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的多角度运用

2024-1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素材的多角度运用(精选8篇)

素材的多角度运用 篇1

拨开“山寨”看民间创造力崛起

素材快线

“山寨”一词出自粤港一带,原是对非正规、小作坊式等企业的特称。坊间先做山寨手机,后做山寨服装、山寨白宫,甚至山寨明星、山寨春晚。年轻人使用它,网络炒红它,《新闻联播》报道它,政协委员“提案”它。从山寨产品到山寨活人,从实用到娱乐,从物质到文化,山寨火爆逼人,市场好似山寨化了。对山寨现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山寨产品打上了草根创新的烙印,有人说山寨文化是反权威、反垄断的急先锋;有人从它身上读出了希望,有人从它身上看到了绝望;有人说对新生事物要宽容,有人说它是滋生罪恶的源头,要打击它,毁灭它。其实在历史这部大书中,是可以找到类似山寨的影子的。战后日本工业崛起就是典型的山寨例子。后进国家对先进国家的赶超也是从山寨做起的。只有善待类似山寨行为的民间崛起,社会才能高速发展。

多向运用

这则素材反映的是模仿与创新之间的问题,可以从对山寨现象的态度入手进行思考,可切入的角度很多。

一、从支持山寨现象的角度,适用的论题:①模仿与创新是“弯道超车”;②“导”是对付时尚潮流的法宝;③“存在就是合理”新探;④均等的机会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

二、从反对山寨现象的角度,适用的论题:①盲目“山寨”不可取;②山寨之风不可长;③山寨是现有规则失衡的罪魁祸首;④山寨与投机取巧;⑤山寨真的会昙花一现吗?

三、从辩证地对待山寨现象的角度,适用的论题:①要善待民间崛起;②从山寨谈社会浮躁心理;③拨开“山寨”迷雾看草根诉求;④时间是医治山寨的良药。

论证示例

例1 模仿与创新就是“弯道超车”

海尔有句名言:创新就是创造性模仿。人从蹒跚学步、咿呀学语开始,每一步都浸透着模仿。人没有成为上辈的复制品,总是在超越上辈。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此所谓“弯道超车”。“弯道超车”在史书上数不胜数。丰田对克莱斯勒的超车、《我的团长我的团》对《珍珠港》的超车、歼-11对苏-27的超车,荷兰对西班牙、英国对荷兰、美国对英国、日本对美国,前者站在后者的肩膀上超车,师高自然弟子强。近年来市场出现了类似名牌手机的山寨机,后来迅速扩展到各行各业,出现了山寨广告、山寨白宫、山寨明星、山寨春晚。从模仿起步,打破规则平衡,就是一种进步。如果这个世界没有模仿,干任何事情都坚持“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那么在社会竞争中就成为砧上肉,失去生存的空间,弱肉被强食掉。对待先进文化,我们要有当年鲁迅先生那种勇气喊道“拿来”,模仿它,创新它,从而实现“弯道超车”。

例2 盲目“山寨”不可取

邯郸学步,燕人被讥笑;在战争面前假仁义,宋襄公被讥笑;弃社会主义民主而要资本主义民主,苏联被讥笑。燕国人等就是盲目“山寨”的典型,身死国灭,为天下人笑。奉别人的长处为圭臬,近视、弱视自身优点,结果只能是一败涂地。此所谓盲目“山寨”不可取。康有为等山寨了君主宪政,孙中山等山寨了美国版“三民主义”,博古、李德等山寨了苏联,这样的山寨无济于事,救不了中国;改革三十年成绩表明只有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山寨手机到山寨明星,从山寨白宫到山寨春晚,这些山寨产品轰轰烈烈,似乎影响很大,但究其实际,大多数是单纯的克隆,没有自身的品牌。山寨在当代社会是没有出路的,山寨只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打破来之不易的社会成果。山寨从中不正当得利,就会毒害青年人,若青年人因此而乐不思蜀,那毁掉的就不是下一代了,而是民族的前途了。

例3

要善待民间崛起

善待自然,才有万籁齐鸣;善待“山寨”,才会百家争鸣。对待时尚潮流,我们不能总以过来人自居,看破红尘,一棍子打死;要因势利导,保护其积极性,鼓励其创造性。哥伦布为了证实地圆说环球探险,结果发现了美洲。当时的地圆说只是一种民间思维,若西班牙国王一味打压这种民间思维,要哥伦布安分守己地活,不资助他,那么资本主义历史就会改写。明末清初资本主义关系已萌芽,但最终没有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历代封建统治者如果不重农抑商,重视民间崛起,那么中国历史就会改写。2008年是山寨产品走俏的一年。山寨手机、山寨白宫、山寨明星、山寨春晚无一不吸引着大众的眼球。大多数年轻人接受它,大多数网民认同它。其实,山寨产品看似轰轰烈烈,实则外强中干,如果得不到呵护,它就会昙花一现,不会留下一丝清香。对民间崛起,我们本着“存在即合理”的理念,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合理的提倡“导”字,拒绝“堵”字;对不合理的用市场和法律手段淘汰,让其成为过眼云烟。

链接:09江苏高考作文题——“品味时尚”

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和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陈列。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的互动。有些时尚如过眼云烟,有些时尚会沉淀为经典。

以“品味时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点评]“弯道超越”就是“弯道超车”,我们在“多向运用”与“论证示例”中均有“模仿与创新是‘弯道超车’”的提法,何其准确;“品味时尚”为题,要关注下面一句话:“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的互动。”我们这则材料中涉及到两个方面:

一、“山寨是一种时尚”,我们如何品味?品味其创新中的东西;

二、品味中可以暗含着引导与改造,这就是我们多向运用中的“‘导’是对付时尚潮流的法宝”。

法国执意拍卖中国国宝

袁其顺

素材快线

2009年2月26日法国巴黎佳士得公然拍卖在八国联军在故宫强抢的2件国宝鼠首与兔首。中国政府在巴黎起诉希望通过法律途径取回国宝但被巴黎政府驳回!“伊夫•圣洛朗与皮埃尔•贝尔热珍藏”专场拍卖会的展品中,除了鼠首和兔首铜像外,所有拍卖品都已经明码标价,唯独这两件文物“待价而沽”。相对于其他开价几千几万欧元的价格,这两件估价总值为两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文物格外引人瞩目。

对于法国方面不顾中国人民的反对而拍卖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中国外交部、国家文物局以及圆明园管理处都已明确表示,“文物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劫掠走,并流失海外多年的中国珍贵文物。中国对其拥有不可置疑的所有权,这些文物理应归还中国。”对由于战争原因被掠夺到海外的文物,国家文物局可以通过许多形式使其回归,但绝对不会采取“回购”的方式,这是一个基本原则。

而福建商人蔡铭超以“天价”3149万欧元(总计约合2.8亿元人民币),在法国巴黎大皇宫举办的佳士得拍卖行(CHRISTIE"S)“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贝尔热珍藏”专场拍卖会上,拍下了圆明园兽首铜像中的鼠首和兔首,之后蔡铭超对外宣称“不付款”,将自己推至风口浪尖。

多向运用 这是2009年轰动国际的新闻。拍卖圆明园“12生肖兽首”一经报道,便引起了国人的关注。民众被激发的民族情感与日俱增,两天内各大网站留言无数,网友纷纷痛斥英法联军当年的恶行,警示公众不要遗忘历史。作为作文的素材,这是很有价值的。

解读这则素材,评论这一新闻事件,可以选择的角度很多,但是就叙述类材料来说,可以从事件、人物(对象)、反应(双方)以及事件的延伸、发展等等角度立意解读。

一、从事件角度,适用的论题:①兽首拍卖是利用我们民族感情;②拍卖中国文物是很不道德的;③理智对待流失珍贵文物,冷对佳士得拍卖国宝;④中国的国宝不应变成商品回国。

二、从中方角度,适用的论题:①追索流失国宝守住今天的国门;②国宝拍卖对中国来说是“双重国耻”。

三、从法方角度,适用的论题:①法应将兽首铜像归还中国;②侵略无耻,拍卖更无耻;③民族的情感不容亵渎;④法国拍卖中国圆明园国宝是“双重强盗”。

四、从延展角度,适用的论题:①勿忘国耻,振兴中华;②落后就要挨打;③追踪法国拍卖圆明园国宝:中国是买还是讨?④尊重。

五、从蔡铭超的角度,适用的论题:①以流氓方式治流氓;②拍而不买,是不道德吗?③爱国,还是炒作?④要诚信,还是要正义?

论证示例

例1 兽首事件,不必跟西方比谁更流氓

中国收藏家蔡铭超戏耍法国拍卖行一事,的确解了不少中国人的气。法国拍卖行“违法”拍卖中国文物,且与中国政治强行挂钩,错在先;收藏家用非常规手段,先拍得文物,再拒绝付钱,用“违约方式”实现了正义的目的。毋庸置疑,法国拍卖行的作法很“流氓”。因此,在过去几周里,虽然中国法律团未能阻止拍卖行为,却令全世界有良知的人关注百年前的西方殖民史,并正视中国人对本国悲情历史的正义情绪。法国拍卖行强行拍卖,虽能赚钱,却丢了脸。所以,无论是国际舆论,还是各国官方,或是国际拍卖界,都认为中国人在此次拍卖过程中,并没有输。可见,这种“虽败犹荣”的国际认可度,既起源于中国人的正义凛然,更在于中国人用国际通用的法律原则,向世界表达中国人的诉求。这些才是中国与世界打交道时真正要借鉴的。而对于流氓,我们不必与“它”比谁更流氓。

例2 大国小民的荣辱观

流失海外的文物,渗透着中华民族的荣誉,同时也包含着中国人民的屈辱,追索这些文物,并使之回到祖国,是一个长期的充满曲折的过程,应当理性地对待。那种以不义对不义的做法,只可能带来更多的不义。大国之民应当有大国的情怀,这和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并不冲突。在这一事件中,我们看到中华民族知荣辱的高尚情操,当然也看到非理性的甚至有悖于大国之民的传统道德的狭隘与偏见。例如通过政令的形式,表达出对外国某拍卖企业今后在进出口和海关管理上将从严掌握,而不知一国之政令,应当贵乎平准,不能因人设事,擅定宽严。这种顺我者宽之,逆我者严之的方法,在国际交往中同样不可取。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不顾中国人民的正当劝阻,一意孤行应当受到谴责,其行为旨在赚取佣金,或者谋图“不义之财而已”。

例3 “兽首**”中民族情绪能否走向文化反省

从文物史来看,越是命运多舛、遭际复杂的文物,凝结其上的各种符号就越多,漫漶其间的各色纹路就越深,其所承载、凝结和传递的历史文化信息也就越丰富。(段落引言)埃及追索被法军掠走的狮身人面像胡须,坚持不出一文,为此居然等了193年,国宝终于回归埃及。此外,1977年扎伊尔向比利时索回了数千件文物,1980年伊拉克向法国索回了《巴比伦法典》和《汉穆拉比法典》的部分,2002年埃及向德国索回了一具古埃及法老金棺棺盒„„(例证典型)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一层层累积在文物之上的世事变迁、岁月留痕,或可相当于文物表面的“包浆”。那是在悠悠岁月中灰尘、汗水、泪水,把玩者的手泽,或者土埋水浸,经久的摩挲,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层层积淀起来的沉静温存之气。能轻易拂拭得去吗?我们能够拿我们的钱去赎回被强盗抢劫的文物吗?(延伸议论)

链接

2009年江西高考试卷作文题——兽首拍卖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今年3月15日,在国人的强烈发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对此,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1)必须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合。(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点评]读了江西作文题,我们的素材书在“多向运用”中有:“

五、从蔡铭超的角度,适用的论题:①以流氓方式治流氓;②拍而不买,是不道德吗?③爱国,还是炒作?④要诚信,还是要正义?”两相对照,似同一人为,这样的准确度,我想是史无前例的。

给梦想插上翅膀

蔡昌秦

素材快线

他中专毕业后想上大学,就先在深圳打工,赚了钱后,又回去参加高考;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报社做财经记者。凭着勤奋好学,他很快就成为报社最出色的记者之一。但他又不满足了,决心自己创业。于是,他写出了第一份商业计划书,但没有人投资。

在一次博览会上,记者们争向名流提问,而冷落了一个名气不大的民营企业家。他主动向这个企业家提问,并谈起了自己的创业梦想,企业家不仅摆脱了尴尬的处境,还十分赞赏他的计划书:“我给你投资一千万!”然而董事会没有通过企业家的风险投资,但企业家认为这个项目确实风险很大,然而他这个人没有风险!因此决定自己给他投一百万。

那个企业家就是现在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这个年轻人叫高燃,几年前克服重重困难,创立了My See直播网,奋斗至今,身价已经过亿。

多向运用

这则素材反映的是如何实现理想的问题,从高燃的角度、蒋锡培的角度,以及由此而进行相关思考,可切入的角度很多。

一、从高燃的角度,适用的论题:①有理想更要勇于实践(最佳角度);②不满足才有动力;③主动出击;④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⑤做一个什么样的人;⑥人不能躺在梦想里生活;⑦我不满足;⑧克服困难。

二、从蒋锡培的角度,适用的论题:①相信自己的判断;②慧眼识英才;③相信别人;④人生需要冒险。

三、从其他角度,适用的论题:①风险与利益;②人生要有计划;③奋斗;④给人生一个计划;⑤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⑥理想的翅膀。

论证示例 例1 有理想更要勇于实践

有位诗人说过:“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它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不能躺在梦幻式的理想中生活。是的,人不仅要有理想,更要努力去实践。螃蟹很好吃,当我们吃螃蟹的时候总是会非常赞赏第一个吃螃蟹人的勇气。高燃就是这样一个人,一步一步地设计自己的理想,又踏踏实实地勇于实践,最终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给自己的理想插上了奋飞的翅膀。最好舒舒服服就能取得成绩,最好不流汗就能登上事业的顶峰,不少人还在做着这样的白日梦。如果你希望自己成功,不仅要以理想为指导,以经验为参谋,更要以恒心为良友,以实践为兄弟。人不能躺在理想中生活,这是一个基本道理。我们不仅要有扬风帆的志向,更要有在激流里弄潮的行动,否则,纵有上天揽月之志,也不过是水中望月,镜里观花,成为没有任何意义的幻想。

链接

2009北京高考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一首歌中唱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体裁不限。

[点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不就是理想,这与我们“给梦想插上翅膀”,其实是同义的。

喜数奥运金牌

乐赞体坛精英

杨朝中

素材快线

自1984年奥运射击选手许海峰摘得我国奥运史上首枚金牌,我国运动健儿以金牌总数15枚的成绩跃列世界第四之后,我国体育健儿便勇往直前,捷报频传:2000年悉尼奥运会,我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2004年雅典奥运会,我国代表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金牌榜位居世界第二。而2008年8月的北京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更是以51金、21银、28铜的优异成绩获得本届奥运会金牌数、奖牌数双第一的好成绩!但我们不会忘记1988年的第24届汉城奥运会。在那届运动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仅仅夺得5枚金牌,奖牌数仅居世界第十一。然而,正是这充满耻辱的“第十一”,才让所有健儿猛醒,使全体国人齐心!如今,我国的奥运健儿不仅享有了世界金牌榜上的“第二”“第三”的美誉,而且还在北京的第29届世界奥运会上稳坐了金牌数、奖牌数双第一的宝座!

多向运用

这则材料反映的我国运动员的辉煌成就,以及如何面对失败的问题,可以从我国运动健儿及全体国民两方面进行思考,切入的角度很多。

一、从运动健儿的角度,适用的论题:①知耻而后勇(最佳角度);②失败乃成功之母;③胜不骄,败不馁;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④为国争光;⑤爱拼才会赢;⑥辉煌背后是汗水。

二、从国人的角度,适用的论题:①信任比什么都重要;②人心齐,泰山移;③勿以成败论英雄;④坚强的后盾,铸就健儿的辉煌;⑤支持,是胜利的保证。

三、从其他角度,适用的论题:①让东亚病夫成为历史;②百尺竿头须努力;③中国,将告诉整个世界;④改革开放,谱写体育事业新篇章;⑤奥运的辉煌将引领全民体运。

链接 09年山东卷作文题为——见证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失误又成为历史的见证。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

1、自选角度。

素材的多角度运用 篇2

一.写作素材创新运用, 有助于作文核心素材的创新积累

什么是素材?素材指以观察、体验和感受等方式, 从生活中直接摄取的, 尚未加工和提炼的原始性的材料, 自身具有朴素性、原始性和客观性, 但是, 在素材的挖掘方面有明显的主观性。在素材挖掘的过程中, 创作主体的内心有着复杂的活动规律。因此, 要在写作教学中, 研究素材的内涵, 引导学生以主体的身份, 依着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去疏理、评判、整合这些素材, 用心去体验与感悟这些素材, 将其内化为自己理解、相信、接受的资料, 从而为写好一篇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创新积累这种素材, 这就是作文教学中素材积累的创新。而写作素材创新运用的教学过程, 有助于作文核心素材的创新积累。

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笔者十分注重语段训练。通过语段训练, 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作文半成品。而素材的创新运用, 正是在这些语段训练中完成的。通过平时进行的素材创新运用语段训练, 就可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作文核心素材库。

比如“文采训练”中创新使用素材:

(1) 文采训练之一:歌词生辉

2008年广东省高考作文:不要轻易说“不

a) 不要轻易说不, 是一种傲气面对万重浪的豪迈;不要轻易说不, 是一份去开天辟地地为我理想去闯的潇洒;不要轻易说不, 是一声男儿当自强, 强步挺胸做栋梁的呼喊。

b) 不要轻易说不, 因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不要轻易说不, 因为《第一名属于每个人》。不要轻易说不, 因为我要做到《问心无愧》;不要轻易说不, 因为《壮志在我胸》;不要轻易说不, 因为我是《硬汉子》!只有不要轻易说不, 成功才属于我们。

(2) 文采训练之二:诗文增色

人与自然比邻而居, 遂得以常常看风景, 而看风景时, 看到的却往往是自己。

人生多苦辛。看风景是人生短暂的中断, 是不带惊恐的逃跑。一直逃至踪影全无时, 便是古来的隐者。结庐在人境而无人世的烦忧, 或许是令人神往的吧?然而极难做到。威猛如魏武, 当月明星稀之夜, 尚有无枝可依的喟叹;豁达如东坡, 月下访友, 看庭中积水空明, 树影绰约如藻荇交横, 竟也兴起时不再来的寂寞。日落黄昏, 雨打梨花, 都会被风流倜傥的才子看出血泪来。所谓“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或“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或“一树梅花一放翁”, 都是在看风景时看到了自己。临到最后, 人总要面对自己。

……

素材创新运用的具体要求:学生在训练中, 每使用一个人物素材, 都要求带出与人物素材相关的诗文名句、名言、歌词等, 可以直接引用, 也可以化用、活用。

作文中恰当地引用诗文能够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体现作者深厚的文学积淀和良好的文学素养, 同时也为文章平添一抹亮色, 提升文章档次。化用诗文除了以上的作用外, 还可使文章具有一种朦胧美与含蓄美, 更能引发人的遐思联想。

在素材创新使用过程中, 要求学生运用歌词或诗文来增加文采, 自然就有了自己的特色, 新意也就有了。而同一个例子, 从不同角度去运用的训练, 也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培养。除此之外, 我还使用“反复对比”法, “点例排比”法等方法去训练学生写作, 这些训练可以使学生储备大量的作文半成品, 对学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创新素材库有很大帮助。

二.写作素材创新运用能提升学生作文创新表达能力

在写作套路上要善于借鉴, 大胆尝试, 不吝败笔;在写作素材上要勤观察, 勤搜集, 勤积累, 丰富写作素材资源库, 用时要避免重复, 尽量翻出新意来;在语言上, 要注意更新自己的语言外壳, 要广泛吸纳和不断充实自己的语汇, 尝试着用多种方法表达一个意思, 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所以, 我们只有以一种批判的精神来审视自己, 才不会心满意足, 孤芳自赏;相反, 我们就会超越自身, 脱胎换骨, 从而提升作文品质。

程咬金有三板斧, 罗成有回马枪。中学生作文往往是急就章, 特别是考场上, 时间紧, 任务重, 如果有属于自己的绝招, 能又快又好, 自可胜出一筹。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 笔者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

(1) 新旧搭配法。有人戏说中学生写作:无爱迪生无作文。这主要是大多数学生的作文缺论据, 只会炒旧饭, 除了爱迪生就是居里夫人, 写来写去就是那几个人物。这几年, 更有苏轼通杀全国各地高考题的说法, 令人感叹。

作文中, 要求全部弃用老素材而采用新鲜事例, 对学生来说, 难度很大。其实, 老例子并非不可用, 只要有创意, 一样有很好的效果。比如,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样的描写,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轻捷的叫天子 (云雀) 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就有无限趣味。……”在作文训练时, 笔者借用句式“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来组织素材, 以做到新旧搭配。具体做法是前两个“不必说”用老素材, 后面“单说”用新素材;前面略写, 后面详写。举个例子, 证明观点“身残志坚”就可以这样写:

不必说张海迪坐在轮椅上学习外语, 也不必说海伦凯勒失明失聪的情况下从事文学创作, 单说千手观音邰丽华就足以让人感叹。一个正常人跳好舞都不容易, 更何况是一个听不到音乐的聋哑人。试想, 她如何去踩上节拍?如何去跟上节奏?然而邰丽华做到了, 她用身体去感受音乐的振动节拍, 她用心灵去感悟音乐的节奏, 她用汗水去校正动作的不规范。她就是身残志坚的最好证明。

这样, “不必说”而又说了, 虽用了老素材, 却并没有给人老旧的感觉, 相反, 令人耳目一新。当然, 这种句式还可以随时变化, 比如“且不说……, 且不说……, 单说……”等。

(2) 正反对举法。

先看例子:

国家要兴旺发达, 也要靠自己的力量。二战后, 德国民生凋敝, 举步维艰, 但是这个勇敢的民族, 推行各种有力措施, 靠自己的力量, 成了一只腾飞的巨龙!但是, 回溯历史, 我们会发现, 古希腊城邦倒在一片残垣断壁中, 究其原因, 它在发展中依靠外来奴隶的力量, 而自身却不思进取, 最终被马其顿王国消灭。一个国家, 承载着无数人的生命与希望, 只有足够坚强, 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有一席之地, 因此更加要靠自己的力量。否则, 无论一个国家多么强大, 到最后也会变得弱小, 受制于人。

正反对比, 多作为议论文的一种篇章结构。其实, 在语段展开中, 正反对比也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两个简洁的正反事例鲜明对比, 可使论说更有说服力。上面的例子中, 作者先以德国为例子, 正面论述德国在二战后依靠自身迅速崛起, 从而证明了观点。接着又以古希腊为例, 从反面论述古希腊不依靠自己, 最终落得被人消灭的结局。不同的做法, 不同的结果, 一正一反, 对比鲜明, 说服力不言而喻。

此外, 还有排例法, 妙用修辞法, 妙用成语法等等。在平时的作文或语段训练中, 坚持用这些方法指导学生写作, 学生作文时对素材的创新表达能力自然就形成了。

素材运用要注意三个角度 篇3

1名富二代订婚仪式抽奖总金额达500万

迎亲跑车总价值3000多万,还有9999朵玫瑰,更设置抽奖环节,总金额高达500万……听到这些,不知道您是什么反应?记者7月6日接到报料说,北京一个富二代与青岛姑娘举行订婚仪式,7月7日举行,酒店选在青岛香格里拉,而刚才列出来的,就是订婚仪式上要用到的。

“一共是40多辆迎亲车,有保时捷911、奔驰SLK350、宝马Z4等等,这些都是敞篷的,还有奥迪Q7、保时捷卡宴、宝马X5等等,每一辆车的价值都在百万左右。”据报料人孙先生称,婚车联盟提供了此次婚车的租赁,一天的租金在8万到10万元之间,而所有婚车总价值加起来,孙先生说,怎么也超过3000万元了。

“不光婚车价值惊人,当天还有抽奖环节,设置了一二三等奖,新郎要拿出40万股的公司股票作为抽奖礼品,总价值应该在500万左右。”对于如此奢华的订婚仪式,孙先生表示自己也是头回见。

“据我了解,新郎是北京某贸易有限公司老总的儿子,标准的富二代。”孙先生说,新郎今年24岁,新娘也只有22岁,两人都是80后,甚至是85后,而两人已经认识了6年多,恋爱的时间也很长了。

(《现代快报》2010年7月8日)

【选材角度】

根据观点定取舍:一则素材往往可以为多个观点服务,但是我们一经确定了自己的某个观点,就不能照搬照抄这则材料了,而要对这则材料进行取舍,把与你观点无关的材料去掉,只保留能够充分论证你观点的材料。假设你要论证的是“金钱不是通向感情的桥梁”,以上材料只需要截取“两人已经认识了6年多”,从而说明是时间考验了一对新人,而绝非仅靠金钱堆积成幸福。假设你要论证的是“挥霍没有理由”,以上材料只需要截取“新郎是北京某贸易有限公司老总的儿子,标准的富二代”,从而说明是父母给了后人挥霍的资本,后人如果不思进取,不想奋斗,一味“乘凉”,总有一天会变成不名一文的乞丐。由此看来,根据观点的需要,我们对一则材料是可以掐头去尾,甚至五马分尸的,材料再丰富,我们也得信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不少学生有了自己的观点,但是不知道取舍,而是将一则素材一字不动地写进自己文章之中,这是素材运用的大忌。根据观点定取舍,这是我们运用素材的基本原则。

【思维角度】

正与反:看以上一则材料,我们一般会这样考虑:富二代的行为不对,我们要坚决抵制铺张浪费讲排场的不良习气。这是正面思维,这样想未尝不可,而且从作文的审题立意来看,保险系数高,绝无跑题之嫌。但是我们如果在思维上反弹琵琶,也会别有洞天:富二代愿意怎么用他的钱无可厚非,只要这钱是父母自愿给的,是合法得来的,我们又何必对其行为诟病呢?如果我们诟病,是不是我们心里的某种仇富的潜意识作怪呢?是不是红眼病又犯上了呢?

大与小: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一根纤维可以反映旗帜的颜色,任何一则材料都可以从大处立论。比如这则材料,从大处着想,我们就可以联想,2010年中国多处受灾,玉树地震、西南干旱、南方暴雨肆虐,那个富二代结婚大讲排场,耗资3000万,却未能为灾区捐上分文,这样的富二代于国于民有何益处?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小处立论,就从富二代该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立论,批评富二代挥霍、浪费、讲排场的行为,指出艰苦奋斗才是通向恒久幸福的必由之路。

实与虚:素材本身是客观的,但是在运用素材的时候,我们可以融入我们自己的想象,将素材主观化,使素材虚实结合。比如以上素材,只是说到新郎官讲究排场的故事,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合理想象新郎官的故事,比如要论证“艰苦奋斗才是通向恒久幸福的必由之路”,我们完全可以这样想象:“假如新郎官结婚之后有了独立意识,不再依赖父母,又想获得永久的幸福,那艰苦奋斗就是必需的了。”再比如论证“富与仁应该联姻”,我们就可以进行如下想象:“这位出手如此大方的80后,如果我们在玉树地震中看见了他的足迹,在西南干旱中看见了他的身影,在南方洪涝灾害中看见他焦虑的眼神,那么,他的挥霍还会有人非议么?”

历史与现实:我们在运用一则材料的时候,要使材料的现实针对性更强,就要思考与这则材料相关的历史素材,从而使得现实素材运用得恰到好处。比如我们写“富X代?”这个题目时,要预言新郎官不会永久富裕,我们就可以联系石崇挥霍身灭、陈后主挥霍国亡的事例,进而论证“富二代挥霍绝没有好结果”。运用素材的时候,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思考,则素材的现实意义就会被放大,我们写议论文的时候思想就会更加深刻。

个人与社会:有的素材如果选取个人角度好立论,我们就选取个人角度;如果选取社会角度好立论,就选取社会角度;有的还需要从个人角度和社会角度两个角度来立论。比如以上材料,我们如果单纯从新郎官个人角度来立论,至多可以抨击个人挥霍的行为,指出长此以往将后患无穷。但是站在社会的角度立论,立意就非常高远了,因为我们可以这样议论:婚车联盟提供了此次婚车的租赁,一天的租金在8万到10万元之间,而所有婚车总价值加起来超过3000万元,这会让婚车司机产生钱来得很容易的感觉,从而产生好逸恶劳的心理,好逸恶劳的社会风气一经形成,艰苦奋斗的社会风尚一旦失去,那么这个社会该走向何处?然后我们结合个人和社会两个角度立论,可以这样说:“新郎官若不反躬自省,会害己害人害社会,真是祸害无穷呀!”

【表达角度】

叙少议多:我们运用素材,自然要叙述素材,但是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叙述的归宿。所以,引用材料要十分简洁,不要进行过多的叙述。有人提出用两个逗号、一个句号、不超过三十个字表述一件事实,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在引用材料的时候,应叙少议多。比如我们在论述“如此铺张为哪般”的时候,就可以这样说:“新郎官为取悦新娘子,花费3000万元,陈光标心系灾区给灾区捐款3000万元,意义孰轻孰重,自是一目了然。我们立足于世,除了为个人,还有很多善事可为。”这段话,引用上述材料的叙述仅仅15字,但是为观点服务的目的已经达到。

议论文多角度精彩语段素材 篇4

⑴是你,陆游,你带着你的高洁与爱国之心伴我同行.你有如一道灿烂千年的风景,时刻熏陶着我.坎坷的人生让你将爱国之心与高洁谱写成一段精神的赞歌.你“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戊轮台”,却一心只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被你的灵魂所感化,我愿你,你的诗词歌赋永远伴我同行.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感怀.陆游,你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你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令我感怀,令我铭记。

⑵你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你在政治漩涡中的挣扎和那满腹冤屈的难鸣,我都了解.就是你面对你坎坷人生的态度与胸襟伴随我走过十四年的风风雨雨.你的“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道出了学习的真谛;你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将你的赤诚谱写成生命的歌谱激越着我,伴我同行十四个春秋。

⑶那时的沈园很黑没有月,只有风雪在园外呼啸金戈铁马。陆游侧耳倾听又倾听身临其境。

素材的多角度运用 篇5

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火了,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十六岁高中女生武亦姝一战成名。各方赞美纷至沓来,甚至有人对能背两千首诗词、写得一手好字的她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满足了我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夸张的言辞背后,是由衷的欣赏之情。除了武亦姝,观众也被很多热爱诗歌的选手感动着:农民大姐白茹云曾患淋巴癌,诗词给了她用朴实乐观直面清贫家境和病痛煎熬的力量,也让人看到了文化滋养如何对抗命途多舛。65岁农民王海军,一边摆着修车摊,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如果有人帮他改一个字,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

据央视数据显示,该节目全部10期累计收看观众达到11.63亿人次。“春节期间,全家人每晚必会守在电视机前看《中国诗词大会》。当节目中出现曾经学过、背过的古诗时,全家人还会开口对上两句。”王女士是《中国诗词大会》的拥趸,节目播出后,包括自己的父母都习惯性翻开书本,对古典诗词进行品读回味。“而这也是我让孩子唯一收看的综艺节目。”王女士说,《中国诗词大会》督促了孩子自觉学习古诗词。

因这一节目收获了不少“00后”小粉丝,家长们开始呼吁学校加强和重视古诗词教学。“感觉选手们都满腹经纶,但对知识都不是说教,而是娓娓道来的分享。这正是用言行,体现诗句中前人的谦卑和涵养!”一位家长表示。在学校的教学当中,对古诗词的内容涉及不够多,甚至课外补习学校,单独对古诗词进行培训、提升的课程几乎没有,大多是放在语文科目中,作为补充内容。《中国诗词大会》走红后,有人非常乐观,认为诗歌和传统文化的春天来了;有人较为悲观,认为这个诗词大会只拼背诵,根本就是反诗词的(比赛中也暴露出一些选手只知背诵、不知其意,不懂平仄对仗,甚至不知道诗词中一些字的正确写法等弱点)。还有不少人提出了疑问:“高考语文一共才5分古文默写,背古诗词的时间可以多做好几道理科题。”“背完大纲要求篇目已经很累了,哪有精力学习课外古诗词!”一位大学生如此回应:“背诵的许多内容已经忘记,但在诵读经典时,心灵受到的触动、激发的思考和从中汲取的养分,将受益终身”。【深度思辨】

①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更多人的追求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电视节目中的一股“清流”,透露出的是观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美的滋养的认同、享受和期待,也说明很多人愿意亲近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需要的,是有一个契机去激活沉睡的文化基因,有一种热情去延续古老诗词歌赋的青春。

有人说,传统的诗词歌赋正在引发今天国人的文化共鸣。需要看到,从对诗词节目的追捧,到大众“绝知此事要躬行”,有着不小的差距。“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这种诗兴与气势不是看几次弘扬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就能达成的。如何以诗词热为契机形成良好氛围,启迪更多人去热爱和学习传统文化,值得思考。

培养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既需要丰富艺术人文学习经历,引导人们逐步理解传统文化精品的意境和美感,还需要在文化普及层面做更多的探索。尤其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上,需要从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高度,更加重视古诗词等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

期待在诗词热“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引导下,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更多人的追求,让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真正深植于我们每个人内心。【适用话题】

文化基因、启迪与引导、文化复兴之路、契机与转折 ②在古诗词中找寻生态保护之道 《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重温了古人笔下天人合一的自然——景与人不断心灵沟通,冬去春来,风花雪月,无不触景生情。

为了生存,人类会本能地利用资源,砍倒树木、捕尽鱼类、污染水源、排放废气。自工业革命以后,随着人类干预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使得对自然的破坏力达到了空前程度。我们制造出大型工具,能够移山填海,使“愚公移山”变得易如反掌。我们从自然中开发出新能源,构建起庞大的现代工业,现代化生活让人类更加舒适便利。我们用钢筋水泥,建造出现代都市,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其中,并逐渐远离自然,亲近自然已然成为现代人的稀缺享受。

今天,我们进入高科技时代,带上智能化的设备,可以沉浸到远比现实更美的虚拟现实,然而,幻梦之后,却陷入河流污染,空气污浊的焦虑之中。即使用高科技武装了我们的生活,正像《寂静的春天》作者所说的那样,“一个没有鸟啾虫鸣的世界,一个仅仅为了人类的便利而存在的世界,最终将会成为人类也无法生存的世界”。《中国诗词大会》让更多人通过诗词贴近自然,生发出保护自然的责任意识,无疑是一件正能量的事情。【适用话题】

环境保护意识、诗与自然、文明的代价、传统与现代

③热爱诗词,不应止于背诵

《中国诗词大会》暴露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难道就只是背诵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可否认,背诵是创作的基础,没有数量的积累,一切都是空谈。但是,若止步于背诵、不懂欣赏、不深究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仅停留在“知道主义”,恐怕很难形成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基因链条。

千年往事凭诗见。我们身处诗词的国度,在灿若星河的名篇佳作中,可以寻到自己的来路,探出未来的方向。只有将诗词的熏陶融汇到国民教育的各个环节,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社会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这些流传千年的优秀精神财富才能摆脱昙花一现的命运,真正活起来、传下去。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能止于背诵,而应沿着古人的生花妙笔一路上溯,去探寻他们“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的那份执着,去用心感受诗意之美。【适用话题】

创作与复制、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

④我们写不出好的古诗了,但至少还能消费

有人认为古典诗词是高雅的、精英的,不适合大众化,该节目的火爆,恰恰说明中国诗词文化已经堕落不堪,选手们只会背诵,不懂平仄,更写不出来好诗。

我认为,不要把普通人对诗歌的热情,与真正的诗人在技巧与语言上的探索混为一谈,相反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消费行为——在手机上听配乐的诗,在朋友圈敲下几行类似于诗歌的分行的语无伦次的感想,确实不高雅,但是也并没玷污诗歌的光荣。

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更遥远的古代,在《诗经》或者更早的时代,诗歌与劳动人民贴得很近,即使是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宋词,很多也是边喝酒边吟唱,远没有今天人们所想的那样高冷。如果诗歌成为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有什么不好呢?

《中国诗词大会》受到追捧,背后就是中国人对诗歌的需求。在任何时代,被历史挑选后的精致的汉语,都会唤醒中国人共同体的意识。中国人再也写不出那么好的古诗了,但是至少还可以消费古诗。【适用话题】

诗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化消费

⑤不必苛求诗词大会

所有对《中国诗词大会》的争议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为诗词好”,希望中国诗词真的能够很好地被继承和发展下去,所以难免对《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有所苛求,从而使讨论变得沉重。

诗词对中国人来说是植入文化基因并潜移默化到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诗词语言和意象的美感,中国人可以“秒懂”,外国人可能就云里雾里。至今在很多中国人的居家生活中,以诗词为心,以对联与书法为用,文化中国未必高居于庙堂之上,却经常安住于江湖之远。

然而遗憾的是,现代人似乎离诗词越来越远,学生在校期间还能通过语文课程接触诗词,毕业之后能拿诗词怡养性情的并不多,诗词正离年轻人的生活越来越远。在此形势下,把诗词做成一档很有参与感的节目,让很多喜欢诗词却不经意远离诗词的人们有机会重新接近诗词,获得最精粹、最方便的精神享受,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功德。不要苛求诗词大会,像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节目,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在社会道德屡屡滑坡并引发争议的当下,需要更宽松的讲文化、讲艺术的节目,进而营造一种社会氛围。【适用话题】 接近诗词的途径、精神享受、利弊功过

⑥“中国诗词大会”现象:曲高和者众

“诗词综艺热”的出现,与当代国人强烈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也表明了公众依然有高层次的文化需求。通过创新的手段,让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何乐而不为?

古诗词虽然“曲高”,但“和者众”,从“50后”“60后”到“00后”,都有着牙牙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正是这共同的文化记忆,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大众基础,所以《中国诗词大会》能够靠着“熟悉的陌生题”,大面积地唤起观众的参与感。很少有哪个民族,能像我们这样,拥有灿若星汉的经典诗篇;也很少有哪个国度,能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古典诗词。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中国诗词大会》以其纵横捭阖的集纳,让观众不禁发出对传统文化的由衷钦佩,激发起不少人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既有丰富多彩的内涵,也注重切身感、共同性,正是《中国诗词大会》触发“传统文化热”带给我们的启示。【适用话题】

曲高未必和寡、新思路产生新现象、意识决定结果

⑦国人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滋养

生活的平凡,挡不住内心里对诗意远方的向往。而古典诗词的力量,正在于穿越千年而与普通个体的人生和命运发生关联,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惊涛骇浪时给予他们平静的力量。诗心是个人的,而诗意是共同的,诗歌里有的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有的是慰藉人生的精神给养,有的是耐人寻味的审美趣味。正像一位参赛者所说,热爱古诗词,只因其中有太多“现代人完全给不了你的这种感觉”。

我们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诗词文本,不是因为它们行将消失、即将毁灭,也不是因为我们忧思古人、恋旧复古,而是因为它们记述着我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滋养,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在今天这个文化多元、选择多样的时代,我们应有视通万里、贯通中西的容纳胸怀,也要激发返本开新、别开生面的时代创新力,但决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根脉。说到底,现代中国人的心灵仍然渴望着古典诗词的甘霖,恰如现代中国的前行,同样需要从传统的文化原乡汲取精神力量。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文化是流动的历史,让古代的精粹流入今天的生活,让古人的哲思照耀今人的征程,我们才能怀着自信从容前行。【适用话题】

关于勾践的素材运用的作文讲解 篇6

1、结构不清晰,考场作文强调脉络的清晰。

2、未能注意材料的典型性。此材料虽然可能写成许多观点,由于语言表述功底的限制或者其它因素的限制。所以建议,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一定要结合观点来选材。只有事例典型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3、观点不清或者观点不够集中。

4、分不清议论与记叙。佳作推荐: 李佳凝:

忍是一种气度,一时的隐忍并不代表胆小怯弱,反而能磨砺自己的心性,最终取得成功。越王勾践即是一典型。春秋之时,列国征伐不已,烽烟不断,孱弱的越国的带领下,与气势正盛的吴国交锋,结果不仅损失折将,勾践的妻女和他本人都成了吴国的奴仆。为自己的敌人养马拉车,这样的耻辱对于任何人来说都难以容忍,而勾践并没有怒发冲冠的以死相抵,他包羞忍耻,表面臣服于夫差,暗中却奋发进取,积蓄力量,在二十二年的经历中,勾践饱尝了人情冷暖,受尽了别人的冷嘲热讽,历经各种困难,他忍辱负重,忍下了自己的愤怒与仇恨,雄心却日益增长,宏图在不断扩张,越国的金戈终于冲破吴国的都城,假如当年勾践没有忍下一时的耻辱,他将如何,谁也难以预料,历史将最终多添几个平庸的姓名而已。

何介强

越国兵败吴国,越王勾践被俘,成了吴王的马夫,受尽了各种各样的羞辱.然而,心中那份执着的复国信念,却给了他莫大的勇气,使他找到了继续活下去的理由.只因为心中的那份执着人前人后的种种屈辱他都忍下了,只因为心中的那份执着。他卧薪尝胆,尝尽世间的苦头也在所不惜,只因为心中的那份执着,才有了“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千古佳话。

仇冬林:

要知摘取一朵成功的花并非易事。面对外界的诱惑要学会隐忍。春秋之时,列国征伐不已,烽烟不断。孱弱的越国被强盛的吴国击败,越王勾践更沦为了吴王奴仆。面对妻儿离散,勾践隐忍着,面对吴王对自己尊严的践踏,勾践隐忍着,面对越国人民身陷战败痛苦中,勾践隐还是忍着。他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剑指吴国,击败吴王,光复越国。心怀大志的他,数十年如一日,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奋发进取;积蓄力量,隐忍不发。终于在勾践的隐忍下,越国的铁蹄踏进了吴国都城,让历史见证了他们的辉煌。

陈文德:

那是一个残酷的年代,战火纷飞,他举起锄头,汗水滴在干涸的大地上,瞬间化为灰烬。烈日下,他只是一个奴隶。他败了,吴越大地容不下两位帝王,他输了,输得合情合理。他的军队远没有吴王夫差的强大,一切尽在情理之中。然而,为奴二十年后,他领三万雄兵围困吴王于姑苏城中,统领吴越,在春秋的历史上写下了凝重的一笔,这是出人意料的一笔。

但,这决非偶然。这二十年来,勾践放弃了曾为王,以及作文男人的全部尊严和欲望,博取吴王的同情与怜悯,卧薪尝胆,励精图志治,终于成就一方霸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

杨洋

英雄不是没有经历诱惑的,而是面对诱惑而不为之所动的人。一个在敢逐鹿中原,能称英雄吗?不,不能。一个风姿绰约的女子,一箱箱金银珠宝送入了姑苏,一个个诱惑掩藏在了夫差的身旁,他上当了,诱惑让他丧失了亡国之恨,诱惑让他丧失了毅力,诱惑让他变得盲目自大。最终当勾践的军队跨进了姑苏的大门,他终于酶悟了,诱惑让我失去子一切。当勾践的笑语传遍了中原大地时——“你知道你为什么会失败吗?那是因为你经不起诱惑,没有毅力,面对诱惑,连你身边最忠心的伍子胥都杀害了。你又怎么会不败呢?——他掩面自杀了,走在黄泉中上,再也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了。

张景荣

人生路漫漫,人总在每一个关口面临不同的选择。正确的选择,造就非凡的人生。仰望一千多年前的苍穹,月光溶溶,静静地洒落在他湿润的脸庞。城池被他人所占,妻子在人怀,部下也成了降将。一切的一切像黑云压城般笼罩在他的心里。挥之不去,因为他正面临着一个选择。是选择生还是选择死。忽然,夜空中一颗流星划过,旧日繁华的都城似乎倒映在水中。于是,他选择了生,选择了用尊严来夺回失去的一切。有志者事竟成,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个选择注定永载史册,这个选择让勾践这个名字在一千多年后的夜空依然熠熠发光。

叶锦明

诱惑常伴人生,金钱,权利、美色所散发出来的光芒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抵御的。不知足者,如笼罩在黑暗,欲望之中丧失了信念;知足者,似至身于草原,得失之问看透了人生。知足常乐,范蠡以三千士甲帮勾践破吴,其功之大可比舜尧。他却放弃利碌功名,与梧州游戏人间,为世人所羡煞。不知足者常忧,韩信用四面楚歌辅刘邦溃楚,其功亦若商场。他却执迷权势钱财,最终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

因此知足能使人理性处事,快乐人生。

李健广:

古人有云:谦受益,满招损。骄傲自满的人,目空一切,必然会受到意想不到的灾难性。还记得吴王夫差,打着为你报仇的旗号,举攻占了越国,连越国的国君也成了他的奴仆。这一切都来得太容易了。品尝着胜利的美酒的夫差,根本看不见隐藏的危机。他以为他战胜了越国,他以为他可以称霸了,他以为自己将无往不胜了。骄傲、自满遮蔽了他清澈的双眼,昏迷了他的大脑。看不见勾践的卧薪尝胆,看不见超车的慢慢崛起,看不见崛起后的越国的虎视眈眈;分不清谁的话是对他好,分不清天下的大势,更分不清自己的实力。最终,他没有听取伍子胥的建议,将自己的王国葬送在骄傲的手上。所以,我们应该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将自己的成功葬送给骄傲。

陈锡润

在诸侯凝混战的战国时期,有多少豪杰,又有多少英雄的悲惨结局,勾践的卧薪尝胆对于吴越之战固然重要。但是,起关键作用的人物应数范蠡与文种。十几年的富国强兵之策,一举灭掉吴国,都是此二人之功。但是,这么大的功劳反而惹来杀身之祸。这就要有清醒的头脑了,范蠡看出了越王可以同患难,不可以共富贵的为人,就借机退出了政坛,周游列国、经商致富,可文种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乱时是英雄用武之时,天下太平时是英雄的灾难之日,要想保身,就必须有清醒的头脑,要知道审时夺势。激流勇退是英雄的最好生路。

修改: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越王勾践,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在与吴国交战、落败、成仆时,他不像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吻,以逃避的手段,摆脱对失败的恐惧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越王勾践认为,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于是他卧薪尝胆忍人所不能忍,最终在十十年之后,一举挫败了吴国。我认为最伟大的人,并不那些逝去的人,而是那些为了某些原因,忍辱负重而不浪费生命的人。因为他们认为只要活着什么都有可能,什么都有希望。

[高考优秀作文例析] 关于“屈原”素材运用示例

例1: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一声悲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后便投身汩罗。那“鸾鸟凤凰,日以运兮”的无奈,“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他只有选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

——2002年湖南省高考满分作文《无愧于天,无愧于心》

上例中“屈原投江”这一材料,已远不是四个字能概括的了。作者采用人物自己的诗文,使材料表现出新鲜独特的一面,表述上也与众不同。

例2: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在众人皆浊的恶浊世道上,你选择了清白;褪去了华服,你选择了荷叶制成的衣裳;逐出了京城,你选择了汩罗河的波涛。

于是你用生命代价作出了自己心灵的选择,而且从未有过悔意。你披散的长发和放声的狂吟,就已经全无遮掩地宣泄出你的任性和倔强。你不管别人诧异的眼光,你只一心一意地构筑那个神秘的美丽幻境。

其实你很天真,惟其如此,你做出的选择,才是最接近生命本质的。

——2002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面对选择》

上例运用材料的办法是:采用人物事迹的辅陈加上合理的推测使材料表现出新意。例4:张仪入朝,深得我爱妃之喜爱,爱妃的夸耀之词仍缠绕在我的耳畔:“大王,张仪仪表堂堂,千里而来,以救我邦,连横废纵实为上策。”我的心沉浸在得到了珍宝的甜蜜中。“大王,张仪入我朝,实狼子之心,且欲疏楚、齐、燕、卫之交而尽破之,为秦之鹰犬,不足信也。”三闾大夫的良言在朝堂上回荡。我内心犹如火海波涛,我的头脑间犹如长江奔流。一边是我娇美的爱妃,一边是我终日在耳边唠叨的大夫,我的心灵天平开始了长时间的称量。

——2003年河北省高考满分作文《亲妻远贤终误我》

你对楚国诚信,你对楚王诚信,你对楚国的每一位民众诚信,你披散长发放声狂吟毫无遮拦地宣泄你的诚信,一心一意构筑你以诚信为色彩的美丽的人生。但换来的却是人们诧异的眼光,于是你走进了汩罗江。可是江水茫茫,江月凄清,三闾大夫,您一路走好。

2001年的高考作文也可以写成这样,题目叫作《题汩罗江》。

大路条条通罗马,青山处处有芳草,人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屈公,您过于执拗了,凭您的学识、才华,文韬武略、济世经纬,又何必为了区区一个楚王而一条路走到黑呢?

2000年的高考作文可以写成这样,题目叫作《谏屈原书》。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感受屈原那博大的爱国情怀,领略他那飞扬的文笔才思;我要像他那样仰天拔剑呼唤真理,行吟河畔寻觅归宿;我要知道为什么在众人皆醉的昏昏世道中他能独自清醒;为什么在上天入地的步步追问之后他还要选择汩罗江。

1999年的高考作文更可以写成这样,题目就叫《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其它话题:

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但当他忘记了混浊的天下之时,他又何曾记得还有千万的百姓与自己远大的理想?

二、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满满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今,哀民生之多艰”。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今,虽九死其犹末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

初中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篇7

一、素材的积累

如何积累素材呢?许多老师从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加以指导, 具体概括为观察积累、阅读积累、视听积累、日记积累等。

我在作文教学中也这样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作文素材积累:

1.从来源范围分为家庭素材、学校素材、社会素材;

2.从写作文体分记叙素材、说明文素材、议论文素材、想象文素材等;

3.从文章的内容的形式上分为主题思想、内容结构、表现手法。

运用这样的分类方法, 选取多个角度积累作文素材, 避免单一、枯燥,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引导学生快乐地参与其中。

对每个学生来说, 至少选取二至三项来积累, 在每项的具体积累时, 让学生自主选择标准分若干小类积累。如此越分越小, 越分越细, 使分类标准交叉融合, 编织成一个素材网。如从素材的来源范围指导积累材料, 先分家庭、学校、社会三大类积累素材, 要求学生尽可能做到素材丰富, 积累面广。过了一段时间, 当学生积累也有一定数量的时候, 我又启发学生, 把你们的素材再找个标准整理一下。有的同学又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写景文、想象文的角度重新整理素材, 也有的同学人主题上分人物品行、思亲念家、亲情友谊、人生感悟、生活知识、思想观点等分门别类整理素材。这样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掌握素材、创新素材、运用素材, 并在大脑中形成一个作文素材网。

二、素材的运用

学生有的素材, 在作文时也不一定会用, 这里我来谈谈素材的运用。

1.根据语境选择素材。文章虽依赖语言, 但也并非将语言胡乱凑合就能成文, 还必须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素材。如证明“因为愤怒, 才有爱国的行动”这个观点时, 在你面前有两个人物事例──一个林则徐, 一个陆游, 选哪个好?这时我们的作文就要从观点出发, 根据爱国、愤怒、行动的观点要求, 毫不犹豫选择前者 (林则徐虎门销烟) 。除了根据语境选择素材外, 适当考虑具体语境的句式、语气等因素。

2.根据语境加工素材。文章写到需运用积累的素材时, 把材料直接引用, 于语境不符合, 另外也不好寻找, 这时可以将素材进行适当加工, 像维修工一样把原材料变形, 使其有用的地主充分发挥出来。首先把材料进行适当取舍后引用到作文中去, 如在阐明自己积极向上、努力贡献时, 把李白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去掉后半句使用, 若运用到仗义疏财的语境中, 则去掉前半句加以使用。其二是材料的梳妆打扮, 使其变身, 使用到新语境中。如某同学在《语文从我身边轻边走过》的作文中写道:“那滋润万物的小雨, 抚淡了锦官城的浓艳。那满香都的烟柳, 牵来了一片撩起闲绪的朦胧。可是那飘逸的太白, 为我拉来了九天的银河, 三千尺的飞流。把我带到那爱晴柔的树荫下, 静看满塘接天莲叶, 映日荷花的, 可是潇洒的杨万里……”这段文字就是将前人诗句化妆变身, 通过化用前人诗句来表达学习语文对他深刻影响, 把读者带进一连串的优美意境中。

更有甚者, 将材料经过取舍、妆扮、重组后, 将则材料运用到多种语境中, 例如课外阅读《黔之驴》一文后, 有的同学作为一则锐意竞争、以弱胜强的材料使用, 也有的同学则作为一则不学无术、落后被毙的材料使用, 还有的同学更有创意地把其用作一则时过境迁、今非昔比的材料使用;还有的把其用作一条错误引导盲目改革, 必至失败的材料使用, 如此等等, 体现了素材运用的灵活性、多面性, 需要习作者灵活掌握。

三、从积累到运用的立体训练

教师要对学生的积累情况适时了解, 指导学生从积累素材、确定主题、编写提纲、练习语段、整合为篇五个方面加以立体训练, 重点从前四项指导。这种训练简便易行, 无需过多占用课余时间, 且学生尝试兴趣浓, 训练效率高。比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景物的文章时, 首先安排学生去阅读写景的文章, 了解写景的方法, 积累相关的语句。随后, 选定一处景物作描写, 安排学生观察、写作、修改, 然后集体交流、评改, 鼓励优秀、激励后进。

会写并能写出好文章, 当然不止我说的积累和运用素材就能达到, 还需要同学们受好作文, 且勤加训练, 持之以恒, 才能深知作文之道, 经年积累, 渐进提高, 逐步形成和提高写作能力。

素材的多角度运用 篇8

【关键词】多角度、多层次思维;教学策略;运用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要点。本文将结合实例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角度、多层次思维”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概念教学设计范例

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真正实现“多角度、多层次思维”的教学策略,这必须教师们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上做出积极革新。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对于各类数学概念的认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们逐渐形成数学基础,这些内容的教学也能够很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能够在看问题时形成更为广阔的视野与角度。在概念教学中实施“多角度、多层次思维”的教学策略时首先需要教师们“教活”概念,要让概念的讲授过程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们理解与接受。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师要有意识的进行概念教学的发散与延伸,让学生们能够对于概念的理解更为准确与透彻。这些都是好的概念教学的教学思路,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形成的教学设计必然能够让“多角度、多层次思维”的教学理念得以实现。

在学习《认识分米和毫米》这部分内容时,对于概念的理解与认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何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们对于“分米”与“毫米”形成更有效的认知,这需要教师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引发学生的感性认识。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能够为本次课程的概念认识提供铺垫。在课堂上我首先会向大家提问:老师手上有一张纸条,如果要测量这张纸条的长度应该用什么作单位呢?学生们纷纷思考起来,脑海里也在不断形成各种答案。这时,我继续向大家问道:你们能测量出10厘米并把它剪下来吗?鉴于大家对于厘米已经比较熟悉,学生们很快就完成了这个任务。随后我对大家说道:像这样一根长10厘米的纸条,我们也可以说它的长是——1分米,可以用dm来表示。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这根长1分米的纸条,牢牢把这一分米的长度记在心里。就这样,透过从厘米到分米的过渡,学生们很好的认识了分米这个概念。在此基础上我会进一步展开对于毫米的教学: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3个长度单位——米、厘米、分米,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用所学的知识量一量咱们的数学书的厚度。不少学生都发现数学书的厚度还不到1厘米,所以,我们今天还要学习一个比厘米还小的单位,那就是毫米,可以用mm来表示。就这样,通过层层递进,逐层深入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实现了对于本次课程的概念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多角度、多层次思维能力也在一点点得到构建。

二、定理教学设计范例

关于定理的教学同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阶段学生们接触到的定理都不复杂,然而,对于这些定理需要学生们对其有准确的理解与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让定理的教学发挥实效。同样,教师在选取这些定理的阐述方式时应当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思维层面,教师要尽可能的简化知识点,同时,从生活中找到这些定理的体现实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思维,也能够促进学生们对于这些知识的吸收,是“多角度、多层次思维”教学策略的一种非常直观的体现。

《平移和旋转》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这两个概念的定义与分辨是这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在展开这两个定理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我会让学生们先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帮助学生积累这方面的经验;同时,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感知的经验,判断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普遍现象。首先,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了关于平移和旋转的简单界定,并且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实例:像缆车、滑滑梯都是平平的直直的运动,叫平移,用符号—表示;像大风车、摩天轮、转椅都是围着固定点做圆周运动,叫旋转,用符号○表示。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们都很容易接受,对于相关定理的认识也在慢慢形成。小学数学课本中学生们接触到的一些定理都并不复杂,然而,想要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维的能力,这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们恰当的指引,让大家的思维能够得到拓宽与延伸。

三、解题教学设计范例

解题能力的培养同样非常重要,好的例题教学中同样能够让“多角度、多层次思维”的教学策略得以显现。在解题教学时关于题目的设置很重要,教师不仅要考察学生们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考察学生的基础数学水平,同时,也要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考察,要让学生们逐渐具备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我经常会给学生们设置只列式不计算的思考题:

1)某机关精简后有工作人员75人,比原来少45人,精简了百分之几?

2)甲乙两地相距405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4小时行驶了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再行驶多少小时,这辆汽车就可以到达乙地?

3)压路机的滚筒是一个圆柱体。滚筒直径1.2米,长1.5米。现在滚筒向前滚动120周,被压路面的面积是多少?(π取3.14)

这类习题非常凸显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考察,能够让学生们专注于思考过程,是对于大家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锻炼。

【参考文献】

[1]刘兰英.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郭民.小学生数感的发展与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上一篇:学校校本培训方案下一篇:公司总结会议发言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