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经济的税收征管问题

2024-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平台经济的税收征管问题(精选12篇)

平台经济的税收征管问题 篇1

中央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做好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作为我们税务部门需要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按照“依法治税、为民理财、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工作理念,践行实、稳、优“三字诀”,找准税收征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努力做到税收支撑稳、政策引导实、服务保障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配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财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并以此支撑、引导、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认真落实税费政策,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一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优惠政策。新企业所得税法明确规定,国家对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前,我国有关服务业的税收政策大多分散在各税种的补充规定之中。比如,为了支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物流企业技术改造中购置的国产设备给予投资抵免。为了培育促进会展业的发展,以展览馆、会展中心专门用作会展活动的房产减免房产税,对举办展览活动向参展者收取的价款在扣除相关费用后的余额按“服务业一代理业”征收营业税。

二是结构性减税优惠政策。拉动投资增长的税收调节政策,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转型,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机器设备的进项税款允许抵扣。扩大内需,提升消费能力,提高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基础上,暂停征收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促进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

二、科学组织收入,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稳定的财力支撑

一是开源堵漏增收。充分发挥税费政策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不折不扣抓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贯彻落实,并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企业的涉税需求,以求在税收政策上有所突破,坚定不移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着力在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培育更加丰富优质的后续税源。

二是预测分析增质。密切关注经济发展走势、宏观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变化,全面开展经济税源、政策效应、收入进度分析。建立健全纵向互动的税收分析和科研调研运行机制,增强税收分析预测的前瞻性和参考价值,牢牢把握组织收入主动权。

三是降率减费增效。切实做好2010年对部分企业临时性下浮社会保险费缴纳比例工作,为促进我省企业加快创新发展、促进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缴费环境。认真贯彻浙江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施方案,推进全省缴费比例统一。巩固社会保险费“五费合征”工作成果,提高征缴效率,方便缴费人,着力建立可持续的社保费长效筹资机制,为我省社会保障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撑。

三、进一步优化服务,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一是深化税收征管,提高两种力。按照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理念,一手抓征管效率,一手抓公平税负。继续推进分行业、分规模、分税种管理,健全制度办法,堵塞税收漏洞,强化数据采集-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五位一体”横向互动机制。以实施浙江地税信息化建设“大集中”工程为契机,扎实推进“信息管税”,不断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提高对纳税人的服务力和对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执行力。

二是持续改进服务,提高两个度。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依托网站、报刊、电视涉税栏目等平台,加强对企业关于转型升级税费优惠政策的宣传。推广“纳税人之家”、“纳税服务志愿者”等个性化服务举措,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机制,努力做到纳税服务需求及时响应、纳税服务效能大幅提升、纳税人办税负担明显减轻,持续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

平台经济的税收征管问题 篇2

1 电子商务平台的双边市场特征

Arm-strong对双边市场的经典定义, 两组参与者需要通过中间层或平台进行交易, 而且一组参与者加入平台的效用取决于加入该平台另一组参与者的规模, 这样的市场称作“双边市场”。电子商务平台两边的用户分别为供应商和消费者, 供应商希望通过平台销售产品或服务, 而消费者也希望通过平台满足其购物的需求。对于消费者来说, 在平台上进行产品销售的供应商规模越大, 消费者找到匹配产品的概率越高, 消费者加入平台的效用越大。同样对于供应商来说, 在平台上注册并购买产品的消费者规模越大, 供应商能将其产品销售出去的概率越大, 供应商加入平台的效用也越大。因此, 电子商务平台是典型的双边市场。

1.1 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需求的互补性特征

对于双边市场上的两边用户来说, 只有当平台的两边用户对平台同时存在需求时, 平台才具有存在的价值。如果平台两边的用户在没有平台的情况下, 也可低成本进行交易, 那么平台的价值就为零。对于电子商务平台来说, 平台突破了传统贸易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供应商若要实现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消费者进行产品的销售, 则必须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同时, 消费者希望实现搜寻物美价廉商品的意愿, 也需要借助于该平台。因此, 对于电子商务平台来说, 消费者和供应商对于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同时存在需求, 即存在需求的互补性。

1.2 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正的交叉网络外部性特征

在双边市场中, 一边用户需求的减少又将使另一边用户的需求降低, 最终导致平台两边用户数量总体下降, 平台交易量降低;反之, 一边用户需求的增加又将使另一边用户的需求增加, 最终导致平台两边用户数量总体上升, 平台交易量提高。我们把强调两边用户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外部性定义为交叉网络外部性, 电子商务平台的两边用户之间存在正的交叉网络外部性。

如果对平台上的供应商征税, 在短期内势必会导致平台上供应商数量的减少, 从而影响到平台上消费者的数量, 造成平台交易量的萎缩, 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 政府在对平台上的供应商征税的同时, 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 搭建网络交易信息共享中心, 制定网络消费者维权机制, 减少甚至于解决网络交易中逆向选择的问题, 保证网络交易安全、有序发展, 就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回归, 通过正的交叉网络外部性, 吸引供应商的加入, 促进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

2 网络交易信息共享模式与消费者维权图

(1) 电子商务平台:接纳经过审核登记的电子商务纳税人, 存储网络交易信息, 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应的税务机关;

(2) 税务局:审核电子商务纳税人的信息, 要求电子商务纳税人依法设立会计账簿, 依据传统税制, 对电子商务纳税人进行征税;

(3) 电子商务实体2 (企业、个人) :在电子商务平台注册之初, 先在所在行政区管辖的工商局和税务局进行相应的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税务登记工作, 包含行业性质、企业法人、注册资本、主要开户行信息等;

(4) 税务局、工商局、质监局等政府监管机构共享电子商务纳税人的登记信息, 工商局和质监局接收到电子商务平台的维权请求后, 立即对涉案电子商务实体2 (企业、个体) 展开调查, 维护电子商务实体1 (消费者) 的合法权益, 必要时取消其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税务登记。

其中关键的问题是电子商务平台是否愿意提供交易信息, 配合税务机关的工作。

3 电子商务平台与政府监管部门博弈模型

电子商务平台有两种选择:一是选择 (配合) 政府监管部门;另一个是选择 (不配合) 政府监管部门。政府监管部门也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提供 (高效用) 的公共服务;另一个是提供 (低效用) 的公共服务。

无论电子商务平台是否配合政府监管部门, 它都会使自身的需求得到满足, 即吸引更多的卖家和买家。若不配合政府监管部门, 由于受到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等因素影响, 电子商务平台会通过自身力量解决网络交易中的纠纷问题, 需要付出维权成本。若配合政府监管部门, 就要面临卖家短期内的流失而造成的影响, 但长期内由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双边市场特征, 通过正的交叉网络外部性, 可以获得更多买家的参与, 从而吸引更多的卖家参与。

对于政府监管部门而言, 它的职能是使得全社会的福利效用最大化。如果提供低效率的政府监管, 就会导致平台配合度降低, 不利于网络税收的征管;同时, 也不利于解决掉网络交易中逆向选择的问题, 不能够为网络交易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 从而使得全社会的福利效用降低。所以政府监管部门会选择提供高效率的公共服务。

最优的博弈结果就是电子商务平台选择配合政府监管部门, 政府监管部门提供高效率的公共服务。

4 结语

总之, 对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企业进行征税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单边市场的政府征税理论, 否则将导致错误的结论和政策, 不但不能有效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反而可能会损害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进一步损害平台、企业、消费者和社会总福利。

参考文献

[1]曲振涛, 周正, 周方召.网络外部性下的电子商务平台竞争与规制——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4) .

税收征管模式的优化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税收征管模式 地方税收征管 对策建议

一、长宁县地方税务局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划分

长宁县地方税务局是一个县级地方税务机构,成立于1994年9月,现有5股2室和8个基层单位,具体划分了征管科、稽查科、计会科、税政科、办公室。其主要职能是负责税务稽查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贯彻实施工作;负责税务稽查規章制度建设和实施工作;负责稽查案源管理,承办县局税务案件举报中心工作;负责县局税务案件立案、检查、预审。该单位主要负责全县5545户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的地方税收征收管理,担负着全县范围内的的征收管理和稽查工作。

二、长宁县地方税务局征管改革举措和成效

长宁县地方税务局自成立以来,不断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在积极创新征收管理模式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和探索。主要包括:

一是建立办税服务大厅。长宁县地税局各所现均已建成了功能齐全的办税服务厅,负责全县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领购开具、政策咨询、宣传资料发放等工作,纳税人在办税服务大厅就可以办理数项纳税事宜。

二是征管责任体系建设。根据宜宾市地税局的统一部署,长宁县地税局先后制定了《长宁县地方税务局全员岗责体系实施细则》。在《细则》中提出如何建立科学的岗位职责划分体系,明确了工作职责,严格界定征管范围,理顺了工作关系。

三、长宁县地方税务局现行征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长宁县地税局现行的税收征管模式是随着客观经济税收环境的变迁和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形成的。税收征管是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税务管理活动的核心,实际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将逐渐成为制约税收征管整体效率提高的瓶颈。总的来说,长宁县地税局现行税收征管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重任务轻征管的税收考评体制存在弊端

我国税收收入计划的制定是很不规范的,尚未形成一套制定和执行收入计划的法定程序,往往是根据财政支出的多少决定,而且由于省级以下地税部门要接受上级税务机关和地方政府的双重领导,基层地方税务系统往往还必须执行两套收入计划,造成税收收入计划与税收实际状况的严重脱节。

目前,上级领导部门对长宁县税收征管工作的考核主要依据是否完成了全年税收收入计划,致使当地税务机关重收入而轻征管。每年宜宾市地税局给长宁县制定的增长任务是13%左右,而长宁县政府由于经济发展和预算支出压力增大等多方面的原因,每年提出的增长任务都在17%以上。为了完成指令性计划,地税部门也只有千方百计按计划进行征收。

2、信息化建设程度较低

虽然长宁县地税局已经开始使用征管系统2.0,但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网络的依托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甚至可能制约征管改革的深入进行。主要原因是:(1)征管软件发展不够成熟。目前,长宁县地税局的税收征管工作主要是基于征管系统2.0进行的操作。由于该软件功能开发不够全面,地方税务系统内部分信息无法共享,致使工作效率低下;(2)盲目进行信息化建设投入。当地税务机关缺乏事前规划,盲目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巨大投入,忽视了征管质量与基础环境建设。税务人员系统操作能力较低。

四、长宁县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模式改革建议

1、建立科学的税收评价指标体系

要解决长宁县税收征管目标“唯收入中心论”的错位问题,应该把对税收征管工作考核的重点放在是否依法实施税收征管、是否做到应收尽收和是否有效促使纳税人依法纳税等方面。在目前的财政体制下,彻底摒弃税收计划任务的考核是不现实的,收入计划考核还是应该作为税收指标考核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科学严密的考核体系是强化征管质量考核,实现有效征管效率的必要保证。在重视税收收入计划考核指标的同时,考虑建立一个科学的征管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个指标综合对征收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2、加强信息化建设,重点是建立人机结合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作为基层税务机关,长宁县地税局要配合总局关于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与上级部门联手协调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按照纳税申报一窗式、纳税资料管理一户式的要求逐步整合现有的税收征管软件,将征收系统2.0中的房地产、建安行业开票系统与税源管理系统、货物运输发票开票系统的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实现征管工作各环节在信息化支撑条件下的相互衔接,从而减少基层工作人员对基础数据重复录入的工作,并且可以使信息在整个系统内部快速流动,易于查询、交换和反馈;二是做好跨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如以登记信息交换为基础,构建登记信息的电子信息交换平台,做好与长宁县国税、工商、技术监督部门之间的税务登记信息、工商登记信息、企业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的相互交换,借助信息化网络,实现最大程度的数据共享利用,摆脱“信息孤岛”。

参考文献:

[1]于志成等.中国税收征管改革理论.模式.法规.新世界出版社,1995年6月

试论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问题 篇4

试论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问题

就电子商务对目前国内、国际税收的征管工作带来的影响作了系统的论述,并提出了完善税制和征管机构、推行数字认证制度、分析税源属性、确定税收工作重点、加强国际税收的.协调与合作等解决方法.

作 者:王应锁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刊 名: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WEST MINORITIE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 分类号:F810 关键词:电子商务   税收征管   国际税收  

浅谈税收征管中需注意的问题 篇5

(七)》已于近日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与以往相比,修正案

(七)对“偷税罪”定罪量刑的修改成为关注的焦点。就本次刑法修订对税收征管工作的影响,笔者认为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准确判定“逃避缴纳税款罪”的犯罪构成

新法弃用了列举式规定,对逃避缴纳税款的罪行结构用叙明罪状的模式进

行概括式规定,即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同时,此次修订取消了旧法具体数额和比例相结合的标准,而用“较大”、“巨大”数额和比例相结合的标准,即“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笔者认为,比照原偷税罪的司法解释,上述条文中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是指一个纳税中的各税种逃税总额与该纳税应纳税总额的比例。不按纳税确定纳税期的其他纳税人,逃税数额占应纳税总额的百分比,应按照行为人最后一次逃税行为发生之日前一年中各税种逃税总额与该年纳税总额的比例确定。纳税义务存续期间不足一个纳税的,逃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按照各税种逃税总额与实际发生纳税义务期间应当缴纳税款总额的比例确定。逃税行为跨越若干个纳税,只要其中一个纳税的逃税数额及百分比达到刑法的规定,即构成逃避缴纳税款罪。各纳税的逃税数额应当累计计算,逃税百分比应当按照最高的百分比确定。

正确区分逃避缴纳税款和漏税、避税行为

逃避缴纳税款罪是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不缴或少缴纳税款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如单位为了私设小金库而在财务账上少列收入,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本罪与漏税、避税行为有着根本的区别。

一般意义上,漏税是指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基于粗心大意、不熟悉税收政策法规或国家财务制度等原因,无意识的漏缴或少缴税款行为。

对于合理的避税行为,也不得作类推解释、将其按犯罪来处理。一般认为,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税法允许的办法,作适当的财务安排或税收策划,以达到减轻或解除税负的目的。根据税收实践,避税行为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种情况:利用税收的差异性避税;利用税法本身存在的漏洞;转让定价避税;避税地避税。上述行为虽然造成了国家税收的损失,破坏了正常的税收秩序,但由于其并不符合逃避缴纳税款罪的构成要件,故只能根据特别纳税调整等税法规定作相应处理,不能认定为犯罪。

注意行政执法同刑事司法的程序衔接

新法条第四款规定:“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在逃避缴纳税款罪的条文中已经完整记述了其犯罪形态,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凡是符合该构成要件的行为都应当认定为是犯罪;然而该条第四款却又以一个行政前置程序否认第一款的行为是犯罪。前后一系列的立法逻辑矛盾,无论是在刑法理论还是在实际的税务执法中都给人以困惑。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从理论上对逃避缴纳税款罪第四款作立法的特别规定处理。根据《立法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刑法修正案与刑法具有同等的效力,将该第四款解释为特别规定,有利于刑法内部的和谐统一;在《税收征管法》和《行政处罚法》修订之前,也便于税务执法活动的展开。

平台经济的税收征管问题 篇6

姜子库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六盘水地方煤炭行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税收征管的建议。〔关 键 词〕煤炭税收发票

〔作者介绍〕六盘水市国税局

六盘水煤炭储量丰富,素有江南煤都之称,煤质好,易开采。针对煤炭行业的发展变化和非统配煤炭行业税收征管滞后的现状,六盘水国家税务局2005年9月开始,在地方煤炭行业中逐步实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办法。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地方煤炭的税收增长幅度达30%以上。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笔者就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地方煤炭行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票管税难以实现。在地方煤炭税收征管过程中,国税部门虽然规定了必须持《贵州省乡镇煤炭产品专用发票》和《六盘水市地方煤炭产品准运证》方可出境销售,由于有一部分煤矿税收是委托煤炭主管部门代征,煤炭主管部门代征税款的依据是发票,而部分煤矿销售煤炭不开具发票,还有一些煤炭部门管理人员素质差,发放发票随心所由,不执行国税部门的规定,加之周边地区政府部门设定的煤炭税费与六盘水地区存在差距,低于六盘水市的税费征收率,煤炭业主便采取偷运和使用周边地区发票、税票蒙混过关,造成六盘水市的税收流失。

(二)税源监控不到位。税务部门的税源监控绝大部分是采取以票管税和委托煤炭部门实施监控,由于税务部门本身的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不够到位,国税部门对煤炭行业就地销售给本县区境内焦化厂、经营企业和自产自用的单位,产量、销售、价格等主要计税依计难以掌握,造成税收流失。

(三)纳税申报真实性差。一是由于绝大部分煤矿是委托煤炭管理部门代征税款,而煤炭管理部门计税的依据是发票。在发票的管理上要求不够严格,发票领购、交销不及时,一些纳税人便利用发票使用上的漏洞,结存数不缴税款。二是一些纳税人销售煤炭不开发票或者用运费发票代替增值税发票,使税务机关对计税金额无法掌握,税款难以按实现时间及时划转。

(四)计税价格核定不科学。地方煤炭行业的税款不是按市场价格来计税,而是按政府制定的煤炭保护价格计税,保护价格与现行煤炭市场价格差距较大。另外,一些代征单位不是按从购货方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计税,使一些如运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煤炭管理费等不包含在计税价款内。

(五)生产经营和商业经营相混淆。增值税政策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为6%,从事商业经营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为4%。由于经营煤炭的商业经营者从煤矿购买煤炭时未含税,他们在出境时只按4%缴税,使生产经营和商业经营相混淆,造成税款流失。

二、加强地方煤炭行业税收征管的对策

(一)以综合征管软件的推广应用为契机,深化建账建制,促进非统配煤炭行业的规范化管理。业务重组、机构调整后,在理顺现有征管户数的基础上,巩固并逐步完善已建账户的建账质量。

(二)强化分类管理,注重建账实效。按采煤、炼焦、洗选、商业流通进行分类,分行业分类型摸清非统配煤炭行业从事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非统配煤炭行业建账工作,逐步实现从定额征收到查账征收的过渡,力争使纳税人的税收实际负担率同法定负担率相一致,确保非统配煤炭行业建账后的税收不下滑。同

时要建立健全纳税人进货报验、销货申报、商品盘点及现金、银行存款等账、表、册的管理制度,督促非统配煤炭行业建起账、建真账,提高建账工作的质量。

(三)加强发票管理,实施以票控税。加强发票管理,充分行使专业化管理部门职能,做好以票管税,以管促建。督促非统配煤炭行业自觉形成开具和收受发票的习惯,为建账提供合法有效的凭证,改变非统配煤炭行业无票无账的经营现状,逐步形成一个成熟、规范的自觉使用发票的社会大环境。做到以票管税,以管理促建账。

(四)纳入一般纳税人管理。煤炭开采经营管理规定:“煤炭开采属个人独资或合伙经营企业,年产量必须在3万吨以上”,现行煤炭行业价格在150—350元之间,按最低产量2万吨、最低价格150元计算,每对煤矿年销售收入都在300万元以上,加之帐务建全,已达到一般纳税人标准,必须按规定要求非统配煤矿办理一般纳税人手续,使煤矿销项税、进项税、应缴税清楚明了。杜绝因不开发票、境内销售、自产自用等造成的税收流失。

(五)大力推行税收管理制度。在煤矿办理了一般纳税人资格后,把煤矿纳入防伪税控系统管理,通过报税子系统,能使煤矿及时申报缴税。杜绝发票结转不及时、利用运费发票代替增值税发票、利用周边地区发票、煤炭部门乱发票等造成的税收流失。

(六)推行纳税评估,优化纳税服务。积极争取地方党政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加强与财政、地税、工商、银行等职能部门的协作,充分发挥税务代理的委托代办作用,特别要注重发挥个体劳动者协会的协税护税作用,为完善建账工作提供一个优良的外部环境。同时应制定符合实情、简便易行、操作性强、科学规范的建账方法,并将为非统配煤炭行业提供全方位、高水准的服务贯穿建账工作始终。

我国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问题探究 篇7

电子商务具备纳税人、征税对象、征税环节等主要征税条件, 为避免税法上的不公平现象, 国家应该依法将电子商务的征税问题记录成文, 形成严格的税收体系。因此, 对电子商务征税, 在当前网络零售市场迅速扩张的大环境下是非常有必要的。电子商务行为是应该征税的, 从本质上来说,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是没有区别的, 对其参照传统商务进行征税体现了税法的公平性原则, 因其媒介载体不同赋予其不同的税率或不予征税都是不合理的。另外, 如果对于电子商务不征税,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实体销售和网络销售之间的不公平竞争, 也是与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的原则不相符的。因此, 从各方面来说, 电子商务都是应该征税的, 只要是商家从该种行为中获得了经济利益的流入, 就应该承担相应的税负。因此, 对C2C电子商务进行纳税约束, 不仅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还可以控制C2C电子商务的避税行为, 防止电子商务税收收入的流失。总的来说, 对电子商务征税是可行的, 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面临的问题

(一) 选择合适税种。一般来说, 实体产品和虚拟产品是电子商务中的两大类商品, 通过第三方物流配送的是实体产品, 通过在线发货的是虚拟产品, 一部分虚拟产品是在日新月异的计算技术发展下从以往的销售中的实体产品在电子商务领域衍生而来, 例如:现在在电子商务中以电子数据的形式有偿出售的影像资料和书籍等, 以往在传统商务中是以光盘、磁带、纸张等作为物理载体进行销售的, 这一类数字产品的转让到底是属于提供信息服务、销售商品还是转让使用特许权利, 目前来说存在很大的争议。倘若将其视同与销售货物一样, 那么应该征收增值税;倘若将其看作与提供服务和特许权转让一样, 那么应该征收营业税。然而, 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对于税种归属的划分特别是虚拟产品的划分不是很清晰, 使得虚拟数字产品的税款征收无据可依。

(二) 税务登记制度不完善。当前, 我国的税务登记都是以工商登记为基础来进行的。然而, 现行的工商登记条例不仅没有强制规定自然人从事电子商务需登记, 也没有要求所有从事电子商务经营的都必须进行登记注册。《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 向生产、经营地或者纳税义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如实填写税务登记表, 并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供有关证件、资料, 前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 除国家机关和个人外, 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 持有关证件向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在这一细则中, 对没有经过工商登记去经营电子商务的没有明确要求其去进行税务登记, 生产、经营地或者纳税义务发生地也没法确认。因此, 那些没有进行工商注册开始经营的电子商务企业, 税务机关根本就不可能对其行为进行合法与否的认定, 当然也不可能对其进行有效监管, 客观上导致税款的流失以及税源的失控。

(三) 税收管辖标准不清晰。税收管辖权分为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和居民税收管辖权。电子商务交易具有国际性和流动性, 因此, 与一般交易活动相比, 国际税收管辖权的选择是一个大难题, 从而会产生多次征税的问题。在网上进行交易的行为有时候很难被分门别类地汇总, 商品交易的双方是谁也说不清楚, 交易双方可以远隔千里, 所以判断所得来源地给税务机关出了一个难题, 纳税人为了少缴税可以自己任意选择在税率低的区域或不交税的区域避税, 更有甚者在避税区域开办的银行对它们的服务对象提供完全的税收保护, 跨区域、跨国家的某些公司也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实现逃避税款征收的目的, 这样一来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便被削弱。

电子商务这一新型交易模式的出现及迅速发展, 各种先进技术手段运用到商品交易中, 企业主体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在, 也可能是虚拟的, 它可能存在于多个国家, 也可能不存在于任何国家。税务机关很难对企业征收所得税, 居民管制问题也就如同没有一样。

三、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对策

(一) 明确适用税种。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交易活动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因此, 没有必要为C2C电子商务单独设置新税种。对于那些提供产品销售、加工、修理等业务的销售行为, 可以参照实体店中的销售行为征收增值税, 如同样适用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以及个体工商户起征点的规定等;提供在线远程服务或虚拟产品销售的行为, 可以考虑参照特许权或服务业的征税标准征收营业税;而对C2C电子商务卖家从事以上线上交易取得的所得则认定为营业利润, 应当征收个人所得税。尽管电子商务的销售模式与传统商务的销售模式有所区别, 但是本质上是一样的, 没有必要重新制定新的相关法律法规, 只需在现行税法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完善即可。将实体产品、虚拟产品以及远程服务等各项业务的税种、纳税环节、时间、地点加以明确, 保证其征税过程中有法可依。客观上来说, C2C电子商务对推动个人创业、拉动内需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对电子商务征税一方面保证了国家税收收入不流失, 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电商的运营成本, 势必会给其经营活动带来负面的影响, 因此, 国家可以适当设置一定期限的征税缓冲期, 在此期间内, C2C电子商务可以享受有条件的优惠政策和适度的减免措施, 这样既可以降低征税给C2C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也可以缓和商务卖家对于纳税的抵触心理, 让依法纳税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 完善税收登记制度。税务机关应建立专门的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制度。经营者应主动将个人详细资料上报到税务机关, 以便于有关部门做好重要信息的备份工作。税务机关还应通过取得买卖双方的有关信息来建立数字身份制度, 可以有效控制由于“电子货币”支付而产生的偷逃税现象。在交易过程中, 发票是最有利的依据, 税务机关应制定政策, 要求卖家在每一笔交易完成后, 及时开具发票, 并将所有发票连号登记, 在交易平台上展现出来, 输入发票号才能成功完成支付, 以此来保证税务稽查工作的简洁化。

(三) 明确管辖标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 由于网络环境全面开放、虚拟的特征, 使得税收管辖区域的界限很难划定, 对于税收管辖权的认定有一定的难度,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确定税收主体的难度。因此, 如果一个企业同时采取传统销售渠道和网络销售渠道, 可以将两个渠道的销售金额合并在一起计税;如果仅仅只有网络销售渠道的单位, 不应该拘泥于目前已有的税收划分格局, 可以考虑建立独立的电子商务税收部门进行统一征税, 国税和地税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所征收的税款。

参考文献

[1]张晓天.浅谈对我国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设想[J].现代经济, 2008, 8

[2]张冰.对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 2009, 3

[3]出昆平.我国电子商务税收管理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 2011

[4]田丹.对我国是否开征电子商务税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08, 8

平台经济的税收征管问题 篇8

【关键词】地方税收;征管审计;突出问题;应对措施

目前,我国的地方税收征管审计,还存有着不理解业务、审计结果得不到落实等现实问题。一旦出现了这些问题,就会导致上层审计机构对地方政府管理不严。地方税收征管审计如果可以在工作中得到切实的落实,可以对下级相关机构进行高效管理,而这应该成为上级的有关机构应该重视管理的问题。目前全国的经济依赖于地方经济发展,为了保障地方政府可以依法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征管税收,一定要解决目前地方税收征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对监管审计的监管力度已经变成了目前形势下被热烈关切的问题。

一、地方税收征管审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对地方税收征管的审计难度渐渐增大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对地方税收征管审计的改革,以此为前提,对地方税收征管审计的难度正在慢慢增大。地方政府的税收部门不但需要面对税收压力,还需要面对执法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对地方税收征管审计加深一步进行改革深化的同时,审计工作人员需要面对的问题难度也在慢慢凸显出来。国家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在一定范围里可以约束地方税收征管审计人员的行动,往好的方面来说,以前存在的税款漏洞、违乱法纪的问题在慢慢减少。但是,隐蔽的地方税收征管问题给审计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且还有一些地方的税收机构仍然存在徇私舞弊的违法行为,这会导致审计的工作背景变得更加复杂。新环境中的地方税收审计工作已经不适宜运用传统模式中的审计方式和审计范围与内容,审计机构需要用新姿态面临会…现的问题,增强审计力度,让违法分子受到法律的严惩。

2.审计部门不够了解税务部门,造成审计结果差异

我国审计工作人员大部分都通过了审计考试,专业层次都很高,但是对税收业务了解程度不够,这些主要表现在审计工作人员不够了解税务部门的业务,导致税务审计的效率变低,并会对审计结果造成影响。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是审计部门不够了解税务部门的机构设置与机构的职务范围及其相关征税流程,这些都会影響审计部门在完成税收计划、表格与税源方面时的审计工作。第二是不熟悉征管税收的规定制度,导致在进行税收审计时不能够对税收与征管制度的执行力度有一个充分了解,进而对审计工作准确进行产生影响。总体而言,审计部门不了解税务部门的职能范围,会导致审计效率降低,使最后的审计结果产生误差,不能达到审计监管的效用。

二、对地方税收征管审计问题的应对措施

1.准确抓住审计工作中的重点

我国传统的地方税收审计工作中的审计范围、审计内容以及审计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在新环境背景下的地税征管审计工作。伴随着对地税征管的深化改革,税务征管的审计工作难度也在进一步加大。在这种大环境中,准确抓住审计工作中的重点是十分重要的。审计部门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并依据往常在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着重关注。尽量采取专项调查方法,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重点排查。并通过比对以前的资料,对地方税收的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并以此制定相应对策,整理分析已经出现的问题,这么做才可以深入到审计工作当中,并对违法行为予以严重打击。

2.将审计结果确切落实到位

如果不能将审计结果确切落实到位,就会导致审计工作变成表面文章,不能够起到审计监督的实质作用。重视审计结果的落实,可以对国家的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而将审计结果落实到位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第一是审计部门需要树立威信,提升审计工作人员与被审计部门的相关法律知识,被审计部门需要积极执行与配合审计结果。其次是要增强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对审计结果的执行力度加大检查监督。配备相应的惩罚措施,对不能积极执行与配合审计部门工作的部门或个人予以相应的免职或罚钱的惩罚措施。只有当审计结果被落实到位,才能够更加全面的表现出审计作用。

3.提升审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

审计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审计类的的专业能力,还需要提高业务素质能力。这种能力指的是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之外的工作能力。培养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可以使其更好的熟悉工作流程与内容。审计人员需要熟悉被审计部门的内部事务、税收流程与对象,只有这么做,才可以更加迅速的找到问题原因。审计人员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熟练运用,并以此监管检查被审计部门。

三、结束语

虽然我国地方税收审计还存有很多方面的问题,但是值得庆贺的是有关机构与相关的从业人员已经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并且也在通过自身的努力完备国家的税收与审计体系。相信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我国地方税收审计工作一定可以更加顺利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赵燕试论地方税收征管审计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4,13:84-85

[2]宋建华地方税收征管审计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17:321

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问题思考 篇9

任志庚

[摘要] 当前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存在观念和意识淡薄,人才匮乏,信息共享利用水平低等问题,文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提出了一些见解与看法,如加速完善税务网络一体化建设,优化资源利用环境,狠抓基础征管数据质量。

[关键词] 税收征管信息化 计算机专业人才 信息共享征管数据 税务网络一体化 数据质量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经济、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加速税收信息化的进程是大势所趋。曾有高层领导和专家坦言,税收征管信息化是税收工作的生产力,是税收征管的一场革命。这场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和前提的征管革命,是税务工作的生命线,是加强“两权监督”、杜绝执法随意性,促进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和有力保障。因此,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实现在信息化支持下的税收征管专业化管理已是当前提高税收工作水平的根本出路。

一、当前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纵观近几年来税收征管信息化发展进程,应该说是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在税收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仍有许多主客因素困扰着全市税收征管信息化的进程,成了制约税收征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对税收征管信息化的观念和意识还很淡薄

由于受传统观念、手工操作习惯等方面的束缚,相当一部分税务干部包括不少领导干部对实施“科技加管理”的战略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或存有误区,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人管人”、“人海战术”和传统的手工传递信息及领导协调上;

作者实习单位:重庆市渝中区国税局1

片面强调硬件配置和设备更新,而忽视了设备和信息的利用程度和使用效益,片面地把征管改革理解为外在机构和人员的重新组合,而忽视了信息化对税收管理从形式、内容到管理制度上的作用,认为信息化只是对手工劳动的简单替代,特别是对信息化应用规律的认识模糊。

(二)计算机专业人才匮乏,复合型人才欠缺

目前,各级税务机关能够熟练地掌握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日常税收工作的干部还很少,屈指可数的计算机人才彼于应付日常维护工作,专业才能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发挥,深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开发受到制约,能够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的专业人才更显紧张,如对大型数据库、网络管理人才奇缺。特别是缺乏那些既懂计算机,又懂税收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句话,人才紧缺问题,已成为严重制肘税收征管信息化发展进程的“瓶颈”。

(三)信息共享利用水平低

这些年,计算机网络建设日新月异。就我市国税而言,市局、区局都设置自已的网页,并已实现网络联通,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特别是广域网的应用相对滞后,缺乏一个基于广域网的大型数据库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内部的各专业化管理,如税收征管系列、出口退税系列、稽查系列等这些系统的信息之间,缺乏沟通,互联互通,形成“信息割据”,每一割据区信息往往不能很好共享,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造成信息资源在系统内无法有效充分利用的局面;目前,许多基层税务机关存在计算机操作与人工操作并存的局面,计算机的应用却只停留在简单的录入纳税人基本情况、打印报表、开票征收等初级阶段上,计算机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应用,一方面配机数量不足,另一方面利用率又不高。同时有个不良倾向就是信息化建设与整个社会环境的信息化不“接轨”,横向联合滞后,与外部网络如金库、工商、银行、地税、商检及政府等至今不能取得信息联网、数据共享。对纳税人征管信息的掌握也缺乏主动权。因此社会信息化程度也成了影响税收征管信息化发展和效能的的一大问题。

(四)整体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不高

体现在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税务人员对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偏低,有的甚至是“机盲”。从我局情况看,35岁至45岁这一年龄段的人居多,这些人系80年代参加工作,原先与计算机没打过交道,之后也学得不系统,许多人是“赶鸭子上阵”,对计算机一知半解的很多,这与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一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使征管信息化的推行效果大打折扣。

(五)计算机基础征管数据信息失真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计算机中基础征管数据不准确、不真实问题,存在“数据垃圾”,真假混杂使大家对数据都不敢用。究其原因,一是基层数据录入人员素质不高,产生误操作;二是工作责任心差,不认真审核把关,马虎应付;三是明知故犯,为某种目的而擅自改动数据;四是对计算机数据采集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措施,数据采集的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存在“机外监控”,如违规操作和有意篡改数据等。

(六)管理工作弱化和管理手段落后

当前,税收管理水平同税收信息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管理工作弱化和管理手段落后,突出反映在“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表现在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的权力分散,人浮于事,推萎、扯皮;“两权”监督制约乏力;行政执法中仍存在随意性;对纳税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某些还不尽人意等。以上现状和问题表明,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信息形势逼人,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步伐已迫在眉睫、时不我待,不少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非改不可的地步。

二、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当务之急要在认识、观念上“开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不转变,认识不到位,信息化建设就无从谈起。信息技术永远只是管理手段,它只有与先进的管理思想、科学的管理理念、管理体系相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效益。因而,当务之急是要实现思想观念和理念上的根本性转变。要让系统上下人人都认识到,现在我们所面对的是个变革的时代,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加管理”代表着税收管理的方向,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加强税收管理的实际需要,今后税收工作的发展,必须走“科技兴税、管理强税”之路。因此要通过强化教育引导,促使每一税务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彻底转变观念,更新思路,增强信息化建设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因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融现代科技、税收业务、组织管理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只有领导重视、指挥得力,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

(二)千方百计提高人员的素质

人才是最宝贵的第一资源。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因此,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人员素质问题。必须千方百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构筑宝塔型的人力资源配备。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要全力以赴抓好现有人员的素质提高,磨刀不误砍柴工。加大技术培训的投入,重点加大管理型、应用型人才的培训力度,除了要注意抓好岗前培训、知识更新等培训外,要特别注意加大对基层班子领导、35-45年龄段干部的强化培训,切实提高这些人员的计算机应用的整体水平,营造一个人人重视信息化的浓厚氛围。

(三)加速完善税务网络一体化建设,优化资源利用环境

“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并不意味着仅仅依靠税务部门自身的计算机网络,而应“借水行船”、“借桥渡河”。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必须有一个开放的信息网络,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充分共享。在网络建设上,应当遵循一体化、兼容性和共享性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综合应用、注重管理”的要求实施,具体说要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在税务系统内部建立上下贯通的业务网(内网);第二,在税务部门与政府及有关部门之间建立信息沟

通的协作网(公网);第三,在内网贯通、公网沟通的基础上建立面向纳税人和社会公众的服务网(外网)。保证税务系统内部建立上下贯通、税务部门与政府及有关部门之间信息沟通,税务部门与纳税人信息沟通。

开放的信息网络为网上申报纳税、网上政策咨询、网上税收宣传、网上税收信息的发布等开放式管理和服务创造便利的条件。要充分利用社会的网络资源,有计划地与地税、银行、国库、工商、财政、审计、统计、公安、经贸、海关、标准、技术监督、劳动等部门的联网,形成社会化的完整的税收监控网络体系。

(四)狠抓基础征管数据质量

平台经济的税收征管问题 篇10

2011年,东明区国税局组织税收收入4.4亿元,税收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企业有9家,税款2.6亿元。在这9家企业中集团性企业7家,税款1.3亿元。集团性企业的税收在整体税收收入特别是重点税源企业中的比例较大,对整体收入的实现影响较大。因此加强对集团性企业的管理既是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税收征管,降低执法风险的迫切需要。由于集团性企业在筹资、投资、运作机制和对资金的调度能力,以及在收入、成本、费用等事项上的税收筹划优于单一独立性企业,近年来一些企业开始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涉及集团化的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规模不断壮大,关联交易行为的增多给税务部门又提出新的课题,新的要求。下面对集团性企业的税收征管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集团性企业现状

集团性企业(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母公司是指依法登记注册,取得企业法人资格的控股公司。子公司应当是母公司对其拥有全部股权或控股权的企业法人。企业集团的其他成员应当是母公司对其

参股或与母公司形成生产经营、协作联系的其他企业法人。

集团性企业产权结构复杂,有的集团公司与核心企业或其他子公司属多块牌子、一套人马、资金统一运作的情况。随着集团的快速扩张,通过频繁兼并收购方式,投资的触角伸向多种行业。企业之间的投资关系、亲属关系、利益关系及控制影响关系非常复杂,变化较快并且非常隐蔽。

二、集团性企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集团性企业结构复杂,管理环节多且专业化分工细致,业务量大,信息化程度高,使得税务部门对集团性企业的税收征管工作中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

(一)、税源信息的获取渠道不畅通,导致管理手段不到位。

集团性企业的税收管理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企业信息资源的掌握。集团性企业出于保密等方面考虑,在对外披露信息时十分谨慎,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目前税务部门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就是企业自行申报,这些经过加工的“二手”信息,存在着是否真实准确的问题。日常巡查巡管多是粗略性的了解与查看,对企业财务核算与企业实际经营运作之间实质性的差异与联系,了解甚少或无法了解。对产品生产经营的运作机制、集团性企业内部结构及股权结构掌握不清,对集团其他企业的基本情况了解不深入,集团内部关联交易行为掌握不到位,重点税源监控力度不够。

(二)、关联交易行为成为税收征管中的难点和重点。

1、关联业务定价上存在随意性。有些集团企业产品由集团统一对外销售,成员企业先开票给集团公司,再由集团公司开票给客户最终实现销售。而集团公司或成员企业有的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开票时定价或高或低,可以规避国家税收、转移企业税负,实现集团企业利润的最优化目标。

2、关联企业相互占用资金转移费用。集团性企业通常都以集团公司的名义对外筹资、融资,融资款项各成员企业可共同享用,而利息费用的支出可向实现利润较多的企业或不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倾斜,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在经营资金的收取与支付上可通过互转往来的方式由其它企业代付代收,从而规避了长、短期借款问题,在成员企业间实现购销经营资金的循环。

3、简化库存商品的核算。当库存商品的收、发、存与其销售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关系时,或通过核实库存商品在各环节的流转数量能够测算、核算出其应税销售数量时,企业有时在账上有意不核算数量,仅按批次、金额进行粗放性、规避性的核算,从而给税务人员日常检查等工作增加难度。

(三)、税收竞争和税收转移使中小城市处于劣势。

由于地处中小城市,7家集团性企业有2家核心企业是

在本市,其余5 家是集团企业成员企业。当税收优惠和财政优惠政策没有其他企业所在地优厚时,集团性企业可以通过税收筹划实现地区间的转移。中小城市多为集团性企业生产厂所在地,税收优惠和财政优惠政策因受区域和财力影响,在税收竞争和税收转移中处于劣势。

(四)、日常税收征管工作的畏难性。

集团性企业大多都是重点税源企业和龙头性企业,税收管理员心理压力较大,工作上怕出错,不敢轻易采取一些强硬的征管手段和征管措施,怕遇到阻力。同时,集团性企业所涉税种较多,既有国税管理税种也有地税管理税种,这对税收管理员就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高标准。再加上有些集团企业跨省、市、区经营,集团内有内资、外资甚至境外公司,涉及到的主管税务机关可能属于不同的省、市、区等,因此对集团性企业税收征管有一定畏难性,往往是怕走进去出不来。

三、加强对集团性企业征收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税源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税源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集团化企业税收管理的重要突破口。面对企业高度的信息化,税务部门没有相应的管理信息平台的支持是难以实现有效管理的,所以说建立税源管理和分析平台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这样的平台,及时收集企业的所有涉税信息,以便于掌握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内

部之间的往来,从而加强对集团性企业的管理,特别是对关联交易的管理,同时为对企业进行纳税评估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二)、有效规范企业转让定价与转移税负行为。

鉴于集团性企业跨省、市、区经营的状况,建议在大范围内统一组织开展行业性集团企业、规模型集团企业、重点税源类集团企业、风险性集团企业等类型的服务性调研、日常性税务稽查工作。从而逐步增强对集团性企业的纳税服务、会计核算的规范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依照《征管法》、新《所得税法》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关联企业《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对集团企业的关联业务,合理进行关联交易的转让定价调整。

(三)、突出动态管理。

集团性企业内部监控机制比较完善,纳税遵从度比较高。但是由于与税务机关站在不同的角度,所以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可能不一致,因而需要加强征纳双方的理解。税务人员不能再等着看企业送来的报表,而要动态管理,深入企业系统地掌握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生产经营情况,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实现集中的深层次的管理。同时可以及时对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提高集团企业的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降低涉税风险,保证作为重点税源的税收收入的实现。

(四)、完善管理岗责,实现管理服务的有机结合。

平台经济的税收征管问题 篇11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 土地权属 税收征管 问题 对策

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土地权属的税收征管环节中,时常遇到一些税收政策未予明确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涉及拆迁补偿等问题的土地权属转移问题。这些问题界于政策之外,基层征管人员和纳税人受到了一定的困扰,易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产生欠税,影响税收征管秩序。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对这些特殊情形进行了梳理,并对其成因和对策进行了探析。

一、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征管遇到的问题

由于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不甚了解等原因,遇到以下四种特殊情形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往往以此为由形成欠税。

第一种情形: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未办土地使用证,也未实际交付使用

受让方(房地产开发企业,下同)与出让方(国土部门,下同)签订了合同,约定了土地交付时间,受让方已交付大部分土地款,但由于拆迁进度等原因生产土地纠纷,未办理土地使用证,也未按合同约定的时间交付土地。如:某房地產公司开发某项目,征地签订土地出让合同金额1.2亿元,土地面积9.32万㎡,实际支付土地款1亿元。出让方由于厂房拆迁进度等原因,未按合同约定时间交付土地,导致双方产生土地纠纷,受让方以此为由不办土地使用证,对该宗土地不申报缴纳契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第二种情形: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未办土地使用证,但已实际交付使用

受让方与出让方签订了合同,约定了土地交付时间,受让方已付大部分土地款项,但由于个案的拆迁、补偿等原因未办理土地使用证,出让方按合同约定时间交付土地,受让方也已实际使用土地。例如:某房地产公司开发某项目,征地签订土地出让合同金额1.3亿元,土地面积9.8万㎡,实际支付土地款1.2亿元,由于个案的拆迁、补偿等原因未办理土地使用证,出让方按合同约定时间交付土地,该公司实质上也进行了房地产开发,但仍以未办土地使用证为由,不申报缴纳契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第三种情形: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办理了土地使用证,但部分土地未交付使用

受让方与出让方签订了合同,约定了土地交付时间,受让方已付清了土地款项,办理了土地使用证,但因特殊原因(如拆迁遇上钉子户等)导致部分土地未能及时提供给受让方使用。例如:某房地产公司开发某项目,征地签订了土地出让合同,办理了土地使用证,土地面积1.5万㎡中因拆迁遇上钉子户导致有3000㎡土地不能开发,该公司对这部分土地不申报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第四种情形: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办理了土地使用证,但部分土地属于生地,需通过开发才能使用

受让方与出让方签订了合同,约定了土地交付时间,受让方已付清了土地款项,办理了土地使用证,出让方按合同约定时间交付土地。但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征用的土地有部分属于生地(如荒山等),在进行房地产开发前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对荒山进行平整,荒山平整成为熟地后才能开发。

二、主要成因分析

(一)土地交易信息不对等,导致纳税义务时间认定难

由于地方政府部门间未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地税部门的土地交易信息来源,主要依靠基层征管人员日常巡查巡管收集的资料,以及纳税人的自行申报资料信息。然而,通常得知这些特殊情形的土地交易信息滞后于纳税义务时间,既需要通过合法有效渠道证实这些资料信息,又需花大量时间了解整个土地交易过程,从而产生契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欠税问题。

(二)违反合同延期交付土地,导致土地计税面积认定难

国家按照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原则,实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制度,基本上是由当地政府代表国家对外出让土地。由于拆迁、补偿、安置等种种原因,造成当地政府延期交付全部或者部分土地,影响了纳税人按合同总土地面积办理土地使用证。于是,纳税人采用分解土地出让合同的办法,分期办理部分土地使用证,分期申报部分土地计税面积,给地税部门核定土地计税面积带来难度,给纳税人少申报土地计税面积带来理由。

(三)纳税人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导致税收政策执行难

纳税人在前期签订土地招标拍卖成效确认书,取得国有土地出让合同时,受当时政策、市场、资金等因素影响,推迟房地产开发计划。在利益的驱动下,能推则推迟办理土地使用证,以规避政府“两年不开发的土地要无偿收回,一年不开发的土地要收闲置费”的风险,从而达到拿地扩大土地储备的目的。同时,在账务处理上可以不认定为企业资产,在税务处理上则以未实际交付土地使用为由,不申报缴纳契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从而达到困扰基层征管人员执行税收政策的目的。

三、工作对策

(一)摸清土地交易过程,正确认定纳税义务时间

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的来源主要有政府出让和企事业单位转让,取得的方式大多是通过拍卖形式。如果延期交付土地,出让方将承担违约金或者赔偿经济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第九条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86号)规定,征用非耕地的,应由受让方从合同约定交付时间土地的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同未约定交付时间土地的,由受让方从合同签订的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征用耕地的,受让方自应批准征用之日起满一年时开始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二)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化解认识误区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86号)规定,以出让或转让方式有偿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由受让方从合同约定交付土地时间的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同未约定交付土地时间的,由受让方从合同签订的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这里特别要注意“合同签订时间”和“合同约定时间”,不少企业就是因为没有弄明白这两个时间概念而少缴了城镇土地使用税。与此同时,少数企业利用四种特殊情形与地税部门周旋,从而达到不缴或者少缴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目的。作为地税部门,应通过报刊、媒体、网络、短信平台等载体进行税法宣传,以及税收管理员与纳税人面对面税法宣传,为纳税人解疑答惑,促进征纳互动,改善了征纳关系,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只有解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才能真正维护纳税人自身合法权益。

(三)巧用先征后补政策,合法规避企业税收风险

针对第一、三种特殊情形,由于拆迁、补偿等原因导致出让方未按合同约定时间交付土地或者部分土地未交付,而出让方土地管理部门代表政府以国家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实质上是政府行为。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与政府就承担违约金或者赔偿经济损失的问题谈判中,要巧用先征(地税部门先征)后补(政府补偿)政策,既收回因政府未按合同约定时间交付土地而产生的损失,又合法规避企业的税收风险。

参考文献:

[1]徐波.强化我国房地产企业税收征管的探讨[J].当代经济.2008.11.

[2]赵晋林.当前我国房地产税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涉外税务.2004.04.

网游虚拟财产税收征管问题研究 篇12

一、网游虚拟财产征税现状

(一) 国内现状

2008年9月28日, 国家税务总局对北京地税局《关于个人通过网络销售虚拟货币取得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请示》做出批复, 明确规定个人利用网络来收购玩家的虚拟货币, 加价出售后所得的收入, 属于个人应税所得, 应该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个人销售虚拟货币的财产原值为其收购网络虚拟货币所支付的价款和相关税费。2008年11月, 北京市地税局公布了《虚拟货币交易税征收细则》, 规定对个人能提供有关财产原值有效凭证的, 将以个人销售网络虚拟货币所得, 减去其收购网络虚拟货币的成本, 以二者的差额为税基, 按20%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对不能提供相关费用支出凭证的, 参照古玩字画拍卖等其他财产转让所得征收办法, 暂以全部转让收入计征3%的个人所得税 (2) 。虽然有了相关的征税细则, 但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 至今也未见该政策真正得以实施, 虚拟货币交易的个人所得税基本仍处于“免税”的事实状态。

不难发现, 玩家等非网络游戏运营商之间虚拟财产交易的税款征收, 面临着网络虚拟交易所带来的监管困难及法律、制度规定不到位、缺乏可操性等困境。

(二) 国外现状

有的国家和地区已开始关注并制定相关的网游虚拟财产拍卖的税收政策。比如美国针对是否对网游虚拟财产进行征税这一问题, 考虑以在线拍卖数量是否达到经商标准等适用条件来进行确定;韩国《虚拟物品交易征税法》规定, 以网游虚拟财产的半年交易额为标准, 分三个等级进行征税。交易额少于600万韩元 (折合人民币约为5万元) 的卖家免交交易税;交易额在600万韩元至1200万韩元的卖家, 需要经过交易中介网站申请商业许可并进行纳税;半年交易额超过1200万韩元 (折合人民币约为10万元) 的卖家须单独申请商业许可, 并进行独立财务报表的提交以及缴纳税金;我国台湾省对网游虚拟财产拍卖的月交易额超过6万台币的收入征收增值税。我国税务部门可以参考这些思路进行修订和完善相关税收政策。

二、我国网游虚拟财产税收征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纳税主体不确定

网游虚拟财产的交易形式为征税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征税主体难以确定。网络账号、店铺等仅仅是无任何现实地域指向的网址, 玩家或经营者可以在现实世界中的任何地方登录该网址进行交易, 其经营行为不具有现实世界的“场所”概念。用户名亦可由其任意设定, 用户与网络游戏运营商、第三方交易平台之间都签有保密协议, 这就使税务机关难以行使税收管辖权, 从而使具体的征税主体难以确定。同时交易主体与其真实身份并没有直接联系, 即使有直接联系也可能因事先设定的保密协议而阻挡税务机关追踪纳税人的身份。虚拟财产交易当事人在进行交易时, 不仅可以使用假名, 还可以频繁变换网址、改变用户名或同时使用多个账号。此外, 玩家等非网络游戏运营商之间还经常采取网上赠送虚拟财产, 网下交付实际货币的私下交易方式, 致使税务机关无法查找纳税人的下落, 亦无从取得正常的交易记录。这些困难, 客观上造成纳税主体也难以确定。

(二) 税种税目难确定

我国目前还未明确关于网游虚拟财产交易行为的适用税种、税目。我国在执行税收政策过程中, 各地税务部门在征收网游虚拟财产以及其他数字化产品或服务流转税时, 存在政策不一致的情况。例如网络游戏点卡的销售途径及付款方式不同, 税种税目也不同。对于同一网络游戏运营商, 由网吧或依托于银行缴费系统销售游戏点卡, 还有以电信实物充值卡销售游戏点卡, 按增值税进行申报纳税。若通过电信的电子支付形式销售游戏点卡, 则按照营业税进行申报纳税。

(三) 纳税地点难确定

传统贸易中, 由于纳税人的户籍所在地、营业执照颁发地、税务登记地、生产经营所在地等这些地点比较近或相同, 因而容易确定纳税地点。但网游虚拟财产的特点使网游虚拟财产交易能够很容易实现全球化经营, 并且由于没有交易场交易十分灵活、隐蔽, 这大大增强了纳税地点的流动性、随意性, 税务机关要准确确定纳税人的经营地或纳税行为发生地很难。

(四) 交易额与财产原值难认定

网游虚拟财产交易从订购、交付到结算均可在网上进行, 交易过程中的商谈、合同、订单、结算票据等都以电子形式存在。这种无纸化交易流程, 使交易记录没有书面凭证可查;同时, 用户还可使用加密、授权等多种方式保护、掩藏交易信息;或者, 对保存的电子交易记录随时不留痕迹地加以修改、删除。这就使税务部门难以取得准确真实的网游虚拟财产交易信息, 计征税款所需的交易金额及财产原值难以确定。此外, 玩家、游戏工作室投入时间、精力在游戏过程中所获取的游戏币、道具等虚拟物品, 其成本或原值更加难以认定。由于面临上述困难, 虚拟财产交易的税款征收必然举步维艰。

(五) 征税成本高

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电子报税系统和缴税系统, 而网游虚拟财产交易虽然总交易额大, 但具体每笔的交易额较小, 交易频繁, 笔数庞大。无论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去申报纳税和缴纳税款, 还是税务机关对每笔纳税申报进行人工核定并办理收缴税款手续, 都是非常繁重繁杂的工作。这样的纳税过程相对于每笔税款成本过高, 乃至会得不偿失。

(六) 税务监管难度大

在传统税务稽查上, 税务机关一般通过国内银行获取纳税信息。但电子支付系统正不断的完善, 人们在消费时逐渐偏向于电子货币、网上银行等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 相较于传统的支付方式资金的流向变得难以追踪, 税务稽查难度加大。

传统的税收制度是基于税务登记、查账征收和定额征收而修订的, 但在电子商务时代, 传统的操作模式已不能适应实际需要。网游虚拟财产交易的虚拟性、期限性和易变性等特征让税收征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以电子形式记录的电子凭证可以用电子信息技术不留痕迹地对其进行修改。没有了纸质凭证, 税收审计稽查就不能用传统的方式行追踪审计, 这样税务部门得到的信息就是不真实、可靠的。

三、对于我国网游虚拟财产税收征管的建议

加强网游虚拟财产税收征管, 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征管模式, 要根据网游虚拟财产的特征, 吸收借鉴国外网游虚拟财产税收征管先进经验, 利用现有征管资源,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采取可行的措施和对策:

(一) 改革和完善税法

我国应明确网游虚拟财产交易的性质、计税依据、征税对象等, 构建网游虚拟财产税收法律支撑平台。国家税务总局有关部门表示, 在不增加新税种的情况下, 将颁布《新税收征管法》建立网游虚拟财产的税收征管法律框架。对现行税法进行相应的调整, 补充网游虚拟财产税收的有关条款。应对电子票据的法律地位加以确认, 保证网游虚拟财产的顺利进行和发展。对我国现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所得税、关税等税种补充有关电子商务的条款, 这将为我们提供网游虚拟财产交易的税款征收法律准备。

(二) 推行网络实名制

网络上的非实名制给网游虚拟财产交易征税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给网游虚拟财产出售人逃避纳税提供了条件。基于此, 为确保网游虚拟财产交易收入征税落到实处, 应该推行网络实名制。一个虚拟账户的开立, 必须要有申请人的营业执照号码或身份证号码等表面身份的信息。这样, 就能明确交易双方身份, 从而实现有效征税, 减少偷漏税现象。

(三) 网上交易平台代扣代缴

近年来, 随着网游虚拟财产的交易愈加频繁, 5173网、淘宝网、易趣网、阿里巴巴等网站充当网游虚拟财产第三方交易平台, 为网民提供便利和安全的服务, 越来越多的网民选择这些交易平台来进行网游虚拟财产交易。大部分的网游虚拟财产通过这些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让第三方交易平台承担代扣代缴的义务, 由交易平台来代扣代缴网游虚拟财产交易税, 可以提高网游虚拟财产交易征税的有效性, 降低征税的成本, 减少偷逃税现象, 提高征税有效性。

(四) 根据交易模式确定应纳税额及建立虚拟财产价值评估机制

根据网游虚拟财产的交易模式, 税务部门在明确相关税收政策的前提下, 可考虑研究、设计专门的征税软件, 放置在银行、电信的电子支付工具或网游虚拟财产交易商的服务器上, 获取支付工具或服务器上的交易电子数据作为计税依据, 以加强对网游虚拟财产的税收管理。

(五) 完善电子发票制度

电子发票, 是用一系列的电子数据信息反映现实交易的凭证。电子发票可以极大地提高网游虚拟财产税收征管的效率和降低征税的成本。纳税人可以在线领购、在线开具、在线传递发票。并可以实现在线纳税申报。税务机关可以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在线监督, 克服以往税收征管的滞后性和流动性。网上申报纳税是指利用现代化设计和网络技术, 以电子信息方式进行申报和纳税。网上申报纳税不仅可以提高征税的申报效率和质量, 还可以降低税收成本。再者, 由于网络技术, 可以实现申报、税票、税款支付等电子信息在国库、银行、纳税人之间的快速传递, 提高了效率。

(六) 完善税务监督检查体制

税务机关应当加快网上交易税收监控系统的开发。该监控系统和网络服务商的网络服务器连接后, 可实现自动跟踪, 进行网上交易记录以及自动计税, 并且将交易信息、应纳税额等及时传给税务机关, 从而全面高效地掌握网游虚拟财产交易情况, 有效约束逃税行为, 大量减少逃、漏税现象。纳税人也可实时查出应纳税额, 了解缴税情况, 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监督检查工作。

四、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经济的快速发展, 网游产业也会随着不断成长, 如何对网游虚拟财产进行征税,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之一。综上所述, 面对目前我国网游虚拟财产的税收征管困难, 改革和完善税法, 从而明确纳税依据、纳税主体和应纳税额, 完善电子发票制度, 这将有利于实现对网络虚拟财产顺利征税, 减少网游虚拟财产税收流失。

参考文献

[1]黄良友.论网络虚拟财产交易征税的难点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9 (12) .

[2]黄良友.网络货币交易征税问题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 (3) .

[3]喻磊, 李金惠.试论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征税问题[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 .

[4]王恺.网络游戏虚拟物现金交易税收征管法律问题研究[J].2011 (11) .

[5]蒋洁, 许颖.先导式虚拟货币交易个税征收机制解读[J].理论月刊.2009 (12) .

[6]张玲.虚拟财产交易征税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1 (24) .

[7]刘汉霞, 谭铭.论网游虚拟物品真实交易所获利益的可税性[J].2009 (06) .

[8]王芳, 武长海.我国开征虚拟货币交易税的探析[J].税收征纳, 2009 (1) .

[9]孙凤娥.无形商品交易税收问题的再思考[J].会计之友.2010 (8) .

[10]王婷.浅议虚拟货币交易征税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1 (6) .

[11]万辉.虚拟货币交易征税法律制度研究[D].2010.

上一篇:教育实习生个人总结下一篇:浅析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早期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