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签证

2024-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英国留学签证(精选8篇)

英国留学签证 篇1

重要更新!英国签证也要面试啦!

英国出国留学签证护照

继取消PSW、限制发放Joint CAS之后,UKBA又出新政,进一步收紧签证政策。海阔天高刚刚得到确切消息,从今年6月初开始,所有的在中国申请Tier 4学生签证的申请人都将被要求面试。面试方式可能是电话面试、在使馆面对面的面试或视频面试三种中的一种。而从4月29号开始,将会对Tier 4学生签证进行抽查面试,所谓试运行。

此项新政必将影响所有准备到英国读书的UNNCer。一般情况下,大家去签证的时间在7月底或8月初,所以如果这项新政如期实施,那么每位同学都将被面试。这就要求大家对自己申请的学校、专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对申请动机和资金来源有合理的解释,并且对于CAS上提供的信息了如指掌(例如:你申请的课程每周多少学时?)。

海阔天高也针对此项新政,调整了签证服务的内容。在过去100%英签通过率的基础上,根据以往几十例美国签证面签辅导的经验,海阔天高将为签约签证服务的学员提供完善的面签指导。我们的服务包括:

CAS信息核对

保证金指南(数目,银行,存期等)

填写申请表格(VAF 9, Appendix 8)

在线申请、预约递签时间

申请辅助材料准备指导

翻译所有中文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户口本、存折、存单、存款证明)

审查、整理整套材料

英国留学签证 篇2

英国高等教育规模及学制

英国高等院校目前共有九十多所大学、123所学院、五十所高等教育学院。英国的大学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 均有学位授予权, 可自主设置不同课程, 并根据开设课程授予各级学位。英国白金汉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Buckingham) 是英国唯一私立大学 (独立大学) , 其他大学均为公立大学。

高等教育分为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高等教育学制包括大学国际预科课程一年;高等教育文凭 (HND) 2—3年 (包括一年业内实习或海外实习) ;本科学制为3—4年, 包括课程学习、毕业论文, 毕业后可获学士学位;研究生阶段为1—2年, 包括课程学习和专业研究, 答辩通过可获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阶段为2—3年, 包括专题研究、论文工作, 答辩通过后可获得博士学位。

英国大学一年分为三个学期, 即11月—12月中旬为第一学期, 1月中旬—3月底为第二学期, 4月底—6月底为第三学期。英国大学的假期分三阶段, 即圣诞节 (Christmas day) —新年 (New Year) 假期4周, 4月份复活节 (Easter) 假期4周, 暑假假期两个月, 全年总计假期约十七周。

英国高等教育文凭结构

英国高等教育文凭体系的设置非常科学和完善, 学生在每个教育阶段都有多种选择。英国教育体系的广泛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科目。目前, 最受中国学生欢迎的英国全日制大学学历有以下几种:1.国际预科课程;2.高等教育文凭HND (Higher National Diploma) ;3.本科学位;4.硕士学位。

国际预科课程学制是一年, 目的是帮助留学生更好地准备即将在一所英国大学里开始的学位课程学习, 其对象主要是国际学生。高等教育文凭 (HND) 是两年制的职业高等教育课程, 相当于学位的第一阶段。本科学位是英国最流行的课程, 本科学位是学术性课程。本科学位通常有如下几种:1) BA:Bachelor of Arts文学士;2) BSC:Bachelor of Science理学士;3) LLB:Bachelor of Law法学士;4) BMUS:Bachelor of Music音乐学士;5) BCOM:Bachelor of Commerce商学士;6) BENG:Bachelor of Engineering工学士。硕士学位是完成本科学习之后, 需要通过申请并学习一门完全不同的学科后方可获得的学位, 如工学硕士、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或教育学硕士学位。

英国大学学位是分等级的, 一等荣誉 (First Class Honours常称为一等, 平均分在70分以上) ;二等一级荣誉 (Second Class Honours, Upper Division, 平均分在60-69) ;二等二级荣誉 (Second Class Honours, Lower Division, 平均分在50-59) ;三等荣誉学位 (Third Class Honours, 平均分在40-49) 。普通学位 (Pass or Ordinary Degree, 平均分=40分) 。如果想攻读研究生课程, 一般要求学位等级在二等一级以上。

英国留学政策

在前几年, 英国制定若干有利于国际留学生的优惠政策。从2009年起, 英国政府规定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在英国可以获得两年工作签证, 从而造成留学生目前是长期停留在英国的最大外国人群体。此外, 计划将本科学位由三年改为两年, 用两年时间完成三年的课程计划, 增大了留学生的学习压力, 当然也减轻了留学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英国学士学位的速成效应和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自2011年开始, 关于留学生毕业签证政策发生了新变化。为了控制移民人数和国内居高不下的失业率, 英国政府计划提高留学生签证门槛并取消原有的毕业生两年工作签证 (Post Study Work) , 数万名中国留学生将被迫回国, 当然也包括其他国际学生。这无疑严重影响国际学生留学英国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英国政府还将对国际留学生申请的语言水平要求从雅思 (IELTS) 3.5分—4.5分, 提高到雅思5分—6.5分。英国政府的理由是近几年英国吸引来的学生并不是最优秀的人才。政府希望能够吸收优秀的学生来英国求学, 而不是为了来英国找工作或是定居而留学的。

目前, 每年在英国的国际留学生总数量约30万人, 美国的留学生数量最多, 其次是中国大陆和香港, 其他依次是德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等。英国接收国际留学生的学费收入也逐年增加, 英国将海外留学生收入作为国家经济收入的重要补充。据统计, 仅中国在英国留学生至少10万人, 每年学费总计约10亿英镑, 此外生活费总计约10亿英镑, 亲属探亲费用5亿英镑, 续签证费约1亿英镑, 总计消费约26—30亿英镑 (合人民币260—300亿元) 。英国移民局发言人透露, 每年在英国的国际留学生达到30万人, 留学生每年对英国经济的贡献约为85亿英镑 (合人民币850亿元) 。英国总人口约6000万, 可见, 接收国际留学生为英国经济带来的收入是国家经济的重要补充。因此, 国际留学生在英国是非常受欢迎的。当然, 在英国, 也有多种奖学金制度, 如英华奖—中国学生特别奖学金、苏格兰国际奖学金、英国高等院校奖学金等, 优秀学生均可以申请。

英国教育制度的弊端

英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及教育水平是世界一流的, 能有机会去英国留学是幸运的, 也是令人羡慕的, 但是, 我们也要认清英国高等教育的形式及现状。由于英国的高等教育学制短, 本科生学制三年,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一年, 此外还有语言基础及环境生活等问题, 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所能接受的知识是有限的, 这种速成的高等教育体制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体制存在差异。其实对于接受教育的普通学习者来说, 并非是学制越短越好, 只是留学成本降低而已。此外政府取消了留学生本科毕业后可以获得两年的工作签证的优惠政策, 导致毕业生在英国的就业压力增大等问题, 违背了中国留学生希望毕业后留在英国就业的美好愿望。这些都让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去英国留学的优点及弊端, 必须引起中国留学生的重视。

美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是英国高等教育的典型代表,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更是中国留学生向往的高等学府。当然, 中国留学生也应该重新认识英国高等教育的体制及学制、留学政策以及对留学生毕业政策的变化, 正确选择自己接受教育的方向。由于我国每年去英国留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 每年为英国经济收入增加至少30亿英镑 (合约300亿人民币) , 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我国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目前教育现状是经费短缺、教育资源贫乏, 而我国留英学生为英国的教育发展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 这是我国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尽快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及教育水平是当务之急。

英国留学之路 篇3

一、专业学习从高中学起

英国学位课程设计严谨,在有效保障教育质量的前提下科学运用时间。高中只有两年,大多数学士学位课程只需三年,而硕士学位课程一般一年即可完成。英国的学制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比较短,高中只有两年,本科三年,硕士一年。

与其他许多国家相比,英国教育提供为期更短、更集中的课程,缩短了学生在英国的逗留时间,从而降低了留学费用,因此,在英国学习可谓物有所值。英国有逾百所大学,均备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配置先进的硬件设施,同时还有2000多所大专院校提供各种学习机会。这些学校的专业也包罗万象,从学术性很强的课程到完全实用的课程,内容从建筑学到动物学,十分广泛。

不同于国内大学阶段才分专业,在英国,学生从高中阶段就开始选择专业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今后的发展方向选择课程,一般选择4~5门课程,三门主课、两门选修课。在第二年选择三门课程的成绩报考大学,实际上学生在第一年按统考成绩就开始申请英国大学,就读的中学会在学生申请大学上给予很多帮助和指导,包括向一流大学推荐学生。这样既能够减少学生在高中期间的学习压力,也能够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很快与大学衔接上,所以,英国学生的就业率非常高。

因此,国内的高中生如果去英国读大学,就要先读一年预科。如果你以为到英国读预科就是读英语,那就大错特错了。很多英国的大学开设为期一年的预科课程,包含英语、数学两门主课和2~3门选修课,选修课根据学生进入大学后所学专业而定,报读工程类专业需选修物理、化学等科目,报读商业类专业需选修商业研究、经济学等科目。

二、A-level顶尖学府通行证

像牛津、剑桥这样的大学是不承认任何学校的预科学生的,想要进入一流大学深造的学生,就要在英国读完A-Level课程。A-Level即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普通教育高级证书),是英国的国民教育课程,也是英国学生进入大学前的主要测试课程。A-Level课程是与普通中等教育(在英国称为GCSE,即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Education)直接衔接的高级课程,在英国,这一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学生可凭A-Level的成绩直接报考大学。国内高一、高二的学生可以读A-Level的课程,高三以上的学生就只能读预科了。

A-Level并不设必修课,学生可从感兴趣或有志于从事的学科方向中自主选择修读的课程。A-Level的海外考试由剑桥大学考试院(UCLES)统一负责,每年统考两次,6月和11月各有一次统考。A-Level考试除美国、英国可以不在学校备案外(注册),直接到英国使领馆文化教育处参加考试。对考生的学习状况没有任何要求,所以无所谓你是高中生还是初中生。若考生一次考试发挥不好,下次可重考,两次考试之中取高分。除英国以外,A-Level的考试成绩也被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认可,并被一些国家作为大学入学考核标准之一。美国各大学也欣赏完成A-Level课程并取得好成绩的考生,并且在入学后可把部分A-Level科目的成绩换算成大学学分。

去英国留学最方便的一点是,无论是读预科还是硕士,都不需要入学考试,直接拿成绩单就可以申请。读硕士,就拿大学的成绩申请:读预科,就拿高中的成绩申请;读本科,一般要求雅思成绩6分(经济、金融、法律等学科要求6.5分,剑桥、牛津大学要求7分);读研究生的话一般要求雅思成绩6.5分,理工科的专业对语言要求不高,一般是6分,MBA、商科、法律等对语言要求较高的专业则会要求雅思成绩7分。

现在英国的签证政策是要求申请人雅思成绩不能低于3.5分,低于3.5分就需要读语言课。因为分数太低的话,相关部门会认为你的语言能力太差,从而怀疑你的留学动机。

三、简便的签证程序

不少国家的签证程序非常复杂,每一道程序都要电话调查,一句话说不好就有可能被拒签,时间也会拖得很长。而英国的签证一般情况下一个月就可以办好。在对经济状况考察上,我们就能看出差别来。比如澳大利亚会要求家庭的银行存款必须在半年以上,哪怕是贷款,光凭存款的日期来下定论。比如一个经商的家庭就不太可能有长期存款,如果只看存款日期这一条,就会拒绝很多家庭条件其实还不错的申请人。英国在这方面则灵活得多,签证申请率达到了七成以上。

同时,英国有一整套专为留学生适应留英生活设计的服务体系和措施,包括个人导师、生活顾问、学术支持、专业咨询、到机场迎接新生、保证为新生提供宿舍及入学介绍课程等,使留学生顺利度过留学期,这也使得英国成为世界上退学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只要所读课程达6个月以上,留学生即有资格向英国国民保健体系(NHS)登记注册,享受免费看病的权利,该福利同样适用于留学生的配偶和16岁以下的孩子,这有效减轻了留学生的后顾之忧。

随着近些年英镑兑人民币汇率的降低,英国的学费已经从贵族路线逐渐向平民化过渡。现在可以去澳大利亚、加拿大留学的学生,一定也可以去英国。英国私立学校的费用相对较高,每年大约在2~2.5万英镑左右,包括学费、生活费、护理费,合20~25万人民币。因此,在英国本土,学生读私立学校也基本都是贵族家庭才读得起的。公立学校费用则相对要减少许多,一年的总费用约12万人民币左右。在英国不同的地区读书,生活费也有差别。伦敦及英国东南部的生活费较高,而英国北部、北爱尔兰、威尔士及苏格兰的生活费则较低。

英国在商科人才培养上的优越条件众所周知,世界顶尖的高等学府: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汇集了包括商界精英在内的各路英雄。作为欧洲的金融中心,伦敦占了欧洲市场70%的交易额。英国各高校与各个公司乃至整个企业界保持良好的联系,例如英国石油、壳牌石油、巴克莱银行、汇丰银行、英国航空、维珍等等。学生可利用假期时间前往各企业实习,在学校每年为毕业生就业举办的Career Fair上,也常会看到类似著名企业前来参展招聘。事实上,英国高等教育的强项并非仅仅局限在经济领域,化工、机械、生物学、冶金材料、心理学等学科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英国留学签证[模版] 篇4

我想很多打算去英国留学的学生都遇到过英国留学签证被拒签的情况。那英国留学签证被拒签后应该怎么办呢?下面就由西安外国语大学的留学老师为学生讲解一下当遇到英国留学签证被拒签了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先知道英国留学签证被拒签的原因是什么.造假

英国是一个很重视诚信问题的国家。所以如果在签证审核的过程中发现了造假行为的话,一定会被拒签的,甚至有可能留下案底,断送出国留学的前程。

移民倾向

留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是有移民倾向的,说服签证官的唯一方法就是用诚恳的求学态度去感动他,让他帮你签证。

学习目的签证官一般都会在面试时问一些与申请人相关的问题。如果申请人回答的不是很满意,会让签证官怀疑其学习能力。

表格填写

有些学生在填写表格的时候不够认真,出现一些错误,这样也是会被拒签的。面对英国留学签证被拒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读懂拒签信

拿到拒签信后学生一定要仔细阅读,因为拒签信是大使馆签证官向学生表达他对于该申请者申请材料的看法的唯一途径。通过拒签信看一看为什么英国留学签证被拒签,哪个地方做得不对。另外拒签信还是学生再次递签的唯一依据。学生可以去英国签证中心和英国大使馆的网站上查,上面对于所应提交的材料都有明确的规定。

应对拒签

在面对英国留学签证被拒签时,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英国留学签证被拒签都不会无缘无故的,所以一定要自己的回顾自己的材料以及自己在签证时所发生的小细节。学生们在针对这些问题一一找出解决的办法。

英国留学签证办理流程 篇5

一、选择英国留学签证中心

1、原则:根据本人户口所在地选择相应的领馆,在管辖区内选择就近签证中心。

2、在校大学生,因为是学校当地的集体户口,可以选择离学校所在地区就近的签证中心。

二、行前自检

1、检查所需材料是否齐全:三分申请表(必须签字),护照(末页签字),CASS tatement,CAS上所列材料,资金证明,其他辅助材料,还有签证费用。

2、所有需提交的原件必须有复印件一份,若是中文原件,而需另备翻译件一份。

(注:也可在签证中心复印,1块钱1张)

3、需要签证照片一张,要求是6个月以内的近照。

(注:最保险的做法是千万别拿护照照片用,签证中心有拍照片的机器,单价是35元一次,不设找零。)

三、取号排队

1、进签证中心第一件事就是取号,签证中心一般都设有取号机,学生签证属于其他类签证。

(窍门:进门先找保安,说我是学生签证,保安会告诉你在哪取号,甚至帮你取号。)

2、观察地形,摸清路径

等的过程中,寻找签证材料在哪被审核,哪是交钱的窗口,哪是按指纹的地方,这样轮到自己的时候就会游刃有余,不慌不忙。

3、排队的时间可能会很长,可以结伴而行,也可自备消遣之物。

四、审核材料

1、注意听叫号机所叫号码,不要错过。

2、如果你没有快递单,审核员会问,结果出来,是自己来取还是送快递,如果需要快递服务则另付50元的快递费,当场填写快递单;如果不需要,签证结果出来后,需自行到签证中心取材料。

3、材料审核好之后会装包,记住千万别动整理好的袋子,任何材料不得拿出。

五、付款

1、到窗口先递材料包,待收银员说明所需钱数,再如数递交。

2、付款收据自己一定要保存好,不另开发票。

3、目前的英国留学费用(签证费)是人民币2190,会根据汇率波动。

六、查询签证进度

1、点击网址查询签证进度,2、输入参考号和生日,参考号在收据单上可以找到。

3、据官方报道,85%的签证会在一个月内有结果,请同学们稍安勿躁。

七、取指纹并上交材料

1、指纹区一次只进一人,带着材料包,不收取任何费用。

2、需拍数码照片和取十指指纹,先是右手四指(除大拇指),再是左手四指(除大拇指),最后是两个大拇指。

3、材料包在这里上交,只需拿取指纹的收据出来即可,至此送签结束。

英国留学签证材料清单 篇6

英国留学签证材料清单1、2张近期护照照片(要求白色背景)

2、填写完整的签证申请表

3、署名签字的护照

4、正确的签证费

5、身份证原件,父母身份证原件

6、英国学校录取通知书原件

7、最高学历证书或在读证明及最近三年的成绩单——(中英文)

8、英语成绩证明(如IELTS,TOEFL)

9、出生公证或亲属关系公证书、户口本原件(中英文)

10、资金证明

11、至少六个月以上的资金来源证明

12、担保人在职/收入证明

13、担保人工资银行账户(如果适用)

14、担保人个人所得税税单

15、本人学习计划(英文):写明赴英国学习的理由,将来的学习计划及学成后的打算

16、其他有利签证的文件(中英文)

请注意:所有银行存单必须与其存款证明书一同递交

英国留学签证 篇7

关键词:国家荣誉制度,爵位制度,宗教贵族,世俗贵族,世袭贵族,终身贵族,司法贵族,从男爵,爵士(骑士),下级勋位爵士,勋位制度,骑士勋章,嘉德勋章(KG/LG),功绩勋章(OM),诺贝尔奖得主(诺奖得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PRS),英国国家学术院院长(PBA),桂冠诗人

1英国概况

1. 1英国简略历史

公元43—409年英格兰东南部被罗马帝国 [公元前27年建立,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 ( 又称拜占庭帝国) 于330年建立,1453年灭亡] 所统治。罗马人撤走后,北欧日德兰半 岛日耳曼 部落盎格 鲁人 ( Angles) 、撒克逊人 ( Saxons) 和朱特人 ( Jutes) 相继入侵并定居,开始了英格兰历史上著名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 Anglo - Saxon,410? —1066年) , “英格兰” ( England) 意即 “盎格鲁人的土地”。后来这些地方逐步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最终合并为7个王国: 1肯特 ( Kent) : 5世纪中叶由朱特人建立,871年被并入韦塞克斯; 2萨塞克斯 ( Sussex,即南撒克逊) : 477年由撒克逊人建立,825年被并入韦塞克斯; 3东盎格利亚 ( East Anglia) : 5世纪末由盎格鲁人建立,918年被并入韦塞克斯; 4韦塞克斯 ( Wessex,即西撒克逊) : 519年由撒克逊人建立,1066年被诺曼王朝所征服,其中1016—1042年被丹麦维京人 ( 即丹麦海盗帝国) 所统治; 5埃塞克斯 ( Essex, 即东撒克逊) : 527年由撒克逊人建立,825年被并入韦塞克斯; 6默西亚 ( Mercia) : 527年由盎格鲁人建立,918年被并入韦塞克斯; 7诺森布里亚 ( Northumbria) : 653年由盎格鲁人建立,954年被并入韦塞克斯。七国时代是英格兰王国 ( 927—1649年和1660—1707年,1649—1660年为英格兰共和国时期) 的前身,它们彼此角逐争雄达数百年之久。 829年韦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 ( Egbert,769 /771—839,802年起在位) 征服其余6国,结束七国时代,基本上统一了英格兰,建立英格兰王国,是为英国历史上的首次统一。9世纪中叶,英格兰持续受到丹麦维京人的入侵,尤以865年维京雄狮的入侵最为猛烈。韦塞克斯国王阿尔弗雷德大帝 ( Alfred the Great,849—899. 10. 26,爱格伯特之孙,871年起在位,见图1) 即位时,7个王国中仅韦塞克斯维持独立状态,他因统帅臣民英勇地对抗维京海盗的入侵和创建盎格鲁—撒克逊国王头衔而被尊称为 “英格兰国父”或 “英国国父”,他也是英格兰历史上唯一被授予 “大帝” 名号的君主。

光荣者埃塞 斯坦 ( Athelstan the Glorious,893 /895— 939. 10. 27,阿尔弗雷德大帝之孙) 于924—927年任韦塞克斯王国国王,927—939年任英格兰王国国王。927年埃塞斯坦成功地征服了斯堪的纳维亚约克王国的维京人,创建英格兰国王头衔,从而成为事实上 ( 并非法律上) 的首位英格兰国王。同年苏格兰和威尔士国王投降,他便成为 “不列颠国王”。韦塞克斯王朝复 辟时期的 国王忏悔 者爱德华 ( Edward the Confessor,1003 ~ 1005—1066. 01. 05,1042年起在位) 死后无嗣,法兰西诺曼底公爵威廉于1066年率军渡海入侵,征服了英格兰,建立起诺曼王朝 ( House of Norman,1066—1154年) ,加冕为英王威廉一世,史称征服者威廉 ( William the Conqueror,1028? —1087. 09. 09,1066年起在位) 。1215年英格兰金雀花王朝国王无地王约翰 ( King John Lackland,1166—1216,1199年起在位,亨利三世是其长子) 被迫签署 《大宪章》 ( 又称 《自由大宪章》,日后成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石,因其效能的长久性而被视为西方宪政的源头) ,王权遭到抑制。1337—1453年英法进行 “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 “无敌舰队”,开始树立海上霸权 ( 1652—1674年通过3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舰队) ,进行了一系列殖民扩张。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5月19日宣布建立共和国,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 ( 查理二世) 复辟。1688年发生 “光荣革命” ( 即没有流血的非暴力宫廷政变) 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翌年颁布实施的 《权利法案》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在英国正式建立。

1284年威尔士王国被英格兰所征服,1536年被正式纳入英格兰王国的版图。1603年英格兰王国和苏格兰王国 ( 843—1707年) 形成共主邦联,时任国王是詹姆斯一世 ( 苏格兰人则称詹姆斯六世) ,1707年5月1日根据 《联合法案》两国正式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1]。英格兰征服爱尔兰是从1169年开始的,1542年两国形成共主邦联此取代1171年以来爱尔兰领地 ( Lordship of Ireland) 的建制,时任国王是亨利八世,1801年1月1日大不列颠王国和爱尔兰王国 ( 1542—1707年) 正式合并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 国家代码: GBR) 。英国于1760—1830年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1814年英国工程师和铁路机车之父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则是1888年美国籍塞尔维亚裔电工发明家、物理学家和交流电之父特斯拉发明了交流多相电力传输系统) 的国家,其国力迅速壮大。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它占有的殖民地面积约是本土面积的108倍,是名符其实的世界第一殖民大国,自称 “日不落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开始衰落,其世界霸主地位逐渐被美国所取代。1922年12月6日爱尔兰正式独立,其北部 ( 即北爱尔兰) 仍留在英国。1931年英国被迫颁布 《威斯敏斯特法案》( Statute of Westminster) ,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和外交上独立自主,殖民体系开始动摇。

1. 2英国本土的行政区划

欧洲共有4个岛国 ( 英国、爱尔兰、冰岛和马耳他) , 英国由大不列颠岛 ( 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 、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是西欧岛国。英国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山脉有英格兰的奔宁山脉和苏格兰的格兰扁山脉,格兰扁山脉主峰本尼维斯山 ( Ben Nevis,海拔1344 m) 是全国最高峰。主要河流有塞文河和泰晤士河。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长年多雨雾,秋冬尤甚。

英国本土现 由英格兰 ( 13. 040万km2) 、 苏格兰 ( 7. 859万km2) 、威尔士 ( 2. 078万km2) 和北爱尔 兰 ( 1. 384万km2) 4个部分组成,总面积是24. 361万km2,它们各自采用独立的行政区划体系。英国的行政区划经常变化,层次多、相互重叠且不统一,显得十分复杂 ( 尤其是英格兰地区) 。

英格兰 ( England) 的郡级行政区划现主要有以下4种: 1政府级大区 ( government office region) : 创设于1994年, 2010年时有9个: 大伦敦、英格兰东北、英格兰西北、约克郡—亨伯、西米德兰兹、东米德兰兹、英格兰东部、英格兰西南和英格兰东南。2名誉郡 ( ceremonial county) : 有一个代表英国王室但没有实权的郡尉LL ( Lord Lieutenant) 常驻,全境现由48个名誉郡组成,其中6个人口密集的地方又称为都市郡 ( metropolitan county,1974年设立,1986年改为郡,1995年复设) ,即大曼彻斯特 ( Greater Manchester) 、默西塞德 ( Merseyside) 、南约克郡 ( South Yorkshire) 、 西约克郡 ( West Midlands) 、泰恩—威尔 ( Tyne and Wear) 、 西米德兰兹 ( West Midlands) 。3非都市郡 ( non - metropolitan county,又称shire county) : 在1974年4月1日设立的39个郡的基础上改设,2009年4月1日时已达77个,其中单区类 ( single district) 49个,多区类 ( multiple district) 28个。非都市郡的范围不包括6个都市郡和大伦敦地区。4单一管理区 ( Unitary authority) : 根据 《地方政府法案》 ( Local Government Act 1992) 而创设,地位比郡低一级,但大多拥有自己的议会。初设于1995年,2009年时已达55个 ( 不含原本就独立的康沃尔郡锡利群岛,它设立于1890年) ,它在英格兰境内处于离散状态,只覆盖英格兰面积的很小一部分[2]。

伦敦 ( London) 是英国首都。大伦敦地区拥有与英格兰其他地区完全不同的行政区划方式,它设有2种郡级行政区: 伦敦市 ( City of London) 和32个伦敦自治市 ( London boroughs) 。这些郡级行政区在行政特色上可被视为是一种单一管理区模式。

苏格兰 ( Scotland) 分为东苏格兰、西南苏格兰、东北苏格兰、高地和岛屿4个部分,1996年4月1日起划分为32个单一管理区 ( unitary authority region,又称议会区council area) ,以取代旧有的33个区 ( region) ,尽管数量上只是略有变化,但名称变动却很大。不少苏格兰人现在仍然习惯原来的旧区划法。其首府 ( Capital) 是爱丁堡 ( Edinburgh, 低地苏格兰语: Edinburgh,苏格兰盖尔语: Dùn ideann) 。 苏格兰已实现高度自治,具有独立的司法体系、宗教体系、 教育体系、行政系统和独特的历史文化。2014年9月18日苏格兰进行是否独立公投,投票结果是继续留在英国。

威尔士 ( Wales) 自1996年4月1日起划分为22个单一层级主要行政区 ( single - tier principal area) ,以取代1974年重组的8个郡县 ( county) ,其首府是加的夫 ( Cardiff,威尔士语: Caerdydd) 。现任王储查尔斯王子 ( 即威尔士亲王) 是威尔士名义上的君主。

北爱尔兰 ( Northern Ireland) 自1973年起划分为26个行政区 ( district/city/borough council,俗称郡 ) ,以取代1898年设立的6个郡,其首府是贝尔法斯特 ( Belfast,爱尔兰语: Béal Feirste) 。

1. 3英国的海外领地

英国现有的14处海外领地是[3~4]: 1安圭拉 ( Anguilla) : 位于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 ( 西印度群岛三大群岛: 巴哈马群岛、大安的列斯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 的背风群岛北端; 2英属南极领地 ( British Antarctic Territory) : 位于南极洲; 3百慕大 ( Bermuda) : 位于北大西洋西部; 4英属印度洋领地 ( British Indian Ocean Territory) : 包括查戈斯群岛 ( 其南端的迪戈加西亚岛面积最大) 等,位于印度洋; 5英属维尔京群岛 ( British Virgin Islands) : 位于背风群岛北端; 6开曼群岛 ( Cayman Islands) : 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 ( 属大安的 列斯群岛 ) ; 7福克兰群 岛 ( Falkland Islands) : 英阿存在领土主权争议,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 ( 西班牙文: Islas Malvinas) ,位于南大西洋; 8直布罗陀 ( Gibraltar) : 西班牙的固有领土,1704年起被英国占领, 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南端; 9蒙特塞拉特 ( Montserrat) : 位于背风群岛南端; 10圣赫勒拿、阿森松岛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 ( Saint Helena,Ascension and Tristan da Cunha) : 位于南大西洋; 瑏瑡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 ( Turks and Caicos Islands) : 位于巴哈 马群岛东 南端; 瑏瑢皮特凯 恩群岛 ( Pitcairn Islands) : 位于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东南部; 瑏瑣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 ( South Georgia and the South Sandwich Islands) : 位于南大西洋; 瑏瑤阿克罗蒂里和德凯利亚英属基地区 ( Sovereign Base Areas of Akrotiri and Dhekelia) : 位于地中海的塞浦路斯。1959年12月1日签署的 《南极条约》 ( The Antarctic Treaty,1961年6月23日起正式生效) 原则上冻结各国领土所有权的主张,故英属南极领地不被其他国家所承认。

1. 4英国的人文特色

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2013年6月完成的人口评估报告 《世界人口展望 ( 2012年修订版) 》,英国总人口为63136265人,其中英格兰人占83. 6% ,苏格兰人占8. 6% ,威尔士人占4. 9% ,北爱尔兰人占2. 9% 。英国传统的绅士教育源远流长。截至2014年年底,人口超过1亿的12个国家依 次是: 1中国 ( 13. 9378亿 ) ; 2印度 ( 12. 6740亿 ) ; 3美国 ( 3. 2258亿 ) ; 4印度尼西 亚 ( 2. 5281亿) ; 5巴西 ( 2. 0203亿) ; 6巴基斯坦 ( 1. 8513亿) ; 7尼日利亚 ( 1. 7852亿) ; 8孟加拉国 ( 1. 5851亿) ; 9俄罗斯 ( 1. 4247亿) ; 10日本 ( 1. 2700亿) ; 瑏瑡墨西哥 ( 1. 2380亿) ; 瑏瑢菲律宾 ( 1. 0010亿) 。

英国名义上没有官方语言 ( 国语) ,实际上以英语 [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德语、尼德兰语 ( 中文习称荷兰语) 、南非语、意第绪语、弗里西语和佛莱芒语属于该语支,共有26个字母。法语属印欧语系罗曼语族高卢—罗曼语支,在拉丁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语和从古希腊语和拉丁语发展起来的英语彼此间有远亲关系,在词汇、语音和语法结构方面保留有其共同的成分,但英语和德语在语言谱系上的亲缘关系较英语和法语以及德语和法语更为密切。英语的前身是古德语,即德语的条顿化。英语受法语的影响也较深,通俗地说,在语法上英语和德语比较像,在词汇上英语和法语比较像] 为主要语言,英语是最普遍的世界语言。苏格兰地区还使用低地苏格兰语和盖尔语 ( 其正式名称是高地盖尔语,以区别于已灭失的低地盖尔语。适用于苏格兰西北高地和北爱尔兰部分地区) ,威尔士北部还使用威尔士语, 北爱尔兰地区还使用爱尔兰语 ( 系爱尔兰共和国官方语言, 又称爱尔兰盖尔语,属于印欧语系凯尔特语族盖尔亚支,与苏格兰盖尔语关系密切) 。英国是印度以外印地语使用者最多的地方 ( 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官方语言分别是印地语和英语、乌尔都语和英语以及孟加拉语) 。

世界三大百科全书 ( 英语世界俗称为 “ABC百科全书”) : 1 《美国百科全书》EA ( 又译为 《大美百科全书》, Encyclopedia Americana ) : 原由美国Scholastic出版发行, 2000年起被Grolier收购。1829—1833年出版第1版13卷 ( 1912年增补修订为22卷) ,1918—1920年重编改版为30卷,在此基础上后采取连续修订制,每年修订约10% 的内容。1923年起每年出版1卷 《美国百科年鉴》 ( Americana Annual) 作为全书的补编。2 《不列颠百科全书》 EB ( 又译为 《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 : 世界上最知名和最具权威性的百科全书,现存仍在发行的最古老的英语百科全书。1768—1771年第1版 ( 3卷) 在英国爱丁堡面世,1941年起其版权归美国芝加哥大学所有,1985—2010年出版了第15版 ( 32卷) 。2012年3月13日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宣布停止发行纸质印刷版,全面转向电子数字版。3 《科利尔百科全书》EC ( Collier's Encyclopedia,全称Collier's Encyclopedia with Bibliography and Index) : 科利尔父子 ( Peter Fenelon Collier,1849. 12. 12—1909. 04. 23, 出生于爱尔兰, 1866年移居美 国; Robert Joseph Collier, 1876. 06. 17— 1918. 11. 09) 是美国著名出版家,1902—1929年由科利尔父子公司 ( P. F. Collier & Son Company,后成为Crowell Collier Publishing Company的一部分,1961年被并入纽约Macmillan Publishers) 出版 《科利尔新百科全书》 ( Collier's New Encyclopedia,最初16卷,后缩为10卷) ,1932—1950年更名为11卷本 《国家百科全书》 ( National Encyclopedia) 出版。1949年开始重编,1950—1951年以全新的20卷本 《科利尔百科全书》问世,1962年扩充为24卷,后每年出版1卷 《科利尔年鉴》 ( Collier's Year Book) 作为更新和补充。1998年微软 ( Microsoft) 买下其电子版权,并将其内容合并在自家旗下的Encarta在线百科。亚特拉斯出版公司 ( Atlas Editions,原名Collier Newfield Inc. ) 虽然保留了其纸质版权,但已停止刊印。

1603年英格兰王国和苏格兰王国形成共主邦联,1606年4月12日英格兰国旗圣乔治十字 ( 白底正红十字) 和苏格兰国旗圣安德鲁十字 ( 蓝底白交叉十字) 合并成为最初的米字旗。1801年1月1日该旗与爱尔兰国旗圣帕特里克十字 ( 白底红交叉十字) 合并而成为现在的英国国旗——— 米字旗 ( 蓝底、正红十字加红白交叉十字) 。

英国国徽即英国皇家徽章 ( 英王徽,最新版启用于1837年) ,其中心图案为一枚盾徽,盾面上两组三只红底金狮象征英格兰,金底红狮象征苏格兰,竖琴象征北爱尔兰, 左右两侧是代表英格兰的狮子和苏格兰的独角兽。盾徽周围的圈饰上写有 “心怀邪念者蒙羞” ( 古法语: 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英文: Shame upon him who thinks evil of it,即嘉德勋章格言) ,下端饰带上写有国家格言 ( 箴言)“我权天授” ( 法语: Dieu et mon droit,又译为 “天有上帝,我有权利。”) 。盾徽上端自下往上依次是镶有珠宝的金银色头盔、 帝国王冠和头戴王冠的狮子,底部绿地中有玫瑰花 ( 英格兰) 、 蓟花 ( 苏格兰) 、韭菜花 ( 威尔士) 和三叶草 ( 爱尔兰) 。

英国国歌是一首爱国歌曲 《天佑女王/吾王》 ( God Save the Queen / King,无官方版本) ,它也是新西兰的国歌、英国皇室和英联邦的颂歌,其作者不详。英国国花、国树、国兽、国鸟、国石和国球 ( 英国是享有 “世界第一运动”之美誉的现代足球和 “中国国球”乒乓球的发源地) 分别是玫瑰花 ( 蔷薇、玫瑰和月季是同属蔷薇科蔷薇属的姊妹花) 、英国栎 ( 又称夏栎) 、狮子、红胸鸲 ( 初名红襟鸟, 又称知更鸟、知更雀,1960年确定,被誉为 “上帝之鸟”)[5]、钻石 ( 即金刚石) 和板球 ( 又称木球) 。

英国是联合国和北约的创始成员国。1972年1月22日英国加入欧共体 ( 欧盟的前身) ,但尚未加入欧元区,其官方货币单位是英镑 ( 代号: GBP = Great British Pound,符号: £ ) ,1821年英国正式采用金本位制,英镑开始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苏格兰有3家银行有权发行苏格兰纸币,币值与英镑等同。英国的时区采用Z区UTC ± 0 ( 夏时制则是A区UTC + 1) 。主要报纸有 《泰晤士报》 [The Times,中文直译为 《时报》,现名是根据读音相近但毫无关联的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 ( River Thames) 的误译,因约定俗成的关系,此译名一直沿用至今。创刊于1785年1月1日,初名 《每日天下记闻》 ( The Daily Universal Register) , 1788年1月1日起改用现名,英语使用者现常称之为 《伦敦时报》 ( The London Times) ]、 《每日电讯报》 ( The Daily Telegraph,1855年6月29日创刊) 、《卫报》 ( The Guardian, 1821年5月5日创刊 ) 和 《金融时报 》 FT ( Financial Times,1888年1月9日创刊) 等,主要视频和广播媒体有英国广播公司BBC ( 1922年10月18日成立,11月14日开播) 、独立电视台ITV ( 即第3频道,1955年9月22日开播) 、第4频道Channel 4 ( 1982年11月2日开播) 和第5频道Channel 5 ( 1997年3月30日开播) 等。主要通讯社有路透社 ( 1851年) 、新闻联合社 ( 1868年) 和AFX新闻有限公司 ( 1991年2月16日由法新社、金融时报集团和AFX新闻等合办) 等。

1. 5英国君主

英国君主 ( 国王或女王) 是世袭的国家元首 ( 兼任部分英联邦国家元首) 、武装力量总司令 ( 实际上的军事指挥权在内阁,首相是第一大臣) 、 英国国教圣公会最高领袖 ( 世俗领袖) 、最高司法长官和立法机构的组成部分,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等法官、高级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大主教和主教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与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 ( 首相是其代表) 。英国王宫称白金汉宫 ( Buckingham Palace, 1703年开建,1705年竣工) 。自1901年起的5位英国君主 ( 乔治五世跨越萨克森—科堡—哥达和温莎2个王朝) 见表1。

注 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王乔治五世为了安抚民心,舍弃自己的德国姓氏,于 1917 年 7 月 17 日下诏将王朝改名为温莎。 注 2: 1927 年 4 月 12 日英国将正式国名从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修改为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即日起乔治五世兼任爱尔兰国王。 注 3: 爱德华八世为了迎娶已两度结婚 ( 1916 年和 1928 年) 且当时尚未离婚的平民辛普森夫人 ( Wallis Simpson,原名 Bessie Wallis Warfield,1896. 06. 19— 1986. 04. 24) 而逊位,将王位禅让予其胞弟,留下了一段 “爱美人不爱江山” 的佳话。退位后他于 1937 年 3 月 8 日获得温莎公爵头衔,同年 6 月 3 日结婚。 注 4: 1919 年 1 月 21 日爱尔兰单方面以 “爱尔兰共和国”的名义宣布独立。英爱战争 ( 又称爱尔兰独立战争,1919. 01. 21—1921. 07. 11) 后,英爱双方代表于 1921 年 12 月 6 日签署 《英爱条约》 ( Anglo - Irish Treaty,次年 12 月 6 日起生效) ,英国被迫允许爱尔兰南部的 26 郡成立自由邦,享有自治权,北部 6 郡 ( 即北爱尔) 仍留在英国。1937 年 12 月 29 日起生效的爱尔兰现行宪法将国名正式定为 “ire”( 爱尔兰) ,但仍留在英联邦内。1948 年 12 月 21 日爱尔兰议会通过法律,宣布,1949 年 4 月 18 日爱尔兰放弃君主制而正式成立共和国,即日起英国君主不再兼任其国家元首。 注 5: 印巴实现分治后,巴基斯坦 ( 1971 年 3 月 26 日东巴基斯坦宣布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同年 12 月 16 日正式独立) 和印度分别于 1947 年 8 月 14 日和 8 月 15 日宣布独立,但两国仍留在英联邦内,大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乔治六世直至 1948 年 6 月 22 日才正式放弃 “印度皇帝” ( 1877 年 1 月 1 日维多利亚女王始任印度) 这一称号。1950 年 1 月 26 日印度宣布成立共和国,但仍是英联邦成员国 ( 当时英联邦修改规则,允许共和制国家继续留在英联邦内) 。注 6: 1946 年 6 月 9 日登基 ( 1950 年 5 月 5 日加冕) 的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 ( 1927. 12. 05—) 是目前世界上仍在任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家元首,其次就是伊丽。自 2015 年 9 月 9 日英国夏令时 18: 30 分起,伊丽莎白二世已打破其高曾祖母维多利亚女王 ( 1837. 06. 20—1901. 01. 22 在位) 所创下的 “63 年 216 天” ( 即 23226 天 16 小时 23 分钟) 的最长统治纪录。随着沙特国王阿卜杜拉 ( Abdullah bin Abdulaziz Al Saud,1924. 08. 01—2015. 01. 23) 的逝世,伊丽莎白二世已成为当今在。英联邦国家 ( Commonwealth of Nations,简称 The Commonwealth,旧称 British Commonwealth) 成立于 1949 年 4 月 28 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现由 53 个主权国家组成[8]。最新 ( 2009. 11. 29) 加入英联邦的国家是卢旺达,最新 ( 2013. 10. 02 宣布) 退出英联邦的国家是冈比亚。 伊丽莎白二世现是 16 个君主立宪制 ( 非共和制) 英联邦国家 ( 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牙买加、巴巴多斯、巴哈马、格林纳达、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图瓦卢、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 的国家元首。 注 7: 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同,英国的国庆日是君主的 “官方生日”,现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 “官方生日”定在每年 6 月的第 1、第 2 或第 3 个星期六。英国现

1. 6英国首相

英国的政治体制 ( 政体) 是内阁君主立宪制。英国首相是代表英国王室和英国公民执掌政府权力的最高官员,即政府首脑。一般情况下,国会下议院的多数党党魁或者执政联盟的领袖自动成为首相人选,由英国君主任命,通常首相还兼任第一财政大臣,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 ( 10 Downing Street,1732年开建,1735年竣工) 传统上是第一财政大臣的宅邸,自1905年首相一职正式出现并兼任第一财政大臣以后,人们普遍将它看作是首相官邸。母语是德语的乔治一世国王 ( 1660—1727) 英语不够流利,1721年他敕命下议院的多数党 ( 辉格党) 党魁、财政大臣沃波尔爵士 ( Sir Robert Walpole,1676. 08. 26—1745. 03. 18) 为内阁首领 ( 任期: 1721. 04. 04—1742. 02. 11,迄今任期最长的英国首相) , 是为 “英国首相” 一职之始,但职位正式名称并非首相, 而是 “第一财政大臣”。1905年自由党党魁坎贝尔—班纳文爵士 ( Sir Henry Campbell - Bannerman, 1836. 09. 07— 1908. 04. 22) 被任命为 第34位第50任首相 ( 任期: 1905. 12. 05—1908. 04. 07) ,在任命他的英王敕令上, “首相”( Prime Minister) 一词首次出现,此后首相就成为英国的一个正式官衔。1937年 《国王大臣法》颁布时, “首相” 一词始为法律所确认。迄今英国共产生了53位74任首相 ( 1位看守政府首相未计) ,其任期无明确限制。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英国第41位第60任和第62任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任保守党党魁的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唯一的女首相,若只计单一连续的任期,她是自第18位第22任首相 ( 任期: 1812. 06. 08—1827. 04. 09) 、托利党 ( 1833年改名为保守党) 党魁利物浦伯爵 ( Robert Banks Jenkinson = 2nd Earl of Liverpool,1770. 06. 07—1828. 12. 04 ) 以后任职时间最长的首相。在所有英国首相中,撒切尔夫人的连续任期位居第5,总任期位居第7。现任首相 ( 任期始于2010年5月11日) 卡梅伦 ( David William Donald Cameron, 1966. 10. 09—) 是保守党党 魁, 现保守党 与自由民 主党 ( 1988年3月3日由前自由党和由工党分裂出来、短暂存在的社会 民主党合 并而成 ) 组成联合 内阁, 这是自1940. 05. 10—1945. 05. 23保守党 ( 其党魁由下议院议员中的保守党党员投票选举产生) 和工党 ( 其党魁由全体工党党员投票选举产生) 组成战时联合内阁 ( 时任首相是温斯顿·丘吉尔) 以来英国的首个多党联合政府。

1. 7英国宪法

英国以历来涉及国家根本问题的政治体制方面的成文法、基本规范、习惯法和惯例等作为行宪准则,主要包括 《大宪章》( 1215年6月15日) 、《人身保护法》 ( 1679年5月27日) 、《权利法案》 ( 1689年12月16日) 、 《议会法》 ( 1660 /1782 /1911 /1949年) 以及历次修改的选举法、市自治法和郡议会法等。

英国政体是内阁君主立宪制,其宪政实行 “议会至上” 原则。世界上仍无成文宪法的4个国家是英国、新西兰、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

1. 8英国国会 ( 议会)

法国裔英国贵族西蒙·德·孟福尔 ( Simon de Montfort, 6th Earl of Leicester,1208. 05. 23—1265. 08. 04,金雀花王朝国王亨利三世的妹夫) 是现代议会制的创始人,1264年12月14日他根据 《大宪章》以摄政的名义开始召集由贵族、 僧侣 ( 教士) 、骑士 ( 武士) 和市民参加的会议,因选举拖延和交通运输延缓,首次直接选举产生的会议于1265年1月20日至2月15日在伦敦 威斯敏斯 特宫 ( Westminster Hall,又称议会大厦) 举行,这次会议后来被认为是英国议会 ( 又称威斯敏斯特议会,被誉为 “议会之母”) 的开端。 英国国会 ( Parlia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又译为英国议会,英国的最高立法机构) 是资产阶级议会的鼻祖,它实行两院制,由君主、上议院 [House of Lords,直译为贵族院,简称上院,其成员仍由委任和世袭产生,现包括终身贵族、世袭贵族 ( 含王室成员) 和灵职议员 ( 包括国教会大主教、主教、男修道院院长和女修道院院长) ] 和下议院 ( House of Commons,直译为平民院或庶民院,简称下院,其成员由普选产生,采取简单多数选举制度,每届任期5年, 但政府可建议提前大选) 组成。英国人保守的爱惜国家传统的性格是上院得以长期存在的社会基础。出生于美国的英国贵族阿斯特子爵夫人 ( Nancy Witcher Langhorne,Viscountess Astor,CH,1879. 05. 19—1964. 05. 02 ) 于1919年11月28日当选为英国历史上首位任职了的下院女议员。

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分别拥有自己的地区议会: 北爱尔兰议会的首次选举于1998年6月25日举行,苏格兰议会和威尔士国民议会的首次选举于1999年5月6日举行。

1. 9英国的司法体系

英国的法律体系总体上属于普通法法系 ( 又称英美法系、英语国家法系、海洋法系、判例法系,以判例作为判决依据) 中的英国支系。英国司法现采用3种不同的法律体系: 英格兰和威尔士采用普通法法系,苏格兰采用民法法系 ( 又称大陆法系、欧陆法系、法典法系、成文法系、罗马法系、罗马—日耳曼法系,以法律条文作为判决依据) ,北爱尔兰则采用与普通法法系相似的法律体系。

上院原是英国的最高司法机构。英国最高法院 (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Kingdom) 根据2005年3月24日颁布的 《宪制改革法案》 ( Constitutional Reform Act 2005) 第3章而设立,2009年10月1日起开始运作,其司法权力主要继承自上院,这些权力以前由12位同时拥有上院议员身份的常任上诉法官 ( Lords of Appeal in Ordinary,又译为上院高等法官) 组成的上院司法委员会行使。英国最高法院的主要职责是审理来自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司法管辖地区的上诉案件,苏格兰司法管辖地区 ( 自1975年起其境内共划分为6大司法管辖区) 的上诉案件则由苏格兰最高法院负责审理。

1. 10英国国教会

英国国教会 ( Church of England,直译为英格兰国教会) 又称英国圣公会、英格兰圣公会 ( Anglican Churches) 或安立甘宗 ( Anglican Communion) , “安立甘”系英文 “Anglican” ( 意即 “英格兰的”) 的音译。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 英格兰都铎王朝国王亨利八世 ( Henry VIII,1491—1547, 1509年起在位) 因与罗马教廷的矛盾而禁止英格兰教会向教廷纳岁贡,并促使国会通过 《至尊法案》( Act of Supremacy 1534) ,规定英格兰教会不再受制于教皇而以国王为其最高领袖 ( 始于1535年) ,但在教义和教规上仍保持天主教传统,仍以 《圣经》为教义基础,只是在崇拜习惯上有所改革,其信仰是承认普世神圣大公教会的三大信经 ( 加上 《迦克墩信经》则合称基督教四大信经) :《尼西亚信经》、 《使徒信经》 和 《阿塔拿修信经》,信经的重要性仅次于 《圣经》。安立甘宗与路德宗 ( 又称信义宗) 、归正宗 ( 又称长老宗、加尔文宗) 合称基督教 ( 源于犹太教,最早只是犹太教的一个小教派,早期基督教骨干成员都是犹太人,包括耶稣十二门徒就都是犹太教徒,犹太教信奉弥赛亚为救世主。公元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唯一合法宗教,废除一切其他宗教,关闭所有其他神庙,禁止所有异教活动,基督教遂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为了争夺宗教领导权,基督教徒开始打击迫害犹太教徒,他们把犹太教徒的 《圣经》称为 《旧约》,而把基督教徒后来新加上的那部分称为 《新约》,并由此在社会上逐渐取得统治地位) 新教的三大主流教派,它没有世界性的统一组织或集权领导机构, 习惯上尊坎特伯雷大主教为名义上的领袖 ( 即普世圣公宗精神领袖、首席大主教和全英格兰主教长) ,其副手是约克大主教 ( 英格兰大主教) 。

清教徒 ( Puritan) 16世纪中叶起源于英国。原为圣公会内谋求进一步实现加尔文主义的改革派,后又从中发展出一些脱离国教会的新宗派 ( 如长老会和公理会等) 。由于他们要求 “清洗”国教会保留的天主教旧制和繁琐仪文,提倡 “勤俭清洁”的简朴生活,故名。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清教徒广泛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主要分成两大派: 温和派 ( 长老派) 拥护君主立宪,反对与国教会脱离关系,但主张取消主教和大主教等职,每个教区的教会由选出的长老管理; 激进派 ( 独立派) 主张共和政体,坚持政教分离,赞成信徒管理教会和地方教会有较大的独立性。16世纪后期起,曾有一些清教徒在英国国内形势动荡不稳的情况下移居荷兰和北美等地。清教徒精神实际上超出了教会改革的范畴,在宗教、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诸方面,对英语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英国国教会的辖区仅限于英格兰地区 ( 现共设有43个主教区) ,不包括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它们分属于苏格兰圣公会 [Scottish Episcopal Church,1592年苏格兰国教会 ( 即苏格兰长老会) 首先放弃主教制而成为长老宗教会,而保留主教制的教会即今苏格兰圣公会]、威尔士教会和爱尔兰教会管辖。

1. 11英国的著名大学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 ( University of Bologna) 创办于1088年 ( 1988年9月18日, “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举办建校900周年庆典) ,被誉为 “欧洲大学之母”和 “世界大学的鼻祖”。博洛尼亚大学与英国牛津大学、法国巴黎大学 ( 1150—1160年成立)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 ( University of Padua,1222年成立) 并称为欧洲四大文化教育中心。英国最古老的四所大学依次是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 (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1410—1413年成立,位于苏格兰法夫行政区的圣安德鲁斯镇) 和格拉斯哥大学。

英国最顶尖的五所高等学府合称G5超级精英大学 ( G5 group或G5 super elite,又称金砖五校,均是公立研究型大学) ,该集团成立于2004年初,其中前四名分别以文科、理科、工科和经济学见长,见表2。

注 1: 牛津大学被公认为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虽然其实际创立时间仍不清楚,但有记录的授课历史可追溯到 1096 年,1167 年国王短斗篷王亨利二世 ( 1133—1189,1154 年起在位) 禁止英国学生前往巴黎大学就读后开始兴盛。1209 年牛津学生和镇民发生冲突,牛津部分师生迁至其东北方的剑桥镇创办了剑桥大学。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常合称为 “牛剑”( Oxbridge,直译则为 “牛桥”) 。 注 2: 1894 年 8 月 4 日在英国南部萨里郡米尔福德附近伯勒农场 ( Borough Farm) 的一次早餐聚会中,4 名倾向于社会主义的费边社 ( Fabian Society,1884 年 1 月4 日成立) 成员做出了创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 简称伦敦经济学院) 的决定,他们是: 1英国经济学家和改革家西德尼·韦伯 ( Sidney James Webb,1st Baron Passfield,PC,OM,1859. 07. 13—1947. 10. 13) ; 2 英 女 会 家 经 学 玛 · 韦 ( Martha Beatrice Webb, Baroness Passfield, née Potter, 1858. 01. 22— 1943. 04. 30) ,西德尼之妻; 3英国社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沃拉斯 ( Graham Wallas,1858. 05. 31—1932. 08. 09 ) ; 4 英国文豪和剧作家萧伯纳 ( George Bernard Shaw, 1856. 07. 26—1950. 11. 02,1925LI* ) 。LSE 建院之初的资金由私人慈善家捐赠。1895 年 10 月 10 日 LSE 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市阿德菲区 ( Adelphi district) 约翰街 9 号正。 注 3: 药学院 ( School of Pharmacy) 成立于 1842 年,1952 年 4 月 9 日取得皇家特许状,1949 年加盟伦敦大学。2011 年 5 月 13 日药学院正式公布与 UCL 的合并计,2012 年 1 月 1 日起生效并更名为 “UCL School of Pharmacy”。

伦敦大学 ( University of London,俗称London University) 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1836年11月28日由伦敦大学学院 ( 原名London University,联盟内规模最大的校区) 和伦敦国王学院合并而成并取得皇家特许状。联邦制的伦敦大学联盟现由18所学院组成,见表3,其中前9所是伦敦大学的九大学院,UCL和LSE是伦敦大学的两大旗舰学院。伦敦帝国学院刚成立时不是伦敦大学联盟的成员,后来加入联盟 ( 具体年份不详) ,2005年12月9日ICL宣布计划退出伦敦大学联盟,2007年7月9日正式退出而成为一所独立大学。

注 1: 1754 年英王乔治二世颁布皇家特许状 ( Royal Charter) 在北美新大陆创办国王学院 ( King's College) ,美国独立战争后于 1784 年更名为哥伦比亚学院 ( Columbia College) ,1896 年更名为哥伦比亚大学至今。1829 年英王乔治四世和首相威灵顿公爵又于伦敦市中心泰晤士河畔创办伦敦国王学院。 注 2: 1849 年贝德福德学院 ( Bedford College,1908 年取得皇家特许状) 在伦敦成立,因建院时坐落于贝德福德广场 ( Bedford Square) 而得名,它是英国第一所为。1879 年皇家霍洛威学院 ( Royal Holloway College) 在伦敦西郊萨里郡埃格姆镇 ( Egham town) 成立 ( 1886 年 6 月 30 日由维多利亚女王主持) ,原本只招收女生,由英格兰专利药供应商和慈善家霍洛威 ( Thomas Holloway,1800. 09. 22—1883. 12. 26) 捐资创办。这两所学院均于 1900 年加盟伦敦大,1965 年两院开始招收男性本科生,1985 年两院合并。1992 年学院委员会根据提议签署一项决议,保留现名作为对外名称,其正式注册名称仍是 “Royal Holloway and Bedford New College” ( 缩写为 RHBNC) 。 注 3: 英国金匠公司 ( Goldsmiths' Company) 于 1327 年 5 月 13 日取得皇家特许状,1891 年尊贵金匠公司 ( Worshipful Company of Goldsmiths) 在伦敦创办金匠工艺 ( Goldsmiths' Technical and Recreative Institute) ,1904 年加盟伦敦大学并改名为金匠学院。尽管 2006 年起其正式英文名称改为现名,但其正式注册名称仍是 “Goldsmiths' College”。 注 4: 1882 年西菲尔德学院 ( Westfield College) 在伦敦成立,1933 年 6 月 26 日取得皇家特许状; 1885 年玛丽皇后学院 ( Queen Mary College) 在伦敦成立,1934 年 11 月 9 日取得皇家特许状。两所学院合并后的 QMW ( Queen Mary and Westfield College) 于 1989 年取得皇家特许状,2013 年起其正式注册名称改为现名。1995 年伦 ( London Hospital Medical College,1785 年成立) 和圣巴塞洛缪医院医学院 ( Medical College of St Bartholomew's Hospital,1843 年成立,1921 年 7 月 14 日。圣巴塞洛缪医院成立于 1123 年,1547 年 1 月 13 日取得皇家特许状) 加入 QMW。 注 5: 1823 年英国医生和慈善家伯贝克 ( George Birkbeck,1776. 01. 10—1841. 12. 01) 创办伦敦机械学院 ( London Mechanics' Institute) ,1866 年更名为伯贝克文学 ( Birkbeck Literary and Scientific Institution) ,1907 年更名为伯贝克学院 ( Birkbeck College) ,2002 年起定为现名。英国五所不参加商业综合排名的大学是: 伯贝克学院、伦敦大学教育学院、伦敦商学院、克兰菲尔德管理学院 ( Cranfield School of Management,1967 年成立) 和苏富比艺术学院 ( Sotheby's Institute of Art,1969 年成立) 。注 6: 伦敦商学院和曼彻斯特商学院 MBS ( Manchester Business School,1965 年成立) 是英国成立最早的两所商学院。伦敦商学院研究生院 ( London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Studies) 于 1986 年 7 月 8 日取得皇家特许状。 注 7: 1733 年圣乔治医院 ( St George's Hospital) 成立于伦敦海德公园角,1976 年在新址 ( 伦敦西南旺兹沃思自治市 Tooting) 开业,1980 年旧址关闭。医学院成立 1834 年,1836 年伦敦大学成立后不久的当年加入联盟,具体日期不详,1868 年医学院被纳入圣乔治医院。圣乔治医学院的正式注册名称现是 “St George's Hospital Medical School”。 注 8: 时称伦敦日间培训学院 LDTC ( London Day Training College) ,1909 年 ( 另有 1932 年,存疑) 加盟伦敦大学并改为现名。IOE 通常被认为是英国教育研究第。 注 9: 为纪念主要捐赠者、实业家和艺术收藏家科陶德 ( Samuel Courtauld,1876. 05. 07—1947. 12. 01) 而命名。 注 10: 海斯罗珀学院 ( 香港圣公会译为凯弗学院,伦敦大学哲学及神学专科学院) 于 1614 年由比利时鲁汶的耶稣会创办,1624 年迁至列日。法国大革命战争 ( 1792. 04. 20—1802. 03. 25) 以后,它搬至英国兰开夏郡和登比郡,1926 年迁至牛津郡,1970 年迁至伦敦,1993 年起定居伦敦肯辛顿广场现址。 注 11: 1851 年英国外科医生马斯登 ( William Marsden,1796—1867) 在伦敦西敏市创办自由肿瘤医院 ( Free Cancer Hospital) ,1910 年 4 月 22 日取得皇家特许状并 Cancer Hospital ( Free) ,这是世界上第一所致力于癌症研究和治疗的医院,1954 年更名为皇家马斯登医院 ( Royal Marsden Hospital) 。癌症研究院 ICR 始创于 1909 年,当时它只是与肿瘤医院 ( 即后来的皇家马斯登医院) 相毗邻的一栋实验室大楼。1911 年由阿瑟王子 ( 1850—1942) 主持癌症医院研究院 ( Cancer Hospital Research Institute) 的开幕典礼,1927 年它成为伦敦大学的一个研究生院,1939 年搬至伦敦西南部富勒姆区切尔西的富勒姆路 ( Fulham Road) 并更名为切尔西贝蒂研究 ( Chester Beatty Research Institute) 。癌症研究基金成立于 1902 年,1904 年更名为帝国癌症研究基金 ICRF ( Imperial Cancer Research Fund) ,1939 年 7 月 25 日取得皇。大英帝国抗癌运动 BECC ( British Empire Cancer Campaign) 成立于 1923 年,1970 年更名为癌症研究运动 CRC ( Cancer Research Campaign) 。2002 年 2 月 4 日两个慈善机构 ICRF 和 CRC 合并为英国癌症研究中心 ( Cancer Research UK) 。 注 12: 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 ( Royal Albert Hall) 是皇家阿尔伯特艺术和科学大厅 ( Royal Albert Hall of Arts and Sciences) 的简称,它是伦敦西敏市骑士桥的艺术地,原名艺术和科学中央大厅 ( Central Hall of Arts and Sciences) ,后被维多利亚女王改为现名,以纪念其亡夫阿尔伯特亲王 ( 1819—1861) 。1851 年在伦敦海德公园举,阿尔伯特亲王倡议兴建一个永久的展览设施,但该计划进展缓慢,该工程于 1866 年 12 月 28 日取得皇家特许状,1867 年动工, 1871 年 3 月 29 日举行落成典礼。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的首场音乐会于 1871 年 5 月 1 日举行,该音乐厅最著名的活动是自 1941 年以来一年一度的夏季逍遥音乐会。 1906 年英国语音和戏剧女教师福格蒂 ( Elsie Fogerty,1865. 12. 16—1945. 07. 04) 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创办了 RCSSD 的前身———语音训练和戏剧艺术中心学校 ( Central School of Speech Training and Dramatic Art

英国罗素大学集团 ( The Russell Group) 成立于1994 and Principals) 曾每年春季固定在伦敦罗素广场旁的罗素饭年,由24所英国一流的公立研究型大学组成,包含了著名店举行研究经费大会而得名。与美国常春藤盟校的目的有所的金三角名校,被称为 “英国常春藤联盟”,是英国著名大不同,它关心的焦点是提高研究经费、增加学校收入、招聘学的代表。罗素大学集团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其前身大学校到最优秀的教职员工与学生、降低政府干预和提倡大学合作长和副校长委员会CVCP ( Committee of Vice - Chancellors等,见表4。

注 1: 爱丁堡大学于 1583 年在一名年轻的圣安德鲁斯大学毕业生罗利克 ( Robert Rollock,1555? —1599) 的管理下开始授课,罗利克是爱丁堡大学首任。 注 2: 利兹大学的前身是 1831 年成立的利兹医学院 ( Leeds School of Medicine) ,1874 年约克郡理学院 ( Yorkshire College of Science) 仿照欧文斯学院在利兹成立, 1884 年前者被后者所吸纳,1887 年 11 月 3 日加入维多利亚大学而获得大学资格。 注 3: 利物浦大学的前身是 1881 年成立 ( 1882 年首批学生入学) 的利物浦大学学院 ( University College Liverpool) ,1884 年 11 月 5 日加入维多利亚大学而获得大学。 注 4: 曼彻斯特大学的前身是 1824 年 4 月 7 日成立的曼彻斯特机械学院 ( Manchester Mechanics' Institute) ,1883 年更名为曼彻斯特市立技术学校 ( Manchester Municipal School of Technology = The Tech) ,1918 年更名为曼彻斯特市立技术学院 ( Manchester Municip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1955 年 7 月 29 日以曼彻斯特理工学院 ( Manchester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的名称取得皇家特许状并获得独立大学资格,1993 年更名为曼彻斯特理工大学 UMIST (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由英国纺织商人欧文捐资兴建的欧文斯学院 ( Owens College) 于 1851 年 3 月 12 日成立,1873 年迁至牛津路新址,1880 年 3 月 18 日取得皇家 ( Victoria University) 的首个成员,1884 年和 1887 年利物浦大学学院和约克郡理学院分别加入维多利亚大学并于 1903 年和 1904 年再分别,随后曼彻斯特部分被称作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 ( Victoria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亦简称为曼彻斯特大学,1903 年 7 月 9 日取得皇家) 。2004 年 10 月 1 日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和曼彻斯特理工大学合并为今曼彻斯特大学。 注 5: 纽卡斯尔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 1834 年 10 月 1 日开学的医学与外科学院 ( School of Medicine and Surgery) ,1851 年 6 月该院分裂为两所对立的学院: 纽卡斯尔医学院 ( Newcastle College of Medicine) 以及泰恩河畔纽卡斯尔医学和实用科学学院 ( Newcastle upon Tyne College of Medicine and Practical Science) 。 1852 年前者与达勒姆大学结合,1857 年两所学院再度合并,1870 年重新命名为达勒姆大学医学院 ( University of Durham College of Medicine) 。1963 年 8 月 1 日,纽卡斯尔大学从达勒姆大学独立,其官方正式名称是泰恩河畔纽卡斯尔大学 (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upon Tyne) 。 注 6: 谢菲尔德大学的前身是 1828 年成立的谢菲尔德医学院 ( Sheffield School of Medicine) ,1897 年更名为谢菲尔德大学学院 ( University College of Sheffield) 。 注 7: 南安普敦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 1862 年成立的哈特利学会 ( Hartley Institution) ,1902—1952 年南安普敦大学在取得皇家特许状升格为独立大学之前, 以哈特利大学学院 ( Hartley University College) 作为伦敦大学一个学院的名义颁发学位证书。 注 8: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 1810 年成立的贝尔法斯特学术院 ( Belfast Academical Institution) ,1845 年 12 月 30 日以贝尔法斯特女王学院 ( Queen's College of Belfast) 的名称取得皇家特许状,1849 年 10 月 30 日开学,时为爱尔兰女王大学 ( Queen's University of Ireland,1850 年 9 月 3 日取得皇家特许状,1882 年 2 月 3 日正式解散) 的一部分。1879 年通过创建皇家爱尔兰大学 ( Royal University of Ireland) 的法案,1880 年 4 月 27 日取得皇家特许状,它承继了爱尔兰女王大学。根据 1908 年通过的 《爱尔兰大学法案》,1909 年 10 月 31 日正式解散皇家爱尔兰大学而创建 2 所独立的大学: 爱尔兰国立大学 ( National University of Ireland) 和贝尔法斯特。 注 9: 埃克塞特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 1900 年的皇家阿尔伯特纪念学院 ( Royal Albert Memorial College) 和成立于 1922 年的西南英格兰大学学院 ( University College of the South West of England) 。1955 年取得皇家特许状而升格为大学。

狭义的金三角名校 ( Golden Triangle) 是指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 ( 以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伦敦国王学院为代表) ,广义的金三角名校主要还包括帝国理工学院、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利兹大学、利物浦大学和玛丽皇后大学等。

英国6所红砖大学 ( Red Brick University) 是指曼彻斯特大学、利物浦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布里斯托尔大学和伯明翰大学,它们都是创立于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和大英帝国维多利亚时代,并于 “一战”前取得皇家特许状。当时它们是位居英格兰6个重要工业城市的私立研究和教育学院,属英国老牌工科名校。

1997年约克郡的3所大学 ( 利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和约克大学) 组成白玫瑰大学联盟 ( White Rose University Consortium) ,联盟成员之间可跨校修习学分,并提供许多合办的校际学位课程。

英国现有的3所私立大学是: 1白金汉大学UB ( University of Buckingham) : 1976年成立,1983年2月11日取得皇家特许状和大学资格[9]。2法律大学 ( The University of Law) : 1962年成立,1975年11月12日取得皇家特许状, 2012年获得大学资格。3BPP大学 ( BPP University) : 1992年成立,2013年获得大学资格,属于英博夏尔控股 ( BPP Holdings,1976年成立, 其3位创始人 是Alan Brierley, Richard Price和Charles Prior) 旗下。

1. 12英国的世界遗产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的第17届大会通过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 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s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1975年12月17日起生效) ,简称 《世界遗产公约》(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该公约现有191个缔约国, 其中包括新西兰的2个自由联合邦 ( 库克群岛和纽埃) ,尚未加入该公约的6个国家是: 列支敦士登、瑙鲁、索马里、 南苏丹、东帝汶和图瓦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UNESCO) 大会和缔约国大会是世界遗产管理的决策机关。1976年11月26日首届 《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在内罗毕举行,并正式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 (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执行层由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WHB ( World Heritage Bureau) 、世界遗产中心WHC ( World Heritage Centre,即世界遗产委员会秘书处) 和缔约国构成。

英国留学新热潮 篇8

艺术设计的定义

对于艺术设计,百度百科的定义是:将艺术的形式与美感结合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因素,再现于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设计当中,使之兼具美感和实用功能。艺术设计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戏剧表演、广告设计、动画设计、建筑设计、摄影、导演、数字媒体、素描、时装设计、时尚管理、家居设计、珠宝设计、插画设计等等,这些都属于艺术设计的范畴。而艺术设计师的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灵感和创造力,在上述领域发明或改良出更具美感和实用性的产品。

艺术设计的前景

从往年的留学情况来看,每年去英国留学的学生中,70%以上都是去读商科,而读艺术类的学生不超过1%。而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广告和包装在如今的商业竞争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市场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正稳步上升,艺术设计人才的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艺术类留学正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留学的新热点。艺术设计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装饰公司、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软件公司、设计院,从事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珠宝设计、园林设计等工作。此外,毕业生完全可以自主创业,不少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从事设计工作。

伦敦的艺术设计课程

在伦敦学习艺术设计,有很多学校和不同类型的授课方式可供选择。除本科与研究生之外,还有针对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开设的预科课程和各种短期培训。也就是说,只要你对艺术设计充满热情,不管你之前是否有艺术相关的学习经历,都有学习的机会。

艺术设计类的本科课程需要攻读三年,由综合性大学或者艺术类专业学院颁发本科学历证书,例如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伦敦大学金匠学院(Goldsmiths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诺丁汉特伦特大学(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以及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Arts)、伦敦艺术大学(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和伦敦艺术大学等艺术类院校的学科导师都是该专业领域的领头人物,其作品或者设计理念都被设计工业接受并认可。

伦敦艺术大学(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

在伦敦学习艺术设计,除了能带给你更贴近于未来工作的实习机会以外,各大著名艺术学院的名号无疑是一张进入时尚设计界的通行证。下面笔者以伦敦著名的艺术设计学院伦敦艺术大学为例,简要介绍学校情况和申请的相关信息,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参考。

伦敦艺术大学原名伦敦学院,成立于1986年,是全世界最优秀的艺术学院之一。它由六所卓越的学院组成,分别是坎贝威尔艺术学院(Camberwell College of Arts)、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Central Saint Matins College of Art & Design)、切尔西艺术设计学院(Chelsea College of Art & Design)、伦敦时装学院(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伦敦传媒学院(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和温布尔登艺术学院(Wimbledon College of Art)。

【学校概况】

伦敦艺术大学是英国艺术设计大师的摇篮。它位于伦敦的中心地带,六大学院都位于当地社区中心,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两万多名学生提供了各个阶段的多元化课程,包括预科课程、本科课程、研究生课程和研究类学位课程。该学校曾荣获两届女王年度奖(Queen's Anniversary Prize):一次是1996年,因坎伯威尔艺术学院在艺术品收藏领域所做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奖;另外一次是1998年,因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为英国时装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获奖。

伦敦艺术大学的规模很大,学习资源丰富,专业设施齐全。学校重视对学生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和想法,同时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指导,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发展,这一点对于艺术设计来说尤为重要。学校同时也十分重视发挥六大学院的集体优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在最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最适合自己的学术风格的环境下学习。

【入学要求】

★学术要求

>申请预科

1. 高中及以上学历,年满18周岁;

2. 有美术基础;

3. 提交基本的作品(素描、水彩、油画、中国画等均可)。

>申请本科

1. 艺术类专科或本科二年级学历;

2. 有艺术设计类相关基础;

3. 提交相应专业的作品集。

>申请硕士

1. 相关专业本科学历;

2. 某些课程要求相关工作经验;

3. 有丰富的富有创造性的作品。

【申请流程】

1. 准确、完整地填写申请表(下载地址:http://www.arts.org.cn),填好后寄给学校。

2. 提供英语考试(雅思或托福)成绩证明。如果申请时你尚未参加以上考试,则需要在申请材料里说明你的考试日期安排。

3. 提交在校成绩单、学历证明、推荐信一封、个人简历、个人陈述。上述文件均需要原件和英文翻译件。

4. 准备作品集(根据课程需要)。如果学生所在地设有校方代表处,他们可安排你在当地面试,当场提交作品集;如果没有校方代表处,也可以通过邮寄的方式提交作品集。

5. 以上材料经检查确认无误后,由校方代表处统一安排面试。面试当场就会有录取结果。

【学费标准】

上一篇:测试哪种职业类型最适合你下一篇:幼儿园大班教案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