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燕子教案(精选10篇)
教学目的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方法:阅读为主,以读带记,读背结合。
教学用具:五线谱画图,课文插图,媒体资源:视频《屋檐下的燕子窝》、动画《燕子:情境动画》。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利用动画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外形一节进行范读指导。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
具体指导长句子的朗读与理解。
4、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5、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6、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7、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探疑解谜,深入体会
1、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课文描写的燕子向大家介绍一下?
2、另外,大家注意没有,作者为什么没有写眼睛和嘴呢,是疏忽了吗?
3、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4、再结合媒体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外形”一节朗读第一自然段,试着让学生都能成诵。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齐背第一段。
2、说说第一段的段意。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结合媒体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飞行”一节,学习第三自然段。
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节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节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教师板画)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结合媒体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停歇”一节,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节,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
6、这一节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7、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节,再自己细细体会。
四、朗读并力求背诵三、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读1、3、4自然段。
2、说说这三自然段各写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结合媒体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从哪里来”一节,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学习第二句。
3、学习第三句。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机”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三、总结,朗读全文
教后记录
1)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2)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3)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4)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重点】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自制支架、橡皮泥、保丽龙球、直尺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活动】
1 创设情境导入
师指着问题墙口述同学们的疑惑提出问题:要解决同学们疑惑,需要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用什么方法可以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
生可能回答:上网查资料、问家长、查阅相关书籍、用天文望远镜观察……
师对生的方法进行点评后追问:用天文望远镜观察什么?
生可能回答:行星的大小、位置、运行轨迹……
师小结并过渡:行星的大小、位置、运行轨迹这些都需要数据来体现,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张数据表,请大家观察、分析数据表,小组交流对太阳系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用前概念建立太阳系模型。2)尊重学生的思考、从学生问题出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2 建立太阳系模型。
1)解读数据建立太阳系模型。
师给出观察提示:(1)小组合作对比数据表上的每组数据。(2)分析、整理数据,图文并茂记录新发现。
生小组合作3分钟,我参与过程指导:(1)一共有几项数据?每项数据说明了什么?(2)纵向对比每组数据有什么发现?(3)为什么“与太阳的平均距离”“赤道直径”有两项数据?
3分钟后,分层次抽小组汇报:(1)汇报对公转周期规律的认识、我引导认识八大行星运动快慢的认识以及围绕谁运动(生汇报我板书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轨迹)。(2)可能汇报行星大小与引力的关系。(3)汇报大小顺序、排列顺序(我按排列、大小顺序板书)。
指着黑板上太阳系:与你们认识的太阳系有什么不同?
生可能会回答:黑板上是平面的太阳系,真正的太阳系是立体的?
师追问:如何体现立体的太阳系生可能会说:建造立体模型。
师追问:建造太阳系模型主要需要哪些数据?生可能会说:距离、大小。
师追问:怎样获得两组数据?师引导生按照数据来建模的重要性。
师出示材料和要求、学生分小组根据数据建模。
设计意图:(1)分析对比数据,解读数据,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2)通过数据分析、解读训练学生的思维。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处理,建立太阳系模型。师给出提示:小组合作,用数据表、橡皮泥、星空版、直尺、底座模拟建造太阳系5分钟我参与过程指导:(1)指导生边看数据表、边建模。(2)各大行星的位置和大小通过什么来确定?(3)八大行星的大小对比?3、太阳的大小?
5分钟后,分层次抽小组汇报:1、小组展示模型、第二组补充2、生生质疑产生新认识
生质疑中汇报新发现
师对生的发现指导提高到新层次
师聚焦新认识:八大行星大小差异很大、分布不是均匀的……
师板书:
设计意图:(1)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2)通过生生模型评议知道太阳的巨大,以及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3)互动环节,师出示自己制作的太阳系模型。师看着太阳系模型问:孩子们与你们制作的有什么不同?
生可能汇报:太阳在发光,其它行星没有发光,除了行星还有小星星
师生总结太阳系的认识:师生共同小结:太阳是唯一能发光的恒星,根太阳比较起来八大行星太渺小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建造的太阳系模型,让生感知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4)视频播放,拓展延伸。师播放多媒体视频问:看了这段视频孩子们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可能会说:太阳原来一直都在运动,宇宙太大、太宽广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建造的太阳系模型,让生感知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3 总结
1、你有过赛跑的经历吗?跟谁赛跑?跑的结果怎样?
2、:你们大部分都是和同学和家人赛跑,那你们和时间赛跑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林清玄的一篇优美散文《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怎样和时间赛跑?结果怎样?)
二、自学、检查
1、指导学生明确自学要求,自主学习。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一、激趣导入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出示“忧伤、哀痛、”等词语,指名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也有一些疑问需要探究,作者为什么和时间赛跑?让我们一起走近课文。
二、质疑合探,深入课文
解决问题:作者为什么和时间赛跑?
1、时间又不是人,作者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呢?找一找文中是怎么说的?(外祖母的去世让作者感到时间的短暂与无情。)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2、品读第四自然段。
(1)爸爸看到“我”为失去外祖母哀痛的样子,对“我”说了什么话?
(2)默读课文,找一找这段中说到了哪些事物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3)师总结:到底是什么事物永远都不会回来了呢?(昨天、爸爸的童年还有外祖母。)
3、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1)课文当中还讲到了哪些事物也是这样永远不会回来了呢?请你把相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读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太阳,小鸟飞行,并指导这两段的朗读。解决问题:作者怎样和时间赛跑?
1、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因为作者明白了时间过去了就永远不会回来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道理,所以要和时间赛跑,那你肯定很想知道作者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吧?学生默读第8自然段,画出作者和时间赛跑的语句读一读: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前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跃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
2、因为作者跑赢了太阳是这样的高兴,所以他懂得了时间,以后就时常做这样和时间赛跑的游戏。
以后,我就时常做那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快,有时一个暑假才能做完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
解决问题:作者和时间赛跑有什么收获呢?
1、作者说,在后来的二十年来,他一直和时间赛跑,并因此而受益无穷。他真的能跑过时间吗?
就像作者说的“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尽管那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拓展交流: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和时间赛跑的事例?
3、朗读总结:也就是说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就等于延长了时间,就是在和时间赛跑。请你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在读中体会体会。
4、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最后想告诉我们: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5、有很多很多的人正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来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与时间赛跑!
(1)汶川大地震后,解放军战士在和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抢救伤员,因为他们知道,用的时间越少,伤者生还的希望就越大。
(2)田径运动员,冠军与亚军的区别往往就差那么零点零几秒,所以他们一直在和时间赛跑。
一、《长城和运河》
1、观察课本上的长城图,写一段话,尽量用到下面的词语。
巨龙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2、从古至今,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还创造了许多人文奇迹,宏大工程,如:故宫、秦陵兵马俑、苏州园林、三峡大坝、京九铁路等。请仿照诗歌《长城和运河》的内容格式,任选一处,搜集资料进行描写,尤其第3--6句的描写要符合所描写事物的实际。
二、《美丽的南沙群岛》
1、在搜集课外资料的基础上,仿照第二段先总后分的写法,介绍南沙的物产,如以“南沙群岛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为总起句写一段话。要求对资料进行整理概括,用自己的语言写,不照抄资料。
2、续写片段:我们班好人好事真多。仅小明一个人„„
三、《庐山的云雾》
1、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总分写法,写一处景物,如:傍晚的夕阳、天边的流云、春天的小河、秋天的原野、高唐的南湖及双海湖景区等,尝试用总分手法并抓住景物特点写。
2、庐山是这样的美,我们也来学着作者的方法写一写庐山,你可以继续写云雾的一些姿态、变化,也可以写庐山的其他的景色,如瀑布、高峰、幽谷„„首先请大家想好,你打算写什么,然后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抓住典型的景物写,还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翻越远方的大山》
1、同学们,超越约翰逊是刘翔的梦想,它看似遥不可及,难以实现,但刘翔凭借着自己不畏艰难、顽强拼搏、敢于超越的精神,成功地“翻越这座大山”,文章学到这,你有什么话想对刘翔说?把它写出来。
2、请同学们联想刘翔成功翻越大山的原因,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的感想,然后写下来。
五、《雪儿》
1、默读第五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述“我”和雪儿告别时的情景。
2、回忆自己所喜爱的小动物以及自己与小动物之间所发生的事,挑选一两件,学习课文的方法写出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六、《花瓣飘香》
1、小女孩摘下带露水的花瓣是为了让生病的妈妈高兴,小女孩藏起对爸爸的思念听妈妈的话、细心地照顾妈妈是为了让远方的爸爸放心,小女孩只摘花瓣是为了不影响别人赏花,这一切都说明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她就像这花瓣一样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深深地打动了每个人。你们想不想写几句话来夸一夸这个小女孩呢?把它写出来吧!
2、对话训练:如果你是作者,送花给小女孩时会对她说些什么?小女孩又会怎么说?作者的母亲看见了月季花又会问什么?“我”又会怎样回答?练说一下,再把这则对话写下来。
七、《菩萨兵》
1、藏胞们返回家园,看到干干净净的院子、平平整整的土地,会说出怎样的话语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2、写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尽心尽力”“干干净净”。
八、《李广射虎》
1、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塞下曲》这首诗的意思,再写下来。
2、李广的随从看到深深扎进石棱的白羽箭,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想象,写一段对话?
九、《少年王勃》
1、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再写下来。
2、同学们,你们佩服王勃吗?你想怎样来称赞少年王勃呢?指名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十、《大作家的小老师》
1、请你想象一下,萧伯纳以后到别国访问时,遇到别人,他会怎么介绍自己呢?
2、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对小姑娘外貌的描写,看图描写萧伯纳的外貌。
3、课文学完了,在你的心灵深处又有什么触动和感受呢?请大家拿起笔写一写。
十一、《赶海》
1、仿照课文抓螃蟹和捉虾的写法,凭借生活经历或想象,写写生活中别的有趣的活动,如池塘里捞鱼摸虾等,把过程写清楚,突出趣味。
2、同学们也正处在快乐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会发生过有趣的、令人难忘的事,回忆一下,再写下来。
十二、《荷花》
1、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花,充分利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2、读下面一段话: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❶想象一下:如果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蜻蜓和小鱼会来告诉你什么?还有哪些你喜欢的小动物会和你交谈些什么? ❷模仿课文中的句子写一写。
十三、《古诗两首》
1、从这两首诗中任选一首,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所描述的景象,然后写下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居、草”等12个生字,会写“飞、少”等6个生字。学习新偏旁“忄”。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识记本课生字,了解古诗大意。[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引情入境
1.同学们,你们觉得春天是什么样的呢?(生自由回答)你们喜欢春天吗?(生齐答:喜欢)2.古代的人啊,跟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二、学习《村居》
(一)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村居》。2.齐读课题,认读“居”。理解“村居”。(村,是农村;居,是居住。)
3.看图,图中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诗中是怎样描写的?(指名回答: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景物。(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5.诗中是怎样写景物的?(引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6.小朋友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将这幅画写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二)初读全诗,学习生字,读通诗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鼓励合作互助。2.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识字。(运用多种方法识记)3.检查指导读古诗,指导读通顺、流畅。
(三)抓住重点,理解字词。
1.自主学习:自己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是什么意思,有不懂的字词可以先做上记号。1.读一读,连一连。草yān 烟ɡuī 归cǎo 纸jū 居zhǐ
2.比一比,再组词。早()草()字()学()
3.《村居》一诗中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是“。”2.小组讨论不懂的字词。拂(fú):轻轻地擦过。醉(zuì):课文指杨柳像喝醉了一样,在春风中摇摆。趁(chèn):借着。纸鸢(zhǐ yuān):风筝。
(四)概括大意。
二月,青青的小草茁壮成长,可爱的黄莺飞来飞去。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摇荡着。儿童放学回来,趁着时间还早,赶紧借着东风放飞风筝。
三、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忙、学”。忙:笔顺是。
学:上部是“”不要写成“”。笔顺为。4.我会查字典。“忙”读音是(),第一笔是(),共()画。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
一、复习巩固 1.学生齐背《村居》。2.指名背诵,概括大意。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二、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一)读准、读通。
师:有哪些同学之前已经会背这首诗了?(请会背的学生背一背)同学们真是太棒了。那你们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很多学生摇头,表示自己并不理解诗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1.请同学们先借助拼音,认真读一读课文,看谁能把字音都读准。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3.认记生字。(指名读准生字——交流识记的方法——组词,猜字义)4.指名朗读。教师适当地给予朗读停顿指导。
(二)理解感悟。引入: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请小朋友们再轻轻地读这首诗,看看课文的插图,你能读懂哪一句或哪一个词? 学生自学反馈。(学生可能会说到的知识点,教师要有所预设。根据学生的理解,教师随机有重点地引导学生理解。)1.读读第一句。(也可通过做动作帮助理解)指导读好这一句。2.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儿、风雨、花儿)3.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4.诗中所描写的花儿怎样?(理解“知多少”,也可通过图画帮助理解。)
(三)总结大意。
春天百花齐放,鸟儿飞来飞去,诗人睡得可香啦,连天亮了都不知晓。是谁把他叫醒的呢?原来是小鸟,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他突然记起昨天晚上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花园里的花开得那么好,被这风雨吹打了一晚上,不知道掉了多少花瓣。5.理解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填序号)
(1)处处闻啼鸟()①嗅到。②听到。(2)春眠不觉晓()①天刚亮。②分晓。
6.《春晓》一诗中描写了春天的、、、等景物。
7.根据意思写诗句。
昨天夜里传来刮风下雨的声音,花儿不知道又落了多少。
三、指导写字
书写生字“多、少”。
多:上下结构,两个“夕”上下叠放。少:独体字。“丨”在竖中线上,右点略高。8.描一描,写一写。多
少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听写字词,背诵两首古诗。
2.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背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回到学校读给同学们听。3.鼓励学生到户外去放风筝,体会放风筝的乐趣,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板书] 古诗二首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体会形容词在表达意思中的作用及动词运用的准确。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光彩夺目、生机勃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体会燕子的特点及春天的生机勃勃。
2.体会文中的好词佳句,特别是拟人、比喻、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难点:
感受燕子的可爱及本文的描写顺序。教学准备: 投影、课件、录音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图文结合,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春天的光彩夺目、生机勃勃。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怎样抓住特点描写物和景。教学准备:
投影、课件、录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你能说说大地有什么变化吗?(引导学生背诵二年级下册第一课: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二、认定目标:口头认定
由古到今,春天是很多文人墨客描写、赞颂的对象。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齐读课题)
三、导学目标:
(一)学生读通课文,了解内容。
(二)老师导读,学生小声跟读课文。
(三)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并组词。2.教师强调生字词重点,并出示练习:
泼()
拢()
谱()
掠()
拂()拨()
扰()
普()
惊()
佛()
(四)通过课文第二段感知春天
1.播放录音,集体跟唱《春天在哪里》。
2.找春天:你们在课文插图的那些地方找到了春天?(1)师导:这是一幅乡村的村景图,你们仔细观察,找找看,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来了?(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对景物进行有序的口头表达。要求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说。
(3)教师小结,导入课文的学习:
春天树木茂盛,花草繁多,光彩夺目,生机勃勃。作者仅用了三句话就把春天的景色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请同学们快速读文,用“--”画出来。
(五)赏析文中写春景的语句,体会春天的光彩夺目。
“才下过几阵蒙蒙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光彩夺目的春天。” 1.全班齐读。
2.这些句子好吗?体现在哪?(1)小组内交流看法。
(2)集体反馈。(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理解、体会其中颜色词语、拟人手法等多方面的妙处)(3)教师归纳总结。
a.“蒙蒙”写出了春雨的独特特点。b.“吹拂”写出了春风的柔和。
c.“黄色”“青”“绿”“各色鲜艳”写出了春天的五彩缤纷。d.拟人句的使用使春天显得更加的生机勃勃,充满生气。
四、达标测评: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力求做到熟读成诵。
(读的方式可多样,比较、个别、范读、分组比赛,以活跃课堂)
五、总结:
了解春天的特点以及体悟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
六、作业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的羽毛
()的翅膀
()的细雨
()的尾巴()的柳丝
()的燕子
()的天空
()的稻田
2、背诵课文第二段。
七、板书设计
燕子
描写生动活泼的春天:春雨——蒙蒙
春风——柔和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燕子专列”的意义。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导学过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勾画感受深刻的句子。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板书:燕子。你对燕子有哪些了解?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燕子专列)齐读课题。自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要问的吗?
(注:学生想问的问题可能主要有这些:什么叫专列?专列是怎么样的?燕子为什么要乘专列(会乘专列)?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2.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三、朗读感悟,品读第二段。
1.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成千上万只燕子高高兴兴地从南方飞往北方。然而,它们在瑞士境内却遇到了麻烦。究竟是什么麻烦呢?请同学们在课文第2自然段中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集体交流:
(1)燕子在瑞士遭遇了几方面的麻烦?教师板书。(板书: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冻死、饥寒交迫等)读一读这些词语,提醒学生积累。
(2)理解“饥寒交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用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3)燕子遇到的仅仅是饥寒交迫的麻烦吗?还遇到了什么麻烦?
长途跋涉是什么意思? 你们知道燕子一路上要飞过哪些地方吗?这一路,燕子们多辛苦呀?谁能读出燕子的疲劳。(指名读)
(4)燕子们饥寒交迫,再加上长途跋涉所带来的疲劳,所以课文说它们正——濒临死亡,濒临死亡是什么意思?
3.根据课文情景想象燕子的处境,结合自己的心情,进行朗读指导。
四、指导写字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抄写生字和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指名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研读重点,感悟人文情怀
过渡: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面临危险,非常幸运的是它们逃脱了这场灾难,谁知道这些可怜的燕子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帮助?
指名说,师板书:政府居民贝蒂
1.请同学们自由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把这些地方用——划出。思考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感悟居民奉献的爱心
(l)出示句子:听到消息以后,居民们_____走出家门,冒着_______的春寒,顶着_______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_______寻找冻僵的燕子。
(2)按照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3)想想从横线上的词语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透过“纷纷”“满天飞舞”“四处”等词语,体会人们得知燕子的危险情况后的焦急心情,体会人们不畏严寒、不辞辛苦拯救燕子的博大产爱心。
(4)读句子,想象成百上千的居民丢焦急而又耐心地四处寻找燕子的感人三场面。
(5)感情朗读。
3.感悟贝蒂付出的真情
引导学生观看课文中的插图
(l)想象她一整天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2)小贝蒂不在乎的是什么?她在乎的又是什么?
⑶朗读第4自然段,从“冻得通红”“冻得僵硬”“不在乎”等词语感受小贝蒂对待燕子的忘我真情。
三、续读课文,深化理解
1.体会送别的感人场面
这些冰天雪地中饥寒交迫的燕子,等待它们的似乎只有死亡,但因为政府的伟大决策,居民的爱心奉献,贝蒂的真情付出,它们却走进了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并即将启程返回自己眷恋的家园。列车缓缓启动,在人们送别与祝福的目光中,车厢里的燕子对着人们卿卿喳喳地叫个不停,它们在说些什么呢?—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车厢中的一只曾经被居民或贝蒂救护的燕子,在你即将告别他们的时候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想好了,请写下来。学生独立写话――准备发言――真情诵读。
2.与贝蒂关切交流
列车在人们的视线中渐渐远去,大家陆续离开站台,然而贝蒂却依然眺望着列车远去的力一向,挥动着冻得僵硬的小手,为车厢中的燕子们祝福……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此时此刻的贝蒂内心深处的语言,也一定有很多的心里话想对贝蒂说。请同桌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布置作业,拓展深化
1抄写本课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搜集有关保护动物的资料,做一份手抄报。
板
书
设
计 燕子专列
麻烦救护
饥寒交迫政府
濒临死亡居民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珍珠泉》教案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珍珠泉》教案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可爱。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泉水吗?在哪里见过描述一下。
2、老师带领大家去作者的家乡珍珠泉看一看。
⑴ 配乐教师范读。
⑵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珍珠泉的美景。
⑶ 问题:
你想到了什么?描写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然后用一个字来概括。(创设情境发展想像)
1、自读课文。检测标准: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教师指导啊、担等读音)
2、再用自己最把握的方法读课文,交流:
你对珍珠泉的感受。
3、随机请学生上台板书。
(预设:绿、深、清、凉、冒水泡)
1、生自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
2、讨论交流,朗读体会:
⑴ 说说为什么叫珍珠泉?出示句子:
① 开始,水泡消失了!
② 水泡闪亮珍珠啊!
③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⑵ 从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跟同伴讨论讨论。
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⑶ 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珍珠泉水绿、探、清的特点。
⑷ 指导朗读,读出珍珠泉水的特点,重点练习朗读2、3自然段。
第2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形成画面水是那样绿,绿得像。
第3段要读出泡泡的趣和美。
【设计理念】
《珍珠泉》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课题组把它归属于语言积累型。教学略读课文,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课一得”的理念指导下,教学本课的重点设定在紧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留心观察景物”这一单元主题,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讨论、积累,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欣赏、积累语言,感悟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特点,积累语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泉”的资料、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预设】
1、用“资料袋”导入新课:请阅读“资料袋”中的材料,看看我国有些什么神奇的泉。(1分钟)
2、在我国的.崇山峻岭中,分布着许许多多的温泉,这是我国的一大旅游资源。比如:昆明市安宁的温泉富含矿物质,有调理身心,治疗疾病的神奇功效,被誉为“天下第一汤”;坐落在宁海县城西北20公里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的宁海温泉,被天台山和四明山环抱,风景绝佳,如同“世外桃源”。在腾冲县的火山群中,有许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热气升腾的泉水,其中最大的泉水被称为“热海”。不少地方还有一些被誉为“珍珠泉”的泉水。比如,昆明市黑龙潭的“珍珠泉”,安宁市曹溪寺的“珍珠泉”……(出示图片,学生欣赏)(1分钟)
3、在课文中,“我”的家乡的山林中也有一眼“珍珠泉”。想知道这是一眼什么样的泉吗?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欣赏它的美丽身影吧!(板书课题:珍珠泉)
【设计旨意】:
通过阅读资料,回忆自己所见过的泉,增加感性认识,拉近与课文的距离,为学习课文做准备。
1、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照拼音读准“镶嵌、青苔、蕨草、青褐色、缘故、一嘟噜、绽放、扑哧、干涸”等词语,并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5分钟)
2、四人小组成员轮读课文,通过各组员的声情并茂的朗读,相互正音,相互学习,同时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初步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钟)
3、四人小组交流:
(1)说说读了课文后,家乡的珍珠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你喜欢课文中的那一段,把这段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4分钟)
【设计旨意】
通过读、听、议,既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大意,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珍珠泉》教案3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以珍珠泉何以为珍珠为探索主线,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流程
1.教师在黑板上写泉:同学们,这是什么字?它是什么意思?拿出字典查一查。教师:对,泉是指从地下流出的水。
2.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写这个字吗?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描写了清澈的泉水,谁来读读有关句子。
3.课题中还有两个字:珍珠(教师板书)。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谁见过珍珠?来介绍介绍。
1.请同学们再次根据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要求:要读出问题来,然后尝试利用等方法解决问题,在自己体会最深和感觉还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
2.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简单问题立刻互相解决,遇到稍难的问题可保留。
1.珍珠通常晶莹剔透,历来为人们所爱。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为什么课题中要加上珍珠一词呢?下面请大家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在作者家乡的村里,那一眼清泉叫珍珠泉?思考以后在小组比赛朗读交流。
2.全班朗读交流,估计学生从以下方面找到理由,教师相机引导:(1)泉水青绿,如晶莹的珍珠。(2)水泡闪亮,如彩色的珍珠。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水泡给人怎样的感觉?从哪里感觉它像珍珠?学生有感情朗读,特别是水泡闪亮闪亮的等句子。再读,你还喜欢哪些对水泡的描写,为什么?请学生来读一读,然后互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可能还喜欢水泡的有趣。特别注意以下地方嘟噜嘟噜,扑哧一笑,还有第五自然段的三个问句,都要体现有趣。
(2)泉水晃荡,泼洒一路珍珠。多么富有情趣,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评一评。
(3)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珍珠?把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评一评。
1.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流露在字里行间,你还能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吗?如果学生回答有难度,让学生通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从读中品味、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2.课文中采用了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特点。出示例句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学生互相读、交流、评价。
3.其实,老师这儿还有一篇类似的文章叫《趵突泉》,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与这篇文章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相似点。
1.用赞美的语气感情朗读全文。
2.摘录喜欢的词句,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珍珠泉》教案4【教材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珍珠泉”
【教学过程】
1、教师在黑板上写“泉”:引导学生理解意思。
2、用PPT制作成课件请大家欣赏世界各国奇异的名泉。
(图文并茂,同时将课后资料袋的内容涵盖进去)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请学生介绍珍珠,并猜测此泉为什么叫珍珠泉。
请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要求:
1、有困难的字词尝试用或四人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
2、读出问题来。读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四人小组内互相解决,遇到稍难的问题可保留。
1、为什么此泉名叫“珍珠”呢?下面请大家同学们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思考以后在小组上交流。
2、全班交流,估计学生从以下语句找到理由,教师相机引导:
⑴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⑵ 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⑶ 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
3、品读以上话句,想象画面。
4、选择以上一处抄上画简笔画,并在旁边配上自己赞美的句子(如):
……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图略)这真是一群调皮的珍珠泡泡,我仿佛看见他们在愉快地生长,快乐地舞蹈,开心地欢笑。你看,还笑得咧开了大嘴,咂咂地叫……
1、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不仅仅表露在这珍珠样的水珠间,还有一些地方也引起作者的无限热爱呢?找找看。
2、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习二、五自然段,先用“我喜爱珍珠泉是因为它()”来表述情感。再用“我喜爱珍珠泉不仅因为它(),更重要的是它()。”
3、出示“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让学生细细品读,并说说自己读出了“我”的怎样的情感。
其实,作家吴然还写过一篇类似的文章叫《歌溪》,老师把它发给大家,请课外抽时间好好读一读,思考一下,与这篇文章对比,有什么相似点。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珍珠泉》教案5【教学思路】
本文内容浅显,语言优美,应当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自学时,以对课文的朗读为重点,在读中感受到珍珠泉的美丽,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的和可爱。
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出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到一个小村庄,去看看那里的一眼清泉:珍珠泉。
(板书)
1、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这眼泉水是怎样的美?
3、就以上问题全班分组讨论交流。
1、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出应当注意的问题。
2、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
这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我们村子里有一眼泉叫珍珠泉。由远及近)
1、你认为这段中哪句话写得好?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儿?
2、泉水有什么特点?(绿、深、清)从哪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句话是什么句式?(排比句)
3、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扑哧一笑是把泉水当作什么来写的?(人)
4、讨论:
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第四自然段的这句话在这段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概括)
1、讨论: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珍珠泉,热爱美丽的大自然。)
2、最后一句话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
珍珠泉水在我眼里就像珍珠一样,我小桶里盛满珍珠泉的水,泼洒出去,就像泼洒了珍珠一样。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只露出一个脑袋,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文章采用悬念的手法引人入胜,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设计思路
师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三个王子》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一起读课文,再由同桌两人按自学提纲的要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共设计了12个小题)进行自学,再然后师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挑学生难懂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并适当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最后进行总结、学生当堂作业反馈。
三、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3、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读课文,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五、教学准备
1、师自制课件一份。
2、优生和学困生两人一组,共分20个小组,每组一张自学提纲。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1.师讲述三个王子的故事。
2.如果你是国王,你会选择谁做你的接班人呢?为什么这么选择?(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开课以教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故事,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3、师指导课题中应该读重音的字——第一个“想”和“没”这两个字,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题为文眼,针对课题中的重点字进行感悟,让生初步理解题目的意思。为课文内容的学习埋下了伏笔,也能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努力探寻答案,获得学习的满足感。】
二、读通课文
1、听录音范读课文。
2.按自学提示学生自由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画出生字词,并读一读。(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同桌两人一组一起读课文。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容易理解,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环节给学生充分朗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三、两人一小组合作学习
同桌两人一起做自学题目: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这篇课文共有()个自然段。(2)同桌两人把文中带拼音的生词,一起读两遍。(3)请找出文中三个AABB式的叠词做上记号,并读一读。(4)你会给文中的多音字注上拼音吗?
(5)画师给徒弟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题目,请找出来画上“——”。(6)大徒弟是怎样画的?请找出来画上“——”。(7)二徒弟是怎样画的?请找出来画上“——”。(8)三徒弟又是怎样画的?请找出来画上“——”。(9)画师觉得谁的画最棒?为什么?(10)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11)在学过的课文中,你知道哪些主人公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事?在生活中,你想到过别人没想到的事吗?(12)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指导学生自学,三年级的学生虽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还是会无从下手,因此我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了12道题,有字词、多音字的学习、有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课外知识的延伸,并让学生做一题,就在那一题的序号上做记号,为接下来的教师指导奠定了基础。】
四、师有重点地检查反馈自学情况。
主要是针对学生没弄懂的,理解有困难的题目,比如:(2)生词的学习,可以点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再读一读这些词,看是否会读。(4)多音字的补充,给这些多音字,多组几个词让学生读一读,体会它们的不同。
(9)课文第七自然段的学习,理解画师为什么觉得小徒弟的画是1生齐读、师生合作读、点人读○2找里面的一组关联词○3最棒的?:○
4看图理解若隐若现的意思○5读最给连绵起伏在文中找一个近义词○
6体会画之妙——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后的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
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会有多少只骆驼,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11)在学过的课文中,你知道哪些主人公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事?在生活中,你想到过别人没想到的事吗?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师挑学生大部分人没弄懂的问题,进行讲解,既节约了时间,又有重点地进行教学,学生愿学乐学,教学效果好。】
五、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师开场讲的故事、本课所学的故事、以前课文中出现过的类似的故事,让生明白我们的归结点是: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做优质课堂作业第一二三四题。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中,留了6分钟时间,让学生作业:抄写词语、多音字组词、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把字句改成被字句、用词写句子。让学生当堂所学当堂消化。】 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小骆驼 二徒弟——画许多骆驼的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动脑、创新)——将来立足于社会
八、教学反思
上周在301班上了略读课——《想别人没想到的》,我设计此教案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教师适当指导、点拔。这节课上后,整体自我感觉还差不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环节清楚、学生参与度高、兴趣盎然、当堂作业,符合当前课改精神。
整节课的环节是:故事导入、指导学生读熟课文、学生两人一小组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讨论自学、师指导学生弄清没有掌握的问题、课堂小结、课堂作业。
自我感觉整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个环节。针对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且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的实际,我觉得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进行课文的理解,还是挺合适的。在进行分组时,我是采用一个优生搭一个学困生的原则,进行编排的。小组合作学习时,也是两人一个小组。自学提纲共安排了12道题,也是按由易到难、从字词的学习到课文内容的理解再到课外知识的延伸,这样的原则进行编排的,绝大部分题目学生通过自学、两人讨论是能掌握的。稍难点的,通过老师一点拔,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掌握。
反思课堂教学的生成情况,发现还有一些未尽的遗憾。一是课堂评价不丰富。教师的评价语言有些单调,而且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评价。二是对朗读的指导有待进一步细化,主要表现在品读课文这一环节,还需要更深入地读与评。三是教学仅限于学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太少,需要更进一步地发掘文本内涵,渗透人文教育。四是课前准备仍不够充分,特别体现在找文中的多音字上。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感悟香港之夜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语言美。教学重难点:
目标2、3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同学们,你们知道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吗?(板书:香港)指导“港”字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随同语言大师巴金先生去领略那迷人的香港之夜吧(补充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哪句话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把它画下来。
2、自由读文后,指名读画出的句子。
从朋友的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香港之夜的特点,那就是“美”(板书)。那么,香港之夜到底美在哪里,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画下来。
三、品读感悟,以读悟情。
1、同桌之间互相朗读自己画的句子,互相欣赏。
2、指名读(学生可能读到下面的语句)。
(1)它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像是一座星的山,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2)但是,当我注意到那座光芒万丈的“星山”的时候,我仿佛又听到了无数的灯光的私语。
(3)我看见它们时明时暗,就像人在眨眼,或者像它们在追逐,在说话。(4)那一座星的山并不是沉默的,在那里正奏着车色的交响乐曲。
在学生朗读时,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香港之夜的美丽。欣赏香港的风光图片,激发再次阅读的兴趣。
3、看着这美丽的风光片,你能像作者一样来赞美一下香港之夜吗?下面就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来读一读第五、六自然段,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香港之夜的美。(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论——示范读——齐读)
4、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请同学们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想,把你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通过小组讨论来探究提出的问题。集体交流。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香港的照片、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更多有关香港的知识。
假如你是一名小导游,你能编写一段导游词向游客介绍一下香港之夜吗?试着向家长介绍一下。
第二课时
检查作业,整体导入。
交流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香港的照片、图片、文字等资料。
把你编写的导游词向“游客”们介绍一下。
整体把握,理清顺序。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学习这种“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自主选择,积累词语。
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港”字的右下方是横折横而不是横折勾;
2、“渐”字中间的“车”的最后一笔是提;
注意“颗”和“棵”在用法上的区别。
在写“爽”字时注意第十笔要写成竖撇。教学, 设计, 香港, 教学反思, 语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收藏 分享 顶 踩 相关帖子 •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反思•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船沉下去?浮上来》教学反思• 学习《师生沟通的技巧》心得体会• 2017春季学期期末教学总结发言稿• Unit6 Work quietly教学反思• Unit 6 Whose dog is it?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Unit 6 Work quietly!教学反思• 美术《小手印的快乐》教学反思• 以什么启示的作文600字0.01的启示 回复 举报 admin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22:00:56 | 只看该作者 《香港之夜》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写景的文章,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还要体会语言的精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香港夜色的美丽,体会和感悟景色美和作者的语言美。导入部分的设计比较巧妙的吸引了学社的注意力,并引出课文达到了预想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文部分的学习,第一自然段至第三自然段因为不是课文的重点段,所以在学习时只是简单的理解。课文的第四至第八段是课文的重点,在学习和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这个部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并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可是由于这篇课文有一定的难度,又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没有预想的那么精彩,没有预想的那么活跃。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有一些紧张,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有一些沉闷,在朗读上还差存在一些不足,感情不够充沛等问题。在对学习的最后让学生说一说有关香港的历史时,由于课前准备的不够充分,学生没有回答出来。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前先分析学生,分析教材,掌握文本;教学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让学生学。让学生在学中感悟,让学生在学中体会。这样才是最生动的语文课堂。回复 举报 admin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22:03:1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科版第六册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理解课文,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香港之夜的景色和作者的语言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学习中了解掌握由作者的观察顺序和“实写与想像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做到学以致用。教学重点为、难点:
1、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和作者的语言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录像短片、钢琴曲。教学过程: 前言:我们是老朋友了,今天有机会给你们再上课,我很高兴,在在今天的课堂上老师还给你们带了一份见面礼,不过现在保密.你们想,在课堂上什么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呢?同意的请用行动告诉我,好吗?好,上课.一.创设情景,语言导入 太阳落山,夜就来临了。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夜”这个字。1. 齐读 2. 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静,黑,夜暮降临,万家灯火,星,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东方之珠-香港之夜。(师完成板书)生;齐读 师:让我们轻轻再读它 过渡:香港的夜晚会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同跟随巴金爷爷去看 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文(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从乘()离开()到()时,看到的香港夜景.师:谁来完成填空。(师板书)香港的夜晚怎样?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吗? 生:香港的夜很美。师:香港的夜真有那么美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巴金爷爷上船去亲眼见见。啊!站在舱外,靠着栏杆,望着渐渐退去的香港,你首先看到了什么?
三、品读感悟,以读悟情
1、指导学习课文第四自自然段。(1)生读(2)你从哪里看出了美? 生汇报: ①“万颗星点”(板书)②你怎样理解“万颗星点”? ③“万颗星点的聚合”是怎样的景像呢?为什么别的地方都是黑,单单香港就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了呢?下面让我们继续随船前行,找一找答案。
2、指导学习第五自然段(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第5自然段(2)香港为什么会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呢?你能用第五自然段中的一个字来说明吗? 生:灯。对,它美在哪里? 生:读文。师:山上有灯,街上有灯,建筑物上有灯。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上,下,中)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如果学生有困难师示: 端午节出门踏青的人可真多呀!()有人,()有人,()有人。双城的绿化真棒呀!()有树,()有树,()有树。山上、街上、建筑物上有灯,它们密密麻麻地打列着,像是一座星的山,所以我们看到的是香港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成为“万丈光芒”的星山。(师板书)师:此时此刻站在船上,我们怎能不说“香港的夜很美!”哪我们为什么不美美地读一读。生:齐读。过渡:此时船在退,岸在移。香港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只有站在船尾才能与它相望。这时香港的夜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六自然段。
3、品读第六自然段: ⑴生:自由读。(2)你能用书上的两个词说说香港的夜什么样吗?用重点号标出来。(静寂、柔和)(3)你从哪几句话看出来的? 示:夜是静寂的,柔和的。从对面我听不见一点声音。香港似乎闭上了它的大口。A. 轻声自由读。B. 指名读。(点评)C. 再指名读。B.过渡:但是,当我们注意到那座光芒万丈的“星山”的时候,巴金爷爷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下面我们来看:(4)示“但是,当我注意到那座光芒万丈的”星山“的时候,我仿佛又听见了那无数的灯光的私语。„„ 在说话。” A.自由读。B.轻声读红色的词语。说说你的理解。灯能说话吗?不,灯能说话。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小短片 C.示短片。这是老师前天晚上在我们双城的十字街录的。看到画面上的灯你们猜猜它们在做什么?会说些什么? 生: 师:看,她们摇身一变,又都跑到霓红灯上去了。你是哪种颜色的灯?快告诉大家你在说些什么呀? D.这就是灯光的私语。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听字,刚才你们说的是在画面中用耳朵听到吗?不,它是我们想到的,对,你们和当时的巴金爷爷有了同样的感受。真了不起!D.同桌分段读 E.指名读。(点评)再读。师:这样美的夜,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文章第六自然段。A. 指名读。(点评)B. 配乐读。C. 师生配乐读。会背的就轻轻放下书。师:船似乎转了个弯。星的山愈来愈窄小了。香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船已经看不见了,可我们还呆呆地站船尾,当我们把脚踏进舱里的时候,还在疑惑地问自己:(生齐说)我先前看见的难道只是一个幻景? 这不是幻景,这是一个真实的,美伦美幻的(生齐说香港之夜)。四.总结 面对这样美的香港,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老师代表巴金爷爷送你们每人一份小礼物。最后老师希望你们的记忆仓库能积累更多的美文,这样我才会看到你们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好,下课!谢谢同学们。板书: 10香港之夜 很美(小船图)香港 → 万颗星点 → 万丈光芒 → 静、柔 → 广州 回复 举报 admin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22:04:08 | 只看该作者 《香港之夜》教学设计 甘泉华
张天凤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香港之夜的景色和作者的语言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相关生字、新词及习题。教学重点、难点:
1、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和作者的语言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题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有一首歌叫《东方之珠》。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哪座城市吗?(板书:香港,注意“港”字的写法)香港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由于从前的清政府无能,它被帝国主义国家所侵占。历经百年沧桑1997年7月1日香港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她是东方的一颗明珠,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这节课我们就随同语言大师巴金爷爷去领略一下迷人的香港之夜!(补充课题:之夜)
一、检查预习:提前写在黑板上:
1、把课文读熟。(在读文过程中检查)
2、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乘()离开()到()时,看到的香港的()的景色。
3、本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从第几个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是描写香港的夜景?(4—7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香港的夜晚会是什么样的景色,到底多么迷人呢?(学生快速翻书63页)
1、小组读课文。(小组长好安排好谁读哪段,互相纠正读音)师:香港的夜晚怎样,作者的朋友是怎么说的 ?(双重否定变为肯定)一个字表现出来。(板书:美),三、品读感悟,以读悟情
1、学习第四自自然段。(1)师生配合分角色来读文(师读前两句,生读最后一句)
在读的过程中 想一想
老师读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你读的景物又有什么特点? 师:这里将天,海与对面的香港对比来写的,更让人觉得香港的夜晚(太亮了。)师:这时的香港是万颗星点的聚合。①“聚合”什么意思?“万颗星点”为什么用了引号?、师:为什么别的地方都是黑的,单单香港就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呢?下面让我们继续随船前行,仔细的寻找一下答案。
2、学习第五自然段(1)香港的夜晚是因为有什么才会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呢?(生:灯)师:对,它美在哪里呢?(指名读文)师:(第一句)这样的句式可以用来说较多的事物。齐读这个句子。师:你能仿照这种句式再说一句话吗?(生说一说,师点拨)小结:山上、街上、建筑物上有灯,它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像是一座星的山,所以我们看到的是香港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成为“万丈光芒”的星山。(师板书)师:此时此刻站在船上,我们怎能不说“香港的夜很美!”那我们为什么不美美地读一读。(齐读)。过渡:此时我们的心已经走进了文中。巴金爷爷在亲眼目睹这万颗星点的聚合的景象时,不禁浮想联翩,他都想到些什么呢?
3、第六自然段: ⑴生:自由读。(2)你能用书上的两个词说说此时香港的夜什么样吗?用重点号标出来。(静寂、柔和)过渡:但是,当我们注意到那座光芒万丈的“星山”的时候,巴金爷爷又想到些什么呢? ⑴小组合作
边读边画(汇报交流)⑵“忘我” 是什么意思。(忘记自己)那想着什么呢? 师:你看作者在写景时加进了自己的想像,就把景物写活了。⑶
再去读一读这些想像的语句,边读边想像你就会感受到香港那繁荣的美。四:课堂检测: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正确的画“﹀” 船舱(cāng chāng)栏杆(gāng gān)私语(sī shī)
2、看拼音写词语。xiāng gǎng
qì chē
zhǎ
yǎn()()()
3、多音字注音并组词。混{
4、香港的夜很美,你不可不看。(改为肯定句)-------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有灯,()有灯,()有灯。每一盏就像(),在我的肉眼里它比()更亮。它们()地排列着,像是一座()的山,放射着()的()的山。板书设
计
:
10、香
港
之夜
(小船图)美 万颗星点 → 万丈光芒 → 静、柔
广州 回复 举报 admin 5#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22:04:17 | 只看该作者 品友互动 《香港之夜》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和作者的语言美。
3、学习本课相关生字、新词及习题。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香港之夜》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心已经深深地沉醉了,和作者一样牵挂着那座“万丈光芒的星的山”船还在行着,他们又到了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这节课让我们细细的去体会。
二、体会作者感受 师:下面的三个自然段中每个自然段都有一句话写了作者的感受。快速轻声读文,画出写作者感受的话。(生读画)生:在星的山愈来愈窄小时,我觉得我的眼里还留着一片金光,还响着动人的乐曲。生:在香港完全被遮住时,我觉得星的山成了一个渺茫的梦景。师:什么是渺茫呢? 生:模糊不清。师:怎么会模糊不清呢? 生:因为香港离得远了,看不见了。师:渺茫就是遥远而模糊不清的意思。把这个词写在自选词语中。(生写)师:最后一段中呢? 生:在进入船舱时,我怀疑自己看见的是一个幻景。[板书:幻景]质疑,理解结尾一句话的含义。师:一齐读读这个句子。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反问)? 师:什么是幻景? 生:就是幻想中的景物。师:作者为什么怀疑自己看到的是一个幻景呢? 生:我们认为是香港的夜太美了,所以作者认为是一个幻景。生:是因为作者说我想找回那座星的山,但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了。他很留恋这座星山,他不见了,所以觉得是一个幻景。„„ 师:这就有一种失落的感觉了。师:这最后的疑问带着留恋,带着失落,也更强烈地表达出了香港夜色的美。
三、再读,体会美丽。师:老师请同学再有感情朗读课文的4到7自然段,让我们再次感受迷人的香港之夜。(小组读文,比一比看谁最有感情能够读出香港的夜色之美。)
四、教师总结: 这是巴金先生在1933年写的文章,事过境迁,时隔77年之后,如今的香港已经不再孤单,他又重新回到了祖**亲的怀抱。那里的夜依然那么美,灯依然那么亮。不!是更美,更亮了,那里如今演奏的是一首幸福的、充满生机的乐曲。最后就让我们在歌声中告别这如梦如幻、美妙迷人的香港之夜。(播放图片)
五、课堂检测: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正确的画“﹀” 愈来愈小(yù
yǜ)渺茫(miào miǎo)嘈杂(cáo cǎo)
2、看拼音写词语。liáng shuǎng zhē zhù hū huàn tuì
qù()()()()
3、形近字组词。颗()搭()棵()塔()
4、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在括号里。我把脚踏进舱里的时候,不禁疑惑的问自己:我先前看见的难道只是一个幻景?()
5、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山上有灯,街上有灯,建筑物上有灯。-----------------------
板
书
设计:香港之夜 以为幻景
留恋 回复 举报 admin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22:04:39 | 只看该作者 《香港之夜》教学设计(教科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哈尔滨市呼兰区建国小学校 宋晓丹 【内容摘要】:遵循学生已有的阅读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感受语言美。【关键词】:夜幕降临
万家灯火
万丈光芒
流连忘返 【设计理念】 情境教学是通过再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一步步启动、激发、辐射、迁移、升华儿童的情感,最终实现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共鸣。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挖掘课文的人文资源,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拉动与感知对象相关的网络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利用多媒体、教师的语言、学生的感悟来创设真实可感的情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在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文本的情感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课堂上以读为主,图文结合,尊重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以读悟情,努力实现“读有所思,读有所获。”教学中通过自由读、范读、同桌互读等多种方式的充分阅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子来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进而体会到香港之夜的美。【教材分析】 《香港之夜》是人民作家巴金的一篇著名的写景散文,文章运用拟人,比喻等多种手法,写出了香港之夜的璀璨之美以及充满生机与活力之美。文章语言优美细腻,自然流畅,于从容淡定中蕴涵着起伏跃宕的情感波澜。使学生感悟香港之夜的美丽景色之余,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身。令读者心驰神往、浮想联翩。1.教材地位及作用 《香港之夜》是本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理解“退去、渺茫、幻景”等词。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目标: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和作者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和作者的语言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文中“香港似乎闭上了它的大口”和“我仿佛在用眼睛听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学情分析】
1、学生基本都知道有香港这座城市,但对其了解却并不多,课前先让学生收集有关香港的资料,为进一步探究奠定基础。另外为了让学生更感兴趣,了解更深刻,我准备了大量有关香港的图片提供给学生。
2、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但对刚上三年级不久的同学来说,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恰到好处地朗读体会,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的阶段,是他们的薄弱环节。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通过图片创设情境,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感悟让图画再现,用音乐渲染来体会情感,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来再现情景的方式,让学生在感悟到香港夜色之美的同时,体会作者的语言美,用划出喜欢的句段、揣摩词句、想象画面、读出感情的方法来品读写景散文。【教学策略】(1)创设便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2)充分发挥形象直观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视听教材和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把学生带入文字描绘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体验语言文字的美。(3)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能力。(4)重视课内外结合,激发学生阅读需求,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讲一个故事引出香港,从中也让学生了解“香港”名字的由来。师:说很早以前,这个岛上有一条小溪,水流甘甜,香郁,路过此处的商船贩贾和水手们到岛上找水喝,就发现了她,慢慢的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在这里歇脚,停留,并把这条小溪唤做香江,再后来,这里成了贸易往来的港湾,所以把这个岛唤做“香港”,而“香(湘)江”就是今日香港的别名。出示香港图片,介绍,这就是如今的小岛,香港已是东方的一颗明珠,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你们看:这里高楼林立,向世界展示着风彩;美丽的维多丽亚港湾在深深地追诉着它的百年沧桑;繁华的街市上车水马龙,阳光下的香港是迷人的。今天我们就随同语言大师巴金先生去领略那迷人的香港之夜吧 板书课题:注意“港”字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补充板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香港的夜晚会是什么的景色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巴金爷爷带给我们的课文中去看一看。
1、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课文正音
3、出示短语。(万颗星点的聚合 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 无数的灯光的私语 星的山成了一个渺茫的梦景)指名读
4、想一想短语的意思,再读一读。你们读出了什么感受?(香港之夜很美,那里是如梦如幻的灯光世界)
5、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哪句话概括了这样的意思。(香港的夜很美,你不可不看。)
6、加上你自己的理解,给这句话换种说法。【品读结合,深入体验语言美】
1、香港的夜色为什么让我们如此迷恋?她到底美在哪儿呢?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来解决这一问题。
2、为了帮助大家提高读书的效率,老师这里有一个阅读提示,我们一起来看看。屏幕出示阅读提示 1)默读全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段。2)朗读划出的句段,揣摩词句的意思。3)边读边想象画面,品味并读出感情。第一个要求是什么? 第二个要求呢? 第三个要求可具有挑战性了,需要你反复读,用心体会。板书:划出句段 揣摩词句
想象画面,读出感情你能完成几个要求?现在打开课本,开始读吧 【交流收获,读出个性美】 1)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谁想把你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还有谁想读?谁还喜欢不同的句段? 2)刚刚有不少同学划出了这段话,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示)A、海是黑的,天也是黑的。天上有些星星,但大半都不明亮。只有对面的香港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1)你认为这句话中的香港美在哪?(万颗星点的聚合)2)一颗星点可能并不耀眼,这万颗星点的聚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致?(很美、很亮、)3)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4)这段话中,还有其它景物的描写,你再来读一读,看看这些景物的特点与万颗星点的聚合感觉有什么不同? 5)谁给大家读读这段话 6)这位同学已经体会到了两种不同的感觉,作者采用暗与亮对比的写法,让我们更能感受到这万颗星点的无比璀璨。7)我们一起体会一下这种感觉(齐读)
3、香港为什么会成为万颗星点的聚合呢?让我们从文中找找答案吧。B、山上有灯,街上有灯,建筑物上有灯。每一盏就像一颗星,在我的肉眼里它比星星更亮。它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像是一座星的山,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1)生读句子: 2)去掉最后一句行不行,为什么? 你们看,我们用联系下文的方法读懂了万颗星点的聚合,联系上下文这是一种揣摩词句的好办法。3)在这里,作者把万颗星点的聚合比作什么?(星的山)4)谁来给大家读读这座星的山?(抽一生读)5)听出来了没有,这是一座怎样的星的山?(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6)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来,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出示图片)多么华美的香港之夜呀,你能把这份璀璨、这份美丽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吗? 生朗读。师:既然香港的夜景最突出的特点是这些灯光,那突出这一特点的词语“密密麻麻、万丈光芒”就应该重读。愿意听老师读吗?(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师:还谁愿意把你找到的夜晚美景和大家分享? 生:“海是黑的,天也是黑的。天上有些星星,但大半都不明亮。只有对面的香港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 师:香港是座岛屿城市,临海、靠山,到了夜晚海天连成一片无边的黑暗,而夜色中的香港因有了这万颗星点而变得璀璨光彩,而这星点就是“山上、街上、建筑物上的灯”。生:“我看见它们时明时暗,就像人在眨眼,或者像它们在追逐,在说话。” 师:作者写到这里是由看到的灯火产生的联想。你看船在移动,灯火也在移动,它们仿佛在追逐、在说话,在私语。这璀璨的香港之夜还会静寂吗?是的,它一如白天时充满了繁华、生机和活力!而这里的“它们时明时暗,就像人在眨眼,”我们读的时候就要轻柔一些,读出神秘的感觉来。(师边示范边讲解。)生:“那一座星的山并不是沉默的,在那里正奏着出色的交响乐。” 师:海洋般无尽、星光般闪烁的灯火,使香港的夜晚同白天一样充满了生命力,因而作者说它“正奏着出色的交响乐”,可见香港的繁华与活力。生:“但是我的眼里还留着一片金光,还响着动人的乐曲。” 师:是呀,香港的夜色已随着船的远离而渐行渐远,但它的光影迷离和生机勃勃却久久让“我”沉醉,印在了“我”的眼里和心里。我们今天虽不能象作者一样亲身去体会一番香港的夜景,但老师为同学们制作了一段香港夜景的小片子,请同学们一饱眼福。(出示香港夜景的录象。)师:真美呀,下面谁能用声音来再次为我们描绘一下迷人的香港之夜呢?(指名读5、6段。)师:后来船驶进了群山的中间,香港完全给遮住了。那座“星的山”成了一个渺茫的梦景。而我却还呆呆地站在那里,——(大屏幕出示最后自然段,生齐读。)师:为什么我会疑惑地问自己:我先前看见的难道只是一个幻景呢? 生:因为船离开了香港岛,作者又走进了嘈杂的船舱,于刚刚看到的宁静的夜景对比,作者感觉象是做梦一样。师:因为远离了这座星的山,也因为远离了这璀璨的光影,我们的船回到了无边的黑暗中,那“什么也看不见,以及舱里人声的嘈杂,”与刚刚那座万丈光芒、璀璨华美的香港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这一亮一暗,一静一杂在我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反差,让我感觉刚刚看到的似乎是梦中的美景,因而让我有了疑为幻景的疑惑。然而这种疑惑却从侧面更强烈地表达出香港夜景的美,以及留给“我”心中的遗憾和失落。
【总结全文,延伸课外】 师:这么美的香港之夜,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着迷的。那你愿意当个小导游,把今天学到的和感受到的写成导游词,课后说给家人、朋友以及那些还未去过香港的游客们听吗? 虽然我们未曾到过香港,但我们真诚的祝愿明天的香港更加繁华、美丽!(评价:我不只看到了香港的璀璨,还感受到了山一样的气势)
4、师小结:其实香港能成为“万颗星点的聚合”,成为“万丈光芒”的星山,还因为香港面积很小,所以那里的高层建筑随处可见,十几层,几十层,上百层,很多都随着山势而建。这样的地势,这样的建筑,再加上这样多的星点一样的灯光,所以巴金爷爷眼中看到的香港就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成了这样一座星的山。
5、刚才,我们品读巴金先生的所见所想,感受到了香港之夜的璀璨之美。在他亲眼目睹了那美妙的景象之后,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C、但是当我注意到那座光芒万丈的星的山的时候,我仿佛又听见了那无数的灯光的私语。船在移动,灯光也跟着移动起来。而且电车、汽车上的灯也在飞跑。我看见它们时明时暗,就像人在眨眼,或者像它们在追逐,在说话。1)谁来给大家读读这段话? 2)“私语”是什么意思?(偷偷地说话)3)灯光能小声说话,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4)是的,在作者的想象里,这些灯光会说话、会飞跑、会追逐,就像活了一样。这样富有想象力的文字,也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此时,你正身处香港 你来到商场,那里灯火通明,你看到了什么? 你站在马路上,那里灯火通明,你看到了什么? 你来到剧院里,那里也是灯火通明,你听到了什么? 作者丰富的想象、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引发了我们无穷的联想,让我们看到了繁华的香港。
6、过渡:我们的心已经深深地沉醉了,和作者一样牵挂着那座“万丈光芒的星的山”船还在行着,他们又到了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接下来请同学们7、8自然段
7、过渡:船愈行愈远,走进群山,走进黑暗。我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呢?生齐读最后一段回答问题 1)从哪那句话里能看出来?(最后一句)2)这里为什么会觉得是一种幻景呢? 师:这最后的疑问带着留恋,带着失落,也更强烈地表达出了香港夜色的美。
8、巴金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感情。师:那么同学们,从《香港之夜》这篇文章中,你能体会出巴金先生怎样的感情呢?
四、总结:巴金爷爷用这样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借景抒情,向我们传递着他对于香港的赞叹和留恋,也把我们带入了美妙的意境中,这也许就是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师;刚刚我们采用划出喜欢的句段、揣摩词句、想象画面,读出感情的方法,欣赏了美妙的香港之夜!这是品读写景散文常用的方法。师:孩子们,香港不仅是美丽的,由于她特殊的地理位置,曾被誉为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国人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不惜以鸦片战争来从满清政府手上夺得此地以便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1842年香港像一个无辜的孩子离开了祖国妈妈,成为英国殖民地。这篇散文是巴金爷爷在1933年写的文章,那时的香港还是一个离家的孩子,事过境迁,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重新回到了祖**亲的怀抱。如今的香港已经不再孤单,那里的夜依然那么美,灯依然那么亮。不!是更美,更亮了,那里如今演奏的是一首幸福的、充满生机的乐曲。师:老师请同学们再有感情朗读课文的4---7段,让我们再次感受迷人的香港之夜。(配乐)【欣赏回放 深化感悟】 过渡:学完了这篇课文,我突然间有了一种想法,你们猜一猜看谁能当我的知音。谁也有这样的想法。虽然我不能满足大家的愿望,但我却可以让同学们大饱眼福,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香港之夜。生读文其余欣赏画面 【板书设计】 香港之夜
星点聚合 赞美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燕子教案】推荐阅读:
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优质课教案09-22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教案09-07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07-03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10-31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1、春笋第二课时教案07-15
三年级语文第28课古诗两首教案10-24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6-15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作文指导教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