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声教学设计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爆竹声声教学设计(共7篇)

爆竹声声教学设计 篇1

一、[ 教学目标] 依据我对本课的设计理念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点: 1.巩固本课的字词,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会借助课文的重点词句复述课文内容。3.懂得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习俗,并且学会安全的,科学的燃放爆竹。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会边读边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复述课文。

三、[ 教学准备] 课件

四、[ 教学流程]

(一)、趣引课题 课件演示出爆竹图片。点击、爆竹、出现课题和闹新春的音乐。

2、听这音乐,你联想到什么?

(二)、读课文,检查学生对生字词掌握情况。是啊,爆竹声声,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喜庆,为人们送来了新春的希望,就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一起走入我们的课文中,去了解一下爆竹吧!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认一认,哪儿个自己已经掌握,不需要老师教?(学生指出,教师点击逐消失)

2、再读课文,请你告诉大家,你自己读懂了哪些知识?

(三)、精读课文,理清层次,复述课文。

1、课文讲的是有关爆竹的来历及传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汇报)教师帮助学生梳理。

2、请同学们自由结合成小组,可以通过朗读,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解决这些问题。(1)、为什么叫爆竹? 这个问题大家都读懂了吗?“说来有趣”,怎么读才有趣? 边读边做动物:锯、扔、膨胀、爆裂(2)、为什么春节要燃放爆竹? 谁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课件出示:从此,每逢过年,人们就要烧竹节,吓跑怪物,求得新年的平安。你知道现在除了春节,还有哪些场合也放爆竹?请用上“每逢……就……”说一说。还读懂了什么知识?课文最后 2 节,作者跟我们捉迷藏了,他把问题悄悄藏了起来,考考同学们的眼力,你能把藏在里面的问题找出来吗?(3)、现在的爆竹用什么做的?(4)、爆竹有哪些种类?

3、学习创新,复述课文 大家知道我国最著名的爆竹之乡在哪里吗?以《浏阳河》一曲启发:湖南浏阳。现在我们变换一下角色:假如我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你们是爆竹之乡的乡亲们。我想采访你们,你们呢也借这个机会好好宣传你们的产品,愿意吗? 师:乡亲们,听说你们这儿是全国最有名的爆竹之乡。请问,你们生产的烟花爆竹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发言。师:听说春节燃放爆竹还有个传说?能讲给电视观众听听吗? 要求:不要背书,可以跟书上讲的不一样,希望你讲得比课文中的传说更吸引人,各自准备,讲给自己或同桌听。学生讲传说,评议,教师引导,启发想象,借助动作表情等,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四)、超越文本。师:虽然爆竹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欢乐,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但不可忽视的是,它也给我们的安全带来了威胁。所以,许多城市都禁止燃放爆竹,还有他的孪生妹妹烟花。我们一起去看看爆竹烟花兄妹俩好吗? 课件演示:烟花爆竹燃放的盛况。师:这样绚丽多彩、喜气洋洋的场面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沉默少许)师:同学们,假如你是市长,你会不会决定禁放烟花爆竹? 自由发言,引导两个要点。

1、爆竹虽会引发火灾,但给生活增添了欢乐、喜庆、气氛,功不可没;

2、烟花约丽的色彩,浓郁的民族风情,已成为东方文化的象征。师:同学们,怎么样才能把我们的想法让更多的人知道? 小结:美好的事情不能因为它有些缺点就全盘否定,只要我们用智慧、用科学去改造,世界就会越来越美好,爆竹声又会重新响起来。(爆竹声和欢庆的音乐声又一次响起)

(五)、总结 以一首自编的诗结束教学: 爆竹本是竹子爆,燃放爆竹鬼怪逃。使用火药改模样,声声爆竹真热闹。

五、板书设计 8 爆竹声声 名子由来 竹子制 爆竹来历 传说 爆竹种类 五花八门 安全燃放爆竹,让生活更美好!档介绍:《爆竹声声》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民间风俗,了解爆竹名称的由来。

2、会借助课文的重点词句复述课文内容。

3、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教学重点:会边读边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复述课文。

四、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谈话法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大家喜欢过年吗?大家过年的时候喜欢放炮吗?你都放过哪些种类的炮呢?那大家知道鞭炮、划炮、穿天猴还可以被叫什么吗?——板书“爆竹”。

2、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把鞭炮、划炮、穿天猴叫做爆竹吗?好现在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课文,从文中来寻找答案。

(二)、自学课文自由读文,读文之前老师提出几点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生字多读几遍,记字形。

2、标注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

1、现在我找几名同学试着分段朗读以下课文,在他们读的过程中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听他们读的是否正确、流利。并且还要思考一下,全文围绕爆竹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指正生读文时遇到的问题(语气、字的读音)。

3、大家通过读文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全文围绕爆竹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

4、现在我们就来深入学习一下课文,看看文章是不是围绕这几部分来介绍爆竹的?

(四)、精读课文

1、现在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两个问句。并在书中标注下来。

2、谁找到了,在什么位置,把这个问句完整的读出来,(读出好奇,疑问的语气)。

3、板书两个问题,同学们问题找到了,那我们能不能在文中找出答案,现在同学们开始默读课文,试着去找出答案,并在文中用笔标注出来。

4、大家都找到答案了吗?那谁能试着说说“爆竹明明不是竹子做的,为什么叫爆竹呢?”

5、现在我们弄明白了为何叫爆竹,那老师还想知道“为什么新春时家家燃放爆竹呢?”谁能帮老师解开这个谜团呢?谁来试试。用一句话来解决这个问题。

6、大家是从四五

爆竹声声》教案(送教下乡)2016-06-07 22:55阅读:94 《爆竹声声》教学设计 富裕县实验小学 曹维维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爆竹的由来和关于春节放爆竹的传说。

2、通过对课文的练习,让学生感受祖国民俗传说的趣味性;通过复述课文,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认识本课生字。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关于爆竹的传说;锻炼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爆竹、春节习俗的资料。教学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第八课《爆竹声声》。请同学们跟老师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说一说你对课题“爆竹声声”的理解。

读过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指名说一说)

同学们真的都很棒,都有自己的理解,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件出示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请看大屏幕,谁能把要求读一遍呢?(出示课件,指名读要求)

3、检查朗读情况。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那接下来我们找7名同学来读一下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把自己读不准的字注上拼音,另外请大家思考这个问题:课文围绕爆竹写了哪几方面的哪容?(课件出示问题)

4、同桌讨论:课文围绕爆竹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5、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名字的由来、燃放的传说、爆竹的发展)

6、小结:同学们找的真不错,以后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就要尝试着找到重点句子,学会归纳段落。

三、精略学文

1、学习1、2段。(1)师:老师做个小调查,放过爆竹的同学请举手。我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燃放爆竹呢?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第一段画出相关句子。谁能用书上的话说一说?(指名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师:每逢是什么意思?谁能用每逢说句话呢?(指名说一说)

让我们带着过年的喜悦心情再来读一遍这句。课件出示,学生齐读。(2)、想想那个场面都觉得很开心。可是爆竹不是竹子做的,为什么叫爆竹呢?答案就在第二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原来爆竹还真是用竹子做的,可是为什么新春时家家都要燃放爆竹呢?

2、学习3——5段

(1)自由朗读3——5段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3、4、5段,了解这个关于燃放爆竹的传说。(2)指名朗读

师:谁能把这几段有感情的给同学们朗读一遍。(指名朗读)

师:既然是传说,那我们就要像讲故事一样把他讲出来好吗?谁能给同学们讲一遍。(指名讲故事,师生配合)注意评价。

3、学习6、7段

师:孩子讲的真不错。世界上真的有怪物吗?这只不过是当时人们的一种迷信做法而已。如果说那时放爆竹是为了驱逐怪物,那么现在燃放爆竹是为了什么呢?(烘托气氛)那么现在除了过年,我们还有哪些时候也燃放爆竹呢? 指名说一说。

师:是啊。爆竹是过年和节日庆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爆竹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把你知道的爆竹的种类说一说。师:现在的爆竹都是用什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6自然段然后告诉我。(指名回答:纸、火药)师:原来用竹子做的爆竹发出的声音是“毕毕剥剥”,现在用火药做的爆竹发出的声音是“嘭---啪”

问:现在的爆竹不是用竹子做的了,为什么还叫爆竹呢?(指名回答:这是两千年来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是对历史的一个尊重)师:我们燃放爆竹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我们的祖先们通过自己的智慧让爆竹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才使爆竹的声音传递下来。那么现在你知道爆竹声声的含义了吗? 再指名说爆竹声声的含义 板书:声声延续

四、拓展延伸

随着科技的进步,烟花诞生了。烟花的出现更为节日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谁能说一说燃放烟花爆竹有哪些隐患呢和弊端呢?(指名回答)课件出示、:对放爆竹这个习俗,我们是应该保留还是应该禁止呢?请大家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想设计一款什么样的爆竹和烟花呢?既能有喜庆氛围,又不会有危险呢。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五、总结

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了解了爆竹的发展的演变。我们应该继续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使之发扬光大,使爆竹声声延续。爆竹声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爆竹的由来和关于春节放爆竹的传说。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民俗传说的趣味性;通过复述课文,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让学生明确燃放爆竹的利弊,知道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教学重、难点:了解关于爆竹的传说;锻炼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猜谜:有个小孩脾气暴,发起火来不得了。嘭嘭一声蹦上天,身上衣服全撕掉。—打一节日用品。课件出现燃放爆竹和闹新春的音乐。师:燃放爆竹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的庆祝节日的方式,在爆竹声中会让人感到浓浓的节日气氛,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第8课《爆竹声声》去了解爆竹的历史故事。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4

1/4页 

?精品文档?

3.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写了爆竹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找出相应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1.为什么新春时候家家燃放爆竹呢?文中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有趣的传说。

2.自由读第4、5自然段,再次了解是怎样的传说?

3.指名读传说。其他生思考:传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理清传说脉络,帮助复述:用简单的词概括传说的主要内容。怪物偷东西,让人得怪病——意外发现、竹子赶怪物——烧竹子吓怪物、求安宁

5.根据主要内容,同桌练习讲述。

6.指名复述春节燃放爆竹的传说。生评议。

师:复述课文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锻炼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7.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为什么过年要燃放爆竹?课件出示这句话:

师:世上真的有怪物吗?这只不过是当时人们的一种迷信的做法,现在人们燃放爆竹主要是为了烘托喜庆的气氛。除了过年,还有哪些时候也放爆竹?……

师:再看“ 每逢”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读这句话,能用“每逢什么时候,谁……?”说一句话吗?

/ 4

2/4页 

?精品文档?

8.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爆竹?………爆竹似乎与竹子没有关系,可为什么又叫爆竹呢?让我们找找相关句子读一读。指名读读第1、2自然段。原来最早的爆竹真的是用竹子做的,这可真是名副其实呀。

9.师:在第1自然段中有没有不明白的词?街头巷尾什么意思?用它说一句话?

10.试着完成填空:爆竹的名字是这样来的:最早的爆竹是用做的,先把竹子,再把竹筒,然后竹筒,竹筒内空气,最后竹筒。

11.你们喜欢这样的爆竹吗?为什么呢?

师: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聪明的人们想出了好办法代替了竹子,使爆竹制造得到了进一步的演变和发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2.指名读第6、7自然段,是什么代替了竹子?用火药制造的爆竹都有哪些种类?你还知道什么样的爆竹?

四、拓展延伸,加强教育。

1.随着科技的进步,爆竹的姊妹——烟花诞生了,烟花的出现更为节日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但与此同时也易发生火灾,而且爆竹烟花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隐患,也不利于环保。让我们一起来看两个燃放爆竹受伤的真实案例。因此,目前有些城市出台了禁放烟/ 4

3/4页

?精品文档?

花爆竹的政策,节日中“爆竹声声”变成了“爆竹无声”。在未禁止燃放爆竹的地区,要求燃放爆竹一定要注意安全,应选择空旷场地,避开人群和易燃物品。

2.同学们,如果节日里没有了爆竹,会给人什么感觉?

3.怎样才能既有喜庆气氛,又不会有危险呢?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想设计什么样的爆竹?

4.总结:如果未来的爆竹真的能像你们说的那样,那么我们的节日将会更热闹!更安全!就让我们永远把

“安全第一”记在心间,让快乐与幸福永远伴随我们,让中华民族的“爆竹声声”永远响彻华夏大地吧!

一、趣引课题

1、猜谜:(课件出示)有个小孩脾气暴,发起火来不得了。嘭啪一声蹦上天,身上衣服全撕掉。——打一节日用品

自己读、猜一猜。课件演示出爆竹图片。点击、爆竹、出现课题和闹新春的音乐。

2、听这音乐,你联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

带着好心情,我们来读课文,请自己学习生字,并设法理解词义。

三、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认一认,哪儿个自己已经掌握,不需要老师教?(学生指出,教师点击逐消失)

2、根据学情指导生字:“俗”字书写

四、学习课文。

课文讲的是有关爆竹的知识,请你告诉大家,你自己读懂了哪些知识? A、为什么叫爆竹?

这个问题大家都读懂了吗?那好,老师问,你们一齐回答。“说来有趣”,怎么读才有趣?

边读边做动物:锯、扔、膨胀、爆裂 B、为什么春节要燃放爆竹?

谁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从此,每逢过年,人们就要烧竹节,吓跑怪物,求得新年的平安。

你知道现在除了春节,还有哪些场合也放爆竹?请用上“每逢……就……”说一说。

还读懂了什么知识?课文最后2节,作者跟我们捉迷藏了,他把问题悄悄藏了起来,考考同学们的眼力,你能把藏在里面的问题找出来吗? C、现在的爆竹用什么做的?

D、为什么有的城市禁止燃放爆竹? 各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超越文本。

同时被禁放的不止爆竹,还有他的孪生妹妹烟花。我们一起去看看爆竹烟花兄妹俩好吗? 课件演示:烟花爆竹燃放的盛况。

这样绚丽多彩、喜气洋洋的场面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沉默少许)同学们,假如你是市长,你会不会决定禁放烟花爆竹? 自由发言,引导两个要点。

1、爆竹虽会引发火灾,但给生活增添了欢乐、喜庆、气氛,功不可没;

2、烟花约丽的色彩,浓郁的民族风情,已成为东放化的象征: 同学们,怎么样才能把我们的想法让更多的人知道?

六、改写课文。

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我们将这一段内容通过改写,使“爆竹无声”又变成“爆竹声声”,让小朋友更喜欢读这篇课文。我们要选出最好的几份寄给教材编写委员会。学生改写、教师巡视、组织交流。

小结:美好的事情不能因为它有些缺点就全盘否定,只要我们用智慧、用科学去改造,世界就会越来越美好,爆竹声又会重新响起来。(爆竹声和欢庆的音乐声又一次响起)

七、学习创新。

大家知道我国最著名的爆竹之乡在哪里吗?以《浏阳河》一曲启发:湖南浏阳。现在我们变换一下角色:我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你们是爆竹之乡的乡亲们。我想采访你们,你们呢也借这个机会好好宣传你们的产品,愿意吗?

师:乡亲们,听说你们这儿是全国最有名的爆竹之乡。请问,你们生产的烟花爆竹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发言。

师:听说春节燃放爆竹还有个传统?能讲给电视观众听听吗? 要求:不要背书,可以跟书上讲的不一样,希望你讲得比课文中的传说更吸引人,各自准备,讲给自己或同桌听。

学生讲传说,评议,教师引导,启发想象,借助动作表情等,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八、编写诗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改写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再练一种本领,好吗?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这类课文我们以后会读到很多很多。我们要把文中的知识要点记住,可以用一个办法:来个“长文短读”——编成诗句,想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课文写了4个内容,我们把每个内容编成一句话显易懂的诗。第一句,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生发言并写到黑板上)。爆竹本是竹子爆,(容易吗?)燃放爆竹鬼怪逃,使用火药改模样,声声爆竹真热闹。(最后一句根据改写后:课文编)师生地卢修改,加上题目,读一读,感觉怎样?

九、朗读课文,回顾总结。

十、师生共同设计练习题,选择其中1-2个完成。

1、复习生字新词,形式自拟。

2、为烟花爆竹写广告语。

3、给“烟花”编个谜语。教科版《爆竹声声》教学设计

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8课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主题是民族风情,通过介绍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和民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爆竹的由来和关于春节放爆竹的传说。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民俗传说的趣味性;通过复述课文,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3.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教学重、难点 了解关于爆竹的传说,锻炼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出示课件:有个小孩脾气爆,发起火来不得了。嘭啪一声飞上天,身上衣服全撕掉。———打一节日用品 1.请同学们读一读,猜一猜。2.播放燃放爆竹的录音。(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画出生字新词。2.再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了有关爆竹的哪几方面内容。3.小组内交流课文内容,教师巡视、引导。板书内容:爆竹名字的由来 春节放爆竹的传说 爆竹的发展。

三、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1.读第1、2自然段,说一说什么是爆竹,为什么叫爆竹? 2.指2~3名学生读第3~5自然段,说一说每逢过年为什么家家燃放爆竹? 3.指生说一说,除了过年还有哪些场合也燃放爆竹? 4.以各种形式读6~7自然段,说一说制造爆竹的演变和发展。5.指导朗读。(1)指生朗读,全班评议。(2)教师范读,全班评议。(3)小组内练习朗读。

四、积累内化 独立完成课后自选词语练习,将文中的四字词语和成语积累在摘抄本上。

五、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卡,巩固阅读中已经认识了的生字。2.同学们总结识字的小窍门。3.指导书写生字。4.学生练写生字。

六、作业 1.给家长讲一讲爆竹的来历,以及关于春节放爆竹的传说。2.搜集关于“爆竹”的对联和古诗,抄在积累本上。附:板书设计 爆竹声声《爆竹声声》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

2017-01-29 82人 3页 3.0分

用APP查看

1.学会本课的 5个生字,理解 38个新词语的意思。

2.会按照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边读边思考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会借助课文的重点词句复述课文内容。

4.懂得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习俗, 为了安全和保护环境, 自觉遵守在城市禁 止燃放爆竹的规定。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会边读边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复述课文。第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 15个生字,理解 “ 接触、风俗、延续 ” 等词语的意思。2.会边读边思考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第一段。

3.初步知道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民间风俗,了解爆竹名称的由来。

二、教学过程:(一)、谈话揭示课题。

谁能说出过年时人们喜欢用哪些方式庆祝节日 ? 燃放烟花爆竹是过年时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的庆祝方式,在爆竹声声中让人感到浓厚的 节日气氛。

出示课题:爆竹声声。(二)、听录音思考问题。(三)、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生字多读几遍,记字形。

2、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想词义,完成课堂作业.3、思考课后问题,找找对应的课文。(四)、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识记字形(提示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

2、说说 “ 接触、风俗、延续 ” 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膨胀(péngzh àng)瑟瑟(sès è)毕 毕(bìb ì)剥剥(bōb ō)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说同一个意思 ? 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爆竹名称的由来;燃放爆竹的来历;禁止燃放爆竹原因。)(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带着问题边思考问题边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词句。

2、完成口头填空: 爆竹的名字是这样来的:最早的爆竹是用()做的,先(),再(),然后竹节(),竹筒内空 气(),最后竹子()。

3、讨论,说说爆竹名字的由来;理解词语:竹节、密封、膨胀。

4、读第 1自然段, 找一找哪两句话说明了爆竹是人们喜爱的庆祝新年的方式 ?(理解:震 耳欲聋。)读一读哪句话引出了爆竹名字的由来 ?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完成课堂作业第 3题。第 2课时 1/3页

一、教学目标: 1.按照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边思考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第2、3段,理解 “ 临近、意外、广泛 ” 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懂得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传统的民间风俗, 为了安全和保护环境, 自觉遵守在城市禁 止燃放爆竹的规定。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完成课堂作业第 2题,反馈,订正。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带课后问题 2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思考。

(1)讨论,引导学生理清传说的行文脉络。(怪物偷东西、让人得怪病--意外发现、竹节 赶怪物--烧竹节,吓怪物,求安宁。)联系上下文理解:临近、意外。

(3)轻声读课文,圈出每个过程中的重点词句,准备把传说讲给大家听,要求过程清楚, 语句通顺。

(4)指名说,同桌互相说,并评议。

(5)这一段中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许多城市为什么要明令禁止燃放爆竹 ? 用上 “ 因为……所以…… ”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你还见过或听说过这样的事例吗 ? 简要说一说。

小结:政府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下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的地方没 有全部禁止,规定了燃放的日期和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3段。5.作业:完成课堂作业第 6题。第 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借助重点词句复述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能用 “ 每逢……人们…… ” 的句式仿写句子。

二、教学过程: 1.朗读全文,说说每一段主要写什么 ? 2.出示下表,选择其中一栏完成。重点句子重点词语 爆竹名字的由来 燃放爆竹的来历 禁止燃放爆竹

3.交流,在书写投影片上写出重点词句。(可以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当增减。)重点句:最早的爆竹真是用竹子做的。

烧竹节,用以吓跑怪物,以求得新年的安宁。城市已禁止燃放爆竹。

重点词:锯保留火盆膨胀爆裂就是怪物 怪病意外竹节煮食往山顶逃风俗唐朝 火药容易伤人引发火灾

4.借助重点词句按要求复述课文。2/3页

5.照样子仿写句子。

(1)出示例句:每逢新春佳节,人们要燃放爆竹。

(2)“ 每逢 ” 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 后面的半句话和前面的半句话有什么关系 ?(表示两种情 况关系紧密,有规律性。)(3)说说 “ 每逢什么时候,人们干什么 ”。(4)完成课堂作业第 5题。

6.从课文中摘录表示声音的词。

(1)摘录词语,积累词汇,完成课堂作业第 4题。

(2)根据摘录的词语,分别说说:(什么东西什么时候)发出(什么声音)。板书: 24爆竹声声

名字由来——燃放爆竹——禁止燃放()()()(括号里的内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写。)◆ [2003年 10月 20日 ] 3/ 爆竹由来传说发展爆竹声声教学设计 2015-04-05 498人 2页 3.9分 刘春梅 用APP查看

爆竹声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14个新词语的意思。

2、会按照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边读边想,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课文的重点词句讲述爆竹的传说。

3、通过讨论,明确燃放爆竹的利弊,注意安全。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爆竹的历史。

一、揭题、读题、设问。

二、预习课文(课前)。预习要求:

1、读通全文,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读音。

2、思考课后习题2、3:(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边读边思考)(1)爆竹的名字是怎样来的?(2)说说爆竹的传说。1/5页

(3)爆竹跟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有什么关系?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要求读准生字读音。提出不懂的新词,师生共同合作解决。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四、学习课文,交流预习题。

1、爆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1)课文第2节就写了爆竹名字的来历。

A、自由读第2节,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整理,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板书:锯成一段、保留竹节、受热、空气膨胀)B、师提出复述要求及注意点。(熟读、抓住重点词句)C、自由读前2节,准备复述。D、指名复述。(要求是最基本的,不要太高。)E、师生共同评议复述情况。

五、作业练习: 2/5页

1、填空:“ 爆竹” 这个名字是这样得来的:原来,最早的爆真的是用()做的,人们在竹子上取一段竹筒,保留(),把这样的竹筒放进(),竹筒受热里面的()发出“ 啪” 的一声,从而成为爆竹。

2、查字典写带点字的意思。

震耳欲聋()街头巷尾()每逢佳节()

3、完成语文作业本第1、2、3、7题。第二课时

(讲述爆竹的传说;讨论燃放爆竹的利弊。)

一、复习检查:

1、复习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第1、2节。

3、复述爆竹名字的来历。

二、交流思考题2,学习课文第2段:

1、生一边读第2段,一边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4、指名回答。(板书重点词语:怪物伤人、燃烧竹节、发出声音、吓跑怪物)3/5页

5、(出示投影片)说说图上的情景。(村民往火堆里放了竹节,燃烧的竹节发出毕毕剥剥的声音。)

6、自由读第2段,准备复述。

7、指名复述。

8、互相交流。

三、交流思考题3,学习课文第3段:

1、理解“ 广泛”。火药使燃放爆竹更加方便了。纸卷成爆竹,里面放上火药。

3、读读课文。

四、开展讨论,深化认识:

1、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到底好不好呢? 让学生组成

2、队展开辩论。

3、小结:

(1)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可以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4/5页

(2)但是“ 燃放爆竹容易伤人,容易引发火灾”。所以有些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说说爆竹伤人和引发火灾的事例。

(3)在未禁止燃放爆竹的地区,燃放爆竹一定要注意安全,应选择空旷场地,避开人群和易燃物品,注意自身安全。(结合投影片:燃放爆竹)

六、作业:

作业本4、5、6题。

爆竹声声教学设计 篇2

朱光潜先生撰写过《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文中提到如果没有读诗兴趣, 文学趣味就会低下。他还进一步阐述了缘由:“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 较纯粹, 较精致。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 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这番论述很有见地, 说明了读诗对培养文学欣赏趣味的重要作用。而指引高中生赏读古诗词, 增加鉴赏兴趣, 增强鉴赏能力, 自然能有效培养出欣赏其他文学作品的趣味。《课标》指出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 注重审美体验, 陶冶性情, 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 品味语言, 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 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 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可见, 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众所周知,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 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 而是言在此意在彼, 写景则借景抒情, 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 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 咏物所言之“志”, 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 就是“意象”。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 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 在诗歌教学中意象学习非常重要。掌握了意象, 鉴赏诗歌也就成功了一半。源于此, 在《声声慢》的教学中, 我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意象意识。

案例描述: (以下是截取教学过程的片段)

师:我们已经鉴赏得差不多了, 这首词给你怎样的感觉, 如果用本词中一个字该怎样来概括?

生1:一个字――愁。课文最后讲得很明白――“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同样写愁的, 我们还接触过李清照的其他哪些词呢?

生2:《醉花阴》。

生3:《一剪梅》《如梦令》。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李清照词中运用得较多的意象是什么呢?李清照似乎偏爱某种意象呢!

生:黄花。

师:是啊, 同学们能不能吟出几句李清照的黄花诗?

生: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其他学生 (笑) :“这是《声声慢》里的现成的。”

生: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醉花阴》里的。

生:不如随分尊前醉, 莫负东篱菊蕊黄。《鹧鸪天》里的。

师:能把《鹧鸪天》里的都说出来, 真是了不起, 课外积累相当不错啊!那么我们不妨思考一下:这一意象有什么内涵呢?

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菊花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菊花品格高尚, 不奉迎风雅, 敢于傲雪凌霜。即使是残菊, 也挺立不落, 依然含香露芳。

生:位居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的菊花, 傲立挺拔、凛然不俗, 散发着品味高雅的浓郁芳香, 是高洁情怀的君子象征。

生:陶渊明就有“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生:元稹也有“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师 (小结) :在中国文学史上, 文人非常喜欢描写菊花, 或以菊花自况, 表达孤标傲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甘愿清贫自守的高洁情操;或以菊花飘零, 隐喻人生孤苦、内心忧愁、苦闷难以释怀的凄凉无助。菊花代表一种精神, 象征一种飘逸, 一种性灵, 一种人格魅力。

师:李清照为什么如此偏爱黄花呢?

生:黄花瓣长骨感, 人体清瘦苗条。

生:花随秋风摇曳, 人遇秋风发愁。

生:两者形神酷似。

师:这三个同学说的很有道理, 是确实在思考了。那么《声声慢》和《醉花阴》中出现的黄花意象意蕴是否完全相同呢?大家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身世, 这在诗歌鉴赏中称作什么呢?

生:知人论世。

师:对。我们可以看幻灯片的展示。

《醉花阴》写于前期, 李清照和其丈夫赵明诚感情甚笃, 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好, 经常唱和诗词, 一起搜集古玩, 研究金石。清照对丈夫十分依恋,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 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 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 重阳赏菊, 无人相伴, 故作此词, 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家乡、丧失丈夫的灾祸, 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 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 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 心境极其落寞。她用这一抒情长调, 艺术地表现了自己的晚年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师:现在我们可以感知李清照写词时的心境了。同样是写愁, 但愁的内涵不一样, 哪位同学说说两者的区别?

生:《醉花阴》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愁, 但那只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

生:《声声慢》中的“愁”是家国之愁、身世之愁, 失去亲人的悲哀和国家破灭后的惨痛, 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 因此这个愁字表现得更凄厉沉痛。

师:说得相当不错。那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两处的黄花是不是一样呢?

生:不一样。

生:《醉花阴》一词中, 词人以黄花来比人的瘦, 正见出人因相思而憔悴, 仿佛黄花的因风霜而凋残。因此, 黄花寓意词人憔悴的容颜。

生:《声声慢》词中的菊花凋残不堪, 现在已经没有人去摘下来把玩欣赏, 任随它满地狼藉。因此, 此处寓意词人孤苦伶仃的晚境。

师:《醉花阴》里的菊花有吐蕊时的那种清新、寂静。《声声慢》里的却是黄花零落时的萧瑟凄惨。所以同样的黄花有不一样的情感, 如果说《醉花阴》里是少妇闲愁, 那么《声声慢》是饱经忧患的悲愁、浓愁。

师:其实这种同一意象不同内涵的特质在李清照诗词中还是经常可以看到的。比如《声声慢》里的“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和《一剪梅》中“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同样的雁, 情感内涵就大相径庭。大家不妨说说这两者的区别。

生:《一剪梅》雁回人不回, 对“鸿雁传书”有着深深期盼, 只是盼后又是失望和失落。

生:《声声慢》雁如过客, 与词人似不相干, 可见词人早断了心中所盼, 从有期盼到欲逃避, 心情已是伤心不过了。

生:《一剪梅》里是幽怨, 尚有人事可寄托相思, 《声声慢》里是凄苦, 人事无处寻觅了。

师 (补充总结) :同学们分析的比较到位。《一剪梅》明月自满, 人却未圆, 雁字空回, 锦书无有, 说“谁寄”, 即无人寄也, 是相思之情。而《声声慢》中, 雁声凄惨, 本就容易勾起人的愁绪, 成群的归雁更显出词人的形单影只来;此时的大雁向南飞来, 而词人当时也正在南方避难, 不禁让词人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并且, 雁属候鸟, 可随季节变化而南来北往, 而词人却无法再次北归, 这更勾起了她的国破之痛、怀乡之情;赵明诚生前, 李清照与他经常鸿雁传情, 而此时, 斯人已逝, 这“旧时相识”的大雁反而勾起了词人的丧夫之痛。

师:那么同样的大雁, 同样的诗人, 为什么它的内涵不一样呢?

生:因为时代背景不一样。《一剪梅》词大约写于词人新婚后不久, 丈夫赵明诚外出求学之时, 所以词中十分细腻地写出了她独居生活的孤单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师 (点头赞赏进一步总结提升) :看来同学们在诗词鉴赏方面已经颇有感觉了啊!其实从这黄花和大雁意象的鉴赏比较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感悟更多的关于诗词鉴赏的知识呢?1.要注意诗词中的特定意象及内涵, 2.要明确意象涵义要知人论世, 3.要积累一些常用意象的含义。比方说折柳--送别、离情, 梅花--坚贞、高尚, 菊花—傲视,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古迹—怀旧, 杜鹃—凄凉﹑哀伤, 丁香—愁思……诸如此类还有很多,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做有心人去有意识地积累。

案例反思:

爆竹声声辞旧岁,精彩故事迎新春 篇3

本期杂志中,小编们精心挑选出更多丰富、有趣、有益的文章呈现给大家,将小读者们带入一个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这可是全体小编为大家送上的新年大礼呢,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魔幻岛”这次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魔法书的神秘故事,我们依旧可以替故事的主人公来做出选择,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结局。到底故事会向哪一个方向发展呢?快点儿来亲自试一试,完成这场纸上的魔幻冒险吧。

偷偷告诉大家一个消息,这一次,库巴大魔王竟然假公济私,把他一直崇拜的海盗路飞请到了“动漫红人堂”做客。路飞也不推辞,竟然大谈特谈起来了。“我可是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啊!”呵呵,口气还真不小呢。

时间老爷爷为花精灵的森林小屋送来了鸡蛋作为新春礼物,可是这份礼物却被笨笨猪和嘻哈猴给打破了。花精灵惩罚他们策划出一个关于鸡蛋的实验来,否则就取消他们参加新春派对的权利,这可把他俩给愁坏了……

爆竹声声辞旧岁 篇4

一年之中,中国的传统节日频频接续,什么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唯有延续不衰的传统春节独占鳌首尊为大,民间故称“过大年”,转眼又是一个新年的追逐,转眼又是一个节日的来临,转眼旧的年历已翻到最后一页,新的一年如约而至。

小时候我们是非常喜欢过春节的,穿新衣,吃好吃的,放鞭炮。。。。儿时的年味是那么丰盈那么真实,儿时的年味是那么喜悦而开心,新年对于我们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生活的富有,随着业余活动的不断增加,日子天天过的多姿多彩,天天都像过年,所以现在过年的欲望早已淡漠了,过年也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日子一天天流逝,甚至满了三百六十五天都还不知时,春节的爆竹声便响了起来,今夕是何年?忽然想起张若虚的名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种概叹让人沉吟了千年,时间总是一去不复返,反反复复的春节不知不觉的也把我们过得老了,虽说年是过的越来越没没劲,但日子却是越过越有劲。。。。

走进商场都在放着同一首喜庆的歌,红红火火的装扮,提醒着我们新年的到来,街上也是车水马龙,不管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过年,团圆却是必须的,也只有春节才能让远行的儿女回到父母亲人的身边,会让兄弟姐妹会放下手中一切,得以小聚。忙碌的日子,常常让我们忽略了父母的存在,其实有爸爸妈妈的地方才是家,才是有爱的地方,有情的地方,所以不管有多远,不管有多难,都会在除夕这天飞到爸爸妈妈的身边。让我们就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一家人能够团团圆圆在一起,享受节日的快乐,享受父母的唠叨,享受着生活的甜蜜!当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你会发现天特别的蓝,太阳特别的耀眼,空气特别的清新,心情特别的爽朗。

新年真好。

爆竹声声贺新年作文 篇5

星期六,我跟几个小伙伴一起去摘草莓。在草莓棚里,草莓一个比一个红,一个比一个大。有的长的红彤彤的,果香味。看起来就让人直流口水。有的是粉红色的,还不是特别熟。还有的是青色的,可能是刚刚长出来没几天的吧。

妈妈让我摘那些又红又大的草莓,当我和妈妈摘满一盆子草莓时,才听见人说又小又红的草莓才好吃。我和妈妈无奈之下,只好再掏钱摘草莓,这回我们可知道该摘那些了,摘得非常多。

摘完草莓,我和妈妈边吃着自己摘的草莓边和我聊天,不管是酸的草莓,还是甜的草莓,在我的嘴里都是一样甜。

爆竹声声辞旧岁的优秀作文 篇6

放爆竹开“财门”,是家乡多年来的传统习俗。“财门”其实就是家里的门,在除夕夜睡觉之前,每家每户都会将一挂爆竹由大门外放至堂屋,然后把通往户外的门全部关起,谓之关“财门”。大年初一清晨,由男主人点燃爆竹,从堂屋开始,放到户外的路边结束,接纳新年的喜气和财富,这就是开“财门”。

爷爷在世时,对于我们家开关“财门”之事,很是慎重,全得由他一手操持。那时,尽管生活贫苦,可过年用的那几挂爆竹是万万不能少的。仿佛只有爆竹声一响,“年”才会到来。

那时的爆竹,呈长条形。从供销社买回来的,大都用红皮纸严严实实包裹着;邻居或亲戚家手工做的爆竹,只是用报纸稍微包一下,很容易拆开。小时候,我最盼望家里买这种爆竹。这种爆竹的个头比较小,形状像一节一节的干谷秸子,可以一根根拆下来。

有一次,我偷拆了家里的几根爆竹,带着弟妹去村子里燃放,觉得很是过瘾。后来,弟妹也不甘落后,学着我的样,今天你偷几个,明天她偷几个,一挂爆竹数量本来就不多,哪里还经得起如此零打碎敲?到除夕夜燃放时,爷爷发现爆竹已经所剩无几了,非常震怒,瞪着眼审问,可是我们哪敢承认?幸好是过年,他气愤地骂几句出出气,也就算了,要是平时,肯定逃不过一顿打。从那以后,爷爷便将爆竹藏于他的卧室里,大太阳天,还会宝贝似的拿出来晒,生怕爆竹返潮了,到时燃放不响。

那个年代,既没有电视看,又没有手机玩,放了寒假,我便在村子里转悠来转悠去,放爆竹和捡爆竹,成了我最快乐的事,只要听到谁家有爆竹声响,便和小伙伴鸟雀般欢呼着奔过去,抢拾地上那些未燃爆的零碎爆竹,那种兴奋劲儿就像是捡到了宝贝。可以说,过年的欢乐,大部分归功于爆竹。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渐渐对爆竹不大感兴趣了,每次听到爆竹声,我常捂着耳朵,远远躲开,说不清是怕呢,还是别的什么,一套新衣服,则成了我过年的期盼。而对于弟弟来说,最具诱惑的还数那几挂爆竹,能让他过足“炮瘾”。他顽皮得很,爷爷藏爆竹的地方,总能被他轻而易举地找到,爆竹常被他拆得七零八碎的,他还能变着花样燃放,丢在地上放,插在墙缝里放,装到瓶子里放,或用弹弓射向空中放……还不过瘾,后来他发明一种新的玩法,自制了一把小铳。把那些零碎爆竹拆开,取出火药,放到小铳的弹壳里,塞紧,然后将爆竹引插入铳的小孔,点燃后,发出震耳的声响,很是刺激。母亲拿他没办法,便许诺他,只要他听话不拆爆竹,过年便给他买一斤铳药。铳药当然比爆竹里的火药强多了,还免除了拆的功夫,弟弟肯定是明白的,那一年,家里的爆竹果真没有被偷拆了。大年三十的晚上,当弟弟兴奋地问母亲要铳药时,母亲却因事多,给忘了。弟弟当时难过得眼泪直流,还大声嚷着:买铳药不买铳药,港的话不作数;买铳药不买铳药,港的话不作数。弟弟说话比较迟,五、六岁了口齿还不清晰,说这句话时,由于吐词不清,我们猜了老半天也没听明白,逗得他破涕为笑。这件事,日后成了我们家长久以来的笑谈……

时光荏苒,岁月轮回。如今,爷爷走了,父亲老了,开关“财门”的任务交给了弟弟。此刻,他正提着爆竹在地坪隆重地燃放,天空早被浓浓的火药味和绚丽多彩的烟花充溢。如今,弟弟的孩子已到了那个“要买铳药”的年龄了,可水泥坪里那一大堆红色的爆竹碎片前,却没有小侄女的身影,更没有看见其他捡爆竹的小朋友们。

一会,小山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我倚在门边,望着忙碌的父亲母亲,心里忽然有一种酸酸的感觉。我们回家了,父亲母亲忙得团团转,却怎么也不让我们插手,尤其是看到绕膝的孙辈们,他们脸上一直打着蜜笑。是啊,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爆竹声声教学设计 篇7

一、引入音韵知识, 强化学生对宋词“协音律”特征的认知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 也是音韵的艺术。在教学中, 通过朗读、听读等手段, 感受语音的轻重、节奏的快慢、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 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情感。然而, 一味地听、读《声声慢》, 即便听和读的形式多样, 也只能使学生停留在感性的体验中, 止步于“缓慢”“低沉”“伤感”的感觉, 难以真正体悟李清照精于音律、巧于以声传情的才华, 难以把握词作“别是一家”的特点。适当地引入词的音律知识, 引导学生结合知识去具体感受《声声慢》的音律, 方能突破感性的体验而同时兼具理性的认知, 从而更好地把握词与诗歌不同的艺术特征。

当然, 词的音律知识繁复而艰深, 高中学生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部掌握, 教师必须根据学习目标和具体学情去粗取精, 化繁为简。引入李清照《词论》中词必须“倚声填词”“协音律”的观点作为学生把握词作音韵的总纲, 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严于音律的创作理念;引入押韵和平仄的知识, 能让学生关注《声声慢》的韵脚及用字特点;引入塞擦音的概念, 能让学生认识到字词的发音方式及其音调、音色也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

知识呈现唯有结合具体的语言实例和实践才能服务于学习。如在学生圈画出《声声慢》中押韵的词后, 用幻灯片展示全词 (给韵脚注音) , 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字音的平仄规律。在学生朗读前后, 教师可以融入知识的指导:“与近体诗押韵不同, 词可押平声韵, 也可押仄声韵, 表现词人不同的心境。这首词是仄声韵, 韵脚为入声字, 古代的入声字归于现代汉语的四声, 现在已很难分辨, 但我们吴方言区的方言却保留了古音中的入声, 请同学们用方言读一下韵脚。有没有发现这些音都是降调, 特别短促?平声韵平和、动听, 仄声韵短促、有力, 更适合表达抑郁、无奈的情感。还有, 这首词李清照用叠词增加了音韵感, 也用了大量的塞擦音, 也就是声母为z, c, zh, ch, j, q的字, 发音时让气流摩擦而出, 音韵较凄清、低沉, 读来如啜泣, 如呜咽。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并感受。”

有了一定的音韵知识, 学生再读词作, 就能细细地体味音韵的抑扬起伏, 明白韵律能加深情感的表达, 再读其他词作, 也会自觉地关注音韵和情感的关系, 甚至在表达自己的忧愁烦恼时, 也会有意地选择一些不太响亮高亢的字眼。

二、拓展意象知识, 深化意象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

《声声慢》传诵不衰, 除奇妙的叠字、精雅别致的韵律外, 还在于意象选择和组合的精妙和谐。品读意象是品读诗词的一个重要抓手, 意象知识也应该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和深化。意象是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 但又不单单是意和象的融合, 它有着更丰富的内涵, 甚至凝聚了我们民族共同的心理和文化。“淡酒”“秋风”“大雁”“黄花”“细雨”“梧桐”是当时词人所见的景物, 但又不仅仅是词人所见的带有浓厚秋令时节特色的景物, 在前人无数次的吟咏中它们已浸染了浓厚的愁情愁绪, 成为诗词甚至我们传统文化中愁思苦意的寄托和象征。品读“梧桐更兼细雨”应该联想到“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树, 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 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等诗句, 这些诗句的引入拓宽了词的意境和读者想象的空间, 增添了感伤的情绪, 让我们感到“点点滴滴”的细雨不仅打在梧桐上、打在词人的心上, 也打在敏感的读者的心上。引入一些前人及李清照自己吟咏这些意象的诗句, 以诗解诗, 能更好地感受意境氛围, 领悟寄寓其中的思绪和情感, 深化意象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

当然, 这些诗句不一定由教师展示。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 或者在课前要求学生查找搜集一定的资料;这些诗句也不一定集中呈现, 而是在品读具体意象的过程中自然融入和生发出来。而要求课后背诵这些诗句, 也可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品读意象还要关注意象间的关系。《声声慢》意象虽多, 但不是简单的叠加, 而是以时间为序, 以悲情一线贯穿, 多层排列, 反复渲染, 构成浑然统一的意境。淡酒难以排遣愁绪, 旧时鸿雁只是徒添伤感, 黄花满地堆积更令人酸楚, “秋风秋雨愁煞人”, 众多充满愁情的意象渲染出清冷凄美的意境, 使感情的表达更深沉绵远, 梧桐细雨的漫漫长夜难捱之忧便可想而知了。

三、增加结构知识, 把握慢词重铺叙层层推进的特点

《声声慢》是慢词, 论字数是长调, 其结构重于小令和中调。引入《词论》中评张先、宋祁“虽时时有妙语, 而破碎何足名家”, 评晏几道“苦无铺叙”的观点, 可看出李清照对铺叙手法、对结构完整性的重视。在结构知识的铺垫下, 反观其创作, 教师可要求学生“找出词作中的生活细节, 体悟细节背后词人的心绪变化, 概括其愁情推进的过程”。这样, 我们会发现, 词人的行为细节与各意象紧密结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展开:一开始寻寻觅觅, 若有所失却无所觅倍觉凄惨;喝酒消愁, 晚来风急愁难遣;观北雁, 心事欲寄无从寄徒添伤心;对黄花, 物是人非不堪摘;守窗儿, 强捱时光度日如年;听雨打梧桐, 一个“愁”字怎能尽心曲!词人从早到晚竭力排遣愁情, 而愁情依然由弱到强层层堆积、不断推进, 最后在喷薄而出中戛然而止, 却又余音袅袅, 撼人心扉。《声声慢》情感结构和意象结构双线结合、层层铺叙,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词人长期郁结心头国破夫亡、自伤憔悴的凄凉心境。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词作结构, 要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抓片言只语不见全篇的碎片化阅读情况, 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养成整体阅读、整体把握的习惯。

摘要: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入语文知识, 用对知识的学习带动对文本的理解, 能推动教学的进程, 让学生的阅读从感性体验走向理性认知。在《声声慢》的教学中, 引入音韵知识能强化学生对宋词“协音律”特征的认知, 拓展意象知识可以深化意象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加结构知识有助于把握慢词重铺叙层层推进的特点。

上一篇:考研英语一历年翻译下一篇:隆重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