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铁路规章制度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铁路规章制度(共8篇)

对铁路规章制度 篇1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我国铁路建设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间我国铁路已成功实施了六次大面积提速,这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做用。我,作为一名当代年轻铁路信号工能够目睹祖国铁路建设现代化成就而身感自豪,同时,我也努力为祖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光荣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所从事的铁路信号工作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的重要组成力量,它肩负着铁路信号设备的安装与维护,并时刻保证信号设备能够安全正常地运行,由于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密度加大,行车速度逐步提高,牵引重量不断增加,大量新技术,新设备都相继投入使用,这就对我们一线信号职工基本技术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职工的基本技术业务素质应不断地由滞后型想适应型转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铁路行车安全,设备安全及人身安全,所以无论是在工作或是生活当中,我们都应不断加强业务及政治学习,努力提高技能水平,掌握过硬本领,服从组织安排,按标准化作业,恪尽职守,并熟记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做到“四懂”“四会”,这样我们的信号设备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我们的铁路运输企业才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是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永恒的主题,铁路运输安全不仅影响着我们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对社会政治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铁路运输安全是运输生产系统运行秩序正常,旅客生命财产平安无险,货物和运输设备完好无损的综合表现,也是在运输生产全过程中为达到上述目的而进行的全过部生产活动协调运作的结果。安全,应把长期形成的、具有行业特点的安全管理经验,提升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加以定位,提升到物质与精神结合的境界加以认识,形成能够为所有干部职工接受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从铁路运输站段的角度看,一起安全事故可能只有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的概率;从事故责任人角度讲,可能只是一时的疏忽大意。但具体到受害的旅客、货主身上,以及肇事的职工自身和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不幸和灾难。同时,也会给整个铁路形象造成消极影响。安全不好,不仅广大旅客、货主及职工本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失去了保障,而且铁路跨越式发展也就失去前提条件和基础。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摆正“安全第一”的位置,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任务、安全与家庭、安全与法律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广大干部职工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安全目标的关系,在思想深处牢固树立“违章就是违法,违章就是犯罪,违章就是害人害己”的观念;有利于将企业安全目标与职工个人的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与个人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形成命运共同体,使安全责任的理念成为推动安全管理的一支“看不见的手”,将安全生产真正转化为职工的一种内在需求、一种人生觉悟、一种良好习惯、一种自觉行为,成为职工家庭幸福安康的源动力,从而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和响应,自觉接受安全管理的严约束和严要求;有利于启发人们安全生产的自觉性,激发安全生产的活力和创造力,形成安全管理人人有责、安全理念人人共享的积极心态,自觉规范安全行为,最终达到变压力为动力,变教训为财富,变被动防止为主动争取安全、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之目的,使“安全第一”的思想真正贯穿于运输生产全过程。在我来看,安全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立足本职,尽职尽责。责任是什么?责任是一种使命、一种义务。一种保持铁路持续稳步发展的使命,一种保证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义务。回首百年,责任在铁路发展历程中无处不在。一代代铁路人胸中无限恪守的职责,伴随着我们行进在安全生产的漫漫历程中,走过春夏秋冬、走过酸甜苦辣、走向成长、走到今天。

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是我们信号职工所必须具备的,在拥有良好的技术业务素质的前提下,通过尽职尽责,我们就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水平,创新工作思路,举一反三,提升日常检修工作水平和故障处理能力,从而开创安全生产的新局面。责任对于我们每个信号职工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了责任心,我们就会对自己的工作表现出积极、认真、严谨的态度,而工作态度决定着开展工作的方法方

对铁路规章制度 篇2

一、铁路基层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 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视不够

基层单位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和重视远远落后于现实的需要, 有的单位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认识不足, 简单地认为会计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 对内部控制制度修定不及时, 财务会计制度、法规、规章发生了变动, 但内部控制制度仍然几年不变, 与现行的会计制度、法规、规章不符, 造成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滞后或残缺不全;有的是有章不循、执法不严, 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的程序办理, 已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成了“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的一种形式, 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更有甚者认为,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只是会计标准化的需要, 有的甚至以为不必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制定相关制度, 以上级部门的文件为制度, 甚至认为等到上级财务部门来检查、审计部门来审计时, 按照有关检查的内容、审计需提供的资料准备相应文件, 检查组、审计组来了以后, 要什么文件有什么文件, 能圆满地完成迎检工作就行了, 或者上级需要报送哪方面的管理制度, 写出来, 给上级报上去工作就算圆满完成了, 至于在实际工作中能否贯彻执行就另当别论了。其实不然, 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和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避免或降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 保证会计职能的实现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涉及到单位的每一项经济业务、每个职能部门。

(二)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只有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实施, 才能达到既定管理效果。有制度但不能贯彻执行, 等于没制度, “制定不等于落实”, 这将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质量, 同时造成了经济事项违规操作的可能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负责人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不积极, 明哲保身, 认为既要付出劳动, 又得罪人, 只要不出事, “针过得来、线过得去”就行。即使有人自觉执行, 也得不到关联人员的配合, 因此也无济于事;二是存在会计信息不真实的现象。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 账目混乱, 财产不实, 数据失真;一些单位记账随意, 手续不清, 差错严重, 核算不实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等。三是岗位职责不清, 内部管理权限失控, 不相容岗位不能有效分离, 为滥用职权、贪污舞弊行为提供可乘之机。五是由于人微言轻、环境风气等各种原因, 导致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三) 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近几年来, 会计队伍迅速扩大, 同时会计工作越来越精细、要求越来越高、上级财务部门忙于处理日常会计事务, 对会计人员思想教育、业务培训没有跟上, 根本起不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续教育培训流于形式, 甚至没建立长效机制,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二是会计人员素质单一, 懂财务知识不懂企业相关生产流程及相关业务知识, 缺乏起码的判断标准, 例如:购入的原材料是否属本企业生产所需;购入的配件是否能继续周转使用, 是否属机务、车辆等部门高价互换配件范围。在单位上, 会计人员所学专业局限, 继续教育又往往流于形式, 本身也不经常下现场, 对单位的生产过程不胜了解, 综合素质不能得到切实提高;同时一些优秀的会计人员不能及时选拔上来, 致使内部控制系统不能有效发挥。

二、完善基层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 优化基层单位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环境规定单位的纪律与架构, 影响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 塑造单位文化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 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也是其他一切要素的核心。因此,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应考虑如下方面:

1. 基层单位的主管领导必须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重视实现预算、利润和其他财务及经营目标管理, 参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 设立本单位有效、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并带头严格遵守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 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

2. 设立合理的管理职能部门, 确认相关的管理职能, 为每个责任人划分责任权限。各职能部门授权一定要明确, 因事设人、视能授权、责任到位, 且责任与权利对等。明确建立了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 可以增强组织的控制意识。

3. 用人单位应充分考虑人员的胜任能力与正直品行。要做好基层单位人员的选拔任用、后续教育工作。

4. 将内部控制制度及时的传达到相关部门和人员, 让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部门、人员了解自己在控制制度中所充当的角色、应完成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二) 加强基层单位内控队伍建设、制度建设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由人来执行的, 有了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而无相应素质和品行的人去执行, 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一纸空文。企业职工的职业道德文化素质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重要因素。因此, 应经常进行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才能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 职工才能有共同的意愿、共同的行为规范、共同的奋斗目标, 企业的内控制度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

企业每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 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在横向关系上, 至少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监督;在纵向关系上, 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 使下级受上级监督, 上级受下级牵制。对授权、执行、记录、保管、核对等不兼容职务要相互分离控制, 这样才能自上而下地系统地完善本单位的内控制度。

(三)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1. 严把会计机构用人关。

对重要岗位的人员配备、特别是财务负责人的选拔, 应全面考察其德、能、才等综合素质, 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管理机制, 确保各岗位人员素质的要求, 要使基层单位会计机构小环境风气积极、向上, 很好地、有效地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就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作保证。因此, 企业应从实际出发, 建立起有利于录用和培养符合德才兼备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管理机制, 会计用人渠道畅通无阻, 会计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促使会计人员自觉提高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使之真正担负起会计岗位的责任。

单位会计负责人和业务骨干是基层单位会计工作发挥效用的主要力量, 他们代表本单位会计机构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他们如果业务精通、责任感强, 会对单位会计系统的职能有很大提升。应当加强对他们的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使他们掌握解决会计管理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和解决方法;能准确领会、运用上级下发的文件精神。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内部控制至关重要。会计人员的敬业精神、业务知识以及工作能力是内部控制有效与否的决定因素, 如果会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理解不准确, 会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失效。

2.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会计人员必须要有精湛的业务能力, 不断更新知识, 才能及时应对客观环境的变化, 准确把握政策精神, 切实贯彻相关的规章制度, 把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做好。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各方面的知识在不对地更新、变化, 因此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仅仅是会计知识方面, 还应当包括所处行业的相关业务知识, 只有了解、熟悉本单位的每个生产环节及生产过程, 将内部控制渗透到每个生产过程中, 才能有效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作用。

摘要:本文就铁路基层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几点思考。

对铁路规章制度 篇3

关键词:铁路技术;规章制度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 U29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28-2

1 技术规章应有的特性

1.1 科学性

铁路技术规章可以说是保证铁路运输秩序正常和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所以技术规章必须具有科学、严谨的特征,在制定过程中必须要依据铁路行业的实际情况,广泛征求现场作业人员的意见,妥善处理运输效率与安全生产的矛盾,尤其是在一些新技术、新设备投入使用时,制定的技术规章正式实施前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在铁路行业发展过程中,对于那些需要长期使用的技术规章,为了保证其严密与合理,必须要进行多方论证,避免反复的修订,造成执行者频繁改变作业习惯,从而给生产埋下安全隐患。

1.2 及时性

每一项技术规章都会运用于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但又无法涵盖作业现场可能出现的所有变化,所以要求技术规章也必须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及时性。铁路技术规章这种动态性和及时性首先体现为技术规章制度必须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新技术的出现以及新设备的投入而及时的制定或修订;其次体现为对于现场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制约生产效率或影响生产安全的规章要及时的进行修正与完善;另外还体现在发生安全问题后的查漏补缺。也正是这一特性促进了技术规章自我发展和完善。

1.3 系统性

铁路技术规章的建立必须满足全面化、系统化的需求,做到层次分明,合理有序。否则,将造成执行者的理解困惑,阻碍其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训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同一作业项目,不仅要保证其具有统一的规范,还要保证层次分明,另外也不能出现冲突情况,避免影响员工执行。

2 现阶段我国铁路技术规章管理常见的问题

2.1 管理分工不清晰

虽然在铁路局、站段层面的技术规章管理文件中对技术规章管理分工均有具体描述,但部分管理分工仍然得不到妥善处理,由于机构设置不健全、协调工作不足等原因造成部分技术规章失管和断层的现象时有发生,而这一现场在站段层面体现的更为突出。例如,机务系统机务段层面由于未设置设备管理科、高铁科等专业管理科室,而相应的设备车间、动车运用车间又不具有细化技术规章的权限,那么面对设备管理、高铁管理方面技术规章的一些管理要求将会很难推行,甚至被搁置。

2.2 结合部技术规章管理亟待强化

铁路运输的正常运作依赖于其内部各个系统的紧密配合,铁路运输系统庞杂,大量的作业项目需要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共同完成,而适用于此类作业的技术规章通常不止一项,缺乏系统性,而且常有职责规定不明确的问题,这也是造成结合部纠纷、事故定责不合理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铁路局制定的涉及机车长交路列车跨局作业规章大部分能够做到协调统一,但仍然有部分跨局作业规章不尽相同,如货物列车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规定不一致、动车组列车停车位置标在不同车站设置方式及位置不统一、装有弹停装置的机车附挂客运列车时进行滚动试验方式不一致、旅客列车发生规定不一致等等,造成机车乘务员、车辆乘务员等跨局作业人员在执行技术规章过程中容易混淆、犯错。

2.3 技术规章难以做到安全与效率的平衡

铁路运输行业中的安全与效率是一对互相制约的矛盾共同体。一味的追求运输效率,轻则可能造成设备损坏,重则可能引发人员伤亡,甚至是导致事故发生;而过分的考虑安全,也会扰乱运输组织秩序,引起作业人员的心里抵触,甚至产生反面效果。而技术规章在这二者之间也难以找到平衡,尤其体现在发生安全问题后,从上级到下级单位对规章的层层加码,如铁路施工作业的相关规定,要登记、要签认、要防护、要现场盯控、要逐级盯控,如此作业程序,必会制约作业效率,同时也增加了现场作业人员的心里压力。

3 技术规章管理与改良的有效手段

3.1 健全技术规章专业管理机构,加强协调组织

首先,铁路局必须充分调研基层站段专业管理机构设置现状是否满足现阶段的专业管理需求,适时适当的增设新的专业管理机构,解决站段技术规章专业管理科室不足和以发文代替管理的问题。其次,如若站段暂不满足增设专业管理机构条件,那么站段技术规章主管领导、归口管理科室就要积极主动,发挥协调组织作用,研究解决各专业管理科室在“新规章”中应充当的角色,合理进行分工,让管理者动起来。

遇重大技术问题要充分发挥各级技术委员会的决策咨询和技术协调职能,对跨部门的综合性技术问题进行协调,对日常技术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重要技术规章进行审核;逐步建立重大技术问题组织专家专题研究制度,必要时组织科学试验论证。

3.2 拓展技术规章管理知识培训范围

按照技术规章起草、审核、会签、发布的基本流程,技术规章制度管理的培训至少要涵盖参与这一流程的所有管理人员,而目前的培训仅停留在技术规章专(兼)职管理人员层面,缺乏对参与审核、会签的站段领导、中层正职人员的培训。开展站段领导、中层正职人员技术规章管理知识培训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促进站段领导、中层正职对技术规章管理的全面认识,了解技术规章行文格式、动态修订、监督考核等各方面的基本要求;二是提高技术规章的关注度,使各级领导在日常工作对技术规章高一格对待,严一格要求,在批阅、落实技术规章文件时,更注重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进而促进技术规章的快速推行;三是提高技术规章审核和会签质量,发挥站段领导、中层正职思维缜密、眼界开阔的特点,对起草的技术规章提出有利、合理的建议,堵塞不足和漏洞。

3.3 严格监督技术规章执行落实

造成技术规章层层加码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技术规章未得到有效、彻底的执行引发安全问题,而不是规章本身存在问题,因此严格监督技术规章执行落实是促进技术规章健全发展的必要因素。抓技术规章执行落实必须从一线职工抓起,必须坚持对照规章检查作业,对照规章分析问题原则,去纠正和改变职工的作业习惯,教育职工对规作业;抓技术规章执行落实必须从新规章的培训抓起,车间一级管理人员必须在新规章正式实施前完成职工培训,杜绝记名传达式的培训,杜绝边考核边教育的培训方式;抓技术规章执行落实必须从结合部作业、非正常作业等薄弱环节抓起,尤其对特殊作业、冷门作业,必须做足充分的准备,全面收集相关作业规定,避免执行规章有漏项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3.4 构建完备的技术规章管理反馈奖励体系

技术规章用于指导现场作业,因此也必须倾听现场的声音,建立起技术规章的反馈奖励体系有利技术规章实用性的发展,也是技术规章管理发展的需要。除建立技术规章问题书面反馈制度外,还可以通过技术规章管理信息平台建立交流讨论区,便于对规章具体问题的集中研讨。此外还要建立奖励机制,对于有特殊贡献的员工一定要予以积极的奖励,由此提高员工工作的热情。

总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跃,我国的铁路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开始具备越来越强的创新能力。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技术规章管理工作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和生产力水平,构建新的、更加完备的技术规章管理体制,结合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全方位的调整生产布局,对铁路技术规章管理改革的思路和变化规律进行潜心研究和深入总结,以实现管理经验的提升,为技术规章管理工作推动铁路事业的安全、高效、向前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李振家.铁路技术规章制度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07):67-68.

[2] 杨勇.建设铁路技术规章制度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3(17):119.

铁路安全管理制度 篇4

本工程地处铁路站场内,施工场地狭小,列车运行频繁。为加强施工现场铁路安全管理,保证每个作业人员的安全,特制定如下制度: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有带班人员或班组长统一指挥行走路线,统一指挥施工。

2、施工人员通过道口和接触网下市,不准高举、肩扛工具、锹、棍棒、金属物等物品,必须水平拿着通过。

3、接触网下严禁打手机;严禁打雨伞通过。雷雨天气严禁在接触网附近逗留。

4、严禁相接触网、铁轨方向喷洒水;严禁在铁路边上大小便。

5、严禁攀登接触网支柱,在支柱上悬挂东西或晾晒衣物,严禁依靠支柱休息。

6、施工人员严禁破坏铁路设施;施工车辆严禁碰撞铁路设施和建筑物。

7、在铁路两边施工的车辆(包括挖掘机、装载机、吊车、工程车辆等),有机车通过时必须停止作业并关闭照明灯。

8、通过道口的任何车辆,车斗内、车辆外面严禁坐人。

9、在接触网左右,严禁距离接触网小于3米的车辆上作业。

10、施工人员严禁攀爬电力设施,接触网支柱,翻越铁路两侧的安全隔离网。

11、严禁攀登车皮、钻车皮,严禁在车皮下避风、避雨、休息,严禁在轨道上坐、卧或在铁路轨枕范围内行走。

12、施工人员在站场内严禁吸烟、点明火、焚烧杂物等。

13、施工人员进入作业地点必须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不准疲劳和酒后上岗。

14、施工人员严禁向列车和接触网乱抛绳索、石块、工具等物品。

15、铁路两侧2米范围内严禁堆放材料、杂物或作业工具等物品。

16、严禁在地磅上行走。

17、各分包单位任何机动车辆通过道口时严禁超速行驶(5km/h),驶入站场内及施工作业区内后速度严禁超过15km/h。

18、严禁任何机动车辆在道口和接触网附近(3m以内)停车。

19、各分包单位车辆严禁在道口、接触网附近(3m以内)装卸货物等操作。

20、通过道口的运输车辆装载货物高度从地面算起不得超过4.2m(包括装载机通过必须把铲放平,挖掘机通过臂高不得超过4.2m。吊车、泵车通过把臂放平)。

21、道口防护栏杆关闭后严禁行人、摩托车、自行车、汽车抢道通过。

22、道口防护栏杆关闭后严禁任何人员私自开启。

23、任何特殊施工车辆(如挖掘机、吊车、装载机等)通过道口进入站内必须和道口工、现场管理人员联系并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

24、施工现场任何车辆的驾驶员必须有相应型号的驾驶证。无证人员不得驾驶车辆。严禁酒后、疲劳驾驶。

25、施工现场吊车、泵车作业时必须有专人指挥、看护。禁止靠近接触网作业。

26、各分包单位要安排班组长上下班时清点人数,并报项目部主管工长。由班组长带队有序通过道口。

27、土方车辆运输过程中应覆盖帆布,通过道口时应有专人指挥,如有散落在道口或道心、轨道附近的土石应立即清理干净。

28、施工现场车辆应帖反光标志,避免夜间行车发生危险。

铁路司机考试22日安全规章 篇5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在有几个车场的车站,为使列车由一个车场开往另一个车场,应装设(进路)色灯信号机。

2.(半自动闭塞)和自动站间闭塞区段应装设接近连续式机车信号。

3.特快旅客列车不准编挂(货车),编入的客车车辆最高运行速度等级必须符合该列车规定的速度要求。

4.关门车在列车中连续连挂不得超过(2)辆。

5.列车摘挂补机,或第一机车的自动制动机损坏交由第二机车操纵时,应对列车自动制动机进行(简略)试验。

6.列车运行是以车站、线路所所划分的(区间)及自动闭塞区间的通过信号机所划分的闭塞分区作间隔。

7.一切电话中断时,双线按时间间隔法行车时,只准发出(正方向)的列车。

8.列车司机在列车运行中,机车信号、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全程(运转),严禁擅自关机。

9.列车在出发前司机应在制动保压状态下确认制动主管压力的泄漏量,按规定每分钟不得超过(20)kPa。

10.列车在中间站停留时,乘务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机车。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三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双线区段,应采用(A)方式。

A.自动闭塞B.半自动闭塞C.自动站间闭塞

2.用于侧向通过列车,速度80km/h以上至140km/h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C)。

A.26号B.28号C.30号

3.旅客列车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为(C)。

A.450kPaB.500kPaC.600kPa

4.为保证司机人身安全,机车运行中司机不得超出机车(C)进行作业。

A.额定电流B.运行速度C.限界

5.列车进站后,应停于接车线(C)内方。

A.发车进路信号机B.出站信号机C.警冲标

6.遇天气恶劣,信号机显示距离不足(A)时,司机或车站值班员立即报告列车调度员。

A.200mB.300mC.400m

7.(B)信号机的灯光熄灭,显示不明或显示不正确时,均视为进站信号机为关闭状态。

A.预告B.接近C.接车进路

8.发车进路色灯信号机显示(B),准许列车由车站经正线出发,表示出站和进路信号机均在开放状态。

A.一个黄色灯光B.一个绿色灯光C.一个绿色灯光和一个黄色灯光

9.无线调车灯显信号显示绿、黄灯交替后绿灯长亮表示(C)信号。

A.连接B.溜放C.减速

10.联系用的手信号有(B)。

A.10种B.11种C.12种

11.线路坡度超过20‰,长度为(C)及其以上的坡道是长大下坡道。

A.8kmB.5kmC.2km

12.调车作业接近被连挂的车辆时,速度不准超过(C)。

A.3km/hB.4km/hC.5km/h

13.机车要求出入段时,应鸣示(B)信号。

A.一短一长声B.两短一长声C.两长一短声

14.操纵机车进入挂车线后应严格控速,应在距脱轨器、防护信号(C)左右的地方停车。

A.30mB.20mC.10m

15.旅客列车在起伏坡道地段或较小的下坡道运行时,应采用(C)牵引,尽量避免惰力运行。

A.高手柄位B.中手柄位C.低手柄位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判断各小题表述内容的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错判、漏判均无分。

1.最高运行速度超过140km/h的列车,必须采用列车超速防护系统。(×)

2.接触网带电部分至固定接地物的距离,不得小于350mm。(×)

3.降雾、暴风雨雪时,跟踪出站调车要严格限制速度。(×)

4.使用自动站间闭塞法行车时,列车凭出站信号显示的进行信号进入区间。(√)

5.补机原则上应挂于本务机车的后位。(×)

6.通过显示黄色灯光的信号机及位于定位的预告信号机限制速度为在次一架信号机前能停车的速度。(√)

7.调车作业在空线上推进运行时,速度不得超过20km/h。(×)

8.警冲标设在两会合线路线间距离为4m的中间点。(√)

9.机车、轨道车鸣笛鸣示方式中,拧紧人力制动机信号的鸣示方式是三短声,使用时机是: ①要求列车乘务组拧紧人力制动机时;②要求就地制动时。(√)

10.操纵机车时,未缓解机车制动不得加负荷(特殊情况除外)。(√)

11.双线反方向行车使用路票时,应在路票上加盖“反方向行车”章。(√)

12.安全线向车挡方向应采用下坡道,其有效长度一般不小于100m。(×)

13.列车进入站内尽头线,自进入该线起,运行速度不得超过30km/h。(√)

14.在不得已情况下,列车必须退行时,列车的退行速度不得超过15km/h。(√)

15.移动减速信号显示方式为:昼间为黄色圆牌;夜间为柱上黄色灯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 列车自动制动机的试验规定了哪几种?

答:(1)全部试验;(2)简略试验;(3)持续一定时间的全部试验。

2.①在用电力机车牵引列车出段前,哪些电器和电路必须达到运用状态?

②在用内燃机车牵引列车出段前,哪些电器和电路必须达到运用状态?(任选其一回答)答:电力机车的受电弓、牵引电机、辅助机组、高压电器与操纵机车有关的低压电器、蓄电池组和主、辅控制电路。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题10分)

列车在区间被迫停车后,司机应如何处理?

答:列车在区间被迫停车后,不能继续运行时,司机应立即使用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通知两端站、列车调度员及运转车长(无运转车长为车辆乘务员),报告停车原因和停车位置,根据需要或运转车长指示迅速请求救援。需要防护时,列车前方由司机负责,列车后方由运转车长(无运转车长为车辆乘务员,无车辆乘务员为列车乘务员)负责。

如遇自动制动机故障,旅客列车司机应通知运转车长(无运转车长为车辆乘务员)立即组织列车乘务人员拧紧全列人力制动机,以保证就地制动;其他列车司机应立即采取安全措施,并向列车调度员报告,请求救援。

对已请求救援的列车,不得再行移动,并按规定对列车进行防护。

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 篇6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为《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写作的准备大纲中写下了一个建设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著名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民主教育制度等等=总和=社会主义。

解释:列宁为什么把普鲁士的铁路秩序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组成部分,原因有三:

一、铁路综合管理是近代工业中系统工程成熟的标志。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那一历史阶段,欧洲的国管铁路以德国的普鲁士国家铁路最为发育和规范,是国家监管下的私营铁路企业。普鲁士国家铁路的列车准点守时,分类精细,服务配套,线路合理,有一系列管理和经营特长。

二、列宁的命运和德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母亲是德国后裔,他个人的革命生涯中有多年流亡欧洲(包括瑞士和德国)的经验。其间,列宁和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有过一笔政治交易。并在后者的协助下乘专列从瑞士回到里加(1917年)开展布尔什维克的革命活动,他对德国的民心国情了如指掌。

铁路现行工资制度透视及改革建议 篇7

关键词:工资制度,岗效工资,考核

近年来, 铁路建设和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 铁路职工的整体收入水平增长相对缓慢, 难以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强烈的物质利益诉求, 客观上制约了铁路企业生产力的进一步释放。尤其是在基层站段, 有真才实学的人不愿意来, 或者来了也不安心工作, 随时可能流失。现有职工状况也堪忧, 一部分浑浑噩噩, 心安理得端着铁饭碗混日子;另一部分很想好好干, 但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伤害了他们的积极性。虽然部分站段在收入分配上进行了一些改革, 但受现有工资制度的约束, 效果并不明显。在目前大幅提高职工整体收入水平无望的情况下, 通过改革工资制度, 充分体现分配杠杆的调节作用, 带动起大多数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无疑是一种比较务实的选择。

一、现行制度透视

1、情况简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 为适应铁路改革发展需要, 铁道部出台了《铁路企业岗位技能工资制试行方案》, 在深化铁路企业工资制度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确定了现行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度, 主要由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工龄工资、特种工资、效益工资五个单元构成。该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等级工资制度的发展, 试图从收入分配入手, 努力打破计划经济时代的平均主义。该制度推行十数年来, 对于调动广大职工的创业积极性、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促进铁路发展,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日新月异和铁路企业的飞速发展, 岗位技能工资制度作为一种过渡性改革措施, 在应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宏观调控经济背景变化方面显得越来越不适应。

2、问题分析。

一是岗位工资难以反映岗位工作新变化。岗位工资在个人工资组成中所占比重最大, 是根据职工所在岗位或所任职务、所在职务的劳动责任轻重、劳动强度大小和劳动条件好差, 并兼顾劳动技能要求高低确定的工资, 应该直接与岗位工作相挂钩。目前, 岗位工资的既定性 (即岗位工作内容的变化难以从岗位工资标准上得以体现) , 使得相当一部分岗位出现异动情况, 或某个具体岗位发生了诸如工作内容增加、工作职责加强等变化时, 岗位工资难以及时反映这种变化。另外, 在不同生产条件下, 同一工种劳动付出的差异极大, 都使得岗位工资的合理性受到了普遍的质疑。二是技能工资激励作用发挥有限。技能工资在个人工资组成中所占比例也较大, 是根据不同的岗位、职位、职务对劳动技能的要求, 同时兼顾职工所具备的劳动技能水平而确定的工资, 是要对职工技能进行客观评价并在收入报酬上予以真实反映, 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所限, 对于职工技能的激励、提高作用发挥有限。突出表现为:其一, 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技能不是现实劳动成果, 不是支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其高低是要靠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认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 职工技能的鉴定与认证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岗位测评没有解决理论和技术问题、职工劳动评价体系不健全、职工劳效评价不科学。在职业技能鉴定没有全面推向企业, 且职称评定缺乏同等考核机制的前提下, 技能工资确实是名实难符。其二, 偏离了制度设计初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为稳妥起见, 只能选择技能工龄与工龄长短高度关联, 从而严重弱化了与劳动技能的关联度, 使其很难真正发挥出激励职工提高自身技能水平的作用。三是收入与工龄的关联度依然过重。岗位技能工资制对等级工资制中工资与工龄高度关联的关系有所突破, 但是这种有限的突破与迅速变化的经济形式和劳动力市场发育中的职业流动情况相比, 力度显然不够。技能工资与工龄的联系、岗位工资与工龄的直接关系、以及某些奖金与职称职务的关系, 使目前岗位技能工资制度中收入与工龄的关联度依然过重。另外在技能方面, 政工、工程技术与会、统、经系列的资格考评上的差异, 在目前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度中是难以实现的。这些消极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削弱了物质报酬激活生产力要素的重要作用, 仅靠现行制度的内部调节, 显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亟待一种新的更加科学的收入分配制度来破解难题。

二、改革建议

1、全面实施岗效工资制。

铁路企业内部分配体制应立足于建立以岗位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 即实行“岗效制”。其要点是:生产一线职工工资与业务素质、工作效率挂钩;管理层职工工资按职责和贡献与业务素质、岗位绩效挂钩。从而建立起顺应企业发展进步需要的工资激励和约束机制。

2、实施岗效工资制的必要性。

一是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迫切要求。由于现行制度中的技能工资在入路定职时一次确定, 除政策性调资外基本不变, 实际上与职工自身业务素质无关, 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此外, 技能工资随工龄增长, 实质上是数目更大的工龄工资, 严重抑制了年轻职工的学习主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岗效工资制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收入杠杆的调节作用, 使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根本提升。二是树立职工队伍效益意识的迫切要求。岗效工资制将职工工资的分配与企业效益和职工个人劳动成果挂钩, 体现效率优先原则。该制度使职工通过辛勤劳动, 实现个人收入增长和个人价值最大化成为可能, 从而使职工队伍呈现积极进取的主流取向, 牢固树立企业效益意识。三是简化工资项目和突出激励重点的迫切要求。简化工资项目既能突出激励的重点内容, 又便于管理, 使职工直观明了、容易掌握, 提高分配激励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引导职工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技能和素质, 竞争高职岗位和理想收入, 从而进一步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3、岗效工资制主要内容。

岗效工资制作为职工基本工资分配模式, 应以职工岗位定基数, 以效益定增量。岗效工资主要由基本工资、素质工资、岗位工资、业绩工资四个单元组成。其中, 基本工资体现最低生活保障, 这是国家所规定的职工最低生活保障线, 相对固定, 所占工资总额比重不宜太大。基本工资不纳入考核, 在职工待岗、下岗、长病假时不需重新确定。素质工资体现个人业务素质, 没有老职工、新职工的区别, 只与从事岗位要求的业务能力对应。素质工资上下浮动, 每年确定一次, 鼓励职工钻研业务、提高素质、争上等级, 从工资分配角度促进职工业务技能和素质的提高。岗位工资体现岗位难易程度, 所占比重较大, 能够在岗位劳动评价的基础上, 区别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既考虑不同岗位之间的劳动差异, 又考虑同类岗位上的劳动差异。此外, 为鼓励减员提效, 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原则, 可以把增加兼岗并职人员的兼职工资作为过渡措施, 以后逐步修订职责范围, 优化职能, 提高工作效率。业绩工资主要由企业效益工资、部门效益工资、个人效益工资组成。企业效益工资根据上级上年度对企业经营目标的综合评价和当月经营目标完成情况确定, 促进企业职工关心本企业经营目标完成情况, 以月度绩效努力保证年度目标的完成。部门效益工资, 由企业对所属车间部门工作情况进行考评, 依据车间完成指标情况和责任制考核结果计算车间的集体劳动报酬, 激励车间、部门, 加强经营管理, 确保安全、路风、运输、多经目标实现。个人绩效工资, 根据不同层次确定不同的分配形式。管理层个人绩效工资, 主要挂钩月度个人工作质量和年度绩效考评成绩。既体现岗位工资性质, 又体现个人业绩和综合评价。经营开发层, 实行营销提成和项目开发奖励制度, 鼓励多创多收。生产层个人绩效工资, 主要采用计件工资或定额工资的形式, 与工作量挂钩按量分配。同时强调质效并重, 优质优价, 在激励职工追求自身利益的基础上,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推动铁路企业持续稳步发展。

4、岗效工资制实施要领。

一是坚决实行竞争上岗。首先要编制科学、合理的岗位说明书, 内容分为三部分, 即竞岗条件、岗位工作职责及范围、岗位工资标准及相关待遇。然后据此坚决推行竞争上岗, 形成“劳动合同”靠鉴定、“工作岗位”靠竞争的生动局面。二是认真做好岗位评估。按照岗位劳动评价“四要素”:即岗位职务劳动责任轻重、劳动强度大小、劳动技能高低和劳动条件好坏四个劳动评价要素, 直接体现同岗同酬。三是严格落实考核机制。岗效工资制的设计宗旨是通过在职工中开展公平、公正的竞争, 激发其创造力和上进心。而必要的考核机制则可以确保制度得到顺利推行。考核机制要体现五个特点:一是层层有考核目标, 一级考核一级, 每级考核者以直接责任者为主;二是考核要量化, 便于操作;三是考核时间段以工作情况而定, 不宜一刀切, 主要是按月进行;四是考核结果要奖罚分明, 真正兑现;五是考核办法要不断改进, 更加贴近工作实际。四是合理合法推行岗效工资制。劳资部门在制定方案中, 要注意做到“量入为出”, 在确保“两低于”原则和上级劳资部门核定下发的工资总额计划内做文章。工资分配方案还必须在企业员工内进行充分酝酿, 呈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

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铁路工资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但首先要解决四个难题:一是职工自身动力不足。长期以来, 部分职工吃惯了“大锅饭”, 对依靠自身能力获取收入存在畏难心理, 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大多数职工对收入的期望值较高, 认为调整就是涨工资, 一旦降低可能引发稳定问题, 对此必须引起重视。二是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较低。铁路职工来源较为单一, 文化程度低, 大部分的一线岗位, 技术含量很低, 对职工自身知识水平和素质要求不高, 使职工长期以来形成了靠经验吃饭的思想, 学习动力不足, 素质普遍较低, 实施岗效工资制可能首先要伤及大多数人的切实利益, 引起普遍抵触。三是企业个体收益和利润计算难度大。铁路企业联动机的固有特性, 使其运输收入集中在了车务系统, 很难用资金数目来计算机务、工务、电务、车辆等系统各单位的准确收益和利润。因此, 这些单位的收益和利润就需要一套新的评鉴体系来确定。四是监督乏力。目前铁路企业的收入分配监督机制很不健全, 不能担当对改制后的铁路企业收入分配的监督制约。

针对以上难题, 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职工继续培训教育。不仅要进行本企业所需技能培训, 还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市场经济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培训, 更要进行形势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要从时间、资金上积极鼓励职工到社会上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并获得任职资格证书, 鼓励职工的学历教育, 积极开展人才自我养成工程, 采取切实措施留住和激励高级人才, 将有技术的职工视为本企业最大的财富, 从而在本企业中形成浓厚的学术、学习氛围, 激励职工积极向上, 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二是按与运输收入挂钩的工资指导线来确定本企业的工资总量。三是建立铁路企业收入分配监督机制。按照国际惯例, 聘请具有公正性、严肃性、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师等社会中介力量定期参与本企业收入分配的监督;积极配合政府职能部门、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指导。强化内部监督制衡机制, 真正使职工民主参与本企业工资分配的决策过程, 建立企业和工会双方进行集体协商确定工资的机制。

对铁路规章制度 篇8

【关键词】铁路;技术规章;管理;手段

所谓的铁路技术规章指的是在设备制造和施工结束并投入运营之后,所有涉及到行车组织、信号显示、技术设备的管理维护等领域的规章制度的综合。基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铁路技术规章依然需要全方位的重新制定,以促进铁路技术规章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更好地适应我国铁路发展。所以,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对于铁路技术规章管理问题的理解和看法。

1、现阶段我国铁路技术规章管理常见的问题

1.1管理界面不清晰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个别的站段不具备明确的技术规章管理分工,对于各专业、站段技术规章甚至基础技术规章都未能做到透彻的掌握,这一现象在涉及到多专业技术规章时体现得更加明显。由于铁路局未能专门通过发文的形式对站段、处室进行界定,因此多专业的技术规章管理经常出现失管与断层现象,这对于技术规章的规范性和时效性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引发技术规章管理工作的混乱,进而埋下了日常管理与生产运输的隐患。

1.2专业管理亟待强化

从总体上来看,铁路局有极少数站段与处室对技术规章专业管理的重视程度依然不足,没有严格落实技术规章人员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有些站段甚至出现由职工教育科负责技术规章管理工作的不良现象,由此必然会大大影响工程师业务优势的效发挥,继而致使技术规章的审查与刊发不严肃、系统,如果无法对上级的技术规章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规章要求的片面曲解。同时,如果将技术规章具体要求用少数领导的片面理解取代,就极易造成基层作业标准与流程,以及作业指导书和技术规章的不规范、不严谨、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和实际情况,导致广大一线职工无法在日常工作中落实相关工作内容。

1.3执行与落实过程存在缺陷

有些站段无法做到及时清理、废止、修订以及发布的技术规章文件,也没有对各个科室的规章文件进行定期的管理与考察,或者未能及时记录检查结果和反馈问题、未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措施,等等。有些站段也经常出现管理人员更迭过频、业务能力存在欠缺,甚至对于技术规章管理的要求都不甚了解的情况,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技术规章量化考核检查工作的失效,进而降低日常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同时,部分站段和处室在进行一线的班组宣传、培训和检查的过程中,没有达到预期的管控效果,过分重视指标和任务,对规范和标准欠缺足够的重视和理解,这种现象在运输和生产过程中相对较为普遍,进而削弱一线工作人员对执行技术规章的积极性。

1.4管理模式陈旧、单一

在铁路站段的技术规章管理工作中,网络、计算机等优势平台的运用往往程度较低,检查与监督手段也大多缺乏有效性,相当一部分技术难题始终得不到良好的解决,一线职工没有畅通的向上传达技术规章问题的渠道,若存在疑惑也得不到及时的解答。此外,上级铁路部门对于站段的技术规章的管理大多只停留在随机抽查、翻阅文件和资料等层面,而对技术规章修订、编审和发布的实时控制几乎无法实现,因此技术规章的漏洞往往只有在发生安全问题之后才发现,这就很难将问题的追责转变为预防。

2、技术规章管理与改良的有效手段

2.1技术规章管理知识的培训

就技术规章管理不规范这一问题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解决:其一,为基层站段的管理层和规章管理团队进行技术规章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这一点在进行过人员调整之后更加重要,培训必须与相应的考试结合,通过灵活的培训形式实现问题与事例之间的紧密结合,确保所有参与到培训中来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对车站技术规章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都做到心里有数,同时熟练掌握我国的语言规范、行文要求以及写作常识;其二,如果技术规章管理办法出现了补充或修订,应重新组织有关工作人员的知识培训,确保其能够对最新的规章管理内容有着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2.2提高规章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对于经验不足、文电掌握存在缺陷的技术规章管理人员而言,其业务素质的提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获得解决:①到工作一线进行调研和走访,通过请教业务熟练的同事来实现举一反三,直到对工作内容实现全面的掌握;②经常与跟自己同组的规章管理人员进行深入讨论,进而提升自己对于工作内容的认知与分析水平;③系统学习自己工作范围内的车站文电和上级文电,确保深入掌握,并踏踏实实从基础理论与亲身实践两方面提升业务水准,在源头避免技术规章管理工作的冲突,并避免规章缺漏事故的出现。

2.3强化班组间的彼此管控

1)为了切实做好班组的领导工作,就必须强化班组领导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养。这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工作:①掌握班组岗位的动态变化情况;②对于关键任务和关键工序进行高效的卡控;③树立高度的风险意識和安全观念,在动工之前进行全面的预估;④培养担当意识、团结理念,从而实现班组的有效管理,避免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预先完成漏洞的堵塞。

2)行动是由意识指导的,只有切实提升工作人员的思想层次和综合素养,才能够确保他们能够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进而更好地发挥预期的互控效果。此外,还应注重员工价值观的树立,以便使其自觉协调集体利益乃至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而强化其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也十分重要,只有真正重视并尽力解决其面临的实际困难,才能够确保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更好地为日常工作的改善作出贡献。

3)为了实现安全问题的最大程度防范,并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应将班组内部分配与考核模式的改善作为工作目标之一,并将员工互控作用的发挥和安全问题的防治效果作为考评的一部分,由此强化工作人员对安全问题的防范意识与效果。

2.4构建完备的技术规章管理反馈奖励体系

为了鼓励车站和站段间技术规章问题的及时发现,从源头杜绝黑规章的出现,实现技术规章管理的强化和规范,就必须建立起技术规章的反馈奖励体系,针对反馈的内容予以不同程度的奖励。详细的来讲,车站应定期组织反馈问题的集中确认和研究,问题如果属实,则要及时将奖励按照标准颁发给反馈者,同时要求出现技术规章问题的责任部门立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确保技术规章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合理性。

3、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跃,我国的铁路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开始具备越来越强的创新能力。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技术规章管理工作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和生产力水平,构建新的、更加完备的技术规章管理体制,结合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全方位的调整生产布局,对铁路技术规章管理改革的思路和变化规律进行潜心研究和深入总结,以实现管理经验的提升,为技术规章管理工作推动铁路事业的安全、高效、向前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德顺.铁路行车规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4,(23):159-160.

[2]左长进.铁路局技术规章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4,23(5):565-567.

上一篇:秘书办公厅室下一篇:《太平广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