工作,深化廉政建设,医院通过派发问卷调查(派出 份,回收 份)、组织个别病人访谈、走访调查服务对象,召开医院中层干部和职工代表意见会议及行评监督员座谈会、设立网上行评专栏、院长信箱和热线电话等形式,从廉洁行医、思想作风、文明服务、工作效率、合理收费和总体评价等方面了解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一)医院物价领导小组开展对医院所有收费项目进行的自查工作,进一步规范收费管理,对部分收费我院主动降低收费标准,减轻群众负担。

(二)继续实施“ ”进修活动,提升医疗服务技能。定期分 批派出医生、护士到 及 进修学习,派出临床医技科室人员到省、市级兄弟单位进修学习。并举办 等培训活动,邀请国家、省级专家授课培训,提升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三)以参加由市 局举办的文明礼仪展示比赛为契机,举办护理礼仪培训,推广文明用语,提高医院文明服务素质;举办首届护理知识竞赛比赛,规范导诊制度,开展微笑服务、优质服务;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工作,优化门诊、医技工作流程,确保窗口等侯时间不超过15分钟;在门诊大楼各楼层免费提供开水及一次性纸杯,完善各科室的导向牌。

(四)医院网站完成改版重建,指定专人负责网页的动态管理、回复院长信箱来信和咨询,及时将医院信息向社会、职工公布并为市民解答疑难问题,建立医患沟通互动平台;完善门诊挂号、门诊分诊和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

(五)下发《 停车指引》,倡导医院职工把方便让给患者,采取划定固定车位供就诊者使用;加建摩托车停车棚;拟租用医院附近的停车场,解决职工的停车问题,目前正在协商中。

六、积极推行院务公开工作,加强群众监督力度,畅通医院与社会沟通渠道。

(一)实行医院对社会、科室对医院、个人对科室三级承诺制,并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和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召开职工大会

次,向职工通布医院运营管理情况、领导工作思路、医院重大决策事项、人事管理情况;听取职工对医院管理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反复征询职工意见,实现决策议事的科学化、民主化。

(三)向社会公开医疗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及时向社会公开医疗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药品及医用耗材价格、医疗服务流程、医疗费用查询办法等。

(四)落实领导信访制度及医药代表接访制度。建立健全专人负责的群众投诉、举报受理机制;定于每月

日接访医药代表,并且须由药剂科、医务科负责人陪同当值院领导共同接访。

关于印发 医院2011年纪检监察和纠风工作总结的通知 篇2

质量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需要工业战线各级单位持之以恒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单位, 在总结去年质量工作的基础上, 研究并确定了2010年质量工作要点, 明确了2010年质量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主要工作内容。

现在将2010质量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 希望各有关单位按照或参照本通知的要求, 积极研究部署本地区、本行业和本单位的质量工作并抓好落实, 推进和深化工业产品质量建设, 为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做出贡献。

一、指导思想

2010年, 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重在落实、重在持之以恒、重在严格管理”的批示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学习实践中央经济工作精神, 通过推动工业产品质量进步, 为调结构、上水平,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贡献。

在质量工作中, 要突出企业的质量主体地位;推动企业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诚信体系;以品种开发、质量提升、品牌创建和服务改善为工作要点, 积极推进质量工作。

二、工作重点

在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指导意见》 (工信部科[2009]180号) 的基础上, 2010年质量工作要突出以下四个重点。一是通过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推动品种开发和品牌培育工作深入开展;二是通过开展“提高工业产品质量示范项目”和“质量兴业”等活动, 推动地方和行业质量进步;三是完成工业产品质量“十二五”规划的编制, 为持之以恒地开展质量建设打好基础;四是通过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加强质量公共服务等工作, 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

三、主要工作内容

(一) 制定完善工业产品质量规划和政策法规

按计划完成《工业产品质量“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十大行业在编制行业“十二五”规划时, 要对行业质量发展提出目标要求和措施;继续推动修订《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运用修订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重点行业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等手段, 推动工业产品质量进步;组织开展重点工业行业质量指标体系研究, 逐步建立工业行业质量水平评价和发布制度。

(二) 完善工业产品标准, 提高标准符合性水平

继续开展梳理工业行业标准体系和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2010年要完成3400项急需标准的制、修订;在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组织开展达标工作的试点, 推动企业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 引导企业采用推荐性标准, 提高工业产品采标率水平, 稳定提高产品质量;鼓励行业和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 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消除标准性的贸易壁垒, 并组织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争取逐步形成一批“以我为主”的技术和产品标准。

(三) 落实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

在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中, 加大对提高产品质量的支持力度。重点安排与新产品开发、产品共性质量问题攻关、提高实物质量水平和增加产品知识产权含量相关的项目;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 促进企业实现生产改造, 增强企业制造能力和工艺水平, 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 支持和引导有关产业领域优化技术攻关组织形式, 加大研发投入, 集中力量攻克制约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技术。

(四) 发挥行业和地方在质量工作中的作用

指导和帮助地方工信部门落实质量工作职能, 积极开展工作。在“提高工业产品质量示范项目”试点工作的基础上, 推广开展“示范项目”的活动;以“示范项目”拉动地方质量工作, 提高区域性重点产品质量水平和竞争力, 促进经济发展;组织工信系统开展质量工作研讨和培训活动, 提高地方工信部门质量意识和能力, 促进地方质量工作。积极促进和指导行业协会加强质量工作, 提高行业质量管理水平;在重点行业组织开展“质量兴业”活动, 2010年将确定3~5个行业和领域开展“质量兴业”活动试点;通过发挥行业协会在质量工作中的作用, 指导和帮助业内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 转变发展方式, 增强竞争力, 提高行业整体质量和效益。

(五) 加强工业产品质量诚信体系的建设

开展对工业产品质量诚信体系的研究工作, 并将质量诚信体系纳入社会诚信体系框架;制定和发布食品质量诚信体系的标准, 抓好在黑龙江省、河南省分别开展的乳制品和肉类加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建立完善区域性、行业性的质量诚信体系。

(六) 落实“下乡”产品质量保证措施

继续配合财政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等部门做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下乡”和“建材下乡”产品的质量保证工作;通过产品选点、制定目录、质量监督和签署质量责任协议书等工作, 配合有关部门切实保证下乡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 维护农村用户的合法权益;对农村消费市场的开发和保持进行研究, 巩固和扩大“下乡”政策的效果。

(七) 加大扶持中小企业质量发展的力度

积极宣传贯彻《关于推进中小企业质量建设的若干意见》, 推动中小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增强平台的质量服务功能和水平。继续开展中小企业公共 (技术) 服务示范平台的遴选工作, 2010年要建成150个公共 (技术) 服务示范平台;在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中, 将质量管理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2010年为中小企业培养300名全面质量管理普及教育教师;鼓励行业和地方在政策、技术、资源等方面加强对中小企业质量工作的指导和扶持。

(八) 推动工业企业提高质量管理能力

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建立和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筑牢企业科学管理、严格管理的根基;宣传贯彻《关于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指导意见》, 依靠行业协会和质量协会等组织在重点行业、地区采用多种手段宣传推广适用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 逐步改变我国企业管理粗放的状况;鼓励企业推行ISO9000、ISO22000等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切实提高体系运行和认证的有效性;通过实施《关于鼓励工业产品开发品种和技术创新的指导意见》, 增强企业产品开发和创新的能力;加强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机构管理, 为企业提高质量管理能力提供技术保障;开展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研究, 提炼源于我国企业成功实践的质量管理经验并普及推广;组织开展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及其在我国企业中成功推进的路径研究, 为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供指导和帮助;研究开展评选工业行业质量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的有关工作, 为培养质量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

(九) 积极开展消费品领域质量品牌建设

开展对工业消费品品牌建设的研究, 制定《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关于大力推进服装家纺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 以服装和家纺行业为切入点, 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开展对市场和用户信息收集和分析的研究工作, 开展在重点产品领域的用户评价和市场评价工作, 了解和掌握重点产品的顾客满意度和市场认同度, 为质量改进和品牌建设打好基础;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行业和产业聚集区培育区域性、行业性品牌, 提升区域和行业质量形象。

(十) 做好重点产品质量整治工作

继续配合执法部门, 做好相关工业产品质量整治工作;与质检、工商部门配合, 对国家监督抽查和国家市场监测的重点工业产品进行质量分析和质量改进活动;做好与有关部门、单位配合, 做好农资产品和生产单位的管理, 做好农资质量监测和农资打假, 提高支农化工产品质量;开展做好通信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活动, 加强建设中的程序管理、质量责任制和质量通报制度, 切实提高通信工程质量;继续开展手机产品的质量整治工作, 重点治理手机生产和非法手机交易市场两个源头, 制定手机企业售后服务行业标准, 维护手机用户的合法权益;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和工商总局, 对手机、电视、计算机商品“三包”规定进行修订。

(十一) 组织和支持全国性质量活动

继续作为主办单位之一, 会同质检总局、中宣部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全国质量月”活动, 共同举办“第十七届中国质量论坛”和“全国工业质量管理和可靠性现场经验交流大会”;支持中国质量协会等组织开展“先进质量方法推广年”、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用户评价和质量宣传交流等活动;会同宣传部门, 广泛开展质量宣传, 提高全民质量意识, 营造重视质量、关心质量的社会氛围。

关于印发 医院2011年纪检监察和纠风工作总结的通知 篇3

2011年,我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乡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 “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和谐为基”这条主线,稳定和扩大就业、健社保、促改革、强人才、保和谐,克难攻坚,服务大局,开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新局面。

一、积极做好创业促就业工作

(一)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一要继续加大就业政策落实力度。建立本辖区内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台账、未就业的困难人员和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台账,做好就失业登记工作。积极开展以“五送一补”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援助活动,切实帮助“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就业。二要统筹做好各类群体就业工作。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通过财政补贴、非公组织吸纳、就业见习等措施,积极探索创业带动就业,市场选择就业和毕业生自主就业,灵活就业的新途径,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力争使应届高校毕业生年末就业率达到80%以上。同时要强化政府促进就业作用,坚持把发展公共服务业与开发公益性岗位结合起来,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三要做好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确保我县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验收工作目标实现,进一步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和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机制,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放款数额由2万元提高到5万元,要制定专人,做好再就业小

额担保贷款的受理、调查、公示、推荐工作,保证放贷资金全部用于支持创业。四要加就业培训宣传力度。根据县上的安排,将有培训需求的劳动者全部纳入就业培训范围,在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创业培训工作的同时,积极向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劳动者、复转军人、残疾人等各类创业者开展免费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培训全覆盖。完善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政策咨询、技术指导等社会化服务。进一步营造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媒体、刊物、网络、咨询热线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创业政策,普及创业知识,宣扬创业典型,树立和表彰一批优秀的创业者和企业家。要认真做好创建创业型城市绩效考核评估工作,建立健全创业服务长效机制。

(二)继续加快劳务经济发展步伐。一要加大劳务输转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本辖区内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台账,转移就业人员情况台账,返乡人员创业台账,劳动力培训台账。我乡要抓住雷西高速建设的有利机遇,搭建平台,加强引导,跟踪服务,积极引导广大务工人员就近就地转移,同时,要与用工企业加强联系,力争超额完成全年各项输转任务。二要狠抓农民工技能培训。技能决定输转,技能决定收入,加强对劳动者法律知识、务工常识、专业技能的培训,以培训促输转,以培训促技能提升,力争做到培训一批,输转一批,稳定一批。三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劳务基地。按照县劳务办“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办法,进一步加强跨地区劳务协作,以扩大输转规模,不断提高组织输转率和就业稳定率。四要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重点落实好农民工工资水平合理增长机制。

努力完成就业工作目标。落实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充分发挥四级就业服务平台的作用,依托经济发展和就业岗位增长,拓宽就业渠道和扩大就业,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的工作目标,努力保持就业局势稳定。

(二)全面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加大创业主体培育力度,努力打造创业园区、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实训基地、做好创业项目的征集和推介工作,为投资者找准创业方向。加强创业培训,全年计划组织创业培训6000人,不断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一、努力扩大就业、促进创业

(一)确保就业目标任务完成。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00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00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全年新增贷款500万元以上,帮扶城乡劳动者创业500人,带动2000人以上就业。

(二)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政策。进一步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政策,充实政策内容,简化审核程序,扩大实施范围,大力扶持各类企业发展,稳定企业就业岗位,扩大企业吸纳能力。加大就业专项资金争取力度,进一步规范就业专项资金使用,重点落实“五项补贴”、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政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防失业、保生活和促就业的作用,继续落实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不断完善和改进后续措施。

(三)统筹做好各类群体就业。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等各类群体就业工作,组织开展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和服务农民工“春风行动”等系列服务活动,完善落实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政策。及时掌握农村劳动力基本动态,深入开展“四送”活动,在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输出的同时,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进一步落实农民工培训补贴和职介补贴政策,鼓励各类企业更多吸纳农村劳动力。开展失业动态监测试点,有效应对就业局势变化。

(四)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对城乡创业者加大帮扶力度。进一步完善扶持创业政策。充分发挥小额贷款扶持作用,优化贷款程序,扩大反担保范围,加强创业培训,全年组织创业培训200人以上。

(五)扎实开展各类群体就业培训。以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培养企业急需的就业人才为出发点,把就业培训作为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要措施,不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全年组织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4750人,组织职业技能鉴定发证2500人。

(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市场信息网络、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深入开展服务重点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活动,为求职者求职就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提供信息支持。做好人力资源代理和派遣服务工作,进一步拓展代理服务内容,提高派遣服务水平。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七)大力推进扩面征缴工作。完善扩面征缴协调联动机制,加强部门间信息交流。健全完善申报、稽核制度,提高审核准确率,进一步提高扩面征收工作质量。做好特殊群体的参保缴费工作。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参保工作,年内覆盖率达到95%以上。继续实施“平安计划”(二期),推进建筑、矿山等高危行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2010年社会保险新增扩面8000人以上,年底五险参保人数累计达到13.22万人次以上,全年征收社保费1.3亿元。

(八)完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贯彻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完善被征地农民、村干部养老保险办法,继续研究和解决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险问题。加强对企业年金工作的研究,指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保制度,进一步提高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确保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全县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

(九)提升社保经办服务能力。推进经办机构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优化经办流程,推进窗口式集中服务和流程化审批管理。加强社保服务大厅、窗口建设,并将服务平台向街道、社区、乡镇延伸。

(十)确保各项社保待遇落实。抓好各项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建立全覆盖的待遇享受人员信息数据库。确保参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认真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政策,确保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与结算。

(十一)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健全完善各社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从制度和源头上防范基金管理风险。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配合审计等部门开展好审计工作,及时发现、整改存在的问题。按照《国务院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要求,编制2010年社保基金预算。完善查处和防范虚报冒领社保待遇制度,加大虚报冒领社保待遇查处力度。

(十二)做好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准备工作。认真学习贯彻省级统筹文件精神,正确把握政策,落实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工作各项规定,加强领导,抓好业务培训、编制预算、宣传引导、基金征缴等各项工作,确保省级统筹顺利实施。

三、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十三)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深化公务员法及配套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进一步宣传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公务员录用、调任、考核、任免、奖惩等制度,加强对全县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规范公务员管理。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政策,积极稳妥地解决机关和参公管理事业单位改革中的遗留问题。

(十四)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全面贯彻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会同相关部门认真拟定2010年招录计划,做好新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从基层优秀村官、“三支一扶”等工农和基层一线选拔基层公务员工作。同时,做好调任、录用公务员日常登记等管理工作,完善全县公务员管理数据库。

(十五)强化公务员素质建设。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探索建立平时考核制度,加强考核结果使用力度,完善考核问责等激励约束措施。按照全县公务员培训学时学分管理办法,配合相关部门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按照职位、职责、职能等不同岗位要求,建立健全公务员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充分借助优势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务员通用能力培训。努力探索网络培训,丰富“菜单式”培训内容,开拓更加宽泛的学习选择空间,努力提升全县公务员队伍能力水平。

四、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十六)大力推进招才引智工作。加大力度实施“人才强县”战略,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和高层次人才引进激励政策。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制定年度人才需求计划,扎实做好急需人才的引进储备和“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选拔培养管理工作。坚持人才、项目、技术引进相结合,大力引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和智力。

(十七)充分发挥人才现实效应。以“双服务”工程为抓手,围绕我县支柱产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发挥学科带头人、专家队伍带动作用,配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基层服务活动。围绕我县农业特色产业和新型工业发展,深化高山蔬菜基地为代表的“项目+基地+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才创业模式,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主动为工农业生产一线服务,将人才转化为生产力。研究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各学科专业技术人才推荐选拔工作,做好市以上各类专家的选拔推荐和管理服务工作。

(十八)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加快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继续抓好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指导各主管部门搞好专业科目培训,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备案审批制度,进一步提

升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能力。进一步加大职业能力培训,着力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围绕全县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共同做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继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乡土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和职称评审服务,努力为农村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

五、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十九)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认真贯彻原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和省、市有关规定,研究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相关配套措施和办法,全面完成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任务。加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完善全县事业单位人才管理数据库。

(二十)强化事业单位人事综合宏观管理。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全面推行事业单位聘用制和公开招聘制度,探索公开遴调事业单位人员办法。严格实行事业单位综合计划管理,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在编不在岗和临时聘用人员的清理,有效控制计划外使用临时人员,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用人行为。

(二十一)完善事业单位竞争激励考评机制。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为基础,完善事业单位竞争上岗办法,继续做好评聘分开后竞聘上岗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督促,进一步扩大考评结合的范围。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研究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为特殊贡献人才职称评审开辟“绿色通道”。探索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准入管理办法,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推荐、评审、聘任、证书发放及日常管理办法。加强职称评审诚信建设。充分发挥好职称制度在人才评价中的激励导向作用,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六、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二十二)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认真做好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正常晋级、晋档和配套政策的落实及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的工资调整,建立公务员工资水平正常增长机制。配合财政部门做好规范机关公务员津补贴工作。根据国家和省的统一安排,贯彻实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实行工资福利待遇与职级挂钩,向县乡党政主要领导和艰苦地区公务员实行工资福利倾斜等政策。

(二十三)深化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工资制度。做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正常运行工作,认真清理规范事业单位津贴,加快实施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按照国家要求,稳慎推进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结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按确定的岗位做好岗位工资的整体入轨。

(二十四)加强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认真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加强企业工资宏观调控。及时发布2010年度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及分行业人工成本参考水平,为企业合理确定劳动报酬提供依据,并督办落实。做好对现有正常生产经营国有企业的工效挂钩和考核结算工作,加强对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活动,加强特殊工时审批。进一步完善工资支付监控制度,认真落实工资保证金制度,在全县建筑、交通、水利领域建立工资应急准备金制度。

七、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二十五)稳步实施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继续加大《劳动合同法》和相关配套政策宣传培训力度,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健全劳动规章制度,确保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以上。大力推行职工名册备案制度,逐步建立劳动用工信息库,全面启动劳动合同用工备案制度。规范集体合同审查登记,将工资调整机制、劳动安全卫生等内容纳入集体合同。大力推行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集体合同覆盖面达到85%以上。

(二十六)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作用,继续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加强劳动标准基础工作,加强特殊工时制度审批。

(二十七)加强人事劳动争议调处工作。加强人事劳动仲裁工作“三化”,即案件审理标准化、办案机构实体化、仲裁场所规范化建设,合法、公正、及时、高效调处劳动争议案件,确保结案率达96%以上。继续依托“三方机制”,进一步推进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

(二十八)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以完善维权机制为重点,着力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建设。以推动用人单位贯彻《劳动合同法》为主线,结合“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和劳

动保障年审等活动,继续把使用农民工较多的行业和小企业作为劳动保障监察年检覆盖面的重点,加强对企业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用工和违规、虚假招聘等行为。建立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档案。畅通各类投诉举报渠道,进一步规范投诉举报处理和案件查处工作。扎实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专项检查,进一步健全预防和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长效机制。落实重大违法行为披露制度,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

八、全面加强基础建设

(二十九)加强基层服务机构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经办、人力资源培训、继续教育等机构建设。加强公共服务窗口和乡镇、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三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按期完成金保工程(一期)建设。做好实施应用全省统一社保卡管理软件、实行“一卡通”的准备。加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务信息网建设,发挥政务公开、咨询服务、网上办事等功能。

(三十一)加强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继续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管理。扎实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以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为重点,做好系统“五五”普法工作。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

(三十二)加强政务公开、宣传信息等工作。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加强政务信息采编和报送工作。整合宣传资源,建立大宣传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网站、媒体作用,宣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和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关于印发 医院2011年纪检监察和纠风工作总结的通知 篇4

合纪办〔2016〕14号关于印发《2016年全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县(市)区纪委、监察局,市直各单位纪检组(纪委、纪工委),委局机关各厅(部)室、机关党委:现将《2016年全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合肥市纪委办公厅2016年4月13日2016年全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要点2016年,全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总体要求: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纪委全会部署,按照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以及把纪律挺在前面的要求,聚焦监督执纪问责,创新理念和机制,全面履行信访举报工作职责,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一、认真做好受理和处理工作,充分发挥信访举报监督的主渠道和基础性作用1.认真做好信、访、电、网受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来信、来访、电话、网络“四位一体”的举报受理平台,认真办理业务范围内来访举报,使其成为获取问题线索的主渠道。着力规范来访举报秩序,耐心听取来访群众意见,对未经本级而直接越级上访、交办后三个月内重复越级上访以及缠访、闹访等业务范围内非正常越级上访的,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引导群众依法逐级上访。2.把受理和处理涉及党员领导干部举报件作为重中之重。围绕纪律审查工作重点,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对照党纪处分条例,以纪律为尺子,全面梳理反映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六项纪律”的举报线索,为监督执纪问责提供线索支持。3.切实做好涉及纪检干部举报件受理工作。按照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把监督挺在前面,认真梳理涉及纪检监察干部的信访举报件,重点关注执纪违纪、以案谋私、乱作为以及不作为等问题,及时移送干部监督部门,为加强内部监督提供问题线索支持。4.加大对转送件办理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研究制定提高信访举报核查率的相关措施,继续采取随机抽查、跟踪了解、现场查看等方式,定期和不定期督促检查转送件登记是否规范、处置是否及时,推动转送件得到快速正确办理,努力实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推动市纪委信访室与党风政风监督室、案件监督管理室、纪检监察室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健全转送件处置情况反馈机制。5.不断加强信访交办件办理工作。高度重视实名举报和初信初访,进一步完善交办件跟踪督办机制,改进督办方式,定期对信访交办件办理情况进行汇总通报,提高交办件的核查率和按时报结率。认真审核信访交办件办理结果,实行集体审核把关,必要时调阅案卷、听取汇报,提高办理质量。6.积极开展重复举报专项治理活动。认真治理重复举报问题,定期选择重复次数多、长期反映、久拖不决的典型问题,加大督办力度,推动重复举报问题得到依法依规办理。按照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要求,建立健全初信初访办理情况通报制度,推动落实首办责任制,从源头遏制重复举报增量。7.扎实做好领导班子成员约访和带案下访工作。完善领导约访和带案下访机制,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提升质量、提高效果。按照领导班子成员约访暂行办法,组织实施领导约访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工作的意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县(市)区、乡镇纪委领导接访工作深入开展。8.全力做好信访突发情况应急处置工作。对信访举报中的突发情况,做到快速反应、果断行动、妥善处置,确保信访举报平稳有序。积极配合市信访局做好对无理缠访闹访的依法处置工作,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权利。

二、认真做好分析研判和信息反映工作,充分发挥反腐民意晴雨表和领导决策情报部的作用9.提升信访举报综合分析研判水平。充分利用信访举报信息资源,准确把握信访举报总体情况和主要特点,强化对形势的判断和对原因的剖析,提高分析研判质量,力争提出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坚持和深化分地区、分领域分析信访举报形势,面向领导和有关部门,“点对点”提供信息,更好地服务源头防腐和纪律审查工作,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效保障。10.加大信访举报专题分析力度。瞪大眼睛、拉长耳朵,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加强对违反政治纪律行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三十条规定、市委十条规定精神、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的分析研判,把有价值的情况及时提炼出来,形成专题分析报告,为正风肃纪提供有效信息支持。积极配合换届工作,高度关注、及时处理涉及地方领导班子换届的信访举报件,加大对涉及各级党委“一把手”信访举报问题的分析研判,及时为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信息动态。协助做好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工作。11.加强信访举报信息反映工作。加大信访举报信息反映频率,在坚持开展季度、半和等定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时期信访举报情况,实行定期分析和不定期分析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提升综合分析研判的时效性。丰富信访举报信息反映载体,确保领导第一时间掌握信访举报基本情况、发展趋势和主要特点,准确研判党风政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科学作出决策部署,推动相关问题早解决、早处置。

关于印发 医院2011年纪检监察和纠风工作总结的通知 篇5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

《2011年全省住房保障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市、州、扩权试点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现将《2011年全省住房保障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O一一年一月十一日

主题词:城乡建设住房保障要点通知

抄送: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室,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

委、监察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农业厅、林业厅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2011年1月11日印

1校对:李打印:孙

2011年全省住房保障工作要点

2011年是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住房保障工作全面深入实施的一年。全省住房保障工作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抓灾后城乡住房重建的力度,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健全住房保障体制机制,促进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确保完成年度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一、全面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一)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改造棚户区34万套(户),其中建设保障性住房22万套,改造棚户区12万户。

(二)抓好项目落地和前期准备工作。市、县在3月底前制定并公布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项目的供地计划并落实到具体地块,抓紧进行建设用地整理工作,到位建设资金。不能按时完成征地拆迁工作的,应及时调整用地计划,在依法收回的闲置土地或具备“净地”供应的储备土地中优先安排,确保按期开工建设。

(三)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时开工。各类建设项目应在3月底前做好开工准备,6月底前全面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在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建实施的,应保证配建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同步开工、完工和交付。

(四)全面推行配建制度。充分利用市场资源,结合房地

产市场的发展,在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建保障性住房。省政府已明确了公共租赁住房的配建要求,各地要严格执行,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保障性住房在商品住房中的总体配建比例。

(五)确保工程质量。切实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尤其要严把施工现场准入,严格审核施工队伍、人员的资质资格,严禁伪劣建材入场,坚决杜绝质量安全事故。

(六)加快保障性住房分配交付,抓好入住管理。加快保障性住房包括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的分配交付。多层住宅开工后18个月内、高层住宅开工后24个月内应具备入住条件并交付(交钥匙)到群众手中。

(七)加快推进廉租住房共有产权制度建设。各市、县要加快此项工作的推进,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完善相关政策,做好实施方案,尽早启动实施。

(八)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会同监察等相关部门对各地实施进展情况、工程质量情况、完成任务情况、分配交付情况等进行检查、督察、考核和问责。

(九)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动态管理。结合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建立住房困难家庭档案和住房保障档案,构建住房保障对象、资金、建设、分配、管理等数据库和住房保障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保障性住房申请、分配、入住、退出的动态管理。

二、做好住房保障政策调研和统计分析工作

(十)加强调查研究,完美政策措施,重点做好限价商品住房管理办法调研,力争上半年出台关于限价商品住房的管理

办法或操作意见,规范和指导各地限价商品住房的建设、分配和管理。

(十一)加快“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编制工作,3月底之前出台“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

(十二)做好住房保障业务信息统计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统计制度,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各项业务的信息统计和发展态势分析。

三、抓好行风和精神文明建设

(十三)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踏实学习,研究问题;加强政策业务学习,提高工作水平;向先进地区学习,不断完善工作内容和方法。

(十四)强化反腐倡廉工作。加强惩防体系建设,严格落

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摆在和业务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十五)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深入推进行政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关于印发 医院2011年纪检监察和纠风工作总结的通知 篇6

《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已经国务院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九年七月十九日

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

“十一五”前三年,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 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作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内容, 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全国单位GDP能耗逐年逐季降低, 2006年下降1.79%, 2007年下降4.04%, 2008年下降4.59%, 三年累计下降10.1%, 节能约2.9亿吨标准煤。全国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 (COD) 排放总量不断降低, 2007年分别下降4.66%和3.14%, 2008年分别下降5.95%和4.42%, “十一五”前三年累计分别下降8.95%和6.61%。

虽然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 特别是今年以来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 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 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高耗能工业增速较快。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加剧, 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有的地方出现盲目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苗头, 有的地方擅自出台高耗能行业电价优惠政策;一些企业效益回落, 影响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工作层面也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激励政策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从目前进展情况看, “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进度仍落后于时间进度, 形势严峻, 任务艰巨。

2009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 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坚持节能减排不动摇, 继续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内容, 作为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全面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政策措施,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务求取得更大成效, 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完成进度与“十一五”规划实施进度同步。

一、加强目标责任考核。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省级政府2008年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现场评价考核, 评价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 落实奖惩措施, 实行严格的问责制。组织各地节能主管部门开展千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审核汇总考核结果, 向社会公告并做好考核结果的运用。发布2008年全国和各地区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及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公报, 以及2009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报。抓好军队资源节约统计与考评工作。

二、推动重点工程实施。继续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增中央投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国外优惠贷款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 重点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 以及节能环保能力建设。2009年, 通过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形成75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对能效等级1级或2级以上高效节能空调、冰箱等10大类产品, 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加大推广力度;推广节能灯1.2亿只;支持在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试点。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000万立方米, 全国36个大城市基本实现污水全部收集处理;新增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设施5000万千瓦以上, 新增钢铁企业烧结机烟气脱硫设施20台 (套) 。

三、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盲目扩张。组织修订《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在抓紧组织实施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过程中,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审核管理规定, 强化用地审查、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 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盲目扩张。继续推动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力度, 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进行改造和提升。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 2009年“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机组1500万千瓦, 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000万吨、炼钢600万吨、水泥5000万吨、造纸50万吨、铁合金70万吨、焦炭600万吨。完善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公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 推广大型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等有效做法, 落实好差别电价政策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安置政策措施。发布节能设备指导目录、落后高耗能设备淘汰目录等, 推动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落实节能发电调度办法, 抓紧出台配套政策。大力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 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四、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围绕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 建设和完善若干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高效发电、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建筑节能等方面组织科研攻关, 攻克一批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编制工业、通信业清洁生产技术指南和重点节能技术推广专项规划。支持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科技专项。加大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的实施力度, 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 做好“金太阳”太阳能发电、大型超超临界发电、有机废水循环利用等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制定半导体照明 (LED) 产业发展意见。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加快风能资源的评估与开发。发布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出台关于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 鼓励专业节能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 为中小企业、公共机构实施节能改造。启动污泥处理处置示范工作。积极推进环保产业发展, 继续开展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 规范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特许经营, 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发布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设备 (产品) 目录, 编制环保装备示范工程规划。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合作, 切实加强双边、区域和多边在节能、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交流, 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五、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继续大力推进千家企业节能行动, 发布能源利用状况公告, 开展节能管理师试点, 形成2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制定发布钢铁、建材、电子信息、军工和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指导意见, 深入开展重点耗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扩大强制性能效标识实施范围, 制定发布电风扇、微波炉、通风机、工业锅炉等6种产品能效标识实施规则。组织开展5万个锅炉房节能管理达标活动。2009年底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提高到90%以上;全面开展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2009年改造6000万平方米;继续推进供热按用热量计量收费;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规模, 出台推动太阳能光电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实施意见, 实施好新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新农村农房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项目。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优化道路运输组织管理;严格执行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 实施落后车辆淘汰制度, 完善报废汽车回收机制;加快发展水路运输, 推进船型标准化;加快电气化铁路建设;优化航线航路, 启动机场节电工程, 研究建立民航业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安排财政资金70亿元, 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推进节约型机关、学校、科技场馆、文化场馆、医院、体育场馆等“六个100示范工程”建设, 研究建立公共机构节能考核制度。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审计和公示工作。继续安排中央投资支持农村沼气建设;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加大“以奖促治”工作力度, 解决一批村镇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推进零售业节能降耗。

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循环经济促进法贯彻实施工作。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印发省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能力建设等。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 开展“循环经济专家行”活动。加快实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 出台促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意见, 建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识制度。组织编制实施再生金属利用规划、重大机电装备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国家生态示范工业园区建设。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发展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 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加快脱硫石膏、磷石膏、农作物秸秆等资源化重点工程建设。启动第三批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和第三批“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制定重点电子信息产品污染物管理目录, 推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加快第二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 支持建设一批统一规范的社区回收站点、专业化分拣中心和区域集散市场。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启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促进灾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加大“限塑”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力度。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治理商品过度包装的有关文件精神, 抓紧制定治理商品过度包装的相关标准和政策。推动机电产品包装节材代木。推进循环农业促进行动, 重点抓好10个循环农业地市建设, 以及农垦制糖业、天然橡胶业的循环产业建设。

七、完善相关经济政策。继续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落实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实行鼓励余热余压发电的上网和价格政策。继续推进电价改革, 完善需求侧电价管理制度。继续实行促进节约用水的水价制度, 鼓励使用再生水。完善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偿制度。出台农村老旧渡船拆解改造补偿制度。研究调整车辆购置税政策。推进环保收费改革, 提高收缴率。研究建立污染物减排激励机制。修订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 继续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继续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政府采购政策, 完善清单动态管理制度、公示制度和执行政策的奖惩制度。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进一步扩大用于节能减排的企业债券发行规模, 研究开展污水处理项目收益债券试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重大项目的信贷支持。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

八、加快法规和标准建设。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节约能源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配套法规建设。落实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研究起草排污许可证条例。尽快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条例。修订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能效标识管理办法、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组织制订、修订电炉钢冶炼和氧化铝、尿素等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 以及水源热泵机组、小功率电机、容积式空气压缩机、通风机、工业锅炉等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电石、热轧带肋钢筋等高耗能和易造成环境污染产品的市场准入条件。制订电力企业节能降耗主要指标监管评价标准。

九、强化节能减排监管。加强对各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 督促各项节能减排优惠政策的落实, 坚决制止和纠正擅自出台对高耗能行业实行优惠电价、违规乱上高耗能和高排放项目等行为。加强节能减排执法检查, 严肃查处严重浪费能源资源、严重破坏环境、违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私自排污等问题。开展能效标识、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能源计量数据及使用、高耗能特种设备等专项检查。深入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 重点做好电力、钢铁、建材、造纸等12个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 强化对义务监督员的培训。发布电力企业节能减排情况通报。

十、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加快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加强资源环境、循环经济基础研究, 建立体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中国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抓紧组建国家节能中心, 健全省级节能监察机构和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结合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组织实施第二、三产业用能单位能耗调查和主要耗能行业重点耗能设备普查。继续推进污染源普查工作, 加强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与统计等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 启动建设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监管信息平台。

十一、开展规划编制等重大问题研究。编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十二五”节能专项规划前期研究, 研究节能重大问题, 重点做好节能目标预测。对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开展“十二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前期研究, 重点对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及排放指标等开展专题研究。做好“十二五”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前期研究, 重点是目标、技术路线、政策机制等, 特别是对垃圾处理技术路线、污泥无害化处理做专题研究, 为制订“十二五”规划纲要做好前期准备。

十二、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继续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以节油节电和全民节能为重点, 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 普及节能环保知识, 积极倡导节约型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做好2009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中国城市无车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六·五”环境日的宣传活动。各地区要对节能减排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开展“汽车节能环保驾驶”活动, 大力宣传节能环保驾驶理念。新闻媒体要加大节能减排报道力度, 宣传先进经验, 曝光反面典型, 发挥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关于印发 医院2011年纪检监察和纠风工作总结的通知 篇7

安监总厅管三〔2011〕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有关直属事业单位、社团组织:

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201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11〕19号)部署,制定了《2011年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重点工作安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

二○一一年二月十日

2011年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重点工作安排

2011年全国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国务院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部署和要求,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为主线,以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为重要抓手,继续通过强化政府监管,推动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执行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企业贯彻落实国发〔2010〕23号文件精神的相关配套文件,着力提高安全监管工作执行力,着力强化对基层安全监管工作指导力度,着力加强综合监管,着力提高监管的效率和效果;切实强化危险化学品领域和烟花爆竹行业“三深化”和“三推进”;进一步完善法规标准,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全国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一、着力推动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认真做好国发〔2010〕23号文件及相关配套文件的宣传贯彻工作。各地要紧密结合实际,统筹安排部署,制定工作方案,深入宣传贯彻国发〔2010〕23号文件及相关文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3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26号)、《关于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0〕30号)。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相关企业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宣传贯彻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增强贯彻落实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把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作为重要抓手,确保企业贯彻落实国发〔2010〕23号文件取得实效。修订完善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规范,督促、推动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企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确保2012年底前现有危险化学品企业达到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3.加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对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督导,指导企业健全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实施持续不断的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烟花爆竹危险工序作业人员,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安全培训考核,具备与岗位工作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任职资格。督促企业强化班组长安全教育培训,加强用工管理和教育培训,监督指导企业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二、加强和改进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

4.强化和规范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重点突出、科学规范的年度执法检查计划,明确被检企业、时间、频次和内容。执法人员到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企业执法检查前,应根据被检企业安全生产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执法检查方案和检查表,必要时聘请相关专家参加检查。要及时跟踪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保证执法检查效果,提高执法效率和效能。要突出执法检查重点。把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投入、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机制、重大危险源监控、变更管理、安全作业管理、培训、应急工作、吸取同类企业事故教训等情况作为执法检查的重点,督促企业建立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生产经营企业的查处力度,对查出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企业,一律依法予以处罚并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没有达到要求的,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强化对未按要求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和被停产、关闭企业的监管,严防关而不死、死灰复燃。重视试生产延期企业的监管,防止个别企业借试生产延期之名拖延和逃避安全隐患的及时整改。继续深化“打非”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建设、生产、经营行为,继续推动地方政府进一步强化烟花爆竹“打非”工作。

5.严肃查处生产安全事故,严格事故责任追究,以事故教训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要依法严肃查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对无人员伤亡的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也要引起重视并做好调查处理工作。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各地要在查清事故直接原因的基础上,全面查清管理原因,监督企业从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生产条件入手,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限期落实。对较大以上和其他典型事故,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及时发出通报,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加大对事故单位处罚力度,对发生死亡事故的企业,既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又要依法加重给予经济处罚。要坚持“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依法严肃查处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事故,监督事故企业单位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认真落实防范措施,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防止同类事故发生。

6.切实做好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工作。各地要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注重关口前移,严格新建项目安全准入,严把安全设计审查关,提高建设项目本质安全水平;通过换证逐步提高安全准入条件,继续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对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生产、经营及使用许可等工作进行研究,及时解决行政许可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并逐步细化准入条件,规范相关工作程序。研究制定烟花爆竹新(改、扩)建项目安全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管理规定,加强烟花爆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

7.强化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各地区要发挥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协调和督促相关部门做好城市危险化学品、大型危险化学品储罐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和输送管道以及使用危险化学品等方面的安全管理。继续健全完善苏浙沪、环渤海地区区域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联控机制。建立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部际(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加强烟花爆竹联合执法和综合监管。

8.探索强化安全监管的新途径。组织开展对“事故多发和发生重特大事故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企业新建项目限批制度”实施方案的研究,探索实行对连续发生事故或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和地区暂停建设项目审批的对策措施。

9.加强调查研究和对各地安全监管部门的指导。加大基层调研的频次和深度,掌握安全生产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制定政策、法规、标准打下基础。强化对地方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的指导,指导省级、市级特别是县级安全监管部门正确理解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有关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重点工作部署,协助解决基层安全监管部门在推进重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快推进重点工作,提高执行力。

三、努力突破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难点

10.科学规划化工行业安全发展布局。继续推动地方各级政府制定和实施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抓住调整产业结构的有利时机,淘汰安全生产条件差的企业,推动城区和风险大的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进入化工园区(或化工集中区)。强化城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做到产业布局调整与城市建设规划相结合、城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相结合,促进城市本质安全水平提升。积极推进化工园区一体化安全管理和整体安全评估工作。

11.加快化工企业自动化控制改造进程。2011年要基本完成采用危险化工工艺的化工装置的自动化控制改造;按照有关规定,规范和加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加快重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自动化监控设施的完善和改造。

12.开展光气企业和化学制药企业安全现状调查研究。全面调查全国涉及光气、双光气、三光气工艺的企业基本情况,分析化学制药企业安全监管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涉及光气、双光气、三光气工艺的企业和化学制药企业安全监管的对策措施。

13.大力提升烟花爆竹本质安全和信息化水平。严格执行《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161-2009),进一步推进烟花爆竹企业的改造提升工作。推动烟花爆竹企业建立新药物使用安全评估和药物的重要安全指标检测制度,研究建立药物的重要安全指标检测工作机制。配合质检等部门科学分类烟花爆竹,禁止生产危险性大的烟花爆竹产品品种。推进全国统一的烟花爆竹流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强化烟花爆竹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烟花爆竹企业经营行为。

14.继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各地区要选准突破口,研究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周边人口密集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综合治理,集中治理危及公众安全的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隐患,2011年所有安全防护距离不够的化工企业都要制定搬迁或关停计划并抓紧落实;继续组织开展礼花弹和氯酸钾专项治理,严格落实礼花弹流向监控制度;开展涉及裸露药工序的安全治理和“假整合”及分包经营问题的整治;危险化学品企业继续深入开展反“三违”工作,烟花爆竹企业强化反“三超一改”工作。

四、继续推进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建设

15.建设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配套部门规章、安全生产指导性意见、重要安全生产管理规定、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和行业安全生产标准五个层次,科学构建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

16.加快推进部门规章制修订工作。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原国家安全监管局令第10号)、《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36号)、《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35号)、《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号)、《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原国家安全监管局令第11号)、《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7号)的修订工作,研究制订《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管理办法》。

17.制定《加强城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意见》、《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暂行规定》、《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编制导则》,启动《危险化学品目录》和《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的制订工作。

18.做好《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导则》(AQ/T3033-2010)和修订后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烟花爆竹劳动安全技术规程》等法规标准宣贯工作。

19.指导、督促列入2011年安全生产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标准的起草工作,组织制订《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应用指南》、《烟花爆竹名录》和《烟花爆竹专用运输车辆安全技术条件》等标准,着手按行业梳理安全生产标准,加快急需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推动各地加强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立法工作。

20.分析研究典型事故中暴露出的部分化工项目建设标准低的问题,会同有关部门指导标准起草单位完善有关建设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五、加强国际合作,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21.指导企业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继续推动有关中央企业积极开展化工生产装置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以下简称HAZOP),积极推进新建化工项目在设计阶段应用HAZOP,逐渐将HAZOP应用范围扩大至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和液化气体以及采用危险化工工艺的化工装置,全面排查化工装置安全风险,提升企业排查消除事故隐患的能力。

22.加快先进适用新装备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广使用液化气体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加快实现所有危险化学品自动计量充装;安全风险大的和大型化工装置推广装备紧急停车系统(ESD)或安全仪表系统(SIS);所有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场所全部安装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介质泄漏报警仪表;组织推进烟花爆竹生产机械化、安全环保型烟花药剂研发,烟花爆竹企业重点部位推广视频监控;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运输车辆全部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

23.积极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我国应对《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对策与措施的研究和国际合作,指导有关单位跟踪和研究《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法规(REACH)》实施情况。启动实施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与陶氏化学公司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第二期示范合作项目,与拜耳公司合作开展《光气安全管理规定》标准制订,开展与塞拉尼斯公司关于化工工艺安全管理方面的合作。与国际劳工组织共同组织召开第二届构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国际研讨会。

24.配合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统筹规划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十二五”期间的重点项目。

六、强化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25.加快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各地要积极采取措施,以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实现行政许可网上申请和审批为目标,依托“金安”工程,尽快启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系统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系统,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推进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

26.全面完成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首次登记工作。组织召开全国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会议,部署全年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力争全面完成首次危险化学品登记和登记证书到期复核换证工作,基本建立起覆盖全面、数据准确的全国危险化学品基础数据库。

27.地方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档案管理和事故统计调度工作。指导各地安全监管部门按照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档案管理以及事故统计调度制度,完善化工企业非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工作,规范各种文件材料的收集、分类、归档、保存和利用以及信息统计工作,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原始记录,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28.加强各级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部门和队伍建设。以县级安全监管队伍建设为重点,结合经济产业特点,重点地区应设立专门的危险化学品或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部门,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装备;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市级、县级安全监管部门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素质,提升安全监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

29.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单位的作用。指导有关技术支撑单位开展基于风险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外部安全距离标准、高含硫油品加工安全技术、化工园区定量风险评价和安全容量分析以及大型油品储罐区安全控制技术等课题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上一篇:学校水电管理制度规定下一篇:绿色环保的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