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内容(精选10篇)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篇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生活高度社会化的今天,人们要想吃的安全,吃得放心,吃出健康,除了有关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的相关食品卫生法规、条例的规范和制约外,我们还必须认识和了解我们日常饮食中的食品安全,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健康美好!

在日常的饮食中要想注意食品安全,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什么是安全食品,所以我们必须明白什么是绿色食品;什么是无毒无害食品;什么是健康食品;如何辨识食品标签;如何用感官辨识食品。

绿色食品,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食品。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而A级绿色食品是指产地环境质量要求评价项目的综合污染指数不超过1,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允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地使用安全的人工合成农药、兽药、鱼药、肥料、饲料及食品添加剂。AA级绿色食品是指产地环境质量要求评价项目的单价污染指数不超过1,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且产品需要3年的过渡期。

无毒无害食品是指食品对人的安全性,包括微生物污染程度、化学污染程度、放射性污染程度。无毒无害,指在正常食用条件下不危害人体健康,不造成急性及慢性疾病。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指的是:⑴食品本身含有有毒物质(如河海豚、毒蘑菇)。⑵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毒素(如发芽土豆产生龙葵素,鱼类产生组织胺)。⑶含有致病微生物或产生毒素物质(如葡萄球菌产生肠毒素)。⑷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包括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放射性污染等。⑸食品中过量添加某些化学物质或包装容器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迁移等原因造成的食品污染。

21世纪人类首选健康食品:⑴绿茶,①用于防治各类癌症,如胃癌、食道癌、肝癌及皮肤癌;②可以预防心脏病;③用于漱口可防治蛀牙。⑵蒜头,①清血和杀菌;②可防治心脏病;③可降低胆固醇。⑶西红柿,①富含抗氧化功能的番茄红素和丰富的维生素C;②防治与消化系统有关的癌症和前列腺癌。⑷蓝莓,①抗氧化和增进脑力;②预防心脏病和癌症。⑸红酒,①含抗氧化剂,有助增加好的胆固醇(HDL-C);②减少血管硬化;③喝少量红酒对心脏有益。⑹菠菜,①含大量铁质及叶酸;②防治血管疾病及心脏病;③保护视力;④热量低。⑺三文鱼,①含有OMEGA-3脂肪酸;②可预防血管阻塞;③可预防脑细胞老化,如老年痴呆症;④可降低胆固醇。⑻燕麦,①降低血压及胆固醇;②预防心脏疾病、大肠癌等。⑼西兰花,①含丰富胡萝卜素及维生素C;②减少罹患各种癌症的机会,如乳腺癌、直肠癌及胃癌等。⑽坚果,①含丰富维生素E;②降低胆固醇和预防癌症;③预防心脏病。

如何辨识食品标签?首先,食品名称,国家标准规定,食品名称必须采用表明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如使用“新创名称”、“奇特名称”、“牌号名称”或“商标名称”,则必须同时使用表明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其次,配料表,按规定,除单一配料的食品外,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明配料表。所谓“各种配料”是指所有配料。必须标出饮料、冷食、酒中的添加剂,果汁饮料、果酒(含葡萄酒)的原果汁含量,啤酒的原麦汁浓度,各类酒的酒精度,肉灌肠品中的淀粉含量。接着,食物的净含量,这是包装食品必须标注的内容。含有固、液两项物质的食品(如糖水菠萝罐头)还必须同时标注该种食品的固形物重量。同一容器中如含有相互独立且品质相同、形态相近的几种食品时,在标明净含量的同时还必须标明食品的数量。如盒装月饼,在标签上要标明内装月饼的块数;礼品酒盒上需注明装酒的瓶数。进口食品必须标明原产国、地区(指港、澳、台)名及总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同时必须标明本产品执行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号。

食品质量感官辨识,就是指凭借人体自身的感官器官,实际上就是凭借眼、耳、鼻、口(包括唇和舌头)和手,对食品的质量状况做出客观的评价。也就是通过用眼睛看、鼻子嗅、耳朵听、用口品尝和用手触摸等方式,对食品的色、香、味和外观形态进行综合性的鉴别和评价。⑴通过对食品感官性状的综合性检查,可以及时、准确地鉴别出食品质量有无异常,便于早期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⑵方法直观、手段简便,不需要借助任何仪器设备和专用、固定地检查场所,不需要专业人员。⑶感官鉴别方法常能察觉其他检查方法所无法鉴别的食品质量问题以及特殊性污染引起的微小变化。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生活高度社会化的今天,人们要想吃的安全,吃得放心,吃出健康,除了有关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的相关食品药品卫生法规、条例的规范和制约外,我们还必须认识和了解我们日常饮食中的食品药品安全,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健康美好!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篇2

1 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

人们对假药劣药深恶痛绝, 对假药劣药的危害刻骨铭心。但是, 对符合药品质量标准的药品由于不合理使用造成的伤害则认识不够, 关心不够, 致使同样的悲剧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患者身上轮番上演, 使患者深受其害。

药品不良反应 (ADRs) 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2]。合理用药则是指在适当的时间, 将合适的药物以适当的剂量、适当的给药途径、适当的给药速度、单独或与适当的其他药物配伍用于合适的患者, 以期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3]。即临床合理用药强调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与适当性。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的固有属性, 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 药品也会出现不良反应;而不合理地使用药品则可使原本不会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了, 轻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严重者威胁患者的生命。因不合理用药导致住院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约为10%~20%, 其中5%的患者因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而死亡[3]。由此可见, 合理用药对于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现实情况下, 加强医学生药品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知识的培训, 提高其技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医学生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知识与能力现状

现有的临床医学教育并没有将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纳入课程体系, 由于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教育的不足, 导致医学生在用药知识、观念、行为上与合理用药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4]。李燕等[5]最近进行的临床医学生合理用药意识和行为的调查发现, 医学生合理用药意识水平越高, 其合理用药行为的水平也越高, 说明加强医学生合理用药理论培训对于提高其合理用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王金权[6]进行的调查表明, 60%~70%的医学生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标识认识不清, 新药知识和中成药知识更是缺乏。赫欣等[7]在对医专学生合理用药知识、态度与行为的调查中发现, 学生的合理用药知晓率在60%左右, 不良用药行为率为20.1%~91.8%;同时发现, 低年级与高年级、男女学生间这种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 (P<0.01和P<0.05) , 口腔医学和护理专业合理用药知晓率更低 (P<0.05和P<0.01) 。可见, 医学生在合理用药知识与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目前, 国内关于医学生药品不良反应知识与能力的调查未见到类似报告。我院科教科曾在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及部分大专院校药剂专业的实习生中进行过初步调查, 发现这些学生在校期间未接受过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培训, 撰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不知从何下手, 临床合理用药知识也是知之甚少。针对这种情况, 我院科教科在实习生岗前教育中增加了这方面知识的培训,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反映良好。

3 医学生掌握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知识的不足及其后果

医学生掌握药品不良反应知识不足与能力不够,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一旦出现药品不良反应不能识别, 也不知如何应对, 特别是发生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时不知所措。这可能会错过抢救的最佳时机,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严重的将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与不良的社会影响。

医学生掌握合理用药知识不足与能力不够, 将会产生治疗不足与过度治疗的问题, 轻者使患者使用药品的疗效不佳, 增加不必要的医疗支出;重者除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 (抢救药品与器械的使用) 以外, 有的甚至导致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 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此类教训不胜枚举, 国内屡见不鲜。国外也有不少报道[8]。

4 加强医学生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知识培训的几点建议

针对医学生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知识与能力的不足, 本文提出几点应对之措施, 供医学教育管理者和临床教学基地的领导者参考。

4.1 将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教育纳入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

要从根本上提高医学生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知识水平, 绷紧药品不良反应这根“弦”, 树立合理用药的观念, 促进药品的安全与合理使用, 就必须从医学教材入手 (有条件的院校可采取在线学习的办法[9]) , 在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高年级的医学生[10]中将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教材作为必修课程, 使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教育制度化、长期化。只有这样才会增强医学生药品不良反应观念与合理用药的意识, 这是提高医疗机构医生个人和医院整体临床用药水平的根本方法。

《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教材内容应至少包括以下: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的概述, 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处方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以及国家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临时性管理文件等) , 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案例分析, 常用药品一般不良反应论述, 药源性疾病及其处理等等。

4.2 在实习计划中增加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的实习内容

据了解, 医药院校医学生实习计划中均没有关于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的时间安排。建议各院校在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手册中增加这一内容, 实习时间安排2周为宜。在临床科室实习期间, 同时强调:“在疾病诊疗过程中, 要密切注意使用药品的不良反应, 做到合理检查, 合理用药, 合理治疗”的内容。

4.3 实习基地应安排临床药师带教医学生

医学生2周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临床实践, 应安排药学部的临床药师带教。内容至少包括:药品分类与药理作用, 药品通用名称和商品名称, 药品不良反应的判断及其报告的填写与上报, 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深度分析, 处方与医嘱合理用药审查程序与方法, 合理用药个例分析, 静脉药物配置合理性审查与处理, 药物相互作用分析与处理等。

4.4 增加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知识的理论考试与技能操作考核内容

在药学部的临床实践结束以前每名医学生均应进行至少1次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知识的理论考试, 将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书写与上报、门诊处方和住院患者医嘱合理用药病例分析等作为临床实践技能操作考核的内容。临床科室的出科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也应反映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的内容。理论考试与技能操作考核的成绩记入医学生实习手册。

4.5 及时进行监督与检查

实习基地的管理职能部门科教科应在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中反映医学生临床实习中有关药品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的内容, 定期进行监督与检查, 并予以记录备查。

5 结论

在医学生的医学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加入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的内容, 并积极有效地组织实施, 对于提高临床医生个人和医疗机构整体的临床用药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效果难以估量, 值得医学教学管理者及临床教学基地领导者重视。

摘要:目的 探讨加强医学生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知识培训的方式和方法。方法 根据医学生药品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知识与能力的现状, 提出提高医学生药品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知识与能力的建议。结果 提高医学生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知识和能力, 应采取学校理论教学和教学基地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增加理论培训课程与临床实践带教的方法, 使医学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知识与能力得到切实提高。结论 加强医学生药品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知识的培训值得医学教学管理者和临床教学基地领导者重视。

关键词:医学生,医学教育,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知识,培训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Z].卫科教发[2008]45号, 2008.

[2] 雷招宝.药品不良反应知识问答[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1.

[3] 雷招宝, 柳青, 贾东岗.临床合理用药270问[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1.

[4] 刘文彬.促进医学生合理用药的参与式培训研究[S].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8.

[5] 李燕, 徐小军, 张新平.临床医学生合理用药意识和行为之间关系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2, 32 (5) :784-786.

[6] 王金权.医学生用药认知水平调查分析[J].西部中医药, 2013, 26 (2) :68-70.

[7] 赫欣, 杨俊涛, 王文宝, 等.某医专学生合理用药知识态度与行为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8) :113-114.

[8] Gwee MC.Teaching of medical pharmacology:the need to nurture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desired attitudes for safe and rational drug prescribing[J].Med Teach, 2009, 31 (9) :847-854.

[9] Likic R, White C, Cinti S, et al.Online learning applied to a course on rational therapeutics: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between final year students of two medical schools[J].Br J Clin Pharmacol, 2013, 75 (2) :373-380.

药品基本知识培训 篇3

答: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什么是OTC?

这是最常见的解释,OTC是英文Over The Counter(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物)的缩写,在医药行业中特指非处方药;

OTC(Over The Counter)非处方药物,我国卫生部医政司是这样定义的:它是消费者可不经过医生处方,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品,而且是不在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下就能安全使用的药品,即不需要凭借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的处方即可自行选购、使用的药品。

OTC中又分甲类OTC和乙类OTC。甲类(红色)的可在医院、药店销售;乙类(绿色)的是可以在医院、药店、超市、宾馆等地方销售。

相对于OTC,RX是指必须凭借执业医师或医生开取的处方方可购买的药品。

非处方药在国外称之为“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物”(Over The Counter),简称OTC,此已成为全球通用的俗称。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不是药品本质的属性,而是管理上的界定。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是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有保障的。其中非处方药主要是用于治疗各种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疾病。甲乙类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由处方药转变而来,是经过长期应用、确认有疗效、质量稳定、非医疗专业人员也能安全使用的药物。不过在非处方药中,还有更细的分类,红底白字的是甲类,绿底白字的是乙类。甲乙两类OTC虽然都可以在药店购买,但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乙类非处方药除了可以在药店出售外,还可以在超市、宾馆、百货商店等处销售。怎样识别非处方药

(1)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非处方药的包装必须印有国家指定的非处方药专有标识(OTC)。甲类非处方药标识为红色,乙类非处方药标识为绿色。

(2)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试行)》的规定,进入药品流通领域的非处方药,其相应的忠告语应由企业醒目地印制在药品包装或药品使用说明书上。具体内容为: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按说明书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3)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非处方药标签的有7项内容:(1)产品名称;(2)生产商、包装商或分发商的名称、地址;(3)包装内容物;(4)所有有效成份的INN(国际非专利药物通用名)名称;(5)某些其它组分如乙醇、生物碱等的含量;(6)保护消费者的注意事项及忠告性内容;(7)安全、正确使用该药品适当的用药指导。因此,人们在识别非处方药时一般可从其品牌、标识物、标签及含有OTC指导的用语中得以辩认

(4)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还明确要求:非处方药的标签与说明书要十分详尽,药品说明书内容项目除有药品名称外,还要求该药的主要成分、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 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生产日期、有效期、贮存方法以及批准文字等,以便利病患者能够按照自己身体出现的症状作出自我判断,然后对照说明书进行自我治疗。

(5)有人认为,“OTC”比处方药疗效差。有的不按说明书服用,加大剂量或缩短间隔时间使用;有的则不相信“OTC”,有病仍是按习惯跑医院找大夫,耽误了不少功夫。其实,这 两种情况都是认识上的误区。在临床上,一些有经验的专科医生也常常利用非处方药来为病患者治疗,为的是减轻处方药的毒副作用或增进其功效。由此可见,处方药与“OTC”并 非疗效的“好”与“差”之分。

什么是药品批准号?

简单地说,药品文批准号就是药品的“身份证”。具体来说,它是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经审查后发给生产的药品一个表示批准的文号。《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在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该药品”。

国产药品的批准文号格式为:国药准字H(Z、S、J)+4位年号+4位顺序号,进口药品的批准文号格式为:H(Z、S)+4位年号+4位顺序号,其中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J代表进口药品分包装等。购买药品时应认准药品批准文号。

消费者有时会把药品和保健食品混淆,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保健食品对治疗病症可能起到辅助的效果,但不能代替药品。正式批准的保健食品具有天蓝色专用标志,像个小草帽,与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上下排列或并列。国产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是“卫食健字”或“国食健字”。因此,广大消费者在选择药品或保健食品时应注意他们各自的“身份证明”。辨别药品、保健食品的真假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中“数据查询”栏目进行查询。

药品保健品的区别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保健食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保健品,适用于特定人群的保健作用。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

保健食品俗称保健品,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所以在产品的宣传上,也不能出现有效率、成功率、等相关的词语。

药品和保健品的批准文号也有不同:

药品在包装上一定能够看到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或Z.S.J.B.F)+8位数字”,它的意思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生产、上市销售的药品,H字母代表化学药品、Z中成药、S生物制品、J进口药品国内分包装、B具有辅助治疗作用的药品、F药用辅料。

如果包装上没有“国药准字”批准文号,肯定不是药品,如果有“国药准字”你登陆国家药监局数据查询,输入药品名称或“国药准字”后面的字母和8数字,查不到的也是假药。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篇4

单位姓名日期分数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是从()起正式实施的。

A.2001年11月1日B.2001年12月1日C.2002年1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是由()签署的。

A.国家主席江泽民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李鹏C.国务院总理朱镕基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是从()起正式实施。

A.2002年8月4日B.2002年7月1C.2002年9月15日

4.《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

A.5年B.7年C.10年

5.新开办药品批发企业和药品零售企业,应当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之日起30日内,向发给其《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申请《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受理药品零售企业认证申请的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工作日内,将申请移送负责组织药品经营企业认证工作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A.5个B.7个C.10个

6.处方药,是指凭()处方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

A.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B.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或执业药师C.执业药师

7.经营处方药,()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应当配备执业药师或其他依法经资格认定药学技术人员。

A.甲类B.乙类C.甲、乙两类

8.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城乡集市贸易市场没有药品零售企业的,当地药品零售企业经所在地县(市)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后,可以在该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内设点并在批准经营的药品范围内销售()药品。

A.处方B.非处方C.处方和非处方

9.国家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国家根据非处方药品的()性,将非处方药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

A.有效B.安全C.确切

10.疫苗类制品、()、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诊断试剂及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生物制品在销售前或进口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进行检验或审核批准;检验不合格或未或未获批准的,不得销售或进口。

A.计划生育类药品B.抗癌类药品C.血液制品

11.药品生产企业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必须符合(),并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注册。

A.药用要求B.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标准

C.药用要求和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标准

12.非药品不得在其()及有关宣传资料上进行含有预防、治疗、诊断人体疾病等有关内容的宣传;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A.说明书B.包装、标签C.包装、标签、说明书

13.中药饮片的标签必须注明(),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必须注明药品批准文号。

A.产地、品名、规格、生产日期

B.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

C.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

14.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决定,责令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药品,暂停期间不得发布()药品广告;已经发布广告的,必须立即停止。

A.该品种B.有关品种C.所有品种

15.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及其有关证据材料采取查处,扣押的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自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之日起7日内做出是否立案的决定。

A.媒体曝光B.病人举报C.证据证明

16.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擅自发布药品广告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后,应当通知广告监督管理部门()。

A.责令整改B.予以罚款C.依法查处

17.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未违反《药品管理法》和《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并有()证明其不知道所销售或者使用的药品是假药、劣质的,应当没收其销售或使用的假药、劣药和违法所得;但是,可以免除其他行政处罚。

A.充分证据B.书面证据C.旁人证据

18.药品认证,是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实施相应的质量管理规范进行()并决定是否发给相应认证证书的过程。

A.检查、评价B.验收、评定C.检查、验收

19.《药品管理法》第五十九条第二款“禁止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或者其他代理人以()名义给予使用其药品的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药品采购人员、药师等有关人员以财务或者其他利益。”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篇5

一、从事食品经营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食品生产:常见的如白酒小作坊、糕点小作坊、榨油小作坊、挂面小作坊等(需要对食品原材料进行加工

食品流通:副食店、超市(采购后售卖,不做任何加工 餐饮服务:餐馆(提供就餐场所 以上三个环节存在交叉

二、哪些食品被禁止生产经营(《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三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四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六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七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八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九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十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十一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三:食品经营有哪些基本要求

1、证、照齐全(先证后照,证是主体

2、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学习和培训。

3、从业人员有健康体检证明(可在乡镇卫生院办理

4、采购食品、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应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并做好记录保存不少于两年

5、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6、预包装食品要有标签:(一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二成分或者配料表;(三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四保质期;(五产品标准代号;(六贮存条件;(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八生产许可证编号;(九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7、不生产经营第二条提到的食品。

四、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工作职责(暂行

一、协助乡镇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做好本辖区的食品药品安全日常工作。

二、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食品药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配合乡镇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三、了解掌握本辖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消费等情况以及群众对食品药品质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收集、整理、汇总和分析本辖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并定期上报反馈。

四、及时举报本辖区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报告本辖区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协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人员做好调查取证和应急处置工作。

五、负责本辖区群体性聚餐的备案登记,做好群体性聚餐安全监督指导工作。

六、按时参加县、乡镇组织的食品药品安全会议和各种培训活动。

七、完成乡镇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工作职责(暂行

一、开展或协助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工作。

二、负责收集和提供辖区内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和消费单位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

三、及时报告涉嫌违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的行为和线索,协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

四、及时上报辖区内的食物中毒和不明原因病死家畜、家禽事件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五、配合做好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群众监督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建议或意见。

六、接受乡镇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和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

七、积极配合做好乡镇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安排的其他工作。

六、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基本资料:

1、负责人、从业人员身份证,以及健康体检证明(可在卫生院体检

2、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3、工商所出具的《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篇6

关键词:抗感染药,药品说明书,数据收集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儿童用药经验, 提出影响用药安全有效地因素。以期准确把握儿童最需求的抗感染药物, 提升儿童安全用药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仔细收集我院西药房中比较常用的50种抗感染药药品说明书中有关儿童用药的说明书, 其中口服抗感染药药品说明书有28种, 占56%;注射性抗感染药药品说明书有16种, 占32%;外用性抗感染药药品说明书有6种, 占12%。认真参照《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 对抗感染药品说明书中的重点关注项目, 例如用量用法, 禁忌、不良反应、药动学等, 有没有涉及儿童的用药的具体情形, 并进行有效地分析调查[1]。

1.2 方法

分类的标准。一是说明书中的内容详细, 抗感染药药品说明书中有关儿童用药的用量及用法包括给患儿的用量及用法, 并且说明在患儿的某一个的年龄阶段可以使用, 或是在某一个的年龄阶段患儿经过试验证实是能够使用的。二是用药说明书采用模糊处理, 模糊用量及用法包括一部分的年龄阶段患儿的用量, 或是给出一个合适的范围, 但没有比较详细的交代;患儿用药的药量要逐渐减少, 但是没有给出比较具体的用量及用法。如:同种药物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时应该不一样, 同种药物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用法用量应该不一样, 在不同个体是应该不一致, 在新生儿方面用量提及极少, 应该多做统计说明[2]。三是说明书中没有任何用药指导说明, 没有交代任何抗感染药药品说明书中有, 关儿童用药内容, 只是交代该药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线医生常通过药典, 临床药物手册了解用法用量, 但各家出版社用量不统一, 给临床一线儿科医生带来很大困惑。

2 结果

本院50种抗感染药药品说明书中, 有关儿童的药品的说明书中对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以及禁忌介绍的比较少, 并且缺乏有关儿童药动学尤其新生儿的详细资料。以上的试验显示, 内容详细用药说明书有10种, 占总数的20%;内容模糊用药说明书的有25种, 占总数的50%;无任何说明的有15种, 占总数的30%。

3 讨论

目前, 我国14岁以下的儿童将近有3.2亿人, 儿童是国家的希望, 他们的身体健康涉及国家的健康。儿童在人成长一生过程当中, 在生理上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一个时期, 由于他们尚在发育阶段, 其身体机体的各系统、器官、心理等方面的功能都没发育完善, 在使用药物治疗中, 他们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分布以及排泄等方面的差异比较大, 用药的不同阶段, 对其反应也会不一样。抗感染药药品说明书中有关儿童用药特殊性要求我们重点关注临床上的儿童用药, 同时重点关注儿童用药学发展, 将有利于帮助儿童安全有效地用药。临床上, 抗感染药药品说明书一般是指导医患人士安全有效使用药物的基础, 也是医生的处方药、护理的药物以及儿童有效安全用药的最基础的科学信息源, 同时也是相关部门负责任制定的基本依据。现今, 对于药物说明书报道非常多, 但对于弱势群体-儿童用药的报道非常少[3]。

经过调查, 笔者发现抗感染药药品说明书中有关儿童用药内容存在如下具体问题: (1) 抗感染药物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的标注不明确; (2) 儿童用药内容中的用药规格与剂型比较少; (3) 各种药品厂家各有一套说明书的标准, 差异性比较大, 难以识别; (4) 临床试验上的数据比较少, 同时中成药儿童的用药标注率也比较低; (5) 药品说明书的内容没有及时更新; (6) 一些外用药的儿童用药上的内容项缺省严重; (7) 一些说明书的内容自相矛盾。

综上所述, 抗感染药药品说明书中有关儿童用药内容存在许多问题, 这将会严重的影响患儿用药的合理性。抗感染药药品说明书中有关儿童用药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 确保儿童用药透明、安全。笔者建议药品监督部门、药品审批部门、药品企业以及医院要共同努力, 严格执行审批制度, 有效地加强相关药品的监督管理, 规范儿童用药说明书, 让其成为众多儿童患者以及儿科医生的合理用药的指南。

参考文献

[1]李非, 魏晶, 马艳彬, 等.中美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法规管理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0, 21 (5) :51-53.

[2]史强, 王晓玲.777例儿童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A].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83-84.

安全术语知识培训内容 篇7

1.什么“夏季五防”

答:指防汛、防雷电、防中暑、防触电、防中毒 2.什么是“ 四新”安全教育培训

答:是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实施投入试用前,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3.什么是安全“三违”?

答:“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简称。4.什么是“三定四不推五到位”?

答:“三定”:

定整改措施、方案。定完成任务时间。定整改负责人。

“四不推”是:查出的事故隐患,个人不推倒班组、班组不推到车间、车间不推到厂部、厂部不推到上级主管部门。

“五到位”是: 安全管理到位;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到位; 安全制度执行落实到位; 安全责任到位; 安全培训到位。

按照“谁主管、谁牵头,谁牵头、谁协调,谁协调、谁检查,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

5.什么是“岗位三好四会”

三好:

1、管好:自觉遵守各项设备管理制度,管好自用设备,做到工具、附件不损坏和不丢失,放置有序。安全装置、电器、仪表齐全好用。

2、用好:设备不带病运行,不超负荷运行,遵守安全、操作、检修规程,爱护设备。

3、修好:做好日常维护,能在维修人员指导下完成一级保养,并能协助维修人员做好二级保养工作。四会

1、会使用:熟悉所用设备结构,懂得设备技术性能,掌握操作方法,知道本岗设备在整个工艺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会正确使用设备。

2、会保养:会正确加油,能消除一般常见障碍,会根据各自职责参与各级保养工作,使设备保持整齐、清洁、润滑。

3、会检查:会检查安全、润滑、防护装置,会调整各操作部位,使之好用。

4、会排除故障:能通过不正常声音、温度、压力及检测,控制仪表的其它指示判断设备是否处于非正常状态,分析原因,并按各自职责排除。6.什么是“四不放过”(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2)责任人员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3)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4)事故制定的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7.什么是“八项制度”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篇8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一、大纲

1.食品中常见污染及预防控制 2.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基本要求)3.加工操作规程

4.食品安全事故处理/过程监控要求

二、食品中常见污染及预防控制

1.具体的能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传染病的部分病原菌 2.食品中常见的可致病的病毒最常见的是甲肝病毒

(一)食品中常见污染及预防控制

1.人感染寄生虫病大多是由于生食、半生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或食品加热不彻底所致

2.生物毒素人体摄入的后极易引起中毒、重者死亡。常见的有发芽马铃薯、青蕃茄、苦杏仁、鲜黄花菜、生黄豆等

(三)食品中常见污染及预防控制 1.部分有毒食品 河豚鱼、青皮红肉鱼 四季豆、扁豆、荷兰豆 生豆浆

野蘑菇(颜色鲜艳的大都有毒)2.能污染食品的物质 有机磷农药,蔬菜 瘦肉精,猪肉、猪内脏 亚硝酸盐 桐油 贝类毒素

三、餐饮服务监督管理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2月8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一)餐饮服务基本要求

餐饮服务提供者必须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餐饮服务许可证》。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二)餐饮服务基本要求

被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5年内不得从事餐饮服务管理工作,并且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得聘用此类人员从事管理工作。

(三)餐饮服务基本要求

1.应当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记录制

度。

2.采购记录应当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进货票据。应当按照产品品种、进货时间先后次序有序整理采购记录及相关资料,妥善保存备查。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四、操作管理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遵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餐饮服务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制作加工过程中应当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

(二)贮存食品原料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食品原料,并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操作管理

(三)应当保持食品加工经营场所的内外环境整洁,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四)应当定期维护食品加工、贮存、陈列、消毒、保洁、保温、冷藏、冷冻等设备与设施,校验计量器具,及时清理清洗,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五)操作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六)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当在冷却后及时冷藏;应当将直接入口食品与食品原料或者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七)制作凉菜应当达到专人负责、专室制作、工具专用、消毒专用和冷藏专用的要求;

(八)用于餐饮加工操作的工具、设备必须无毒无害,标志或者区分明显,并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设备应当在使用前进行消毒;

(九)应当按照要求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消毒,并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备用,不得使用未经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饮具;购置、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具、饮具,应当查验其经营资质,索取消毒合格凭证;

(十)应当保持运输食品原料的工具与设备设施的清洁,必要时应当消毒。运输保温、冷藏(冻)食品应当有必要的且与提供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保温、冷藏(冻)设备设施。

五、食品安全事故处理

1.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2.餐饮服务提供者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当立即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及用具、设备设施和现场,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采取控制措施。

3.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配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不得拒绝。

(一)食品检验

1.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开展抽样检验时,被抽样检验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配合抽样检验工作,如实提供被抽检样品的货源、数量、存货地点、存货量、销售量、相关票证等信息。

2.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餐饮服务环节的抽样检验工作,所需经费由地方财政列支

3.对检验结论有异议的,自收到检验结果告知之日起10日内,向组织实施检验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检申请,逾期未提出申请的,视为放弃该项权利。

六、过程控制要求

(一)采购验收要求

1.采购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有关要求,并应进行验收,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第28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33条规定不得销售的食用农产品。

2.采购时应索取购货凭据,并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

3.购置、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餐饮具的,应当查验其资质,索取消毒合格凭证。

4.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进行登记,作好记录。

(二)过程控制要求

1.贮存要求

1.1贮存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等,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

1.2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并对变质和过期的及时进行清理销毁。

1.3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识。冷藏、冷冻贮存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冷藏、冷冻的温度应分别符合相应的温度范围要求。冷藏、冷冻柜(库)应定期除霜、清洁和维修,校验温度(指示)计。2.粗加工与切配要求

2.1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2.2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产品原料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2.3易腐烂变质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2.4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

2.5切配好的食品应按照加工操作规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2.6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

2.7加工用容器、工具应符合规定。生熟食品的加工工具及容器应分开使

用并有明显标识。

3.烹调要求

3.1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

3.2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经加工后再次销售。

3.3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有国际或发达国家标准足以证明加工某种食品中心温度略低于70℃,能保证食品安全,也可允许该种操作方式。

3.4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

3.5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在清洁操作区凉透后及时冷藏,并标注加工时间等。

3.6用于烹调的调料器皿宜每天清洁,使用后随即加盖或苫盖,不得与地面或污垢接触。

4.备餐及供餐要求

4.1应认真检查待供应食品,发现有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供应。4.2操作时应避免食品受到污染。4.3菜肴分派、造型整理的用具应消毒。

4.4用于菜肴装饰的原料使用前应洗净,不得反复使用。

4.5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5.食品再加热要求

无适当保存条件(温度低于60℃、高于10℃),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的食品,需再次利用的应充分加热。加热前应确认食品未变质。

冷冻熟食品应彻底解冻后经充分加热方可食用。

加热时中心温度应符合规定,不符合加热标准的食品不得食用。6.留样管理要求

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重大活动餐饮服务和超过100人的一次性聚餐,餐饮服务提供者提供的食品应留样。

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应满足检验需要,不少于100g,并做好记录。

7.记录管理要求

人员健康状况、教育培训情况、原料采购验收、加工操作过程关键项目、食品安全检查情况、食品留样、检验结果及投诉情况、处理结果、发现问题后采取的措施等均应记录。

各项记录均应有执行人员和检查人员的签名。

各岗位负责人应督促相关人员按要求进行记录,并每天检查记录的有关内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经常检查相关记录,记录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督促有关人员采取措施。

有关记录至少应保存2年。8.信息报告要求

餐饮服务提供者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按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三章等有关规定报告。

冬季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内容 篇9

各班组:

当前进入冬季低温时期,车间、班组须逐级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加大风险识别和隐患整改力度,以保障人员、设备和工艺安全。结合车间安全生产工作特点,要求各班组针对如下安全生产知识要点组织实施教育培训。

1、防滑跌、坠落。降雪、低温天气条件下,楼爬梯、走廊、平台及地面积雪、积水、结冰、积料等需及时清除(可采取氯化钙融冰),上下楼爬梯和平台应抓好扶手、护栏,工作鞋注意选取防滑鞋底,生产区域内行走过程中提高滑跌防范意识。

2、防坠物。及时对管廊、建构筑物等高处设施构件损坏产生的隐患进行检查、举报,以促进车间隐患查处力度。提高高处坠物伤害防范意识,大风等特殊天气条件下更需注意部分部位的危险因素识别、警示及防范。目前分离器防雨棚、盐干燥厂房、干燥走廊平台支撑等隐患部位已列入整改计划,但在整改完成前,各班组、岗位均需采取警示、防范措施。

3、防火灾。对各岗位灭火器检查和更换配制,岗位人员负责维护保养及交接,保持完好备用,杜绝恶意滥用现象。

4、加强冬季交通安全教育。A、雨雪雾霾天气条件下高度注意车辆行驶安全,改变不良驾驶习惯,集中驾驶注意力,谨慎行车过程。注意安全车距、行车速度控制、正确制动、行人避让等事项。B、冬季防寒衣帽类穿戴物容易遮挡视线,自行车、电动车骑行过程中注意预防视角不全盲目行进、变道、拐弯、过路等行为,电动车骑行过程应戴好防护头盔。C、强调厂内交通安全,生产区域内严禁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进入,厂内道路行走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集中,及时避让叉车、货运车辆。

5、加强设备、工艺管线冬季安全运行管理,组织培训和实施《三车间冬季生产系统防冻防凝工作方案》,严防操作事故的发生。

餐饮业卫生知识培训内容 篇10

食品的采购、贮存的卫生要求(采购和库房管理注意)

一要问清货物来源,不要采购来路不明的食品及死因不明的禽、畜。

二是注意食品卫生质量,不要采购不新鲜、变质、生虫、有毒、有害或过期食品。三要对定型包装食品索取检验合格证,看商标标志,不要采购无证明和商标标志,项目不全的食品。(注意索证)

从外地购进食品应索取 食品的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定型包装食品必须标明哪些标识?

必须在包装标识或产品说明书上标明: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保质期限、食用或使用方法。贮存食品应做到那“四防”?

防尘、防蝇、防鼠、防潮(防霉或防腐)

贮存食品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仓库应当通风良好。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食品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并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注意食品登记,特别注意登记仓库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同类食品先进先出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必须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措施,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

1、有效遏制鼠类、蚊、蝇、昆虫的最根本是做好环境卫生,包括合适的垃圾贮存和运出制度。同时要避免在企业内有昆虫孳生地、鼠类孳生的窝穴。并有能防止昆虫鼠类的措施。纱门纱窗、防鼠网等。

食品的加工卫生要求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有与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等厂房或者场所;

应当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洗涤、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 食品加工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应当合理,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要做到生熟分开?

有三个方面:一是生、熟食品制售者应分工;二是盛装生熟食品的工具、用具、容器应分开并有明显标志;三生熟食品不能存放在同一库房或冰箱内。

厨房的要求:厨房的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饮食建筑设计规范〉中餐厨比要求是1:1.1)墙壁应有1.5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 地面应由防水、不吸潮、可洗刷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配备有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以及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设施。

餐饮具的卫生要求

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必须洗净,保持清洁;

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

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

洗刷餐饮具必须有专用水池,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 其他水池混用。

洗涤、消毒餐饮具所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食品用洗涤剂、消毒剂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餐具专用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饮具贮存柜上有明显 标记。餐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凉菜间、蛋糕间:配有专用冷藏设施、洗涤消毒和符合要求的更衣设施,室内温度不得高于25℃。制作凉菜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凉菜间必须每天定 时进行空气消毒;

(二)操作人员必须穿戴洁净的工作衣帽,并将手洗 净、消毒;

(三)凉菜应当由专人加工制作,非凉菜间工作人员不得擅 自进入凉菜间;

(四)加工凉菜的工用具、容器必须专用,用前必须消 毒,用后必须洗净并保持清洁;

(五)供加工凉菜用的蔬菜、水果等食 品原料,必须洗净消毒,未经清洗处理的,不得带入凉菜间;

(六)制 作肉类、水产品类凉菜拼盘的原料,应尽量当餐用完,剩余尚需使用的 必须存放于专用冰箱内冷藏或冷冻。凉菜(荤菜)须做到那“五专”?

“五专”是指专人加工、专室制作、专用工具、专用冷臧、专用消毒设备。

食品加工人员的个人卫生要求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有一定的食品知识 食物的营养知识和卫生知识。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生产、销售食品时,必须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上岗时,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止污染食品

1、进车间前,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靴、鞋。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并要把双手洗净。

2、直接与原料、关成品、成品接触的人员不准戴耳环、戒反映、手镯、项链、手表、不准浓艳化妆、染指甲、喷洒香水进入车间。

3、手接触脏物,进厕所,吸烟,用餐后都必须把双手洗净才能进行工作。

4、上班前不许酗酒,工作时不准吸烟、饮酒、吃食物及做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5、操作人员手部受到外伤,不得接触食品和原料,经过包扎治疗戴上防护手套后,方可参加不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

6、不准穿工作服、鞋进厕所或离开生产加工场所。

7、生产车间不得带入或存入个人生活用品,如衣物、食品、烟酒。药品化妆品等。

8、进入生产加工车间的其他人员(包括参观人员)均应遵守本规章的规定。

三、卫生管理与卫生安全

卫生管理是各项卫生措施得到落实的保证。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加强对所生产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

应按产品品种分别建立生产工艺和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车间、工序、个人的岗位职责,并定期检查、考核。

制度要明细、明确,便于检查、考核。

加强食品卫生安全,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食品加工场所,消杀用品专人定点存放。这一点很重要,一些大的食品卫生事故的发生往往与此相关如:投毒和有毒物的误用误食。

食物中毒相关知识及预防

1、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素未除尽引起的食物中毒、误食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2、细菌性食物中毒 特点:季节性多发

预防:重点抓发生条件、重点食物、重点环节 禁食野生动物,禁食死因不明动物

3、化学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预防:防止交叉污染。食物有显明标签,使用前核对。非食用物品不得与食品混放。消毒杀虫药剂专人负责,专柜存放。(硝当盐中毒的例子很多)

4、食物中毒素未除尽引起的食物中毒 预防:了解相关知识。

举几个常见食物中毒食物相关例子:

扁豆中含有一种叫红细胞凝集素的物质,食后能引起中毒,这种物质加热即可破坏,所以加工扁豆必须炒熟煮透。

鲜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食后能引起中毒,这种物质加热即可破坏,所以必须净水浸泡,炒熟煮透。河豚鱼中毒。

土豆(龙葵素引起中毒,薯芽中龙葵素含量最多)未煮沸的或未煮透的豆浆。

5、误食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如毒蘑菇

上一篇:运输合同 : 公路运输合同下一篇:如何写班级日记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