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普工作汇报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经普工作汇报(精选7篇)

经普工作汇报 篇1

工作总结

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下,托里县各级普查机构共同努力,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真抓实干,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工作得到顺利推进,圆满完成了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得到了地区普查办领导的充分肯定。现将普查工作的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截止目前,托里县共普查到法人单位579户,产业单位152户,其中行政单位有97户、事业单位108户、农业单位134户、工业单位110户、建筑业单位3户、批发零售业69户、房地产业4户、金融系统20户、住宿餐饮业2户、其他民办型单位184户。个体户共普查3006户、其中无挂靠公司的个体运输户281户、挂靠的个体运输户383户、个体经营户2342户。

一、工作成效及做法

(一)狠抓落实,奠定了推进经济普查工作的基础。一是抓机构落实。在县、乡两级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经济普查领导机构,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办事机构,为经济普查的顺利推进奠定了组织基础。二是抓人员配备。精心选调了243名普查员,为组织实施单位清查和后期各项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础。三是抓办公阵地。及时落实了普查机构的办公用房、计算机设备等办公条件,基本满足了开

展经济普查工作的需要。四是抓普查物资落实。及时分发地区经济普查办下发的相关资料外,把全部普查物资及时足额发放到普查员手中,提供了开展工作必须的物资保障。

(二)合理安排,培训了高素质的普查队伍。一是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为进一步做好经济普查工作,我县经济普查培训采取分级培训、下带一级的方式,由县统计局培训乡镇普查指导员、乡镇培训到社区普查员,民汉分批展开培训。二是培训与工作有机结合。经济普查工作环节多,业务性强,实施每项工作都需要进行相应的业务培训。将培训与工作有机结合,不仅提高了培训效率,扩大了培训面,也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三是坚持主要领导亲自讲学。在县普查办领导的指导下,组织召开了核查摸底、普查登记业务培训学习。正式登记表样的填写作了详细讲解,要求按照分块负责的原则,全部单位进行地毯式逐一核查。

(三)周密部署,保证了清查摸底高质量。清查摸底是经济普查调查登记的工作基础,关系到经济普查的成败。根据普查方案要求,县普查办认真部署,制定了详细的清查摸底日程安排,层层建立了质量控制责任制度。收集工商、编委、民政、质检、税务等七部门资料,通过排重等步骤,整理形成全县1158个单位的名录底册。再一次组织各乡镇普查指导员学习结合底册的核查方法,严格按底册进行实地核查,极大地方便了单位核查工作的开展。

(四)划区绘图,确保普查登记单位的不重不漏。我县自然草场面积较大,并且含有周边县(市)的草场。为准确核定我县各乡镇、村的边界线,县普查办积极与国土资源局、各乡镇熟悉本行政区域的老同志一起核对,力求做到地图边界清楚。再将初步审定的普查区地图拿到县经济普查培训会上,由乡镇参加会议的领导及相关人员对有争议的区域,进一步进行审定,实现了无缝对接、全部覆盖,确保了地图的准确性。

(五)广泛宣传,营造了良好的普查氛围。一是认真配合,精心策划,早做准备,充分利用电视大众传媒资源,开展宣传方式,增加宣传工作的覆盖面。二是在宣传的内容、形式和手段上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结合实际特点,采取LED滚动字幕、出宣传展板、两员发放个体户经济普查告知书等方式开展宣传。

(六)攻坚克难,普查登记工作进展顺利。在经济普查登记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自治区和地区普查方案的要求开展工作。明确普查办工作人员的职责,落实分管领导。由于第三季经济普查首次使用PDA操作,出现的问题较以往更多,为此县普查办多次召开业务人员协调会,研究解决基层在现场操作中的难点和问题,认真组织经济普查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经济普查登记阶段,为确保普查登记顺利进行,县普查办划分责任区落实到每位业务骨干身上,由分管

领导带队,明确责任,实行分片责任包干。

(七)精心组织,确保经济普查数据处理高质量。一是对全县在工商、编委、民政、质检、税务等部门注册的所有单位进行实地对比,对每一张报表,每一个指标,每一笔数据按照各种目录和代码等进行详细审查填写,保证有根有据,准确真实。二是对距离较近的乡镇,要求他们每天普查登记完后必须到县经普办进行碰头,由经普办工作人员对登记的信息仔细审核,如出现问题,现场改正,确保普查登记的准确性。其他乡镇由于距离较远,不方便每天来回,就利用电话及时进行沟通,并要求各乡镇严格按照规定时间上交PDA及普查登记表,再由县经普办集中对普查表的完整性(缺项、漏项、错项)进行审查。三是根据国家下发的单位底册与普查到的单位进行核对,梳理出尚未接受普查的单位名单,再此派出普查员深入基层,实地调查,做到无单位遗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单位和一些企业对经普工作重视不够。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对经济普查工作持有厌倦应付的情绪,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2、个体户入户调查难度大。虽然这次普查在单位清查中对个体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但通过实际操作,个体户仍然存在思想顾虑,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3、部门提供资料的误差。首先,七部门提供的资料里有的单位早已不营业,但没有注销,这样的单位资料虽然存在,但不显示营业状态,提供的电话、地址也不正确。其次,部分专业合作社注册的地址很笼统,只填到居委会,没有街道、门牌号等详细信息,合作社虽正常营业但不挂牌。最后,异地注册矿山企业无法联系,调查困难,容易造成遗漏。

三、几点建议

1、强化政府行为,加强部门协调。要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级共同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力量,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搞好普查工作,不能靠统计部门一家单打独斗。

2、加大执法力度为普查保驾护航。通过行政手段,最大限度提高普查对象的配合程度,为此,在普查宣传和调查登记时,将普查对象是否参加经济普查、普查表填报质量与工商、民政、质检等部门的有关工作挂钩,如年检工作,不参加普查或普查表填报不合格者年检不予通过。此外,为满足经济普查填报要求,各个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机构应根据国务院普查办的统一要求,自上而下统一部署相关工作。

3、多管齐下抓好普查宣传工作。一是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层的宣传动员,主要领导要出面层层召开普查动员会;二

是媒体网络应发挥主渠道作用,支持和配合各级普查机构作好宣传工作,尤其是电视宣传上要大造声势,提前启动,单靠一两个“宣传月”活动,效果未必良好。要通过早宣传、早发动、早知晓经济普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要广泛开展对社会公众的宣传,在普查的重点时段,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传媒手段,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务求做到报纸有文、广播有声、电视有形,把开展经济普查的信息传遍城乡的各个角落,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4、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普查人员的素质。普查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普查数据质量的好坏,因此必须重视普查队伍的素质建设。强化对普查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要根据普查工作实际操作的需要,重点上好四课:一是普查业务知识课,二是普查政策法律法规课,三是问话方式和入户调查用语课,四是普查登记方法课。在普查队伍建设方面,要配强、配齐基层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选调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身体强壮、有组织能力、能吃苦耐劳、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

托里县第三次经济普查办公室

经普工作汇报 篇2

一、第三次经济普查在两个方面实现了突破

一是普查区绘图全面电子化。普查小区图的绘制电子化, 是这次经济普查的另一个创新。在普查中, 先自上而下分别确定省、市、县、乡镇、村 (居) 的电子地图, 再由基层的普查人员细化各普查 (小) 区的电子地图, 由下而上地逐级上报、合并, 形成了全国的经济普查电子地图, 实现了普查地图的电子化操作。

二是首次利用PDA采集普查信息。利用PDA采集和处理信息, 是这次经济普查用以区别其他普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也是中国普查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这次经济普查采集数据的方式从纸介质走向电子介质, 极大地简化数据录入和汇总的工作量, 而且使用电子终端设备 (PDA) 进行了GPS定位和相关证照拍摄并上传, 保障了普查对象信息的真实性。

二、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1. 普查方案过于专业加大了实际操作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采集指标过多加大了基层人员的工作负担。通用普查表设计的属性指标和经济指标有几十个, 数量多, 采集所需要的时间很长。基层统计机构人员少, 整体业务素质不高, 有些还是从其他部门借调过来帮忙的, 对这么多指标很难把握, 为了保证普查数据质量, 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劳动。

(2) 普查要求过高影响普查进程。这次经济普查的普查表填报要求是同一类型的所有单位都是填的同一张普查表, 同样多的项目, 而在实际工作中往是80%的精力花在了20%的单位上, 这些单位有的没有固定的营业场所, 有的规模较小, 普遍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 大多不愿配合。对于这样的单位由于和其他单位普查的要求是一样的, 导致花了大量的精力也取不到应有的效果, 给基层普查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难度。

(3) 职能部门没有深度介入给统计部门加大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尽管各级普查机构的组成名单包含了有关职能部门, 但是实际上历次经济普查基本上是统计系统孤军奋战。而统计部门由于职权所限, 往往开展工作难度十分大, 而对企业有管理职能的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 出于自己工作便利的考虑, 没有能在经济普查中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2. 基层工作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经费保障难以足额到位。经济普查具体工作的开展在乡镇 (街道) 政府, 由于普查经费实行分级负担制, 而有些乡镇由于财力有限, 普查机构经费不能得到有效足够的落实, 限制了经普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基层人员力量单薄。在当前的统计管理体制下, 日常的统计工作都集中在基层中完成, 乡镇、社区承担了大量的统计报表任务, 同时国家调查队的调查任务也基本没有能做到直接调查, 也是由社区完成, 而乡镇专兼职统计人员不过2人~6人, 社区没有专职统计人员, 大多是社区主任或会计兼职, 统计专业知识普遍不足, 还要从事社区布置的其他工作。这次经济普查很多工作实现了电子化, 对普查员的统计专业素质和电子设备使用要求更高, 各级对统计工作及数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基层统计力量不足与统计要求的日益提高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矛盾越来越突出。

(3) 普查对象配合度较低。经济普查涉及到各个单位的商业秘密, 以及个体户的经营状况, 许多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怕普查和工商、税务挂钩, 会使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所以遇到生产经营情况等敏感性问题, 一些单位和个体户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不愿意说实话, 甚至出现拒绝普查登记的现象。虽然经过了大量的宣传和解释工作, 仍难以打消顾虑。

3. 宣传的手段针对性不强难见效果。

经济普查的宣传通常是以挂标语、拉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传统方式为主。当前社会各种商业性调查和宣传太多, 令人眼花缭乱的广告和宣传资料充斥着大街小巷, 很多人拿到宣传单后根本不会仔细看就直接扔进垃圾箱。因此, 这种传统的宣传方式很难吸引人们的眼球, 达不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难以消除普查对象特别是一些零散经营人员的思想顾虑。

三、对经济普查工作的建议

1. 进一步改进普查指标设置。

在经济普查方案的设计上, 进一步精简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的调查指标。对于能够从行政记录获取的数据信息, 尽量不再重复调查。如联网直报企业的数量占法人单位数量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大, 而经济贡献率更是占到绝大部分, 所以经济普查中对一些规模相对较小、财务制度不健全、配合程度不高的企业和个体户, 只需要统计其名录信息和属性情况就可, 完全没有必要统计其经济指标, 可以通过抽样调查、再推算的方式取得有关数据, 这样既能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也能保证数据的总体上的客观真实。

2. 建立政府主导的基本单位数据共享平台。

在统计部门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基础上, 由政府出面, 整合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的基层单位基本信息, 形成一套统一共享的数据平台。这样不仅减轻了企业填报负担, 还能极大地提高准确性。将来的经济普查就可以取消基本单位清查环节, 直接生成普查底册就可以直接进行PDA登记, 将极大地提高普查的效率。

3. 创新宣传的方式和手段。

经普工作汇报 篇3

海淀区经普办在对经普数据的评估工作中,突出重点,使数据评估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联审数据为评估打基础。在各主要专业数据初步汇总后,对汇总数据进行了初步联审,确保普查数据不出现趋势性差错。

交流研讨,进行初步评估。按照评估办法要求,各专业数据与历史数据对比,全方位多角度评估数据质量。经过总量、结构、相对、重点评估,写出了评估报告。设管科、工业、商业、服务业、建筑、房地产等各专业组负责人参与普查数据的综合评估。

全力以赴做好最后评估。后续报表汇总数据上报后,集中精力投入最终数据评估:一是总量评估。检查各项总量数据的增长幅度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以掌握普查的总体规模及趋势;二是进行按可比口径、限额上下、所有制类型、行业等进行总量间的基本分组评估,掌握其对总体数据的影响程度;三是采取相对数、平均数比较评估,检验数据的可知性;四是对普查汇总库及基层库按照排序方法进行重点检验评估;五是加强横向对比,在评估中与2007年专业统计年报、2008年定报及工商局、国地税局等部门数据进行核查确认;六是进一步核对、充实、完善对特殊情况、重大问题及变动原因附加的说明。

宣武局队统计法制五重点

北京市宣武局队明确了统计法制五个重点工作。

一是坚持统计依法行政,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在明确工作责任、规范工作程序、强化监督落实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依法统计,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树立执法服务理念,加强统计执法监督。要求检查人员在工作中树立执法服务理念,实行执法事前督导,及时解决和纠正报表填报中出现的问题和差错,增强单位领导及统计人员依法统计意识。全面落实《北京市统计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强化统计执法监督工作,全部立案案件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和重大案件备案和报告制度。

三是运用法学理论知识,参与统计法律法规修订。运用法学理论知识,积极参与统计法律法规修改工作。广泛发动和组织统计调查对象,搞好参与《统计法(修订)》草案意见、建议的征集工作。

四是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营造宣武和谐统计氛围。在加强局队干部统计法律知识学习基础上,将法制宣传贯穿到日常统计工作中,做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准备工作。通过召开依法统计工作座谈会和全区规模以上单位依法统计工作会,就如何贯彻执行《统计法》进行交流,宣传“统计工作示范单位”的先进经验,发挥其示范作用。

五是加强落实许可事项,做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继续做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通过开展统计持证上岗人员情况调查和组织从业资格报名考试,进一步加强统计人员依法持证上岗的宣传工作,重点加强对规模以上单位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工作的管理。

丰台局队创新统计工作机制

北京市丰台局队创新工作机制,提出重点工作:

一是应统尽统,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二是共享资源,初步建立全区综合数据库。整合全区经济和社会统计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保障统计数据准确、权威。

三是依法行政,强化统计执法检查和普法宣传。继续开展全员统计执法,重点加强经济普查报表和无证上岗人员的执法检查,提高源头数据质量。

四是以数据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加大统计监测评价力度、拓展统计数据资料开发利用的广度、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浅谈“三经普”的“三个保障” 篇4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还未偃旗息鼓,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的号角即将吹响。经济普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各阶段工作丝丝相连,环环相扣;每一项任务意义非凡,责任重大。为了上交一份圆满的普查答卷,笔者认为经济普查要做到三个方面的“保障”。

宣传保障。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在战争年代以强有力的宣传攻势为先导,鼓舞了革命斗志,迫使敌人不战而降或节节败退;经济普查作为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宣传工作也必须先行。张贴标语口号、举办宣传晚会以及利用新闻媒体开辟普查专栏等,都是行之有效的传统宣传方式,除此之外,别忘了在普查表上做“文章”,即在普查登记表的左上方和背面印制有关的宣传内容(普查登记表的厚度不少于70克)。这里应区别两种情况: 一是对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资质以上建筑业及行政事业单位,有的设有专门的统计机构,有的配有专(兼)职统计人员,一般具有较高的业务知识水平,统计基础工作扎实,况且有相当一部分的统计人员近几年参加过类似大型普查,具有一定的普查经验。对他们的宣传主要侧重两点:第一,在普查表的左上方强调“义务”。设置有限的空间印制《统计法》或《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中的有关条款,如“经济普查对象应当如实、按时填报经济普查表,不得虚报、瞒报、拒报和迟报经济普查数据。”“经济普查对象应当按照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的要求,及时提供与经济普查有关的资料。”第二,在不同的普查表背面印制相应的指标解释、表内表间的逻辑关系、审核要点,更便于普查人员的实际操作。二是对个体经营户。对个体经营户的普查是前两次次经济普查的最大难点,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怕露底、怕税收。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但个体户有多少家自愿向税务部门如实申报营业收入的?最后还不是税务部门评估收入、分类定税,这种迫不得已的做法难免造成苦乐不均。国外纳税人排队交税,我们的环境不同;国内名星走穴,名义的慈善义演还照收出场费,为富不仁的人不带好头,也难怪辛苦忙碌的个体户有点自私的漏税想法。所以对个体户的宣传不能一味地强调“义务”,应讲求策略,注重做到两点:首先,在普查表左上方印制为被调查户保守商业秘密、不作税收征管依据等条款,最大限度地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如“经济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用于经济普查的目的,不作为任何单位对经济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其次,在普查表背面印制《致被调查户的一封信》,阐述普查的目的、意义、范围,并表达出充分的感激之情。也就是说,既然经济普查是政府行为,我们作为直接操作者就应该把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带给广大被调查户,用真情、亲情赢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

措施保障。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当时为鼓励超生人口如实申报,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联合下文强调:不得以普查资料作为征收计划外生育费的依据;不得用于对基层政府的政绩考核;不得以人口普查数据追究以往瞒报、漏报的责任。河南省又联合公安厅共同出台新措施:对于过去因超计划生育等原因未落户口的孩子,要按照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准许他们进行普查登记和常住户口登记。一系列鼓励措施的出台,大大缓解了超生户的心理压力,对超生人口的如实申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口普查时超生户怕罚款,经济普查时个体户怕纳税,字面不同,意义相同,说到底还是掏钱的问题。你要千方百计探询他们心中的一大顾忌,他们会情愿吗?2002年我们对商品交易市场的60家商户调查时,一些个体商户别说填表,口头询问都不愿回答,白眼、尴尬„„让人形影自怜。河南省省级第二次经济普查试点中,极个别个体户撕毁普查表,甚至谩骂普查人员,其配合程度可想而知,所以相关的保障措施尤其重要。《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第六章第三十三条规定:经济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用于经济普查的目的,不做为任何单位对经济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第二次经济普查的一些宣传材料也强调指出:这次普查的一些内容可能会涉及到您或贵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信息,我们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任何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都无权向任何非普查管理机构提供,不作为税收征管和行政性收费的依据。这和2000年人口普查多个部门共同制定鼓励措施相比,明显力度不够,提法不到位。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应参照人口普查的做法,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出台鼓励措施,如近期不开展税收大检查,不作为补交税款的依据,为如实申报者上门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向被调查户发放调查补助费、普查纪念品等,总之采取零活多样的方法和策略,引导、激励广大个体户积极配合完成普查任务。当然这期间要极力避免地方政策与普查政策矛盾、脱节的现象,维护国家普查机构的形象和权威。

经费保障。前两次的经济普查方案都曾指出:经济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分别列入相应的财政预算。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的通知要求,为保障普查工作的正常进行,及时做好普查经费的落实工作,并按时拨付,确保到位。然而这里只规定了普查经费的筹措原则,各地应负担多少没有一个较为科学的量化标准,缺乏可操作性,使普查经费的筹措困难重重,这也是目前我国地方普查经费筹措过程中亟待改革和完善的地方。

经普工作汇报 篇5

普查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普查资料的开发与管理不仅是普查工作的重要环节,更是衡量普查工作是否圆满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这次普查工作的评价,最终要看通过普查拿出了什么成果,解决了哪些问题。只有对普查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系统地开发、管理和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查资料的利用价值,深入系统地开发和应用好普查资料,才能有效地为各级党政部门宏观决策服务,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所以在普查资料开发管理过程中,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开发方面:

一、充分开发应用普查资料,结合使用相关资料

普查资料开发应用无疑要充分利用普查自身的资料,但不能局限于使用普查资料,在分析研究过程中要结合使用各部门、各专业的统计资料。经济普查不是孤立的一次性调查,它与各项专业调查既有明确分工,又相互紧密结合。因此,在普查资料开发应用过程中,也应体现这种分工与结合的关系,并做好多方面资料口径的转换和衔接工作,避免数据使用混乱造成不良影响。当然,这种结合要适度,要充分体现经济普查的成果。

二、采取多种形式,适应多方需求:经济普查对象包括政府领导部门、业务主管部门、科研单位、企业和社会公众等各个方

面,它们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应针对不同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经济普查资料的开发应用工作,包括发表普查主要公报数据、编印普查资料、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建立普查数据库、开展信息咨询、网上查询服务等,这些形式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三、分清轻重缓急,兼顾当前长远

经济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内容繁多,应明确一个优先次序,明确开发的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首先,要快捷地提供和发布经济普查的主要数据,如主要的总量和分组指标;同时要尽快建立经济普查数据库,以便随时根据多种需要进行再加工。开发应用经济普查的内容,除了单位总量基本信息外,总体内部的结构和分布影视开发的重点,这也是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优势所在,因为其他各项统计调查都不乏经济总量指标,但这些总量指标往往是根据层层汇总而来,总体结构数据的加工整理收到限制,而经济普查资料总量指标包括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在这方面开发应用则大有用武之地。利用经济普查资料开展分析研究,既要及时反映单位、地区及行业的现状,并对产业规模、分布、运行以及效益情况等进行分析,更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研究经济结构和布局中出现的一些规律性的问题,为各级政府制定规划和监督管理提出有价值的咨询意见或建议。

四、实事求是,防止主管片面

实事求是是统计工作的宗旨和精髓。摆情况、找问题、查原因、提对策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利用准确可靠的经济普查数据,对经济社会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系统地分析研究,切忌主观臆断,按主观设想去找例证、凑数据。特别注意不能为迎合某种需求,去造假数据、说假话、写假报告。

五、要有新思路、新方法

在经济普查资料开发管理中,不能墨守成规,局限在一些常规的统计分析。一定要利用经济普查资料的丰富性和全面性,结合新的经济理论、新的统计方法和技术、先进的统计计算手段进行新的探索。

六、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各个方面力量

经济普查资料的开发管理要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所谓“内”,指的是各级普查机构和统计系统各专业开发应用人员。这些人员可利用熟悉统计指标、统计制度和统计方法的优势,撰写一些反映诸如就业、产业、行业结构等短、平、快的专业快报,满足经济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时效性要求。所谓“外”,指的是普查机构和统计系统外部的社会研究力量。这些人员可利用具备专业行业背景和综合性知识的优势,深度研究分析一些诸如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课题,满足经济普查资料深层次开发应用的需要。“内外”结合的协同开发应用方式可以保证多样化的开发成果,各级普查机构可以利用书籍、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多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以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反映经济普查成

果。

管理方面:

一、建立健全普查档案管理机构

各级普查工作机构应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机构或落实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普查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资料不散失,收集齐全完整,将档案工作纳入相关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纳入目标考核,从组织上保障档案工作有序开展。

二、制定完善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销毁,统计,利用,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人员岗位职责,从制度上保障档案工作有序开展。

三、制定适用的普查分类大纲

制定明确的分类大纲,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经济普查的普查对象不同于其他普查,内容方面也有其鲜明特点,因此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在普查工作正式启动时应根据经济普查自身的特点,按照《普查工作档案管理规定》制定明确的、科学适用的分类大纲,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以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做到档案资料应归尽归,不漏不缺。加大收集力度,确保齐全完成,经济普查历时三年,时间跨度长,涉及 部门多,参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收集工作难度大,任务十分艰巨,要做好普查档案的收集工作,一时必须将收集工作与整个普查工作同计划,同安排,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二是落实收集,即时办

单位核查,三经普“预演”提速 篇6

此次核查主要针对规模(限额)以下企业进行基本信息核实。旨在结合核查单位查找率,对未查找到的单位多思考、多探索、多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为研究制定三经普方法制度提供帮助;结合单位核查中发现的难点和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三经普清查摸底奠定基础,并将名录库更新维护纳入常态化。

摸清变化

本次核查涉及全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规模(限额)以下企业法人单位10435家,既包括名录库中的8348家单位,也包括2009年以来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的2087家新增单位。通过本次核查,笔者了解到三个方面的变化。

首先,核实名录库中单位6959家,查找率为83.4%;未找到的单位1389家。在未找到的单位中,82.3%的企业电话联系不上又没有实际经营地址,17.7%的企业经营地、注册地迁往外区、停业或注销。其次,单位信息发生变更的有2807家,79.2%的企业联系人、联系电话发生了变化,20.8%的企业法人代表、经营地址、主要业务活动等指标发生变更,目前所有信息已在名录库中进行了更新维护。再次,核实新增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单位2087家,已填报《法人基本单位情况表》(即101表)的为1455家,查找率为69.7%;未登记企业632家。其原因为电话联系不上或找不到实际经营地。

通过此次核查,摸清了实际经营地址及行政区划代码、主要业务活动及行业代码、营业收入、产业个数、联系人、联系电话等主要指标。掌握了在名录库中存在但已吊销工商执照的单位,并经与工商部门核实,依据企业注销证明,从名录库中删除其信息。同时,还摸清了新增单位的相关信息,填报了《法人基本单位情况表》,将企业信息变化录入到名录库平台,更新基本单位名录库信息,为三经普的清查摸底奠定了基础。

求本溯源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此次核查过程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除了名录库中单位联系电话错误、无人接听、经营地发生变化外,以下七个方面也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

第一,名录库信息更新较慢。受限下单位经营状况不稳定导致基本信息变化快,以及未及时到相关部门变更的影响,造成了相关部门掌握的单位信息与企业实际情况存在差距,致使20%的单位电话联系不到。第二,异地经营企业查找难度较大。部分异地经营企业,大多注册地在房山开发区,但实际经营地在房山区以外区县。第三,三无企业核实难度较大。部分企业并没有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只保留了营业执照,属于无固定活动场所、无固定办公人员、无固定生产经营活动的三无公司,一定程度上造成电话无法接通、单位经营地址也不存在的现象。第四,拆迁修路导致企业经营地发生变化,实际经营地变更或者暂时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增加了查找、核实的难度。第五,部分企业配合程度不高。进行核查的单位大多为私营小企业,部分企业建立的统计台账和财务账也不健全,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中行业类别和营业收入等指标填写质量不高,经济指标数据收集难度较大,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核实。第六,从两次经济普查和单位核查来看,限下单位经营状况并不稳定,查找经济总量小的限下单位耗费的时间占用了大部分经普清查摸底时间,耗费精力较大,投入的人力物力与查找率成反比。第七,新增单位填报的营业收入准确度不高,估算成分较大,主要业务活动的填写不够准确,反映不出企业的主要业务活动。

对症下药

际会三经普 企业当有为 篇7

经济普查不只是政府统计部门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尤其是企业等调查对象必须认真做好的事。对企业来说,经普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做好并不容易,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这项工作,早做准备,精心组织,迎难而上,专业把关,如实申报经普资料;同时,还应以此为契机,在完成调查任务后及时总结经验,持续改善,规范企业基础管理,为科学开展统计工作铺路。在大数据时代及严格统计执法的今天,际会三经普,企业当有所作为。

提高认识,依法统计

对企业来说,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如实报送经普报表不仅责无旁贷,其实从长远来看,也是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因为准确的经济普查数据将有助于国家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从而有利于微观经济体发展环境的改善。三经普具有范围广、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等特点,且将首次采用手持电子终端设备(PDA)进行普查登记,企业作为普查对象要适应普查登记方式等方面的变化,积极配合政府统计部门开展工作,当务之急便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企业应全面加强对经普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政府统计部门组织的经普培训工作,准确把握经普报表制度,熟知《致普查对象的一封信》等内容。企业负责人应对经普工作高度重视,切实认识到“积极参与经普调查、准确填报普查报表”是每个企业应尽的法定义务,精心部署,及时指导企业自觉参与并配合政府统计部门开展工作。

企业统计人员应对政府经普工作安排心中有数,密切关注政府经普网站信息,积极参与“经济普查知识问答”、“《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加强经普知识的学习,积淀统计专业知识,强化依法统计意识,营造依法普查的良好工作氛围。

积极配合,注重效率

企业统计是连接政府与企业经普工作的有效载体,针对三经普的新情况、新要求,企业综合统计部门应早做准备,精心组织,积极配合政府统计部门开展工作。

首先,企业综合统计部门应认真研究经普报表指标,及时开展单位内部培训,或者要求本单位相关部门人员一起参加政府统计部门举办的经普培训学习,为经普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企业综合统计部门应及时分解报表(指标)到企业相关部门,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布置工作,明确具体工作要求及基础资料提交的时间。

最后,企业综合统计部门应及时审核各部门基础资料,按要求及时汇总编制各专业统计报表,提请单位领导审核批准后报政府统计部门。

企业各部门在经普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要有大局意识,积极配合通力合作,并适当留出审核修订数据的时间,各环节时间可适当提前,注重提高工作效率。

专业把关,质量为本

经普统计报表涉及企业运营的多方面情况,主要包括企业基本属性、财务状况、从业人员、能源消耗、科技活动等内容。要全面做好经普工作并非易事,企业应迎难而上,认真对待每一个统计指标,对每一份报表严格专业把关。

企业经普资料的形成应扎根于企业基础管理,立足于企业职能管理部室。企业应借经普之机,全面检查思考企业基础工作管理情况,梳理管理事项,优化工作流程,必要时甚至再造统计流程。企业的数据管控要始终以数据质量为根本,要为企业今后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打下坚实的基础。

企业统计人员应恪守职业道德,实事求是,依法统计,认真解读统计指标,严格审核基础资料,把好企业数据质量关,切实发挥统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尽管很多统计资料不是直接来自企业统计人员所在部门,但是统计绝不是简单的“二传手”。统计人员应该以专业敬业的统计素养完成手中工作,切实承担起自己的职责,至少要当个负责任的“二传手”,对其负责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一致性负责,要真正把好统计数据质量关。

总结提高,着眼未来

上报经普统计报表不应是企业工作的终结,而应总结出有利于企业传承优良、弥补不足的经验,为今后规范企业基础管理,科学开展统计工作,整体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企业应及时回顾本单位经普工作开展情况,重点分析总结整体工作部署、具体流程安排、数据搜集核查、部门协调配合、经验抑或不足等情况,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及时解决,持续改善,不断提高企业数据管控水平,为今后优质高效提供统计资料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企业应密切关注政府统计部门发布的经普信息,利用行业信息等有关资料服务企业管理,指导企业规划未来,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经普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里非常重要的统计大事,政府在谋划,社会在关注,企业将行动,统计人在三经普中当有所为。

三经普,我们准备好了!

编辑:单之卉 / 邮箱:szh@bjstats.gov.cn

上一篇:大学生职业规划人物访谈报告下一篇:最美医生事迹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