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实习总结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会展实习总结

会展实习总结 篇1

班级:会展

学号:姓名: 101班于静

2012中国会展业研讨会暨济南会展经济论坛

(模拟会议)感想总结

本周周四(11月22日),我们会展101班在崔老师的带领下模拟了一次2012年中国会展业研讨会暨济南会展经济论坛,这次模拟会议举办的圆满成功,我从我感触颇深,下面就几个方面我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从举办的形式来看,我们采用了会议的形式,会议各个部门为成功召开本次会议做了充分的准备,组委会作为会议的组织者,安排好了会议的举办地点(实验楼516会议室),迎宾接待人员,会议礼仪人员,会议室内的布置装潢,包括签字黑板、充足的桌椅、演讲台、幻灯片设备、休息室、存包处、台签、茶歇时的水果、纸杯、备好的热水等等,会议主持人、安保人员、具体事务负责人,摄像人员„„另外,会议桌上为每位参会人员准备了一份《会议日程表》,策划完善,内容详尽。班里的同学化装成会展业的各界人士参与本次会议,参与主体多样,包括政界人士、专家、学者、嘉宾。在会议的安排准备上,我们成功了一半。

从会议的举办过程来看,我也受益匪浅。会议的流程主要包括:主持人开场、主要人物的主旨发言(包括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中国贸促会会长、济南市市长、济南会展协会会长、山东交通学院院长等)、各位代表(嘉宾)发言、茶歇、总结。代表发言以PPT的形

式进行,时间安排有序合理,保证了会议的效率。在发言的过程中,各位代表就某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比如我们组代表就“中国会展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进行了演讲,内容包括了中国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发展态势、发展瓶颈及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宏观的把握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当前会展业发展速度迅猛,会展城市体系初步形成,会展经济主体日渐多元化。在阐述现状及问题时,用一些数据真实的反映,具有说服力。如饼状图——“全国各行业会展业分布”、“全国各区域展会数量”,表格——“我国通过UFI认证的展览会”、“全国展览会数量排行(2007年)”,由此得出结论:我国会展经济发展不平衡,集中度过高。接着提出了会展业的发展瓶颈:产业松散,效益低下;结构失衡,分布不均;规模较小,竞争力弱;市场无序,管理落后;服务滞后,人才缺乏。

最后,提出了应对策略。首先,塑造品牌展会。展会的品牌涉及到行业和企业对其的认可,展会要代表行业的发展方向,要提供专业展会服务。其次,加快市场化进程。政府部门应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①根据全国展览业发展规划布局,完善产业政策,引导会展业健康发展。②借鉴发达国家支持展览业的惯例,为我国会展业提供必要的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重要的一点,培养专业人才,优化人才结构:⑴发挥高等院校在培养专业会展人才方面的主渠道作用;⑵开展短期的职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⑶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渠道,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⑷建立和完善会展人才评估机制,以及会展业职业资

格鉴定制度,使会展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第四点,建立行业协会。加强成员间的信息交流,以促进展览市场透明度,进行专业人才培训,提高展览会的组织水平和质量。最后,加快发展服务业。以一业带动多业,各业互相支持,而这也正体现了会展经济能够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关于会展经济发展的问题,很多嘉宾也谈到了,内容涉及多种多样,例如“香港会展业与内地会展业的差异”,“浙江省会展业概况透视”,“会展城市体系的研究”、“会展专业人才如何自身发展的问题”等等,兰州、新疆会展办主任提出了招商引资、引进人才的建议,致力于共同开发内陆的会展业。这些主题都是从现实着眼,思维深入,视觉独特,领略了每位嘉宾的风采,让我们对会展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会议长达将近四个小时,我们作为与会者、嘉宾第一次真正体验了参与会议的整个过程。会议接近尾声,主持人总结,这次模拟论坛就这样结束了。规模虽小,感触却多,至少我们能自己举办一次成功的会议,至少我们有能力实践了自己的专业,至少我们具备了办会的经验。当然,除了成功外,我们也看到了不足。比如,在演讲时怎样能引起台下听众的兴趣,毕竟是长时间的会议,怎样才能避免让听众感觉无聊?在放PPT时,怎样用最尖端最精辟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怎样让自己的表达的主题更吸引眼球?进而让台下的听众产生共鸣?既然是论坛,是不是应该加入讨论的环节?既然是研究性的会议,该不该邀请一些知名专家参与呢?会议是不是该发挥人们的主观

能动性,进一步活跃氛围更好呢?还有,既然是全国性的会展经济峰会,是不是形式应该更创新一点呢?

会展实习总结 篇2

自2005年年末《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以来, “顶岗实习”即“2+1”人才培养模式已在全国各高等院校普遍实行。此模式的具体实行方式为:高校学生在校学习4~5个学期, 其余学期到专业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并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 使学生得以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完成职业技能训练。这种使学生脱离学校, 提前进入企业实习的方式所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实习单位遍布全国, 学生实习过程和时间相对较长, 教师无法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之间实习的经验体会等不能很好的交流等等。有鉴于此, 在目前互联网普及程度超高的前提下,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船舶工程系于2007年11月以学院网络服务器为依托搭建了“船舶工程系‘顶岗实习’教学网络平台”, 以网络论坛的形式对外开放, 特设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进行网上教学、辅导, 此举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 拓展和完善了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和内容, 还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实习热情和自主实习能力, 此外还实现了互动、高效、便捷、开放的管理方式。现将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1 针对建设目的确定合理规模、优化布局

网络平台建设首先应针对建设目的确定其规模和布局。“船舶工程系‘顶岗实习’教学网络平台”是专门为顶岗实习服务的一种网络系统, 目的性专一, 没必要盲目仿照各大门户网站投入过多成本, 建设重点应为扩大平台互动性及增加使用人员的认同感。布局方面主要包括平台系统类型设计、网页设计、内容模块设计、检索和信息库设计等, 建设中应注重多元化优化组合, 力求突出主题、层次分明、使用便捷。如平台系统类型除教师答疑和指导模块以外, 还应包括用户管理、学习资源下载、经验交流、通知公告、信息检索等;网页设计不仅要有方便的导航和帮助系统, 版面还要布局合理, 各级网页主题突出, 层次分明;内容模块设计可依据学生专业、实习时间、知识内容特点、同一单位实习人数等进行系统化设计和完善, 例如该平台就按专业不同分设“船舶工程技术”、“船舶舾装工程”和“船舶涂装工程”等五个子模块, 考虑到学生在“中远船务集团”、“渤船重工”等企业实习人数较多, 特设相应子模块, 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检索信息。

2 师生共建共管共用、教师注重引导和监督

顶岗实习网络平台应以学生为主要建设主体和使用对象, 师生共建、共管、共用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平台的实践应用效果。网络平台既要有学校和教师的空间, 也要有学生的独立空间, 使每个用户都能产生一定的网络归属感, 力求使每位老师和实习学生都能在该平台中找到自己的“家”, 网站的浏览次数才能不断增加, 从而汇聚人气, 进而大大提高网络平台的使用效率。

由于船舶工程系为学院主干系部, 教学任务繁重, 本系专职教师在完成专业教学和科研任务之余无法长期进行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维护, 造成更新滞后, 降低了教学平台的使用效果。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当中,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满足其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使其乐于享用自己的建设成果, 网络平台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自该平台开放以来, 学生对于工作中的问题经常利用手机、数码相机等现场记录, 再上传到平台, 大家共同讨论, 使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平台中还为学生提供个人空间, 使学生可以将每天的工作心得体会进行保存, 相对于传统的工作日志来说, 这种新形式的网络日志更易被学生接受, 并能提高学生记工作日志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平台中还设有学生专用讨论区模块, 在此模块中学生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船厂实际情况、学生在船厂中实际待遇等展开了积极的讨论, 热门话题人气过千, 跟贴数百, 学生各抒己见, 创造出了一个极好的学习、研究氛围。此外,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 确保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方向, 保证学生的网络活动内容与实习过程紧密结合。

3 体现船舶专业特色、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

船舶工程系教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船舶工程技术”、“船舶舾装工程”和“船舶涂装工程”等内容。课程研究对象为具体船舶, 实践性很强, 而网络具有虚拟性, 二者存在一定矛盾。网络平台建设必须注重虚拟与现实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实践教学内容与科学研究结合。为此, 本平台中大量添加多媒体教学和实例教学的内容, 如钢材预处理、分段装配、船舶下水、船舶舾装件安装、船舶涂装等, 均建立了内容丰富的录像和图片信息库。为体现“船舶工程”特色, 增加网络平台的影响力, 建设中以“船舶建造”等内容为主体对其进行补充和包装, 实践证明这些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不仅提高了网络平台的档次和水平, 还增加了人气。更为令人欣喜的是吸引到了许多船舶工程专业人士的加入, 特别是该院的一些老校友, 他们大多数人已成为各船厂的骨干力量, 而他们成功的经验恰恰是现在学生最需要和欠缺的。在平台中, 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 从实际出发, 为应届毕业学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这样, 学生登陆该平台就等于有多个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师在身边指导,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4 动态化管理、开放式运行

渤海船院船舶工程系现有“船舶工程技术”等五个专业, 每年毕业学生为500余人。而“顶岗实习”是使学生都分散进入船厂, 如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管理混乱、效率低下将不可避免。教学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网络的先进、高效、便捷、资源共享等优势, 动态化管理、开放式运行有力地保障了“顶岗实习”教学的顺利开展, 增强了教学效果。目前“船舶工程系‘顶岗实习’教学网络平台”时间上24小时开放, 空间上全方位开放, 使用对象包括学院教师、在校学生、毕业实习学生及相关专业人士, 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5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目前“船舶工程系‘顶岗实习’教学网络平台”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责权不分, 教师是兼职额外进行工作, 常因科研、教学任务繁重而影响网络平台的建设、维护和运行;二是网络技术水平不够高, 网络平台建设质量还有待提高;三是平台的影响力还应进一步扩大。针对教学网络平台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建议采取以下策略进一步完善网络平台的建设工作:一是配备专职人员管理和建设网络平台;二是加强对专业教师的网络技术培训;三是扩大开放力度, 加强学习和交流;四是重视网络平台的长期管理和运行, 学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网络平台的建设、管理和维护, 以增加用户数量, 提高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文林.“船舶工程系毕业实践探讨与研究”[Z].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立项课题, 2008, 4.

[2]“船舶工程系网络教学专用平台”存档资料[Z].2007, 11-2009, 3.

会展实习总结 篇3

一、当前会展专业实习、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校行企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少而零散

随着我国会展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会展专业在校大中专学生超过3万名,规模居世界第一。人才结构性地呈现供大于求,实习岗位的需求大大超过企业提供能力。据调查,中国目前只有5%的用人机构有明确的“实习生招募计划”,且多数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一线会展城市会展资源的不足,导致学生实践机会少且比较零散,校企间合作平台没有夯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实习大多是浅层次的活动内容,良性互动机制没有形成。

(二)社会需求与院校供给有所出入

在会展市场逐渐成熟的背景下,缺少实习实践经验已成为会展专业大学生就业的短板。如何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被用人单位选中,实习经历已是必不可少。“实用”思想已成为人才市场的潜规则,用人单位重视实际工作能力。然而会展教育与市场会展企业之间供需的脱节和错位;高校会展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会展产业及企事业单位真正需求人才的目标还存在着很大差距;高校重理论化的课堂教学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导致会展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每年入职就业的比例偏低,如湖北经济学院2009、2010、2011及2012级共有会展专业151名学生毕业,实际就职于会展行业的学生仅有24人,占15.89%。一方面会展专业毕业的学生供大于求,另一方面,会展企业抱怨学生缺乏实习、实践和实务经验,不愿聘用。企业呼吁会展教育必须接地气,要培养实用、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三)学生需求与理论化专业教学相矛盾

2011年6月9日,麦可思研究院(MyCOSInstitute)、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写了关于中国大学生的就业报告(简称为2011就业蓝皮书)。“蓝皮书”通过对大学毕业生进行采访发现,大多毕业生认为大学专业教学最大问题是缺乏实践。结合对湖北经济学院会展专业2013、2014、2015、2016届毕业生的普查,有95.6%学生认为专业教学中应增加专业实习和实践环节,要改革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以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适应市场的需要,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四)学生对实习、实践角色认识存有偏颇

初入社会的大学生还不能摆正自己的心态,对实习、实践的认识还较浅薄,有些学生将实习视为学习、或是获得学分、或是打工挣钱。以至许多大学生不能摆正态度,结果造成达不到预期的实习目的。根据零点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参加过实习的大学生仅占11.7%。而部分学生为了获得学分,只好杜撰假实习日志、假实习报告,滋生大量“假实习”、“假实践”。将实习视为去工作的学生,浮于机械完成任务,而缺乏创新思维,以致怠慢实习,抱怨实习。还有学生对自身认识不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专业知识的短板,眼高手低,结果造成实习结果不理想。

二、当前会展专业实习、实践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层面的原因

我国目前关于高校大学生实习的法规和政策几乎仍是空白。欧美等发达国家针对大学生实习实践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既能鼓励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工作岗位和经费方面的支持,又能保障实习生的权益。除此之外,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秘密保守等方面的政策也较为完善。

(二)企业层面的原因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企业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企业往往会采取控制成本,提高生产回报,实习生的工作效率往往比正式员工低等等,在没有政策鼓励和支持的条件下,因此,很少有企业愿意接纳实习生。其次,企业对接纳学生实习存在较多的顾虑。如实习期间存在各种风险(赔偿、诉讼风险等)会给实习企业、学校带来各种不利影响。还有可能造成商业秘密泄漏和知识产权受到侵犯等。因此,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态度不够积极。

(三)高校层面的原因

我国会展教育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的积淀都尚浅。首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大多数本科高校仍还处在探索阶段,学校在认识和理念层面并没有真正地重视实践教学,表现在实践类课程设置较少,明显重理论轻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比重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其次,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实习指导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第三,校企合作不畅,产学研方面的合作不够深入,新办会展专业本身还在尝试校企合作,搭建的平台本身就少,不能形成良性互动,造成实习基地的运行效果并不尽人意。第四,实习经费短缺。多数高校对教学实习经费实行“限额分配,包干使用”。第五,管理制度不健全。首先,对实习、实践环节的考核制度上还缺乏足够的强制力。其次,学校、学院不能从制度建设上保障学生实习的安全,而仅仅是将安全始终摆在首位,成为学生进入社会实习的一道门槛,致使有些实习、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开展。

(四)学生层面的原因

首先,学生对会展行业及实习认识不够,会展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高校学生普遍存在专业理论掌握不扎实,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加之社会阅历不够,实习中可谓举步维艰,加之有些学生自身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很难适应实习,只好应付了之。其次,实习中普遍存在的另一现象是:学生不能正确对待会展项目中的销售、营销工作,甚至对销售有偏见,而自身又做不好销售,所谓“眼高手低”。再者,学生对实习岗位的认识较肤浅,还有的学生甚至怕苦怕累,没有把实习当做检验知识,积累知识手段,更没有把实习当作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解决会展专业实习、实践的对策建议

(一)从国家层面入手,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

2006年至2016年10年间,从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如2006年人事部等六部委联合颁发《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7号)、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国办发[2009]3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7部委亦下发《关于印发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38号)等从制度上为未就业大学生增强职业技能、社会实践能力及就业能力提供了机会和保障。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公布的《第二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国家级示范单位名单的通知》(人社厅发[2013]83号),上榜名单中无一家与会展有关的公司。随着会展教育规模的扩大,提升会展专业就业及人才质量迫切需要从政府入手建立符合当下教育及市场经济特点的实习制度,保障高校大学生的实习、实践机会。

国外关于大学生实习、实践的经验做法可为我国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提供借鉴。例如,英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政府采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保障大学生实习实践。其经济手段主要体现在: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财政支持,部分减免教育税,以激励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其行政手段主要体现在:成立大学生实习专门委员会,对大学生的实习实践进行统一指导,并进行监督。

我国部分地区也针对大学生实习实践制定了相关法律政策。例如,杭州市于2011年出台了《大学生见习训练实施办法》,一方面对实习学生进行激励,规定市财政给予见习学员发放生活补贴,市劳动保障部门帮见习学员购买综合商业保险;另一方面对见习基地进行激励,规定接受见习学生的基地能获得一定奖励。无独有偶,广东省也制定了《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对接受实习学生并支付报酬的基地给予税收优惠,减免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鉴于此,为保障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我国应借鉴国内外经验,制定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及与之配套的部门规章、政策等,并通过采取一系列经济和行政措施,将大学生实习列入政府财政补贴的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联合的激励制度,鼓励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通过制定《大学生实习法/实习条例》,明确政府、高等院校、企业、学生在实习方面的责任、权利、义务、奖惩机制等,培养“大学生实习是全社会共同责任”的意识。

(二)从社会层面入手,强化舆论引导,提供公共服务

大学生实习是全社会共同责任,企业应主动参与人才培养的“生产过程”。强化舆论引导,提供公共服务。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健全人才市场制度建设,探索开展规范的大学生实习中介服务业务,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人才市场、媒体、专门网站等有关中介机构借鉴成熟的做法,免费向大学生提供实习政策咨询、实习供求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为弱势群体提供实习救济;建设“中国大学生实习信息网”,为大学生实习搭建公共平台。为大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实习机会,对于为大学生实习提供相关中介与服务的企业,应予以相应免税。

(三)从企业层面入手,提高企业接收大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关乎行业命脉,企业应当有责任和义务参与高校人才培养。

1.完善法律制度,明确法律责任,促使企业接纳实习生

德国在推进大学生实习制度建设方面做出很多努力,通过一系列法律制度,对政府、社会、企业、高校等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做出规定,从而有效推进大学生实习工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大中型企业对大学生实习实践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只有高校和企业配合,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才能更好的完成大学生的人才培养工作。因此,尽快出台实习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在《就业促进法》的基础上,制定《就业促进条例》,通过法律制度明确大中型企业的责任义务,并规范实习中的双方权益和安全问题,是合适的选择。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企业接收大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要提高企业接受实习生的积极性,仅凭行政手段是不够的。采用财政手段,通过补贴、税收优惠、贴息等形式,对接受实习生的企业进行补贴,是行之有效的。一是制定和完善专门的税收优惠办法。在当前法律制度下,加大税收减免力度,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合理安排实习岗位,接受实习学生的企业也能切实减少相关的成本,从而提高积极性。二是借鉴韩、法等国的经验,针对大学生实习活动制定财政补贴办法。接受实习生的企业可接受国家教育财政支出中专列的“大学生实习补贴”,从而减少企业相关成本。三是根据财政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将大学生实习纳入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大学生实习的费用可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提取。

3.完善实习期间学生和企业权益保护制度,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高校实习学生不是企业正式职工,没有购买相关保险,如果在实习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其权益很难保障,也容易与企业产生矛盾,造成企业损失。因此,在实习之前,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之间应签订正式的实习协作协议,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协议,既能保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正常权益,也免除企业因实习事故造成生产延误的后顾之忧。

(四)从高校层面入手,提供经费保障和制度支撑

学校方面的经费保障和积极性是影响大学生实习问题的重要因素。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提供经费支持和制度保障,是解决大学生实习问题的内生性的政策选择。高校应承担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的主要责任,对大学生实习实践给以充分的经费支持和制度保障。此外,从学校层面积极寻求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也十分重要。一是在现行制度下加以约束和规范大学生实习的制度。学校不能把学生送去实习之后就不管不顾,学校在学生实习实践中也应承担相关责任和义务。二是提供经费保障。重视学生的校内和校外实习教学环节,规范化教学,让学生能收获更多。三是参照美国高校的高校企合作教育,以基金或者立项的形式,将学生实习实践纳入国家教育体制,从根本上保障大学生实习实践的效果。四是与企业共建校内仿真实训实践环境。通过仿真模拟,呈现与现实类似的工作环境,既省去了学生往返企业的时间,又免去了理论脱离实际的困扰,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技能大大提高。五是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五)从学生层面入手,提高认识,适应社会

正如贵州大学校长郑强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学生要对自己正确定位,放下身段,不要抱有一步登天的想法。在就业时要明白想做将军必须先做士兵,当下手也是成功,把经历过的苦累当做难得的经验。”学生应该改变对实习的偏见,正视自身实践经验不足的短板,在实习实践中接受培训,提高自身能力。在实习过程中,也能汲取更全面更广泛的知识,与更多人接触,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通过实习实践,学生能更好的践行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更重要的是,通过实习实践能增加学生的抗压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学生为人处世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正面影响。

四、结束语

大学生实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校企合作,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需要政府的政策导向,需要全社会支持,唯有学生、企业、高校、政府、社会等多方面形成合力,方能解决实习中的诸多问题,方能使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和增强对社会适应能力,方能保证培养目标实现,方能解决企业所需实用型人才,只有提高会展人才供给质量,才能成就会展行业的未来……

会展实习报告 篇4

2012年1月-4月我在北京纽利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顶岗实习,期间通过实践,将自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使自己理论知识更加成熟、充实和实际。

一、主要工作

通过电话与客户联系,这种达到销售的方式即电话销售,我的最主要工作有:1项目文案熟悉2企业资源管理3电话初步沟通4发送邀请函5业务回访6企业填写参会回执7现场出席8会后服务。

(一)工作重点剖析

电话销售是指通过电话推销产品和宣传公司业务。电话销售要求销售员具有良好的讲话技巧、清晰的表达能力和一定的产品知识。电话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经济的现代化通讯工具,正日益得到普及,目前中国城市电话普及率已达98%以上。最新调查表明,居民家庭电话除了用于和亲朋好友及同事间的一般联系外,正越来越多地运用在咨询和购物方面,有65%的居民使用过电话查询和咨询业务,有20%的居民使用过电话预订和电话购物。现代生活追求快节奏、高效率,电话销售作为一种新时尚正走进千家万户。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人说:电话营销作为一种能够帮助企业获取更多利润的营销模式,正越来越多地为众多企业所采用,且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但也有人说:电话营销作为一种营销模式,在今天这个时期都已经被很多的人认为是一种过时的,太过传统而且效率很低的营销方式。但是无论怎么说,时尚也好,过时也罢,纵观现实,电话销售依然是帮助企业增加利润的一种有效销售模式。

电话营销即通过使用电话、传真等通信技术,来实现有计划、有组织、并且高效率地扩大顾客群、提高顾客满意度、维护顾客等市场行为的手法。作为一种营销手段,电话销售能使企业在一定的时间内,快速地将信息传递给目标客户,及时抢占目标市场,也是现代企业采取的最为直接和高效的营销方式。但是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不同的行业,电话营销有不同的侧重点。会展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尤其海外的会展要介绍给中国的企业吸引中国企业出国参展,那么它自然有自己的一道与众相同而又与众不同的电话营销方案。

(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1.“他没有时间”,“他在开会”,“他出差了” 分析:很明显,我们一听到这句话就能觉得对方持一种很不耐烦的态度,或许她今天心情不好,又或许她现在太忙,她根本无暇应付你的电话,我们能做的就是一句把对方逼上绝路,让她没办法拒

绝你。我们可以这样问对方:“请问我最好在什么时候来电话才能联络上他?”

2.“他不听销售员的电话” 分析:对方之前肯定接过无数次这样的电话,因为现在形形式式的电话销售普遍存在,发票、网站建设、网站推广、展位、广告诸如此类的电话铺天盖地,作为一间公司的老总,不可能大大小小的电话都找他接,所以我们必需找另一位负责人。可以这样问对方:“请问我该找哪个部门?能帮我把电话转过去吗?我该找谁?”

3.“我不需要该产品” 分析:A除非你之前所搜索的资料不全面,否则他不可能不需要你的产品,B既然你知道对方肯定对你的产品有需求,那就证明对方对你的产品价格、质量、售后存在异议以导致对方对你产生抗拒感。我们可以这样发问:“准确地说你对该产品有何具体要求?”

4.“发一份传真过来吧!” 分析: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满怀信心的给对方发去一份传真,然后在办公室里静候“佳音”,其实不然,我们都犯了个特大的错误,给对方发去传真,这传真是不是真的到了该人的手中,我们还不知道,即使他真的收到传真,他看了之后就会随手一放,久而久之,他就把这事给忘了,到你下次再打电话过去,肯定少不了他又一次问你是谁?是干什么的?。所以我建议,发传真还不如发电子邮件。因为传真毕竟不是专门的报价、销售合同,对方并不会太怎么重视。我们可以

这样答:“我想给他发一份电子邮件,请问他的E-MAIL地址是什么?(当然双层保险最好,既发电子邮件,又发传真,传真并不是完全不好)

5.“我们迟些时候会再给你答复” 分析:这是再明显不过的在敷衍你,对方持的是一种完全不负责任的态度,我们要明白,我们是在给对方提供渠道,而非向对方推销产品。把这种思维逆转到客户的观念里,或者对方又会是另一种态度。回答:“请问我们什么时候联系你会比较合适?”

6.“你是谁” “是哪里的” “找我们老总有什么事” 分析:这会不会是老总们特意交待前台的呢?答案是肯定的,这是每间公司前台的最基本的常识,即使自己在接到陌生电话时也会这样问对方。没有老总授权,一般前台都不敢随便过滤打进来的电话,所以业务在打进电话时,尽量不要向前台说明自己的来意和身份,来意和身份都应该在自己要找的人接电话时才诚恳的表明。这时我们可以摆高资态,说个美丽的谎言,强行渡关“我和你们老总约好的”“是你们老总叫我打过来的”总之,没有固定的渡关公式可套,只有百变的渡关技巧等你发挥。

(三)工作总结

销售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可套入,它是靠我们平时经验的积累,成功的,失败的,多多少少,总会是一笔用之不尽的财富。百变的电话技巧能助你快速踏上成功之路。

避免直接回答对方的盘问;--接电话的人通常会盘问你三个问题:你是谁?你是哪家公司?有什么事情?如果你不直接回答这些问题,他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你或许该这样回答: 我很想告诉你,但是这件事情很重要,我必须直接跟他说。

二、实习体会

(一)实践的目的和意义

理论联系实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作为天之轿子的大学生,在课堂里学习到的知识如何才可以很好的联系到实际生活?如何才可以将课堂里的知识带到社会实践当中去,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这些都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更好的将课堂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了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很多大学生都纷纷利用暑期假期这段时间走出校门,参加到各行各业的实践当中去,用自己在课堂里学习到的知识为地方服务,让实践来检验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选择到北京纽利文文化传播公司进行社会实践实习,也是为了更好的将自己在课堂书本学习到的东西很好地应用到社会实践,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二)实习的收获

1、了解国内外会展行业的历史及发展状况,各国对本国会展行业的政策环境和导向,我国会展行业的发展历史及趋势,我国各省市会展发展的基本状况。明白会展公司的基本运作模式和操作方式。知晓会展及会展公司主要岗位的基本业务流程。基本掌握自己所在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2、通过在北京纽利文文化传播公司的实际锻炼,我更加深化对会展行业的理解,明确了会展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会展教学与实践的距离所在,国内外会展的差别。

3、大致明白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现代企业制度和文化背景下,企业是如何运作,员工是如何工作。公司发展和自身成长的关系,人生规划与职业发展的关系。

4、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是我懂得即将毕业的专科生在与社会对接过程中种种情况,实习期间的“资源”,将为即将毕业的我提供借鉴和铺垫。

会展实习目的 篇5

2.设计师完成设计;

3.展览活动贯彻完成。

会展运作

设计是与商业紧密相联系的,因为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增值,两者合作,以一种同时增加利润、创造商业价值的方式共同发展。会展的运作亦是如此。它以城市会议和展览设施为依托,以城市文化和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为条件,通过各种运作手段,以展览和会议为载体,能够直接为社会和运作主体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它属于一种经济经营活动。目前我国各大城市都在加强力度发展会展经济,我们大连也是如此。

会展经济能够直接利益许多群体,例如会展活动的运作主体、会展活动服务的提供者、会展活动的扩散影响人群,以及会展活动直接导致的商品、物资、人员、资金、信息的流动。这些对经济、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效益。

流程管理

两周的接触和考察,我发现展览活动(商业的)筹办的整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推销策划的过程。这要比我再学校中策划一个活动需要打通的环节更多,考虑的受影响人群也更多,而且展览活动策划行为离不开市场。虽然不能这样一言以蔽之,但是我仍能从中找寻到交叉点。这样的理解方便了我去做好这个流程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给了我成功的信心。而现在我从事的是商业活动,因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所有策划行为都要以市场为导向,策划应考虑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营造势力,利用公司的各种宣传、广告手段,以及公司积累的成功策展案例,为公司制造市场声势,为公司赢得目标客户――参展商;二是:通过专业的展览活动流线服务,赢得客户公司的认可和信赖,并在此基础上赢得其他参展商的青睐,争取日后的合作与服务。

一个好的展览设计是从优秀的展会策划开始的。我把操作过程简单概括为如下图表:

对于流程管理各个项目所涉及的内容,我均做了详实的考察报告(详见考察报告文件夹)。简单来说,策划阶段主要是对策展项目的市场调查;对于办展所涉及到的各项目的资源整合和人员管理;以及沟通设计师并提出对展台设计的建议和规划。

实施阶段是更为复杂和琐碎的工作,我把这一系列的工作看作是实践在课本上学到的《对设计过程的管理》需要实际掌握的知识,因此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和努力去完善这个项目。概括起来包括安排工作日程、展开设计项目、组织展览工程业务、预定展区展具、展会现场服务等等。

会展专业实习报告汇总 篇6

实习报告

题目:

系部:

经贸系

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 指导教师:

李阳

班级:

一班

姓名:

李莹

摘要: 根据经济贸易系实习计划,我于2011年8月到2011年12月进入第一次实习阶段,我所在的实习单位是哈尔滨报达展览策划有限公司,我所在的部门 是招商部,在此次实习过程中我,我的工作是招商招展,在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升,虽然我所学的专业方向是会展策划与管理,我实习的工作是招商,但这都属于会展业,很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是相通的。实习过程中我把两年来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也发现了我的很多不足,也让我初步认识了会展业,认识了这个工作的辛苦和社会的残酷。同时也深刻理解了实践的重要性,为以后自己毕业实习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1.实习目的:

作为当代的一名大学生,促进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 才的重要举措,是为了让自己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出校 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经受风雨,见识世面,增长才干.2.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哈尔滨报达集团展览策划有限公司报达展览策划有限公司,系报达集团控股子公司,依托于黑龙江省最强势平面媒体——《哈尔滨日报》《新晚报》《都市资讯报》 《家报》和报达集团的品牌优势,经过近几年的运作已初具规模,并力求将“报达展览”打造成展览界的巨星。哈尔滨报达展览策划有限公司是一个集展会承办、展览策划、新晚报航服专版、物流专版、企业营销策划、企业CIS导入、平面及影视广告创意与制作、产品代 理、市场推广、户外广告为一体,依托强势媒体,凭借报达广泛的社会信任度与影响力,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求发展。哈尔滨报达展览策划有限公司拥有资深的策划、设计精英,先进的展会营销理念,专业化的制作和招商队伍,以专业的展览策划,高质量的展会操作水准,卓越的展 会效果,系列精心策划的展览,获得业内人士、参展商、社会各界好评。为便于展商的参展活动,公司提供一站式的参展服务,在业务上对参展活动的各个环节实行 跟踪服务,满足个性化的参展需求,使您的参展活动变得科学而有效。众所周知,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之一。报达物流以敏锐的触角,完善的服务,完备的技术人才,力创物流旗 舰,我们丰富的资源,是与您企业对接的平台。

公司以创新营销,满意服务为理念,以携手共营,策划未来为宗旨;以一视同仁、以诚相待、恪尽职守的敬业作 风;秉承诚信,务实的稳健作风,依托自身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能,遵循市场规律,加速于客户的成功,时刻关注客户的需要,并以专业化、网络化、国际化为发 展方向,发展成为集产品代理、信息资讯、展览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企业,积极推动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努力创造优秀的企业和品牌形象,迎接服务于充满挑战与希望的二十一世纪。

岗位介绍:电话招商招展,打电话到沿海楼盘,找到相应的负责人,介绍展会信息,如果参展有意向或确定参展,可签合同,打款,都是有本人负责这个客户,布展,开展,撤展跟着展会每一个过程。3.通过了解,我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一些会展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他们一般不太愿意招聘刚刚毕业的会展专业学生,原因是会展策划、设计和组织人才容量有限,而现在学校培养的目标几乎都是这类会展高端人才,而企业真正大量需要的展台搭建、展品运输、接待、客户服务、咨询、设计等操作性实用性人才却少人问津,毕业生大多眼高手低、不愿从事这类又苦又累、收入不太高的工作。大专生普遍综合素质不理想,多数学生外语不过关、与客户沟通能力弱、责任心不强。

学生们却抱怨:上课讲的没有用,碰到的问题又没有讲过,不知怎么处理,企业也没有专门人员手把手教我们怎么做,整天叫我们打电话,一个月二个月打下来没劲,学不到东西,不想干了。

学校的苦衷:由于会展专业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学科,教师多是半路该行,本身缺乏会展实践经验,较难延伸;教材不完善;缺乏实训基地;会展公司不愿意介入教学实习活动等。

确实,这些年会展业红火、人才短缺,巨大的社会需求催热了会展人才的教育培训,作为人才培养正规军的大专院校,更是当仁不让,大家一哄而上,而事实上我们没有准备好,从观念、教材、师资、实训各个环节都没有准备好,学校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要的标准有错位。问题的核心在哪?在此我们对数量最多的高职院校的会展教育做一些剖析。

会展行业牵涉面广、涉及行业多,因此会展人才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尽管上海每年举办的各类展览会近400个,对会展的核心人才即会展品牌的策划和经营人才非常渴求,但这在总量上来讲是不多的,而我们的高职教育从观念上、目标上、教材上、教学方法上几乎都是培养这类会展高端人才,核心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在会展行业摸爬滚打十年以上是不可能做好的,而且必须从电话招展、邮寄邀请函、展商服务做起,不经历基层的工作,是无法了解整个行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因此我们讲的会展人才更多的是涉及到会展各个细分行业如搭建、设计、美工、翻译、IT、印刷、公关宣传、客户服务、导游、运输、营销等诸多行业。这些每个会展公司都需要的人才我们却无法满足,这除了目标的设立、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缺乏上有问题外,还出在我们的实践环节。会展业是一个非常讲究实际操作的行业,没有眼睛向下,从最基础的打电话、贴信封等工作做起的精神,缺乏事业心、责任心、创新能力、沟通能力,是做不好会展业的。这些都需要实际的操作。然而作为一个学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受资金的限制,很难就会展的全过程来规划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每个环节都得到学习和锻炼。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强烈经济行为和企业行为的教育形式,没有企业的参与将是一种不成功的职业教育。所以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最有效的方式。在这里,让我们来看看会展最发达的、会展教育最有成效的德国是如何培养企业需要的会展人才的。同样是三年制的职业教育,一年半学习理论知识,一年半参加实践活动;通常是上三个月理论课,接下来三个月就是实习,再回去学习,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动手能力,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学。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分为五大模块,即工商管理、展览管理、会议管理、大型活动管理以及展示设计与搭建,学生每学完一个模块的理论再经过相应的实习,能基本具备该模块所要求的工作能力。而且,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每次实习活动都有特定的主题,这些主题往往与刚刚结束的若干课程相关,这一点与国内的走马观花式的会展专业实习大相径庭。而我国高职目前流行的2+1的模式,二年集中在校学习理论,学生因为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总是云里雾里,觉得老师讲的东西离他们很遥远,即便案例举了很多,还是没有感性认识,最终也没听进去多少,听了也消化不了,最后一年的集中实习,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已经想不起以前老师是怎么讲的了,即便是老师讲过如何电话沟通,但在实际操作中被拒一百次,很少会有人用心地去分析总结,改变方法,努力说服对方。企业方面也没能及时解决和实地讲解,再加上学生缺乏责任感,得过且过,不久就心生厌倦,企业也摇头不欢迎。因此,在实践中讲是最有效、最深刻、最实用的。德国的这种三个月理论三个月实习,能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理论不脱离实际。我们目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不能致用”的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我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应该一半在学校一半在企业,如能在一线上课,边上边做,边做边讲、边讲边做是最有成效的,而且与用人单位零距离,毕业后直接就能在岗位上工作了。看来会展教育的实践问题比较突出的在于如何提高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参与度,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4.实习岗位工作内容、要求及流程:

展会前期做招商招展:每天打50个电话找到相关负责洽谈展会,如果感兴趣的话发资料也就是展会的邀请函,要他们邮箱或者是传真号,如果有意向的话给发展位图,告诉那个展位出了,可选哪些,参加就签合同三天内打款,联系广告的负责人,联系这边的会刊、广告和喷绘。

展会进行中:第一次参加办展会的整个流程,有一个老的员工也就是我们区域经理带着我们这里就叫她Z吧!展会搭建时候我们坐在组委会负责收钱,发参展商的参展证件,租展会期间用的座椅电视,或者是参展商需要的发单员礼仪如果需要我们给找都是由我们负责的,Z负责收钱开收据我负责发参展证参展商登记报到。开始的时候有点乱后来慢慢就习惯了。

撤展:在这个环节中其实我也不起什么作用了,就是看着别发生什么危险

4.实习总结及体会:

一、对会展业概念的理解

会展是指围绕特定主题多人在特定时空的集聚交流活动,狭义的会展仅指展览会和会议;广义的会展是会议、展览 会和节事活动,奖励旅游的统称。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会议、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展示会等是会 展活动的基本形式,世界博览会为最典型的会展活动。

经过我个人的理解,我觉得,所谓会展,是指多个人或是多个群体怀着各自相同或是不同的目的需要以及可能需要在同一地点或通过网络方式进行的相互活动。这样 定义会展的概念就使它涵盖面更加广泛了,更加接近生活,让人更容易理解什么是会展,以及会展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这也是会展业作为一种独立行业的发展趋 势。

二、会展业发展与自己的就业之间的联系

对会展业当前的发展状态的分析中,会展的快速发展与人才严重紧缺存在着矛盾。这使的展会的组织和管理水平还比较低,会展人才短缺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会展专业 人才严重缺乏,从业人员业务和文化素质总体比较低。这对我们在校学生是个很大的机 遇。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把自己的专业选好,有利于今后的事业发展,成功几率会更高。

2、从事会展业,工资比较丰厚,这对自己的物质消费水平起决定作用。同时,有利于各种精神文化消费,不断提升自己。

3、从事会展业发展空间比较更大,有利于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大胆创新,大胆开拓,开创自己的事业。

4、在目前就业紧张的情况下,会展工作相比之下更具优越性,竞争压力要小。所以说,会展业的发展对自己今后的就业是个很好的机遇。面对这 种机遇,同样我们必须接受挑战。会展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这对我们的个人素质要求比较高,必须具备各方面能力。所以在大学期间我们必须做好扎实的 准备。我们应准备些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去做好这些准备呢?

1、会想,要有所创意。想别人想不到的,做别人没做的。

2、会写各种文体的文章,如方案书、邀请函、广告等。

3、善于交际,学会与人以及组织沟通,以最准确的方式传达信息。

4、实干,踏踏实实做实事。

5、会展工作无小事,注重工作及学习生活中的细小事物。

三、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从无知到认知,到深入了解,渐渐的我喜欢上这个全新的专业,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过程是最美的,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每天都有很多的新的体会,新的相反,想说的很多,我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坚持

我们不管到那家公司,一开始都不会立刻给工作我们做,一般都是先让我们看,时间短的要几天,时间长的要几周,在这段时间里很多人会觉得很无聊,没事可做,便产生离开的想法,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轻易放弃只会让自己后悔。

2、勤打杂

我们到公司去实习,公司多数是把我们当学生看待。公司在这个其间一般不会给我们什么重要的工作去做,可又不想让我们闲着,因此,我们应该主动找一些事情来做,从小事做起,刚开始也只有打杂。这样公司同事才会更快的接受你领导才会喜欢你,接下来才会让你做一些重要的工作。

3、多听、多看、多想、多做、少说

我们到公司工作以后,要知道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关键是看你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态度对了,即使自己以前没学过的知识也可以在工作中逐渐的掌握。态度不好,就算自己有知识基础也不会把工作做好,四多一少就是我的态度,我刚到这个岗位工作,根本不清楚该做些什么,并且这和我在学校读的专业没有必然的联系,刚开始我觉得很头痛,可经过工作过程中多看别人怎样做,多听别人怎样说,多想自己应该怎样做,然后自己亲自动手去多做,终于在短短几天里对工作有了一个较系统的认识,慢慢的自己也可以完成相关的工作了,光用嘴巴去说是不行的,所以,我们今后不管干什么都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4、少埋怨

有的人会觉得公司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同事也不好相处工作也不如愿,经常埋怨,这样只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情绪,不但做不好工作,还增加了自己的压力,所以,我们应该少埋怨,要看到公司好的一面,对存在的问题应该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去埋怨,这样才能保持工作的激情。

5、虚心学习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很多问题,有的是我们懂得的,也有很多是我们不懂的,不懂的东西我们要虚心向同事或领导请教,当别人教我们知识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虚心的接受,不要认为自己懂得一点鸡毛蒜皮就飘飘然。

6、错不可怕,就怕一错再错

每一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工作中第一次做错了不要紧,公司领导会纠正并原谅你,但下次你还在同一个问题上犯错误,那你就享受不到第一次犯错时的待遇了。

经过这次实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课本没有的东西,在就业心态上我也有很大改变,以前我总想找一份适合自己爱好,专业对口的工作,可现在我知道找工作很难,要专业对口更难,很多东西我们初到社会才接触、才学习。所以我现在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等待更好机会的到来,要建立起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应尽快丢掉对学校的依赖心理,学会在社会上独立,敢于参加与社会竞争,敢于承受社会致谢

感谢学校安排我们社会实践锻炼的计划,实习老师和辅导员的教导。感谢哈尔滨报达展览策划有限公司给我提供的实习机会。

实习期间特别感谢彭经理对我的不辞辛苦的指导和指点,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个人成长都给我很大的引导。

感谢公司同事对我的帮助和指导,让我顺利的通过实习。

实习实训收获

3.1对会展业概念的理解

会展是指围绕特定主题多人在特定时空的集聚交流活动,狭义的会展仅指展览会和会议;广义的会展是会议、展览会和节事活动,奖励旅游的统称。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会议、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展示会等是会展活动的基本形式,世界博览会为最典型的会展活动。

所谓会展,是指多个人或是多个群体怀着各自相同或是不同的目的需要以及可能需要在同一地点或通过网络方式进行的相互活动。这样定义会展的概念就使它涵盖面更加广泛了,更加接近生活,让人更容易理解什么是会展,以及会展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这也是会展业作为一种独立行业的发展趋势。他不仅局限与展览、展销、会议、招商会等方面。他还延伸到各种节庆活动、体育赛事、文化活动以及民间婚礼、丧礼及各种酒席等。还有学校里的同学聚会、生日庆祝等等。总之,只要是有多个人或是多个群体参加的公同活动,就会必须要有组织者、服务者以及为需求者提供场所、提供设施等。朝着这种趋势发展,会展业将更加庞大,更加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成一系列服务体系。

上海法兰克福展会总结

一.本届展会基本情况

2011上海法兰克福展览会于4月26日到27日14:30为期一天半的展出。通过展会我发出宣传册26本,发出名片超过100张;收集到客户资料(名片+宣传册)超过20份。在部门团队的努力下,公司的展览会取得圆满成功。

二.个人感想

为期三天的2011上海法兰克福展会现已落下帷幕。通过三天半的参展使我的阅历和经验得到迅速提高,同时能有机会参加整个活动,是一次很大的挑战,也是一次很好的提高,虽只有三天半的展出,但通过锻炼使我的业务知识和应答技巧进一步的提高,而在展会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则使我的知识面更加宽广,从中汲取经验,领悟了很多交谈要诀。有些时候,一个同样的问题用一个不同寻常的方式。但这三天半的展出对我来说可谓获益良多,各个环节的接触,协调,使我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经验,期待着下一届展会的到来,我充满信心。

三.个人感触

整体展会的圆满成功,这和我们整个团队的努力和大家充分准备密不可分,但是展会细节上还是有小小遗憾。谈谈我的想法。我个人总结出来六个字:团队,文化,制度。

团队即团队的建立,大家思想的统一,整个团队要并肩作战,就是团结,众志成城,团结就是力量,团结的力量能解决所有事情。文化即文化的建立,这个其实和前面所说团队的建立大同小异,我所说的文化就是大家共同奋斗的激情,共同奋斗的氛围,要培养出一种快乐工作,自愿工作的热情,都心甘情愿的付出工作,与部门荣辱与共!制度即制度的建立,各种规章要不断完善,各个流程环节要深入细化, 任务责任化,明确化和系统化。赏罚分明,重赏轻罚,但目的只有一个通过灵活运用激励,增强团队凝聚力,更好地完成任务。

四.展会心得 1. 要满腔热情。

常言说得好,表现得热情,就会变得热情,反之亦然。如果你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你就会变得不耐烦,而且讨人嫌。热情洋溢无坚不摧,十分有感染力。要热情地宣传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在参观者看来,你就代表着你的企业。你的言行举止和神情都会对参观者认识你的企业产生极大的影响。2. 不要坐着。

展览会期间坐在展位上,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你不想被人打扰,显得不够热情,容易被顾客忽略!3. 不要以貌取人。

展览会上惟一要注重仪表的是参展单位的工作人员,顾客都会按自己的意愿尽量穿着随便些,如牛仔裤、运动衫、便裤,什么样的都有。所有,不要因为顾客穿着随意就低眼看人。4. 了解信息 展览会上可以了解同行的信息,通过展览会将各地的同行聚集,可以明显的感受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空间,了解自己产品的市场潜力。如这次展会报价中就会发现,我们的产品质量在刹车片市场上还是很有竞争性的,保证质优的同时比其他同行业的价格要稍微低点。5.分辨意向买家

会展实习总结 篇7

会展文化是大的文化概念的衍生品,文化概念的多义性、歧义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人们很难对其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也因此在会展文化概念的理解上业界有过激烈争论。随着我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会展文化理论对于促进和发展当前会展活动变得越来越重要,要深入了解会展业发展背后的文化因素,有必要对文化及会展文化的概念作一个比较透彻的了解。

一、西方的文化观

在西方,文化Culture一词,源于拉丁语C u l t u r a,而c u l t u r a则来源于c u lt u s,c u l t u s又是c o le r e的过去分词形式。而colere的基本含义就是“耕种、培育;修饰、打扮;景仰、崇拜”。从这里可以看出,无论今天的culture还是古代的colere都具有以下三个层次:第一,物质生产活动和对生产者的培养;第二,形成的社会礼仪;第三,宗教信仰层次上的意思。

1 8 7 1年英国社会学家爱德华.伯内特·泰勒(E.B.Tylor),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中就对文化的概念作了阐述:“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整体。”这是最早对文化进行界定的一个经典性定义,第一次给文化一个整体性概念,但是它并不全面,其中缺少“物质文化”的内容,这以后不断有研究者对泰勒的文化定义进行修正和补充。

在文化理论研究中,每当人们试图用某种固定的含义去限定文化概念时,文化却似乎总能超越这种限定。专门研究文化概念的法国学者维克多·埃尔(V.Hell),在对文化概念的发展历史和各种关于文化的概念进行比较之后甚至认为:“企图或者声称给文化概念确定范围是徒劳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文化与人类社会之间错综复杂的密切关系。

英国人类学家B.K.马林诺夫斯基在他的著作《文化论》中提出:“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及价值而言的,这概念包容着及调节着一切社会科学。我们亦将见,社会组织除非视作文化的一部分,实是无法了解的。”他从“满足人类的需要”的角度来阐释文化概念。他认为,一切文化要素,都是在活动着,发生作用,而且是有效的。“文化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同时它可以分成基本的两方面,器物和风俗,由此可进而再分成较细的部分或单位。”“我们发现文化含有两大主要成份——物质的和精神的,即已改造的环境和已变更的人类有机体。”

在马林诺夫斯基的理论中,最著名的是他的如下一句断语:社会制度是构成文化的真正要素。他说,任何社会制度都针对一根本的需要;在一合作的事务上,和永久地团集着一群人中,有它特有的一套规律及技术。任何社会制度亦都是建筑在一套物质的基础上,包括环境的一部分及种种文化的设备。用来称呼这种人类活动有组织的体系最适合的名词莫若“社会制度”。在这定义下的社会制度是构成文化的真正组成部分。

社会制度是指人类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相对持久的社会关系的定型化。社会制度这种规范体系,具有行为导向、传递与创造文化等多种功能,会展活动就是人类针对某种需要,运用特有规律及技术进行的一种很强组织规范性的社会活动,它本身就是制度文化的具体体现。

二、广义的文化观

在中国,“文化”是古已有之的词汇。“文”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如《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可见中国的“文化”一开始就专注于精神领域,而Culture却是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生发,继而引申到精神活动领域的,这层意义上讲,Culture的内涵比文化更为宽广,接近于今天人们通常理解的广义“文化”。

《辞海》中写到:“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早在“五四”运动之后,我国就对文化的定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1922年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一书中讲到:“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有价值的共业也。”胡适则于1926年在《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化的态度》一文中,指出“文化是文明社会形成的生活的方式。”而陈独秀对这种宽泛的文化定义提出了反驳,在《文化运动与社会运动》一文中他批评道:“有一班人并且把政治、实业、交通都拉到文化里面了,我不知道他们因为何种心理看到文化如此广泛,以至于无所不包?”他力主文化“是文学、美术、音乐、哲学、科学这一类的事。”他提出的就是狭义的“文化”。

广义的“文化”包容了人类创造的一切事物。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便可以理解半坡文化、仰韶文化、建筑文化、雕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等的各种文化称谓。这些文化现象大多是以物质为载体,但其中又包含了人类精神文化之底蕴;广义的文化可以这样理解,即凡是不属于人类创造之事物就不属于文化,这样一个文化的概念之包容是极其广泛的,可以说除自然界以外的所有人类之创造物、行为、思想等等都可以称为文化。

三、会展活动的文化特质

会展活动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物物交换。“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这是我国历史文献中有关市场的最早记载,距今约有2600年的历史。会展的形成是人类物质文化交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贸易的出现逐步发展起来的。欧洲十二世纪的集市可以说是展览会的雏形,1756年举办的英国产业博览会是最早的现代意义博览会,1851年英国为炫耀工业革命后的伟大成就而成功举办的“水晶宫”博览会是第一个世界性的博览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会展活动不断受到社会政治和经济文化各种变迁的影响,会展的内容形式、功能结构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直至发展到今天以倡导人类文明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会展已经不是举办贸易盛会的简单概念,它作为一种复杂多样的经济文化现象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它更关注交流与发展,以有容乃大的天地情怀熔文明为一炉,更多的寄托人类的思想观念,给世界每每带来巨大深远的影响。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会展活动受到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其内容、形式、功能都在不断地延续、发展、变化。其自身所体现出的文化特质,始终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首先会展活动展出的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及其产品构成了广博的物质文化层面。会展活动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最早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物物交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产品的不断丰富,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的交换,直至当今的世界博览会,它所展现的内容从始至终都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事物,它们是构成文化创造的基础,这些产品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人类对自然界认识把握、利用、改造的深入程度,反映社会生产力水平。

其次会展活动在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组织规范构成了多样的制度文化层面,人类在创造了一个文化活动同时又制造出约束自身的社会环境及一系列的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准则,并将其规范为各种各样的社会制度、组织、社团等等。会展是一种社会活动,需要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进行。在我国每举办一个展会都根据其规模需要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展览公司、参展企业等相关单位,按照一定程序,规章,遵守相关制度,共同协作完成。这期间体现更多的是社会制度文化。

此外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民风民俗的行为文化层。会展中的“会”有很大一部分成分是延续民风民俗的节庆文化活动,在我国具有商业性质和作为早期展览会雏形的庙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很久以来,庙会作为商品交往媒介,对促进商品流通,沟通城乡联系等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北平风俗类征·市肆》引《妙香室丛话》:“京师隆福寺,每月九日,百货云集,谓之庙会。”《汉书·王吉传》记载“是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许多流传多年的节庆活动,都是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文化模式,“它们在时间上是传承的,在空间上是播布的”。

会展活动是人类社会有意义的多种实践活动之一,其长期孕育形成的观念文化,即人类的心理结构、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在会展活动的举办过程中,从总体上以及各个层面均会有所表达和展现,参与者在整个会展活动的过程中,每个人所依据和遵循的社会心理、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文化特质都会在活动中有所体现,而这正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受到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四、会展文化及其研究环境

会展活动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等多个层面都有不同的文化属性。早在2005年陈泽炎先生就对会展文化给出了界定,“会展文化”应包含三个层面:

一是会展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所代表和直接反映出来的关于文化的内容;

二是会展活动作为一种行业,其所表达、显现出来的行业精神、社会价值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三是指会展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他们在筹备、举办、参加会展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中的文化修养;

面对这样一种纷繁复杂多层次的文化内容,我们要深入理解“会展文化”含义,需要基于一个宽泛的文化环境下进行研究,更有必要将其置于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全面探讨。会展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不仅是商业活动的载体,也是社会文化的载体。

文化在人类社会中多层次、多形式的广泛存在,任何产业和经济形态要得到健康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文化环境和背景做支撑。会展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所倡导的积极价值观念和行业精神能在潜移默化中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协调各种矛盾和冲突,维持行业自身及周边的安定有序,中国会展经济要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其根本,文化是其本质的竞争力和生命力。会展活动从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对文化的阐释和体现,对“会展文化”的不断研究是会展业保持发展的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首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盛装开幕。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

[2]、霍桂桓。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哲学研究初探[J]。哲学动态,2002年第4、5期

[3]、天河水,文化是什么。中华管理论坛,http://www.vcmc.net/forum/maga-zine/read.php?id=1227

[4]、维克多。埃尔,康新文、晓文译,文化概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5]、马林诺夫斯基,费孝通,等译。文化论[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

[6]、易成利。试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7]、马勇,冯玮。会展治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上一篇:西关小学简报下一篇: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个人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