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共6篇)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篇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南京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二○○九年十月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江苏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教育强省,电子信息产业是其支柱产业之一。在高等教育方面,尤其是在电子信息方面,建设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专业”,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必将对全省的经济发展、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6年被批准为省级特色建设专业点。立项建设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了当初设定的特色建设任务,达到了特色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

近年来,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现将本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成效总结如下:

一、专业建设的目标与特色

确立了总体目标: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省内领先、独具特点、具有良好社会和学术声誉的特色专业;做到办学目标明确、专业有特色、师资力量强、教学条件好、培养教育有方、毕业生素质高、就业率高。

进一步加强本专业在通信信号处理、图像语音处理领域的优势和特色,形成本专业学生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以信息论、通信理论、信号处理理论为基础,以DSP与EDA为基本技术手段,以图像信号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和通信信号处理为重点内容,面向我国电子信息等产业的需求。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始终紧跟当今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紧跟社会经济发展、人材培养需求组织教学和科研工作,已经形成了以图像、语音和通信信号处理为主要内容、教学科研具有明显优势的专业发展特色。

二、师资队伍更优化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三年来,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力争做到思想上足够重视,具体措施上足够明确,贯彻落实上足够坚持。从而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逐步形成了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负责人、以教授为核心、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1、师资队伍概况

近年来,在本专业33名教师队中,高职的比例和硕士博士的比例逐步提高,教授有12人,副教授和高工有10人,占教师总数67%;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3人(其中4人为博士后)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有28人,占教师总数85%。其中有多名国家级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政府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有多名教师入选江苏省“333工程”和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近几年来,这一教师队伍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优秀教师群体和江苏省“青蓝工程”创新 2 团队。

在师资的建设中注意培养专业课教师成为教学、科研全能型教师,使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经过多年的科研工作积累,目前已形成四个主要而稳定的研究方向:智能信号处理、现代信息理论与通信信号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图像与多媒体通信。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壮大师资队伍,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在岗教师,采用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如鼓励年青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出国深造,参加术交流等。同时也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人才,调整充实师资队伍。

本专业负责人张玲华教授长期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获多项教学奖,并获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先后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2、师资建设的主要措施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主要采取“外引内培”的建设思路,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人才,通过对社会择优招聘不断调整和充实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加强对在职的教师的培养。

培养专业课教师成为教学、科研全能型教师。目前几乎所有讲师以上的教师都在从事一项以上的科研项目。另外,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在岗教师,采用各种方式提高师资的学术水平。例如,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目前有4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此外,支持年轻教师出国深造,资助他们参加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议。

年轻教师是专业建设的后备力量,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此项工作中,我们采取的主要是“指导、交流、激励”相结合的措施。

在“指导”方面:学院充分发挥我院师资力量强的优势,成立了由学院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授组成的学院教学督导组,对学院年轻教师进行指导。

在“交流”方面: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交流活动以学习提高。例如:2008年10月,学院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了在南京理工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的“《通信原理》教学研讨会”,与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樊昌信教授和其他兄弟院校《通信原理》课程的任课老师进行交流研讨;2008年年底,安排相关老师去北京参加了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组织的“电子信息类基础课程系列研修班”的学习,向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习取经;今年上半年,组织年轻教师参加了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国家精品课程培训或双语课程培训,等等。

在“激励”方面:学院划拨经费建立教学激励机制。例如,去年年底,学院对积极参加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的所有青年教师给予奖励,并对在竞赛中获奖的老师加大奖励力度。这样,一方面唤起青年教师对教学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引导老师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为集体赢得荣誉,同时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

学院通过“指导、交流、激励”等措施,促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努力造就一支具有现代 3 教育教学理念,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中发挥骨干作用的教师队伍。

三.专业培养计划

本专业于2006年被批准为省级特色建设专业点,三年建设期满后,考虑到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推出的有关指导性专业规范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合并,我院于2009年9月,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并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合并招生,以期“强强联手、打造品牌”。

在2009培养方案制定中,学院坚持信号信息处理与现代通信密切结合、信号信息处理与信息产业紧密结合,创建集理论、应用和实现于一体的专业特色。在教学计划制订工作中,立足教学过程全局,明确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与各层次间知识的衔接,根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注意知识内容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在关注学科系统性的同时,强调综合性,加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夯实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学生适应面。课程体系纵向由通识教育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文化素质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组成,横向按照学科大类构建课程平台,将主要课程分为数理、外语、计算机、电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社科等。

为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学院邀请东南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等高校及本校的专家集中研讨,另外,还特别邀请了企业专家来我院座谈。2008年年低,该专业相关老师与来自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普天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邮通建设监理公司、南京移动、南京电信、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南京电视台等单位的领导和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座谈研讨,讨论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

为开拓视野,提高认识水平,更好地开展专业建设工作,专业负责人多次走出学校参加各种有关专业建设的研讨会。2008年下半年,先后赴重庆参加了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组织的有关专业规范建设的研讨会,赴杭州参加了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的有关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研讨会等,并收集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希望能够合理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最终形成符合教学规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社会需要、体现学校学科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

在刚刚完成修订的2009培养计划来中,我们对各模块的比例、实验课时的比例都进行了优化调整,增加了原来没有的“专业导论”和“综合实验”课程。我们的目的是:让前期的导论课起到“指引”作用,高瞻远瞩地引导学生理解该专业的作用、与其他专业的关系、专业的发展前景等;让后期的综合实验课起到“集成”作用,将多门课程的理论与实验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对多门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又使他们有机会熟悉设备、锻炼实践能力。四.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我院在开展“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

在课程设置中,充分考虑我校在信息领域的学科优势和资源,结合我校在现代通信、图像处理、语音处理等方向的教学科研成果的积累,确立了“以省级重点学科为引领加强理论基础、以省级重点实验室为支撑培养应用能力、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基地训练实践技能”的建设思路,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中,确立了“以点带面,确保成效”的建设方案,制定了以专业基础课“数字信号处理”为主干,专业方向课“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为扩展,以相关实验基地与实践性环节建设为保障的建设内容,努力建设一个“既有基础理论,又有应用研究,加上实现技术”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学内容优化与教材建设;(2)教学理念更新与教学研究;(3)教学方法改革与课件制作。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做到独立与统一相结合。主要体现在:由专业负责人统一协调,指定专人负责各门课程,同时把握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衔接,避免内容重复介绍,造成课时浪费,同时对相关领域的新技术适当介绍和跟踪,使相关课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另外,还包括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例如: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制作动态演示、设计仿真曲线、建设课程网站,等等。

自2006年该专业立项建设以来,近三年内该专业取得的省、部级以上的奖项主要包括:(1)2008年:《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被教育部“质量工程”评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2009年:项目《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3)2007年:《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材被教育部评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4)2007年:《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材)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5)2008年:《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图像处理》课程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

(6)2009年:《数字信号处理》多媒体课件获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一等奖。

五.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

为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我院将“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提出了“三发挥”的思路,即:发挥学科优势、发挥科研优势、发挥校友优势。

我院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省级重点学科,拥有“无线通信”、“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省级重点实验室;有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以及各类应用项目;有丰富的校友资源。这三大优势为我们的人 才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1、以科研带动教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所属的“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一直是学校的主干学科,首批硕士点、博士点、省级重点学科之一,拥有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及“产学研”培养基地,为本专业的教学和学生培养工作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和明显的学术优势。

在厚实和高层次的学科建设的支撑下,本专业的学术氛围浓,教师队伍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成果丰富。从事科研工作的骨干教师,积极为本专业学生教授各种课程或承担相关的教学工作,把在科研工作中得到的最新知识很快地融入到课堂和实验教学中,形成了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的良性循环的局面。学生在学好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全国、省级和校级各类科技作品竞赛中屡屡获奖,并申请国家专利、发表学术论文等。

2、加强平台建设(1)基础实验室条件良好

本专业所需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学条件在本校兄弟院系的努力下,教学实验条件大为改善。基础课“物理实验室”使用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220万元,能为学生开出60多个物理实验,每个实验能同时开出40组。“物理实验”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

专业基础课“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是省级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场地3000平方米,其中电工电子实验室8个,可同时开出288组实验;高频实验室2个,可同时开出72组高频实验;电子系统综合实验室1个,可同时开出30组实验;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实验室3个,可同时开出120组实验。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属电气信息类专业,我校的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室教学中心”和“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为本专业的基础、专业基础课实验开设提供了保证。我院的“通信与信息处理实验教学中心”于2007年通过验收,成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专业实验室环境得到改善

先进的实验室,对工科类院校来说,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有力保障。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骨干课程教学中,均有相应的条件良好的支撑实验室。学校和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已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过去3年的经费投入约400万元,改善了教学、实验和科研条件,加强了实验室建设,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和实验环境。使得这些实验室的主要设备、计算机、场地、环境近年来都有很大程度的改进。各实验室为毕业设计、课程设计、课外科技制作等,增添了DSP开发系统、多种测试仪表等硬件设备,投资开发实验软件和课件,部省级重点实验室也向本科学生开放。近期,我院正在抓紧建设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其中的“语音信号处理实验室”、“图像实验室”是直接支撑该专业的专业实验室。

(3)校外实践实习基地相对稳定

校外实验实习基地不仅可以为同学们锻炼实践能力提供平台,促进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还可以为同学们了解社会打开窗口,其意义和作用是我们的大学校园无法替代的。为此,我院老师四处奔走,多方联络。目前我院已与全国几十家通信运营企业签定了共建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合约。本专业相对稳定的实践实习基地包括:南京电信公司、南京移动公司、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邮电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南京电视台、江苏省电视台等。

暑假期间,同学们三周的生产实习任务,除了少部分由校内的实验室承担外,全部由校外大学生实践基地消化,包括:苏州电信、无锡移动、常州电信、泰州电信、南通电信、南京电信、南京移动、江苏省电视总台、江苏省广播电视发射台、江苏省邮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邮通建设监理公司、嘉环科技有限公司等等。

这些实践教育基地在我院的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3、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我们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多通道的立体化培养模式”是一大特点,其意义在于:①通过多维的立体化实验教学平台,使学生能够掌握以通信技术、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网络为主线,具有通信全程全网概念的实验教学内容,和以信号采集与分析、信号处理、信号传送为主线,具有通信信号处理完整流程概念的实验教学内容;②在每个实验环节都提供多个模块供学生选择,形成立体通道,不同的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通道完成学分要求,进一步强调了“重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我们对毕业设计环节非常重视。在以往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改进,使得“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工作在课题选择、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工作结尾、论文写作、毕设答辩等所有的阶段都进行得有条不紊。

(1)重视做好毕设的组织落实。毕设开始以前,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了以分管实验院长为组长的学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毕业设计工作。由学院分管院长对各专业的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动员,宣讲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目标与任务要求,鼓励学生主动落实毕业设计单位和课题,同时进行指导教师的遴选和毕业设计课题的选题工作。

(2)指导教师的遴选。我们严格按照《南京邮电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办法》,采取公开条件、自愿报名、学院审查的方式,选派一批具有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担任该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对于合作指导单位首先考察该单位是否具有承担毕业设计指导任务的条件,同时将我院关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要求告知相关单位,与单位的人事教育部门协作,共同把好指导教师的资质关。毕业设计课题的确定由师生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完成。鼓励学生自己找课题,自己联系到相关的单位进行毕业设计,但答辩原则上在学校进行,严把质量关。经选择后确定的大多数毕业设计课题与科研、实验、工程或科技开发有关。

多形式、多渠道的训练与培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也强化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近年来,该专业的学生屡屡在各类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六、全方位加强教学管理

我们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目标,严格按照学校和学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包括教师教学工作管理、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管理、教学档案管理、实验室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等部分,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到凡事有章可依。

(1)教师教学工作管理。学院制定了教师工作手册和其它一系列的教学管理文件,对教师在德、能、勤、绩各方面提出了要求,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2)学生考核管理。要求任课教师保证考卷的适当水准,保持考试难度的相对平稳性。考试中严格考试纪律,考后认真批改试卷,网上登录和公布成绩,同时给出各门课的教学小结和考试分析,最后做好所教课程的教学小结。

(3)学生日常管理。学生班级配有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辅导员还经常与分管教学的人员及任课教师及时勾通情况,以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4)教学档案管理。对各门课程,任课教师必须完成授课进度表、教学工作日志、教学记分册、考试试卷(含评分标准)及其答案、成绩单、期终课程小结、试卷分析等教学文件。学院档案资料室分门别类保存所有的这些教学档案,以便老师们参考、分析和借鉴已有的教学经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实验报告等分类存档,以便老师、学生查阅参考。对于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过程的局部变更都履行相应的手续,保留相应的申请和批文。

(5)实验室管理。每个实验室均有各自的管理条例,并有专人管理,负责实验设备、器材的维护管理以及日常的实验室工作。每个实验室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账目和设备借出的记录。除了各实验室以外,学院还保存了所有实验室的设备资产账目表。

(6)教学质量监督。学校成立了教学质量督察监控委员会,负责检查全校的教学工作质量,定期到学院抽查。学院相应的教学质量监控由院学术委员会、教学督导组负责,充分利用教师授课测评、排序系统、随堂听课、学生座谈等途径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把关,以保证教学秩序正常稳定,确保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或学期课程结束以后,经常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学生对某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意见和建议。一方面将此意见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依据之一,另一方面还将此意见反馈给教师,以期今后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学院领导实行不定期地听课制度,填写听课记录,解决平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已经达到建设目标,但是,这仅仅是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师资队伍中缺少高层次年轻人才,缺少在教学方面造诣深厚的专家型人才,缺少教学名师。2.“特色专业”建设的教学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还有待完善。

3.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经验和力度还不够。

为了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建设成为一个高质量的省级“特色专业”,以至于今后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尚有更多、更深入、更细致和更艰巨的工作要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完成。今后,我们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专业建设工作,做到长抓不懈,把该专业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民众、政府和高校一致的公认“特色专业”。

为此,今后的主要工作可归纳如下: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在年轻教师、年轻学者中加强对学科领军人物的培养。2.加强教学改革工作,充分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培养优秀人材为最主要目标。3.将专业的建设和学科建设、科研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4.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5.建立健全“特色专业”建设的教学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

6.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通过用人单位反馈的毕业生情况,来改进我们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国家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篇2

一、城乡结合部学校所面临的困境

学校究竟“薄弱”[1]在什么地方, 症结在哪里?普遍看来, 这些学校明显存在着“硬件”与“软件”两方面的不足:首先是硬件方面, 主要表现为办学条件较差, 基本上都是举步维艰。如仓山区的上渡附近, 就有几所这样的学校, 去这些学校的路都不好走, 更别谈教学设备设施了。其次是软件方面, 主要表现为领导班子弱, 管理水平低, 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 教学质量不能令人满意, 新生数量不足, 且文化素质较差, 学校的办学效益与质量偏低。

二、建城区学校薄弱的原因

究其原因, 不外乎两个因素:

(一) 学校各类资源的匮乏

政府的一些相关部门对这些建城区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在他们的眼中, 投资建设一所学校的产出, 远不如投资房地产、商业等经济实体来得快、多, 不会把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教育上。这就造成了学校资源满足不了教育教学要求的矛盾特别突出。

(二) 建城区学校与其他学校的差别悬殊, 还有其内部自身的原因

1. 校长在教育观念、管理理念上比较落后

校长没有清晰的办学思路, 缺乏质量意识, 仅以维持代替管理, 更由于办学思想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

2. 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

学校管理制度缺乏正确的导向性、发展性、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很难发挥有效的管理作用。

3. 教师在敬业精神、教学方法、教学水平上还存在差距

4. 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健康成长有差距

建城区学校最大的困境, 就是生源太差。这些消极因素集中在学校, 使这些学校办学更加困难, 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三、探索建城区学校特色化改造发展之路

改造建城区的学校, 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必须从各种教育因素入手, 逐步地改善、发展。

(一) 要完备学校所需的各种教育资源

要争取到更多的外部支持来获得超额的教育资源, 这是政府层面的问题, 在这就不赘述了。只是要注意的一点是, 我们要真正明白, 为了建好一所学校, 我们究竟需要哪些教育资源?在缺乏的教育资源中, 哪些教育资源是学校发展必须拥有的?哪些是学校努力可以获得的?哪些是集中现有教育资源可以弥补的?当我们理性地面对资源缺乏的现实时, 除了积极争取更好的办学条件与更多的教育资源, 更应该考虑的是, 如何更有效地配置稀缺的教育资源, 考虑如何更高效地使用稀缺的教育资源, 要懂得“越是贫穷的人, 越应该科学地配置与使用自己的财富”。

(二) 要更新变革办学理念, 以精致化的管理方式促进学校发展

提升学校办学理念, 是一种目标的实现过程, 而学校精致化管理是一种境界, 一种现代学校管理的理念, 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一股力量, 带领着全体教师去实践学校既定的目标, 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

1. 要有不薄弱的发展思路

对于学校而言, 虽然不存在志向问题, 但在学校发展的思路上, 仍然存在价值导向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校实际, 丰富内涵, 大胆创新地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卡尔·雅斯贝尔斯[2]认为:“重新确定学校的理念是首要的任务。”对于校长来讲, 对学校进行任何重大的改革, 从本质上讲就是对学校进行重新设计。这一设计是否成功, 首先在于是否形成了明确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办学理念, 它既指导着学校快速健康地发展, 又体现出对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期待。江苏的洋思中学[3]与山东的杜朗口中学[4], 在拥有辉煌之前, 洋思中学是典型的“三流学校”, “即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组成的农村联办初中。当崔其升校长到杜朗口中学时, 教育行政部门更是有将这所学校撤并的打算。在这种危机感的催促下, 这两所学校的校长及学校领导班子, 振奋精神, 树立信心, 立足学校现状, 制订“走小步, 不停步”的原则, 大胆提出“让每个学生合格”“面向每个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和“让每一位学生家长满意”的办学理念和目标, 不敢说正是两所学校的大胆创新理念催生了今天的洋思中学与杜朗口中学, 但没有这种理念, 绝不可能有它们的今天。

2. 学校管理创新是走向优秀的第二步

学校的管理要创新, 就要精致化、最优化, 就要注重管理的整个过程。当“精致化”成为每一位教职员工的一种品行时, 它将不只是一种管理体制, 一种思想方法, 还是一种学校文化。这种文化必将对师生和学校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精致化管理的内在机制是学校管理者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责任心意味着忠于职守, 尽职尽力, 全力履行职责和义务;意味着奉献精神, 不计个人得失, 对本职工作满腔热忱, 执著追求, 不折不挠, 全身心投入;意味着服务, 确定以师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确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意味着有高度的原则性, 坚持公正、平等的原则, 一视同仁, 不亲疏有别。学校管理队伍责任重大, 它能为学校的持续发展精心策划, 为学生的发展细心导航, 为教师的发展精巧搭建成功的舞台。

(2) 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规范教育管理行为

立章建制, 通过各项制度对学校进行管理, 向管理要效率, 是建城区学校最为核心的问题。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要对当前学校的资源配置方案与发展规划进行审查与优化, 确立新的学校管理制度, 最为关键的是要执著并富有勇气地予以捍卫与执行。

(3) 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

学校管理不仅要科学合理, 更要富有人文性。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两翼”。我们应在学校管理中, 努力寻找“情”与“法”的平衡点, 把人文精神融入学校管理, 精心营造浓厚的人文关怀的校园氛围。如, 学校制订规章制度时, 积极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热情, 鼓励他们通过教代会等途径参与学校管理, 使得学校的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出台都经过被管理者头脑的充分加工和消化。执行时就能做到“情理交融”。

(三) 要抓住教学和新课程改革契机, 改变建城区学校教师的教学观念。

1. 改变观念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先导, 建城区学校的教师只有彻底摒弃陈旧落后的教育教学思想, 才能从全新的角度建立新的教育教学和新课程观念, 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教学改革和新课程实施。

2. 教学改革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作为教学的基本过程。教师应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对话者, 从喋喋不休的“讲师”转向循循善诱的“导师”, 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在教学方式上, 教师要由“注入式”“填鸭式”转向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把学生由被动听课、陪读转向主动参与、探究。

3. 师资培训发展

学校要通过各种手段、途径、方式开展对教师, 特别是年轻教师的培训。通过活动平台展现成长, 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四)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对于建城区学校来说, 学校的教育资源是稀缺的, 但有一点, 对所有学校都是公平的, 那就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情感。这一点完全可以成为学校从薄弱走向优秀的基石。凡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的教学策略我们都应采用。还是回到上文所谈到的杜朗口中学, 其变革之前, 虽然教师们讲得很辛苦, 可学生学而无趣, 于是崔其升校长毅然在学校推行“10加35”的做法, 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讲10分钟, 其他的时间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教师从过去“满堂灌”的“第一线”退到第二线, 为学生在自学、思考、讨论、答疑中当“参谋”“顾问”。只有通过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来促进学业成就的获得, 通过学业成就的获得来激发教师的教学信心, 通过教师教学信心的增加来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 学校的品牌才能就此形成。

事实上, 在建城区学校如何突围这个话题上, 确实需要有点勇气。其实这种勇气绝大多数身处此类学校的管理者与教师都有, 但却缺少策略与条件。俗话说得好, 穷人有穷人的活法, 富人有富人的精彩。如果说客观条件和政策扶持主要在帮助穷人变富人的话, 那么目前学校内部主要的作为, 就是如何尽量发挥自己的能量, 使“穷人”活出自己的精彩。但这个过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和实践。

注释

1[1]1998年11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大中城市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建设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的若干意见》中, 对薄弱学校的描述是:“在大中城市的一些中小学校中, 或因办学条件相对较差, 或因领导班子力量不强、师资队伍较弱以及生源等方面的原因, 使得学校管理不良, 教学质量较低, 社会声誉不高, 学生不愿去、家长信不过。”

2[2]卡尔·雅斯贝尔斯 (1883-1969) , 德国哲学家, 德国最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

3[3]江苏洋思中学简介:http://baike.baidu.com/view/657770.htm.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篇3

1 理念支撑

实践育人是指在培养学生课堂理论知识和间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课外学习兴趣,培养其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能力。通过开展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相关的寓教于乐的创造性实践活动,紧紧围绕成才这一主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并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高尚的爱国情操。

2 校企合作的意义

学生在校内的学习理论知识,平时很少能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如果长久得不到锻炼,在工作时,难免会出现理论知识和现实工作脱节的现象,不利于人才成长,而采用校企合作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先进入企业中实习,在保证其安全的前提下,获得能力上的成长,使其成为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

3 校企合作的益处

如果没有校企合作,想让学生锻炼实践能力,只能建立实验基地。但是实习基地的建立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与金钱,即使排出重重困难建立好实验基地,也要考虑师资、专业等其他因素。校企合作,不但可以将企业作为学校的实验基地,还可以让在职的老员工一带一的教学生操作,不仅节约资源,还为教学实践提供了保证。

中等专业学校作为为社会提供最多技术人才的资源库,注重的是学员的实践能力,所以,在校期间,要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最好的锻炼途径是让学生进入企业,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作为同类学校的领头人,一直把校企合作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之一。

4 深化校企合作的途径

4.1 以“成功进取”为主题,营造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文化

成功的积极德育教育思想存在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是特定文化实践的产物。学生个体情感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所在学校的专业文化教育,学校的专业文化教育的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塑造,道德习惯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等方面有着显而易见的影响力。为此,学校根据艺术性与教育性统一的原则,将专业文化建设置于专业发展的重要地位上。

4.2 以实用高效为原则,多方借力,加强实训设施建设

江阴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信息产业……重点建设江苏江阴临港新城创意产业园和江阴滨江集聚园,鼓励和吸引国内外知名信息技术企业向园区集聚,重点发展软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服务外包、动漫、信息技术服务(数据库管理和数据处理)等软件产品和相关产业。”此外,企业对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也给予极大的帮助与支持。

4.3 以“校企互通,专兼结合”为方向,打造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根据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思路,专业教师应该是教学实践一体化的方向。基于此,学校提出了计算机专业教师应成长为具有“产、教、研”能力教师,“产”是具有利用教学设备和软件进行IT项目开发能力,有相应技能等级。“教”是具有本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符合教师要求有教师资格证。“研”是研究专家理论如何转化到教学第一线、研究技能教学方法、研究计算机先进技术转化和推广、研究新技术、新工艺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安排专业教师每年2个月的时间在企业挂职锻炼,并定期开展专业教师技能比武活动,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还实施校企双向互聘,建立兼职教师教学弹性安排机制,设立兼职教师培训基金,解决兼职教师进校园难的问题,以提高计算机专业课程与企业岗位技能的对接。

4.4 深化校企合作内涵

学校与上海盟威、无锡夸微、神州科技等企业合作成立软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联盟,以“IT企业工作室”“典型教学项目开发”等形式,按“真工作环境、真项目实施”标准开展临毕业前半年的跟岗实习和后半年的顶岗实习;在计算机实训基地成立零壹技术服务、联帮电商服务两个校企技术服务“110”中心,以技术推广、软件项目开发、电商网站美工和客服与网站开发等为主要服务开展业余的创岗实习。我校计算机实训基地初步形成了校内实习、创岗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一年来,计算机实训基地还为江阴长博公司、江阴教育局行政机关和江阴供电公司等单位举办计算机培训班,推广新技术,计算机实训基地利用学校的智力优势与无锡夸微科技联合开发夸微保税仓库管理系统,该系统正在申报江苏省软件创新项目。同时,学校计算机专业借助江阴信息化协会的IT行业集群优势,进入社会企业,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对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与科研有推动作用。目前为止,学校已有8家紧密型合作企业,24家松散型合作企业,涉及产业有现代办公、数字媒体、平面设计、网络应用、软件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

5 校企合作项目的实现

5.1 高校、企业、学生三者共同需求

通过校企合作,整合双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企业将人才需求与学生专业问题相结合,培养符合企业自己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结合企业需求,对学生定向培养,结合企业发展开始计算机专业课程;学校和企业紧密沟通,不但保证学校的就业率,而且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使得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都成为了受益方,达到了多赢的状态。

5.2 校企紧密沟通,为校企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校企合作是大项目,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小问题不解决,容易造成大问题出现,甚至打破合作状态。所以学校、学生、企业三方要随时随地紧密沟通,注意细节,及时解决小问题。在问题出现时,双方沟通态度要积极,不要互相推卸责任,要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在沟通方面,三方可以派专人进行。

5.3 监管机制的建立

从政府到学校、企业,应以法律或者制度的形式明确各类型的企业和院校在参与校企合作中应尽的义务和所需承担的责任,国家在鼓励校企合作办学的同时,对于不能正确担负责任,履行良好义务的企业和学校也给予处罚,确保监管机制的良好运作。

摘要:校企合作,育人实践活动,展示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办学理念,凸显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注重实践的特色,活动深受校园学生喜爱和认同。校企合作,实践育人经过实践,效果显著。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践育人,办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徐丽华.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制约因素与保障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1).

[2]谢俊琍,杨琼.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解读及现状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

[3]徐建华.我国校企合作的历史变迁及发展趋势[J].职业技术教育,2009(2).

[4]陈江波.国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特点及启示[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8).

[5]刘建龙.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之现状分析[J].经济师,2008(9).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篇4

蒋庆锁校长: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 能对学校的发展和教职工队伍建设起到很好引领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校根据自身的实际, 提出了把学校建设成“市内一流, 省内知名, 国内有影响的外语特色学校”的发展目标, 同时提出了推进“初中品牌化, 高中国际化, 整体特色化”的进程。“初中品牌化”, 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的需求;“高中国际化”, 能让不同层次的高中学生多元化发展, 融入国际教育的大潮;“整体特色化”, 可以彰显外语特色学校与众不同的办学特色。

为推进这一进程, 我们做了这样一些工作:一是提出了工作的主题词—我们从连云港外国语学校走向世界, 打造未来。二是理清新工作思路: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全面落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以“务本求是, 优质高效”为工作原则, 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高效实施以“教学视导工程”“青蓝结对工程”“名师引领工程”“全员读书工程”为内容的“四大工程”, 强化以“爱家、爱校、爱集体”为内容的“三爱教育”和全员德育工作,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突出工作重点:牢固树立发挥外语特色优势实施国际化教育的办学理念, 倾心让课堂活起来、着力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理念;科学整合、充分利用校内、社会和国内外教育资源, 最大化产生办学效益;强力推进校内教职工职级制, 努力建设和谐幸福校园。四是明确工作要求:在打造特色品牌上, 下深功夫;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 下苦功夫;在研究最佳教学模式上, 下巧功夫;在科学管理规范上, 下硬功夫;在推进国际化教育上, 下实功夫;在形成民主和谐关系上, 下细功夫。五是落实工作措施:强化政策法规意识, 提高政治水平;认真参加各级各类学习, 提高理论水平;深入管理教学一线, 提高实践水平。

CMEE:作为国家级“外语实验学校”和“全国外语教研先进学校”, 贵校在外语教学上有哪些独到的经验?学校有哪些与外语教学配套的教育设备或专用教室?

蒋庆锁校长:作为一所以“外”字开头的学校, 强化外语教学, 突出办学特色, 是学校建校以来始终遵循的宗旨。为强化外语教学, 学校每年都会利用寒暑假期间, 对外语教师进行封闭式轮训;组织外语教师参加各种层次的外语研讨活动;邀请国内外外语教育教学专家来校讲学;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国内研修或赴国外交流;积极开展以外语教学为内容的课题研究并开发外语校本课程和教材;经常性开展以“大胆讲外语, 展示你自己”为主题的校园外语文化活动, 设立了校内外语广播站。

在配套设施上, 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都安装了先进的语音教学设备, 校内教学资源库里收集了容量超过200G的外语教学视频素材, 网络专用教室可以随时随地让学生与国外友好学校的师生实时交流, 并为不同语种的班级配备了小语种专用教室。

CMEE:连云港外国语学校的外语教学独树一帜, 那么学校有哪些特色校本课程或校园文化活动, 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另外, 设置这些课程或活动的初衷是什么?

蒋庆锁校长:外语特色学校要谋求发展, 必须有世界眼光, 有国际化战略, 要面向世界, 走向世界, 要实现多种选择、多种渠道的错位发展。为突出外语教学这一亮点, 学校以开发“UEI模式英语课程”和开设“小语种班”“国际课程班”为契机, 以深入广泛的国际交流为依托, 以丰富多彩的外语特色活动为载体, 走特色路, 打国际牌, 以点带面, 以特色促进整体, 彰显出外语特色学校与众不同的个性魅力。

我校早在2001年就引入了“UEI模式英语课程”, 该课程由澳大利亚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联合开发, 使用澳大利亚原版教材, 配备了专任UEI课程教师, 采用生动、活泼、新颖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快速提高。学校每学期都要邀请澳大利亚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UEI模式英语课程”专家来校讲学, 让学生与外籍专家面对面, 感受原汁原味的UEI英语课程;每年还要组织UEI课程班的同学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习研修, 让UEI课程班的同学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感受UEI课程的魅力, 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为彰显外语教学特色, 学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外语特色活动, 营造浓郁的外语氛围, 让学生在活动中生动活泼地自主学习。如学校每月举办的“外语角”展示活动及每年举办的“校园外语文化节”, 另外, 各年级还不定期地开展“外语演讲比赛”“原版电影配音比赛”“外语课本剧表演”。这些活动亮点纷呈、在活跃校园文化的同时, 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

CMEE:有观点认为, 中国的英语教育存在很大的功利性和工具性。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 英语学习的人文追求已被遗忘, 您对此有何看法?贵校又是如何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 化解应试教育的尴尬的?

蒋庆锁校长:不可否认, 任何教育都存在着功利性, 英语教育也不例外。中学教育最直接的功利就是体现在升学上。我个人认为, 功利性也并非一无是处, 至少它可以作为一种内驱力, 激励学生追求更好的成绩。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工具性是它的本质属性, 多掌握一门语言就等于多掌握一种工具, 已是不争的事实,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作为一个中国人, 英语比汉语更具有工具色彩。英语课程定位为“现代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 是通向世界的桥梁”, 将其作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化程度的一种标志”。但这只能是语言教育的表层, 是“技”的问题;而语言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道”这个层面的问题。工具性与人文性并不是对立的, 工具性也是人文性的一个层面, 只有从“人文性”的高度来看, 才能对“工具性”认识得更清楚, 才能对如何掌握“工具”发现更有效的手段。

在英语教育方面, 要想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又要化解应试教育的尴尬, 我认为可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师要改变观念, 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 建立民主平等、携手共进的新型师生关系, 使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中感受自信与成长的快乐。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人文知识的渗透, 将文化知识教学融入语言教学中, 使学生对西方民族的认识由日常交流的语言上升为对西方国家人文知识的掌握, 进而熏陶学生的人文精神, 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三是灵活采取教学方法, 创设多维的人文教育渠道, 使学生确实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有所收获。同时充分挖掘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因素,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四是尊重个体差异, 体现人文关怀。英语教学要在承认学生差异性的前提下, 培养其主体性。总之,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是英语教育的终极目的。

CMEE:请您谈谈身为一校之长的心得体验。

蒋庆锁校长:简言之, 累并快乐着。为学校的发展壮大而累, 感觉很充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累, 感觉很幸福;为全体教职工愉快的工作而累, 感觉很快乐。校长的品质决定着学校的品位, 校长要先立德, 后立业。要正己以立德。要规范自己的言行, 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淡泊名利, 行得端、做得正, 己正则德立。要修身以立德。要讲政治, 讲正气, 弘扬真善美, 抵制假丑恶, 多谋事, 少谋人, 笃行正道, 不走歪道, 身修则德立。要养性以立德。戒骄戒躁, 静心安神, 修心炼性, 存心养性, 多看几本好书, 多交几个文友, 多些君子风范, 平和的心性养成则德立。我愿与各位校长共勉。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篇5

一、农村职中数学“微课”资源应用现状分析

1. 教师制作“微课”困难

对于数学这种抽象化的教学课程,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某些不易想象的抽象概念,采用教学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但目前农村教育资源较城市而言仍有较大差距, 所以农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更多困难,“微课”的应用推广可以有效缓解这个问题,因此“微课”得到农村教师的普遍欢迎. 对于“微课”的制作,需要教师采用专业的录制设备,但目前农村学校的硬件设备很难提供给教师可用的录制设备,教师在家中用电脑制作“微课”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学生使用“微课”主动性差

“微课”的特点更多地集中在 “微”上,“微课”通常采用简单视频为主要载体,因此可以自由地在学生之间流通,这样就可以方便学生随时温习难懂的知识点. 但通过这次对农村职中的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微课”的流通性在农村学生之间得不到推广, 学生生活的农村地区普遍缺少网络和电脑,因此无法在课下对教师的“微课”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在农村职中使用“微课”资源更多的只能贯穿于课堂上.

3. 课堂应用“微课”安排不合理

“微课” 的教学效果更多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但在实际的走访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微课”安排存在问题. 部分教师不考虑实际教学内容,一味在教学过程中堆砌“微课”,将视频、课件、教具等作为课堂的重点,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这种教学方式造成华丽教学资源下教学内容的空虚,很难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好的理解. 此外,部分教师对于“微课”在教学过程中把握过于紧凑,造成课堂上缺乏学生理解的时间,教师更多的变成多媒体课件的解说员,这就背离在教学活动中推广“微课”的初衷.

二、农村职中数学“微课”资源应用合理化若干建议

1. “微课”内容的安排

为了更加合理地突出“微课”的特点,“微课”内容的安排上应该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部分,而不是将所有教学内容都制作成“微课”,这样的内容安排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 另外,考虑到“微课”一般时间较短,因此在对“微课”的制作上应力求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微课”时既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同时又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力求在“微课”内容的把握上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计划.

2. “微课”实验的开发

对“微课”实验资源的开发将会是今后教学资源变革的重要方向,在数学课堂上“微课”的合理利用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原理及法则形象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 课堂上的教学演示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最主要途径. 但考虑到农村职中教学设备的不足, 单依靠于课堂的演示不一定能使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对知识的把握,为了更好地拓展“微课”的时效性,可以在“微课”的基础上开发“微课”实验,使学生在课下可以更好地把握知识点,弥补了课堂演示时的不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大大改善了“微课”的利用效率.

3. “微课”使用的把握

“微课”的优势在于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但终究“微课”是对传统教学课堂的补充,其应用核心是创新性地解决教学问题,其应用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所以 “微课”不能替代课堂教学,更不能取代教师,对“微课”的使用应该充分把握限度,依靠教材内容和教学效果是检验“微课”是否使用恰当的重要标准. 在对数学教学中立体图形面积求解时,考虑到立体图形的抽象性不易被学生接受,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来对图形进行一步步的展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 在教师的教学实际中应始终把握“微课”的教辅作用,切勿将教学课堂变成多媒体资源的堆砌.

三、结束语

通过对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的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农村地区教学硬件水平已经得到了提高,为在教学课堂上推进“微课”课程提供了硬件基础,合理地将“微课”与传统教学结合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农村应用“微课”水平不高的现象,应该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为农村引进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农村学生的发展,满足江苏省农村地区教学效果的多样化需求.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智能化的兴起,以“微课”为代表的新型教辅逐渐进入学校的课堂中,“微课”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因其教学内容突出,视频简单易懂及使用方法简单等特点,逐渐在学校的教学环节中流行起来.考虑到“微课”特点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起来,但相对于城市中优越的硬件教学条件,在农村职中教学中应用“微课”资源有一定的困难,文中就对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进行调查,就目前职中数学课堂的“微课”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调查结果就如何在农村职中数学课堂上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探讨,帮助农村职中师生更多地在“微课”教育中受益.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篇6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职业学校的规模日益壮大。会计专业以其社会需求量大、工作稳定、工作环境较优越的优势,一直为各层次职业学校争相开设的、招生较为火爆的专业。然而,与招生态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就业形势却较为严峻。实习普遍找不到会计实习岗位、毕业因缺乏工作经验、实践能力差而被迫从事非会计专业工作的情况较为普遍。即使有的职校生毕业顺利从事了会计相关工作,用人单位的评价也普遍不高,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究其原因,与会计教学改革、会计实训基地建设较难开展有着重要的关系。实践教学得不到保证,职业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深入剖析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为其建设找寻到切实可行、能发挥实效的路径,对会计专业的职业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扬州商校)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二、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为了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很多职业学校都比较重视会计实训基地(会计实训室)的建设,规模较大的职业学校不但有校内实训基地,还积极创建校外实训基地。但从走访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国职业学校会计实训基地的建设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以扬州商校为例,自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以来,经过不断努力,该校已建成由会计仿真实训室、会计从业资格考证实训室、会计信息化实训室、会计岗位业务实训室与纳税申报实训室等五个校内实训室组成的校内实训基地,购买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系统、会计仿真软件(会计证考试系统)、会计仿真实训平台软件、用友T3命题系统,金蝶ERP财务软件、金蝶K3教学版软件、金蝶会计电算化软件、用友U8软件以及与银行、保险业务有关的金融软件,这些软硬件的投入,推动了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内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但实训室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使用效率不高,偏向为从业资格证考试和技能大赛服务的问题,并未围绕增强学生就业所需技能来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实操。总结各职业学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 实训基地建设缺乏全局观念。

一方面,很多职业学校的会计实训基地建设多以单项实训基地为主,很少建立综合实训基地,有的单项实训基地甚至还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实训内容与挂牌基地名称完全不相干。另一方面,对于同一院校,专业之间实训基地的共享性也普遍不高,各专业各自为阵。这些现象严重限制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学校资金、场地有限的状态下,实训基地建设若无法从建设初期开始形成一体化的建设格局,只凭借想到哪做到哪的热情,实训基地建到后期很容易出现重复建设、混乱不堪的局面,严重浪费学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2. 实训基地的实训质量不高。

很多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利用率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表现如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由于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视不够,很多教师尽量回避实训室的授课;有的教师虽在实训室授课,但实训并未从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大多停留在辅助理论教学的层面上,实训室多沦为课后练习之地;有的职业学校为了追求考证通过率和技能大赛出成绩,不断缩小实训室的功能;综合实训多以手工账的形式开展,且整个实训过程多为个人独立完成一整套账务处理流程,未重视学生分工协作能力的培养、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的运用、会计监督职能的理解和相关职业素养培养等方面;实训过程教师灌输过多,学生被动服从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教学与实训脱节,有些职业学校二年级开设的专业课程,实训却被安排到四年级进行,造成学生一边实训一边自补理论知识的现象,实训效果可想而知。

3. 实训师资队伍存在缺陷。

实训指导教师基本为校内专职教师,这些教师很少具备“双师型”资质,实践经验几乎为零。历年来,国家虽有政策鼓励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但在繁重琐碎的日常教学、行政管理任务和科研压力下,教师们基本无暇顾及挂职锻炼,实训指导教师不具备过硬的实操技能,必然影响实践教学质量,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也必然受到影响。

(二)产生的原因

1. 会计工作的特殊性。

会计工作与普通经济管理类工作的不同之处在于:会计资料的保密性、会计工作的专业性和会计人员需求的有限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大多从出纳岗位做起,接触的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和银行结算票据,鉴于学生实务经验的缺乏和对企业情况的不熟悉,货币资金或结算票据发生丢失或出错的风险较高,企业对此是极力回避的,再加上企业有些原始凭证和财务信息比较敏感,企业不希望为“外人”所知,这使得企业不太愿意接收实习学生;另一方面,任何一个企业的财会工作所需要的人员都是有限的,对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一般只有个位数,因此,企业接收实习生的数量也是及其有限的。这些原因使得会计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大多流于形式,很多学生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利用网络资源糊弄一个实习报告,再随便找个单位盖个章,根本达不到实习的目的。

2. 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得不到保障。

很多学校都深知会计实训基地建设对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无论是财政拨款、还是经费自筹的职业学校,在有限的资金供给下,必须统筹安排资金的具体使用。会计实训基地的建设由于投资大、见效慢的特点,尤其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当学校面临多个专业实训基地待建、招生规模扩大引发的教学常规设备配置需求以及新校区建设的资金需求等问题时,会计实训基地的建设往往会毫无疑问的被搁浅或所需经费被削减。在建设经费得不到保障的条件下很难要求建设出质量。

3. 企业积极性得不到有效调动。

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转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尤其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但纵观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状况,企业均很少参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家支持职业教育的法律体系不完善、政府的扶持力度较弱。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主体,校企合作过程中如果没有利益驱动,很难让其产生参与的动力。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的有力协调,或通过立法强制要求企业参与,或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行政特权、奖励、宣传等手段调动企业的主观能动性,让企业意识到参与校企合作既是责任与义务,也是企业经营与投资所需。

4. 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

很多职业学校虽建有校外实训基地,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绝大部分的校外实训基地仅仅起到了提供训练场地的作用,在实训方案和实训计划的制定、实训指导、实训考评等环节很少或没有发挥企业的力量。这使得校企合作仅停留在表层,要促使校企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必须以制度等形式明确校企分工,从时间、地点、内容、方式、权利、责任、考核、奖惩等环节具体规定企业如何参与日常实训教学和集中实习指导,以及对校外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权责进行界定,以免产生学校认为学生不在校应该归企业管理,企业则认为学生未毕业、不是单位员工应该归学校管理,结果造成学生无人管理的漏洞,万一出现安全事故,会严重挫伤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阻碍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5.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与国外职业教育相比,国内职业学校师资队伍主要来源于学校从技工、中职到高职逐步升格过程中原有的教师和学校逐年从大学校园招聘的大学生、研究生,从企业招聘进来的教师比例非常小,即便是兼职教师也主要以退休教师、在读本科或硕士研究生为主,仍然很少有来自企业的专业人士。这些教师大多没有实践经验,少部分“双师型”教师进入职校后也因各种原因逐渐不参与实践锻炼。让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去指导实践技能为零的学生,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不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这严重束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

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应对之策

相比较于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更多的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而企业投入职业教育的动力涉及到很多因素,需要国家法律的完善、政府的扶持等宏观条件的支持,这些是职业学校很难左右的。因此,如何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创建好校内实训基地显得更为重要和实际。下面对扬州商校的校内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提出笔者的一些想法。

(一)发挥学校财务部门对实践教学的作用

学校的财务部门是一个现成的会计实训基地,但因各职业学校财务业务量有多少、办公场地有大小、财务人员力量有薄弱的区分,该实训基地发挥的作用也存在差别。扬州商校财务处现有8名财会人员,其中3名为教学工作、行政工作“双肩挑”人员,这为财务处成为校内实训基地解决了指导教师的问题。该部门有3间办公室、1间财务档案管理室,合计能同时容纳8名以内的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有财务核算系统、无现金报账系统、收费管理系统、薪酬管理系统等,业务涉及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设置、报表的编制及打印、档案装订及管理、国库集中支付、财政票据的使用及管理、工资核算及查询、学生收费管理及查询、纳税申报与管理等,学生如果能在这里进行实际锻炼,接触的业务面相对而言还比较全面。

具体操作:以班级为单位、按专业成绩的高低顺序分组轮流进入财务处实践(这样分组便于指导教师把握实操内容的难易程度),每组实训周期的长短视实践教学课时安排和学生人数而定。学生进入财务处,首先从收费工作开始入手,让其掌握行政事业单位收费收据的开具、收现与POS刷卡的操作、每日下班前的现金盘点等。然后是现金出纳岗位实践,让学生了解报账流程、现金收支规定以及无现金报账系统的使用。第三是银行出纳岗位实践,主要让学生体验支票等银行结算票据的填制、银行转账的操作流程、银行回单的收取与交接以及银行对账工作。第四是记账凭证、账表、合同等财务档案的整理、装订与保管方面的实践。第五是账簿设置和报表编制方面的实践,让学生体会电算化条件下如何自动生成明细账、总账和财务报表,重点解释报表项目如何进行取数公式的定义。记账凭证的编制与财政集中支付业务鉴于实践时间的限制和这两项业务的特殊性质,不拟采用手把手教的形式,而采用让学生现场观摩的方式,把相关要领跟学生交代清楚,让学生利用晚自习时间在会计实训室通过电算化财务软件进行实操。

将财务处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的优势在于:实训所需的场地、硬件和软件资源、指导教师都是现成的,随时可以投入使用。但该实训模式也存在一些局限:一是因为办公室空间范围的有限,不可能接受整班实训;二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和原则、会计科目、会计报表名称和项目都与企业会计有较大的区别,学生在编制记账凭证环节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辅导,这会影响实训的周期;三是有些财务信息相对比较敏感和重要,不适宜让学生接触,如何在实训过程中保护好这些财务信息值得考虑。

(二)利用学生创业园创建校内实训基地

扬州商校学生宿舍区设有学生创业园,学校免费提供场地和水电等配套设施,目前已开的店铺涉及烹饪、人物形象设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动漫设计等专业,全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经营管理。创业园的创建一方面调动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其专业技能,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专业的认识;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自由组建,没有发挥校内各专业协作的优势,浪费了很好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资源。如果能将创业园区的店铺由学校牵头、专业教师参与、以学生为主体,创建成校内专业共同协作的实训基地,将是非常好的一个综合性的校内实训基地。

具体运作如下:根据校内专业特点选择好店铺的经营内容,并给各店铺分配适宜的场地,学校为各店铺配置基本的办公设备,然后根据管理岗、一般工勤岗、财务岗、信息技术岗等需要对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组组建团队开展经营活动,每个专业配备专职实训教师若干名。每个团队定期进行轮换,学校按学期或按学年进行业绩评比,对于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当创业园区的店铺运转成熟后可以逐步扩大规模,借鉴大润发等大型超市的运作模式将创业园与校园超市进行整体规划,打造成综合度更高、规模更大、管理更规范的校内实训基地。超市的日常运营由商务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负责,商品的配送及仓储由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负责,超市的财务工作由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负责,超市的网店业务由电子商务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共同开发和管理,超市的布置和装饰由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负责,超市还可以提供餐饮、美甲、发艺、照片冲洗等服务,将烹饪、人物形象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专业都囊括进来。

该实训基地的创建优点在于实习岗位相对有保证、学生参与度高、教师指导方便,如会计专业,从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到收银、盘点、审核、监督、财务分析、财务软件的熟悉等都能得到锻炼,且所有的环节都是真枪实战。创建的压力在于对学校统一管理、各专业教师协同指导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在相关制度比较完善和管理较为规范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开展。

(三)成立会计代理服务公司创建校内实训基地

在专业教师挂职锻炼和学生实习都难联系到合适企业的状态下,学校可以考虑自行成立会计代理服务公司。会计代理服务公司的业务范围涉及不同的行业和不同性质的单位,业务种类包括代理记账、税务代理、纳税筹划、财务管理及咨询等,成立该公司一方面可以保证教师挂职锻炼的实现,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真正培养“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巩固其专业知识,并为其日后就业积累相关的实践经验,增加就业竞争力。以扬州商校而言,首先,该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有20名专业教师,其中16名具有硕士学位、5名副教授、2名注册会计师、1名注册税务师,3名会计师、2名审计师、3名经济师,成立会计代理服务公司具备较充分的人力资源;其次,学校有多个会计专业实训室,场地固定、宽敞,相关设备和财务软件比较齐全,这为设立公司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物质条件;第三,学校设立公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的专业实训和教师的挂职锻炼问题,服务收费一般低于市场价格,但服务质量却往往会高于校外的很多服务公司,而且教师还可以凭借其税务知识帮助企业进行纳税筹划,这对承接业务具有较强的优势;第四,扬州有很多个工业园区,区内有很多小微企业需要代理记账、纳税申报等会计代理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业务量。由此可见,扬州商校设立会计代理服务公司具备可行性,公司的成立对校内会计实训基地建设注入了一股很强的力量。

具体操作:指导教师可选取一家业务综合性高的企业,将相关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表等转换成PDF格式(可将企业名称隐去)并做成演示文档用于实训前的要点指导。然后由学生独立开展企业账务处理,教师对于学生有疑问的地方予以指点,每一个阶段的实训完成后,学生要撰写实习小结,教师根据学生实训完成的质量和小结反映的感受进行考评,给出学生过程性实习成绩。待规定阶段的实训都完成后,学生再完成校内实习报告,内容涵盖在校期间的所有实训(学校可从该报告中得到改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些建议和思路),教师根据该实习报告的质量给出学生终结性实习成绩,再根据过程性实习成绩与终结性实习成绩的权重给出学生校内实训的总评成绩。

该实训模式的优点在于:第一,实训业务都是企业真实发生的,学生足不出校就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原始凭证,减少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陌生感,这些实训经验的积累,帮其消除了找工作时缺少工作经验的不足,增强其就业的自信。第二,教师通过参与实训指导,尤其是当有企业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情况下,教师的挂职锻炼也落到了实处,解决了挂职锻炼与教学、科研任务的冲突,有利于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三,会计代理服务公司的有效运转,对学校的发展也是利益颇多的举措,一方面可以帮助职业学校进行会计专业的招生宣传,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职业学校服务当地经济的能力。该实训模式的压力在于:学校对该公司的硬件和软件需求必须给予大力支持,如场地、设备、财务软件、办公用品、人员配备、运作模式、制度建设、法律责任规避等。

(四)小结

以上三种实训模式有各自的优缺点,为达到预期的实训效果,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对在校的所有会计学生进行统筹安排,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真正进行校内实训。扬州商校的五年制高职为初中起点的学生,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其刚从中学跨入职校,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学生需要一段时间来逐渐适应,这一年学生刚开始接触会计专业课程的入门课程———《基础会计》,实训内容最好以点钞、小键盘录入、珠算等不需要太多理论支撑的技能训练为主。二年级阶段,随着《出纳实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专业课的开设,学生可以逐步进入实训室进行单项实训操作,如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登记和报表的编制,对于一些基础较好、学习热情高、技能较扎实的学生可分组轮流进入财务处进行实践。三年级时,《成本会计》、《纳税实务与申报》、《T3软件》和《财务管理》开始开设,可以安排学生进入创业园实践,按照班级号的先后顺利轮流进行,每个班的学生分组进入不同的店铺,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环境,设置不同的岗位协作实操,并定期轮岗,以让学生对企业会计工作有全面的、感性认识。四年级及五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第二学期学生进行校外实习)则可以进入校办会计代理服务公司实习,学生可根据日后求职意向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账进行实践,为毕业顺利进入中小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积累相关的经验。

二是要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相关制度建设。如对参与实训过程的教师、学生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奖惩措施等都要做出明确规定;对各层次实训活动的程序、要求和考核也需做出具体的规定;对于实训基地的网络维护、设备维修等技术问题和后勤保障也应明确到负责的部门及具体人员,确保校内实训基地的有序运转。此外,基于会计信息保密性的考虑,实训前可要求学生签订保密承诺书,这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之一。

三是要优化实训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在本校“双师型”教师力量较弱的情况下,及时从企业聘请专业人士以兼职教师等身份充实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共同协商制定学生的技能培养目标和实训计划,提过实训质量。

四、总结

相比较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突出优势在于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让职校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保持竞争优势对职业教育过程中适时、适量、适法地开展实践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在现有法律法规保障、政府扶持力度和企业参与热情的条件下,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创建适合本校职业教育需要、切实可行的实训基地,对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持续稳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职业院校,会计专业都是普遍开设的专业。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要想在求职应聘中占据一定优势,最为可行之路在于在校期间积累较为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这就要求职业学校要重视会计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开展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建好校内会计实训基地,对职业学校会计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刘莉.“互联网+”条件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03):125-128

[2]李凌.高职院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的路径分析——以会计代理服务公司的设立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16(03):66-69

[3]杜青.让职业梦想放飞在会计模拟实训基地[J].现代职业教育,2015(26):30-

[4]林英法.高职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基于代理记账公司平台[J].会计之友,2010(06):114-115

上一篇:店长的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店长工作总结下一篇:描写教师的好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