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尝试的小学作文
————年的暑假,我和妈妈一起去了海南岛旅游。海南的风景真美啊!大海边,一片片高大的椰树林像一队队威武的战士保卫着碧蓝的大海。大海则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在地;又似一块明亮的镜子,映着天。这迷人的海边,多想让人躺在吊床上细细欣赏啊!
不是说有挑战吗?对,记性真好,这一项挑战就是——潜水!海南大东海的水美极了,很多人都选择在这里潜水,我们的旅游团也选择了这个好地方。坏了,妈妈突然不舒服,不能陪我下水了,我只能自己跟着教练下海了,怎么办?顿时,我的心里是“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在前往码头的路上,我忐忑不安地想:哎,我的肺活量本来就不大,现在妈妈又不陪在我身边。下水后会不会呼吸困难?会不会有危险?教练会不会帮我?还是不潜水了吧……我越想越怕,越想手就越冒冷汗,腿就越来越软。走在软绵绵的沙滩上,我整个人好像也软了,像一个融化的雪人,就要瘫倒在地上。“不能退缩!你看,连女孩子都敢下水,你一个堂堂男子汉能畏惧吗?能让女孩子看笑话吗?”一个声音在我心里响起。“我最棒,我能行!”妈妈平时鼓励我的一句口头禅又在我耳边响起,像一只战鼓敲得我勇气倍增。“加油!你可以的,一定行!”我暗暗为自己鼓劲。
那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到达了目的地,我对着宝蓝的大海大吼一声,第一个背上氧气瓶,含上气嘴,深吸一口气“呼”地潜入了海中。哇!水下的世界真美呀,就像一幅画家精心绘制画卷一般:洁白的珊瑚千姿百态;碧绿的水生植物婀娜摇曳;五彩斑斓的小丑鱼在身边游来游去……我仿佛置身于童话中的仙境一般,刚才的恐惧早已飞到九霄云外,只懂得痴迷地观赏这这难得一见的美景。当我正全神贯注地想抓小丑鱼的时候,教练打手势让我上去,我只好跟着教练浮出水面。这时,教练告诉我潜了7米。哇,两层多的楼房的高度啊,我真为自己骄傲!
一、班主任工作中的生命化德育
(一)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同学、尊重弱者
当前的初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 在“421家庭”里, 家长的过分溺爱让他们产生“唯我独尊”的想法, 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对的。在一些家庭中, 有时候孩子做错了事, 家长也会找出各种理由为孩子辩解。这些都会让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尊重, 不知道什么样的做法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因此, 作为班主任, 我们要抓住机会, 让学生明确尊重的价值和意义, 进而让正确的思想指导学生以后的生活。
【案例一】一次, 笔者在食堂偶然听年级组长提起别班有个男孩子, 门门功课的作业都不做, 成绩年级倒数, 体形臃肿, 饭量很大。因为成绩不好以及夸张的体形常常成为班上其他同学开涮的对象, 在班里也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刚开始是习惯不太好的同学欺负他, 比如下课后会把他的书包扔到一楼花丛中, 他也没还手, 自己捡回来后当事情没发生过;渐渐地, 连成绩优异的同学也欺负他。有一次吃午餐时, 坐在他身边的同学竟然把盘中的笋干一起扔向他, 沉淀已久的怒火终于爆发了, 他与带头的同学打起架来, 而带头的同学是班级的副班长。教育无小事, 我们要抓住身边的每一个细节对学生进行教育。正巧那周周一晨会的主题是“尊重别人”, 笔者赶紧把晨会的演讲稿要来打印了一份, 在课堂上把这篇稿件重新读给本班学生听。读的时候, 笔者重复了几位名人的经典话语, 和学生一起朗读叔本华的“要尊重每一个人, 无论他是何等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一样的性灵”, 但丁的“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 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对人不尊敬的人, 首先就是对自己不尊重”。之后, 笔者又引导学生对这些话进行思考, 并发表自己的认识, 使学生在自主发表看法中明确:每一个生命的孕育都隐含了自然界最神秘的生命密码, 生命是独具特质的, 因此生命是生而平等的, 我们要学会尊重弱者, 学会宽容, 学会和谐相处。
(二) 教育学生面对挫折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
近几年, 常有学生自杀的事件发生, 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都有。学生自杀的原因主要有: (1) 被歧视, 一些学生因为受不了同学的歧视和嘲笑, 心理问题得不到排解最终选择自杀; (2) 考试成绩不理想, 这里不单单指中考、高考的失利, 还包括平时考试的不理想, 一些学生因为担心家长的责骂、老师的不屑而选择自杀; (3) 为感情自杀, 这种情况相对在大学比较多。从这些现象中, 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一些学生不能正确看待生命的价值, 不能正确理解生命的唯一性。所以, 作为班主任, 我们要认识到学生这方面的不足,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使学生学会珍惜生命、爱护生命。
【案例二】班里有一个女生, 是英语课代表, 英语成绩出众, 总成绩在年级排150名左右, 为人落落大方, 工作主动, 是老师的得力助手, 在学生中威信也很高。一次, 在年级的英语月考中, 周围的外班同学 (学校的月考是打乱班级排座位的) 向她问答案, 她碍于这个同学是她小学同学的情面, 她就用手势语告诉对方答案。最终东窗事发, 德育处决定对两个人进行处分, 并在年级大会上宣布。她后悔莫及, 在教室里不停抹眼泪, 回家后嚎啕大哭, 家长也束手无策, 她父亲给笔者打电话, 希望考虑到女儿的心理承受能力, 怕女儿一时想不开寻短见, 请班主任能到德育处为孩子求求情, 给孩子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对这件事, 笔者很震惊, 平日里品行兼优的学生在大型考试中竟然做出不理性的事情, 从情感角度我挺为难的, 十五六岁的孩子是会感情用事的, 在同学的友情和考试公正性的天平上她选择了前者。作为班主任, 笔者也不希望有这样没面子的事情发生, 可是转念一想, 从公正公平的角度看, 考试来不得半点虚假, 学校也希望其他同学引以为戒。于是, 笔者打电话与家长沟通, 希望家长在安慰孩子的同时配合学校的处理决定, 客观理性对待这件事,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在一定程度上, 坏事也许会变成好事。家长也同意了笔者的看法。同时, 笔者又安排个别班干部安慰她, 希望她承受住压力。最后, 笔者上了一节题为“爱惜生命”的主题班会课, 在班会课上笔者给学生读了一篇叶倾城的散文《岁月背后的回忆》。文中讲了两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因为贪玩而忘记参加集会, 老师便用让两个孩子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喊自己的名字一百遍的方式来惩罚她们的贪玩。在全班此起彼伏的哄笑声中, 两个孩子完成了“任务”, 而其中一个孩子 (岳湘) 因不堪忍受大家的嘲笑回家后自杀了, 另一个女孩也就是作者在文中写道:“如果, 岳湘会知道, 曾经的奇耻大辱, 经过十年的光阴, 只不过是岁月背后的记忆, 那么, 她还会死吗?”文章读完后, 笔者让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一致认为岳湘在遭遇挫折后, 造成行为上的失控, 最终香消玉殒, 这样的做法是不妥的。笔者趁机教育学生:“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 遇到挫折时, 咬咬牙挺过去后, 明天依然美好,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正如文中作者所说的‘曾经的奇耻大辱, 经过十年的光阴, 只不过是岁月背后的记忆’。”这时, 笔者偷偷看了那个学生一眼, 发现她的头抬起来了, 她的眼神似乎在告诉笔者“老师请看我的行动吧”。到了期末统考, 从来没考到年级前100名的她竟然考了70几名。
“教育的目的是应该让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 人文关怀应该是教育的基点。正因为对生命的关怀成为盲点, 正因为生命教育的“缺席”, 所以一些孩子不懂得尊重、爱惜自己的生命。教育必须是培育生命的事业, 必须是对生命的浇灌和养护, 必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命带来的自由、快乐和幸福。
二、学科教学中的生命化德育渗透
学科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 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化德育。作为一个语文教师,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发挥语文教材的价值, 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 也获得道德水平的提高。
(一) 教育学生学会尊重老师
笔者任教班级的学生基础较差, 素质不高, 其家长的素质也不高, 个别学生经常出口成“脏”, 甚至对老师也在背后直呼其名破口大骂。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不便。作为语文教师, 笔者常常在语文课上结合教材, 教育学生要尊重老师。
【案例三】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 笔者带领学生反复齐读第一段。文中提到“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 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笔者趁机对学生说:“宋濂作为一代伟人对老师如此尊重, 甚至要察言观色。作为中学生, 我们是不是应该向他学习呢?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 古代儿女见父母要行父子之礼, 学生见老师要行师生之礼, 同学相见也要行同学之礼。”同时, 笔者给学生讲以前教过的韩国学生对老师敬重的细节:他们相当尊重老师, 无论课上还是课下见到老师都是恭恭敬敬的, 老远就打招呼, 就连递交试卷都是双手呈送的。
为了让学生对尊重老师有正确的认识, 真正懂得尊重的意义, 笔者还在班会课上多次教育学生要尊重老师, 保证课堂纪律, 并让学生明白:纪律保证了受益者是学生自己, 因为老师可以把教学进度完成, 教学质量肯定能提高。同时, 笔者与学生一起拟了尊重老师的倡议书: (1) 迟到时进教室要喊报告; (2) 课堂上遵守纪律, 不讲话, 不插嘴; (3) 交试卷时双手呈送; (4) 进到老师办公室不大声喧哗, 老师辅导后要说谢谢, 问问题遇到老师睡觉时尽量不要干扰老师休息; (5) 背后不恶意评论老师, 不给老师起绰号。
一种品德不是靠宣传就可以形成的, 它需要长期的教育和学生本身的内化与认同并不断付诸行动。渐渐地, 笔者发现, 学生双手呈交试卷的多起来了, 主动与老师打招呼的多起来了, 进到办公室安不大声喧哗的也多起来了, 任课老师都表扬学生素质高, 有礼貌, 师生感情越来越融洽, 教学质量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二) 带领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生命化德育要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 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 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要教会学生接受与认识生命的意义, 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 热爱与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 并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社会之中。对此, 教师可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魅力, 使学生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
【案例四】在教学《斑羚飞渡》时, 笔者采取的是先学后教的模式。首先, 引导学生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的: (1) 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学习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接着, 笔者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学。然后, 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了以下问题: (1) 斑羚陷入了怎样的绝境? (2) 老斑羚是怎样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生存道路的? (3) 在飞渡前后, 文章多次描写彩虹, 有什么作用?这样就使得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会善待动物、善待生命。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 更是陶冶情操、提升道德感的场所。
【案例五】在教学《再塑生命》时, 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笔者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文本, 并回答以下问题: (1) 莎利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举例说明) ? (2) 莎利文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抽象事物的? (3) 莎利文走进海伦的生活后, 海伦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样, 学生带着任务进入学习, 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海伦对生命的态度, 最终让学生明白: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 我们都不要放弃生命, 都要勇敢地去面对, 去与命运抗衡, 从而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美丽。
一、认清作文教学的目的、本质和价值,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认清了目的,行动才有方向,认清了本质,活动才能够依本而行,才不会乱了手脚,弄清作文教学的目的、本质,我们才能够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有序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既定的目标和命题下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因此,作文的本质、目的和价值可以概括为“作文是写文章的教学活动,学生作文是在语文教师以学生为本位,抒发其思想感情的语文教学活动,是语文教师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活动”。知道了这些,我们就能合理、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就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正确地进行教师自我定位,认清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确立适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让学生能围绕这个题目进行素材的选取和构思。对学生来说,作文的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作文题目的选择上,教师应在学生选题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进一步增强学生写作的欲望和热情。例如,在让学生写一次活动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想活动中最感兴趣的、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情节,然后,利用各种感官来说明为什么感兴趣,为什么印象深刻,最后,让学生进行简短交流,开始构思怎样去描述这个场面,该用怎样的语句。笔者认为,让学生知道作文的任务和目的,有方向、有目的地去写文章让其有东西可写,不仅减轻了作文的难度,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习作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
1.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的生活。习作教学首先要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指导首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例如,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因此,一篇习作练习的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是两周,甚至一个月。学生所写之作当然不是“空话”与“套话”,而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
2.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活化生活积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若忽视了“情感”激发,那么再丰富的生活积累,也会沉睡不醒。当然激活学生情感也不是件易事,其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因素,一是是师生间必须是零距离,二是激发学生对选题的兴趣,三是是创设一定的情境。
3.习作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在实践中,我初步探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习作指导策略,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即“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成互改—誊写—再改”。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师的指导点评“从学生中来”更有针对性,学生很容易接受,同时避免了千篇一律。
三、认清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命题自主化
学生不愿意写作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把握不够准确,提出与学生实际相差较远的题目,没有正确地进行分析,一味地按照课本按部就班地进行,这样学生就只能胡编乱造,写出流水账般的文章。学生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写作变成了一种体力劳动。初中学生作文应是写短文、写句子。因此,我们应分层次、分阶段地确立作文的难度和深度,根据学生的写作功底进行帮助,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写作任务,写作能力差一点的,先写句子然后写短文,尽量达到文从字顺。写作能力好的,先写短文然后琢磨句子,尽量使语言更精练,更有深意。这样学生就能写出能张扬个性、放飞心灵的短文或句子了。笔者在作文活动中主张学生自拟题目,尽量不写命题作文,这也是一位学生给我的启发。在一次作文活动中,笔者给学生布置好题目后,大部分学生都开始选材和构思,一位平时很胆小的女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可不可以不写这个题目?我今天想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因为上周我姥姥去世了,她一直很疼我,我想为她写一篇作文。”笔者想了想,便欣然接受了,笔者看到她在写的过程中很投入,并流出了热泪。最后这位平时胆小的学生写了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笔者让她在班上读了她的文章。后来她的作文一直很不错。是的,我们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厌写和无东西可写的局面,让他们从“要我写”变为“我要写”,从而挖掘他们写作的潜能。
四、注重素材选取训练,进行做人教育
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做人态度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是作文教学的另一功能,也是进行作文活动的方向标。学生通过对素材的组织和构思,表现他们对人生的态度,表达他们对事物的观点,这也正是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形成正确方法论的良好契机。作为教师应知道学生的作文是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的综合体,我们应从作文中发现文明的言行、美好的心灵,对生活的独到见解进行表扬,使得好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在选材上,应引导学生选取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材料,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还可增加其对问题认识的广度。在一次作文活动中,笔者给学生找了一些关于天津港救火的新闻及感人事迹、图片。笔者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关于生命教育的良好契机,学生看完后都无语凝噎。笔者就对学生们说:“孩子们,看到这些场景你们很震惊,那么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祈福吧!你们不觉得应该给这些顽强的生命写点什么吗?把你们的想法都诉诸你们的笔尖吧,老师打算和你们一起完成这次对生命的再认识。”教师的参与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给学生起到模范作用。在选材上,还应该注重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累更多的素材,从而使学生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感,保证学生下笔有东西可写。
五、注重作文讲评的多样化,以鼓励为主,引导、帮助为辅的方式进行
对于存在的不足和共性的问题,教师利用在这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说明,使没有写好的学生从中受到启发。特别要关注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激发其写作的信心。笔者始终认为,我们在学生的作文讲评中,下的评语应有一定的艺术性,不要总在学生的作文上写“通篇语句不通”等之类的评语,为什么不找出作文中文从字顺的话,画上线,批上“这几句写得通顺连贯”呢?这样不就更能突显出教师对学生的帮助,更能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吗?讲评结束一定不要忘了,将讲评后的文章交给学生,让其根据讲评情况对文章进行润色,进行二次创作,增强学生的写作技巧。总之,作文的讲评方式应多样化,应有新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有指导作用,对以后的作文写作要有启发。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充分体现学生本位的思想,使他们在作文中写下心灵,播种快乐,收获成功,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这也使教师们摆脱了苦恼,减轻了负担,而且能够达到以文娱乐,以文育人的效果,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探索,使之能“发之于心,动之于情,诉之诸于手,记录成文”。
它静静地躺在大地上,吸收着天地间的气息。它和太阳问好,和月亮微笑,它经过清风的吹拂,经过雨水的洗涤,渐渐的,它扎根在了土地。
昼夜变换之间,它慢慢的长出了芽儿,春夏交替之间,它长出了一顶花冠。一片片金灿灿,黄艳艳的花叶,是它的孩子们。它们刚有一丝雏形,便迫不及待地张望着世界。它们总是喜欢乘着清风,听妈妈讲述着它飞跃世界的旅行。
“我曾经见过天上的鹰,水下的鱼,我还见过大海,它是那么的蓝,那么美丽。”蒲公英妈妈微笑着述说着它的过去。每当它讲到这些,孩子们总是吵闹着,想要去到妈妈去过的地方。
但是有一颗种子不一样。它普普通通,细细弱弱,它不想去到远方,每当它听到雄壮的鹰和敏捷的鱼,就总是瑟缩着藏在蒲公英们之中,不让别人发现。它害怕尝试。
在众蒲公英的期待中,害怕中,激动中,紧张中,不管愿不愿意,夏天已悄悄离去。孩子们不再是一瓣花叶,它们变得纤细,轻盈,随着一阵阵风,它们离开了妈妈,飞向了世界。
“妈妈再见!”
“再见!”
在一声声的告别中,妈妈微笑着说着再见。风一阵又一阵地吹,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飞走了,却有一个孩子,仍牢牢地粘在妈妈的身上,不愿放手。妈妈问它:“孩子,你难道不想去探索世界吗?”
“我害怕。”孩子的声音弱弱的,几乎听不见。“我害怕被老鹰抓走,被鱼儿吞掉,我害怕未来的一切。”
妈妈听了,笑着说:“妈妈当初,也像你一样害怕。不过,我选择了尝试。当我发现天空是那么蓝,大地是那么美时,我便不再害怕了。”
“真的吗?”孩子有些犹豫。
“当然了,你一定会庆幸,当初的决定是多么正确。”
孩子微微地动了动。
“孩子,你要学会尝试。”妈妈的语气变得郑重。“勇敢地去尝试吧,你会发现,一切比想象中的要好。”
孩子不再说话。微风中,一粒种子开始摇晃。
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事是需要尝试的。从尝试中也许我们会流下汗水,也许我们会从中有所体会,也许最终的结果会是以失败告终,也许我们会品尝到胜利的果实,也许······
而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尝试。在一个凉风习习的午后,我与哥哥、弟弟结伴到上山。山中,四处可听到鸟鸣声,青绿的竹子在风中摇曳着舞姿,山坡坑坑洼洼,四周一片寂静,除了清脆的鸟鸣声与“呼呼”的刮风声,四处一片祥和,使人不愿去打破这份宁静。我俯下身子捡了几个玩意儿。而这时,不远处传来弟弟响亮的声音,我才从这份祥和中醒来。我抓紧时间,跟上弟弟与哥哥的脚步,而这时,面前有个大坑,而我却不知道怎么跨过去,我见弟弟和哥哥走远。就尝试着,小心翼翼的挪动着脚步,每挪动一小步我的心脏便缩紧一份,不知何时,我已一身冷汗。终于不幸的事发生了,我的双脚快速地往山下滑落。我脑子一片空白,只知道要抓住什么。于是,我手一抓,抓住了一棵树。我不停地呼唤弟弟的名字,而他的背影离我越来越远。我的双脚四处摸索着,幸运的是我摸索到一处可以抵住脚的地方。见到有一丝希望,我的大脑立刻恢复了思维,我的一只脚小心的探索着,直到知道脚下这一小块土地能站人时,我的心脏终于恢复了跳动。我为我的重生而感到激动不已,疯狂的拥着、亲吻着树,庆幸着我的劫后余生。
直到今天我对这件事还心有余悸,而这件事也让我从而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命。我想如果当初我并没有尝试着“找寻”那块土地,而是继续“挂”在那儿,我想我的生命又是另一翻景象了吧!
一次,妈妈带我去迪士尼乐园玩。早晨,我和妈妈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迪士尼乐园玩。一路上,路边的小草摆动着他那嫩黄的小脑袋,随风摇摆的杨柳,扭动着它那柔软的腰肢,婀娜多姿,真是美丽。一进乐园,我一眼就看见了过山车。过山车如风掣雷电一般,飞速行驶着,不时地传来人们的尖叫声,声声刺耳。我可真羡慕他们有胆量去尝试一下,不像我……以前姐姐老是嘲笑我胆小,不敢去尝试坐过山车。这次我一定要坐一下试试。想到这里便用哀求的目光望着妈妈:“妈,我想试试?”“你?行吗?”妈妈疑惑而又担心地望着我,听了妈妈这次嘲讽的话语,我更下定了决心。我坚定的点点头。……妈妈终于同意了。
我们买了两张票,坐在车里,我的心怦怦直跳,像有一只小鹿在我心里乱撞。此时,真有点害怕。过山车缓缓开动了,突然,它在轨道上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如离弦的箭一样飞速旋了起来!顿时,只觉得天旋地,眼前一片黑暗。耳边除了呼呼的风声传来一声声令人难以忍受的尖叫声,这种恐惧让我不知所措。过山车发出它全部而强大的威力,我的念头只有一个:赶快下来吧,我已经受不了了,我真想有一个人能把我就下来吧,让我赶快走,这太恐怖了!过山车缓缓地停了下来,天旋地的乾坤让我一阵呕吐。惊险过去了,现在想想依然心有余悸,但那刺激的场景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心中留存一阵窃喜,我毕竟勇敢地尝试了一次,谁还敢说我是胆小鬼?
电影镜头语言, 是一种独特的视像语言, 它的呈现方式与文本语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作为一种视听综合的艺术, 它有自己独特的魅力。笔者以导演李大为根据王松中篇小说《双驴记》改编的电影《走着瞧》中的片段为例, 把文本语言与镜头语言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发现镜头语言呈现故事 (电影叙事) 的特征, 欣赏电影语言的表现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叙事能力。
一、阅读:感受文本语言与镜头语言不同的呈现样式
(一) 阅读小说《双驴记》中“马杰杀驴”的片段
王松的中篇小说《双驴记》讲的是20 世纪70年代, 城市知青马杰来到西北某农村插队, 他对大队里一头叫黑六的种驴只配种不干活的特殊待遇不满, 在暗地里发泄的过程中竟打坏了黑六的“命根子”。无法配种也不能干活的黑六被马杰残忍地宰杀, 却没想到黑六的弟弟———毛驴黑七, 从此与马杰不共戴天……
笔者首先要求学生阅读小说中“马杰杀驴”的片段。
马杰杀黑六是在第二天上午。地点就选在牲口棚。
杀牲畜是一件大事, 北高村的全村特意歇了半天工。村里的人们虽然不肯亲自动手杀牲畜, 但吃肉的欲望却很强烈, 早早地就都在家里刷锅烧水做好一切准备, 然后端着盆或簸箩来到牲口棚等着分黑六。马杰看一看大灶上的水已经滚开起来, 就将黑六从槽子上牵出来, 拴到那片空地的木桩上。这时人群里就响起一片唏嘘的声音。马杰朝人群里看一眼, 就转身去拎过那把铡刀。铡刀的锋刃已磨得雪亮。马杰为了应手, 还特意在铁柄上缠了一些麻绳。他来到黑六面前, 掏出一块黑布将它的两眼蒙起来。
但黑六用力一摇头, 将黑布甩掉了。
马杰再蒙, 又被它甩掉了。
然后, 它慢慢回过头, 睁大两眼看着马杰。
事后马杰对我说, 你能相信吗, 驴这种畜生竟然会笑。当时黑六的脸上皱了皱, 眼角居然还出现了一些细碎的鱼尾纹。他说他看出来了, 它的确是在笑, 它是在冲着他微笑, 他甚至还听到它的嘴里发出一阵嘿嘿的声音。马杰顿时有些心慌意乱, 立刻举起铡刀就呼地砍下来。在此之前, 马杰已在黑六的脖颈上看好了位置, 他发现它稀疏的鬃毛间有一个不大的缺口, 这缺口离头颅很近, 而且恰好是脖颈最细的地方, 他想如果把刀砍在这里, 应该会省力一些。但是, 由于他的刀举得过高, 在挥下来时有些发飘, 这就使落刀的位置发生了一点偏离, 似乎靠上了一些。马杰感觉到了, 这把铡刀的确磨得很快, 因此尽管靠上, 在落下的一瞬也几乎没遇到什么阻力, 只听咔嚓一声, 黑六的头颅就从脖子上齐刷刷地滚落下来。这颗头颅如同一只巨大的冬瓜, 在地上骨碌碌地滚出很远。直到它停下来, 那只冲上的眼睛仍还皱着一些鱼尾纹, 它睁得大大的, 像在瞪着马杰, 又像是瞪着马杰身后的人们。那个失去了头颅的身体并没有立刻倒下去, 似乎沉默了一下, 突然就有一股黏稠的血水从脖腔里直喷出来。这血水一直喷溅出很远, 如同一团猩红的烟雾朝人群里落下去。
人们惊叫一声, 立刻朝四处散开了。
失去了头颅的黑六似乎犹豫了一下, 又犹豫了一下。
它迟疑着朝前走了两步, 然后, 才慢慢地瘫倒下去。
马杰没去管清洗黑六的内脏。只是将它的皮剥下来。
这是一张完整的驴皮, 非常柔软, 看上去栩栩如生。
马杰犯了一个错误。他不该在牲口棚里杀黑六。
在这个上午, 马杰并没有注意到, 从他用那口铡刀砍下黑六的头颅, 直到在血泊里用牛角尖刀一点一点地将它的皮剥下来, 始终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他。这就是黑七。其实马杰在事先已考虑到这个问题。他想, 在杀黑六时不应该让其他牲畜看到这个血腥的场面。牲畜的身材虽然高大, 心胸却很狭窄, 胆量也很小, 这样的场面会对它们的情绪产生严重影响, 搞不好还有可能发生炸棚。炸棚是指由于某种突发的刺激, 使牲畜们同时受到惊吓而狂躁起来,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是很难控制的, 牲畜也会因为互相踩踏和撞击而受到伤害。但是, 马杰将所有的牲畜都牵去了别的院子, 却唯独忽略了拴在角落里的黑七。所以, 黑七也就目睹了马杰砍杀黑六的整个过程。马杰直到拎着黑六那张血淋淋的驴皮朝牲口棚的外面走去时, 才无意中发现了黑七。黑七正站在槽子旁边, 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和他手里的那张驴皮, 眼睛里似乎有些湿润, 尾巴也像一根木棒直挺挺地撅起来。……
(节选自王松的中篇小说 《双驴记》, 2006 年《收获》第2 期)
(二) 欣赏电影《走着瞧》中“马杰杀驴”的片段
电影《走着瞧》是2009 年的作品, 导演李大为, 编剧王述评, 主演文章。阅读了小说“马杰杀驴”的片段, 笔者让学生欣赏电影中“马杰杀驴”的片段。这一片段时长两分钟, 以下文字是笔者根据电影画面编写而成的。
【镜头一】
[外景场院]正午。
(从全景、远景到中景、近景, 彩色画面) 在太阳下面, 全村村民都围在场院四周, 手里拿着盆和碗, 准备分驴肉。黑六的四条腿被拴在四根木柱上, 固定着身体。一村民上去, 企图用一根布条蒙住它的眼睛, 被黑六甩掉。他又要去蒙, 又被甩掉。
(镜头闪回到远处黑七的注视, 再闪回到黑六眼睛的特写。画面转为黑白) 这时有人喊道:“看!他来了!”人群闪出一条道来, 只见马杰拎着铡刀, 低着头, 缓缓走来。
(画面由远到近) 特写马杰迟缓的脚步和阳光下明晃晃的铡刀。铡刀拖地的声音坚硬而清晰, 马杰的脚步声迟缓而沉重, 画外如戏剧鼓点的声音越来越急。
【镜头二】
[外景场院]
(明晃晃的太阳特写, 镜头拉远;黑六的一只眼睛特写;马杰的脸部特写) 马杰表情复杂, 由犹豫愧疚转为残暴。马杰抬起头, 他的脸在黑六的视线里变得狰狞。突然, 刀光一闪!铡刀挥下。 (画面突黑)
【镜头三】
[外景山坡某处]
远处的山坡上, 目睹上面一幕的黑七两眼流下硕大的泪珠。尾巴像一根木棒直挺挺地撅起来。 (女声画外音:“嘿呀呀呀……”)
二、对比:鉴赏分析镜头语言叙述故事的艺术魅力
首先, 笔者提出学习任务:
关于马杰杀驴, 原著用了1300 多字的叙事, 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采用了拟人手法, 详细叙述了黑六和黑七的表现。以此为基础, 电影改编成了三组镜头, 时长两分钟左右, 非常简洁。导演抓住了最关键的几个细节, 采用了电影特殊的表现技巧。请同学们把文本语言 (小说片段) 与镜头语言 (电影片段) 的内容进行对比, 说一说, 镜头语言在哪些方面优越于文本语言。
学生分析如下:
1. 第一组镜头从全景、远景到中景、近景, 采用场面烘托手法叙事, 比起原著的叙事更加简洁, 而主题更加突出, 声音的推进也让场面更加扣人心弦。场院里人们议论纷纷, 情态各样, 有源于饥饿的贪婪, 有手拿碗盘准备分驴肉的兴奋, 有对于杀害生灵的某种莫名的恐惧感, 还有提着裤子看热闹的无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远处拖着铡刀的刽子手马杰。马杰迈着沉重的脚步, 他的内心有愧疚, 又因为第一次杀驴, 也是胆怯的, 所以他不敢正视人们的眼睛。
2. 第二组镜头运用主观镜头和特写镜头, 以及色彩的转换, 极具表现力。画面转为黑六的视角, 黑白的色彩象征着残忍的人性, 阳光由明晃晃变为铅灰色, 如日食前的阴霾笼罩。这意味着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 马杰的行为暴戾姿睢!特写镜头中, 马杰的表情非常复杂, 由犹豫、迟疑、恐惧、内疚转为坚定、残暴, 于是, 一张变形的脸, 丑陋狰狞!这就是黑六眼中的马杰形象。
3. 第三组镜头运用了空镜头和特写镜头。残忍的铡刀落下后, 画面一黑, 一个空镜头, 让人产生无限想象:黑六怎么倒下, 怎么流血, 人们如何不寒而栗。此处隐去了原著中黑六的笑容、血腥屠杀的细节和头颅滚动的写实。只听得画外鲜血喷涌的声音, 这样的留白技巧不是胜过了写实的效果吗?一声画外音“嘿呀呀呀……”似从黑六的灵魂深处发出, 似从天外飘来:牲畜的命运呀, 如此悲惨!残忍的人类呀, 必遭天谴!此时兄弟黑七的泪水滚下, 尾巴直直地撅了起来。这里有两个特写镜头, 一个表达悲痛, 一个表达愤怒, 也为后面黑七的报复埋下了伏笔。
基于学生的分析, 笔者进行了归纳:
电影镜头语言的优越性, 一是更直观。文本一切详细的描述可以让读者产生无穷的想象, 但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黑六、黑七、马杰的形象到底怎样是不确定的, 而电影镜头让一切呈现在了移动的画框中, 直观可视。二是叙事简约而集中。远近镜头、推拉镜头和特写镜头的运用突出了主题。三是内涵丰富。主观镜头的表现力强, 如声音和色彩的寓意, 也让观众在有限的影像画框之外有更多的思想延伸的空间。因此, 从这三组镜头来说, 这部电影来源于文学作品但超越了文学作品, 这就是电影艺术 (或者说视觉艺术) 的魅力。
三、学写:借鉴电影镜头的表现手法, 提高学生的叙事能力
笔者要求学生阅读一则本地网络新闻, 并完成其后的练习。
【新闻内容】昨日下午5:10 左右, 我市城中路口斑马线上, 一辆大众汽车与一辆电瓶车碰撞, 汽车司机和骑车者双方均受伤, 交警及时到现场处理, 伤者已经送往医院, 案情尚待进一步调查。
【练习要求】分成三个活动小组, 模仿以上电影镜头手法, 分别以围观者视角、司机视角、骑车者视角叙述事件, 运用自己出色的表现力, 表现各自的情感立场。
以下是学生部分习作的展示以及笔者的点评:
【司机视角】当我开着我的大众车, 来到城中路口时, 我看到前面路口正亮着绿灯, 一闪一闪的, 非常清晰!“9、8、7……”, 我心里想:“再不冲过去就要红灯了!”于是一脚踩下油门……右前方不知怎么突然冒出一辆电瓶车, 我把方向盘往左一打, 一个急刹, “砰”的一声, 我的心咯噔一下, 完了!赶紧停车下来查看…… (表现司机的无辜)
【骑车者视角】我骑着电瓶车, 来到城中路口, 一条条斑马线, 清晰地展示在我的眼前, 前面有很多人走过了, 我就不假思索跟着往前骑。没想到左侧突然开过来一辆小汽车, 我躲避不及, “砰”的一声, 我眼前一黑, 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表现骑车者的无辜)
【围观者视角】一辆汽车开过来, 与一辆电瓶车碰撞了。汽车司机停下来看情况, 骑车者倒地了。马路中间一下子围满了人, 有的打电话, 有的拍照, 有的说扶他到医院吧, 有的说必须叫救护车……一会儿交警就到了。 (极力表现围观者的客观)
【点评】这三位同学都写得比较成功, 前两位都运用了主观视角, 从各自立场叙事, 紧紧抓住了红绿灯和斑马线做文章, 叙事简洁而重点突出, 而且充分运用了特写镜头、空镜头留白等手法, 凸显了司机眼中的绿灯跳跃、骑车者眼中的斑马线和事件发生后受伤者的严重昏迷情状, 很有表现力!第三位同学运用客观叙事, 侧重全景式的场面描写, 也符合要求。上面三位同学的最大优点是:都能借用电影镜头的表现手段来叙述事件, 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 让形式 (手法) 为内容服务。
四、结语
一、尝试命题
尝试命题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关键环节,自命题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落实课标要求,力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亲自去尝试。无论其命出了什么题,应予以鼓励引导。只有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因此,教师应根据单元的内容和训练重点,有计划地让学生尝试命题。例如,在训练学生记叙人物时,指导学生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给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来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学生通过反复审题,进行尝试命题。如《我的同桌》《我的老师》《我的小伙伴》《我的妈妈》等。只要是学生选择的,必然是学生熟悉的,如果是学生熟悉的,那么叙述一定真实、容易、生动。
二、尝试习作
尝试习作是根据题意,让学生独立立意、选材,这是写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构思的过程。首先要引导学生审题,启发学生试着想一想,写什么?怎样写?用何方法?可以小组讨论,重点指导,根据学生的交流,集中指导或者个别辅导。如初冬的第一场雪后,整个校园银装素裹,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写作源泉。因学生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所以多数学生构思敏锐,条理清楚。达到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改变了作文重书面语言,轻口头表达的弊端,使学生想象、创造等能力得到发展。
三、尝试修改
尝试修改是在学生尝试习作的基础上再提高的过程。首先,指导学生对作文逐字逐句地修改,在此基础上师生间、同学间讨论评议。其次,教师选出上、中、下有代表性的习作,让小作者自读,其他学生听、思、议。最后根据要求,让学生评议中心是否突出,情感是否真实等。可以让学生同桌评、小组讨论评议,遇到问题无法修改,请老师或者同学帮助。经过尝试训练,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自改或者互评的方法,写作水平也必然会明显地提高。
四、指导讲评
指导讲评是作文的最后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使作文能力进一步提高。原则是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正确评价学生习作。如,文章开头好就读开头,结尾好就读结尾,把最精彩的部分读给大家欣赏,并点评小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让其他同学受到启发。尤其是对于写作较差的同学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如果某个词用得恰到好处,某个句子写得特别精彩,某段话紧扣中心,都可以作为“闪光点”进行欣赏。
尝试是成功的开头,它能带给我快乐,带给我极大的勇气和信心。让我知道了迈出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让我不断的进步。在我小学生活中就有一次成功的尝试。
记得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从我家去要乘坐公交车,为了我的安全起见,都是爸爸妈妈送我的。但是有一天我心血来潮,觉得自己好像长大了,可以不用爸爸妈妈送我了,于是我对爸爸说:“爸爸,今天我可以自己去学校吗?”爸爸犹豫了一下,便答应了。
我走出家门,看到了车辆川流不息的大马路边。要坐公车必须走过马路才能搭到车。车这么多,不由感到很害怕,顿时,脚下像粘上了万能胶一样,动得不弹。想打退堂鼓,回家找爸爸妈妈。不行,已经要求自己去学校了,怎能反悔呢?左脑和右脑似乎在吵架,久久不能解决,最后还是决定自己过。车“跑”得飞快,让我心跳加速。我迈出了一步,突然一辆摩托车飞奔而来,吓得我连忙把脚收回。难道真的过不去吗?我又鼓起勇气,迈出一步,这次比较成功,走到中间时,停下来左看看、右看看,没有车,便飞快的跑过去。我左等右等,也不见一辆公交车来,难道今天的司机停班休息吗?要是再不来,上学就要迟到了,正在这时来了一辆公车,坐上车,我的心总算平静了下来。我非常高兴,非常激动,也非常得意。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既是教学重点,又是难点,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到高年级,写好作文的学生还是太少了,甚至不少学生还是谈文色变,写出的作文内容贫乏、结构混乱、语言不生动,使教师为之焦虑不安。如何使学生爱写作文、写好作文,本人在多年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不断地探究和尝试。
关键词:作文;教学;尝试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既没有定法,更没有可以直接套用的公式和秘诀。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既是教学重点,又是难点。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然而,到了高年级,能写好作文的学生还是太少了,甚至不少学生还是谈文色变,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结构混乱、语言不生动,使我们教师为之焦虑不安。如何使学生爱写作文、写好作文,我们语文老师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实践。我在多年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对此也做了一些尝试。
一、结合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搬硬套,胡编乱造,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这样的文章,毫无中心可言。这样的写作,学生是应付了事,毫无兴趣。要知道,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这“源头”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在作文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感受生活,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们可以按单元作文训练的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各种活动,例如,学雷锋的活动中,可让学生收集有关雷锋的故事,唱雷锋歌曲,学雷锋做好事,留心身边的“小雷锋”。“三八妇女节”、“教师节”、“重阳节”等,可以通过各种庆祝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为学生写作做了铺垫。只有这样让学生深入生活,才能加深加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增进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加强阅读,积累写作材料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啊,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加强学生的阅读。我要求每一个同学都有一本读书积累本,并自己给一个名字。我鼓励他们多读书,认真做好读书笔记。笔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书名、文章题目及主要内容;可以是自己的心得;可以是摘抄,比如:自己喜欢的词语,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段,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会不定期检查孩子们的积累本,有时还利用班会课进行读书交流,欣赏他们摘抄的`好文章。我觉得,学生有了广泛的阅读,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成了水到渠成、自然轻松的事。
三、用心点评,增进情感交流
每次作文,学生最期待的就是老师的评价,希望老师在点评时给予肯定性的评价。我认为老师批语是师生情感沟通的载体,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情感空间,让学生在批语中逐步进入乐于作文、善于作文的境界。因此,学生每次练笔之后,我都及时用心地为每一个学生写好评语,引导他们善于独立观察、勤于思考、乐于表达,鼓励他们从小养成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纯净的童心、天真的语言来描绘他们心中的世界。
作文评改批语的写法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境界,我们在作批语时总是带着一颗爱心,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去和学生进行交流。在写批语时我始终本着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原则,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尽量“多就少改”,按学生的思路顺序去疏通句子、梳理思路、校正段落层次,而不是用自己的想法去代替学生的想法。即便是批评也总是以婉转的、商量的语气来写,如:“这里写得不够具体,是不是可以……。”启发学生自己修改,学生容易接受,改过后再肯定成绩,鼓励每一点进步。至于对写得较好的片段,及时鼓励,从不吝啬赞美的词汇。记得曾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有感大自然的散文,这孩子细腻的情感,优美的文笔,让我深受感触,我在评语栏中写上:字里行间流露着你的真情实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努力,你喜爱的文字一定会变成一个个铅字,让更多的人分享你写作的快乐。肯定和鼓励的评语,给
孩子们写作的信心和力量。我希望通过批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真切的关爱与期待:当学生看到老师那么欣赏自己的作文时,他们会从中得到鼓励,增强作文的自信心,对写充满兴趣,作文水平自然会很快提高。
作文批语就像一座无形的桥梁,联结着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师在付出的同时也在收获,与学生共享教与学的快乐。
四、展示佳作,推荐发表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觉得,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孩子们唯一的老师。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应让孩子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我把每次习作中优秀的作文在班中展示,让同学们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让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他们会这样认为:这些优秀的作文都来自我们班的同学,我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这不仅让作文写得好的同学产生荣誉感,会期待下一次的成功,也增强了其他同学的写作信心。对于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我还推荐发表。这几年来,我班级里的很多孩子的习作陆续发表在县、省的报刊上,这对孩子们来说是多大的激励啊。期末,我还把班级优秀作文汇总,孩子们作文中的字都变成一个个铅字,让学生成为一个个作者,这班级作文集,凝聚着我和孩子们的心血和智慧,成了孩子们无声交流的平台。这样,孩子们在习作的园地里体会到成功的快感,感受到写作的力量。我相信,只要给予学生舞台,给予长袖,他们必定善舞。
如何摆脱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这一困境?为此,我对作文教学作过种种尝试。在我不断反思中悟出:光是小打小闹,不能够解决作文教学的根本问题,而应当在作文教学模式上作大胆地改革!必须采用新的方法、新手段、新途径的作文教学新策略,改革农村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充分放松自我,充分投入教师设置的情境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激发情绪,有创造的欲望。因而,其训练方法要讲究新意,下面就列举几点实践方法:
1、開发资源,积累素材
农村孩子的作文素材,比比皆是,问题是如何引导他们去捕捉、积累,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环境下捕捉作文素材。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这里四季更替,草木枯荣,景象万千;这里小桥流水,山谷田园,充满野趣;小麦、桑田、菜园……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又各具特点,……它们为孩子创造了广阔的观察空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写作素材。应指导学生从中获取习作的资源。
2、开放思想,自由发挥
新课程改革对作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允许学生不按照提出的内容范围来写,虽然提供的内容很宽泛,但学生有可能有更想写的内容,这是允许的。”因此,老师在作文指导课上,可以让学生爱怎么说就怎么写,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老师要想办法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自由地说,尽情的说,说出心中的苦与乐。然后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看到的东西,把刚才说的话,在宽松、愉悦的、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写下来。
3、激发兴趣,尊重个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最积极活跃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就要求老师把作文课上得活泼生动,使学生喜欢作文。农村学生平时感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他们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们没把这些丰富的生活表象细细品尝,并从中获得乐趣,从而激发写作兴趣,因此我们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针对小学生好玩,好奇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经常带领学生到某地方参观一些大棚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组织小记者采访活动,调查活动,从而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言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提笔习作,再也不是无源之本,无本之木了。
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们组织班级评比,每月编辑《农村孩子小报》,刊登学生反映农村素材习作,优秀习作向报刊推荐,让更多小读者阅读。
四、实践的思考
在作文教学新理论下对农村作文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但目的只有一个,即提高学生掌握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可谓“上山路千条,同仰一轮月”,只要遵循教学规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小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不难,在具体教学改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作文修改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往往是学生作文,教师批改,而且教师在批改时常采用“纠缪法”,专找学生作文的不足之处,这既不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因此要以激励、表扬为主,树立学生写作信心。在形式上,要求多样化参与,如学生自我修改,学生相互修改,师生共同修改等。
2、命题深浅适度,取材广泛
传统作文教学中的作文指导,常常是老师出一个作文题目,或是提供现成材料,提供模仿的范文,或是教师干脆为学生列好作文提纲,让学生填“柱架文”,这种形式作文指导,都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性,使学生陷入被动学习局面,因此让学生自主选择表达内容,写真话,说实话,抒真情,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思维与写作环境,减轻农村学生对作文的心理负担。
3、农村学校条件性课程资源处于弱势
在新课程资源平台上,乡村与城市相比,虽然在条件性课程资源方面处于弱势,但在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域优势。课程将彻底改变“城市中心化”倾向,更贴近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只要我们乡村学校、乡村教师的新课程资源意识觉醒了,积极开发和利用乡村独特的优势资源,创地方、校本课程特色,乡村就一定能迅捷而稳步地走向新课程。
【学会尝试的小学作文】推荐阅读:
一次大胆的尝试小学作文300字07-20
话题尝试作文小学生11-09
小学一年级语文作业优化的尝试07-17
倔强的尝试作文09-12
一次尝试的作文11-17
勇于尝试的作文700字06-30
失败的尝试作文600字07-09
一次刺激的尝试作文12-24
写那次勇敢的尝试的作文05-26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科学课的运用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