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文化生活状况调查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业余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推荐8篇)

业余文化生活状况调查 篇1

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目:

农村业余文化状况调查

名:

XXX

号:

xxxxxxxxx

年级专业:

09级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

2011 年 8月 21 日

农村业余文化状况调查

调查时间:2011年8月10日至8月20日 调查地点:石家庄市长安区XXX村

调查对象(印章):石家庄市长安区XXX村村民

调查目的: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就被指出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时至今日,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关心与日俱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改革开放30余年农村物质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候,精神文明建设万万不能与时代脱节,农村业余文化状况能有力的反映农村人的精神状貌。只有深入的了解农村业余文化状态,才能及时有效的作出调整,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一、基本情况介绍

XXX,隶属石家庄市长安区,位于石家庄市的东北部,北二环以外,总共有800多户,总人口2736人,耕地面积900多亩,人均纯收入6423元。同大多数农村一样,XXX村的村民物质要求不断得到满足,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人民的生活状况日益改善。

为了深入的了解农村业余文化状态,我采用访问和调查问卷等各种形式。访问村中的村委等领导人,从他们身上了解主要形式,调查问卷尽量用的是通俗易懂的白话,以选择题为主,以适合各年龄段、各知识水平的人群。村民们非常配合,发下去100张调查问卷,完成了100张,完成率为百分之百。经过了几天的调查之后,我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大体上了解了XXX村民的业余文化状况。以下是该村几种主要的业余文化生活方式。

(一)打麻将的少了,运动的多了

以前,打麻将是主要的业余娱乐方式。农民通过打麻将来缓解一天工作的劳累,放松身心。所以打麻将流行起来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差不多家家都有一副麻将,人人会打,人人爱打。然而,打麻将娱乐虽好,却与赌相关。毕竟是和血汗钱有关的事。农民挣钱大多靠自己的力气,是血汗钱,每一分都来之不易,若拿来做赌注,岂不是不尊重血汗钱了。所以,麻将可以打,但最好是纯娱乐的,不以金钱作为赌注的。

与此同时,扑克也是农民喜爱的对象,亲朋好友没事打打扑克,也可以亲近感情,输赢不重要,也不算钱,重要的是娱乐的心。

若是老年人,则会亲近纸牌,比扑克长且窄的一种,每每午后,那些在田地里操劳了一辈子的老人家,就五个一群七个一伙,打起纸牌,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颐养天年的生活。

现在,随着村里体育设施的引进,例如伸背器、仰卧挺身器、蹬腿器等等,更多的人选择在清晨或者晚上锻炼身体,伸展伸展,运动运动。村民很喜欢这种新式运动,越来越多的村民朋友来到这里做锻炼,上至七八十岁的爷爷奶奶,下至三四岁的小孩。在这里,一起运动顺便聊聊家常,是他们简单的快乐。原来一些打麻将玩扑克的时间也被用在了这些健身器材上,打麻将的渐渐少了,做运动的渐渐多了。

(二)视野开阔了,途径丰富了

看电视是农民喜爱的娱乐途径。自从电视普及至今,电视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像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还有农民关心关注的农林科技,时事新闻等等,不胜枚举。看电视极大地开阔了农民的视野,丰富了农民的知识。调查显示,100%的农民家庭里装有电视机,每天看电视超过两小时的人有56%。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渐渐普及,现在一些农民家里装上了电脑。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民的生活,为村民们开阔视野开辟了新道路。但不同于城市利用电脑辅助工作和学习,在农村人们主要使用电脑聊天,看电影,玩各类游戏。而起值得担忧的是,有些小学生年纪小小,就接触电脑游戏,如果不稍加管教,容易成瘾,家长千万不可大意啊。

(三)吃完晚饭干什么——走,跳舞去

以前,吃完晚饭,人们会串串门,聊聊天,简简单单。而现在,XXX村的村南会有成群结对的人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并且引来不少人观看。这些跳舞的村民,上有七十多岁的奶奶,下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还有一群娃娃兵来助阵,场面好不热闹。虽然不是专业的舞台,但是音响想起来,舞步跳起来,这里就是最美的舞台,是村民们自娱自乐的好去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了解到农村的业余文化方式逐渐增多,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部分娱乐活动知识含量低,不利于身心健康

打麻将是村里大多数人喜爱的娱乐方式,但是打麻将并不有利于身心健康。长时间坐着不动对眼睛不好,还容易得颈椎病。另外,打麻将和赌博相关。这种以金钱为赌注的赌博方式可能会使部分农民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这种思想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掉。他们会终日想着赢钱赢钱,当真的赢了钱的时候,就想赢得更多,当输了的时候,就想着捞本,再来几圈。长此下去,恶性循环几时休?农民挣钱不易,如若输在赌博上,真的是说的上心痛啊。

网路在农村的出现,可谓是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是如果网络使用不当,将会得不偿失。例如,当人们在尽享高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时,由电脑引起的一系列健康问题也悄然而至。除了对视力的影响外,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也不容忽视。颈椎病、肌无力都是应该提防的。像颈椎病,本来是易出现在老年人身上的,但现在,一些青年壮年因为长期看电脑不注意的缘故也得了这个病。另外,有的人工作之余喜欢玩电脑游戏,从而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如果经常读读书,看看报,相信孩子也会跟着做。从三岁看到大,为了孩子,年轻家长也不能沉迷于游戏。而现在,有的小学生对网络的异常喜爱,也是我们应该关心和关注的问题。网络里是的非的、红的黑的什么东西都有,小孩没有辨别能力,又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再沉溺于网络游戏的话,容易荒废学业。

(二)与书本有关的业余文化形式太少了

有些家庭订有报纸,偶尔可以翻翻看,了解国内外大事小情,了解异地他乡的风土文化。然而仅仅靠报纸,是不能满足村民对汉语言文字的要求。除了老师和学生,几乎没有其他人购买各类书籍,阅读更是不用说。农村不像城市有图书大厦、图书馆,可以随时购买和阅读书籍。然而,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农民不应该离开书。

经过分析,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二是农民读书意识淡薄,三是政府倡导力度不够,四是缺少物质资源和资金支持。

(三)文化干部队伍不稳定,部分农民参与热情不够

没有专业的文化干部领导组织文化娱乐节目,一批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文化节目难以开创,顶多是村民们自娱自乐,跳跳旧舞,唱唱老戏。

部分农民不重视业余文化生活,对群众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很少。

三、相关建议

(一)加强道德教育,净化社会风气

开展各种形式对农民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净化民风,对赌博严加控制,尤其是大金额的赌博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因赌博带来的各种不稳定因素。

另外,对网吧的要求——“未成年人不允许进入网吧”要坚决贯彻的执行,决不允许不遵守规则的网吧出现,有过必究,以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二)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建议在村里建设一个小小图书馆,让人们有书可读,有处可读,并且给图书馆做好宣传,强调读书的重要意义,激发村民的读书热情。另外,可定期组织读书交流活动,交换读书心得,解惑答疑,促进读书的不断进行。

(三)不断尝试新的业余文化形式

我们可以不断尝试新的业余文化形式,以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例如,定期组织歌唱大赛,评选出农村之星,激励喜爱唱歌的人在自己的舞台上自由的歌唱。还可以定期和其他村子组织联谊,唱歌,唱戏,跳舞,相声,打鼓,各种形式来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人们在工作的劳累之余尽享快乐。

四、调查总结

业余文化生活状况调查 篇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甘肃省参加业余网球比赛人群为研究对象, 他们来自不同单位和阶层, 基本涵盖了全省网球运动的开展, 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能够代表甘肃省网球运动的实际, 真实而集中地反映出甘肃省业余网球比赛运动开展的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课题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网络检索, 收集整理了有关业余网球比赛的一些资料, 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查阅了甘肃省网球协会和省、市体育局相关文件, 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际的依据。

1.2.2 访谈法

根据课题研究需要, 走访了省、市体育局的负责人、网球协会负责人、教练员、高校教师、经常从事网球锻炼的人等, 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座谈, 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3 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甘肃省业余网球比赛的调查与分析, 再结合全国部分省市的业余网球比赛开展情况进行比较, 从而找出差距、提出解决办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肃省业余网球比赛开展基本情况分析

甘肃省网球运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随着网球协会的成立, 标志着甘肃省群众性网球运动有了新的载体。业余比赛是对网球爱好者水平的检验, 是网球爱好者获得更多交流机会的平台, 是推动网球运动发展的一个平台, 也是推广网球运动的重要手段之一[1]。所以, 要发展推广网球运动, 一定要不断组织业余比赛。网球运动在甘肃省的日益普及和宣传, 归功于省体育局和各市体育局至始至终的致力于培养网球运动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成就了大批专业和广泛 (包括学生) 的网球爱好者群体。目前, 甘肃省网球人口与20世纪80-90年代相比有了较大的增长, 网球人口呈上升趋势发展。全省形成了以青少年、成年、中老年、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大学生等不同层面的人群结构及年龄结构。其中, 年龄最小的有7、8岁, 最大的达80岁。他们以各种不同方式活跃在运动场地, 甚至积极地参加各种业余团体组织的网球比赛, 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2.1.1 参赛运动员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基本状况

如表1所列, 甘肃省业余网球比赛的男运动员数量远远大于女运动员。年龄上, 20~35岁的人数占41%, 35~50岁的占35%, 50~60岁的占24%。说明参赛的运动员中青年人和中年人的比例相差不大, 都是网球运动的热衷者。文化程度也影响着网球运动的发展, 调查中发现, 专科以上学历占96.2%, 有绝对的优势。

%

2.1.2 参赛运动员所属地域分布

由于网球运动是相对其他运动花费偏高的现代运动项目, 对于场地等硬件条件要求都非常高[2]。因此, 业余网球运动员大部分是来自经济相对较好的城市, 如兰州市、天水市、嘉峪关市和白银市的业余网球运动员占参赛人数的比例较大, 见表2。

%

2.1.3 业余网球比赛参与人群结构

作为西部城市, 甘肃省受气候条件和经济条件限制。通过访谈法调查分析结果得出:经常参与网球运动的人群主要是以高学历、高收入、企事业单位领导为主要参与者。由于网球运动在高校的普及和推广, 教师和学生可以经常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 社会上的业余时间较多, 收入可观, 消费能力较高的人群才会经常参与到这个项目上来, 见表3。

%

从表3可以看出, 甘肃省业余网球运动员大部分来自高校的学生和老师, 企事业单位职员、机关领导等有相当大的比例, 最后是自由职业者。究其原因, 高校借助其环境、场地、师资等各方面的优势, 在各种运动包括网球运动的普及与开展上都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 参与网球运动的人数也相对较多, 在竞技水平上也较强[3]。高校的场地对学生和老师开放, 相对于校外的场地, 在花费上较为便宜, 这也是高校网球运动发展较好的一个原因[4]。

2.2 影响甘肃省业余网球比赛开展的因素分析

2.2.1 硬件环境

从调查的场地 (包括一些非正式球场) 情况来看, 甘肃省网球场地主要分布在高校、企事业单位、宾馆和住宅小区, 从被调查的这些拥有场地的单位来看, 利用率较低, 企事业单位网球场主要采用封闭式管理, 场地专供内部职工活动, 宾馆也主要供特定的对象。实际上从事群众网球锻炼的场所主要是学校和住宅小区, 但是拥有住宅小区的网球场地一般为高档小区, 高档小区的管理也比较严格封闭[5]。从表4、表5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甘肃省网球场地质量不高, 数量较少, 这势必会影响市民参与网球运动的兴趣。从而影响参与比赛运动员培养的基础。

2.2.2 软件环境

网球人力资源环境。目前从甘肃省网球教学角度推广来看:第一, 高校教师主要承载着这一重要使命。但是专业网球教师资源短缺, 使高校网球技术水平发展出现了停滞阶段。第二, 网球教练缺口大。网球运动最好由经过正规训练并具有一定资质的教练来胜任。而在全国拥有网球教练认证书的不足千人[6];甘肃省这种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就像体工大队这样的单位, 也很难拥有这样专业、专职的教练员。因此, 对自己网球技术水平不了解的人群很少有勇气参加业余比赛。

%

%

网球人才的培养。目前在发达城市如上海、北京、浙江等地网球人口的年龄出现“两头热”的情况[7]。少儿网球运动的开展十分火热, 这对网球人才的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8]。调查表明, 目前甘肃省业余比赛参赛年龄结构中, 儿童、青少年组的比赛还很罕见, 而在发达城市的业余比赛中却很常见。

网球文化的氛围。普及网球文化最为有利的场所首先是高校。高校作为推广网球运动弘扬网球文化的载体, 为网球运动带来了新生机[9]。其次, 社会各界对网球运动的宣传和媒体对赛事的报道, 使网球这个词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眼中。网球俱乐部、球迷协会、网络俱乐部群体的出现, 壮大了网球人口的队伍[10]。甘肃省在发展网球俱乐部等形式上应加强开发力度。

经济状况和业余时间。网球运动是开支较大的一项运动, 参与网球运动的人员在经济条件上有一定的限制。个人的经济状况会对个人选择终身运动的项目产生影响。影响网球运动开展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参与人员的业余可支配时间, 有将近一半的人认为时间不足, 不利于业余网球运动的开展。

3 甘肃省业余网球比赛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网球设施不足

网球设施的不足, 尤其是网球场馆的不足是制约业余网球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制约着业余网球比赛的举办。甘肃省大部分业余比赛场地都在高校和个人经营场馆中举行。没有太多公共体育中心、公园等场馆的便利条件。高校由于体育教学课程的限制没有太多场地可以自由使用。个人经营的网球场馆往往偏重于经济效益, 使得参与网球运动的消费超过一般人群的经济承受能力。因此对于举办业余比赛中所涉及的参赛费用和承办费用等都成为了一个必须顾及的问题。

3.2 缺乏健康的游戏观念

中国人在处理借鉴吸收问题时一向主张“中体西用”, 认为可以只借鉴西方的形式, 而核心的思想仍然使用我们几千年的“老古董” [11]。这难免造成项目从西方移植到东方后的水土不服。网球在欧洲是作为消遣娱乐的游戏, 而到了我们中国却成了体育。我们过于重视体育的社会和政治功能而忽略了体育本质上是一种游戏。业余比赛可以看作是一种参与游戏, 可有些选手在体育竞技观念上的偏差, 享受不到这种业余比赛带来特有的快乐。

3.3 教练员整体水平偏低

调查中指出, 目前甘肃省专职从事网球教练职业的教练员少之甚少。大多数都是从事其他体育运动项目转行练习并教练网球, 从事网球项目不超过5年。通常甘肃省考到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地网校、高校体育的考生, 即使学业有成, 也不会回到本省 (受经济利益的影响) 。另外一小部分人, 是有自己的职业, 业余爱好网球并且技术较好, 兼职从事网球教练。这部分人缺乏从事网球教练工作的方法, 只是“传承式”的教练方法[12], 由此可知, 缺乏高水平的专业、专职的网球教练, 这种现状制约着甘肃省总体网球技术水平的提高。

4 结论与对策

4.1 结论

甘肃省业余网球比赛的开展, 推动着网球运动的发展。大部分参赛的运动员在年龄、职业等方面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 其中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展示自我是其参与网球运动的主要动机。加大网球运动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投资力度和教练员队伍建设是进一步提高甘肃省业余网球比赛的前提和保障。加强赛事管理, 增加赛事的举办, 为更多网球爱好者提供比赛、增进相互交流的机会。

4.2 建议

4.2.1 拓宽经费来源, 加大经费投入

可采用政府拨款, 地方财政补贴, 社会捐款, 个人多方融资等各种方式筹集资金, 拓宽各种经费来源的形式, 促进网球场地的建设, 进行网球产品的综合开发。高校场地还可试行球场有偿作业, 场地收费等来增加收入。加大对网球的投入, 扩大网球运动的普及程度。通过商业赞助为业余比赛的举办筹集经费。

4.2.2 加大力度, 继续开展普及网球运动

在甘肃要普及网球运动, 要做的还有很多。首先, 在现有每年举办的一些赛事的基础上 (高校杯、老年杯、邀请赛等) , 在加大举办不同层次网球业余比赛的力度, 增加参赛人群的参与度, 扩大参赛人群的层次。并且通过比赛来扩大网球的影响力。其次, 网球协会定期举办各种网球培训班, 培养市民兴趣, 这对于网球运动在甘肃的开展和普及有很重要的作用。

4.2.3 组织业余比赛还需要大量的裁判员

目前甘肃省业余网球比赛中的裁判员多数是来自在兰各高校的体育教师、西北师范大学的体育专业学生, 或者是网球爱好者, 为了将比赛的级别提高, 还需要定期举办更多的针对裁判员的学习班, 培养更多的爱好者和高校体育教师作为固定的裁判员队伍。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对甘肃省业余网球比赛开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从业余比赛角度反映甘肃省网球运动的发展和普及情况, 提出甘肃省业余网球比赛开展对策, 以期为西北地区网球运动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甘肃省,业余网球,开展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季敦山.我国高校网球运动现状调查与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13 (3) :8-10.

[2]魏杨玲.西安市普通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状况的研究[J].运动与康.2009, 10 (11) :22-25.

[3]郭羽.益阳市网球运动的开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2007, 13 (11) :25-28.

[4]石岩.运动休闲俱乐部营销现状、前景与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3, 12 (3) :18-19.

[5]张志军.对中国网球现状和发展的几点意见[J].网球天地1996, 11 (4) :2-4.

[6]安磊.哈尔滨市网球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7, 15 (8) :15-18.

[7]陈昱.我国普通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状况及对策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2 (1) :13-15.

[8]王家磊.江西省业余网球运动开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7, 17 (4) :19-20.

[9]郭卫, 闫晓波.西北五省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J].天水师范学院学, 2008, 11 (3) :12-14.

[10]王建军.河南省高校网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11 (3) :14-16.

[11]薛锋.甘肃省普通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J].甘肃科技, 2009, 25 (3) :15-18.

上海白领业余生活调查 篇3

沈旭如此“贪睡”,真是时间不够、工作太忙吗?时间都去哪儿了?

上海大学2014年8月完成了一份上海市白领业余时间利用情况报告。在这份独家提供给《瞭望东方周刊》的报告中,上海大学对198名在徐汇、杨浦、宝山、闸北等区从事金融、服务、物流、教育、商业、IT、公共事业等白领,进行了詳细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上海白领在“拼命工作、尽情玩”的同时,还在“努力学习”。

我的时间去哪儿了

沈旭在国内一家知名的通讯公司上班,每个周一、周二、周四都要加班,周六还要加一天班。每天早上7点坐公司班车从松江到张江上班,路上一个小时的时间对于他来说就是补觉的好时间。

沈旭说,周日是唯一的休息日,什么也不想干,只想好好地睡一觉。

像他这样,不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空余时间的人并不是少数。上海大学的调查显示,有20%的白领在工作日除去工作与睡眠时间之外,每天只有2~6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有2%白领的空余时间更少,只有2~4小时。

在上海、北京这种大城市,除了加班、应酬之外,交通也是影响个人时间的重要因素。有媒体曾针对上海上班族进行过“上下班时间研究问卷”,有2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上下班花费的时间偏长。

和沈旭一样住在松江的IT白领杨晨就没有那么幸运。由于公司没有班车,每天要去金桥上班的他,要先乘公交车到9号线七宝地铁站,再到世纪大道换乘6号线,坐到金桥地铁站再换乘公交车,单程近两小时,每天都有四小时时间花在路上。就算每天准点下班,到家也是晚上8点左右。

杨晨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做软件开发要不断学习新东西,但平时可供自己支配的大段时间太少了,没有能够静心学习的环境。”

白领阶层更看中家庭

不管是哪个行业,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下,上班族都有提升自己知识素养的需求。

上海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上海白领业余时间经常进行的活动中,选择阅读纸质或电子版的书刊杂志位于榜首,有近52%的受访者选择了这个选项。

2014年上海书展时,媒体作了“在新媒体时代,你还读书吗”的调查。在离开学校以后,经常阅读的受访者占96.8%,离开学校以后,基本不再读书的受访者占3.2%。离开了学校,你为什么还读书?丰富人生、休闲方式、增加知识是人们选择阅读的最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除了阅读之外,也有近一半白领选择业余时间经常陪伴家人。此外,网络活动、学习充电、旅游、健身运动等也是白领进行较多的业余活动。

2014年5月,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发布了《上海白领阶层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素养调查(2013年)》,报告对2505位上海白领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白领比普通市民更看重家庭。在财富、权利、知识、荣誉、爱情、健康、容貌、事业、家庭等价值追求中,白领首选健康,其次是家庭,再次是财富和知识;而市民的选择则是健康、财富、家庭和知识。

上海大学的问卷有一个选项是“业余时间从不选择的活动”,有56%白领的选项是社会活动(市民文化节、志愿者活动等),有44%的白领选择“偶尔”参加社会活动,没有一人选择“经常”和“总是”参加。

难道白领缺乏社会责任感吗?

在上海大学社科学院副院长欧阳光明负责的上海白领阶层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素养调查中,有一道有意思的题目:一艘船在海上遇险,即将沉没,船上有10人,但只有一只至多能乘五人的救生艇。这10个人是:73岁的医生、患绝症的小女孩、船长、妓女、精通航海的劳改犯、弱智的男孩、青年模范工人、神父、事业成功的女企业家、你自己,你会优先选择哪5个人上船逃生?为什么?

“我们希望借此题反映一个人的价值判断和人格修养、人生境界。”欧阳光明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调查结果,排在前五名的是:73岁的医生、自己、船长、精通航海的劳改犯和青年模范工人。

被调查的市民,在第一、第二、第五的上船顺序的选择上,与白领基本一样;但在第三位上船的选择上,白领阶层选择了事业成功的女企业家,而市民选择了弱智的男孩;在第四位上船的选项中,白领阶层选择了神父,而市民还是选择了弱智的男孩。

欧明光明解释说,白领阶层凸现了功利本位的观念,虽然表现出了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但总体上过于理性,过于实用。换句话说,白领个体价值判断偏重自我。

尽情玩,不忘学

白领选择业余活动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上海大学的调查报告问到选择业余活动的出发点时,44%的白领是出于自身兴趣爱好选择休闲活动,也有34%的白领是出于“提升人文素养”。可见,重视休闲和自我充电是白领群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调查结果还显示,有52%的上海白领认为应该把提高人文知识素养的活动纳入自己的业余生活中,有18%的人更是认为这一活动十分有必要。

而人文知识素养对于个人综合素质的影响,大部分白领都认为十分重要。选择“非常重要”的白领有22%,选择“重要”和“比较重要”的有76%。

上海社联的调查显示,上海白领对财经、艺术、法律、管理及文史哲知识等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需求相对较大。

对于既渴求知识又渴望休息的白领来说,属于自己的时间十分宝贵。上海大学的调查显示,有74%的白领对业余时间作了规划,但40%的白领执行起来效果一般或者很差,甚至没有执行。

沈旭所在的行业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出现一两个因压力过大而崩溃的同行。工作几年下来,他已经开始四处打听哪个产品的生发效果更好。虽然总嚷嚷着要运动锻炼,健身卡、跑步鞋、计步器、心率表等运动装备买了不少,微信总是在分享着运动经验、健身视频,但却发现这更像是一种心理安慰。

《南方都市报》曾报道,虽然超过95%的受访白领认为充电有必要,但真正付诸实践的仅有三成。大多数白领或因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或是花费太高负担不起。

最关心时事热点问题

白领业余时间关心的话题是什么?

上海社科联的调查显示,上海白领在业余时间与家人朋友聊天时,谈论最多、最关心的话题是“时事热点问题”,有37.1%的比例,其次是国内外局势、爱情、家庭和物价。这与上海市民日常所关心的话题有着明显的区别——市民比白领更加关注和自己生活紧密联系的物价、房价的动态变化。

从性别上看,男性对时事热点、国内外局势和房价的关注远高于女性,而女性在爱情、婚姻、家庭和娱乐八卦等方面的关注度则超过男性。

从年龄上看,时事热点问题、国内外局势和物价是大家关注和谈论最多的话题,且年龄越大的人越爱谈论,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此的关注度也相应增加。此外,20~25岁的白领在爱情、婚姻和家庭方面的关注度非常高,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关注度逐渐降低。对房价关注度最高的是26~35岁的人群。

业余文化生活状况调查 篇4

关于内江市大洲广场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通信工程200X级X班学号:2009XXXXXXX姓名:XXX指导教师:XXX

随着内江市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为了了解内江市大洲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我小组在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小组兴趣,组织调查小组于2011年5月27号至28号对内江市部分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状况展开调查研究。下面是我们小组对此次调查所做的总结。

一、调查的准备与过程

1、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此次调查可以了解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的内容、形式,以及其在居民生活中的地位和意义,了解社区居民开展业余文化活动时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对业余文化生活的愿望和要求。通过分析研究,可以探讨出一条切合社区居民实际、为社区居民所接受的,所欢迎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构想精确的业余文化发展之路。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也更深刻理解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在现实生活中开展的广泛性和必要性,提高了政治素质,更坚定了我们为人民服务及刻苦学习认真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2.样本选择

本次调查选取样本为大洲广场社区。社区地域面积约0.2平方公里,有民族路、大洲路、渝江路、虹桥中路、虹桥西路、太原巷等6条主要街道。社区内有单位17个,社区内居民楼79幢,8个居民小组。

3.调查程序

首先,我小组人员先对社区的居民进行了采访,掌握了具有说服力的第一手资料。据他们介绍,我们了解到社区为居民设立的社区团体有桥牌俱乐部、老人活动中心等居民业余文化的娱乐场所;还设有大洲广场、足球场、篮球场;以及各种健身场所和组织太极拳、艺术团等各种团体活动。由社区建设这些活动场所以及提供活动所需设备,可知道业余生活对居民是多么的重要。社区是居民聚集地,-1-

是人群休养生息的地方,是人们温馨的港湾。这里不仅仅是一个行业单位,而是社会多种行业的劳动者的聚集圈。一个社区构成了社会的细胞,人们各自有独立的性别性格特征,各具有不同的能力,才干和爱好。由社区文化的大众性决定了社区文化生活的多层次和文艺活动的多样性。它不仅包含了人民群众的整个业余生活,随着社会进步,网络的普及和人们对工作的个性化追求,社区已经或即将成为一部分人整个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民风民俗等则构成了社区文化的基本内容。所以社区居民之间和谐,社区也随之和谐。可见,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读书,学习,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文体活动,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充实,写字,画画,下棋,打牌,健身,唱京剧,参加才艺大赛,退休人员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免费体检,诊疗,心理咨询,老年人越来越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使社区青少年住社区,爱社区,建社区,为社区做贡献的社区意识日益增强……

群众文化生活的蓬勃开展,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也激发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参与感。如今社区学习已蔚然成风,居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照顾孤寡老人、困难家庭,现在左邻右舍主动要求承担的多了;到居民学校学习,现在居民积极要求参加;社区志愿者队伍,正不断地发展壮大……这些喜人的变化,无不表明,一个荡漾着文明新风的学习型社区正在形成。从这里看,又一次证明了业余文化生活对居民是多么的重要。

其次,我们又对这两个社区居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更加详细的了解小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我们分别在居民早上晨练和晚上散步时,对其进行了随机采访,从中得知现在小区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以及社区居民开展业余文化活动所面临的困难和对业余文化生活的愿望和要求。

二、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材料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我们统计到居民曾经或现在参加的社区的业余文化组织:文艺类的比例为18%,体育类的比例为40%,文娱类的比例为21%,知识类的比例为14%,其他的比例为20%;居民个人业余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有看电视看报,搓麻将,散步,到广场健身。

2、分析与评定

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是否丰富多彩,对居民来说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社区居民对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的质量以及形式多样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居民对现阶段的业余文化生活感到远远不能满足。虽然现在业余生活的选择很多,但是仍然有部分年龄段的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仍局限于在看电视,读书,看报。这样简单的业余生活,没有真正的走出去,也未能好好地利用现有的社区资源。

三、对策、反思、教益

1、对策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经济的日益发展,祖国的日益壮大,使得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才让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越加丰富多彩。同时,亦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促进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发展。

理论的指导并不是空话,它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南针,也是居民业余文化建设的指南针。正确的理论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各方面的建设才不会走弯路,我们一定要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把我国的各项建设推向高潮。

社区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扩大基层民主,巩固基层政权,提升社区品位,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区的社区建设得到了突发猛进的发展,社区建设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呈现出由点到面发展、快速推进的态势,取得了丰硕成果。现谈谈我们粗浅的认识以及对今后社区发展的一点想法:

(1)社区文化呈现自发性、娱乐性、倾向性、休闲性、传统性、时代性的基本特征。要解决社区居民对业余文化的需求,还要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居民内部了解居民的需求。

(2)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获得支持。民政机关事务繁忙,我小组建议社区居委会出面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领导重视,增设活动场所和资金支持。

(3)宣传社区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群众自发组织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社区活动是居民之间交流沟通的纽带,是居委会倾听民声的良好途径,更是一个单位或地区居民精神风貌的直接体现。“最好的电子来源于生活,最好的艺术来源于群众”,只有居民自身充分认识到活动的重要性,才能结合兴趣爱好编排最合适的业余文化生活。

(4)发动群众筹集资金。“积少成多”每户投入100元,100户居民

就可筹措10000元用于解决“增加锻炼设施”,也可联系附近其他社区居民及社会闲散居民共同建设。

(5)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这样就可以解决不同年龄段对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

(6)建议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娱乐活动,例如“学习型家庭”、“绿色

家庭”、“和谐家庭”等类型的竞赛。

(7)多开展居民群众参与性高的文体活动,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不仅要

求形式多样化,还要求活动的质量是否高。

2、反思

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得不到满足,是经济问题?是社区体制不完善?还是居民自身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我希望社区的领导能够高度的重视社区的业余文化生活,为社区居民找出一条切合实际的、为社区居民所接受、所欢迎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构想精巧的业余文化发展之路。

3、教益

活动全过程我小组成员行动积极,配合密切,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从中我感受到了团体的凝聚力和团结的力量。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功以及我国经济体制与国际经济体制的接轨,在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长国际经济地位不断提升的同时,“合作”、“团体精神”已被当代人广泛接受。作为走在时代和科学技术最前沿的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将团体合作的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取

众人之所长”,更好的完成工作和学业。

如何更好的与同伴及被调查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是此次活动带给我们的另一重要启示。面对不同文化阶层的各种人,在用语言清晰表达思路的同时,还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论和实践虽然有一定差距,但是在实践中将理论灵活运用,正是此次调查活动对于我们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的考验。此次实践,将作为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在我们日后工作和学习中发挥作用。

在此特别感谢所有被调查职工居民以及被访居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感谢所有关心和为我们提供帮助的人!

大学生业余生活调查问卷 篇5

同学你好我们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同学。进行思想政治专周的调查活动。希望本次调查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课余生活的全新认识。

性别:A.男B.女

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

专业:

1.一周有多少课时?

A.20B.20-30C.30-40D.40以上

2.除了双休日,你每天有多少课余时间?

A.1-2小时B.3-5小时C.6-8小时课余时间最多在做什么?(多选题)

A学校B.健身C.上网D.体育运动E 其他

4.在大学是否常常感到空虚?

A.常常B.偶尔C.很少D.从不

5.你上自习最多在什么时候?

A.课余B.考试前C.周末D.假日

6.你如何评价你的大学生活?

A.满意B 一般C.无聊D.不满意

7.你认为课余时间应该做什么?

A.学习B.娱乐C.交友D.赚钱E.休息

8.课余时间里你使用电脑的主要目的?(多选题)

A.上网查资料B.游戏C.聊天D.收发邮件E.应用软件学习

9.课余时间的学习内容?

A.课本B 专业著作C 文学著作D 报刊E 其他

10.以下选项占用你课余时间最多的是?

A.学习B娱乐C 运动

11.你课余时间大部分与谁分享?

A.好朋友B 单独与异性相处C 独自D没有固定人选

13.你如何对待你的课余时间?

A.认真安排B.稍做安排C 无所谓D 不安排

14.你认为课余生活对你有何影响?(多选题)

A 学习成绩有所提高B 增进了同学的友谊C 做兼职增加了社会经验所事事E经常上网花费时间金钱F其他

15.对下列说法你如何评价。

(1)在课余时间就应该尽情娱乐交友()

(2)在课余时间就应该加紧学习()

(3)在课余时间就里学习固然重要但也要适当放松()

16.你是否满意学校安排的课程?如果你是学校你会如何安排课程?

业余文化生活状况调查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个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教学某一方面质量的高低,而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则决定着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成效。热情关注教师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教师生命质量,加强对教师的研究,挖掘教师的潜能,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这是办好教育的根本。工会工作千头万绪,紧紧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这应是工会工作的核心,是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何谓提高生活质量?就是满足教师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何谓提高生命质量?就是充分体现教师生命的价值,提高对党的教育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贡献度,简而言之,关注教师生活质量,就是我们的工作方法;提升教师生命质量,就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最终目标。根据心理学原理,我们知道,人的需要有三个层次: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这三种需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前一个层次的需要满足,自然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只有不断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要,才能使人不断产生行为动力。教师的称呼赋予了教师不同于大众的文化精英形象,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的思想、品德境界、文化素养也需要得到相应提升。如何构建教师的业余生活显得犹为重要。了解农村教师当前业余生活的现状,对缓解农村教师的工作压力,探索在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方式方法,有效地构建教师业余生活,开发教师业余生活资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教师成长也具有积极意义。

教师的业余生活受制于教师的工作状态,受制于当时的学校教育制度。因此,对当代教师业余生活的分析,首先要基于对当代教育特点和教师工作要求的把握。近代学校教育制度产生于近代大工业生产的风暴,它是追求效率的产物。以数量扩张和科学知识传授为标志的班级授课制是近代学校制度的核心因素,以划一的要求和标准化的训练为指标的教育模式是近代学校制度的基本内涵。这种学校教育制度,把教师造就为知识化身的同时,也使教师退化为传授知识的工具。正是科学主义的僭越,消解了人的主体性,教师劳动呈现为被动重复状态,成为熟练的操作工。教师无需自身的创造而只要客观知识的吸收与转化,其业余生活自然成为体力劳动的延伸。但是随着人的主体性的觉醒,人们开始反思近代学校教育对人自身的忽视,开始通过学校教育来解放人自身,于是就有了现代教育制度的追求。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自身的解放,强调教师在创造性的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这样,学校教育不再是社会的模式化工程,而是自主建构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也就不再是体现国家意志的工具,而是基于人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设计者。教师的形象由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团体中的一员,教师的价值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课程的开发者。作为教育创新的主体是教师最基本的文化标记。因此,在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背景下,教师的业余生活发生了质的转变,具有了崭新的文化内涵。

随着“个人知识”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教师基于个人境遇所形成的个人知识具有了合法性的地位,许多研究者甚至认为教师的个人知识建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方向。个人知识是教师对各种教育问题的看法和信念,它来自于教师的经验。但我们往往过多地关注教师的专业实践领域,而忽视教师整体生活的意义。实际上,任何经验的生成都是基于教师的领悟能力,而这种领悟能力的背后是教师的自我建构。正如科布所说:“在普通成人的经验中,关于人的自决,最具决定性的领悟是人对自身个人的过去的领悟。正是这种领悟的凸现,产生了一种实体自我的概念。”从这个意义说,教师的个人知识是教师自我生活的整体体现,产生于教师的“生活境遇”,标示着教师作为“实体自我”的教育价值。与单调的学校专业生活相比,教师的业余生活具有更为广阔的空间,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加丰富的场景,也就使教师获得更多境遇性知识。而这种多彩的“境遇”,正是教师形成“实体自我”的土壤。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人们赋予了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文化身份,一个人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引领人类文化前进的历史使命。因此,不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教师都肩负着传播社会精英文化的重任。教师的业余生活扩大了教师的生活场域,使教师有机会广泛地接触社会人群,进而使教师的文化辐射延伸到整个社会。这种“文化辐射”不仅源于教师所承载的社会文化,还在于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体。如前所述,教师作为“实体自我”不同于普通人,他本身在寻求自我的文化建构,具有社会所期待的教育价值,教师的理想与信念、情感与意志,将滋养周围的人,影响他们的育人观,进而影响他们教育子女的方式和自我成长的规划。非但如此,当代的学校教育只有走出校园场域局限才能获得持续生存的时空,因为学校教育话语和社会教育话语还有巨大的反差,学校教育模式和社会教育期待还存在明显的张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公众场合与社会人群进行有效的交流,实现教育文化的理解与融合。教师的业余生活恰恰为之搭建了平台。教师业余生活是教师提升道德境界的机

二、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是紫石中学全体在岗教师(15名女教师,12名男教师,共27人)。年龄分布是45岁(含45岁)以上的教师 占48.1%;30岁(含30岁)以上44岁(含44岁)以下的占 37 %;30岁(不含30岁)以下的占 14.9 %;平均年龄约41.15岁,具有典型的农村初中学校教师年龄结构特征。居住在学校所在乡镇的教师占48.1%,居住在城关的教师占51.9%,农村初中教师业余生活的硬件设施和需求期望的差异也具有代表性。调查时间是2007年6月22日,回收问卷27份。采用不记名问卷法进行调查。

1.您在业余生活中一般采用何种方式进行休闲(可多选)?(A)上网

13人

48.15%(B)看书

16人

59.26%(C)娱乐

6人

22.22%(D)健体

11人

40.74% 2.上网时主要看的内容(可多选,不上网者可不选)

(A)新闻

20人

74.07%(B)聊天

2人

7.41%(C)影视剧

7人

25.93%(D)游戏

1人

3.70%(E)查资料

19人

70.37% 3.您在业余生活中主要看哪一类书(可多选)?

(A)教育类报刊杂志

13人

48.15%(B)文学类

14人

51.85%(C)股票理财类

0人(D)本专业类

10人

37.04%(E)其他类

7人

25.93%

4.您在娱乐时主要是(可多选)

(A)看电视

24人

88.89%(B)搓麻将

0人(C)打牌

0人(D)去酒吧

0人(E)跳交际舞

0人(F)逛街

12人

44.44% 5.您每周体育锻炼(每次至少30分钟以上)几次?

(A)0次

5人

18.52%(B)1次

4人

14.81%(C)2次

7人

25.93%(D)3次

3人

11.11%(E)几乎每天

8人

29.63% 6.您体育锻炼的形式(可多选)

(A)散步

25人

92.59%(B)跑步

3人

11.11%(C)跳健身舞

3人

11.11%(D)打球

5人

18.52% 7.您体育锻炼的地点主要是

(A)社区

5人

18.52%(B)健身俱乐部

1人

3.70%(C)马路

11人

40.74%(D)无固定地点

10人

37.04% 8.您在业余生活中没有坚持体育锻炼的原因是

(A)不好意思

1人

3.70%(B)没有时间

12人

44.44%(C)怕苦怕累

2人

7.41%(D)没有必要

1人.70%(E)身体不允许

4人

14.81% 9.您对自己的业余生活如何评价

(A)丰富多彩

3人

11.11%(B)有时丰富,有时平淡

13人

48.15%(C)平淡无奇

9人

33.33%(D)枯燥乏味

2人

7.41% 10.作为教师,您觉得您的业余生活跟其他职业的人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主要观点有:①工作强度大,在校体力支付较多,到家后几乎无精力和精神去锻炼和其他爱好;②没有时间;③早起晚归,还有在业余时间(晚上)备课,批作业,没有多余时间锻炼;④跟其他职业的人相比教师的业余生活枯燥乏味;⑤压力较大,生活单调,平时缺少娱乐活动; ⑥教师要为人师表,因而不宜太时新; ⑦交际面狭窄; ⑧志趣不同,表达的形式也不同。

11.为了丰富教师业余生活,提升教师生命质量,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您对学校工会工作有什么建议?

主要观点有: ①多组织多搞活动,尤其是青年教师较多,外出在近郊搞活动应该是比较可行的;②买一些体育器材,如跑步机,登山车等,在空课之余进行锻炼;③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轻松有益的休闲活动; ④建健身房;⑤创造平时锻炼的活动空间;⑥有计划搞几次放松活动。

四、思考与建议

1.唤醒农村教师提高生活品质的意识

在问卷中对“您娱乐时主要是(可多选)”的回答是“看电视(近9成)和逛街(近5成)”;对“每周体育锻炼(每次至少30分钟以上)几次?”回答“2次或2次以下”的教师占近60%;对“您体育锻炼的形式(可多选)”,回答“散步”的高达92.59%;对“在业余生活中没有坚持体育锻炼的原因是” 回答情况是“不好意思(3.70%)、没有时间(44.44%)、怕苦怕累(7.41%)、没有必要(3.70%)、身体不允许(14.81%)。从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的业余生活还停留在生存需要或享受需要,远没有达到发展需要,甚至把“强身健体”等同于“提升生命质量”。另一方面,一些农村基层教育工会工作没有适度延伸、拓展和必要引领,认为教师的业余生活属于个人隐私,不宜介入。但我们认为热情关注教师生活质量,唤醒农村教师提高生活品质的意识,不断提升教师生命质量,加强对教师的研究,挖掘教师的潜能,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工会是责无旁贷的。

教师工作中的每一个愉快的早晨,是学生的需要;每一个轻松的夜晚是家人的需要;每一个自主、充实的周末是发展的需要。2.营造提升农村教师生命质量的氛围

业余文化生活状况调查 篇7

1) 调查背景与目的:随着时代的进步, 科学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他们从事着各行各业的工作, 收入也有了更为广泛的来源, 生活也过的更为丰富多彩, 业余生活也日益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更好的了解师院附近居民的业余生活, 并且更加丰富了人文地理实践教学内容。

2) 调查对象:师院附近居民, 学生

3) 调查方法:发放问卷, 家庭采访等形式

4) 调查时间:2013.6.17~2013.6.25

5) 调查地点:师院附近小区 (师院小区、三亚小区、广电花苑、丽景庄园、阳光家园) , 广场 (劳动公园) , 家庭

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1 年龄状况

业余生活系统地讲就是大家除去工作、睡眠以外的生活。由于年龄的差别, 职业的不同, 人们对于业余生活方式的选择也是有区别的。这次调查首先从被调查者的年龄, 职业入手, 本次问卷调查基本上包含了各个年龄层和不同职业, 其中以45~60岁, 60岁以上的人们为多, 分别占总人数的23.74%, 24.75%。

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在小区和广场调查过程中, 学生和青年人一般比较忙碌, 不能抽出时间来回答这份问卷, 而年龄在45~60岁以及60岁以上这两个年龄段的人们相对空闲。这样的结构也说明了, 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1.2 职业状况

年龄在30~44岁的被调查者中他们的职业比较分散, 他们的月平均收入在2000元到4000元之间, 部分人员收入在3000元以上, 他们总体的空余时间较少, 集中在1~4时, 有的还不到1小时, 他们在业余生活上的月消费在300元到500元之间。他们的业余生活也比较休闲, 多以上网, 看书, 逛街购物为主要的方式。

年龄在40~60岁的被调查者中, 从问卷看, 他们大多是以教师和工人为职业, 但自由职业者也较多, 大多数都是开个便利店, 做做小买卖等, 他们的平均每月收入在800~1500元, 每天空余时间相对少些, 基本上在4小时以下, 他们选择做家务, 看电视, 看书学习和家人在一起等业余生活方式。

年龄在6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 以闲居在家的为多, 空余时间多, 以打麻将, 逛街, 串门, 做家务为主要休闲方式 (由于接受调查的人数有限, 只能得出较笼统的结果) 。

2 相关数据及其分析

另外, 通过问卷统计, 28.79%的被调查者表示对自己的业余生活感到满意, 59.60%则是感到一般, 11.61%则表示对自己的业余生活不满意, 在诸多制约人们拥有满意的业余生活的因素中, 时间和金钱因素是人们选择较多的, 分别占23.23%, 22.73%, 其次则为精力, 环境, 家庭, 分别占22.22%, 13.64%, 13.13%, 小部分被调查者选择了“其他”认为这些因素都有, 还有些因素无法用言语表达。

为了了解不同身份的人们对彼此的业余生活的影响, 问卷还涉及了家长对孩子业余生活干预的几个问题:1) 您认为家长应该干涉孩子的业余生活吗?2) 如果您有孩子的话, 您会怎样安排他们的业余生活呢?3) 您对您的业余生活满意吗?对于第一个问题, 46%的被调查者认为家长偶尔要管, 10%认为家长应该要管, 还有44%则认为家长不应该干涉孩子的业余生活;对于第二个问题, 76%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来决定, 13%认为应该让孩子去各种补习班, 只有11%的被调查者选择让孩子去玩。

当谈起他们对家长干预孩子业余生活的看法时, 不同年龄, 不同家庭身份的人, 有着不同的想法。年龄在15岁以下的被调查者, 认为孩子的业余生活应该由自己主宰, 家长不能过多的干预。16~29岁的被调查者则认为家长适当的管一下孩子的业余生活是必要的, 毕竟家长的阅历比较多, 能较好的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业余习惯, 但又不可管得太严, 因为孩子还是需要自己的空间, 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年龄在30~44岁的被调查者中, 绝大多数已成家立业, 作为新家庭的家长, 他们出于对孩子的将来考虑, 认为会比较多的干预孩子的业余生活, 因为孩子还小不知道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 如果不加以管教, 孩子的未来可能就给毁了。他们对孩子业余生活的干预最普遍的是在寒暑假期间, 安排孩子上这样那样的补习班, 兴趣班。平时则控制孩子们看电视, 玩游戏, 上网的时间等。45~60岁的被调查者, 他们对孩子的业余生活相对开放, 大都表示不会过多的去干预, 原因是他们的孩子都长大了, 都各有各的安排, 家长的干预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感。年龄在60岁以上的爷爷奶奶们, 他们则不是很多的过问孩子的业余生活。

3 结论

通过此次调查和统计, 对于师院附近居民的业余生活已有了更好的了解。

从被调查者各年龄段业余生活消费所占比例来看, 16~29岁和30~44岁两个年龄段的居民每月在业余生活上的消费以300~500元居多, 45~60岁的居民在100~300元居多, 60岁以上和15岁以下在100元以下居多。从以上数据中看出, 中青年居民每月在业余生活上的消费较多, 这与他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他们多数选择逛街、购物、上网聊天、外出旅行、娱乐健身等休闲方式。而60岁以上居民业余消费偏低, 主要是因为他们选择的业余生活方式大多都是户内的, 如看电视, 电影, 看杂志, 报刊, 聊天, 养花喝茶等。15岁以下的群体以学生为主, 之所以他们的业余消费都在100元以下, 是因为他们学习忙碌, 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业余活动。不过从整体上看, 人们的业余生活还是挺充实的, 他们选择这些活动多出于兴趣爱好, 放松心情, 锻炼身心等。

从总体上分析, 居民的业余生活是日益丰富的, 年轻一代的生活普遍比老一代的丰富, 这和时代的变迁是息息相关的。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观, 消费观, 他们的追求不同, 导致了选择的不同。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 业余生活也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为了了解白城市居民的业余生活, 展开了这次调查。此次调查是从他们的性别、年龄、职业、月收入、业余时间、业余生活方式、满意程度等方面展开, 通过问卷, 采访等形式收集各方面的信息。有了大家的积极配合, 这次调查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从调查的结果中分析了不同年龄, 不同职业居民的业余生活情况。

关键词:师院附近居民,业余生活,调查,白城市

参考文献

业余文化生活状况调查 篇8

【关键词】独立学院课余时间课余生活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55-03

一、调查对象

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及课余生活状况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真实表现,是衡量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调查研究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及课余生活状况,有助于清楚地掌握大学生的在校情况,对学校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学生课余时间的合理利用和高品质的课余生活,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是一所新生的独立学院,更需要掌握学生的在校情况,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选取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在校大学生8080名(占学院总人数的74.4%)为调查研究对象,以宿舍为单位进行集体调查,当场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8080份,回收8080份,回收率100%,剔除废卷128份,最终有效问卷7952份,有效回收率98.4%。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问卷的整理与分析,笔者较为全面地掌握了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及相关情况,具体如下:

(一)学生对课余时间的认识状况及认知态度

大学生对课余时间的认识状况决定着其对课余时间的利用效率。经过调查,笔者了解到有41.2%的学生认为课余时间太多,有3 1.6%的学生认为课余时间适中,认为课余时间较少的学生只有27.3%。另外,调查还了解到,除双休日和节假日外,每天拥有的课余时间在6小时以上的有1599人,占20.1%;课余时间3—6小时的有4471人,占56.2%;课余时间在1~2小时的有1243人,占15.6%;没有课余时间的只有639人,占8%。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认为课余时间是比较充裕的。学生对课余时间的认知态度决定着他是否能够合理地计划和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在笔者的调查中,有一项是针对大学生是否能按照计划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204人能够按照计划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占40.3%;有2339人很少能按计划安排课余时间,占29.4%;有880人完全不能按计划安排课余时间,所占比例为11.1%;还有1529人没有计划过怎样安排课余时间,占19.2%。从以上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的学生中,能够合理地把自己的课余时间安排好的学生为数不多,大多数学生还是处在比较盲目的状态。

(二)学生课余生活状况

大学生课余时间分配合理与否以及他们在课余时间的活动内容,是大学生课余生活质量的直接反映,对这些指标的观测,可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课余时间并没有用于学习和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很多学生将时间花在上网、逛街、睡觉等活动中。活动内容、人数及比例详见表1。

此外,笔者还对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率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每天把一半以上的课余时间(把正常的课余时间设为8小时)用在学习上的学生只有400人,占5.16%。多数学生则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上网、做兼职和逛街购物上。这种极不合理的课余时间分配状况,严重影响了整个学院良好学风的形成。

三、调查结论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学生课余时间和课余生活状况表现出如下特点:

其一,学生课余生活内容广泛,涉及学习、上网、运动、做兼职、逛街购物等。丰富的课余生活内容改变了中学时代单调的食堂一教室一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极大地充实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其二,学生普遍认为课余时间较多。统计数据显示,只有27.3%的学生认为课余时间较少。除双休日和节假日外,每天拥有的课余时间在6小时以上的有1599人,占20.1%;课余时间3~6小时的有4471人,占56.2%。照这样计算,至少有80%左右的学生课余时间是很多的。

其三,大多数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率较低。从表1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把时间用在上网、做兼职和逛街购物上,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却很少。另外,能够把自己的课余时间按计划合理安排好的学生也占少数,绝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安排课余时间,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有计划过。

四、思考与对策

(一)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现状原因分析

以上调查明显体现出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学生的课余时间分配状况是极不和谐的,笔者认为,导致这种不和谐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第一,学生自身对课余时间的认知态度存在问题。随着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获得了自我管理的权利。在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不断提高的情形下,学生对课余时间的认知态度对课余生活质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渴望获得更多的自由,有自主安排自己时间和生活的权利,不希望受家长和教师过多的管束。经调查,有1022名学生希望辅导员经常走访宿舍,占12.9%;有3818名学生希望辅导员偶尔走访宿舍就行,占48%;而有3112名学生则希望辅导员不要走访宿舍,占39.1%。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不愿意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被打扰。

第二,大学生长期形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不合理。这一点可以从同一班级中不同学生对课余时间的安排情况的比较中看出。在同一个班级学习的学生,其生活环境相同,课程设置完全相同,任课教师及辅导员也完全相同,拥有的课余时间也是相同的,但是课余时间的利用率和生活质量却大相径庭,这充分说明了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自身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不合理,则造成了课余时间分配状况的不和谐。

第三,缺乏必要的引导。轻松的大学生活与紧张的中学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相对轻松的大学里,如果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恰当的管理,学生很容易形成自由散漫的习惯。因此,学院在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自主管理的学习氛围的同时,应当采取恰当的管理进行引导,提高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效率,为学院创建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学院现有的学生社团以及组织的活动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根据调查可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有1969名学生认为该校现有的社团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能够满足大家的需求,占24.8%;而5983名学生则认为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占75.2%。由此可见,在学校社团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时候,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只能被用在那些对学习毫无帮助或是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因此,社团和学生会开展的活动对于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大学生课余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五,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开放的学校环境正日益受到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快速便捷、功能强大的互联网,无处不在的大众传媒,频繁的人际互动,正在强烈地冲击着大学生单纯的校园生活。鱼龙混杂的各种文化娱乐场所,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这些负面影响使得大学生课余活动所需的良好环境得不到保障,大大降低了课余生活的质量。

(二)改善学生课余时利用及课余生活状况的对策

1.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大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的引导。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自我管理的含义。随着大学生自我管理观念的加强,他们希望可以自由安排个人的时间和生活,但这绝不意味着大学生可以随心所欲、毫无计划地挥霍大学的光阴。因此,教育工作者应从新生开始,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正确理解自我管理的含义。同时,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它包括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职业规划、爱情规划和生活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及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从狭义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看,此阶段主要是职业的准备期,主要目的在于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做好准备。因此,如果在大学阶段能够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们就不会对突如其来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不知所措,以至于白白浪费掉许多宝贵的时间。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会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在课余时间多关注就业信息、现状与动向,还能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学生会、社团活动、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充实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使课余时间得到有效利用,还能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突出学校特色,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首先,重视学院社团和学生会的建设,加强对社团和学生会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高校的学生会和社团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会和社团工作人员的组织能力,直接关系到校园文化的丰富性、多元化和品位。社团活动越丰富,参与的人数越多,学生的积极性就越高,学生花在这些积极健康的社团活动上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长此以往,这种良性的循环状态就会促成健康、稳定、和谐的校园文化,稳定的校园文化又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挖掘和培育校园的文化特色,积极组织有特色的课外活动,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文化娱乐项目,是提升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联合会和大学生社团等群体组织的作用,积极培养校园文化的骨干力量,利用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科技节、文艺晚会、校运会、学术沙龙、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等各类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其次,多方位、多渠道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便利的学习条件。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经调查,65.2%的学生认为园区有必要成立自习室。因此,学院除加大图书馆的建设投入外,还可在学生园区建立自习室和各园区特色活动室。这样,既可以缓解图书馆自习室座位不足的压力,又可促进园区文化的建设。

再次,加大学校社团硬件建设,为社团活动和学生会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社团是由大学生自己发起、管理、策划、运行的组织,它更接近大学生的生活,更懂得大学生的需要,通过社团活动能够锻炼大学生处理事情能力,培养交际能力,提高大学生素质。为保证社团活动的效果,应加大社团硬件的建设,如社团活动场所的建设等。

最后,应加大体育场馆和锻炼器材的投入。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体育场馆和锻炼器材将无法满足广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因此学校在多安排体育活动的同时,应加大对体育场馆和锻炼器材的投入,特别是室内体育场馆和室内锻炼器材的建设。

3.创建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减少其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干扰。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现实环境中感受现代文明人的生活追求。不仅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还能引导大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与和谐平等的人文精神。相反,恶劣的周边环境严重影响校园内的校风和学风。因此,应重视学校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对一些不良活动场所和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娱乐场所,应当联合当地公安部门坚决取缔,还大学生一个清洁、文明的校园,为大学生课余时间的合理利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上一篇:学前教育评价方案范例下一篇:十八大三中全会党风廉政建设知识竞赛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