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退休待遇的报告

2025-0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落实退休待遇的报告(精选13篇)

落实退休待遇的报告 篇1

尊敬的各级领导:

我叫陈金娥,现年55岁,系邵东县黑田铺镇退休教师。2015年1月5日左右,我去邵东县社保办确认退休工资相关问题,发现自己退休前最后定级是专技十级,与我实际应定级别不符,按照相关政策规定,我退休前最后定级应是专技八级,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是1977年9月参加工作,1996年8月定为小学高级,1996年9月因黑田铺中学教师缺乏,组织动员小学教师骨干到初中任教,我服从组织安排到黑田铺中学任教,直到2014年6月。中学任教以来,我所教的班级在历次考核中成绩优异,多次得到组织的表扬。2008年、2011年先后荣获县级三等功。

2014年5月,我发现自己工资与还在小学任教的同事相差110元/月左右。后经了解,是由于系统搞岗位设置改革,我是小教高级职称而从事中学教学的原因。为了落实自己的工资待遇,我于2014年6月向黑田铺乡联校提交了书面申请,要求回小学继续任教。当时联校校长王定桂同志答应将我调整到小学任教。

根据岗位设置改革和县教育局有关会议精神,2014年6月至9月岗位进行了调整的人员必须由所在联校报县教育局备案。我在社保办办理确认退休工资时,发现自己仍是专技十级,并没有按我实际进行职称转换。我于2014年10月退休,退休前系小学教师,按照相关规定,我在小学任教,应享受专技八级待遇。后经多方反应情况,是因为我的岗位调整备案于2014年10月才到县教育局备案,比我实际岗位调整时间滞后5个月,因此,我的退休待遇仍只能按专技十级确实。

各级领导,我任教37年,工作一直勤勤恳恳,现已恳请领导根据我的实际情况,落实我退休享受的待遇为感。我相信领导会给我一个公正的答复,法律会给我一个公正。

陈金娥

哪个朝代的退休待遇最好? 篇2

为什么要选这个岁数,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只要不是老糊涂了,就得给我干下去!

汉朝:退休也得有资格

在汉朝,“退休”这个词不是每个当官的都有资格使用的,你得符合两个条件,第一个是年满70岁。这个条件现在看可能还没什么,但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能活到70岁的还真没几个,大多数人都在工作的岗位上“鞠躬尽瘁”了。

第二个条件是俸禄两千石以上的高级官员。在汉朝,两千石相当于州刺史,放现在就是省部级的高官,退休后可以领原来俸禄的三分之一作为养老金。省部级以下的就没这个待遇了,基本上生活只能自理,像东汉时有个河内太守宋均,放现在也是市长的级别,退休后却连养老金都没有,只能靠去私塾讲讲学挣点养老钱。还有合浦太守孟尝,因病退休,就更没退休待遇了,只能回家种地。让现在的市长大人们情何以堪!

当然,在中国,“规定”永远只是“规定”,像宋均、孟尝这样的极端例子毕竟是少数。皇帝为了安抚手下,通常会额外赏赐一些东西,像汉元帝时,御史大夫薛广德退休,汉元帝专门给他做了一辆高级马车,外加60斤黄金。60斤黄金,相当于750万人民币,光每年的利息都是养老金的好几倍!

唐朝:越老越不让退休

到了唐朝,政府对官员退休的待遇就好多了,三品以上(相当于省部级),退休后待遇不变,仍然可以上朝听政,参与国事,属于退而不退;五品以上(相当于市长级),退休后给半薪;六品以下,养老金就别想了,一般会给你一些地,回家当个小地主吧,可保你衣食无忧。

不过,在唐朝官场还有两个很有趣的现象,一个是五品以上的官员如果你长得太着急,显得太老气,就算不到退休年龄你也得“引咎辞职”。因为大唐要的就是风度,当时录用官员有四条标准,第一条就是“体貌丰伟”,就算是年纪大了你也得鹤发童颜,不能像个干核桃,让来朝贡的老外看了笑话。

更有趣的是,皇帝每年腊八这天都要给大臣们发化妆品,像“紫雪”、“红雪”等等,都是当时的国际大品牌,其目的不言而喻。

另一个现象正好相反,有些人越老越不让走,都80多岁了还让人继续发挥余热,成了大唐官场一个很独特的80岁现象。

像大书法家柳公权,80多岁了还在干太子少师。还有武则天时候的宰相苏良嗣,都85岁高龄了,武则天还不让回家养老,结果有一天上朝,老苏一跪下就再也起不来了,武则天赶紧让人把他送回家,当天老苏就一命呜呼,算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

武则天用人向来不拘一格,81岁的时候还做了一件疯狂的事——任命80岁的张柬之当宰相。一时,81岁的皇帝加80岁的宰相,成了朝廷上的一大奇观。

宋朝:再穷不能穷干部

宋朝被誉为士大夫的黄金时代,不光当官时候的待遇让人羡慕,退休后的待遇也是历朝最好的。

宋仁宗时规定,只要你是我大宋朝的官员,不管你品级多少,只要到了70岁,退休后的待遇不变,你当官时候拿多少工资,退休后就继续拿多少养老金。到了宋神宗时,比他爷爷宋仁宗更进一步,不光经济待遇不变,你的政治待遇也可以继续留着,甚至你的子孙还能荫补官职。到宋真宗时,朝廷不堪重负,“锐意改革”,官员退休后拿半薪,但往往又给他们安排一个名誉职务,领名誉职务的全薪,可见宋朝皇帝真是仁慈到家了,再穷不能穷干部。

所以,宋朝人跟现在人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拼了命也要考公务员,死也要死在体制里!

在宋朝,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文官70岁退休,而武将则要到80岁才能退休。

如果了解宋朝的基本情况,就不难理解了。有了五代十国武将乱权的前车之鉴,宋朝的基本国策就是“重文轻武”,不光是对内,对外也是如此,比如对大辽、西夏、金国,能用钱解决的就绝不打仗。所以宋朝的武将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带兵打仗,而是处理好各国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年纪就显出它的重要性来了。

宋朝这种“养闲人”的政策,自然导致了宋朝官场的臃肿、腐败,宋仁宗时,有人作诗讽刺道:“绿水红莲客,青衫白发精。过厅无一事,咳嗽两三声。”

明清:不干活还想拿工资?

到了明朝,士大夫的黄金时代也到头了。太祖朱元璋出身贫贱,从小就恨透了贪官污吏,哪能对你有好脸儿,还专门设立了举报制度,凡是被举报的官员,一律大刑伺候。

在退休制度上也是一样,朱元璋刚建国的时候还有点笼络人心的意思,官员退休年龄仍然沿用之前的70岁,养老金也是全薪,但过了不久就变了,退休年龄改成了60岁,养老金也一并取消了——你们还想一辈子吃我的喝我的?不干活了还想拿工资?门儿都没有!

后来,可能是下面意见太大,老朱给做了一点让步,改为退休后不拿养老金,但享受免除赋税和徭役的权利,如果真的是穷得没饭吃了,调查属实后,可以给你一个月两石米,相当于现在的360斤左右,养活一家老小没问题,但喝酒吃肉就别想了。

皇帝对大臣这么苛刻,大臣们自然也是有意见的,在明朝,虽然退休年龄比以前提前了10年,但提前退休的人的比例仍然是历朝最高的。说白了,大臣们也不是好欺负的,你不待见我,我为什么还要觍着脸来伺候你啊?

像嘉靖年间的内阁大学士蒋冕,官居一品,要权力有权力,要威望有威望,但嘉靖皇帝大家也都知道,典型的不靠谱,蒋冕伺候了几年就烦了,五十几岁就打了辞职报告,回家养老去了。

嘉靖派人去找蒋冕,想让他继续回来领导工作。但老蒋已经死了心,嘉靖派人去了好几次都不肯答应。嘉靖无奈,便亲手写了一首诗送给老蒋:“闻说江南一老牛,征书聘下已三秋。主人有甚相亏汝,几度加鞭不回头?”

老蒋看完后感动了半天,但终究还是没答应,早干吗去了?这会儿想起我的好了?晚了!于是给嘉靖回了一首诗:“老牛用力已多年,颈破皮穿只想眠。犁耙已休春雨足,主人何用苦加鞭。”

其实,朱元璋对官员如此苛刻的原因,也不光是痛恨贪官污吏,还有加强中央集权的考虑,通过缩减官员的待遇,来达到限制其权力的目的。后来的清朝政府也基本照搬了过来。不过因为退休后没有保障,也导致了清朝官场的贪污成风,都想趁着有权的时候多捞点。

清朝的文官跟明朝一样,都是60岁退休,而武将有所不同:副将以上的高级将领可以60岁退休,而低级将领就没这个待遇了,像参将54岁,游击51岁,都司守备48岁,千总、把总45岁,刚有点官场的经验就不让你干了。这跟宋朝正好相反,看重的是年轻人的冲劲儿,这也是由清朝的基本国策决定的。

有人说,退休待遇体现了一个政府的良心。其实,退休的问题反映的是一个时代大环境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时代,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制度。在古代,退休只限于官员,老百姓没有这个概念,到了今天,退休涉及到了更多的阶层,自然也就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落实退休待遇的报告 篇3

我局现有离退休的老同志200多名。这些老同志曾在行政管理、堤防管理以及后勤服务等部门的工作岗上为汉江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为了让老同志安度晚年生活,尽享天伦之乐,心情舒畅,延年益寿,特制定以下工作制度:

1.局党委对落实离退休老同志的生活待遇的工作要实行全面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单位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切实把离退休老同志们生活待遇工作落到实处。

2.坚持老有所养工作方略,每年、每月、定期给老同志发放离退休金,保证准确无误。(此项工作由政工科、计财科和离退休管理科共同负责)

3.涉及到老同志的离退休金增加时,政工科和分管领导做好传达和解释工作,离退休管理科要给予配合与协助。

4.坚持老有所医工作方略,离休干部的医疗费用按中央有关政策之规定,坚持定期按制度报销。对特殊病号、特殊病情,应保证积极治疗,医疗费用不应封顶。(此项工作由离退休管理科负责办理)

5.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局每年要为离休干部全面体检一次。根据实际情况,每三年为退休人员体检一次。(此项工作由离退休管理科负责办理)

6.每年的元旦、重阳、春节,局里要根据财力情况,拿出相应的资金让老同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此项工作由离退休管理科负责办理)

7.离退休老同志需要去省级各医院看病就诊、住院治疗,或去访亲探友时,应按规定和要求派车接送。离退休老同志生病住院期间,坚持探望和慰问制度。(此项工作由离退休管理科负责)

8.党和政府对离休干部的生活待遇,如特需费、活动费等要落到实处。(此项工作由离退休管理科和计财科共同负责)

9.离退休干部的活动费,一般情况要满足于活动之用,但要适量控制、挤出资金为离退休干部搞福利之用。(此项工作由离退休管理科处负责办理)

10.关于退休工人的待遇问题,鉴于工人无任何活动经费来源的情况,在为退休干部搞福利时,需向局里申请退休工人专项资金后,可与退休干部同等对待。(此项工作由离退休管理科处负责办理)

11.在职职工搞福利和分配住房时,要把离退休的老同志考虑在内。(此项工作由政工科、后勤管理办公室、局工会共同负责,离退休管理科协助办理)

落实退休待遇的报告 篇4

近两年来,xxx乡在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不动摇,加快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步,同时积极认真落实好自治区党委对农村“三老”人员发放生活补贴的各项政策规定。通过政策的有效落实,进一步改善了农村“三老”人员的生活条件,稳定了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不断增强了我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乡农村“三老”人员概况

1、截止2004年12月31日,我乡“三老”人员总数为182人,可实际享受财政生活补贴人数为142人,其中老党员为100人,老干部为42人,劳动模范为2人。1995年核定享受财政补贴人数为139人,截止2004年12月,享受财政补贴“三老”人员比1995年增加3人。

2、在执行《暂行办法》期间,没有终止享受生活补贴和照顾的“三老”人员。

3、没有《暂行办法》(第六条)规定享受自治区财政生活补贴以外的“三老”人员。

二、农村“三老”人员的管理情况

1、根据乡、村两级财政情况,我乡2003年制定了《xxx乡“三老”人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了每个村可根据本村实际情况为“三老”人员划拨2亩耕地。通过落实制度,确保我乡“三老”人员的政治生活待遇得到有效落实。

2、《xxx乡“三老”人员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先由村党支部申报,然后经乡党委审核、批准,备案。主要负责部门为乡党建办公室,由乡党委书记负责。

3、近两年来,乡党委每个季度组织人员对落实农村“三老”人员政治生活待遇问题进行专项检查。全乡各村建立了重大事项邀请“三老”人员进行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年终时发放民意调查表,向他们征求本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意见,整理好后,列入本村下一年村“两委”班子整改项目。每逢春节、古尔邦节、肉孜节,乡领导、村干部都要到全乡的“三老”人员家中进行慰问,了解社情民意,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三老”人员去世后,全部举行丧葬仪式,开追悼会能够达到90%以上。并根据现有财政情况一次性给予丧葬费500元/人。

5、对于那些生活仍处于贫困状态的“三老”人员,乡党委积极组织人员加大对“三老”人员生产技术指导,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为“三老”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了一部分“三老”人员实现了脱贫致富。对丧失劳动能力和无依无靠的“三老”人员,由各村党员成立帮扶小组,在生活上给予帮助与照顾,解决了生活困难。

6、全乡18个村推行村级在职干部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具体办法是在职村干部一次性交纳5000元养老保险金,60岁后,每月可从保险公司领取80元的养老金。现在全乡有5名“三老”人员已经可以每月按期领到养老金。存在的问题是让村级干部一次性交纳5000元养老保险金对许多村干部来说比较困难,许多干部不能够理解,所以应加大对他们进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教育。

三、发挥“三老”人员作用的情况

1、定期组织“三老”人员举行我乡发展情况通报会,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制度,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民主。

2、定期组织“三老”人员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全乡老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间断,提高了党的吸引力,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近两年来,因个别党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突出,被县委、乡党委表彰鼓励的有2人。

4、发挥“三老”人员作用好、中、差的比例为3∶5.5∶1.5,作用发挥不好的“三老”人员主要由于年纪较大不愿更多地参加我乡的公益事业,影响了作用的充分发挥。

5、应继续坚持在涉及全乡、各村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创建、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方面广泛听取“三老”人员意见和好的建议,为加快我乡发展增添新力量。

四、农村“三老”人员财政补贴的使用和管理情况

1、根据乡、村实际情况,对每村无偿划拨给“三老”人员耕地进行了落实,2003年共落实耕地199亩,折合人民币2.6万余元。

2、我乡对“三老”人员生活补贴采取年终一次性发放。

3、建议:

(1)应明确县、乡、村三级责任分工,严格发放程序,加强监督检查。应有组织干事与乡财务人员同时到组织部领取,发放时“三老”人员凭生活补贴发放证领取,由主管党务的副书记或其他乡领导在场监督。

(2)应加强对乡党委组织干事的严格合理监督。并坚持每年集中对组织干事进行业务知识和党性、党规知识培训,提高组织干事的党纪法规意识。

2015退休教师工资待遇 篇5

2015退休教师工资待遇

目前退休人员的工资待遇具体规定是:退休工资总额=退休费基数×退休费计发比例+教龄津贴。退休费基数:退休前的岗位工资+退休前的薪级工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10%;退休费计发比例(工作年限按周年计算):A.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退休费基数的90%计发;B.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退休费基数的85%计发;C.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退休费基数的80%计发;D.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退休费基数的70%计发;教龄津贴:按退休时数额100%计发。

落实退休待遇的报告 篇6

我是一名已经退休的农村畜牧从业者,懂得畜禽养殖技术,一年前,被一家公司聘请为技术顾问,并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5个月前,我在公司养殖基地进行技术指导时不慎滑倒,不仅花去3万余元医疗费用,还因脊椎压缩性骨折而构成7级伤残。当我要求社会保险部门给予工伤待遇时,被告知公司并未为我办理工伤保险。而公司认为我不构成工伤,理由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指出,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工人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我发生事故时年龄已达到64岁,属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我与公司之间已不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范围,也就不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请问,公司的这种说法对吗?

读者:江士雯

江士雯读者:

公司的观点是错误的,其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一方面,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可以形成劳动关系。《劳动法》中只有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并未禁止使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而《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条规定:“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只要形成劳动关系,即劳动者事实上已成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并为其提供有偿劳动,适用劳动法。”即是否形成劳动关系应看劳动者事实上是否已成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并为其提供有偿劳动。而你的情形当属肯定。

另一方面,超龄农民工因工受伤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工伤亡的,应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请示的答复》中已明确指出:“用人单位聘用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务工农民,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作原因伤亡的,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伤认定。”即虽然你的年龄已达64岁,但公司无权以此为由否定你已构成工伤。

其三,公司必须承担赔偿责任。《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在工作期间,公司没有为你办理工伤保险,自然难辞其咎。

落实退休待遇的报告 篇7

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时,政策规定:工龄满30年或者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且工龄满20年的机关工作人员,办理提前退休手续。同时也规定,2001年12月31日前男年满50岁、女年满48周岁的干部离岗退养。当时因为提前退休一般干部可以享受副科待遇、副科可以享受正科、已经是正科的上调1档工资后办理退休手续,按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计算工龄计发退休费。因此,有一些机关工作人员提前退了休,有一些离岗退养。但是,2006年7月工改后,离岗退养人员按在职人员套改工资,提前退休人员只能按退休人员增加退休费,导致情况相似的离岗退养与提前退休人员月工资悬殊400元左右,最多的达到600多元,因此,提前退休人员开始上访,要求补偿政策造成的损失。

在上访的人员中,主要集中在双河、柴湖、磷矿、长寿、石牌等乡镇,原因是当时改革,这些乡镇没有将政策宣传到位,也没有让机关干部自己选择,而是在其本人没有书面申请的情况下,全部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根据工资改革政策,2006年7月1日工改前已经达到国家正式退休年龄的提前退休人员,由

于享受了晋级晋档优惠政策,并计入了退休基数,这部分人是不存在经济损失的,所以他们都不再上访了。而在2006年7月1日工改后退休的,因涉及工资正常的晋档升级,加上工改后工资结构的变化,经济损失较大,目前有25人。从2003年开始就有部分人员不断上访,要求按离岗退养处理,参与工资正常调整和工改。市委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门常委会和有关专题会,2010年7月,陈秀生书记、卢学新部长、郑代田局长、有关乡镇党委书记再次专题研究,形成一致处理意见:

1、凡是2006年7月1日后达到正式退休年龄的,按其提前退休前的级别,和在职人员一样计算到2006年6月,再按工改政策调资,一直计算到其正式退休年龄为止,其差额由所在乡镇补发。

2、这部分人员到正式退休年龄时,再按其提前退休时应该享受的级别,由人事局重新核定其退休基数,更换原退休三联单,按正式退休处理。

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 篇8

一、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办法

经国务院批准,这次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比例办法从2006年7月1日起实施,2006年7月1日以后离退休人员,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暂按下列办法计发离退休费。

1、离休人员

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离休费分别按本人离休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全额计发。

2、退休人员

(1)公务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

(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

(3)机关技术工人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普通工人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

(4)计发比例: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70%计发;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按50%计发;

(5)特殊贡献人员提高退休费计发比例范围要严格按照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执行。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退休时仍保持荣誉的,可提高退休费计发比例。其中: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的为10%,获得省级荣誉称号的为5%。需强调的是:除国家和省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及按国家表彰文件规定,被定位“视为”“享受”省级劳模待遇外,一律不再享受特殊贡献待遇,包括省人事厅和其它部门联合颁发的奖励(先进工作者)也不再加发5%。

3、退职人员

(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职后的退职生活费按本人退职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

(2)机关技术工人退职后的退职生活费按本人退职前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普通工人退职后的退职生活费按本人退职前岗位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

(3)计发比例:工作年限满20年的,按70%计发;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60%计发;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按50%计发。

需强调的是:2006年7月1日以后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已办理退休手续的,需按在职人员员调整工资后,重新按新办法办理退休。

二、离退休(职)人员增加离退休(职)费办法

2006年6月30日前已办理退休手续和已达到离退休年龄的人员,从2006年7月1日起增加离退休、退职费。具体办法为:

1、离休人员按下列标准增加离休费:行政管理人员,厅局级1220元,副厅局级940元,县处级670元,副县处级490元,乡科级以下350元;专业技术人员,教授及相当职务990元,副教授及相当职务540元,讲师以下职务350元。

2、退休人员按下列标准增加退休费:行政管理人员,厅局级750元,县处级450元,乡科级275元,科员及办事员180元;专业技术人员,教授及相当职务700元,副教授及相当职务400元,讲师及相当职务275元,助教(含相当职务)及以下职务180元;工人,高级技师和技师275元,高级工以下(含高级工)及普通工180元。

3、退职人员按同职务退休人员增资额度的70%增加退职费。

4、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前退休无职务干部和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前退休无技术等级技术工人退休费增加标准。

退休干部:原工资额(六类工资区)在138元(党员136.6元)以上的增加600元, 原工资额在87.5元及以上不足138元的增加390元, 原工资额在70元及以上不足87.5元的, 增加260元, 原工资额不足70元的增加180元.退休技术工人:工龄在30年以上的增加260元, 工龄在29年以下的增加180元.5、建国前参加工作的退休干部和老工人,按下列标准增加退休费:行政管理人员,厅局级850元,县处级470元,乡科级以下310元;专业技术人员,教授及相当职务850元,副教授及相当职务470元,讲师及相当职务以下310元。建国前参加工作的退休工人增加退休费310元。

三、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1、2006年7月1日后离退休的人员,按边远津贴的一定比例增加离退休费。其中,离休按在职同职务标准增加;退休按在职同职务标准的85%增加;退职按在职同职务标准的60%增加。

2、2006年6月30日前离退休的人员也按调整后的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和上述规定比例,从2006年7月1日起重新计算离退休费。举例:某事业单位退休干部,退休时职务为助工,退休比例为95%。边远津贴原标准为76元(80的95%),调整到新标准对照表退休助工102元(在职120元的85%),此人边远津贴增加26元。

四、工作中涉及几个具体问题:、计发离退休费政策问题

新的离退休费计发办法下发后,下列有关离退休费计发待遇文件停止执行。

(1)1997年由省人事厅下发的《关于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条件、待遇等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黑人办字[1997]176号)第二条第1款:“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龄满30年的,退休费计发比例按黑政办发[1994]16号文件规定加发5%补贴”;第2款:“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凡符合《关于充分发挥知识分子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的实施办法的通知》(黑人联字[1993]1号)文件和《关于黑人联字[1993]1号文件的补充通知》(黑人联字[1993]36号)文件规定的,退休后按本人原标准工资100%发给退休费。

(2)1990年省教育委员会、省人事厅、省劳动局、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部分教师退休后发全薪的实施办法》(黑教委老联字[1990]45号)第二条:“凡具备退休条件的教师,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以及高中、农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大专院校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初级中学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小学中具有中师以上学历,教龄男满30年的、女满25年的;其他教师男满33年、女满28年的,退休后发给全薪”。

(3)1995年省人事厅、省教育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关于特殊教育学校和手语翻译享受15%的津贴可作为计发离退休费基数的通知》(黑人联字[1995]12号)文件规定:“凡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满25年,并在特殊教育岗位上离退休的教师和手语翻译,其享受的15%的特教津贴可作为计发离退休费基数”。退休人员属于不在岗人员,不能享受岗位补贴,所以在国家没有出台新的规定之前,不再计入计发退休费的基数。

(4)2002年10月18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的《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五十一条第1款规定:“未实行养老保险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各加发退休费标准百分之五的退休金”,从2006年7月1日起,改为发给一次性计划生育补贴3000元。

(5)1992年中共黑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充分发挥知识分子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黑发[1992] 13号)文件第十三条规定:“从事专业技

术和科技管理工作男满30年,女满25年,并且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退休金后均可按本人原标准化工资100%发给退休费。

(6)1993年由人事厅、省计划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劳动厅、省公安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充分发挥知识分子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的实施办法》(黑人联字[1993 ]1号)文件第五条规定的享受100%的退休费待遇及其该文件的补充通知黑人联字[1993]36号文件规定的享受100%的退休费待遇。

(7)我省原出台的离退休费补贴及计入离退休费基数等相关政策,均不再执行。

2、在非公有制单位工作人员工龄计算问题

按照中办发[2005]18号文件第五条规定,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考录或招聘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其缴费年限可合并为工龄,非上述情况,在非公有制单位工作期间均不计算工龄。以往将档案存放在人才中心存放时间计算为工龄的,这次工资套改要给予纠正。

3、增加离退休、退职费问题

(1)事业单位中,既有行政职务又有专业技术职务的离退休人员,按离退休前执行的工资标准所对应的职务增加离退休费。

(2)国家机关、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既有行政职务又有专业技术职务的离退休人员,一律按原行政职务增加离退休费。

(3)离休后经组织批准享受正副厅级、副处级政治和生活待遇的人员(不含只享受住房、医疗待遇),按离休同职务人员标准执行。

(4)2006年6月30日前已达到离退休年龄的人员,虽未办理离退休手续,也必须按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

4、几点说明

(1)增加离退休费名册按离休、退休、退职及无职务人员分别填报。

(2)85年工改前退休无职务干部需在名册的原职务栏内填写原执行的标准工资额。

(3)93年工改前退休无技术等级工人需在名册的原职务栏内填写退休前原技术级别。

(4)名册及基金审批表一式三份

落实退休待遇的报告 篇9

宋真宗始料未及的是,这一项本来是破格优待的制度,将迅速成为理所当然的惯例,并且越来越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使得北宋无法革除的冗官之弊雪上加霜。

宰相王旦的特殊待遇

天禧元年,京东、京西、河北、陕西、淮南、江、浙等地皆受蝗虫、旱灾,地方政府先发放酒糟赈济灾民,到二月,打开常平仓,将粮食按本钱出售,又施粥给灾民。此时,北宋立国才三代,虽然收复幽燕故土仍遥遥无期,但是宋辽已经在檀渊之盟中约为兄弟之国,和平将在百余年内长久维持。兵革不用,海内富实,整个国家的运行依然算得上井然有序。

从23岁中进士,任大理评事,然后出任湖南平江知县以来,王旦这位北宋名臣已经为国家效力37年。朝中官员,多由他提拔举荐,包括名动天下的宰相寇准。王旦从不以此居功自傲。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真宗皇帝下令修建的玉清昭应宫将在三年后建成。这座道观在皇城西北的天波门外。它耗费了北宋两年的税收,建筑之庄严奢华,令时人惊叹“不可名状”,同时也痛惜这一番工程“竭天下之才,伤生民之命”。

宰相王旦被任命为玉清昭应宫使,负责管理这座宏大的皇家道观,主持祭祀和教务。玉清昭应宫使是“宫观官”,即管理皇家道观的官职。真宗皇帝崇信道教,被封为宫观官,对臣子来说意味着帝王格外的信任和恩赏。

只是如今王旦年老体衰,再无法继续为政事忧心劳力。他在去年就多次提出辞职,甚至做出了哀求的姿态。但皇帝认为朝政离不开这位老臣,不予批准,特许他五日一上朝,凡遇大事,则入朝参议。

到了天禧元年,老臣王旦实在坚持不住了。这一年年初,他又被加封为兖州太极观奉上宝册使,复加太尉兼侍中。但是当王旦戴着这诸多头衔去面见皇帝时,已经要左右搀扶上殿。赵恒只好批准了他的辞职请求,说:“朕刚要将大事托付给你,而你病成了这样,如之奈何?”

为了优恤老臣,赵恒决定给他一个特殊待遇。虽然王旦辞去了宰相之职,但太尉和玉清昭应宫使的职位仍然保留,他不必管理具体事务,只是挂名,可以每年领取相当于宰相规格一半的俸禄。

北宋官员的幸福生活

北宋文官待遇之高,遠超前代。北宋从晚唐五代的混乱局面中开辟出来,统治者与知识分子都深知军人掌握权力的危害,于是努力提高文官的待遇,将骄兵悍将之风,转化为文治之世。

开国以来,北宋文官的俸禄不断增加。根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宰相、枢密使这样的高官,每月正俸三百贯,春冬服装各有绫二十匹、绢三十匹、绵百两,禄粟每月一百石;而地方小官如县令,每月俸钱也有十二到二十贯,米三至五石。

除此之外,国家还发给家属衣粮、冬春服装,甚至茶叶、米面、酒、作料、柴禾、木炭、马料……几乎完全包揽了生活所需。官员还有职田,即按官阶授予土地,少则数顷,多则四十顷,收入皆归官员。京官出外,还给公用钱。如果官做得大,譬如做到节度使,那这笔招待费就上不封顶,不限年月。

当时有人感叹说,国家恩赐给百官的,惟恐不足;而从百姓万民中搜刮钱财,不留有余。如此优厚的待遇,官员自然不愿随便放弃。于是许多官员虽然年迈体弱、神志不清,依然强撑着“服朱持笏”,不肯退休,有的甚至虚报年龄。

北宋初年,沿用的是唐代的官员退休政策,即年到七十,便可退休回家。不再为国家服务的官员,除非有皇帝特别的命令,也按例不再由国家发给俸禄。

但是宋代“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对待国家所依仗的文官阶层自然别有不同。宋太宗淳化元年(990年)五月,宋太宗曾下诏说,曾经担任文武官职、恩许退休的官员,由所在州县支给为官时一半的俸禄,用以养老。而到真宗让王旦退休之后仍为玉清昭应宫使,遂确定“祠禄”制度,即高官退休,可挂名管理皇家道观的虚职,领取俸禄,所谓“佚老优贤”。他们并不需要管理道教事务,甚至可以远离职位所在,自由居住生活。

王旦退休的当年九月初十,便病逝家中。真宗赵恒亲临祭奠,宣布三日不上朝,京城十日不许奏乐。王旦被追赠为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他的子、弟、侄、外孙、门客、学生十多人被授官,丧期满后诸子又各进一官。

这是宋朝优待官员的恩荫制度,即官员致仕,可以恩荫子弟门客,授给他们低级的官衔。有的官员没有子弟,便将“子弟门客”的身份标价出售。

北宋官员们的好运气没有到此为止。

宋真宗咸平以后,文武官员告老还乡,往往还要再升一级官阶,以享受更高的退休待遇。而皇帝特别下旨嘉赏的,则可以转升两级,甚至更多。仁宗时的宰相张士逊退休时是兵部尚书,皇帝特别下旨,让他的官阶升了七级,升到太傅。如果官员退休时已经是最高的官阶,无法再升官,则加封王爵。

神宗改革,事与愿违

官员老迈而不肯退休,退休之后,子弟又可以享受恩荫当官,官员于是越来越多,冗官成为北宋国家的沉重负担。

真宗景德年间,天下官员只有一万多人,过了40年,到仁宗皇祐时,官员总数已超过两万,到宋英宗时,更是达到两万四千之多。耗费在官员俸禄上的财富也越发惊人。

北宋初年,国家岁入钱粮绢布两千多万,可以结余大半;而到了宋真宗天禧岁末,也就是公元九世纪二十年代,国库每年收入一億五千万,支出则高达一亿二千万,结余有三千万;再过数十年,到宋仁宗在位时,国库收入支出相抵,财政已经没有丝毫富余。

北宋的人口和疆土,都远不如汉唐两代,但是为了支撑庞大的财政支出,国家税赋收入已经是唐朝时的七倍。民间因国家搜刮而贫弱,而国家聚敛的庞大财富则消耗在冗官与冗兵两个无底洞中,中央也不能富强。

真宗皇帝之后四十余年,宋神宗即位,戮力改革。他想要整顿冗官,革除弊政。他下旨宣布,今后文武官员致仕,有功绩、成绩显著的,可以全额支取钱粮衣服赏赐;没有显著功绩,但任期内也无贪污渎职等罪过的,退休待遇减半;有过错犯罪的,便不给俸禄。

对于不肯退休的官员,神宗改革了真宗赵恒恩养老臣的祠禄制度。他认为,年老的官员虽然不能任事,但“罢之则伤恩”,于是将他们安置在道教宫观之中,给予俸禄,令其安享晚年。一面为新晋官员腾出位置,一面也显示皇家恩义厚重。

神宗皇帝的本意,是让年老的官员给年轻人让路,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宫观官这种挂空衔而享受俸禄的优待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的官员争逐其位。而皇家设立的宫观官位,也越来越多。

到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有官员上书说宫观官的弊端:“近年以来,朝廷优待资格稍高的官员,在他们年老不能为国任事时,安置在宫观官职,优与俸禄,以显示朝廷的恩意厚重。由于人数不限,臣僚冒昧无耻,追逐安闲,贪恋厚禄,有的精神未衰,年富力强,便游手好闲,求此职位……到今日,内外宫观百余员,无丝毫实际事务可做,而每年耗费国库数万缗。”

然而,即便内外都深知其害,官员养老的政策还是成为北宋最根深蒂固的弊政之一。真宗时,内外宫观所有的宫观官只有几十个;百年之后,到徽宗时,宫观官的数量已经猛增到500以上,每年耗费的财富更难以计数。

落实退休待遇的报告 篇10

(1)长期异地生活、工作的参保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所在单位应将其名单、异地住址或异地工作地址、联系电话报社保局(医保科)备案,同时由参保人选择2间当地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或公立医院)作为定点医疗机构并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2)异地住院病患者,须在入院后3天内向所在单位报告,并由其所在单位(或家属)在1周内携带患者的入院诊断证明书复印件(传真件)到社保局医保科办理异地住院登记手续。

(3)因出差或探亲期间突发急病住院的,在病情稳定后应转回本统筹区内定点医疗机构诊治。

(4)参保人异地住院,应到登记备案的医疗机构就医(急诊抢救除外),并由个人或所在单位先垫付医疗费用。出院时,须带齐基本医疗保险IC卡、本人身份证、疾病诊断证明书、出院小结、医疗费用正式发票及医疗费用明细清单、异地就医备案表到社保局(医保科)办理报销手续。

关于落实乡村医生待遇的恳求 篇11

2000年,李鹏总理向联合国公开承诺:“------我国的乡村医生待遇与民师同等------。”

那时至今,民师甜果饱腹,倍受人们的青睐。而乡村医生却是苦果填肚,酸涩刺喉!一直得不到社会的尊重,是一个政治地位低下的弱势群体。农民健康的护卫者,何时能解忧?然而工作的忙碌,事情的繁琐,老后的担忧象一种生命的催化剂,时刻催促着我们提前衰老、提前进墓,辛苦一辈子,有何想头?!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我国还是一个刚从旧社会脱胎换骨的新中国,虽然有20年的建国历史,但由于地广人多,经济薄弱,科技落后,农民十分贫穷,连温饱都难以解决,国家哪里还有大批正规院校毕业的专业学生到农村搞文卫建设?那时农村卫生人才十分紧缺,赤脚医生队伍难以壮大?所以农村卫生人才的需求迫在眉捷。望梅止渴,只好将就。实行文卫工作粗线上马,于是我们这些跟师学艺的年轻医生就跨进了赤脚医生队伍的行列。当时我们年轻力壮,英姿潇洒,风华正茂。艰苦创业,以苦为荣,千方百计把农村合作医疗站搞好搞活。

坚持土法上马,实行一根银针、一把草药、上门宣传计划生育,“两管五改”,消灭四害,打预防针,发预防药,防治老膜炎和钩虫病。为民解疾,深受农友欢迎!

由此可见,赤脚医生是农民身体健康的先行官。没有人民的身体健康,哪还谈得上社会主义建设?卫生与教育同步发展,夯实了建设社会主义高楼大厦的奠基石。一对双胞胎降临农村,扎根农村一辈子,死了也要埋在农村的两支生力军,尤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2003年非典时期我们冒险战斗在第一线观察疫情、测体温、上报疫情。现在的中医创先,公共卫生服务,填写各种表册,建立软件资料、健康体检、癌症筛查、普查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慢病管理等各种繁杂的事太多。真是干不完的活,做不完的事。同时还要钻研业务,参加各种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农民一旦有病随喊随到。总之病人的呻吟,就是给我们的命令,上级布置的任务,就是我们的工作。

无论是漆黑的夜晚,还是风雨交加的泥泞小路,我们是一

手打电筒,一手撑雨伞,身背药箱,直奔病家。严寒酷暑,风里来雨里去。农村中的条条羊肠小道,我们不知走了多少遍。记不清的次数、数不清的脚印。我们默默地战斗在广阔天地,生活在风雨阳光中。几十年如一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早上行医催日出,晚上治病伴月归。常年背着药箱走在崎岖泥泞的小道上-----!渡过了饱经风霜的年月,偿尽了人间的苦辣甜酸------!我们由黑发变成了白发,十分苍老憔悴,无偿牺牲了

年华、贡献了青春!

是谁在减轻痛苦?是谁在延续生命?!是白衣卫士!在那

非典侵袭的日日夜夜,是谁在冲锋陷阵?!是白衣战士!在那禽流感流行的日子里,是谁在驱赶病魔?!是白衣天使!人们不要忘记:祖国生命的保护神,人类疾病的医治师,人民健康的耕耘者,农民辛勤的乡村医生!

然而给我们的是什么待遇?是观望、是等待、是寂寞,甚

至是冰霜!

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建立!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

生也来到了我们当中,能中会西的年轻骨干也不少,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已经形成,为农民看病,为农民报账,深受群众的欢迎!雄辩的事实证明:没有我们过去的赤脚医生对农村卫生事业的长期建设,哪有今天庞大的乡村医生队伍?没有乡村医生对农民身体健康的保护,哪有今天崭新的新农村面貌和小康村建设?

根据重庆市卫生局文件【渝卫科教(2000)45号】关于

印发《重庆市乡村医生教育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22条“巩固和发展乡村医生队伍,特别要注意解决乡村医生的一些

切身利益。乡村医生收入和待遇不低于当地民办教师的水平”。

重庆市2001—2010年乡村医生教育规划中措施与办法第七条“合理解决乡村医生待遇,建立退休制度。对那些在乡村医生岗位上工作满30年,年龄超过60岁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在其离岗后能适当给予生活补助,解决其老有所养问题”。

重庆市2001-2010年乡村医生教育规划实施意见第6条

《乡村医生中专水平合格证书》使用待遇中“根据重府发„1993‟215号文件规定:“凡经考核合格相当于中专水平的乡村医生,原则上给予相当于当地民办教师水平的待遇。------”。

依照上述文件精神,我们恳求:

一、根据国家民办老师与公办老师实行同工同酬的宗旨。

我们注册在岗的乡村医生,只要勤勤恳恳地工作,积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应与社区医务工作者实行同工同酬,提高乡村医生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

二、对年龄60岁,工龄30年以上并取得中专学历,依法

注册的乡村医生,应实行退休制度,其待遇要求按民师退休待

遇执行。

三.对年龄60岁以上,并多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尚未

依法注册的乡村医生,建议按照国家财政补贴和个人出资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共享晚年幸福。

四、对已故的乡村医生,本着一份贡献,一份回报的精神。

他们生前无私无偿地为农村卫生事业奋斗终生,给我们后人树立了光辉榜样。而今,正是全国乡村医生优惠政策正待落实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他们的业绩,共产党人也不能忘记他们的贡献。合理补偿解决其家属生活困难,平衡心理,能激发在岗

乡村医生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共产党人了解民意、关注民生、说话算数的诚信形象。

我们真诚希望各级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现在已是全国乡村医生阳光政策该落实的时候了,希望您们不要再推谢了!

请中央焦点访淡栏目组向全国的乡村医生转播,谢谢!

重庆市垫江县全体乡村医生

主送代表:

高安镇:谭常明:***

马武:***

胡永安:***

长龙乡:王良淑:***

澄溪镇:胡文良:***

坪山镇:王政贵:***

桂溪镇:周昌友:***

杠家镇:徐敏初:***

普顺镇:张官碧:***

高峰镇:李昌涛:***

曹回镇:蒋中矣:***

大石乡:冉世文:***

黄沙乡:黄云华:***

落实退休待遇的报告 篇12

在领导班子建设中,年老的同志逐步要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这是很自然的,退下来的同志,他们为党、为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体现对这些同志的关心照顾,并使退休待遇逐步与养老保险接轨,根据我镇实际对行政村基层干部离任退休享受生活补贴待遇作如下规定:

一、享受生活补贴费的对象及条件

1、享受补贴待遇的对象:

⑴现任村定补干部(指正、副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村委会计及党委、政府批准享受定补的干部);⑵村计划生育专干和妇女主任;⑶非定补的副村级干部。

2、享受补贴待遇的条件:

⑴现任的定补村干部,他们因年龄大,不能继续担任领导工作经批准离任退休的,凡年龄在50周岁以上,且工龄在5年以上(含5年)的同志,享受定额生活补贴待遇;⑵经批准离任退休的村计划生育专干、妇女主任,凡年龄在50周岁以上,且连续工龄达10年以上(含10年)的同志,享受定额生活补贴待遇;⑶因犯错误被处理撤职或自动离职者,都不享受一切补贴待遇。

二、享受生活补贴费的标准:

⑴通过批准离任退休的原村定补干部,年龄在50周岁以上,且工龄在5年以上(含5年)者,每月享受生活费50元,工龄补贴按每年2.5元计发;工龄超过5年,年龄45—50周岁之间的村定补干部经组织批准在家休息,每月发给生活费正职80元,副职70元;到50周岁办理退休手续,休息期间不计工龄;年龄在45周岁以下,工龄达5年以上,已参加养老保险的村定补干部经组织批准在家休息,到龄只享受养老保险,不享受其他补贴等待遇;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则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按工龄计算,正职每年100元,副职每年85元。

⑵通过批准离任退休的村计划生育专干、妇女主任,凡年龄在50周岁以上,且连续工龄达10年以上(含10年)者,每月享受生活费50元,工龄补贴按每年1.5元计发;凡连续工龄在10年(含10年)以上者年龄在45—50周岁之间,经组织批准在家休息每月发给生活费60元,到50周岁办理退休手续,休息期间不计工龄;凡连续工龄在5年(含5年)以上而不足10年,年龄达到50周岁者,则享受一次性补贴,按工龄计算,每年60元;年龄在45周岁以下,凡连续工龄在5年(含5年)以上离任者,享受一次性补贴,按工龄计算,每年50元。

⑶非定补副村级干部离任者,按任副职年限,每年80元,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

三、凡享受定额补贴待遇的村定补干部年老病故后,享受丧葬费800元,镇村各50%。

四、到龄享受养老保险的村定补干部、计生专干、妇女主任,自享受养老保险金之日起,本规定的补贴待遇终止,但享受养老保险月工资标准低于原到龄退休时月工资标准的,则按差额给予补贴。

五、办理享受补贴的手续,必须由个人报告,组织审核,镇政府批准。经批准享有定额补贴的,镇政府还将发给证件。

六、资金来源:定补干部的补贴费由镇村两级共同负担,其中镇政府供给70%,行政村在工副业利润中供给30%;其他非定补干部的补贴费则一律由行政村负担。

七、享受定额补贴的干部,必须模范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若严重违法乱纪,甚至触犯刑律,则视情节轻重,降低或免除一切待遇。

八、农村定补干部的工龄计算是指军龄、连续不间断的镇办企业(事业)正式工工龄和村定补干部工龄;村计划生育专干的工龄计算是指军龄、连续不间断村妇代会主任工龄和村计划生育专干工龄。

落实退休待遇的报告 篇13

国务院:

为了制止滥发补贴、津贴和奖金,一九八五年二月一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出《关于严格控制发放奖金、补贴的紧急通知》。同年八月,经国务院原则同意,劳动人事部、财政部联合发了《关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后奖金、津贴、补贴和保险福利问题的通知》。上述文件下发后,各地区、各部门根据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采取了若干控制和纠正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仍在滥发补贴、津贴,有的扩大补贴、津贴范围或提高标准,有的自行提高退休待遇,有的将提高津贴标准和扩大津贴、补贴部分列入企业成本。这些问题如不加以清理、整顿,严格控制,很容易引起相互攀比,使消费基金失控,加剧总需求膨胀,不利于进一步完善工资制度改革和理顺工资关系,也影响财政收支预算的平衡。为此,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议国务院重申,有关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制度的制定和修改权限,集中在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劳动人事部、财政部;除国务院明文授权的地方可以自定以外,其它地区、部门均无权自行决定。

二、凡未经国务院批准或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同意而自行决定的各种补贴(包括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补贴)、津贴,请各地区、各部门在两个月内进行认真清理和整顿,并将项目名称、标准、适用范围和处理结果报劳动人事部和财政部。在清理、整顿期间,各地区、各部门一律不得自行开口子。

三、各地区、各部门和单位凡超出国家规定自行建立补贴、津贴和提高标准的,行政、事业单位不得由行政、事业经费开支,企业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得列入成本(或费用),已挤占成本(或费用)的必须清理出来,在奖励基金中开支,并照章纳税。

四、凡实行经济特区工资制度的,一律不得再搞经济特区补贴。凡实行国家统一工资制度,需要建立经济特区补贴的,应事先征得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同意,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五、目前正在研究拟订企业工资改革的方案,在改革方案尚未确定之前,有关企业单位的行业、工种津贴问题不宜由国家统一规定。如果企业内部确实需要建立或调整岗位津贴的,可从奖励基金中自行安排。

六、关于提高退休待遇问题,在处理时既要考虑目前国家财政承受能力,又要防止给今后造成沉重负担,还要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应由劳动人事部商财政部等有关部门通盘研究,报告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执行。

上一篇: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运营服务协议下一篇:市场预测报告与市场调查报告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