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实施条例变化

2024-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招投标实施条例变化(共6篇)

招投标实施条例变化 篇1

第一章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省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指导和协调全省招标投标工作,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有关招标投标配套规章和综合性政策,对全省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设施的安装项目和市政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执法,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利、交通、民航、信息产业等行业和产业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执法,分别由省水利、交通、民航、信息产业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进口机电、设备采购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执法,由省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市、州人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本行业的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制定限制性条件阻碍或者排斥其他地区、其他系统投标人进入本地区、本系统市场;不得以获得本地区、本系统奖项作为评标加分或者中标条件;不得要挟、暗示投标人在中标后分包部分工程给特定的承包商、供货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涉招标投标活动。

第四条

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应当进入有形市场,通过招标投标择优选定中标人。

本条例所称有形市场是指经**批准成立,为建设工程发包、承包、分包以及与工程建设项目相关的材料、设备采购交易活动提供信息服务和进行招标投标活动的固定场所。

第五条

有形市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固定的建设工程交易场所和满足有形市场基本功能要求的服务设施;

(二)有不与任何**部门及其所属机构有隶属关系的独立管理机构;

(三)有健全的有形市场工作规则、办事程序和内部管理制度;

(四)有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和招标投标管理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员。

第二章

招标的范围和规模标准

第六条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的范围包括:

(一)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等能源项目;

(二)铁路、公路、管道、水运、航空以及其他交通运输业等交通运输项目;

(三)邮政、电信、信息网络等邮电通讯项目;

(四)防洪、灌溉、排涝、引(供)水、水土治理等水利项目;

(五)道路、桥梁、污水排放及处理、垃圾处理、地下管道、公共停车场等城市设施项目;

(六)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七)其他相关基础设施项目。

第七条

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公用事业项目的范围包括:

(一)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市政工程项目;

(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福利、体育、旅游等项目;

(三)广播电视、新闻出版项目;

(四)商品住宅,包括经济适用住房;

(五)其他相关公用事业项目。

第八条

使用国有资金投资和国家融资的项目的范围包括:

(一)使用各级财政预算资金的项目;

(二)使用纳入财政管理的各种**性专项建设基金的项目;

(三)使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自有资金,并且国有资产投资者实际拥有控制权的项目;

(四)使用国家发行债券所筹资金、国家政策性**、国家对外借款或者担保所筹资金的建设项目,国家授权投资主体融资、国家特许的融资项目。

第九条

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资金的项目的范围包括:

(一)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性银行**资金的项目;

(二)使用外国**及其机构**资金的项目;

(三)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援助资金的项目。

第十条

本条例第六条至第九条规定招标范围内的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项目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必须进行招标:

(一)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以上的;

(二)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以上的;

(三)勘察、设计、监理等单项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以上的;

(四)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第(一)、(二)、(三)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

第十一条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对必须进行招标项目的范围、标准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章

招标和投标

第十二条

符合本条例第十条规定必须进行招标的,其招标方式和范围,由项目审批部门在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核准。

第十三条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应当公开招标,其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项目管理程序获得批准后,可以邀请招标:

(一)技术复杂或者有特殊的专业要求,只有少数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的;

(二)受资源和环境条件限制,只有少数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的;

(三)其他不适宜公开招标的。

第十四条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应当经过以下主要程序:

(一)编制文件;

(二)发出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

(三)对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

(四)举行有关招标会议;

(五)组建评标委员会;

(六)举行开标会议;

(七)评标并确定中标人;

(八)签订承包合同。

第十五条

招标人自行招标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项目法人资格;

(二)具有与招标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序相适应的工程技术、概预算、财务和工程管理等方面专业技术力量;

(三)有从事同类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的经验;

(四)设有专门的招标机构或者拥有3名以上专职招标业务人员;

(五)熟悉和掌握招标投标法及有关法规规章。

第十六条

招标人不具备自行招标条件时,可以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委托其办理招标事宜。

第十七条

从事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代理机构的资格,由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从事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进口机电设备采购招标代理业务的招标代理机构的资格,由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从事其他招标代理业务的招标代理机构的资格,按现行职责分工,分别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第十八条

任何部门和单位均不得以任何方式指定招标代理机构,不得以登记备案等方式变相限制招标代理机构跨区域开展业务。

第十九条

招标代理机构的代理权限范围应当在招标代理合同中具体载明;招标代理机构超越代理权限给招标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严重违法违规的招标代理机构,由相关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管理部门取消其招标代理资格。

第二十条

对潜在投标人的资格预审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是否具有法人资格;

(二)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相应资质和能力;

(三)是否处于被责令停业、财产被接管、冻结或者濒临破产,是否处于投标资格被取消时期,是否因诉讼、仲裁事项可能影响履约;

(四)最近3年内的履约情况;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一条

投标人不得以带资、垫资等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性待遇,不得对潜在投标人提出与招标工程实际要求不符的过高的资质等级要求和其他要求。

第二十二条

招标人要求提交投标保证金的,一般不得超过投标报价的百分之二,但施工招标最高不得超过50万元,勘察、设计招标最高不得超过10万元。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投标保证金除现金外,可以是银行出具的银行保函、保兑支票、银行汇票或者现金支票。

第二十三条

招标人采用公开招标的,应当按规模标准在国家或省人民**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报刊、网络或者其他新闻媒介发布招标公告,招标公告连续发布不少于3个工作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指定或者限制招标公告的发布地点和发布范围。

第二十四条

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主要内容:

(一)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

(二)招标项目的内容、规模、资金来源;

(三)招标项目的实施地点和工期要求;

(四)对投标人资质等级的要求;

(五)获取招标文件或者资格预审文件的地点和时间;

(六)按照规定收取的招标文件的费用。

第二十五条

招标人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决定是否编制标底。编制标底的,标底编制过程和标底必须保密。

创造条件试行无标底招标,推行合理低价中标。

第二十六条

招标人应当科学合理地划分标段,对主体工程技术上不可分割的工程不得划分标段。招标人不得将工程建设项目肢解发包。强制划分标段的,视为肢解工程。

第二十七条

凡具备资质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装饰装修、设备及材料供应、监理单位,均可申请参加与其资质等级和经营范围相适应的工程建设项目的投标。

第二十八条

投标人不得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不得以他人名义参 加投标,不得以带资、垫资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参加投标活动。

施工与材料供应投标人和工程监理单位有隶属关系和利害关系的,不得参加同一建设工程的投标。

投标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认为招标投标活动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向招标人提出异议,可以依法向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投诉。

第二十九条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

第四章

开标、评标和中标

第三十条

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开标地点应当为招标文件预先确定的地点。

第三十一条

省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建全省跨部门、跨地区的综合性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库根据专家履行职责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第三十二条

评标定标组织工作应由招标人负责。评标委员会成员由招标人和有关的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5人以上单数,其中随机抽取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评标委员会的专家应当从评标专家库内随机抽取。招标人及其委托的代理机构不得泄露评标委员会专家名单,不得将评标项目预先告知专家。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相关项目的评标委员会成员:

(一)投标人或者投标人的主要负责人的近亲属;

(二)项目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

(三)与投标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评审的;

(四)曾因在招标、评标以及其他与招标投标有关活动中从事违法行为而受过行政处罚的。

评标委员会成员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主动提出回避;招标人发现评标委员会成员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更换。

第三十四条

招标人在开标前应当依照招标文件事先确定的评标办法,当众宣布评标、定标办法,启封投标文件及补充函件,确认投标文件的有效性,宣读投标人报价或投标文件的主要内容。设有标底的应当场启封,公布标底。

评标委员会成员和与评标活动有关的工作人员,在宣布评标结果前不得透露评标活动的任何情况。

第三十五条

开标、评标、定标活动由招标人或者招标代理机构主持,并接受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及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评标委员会可以否决相应投标:

(一)投标文件对招标文件实质性内容没有响应的;

(二)设有标底的,投标报价超过合理标底上限,招标人无力承受的;

(三)没有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提供投标担保或者所提供的担保有瑕疵的;

(四)投标文件无投标单位或者法定代表人授权和加盖单位的**的;

(五)投标文件载明的招标项目完成期限超过招标文件规定期限的;

(六)明显不符合技术规格、技术标准要求的;

(七)投标文件载明的货物包装方式、检验标准和方式等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

(八)投标文件附有招标人不能接受的条件的。

第三十七条

提交有效投标文件的投标人不足3个,使得投标报价明显缺乏竞争的,评标委员会可以否决全部投标,招标人应当依法重新招标。

第三十八条

招标人应当在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订立合同时,招标人和中标人都不得向对方提出招标文件以外的要求,不得另外订立违反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实质性内容的协议;不得对招标文件、投 标文件作实质性修改。合同价应当与中标价相符。

第三十九条

中标人选派施工的项目经理和主要技术负责人必须是投标文件中承诺的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一个工程项目经理,不得同时承担两个以上工程项目的施工任务。

第四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中标结果无效;

(一)中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

(二)中标人相互串通或以他人名义进行投标的;

(三)中标人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

(四)其他损害招标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

第四十一条

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合同后5个工作日内,应当向中标人和未中标人一次性退还投标保证金。

中标通知书发出后,中标人拒绝签订合同的,投标保证金不予退回。投标人有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二)项、第(三)项规定行为的,招标人可以不退回投标人交纳的投标保证金。

第五章

行政监督

第四十二条

行政监督部门依法对下列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

(一)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不依法进行招标的;

(二)招标投标活动不按法定程序和规则进行的;

(三)合同签订、履行的情况等。

第四十三条

行政监督部门可以通过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现场监督、成立调查组等方式对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监督,招标投标各方应当自觉接受监督检查。

第四十四条

对于招标投标过程中泄露保密资料、泄露标底、串通招标、歧视排斥招标等违法活动的监督执法,按现行职责分工,分别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并受理投标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投诉。

第四十五条

行政监督部门应当依法履行监督职责,不得任意增加招标投标审批事项,不得**干涉或者侵犯招标人选择招标代理机构、编制招标文件、组织投标资格审查、确定开标时间、组织评标、确定中标人等事项的自主权。

第四十六条

监察机关依法对参与招标投标活动的****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监察,对有关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检查,并依法调查处理违法违纪行为。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招标人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应当公开招标的项目未经批准擅自邀请招标的,由项目审批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有关部门可以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其中使用**投资的项目,可以暂停项目执行或者暂停资金拨付。

第四十八条

招标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性待遇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招标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对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应当发布公告而不发布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项目合同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

投标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相互串通或者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带资、垫资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参加投标的,中标无效,处中标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一年至二年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直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第五十条

评标委员会成员收受投标人、其他利害关系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评标委员会成员或者与评标活动有关的工作人员向他人透露对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中标候选人的推荐以及与评标有关的其他情况的,给予警告,没收收受的财物,可以并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有所列违法行为的评标委员会成员取消担任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资格,不得再参加任何依法必须进行招标项目的评标;构成**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五条,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擅自增加审批事项和**干涉或者侵犯招标人自主权的,由有关部门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处分;情节较重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公职的处分。

行政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干涉或者侵犯招标人自主权的,依照前款规定追究 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招投标实施条例变化 篇2

自20世纪80年代初, 我国在工程建设领域拉开推行和发展招标投标制度的序幕, 发展至今已近30年, 主要经过了招投标制度初步建立阶段 (20世纪80~90年代初) 、招投标制度规范发展阶段 (90年代初期到中后期) 以及招投标制度不断完善阶段 (90年代后期至今) 3个时期。当前, 我国招标投标法律体制已基本建成。其中, 建设工程领域招投标相关法律主要有《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与招投标相关的国家计委发改委规章10部;建设部相关规章3部。上述法律法规对从招标公告发布到施工合同备案各个环节的工作程序和要求, 对监管部门职责、招标投标双方和招标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为等都做出明确规定, 招投标活动的主要方面和环节都实现了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极大地推动了全国建设工程招投标的开展。

但是, 由于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 行政监督不力, 各项制度有待完善, 所以招标投标领域仍然存在包括虚假招标、串标、挂靠甚至经济犯罪等不良现象。为了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 促进招投标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009年9月29日,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征求意见稿) 》 (以下研苛称《条例》) , 并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本文围绕《条例》中招招标范围、资格预审、评标规定、监督管理4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修改意见。

1. 招标范围稳中有变

1.1 背景分析

招标范围是否合理设置, 是决定招投标制度能否顺利推行的前提。2000年《招标投标法》制定之际, 限于当时国内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工程建设项目由于建设质量差、恶性事故频出、社会影响极坏的情况, 国家把建筑市场作为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出台的《招标投标法》在确定必须招标项目范围时主要偏重于考虑工程建设项目, 而没有对社会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货物、服务等项目类型进行明确规定。

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的过程中, 又存在招标范围扩大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滥用招标, 尤其是滥用公开招标。一些省市盲目降低招标限额, 导致招投标成本甚至超过了采用招标方式所能节省的资金, 严重违背了采用招投标制度的初衷。有些地区凡采购, 必招标。为违法采购披上了招标的合法外衣, 导致招投标走程序、走过场, 扭曲了招投示制度的作用。

1.2 条文解析

此次《条例》所规定的招标范围, 仍然集中于工程建设项目。虽然《条例》第2条规定, 招标投标法第2条所称的招标投标活动, 是指采用招标方式采购工程、货物和服务的活动。但是仍然没有对社会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货物、服务等项目类型进行明确规定。

有所变动的是, 《条例》第3条所规定的工程建设项目包括的内容有所增加, 囊括了工程以及与工程有关的货物和服务, 并对于工程有关的货物和与工程有关的服务进行了详细定义。通过与《招标投标法》第3条所规定的工程建设项目包含内容比较可知, 《条例》第3条规定的工程建设项目所包括的内容增加了项目管理、可行性研究、科学研究等。这说明, 工程建设领域的服务性内容已纳入了招投标的管理范畴。

其次, 《条例》第7条明确规定了8类可不招标项目。其中新增项目为采购人自身具有相应资质, 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的;以招标方式选择的特许经营项目投资人, 具有相应资质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特许经营项目的工程、货物或者服务的;需要从原承包商、供应商、服务提供者采购工程、货物或者服务, 否则将影响施工或者功能配套要求的。此3类项目的设立, 从合同法学角度分析, 体现了具有相应资质采购人或投资人订立合同自由的原则;从招投标理论角度分析, 符合招投标制度经济性作用的初衷;从承发包模式分析, 则体现了我国对包括特许经营项目在内的新型承发包模式的引导和推广。

最后, 在增加可不招标项目的同时, 《条例》第11条明确规定“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费用占招标项目总价值的比定例过大的”可以进行邀请招标。这就为制止某些地区滥用公开招标, 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的不良现象提供了法律依据。这就要求各地对于招标的规模标准, 应通过科学的测算, 遵循工程招标经济效益的原则, 测定究竟哪一规模之上的项目招标经济, 不能盲目地缩小招标限额。

1.3 不足之处

虽然《条例》将与工程有关服务纳入工程建设项目的范围, 但并未对与工程有关服务的管理做出具体规定。与工程有关的服务, 尤其是项目管理和咨询服务, 有其自身的特点, 这也是工程项目管理改革的方向。建议条例制定者能有针对性地对工程服务的管理作出相关规定。

《条例》第4条第2款规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 可以规定本行政区域内必须进行招标的具体范围和规模标准, 但不得缩小国务院确定的必须进行招标的范围, 不得提高国务院确定的规模标准”。但现实情况是, 许多省份擅自扩大必须进行招标的范围, 降低国务院确定的规模标准, 盲目招标, 滥用公开招标。建议要求各省份科学合理地确定招标规模标准, 防止招标范围的盲目扩大。

2. 资格预审规定全面

2.1 背景分析

资格预审是指招标人出售招标文件或者发出投标邀背书之前, 对潜在投标人进行的资信调查, 即资格审查, 以确定投标人是否有能力承担并完成该工程项目。主要目的是剔除条件不适合的潜在投标人, 以保证投标活动的参加者符合《招标投标法》的规定。通过资格预审既保证了招投标活动的顺利进行, 为选择优秀的施工队伍创造了有利条件, 又节省了评标时间, 减少了招标开支。资格预审对于那些条件不具备、将来肯定被淘汰的投标人来说也是大有好处的, 可以使他们节省许多投标报价的费用。同时, 资格预审也能使有能力的投标人参加投标, 确保投标具有竞争性。

而现行的《招标投标法》中对资格预审仅仅进行了一个流水账式的规定, 条文较粗。《招标投标法》第18条规定, 招标人可以根据招标项目本身的要求, 在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中, 要求潜在投标人提供有关资质证明文件和业绩情况, 并对潜在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国家对投标人的资格条件有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作为一部程序法, 《招标投标法》缺乏对资格预审环节进一步的规范, 操作性、适用性不强。

2.2 条文解析

此次《条件》针对资格预审环节, 设立了6条具体规定, 覆盖了资格预审公告、资格预审文件、资格预审审查主体和方法、资格预审结果、对资格预审文件的要求、发出资格预审文件等6个方面的内容, 基本涵盖了资格预审管理的全部内容。其中, 对资格预审公告和资格预审文件的规定, 基本分别沿用了对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的要求。资格预审公告应当通过国家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它媒介发布, 资格预审文件的发售、申请以及解答、澄清和修改应遵守相应时间要求, 相应内容构成资格预审文件的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 《条例》第15条明确提出了资格审查的方法为合格制和有限数量值, 以保证资格预审的质量和效率。

2.3 不足之处

《条例》对资格预审6个方面的规定, 从内容覆盖上来说, 是较为全面的, 但仍然存有瑕疵。

一方面表现为规定模糊。《条例》第15条规定, 资格审查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应当采用合格制, 凡符合资格预审文件规定的资格条件的资格预审申请人, 都可通过资格预审。潜在投标人, 可采用有限数量制”。此处的潜在投标人过多规定较为模糊, 易产生歧义和误用。资格审查方法由招标人在资审文件中甚至在招标公告中明确, 做出规定的依据是其对潜在投标人数量的预测, 而非实际数量。如果招标人预测潜在投标人的数量不多, 采用合格制评审, 其预审强制性条件自然相对较低。在此种情况下, 若实际递交资审文件并通过评审的投标人特别多, 甚至出现一个标段几十家投标人的现象, 则会使资格预审环节失去意义。如果招标人预测潜在投标人数量过多, 采用有限数量制, 且有意设置一些特殊的评审条件。在此种情况下, 若实际投标人数量不多, 通过评审的投标人仅为招标人“内定”的几家, 则使“有限数量制”成为违标或串标的“帮凶”。因此, 笔者建议在条例中规定“潜在投标人过多”的具体认定条件。

另一方面表现为可能与上位法的冲突。《条例》第22条第2款规定:政府投资项目的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应当自发出之日起至递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或者投标文件截止时间止, 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 接受社会监督。此款“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 接受社会监督”表述不明。如果是在网站上公示通过资格预审的招标人名单, 则与上位法《招标投标法》相冲突, 其第22条规定:招标人不得向他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以及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的其它情况。因此, 笔者希望立法者对此款设置应谨慎, 或对公开方式和内容具体做出规定, 以防误用。

3. 评标规定逐步细化

3.1 背景分析

在招投标活动中, 评标专家库和评标专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独立性得到了加强, 用以保证评标活动的公开、公正、公平。评标工作做得如何, 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和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利益, 以及能否推动招标投标工作向着健康、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招标投标法》、《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后, 各地加强了对评标专家队伍的建设, 但是, 由于每位评标专家的素质、业务能力不同, 以及其本身的特殊性, 使评标专家在实际工作中相应地出现了不少问题。诸如:评标过程中评标专家及采购人有倾向性;评委对所评项目专业性不强, 主要表现为专家的来源参差不起, 专家的专业特长不明确或不明晰;评标委员会评标操作粗放、专业素养不足。

3.2 条文解析

总体来看, 《条例》有关评标环节的各项规定,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分别为评标专家的管理和评标程序的管理。其中, 评标专家的管理包括了评标专家管理、评标委员会成员的确定、评标委员会成员的更换3项内容;评标程序的管理包括了评标, 评标标准和方法, 详细评审, 澄清、说明与补正, 评标报告, 评标结果公示6项内容。

与《招标投标法》相比, 《条例》对评标环节的规定更为详细, 更具有操作性, 且针对目前评标环节出现的特殊问题, 进行了特殊规定。例如, 《条例》第44条规定, 招标人应当向评标委员会提供评标所必需的重要信息和数据, 并根据项目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等确定合理的评标时间;必要时可向评标委员会说明招标文件有关内容, 但不得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偏袒或者排斥特定投标人。“根据项目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等确定合理的评标时间”针对的就是目前评标时间过于仓促所导致的评标操作粗放、评标结果不公正的现象。又如, 《条例》第45条第二款规定, “招标人设有标底的, 应在开标时公布。标底只能作为评标的参考因素。”《招标投标法》第40条第一款规定“设有标底的, 应当参考标底”。《条例》规定在开标时公布标底, 可防止评标过程中, 对于标底的暗箱操作, 保证评标的公正和公开。

3.3 不足之处

虽然《条例》在评标方面的规定相较于《招标投标法》更为详细, 但在某些环节的规定仍然有一定缺失。

在评标专家费用和评标时间方面, 规定缺失或规定不明。评标实践中, 往往存在评标专家报酬过低的现象。过低的报酬支付, 过短的评标时间, 是造成目前评标过程走程序、不细致的主要原因。对于评标时间的合理确定, 《条例》第44条已经作出了规定, 但较为含糊, 尤其是没有针对不合理评标时间的设置规定相关责任人应负的责任。对于评标专家的报酬问题, 《条例》没有做出规定, 建议立法者能够补充该项规定, 明确评标专家的报酬应依据项目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以及评标时间进行合理确定。

在评标委员会成员确定方面, 《招标投标法》第37条第2款规定,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 其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方面的专家组成, 成员人数为5人以上单数, 即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包括专家代表和招标人代表。《条例》第42条和本条均做出了相关的规定, 有严格的任职标准和产生办法;而对于评标委员会中的招标人代表, 其职责应该和专家代表是一致的, 而《招标投标法》和本条例均没有相关的规定和约束, 这是不妥当的。实践中常出现招标人代表因其评标前一两天就确定了, 又缺乏保密措施, 相对于专家半小时前才确定, 成为投标人的首攻目标。并由其泄露专家名单, 在评标过程中有意向性地向专家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偏袒或者排斥特定投标人, 不利于招标投标中的公平、公正原则的实现。有些招标人代表缺乏基本的评标素质, 不能独立完成评标工作, 只是附和专家意见, 走形式签个字而已, 不利于招标人代表履行保障招标人正当权益的职责。有些招标人领导热衷于当评标招标人代表, 专家因屈从于领导权威而作出一边倒的结论, “合理合法”让其实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 在本条例中有必要对评标招标代表人的范围、资格要求、评标办法、应负责任等做出规定。

4. 监督管理力度加大

4.1 背景分析

我国招标行政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自身行政职能划分, 对各类招标分别进行监管, 颁布了各自职权范围内的招标管理办法和招标机构资质认定办法, 使得招标代理机构从事招标代理业务时, 需要获得不同部门颁发的各类资质。同时, 地方政府也规范本地招标市场, 也纷纷出台各种地方性招标管理规定。各部委监管范围、中央和地方的监管范围都有所交叉, 形成了我国招标投标监管工作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现状。

一个完善健全的监督体系, 除行政监督, 还应包括有效的参与人监督与社会监督。《招标投标法》在后两项监督措施的规定上略显不足。参与人监督的缺失, 使得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的自身权益在招投标过程中难以保证;社会监督的缺失, 则会导致招标监督无法广泛有效地开展。

4.2 条文解析

此次《条例》新增“监督管理”章节, 从行政监督、参与人监督、社会监督3个方面全面加强对招标投标的管理。行政监督方面, 《条例》第57条规定, 建立健全部门间协作机制, 加强沟通管理, 维护和促进招标投标法制统一。此项原则性规定, 意在控制目前行政监管不统一, 多头管理现象严重的问题。《条例》第58条规定“行政监督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 有权调取和查阅有关文件, 调查、核实有关情况, 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合”。此条规定一方面赋予了行政监督人员调取查阅文件的权力, 另一方面也提醒有关单位应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相关文件的保管与存放, 以便于监督检查。参与人监督方面, 《条例》第59条和第60条分别规定了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或者投诉的规定, 以保护相关参与人的权益;同时, 对于恶意异议或者投诉也做出了规定, 保证了司法程序的完善。社会监督方面, 《条例》共提出了信用管理与协会管理两项措施, 建立起广泛的社会监督机制, 明确了行业协会的作用。

4.3 不足之处

笔者认为此次《条例》在监督管理方面的不合理支出主要体现在异议的时间规定方面。《条例》第59条规定, 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认为评标结果不公正的, 应当在中标候选人公示期内或者被告知中标候选人后3个工作日内向招标人提出异议”。同时, 《条例》第51条规定中标候选人“公示期不得少于3个工作日”。分析上述两项条款, 可知中标候选人公示期与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的期间是一致的, 因此《条例》3个工作日的规定, 笔者认为有些欠妥。首先, 招标人一般是希望尽快定标, 中标单位尽快进场施工, 规定不少于3个工作日往往造成公示期就是3个工作日。其次, 中标公示时间对于利害关系人预先是一个不确定时间, 他们根本不知道招标人何时公示中标结果。如果公示期过短, 往往当他们知道结果时已错过提出异议的机会。最后, 提出异议一般认为应由利害关系人书面授权代理人向招标人提出, 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 这些工作客观都需要一定时间。特别对于异地利害关系人来说, 还要算上路途时间, 3日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 笔者建议《条例》中此处提出异议的时间应适当延长。

5.结论

制度的良好运用, 一方面应从制度本身具有的特点出发, 不能盲目扩大其影响作用的范围;另一方面, 制度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 必须配套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了规范招投标活动, 促进招投标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需要合理确定招标范围, 也需要资格预审、评标、监督管理等配套措施的有效配合。

参考文献

[1]孙荣海.建设工程招投标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招标, 2009 (31) :6-9.

[2]郭苇.强制招标范围的重新界定——写在《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草案) 起草之际》[J].中国招标, 2007 (3) :4-5.

[3]孙建山.关于评标专家库建设的思考.中国招标, 2009 (37) :9-11.

[4]高明强.浅谈资格预审在公开招标过程中的作用[J].西北水利发电, 2006 (6) :185-186.

[5]薛一凡.中国招标存在的基本问题[J].北京物资流通, 2008 (4) :53-56.

[6]韦龙义, 苏同波.评标委员会在评审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J].中国招标, 2009 (41) :13, 21.

招投标实施条例变化 篇3

1,新细则第4条改变了原来应税劳务的发生地的规定,具体规定如下:

(1)由原来老细则的“所提供的劳务发生在境内”改为“提供或者接受条例规定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

(2)由原来老细则的“所转让的无形资产在境内使用”改为“所转让的无形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的接受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

另外新增了“所转让或者出租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在境内”,同时补充了“出租的不动产在境内”的情况,并取消了原细则“在境内载运旅客或货物出境”和“在境内组织旅客出境旅游”两个规定。

2,新细则第5条将营业税视同销售的规定单独列为一条,并补充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一款。

3,新细则第6条取消了“纳税人的销售行为是否属于混合销售行为,由国家税务总局所属征收机关确定。”这个规定。

4,新细则第7条补充了对混合销售的特例规定,即“纳税人的下列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货物的销售额,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一)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行为;(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5,新细则第8条对兼营业务的未分别核算做了修正规定,即“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行为营业额。”,改变了原来的“不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的,其应税劳务与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一并征收增值税,不征收营业税。纳税人兼营的应税劳务是否应当一并征收增值税,由国家税务总局所属征收机关确定。”也就是如果企业兼营业务未分别核算的,不在“一并征收增值税”,改为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行为营业额”。6,取消了原细则第8条关于提供境内保险的规定。

7,新细则第10条,修正了纳税人的认定标准,不再强调是否独立核算,而是将“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内设机构”排除在纳税人之外。

8,新细则第11条,完善了承包、承租情况下纳税人的认定标准,并增补了“挂靠”经营的纳税人的认定。

9,取消了老细则第13条,关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的收费在一定情况下不缴纳营业税的规定。10,新细则第13条补充了价外费用的列举项目,增加了“补贴”、“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罚息”等列举项目。同时新增了符合一定条件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属于价外费用,同时取消了“凡价外费用,无论会计制度规定如何核算,均应并入营业额计算应纳税额”的老规定。

11,新细则第14条增加“纳税人的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后因发生退款减除营业额的,应当退还已缴纳营业税税款或者从纳税人以后的应缴纳营业税税额中减除。”的规定。

12,新细则第15条增加“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如果将价款与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的,以折扣后的价款为营业额;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的,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营业额中扣除。”的规定。

13,新细则第16条增补了建筑劳务(不含装饰劳务)关于营业额的规定,即“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取消了“纳税人从事安装工程作业,凡所安装的设备的价值作为安装工程产值的,其营业额应包括设备的价款在内。”这个过时的老规定。

14,新细则第17条对娱乐业的营业额列举增加了“茶水”、“鲜花”、“小吃”三个项目。15,新细则第18条将适用范围由原来的金融企业扩展到所有纳税人,并且取消了“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买卖外汇、有价证券或期货,不征收营业税”这一规定。

16,新细则第19条新增了“合法有效凭证”的定义条款,明确规定了合法有效凭证的范围。17,新细则第20条将原来的组成计税价格原则的“按纳税人当月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修改为更为准确的“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18,新细则第21条明确了折算汇率为“中间价”,修正了原细则“原则上为中间价”的模糊说法。同时取消了“金融保险企业营业额的人民币折合率为上决算报表确定的汇率”这一规定。19,老细则的以下条款被取消:

第十七条 运输企业从事联运业务的营业额为其实际取得的营业额。

条例第五条第六项中所称的其他情形,包括旅游企业组织旅游团在中国境内旅游的,以收取旅游费减去替旅游者支付给其他单位的房费、餐费、交通、门票和其他代付费用后的余额为营业额。第十九条 本细则第四条所称自建行为的营业额,比照本细则第十五条的规定确定。

第二十条 条例第五条第(四)项所称转贷业务,是指将借入的资金贷与他人使用的业务。将吸收的单位或者个人的存款或者自有资本金贷与他人使用的业务,不属于转贷业务。

第二十一条 保险业实行分保险的,初保业务以全部保费收入减去付给分保人的保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第二十二条 单位或个人进行演出,以全部票价收入或者包场收入减去付给提供演出场所的单位、演出公司或者经纪人的费用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第二十四条 旅游业务,以全部收费减去为旅游者给其他单位的食、宿和交通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旅游企业组织旅客在境内旅游,改由其他旅游企业接团的,其销售额比照条例第五条第(二)项规定确定。

第二十五条 单位将不动产无偿赠与他人,其营业额比照本细则第十五条的规定确定。20,新细则第22条取消了“(二)第一款(三)项所称的医院、诊所、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是指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防疫、接生、计划生育方面的服务,以及与这些有关的提供药品、医疗用、病房住宿和伙食的业务。”这一条款。同时增加了“(五)第一款第(七)项所称为出口货物提供的保险产品,包括出口货物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这一条款。21,新细则第23条修订了起征点的标准。

22,新细则第24条新增了“营业收入款项”和“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两个规定的解释条款。

23,新细则第25条纳税义务时间增加了“纳税人提供建筑业或者租赁业劳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和补充了“土地使用权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不动产所有权、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当天”。

24,新细则第26条新增了“按照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纳税人应当向应税劳务发生地、土地或者不动产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而自应当申报纳税之月起超过6个月没有申报纳税的,由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补征税款。”这一规定。

25,新细则第27条增补了“银行、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信用社、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纳税期限为1个季度。”这一规定。

26,老细则的以下条款被取消:

第二十九条 条例第十一条所称其他扣缴义务人规定如下:

(一)境外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发生应税务行为而在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的。其应纳税款以代理这为扣缴义务人;没有代理者的,以受让者或者购买者为扣缴义务人。

(二)单位或者个人进行演出由他人售票的,其应纳税款以受票者为扣徼义务人;

(三)演出经纪人为个人的,其办理演出业务的应纳税款以受票这为扣缴义务人。(四)分保险业务,以初保人为扣缴义务人。

(五)个人转让条例第十二条第(二)项所称其他无形资产的。其应纳税款以受让者为扣缴义务人。第三十条 纳税人提供的应税劳务发生在外县(市),应向劳务发生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而未申报纳税的,由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补正税款。

第三十一条 纳税人承包的工程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第三十二条 纳税人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发生应税行为,其纳税地点需要调整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属税务机关确定。第三十三条 金融业(不包括典当业)的纳税期限为一个季度。保险业的纳税期限为一个月。

第三十四条 本细则所称“以上”、“以下”,均含本数或本级。

第三十五条 本细则由财政部解释,或者由国家税务总局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4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已经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八年十一月十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

(1993年12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36号 发布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

第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本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营业税。

第二条 营业税的税目、税率,依照本条例所附的《营业税税目税率表》执行。

税目、税率的调整,由国务院决定。

纳税人经营娱乐业具体适用的税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本条例规定的幅度内决定。

第三条 纳税人兼有不同税目的应当缴纳营业税的劳务(以下简称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目的营业额、转让额、销售额(以下统称营业额);未分别核算营业额的,从高适用税率。

第四条 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按照营业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营业额以人民币计算。纳税人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结算营业额的,应当折合成人民币计算。

第五条 纳税人的营业额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下列情形除外:

(一)纳税人将承揽的运输业务分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运输费用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二)纳税人从事旅游业务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替旅游者支付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住宿费、餐费、交通费、旅游景点门票和支付给其他接团旅游企业的旅游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三)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四)外汇、有价证券、期货等金融商品买卖业务,以卖出价减去买入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五)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 纳税人按照本条例第五条规定扣除有关项目,取得的凭证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该项目金额不得扣除。

第七条 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营业额。

第八条 下列项目免征营业税:

(一)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残疾人福利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婚姻介绍,殡葬服务;

(二)残疾人员个人提供的劳务;

(三)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

(四)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劳务,学生勤工俭学提供的劳务;

(五)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

(六)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美术馆、展览馆、书画院、图书馆举办文化活动的门票收入,宗教场所举办文化、宗教活动的门票收入;

(七)境内保险机构为出口货物提供的保险产品。

除前款规定外,营业税的免税、减税项目由国务院规定。任何地区、部门均不得规定免税、减税项目。

第九条 纳税人兼营免税、减税项目的,应当分别核算免税、减税项目的营业额;未分别核算营业额的,不得免税、减税。

第十条 纳税人营业额未达到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营业税起征点的,免征营业税;达到起征点的,依照本条例规定全额计算缴纳营业税。

第十一条 营业税扣缴义务人: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在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的,以其境内代理人为扣缴义务人;在境内没有代理人的,以受让方或者购买方为扣缴义务人。

(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扣缴义务人。

第十二条 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并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营业税扣缴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的当天。

第十三条 营业税由税务机关征收。

第十四条 营业税纳税地点:

(一)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但是,纳税人提供的建筑业劳务以及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应税劳务,应当向应税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二)纳税人转让无形资产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但是,纳税人转让、出租土地使用权,应当向土地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三)纳税人销售、出租不动产应当向不动产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扣缴义务人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其扣缴的税款。

第十五条 营业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5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1个季度。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

纳税人以1个月或者1个季度为一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以5日、10日或者15日为一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

扣缴义务人解缴税款的期限,依照前两款的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营业税的征收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本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本条例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附:

营业税税目税率表

一、交通运输业

3%

二、建筑业

3%

三、金融保险业

5%

四、邮电通信业

3%

五、文化体育业

3%

六、娱乐业

5%-20%

七、服务业

八、转让无形资产

九、销售不动产

5%

5%

招投标实施条例变化 篇4

培训中心[2012]22号

关于举办《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解读

及招标采购管理实务培训班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国务院于近期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同时,为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长效机制的要求,提高招标文件编制质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联合编制了《简明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和《标准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

为使各有关单位及相关从业人员准确地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及《简明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和《标准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的精神实质,促进招投标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和中国采购与招标网将举办《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解读及招标采购管理实务培训班。本期培训班不招收发展改革、价格系统公务员参加培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内容

(一)《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要点、热点和难点

1、《条例》的出台对招投标相关当事人的影响;

2、《条例》与《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衔接;

3、《条例》对招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督相关规定;

4、《条例》关于禁止领导干部插手招投标活动规定;

5、《条例》对招标公告发布媒介的指定部门的规定;

6、《条例》对资格审查和投标保证金的规定;

7、《条例》对串通投标、虚假招标、以他人名义投标、弄虚作假及限制或者排斥投标人行为的法律责任认定;

8、《条例》对评标专家合法来源规定;

9、《条例》对可不进行招标的九种情形具体定义;

10、《条例》对招标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规定;

11、《条例》关于招标失败的认定的新程序;

12、《条例》关于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的新规定;

13、《简明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12年版)及《标准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2012年版)条款解读与操作实务。

(二)招标投标监督管理与稽察实务

1、如何提高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服务招投标工作能力;

2、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与稽察办法及建设项目稽察;

3、招标投标活动八类违法行为及监督依据;

4、纪检监察机构在资审、开标、评标、处理投诉等招投标的各个阶段应该注意的重点;

5、纪检、监察、审计、财务等部门全过程跟踪监督管理;

6、开展招投标监督体系的现状总体评价与手段创新;

7、案例分析。

二、主讲专家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有关专家现场授课为主,答疑交流为辅。培训结束后颁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培训中心培训班结业证书。

三、培训时间和地点

2012年3月27-30日(27日报到)青岛 2012年4月12-15日(12日报到)郑州

四、培训费用

培训费:2200元/人;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五、报名办法

请参加人员按要求认真填写报名表(附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培训中心系统培训二部本期班班务组,我们将按报名先后传发报到通知。

咨询、报名联系人电话兼传真:010-57434087 68526510芦宇 培训中心监督电话:010-63908518国汉海 培训中心网址: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座512室邮政编码:100038 附:培训班报名表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附件: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解读及招标采购管理实务培训班

招投标实施条例变化 篇5

发文单位: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号: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6〕第34号 发布日期:2016-8-3 执行日期:2016-9-1 《重庆市招标投标条例》已于2016年7月29日经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6年8月3日

重庆市招标投标条例

(2008年9月26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16年7月29日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修订)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招标与投标 第三章 评标专家 第四章 开标、评标和中标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招标投标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对政府采购货物、服务的招标投标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 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国家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招标投标活动。

第四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和综合监督全市招标投标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制度,对全市招标投标活动监督工作实施检查并督促整改,对无行业监督部门监督的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市经济信息、城乡建设、交通、农业、外经贸、国土房管、市政、水利、移民、林业、园林等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对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依法查处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和综合监督本行政区域招标投标工作,对本行政区域的招标投标活动监督工作实施检查并督促整改,对无行业监督部门监督的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区县(自治县)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对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依法查处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对其所属部门有关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职责分工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市、区县(自治县)财政部门依法对本级实行招标投标的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政府采购政策执行情况实施监督。

市、区县(自治县)监察机关依法对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监察对象实施监察。第五条 本市招标投标活动,实行市、区县(自治县)分级管理。

市人民政府及其项目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以及上报国家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其招标投标活动由市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实施监督。市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也可以委托项目所在地区县(自治县)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实施监督。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其项目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其招标投标活动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实施监督。

第六条 本市建立统一规范的招标投标交易场所,为招标投标活动提供服务,为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提供必要条件。招标投标交易场所不得与行政监督部门存在隶属关系,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应当进入招标投标交易场所。鼓励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电子招标投标。

第七条 依法设立的招标投标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和服务,引导招标投标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章 招标与投标

第八条 招标方式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应当公开招标。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和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其具体范围和规模标准依照国务院批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通过招标方式选择项目的投资人、经营人、承办人的,其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守招标投标法律法规有关规定。

不属于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单位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招标,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其进行招标。

第九条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应当编制招标方案。招标方案包括招标范围、招标方式、招标组织形式等有关招标内容。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按照有关规定需要履行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手续的,其招标方案应当由项目单位在报送项目审批、核准报告或者备案时一并报送。项目投资主管 2 部门应当将招标方案审批、核准、备案手续与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手续一并办理,并及时将确定的招标方案通报有关行政监督部门。

项目单位变更招标方案的,应当按照原审批、核准、备案程序依法重新办理。其中,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变更招标方式应当经市人民政府同意。

第十条 有下列特殊情形之一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不进行招标:

(一)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抢险救灾;

(二)属于利用扶贫资金实行以工代赈、需要使用农民工;

(三)需要采用不可替代的专利或者专有技术;

(四)采购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

(五)已通过招标方式选定的特许经营项目投资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

(六)需要向原中标人采购工程、货物或者服务,否则将影响施工或者功能配套要求;

(七)在建工程依法追加的主体加层工程,原中标人具备承包能力,或者通过招标采购的货物需要补充追加,原中标人具备供货能力,且追加金额不超过原合同金额百分之十;

(八)国家规定的其他特殊情形。

招标人为适用前款规定弄虚作假的,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四条规定的规避招标。

第十一条 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邀请招标:

(一)技术复杂、有特殊要求或者受自然环境限制,只有少量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

(二)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费用占项目合同金额的比例过大;

(三)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不适宜公开招标的重点项目。

前款第一项所列情形,由招标人申请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作出认定;前款第二项所列情形,属于应当审核招标内容的项目的,由项目审批、核准部门在审批、核准项目时作出认定。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的具体认定办法,由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制定。前款第三项所列情形,应当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第十二条 招标组织形式分为自行招标和委托招标。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自行招标的,应当具有与招标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技术、经济、招标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且招标人近三年在招标投标活动中没有受到行政、刑事处罚。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实行委托招标的,招标人有权自行选择招标代理机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指定、抽取或者其他方式为招标人确定招标代理机构。

第十三条 招标代理机构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资格,在招标人委托的范围内办理招标事宜,并遵守招标投标法律法规关于招标人的规定。

招标代理机构不得与行政机关或者其他国家机关,以及招标投标交易场所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并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超越资格许可或者招标人委托范围开展招标代理业务;

(二)以他人名义或者允许他人借自己名义承接招标代理业务;

(三)转让或者拆分招标代理业务;

(四)承担同一招标代理项目的投标代理或者投标咨询业务;

(五)违法收取费用;

(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四条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招标公告或者资格预审公告应当在市发展改革部门指定媒介免费发布;国家另有规定的,还应当同时在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指定媒介上发布。招标公告或者资格预审公告也可以在项目招标投标监督部门网站、招标投标交易平台网站等其他媒介上同时发布。

在不同媒介发布的同一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或者资格预审公告的内容应当一致。第十五条 编制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应当使用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依法制定的标准文本。

编制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应当将资格审查标准、否决投标情形以及评标标准方法等集中编写。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不得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为特定投标人量身定制,不得采用抽签、摇号等方式进行资格审查或者限制投标人数量。

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应当报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备案。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实行公开招标的,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应当在招标投标交易场所的门户网站上公开发布,但是招标文件涉及国家秘密或者商业秘密的除外。

第十六条 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要求投标人提交投标保证金的,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招标项目估算价的百分之二。投标保证金可以以银行保函、支票或者现金形式缴纳。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境内投标人,以现金或者支票形式提交的投标保证金,应当从其基本账户转入招标文件指定账户。

招标人可以委托招标投标交易场所代收代管投标保证金。投标保证金交纳情况在开标前应当保密。

第十七条 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实行无标底招标并设置最高限价,最高限价不得超过依法审定的项目投资概算或者预算;

(二)采取资格后审方式对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但技术复杂或者专业性强的项目经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同意可以采取资格预审方式。

第十八条 评标方法分为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和综合评估法。

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者招标人对其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应当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技术特别复杂或者招标人对其技术、性能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可以采用综合评估法;其他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鼓励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和综合评估法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市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依法制定。

第十九条 投标人或者潜在投标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与招标人存在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招标公正性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参与投标;

(二)为该招标项目提供勘察、设计、监理、咨询服务的单位及其附属机构,不得参加该项目施工或者货物投标;

(三)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单位,不得参加同一标段投标或者未划分标段的同一招标项目的投标;

(四)为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或者提供咨询服务的,不得参与同一招标项目的投标。一个制造商对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货物,仅能委托一个代理商参加投标。违反前两款规定的,相关投标无效。

第二十条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投标人少于三个的,招标失败;招标人在分析招标失败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后,应当依法重新招标。重新招标的投标人仍然少于三个的,按照招标投标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开标和评标。

重新招标经评审有有效投标人的,应当依法确定中标候选人;无有效投标人的,可以不再进行招标,但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履行审批、核准、备案手续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应当报原项目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

第二十一条 对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的评标标准和方法,以及资格审查和否决投标条款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招标人的解释,但违背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除外。

对投标文件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交该投标文件的投标人的解释。第二十二条 投标截止后投标人撤销投标文件的,招标人可以不退还投标保证金,评标结果不受影响。

第二十三条 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申请人应当遵守招标投标法律法规有关投标人的规定。

第三章 评标专家

第二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建立全市统一的综合评标专家库,市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会同其他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加强对综合评标专家库和评标专家的管理,建立评标专家选拔、培训、考核、退出等制度。

第二十五条 进入综合评标专家库的评标专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品德良好,作风正派,能认真、公正、诚实、廉洁地履行职责,遵守职业道德;

(二)身体健康,能够胜任评标工作;

(三)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满八年并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同等专业水平;

(四)熟悉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符合前款条件的人员,由本人申请或者单位推荐,经市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或者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审查同意后,由市发展改革部门纳入综合评标专家库管理。

第二十六条 评标专家应当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评标专家的管理规定,遵守评标工作纪律,对评标工作严格保密,客观公正地进行独立评标,接受有关行政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评标专家有权接受招标人或者其招标代理机构聘请,担任评标委员会成员、对投标文件进行独立评审,参加招标投标业务培训。

第二十七条 评标专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再担任评标专家,由市发展改革部门调整出综合评标专家库:

(一)年满七十周岁;

(二)因身体健康状况不能够胜任评标工作;

(三)因工作、学习等原因长时间不能参加评标活动;

(四)评标专家自愿申请退出。

第二十八条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评标委员会的专家成员应当从综合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国家审批、核准、备案项目的评标专家抽取另有规定的,可以在其设立的综合评标专家库抽取。

技术特别复杂、专业要求高或者国家有特殊要求的招标项目,采取随机抽取方式确定的评标委员会的专家成员难以胜任的,可以由招标人直接确定。但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直接确定评标委员会的专家成员应当经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同意。

资格预审委员会及其成员应当遵守招标投标法律法规有关评标委员会及其成员的规定。

第四章 开标、评标和中标

第二十九条 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地点公开进行。招标人应当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开标,投标人不参加开标的,不影响开标结果。

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到场监督。

第三十条 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代表和专家成员组成,其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评标委员会应当从专家成员中推举产生负责人,负责主持评标工作。

评标委员会的招标人代表应当持有招标人的授权委托书,且具有与评标工作相应的知识水平;招标人代表不得超过评标委员会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且不得超过两人。投标人与招 6 标人存在利害关系的,招标人不得派出代表进入评标委员会;已经进入的应当由专家成员替换。

招标人应当在评标前二十四小时内抽取评标委员会的专家成员并组建评标委员会;需要从国务院有关部门设立的综合评标专家库抽取市外专家的,经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同意,可以提前抽取。

第三十一条 评标委员会的招标人代表和专家成员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对其身份保密,评标委员会的成员应当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客观、公正地对投标文件提出评审意见。

第三十二条 评标委员会应当在开标后立即开展评标工作。招标人应当向评标委员会提供评标所必需的信息,但是不得提供与招标文件或者资格预审文件不一致的评标标准、方法、细则,不得干涉资格审查或者评标。

评标过程中,评标委员会应当自主完成编制评标表格、计算汇总评分、撰写评标报告和处理投标人澄清、说明或者补正等直接影响评标结果的工作。

超过半数的评标委员会成员认为个别成员的评分异常的,应当要求其书面说明理由;拒绝书面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充分的,评标委员会应当以其他成员评分平均值取代其评分,同时书面说明情况并签字。

超过半数的评标委员会成员认为投标人的报价可能低于其成本的,评标委员会应当要求该投标人在指定时间内书面说明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投标人拒绝书面说明、不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或者理由不充分的,评标委员会应当认定该投标人以低于成本报价竞标,否决其投标。

第三十三条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部分投标被否决,导致有效投标人不足三个的,评标委员会应当否决所有投标。但是有效投标人的经济、技术等指标仍然具有市场竞争力,能够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的,评标委员会可以继续评标并确定中标候选人。

所有投标被否决的,招标人应当依法重新招标。重新招标的按照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评标委员会成员对同一事项有不同意见,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处理:

(一)评标委员会成员分别陈述意见;

(二)集体讨论、协商;

(三)评标委员会成员表决;

(四)评标委员会负责人按照简单多数原则宣布结果。评标委员会对不同意见的处理情况,应当记入评标报告。

第三十五条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应当依法公示中标候选人;其中,公开招标项目应当在招标公告发布媒介公示。公示期间无异议、投诉,或者异议、投诉不成立的,招标人应当在公示期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

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的规定确定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其他项目,招标人应当在中标候选人中选择中标人。

收取投标保证金的,招标人或者招标投标交易场所应当在中标通知书发出后五日内,向除中标人和中标候选人以外的投标人退还投标保证金及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息。

第三十六条 招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依法与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收取投标保证金的,招标人或者招标投标交易场所最迟应当在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合同后五日内,向中标人和中标候选人退还投标保证金及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息。

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签订合同后七个工作日内,招标人应当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备案。

招标人对知悉的投标人的商业秘密,应当依法予以保密。

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的,中标人应当在签订书面合同前提交。履约保证金不得超过中标合同金额的百分之十。履约保证金可以以银行保函、支票或者现金的方式缴纳。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境内中标人,以现金或者支票形式提交的履约保证金,应当从其基本账户转出。

第三十七条 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中标候选人的中标价格低于招标项目最高限价百分之八十五,且招标人认为该投标价格可能低于成本,可能影响项目工程进度和质量的,招标人在发出中标通知书前,可以要求中标候选人提供适当担保。

中标人不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价款、质量、履行期限等主要条款完成工程建设内容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

第三十八条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招标投标交易场所应当将其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形成的资料存档备查。

资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十五年,其中,投标人资料只保留中标候选人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损毁存档备查的资料。资料达到保存期限需要销毁的,应当依法处理。

第三十九条 合同因故未履行完毕的,未履行部分达到必须招标规模标准的,应当依法重新招标。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条 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对招标投标工作实施监督检查,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检查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手续,项目资金拨付等文件;

(二)检查招标公告、投标邀请书、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核查投标单位的资质等级和资信等情况;

(三)监督开标、评标,并可以旁听与招标投标事项有关的重要会议;

(四)向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招标投标交易场所以及有关部门调查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五)审阅招标投标情况报告、合同及其有关文件;

(六)现场查验,调查、核实招标结果执行情况。

必要时,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可以聘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相关服务。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在查处招标投标违法行为时需要相关单位配合的,相关单位应当予以协助。

第四十一条 国家工作人员不得以下列方式干涉招标投标活动:

(一)越权审批、核准、备案招标方案或者招标方案未经依法审批、核准、备案,擅自办理招标相关手续;

(二)以指定、抽取或者其他方式为招标人确定招标代理机构;

(三)强制招标人设置标底或者干预招标人编制最高限价;

(四)干涉资格审查、评标或者确定中标人;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方式。

第四十二条 招标投标交易场所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以考核、审查招标文件等形式行使行政监督管理权;

(二)直接或者变相从事招标代理等中介服务;

(三)违法对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设置市场准入限制性条件;

(四)违反规定收取费用;

(五)违法干预招标投标活动;

(六)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

(七)在开标前泄露投标保证金交纳情况;

(八)不按照本条例规定退还代收代管的投标保证金及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息;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行为。

第四十三条 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认为招标投标活动不符合招标投标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向招标人提出异议或者依法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投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第四十四条、第五十四条规定事项投诉的,应当先向招标人提出异议。

因异议、投诉答复需要检验、检测、鉴定、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答复期内。招标人应当根据有关行政监督部门的投诉处理决定,依法维持原评标结果、重新确定中标候选人或者重新招标。

第四十四条 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评标结果进行投诉的,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属于评审依据明确,评分标准清晰的资格审查、否决投标、得分统计、商务得分等客观性评标行为的,责令招标人组织原评标委员会在评标基准价不变的基础上对相关投标文件进行复核,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二)不属于前项规定的情形,依法作出处理决定。招标人处理对评标结果的异议参照前款规定执行。

第四十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招标投标活动信用制度。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其他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对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招标投标交易场所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记录并公示,建立行业信用黑名单制度、市场禁入制度等,实现社会信用资源共享,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招标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属于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可以暂停项目资金注入:

(一)未按照规定编制招标方案;

(二)招标方案未按照规定履行审批、核准、备案手续;

(三)变更招标方案,未按照规定重新审批、核准、备案;

(四)编制招标文件或者资格预审文件未将资格审查标准、否决投标情形以及评标标准和方法等集中编写;

(五)招标公告或者资格预审公告未在市发展改革部门指定媒介发布;

(六)采用抽签、摇号等方式进行资格审查或者限制投标人数量;

(七)未按照规定进入招标投标交易场所进行交易;

(八)未按照规定抽取、确定评标委员会的专家成员;

(九)未按照规定安排评标委员会的招标人代表;

(十)向评标委员会提供与招标文件或者资格预审文件不一致的评标标准、方法、细则;

(十一)干涉资格审查或者评标;

(十二)公开招标项目的中标候选人未在招标公告发布媒介公示;

(十三)泄露投标人的商业秘密。

第四十七条 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招标人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暂停项目资金注入。

第四十八条 投标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中标无效,处中标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一年至两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总价相近且各分项报价、综合单价不能相互对应,不能合理解释;

(二)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总价相近且数项子目单价完全相同,不能合理解释;

(三)中标人以协作费、协调费等名义分别转出相同金额款项给其他投标人;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九条 招标代理机构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两年至五年从事招标代理业务。

招标代理机构代理招标业务,未遵守招标人相关规定的,按照本条例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规定处理。

第五十条 招标投标交易场所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二条第一项至第七项以及第九项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招标投标交易场所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二条第八项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一条 评标委员会及其成员在评标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对情节严重的评标委员会成员,取消其评标委员会成员资格,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推举产生负责人主持评标工作;

(二)未自主完成编制评标表格、计算汇总评分、撰写评标报告和处理投标人澄清、说明或者补正等直接影响评标结果等工作;

(三)评标委员会认为投标人的报价可能低于其成本的,未按照规定要求该投标人在指定时间内书面说明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四)投标被部分否决导致有效投标人不足三个而使投标明显缺乏竞争,未按照规定否决所有投标;

(五)投标被部分否决导致有效投标人不足三个但不影响投标竞争,未按照规定继续评标并确定中标候选人;

(六)对同一事项有不同意见未按照规定程序处理,或者对不同意见的处理情况未按照规定记入评标报告。

第五十二条 评标专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评标活动,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作出退出决定,并将处理情况通报市发展改革部门,由其调整出综合评标专家库:

(一)泄露评标工作情况或者投标人的商业秘密;

(二)拒不接受有关行政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三)考核不合格;

(四)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三条 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项目审批、核准部门不依法审批、核准项目招标方案;

(二)不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对违反招标投标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不依法查处;

(三)不按照规定处理投诉、不依法公告对招标投标当事人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理决定。国家工作人员在招标投标活动及其监督管理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条例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五条 本条例所称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包括发展改革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其他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包括经济信息、城乡建设、交通、农业、外经贸、国土房管、市政、水利、移民、林业、园林等对招标投标活动依法负有行政监督职责的部门。

招投标实施条例变化 篇6

关键词:政府采购,实施条例,财政性资金,采购效率,阳光采购,使用效益

自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采购法》)开始实施以来,政府采购规模大幅增长,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货物和服务纳入到政府采购领域,且采购任务愈加多样化,采购管理愈加精细化,《采购法》已无法充分指导政府采购实务的进行。在此情况下,2015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1 政府采购适用范围的明确

《采购法》指出,政府采购是指采购人使用财政性资金依法采购纳入集中采购目录范围以内,或者分散采购限额以上的货物、服务和工程的行为。在这个概念中,何为“财政性资金”一直是采购人最为困惑的问题。

《条例》出台前,高校在采购中普遍将财政专项资金等同于财政性资金。财政专项是经主管部门或地方财政审批,需要严格按照批复内容及采购方式执行的,大部分采购内容会纳入到政府采购监管范围,高校会自觉遵从《采购法》之规定开展采购。除财政专项外,课题经费也在高校采购资金来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中纵向课题的申报明细及批复的采购内容均较为宽泛或模糊,许多项目的经费条目只列明购置费、材料费、差旅费等几大项,并无具体采购内容;横向课题的限定更少,除列明劳务费金额外,对于剩余部分的课题经费,大部分高校都是遵循“够钱就能花”的原则,也并未纳入到政府采购的范围,疏于内部审核和控制的环节。

《条例》出台后,其明确指出财政性资金即为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采购人在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货物或服务采购,或是同时使用财政性资金和非财政性资金用于采购一个不可拆分的货物或服务项目时,均必须严格遵守《采购法》及《条例》之规定。自此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财政专项资金要远小于财政性资金的实质内涵,即只要是列入“预算大本”中的资金都是财政性资金,不仅包括财政专项资金,也包括了采购人原来一直忽视的纵向课题、横向课题经费,甚至是基本经费,都应纳入政府采购的适用范围。只有如校办企业等自收自支的资金,才是非财政性资金,但当其和财政性资金共用于一个不可分割的项目,例如集成类等项目时,也必须遵守政府采购的规则。

2 政府采购效率的提高

《采购法》对采购各环节的期限限定出现在“政府采购程序”“政府采购合同”以及“质疑与投诉”这3章中,且仅分别规定了“投标期间不得少于二十日”“合同签订期限是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供应商质疑是在已知或应知权益受损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采购人答复是在接到书面质疑后七个工作日内”。

以招标方式为例,整个采购过程并非只有投标、签订合同、质疑以及答复几个简单环节,在学校确定采购需求后,执行中可能涉及的环节包括:发售招标文件、澄清或变更、开标与评标、确认中标结果、发布中标通知书及中标公告、退还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签订合同、质疑与投诉、答复与取证等。《条例》出台前,一是《采购法》缺少对某些环节执行期限的限定,在执行中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形:或因部分高校采购管理人员或个别社会招标代理机构不明流程细节,造成如标书出售时间过短、做出重大澄清或修改后未延期开标等违反程序的情形;或因无法律条文限定,高校确认中标结果拖沓,招标代理机构网上公示延迟,学校签订合同推后,签订后又不能及时将采购合同交至中标人或直接交至招标代理机构履行退还投标保证金等手续。二是《采购法》对已设定期限的某些环节的时间起点叙述不明。如供应商质疑期限的计算起点为在已知或应知权益受损之日起,而并未对其内涵做出解释,也为本是难以处理的质疑又平添了一个易产生纠纷的点。以上都从主观及客观上增加了采购的时间成本。

《条例》出台后,在《采购法》所列时间期限的基础上做出了以下几点变化:一是招标文件发售的期限是自文件发出之日起,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二是对招标文件做出怎样的澄清,修改后有可能影响开标时间,是否需要延迟开标时间等做出了解释,即在投标截止时间不足15日,且做出了会影响投标文件制作的澄清或修改时,才需要顺延开标时间;三是限定了招标代理机构和高校采购人最易从主观上拖延时间的采购环节的执行期限,即明确指出了招标代理机构向学校提交评审报告、学校确认中标结果、招标代理机构向中标人发布中标通知书并同时在指定媒体上发布中标公告、招标代理机构退还投标人保证金的时间期限;四是增添了采购合同网上公示的期限为自合同签订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进一步借公众的力量监督学校与中标人尽快签订采购合同;五是将质疑回复的期限由7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内;六是根据质疑对象的不同,明确了“供应商知其权益受损之日”的概念,即质疑能够质疑的采购文件的,是指在收到采购文件之日或采购文件出售截止之日,质疑采购过程的,是指各环节结束之日,质疑中标结果的,是指中标结果公示期满之日。以上事项的制定,进一步明确了政府采购流程,提高了政府采购的工作效率。

3 政府采购过程的透明

政府采购倡导的是全过程“阳光采购”,奉行的原则为“公正、公平、公开”。《条例》出台后,增添了《采购法》中从未提及或未明确解释的新内容,进一步体现了这一原则。

3.1 “公正”原则的体现

笔者认为,“公正”是指维护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即保障采购人与供应商的权利平等,以及招标代理机构的责任明晰。这在《条例》中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基本条件,维护了采购人的权益。《采购法》仅将供应商条件从文字上泛泛地概况为应具有独立的民事责任能力、良好的商业信誉和纳税记录、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有履约能力、无重大违法记录等;而《条例》则从实际操作角度出发,说明了供应商应提供何材料,怎样证明自己具有上述能力或符合相关要求。例如,《条例》就规定了应提供法人营业执照或自然人身份证明证明投标人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提供必需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证明材料证明投标人具有履约能力等。

二是进一步细化了采购人的回避制度,保障了供应商的合法权益。《采购法》仅提出采购人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时必须予以回避;而《条例》则明确解释了采购人员与供应商在何时间内、具有何种关系时应采取回避制度,即在参加采购活动前3年内,与供应商存在劳动关系、董事关系、控股关系等,或与供应商的法定代表人有夫妻、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等关系时,供应商均可以提出书面的回避申请。

三是对招标代理机构及其人员在专业素养方面提出了要求,确保能够协助采购人做到采购执行过程的合法合规。《采购法》仅指出在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以外的项目时,采购人可以委托经有关部门认定资格的采购代理机构进行采购;而《条例》则对采购各方当事人的职责进行了明晰,其中要求采购代理机构必须具备开展政府采购业务所需的评审和设施条件,在整个采购过程中能为采购人提供专业化服务,并禁止以不正当行为获取代理业务或操纵采购活动。

以上几点的提出对高校采购各方当事人的责权予以明确,也是在采购中需要严格执行的。

3.2 “公平”原则的体现

“公平”即指确保供应商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竞争。《采购法》仅在第二十五条中以不得串通或排斥供应商参与竞争的语言提出应禁止不正当竞争。《条例》出台前,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形。

一是由于财政专项项目的余额不得挪作他用,且余额越多表示预算偏离越大,会影响项目的绩效考评,因而为了避免低价竞争,充分利用资金,高校往往会以招到某个特定供应商或某个特定产品为目标,千方百计在采购技术需求或评分标准上下功夫,从某种程度上操纵了采购结果的产生。例如要求供应商提供在高校或教育行业的、某一指定金额以上(该金额往往也与拟采购项目的金额差距较大,是以某一特定供应商可以达到的业绩金额为标准)的同类项目业绩,在评分标准上给予差别性待遇;或是设定一些与招标项目无关的评分标准。例如,采购的仅为交换机,却在招标文件中要求供应商应具有集成资质、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等无关条件。

二是由于财政专项项目必须在指定时间节点前进行支付和完工,尤其对于软件服务和一些需要与工程施工相配合的项目,高校采购人为了保证采购执行进度和执行效果,降低合同执行过程中的沟通成本,往往会要求供应商所在地为北京地区时予以加分,确保沟通及时;有时还会对不同的供应商提供不同信息量的项目背景内容,或不将关键性思路透露给“种子选手”以外的供应商,以减少竞争;甚至还会从整体设计方案入手,在技术需求上直接指向某种特殊方案或专利,让其他参与者出局。

《条例》出台后,对上述采购过程中常会出现的不公平竞争行为予以严格限定。其中,第二十条详细列明了招标过程中采购人实行“差别待遇”或“歧视待遇”的情形,包括采购人对供应商提供有差别的信息,或采取不同的评审标准,在招标文件中设定的要求与实际需求无关,或指向特定供应商、特定产品、特定专利、特定品牌等,或是以特定行业、行政区域条件作为加分项,或是限定投标人所在地等;第十八条还指明具有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能参与同一项目,且除单一来源采购项目外,禁止为项目提供整体设计的供应商参与项目采购活动。以上新内容均为供应商的公平竞争提供了客观的良好环境,高校采购人在今后的采购业务中也应将采购需求的重点放在如何细化、明确需求上,从主观上接纳竞争,接纳新事物的引入,也能为日后项目执行提供新思路、新方案。“指定”方式的采购并不是解决财政专项余额处理和支付进度等矛盾的正确途径,而应从预算和结果上加强管理。

3.3 “公开”原则的体现

“公开”是指采购信息、采购过程、采购结果的全过程公开,以防止暗箱操作。《采购法》仅规定了应公布采购项目的总预算和采购结果,要求对采购过程资料进行记录保存,并未从真正意义上达到信息公开。在实际操作中,招标代理机构大多仅将招标文件向交纳了购买标书资金的供应商公开,或是应采购人要求将采购内容的分包名称模糊化处理;中标公示也仅公示中标人名称及中标金额。而《条例》提出了5项公开,较大程度地提升了采购全流程的透明化,包括项目预算信息(预算金额、采购方式等)公开、采购文件公开、中标结果(不仅公布中标人名称及中标金额,还公布中标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服务等内容)公开、采购合同公开、投诉处理结果公开。这种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也从另一个层面上促进了供应商的公平竞争,监督了采购执行过程,提升了采购效率,最终维护高校的权益,因此高校在采购实践中更应严格执行。

4 政府采购效益的提升

政府采购全过程监督不仅是对采购流程合法合规的监督,也要注重“入口”(即采购预算的确定)和“出口”(即项目实施效果的检验)的控制管理,以减少违规操作的空间。

《条例》出台前,由于财政专项项目有进度要求、资金结余不能再利用,且有结余即视为绩效考核中的一项减分因素的特点,高校在执行采购中常会抱有机械完成任务的心态,而不注重实施效果,因此也就常会出现高价采购、质量不高,甚至由于安装场地等条件不具备,购回后无法正常使用或闲置的情形,极大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条例》出台后,为提升政府采购的质量和实现效果,其规定已从政府采购的过程管理向“源头”和“结果”管理延伸。一是要求采购人要科学合理地确定采购需求,需求内容应完整、明确,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技术、服务、安全等要求;二是强调采购人或招标代理机构应按合同规定对中标商的履约情况进行验收,且应出具包含每一项技术、服务、安全标准履约情况的验收书。同时,还规定了公共服务项目的验收还应有服务对象参与。这就要求高校采购人应尤其注重预算合理性和验收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综合项目和涉及工程施工的项目,更需要多部门联合写作。例如实验室家具项目,家具的摆放与房间改造后的布局有关,实验台电源铺设的布置与室内电源预留位置有关,通风橱的正常运行应与工程施工中通风管道和电路的设计相匹配等,从预算到验收,都不仅仅是资产采购,而是诸多涉及与基建、后勤所管辖范围的进度交叉、实施方案交叉等问题,因此类似项目尤其要注重预算和验收环节。

5 结束语

上一篇: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下一篇:孙子给爷爷写的生日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