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2024-1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共9篇)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篇1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二)教学反思的类型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方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像法、档案袋法等等。现就把反思类型和反思方法结合在一起作简要介绍。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横向反思和比较反思,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个体反思和总结法,“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过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集体反思与对话法,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之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时间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4〉注重教师之间的或做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请教育教研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进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三)教学反思的过程

教师反思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有人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将教师反思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在此过程中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也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1.具体经验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在此过程中,接触到新的信息是很重要的,他人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理论原理,以及意想不到的经验等都会起作用。一旦教师意识到问题,就会感到一种不适,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于是进入到反思环节。这里关键是使问题与教师个人密切相关。使人意识到自己的活动中的不足,这往往是对个人能力自信心的一种威胁,所以,让教师明确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并不容易。作为教师反思活动的促进者,在此时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帮助教师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2.观察与分析阶段

这时,教师开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也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获得观察数据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自述与回忆、观察模拟、角色扮演,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档案等。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教师要对它们进行分析,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这个任务可以由教师单独完成,但合作的方式往往会更有效。经过这种分析,教师会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

3.重新概括阶段

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此时,新信息的获得有助于更有效的概念和策略办法的产生,这种信息可以是来自研究领域,也可以来自实践领域。由于针对教学中的特定问题,而且对问题有较清楚的理解,这时寻找知识的活动是有方向的、聚焦式的,是自我定向的,因而不同于传统教师培训中的知识传授。同样,这一过程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

4.积极的验证阶段

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观察和分析阶段,但它只有和其他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四个环节往往前后交错,界限不甚分明。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1.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2.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3.实际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篇2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即: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要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有何必要性?音乐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

教学反思之风是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兴起的,但其理论源头则可以追溯到杜威(Dewey)。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对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才能发现教学的意义;反之,没有反思就不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杜威的观点对后来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影响。此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关于“反思”的讨论在欧美教育界备受重视,并且逐渐影响到我国。如今,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发生的教学活动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其目的是使教学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得更快、更专业。

二、音乐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音乐教师为什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呢?

新课程改变了以往课程,即教材、学科的旧概念,转变成为由教师、学生、各个环节、教材整合的复合体。在这个复合体中,教材已变化,学生在成长,教学重过程,那么教师该如何?教师更需要成长。教师的成长不仅是日益信息化、学习化社会对教师的外在要求,更是教师新课程改革中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

音乐教师在新课改中如何成长?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更有学者指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能有什么改进”。新课程要求教师从以往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研究者”、“专家型”的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专家型的音乐教师就要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思考产生变革,变革带来发展。新课程呼唤音乐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有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和升华,才可生成强大的理性力量,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增强反思的意识

面对新课程,音乐教师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教师的学科视野仍需拓宽,综合课程素养和能力仍需加强。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其内容的综合化和弹性化,充分扩大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支配的空间。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在继续教育培训和日常课程活动中,注意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渗透,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热点问题,自觉参与综合课程活动的实践与磨练,初中和高中的教师要互相了解课程的内容,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采取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四、如何在反思中提高教学能力

1. 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2. 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促使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3. 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

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给同行提供借鉴。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篇3

一、有效反思关键在于及时和坚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偶发事件发生,教师在处理这些事件过程中就会产生灵感,使问题得到巧妙地解决。这时,教师就应该有敏锐性,及时采取方式把产生的灵感记下来,在课后的教学反思中再加以完善,真正把其变成教学的收获。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时,可能常常有学生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超出教师的课堂预设。这时,作为教师要对学生的这种独到见解给予肯定,把学生好的思维总结分享,作为自己教学反思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养成每节课后都思考的习惯,思考在这节课中悟出了哪些教学的方法,教学方式有没有创新,教学重难点突破了没有,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新知,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组织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改进,对学生的训练和检测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与失,及时进行归类与取舍,对教学设计进行一定的修改,达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逐步改进、提升能力的目的。

二、有效的反思应以学生为本、促其发展

教学设计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和开展。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常常以为自己讲得很清楚了,课堂上也常常是“轰轰烈烈”,但反思后发现学生并没有很好地掌握、理解知识,这时,教师就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进行教学反思。

首先,教学反思要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要考虑以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来构建立体的课堂教学过程,要始终围绕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其次,教学反思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比分析自己的课堂“偶得”有哪些?“缺失”在何处?是否迎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否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后面的课堂如何改进等等,这样今后设计的课堂才会更加科学、有效。再次,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们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我们要花更多的精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同时,我们要注意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实际可能性进行分析,把握好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不能认为只要给了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同学们自己学习,教师不管不问,就叫主动学习,同学们就会主动掌握知识。这样做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差。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必要时也要给学生适当的讲授和点拨。

三、有效反思应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学反思不能只是对教学情况的简单回顾,也需要教师对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进一步的思考。通过教学反思,教师不仅要认识到自己教学行为的得与失,而且要把自己的教学行为放到理性的层面上进行深层思考。通过教学反思,教师不仅可以发现新问题,还可以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办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课堂上,当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只是简单地说:“讲得真好!表扬他!”其他学生马上跟着“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当其他的同学回答了简单的问题时,教师也是同样的做法。这样,一节课就在简单地表扬和鼓掌中结束了。这样的做法需要我们好好反思,新课程的要求是提倡激励性评价,但是过多的奖励并不能使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持久存在。教师的表扬太多太滥了,就会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长此以往,也只能带给学生更多的“迷失”。我们对学生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针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平时我们还可以反思一节课的教学“特色”是什?这节课的“精彩”在哪里?这节课有哪些“偶得”?这节课的“缺失”在何处?教学“效果”如何等等。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篇4

1、教育观念的反思。一节课下来后,教师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了课改的要求,是否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教师要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教师的反思才能促使自身观念不断更新、不断发展。

2、教学任务的反思。这节课我想教什么?我教了什么?想教什么是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我教了什么,则为一节课完成的教学任务。任务是否全部完成,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较好的突破。每节课后,教师都要反思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完成任务,是什么原因?重点没突出、难点没突破又是什么原因?如果这节课任务完成的好,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你又有什么收获?

3、教学能力的反思。教学能力的反思是指对自己教学功底的充实、教学经验的升华和教学习惯的革新。一名教师应当在具备教学基本功力的基础上追求专长突出。教师要对自己的能与不能有理智的认识。让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扬长避短,形成适合自己情况的教学模式。这节课你是否运用了新的教法?是否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解决了“学会”问题?是否把握住情感激发点,解决了“乐学”问题?是否把握住思维展开点,解决了“会学”问题?是否把握住能力的生长点,解决了“精学”的问题?

4、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教学任务完成的怎样,不仅看教师教完了没有,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教师所教的内容如果学生都掌握了才可以说教学任务完成了。这就要反思学生学得怎样。因为只有学生方法对头,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真正完成。那么,这节课是否你讲得精彩极了而学生听得糟糕透了?你是否只关注了自己的教法而忽视了主体?如果教师能让学生乐意地参与学习,那么,他们不仅能学到知识和技能同时相应的情感态度也可以得到升华。反之,学生往往只学到了知识和技能,相应的情感态度是不会得到提升的。因此,课后征求学生意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反思尤为重要。

如何有效进行教学反思 篇5

“发现问题是成绩,暴露问题是贡献,解决问题是根本”,反思技能二:如何有效进行教学反思。也就是说,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要敢于暴露自己在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还要有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我们要想在教学水平上有所提高,靠的是什么?不但要研究教材、备好课等等因素,还要学会写教学反思。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学;别人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学中教的问题。

二、如何写教学反思

1、写成功之处

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有意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把他们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也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时的参照物,教学反思《反思技能二:如何有效进行教学反思》。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本节课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何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新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术;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应只是课后才做的事。课前反思可以明确目标,加强自觉实践;课中反思可以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后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新课程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篇6

如同学生的成长“是他自己的事情”一样,教师的职业成长也是外在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完善的过程,因此教师主体的积极参与对教师成长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注重激发教师的自我提高动机,调动我们自身积极的反思与实践,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才会有本质性的提高。因此,当前各所学校都大力提倡教师写教学反思并将其作为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之一来抓。然而,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只是在完成了反思任务,比如有的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在学校检查备课本前匆忙补上;有的虽然平时在写,但如同记“流水账”,只是对教学经验作简单描述,就像把教案“压缩”一下;有的教师写的是课堂实录,没有自己的总结思考„„以上种种做法,均背离了教学反思的初衷,不利于教师对自我教学进行深度的反思,当然谈不上个人的成长了。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如何撰写教学反思?这是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也是让许多同行困惑的问题,所以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但受学科的制约,可能交流中的例子有很多的局限性,恳请在座的老师谅解。

一、教学反思的涵义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反思" 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的方式。简单地说,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

那,为什么要写教学反思呢?

1、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阶梯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一个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因为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深透,它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不仅无助于提高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成长。

2、教学反思是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期课改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众所周知,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它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按教学的进程,可以把教学反思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反思:

课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地实践,是教学的前瞻性行为,避免经验主义;

课中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课后反思符合人的认识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对教育规律的探索与发现,它为教学工作提供了“再创造”的可能,是教学创新的基础,教师自我发现的过程。

二、教学反思的方式

课后教学反思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主要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1.撰写教学日记

教学日记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批判性的理解和认识予以真实的书面记录和描写,通过书写教学日记可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工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学日记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教师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及感兴趣的内容予以记录,自由展示自己的撰写风格和特色。比较常见的教学日记形式有:点评式、提纲式、专项式、随笔式等。教学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教学中的灵感闪光点、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教学中的改革创新等。当然,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普遍存在教学工作量大的问题,很难抽出时间来写教学日记。这里

介绍一种进行教学反思的简单做法:填写教学反思表格。

教师可将此表格附于每课教案之后,在教学告一段落之后填写此表格,主要就“反思与心得”予以梳理和记录。

2.利用教学录像进行反思

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教学录像)来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可自行浏览自己的或其他教师的教学录像带,在播放中找出一些自己觉得很特别的画面,将其静止,思考反省为何当时会如此地教,是否妥当,下次应如何改进等内容。还可以在观看了全部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流程后,思考“如果让自己重新设计这一课(或假如让自己上这节课将如何设计教学)”等问题:这时,最好找一位(或几位)同事和自己一起观看教学录像带,共同进行教学交流和探讨,对教学现象或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当然,如果有专家从旁帮助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一反思方法的作用将发挥得更好。

上述两种方法比较侧重教师个体单独进行,即教师主要通过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来进行自我反思,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局限性。毕竟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往往是比较模糊、难以深入,而且容易囿于自我。

3.教师间的交流讨论

教师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强与同事间的交流对话,因为反思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它更需要群体的支持。和同事进行对话,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而且来自交流对象的反馈往往也会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激发自己更多的创意和思路。教师个体可以中心发言人的形式,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展现给小组的其他成员,在充分交流、相互佶问的基础上,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了解和借鉴其他人的不同观点。另外,教师间的交流讨论也可采用主题或专题的形式,或者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师们可围绕共同的话题进行畅谈,也可分小组进行讨论。

这三种反思方法对大多数教师而言是比较容易操作的,而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因为,它们并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而且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技术和方法,具有较大的实用性。

三、如何写教学反思

坚持写课后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出

现的新问题。课后反思应写哪些内容?

1、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

一堂成功的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闪光点。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语,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创新的突破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渡语,对学生做出的合理赞赏的评价语,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如能及时详细得记录下来,可作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借鉴,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某一节课上完,老师有一种“爽”的感觉,让人兴奋不已,回味不已!这样的好课为什么成功?原因何在?这就是要抓 “反思点”。

如:执教《出行守规则》后,我感受自己在“巧设对话话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方面有“亮点”,于是写下:

巧妙地把握话题是课堂对话的灵魂。一节课只有短短的35分钟时间,为此我选择有价值、易展开的话题作为对话的主题。

(1)事先准备

执教前,我通过进一步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围绕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出行应遵守的规则”,设计了“绿灯闪,怎么办?”话题,引导学生与媒体、与自我、与伙伴、与老师展开对话:“绿灯闪提醒我们什么?假如此时正行走在路中央怎么办?假如还在人行道上又该怎么办?为什么?”层层剖析,逐步深入,让学生真实、坦诚地展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逐步感受到个体生命与社会的关系,懂得每个公民对自己的国家和社会都要有责任心,这样生命才会有意义,生活才会更精彩。

(2)随机获取

学生在宽松、平等的氛围下暴露的个性化思维主张,往往不是教师预先所能估计到的。但只要引导得当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达到教学高潮。如有学生对“在马路中间看到绿灯闪”提出“应该退回到人行道上”的建议后,我重复了学生的回答,并将问题再度抛给学生,引发他们的扩散性思维。在“你来我往”中逐步感悟因为个人行为会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在不经意间达到教学的“融合”。

这样的细节是很容易一闪而过的,有心的教师应该把它及时记录下来,寻找自己成功的原因,不断提高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理解。

2、思所失,吸取教训,弥补不足

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必定会有所失,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有时候是语言说话不当,有时候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候是教学方法处理不当,有时候练习习题层次不够,难易不当,板书设计没有突出重点,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自主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等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这方面知识的原因。然后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并做出日后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时候在上课时会感觉“堵”得慌:学生反映不积极,自我感觉良好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买账。一节课上完,总觉得好像少点什么似的。

示例:

【第一次执教】

师:有一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小姑娘已经学会了自己上学,请打开书本,仔细看图想一想,这个小姑娘的爸爸妈妈为什么放心让她一个人上学呢?

生1: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这里最安全。

生2: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不能乱穿马路或翻隔离栏,否则会受伤甚至死亡。生3:没有人行横道线的马路,可以走天桥或人行地道。

生4:即使没有在没有人行道的小马路上,也应该紧靠路的一边走。

生5:过马路时,除了看红绿灯,走横道线外,还要注意转弯车辆。

师:在人行横道线上过马路怎样注意转弯车辆呢?我来走给大家看。(示范演示)你知道了什么? 生:应该先看左,走一半;再看右,过马路。

师:非常好。谁愿意来走走看?

2个学生模拟实践

„„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说明你们平时出门时就已经注意遵守交通规则了。那么

你能帮助小明在放学路上安全行走、顺利到家吗?(点击电脑游戏、讲解游戏规

则)

生小组合作玩电脑游戏

师:通过帮助小明你发现在放学路上还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才能平安到家呢?

生1:走路要专心,不要边走边看书报。

生2:不能在马路上遛狗,一不小心狗挣脱了绳索会出危险的。

生3:不要在马路上踢球。

生4:施工地方要绕行,还要注意路况。

教后反思:

在此环节的教学中,虽然创设了多维对话的环境,但却没有真正发挥“对话”的实效,究其原因:

(1).与文本对话的学习成果仅是教材内容的翻版,没有关注到学生生命存在状态的体验与感悟。

(2).与生活对话的体验活动仅停留在肤浅的你做我做,缺乏深层次的钻研,使话题没有纵深展开。

(3).与电脑游戏的对话看似热闹,却仅是对生活经验的“再现”,没有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与提升。

我想,如果充分运用对话资源,使之服务于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一定会更有实效。

反思不成功的教学案例,寻找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的差距,可以促进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方式转变。如此不断地追问,可以促进自我行为的改造和重塑。

3、思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彻

这里的“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问。每节课下来,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疑问,有时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教师把从学生父母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更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疑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自己会感觉到这些,把它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彻。

示例:

上玩《出行守规则》后,我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如果有机会再执教《出行守规则》一课,我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1.面对学生的滔滔不绝,怎样围绕教学目标随时调整教学指导?

2.怎样抓住学生的精彩回答,并利用这些很好的教育契机为整节课添彩?

3、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科书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此,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四、须注意的问题

一要“精”即简单扼要。一节课的教学反思不是长篇文章,也不是流水账,而是对该课的“实况”的回忆,对课堂上每一环节(如:教师的示范操作、讲课中的语言、操作要领的叙述、对学生的指导等等),通过表象,找出内在的规律,进行初步归纳和取舍,讲课中“成功”与“失败”扼要记录下来。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段。言简意赅,即“精”。

二要“紧”即及时,有时课上出现的一些情况,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淡忘。所以最好是在授完课后趁热打铁,及时记下教学过程中的灵感,如果时过境迁,在追补记忆,效果就相差甚远。因为灵感只是一瞬间,情消意散,灵感就不“灵”了。

三要“重”即重点突出。写教学后记,要在课时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在课前备课时要按预先打算进行,在教学上要搞点什么研究探索,事先有个考虑,这样在教学时就会注意,留神在写教学后记时才能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对于那些尝试和探索的实验项目,应重点记录,使其成为再实践的第一手材料。对于日积月累的大量“教学后记”材料,要进行归纳总结、概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便摸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新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反思 篇7

新教师在任何一节教学活动中, 都会存在着各种各样问题, 出现了问题, 就促使我们要进行教学反思, 反思是为了实现下次的教学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对解决实际问题有着较大的作用, 有效的教学反思是促进新教师的更快更好的专业成长。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 对象。

福州市晋安区幼儿园, 工作时间不满两年的教师和随即抽取12、13级毕业班在不同园所实习时写的教学反思中抽取若干篇进行分析研究。

2. 研究方法。 (1) 访谈法; (2) 作品分析法。

三、新教师教学反思现状调查

1. 新教师教学反思的意识。

所谓的反思意识是指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或后有意识、有目的的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积极主动的反思心理意向。

从表1可以看出, 幼儿教师对待写反思的意识比较淡薄, 只有73.4%额新教师会在课后进行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 近乎一半的新教师教学后没有太多的感觉或者直接准备下次的课;4.4%的新教师不做教学的任何心得反思, 28.8%的新教师只做偶尔的反思;在新教师写教学反思的频率中, 只有64.5%的新教师经常性的对教学进行反思, 可见, 在教学实践中, 新教师的反思意识仍有待加强。

2. 新教师教学反思的途径。反思途径就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后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反思的。

从表2中可以看出, 在对45名新教师写的教学反思中, 有25名的新教师是通过写反思日记的方式来反思的, 还有6个人通过评价别人的课、8个人通过交流讨论和6个人通过内心反思这些途径来进行教学反思的, 可见, 采用写反思日记的方式是新教师们进行反思中采用的最多。

3. 新教师教学反思的对象。

反思对象是指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 都从哪几方面入手来写反思的, 调查结果表明, 教师的反思对象太过于的单一, 大部分是从教学的技能方面进行, 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因素, 导致反思的内容比较单一, 局限, 价值的意义不够突出。新教师在写反思的时候, 有大多数人是从自身教学方面进行反思、少数人是从幼儿方面进行反思, 而少数的新教师是对自己准备、创设的教学环境方面进行反思。

四、新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1. 反思的内容过于空洞, 没有针对性。

新教师在写教学反思的过程中, 很倾向于用大概的语言描述活动过程, 并没有针对性的进行反思某一方面。

反思案例一:“在组织幼儿半日活动中, 各个环节的时间比较紧凑, 在幼儿起床的时候能及时的引导幼儿进行快速穿衣服, 在集中活动的时候能结合实物图进行降故事[1], 但因为没有顾忌常规, 导致了部分的幼儿注意力不集中, 在操作活动的时候因为中班幼儿的合作不足所以效果不好。”

分析:这篇的教学反思的内容就较为表面, 只是泛泛的来谈, 大概的进行描述在半日中孩子的普遍情况, 没有抓住在这半日活动中你重点是放在哪里, 在重点指导的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只有这样具体的分析, 才能在下次的半日活动中你知道该怎么来改进, 才能新教师的专业水平。

2. 描述过程过多, 缺乏反思程度。教学反思是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后进行分析研究, 而不是单纯描述你的课堂过程。

反思案例三:“一位新教师是这样来写她的课后反思:活动一开始, 我就进行提问:‘有一头奶牛很神奇, 你们想不想知道它神奇在哪里’?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2], 激发孩子们的活动兴趣。之后进行相应的图片, 通过教师的提问让孩子们了解故事中有些角色, 并让孩子们说:xx动物吃了xx颜色的牛奶就变成xx颜色的。

分析:这位新教师在阐述的时候, 太多的是在描写、回忆这堂课的几个流程, 并没有回忆几个流程的基础上捕捉到出现的问题, 从而进行反思不足之处或者好的地方, 类似于这类的反思可以说是无效的。

五、结论与建议

1. 提高理论水平, 认识反思的本质。

新教师在平时应该都读书、多积累专家的经验总结, 提高理论素养, 这样的反思才价值存在, 对下次的教学才有推进的作用。

2. 扩宽反思途径, 提高反思效果。

教师在幼儿活动的时候可以记录下有代表性的词, 幼儿偶然出现的行为表现, 这些都可以是反思的重要资料, 只有多渠道的进行, 才能促进新教师的全方位反思。

3. 选择反思内容, 改变反思效果。

一提到反思, 新教师多认为要从中挑毛病, 提不足之处, 其实教学成功之处恰恰也是反思的一个思路。教师在设计任何一堂课中, 都会下足功夫在某一处, 出发点都是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兴趣来选择, 那么在反思的时候来一下总结, 在此基础上找出成功的原因, 在下次的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来发挥, 这是一种积极的递进。

参考文献

[1]李瑞瑾.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长治学院学报[J], 2009 (5) 164-168.

[2]于建华.强化反思策略, 培养反思能力.新视野理论》[J], 2008 (8) 104-106.

[3]张洁.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策略研究.教研[J], 2010 (2) 45-47.

历史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有效教学反思、教学全过程、专家型教师

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以育人、以学生成才为中心,也就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这一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对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课堂教学必须有效到高效课堂成为一线教师孜孜以求的基本目标,而教学反思就成了高效课堂构建的要件之一。所以能否掌握有效教学反思的方法,是一个教师能否迅速成长的关键。那么下面对有效教学反思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反思

黑格尔说,“反思是黄昏后才起飞的猫头鹰”。意即反思是一种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才产生的思维,即跟随在事实后面对既有经验和现实对象的思考。根据《教育学》解释:“反思是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作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已经发生的一切和将要发生的一切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的过程。那么什么是历史教学的有效教学反思呢?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教学是否关注了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创设的情境是否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否让学生充分参与了学习过程,是否充分利用了有效教学时间,教师和学生是否都得到了发展等等问题。

二、为何必须进行有效教学反思

1、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要求我们成长为什么样的教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这里就出现了两个概念:“经验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新课改需要我们成为后者。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具有20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多次的重复。进行深入的思考即进行反思的过程,在反思中变教书匠为专家学者。

2、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教学能力

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在这些感受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而有许多东西如果不加以梳理,大都是零散的,唯有写下来才可以让自己的思考真正深入下去。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在反思过程中,教师可以享受到提升教育理念的乐趣、发展新知和技能的喜悦以及教学相长的益处。

3、促进我们教育理论的深入学习

我们经常挂在嘴边教育学生的一句话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许多人有这样的体会,某次在教学中遇到了满以为会给自己留下较深印象的、值得思考的、可以从中取得闪光经验的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曾经带给我们思考的问题逐渐被淡忘,甚至怎么也回忆不起来。而写教学反思就可以帮助我们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累积下来,记忆下来。写,往往使人产生一种要写得深刻一点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往往要参阅一些资料、翻看一些书籍,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使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4、写反思便于与别人交流

如果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发扬光大;如果自己的想法不够完善,甚至是错误的,写出来也便于你向别人请教。总之,可以促进共同的学习与提高,借助别人的见解,使我们可以从多方面认识相同的一个问题,促进我们更好的发展。

三、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1、从内容上看

(1)有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理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研究成功教师的案例我们会发现他们往往有着比我们普通教师超前的理念。在教学中应多问问自己的教学观念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是否与时俱进。

(2)有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如: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调动了学生思维,是否上课富有激情。

(3)有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如: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是否符合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

(4)有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反思。如:教学方法、手段是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从方式上看

应该从课前、课中、课后这样的教学全过程经常保持反思意识,以达到课堂效益的进一步提高。(1)课前反思,如:备课是否充分,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考虑到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能力情况等。(2)授课过程中反思,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是教师进行反思的重要参照,因此不能无视学生的精神状态。要面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或事先没有考虑到的情况,及时调整教与学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3)课后反思,对该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以利于今后的改进和提高。既要通过自身感受进行反思,也要借学生的反应来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如:“我的教学是高效的吗”,“教学基本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反馈情况如何”,“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3、从方法上看

(1)自我提问,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最易于操作。教学每进行一个步骤对自己提出一系列质疑问题。(2)观摩优质课,学校、教研组每学期总会开展众多教研活动,这就给我们历史教师提供了很多成长的机会。在这过程中,我们历史教师通过和同事进行不间断地交流,通过评课后自己的反思是一个可以大步获取进步的途径。(3)案例分析,通过阅读、自己的经历等形式收集典型的成功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做进行反思。(4)教学分析,收集在教学过程中留下明显遗憾的案例进行探讨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5)归纳总结,一节课下来,细细想想,本节课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学生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是否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反思 篇9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上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再如,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间。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开放无度,天马行空。还有有的语文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在三个不同阶段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更新,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教学反思的过程:

1.教学前反思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上课前,我都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有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

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6.教师间的交流讨论 教师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该加强与同事间的交流对话,因为反思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它更需要群体的支持。和同事进行对话,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而且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往往也会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激发自己更多的创意和思路。教师个人可以中心发言人的形式,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展现给小组的其他成员,在充分交流、相互诘问的基础上,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了解和借鉴其他人的不同观点。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会让我们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们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还存在着盲目性,没有条理,反思的内容与理论的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

上一篇:煤炭企业营销策略经济学论文下一篇:云南财经大学假期留校学生住宿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