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论文初中物理
——物理科技小论文
在一次上网过程中无意看到有许多网友都想询问如何才能使热水袋既不烫手,保温时间又长。有热心网友想出把暖手袋放在衣服里既减少热传导也把要穿的衣服提前弄热些。我认为肯定有更好的方法,为此我想了一个不太成熟的方法。
设计一个双层暖水袋,里面的一层要设计的稍大一点,取暖时用于贮存热水:外面则是用于贮存熔点较低的海波(硫代硫酸钠)。那么利用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一特点就可以知道如果把热水灌进里层,里热外冷就会产生热传递,而我们接触到的是外层,因为海波是晶体且熔点为48摄氏度,所以吸热熔化后温度不变,这样就不烫手了。
至于能不能够延长保温时间呢?从理论上来说是可以的,因为与手、外界进行热传递的是温度较低的液态硫代硫酸钠,内能也相对较少,所以能量转移较少,延缓了内能从内层中的水中转移到外界的速度。当然了,至于效果如何于是否有效还须进行实际试验。
一、初中物理小实验的教学现状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 设置了很多物理小实验。然而在现实教学中, 很多物理教师忽视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物理小实验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 可以很好的辅助物理课堂教学。物理小实验都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其内容与教材紧密联系, 与生活密切相关, 题材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内容, 而且非常容易实现。如九年级课本中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一节中的硬币“跳高”比赛实验等。实验所需的器材随手可得, 实验操作简便。如制作针孔照相机、潜望镜等。通过物理小实验的教学, 可以拉近物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 可以给学生大量动手操作的机会, 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我们的物理课堂,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物理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是求智的动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 合理运用物理小实验,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思维异常活跃, 学习欲望高涨, 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 从而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物理课堂很多原理深奥难懂, 教学不当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而物理小实验取材都是来自生活, 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物理小实验教学使用的时间都很短, 但所起的作用却相当的大, 学生完成实验可以产生一种满足感, 成就感, 从而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增加了学习物理的信心和感情, 从而提升物理教学的效果。如在讲“平面镜成像”这节时, 过去一直采取讲述法导入新课, 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现在我运用物理小实验“用水浇不灭的蜡烛”导课:将一块平板玻璃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 在玻璃板前放一只点燃的蜡烛, 在玻璃板后放两只与玻璃板前完全一样的蜡烛, 且使其中一只蜡烛与玻璃板前蜡烛对称, 并点燃玻璃板后的另一只蜡烛, 然后, 用水分别去浇玻璃板后两只蜡烛, 让学生看到:玻璃板后的一只蜡烛很容易被水浇灭, 而玻璃板后另一只蜡烛却不能被水所浇灭, 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三、利用物理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课标中明确提出, 在物理课程教学中要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物理小实验都来自生活, 可能有些实验的器材无法收集, 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替代品, 让学生自己动脑, 开发学生的潜能。整个实验的过程, 由学生自主完成或者合作完成, 通过实验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学了“摩擦力”后, 让学生在家里做“筷子提米”的实验;在学完了《杠杆》一章后, 让学生做“蜡烛跷跷板”;在学了“光的反射”后, 让学生制作潜望镜等等。这些物理课外小实验以其小型、灵活、生动、多样等特点, 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对培养观察的敏锐性, 以及意志、毅力和思维的独创性, 想象的新颖性, 操作的准确性等创造能力的基本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物理小实验在教学中的实施
物理小实验的实施, 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小实验涉及到很多教学资源, 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 制定解决问题的步骤, 指导学生完成小实验的实施。开展物理小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发挥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实施小实验前, 要对实验的主体对象———学生进行分析研究, 根据教材的主体内容, 制定对应的教学目标。小实验的实施前, 要检查学生对小实验的准备情况, 小实验的安排情况等等。完成小实验后还要对小实验进行评价, 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通过评价发现小实验的问题, 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 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如温度计一课小实验:首先进行观摩导入, 请同学将自制温度计演示一下, 比较实验的效果, 分析原因。然后教师引导提出提问, 调查学生对温度计的液柱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再进行自制教具小实验, 利用自制温度计进行实验;最后让学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交流、汇报;对温度计的规律进行归纳和小结;从而得出“测温物质与量程”。
总之,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小实验教学, 贴近学生生活, 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通过小实验可以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探索物理现象, 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 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 才能使物理教学变化多样, 内容丰富充实, 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加灵活主动。才能更好地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摘要: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通过物理实验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以及增强探究能力。物理小实验是指穿插在物理课中, 或者习题中一些内容简单、操作简便的实验。很多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忽视了这部分内容, 本文就物理课堂中的小实验, 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物理课堂,小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邢耀刚.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刍议[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1
[2]刘锦湘.初中物理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2010.9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活动 设计
1物理课堂科技活动
物理课堂科技活动厲于活动课程的一种。中学物理科技活动课程与物理学科课程都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载体,两类课程是素质教育所需要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有机融合。物理学科课程为物理课堂科技活动的开展奠定了知识、能力基础。而物理课堂科技活动弥补了学科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个性特长、动手能力等方而的不足,学生获得的直接经验,丰富了其感性知识,发展了多方面能力,又将会极大地促进物理学科课程的学习。
初中物理课堂科技活动是依据中学生兴趣设计的物理科学教疗活动,在内容的深度、广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不尽相同。内容上打破原存学科界限,融合物理知识、科技前沿和其他科学知识。形式多样,分为科学探究、科技制作、课题研究、及实践创新等等。此类课程不难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开始有意地关注身边的科技,多动脑筋瑞摩涉及的科学内容。重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创新意识,因而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科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物理课堂科技活动教学设计目标
2.1.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进展评价(NAEP)研究表明,似乎刚开始的初中学生对科学还蛮有兴趣,但随着学习进程的继续,由于无意义的记忆,感觉沉闷乏味,加之少有机会能在课堂上动手,许多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减弱。可见“动手去做”的经历,与学习兴趣息息相关。此外,周围是否有对学习感兴趣的同伴,也是影响个人对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让每一位学生都动手参与实验,尽力让每一个人都对物理产生兴趣。
2.2训练学生物理技能
在物理实验中每一项创新,都需要相应的,能将头脑中创意逐步“物化”的物理技能,而操作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认知性物理技能和操作性物理技能这两种。认知性物理技能是操作性物理技能的指导者和调节者,而操作性物理技能又是认知性物理技能的体现者。
我们常规教学对学生物理技能,尤其是操作性物理技能的训练不足,导致学生一些新奇的想法无法付诸实施,这也是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之一。通过开展物理课堂科技活动,可以对这方面加强训练,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学生在课堂上手脑并用。一方面学习知识,体会知识的运用与迁移,另一方面掌握一些必要的物理技能,为创新提供可能。
23.开放式培养科学素养
活动的每一环节,无不渗透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科学素养是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秉特质。不仅指人们对知识的识记、了解、理解和掌握;而且是指人们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发现新的自然规律的能力,更是指人们在科学实践中表现出的符合人类价值取向的科学态度、品质。在物理课堂科技活动中,学生拥存史广阔的空间,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制作、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反复尝试、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亲自体验到科学研究这些基本过程,培养科学素养。
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想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不足之处,提倡改进创新。也可按照个人风格,重新设计作品,使之成为自身另一种独特的“指纹”,从中感受美学,以此激发、锻炼创新思维,促进个性化发展。
3物理课堂活动的设计的集中体现
3.1设计要选定在“发展”,体现在“发展性”上
在苏科版物理教学中,要选择于发展,其中包括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第一,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以发展学生的潜力为主来设计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进而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亲自获得体验,通过思考、感悟逐步寻找到新的观点,得出结论;第二,学生在自主的动手实验中,能够发现新的方法,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会形成很新的学习能力,会为他们终身受用的学习和发展技能打好基础,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跟上时代的进步,他们自己才会进步。
3.2.在设计课程活动中,要因材施教,体现“差异性”
每一个学生的心理、个性、智力、情感、品质都各不相同,在活动中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课堂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同学,要采取不同的引导、激励,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进一步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作为一名初中物理老师,我曾担心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校的教学质量会影响了我在课堂上的活动开展,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进度,事实证明了,同学们在物理课上学习时,他们从活动中感受了成功的喜悦,他们的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对物理的学习也更有了自信。
3.3在课堂活动设计中,应该“多样性”
无论是课外还是在课内,课堂活动应该展现多样性,可以是围绕教材的活动,也可以是其它综合性活动。课堂活动的“多样性”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不同,选择活动的方式也不同,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还要在课堂活动设计中关注学生的态度和评价,要善于去挖掘学生的优点和潜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4在课堂活动设计中,要“创新”
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动的主题,在方法上给与引导、帮助,要让学生能够自主鼓励自己参与活动,通过一些富有创意性的题目,引发他们的思维开放,进而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4结束语
中学生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创新新奇的生活化情境就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学习的兴趣,在讲解各个知识点的时候所举的例子应该尽量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物理学习的意义,认识到知识的价值观,进而去探究物理的学习。物理来源于生活,却又为实际的生活服务,二者互相依存,互相紧密地联系,缺一不可,从生活中开发的物理知识是源源不断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这样的生活中也会不断地提升,希望物理知识能够不断为学生带来新的成功喜悦。
【参考文献】
[1]徐阳,籍金艳卢慕稚.关于中学物理科技活动课程的一个案例[J].科教文,2011,(03):110-111.
摘要: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物理 渗入 人类生活 各个领域
存在 物理学家 同学们 身边
科学意识 科学学习方法
科学思维方式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光是找找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以下几点:
1. 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
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 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 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
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4. 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5. 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国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再如下面一个例子:
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一般的物质(少数几种例外),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降低,很快收缩,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而这时蛋壳的收缩已经很缓慢了,这样就使蛋白与蛋壳脱离开来,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我们很有用处。凡需要经受较大温度变化的东西,如果它们是用两种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它们的热膨胀性质,两者越接近越好。工程师在设计房屋和桥梁时,都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就是因为钢材和混凝土的膨胀程度几乎完全一样,尽管春夏秋冬的温度不同,也不会产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十分坚固。
另外,有些电器元件却是用两种热膨胀性质差别很大的金属制成的。例如,铜片的热膨胀比铁片大,把铜片和铁片钉在一起的双金属片,在同样情况下受热,就会因膨胀程度不同而发生弯曲。利用这一性质制成了许多自动控制装置和仪表。日光灯的“启动器”里就有小巧的双金属片,它随着温度的变化,能够自动屈伸,起到自动开启日光灯的作用。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
谈到物理学,有些同学觉得很难;谈到物理探究,有同学觉得深不可测;谈到物理学家,有同学更是感到他们都不是凡人。诚然,成为物理学家的人的确屈指可数,但只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从生活走向物理,你就会发现:其实,物理就在身边。正如马克思说的:“科学就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物理不但是我们的一门学科,更重要的,它还是一门科学。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勤于观察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时,悬挂在教堂半空中的铜吊灯的摆动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后来反复观察,反复研究,发明了摆的等时性;勇于实践的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认清“天神发怒”的本质,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日子,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司空见惯的风筝将“上帝之火”请下凡,由此发明了避雷针;敢于创新的英国科学家亨利 阿察尔去邮局办事。当时身旁有位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邮票,准备裁下一枚贴在信封上,苦于没有小刀。找阿察尔借,阿察尔也没有。这位外地人灵机一动,取下西服领带上的别针,在邮票的四周整整齐齐地刺了一圈小孔,然后,很利落地撕下邮票。外地人走了,却给阿察尔留下了一串深深的思考,并由此发明了邮票打孔机,有齿纹的邮票也随之诞生了;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原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研究身边的琐事并有大成就的物理学家的事例不胜枚举。
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学了测量的初步知识,同学们纷纷做起了软尺。有位同学别出心裁,用透明胶把制好的牛皮纸软尺包扎好,这样更牢固。然后,用大大卷泡泡糖的包装盒作为软尺的外壳,在盒的中心利用铁丝做一摇柄中心轴,软尺的末端固定在轴上,这样一个可以收拾并反复使用的卷尺诞生了。同时,这位同学受软尺自作的启示,用实验解决了一道习题:用软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把软尺拉长些,测量值是偏大还是偏小?他做了这样一个模拟实验: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标上刻度,然后用透明胶粘贴,再扯下来,便做成了“软尺”,用“软尺”不仅找到了上题的答案,而且还清楚地看到分度值变大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学了电学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对蚯蚓能承受的最大电压进行了探究:当给它加上1.5V的电压时,蚯蚓迅速分泌粘液,且奋力挣扎,从瓶内跳出瓶外。当给它加上3V的电压时,蚯蚓被电为两截;有同学在测量“2.4V、0.5A”的小灯泡的功率,并研究其发光情况时,不满足于给灯泡加上2.4V的电压,而是用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小灯泡做破坏性实验,不断加大灯泡两端的电压,直至电压高达9V、灯泡灯丝烧断,才停止探究;有同学在学习蒸发的知识时,不厌其烦地座在桌旁观察相同的两滴水(其中一滴水滩开),进行聚精会神地观察,然后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影响蒸发的因素;……同学们捕捉身边的琐事进行探究的事例屡见不鲜。
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对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物理学科来说,更是时时会用到的,用身边的事例去解释和总结物理规律,学生听起来熟悉,接受起来也就容易了。只要时时留意,经常总结,就会不断发现有利于物理教学的事物,丰富我们的课堂,活跃教学气氛,简化概念和规律。新课标告诉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今天,人类所有的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空技术等,无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教育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邢红军:《论科学技术发展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中学物理教考》1998年第4期
李荣明 张云生:《用原型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物理教学探讨》2000年第8期
[美] L.爱波斯坦
[美] P.哈威特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实验员:李茂成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实验得来的,因此课外科技实验活动也是物理教学的第二生命,部分教师过分依赖于课堂演示实验的探究,而把物理课外实验活动丢到一边不去顾及,这是十分错误的思想认识,决不符合现行的素质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中明确指出,物理学不是仅仅简单地向我们揭穿迷底,而是将引导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探索这些物理现象。看来课外科技实验活动有他的独到之处,因此现将本学期的课外科技活动总结如下:
主要工作回顾
1、根据我校工作计划的要求,本学期我依然以质量立校,全面育人为指导思想,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本学期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同时,还需致力于优秀学生的培养,促使更多尖子学生脱颖而出。也是充分发挥物理教学在“科教兴国”中作用,本学期我拟定可行物理课外科技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如实进行。
2、以兴趣引路,形成合理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安排物理课外科技实验。
实施的过程中本学期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由老师给物理小组的学生上课。另一种是自学讨论,即以同学自学,讨论、研究为主,教师仅提出要求,提供材料对同学在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和点拨。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活动的权力,不受到教师的限制。
3、在采用自学、讨论法时,本人本学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他们每人制定一些综合应用训练、实验训练等。②选择合适的课外书籍和课外科技参考资料。③根据活动目的进行有序的动手训练、交流、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4、本学期重的完成的课外活动实验有两个:①安全用电的实战演习。②科幻永动机不成立的原因分析。
取得的主要成绩
1、开展物理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既锻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使得他们尝到“跳一跳”就摘到“果子”的甜头,让他们接触一些在课堂内未见过的综合实验,从而使他们的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2、九年级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科幻永动机不成立的原因分析,让他们知道物理在于不断的实践,不要违背客观事实的道理。
3.八年级主要引导学生如何安全用电的实战演习,让物理用于生活,生活与物理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4.不在上述情况下的基础上,在课外活动中还引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
力。研究的课题可以是课本内容的延伸,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开拓思路,设计实验方案,写出有一定质量实验总结。
存在的问题及以后的打算。
1、积极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让他们自觉地热爱和保护环境。根据不同的年段,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环境教育。认识物理与环境的关系。观看相关学科的教师定期进行环保知识讲座,加强对学科教材中渗透环境教育知识的理解,加强对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1.1教学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现可以让学生摆脱物理学习过程中单调、枯燥的公式推导与记忆过程,让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探索物理规律并通过对生活的认知来理解并记忆物理规律。这样的过程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可以转化成一种钻研的兴趣,进而推动学生努力学习。
1.2教学生活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物理知识
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物理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到轻松,在课堂上直接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元素,让学生直接联想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学生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并且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这种状态下,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课堂知识。
1.3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生活化要求教师观察和注意学生私下生活,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教学方案,这种坚持从学生出发,兼顾学生喜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值得推广使用。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是现今形势所趋,并且用学生生活经历开展物理课堂教学能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同时,物理知识的学习能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基本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问题,提升学生自我生存能力,帮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实现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2.1开展探究式教学
教师在物理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主要是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理,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展开课堂内容的学习。如学生在学习机械能量守恒定律时,通过学习发现能量守恒即一种物体重力保持平衡。教师在此时可以提出,在生活中你们认为除了文中这组平衡力之外,你们还能发现哪些平衡定律。当学生带着疑问继续下面课程内容的学习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越来越集中,并且主动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能积极的思考。同时还能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将班级学生分为4个小组,组内成员与组组之间都开展激烈的讨论。当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之后,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坚持以积极鼓励为主,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不对的机械守恒定律,教师还要要求学生课下去发现和收集,然后在下次开讲之前,教师要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和运用课本知识。
2.2创设情趣性课堂
针对物理课堂教学一般都比较枯燥,教师要创设情景式课堂教学氛围,改变以往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将课堂大部分时间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这种课堂教学氛围能让学生放松心情,不会对教师讲课产生厌烦情绪,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极大的扩散。此时,教师要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将物理课程内容通过多媒体,以更加生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和发现知识点。
2.3物理习题训练生活化
物理课堂教学的知识必须通过习题的训练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记忆和掌握物理知识,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开展时间调查活动,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且记录、收集物理现象的基本特征,如学生收集树叶作为植物标本时,树叶的颜色会发生变化等。通过这些生活化的训练习题,让学生全面了解物理课程学习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到物理学习中,进而提升学习成绩。
三、结束语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实验
在中学物理课中, 积极地开展不同类型的小实验不仅对创造丰富的课堂环境有帮助, 正确引导学生融入物理场景, 帮助学生获得充足的感性材料, 而且还能精确并生动地展现出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 在教学中, 老师除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之外, 还应该积极地将小实验运用到教学中, 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 这对物理教学有极大的帮助。
一、通过小实验开展新课程, 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任何学习以及工作的开展都离不了兴趣。只有有了兴趣, 人们对事情才会产生足够的注意力。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要充分地发挥小实验的作用, 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以及参与意识, 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举例来讲:当讲到大气压强这一章节时, 教师可以开展比如瓶吞裸蛋等的实验 (通过魔术的方式展示给学生) , 此时老师可以说: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变个魔术 (学生热情高涨) , 老师拿出一个广口瓶以及一个煮熟去壳的鸡蛋 (要确保鸡蛋直径比瓶子直径大) , 用鸡蛋盖住瓶口, 此时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探索能力, 让他们猜测:假如不用手挤压鸡蛋, 鸡蛋能否进到瓶子里?老师不要急于评论学生猜测的对错, 此举对于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以及活跃气氛有非常大的帮助。接下来老师向瓶中倒入一定量的热水, 然后晃动瓶子, 再将瓶中的水倒出来, 并迅速地用鸡蛋堵住广口瓶瓶口位置, 并且可以模仿魔术用语, 告诉他们:接下来要见证奇迹了。这时, 学生会发现鸡蛋被一点点地吞到瓶子里, 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及求知欲。猜想正确的同学会有很高的成就感, 这样会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热情;而猜想错误的同学, 此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演示实验可辅助教学, 突破教学中的疑难点
在具体的物理课程中, 常会遇到很多特别抽象难懂的问题, 大多数学生掌握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时教师应针对这些抽象知识, 运用合理的方法来解答学生的疑惑, 其中通过演示实验辅助教学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比如, 当讲到声波时, 书本知识是通过和水波的类比来讲解的, 虽然很直观, 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 学生不容易理解, 假如辅助实验, 效果就会很惊人。首先准备一个盛有水的玻璃水槽, 然后再准备一个录音机上的微小电动机, 要确保在机器的转轴上加固一个金属杆 (带有弯度) , 接下来将准备好的电动机加固到水槽边缘, 最后将设备放到投影机上, 通过接通电源来带动转动, 此时机器上的金属杆会不断地拍打水面, 这就产生了水波。开展这个小实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波的概念, 将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 解决了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三、不断探索常规实验, 开拓学生思维
教学中, 老师不应该只把实验当成是对知识的传授, 应该将其看做是一种合理的创造行为, 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创造以及创新思想。比如在上述的吞蛋试验中, 通常是通过这一具体的现象来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压。假如实验完成后, 鼓励学生研究方法怎样能在不破坏瓶子的前提下, 完好将鸡蛋取出。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验的能力。一般会有以下的几种方法。第一, 将输液管放到瓶中, 将鸡蛋移到瓶口位置压住准备好的输液管, 此时另一个同学向瓶中打气, 通过压缩气体将鸡蛋取出。第二, 先用水清洗鸡蛋, 然后准备一个500毫升的塑料瓶, 截取瓶子的一半, 在瓶盖上钻孔插入输液管;把广口瓶倒置在带盖的半截瓶中, 此时另一同学用抽气机抽气, 很显然鸡蛋会轻而易举地被吸出。不难发现, 通过严密的思考以及实践, 学生的能力以及知识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四、完善课外实验活动, 巩固知识
不论何种类型的实验, 严格上讲都是一种直观、特殊的实践行为。教学中, 既要做好这些实验, 比如纸锅烧水等, 又要不断地设计一些积极的课外实验, 比如自制不倒翁。通过布置课外实验任务,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动脑以及动手能力, 不断地从实验中获得启发, 获取一些课堂不曾获得的知识。开展课外小型实验, 能提供给学生更多发展自我的机会, 可以充分地发掘出学生的潜能。在此过程中, 学生思维活跃, 对学到的知识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五、总结
通过上述, 我们发现, 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合理的小实验, 不仅克服了学生不爱实践的毛病, 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不断地设计小实验, 学生可以验证自身的猜想, 这样能扩大他们的知识层面, 开阔视野, 有助于培养操作能力, 提高了操作水平;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终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为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程宏涛.物理小实验构建和谐课堂[J].中国教师, 2010 (S1) .[1]程宏涛.物理小实验构建和谐课堂[J].中国教师, 2010 (S1) .
[2]张玉峰.中学物理教学中“小实验”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8) .[2]张玉峰.中学物理教学中“小实验”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8) .
[3]贺军.浅谈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 (教研) , 2010 (08) .[3]贺军.浅谈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 (教研) , 2010 (08) .
1初中物理小实验要求
1.1实验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初中物理小实验分配在教学进程的相应章节,其内容多数都是非常贴近现实生活的实验,这些小实验看似技术难度不大,但是对初中学生的科学认知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在这个时候应该注意对学生在实验方面的兴趣进行培养,学生应该丰富自己对实验的取材,比如筷子、玻璃、硬币等,实验材料都是极容易得到的.
1.2实验方法灵活多样
初中物理实验的类型大致有测量型实验、思考型实验还有制作性实验等,测量型实验如测量步速等,思考型实验有用纸锅烧水、筷子提米等,还有就是小制作型实验,制作潜望镜等,这些实验技术难度都不高,非常容易操作,令学生在简单轻松的实验氛围下学习物理原理,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2初中物理中安排小实验的重要意义
2.1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实验都是密切联系实际的,而且操作也很简单,小实验做起来非常的具有趣味性,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好知识的有效前提,兴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有动力.
2.2物理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初中阶段是学生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潜在能力都在这个阶段得以开发.初中物理实验内容都非常贴合课程内容,学生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就像把课本学活了似的,课本内容生动地展示了出来,学生就会更深刻地了解课本的内容.通过实验操作能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又巩固了一遍,对学生学习的益处非常大.
2.3实验能提高初中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养成思考的习惯
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初中物理实验取材都来自生活物品,相信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实验所需材料也会触动他们想动手实验的敏感神经,在生活中也能不断实验,全面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可以对小实验进行改进,进而学到新的知识,感受生活中蕴藏的知识.
生活中处处都蕴藏深刻的学问,初中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学会从生活中取材,这能使学生养成发现生活学问,留心生活的良好习惯,在生活中不断思考,这个好习惯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发展,对学生物理学习和其他方面的学习都有益处.
3家校配合做好初中物理小实验
新课改后,初中物理课本上的小实验数量增多,很多实验教师可能没有时间一一演示或实验,而实验内容一般都非常简单,材料在生活中非常容易找到,有些小实验学生非常有必要在课下进行,但是不是所有学生都有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可以开展小型家庭会议,让家长与学生在一起做实验,共同学习.
3.1利用家庭进行小实验
有些实验是必须要在学校实验室才能完成的,而有的小型实验课堂上又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做,就要求学生在家里完成,教师可以提倡学生在家里设立一个小实验室,教师和家长密切联系,让家长能和学生在一起完成,以免一些有安全隐患的实验会对学生人身安全造成伤害,而且很多实验需要家长支持才能完成,教师应该和家长进行交流,提高家长对学生物理实验的重视.教师能做到的还不止上述几点,教师为学生营造的学习环境是无时无处不在的,在学校里,教师可以在教室的一个小小角落里开设个实验角,大家都知道初中生的好胜心非常的强,开设实验角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实验作品进行展示,这样会增加他们的优越感和竞争意识,学生也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解,学生间不会的问题也可以互相讨论,共同学习、进步.这些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留心,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力量.
对于一些条件好的学校,学校可以运用一些高端的教学平台,现在的学生已经能非常熟练的运用计算机网络,所以学生学习条件应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3.2组织开展校级的实验作品展
单靠教师力量可能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作品创作的积极性.初中学校应该提高对学生实验课的重视度,定期开展学生实验作品展评选活动,各个班级可以开展班级评选,然后是把作品放到学校级平台进行评选,评选可以分等级,为了保证评选的客观性、公平性,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进行详细解释,而且不能完全的对实验课本进行照抄照搬,要对其进行改进,能达到上述几点要求,再根据自己表现就可以进行等级评选了.
3.3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指导
初中生毕竟刚刚接受物理知识,而且物理知识相对其他方面知识较抽象,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单靠实验也无法说明问题,所以教师对物理知识的引导作用非常大,这里强调的是引导作用,不应该是教师主动的传播知识,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在实验中只有教师细心地辅助教导,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才不会只停留在表面,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扎实的知识.
● 鸡蛋类
1.做测量实验
先估计一个鸡蛋的质量,然后用天平进行测量,看你估计的是否准确。再用天平称出10个鸡蛋的质量,算出每个鸡蛋的平均质量,与你估计的值进行比较。
2.做惯性实验
在盛半杯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张硬纸片,再在纸片上放一个鸡蛋,用手把硬纸片突然弹出去,鸡蛋会安全地掉进玻璃杯。
3.做惯性实验
用生熟鸡蛋各一个,分别放在桌面上,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因为熟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固定,所以旋转平稳,而生鸡蛋由于惯性,摇晃不定,很快停止转动,由此可准确判断生鸡蛋熟鸡蛋。
4.做压强实验
用手捏鸡蛋,由于鸡蛋表面各处受力均匀,受到的压强较小,鸡蛋难以捏破,可是如果我们用同一只手捏两个鸡蛋,由于鸡蛋与鸡蛋之间接触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很容易把鸡蛋捏破。
5.做大气压实验
在瓶口比鸡蛋稍小的广口瓶瓶底铺层沙子,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后迅速放入瓶中,待会儿将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熟鸡蛋会被玻璃瓶吞进去。
6.做浮力实验
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鸡蛋沉入水中。然后逐渐向杯中放入食盐,并不断搅拌,可以看到鸡蛋悬浮于水中任意位置。继续向杯中放入食盐,直到鸡蛋漂浮于水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鸡蛋在盐水中的三种状态。
7.做液体蒸发吸热实验
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膜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
8.做热胀冷缩实验
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起剥落。
9.做物体的稳定平衡实验
选用一只生鸡蛋,在小头一端开个孔并清除干净壳内的蛋清蛋黄。沿小孔滑入一块重物。以蛋壳的大头端为底部,扶好蛋壳。点燃一只蜡烛,滴入烛油,把重物封存在蛋壳底部。烛油大约封存至整个蛋壳高度的四分之一即可。把制好的蛋壳推倒后,蛋壳能自动立起。制成一个“不倒翁”。
10.分子运动现象
外壳完好的蛋,埋入食盐中腌制一段时间,可以制成一只咸蛋。虽然蛋壳仍然完好,但连内部的蛋黄都变咸了。
● 饮料瓶类
1.钟声响起
将两个饮料瓶都剪去底部并做成喇叭状,用细线系在瓶口的瓶盖上,再用细绳的中间部分系住一把钢勺。将两个喇叭口罩住两只耳朵并贴紧耳根,并用钢勺去撞击桌子等物品时,你能听到什么?继续让一个学生手提着细线并用钢勺碰撞课桌,再谈谈手上的感受。
2.水中的振动
用细线系好三把旧钥匙,放入盛水的大饮料瓶内并上下抖动细绳,你听到了什么?
3.听到自己的心跳
剪下饮料瓶上半部并在瓶盖上打孔后插入一段塑料软管后,将做好的漏斗部分靠近胸部,软管另一端靠近右耳。移动漏斗的位置,一定要仔细听听,可以找到心跳最强的位置处于胸部左侧。
4.频率计
将饮料瓶剪去底部,瓶壁剪成齿状,瓶盖钻孔后用筷子紧紧插入,做成频率计。用右手捻转筷子,同时用齿去碰纸片,当快转或慢转时,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呢?
5.独弦琴
将一个饮料瓶剪去底,瓶盖钻孔后用牙签和一段细线系住作为音箱,另一端系在一个装满水的瓶子上。左手拿着音箱并控制弦的张紧程度(瓶子不要离开地面),同时右手拨动琴弦。这样就可以听到不同的音调和演奏效果,颇有古色古香的韵味。如果拨弦力量大时,发声就响。如果细绳被拉得越紧,发声音调就会越高。如果将绳子变短,音调将会发生变化。如果改用粗绳子,音调也将会发生变化。假如改用细铜丝后,会听到与刚才不同的音响效果,说明音色也发生了改变。同一个实验,可以不断改变某一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积极探究,让学生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理解声音的特征。
6.打击乐器
收集几个相同的大饮料瓶,向瓶内倒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仔细调节水量,可使各瓶发出不同的音调。
7.排箫
振动的瓶体和水能够发声,瓶内被吹动的空气也可以发声。将饮料瓶从大到小排列,口部排齐后用胶带绕在瓶壁上,把3个瓶子固定在一起。双手握住瓶壁,嘴唇分别靠近瓶口吹气,就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
8.水哨
取一吸管,用剪刀在吸管中央开一个小口,不要剪断,让吸管一端插入装满水的饮料瓶中。将吸管弯成直角,用嘴连续吹气,同时调节吸管插入水的深度,能听到悦耳的哨声吗?
9.潜水艇模型。
● 铅笔类
1.惯性实验
只用铅笔即可,将铅笔扔出,铅笔离开手之后仍向前运动,说明物体具有惯性。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只用铅笔,将铅笔扔出,铅笔将由静止运动起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两手用力折铅笔,铅笔可以被折为两段,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所用器材只是铅笔,用力捏铅笔时发现手指的形状也发生了改变,说明手也受到铅笔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重力的存在和方向
将铅笔从高处自由丢下,铅笔将竖直向下落,说明铅笔受到重力的作用,竖直下落说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6.压强的大小因素
用一端削好的铅笔,用大拇指和食指顶住铅笔的两端时,发现削好一端的手指比较疼,这说明压力相同时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用较大的力时手指更疼,又说明接触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7.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铁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前进时,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铁块所受滑动摩擦力,若将铁块放在多只铅笔上重做上述实验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说明压力相同时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8.利用积累法测细铜丝的直径
所用器材有细铜丝,刻度尺和铅笔,将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铅笔上,用刻度尺测出总长度L,数出铜丝匝数N。然后根据D=L/N算出细铜丝的直径。
9.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将铅笔两端都削好,若将铅笔芯和灯泡连入电路,灯泡发光,说明铅笔芯是导体;若将外部木材和灯泡连入电路时,灯泡不亮,说明木材是绝缘体。
10.说明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将铅笔的木材劈开露出铅笔芯,将铅笔芯的两端连入电路,这时灯泡发光,调节其中一端线头在铅笔芯上的位置,即减小铅笔芯接入电路的长度时灯泡变亮;若再增加铅笔芯接入电路中的长度时,灯泡变暗。说明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的。
11.光的直线传播
将铅笔对着光源后面会出现铅笔的影子,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2.光的折射现象
用玻璃杯、水和铅笔做光的折射实验,在玻璃杯中装入半杯水,再将铅笔插入水中,发现铅笔的水中部分看起来变折了,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的现象。
13.探究声音的传播
将铅笔一端放在口中,轻轻敲笔杆几下,再用牙齿咬住笔杆轻敲笔杆几下。发现后者的声音比前者大得多。因为前者声音是经过空气传到耳膜的,后者声音是经过牙齿、骨骼传到耳膜的。
14.演示物体的沉浮条件
把铅笔的下端绕上几圈铁丝,按入水中,使其竖直地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放手后,铅笔上浮,最后竖直地浮在水中;若取出再增加铁丝匝数后,可使其下沉,以此来验证物体的沉浮条件。
15.演示导体和绝缘体
把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组成的一个简单电路,将铅笔木质部分或铅笔芯串联在电路中,看灯泡是否发光,从而可演示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
● 乒乓球类
1.演示微小形变
在乒乓球上打一孔并插入一支透明细胶管或玻璃管,内装有颜色水,用手挤压球两侧,可看到管中水位明显发生变化:说明体积变化,即球向内有形变。
2.显示振动
用细线系一黄色(为了醒目)乒乓球靠近音*放置,用锤敲音*的一边,可以观察到乒乓球被不断地弹开。
3.浮力产生原因
用较大的可乐饮料瓶剪掉底部,留下上半部倒置,将黄色乒乓球压在瓶颈处并注水,乒乓球不会浮起来,然后用手或瓶盖将瓶口封住,由于球和瓶之间渗水,当球下部集满水后,乒乓球会很快上浮。
4.浮沉条件
三个相同的黄色乒乓球A是原装,B注适量水并封闭,使ρ=ρρ与ρ有关系。
水,C是注入足量水,然后将三个球同时放入水中,A漂浮,B悬浮,C下沉。结论:浮沉与F浮和G的大小有关系,水
5.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玻璃漏斗口朝下,将乒乓球置于瓶颈处释放,球会掉下;若从上端吹气,则球会贴在颈处不会掉下。
把黄色乒乓球置于倒扣的玻璃杯底上,让水笼头中的水流出,可以看到球并没有被冲走,而是在杯底上晃动。
6.转动力学──“去而复还”。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指压在乒乓球的内侧,用力压出,球滚出去后会自动返回,很有趣。
7.动能势能转化
球从一定高度落下,速度越来越大,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势能转化为动能;从表面弹起上升,速度越来越小,势能增加,动能减少,动能转化为势能。
8.弹性碰撞
在研究碰撞现象中,对碰撞结果的分析理论较难理解和记忆,用乒乓球演示运动的小物体与静止的大物体相碰结果;大物体不动,小物体被原速弹回效果明显,人人可做。
9.惯性“反常”
用一较长的内径较大的玻璃管或大量筒,装满水,并把黄色乒乓球放进去封住管口,让球停留在中间位置,突然加速减速,发现球的运动方向与外界变化相同,即加速时球向前,减速时球向后。
10.水平仪
用一较长的内径较大的玻璃管或大量筒,装满水,并把黄色乒乓球放进去封住管口,将玻璃管放在桌面上,当球停留在中间位置时,说明桌面是水平的。
● 试管类
1.可以托住水的窗纱
取一小号试管,先向管中注满水,用一小块窗纱盖住瓶口,再用细线沿管口将窗纱扎紧,再用手将管口按住,小心地将试管倒转过来,放开后,虽然窗纱上有许多小孔,但水却流不出来。在讲解大气压强时,辅助以这个实验,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兴趣,效果更加强烈,直观。
2.吸不走的饮料
准备一个干净的试管,在橡皮塞中插入一根干净的细玻璃管,在试管中装满饮料后,用橡皮塞将瓶口密封好,然后请同学用力吸,结果任你怎样吸,饮料就是吸不出来。这是由于没有大气压的作用,瓶中的饮料压不上来。
3.自动上升的试管
取一只粗试管,再取一只口径比粗试管稍小一些的细试管。首先将粗试管装满水后,再将稍细的空细试管插入粗试管中至大约一半深度处时,迅速将两试管倒置过来,放开细试管后,则会看到细试管并没有落下来,而是在粗试管内缓缓上升。这是由于细试管的上端没有大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细试管上升。
由于篇幅有限,如直尺类、纸张类、硬币类、橡皮筋类、小平面镜类等等就不一一列举。
【科技小论文初中物理】推荐阅读:
在科技活动中学写科技小论文11-09
科技小论文初二作文11-29
科技小论文 海洋污染06-13
科技小论文-新能源09-20
科技小论文800字以上10-14
青少年科技创意小论文10-16
烧伤科技论文07-24
青年科技论文10-14
科技调研论文10-18
国外科技论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