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过马路解决方案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式过马路解决方案(精选17篇)

中国式过马路解决方案 篇1

几根黄色“铁桩”分布于斑马线两侧,在红灯状态下行人一旦越线,“铁桩”会立刻喷出水雾,同时提示行人“请遵守交通规则”……近日,湖北大冶出现的一种防闯红灯“神器”,引发公众兴趣。大冶市公安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还在试点的这套“神器”由“行人闯红灯自动识别抓拍系统”和“行人过马路激光彩虹道闸系统”组成,包括人脸识别抓拍、激光、喷雾等设备,其中喷雾为自来水,不会对行人安全造成影响。警方表示,该设备确实对闯红灯有阻碍作用。不过有律师认为,规范交通秩序需要提高全民素质,并非用“喷水”设施就能解决。【新京报】

【题目预测】

针对中国式过马路问题,湖北某市采用了闯红灯就被喷水雾这种做法。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中国式过马路问题,无论是一线北上广深,还是延伸到一些小县城,这样的问题在我国各地普遍存在,并且影响到了我国的形象。对于中国式过马路问题,各地都采用了很多的办法进行治理,也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该市的做法,我认为是一种方式的创新,对于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

政府通过行政手段的调整,往往对于问题的解决有着正向作用。通过这种喷水雾的设施能够提醒行人要重视交通规则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让人明白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性,也是通过显性手段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提高政府的形象以及公信力。但是该政策要想更好的发挥作用也会面临一定的问题。比如部分群众由于不知道而引起的不满甚至破坏设备;设备的安装的成本的问题乃后期的维护问题等等。

中国式过马路解决方案 篇2

“中国式过马路”——原系网民对行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调侃。“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 与红绿灯无关”;“只要我们大家一起过马路, 就没有车敢撞我们”……红灯行, 绿灯更行! (参看《齐鲁晚报》2012年11月6日)

原来, “中国式过马路”是指国人在过马路时无视红绿灯, 只要人多就一起“组团”穿过。有人认为这是行人规则意识淡薄、素质差的表现, 也有人觉得这应归责于交通信号灯的红灯时间太长, 还有人分析这是行人“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导致的。

网友顺着“中国式过马路”这一思路, 称翻越马路护栏是“中国式跨栏”, 称汽车强行变道是“中国式并线”, 称逆行造成的堵车是“中国式堵车”。一时间, “中国式”成了最热的流行词, 不少社会问题或陋习, 似乎都可以贴上“中国式”的标签。

起初, “中国式”多用于人们日常行为习惯或处事方面。如:

上学或者放学时间, 全国各地小学门口, 家长们开着二轮、三轮、四轮等各式交通工具, 将自家的孩子亲手送进学校或是迎出校园, 以实现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无缝对接”, 这是“中国式接送孩子”的特质。 (《中国青年报》2012年10月30日)

后来, “中国式”又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更深的层面。如:

从“离婚是个政治问题, 必须有单位证明”到“闪婚闪离”, 中国式婚姻由稳定变易碎, 面临着一场新的危机。 (《生命时报》2012年11月6日)

其实, “中国式”并不是一个新造词。早在2004年就有沈严执导的电视剧《中国式离婚》登上荧屏, 2005年又播出了《中国式结婚》, 两部电视剧都是对中国人婚姻的深度探讨。从语言学角度看, “中国式”是一个由类后缀“式”构成的加缀式合成词, 我们熟知的有新式、广式、火箭式、捷克式等, 词语本身没有褒义或贬义的感情色彩。但现在流行的“中国式”充满了戏谑、嘲讽, 甚至批判的意味, 这是语用过程中临时赋予词语的意义。

事实上, 随着“中国式××”使用频率的增加, 使用领域的不断扩大, 其表达的感情色彩也在变化。请看下面的例子:

莫言的获奖, 会让中国作家和文学更有自信与世界对话。莫言在近三十年写作中, 致力于形成中国式叙事。 (《光明日报》2012年11月4日)

上述几例“中国式”并无消极色彩, 倒是传达出积极赞扬的情绪。

中国式过马路 篇3

这个话题,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被淹没,相反,近5个月内,关于它的讨论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

中国式过马路之再也不来××了

中国新闻网:#闯红灯#一男子横穿马路被罚款,现场发飙:“以后再也不来宁波了”,无独有偶,金华一姑娘骑电动车走机动车道,被罚10元。姑娘掏出100元扔给交警。交警找她90元,姑娘把钱撒在马路上。“中国式过马路”人人摒弃,“出拳”管理却遭这般抵制,如果是你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央视新闻:[无名氏阿姨,自行车你还要吗?]在浙江湖州,一名推自行车的阿姨擅闯红灯:“闯红灯就闯红灯,要你们管个#%&……,车子你拿走,我不要了!”执法民警:“叫什么名字?”“没名字!”“同志,开个单子给你。”“不要,你只要把我车子看好就行了。”阿姨怒气冲冲的走了,只留下自行车……

南昌交警徐永华:#中国式过马路#[过马路闯红灯被罚,那些雷言雷语……]“我以后再也不来杭州了!”“我宁波以后都不再来了!”“别拍我!神经病一样!不就是过个马路?”“闯红灯就闯红灯,车子你拿走,我不要了!”……我以后再也不来××了……您这是跟谁赌气呢?

中国式过马路之我有道理

jinderella:如果大家都顶红灯走了就剩下我一个人还站着,那感受挺傻的,尤其是在路上没有车的时候感受就更另类了,后来也就不管了,别人走也跟着走了。

再见:在不违反交通纪律的情况下我真心的支持#中国式过马路#现在普通路上过马路至少拉一群人才叫安全,去他妈的烂素质弱势就会被欺,见到人一辆开得比一辆快

爱诺1995:觉得过马路挺难的,尤其在道路特别宽的时候,跟着大家走心里有底。看红绿灯不如跟着大家靠谱。

欢乐的阿牛宝宝://@轻松调频钟秋:处罚中国式过马路和处罚中国式车辆转弯要双管齐下。很多时候,车辆左右转弯需要尊重行人路权的时候,这些车辆肆无忌惮,导致行人没法过马路,所以有人会想,还不如中国式过马路呢,主动权掌握在我自己手中。

斯坦尼斯拉斯_罗森内里:但是反过来想想,有些路口没有红绿灯,行人站那等,会有几辆机动车主动减速避让??“中国式过马路”都是相互的,也可以说是被逼的。

孙鹏-爱玩客:路口站上几个交警,交通一下就好了很多,但是还有抢红灯,中国式过马路的存在,这是为什么呢?交警同志,敢不敢以后天天都在?别弄段时间停了可以么?

晃着大脑袋:中国式过马路原因是机动车不让行人导致的,右拐的车没一个让行人的,有天我遇到一个让的,有点惊讶,仔细一看是老外

中国式过马路之从我做起

冯振-复苏:#青春正能量#拒绝中国式过马路从我做起!骑车、步行遵守交通法规!

纪人阿伟:中国式过马路:人攒够一堆儿了,与红灯无关。尽管CCTV及其他载体相继报道了关于中国式过马路,但为了你自己的人身安全和道路安全,请大家遵守交通信号,红灯面前停下的是脚步,前进的是文明

小程品种改良进行时:早上药行街,中国式过马路、一老爷爷打头阵,我看那协警起初还吼他们示意停下,老爷爷可能没听到自顾自走着,那协警无奈死又摇头又叹气

中国经济网:#中国式过马路#行人闯红灯被罚款5到50元不等,网友徐乾贵认为罚款实际上有利于社会安全意识的提高,既造成了被罚者一定的经济损失,也让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失了面子。交警依法办事,行人和机动车、非机动车依法行使,一个城市的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现象的发生将必然地减少。

猫起不说话:转:停下来并不寂寞,跨过去成为传说——告别“中国式过马路”。有点意思。

海曙团区委:#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长期以来,“中国式过马路”都是造成城市交通乱象的重要诱因之一,我们希望通过文明交通劝导活动使大家形成文明过马路的氛围。文明出行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现在起我们的志愿者将在交通高峰时段为重要路口开展文明执勤,对这一行为进行劝导。共同营造文明海曙。

婧是文静的婧:每次看到路上突然窜出来的行人都捏把汗……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抵制中国式过马路。最好是尽快实行人车分离,各行其道。能在保障百姓生命安全的同时,提高交通出行效率。

小弯月尖儿:今天是儿童安全日,小朋友们一定要做到远离水电和煤气,和爸爸妈妈们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红灯停绿灯行,我们要杜绝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爸爸妈妈们也不要把我们小朋友独自放在家里和车里,祝愿所有小朋友们健康平安幸福快乐!

中国式过马路作文 篇4

红灯停,绿灯行这一句话是我们从小就开始念的,而现在一些内城市开展了行人闯红灯专项整治,却有一些人被处罚后当场发飙,这不禁让人感到好笑。

在中国许多城市都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在斑马线的两端明明是红灯告诫人们此时禁止过马路,但仍有许多人给予理会,直接过马路。而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

如果要问那些经常中国式过马路的人为什么要这样过马路,他们可能会说:我赶时间,没时间在这等红灯或我看别人都这样过马路,要是我一个人站在这等红灯会显得我很另类又或者一些老人会说:我腿脚不方便,我怕等红灯又亮了,我才走一半。然而我认为这些不能成为中国式过马路的理由,你时间再怎么紧,也不可能连等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都没有吧。你以中国式过马路存在极大的危险,而你等一分钟却能大大降低这个危险,难道在你眼中你的一分钟比你的生命更重要?又或者说你认为等红灯很另类,但你却不知道正是有许多人像你一样的想法,才会令等红灯变得很另类。其实等红灯一点也不另类,因为这体现了你爱护生命与遵守交通。最后我对老人过马路不等红灯也持否定态度,因为老人家即使腿脚不好,但可以多等几次嘛,一段段的过,毕竟老人家都不赶时间。虽说中国式过马路会给你带来一时的方便但却给交通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里更是严重。并且这样过马路还可能会危害你的生命安全。而你只需小等一分钟左右,这些隐患和影响都会没有,何乐而不为呢?中国式过马路不值得人们提倡,老老实实等红灯才是王道。不要因为一个过马路而危害了自己与他人。

中国式过马路高一作文 篇5

这天中午,烈日当空,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约了去上街,本来我犹豫不决,但在小伙伴们真诚地邀请下,我心动了,便一起打了个车,向超市“进军”。

车子走到十字路口时,红灯亮了,那位阿姨便踩住刹车,车一下子就停了下来。突然,一辆小轿车从我们身边开过,他左顾右盼了一下,加大油门,“呼”地一下便开走了,我心里暗暗想道:像这种不遵守交通法规的人,会恶有恶报的。我身边的小伙伴也在说他,说他不遵守交通规则,说他人品不好……没想到,他果然出了事,与一辆电动车相撞了,幸好没有人员伤亡,要不然就罪加一等了。接着,他就被带走了。此时,他才后悔莫极。但现在什么也来不及了,因为世上没有后悔药。

我看到他尝到了恶果,有点替他不值。看完了这件事,我便重新收拾好心情,朝超市里面走去了。

出了超市,准备回家的时候的,却发现没有钱了,我问小伙伴们,他们也只剩下了2~3块钱,根本不够,我们便只好步行回家了。

走到红绿灯的地方,当时因为行人太多,有的人竟然闯红灯,有的人便从许多的车辆中穿行而过。天哪,我都不敢想象这种的后果了,怪不得外国人会嘲笑我们中国人过马路的方式了,就连我这个小孩都懂得怎样遵守交通规则了,为什么那些大人却不懂呢?我非常难过。

到绿灯了,我刚想过马路,一连小轿车像风似地向我开来,我还没反应过来,那个司机便一下踩住刹车,走下车来,对我破口大骂:“你这个小孩,走路不长眼睛啊,快滚啊!别妨碍我开车,快走,要不然别怪我不客气,哼!”说完,便开着车走了。他走了之后,我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了!那是因为有的人遇到了紧急的事;有的人要迟到了,要加快速度;还有的就是蛮不讲理的人……,我遇到的就是第三种的人了。

中国式过马路调查报告 篇6

调查背景:

如今中国式过马路的“美誉已经广为流传”,而部分人却不以为然,依旧随大流式的闯

红灯过马路,为此我们小组在这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几个路口的不遵守交通规则人数比例,针对这些人群提出建议,同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调查方法:

实地观察。

调查时间:

**月至20**月。

小组分工:

……………………………………………………

调查问题:

随机访问的人行道处,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数比例是多少?

调查过程:

实地考察。

调查结果:

站前路与民主南路交叉口44%;

工业路与民主路交叉口37%(红灯80秒,绿灯60秒);

塔南路与工业路交叉口73%(红灯153秒,绿灯33秒)。

调查分析:

通过我组实地考察以及对数据的分析调查,得出了部分结论如下:

1. 红灯时间长对人们闯红灯的思想影响较大;

2. 路口车辆的多少对人们闯红灯的思想有影响;

3. 是否有人带头闯红灯决定了当前人们是否闯红灯;

4. 交警的存在只对车辆起作用,而对人基本无威慑作用。

“中国式过马路”一直是我国的一大“精神污染”,而造成这些污染的一大重要原因是人们的思想境界不够高以及危机意识不够强;部分人心中只是为了赶时间而选择铤而走险,有些家长甚至带着孩子一起闯红灯,这是一种极不正确的行为,不但违反秩序,而且给孩子做了坏榜样,长此以往,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是弊大于利的。

日本右派虽篡改历史,但是日本国家的人民素质确实世人皆知的,日本人们可以做到千人避难离开时地上无垃圾,相比这样高素质的国家在过马路时,并不会随大流的闯红灯,这是国民个人素质的问题,也是国家教育宣传的问题。

但是我让大家注意,为什么中国式过马路在我们小时候并没有报道,而是在近几年被扩大宣传,是因为当时媒体不在意,还是媒体不够发达?这或许只是次要的原因,我所观察到的,并非如此。

留心调查结果的括号部分,就会发现,为什么工业路与民主路交叉口的比例要远小于塔南路与工业路交叉口?因为前者绿灯时间有60秒,红灯仅仅多了20秒,而后者,绿灯仅30秒,而红灯时间竟有2分30秒,这就意味着人们如果到路口的时间不巧,就需要额外等待2分30秒的时间,这时间我们或许都会等的不耐烦,别说我们,就算让交通局长自己过来,或许也会不耐烦。

随着时代发展,城市化日益扩大,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车辆的普及率也升高了,车比人多这一交通现实使得红绿灯在机动车道的分配必须增加,因而引起了交通灯的时间安排的不合理。

绿灯时间过短而红灯时间却极长,人们本来急切地赶路心情都被这红灯折磨的不能忍受,看到了有人闯红灯,跟上去也是情有可原,媒体大力报道过马路的景象时,我却并没有见过哪家媒体报道了红绿灯时间的问题。

调查结论与总结:

中国式过马路解决方案 篇7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 和红绿灯无关。”这是对目前国人闯红灯的集体写照, 虽然是网友的调侃, 但却也显示出了众人的无奈, 尤其是对驾驶车辆行驶的司机朋友来说, 更是对这种行为无奈至极, 甚至愤怒。这样的现象也被网友形象地称为“中国式过马路”,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中国式”将行人闯红灯的问题推向了舆论浪尖, 于是人们开始了一场关于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等方面的讨论。

二、“中国式过马路”的现状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 “中国式过马路”目前已呈常态化现象, 其原因涉及法律、公民素质、交通环境、管理等环节,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 行人安全意识淡薄, 交通安全宣传力度不够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 机动车保有量每年都以较高的速度发展, 这使得人车矛盾也凸现出来。而当前的社会对大众的交通安全的宣传往往不够及时, 强制性也不够明显, 致使人们的交通意识越来越淡薄, 参与性也不高。在现实中, 人们往往以罚代管, 多用道德进行约束, 但是并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合理有效地宣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因此, 交通大力推进交通安全的宣传力度已经势在必行。

(二) 处罚方式不合理

我国目前对交通安全的违法处罚力度较弱, 强制性不足, 在实际上还是没有对闯红灯者进行真正的违法教育, 一般仅用罚款或者书面口头警告进行, 缺乏对相关交通制度的真正保护, 是非常没有效率的措施。

(三) 基础设施设置缺失及设计不合理

交通安全设施的不合理也影响行人对过马路的盲目随意的态度, 滋生越来越多的闯红灯现象。交叉路口停车线过窄、标志不明确、红绿灯设置时间过长都是影响行人出行的重要原因。

(四) 信号灯配时不合理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汽车保有量稳步提高。但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城市路权分配的不平衡。为了缓解机动车交通拥堵的状况, 在路权分配过程中, 很多城市始终过分偏向机动车。在红绿灯路口, 当机动车、非机动车在信号灯规定的时间里通过路口之后, 分配给路人的时间就少之又少了, 这样不仅会引起“人车矛盾”, 还会引起巨大的道路隐患。

三、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管理对策

(一) 加强文明交通的宣传力度

积极发动社会力量, 开展灵活多样, 形式内容富有趣味性, 广大人民群众都可以接受的交通安全活动。媒体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我们需要开辟媒体宣传阵地, 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 及时公布交通违法的情形, 开拓媒体宣传的范围, 可以及时开展相关讲座, 给广大群众深入剖析交通违法案例, 曝光交通违法的行为, 增强人们对交通违法行为的认识, 提高群众遵守交通秩序的意识, 提高交通法规的震慑力, 营造良好的交通秩序氛围。

(二) 创新管理手段

目前, 交警部门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通常采用的是罚款的方式。事实上, 我们可以采取疏堵结合和点线结合的方式。疏通结合, 即对针对市区人车流量大, 机动车乱停乱放等较为突出的问题, 交警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 缓解停车难问题。同时, 加大查处机动车乱停乱放管理力度, 对禁停路段违法停放的车辆拍照、贴单、拖移, 疏堵结合, 着力规范机动车停放秩序。点线结合, 即加强非机动车管理, 对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上机动车道和三轮车乱停乱放等显见交通违法行为, 综合运用教育、罚款、扣车等管理手段, 严查、严管非机动车违法行为, 全面规范重点路口非机动车通行秩序。

(三) 合理分配“路权”

“中国式过马路”最凸显的矛盾就是人和车的矛盾, 我们需要合理处理人车矛盾来缓解行人乱闯马路的情形。我们要在保障基本通行秩序的情况下, 让机动车辆给予行人更大的空间和时间, 让行人有时间分配自己的通行时间。在传统的交通中, 信号灯往往留给机动车的时间很多, 而对于行人和自行车的等非机动车, 通行的时间被过度挤压, 造成了行人和自行车主因赶时间而无视这些信号灯的设置甚至无视交通法规, 也使行人和自行车主们依然可以理直气壮地面对一张罚单。因此, 在今后的交通决策中, 应该让各个阶层和选择各种出行方式的交通参与者, 都有参与讨论、决策的机会, 使各方的合理权利都得到体现。

(四) 健全交通法律法规

每一个违法的社会现象都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制与制止, 因此, 对于行人乱闯红灯造成交通混乱、人车矛盾的情形, 政府应该提高重视, 加大交通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力度, 权衡好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不能让道德治理代替法律约束, 而让法律真正起到保障人民权益的作用, 让人们真正生活在一个有序的社会中。

参考文献

[1]和润沣.行人交通违法治理还需多管齐下[N].兰州日报, 2012-8

北京:向“中国式过马路”说不 篇8

北京望京街道执勤交警:按交管部门的要求,主要是针对带头闯红灯的行人和骑车人进行处罚,对其他跟随者还是以教育纠正方式为主。

北京交通协管员王师傅:不少人已经知道闯红灯可能挨罚,但协管员没有执法权,交警又看不过来那么多路口,很多行人还是有恃无恐。

被交警拦下的闯红灯者:闯红灯怎么了,我都闯了几十年了,要你管!

快飞的样子:北京开始执行行人过马路闯红灯罚款的规定,但安立路一个十字路口的红绿灯让我纳闷,一名中年男子大步快走横穿马路得要67步,现在的绿灯只有20秒和25秒(两边不一样),正常人也只能走到路中间就变成了红灯,这样的情况不闯红灯还真就过不去马路了。

伊明stone:当政府公布了对行人闯红灯实行罚款政策之后,虽然也有一些微词,但客观上还是起作用了,起码在我上下班途中,发现闯红灯的行人几乎没有了。

帽儿爷呆呆:中午外出吃饭,到路口时谈兴正浓,忘了看灯,被同事一把拉住:“别闯红灯啊,现在可要罚款了。”可见治理与不治理就是不一样。变了灯走过去,他嘟哝了一句:“你说那么多路口,谁来执法啊?”可见有了治理政策还不够,落实是关键。

告别‘中国式过马路’活动总结 篇9

告别‘中国式过马路’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从小培养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告别“中国式过马路”,并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作用,通过青少年“1”的努力,带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6”的力量,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积极参与到文明出行――告别“中国式过马路”活动中来,决定开展“告别‘中国式过马路’,争当一名文明出行小监督员”活动。

4月10日上午XX校举行了“告别‘中国式过马路’,争当一名文明出行小监督员”启动仪式,仪式上辅导员代表来自301中队的王余琼老师向全体少先队员倡议:

(1)各中队积极开展“争做文明出行的践行者”活动。利用班队课、晨会课、午间谈话、思品课等多渠道培养队员良好的`文明出行行为,以实际行动告别“中国式过马路”等不文明行为,不断增强自身出行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努力营造文明出行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氛围。

(2)积极“争做文明出行的小监督员。在上下学途中和日常活动时,努力发现行人的“中国式过马路”等不文明现象,并及时进行劝导;发挥好文明出行小监督员的作用,对接送自己的家长、长辈的不文明交通行为要进行劝导,并能与家长一起共同承诺,积极投身“家长送我上学校,我给家长提个醒”等“小手拉大手”活动,共同营造平安、和谐、畅通的道路交通及校园周边环境。

中国式过马路作文550字 篇10

后来才了解到,这就是“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跟红绿灯没关系,只看人不看灯。

我不禁皱眉,难道红绿灯成了大马路上的摆设吗?到底是什么让中国的民众“开创”了“中国式过马路”呢?

在我看来,原因有三。

一是交通部门疏于管理。这般“声势浩大”的过马路,竟无一交警阻止。是交警们正忙着“偷菜”,还是形象

不够“威武”,以致无人听从劝告?个中原因我无从知晓。但交通部门执法不严,却是铁板钉钉的事实,无从辩白。

其二,民众的安全意识淡薄,更多的,或许是一种侥幸心理在作崇。人们往往寄希望于“运气”二字,总是认为自己不会成为那几万分之一的“倒霉蛋”。殊不知,灾难总在无意间降临。试想,假如有一辆车正高速驶来,刹车不及,那这些人的生命……我不敢想象,相信如此过马路的群众也不曾想像。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

第三,安全教育力度不够。其实安全教育对应的恰是民众的安全意识,由此事件,反映出我国推行安全教育的程度,均存在着巨大的缺陷。比如:近年来,各电视台播放的安全教育宣传片越来越少,安全标语也日渐式微;学校几乎是不存在安全教育的相关课程……

综上所述,“中国式过马路”的产生,这责任要均分到民众自身和有关部门的身上。对此,必须要加强安全教育,通过电视、报纸、宣传单等媒介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交通部门也应加强执法,安排交警在各大路口进行监督。

是什么催生了“中国式过马路”? 篇11

“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显示了羊群效应。

当人们发现闯红灯很少受到惩罚,

利己主义意识就会唱主角。

于尔根从德国来到中国工作,在日常生活方面,他最苦恼的就是如何过马路。“到底是红灯行还是绿灯行。我看到绿灯有人在走,红灯也有人在走。常亮和闪烁有什么区别,绿灯闪烁的时候能不能走,红灯闪烁的时候要不要停止?”以纪律严明著称的德国人在他的中国朋友看来确实有些较真。不过,要给出个正确答案也确实不易。“道理上是绿灯行,不过,你看红灯的时候,如果有中国人走,你跟着走就行。”

这一在中国人看来最稀松平常的现象,近日来被网友戏称为“中国式过马路”。

什么是“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如今已有了官方定义: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它源于今年10月11日,网友“这个绝对有意思”所发的这条微博,微博同时还配了一张行人过马路的照片,虽然从照片上看不到交通信号灯,但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这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一天内被近10万网友转发。

在北京市北苑路的一个十字路口,记者发现在早晚高峰车辆很多的时候,行人基本都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但在车辆稀少的时候,就有不少行人确认没有车辆时快速通过,即使有人在遵守交通规则,也会看到周边的人通过而一起行走。

尽管有不少专家、网友认为,国民素质太差、交通规划太混乱是根本症结。但“中国式过马路”更多地带有一种调侃和自嘲的情结,国民过马路的心理十分有趣,与许多国家都不一样。

闯红灯并非中国专利

据于尔根介绍,过马路闯红灯在德国是几乎不会出现的。因为,他们对于交通规则的遵守程度直接与个人信用挂钩。比如,闯过红灯的人可能无法分期付款买车而需要全款;房屋贷款可能给别人30年,而给闯红灯者只有20年。因此,在德国,绿灯亮起才能过马路。

而在美国就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在一些中小城市,尽管行人、车辆稀少,但白灯行(美国是白灯通行),红灯停都会被严格遵守。但在纽约等大城市则不然,闯红灯比比皆是,只要没车,迅速通行,与中国不同的是,他们不用“凑够一撮”。任何个体都“敢于”闯红灯。人车抢道、互飙脏话的情景也时有发生。

在中国的近邻日本,则有着与国人非常相似的情况。首先,日本人十分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现象非常少。出现闯红灯现象时,只是个别人的时候,会被当成异类,其他日本民众往往能够坚持己见,继续等待。但是有超过两个人带头闯红灯的话,大家会跟着一起闯,特别在一些车少的地方。

“凑一撮”源于传统从众心理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的奇特心理,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沈政向记者介绍,从传统文化来说,中国人包括大部分东亚人都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其中从众心理就是重要特征。“不前不后,聚众。如果有法制标准的话,这种观念就是好的。但如果缺乏法治观念、是非观念,就会出现‘中国式过马路’这种不好的现象。”

沈政认为,不同的社会环境、经济条件下,究竟是把规则当做第一性,还是现实利益当做第一性就会出现差别。这也就说明,有着同样心理但是经济条件比中国好的日本,为什么闯红灯事件较少发生。

南京大学新传院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主任周凯则认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讲,“中国式过马路”显示了羊群效应。当人们发现闯红灯很少受到惩罚,利己主义意识就会唱主角。很多人都闯过红灯,为一个非常着急的事情要过马路,这时附近没有车了,穿过去也就10秒钟,而车来至少要1分钟。一些红灯设置不合理,当初设计红绿灯转换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今后道路变迁、人流和车流变化?如果绿灯只有10秒左右,马路又比较宽,不闯红灯怎么办?

周凯认为中国人在文化心理上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立了规矩却不严格按照规矩来执行,这也使得“不违法、小违规”在社会上大行其道。大环境中,人们很多时候不太守规矩。“中国式过马路”折射出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守规矩方式”。

提升国民素质教育是关键

同济大学中德交通研究中心曾对上海和杭州两地进行了“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等待时间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行人可忍受的时间约为70秒到90秒,课题组还把这一现象与国外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中国行人算是“能忍族”,比如德国行人的忍耐时间限度是60秒,而英国行人忍耐限度更低至45秒,美国人则是40秒。而国内的一些路口为行人设置的红灯时间长达120秒。

有专家称,忍耐限度的长短与中国大的环境不无关系,目前中国处于城市化、市场化的进程之中,社会中矛盾较多,人们的焦虑是不可避免的。这些焦虑因素,都会对人的心理忍耐限度产生影响,导致忍耐度降低,从而缩短等红灯的忍耐极限。

周凯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只能靠国民素质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整体性的提高。让社会形成遵守信号灯的礼仪,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中国式过马路高一作文600字 篇12

但是,“中国式过马路”并不是捏造的。看车不看灯,随便翻栏杆,集体闯红灯……这些已经变成平平常常的事了。我曾看过一名小女孩,在红灯下劝阻父母等待绿灯,却在无奈下闯了红灯。一代代“传承”,“中国式过马路”仿佛成了中国的“传统”。很快,那张标签就要印在我们的脸上了。

我们之所以“中国式过马路”,是因为中国的交通规则存在问题以及部分国民没有良好的素质。如果我们再不改正的这些小小的问题,并继续这样下去,中国的未来不堪设想。将会从过马路演变成事态更严重的事情。

我认为,如果我们想彻底撕掉标签,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增强我们的安全意识,在红绿灯处安装一些语音系统,提示并警告人们;二,务必做好严厉的惩治规章,不然“闯红灯大队”只会愈加庞大;三,许多红绿灯设置时间不合理,导致人们等待不耐烦,多次闯红灯,这需要政府做些调整。

中国式过马路解决方案 篇13

小记者从网上了解到,杭州交警确定将中心城区的西湖大道、庆春路、体育场路、曙光路、天目山路、解放路、中河路、延安路、湖墅路和环城西路等10条道路,以及繁华商业区、学校、医院、超市周边交通堵点作为第一批治堵重点。依托这10条治堵重点道路,着力构建“中国式过马路”杭州治理模式。

据报纸上说,杭州再出新招,在保m路与曙光路口采用现场曝光方式升级治理“中国式过马路”。5月5日小记者来到这里进行调查。果然,一块屏幕醒目地竖立在路口,屏幕下方写有“不文明交通行为曝光台”几个大字,屏幕边是一架摄像机机,通过摄像机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实时摄像,并将画面传输到一边的显示屏上进行现场曝光。我还发现这里的信号灯与别处的不同。这里的信号灯在绿灯时,正在行走的绿色小人下有着“行人安全通行”这几个字,当转换为红灯时,站立的红色小人下又变成了“行人禁止通行”。而且,在斑马线的.两端,还有两块红色的区域,上面写着“行人等候区”,看到了这个就知道在红灯时须在这里等候,一目了然。我在这里进行了统计,也许是有了曝光台的原因,我发现每分钟闯红灯的人数几乎为零。看来,这曝光台的作用也是不可藐视的。

小记者在西湖边走了一圈,发现几乎每条路上都有显示文字的信号灯,行人等候区与正在执守的交警。当我发现了一条没有交警的路段,两个穿着时髦的年轻人正在为所欲为地闯红灯,这时距离绿灯倒计时只有两秒。我抓住了这个机会,上前采访了其中一个闯红灯的姐姐。起初她是万般的不合作,后来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不就是闯了个红灯吗?况且有没有交警。”是啊,有许多的市民不闯红灯的原因仅仅还停留于不被交警处罚,却没有从生命的安全利益出发。

纽约直击“美国式过马路” 篇14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此现象绝非中国独有,中国人心目中最发达的美国,自称是“世界中心”的大都市纽约,集体闯红灯的现象也非常普遍。

这几年里,时时在曼哈顿的大街上行走做行人,天天开车在纽约的马路上做司机,对纽约行人闯红灯的现象深有体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任何时间、在任何一个路口,都能看到成群结队的行人在闯红灯。

如果说,“中国式过马路”是“凑够一撮人”就闯红灯,尚有所顾忌,“美国式过马路”则还不如中国式,行人我行我素,全然不顾车辆和其他行人,自己直接开步走,连和他人“凑一起”的意识也没有。仿佛他们根本看不到红灯或者绿灯(纽约是白色通行灯),只要能免于被飞驰而来的汽车撞死,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闯红灯。

在纽约,如果还有少数面对红灯犹豫不决的,或者看着其他闯红灯的人群而面带疑惑的,那肯定是外來的游客,包括初来乍到的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在国内,一直被告知,美国人非常守规矩,绝对不会闯红灯。在网上看到一个国内来的学生写博客说:刚到纽约,看到行人随便闯红灯,不是只有我们中国人才闯红灯吗?

纽约人为什么喜欢闯红灯?是他们素质太低了吗?恐怕不能一概而论。纽约地大人杂,什么文化水平的人都有,马路上走的,既有没上过学的非法移民,也有腰缠万贯的超级富翁,更多的是拥有高等学历的高级白领。闯红灯的原因与素质无关。

纽约行人随意闯红灯,首先与纽约交通警察对行人的宽松放任有关。汽车闯红灯会受处罚,但纽约行人随意过马路,都是在交警的眼皮底下发生的。警察司空见惯,从不过问。据报道,1998年,纽约市整顿交通秩序,警察向一位乱穿马路的白领女士开出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张高额(50美元)罚单。此女士不服,上了法庭,最后不了了之。

纽约行人闯红灯,还与纽约的交通规则不合理有关。纽约市内,很少有立交桥和行人过街天桥。绿灯亮时,行人通过,但交叉方向的汽车也开始右行,人、车发生地理空间上的冲突。纽约的司机也都不是吃素的,作风粗鲁野蛮。也就是说,即使面对的是绿灯,纽约的行人也无法安心享受通行权。反正一样要和汽车抢路,久而久之,行人眼中看不到红绿灯了。

英语中,不顾交通信号、乱穿马路的人专门有一个词,叫“Jaywalker”。这个词原意有嘲笑乱穿马路的人“老土”的意味,可现在的现实变得完全相反。维基百科记载说,不光纽约,在美国其他大城市,如芝加哥、波士顿等地,行人乱闯红灯的现象也非常普遍。

乱闯红灯不是件好事,网上热议,如果能够提高中国人的交通意识,无疑是件好事。但是,没有必要什么事都与中国人的素质联系在一起。国庆长假,游客乱扔垃圾,也有人称国人素质低,美国人如何如何。美国人乱扔垃圾的现象太普遍了,公园景点不实行高额罚款(往往在1000美元以上)的话,根本管不住。

人就是人,本质是一种动物,其天性是散漫自由的。是否遵守法条或规矩,与守法的成本有关,与违反的代价也有关系。不同的管理制度下,人的表现不一样。将中国和美国的社会现象做一对比,不难看出,所谓素质高低,决定是否适合实行某种制度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摘自《今日文摘》 图/人民网)

中国式过马路一辩立论及质询小结 篇15

我方的观点是“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现象靠他律”。对方辩友刚刚为我们描绘的美好愿景确实令人神往,可是对方一辩刚刚的立论略发的显得模糊和片面,下面请允许我从五个方面陈述我方观点,进行理论陈词。

首先,开宗明义,概念先行。据百度百科、中华大辞典、大辞海等权威性定义:改变是指事物发生了变化;自律是指自我约束,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而他律是指非自愿地执行涵盖道德标准、法律体系以及其他社会规范,狭义上说,他律又是除本体外的行为个体或群体对本体的直接指导、引导、约束、控制、检查和监督等行为。此外,我想提醒对方辩友的是,“自我意识”并不等于“自律”,自我意识必须要转化为行动之后才被称为自律。

第二,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自律所依据的标准是人的内心准则,是依靠每个人对社会、事物的取向和价值观的不同因人而异的,而在社会意识多元化的今天,自律标准是不能达到统一的。此外,人是复杂的情感动物,逐利性和惰性是人的天性,在利益面前,难免不受诱惑,所以这正需要加强他律,依靠他律的监督和指导使人们采取正确的行为。而相对于自律来说,他律更具有标准性、公平性、客观性、整体性和稳定性,能够长久的应用,是靠谱的,所以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现象应该靠靠谱的他律,而不是靠不靠谱的自律。

第三,自律是内因,而他律是外因。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生的根本原因,而左右事物发展方向的却是作为客观因素的外因。我们今天讨论的辩题是《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现象靠什么》,从辩题中我们可知,问题已经发生了,那么现在需要考虑的是问题向哪个方向发展,也就是外因左右事物发展方向的这部分,即他律对问题的影响。也就是说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现象要靠他律。

第四,对于中国式过马路,除了个人因素之外,我们也不能忽略公共因素的影响,红路灯的时间长短,道路的宽窄,以及天桥和地下通道等设施的不完善,而这些现象都是自律所不能改变的,只有要靠他律才能解决这一问题。既然自律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他律却能完成,不正说明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要靠他律吗?

最后,提醒对方辩友,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现象要放在现实社会中来对待。现今,我国国民素质已经有了很大一部分的提高,每个公民都有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基本意识,之所以会产生“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主要是因为公民这种意识没有转变为行动。那么就要靠他律进行不断的教育和引导、约束和监督,从而使个人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可是对方辩友要明晰的是:要彻底的解决,也就是遏制“中国式过马路现象”,需要的是自律和他律相辅相成,但我们今天讨论的是“改变”,改变≠遏制,所以在我们养成自律遵守交通规则之前,他律就显得特别的关键和重要,他律是养成自律的必要手段,没有他律,自律就不能养成,所以先他律后自律,他律是改变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现象的最有力手段。

中国式过马路解决方案 篇16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材料一:近两年热议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在乌市部分路段时有出现。商业繁华人流量大的闹市区往往就是交通违法行为的“重灾区”。

材料二:(亚心网讯)“不好好走道,就要罚款了!”从4月1日起,乌鲁木齐市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对行人违法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对车辆的违法行为进行严管重罚。根据违法行为不同,罚款金额为5元至50元不等。被处罚的行人或驾驶人员由交警部门负责组织一天的培训教育,参加至少一天的`现场协勤。

材料三:(天山网讯)5月6日上午,记者从乌鲁木齐市文明办与市交警支队共同举行的“文明交通出行”活动新闻通气会上获悉,4月1日至4月30日,①乌市4个中心城区八个示范路口对违章行人进行处罚一个月来,共处罚5094起行人违法行为,罚款25505元,教育劝导近13000人次。

材料四:乌鲁木齐公安局交警支队公布数据显示:②通过一个月来对行人违法过马路现象的整治,行人受伤的道路交通事故明显减少。4月份有18起,同比下降30.8%,环比下降21.7%。其中有2起是行人过错导致,其余16起不同程度上因机动车违章行驶导致。

材料五:据乌鲁木齐市文明办介绍,③4月份以来,市民对文明交通出行的认同程度普遍提升,对处罚措施的实施普遍理解和支持,在示范路口有人闯红灯时,会有旁观群众表示谴责。不断有市民自发加入志愿者行列中来,在各个路口宣传文明交通出行。

材料六:为促进交通的人车和谐,四月份在治理行人不文明行为的同时,乌市文明办向全市机动车驾驶员提出倡议,主动礼让行人,向3000多名驾驶员发放了宣传资料。④据悉,交管部门五月份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重点整治“车不让人”。

(1)、请从上述材料中提炼出我市“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整治工作的措施及成效。

(2)、分析材料三提供的数据,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3)、以上材料中四个划线的句子有两句存在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加以改正。

【答案】

(1)、措施:4月重点对行人违法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五月重点整治“车不让人”现象。成效:行人道路受伤事故明显减少;文明交通出行认知普遍提升。

(2)、对违章行人进行处罚以劝导为主;治理和宣传教育还需继续加大力度。

(3)①句(1分),在“乌市”之后加上“在”。

在曼谷过马路 篇17

虽然知道它只是电影,但却拦不住我把“泰旅”想象成充满了冒险的奇遇。这非常符合我的口味。我觉得旅行就应该如此,被美景和陌生感裹得严严实实,有那么点不确定,还有那么点分量合适的暴力和不会危及到生命的小危险。

一道曼谷,我就被异域的交通震撼。摩托车像急速爬行的蟑螂一样传梭在车流的缝隙里。没有地下通道,极少的过街天桥也是顺地铁而建,人行通道很少有装红绿灯。最让我差异的是:许多公交车居然没有门,但里面的乘客却一副安之若素的样子,可见他们已经习惯了没有车门的交通工具。

这种“景观”着实让我惊讶——反正我也不需要生长于斯,所以我只负责惊奇。但即便作为观光客,我也还是需要过马路的。我站在人行道上,脚尖像试水温一样触了下马路,疾行的车輛忽然停止,并且司机打了个手势,让我过去。那刻,我有些发愣,直到司机第二次;中我摆手,我才迟钝地朝司机点点头,然后拿出在北京培养出来的10秒一个红绿灯的加速度飞奔至马路对面。我以为我运气好,遇到好心的司机。但接下来的几天,我便修正了自己的想法。因为几乎我每次过马路都会有司机停下来,让我先过——而且从司机的表情看,他并非不耐烦,也不认为这是次壮举;它后面的司机也没有狂躁不安地猛按喇叭或者把脑袋探出来骂骂咧咧。和我一起过马路的本地人更是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好像“礼让行人”是大家彼此都默认并恪守的种秩序,乃至常识。

如果你让我给理由,我只能说这是个佛教国。街角巷弄,随处可见莲花与各种我叫不上名的佛像。宾馆的服务生总是过分殷勤过分麻利地帮你拎着行李上下楼,当你从裤兜摸出钱包,他并没有勾着脑袋牢牢盯着你夹钱的手指;当你递出小费,他们也并不着急接,而是双手合十,谦恭地弯下腰,“索瓦迪卡”(谢谢)。我不知道这套动作是出自个虔诚的佛教徒,抑或仅仅只是酒店精良培训的成果。但在我这样个游客眼中,这个简单的细节让他们的劳动变得尊严十足。

也许你会说,因为泰国是个旅游国家,它的GDP全靠旅游,自然不敢得罪财神爷。我不相信。因为礼让我的司机不可能全都从事旅游业——此外,最有力的反驳就是肮脏的遍布垃圾碎石乃至玻璃渣的芭提雅海滩,如果当地人对旅游如此紧张,为何不花钱治理下这片著名的海滩?

上一篇:it部门工作计划下一篇:打造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