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企业税收政策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化企业税收政策(共10篇)

文化企业税收政策 篇1

为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国家在税收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根据《财政部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1号)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新办文化企业企业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86号)的规定,除另有明确期限规定外,文化企业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可享受如下税收优惠政策:

一、广播电影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包括中央、省、地市及县级)按照各自职能权限批准从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的电影集团公司(含成员企业)、电影制片厂及其他电影企业取得的销售电影拷贝收入、转让电影版权收入、电影发行收入以及在农村取得的电影放映收入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

二、2010年底前,广播电视运营服务企业按规定收取的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并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免征营业税,期限不超过3年。

三、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电影和电视完成片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

四、文化企业在境外演出从境外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五、在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内,依据《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和《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的规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文化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允许按国家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的具体范围由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宣部另行发文明确。

六、出版、发行企业库存呆滞出版物,纸质图书超过五年(包括出版当年,下同)、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投影片(含缩微制品)超过两年、纸质期刊和挂历年画等超过一年的,可以作为财产损失在税前据实扣除。已作为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呆滞出版物,以后处置的,其处置收入应纳入处置当年的应税收入。

七、为生产重点文化产品而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等,按现行税收政策有关规定,免征进口关税。

八、对2008年12月31日前新办的政府鼓励的文化企业,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享受优惠的期限截止至2010年12月31日。

文化企业税收政策 篇2

财税 (2014) 8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 (局) 、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 (国办发[2014]15号) 有关规定,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促进文化企业发展, 现就继续实施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新闻出版广电行政主管部门 (包括中央、省、地市及县级) 按照各自职能权限批准从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的电影集团公司 (含成员企业) 、电影制片厂及其他电影企业取得的销售电影拷贝 (含数字拷贝〉收人、转让电影版权 (包括转让和许可使用) 收人、电影发行收入以及在农村取得的电影放映收人免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提供的城市电影放映服务, 可以按现行政策规定, 选择按照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缴纳增值税。二、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对广播电视运营服务企业收取的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和农村有线电视基本收视费, 免征增值税。三、为承担国家鼓励类文化产业项目而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 在政策规定范围内, 免征进口关税。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税收优惠政策由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四、对从事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的文化企业, 按规定认定为髙新技术企业的, 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允许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的具体范围和认定工作由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商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另行明确。五、出版、发行企业处置库存呆滞出版物形成的损失, 允许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六、对文化企业按照本通知规定应予减免的税款, 在本通知下发以前已经征收人库的, 可抵减以后纳税期应缴税款或办理退库。七、除另有规定外, 本通知规定的税收政策执行期限为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31号) 自2014年1月1日起停止执行。 (3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20M年11月27日

文化企业税收政策 篇3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14〕15号)有关规定,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企业发展,现就继续实施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新闻出版广电行政主管部门(包括中央、省、地市及县级)按照各自职能权限批准从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的电影集团公司(含成员企业)、电影制片厂及其他电影企业取得的销售电影拷贝(含数字拷贝)收入、转让电影版权(包括转让和许可使用)收入、电影发行收入以及在农村取得的电影放映收入免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提供的城市电影放映服务,可以按现行政策规定,选择按照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缴纳增值税。

二、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广播电视运营服务企业收取的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和农村有线电视基本收视费,免征增值税。

三、为承担国家鼓励类文化产业项目而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免征进口关税。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税收优惠政策由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四、对从事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的文化企业,按规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允许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的具体范围和认定工作由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另行明确。

五、出版、发行企业处置库存呆滞出版物形成的损失,允许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六、对文化企业按照本通知规定应予减免的税款,在本通知下发以前已经征收入库的,可抵减以后纳税期应缴税款或办理退库。

文化政策与公共文化服务 篇4

公共文化服务的赋权性是指以文化政策为导向,赋予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享有并表达自己应有的文化权利。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强调公益性、基本性和均等性,主要是指文化政策导向下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的一切文化服务和产品是以政府为主导、集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益性服务;这些服务和产品的宗旨是满足所有公民最基本的文化需求,从而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保障;在我国所有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提供的服务、产品以及公民享受基本文化需求的机会应该是均等的。其根本要义在于通过公益性的文化启蒙,让享有文化艺术权利成为人们的共识,形成文化的包容性和社会的凝聚力。为此,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更应该承担儿童和青年的文化艺术教育的义务,培养他们的文化权利意识,涵养他们的文化消费习惯,使文化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文化改革的政策保障 篇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完善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健全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

一、“十一五”时期财政支持文化改革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十一五”时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总体部署,财政部门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宗旨,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支持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

财政投入持续快速增长,重点文化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全国公共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从2006年的685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1543亿元,年均增长22.5%,高于同期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增幅。其中,中央公共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从2006年的126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316亿元,年均增长25.88%。在投入不断加大的同时,努力优化财政文化支出结构,重点向农村和基层倾斜,向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倾斜,支持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和社区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农家书屋等五大重点文化惠民工程都如期或提前完成“十一五”建设预定目标。稳步推进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积极支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文艺精品创作和对外文化交流所需经费也得到较好保障。

财政投入方式不断创新,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根据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探索财政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新方式,财政投入的有效性、激励性和引导性功能不断增强,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和投入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基金制管理模式,设立国家出版基金,对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和马列专著、“三农”读物、少儿读物、科普读物等公益性出版项目给予资助。积极探索以奖代补模式,引导和激励地方财政加大农村文化投入,支持地方开展有地域特色、适合当地风俗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对党报党刊等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以政府采购方式支持其实行扩版不提价、免费赠阅、禁止刊登形象广告等;在安排“文化下乡”、农村电影放映等经费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充分调动包括民营文化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类文化机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助、补充国家资本金、绩效奖励、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支持文化企业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

文化经济政策逐步完善,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作用显著。积极研究制定支持文化体制改革相关配套政策,有力地保障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完善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向公益性文化事业捐赠,对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门票收入免征营业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对电影、动漫、新闻出版和发行等文化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鼓励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技术创新,增强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投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继续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和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增加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支出。

总体上看,“十一五”时期财政支持文化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相关政策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同时也要看到,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任务相比,政策保障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财政文化投入力度仍需加大,支出结构不尽合理;财政投入方式有待完善,文化融资渠道尚需进一步拓宽;财政、税收、金融等各项政策衔接有待加强等,迫切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予以解决。

二、完善促进文化改革发展政策保障机制的总体思路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是推动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大举措,是进一步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和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认真总结以往制定和实施促进文化改革发展政策的经验,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完善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完善有利于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税收优惠政策体系等各项经济政策,为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服务。

完善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对向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需支出,政府予以保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发展所需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对经营性文化产业,政府加强引导和扶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落实

和完善相关财税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各方面投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尽快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文化发展内在规律,中央与地方责任明确,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多种政策工具并用,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比较完善的政策体系。二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涉及面广,促进文化改革发展,既要大力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又要积极推动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既要促进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又要支持吸收与利用外来有益文化,努力实现文化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重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其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三是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大力支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动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体制机制,为文化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和强大动力,增强文化发展的内在活力,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适应文化改革发展要求,立足于提高公共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及时调整和完善各项政策,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更好地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三、完善促进文化改革发展政策保障机制的主要措施

按照《决定》提出的要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完善促进文化改革发展政策保障机制有以下几条主要措施。

(一)加大财政文化投入力度,确保中央与地方财政文化投入稳定增长

各级财政要切实增加文化投入,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进一步拓宽文化投入来源渠道,努力增加政府非税收入用于文化的投入,继续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和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按照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要求,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文化事权和支出责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等涉及国家和民族全局性利益的事项,中央财政承担投入主要责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其建设应充分发挥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以中央政府为主导,合理确定中央、地方财政各自的投入分担比例。发展地方特色文化由地方财政承担投入主要责任,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对投入力度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予以重点扶持。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规范省以下财政文化投入责任划分,强化省级政府文化支出责任。

(二)优化财政文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强重点文化领域经费保障

在加大文化投入的同时,调整和优化财政文化支出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突出支持重点:一是支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坚持政府主导,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推动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支持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中央、省、市三级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文化建设,支持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鼓励面向农村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三是支持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大幅增加对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投入,加大对革命文物、红色旅游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是支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发挥有关文化基金的作用,面向全社会文化机构和个人择优进行资助,支持优秀作品创作和人才培养,引导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五是支持中华文化走出去。着力推动政府间文化交流,加强海外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建设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加强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六是支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落实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域、跨行业经营和重组,推动文化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努力发展新媒体和新的文化业态,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

(三)加强和创新财政资金管理,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通过贷款贴息、保费补贴以及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引导和带动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搭建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创新财政管理方式,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有效整合文化资源,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努力提高文化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激励约束和绩效评价机制,把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财政增加投入的重要依据。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制度建设,财政设立的各项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应当随着文化改革发展形势和绩效评价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四)落实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科学界定文化单位性质和功能,分层次、分类别实施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取得新进展。

一是支持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继续落实支持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各项扶持政策,在资产和土地处置、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员分流安置、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和保障,对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5年。

二是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支持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益

性文化事业单位改善服务方式,强化服务职能。支持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以及代表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文艺院团等单位深化内部改革,不断增强其发展的内在动力。落实鼓励社会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公益性文化事业。

形势与政策 文化软实力 篇6

摘要: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地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

关键词:民族凝聚力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文化传播能力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今天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任务和现实奋斗目标。明确这一点,不仅可以使得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了一个高起点,而且可以使得我们在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中规划和推进我国的文化建设。那么,怎么样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呢?

十七届六中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全会还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号召全党全国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为此,就要在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传播能力等方面开拓创新,推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先要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一盘散沙的民族和国家是没有国际地位的,一个没有文化凝聚力的民族和国家是没有文化软实力的,也不会被人尊敬的。这种文化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与此同时,我们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一手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使得中华民族以一个具有强大民族凝聚力的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时取决于我国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大力推进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创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特点,审美情趣、欣赏习惯、评价标准等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不同,因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内容上、形式上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创造。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如何让我们的文化能够为各个国家具有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们认同,并为他们接受和喜欢。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深入改革开放第一线,深入经济建设最前沿,深入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真实表现普通群众的喜怒哀乐,热情讴歌普通群众的精神风貌,使精神文化产品更好地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另一方面要在了解世界文化发展特点的同时,充分挖掘我国历史文化宝库,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增强文化的表现力,使之以更具吸引力、感染力的新的文化样式展现在当代人面前。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还必须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的文化传播能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大力推进传播手段创新。文化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我们都知道,在当今信息社会,谁的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我们必须花大力气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使我国文化传播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同时,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和落实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政策措施,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对外文化中介机构,积极开展对外文化贸易,努力扩大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的份额。为此,既要树立现代营销理念,掌握国际市场规则,抓紧构建营销网络,充分利用各类国际性文化博览会、影视节、出版物展销活动等平台,做好文化产品的推介和营销,又要培养一批了解世界文化需求、懂得文化营销的专门人才。我们要抓住国际上研究东方文化、了解中华文明兴趣不断增加的有利时机,加强与国外知名文化机构的合作,不断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进一步扩大我国文化传播范围。

文化企业税收政策 篇7

一、我国文化产业已逐步走向成熟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 初级阶段

时间上初步划分为2003年~2011年, 这个阶段主要特征是探索与改革, 以政府长达8年的文化体制改革为标志, 通过政企分开, 从体制上实现了文化产业的企业化运营, 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文化产业开始向多元化快速发展, 涉及出版发行, 媒体娱乐, 动漫制作, 文化创意等多个分支。其中, 相当一部分影响力大的文化企业走上集团化运营阶段, 甚至有一些文化企业通过政策扶持, 金融扶持等手段成功上市, 进入资本经营阶段。

(二) 成长阶段

以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标志, 文化产业进入成熟阶段, 核心是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分开, 首次以文化的双重属性确定了发展的双重任务, 标志着文化产业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2016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 可以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二、文化产业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罗文东主任认为:“中国在文化领域发展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当今世界的文化市场上, 美国占了43%, 欧盟占了34%, 日本大概占了10%, 韩国占了5%, 中国仅占了不到4%, 这与我们国家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地位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规模还很不相称”。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深厚文化积累、多样文化形态, 如此丰厚而宝贵的文化资源怎样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的途径, 把我国令人称羡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雄厚的文化产业经济,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文化产业经济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文化产业本身、政府政策和金融行业都要顺势而为, 互相找准着力点, 实现共赢。

三、文化产业对企业实力, 政府政策和金融业的依赖关系

(一) 文化产业经济与企业实力

一方面文化产业已提升至国家战略层级, 产业经济必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 另一方面文化企业综合实力处于中低级水平, 这个矛盾必须通过文化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才能得以解决。文化产业经济离不开文化企业实力, 企业实力是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内在核心因素和首要条件, 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也必将能动地促进文化企业实力的提升, 同时, 政策和金融的扶持和服务也必将加快文化企业提升实力的进程。

(二) 文化产业经济与政府政策

政策支持是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相关文件, 如《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1年, 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同比增长21.96%, 远远超出同期国民经济发展速度。2012年, 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占GDP比重进一步攀升。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1万亿元, 约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3.77%, 比2012年又增加0.3个百分点。尽管如此, 文化产业经济仍需要跨越式发展才能实现2016年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5%的目标。文化产业的固有特点使它与制造业有很大不同, 无形资产及版权等评估与质押尚属初期, 融资相对于其他行业存在较大难度, 也需要从政策上予以扶持, 建议鼓励和放开跨行业重组, 放宽担保限制, 降低发行中小企业债券等, 广拓融资渠道。实际上,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政策扶持力度比我国要大,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产业基地, 文化产业真正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政府财政支持和市场融资发展均很充分。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博物馆学会对文化艺术业给予资助, 州和市镇政府以及联邦政府某些部门也提供资助。国家艺术人文基金会每年将持有基金总额的35%以上用于资助和奖励。中小企业管理局 (SBA) 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提供三种类型的中小企业贷款。英国对企业投资文化产业实行“政府陪同资助”, 即当企业第一次投资时, 政府“陪同”企业资助, 其比例是1∶1;对于第二次资助, 政府对企业多出上次资助的部分实行1∶2的比例投入。日本的文化产业发展成功运用了产官学模式, 由政府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学术和研究机构负责提供市场预测、发展前景等信息支持, 企业通过与政府和研究机构合作谋求文化产业发展。日本知识产权的融资担保业务, 由承担政府政策性任务的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机构承办。为提升产业技术水准, 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对于增添研究设备、引进新技术等给予长期低息贷款。我们需要借鉴美日的模式,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政策扶持计划和体系。

(三) 文化产业经济与金融

金融作为服务型领域的支柱产业, 早已服务于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而文化产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的重要载体, 也必然需要金融的支持。我国传统的文化企业大都属于中小企业, 回报周期长, 资金储备大, 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均比较困难, 更需要金融业的一臂之力。在中小企业融资活动中, 金融机构是其主要瓶颈 (理查德.L.迈耶《经济发展理论》) 。因此, 适当地刺激使现有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关键。融资已经成为文化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相当大比重的文化企业都具有金融支持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 文化企业又具有无形资产比重大, 难以精准的量化评估的特征。再者, 因为缺乏专业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有力支撑, 传统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 通常很少涉及文化产业, 对提供无形资产质押融资业务也是避而不谈, 缺乏有效的信息对接机制只会变相地加剧矛盾。

2010年以九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为起点, 金融机构开始与文化产业对接, 文化产业出现巨大转机并呈现勃勃生机。回顾2013年文化产业:2013年传媒产业内企业并购频繁, 尤其是影视业并购异常活跃, 新闻出版业呈现内部整合以及外部跨媒体融合趋势;各路资金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热情高涨, 众筹融资模式出现, 推动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文化产业开始以“社会设计”的方式表现公共创意, 文化的力量得以弘扬;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媒体技术广泛运用, 大数据时代到来。

我认为, 在发展文化产业经济时代背景下, 金融业还需要主动从文化产业无形资产评估、扩大质押融资范围、提供金融衍生品设计、发行文化产业债券等方面, 加快与文化产业的定制对接, 不仅可以使文化产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更快适应文化产业的融资需要, 也可以使金融自身业务得到快速扩充, 实现双赢。

(四) 政府政策与金融业

由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和公益性, 可以适当考虑在文化企业融资过程中对金融机构设定必要的补偿机制:既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扶持的力度, 又能降低金融机构的放贷风险, 共同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四、结语

一是文化产业经济作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部分, 需要在加快提升企业实力基础上, 得到充分的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

二是企业实力是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金融在提升企业实力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政策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是必需的并且是持续的, 可以考虑鼓励跨行业重组融资, 降低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门槛, 在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加大扶持力度;

四是金融对文化产业经济的支持体现在主动对接, 量身定制金融产品, 扩大质押范围, 积极推动无形资产评估融资, 更快适应文化产业的融资需要;

五是在政策上可以考虑对金融机构进行补偿, 降低金融机构风险, 提高其支持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长春.《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求是杂志2010年第12期.

[2]于孝建, 任兆璋.《我国文化产业金融创新方式分析》上海金融2011年第6期.

[3]宋俊平.《当前我国金融支持文化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外经验及启示》.2012年第20期.

[4]银发[2010]94号《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5]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

[6]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09年9月26日.

刍议税收文化建设 篇8

【关键词】税收;税收文化;和谐税务关系;构建

1、税收文化的内涵

1.1内涵

税务文化是社会文化在税务工作领域内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它是由税务机关和公民共同构成的不同主体在长期的税收实践过程中累积形成的各种物质条件、行为方式、制度规范、价值观念等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总和,并以提升社会价值观念为导向,以税务价值内涵、监管机制、行为准则、物质基础四个方面为着眼点。它涉及的主体有:征收主体,如税务机构;征收对象,如纳税人;政策制定者,如政府部门;协税人,税收研究学者、税务中介结构等。这四个主体内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税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

1.2组成要素

税务文化由税务价值、税务制度、税务行为、税务物质等四个不同要素组成。

税务价值是税务文化的精神源泉,是其存在、发展、有竞争力的内在精神。在税收实践过程中,税务部门形成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人才素质、精神面貌等精神文明的有形表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不仅是税务机关组织使命的诠释,更是税务人员共同愿望与核心价值取向。

税务制度是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的具体反映,在税收实践中形成职业税收主体活动的各种行为规则,约束和规范整个税务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特定的模式和民族特点。它由税收法律法规、征收征管制度、税法立法层次、税务机构的规则和税务人员的考核体系构成。

税务行为是税务文化主体参与税收活动的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由纳税服务水平、纳税遵从度、政府用税行为、人际关系处理等组成。

税务物质是税收活动中形成的有形的物质实体,是税务文化的载体和外在标志。具体表现为税收主体、税收收入、税收组织、税收手段、科技保障等。

1.3税务文化的重要价值

第一,提升经济价值,降低征税成本。虽然说文化建设,无法彻底根除征收成本太高的问题,但是通过提升税务文化建设,转变征管观念,可以构建和谐税务关系;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行新型征管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业务经费;普及税务文化,减少政府的干预,有效地分配人员以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管”和“被管”间形成高效的组织结构。

第二,提升政治价值,构建和谐征收关系。税收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增强法律、维权意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促进职能转变的过程,更是一个在征、收管理中让双方得到平衡、和谐的过程。

第三,提升文化价值,增强文化软实力。税务文化建设具有引导、规范作用,也有凝聚作用,更有激励作用。通过文化建设,税务工作人员有了危机感、存在感以及成就感,并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意识、行为统一到税收工作的整体目标上来。

2、我国现阶段对税务文化建设的妨碍因素

一是,纳税意识淡薄。这是影响税务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人民骨子里就存在着权力可以免税的残余思想。

二是,我国税务法制化的程度较低。立法不全、税法级次较低,都存在着严重的人治的特征。

三是,纳税服务水平较低。由于官本位思想的存在,很多征税人员常常以凌驾于纳税人之上的态势来从事征收工作;加上纳税服务运行机制不健全,造成效率低,成本高,严重影响了经济价值的提升。

四是,税收使用行文不规范关。税务使用过程的不合理、暗箱操作以及用税无度等不规范用税行为,不仅是对纳税人的不尊重,更有损税务文化建设。

3、提升税务价值,构建和谐税务关系的对策

价值是文化的核心,构建和谐税务关系必须改变现在税务体系的劣势,消除威胁,促进价值的提升。

3.1弘扬税务精神、树立正确的税务价值观

一方面,每个税务工作者都应该以维护国家税收尊严为宗旨,正确使用税收权力,处理好征、收之间的关系;要夯实敬業精神,增强责任感、提升税务形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以高尚的职业道德,促进税务形象迅速提升;税务工作人员要在履职的过程中,转变职能,从重“管理”转变为重“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

另一方面,纳税人要明白税收源于人民,用于人民的道理,依法纳税并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3.2建立、健全税收法律法规体系,提升政治价值

制度的关键在于根本性。只有具有根本性,才能使制度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一是完善税收法律、法规。要建立繁简适度的税制体系,改造复杂的税种,简化税收成本;提升税法立法层次;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增强裁决机关的独立性和中立性,以保证裁决结果的公正性。

二要健全征税监管机制。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主要包括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的监督以及税务机关内部的纪检、监察监督。建立独立的外部监管机构,加强监督效果,保证公平。优化纳税制约机制,通过建立信用评定制度与信用激励制度挂钩,树立依法纳税的典型与违法案例,增大其逃税的社会风险。

3.3规范税收行文准则,提升社会经济价值

第一,提高纳税服务水平。每个税务工作人员都应该充分意识到,纳税人才是上帝,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要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提供配套的纳税服务,并将纳税人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绩效的标准。简化办税流程,提高纳税人防范风险的能力。加强征收双方的沟通与互动,促进和谐税务关系的建立。

第二,提高纳税人的意识。要让纳税人知道,纳税是一种基本义务,如果逃税,将付出大的成本价值。

第三,规范政府的用税行为。政府在使用税收的时候,要遵守合理、透明、有度的原则,切实做到税收来源于人民,用之于人民。

4、以科学为保证,夯实税务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第一,不断改进税收征管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加强税收基础建设,消除地域税务文化不平衡的威胁。完善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加强税务、工行、银行、海关、公安等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对纳税人进行有效地监管;增强科技力量,加快税收电子化的发展进程。

第二,丰富文化载体,大力宣传税务文化。税务文化是多样的,要通过积极的文化建设,如培训工作、文娱活动、讲座、体育运动等多种形式作为文化选择的载体,利用官方网站、电子设备、报刊、杂志、新闻媒体等多种途径进行选择工作,增强纳税人及公众的纳税意识,提高其的纳税遵从度。

参考文献

[1]陈琼.论税务文化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2]彭正国.让税务文化成为税收事业发展的新动力[J].税务研究,2010,(10):95

文化强省(形式与政策作业) 篇9

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体,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建立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加大对主流媒体的扶持力度,努力把安徽日报、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安徽电视台建设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新闻阵地。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按照“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的方针,扶持中安在线等重点新闻网站做大做强,积极发展数字出版、手机网站、手机报刊、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新兴传播载体。

2、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兴皖”的主题,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拓展结对创建、城乡共建、区域联建等活动,扎实推进“八百里皖江文明长廊”创建和社会志愿服务、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百千万工程”和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以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为重点,突出“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大力推进农村文明创建工作。

3、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整合市、县(市、区)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部门行政管理职能,合并成一个综合文化责任主体,组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实行统一执法。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激发内在活力,提高服务水平。推进非时政类报刊、高校出版社、重点新闻网站等转企改制。继续大力推进全省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尽快形成完整统一的传输网络。积极推动市县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合并,实行资源共享,提高传播效率。推进新闻采编与经营业务“两分开”,实行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把影视剧、娱乐、体育等节目制作业务从电台、电视台分离出来,组建面向市场的节目制作公司。

4、全面繁荣文化艺术事业。

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尊重艺术规律,大力实施精品战略,以现实题材、革命题材和重大历史题材为重点,促进优秀产品创作、生产和传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深入发掘徽文化丰厚底蕴,进一步“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舞红花鼓灯”,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文化品牌和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优势艺术门类,打造更多展现徽风皖韵、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精品力作。大力发展群众文化,进一步活跃企业文化、乡村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繁荣广场文化、节庆文化,组织“江淮情”、“三下乡”、“童心大舞台”、“送欢乐下基层”等文化服务,丰富城乡群

众精神文化生活。

5、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数字化电影放映、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工程建设。加强电台、电视台、互联网公共信息服务点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加强和改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和使用,促进各种文化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项文化惠民工程的作用,更好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6、强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安徽出版集团建成大型跨国文化传媒集团,推动省报业集团、发行集团、广电传媒集团、演艺集团、时代出版、新安传媒、皖新传媒及芜湖方特等建成全国一流的大型文化企业。实施全省动漫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动漫创意、设计、生产和营销,重点推动合肥、芜湖及马鞍山等动漫基地加快发展,建设动漫创意产业交易平台,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动漫产业中心之一和动漫产业强省。实现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的新突破。

7、进一步加大投入。

各级政府要确保每年对文化建设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保证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文化建设的比重逐年增加。从2009年开始,省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分别设立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重大题材影视剧创作、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大新闻出版项目、公益性出版物、文化“走出去”专项资金;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解决省属演艺院团设施更新、剧目创作、人才培养等问题。

8、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

对从事数字广播影视、网络传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文化创新型企业、文化高新技术企业或高新技术项目,各项行政性收费地方留成部分,实行免征;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从2010年起3年内全额奖励企业。文化创新型企业、文化高新技术企业或高新技术项目,由省科技厅会同宣传文化、财政税务部门认定。各地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优先安排文化项目。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要降低信贷门槛,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

9、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以“六个一批”双百人才工程为龙头,抓紧培养、引进各领域各门类的高端人才和领军人物,尤其要造就既熟悉文化工作,又懂经营、善管理、精策划的复合型人才,造就洞悉

文化政策与法规案例分析 篇10

题 目: 《文化政策与法规》案例分析

学 院: 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班 级: 文化产业管理131班

专 业: 文化产业管理 学生姓名: 郭孔明 学号: 13660123 任课教师: 岑孝清 职称: 讲师

完成时间:

2015 年 1 月 1 日

成 绩:

案例一:于正侵权案

事件经过:

2014年上半年,电视剧《宫锁连城》热播。台湾女作家琼瑶在4月发文指出,该剧是编剧于正抄袭她的作品《梅花烙》,于正对此予以否认。5月28日,琼瑶向北京市三中院提起诉讼称,于正未经她的许可,擅自采用《梅花烙》的核心独创情节,改编创作电视剧本,并联合其他4方被告共同摄制了电视连续剧《宫锁连城》并播出。琼瑶认为于正严重侵犯了她的改编权、摄制权,给她造成了极大的精神伤害。请求判令于正在内的5方被告立即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向其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2000万元。

2014年12月25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琼瑶起诉于正等《宫锁连城》侵权一案进行宣判:于正被判公开道歉,五被告共计赔偿500万元,四被告停止对《宫锁连城》的复制、传播和发行,判决宣布后,琼瑶在微博激动发声,“正义终于发出了声音”,“这个案子已经不是我和于正的个人争议,而是‘是’与‘非’之争,是‘正义’与‘非正义’之争!泪在眼眶,我只想大声喊一句,知识产权胜利了!” 案例分析:

《宫锁连城》抄袭《梅花烙》,具体表现为,《宫锁连城》剧本中主线——恒泰、连城、醒黛三人的主线发展情节,与《梅花烙》中皓祯、吟霜、兰馨公主三位主人公之出生背景、三人之间发展出的主从关系,可说是完全一致。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梅花烙》享有著作权。作者琼瑶享有下列权利:未经她的许可,任何人都不能擅自修改小说《梅花烙》的内容,否则就侵犯她的修改权;未经她的许可,任何人都不能依据原有的小说续写续集,或者利用原有小说特有的故事情节、人物特征编造或者演绎创作新的作品,否则就侵犯其改编权。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方式歪曲、丑化或者篡改小说中原有主人公的形象和已有的故事情节,否则就侵犯其保护作品完整权,承担侵权的法定责任。个人认为,《宫锁连城》直接侵犯了琼瑶女士享有的著作权中的“保护作品完整权”、“改编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

案例二:快播侵权案

事件经过:

2013年开始至今,快播一直对其版权资源实施盗版,涉及数百部独家影视作品;多家平台的数万部版权资源被快播大量盗链。由此造成版权视频业者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人民币。对此,版权厂商已经采取反击行动。被侵权者之一腾讯视频称,已多次函告快播即刻停止所有侵权行为,下线全部盗版资源,停止盗链行为。

2013年11月,国内数十家正版视频网站和版权方发起“中国网络视频反盗版联合行动”,对快播的盗版采取了技术反制和法律诉讼。

2013年12月27日,国家版权局认定,快播公司构成盗版事实,予以25万元人民币的罚款,并责令其停止侵权行为。

2014年5月20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快播”送达了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拟对“快播”涉嫌盗版侵权一事处以2.6亿元罚款。案例分析:

就快播事件而言,它所挑战的是我国现有法律关于网络服务商对于网络资源的法律审查责任。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内容合法。第十五条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内容。这其实是规定了网络服务商对于网络资源的审查责任。

当然,基于促进网络发展的目的和合理保护互联网权益的目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十四条、第二十三条还规定了“避风港原则”,即当网络服务商只提供空间服务,并不制作网页内容,如果网络服务商被告知侵权,则有删除的义务,否则就被视为侵权。如果侵权内容既不在网络服务商的服务器上存储,又没有被告知哪些内容应该删除,则网络服务商不承担侵权责任。然而,该原则的适用条件却是十分模糊的。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避风港规则”不能滥用,否则,“避风港规则”就会变成搜索网站和分享网站的“安全港”,甚至演变成某些网站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挡箭——“先侵权、等通知;不通知、不负责;你通知、我删除、我免责”,实践中,利用避风港原则,大肆侵犯知识产权的大有人在,而且形成了完整的灰色产业链:首先,专业盗版网站通过技术手段,或干脆直接以雇用人力打字的方式,获取成熟的文学网站每日更新的正版内容,原创作品上传更新后5到10分钟即可被疯狂盗播。盗版网站以搜索引擎为推广途径,大肆赚取网络流量;然后,再以“广告联盟”为盈利途径,赚取巨额广告收入,而搜索引擎、“广告联盟”则与盗版网站按照一定比例共享“收益”。

为此,“红旗原则”出台了,它是“避风港”原则的例外适用,红旗原则是指如果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事实是显而易见的,就像是红旗一样飘扬,网络服务商就不能装做看不见,或以不知道侵权的理由来推脱责任,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移除链接的话,就算权利人没有发出过通知,我们也应该认定这个设链者知道第三方是侵权的。

从技术中立的角度来讲,法律规则的设置不应限制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这是为了鼓励技术创新。从法律正义的角度来讲,任何技术都不应逃离法律的管制,这是为了打击违法犯罪。从任何单方面看技术中立或法律正义,它似乎都是合理的、理性的。但实际上,这两种价值取向往往是冲突的,尤其在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信息领域。

那么,当一种新的技术突破现有法律的边界时,到底是鼓励技术创新优先,还是打击违法犯罪优先?到底“技术中立”至上,还是“法律正义”至上?技术与法律,如何取舍?

显然牺牲任何一方都是不合理、不现实的。最终的出路必然是妥协的结果。技术创新需要配套法律创新,法律规制需要适应技术发展。

虽说企业在应用一种新技术时应当考虑其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并为此承担责任。但是,板子不该只拍在企业身上。在技术与法律的角斗场,虽然政府并非最后的裁判者,但政府在其中的“比赛”管理职能是十分重要的。

一方面,政府应当为企业技术创新开绿灯,鼓励并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当企业的技术创新闯过红灯时,政府应当加以处罚。然而,在绿灯与红灯之间的黄灯区,政府应当保持谨慎、缓和的态度,尤其在新兴技术与保守法律冲突之时。

就快播事件而言,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应当在前期通过警告等方式加以引导,在引导无效时才可以进一步进行处罚,最后乃至是追究刑事责任。一步到位的“巨额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未免操之过急。

案例三:

事件经过:

2014年11月22日下午,人人影视发布公告,称暂时关站,“正在清理内容”,并发布公告称:“本站自2004年由加拿大的一群留学生创建至今已10年多,感谢一路有大家的陪伴,我们一直保持着学习,分享的态度,不管是翻译优秀海外影视剧还是世界名校公开课,希望我们的这些劳动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这就已经足够。”

同日,以电影中文字幕为主的主题资讯交换平台射手网宣布关闭,站长沈晟发表了名为“断·舍·离”的文章,宣布射手网正式关闭:射手网陪着我度过15年了。我所希望射手网所具有的价值,就是能令更多人跨越国家的樊篱,了解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如果这个网站有帮到人,我就已经很满足了。但是,需要射手网的时代已经走开了。因此,今天,射手网正式关闭。

案例分析:

如果说人人影视的关站是因为提供影视资源下载链接,侵犯了版权,那么对于单纯提供字幕翻译及分享的射手网,为何会在同日关闭?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翻译,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翻译权属于著作权人。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行使,并依照约定或者《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获得报酬。因此,翻译已有作品,翻译人应当先获得原作品著作权人的许可,并向其支付合理的报酬。

同时,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人享有。”根据相关条约(比如《伯尔尼公约》、《世界 版权公约》)的规定,其他国家的作品进入中国也像中国作品一样受到保护。目前,跟中国签订有多边条约或者双方条约的国家包括了世界上大部分主要国家。

也就是说,未经许可,私自翻译他人作品并公开传播,存在侵权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在“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这种情况下,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因此我们在网上下载的影视资源中,经常可以看到“本字幕仅供学习交流,严禁用于商业用途,请于24小时内删除”的字样,以期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回避版权问题。然而这样的方式仍存在侵权的危险。

来自百度“人人影视吧”的未经证实消息称:11月21日,凤凰科技注)人人影视被查封了5台服务器,直接是广电执法部门去查封,因为人人影视管理团队成员在加拿大无法回来处理,所以服务器直接被扣了。据说是调查未经授权的影视翻译,意思就是直接要打击字幕组,没有引进的片子不允许翻译中文。还会继续查封其他字幕组和海外影视资源站。这次搞得蛮大的,全网清理。

2014年09月份,广电总局在其官网贴出通知,重申网上境外影视剧管理的有关规定,要求用于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的境外影视剧,必须依法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或《电视剧发行许可证》。未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或《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境外影视剧一律不得上网播放。《通知》明确,符合广电总局资质 的网站,可以引进专门用于信息网络传播的境外影视剧,经省级以上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审核并取得《电视剧发行许可证》(专用于信息网络传播)后,在本网站播出。

《通知》强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网站应将本网站在播的境外影视剧相关信息,于2015年3月31日前按规定报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登记。自2015年4月1日起,未经登记的境外影视剧不得上网播放。

根据新京报的解读,2015年新上线的境外影视剧必须拿到一季的全片并配好字幕交给属地的地方局审核,审核通过后,取得引进许可证号方可上线播 出,“先审后播,属地管理,不能同步直播”。因此,《生活大爆炸》《行尸走肉》《神探夏洛克》等边拍边播的美剧,将不可能同步在中国播出,只可能等到全季 播完、审查之后,国内剧迷才有可能看上。

然而人人影视、射手网这类以速度著称的网站,通常会在第一时间将境外剧翻译、制作好字幕并上传,并未经过任何审核。这就导致影视资源良莠不齐,甚至出现不良视频,不符合“引进境外影视剧的内容、格调应当健康向上”的规定,也给监管带来难度。

另外,字幕组成员大都是来自民间自发网友,他们生于互联网时代,自由开放,喜欢并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因此来自字幕组的翻译更加接地气,也更互联 网化。比如在《生活大爆炸》里就出现了例如“给力”“老娘”“为毛”“坑爹”等时下流行的互联网用语;再比如他们会将“What do you think?”翻译为“元芳,你怎么看”,将“my office,my rule”翻译为“我的地盘我做主”„„这样的“自由化”难免会出现“不和谐现象”。

但是关闭的真正原因,凤凰科技尝试联系射手网站长沈晟求解,然而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只留下他的那句话:需要射手网的时代已经走开了。

上一篇:煤矿企业劳动组织管理下一篇:小班组家长学校授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