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长办学理念的理解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校长办学理念的理解(共8篇)

对校长办学理念的理解 篇1

对校长办学理念的理解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因此,新时期省级示范性高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就是学校的一切工作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就是要落实人本的教育观、教学观、一是教育要以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实践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关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我校坚持“五个育人”的教育思想,即常规育人、过程育人、环境育人、教学育人、和谐育人;采取“六个结合”的教育模式,即直接教育与熏陶教育相结合、长期教育与阶段教育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外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落实“四育一帮”的教育措施,二是办学要以人为本,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说:“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周济部长也指出:“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 我校以提高教师素质为目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重点,大力实施 “师德工程”、“师训工程”、“名师工程”和“终身学习工程”;采取“搭建一个平台、引入一项课题、提供一种保证”的教育培养措施;狠抓了“三个提高”、“三个加强”,即提高理论水平、提高教育能力、提高科研能力,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加强专家型教师培养。同时,学校坚持人本制度管理,最大成度满足教师合理的物质需要、素质提高的需要、成名成家的需要,做到以待遇吸引教师,以情感凝聚教师,以事业激励教师,以发展带动教师,从而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 我们构建了以显性课程为基础点,拓展性课程为提高点,探究性课程为发展点,校本课程为补充点的课程结构。实行了“面向全体学生,一切看发展”的评价办法,倡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有愿学的愿望,有学好的信心,有善学的方法,有恒学的品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边学边用,边用边学,知行统一,促使学生 教育目标三维一体即:教育目标要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统一、过程与方法的统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为实现教育目标三维一体,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生被动的、单向的、呆板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获取知识的主人,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就是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角色的转变,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条件,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组织者、研究者和引导者。通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平等交往、合作探究、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使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了“学习共同体” 我相信睢县回族高级中学在各位专家的正确指导、真诚关爱下,一定会坚定不移地践行新时期示范性高中先进的办学理念,紧紧抓住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这一历史机遇,全力打造我校的环境品牌、文化品牌、名师品牌、质量品牌,谱写更加激越昂扬的优质教育篇章!

对校长办学理念的理解 篇2

幸福学生

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受教育者成长和获得幸福。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生的幸福,基础教育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也就是为学生一生的幸福打好基础。

怎样的基础教育才能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呢?首先,学校必须把保证学生生命安全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因为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健康既是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学生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健康是学生的幸福之源。学生时代的健康不仅能够提高青春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也可为一生的健康赢得时间。其次,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要为每个学生奠定生存的基础、做人的基础、做事的基础和终生学习的基础,也就是为他们奠定一生持续发展的基础,要赋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学会学习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渴求,保证让每一个学生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中发展潜力,幸福成长。

学习本该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因为它使人从未知逐渐变为有知,从肤浅走向成熟,但稍不注意,学习很可能就会演变成知识的单纯灌输和乏味的考试,那学习就成了一种苦役,这不是教育的本义。学校本是儿童的世界,儿童世界充满了天真的幻想和无限的理想,正是这种幻想、理想创造了成人世界的灿烂。但稍不注意,冰冷的考试、苛刻的考核将使儿童世界变得黑暗和无趣,本该幸福的儿童将生活在震颤之中、痛苦之中。

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对学生的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审视我们的教育行为,我们应该改变一些积淀甚深的观念,改革一些世俗功利的教育行为,让学校真正成为每一个孩子可以放声歌唱的乐园。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要关注学生的未来,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每位同学都是一个高贵的生命,每个人都值得尊重。教师要善于激励每一个学生,让孩子们都能感受到自己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从而感受到成长的幸福。

成功教师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是支撑和发展学校的关键。因此,帮助教师走向成功是办好学校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校努力发展的方向。

如何使教师走向成功呢?首先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发掘教师的闪光点。因为一个人的优点常常伴随着缺点而存在,因此,我们的着眼点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改造每个教职工的短处上,而应该在于充分发展每个人的长处,用辨证的观点看待人,善于容人之过,念人之功,避人之短,扬人之长。校长要善于抓住机遇,积极为教师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其次,要营造学习型团队,鼓励教师多学习,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行为。同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教师走向成功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教师的工作与生活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人际交流。因此,加强情感投入,建立校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开放与互动、合作与分享、关爱与支持的人际关系,使学校成为团结和谐的大家庭。这样,既增加了教师们交流、学习和合作的机会,又能帮助教师更快地获得成功。

最后,要运用激励机制,挖掘教师的内在潜力,促人奋进。校长要在敢于引进人才的同时,敢于将不适合的人推出门去,实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使人人都有危机感,紧迫感,激励他们时时进取,时时创新。调动每个教师的潜力,让每个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教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师成功是学生发展的保障,没有优秀的老师,就没有卓越的学生!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促进教师自主发展,让每位教师给自己确定目标,然后朝着自己的目标奋力前行。学校为了让教师感受到成功,要积极为教师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我们学校有这样一个理念:教师有多大的本事,学校就为教师搭建多大的舞台!让教师在学校里总有用不完的劲,总有使不尽的激情!让教师感受到在学校里工作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让教师在从事教育事业的过程中, 体验教书育人的成功与快乐。

发展学校

发展是生存的保障, 学校要生存就必须要发展, 校长要将学校可持续发展、教师可持续发展、学生可持续发展有机融合在一起, 只有建立在发展基础上的生存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学校的管理在于促进学校整个团体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在学校管理中, 制度和人文并重。首先, 在事业规模上, 要力争在硬件设施上达到领先, 要想方设法地改革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 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 做到“依法办学, 以德立校”。其次, 建立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确立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价值观, 增强全体教工的团体行为和凝聚力, 树立“校兴我荣, 校衰我耻”的思想。最后, 要确立品牌意识, 创一流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中既要有出谋划策的思考家, 又要有默默苦干的实干家, 还要有善于开拓的外交家, 做到整体优化, 民主集中, 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创一流的师资队伍, 使全体教工明确学校发展人人有责, 人人负责。这样, 才能创一流的办学质量, 使学校无形资产不断增值, 保证学校在改革的大潮中稳步发展。

校长办学理念的三维视角 篇3

一、幸福学生

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受教育者健康成长和获得幸福。教育学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让其享受快乐和幸福。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生的幸福,基础教育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也就是为学生一生的幸福打好基础。

怎样的基础教育才能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呢?首先,学校必须把保证学生生命安全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因为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健康既是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学生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是学生的幸福之源。学生时代的健康不仅能够提高青春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也可为一生的健康赢得时间。其次,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要为每一个学生奠定生存的基础,做人的基础,做事的基础和终生学习的基础,也就是为他们奠定一生持续发展的基础,这就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培养其学习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渴求,保证让每一个学生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中发展潜力,幸福成长。

学习本该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因为它使人从未知逐渐走向有知,从肤浅走向成熟,但稍不注意,学习很可能演变成知识的单纯灌输和乏味的考试,那样,学习就成了一种苦役,这不是教育的本义。学校本是儿童的世界,儿童世界充满了天真的幻想和无限的理想,正是这种幻想、理想创造了成人世界的灿烂。但冰冷的考试、苛刻的考核将使儿童世界变得黑暗和无趣,本该幸福的儿童将生活在震颤之中,痛苦之中。

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对学生的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审视我们的教育行为,我们应该改变一些积淀甚深的观念,改革一些世俗功利的教育行为,让学校真正成为每一个孩子可以放声歌唱的乐园。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要关注学生的未来,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高贵的生命,每个人都值得尊重。教师要善于激励每一个学生,让孩子们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从而感受到成长的幸福。

二、成功教师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是支撑和发展学校的关键。因此,帮助教师走向成功是办好学校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学校努力发展的方向。

如何使教师走向成功呢?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发掘教师们的闪光点。因为一个人的优点常常伴随着缺点而存在,因此,我们的着眼点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改造每个教职工的短处,而应该在于充分发展每个人的长处,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人,善于容人之过,念人之功,避人之短,扬人之长。校长要善于抓住机遇,积极为教师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其次,要打造学习型团队,鼓励教师多学习,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行为。同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教师走向成功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教师的工作与生活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人际交流,因此,要加强情感投入,建立校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开放与互动、合作与分享、关爱与支持的人际关系,使学校成为团结和谐的大家庭。这样,既增加了教师们交流、学习和合作的机会,又能帮助教师更快地取得成功。

最后,要采用激励措施,挖掘教师的内在潜力,促人奋进。校长要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敢于将不适合的人推出门去,实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使人人都有危机感、紧迫感,激励他们时时进取,时时创新。调动每位教师的潜力,让每位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他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师成功是学生发展的保障,没有优秀的教师,就没有卓越的学生!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采取教师自主发展,让每位教师给自己确定目标,然后朝着自己的目标奋力前行。学校为了让教师们感受到成功,积极为教师们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我们学校有这样一个理念:教师有多大的本事,学校就为教师搭建多大的舞台!让教师在学校里总有使不完的劲,总有用不尽的激情!让教师们感受到在学校里工作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让教师在从事教育事业的过程中,体验教书育人的成功与快乐。

三、发展学校

发展是生存的保障,学校要生存就必须发展,校长要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机融合在一起,只有建立在发展基础之上的生存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学校的管理在于促进学校整体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在学校管理中,制度和人文并重。首先,在事业规模上,要力争在硬件设施上达到行业领先地位,要想方设法改革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做到“以法办学,以德立校”。其次,建立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确立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全体教职工的团体行为和凝聚力,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思想。再次,要确立品牌意识,创一流的班子成员,领导班子中既有出谋划策的思考家,又有埋头苦干的实干家,还有善于开拓的外交家,做到整体优化,民主集中,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创一流的师资队伍,使全体教职工明确,学校发展人人有责,人人负责。这样,才能实现一流的办学质量,使学校无形资产不断增值,保证学校在改革的大潮中稳步发展。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牢记“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箴言,不断调整思路和策略,不断以新的理念充实管理内涵,真正让学校的管理变成一缕清风、一抹阳光,更是一种承载梦想且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

幸福学生、成功教师及发展学校是校长办学理念的三维视角,三者关系密切,不可分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校长应该坚定不移地创新学校教育管理的新思路,必将成功铸造出“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发展新模式,必将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幸福,使每一位教师获得成功,使学校得以快速稳步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祝县新华中学

对校长办学理念的理解 篇4

一是“精细化”管理无空档。借鉴衡水经验,实施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专职管理人员“四级联动”管理机制,对学生全天候、无缝隙管理。倡导“小事中写大文章,细节处用真功夫”,在精细处着力,坚持把最简单、最基础的工作做好。注重养成教育,从学生衣食住行的点滴小事抓起,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是“人性化”管理聚力量。转变定位,校长不作监督员、裁判员,而是示范者、服务者。要求教师办到的,校长带头办到;

不让教师违反的,校长坚决不做,时时处处做教师的表率。工作上,为教师宿舍安装了坐便器,增建微机教室1个,升级教室白板16台,新增图书3千多册,不断为师生创造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

生活上,主动关心每一位教师的家庭生活,为他们的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出策出力,解除其后顾之忧。

三是“科学化”管理提效率。不盲目“改革创新”,狠抓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常规和课外辅导,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实实在在抓好集体备课,提高整体教科研水平。实施“名师打造工程”,以点带面,提升教师素质。薄弱学科教学成绩提高79.5%,根据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特点,确立“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的办学宗旨,成立了声乐、绘画、书法、航模、乒乓球等社团组织,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愿意来、留得住、有收获,让校园充满活力。2019年,学校获蔚县第二届中小学航模大赛团体一等奖,第二十九届艺术节合唱类优秀奖,乒乓球比赛(中学组)团体第四名;

试谈校长的办学思路 篇5

如何做校长2009-09-04 20:55阅读49评论0

字号: 大中小

本文作者为湖南省桃源县技工学校校长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这对教育工作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提出 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作为学校,如何适应这一新的改革?作为校长,应有怎样的办学思路?这是一个很值得深 思和探索的问题。

一、保证战略地位,坚持“三个面向”

为了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们必须全面理解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的指示,为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明确教育的战略方向,制定教育改革的蓝图。

1.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为了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 骤相适应,使教育为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服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育自身必须现代化。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 要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出发,实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单纯知识传授向注重 学生能力培养两大转变。学校要按教育规律办事,在明确教育目标的前提下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增加现代化的教育内容。学校要 研究专业和课程的设置,注意教材建设,及时传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就。要改革旧的教育方法,既要 注意发挥教师的中心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不仅要求教师能很好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求学生 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要积极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努力提 高教学水平和效率。

2.教育要面向世界。校长应以面向世界为前提,结合本校实际,放眼世界,广泛地了解和吸取世界各国的 先进科学技术和教育经验,做到“洋为中用”。面向世界,就要正确认识世界,面对当今世界的复杂形势,具 有辨别大是大非的能力;面向世界,就要了解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增 强受教育者的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面向世界,就要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大力弘扬我国固有的优秀文化传统,并逐步将我们的教育水平提高到与我国的国际地位相适应的高度,使它 能自立于世界教育之林。

3.教育要面向未来。从经济发展的意义上说,今天的教育决定明天的科学技术。明天的科学技术决定后天 的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教育一定要紧跟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建立适应未来需要的新学科、新课程,既适应当前,又具有一定预见性和超前性。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 是人才的竞争。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些人才,热爱社会主义事 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这些人才,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培养这样的人才,是校长和千百万教育工作者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做好当 前的现实工作,使今天的教育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打下可靠的基础。

二、提高教育质量,抓好三件大事

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一个永恒的主题,学校的生命力在质量,没有质量就谈不上稳定和发展。

1.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所谓高质量,一是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热爱人民的教 育事业;

二是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能正确地处理和准确地讲授教材;三是懂得教育规律,能把教育理论知识 运用于教育实践。高质量的教师就是人们习惯所称的名牌教师,如果一所学校的每门学科都有几位名牌教师把 关,这门学科的成绩就会迅速得到提高,学校就会赢得一种积极的社会评价。

为了培养和造就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学校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出师资培训的规划,限定时日,要 求所有教师从学历上达标,从技能上适应,从职称上上档。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前提下,要对那些培训进修的教 师从精神上鼓励,从时间上保证,从经费上支持。“名师出高徒”,抓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明智的校长具有战 略意义的选择。

2.从数量和质量上抓生源。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没有学生,学校就要关门,教师就要另谋出路,校长 也就无存在之必要了。由于我国经济还不很发达,一般人读书的要求还不强烈,如果是重点或名牌学校,可能 不会为生源发愁,但作为一所普通而又无什么特色的学校,生源不足可就是一个最使校长头痛的问题了。解决 生源的办法,一是要让学生进得来。学校要发动全体教师,有时还要借助新闻媒介等舆论工具做好招生宣传,让社会和学生了解学校,让学校在社会和学生心目中有个好形象,从而使学生乐于来校学习。二是要保证学生 留得住。学生进了校,学校就要下大力抓教育管理,抓教学质量,全体教职员工都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 赖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有来校如归家的感觉。三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得好。学生学得好,社会效益就好。社会效益好,生源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改善办学条件。目前,作为一般学校,普遍存在两大困难:一是资金短缺,除了人头经费外,国家几乎 拿不出钱来管这些学校的基本建设。二是办学条件较差,建筑陈旧,设备老化,校园零乱,设施急待添置和更 新。面对这两大难题,校长首先要出主意,想办法,寻求资金。一是要依靠政策,依靠政府,争取国家有关解 决教育经费的政策和办法能够全部到位,这是争取教育经费的主渠道。二是依据学校的资源优势,积极稳妥地 开展勤工俭学。由于学校摊子大,本钱小,丢不起,所以决不可抛开自己的长处去干那些自己没能力,没经验,没把握的事。总的原则是态度积极,步子稳妥,讲求实效,不赶时髦。三是想方设法,争取社会理解和支持,获取单位和个人的捐赠。四是合理规划,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每年办好一两件事。励精图治,定叫旧貌换新颜。

三、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抓好三大管理

在学校,校长既是决策人,又是管理者。校长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借助他们的智慧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作用,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好的效果,这就不仅要研究管理的内容,更 重要的是研究管理的方法。

1.抓政治教育,提高思想觉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教师必须讲政治,讲道德,树立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校要引导教师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爱祖国,爱人民,爱学校,爱集体。要使每一位教师都能自觉地把自己当 成学校的一分子,关心学校的兴衰荣辱,自觉地为祖国繁荣出力,为学校兴旺做奉献。学校要教育教师热爱教 育事业,把自己的工作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联系起来,从平凡的工作里看到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理想培 养革命后代的重大意义,愿将心血化春雨,精心浇灌万朵花。学校要提醒教师时刻热爱学生,从学习、思想、身体和生活各个方面关心他们的成长,做他们的贴心人。学校要要求教师模范地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孔子 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青少年是喜爱模仿的,教师处处以身作则,就有能力说服 学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2.抓纪律约束,增强工作责任感。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为了建立一个正常 的教学秩序,使学校政令畅通,学校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要求师生提高执行纪律的自觉性;学校必须在广泛 调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全校教职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上有章 可循。这套规章制度,一是内容要全面,它要突出岗位职责,强化劳动管理,明确奖惩办法。文字要简明扼要,条款要便于执行。二是要有强硬的保证措施,要经常督促检查,年长月久不松懈,荆棘挡道不退缩。为了保 证规章制度的执行,学校应不惜采用政治的、经济的、说服的、强制的,一切法律法规范围内许可的方法和手 段,排除干扰,坚定不移。三是要加强领导,层层负责。学校的决策者、执行者都要各安其位,各尽其能,互 相制约,相互监督,长期坚持,在遵章守纪问题上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我校缺乏经济激励措施!!

3.抓经济激励,发挥经济的杠杆作用。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为了把这一原则应用 到学校来,就必须在教育的过程中引进竞争机制,把教职员工的工作和报酬挂起钩来,以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做好这项工作,第一应考虑在学校里因事设岗,因岗聘人,真正实行校长负责制下 的教职员工聘任制,允许双向选择,做到能者上,庸者下。第二是排除阻力实行浮动工资制。为了保持稳定,学校可在保证教职工基本工资的前提下,拿出政策规定的工资中“活”的部分,再加上国家开口子的部分和学 校通过创收可以解决教职员工福利的部分,实行按工作量分配。第三是学校可以设立若干单项奖,以表彰和鼓 励那些关心学校,为学校工作做出了贡献的教职员工。

集团化办学中呈现的校长魅力 篇6

——师校附小洪霞田冬校长讲座学习感悟

5月12日在文艺二校幼儿园召开了沈河区副校长提升培训开班仪式,田冬校长在开班仪式上做了题为《适合导向:集团化办学的顶层设计和实践路径》的专题报告。田校长以文艺二校面对转型的积极应变做为案例,解析学校以适合为导向的顶层设计和实践路径的思路与内涵,让大家站在一把校长的角度和学校全局发展的广度思考:作为学校核心管理者,我们在学校变革中的作用到底如何体现?

田冬校长从直面挑战、前瞻设计、路径探索、成长蜕变、发展构想五个方面为大家呈现在这一改革全过程中学校的实践与思考,呈现学校稳步发展背后的坎坷与不易,文艺二校人的用心与担当,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他和他的团队的成长与收获。从田校长的报告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一个名校长的魅力!

面对着五所兄弟学校的松散型纳入,实质性并入集团的紧密型四个校部的重组融合、协调发展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困难,田冬校长敢于担当,将挑战转为机遇,对重组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预判,用较短的时间形成了学校发展框架和顶层设计蓝图,暨一个核心理念、对应两个发展阶段的四个顶层目标、六条实施路径、13项具体举措”。

田冬校长向我们具体阐述了针对组建、发展两个阶段找到的三种要素构成的解决路径,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班主任凡老师把田校长的发言稿上传之后,我又认真拜读了一遍,有几点非常值得借鉴:

1、学校以校园网群的概念通过内部光纤的方式将新增校区逐一接驳,把分散的各校区有效地集结成大的局域网,配合“网络集中存储、无盘化集中管理”的学校特有管理模式,使得各个校区内的应用环境完全一致,信息资源实现了高度同步与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注重实现了各校部远程多种方式的互动,借助校园网、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搭设共享平台等等,打破空间阻隔,将四个校部连成互通的一个整体。功能具体体现在:远程教研、会议成为常态;个人在不同校区上传和调用学校资源快捷畅通。这个办法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是现代化办学的体现。

2、对较近的三个校区,学校迎难而上,采取了校部按年级设置,把新老教师重新混合编队,重新按需定岗,打破原校教师只能教本校学生的保守机制,“愿者上、能者上,鼓励新人上”,运用管理中的“鲶鱼效应”,将新、老成员中的优秀老师作为鲶鱼,去激发各新校区,成为一潭潭教育的活水。这种人力配置激发了两方面的外力干预:教学相长和同伴竞争。对并入后的东部校区,集团在植入优秀的管理团队的同时,还建立了集团内部教师交流机制:总校教师每两年一个周期,以自愿为原则,分批次到东校区交流,学校给予适当的交通补助,并在同等条件下晋级、评优等发展机会优先。此外,学校还为教师租用了被教师们称为“温暖号”的通勤车,解决上下班路远的实际困难。真投入、做实事,让教师免除后顾之忧。通过内部输血和资源替补,实现了岗位当年补齐,队伍整体优化。这项举措从根本上解决了教育均衡的问题。

3、在文化融入的过程中,教师队伍实现了这样两个阶段的转变。暨从“你们”到“我们”;不“换血”到“造血”。让我深切的感受到文艺二校教师队伍的肯包容、善协同、重责任,感受到1+4大于5的效能。

4、在机制重建方面,形成了适合的“雁阵编队”模式,产生了滴水穿石的效果。

5、文艺二校特色的文化渗透机制——打造“展演文化”,让我领略到了文艺二校教师的智慧和正能量,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管理。

6、学校找到的集团发展的三条解决路径,暨项目推动+一部+家校共治,让我再一次领略到了田冬校长的管理智慧。

对校长办学理念的理解 篇7

一、基于反思性办学实践校长培训的重要意义

所谓“反思性实践”, 根据舍恩的观点, 是指“调动经验所赋予的默然的心智考察问题, 在同情境进行对话中展开反省性思维, 致力于复杂情境中产生的复杂问题的解决。”基于反思性办学实践校长培训的意义重大。

首先, 有利于提高校长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校长是在教育实践中成长的。朱熹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校长培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科学, 如果培训内容与校长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事件和经历具有较高的关联度, 则会得到校长的高度认同, 主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就高。

其次, 有利于强化校长对教学工作的关注度。陈玉琨教授指出, 校长的核心能力应该是指导课程和课堂教学的能力。优秀的校长不仅是教育管理的专家, 而且还是通晓教学工作的内行,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学校的领导者, 只有精益求精, 每天提高自己的教学和教育技巧, 只有把教学和教育以及研究和了解儿童这些学校工作中最本质的东西摆在第一位, 他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 成为一个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教师的教师’”[1]。因此, 校长只有长期躬耕于教育实践, 才能在实践的探索中不断地提升教学领导力,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

再次, 还有利于促进校长的专业发展。校长培训旨在未来, 基于教育实践的校长培训在传授学校管理的知识与技能、行为与态度的同时, 还在于将培训获得的成果迁移到实际工作中, 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和行动能力。当校长的这种迁移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不断肯定时, 校长的学习力、创新力和领导力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这种潜在的变化促进了校长的专业发展, 可以说教育实践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催化剂。

二、基于反思性办学实践校长培训的模式构建

培训模式既是培训的标准范式, 也是可变的发展模型, 它是保障培训质量的重要基础。基于教育实践的校长培训要以实践为导向, 以校长能力建设为重点, 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旨归, 使培训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当前校长培训的主要模式有:案例教学模式、行动学习模式、问题研讨模式、实地考察模式和异校挂职锻炼模式等。

1. 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是理论的故乡”。案例教学模式近年来深受校长们的欢迎, 这种方法一方面与校长们的工作环境密切相关, 能够促进他们深入的思考, 另一方面适切的专题案例容易引起共鸣, 促使培训产生好的效果。

2. 行动学习模式

行动学习法 (Actionleaming) 由英国的瑞文斯 (Reg Revans) 教授创立, 是指学习者致力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并增强技能的学习方式, 其主要目标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因此, 行动学习是以小组成员的行动为基础, 以其经验为依托, 以问题为中心, 以创造性思考为条件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重视学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反思, 通过经验分享极大限度地调动学员的主动性, 使校长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 问题研讨模式

问题研讨是校长培训的重要形式。问题一般由学员就当前学校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热点或难点问题, 提出自己的观点, 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由全体学员分组讨论, 相互给予启发, 校长们对他人提供的解决方案从不同角度进行质疑, 反思经验, 总结办学行为。亦如布鲁克菲尔德认为, “‘反思’是一种批判性地思考经验的能力, 这种能力使人们结合已有知识和从经验中获得知识, 以调整自己的行为。[2]”实践证明, 这种促进反思的培训方式有助于提高校长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使校长的思维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4. 实地考察模式

实地考察是校长培训最为常见的形式。通常由培训机构组织校长们到“典型学校”, 通过倾听他校的经验介绍, 分析拟定现场方案、分组调研、专家点评等活动来全面总结分析他校的成功经验, 以此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路、增长他们的见识, 从而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办学能力。同时, 通过团体参观考察, 为校长们搭建了横向交流的平台, 为今后校际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5. 异校挂职锻炼模式

异校挂职锻炼, 顾名思义即到其他学校挂职学习, 时间一般为半年或一年。培训机构可以将参训校长分成几个小组 (小组规模最好是3-5人) , 以小组为单位到某个特色学校或组员所在学校的相应岗位上挂职学习。这种模式既以团队智慧的形式开展观察学习, 又促使个人在新的工作环境中结合已有经验进行自我反思, 还可以就某些共性问题集体诊断。在这过程中, 每个组员既是指导者, 也是学习者,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战训练, 不仅熟悉了他校的发展优势, 锻炼了心智运行模式, 还分享了共识, 加深了感情, 自然形成一个学习发展共同体。

三、基于反思性办学实践校长培训的有效途径

1. 明确培训需求, 注重培训的针对性

长期以来, 我国校长培训采用的是大一统的培训模式, 这种自上而下的培训模式强调培训的强制性和划一性, 而忽视了校长之间的差异性, 使得培训难以贴近学校领导工作和校长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 以致难以提高校长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难以有效解决校长领导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从而大大削弱了培训的实际效果。因此, 要提高校长培训的质量, 必须事先做好校长培训的需求分析。

所谓培训需求分析, 是指在规划、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 要以校长们参训前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状况为基础, 由培训部门、培训教师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 对学校的组织情况及校长的个人素质、从教经历、任职期限、职业成熟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调查与分析, 以确定校长的各种需要。可见培训需求分析是确定培训内容的重要前提, 由于校长之间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 因此培训的内容与模式要根据培训对象灵活选择, 要既能适应校长的现实需求和特点, 抓住共性的东西, 又能突出培训的个性化, 使每个学员各得其所,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2. 开发培训课程, 注重培训的实用性

课程是校长培训的载体和中介, 是校长培训目标的具体体现, 也是影响培训效果最直接的因素。培训课程来源于教育实践, 同时又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它统领着整个培训活动。培训机构或培训教师要根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 精心设计培训课程, 要从中小学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校长在学校管理和组织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面临的难点、热点问题出发, 设计培训专题, 确定培训内容。在培训内容的构建上, 应坚持理论内容和实用内容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反对理论虚无主义, 又要反对经验虚无主义, 既要反对理论至上倾向, 又要反对经验至上倾向。而应做到向“两级延伸”, 既要高度务虚, 又要高度务实, 即理论上拔得要高、深、透, 直到哲学水平, 实践上要延伸到方法论乃至具体方法模式和方法举例, 保证原理与务实相结合, 科学与艺术相结合, 方法论与方法相结合, 案例、实例、参观考察内容、诊断分析内容与改革实践内容相结合。[3]这就要求校长培训除了要设置学校管理理论和教育理论等一般理论课程之外, 还必须针对学校领导实践和学校管理实践的需要, 设置多层次的实践活动课程、多学科的综合指导课程和灵活多样的校本课程, 以满足校长的不同培训需求, 提高培训的实用性。

3. 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注重培训的开放性

培训基地即校长培训的实训基地, 是校长培训获得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根本保障。对此, 大多数发达国家均有明确的政策规定, 制定基地的发展规划、办学条件和基本设施。目前我国也非常重视这种开放式的校长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 不但依托高校为基地, 而且还积极开设中小学培训基地。所谓基地培训是指选择名校长所在的学校作为培养基地, 一般而言, 培训基地由一位名校长领衔, 并由教育行政、高校及教育研究与培训机构的资深专家和名校长组成“智囊团”, 联合指导基地的培训工作。名校长通过挂职、蹲点、考察、观摩、导师制等形式, 对实训基地学校、教师和校长进行个案研究, 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使名校长和实训基地的教师和校长展开充分的交流。名校长一方面可以借鉴基地学校的成功案例, 总结反思本校的办学经验和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咨询基地的专家学者, 诊断本校的疑难杂症, 以此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升办学理念与管理水平, 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俄]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赵纬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3.

[2]Stephen D.Brookfield.批判反思型教师ABC.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对校长办学理念的理解 篇8

------翔宇宝应实验小学近几年办学情况汇报

几年来,翔宇宝应实验小学在集团先进办学理念指导下,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新教育实验,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全校教职员工团结一心,默默奉献,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发展意识、特色意识、服务意识,取得了累累硕果。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课题研究实验基地”“2009、2010年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学校”“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国第9、10届智力七巧板优秀组织奖”“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国级表彰5项;“省足球传统校”“江苏省教育学会系统教科研先进单位”“省防震减灾科普先进集体”等省级表彰8项,“扬州市课程改革先进学校”“扬州市优秀教科研样本校”等市级表彰12项。

一、优化服务:提升品质的基石

优化服务是我们民办学校的立校之本,是面向社会、提升品质、基业常青的重要保障。

1.宣传:我们广泛宣传集团的办学理念和工作纪律,要求大家严格执行集团的“三不”规定,学校领导干部坚决做到“廉政、勤政”。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禁止有偿家教。

2.评价:通过家长会、感恩校园行、一日开放活动等,让家长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情况,以充分落实集团对教师的“五维”评价。

3.扶贫助学:细心关怀学困学生,积极开展扶贫助学活动。一对一,积极开展百千万工程,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力求学生学有进步,让家长自觉主动地宣传我们实小。

4.例会:定期举行教职工,其中一个版块为师德报告会。通过先进教师事迹演讲等形式让教师学习身边的模范,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我校先进教师员工的动人事迹。

5.学习:是不断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一是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学习,让管理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二是要求各班主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营造宽松民主的班级氛围,建设优良班风,公正公平地处理好班级评优、选举班干、排座位等每一项班级事务。

二、提高质量:永远不变的追求。

1.落实新政要求,规范教学管理。

我们确保开足开好各种课程,严格执行“三表”,为高质量完成各科教育教学任务奠定基础。

我们还规范教学流程管理。学校结合新教育实验制定《翔宇实小教师教学常规实施细则》,每周按时对教师的集体备课进行巡视,对课表执行的情况进行检查,对家庭作业进行控制,学期末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全面系统的检查,并及时通报。

2.强化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根据实小教师个体业务水平高、整体联动能力强的特点,在集体备课方面深入探索,力求做到“五定”和“五步骤”。“五定”是 1

指:定时间、地点、中心发言人、专人记录、检查人。“五步骤”是指:钻研教材,收集信息,集体交流,主备人形成预案,所有教师作个性化处理。这样的集体备课既融汇了集体智慧,又张扬了教师的教学个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校的集体备课还突出了有效教学框架中的四个要素:教学目标、预习作业、教学板块、学生清单。我们对四个要素的运用进行一定范围的规限,使之在有效教学的区域内得到呈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今年在全县集体备课突击检查调研中,我校四语备课组、四英备课组得分均为全县第一。

3.抓好课堂实践,打造理想课堂

近年来,我校立足课改,着力“构筑理想课堂”。

我们的要求是:要求运用有效教学框架,突出进行课前预习的研究,突出核心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的措施是:设立校级研课组。每周到一个年级进行研课,每月进行一次全校学科老师都参与的研课活动。

我们在学期初即安排好整个计划,分年级备课组开展“每周研课”活动。为了方便每一个老师及时回顾、参与反思,在“教育在线论坛”建立专题帖,将每次集体备课记录、上课教案、课堂叙事描述、评课记录及时发布到帖子里,鼓励老师积极撰写课堂细读、反思、心得等,促进教师间的深度交流。

我们研究的重点是:①提倡有效的预习。②探索预习后的课堂结构变化。③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④提高核心目标的达成度。挖掘学生潜力,培养主体精神,训练学生思维。

我们着力打造课堂模式是:通过近年扎扎实实的理想课堂研究,我们以模式为突破口,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了很大提升。语文理想课堂的研究形成了“强化预习、整体感知、重点感悟、拓展练习”课堂教学模式。数学理想课堂的研究,形成了“基于预习基础上的学导式课堂模式”,提出了“学——展——评——练”的四步课堂模式。

我们的成果是:教师参加省市县赛课频频获奖,张秀峰老师执教的《飒爽巾帼----二妹子》综合实践观摩课荣获全国一等奖;有8人获省级赛课一等奖,20多人次获市级赛课一等奖,参加的县级赛课几乎都获得了一等奖。几十位老师100多人次在省市县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在刚刚结束的今年在五年级质量调研中,我校语、数、英均分均为第一名。改制以来,在全县毕业班调研抽测中,我校均为全县第一;在集团实验初中初一分班考试中,前50名,我校的占有人数均在30名左右,赢得了家长赞誉、同行钦佩、社会认可。

三、统整课程:创新德育的载体

为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以统整课程为突破,创新德育的载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1.“儿童课程”------明亮精神

我们开展了晨诵课程——与黎明共舞。

目前我校的晨诵已有一定的基础,正逐步成为一个开启黎明,舞动阳光,开始新一天的仪式。我们还为每个年级选定主题,力求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亮丽孩子的幸福人生。

我们开展了读写绘课程——给孩子一片五彩的天空。

我们精选适合儿童当下的绘本,在低段倾心打造“读写绘”课程,让孩子创

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

我们还开展了整本书共读课程——让学生在书香中呼吸。

我们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为切入点和突破点,倡导亲子、班级共读。我们现已形成导读课、推进课、主题探讨课的模式,并精选各年级书目,形成阅读阶梯,让孩子、家长和老师成为彼此的“夏洛”,在娓娓动听的故事中编织一张美丽的网。

2.活动课程——提升素养

我们的社团课程:分享参与的乐趣

我们把社团活动群体化,坚持“全面抓普及,精品促提高”的原则。我们把活动内容分为两级四大类,两级是指校级和班级,四大类分别是,体育类、艺术类、文学类、科技类。我校在全部普及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渐已成熟的7个大型百人团队,形成了学校特色;

我们的“体艺2+1”大课间课程——活跃学生的身心。我们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好大课间活动,提高活动水平,形成班级、年级特色,活跃了学生的身心。2009年5月24日,扬州市体艺“2+1”项目现场会在实小隆重举行。来自全市的100多位领导、专家、校长饶有兴致地对实小开展的体艺“2+1”项目进行了现场考察。省教育电视台来我校采访学校体艺2+1活动开展情况,节目在省教育电视台播出。2010年,省教育厅两次来校调研体育艺术2+1大课间;国家教育督导团来校检查体育卫生工作,2011年4月,关心下一代周报也对学校“体艺2+1”活动进行专项采访。

我们的节日文化课程——享受着生命拔节的幸福。

我们通过主题节日文化活动,让学生脱离道德说教的烦恼,并在一件件小事中,在一个个细节中,在一次次活动中,体验着一点一滴成长的快乐,我们将节日文化活动与每月一事有机结合:正月十五元宵灯谜花灯节、3月学习伟人周恩来活动、4月体育节、5月读书节、6月艺术节、11月感恩教育、12月英语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享受着生命拔节过程中的幸福。

辛勤的汗水浇开希望之花,有近千人次在县、市、省、国各类比赛中获奖。在省、市科技创新大赛、作文竞赛中,均有上佳奖次。另外,有一百多人次参加的省二胡、手风琴、琵琶、钢琴、古筝等乐器考级,均在五级以上,部分同学达九级、十级。男女乒乓球队以全胜战绩分获宝应县男女团体冠军,三次蝉联县乒乓球团队总分第一名。并取得扬州市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3.特色课程——打造品牌

我校为足球传统校,先后为江苏省足球队输送了30多名运动员,多次应邀组队与日本厚木市GP少年足球队开展友谊比赛,目前,我校的翔宇少儿体育俱乐部还成为第四批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学校刚刚成功创建成省足球后备人才重点校,在刚刚结束的市小学生足球比赛中,我校再次荣获第一名。省市体育局的领导对我校在足球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大加赞赏。

四、打造新教育:长远发展的需求

2007年8月,我校正式成为新教育研究基地(定名为新教育小学)。三年来的实验历程虽然并不一帆风顺,但却是逐渐走向深入,并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符合实小办学特点,具有实小鲜明特色的实验之路,较好的完成了实验的预期目标,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我们推进的策略是:

1.组织推进:整合化。

我们认为:新教育实验应当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本质都是为了学校和师生的发展。我们具体做法是:整合原有资源和新教育实验之间的关系,一条线抓下去,不搞两张皮。

我们进行了职能整合。我校对原有的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与新教育实验的相关职能需求,进行合理合并。校长室负责规划指导检查评价,学校成立新教育研究中心负责协调指挥,各个项目的负责人就是原来的教研组长,各个中层根据自己的岗位职责进行配合支持。

为了使实验科学有序地进行,制定了开展实验的远景计划和近期目标,每一个学期有总的工作计划,里面安排到每一个月的活动主题和研究内容。学校研究中心将各类计划都公布在教育在线的网站上。

2.理念推进:差异化。

我校在实验推进过程中允许出现差异,实行“自主+重点”式推进,“底线+榜样”式激励。我校坚持先部分后全体的推进步骤。全校每个教师参与了新教育实验,我们针对教师特点,实施“自主+重点”式推进。同时,我们正视教师之间的现实差距,在每一个项目中,我们都要求制定一个最可为大家接受的底线要求。每一年年底,我们都还将根据实验过程的表现,评比榜样教师和优秀团队。

3.实践推进:项目化。

学校成立新教育研究中心,下设8个项目组,进行系统化、深刻化的研究。我们的做法主要是:①注重形成整套的资料,积累课程资源。②提炼有价值的实验共识。每学期,我们都要坚持梳理系统的观点和尝试构建的模式,期中和期末做好阶段总结,项目组要向全体教师“述职”,汇报做了什么,有什么进展和成效。

4.网络推进:编织化。

我校作为新教育基地学校,在“教育在线”网站的论坛上设立“新教育小学”专版,作为我校新教育实验的网络交流平台。我们用帖子记录下我们的行程,并非为了纪念,主要是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本校与外地之间,用激情和梦想的编织。

我校在新教育实验中积极实践,不断回顾、反思和总结,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1.办学成就得到肯定。

2009年6月,我校在海门年会上被表彰为新教育优秀实验学校。连续3年为宝应县小学教育质量先进校、县工作目标管理一等奖。

2.实验推进获得展示。

07年以来,我校被确定为新教育实验基地(成为新教育小学),多次承担高规格新教育实验展示活动。9次新教育全国开放周,共吸引浙江、新疆、河南、内蒙古、山东、上海、山西以及省内等1500多人参加。

我们还受到各类媒体和其它学校的关注,2007年11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做新教育实验专题,我校作为实地采访点接受采访、拍摄,2008年《中国少年报》以《营造书香校园》报道我校新教育儿童课程情况。07年以来,重庆长寿一小分两批20多名教师、河南春来教育集团先后3次100多名教师以及新疆伊宁二小、四川绵阳教育考察团等专程到我校调研新教育实验工作。

3.研究成果格外丰富。

07年来,论文获市二等奖以上150多人次,在省级以上正规报刊发表研究

文章近300篇。其中,在2009年第11期《小学语文教师》的杂志上,学校周信东、任荣桂、史桂华、陈书标、杨一杏等五位老师描述晨诵的文章被同时刊登在“备课室”专栏内。学校还组织老师整理了与新教育实验有关的四本专著等候出版。

五、队伍建设:跨越发展的的源泉

教师队伍建设是我们民办学校跨越发展的基本保障,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实践和完善“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与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专业成长的模式。开展“教师读书会”活动,提倡教师多读经典书籍和有开创性价值的书籍。近年来,我们每学期安排重点共读一本经典书籍,分别是《给教师的建议》、《儿童的人格教育》和《第56号教师的奇迹》,不定期举办读书沙龙活动。

2.通过教育在线这一平台描述个人和学校开展的新教育实验,引导教师用反思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学会总结、提炼自己的实验思想,形成可以验证或推广的实验成果。

3.成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吸引有共同爱好、有自我提升意愿的青年教师,指导青年教师量身打造个人发展计划,定期开展活动,聘请名师讲座指导,为青年教师成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4.成立了学校层面的名师工作室。我们以省市特级教师命名的工作室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多次“相约星期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动,参加活动的老师普遍认为很有收获。

目前,我校现有省特级教师2名,市特级教师1名,省市教科研专家培养对象达10名,市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达40%。

六、城乡结对:价值彰显的平台

如何发挥我们优质民办学校的优势,促进全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让自身价值得以更好的彰显,我校与夏集中心小学、山阳中心小学结成结对帮扶学校,有力推进了城乡学校共同进步,协调发展。

1.开展城乡结对帮扶,同走内涵发展之路。

我们共商学校发展,促内涵提升。我们通过研讨、示范、互查等方法明确发展思路、传递管理信息、提出有效建议。

我们共研教学行为,抓专业成长。

我校围绕教师的教学素养、备课、上课、质量分析、教研等环节,通过讲座、观摩课、活动展示、交流研讨等形式,全面有效地提高了结对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我校先后主动与山阳、夏集、射阳、西安丰等乡镇联系,开展结对帮扶、送教下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我校派骨干教师送教下乡近100次,上课近200节,作教改讲座二十多次。

2.实施城乡网上结对推进优质资源共享

我校通过网络一体平台,向结对帮扶的学校及时提供各年级与教材配套的备课电子文本资料,精品教学课件,以及平时所有的训练材料等。

我们还开通“教育在线”网络平台,邀请结对学校的老师们共同参与、交流、碰撞与反思,促进了教师间的深度交流。

2010年10月26日,三校语文、数学教研组成功进行了网上视频交流活动,三所学校20多名骨干教师通过网络视频碰撞思想,共同探索预习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研究,结对帮扶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上一篇:培训机构教学计划下一篇:普通高校招生招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