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司法鉴定管理条例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西司法鉴定管理条例(共7篇)

广西司法鉴定管理条例 篇1

1920—1921年,爆发的两次“粤桂战争”使得统治广西达10年之外的旧桂系政权被摧毁,以李宗仁为首的一股新的政治军事势力崛起,陆续击败了旧桂系残部和企图进入广西的滇军唐继尧部,至1925年,又消灭沈鸿英的势力,这股以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为代表的政治军事势力逐渐控制了广西全境,其势力又被史学界称为“新桂系”。

鉴于当时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以及旧桂系留下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新桂系认识到要维护刚刚建立起来的统治,安定社会,“建设广西,复兴中国”,急需培养一批有文化素养的人才,特别是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才。同时为了增强军事实力,发展经济,司法制度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司法制度是维护稳定的基础,新桂系需要一个安稳的环境来壮大自己。并且,旧桂系时期基本沿用的是清末的司法制度,已不适用于新桂系的统治需要,司法制度改革就成为了新桂系改革中重要的一部分。

新桂系为了休养生息,增强军事实力,借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提出了自己的“三自政策”来治桂,寓“三自政策”于三民主义之中。民国以来,军阀割据便被世人所唾弃,新桂系用革命理论对执政理论进行解释,能更好地应付国民政府的压力,也能得到社会舆论的支持,这对于改革的推行是极为有利的。在此背景下,1934年,广西省召开“扩大党政军联席会议”,通过了“广西建设纲领”,确定了广西的建设方针,这一纲领成为了广西的“根本大法”。李宗仁认为“这一纲领大致系根据‘三民主义’的原则而拟定的”。如:第三条规定“以现行民团制度,组织民众,训练民众,养成人民自卫,自给,自给能力,以树立真正民主政治之基础。”这一“三自政策”与“三民主义”中所提示的“地方自治”的原则是一致的[1]425。新桂系时期,在国民政府的许可范围内,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单行条例和规程,其中包括婚姻法、民法、行政法等17种,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颁布,为新桂系的法律体系构建了框架,同时为司法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三权宪法的政治机构是行政、立法、司法……没有司法便不能发挥政治功能,司法不健全,也就是政治的一部分不健全。”[2]643广西政治的建设有待于司法制度的建立完善。解决了内忧外患,政治上取得了主动,法律体系的构建,司法制度的改革便水到渠成。

二、新桂系时期广西司法制度改革的内容及缺陷

1. 司法制度改革的内容

(1)司法与行政相分立。司法独立是近代西方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在之前的封建社会,没有独立的审判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司法与行政不分离。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和制度也导致新桂系的司法制度改革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白崇禧也意识到,司法与行政相分离,基层是关键的领域。基层司法具有普遍性,关系着大多数民众的纠纷解决。中华民国成立后也曾颁布过自治法规,并在各县成立了县参议会,结果自治法规等于一纸空文,参议会也成了一般举人、秀才养老的机关[3]54。新桂系初期,县级司法依然还很落后,尽管其表明了司法的独立性,但是县知事兼理司法还是绝对的主体,新式审判机关寥寥无几。为改变这种司法行政不分的现象,新桂系时期,广西省将高等审判厅改为高等法院,地方审判厅改为地方法院,废除初级审检二厅,改称为法院,在不设地方法院或分院的县设司法处,由县长兼处长,下设承审员,代行审判权,实行审检合署制[4]527。一改之前司法与行政不分的局面。同时,广西省在国民政府许可的范围内,起草并通过了《广西监督裁判执行规则》,对检察官的职能及定位进行了明确,规定了检察官对法院的审判及执行的具体措施。检察官的设立及其职能的确定,能很好地实现司法与行政的独立。检察机关对法院的审判、执行活动进行监督,行政权对司法权的干预将受到限制。防止冤假错案的同时,还推进了司法与行政的独立。1934年,广西颁布了《广西各县政府兼理司法失误暂行章程及处务规则》,其中规定:“审判员受县长监督……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指挥干涉……”;“将县政府承审员改为审判员……不允许县长去留,干涉裁判”[5]。审判员独立行使审判权,司法与行政分离有了明文规定。

(2)建立健全司法机构推行改革。1928年到1946年间,广西省高等法院在各地设有8个分院:第一分院设于桂林,第二分院设于梧州,第三分院设于柳州,第四分院设于龙州,第五分院设于郁林,第六分院设于宜山,第七分院设于平乐,第八分院设于百色。各个分院行使高等法院职权,受理本辖区地方法院上诉案件以及属于自身的第一审案件。再以各县市为名,设立了柳州、苍梧、桂林等15个地方法院,受理所在县的民事、刑事第一审案件;受理不服辖区内各县初审机关之判决而控诉抗告的非诉讼案件。内部机构和人员的配置比较齐全,例如地方法院,设置有民事审判庭、刑事审判庭、民事刑事简易庭、民事执行庭等机构。人员配置有院长、庭长、书记官长、警长、警兵等。1933年,根据《中华民国法院组织法》关于地方法院分院、分庭的规定,分别增设了郁林、平乐、宜山等3个地方分院及兴安、灵川、平南等15个地方分庭,分庭设民、刑简易庭审判庭各一个,主任推事、推事各1人,书记官2人。这与如今的派出法庭极为相似,说明新桂系时期的司法机构的构建已经比较健全了。1937年,广西全面实施《刑事诉讼法》,分院分庭分别撤销或改为地方法院。到1948年止,广西设立了25个地方法院及75个县司法处[6]478。由此形成了由地方法院和县司法处构成的司法审判系统。当时广西百县,从统计来看,司法机构基本覆盖广西全境。推动了司法改革的进程,提高了审判的效率。

新桂系时期,司法机构由公安机关、检察处、法院、监狱四大部分组成。国民政府颁布的《刑事诉讼法》为司法机构的建立提供了依据。国民政府的《刑事诉讼法》对案件从立案到执行监督,整个程序都有详细严密的规定,对新桂系建立健全司法机构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例如监狱系统,它的主要作用是惩罚和预防犯罪,教育和改造罪犯。发挥监狱的职能作用,为审判机关执行提供保障。监狱能威慑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为改革扫除障碍。新桂系在1929年制定了监狱的建设计划,“各旧道属各设一监,总共六监,各旧府属,则各设轻罪监一监,共十四监,桂梧邕三处,则各设一少年监”[7]。至1935年,梧州设立第三监狱,监狱系统初具规模。再如公安机关的设立,1928年广西颁布了《警察机构组织编制法》,规定了该机构和人员的设置。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了省警务处组织办法。主要规定了民政厅对警务处的领导及警务处内部的人员配备,各司其职,完善警察机构。广西当局基本遵照执行,公安机关得到改善。1932年,南宁公安局改为广西省会公安局后,其他城市局也相继成立,如桂林、柳州等。新桂系重视警察的教育,先后创办了警官训练所、警察教练所。这一时期的警政主要是推行改革,维持治安,并取得良好效果,为司法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配合司法制度的改革,警官训练所的训练科目包含了甲类行政警察、司法警察等,乙类包含了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法律通论等学科。训练科目中,明显体现警、法结合的特色,警政虽然是新桂系的统治工具,但并不否认警政对司法改革的作用。

(3)培养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才。新桂系在广西建立统治后,急需推进和完善司法制度改革,发展文化教育,稳固政治势力,安定社会。一批专家学者先后到广西高等学校开展教育工作,这一时期广西的法学教育渐入正轨,培养了一批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司法审判人员。当时的广西“若普遍成立法院至少需要用五百员,律师及储备待用者,亦需一二百员”[3]141。地方法院和分庭的普遍设立,导致了专业知识人才奇缺。清末时期,为适应新政的需要,培养法律人才,开办京师法律学堂。新式法学教育推行后,1908年,广西建立法政学堂,1912年更名为广西法政学校,至1930年,广西公立法政学校停办。开办期间,招收法律本科10个班,总共培养368名法律人才。新桂系为了培养属于自己的人才,在广西法政学校停办后于1932年设立广西法官训练所。法官训练所开办了3期,每期招收学员60到70人。该训练所对于所招收的学员设定了相关的限制条件,如所招收学员必须是曾经在国内外专门学校修习法政学科3年以上者,并且通过所修习的学科获得毕业证书,才能获得训练的资格。3期的训练,培养了近200名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为广西各地输送了法律人才。1936年,广西大学设立法律系,著名法学家张映南担任法律系的主任。张映南曾在日本法政大学、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回国后担任过民国政府大法官,司法实践经验丰富。1938年,应广西省主席黄旭初的邀请,广西著名法学家白鹏飞接任广西大学校长,他致力于法学教育,认为法学贵在发现,不屑于研究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的行政法令。著作有《法学通论》《行政法总论》等10余种。广西大学法律系的开办,为充实当时的司法建设和法学的发展提供了269名法律人才。

2. 司法制度改革的缺陷

尽管新桂系在执政期间非常注重对司法制度的改革,但是囿于执政者对现代法制认识的匮乏以及军阀本性,其对司法制度的改革仍存在缺陷。

(1)司法队伍建设的缺陷。新桂系时期培养了一批司法人才,缓解了当时人才紧缺的局面。但是司法队伍的素质还有所欠缺。其原因在于,一是法律知识的缺乏所导致。在当时多年战乱的历史条件下,图书的出版受到限制,知识的来源就受到了限制。二是在司法人员的选拔任用上,司法官的任用标准并不高,过于强调考试的作用,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司法队伍的素质,司法公正得不到保障。1935年,国民政府由考试院颁布了《高等考试司法官考试规则》,广西司法官的任用也采用此规则。新桂系时期对于司法官任用注重考试为标准,其所颁布的《司法官任用暂行标准》中明确规定司法官任用标准为“在司法监督之学校毕业,经司法院发给证明书,毕业成绩在八十分以上者,司法行政部得按其成绩派充学习推事检察官”[9]35-36。一个好的司法队伍,在司法人员的选任上要公平、公正,还要综合考虑政治素养、廉洁自律、职业操守和专业素质、从业经历、办案能力等多种因素。这些在新桂系规定的司法官选用条件上都未能体现。三是司法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利益,贪污贿赂的现象较为严重,严重损害了司法公正的形象。更甚者,知事兼理司法依然存在,“行政官吏大都不谙法律,欲求其政治法律学识皆擅长者,十无一二。”[10]6由于司法队伍的素质影响,在司法制度的改革中,上令下行就会出现不到位的情况,司法官是改革的重要一环,却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行政权的干预依然存在。黄绍竑认为“广西省政府成立以后,至十六年……把军事、行政、司法皆统属于省政府之内(但高等法院、地方法院之诉讼判决,仍是独立的,不受行政的拘束),使全省政治、军事、司法皆为省政府组织之一部……并未持久的彻底实行,军事厅、司法厅不久就撤销。”[11]143-144行政官吏掌握司法权在司法领域根深蒂固,至1933年,行政兼理司法制度依然没有完全废除,司法人才的缺乏,行政兼理司法得以留存。司法制度的改革,是为军阀的利益服务,是新桂系的统治工具,用于维护社会秩序,镇压人民的革命,以达到养精蓄锐的目的。在司法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军权、行政权对司法权的干预时有发生。

三、新桂系时期广西司法制度改革的意义

1. 推动了当时广西法制社会的进程

新桂系时期的司法制度改革,是新桂系“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重要一部分,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改革保驾护航。在改革中,建立了一系列诉讼制度和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广西社会的发展。新桂系引用国民政府颁布的法律以及为适应自己发展而制定的各种规程条例,形成了审判独立、审判监督的诉讼模式,为中国的法律近代化贡献了一份力量。改革中,新桂系也意识到行政与司法分离的重要性,虽然并未能彻底改变这一沿袭了千年的封建传统,但为打破司法与行政不分、权力高度集中的司法传统奠定了基础。当时广西社会,普遍仍存在轻法厌法的观念,不懂法,也不会用法维护权益,法制意识淡薄。同时,法制建设的落后也面临着无法可依的状况。新桂系司法制度的建立,有了正当的司法程序、完善的司法机构。使得司法观念更深入民心,为民众提起诉讼、维护权益提供了便利。

2. 维护了社会治安

新桂系的司法制度虽然阻碍重重,导致了执行滞后,但是改革对犯罪起到了威慑作用,加大了对犯罪的惩罚力度,减少了犯罪的机率。而人民群众也有了解决各种矛盾纠纷的中立机构,解决了大量社会矛盾。1840年起,至新桂系统治广西为止,大半个世纪,社会动荡、秩序混乱、民不聊生一直伴随着广西。以李宗仁为首新桂系在执政广西期间,通过对司法制度的改革,再配合推行“三自政策”,把广西纳入法制的轨道,解决了长期以来盗匪横行的局面,为广西人民创建了一个和平的环境修养生息,改善民生。据统计,1933年到1934年,全省共发生匪案506起,共破获113起(不包括民团、派出所、军事法庭处理的以及未治罪的),枪决匪犯940名,匪犯自新464名[12]109。社会治安得到改善,同时也有益于社会稳定、发展经济,这也符合新桂系保存实力、扩张地盘、应付蒋介石的压力的目的。新桂系通过改革,使广西被称为“模范省”,“此次来桂,已深觉广西民众学生,民团军训之朝气蓬勃,精神振奋,对于复兴民族,实有把握”[13]9。司法制度的改革是广西改革的一部分,为广西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新桂系时期,通过司法制度的改革,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进一步改善,培养了一批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法律人员,充实了司法队伍,法律的公正性得到一定的改善,为人民群众树立了法制的观念,推动了广西司法近代化的进程。这次改革虽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对如今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新桂系建设的广西能被称为“模范省”,表明其司法改革有可取之处。如今,广西作为自治区,广西党委提出了“贯彻依法治桂方针,加强政策法律学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建设”。学习新桂系的治桂经验,总结历史教训,对构建社会主义法制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以李宗仁为首的新桂系在执政广西期间,鉴于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为维护其利益及统治,安定社会,对司法制度进行改革。本次改革以自立、自强、自治为前进方向,探索改革之路,力推司法与行政相分立、建立健全司法机构、培养法律专业人才。对推动当时广西法制社会的进程、保障社会治安和经济发展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对于当今广西法治社会建设也具有有益的启示。

广西司法鉴定管理条例 篇2

2015广西国家公务员司法部燕城监狱公务员考试面试公告

根据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务员局的有关规定,现就司法部燕城监狱2015录用公务员的面试、体检、考察等有关事项安排公告如下:

一、面试人员

按拟录用人数与面试人数1:4的比例,对已通过公共科目考试的考生,按分数从高到低确定每个职位面试人员(名单附后)。

二、面试安排

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形式。时间定于2015年3月7日、8日,每日上午9点,下午13点30分开始面试。参加上午、下午面试考生须分别于当日上午8点20分和下午13点前报到,并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进入候考室,凡面试前10分钟未到达候考室的,视为自行放弃面试资格。报到地点:司法部燕城监狱,北京东燕郊开发区汇福路397号(地铁1号线大望路站B口出站,向东500米乘坐公交车811、812路到冶金一局(总站)下车,沿汇福路向南100米路东即到)。

三、面试确认

考生应于2月17日前进行面试确认。确认方式为发送电子邮件至ycjyrsdcb@126.com,邮件标题为“准考证号+职位代码+姓名+参加(或放弃)面试”(如“207101123456+0501601002+张三+参加面试”),并以附件方式发送报名登记表(从国家公务员局报名网站下载填写),如考生参加面试,需提供电子版照片(.jpg格式,名称为本人姓名,如“张三.jpg”)。如考生主动放弃面试资格,需在2月17日前传真提交放弃声明,凡考生放弃面试又未按要求提交声明的,将按要求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如无法发送电子邮件,请电话或传真确认参加面试或放弃面试资格,电话:010-61599572,传真:010-61599577。

四、面试时需携带的材料

1.有效身份证、公共科目准考证复印件及原件。

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广西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考试报名登记表》(从国家公务员局网站下载填写,粘贴近期正面免冠白底2寸彩色证件照,如实、详细填写个人学习、工作经历,时间必须连续,并注明各学习阶段是否在职学习,取得何种学历和学位)。

3.已获得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及原件。4.相应的计算机水平及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及原件。

5.有基层工作经历或相关工作经验职位的,还应提供有关劳动合同或有关工作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6.本人近期正面免冠2寸白底彩色证件照两张。7.除上述材料外,考生需按照身份类别,提供以下材料:

社会在职人员需提供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加盖人事部门公章并注明联系人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及地址)。现工作单位与报名时填写单位不一致的,还需提供离职证明。

待业人员需提供所在社区或街道办关于考生身份的证明(须注明考生政治面貌、现居住地及身份证号码,同时加盖所在社区或街道办印章并注明联系人、联系电话和地址)及档案管理单位关于存档的证明(加盖公章并注明联系人、联系电话和地址)。

四项目人员:系“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四项目人员的考生,除按社会在职人员提供材料外,需同时提供相应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加盖公章并注明联系人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及地址)。

考生应对本人提供的个人信息和相关证明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经审查发现学历、学位等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或者有关材料中主要信息不实的,取消面试资格,并将有关情况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对于弄虚作假的,取消录用资格,通报所在工作单位。

缺少上述材料者,无法进行资格审查的,取消面试资格。

三、考察与体检人选确定

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广西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面试结束后,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确定参加考察和体检的人选。综合成绩的计算方法为:综合成绩=(笔试总成绩÷2)×50%﹢面试成绩×50%。每个职位拟录用人数与体检人数比例为1:2,每个职位拟录用人数与考察人数比例为1:1。经考察或体检不合格以及本人自愿放弃体检、考察,导致该职位人选空缺的,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到低依次递补考察、体检人选。

如参加面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比例低于3:1时,该职位考生的面试成绩应达到其所在面试考官组使用同一面试题本面试的所有人员的平均分,方可进入考察和体检范围。

体检和考察时间及具体安排另行通知,期间请保持通讯畅通。

四、注意事项

1.考生必须遵守考试纪律,不得携带任何电子设备进入候考室和考场,面试后应立即离开考场,严禁泄露试题信息。考生如有违纪行为,将按照规定取消录用资格,并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2、面试食宿、交通费自理,请广大考生合理安排行程,并注意安全,准确按照本公告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面试。如有疑问,请致电咨询,电话:010-61599572。

传真:010-61599577 邮政编码:065201 通信地址:北京东燕郊开发区汇福路397号人事督察部

更多考试练习可关注广西公务员考试网gx.offcn.com

广西河道采砂管理条例 篇3

(二)河道采砂管理费的收费标准由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水利部门报同级物价、财政部门核定。收费单位应按规定向当地物价部门申领收费许可证,并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

第七条 河道采砂管理费用于河道与堤防工程的维修、工程设施的更新改造及管理单位的管理费。结余资金可以连年结转,继续使用,其它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或挪用。

第八条 河道主管单位要加强财务及收费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收好、管好、用好河道采砂管理费。河道采砂管理费按预算外资金管理,专款专用,专户存储。各级财政、物价和水利部门要负责监督检查各项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效果。

第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四、五条规定的,按《河道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办理。

第十条 河道管理、监理人员在河道采砂收费管理中,滥用职权,掏私舞弊、收受贿赂的,按《河道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水利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商同级财政、物价部门制定本地区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实施细则。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广西特种行业治安管理条例 篇4

(二)典当业;

(三)公章刻制业;

(四)印刷业;

(五)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业;

(六)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业;

(七)开锁业;

(八)寄卖业;

(九)二手机动车交易业;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特种行业。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特种行业治安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特种行业治安管理工作。

第四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建立特种行业治安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工商、商务、工业和信息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交通运输、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根据特种行业治安管理的需要,提供有关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第五条 单位和个人发现特种行业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有权制止和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公安机关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许可与备案

第六条 从事旅馆业、典当业、公章刻制业经营,应当依法取得公安机关颁发的《特种行业许可证》。

第七条 申领《特种行业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合法、固定的经营场所;

(二)场地的布局和设施符合治安安全要求;

(三)有健全的治安防范措施;

(四)按照规定配置治安管理信息采集传输设备;

(五)依法应当具备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 申领《特种行业许可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经营场所和相关设备设施的证明;

(二)拟任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身份证件;

(三)经营场所地理位置和内部结构平面示意图;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个体)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者营业执照;

(五)依法应当提交的其他相关材料。

第九条 典当业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审查许可,旅馆业、公章刻制业由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审查许可。符合法定条件的,自受理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第十条 取得《特种行业许可证》的经营者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等事项或者歇业的,应当自变更或者歇业之日起十五日内到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公安机关办理变更或者注销手续。

变更经营场所应当重新申领《特种行业许可证》,并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条件。

第十一条 从事本条例第二条第(四)项至第(十)项规定的特种行业经营者,应当自取得营业执照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颁发营业执照时,应当告知特种行业经营者到公安机关备案。

特种行业经营者办理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营业执照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二)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身份证件复印件。

前款规定的特种行业经营者变更名称、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等事项或者歇业的,应当自变更或者歇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

公安机关在接受特种行业经营者备案时应当出具备案回执,并书面告知其应当遵守的治安管理规定。

第十二条 经备案的开锁业经营者,由公安机关向社会公布其名称、地址和联系电话,并免费提供查询服务。

第三章 从业规范

第十三条 特种行业经营者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为治安责任人,负责治安防范工作。因承包、受聘等实际负责特种行业经营的人员是共同治安责任人。

第十四条 特种行业经营者应当建立从业人员名簿,如实登记从业人员姓名、住址、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等信息,保存从业人员的身份证件复印件。从业人员离职的,其资料至少保存二年。

第十五条 特种行业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公安机关的治安防范知识培训、指导以及治安检查,发现涉嫌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或者嫌疑赃物,立即报告公安机关,并协助公安机关调查。

第十六条 从事旅馆业、典当业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经营场所的出入口、营业厅、保管库房、停车场等区域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视频监控录像资料应当保存六十日以上。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删改、传播或者非法使用视频监控录像资料,不得非法透露有关的个人信息。

其他特种行业经营者根据治安管理需要可以安装视频监控设备。

第十七条 从事旅馆业经营活动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对住宿的旅客,核对其身份证件,如实登记其姓名、住址、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以及住宿时间等信息,实时录入治安管理信息采集传输设备并传报公安机关;

(二)发现旅客将易燃、易爆、剧毒、腐蚀性等危险物品带入旅馆,或者发现卖淫、嫖娼、赌博、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予以制止,并同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三)对旅客遗留的财物,妥善保管,提示招领。三个月后无人领取的,登记造册,送公安机关处理。

第十八条 典当业经营者收当、续当、赎当实行查验登记和保管等制度,不得收当国家明令禁止流通的财物。

第十九条 从事公章刻制业经营活动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核对由公安机关出具的准刻证明,按照规定的名称、式样、规格和数量刻制并逐项登记,办理印鉴备案。同时对委托单位名称、地址以及经办人姓名、住址、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进行登记。登记材料至少保存三年;

(二)指定专人负责承接、保管公章和作废公章的销毁工作。对逾期三个月不领取的公章造册登记,送交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处理;

(三)不得委托其他单位和个人刻制,不得自行留样、仿制;

(四)协助公安机关查询公章信息或者进行公章印迹对比。

第二十条 从事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业经营活动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在矿区、油田、港口、机场、码头、军事禁区、大中型金属冶炼加工企业和铁路沿线附近设点收购废旧金属。禁止设点的范围由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划定并向社会公布;

(二)收购铁路、油田、供电、供水、供气、电信通讯、广播电视、水利、测量、矿山、军用和城市公用设施等报废的专用器材时,核对出售单位的证明,并对经办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以及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新旧程度等情况如实登记;

(三)发现疑似放射性污染物及时向环保部门、公安机关报告;

(四)不得收购国家禁止收购的物品。

第二十一条 从事开锁业经营活动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经营者需在聘用从业人员后七日内将从业人员的相关个人信息报送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

(二)上门开启房锁前确认委托人身份,有邻居、物业管理人员或者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当场证明,不能确认的应当拒绝;发现有违法犯罪嫌疑的,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三)开启汽车锁具的,核对委托人拥有汽车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有关证件;不能提供证明的,在公安机关派员见证下可以开锁;

(四)填写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统一样式的开锁服务记录单,并由委托人、见证人、开锁技术人员分别签名确认并记录联系方式,开锁服务记录单至少保存三个月;

(五)对委托人的身份和财产信息予以保密;

(六)禁止向未经公安机关备案的开锁从业人员出售、出借专用开锁工具或者传授开锁技术。

第二十二条 从事寄卖业、二手机动车交易业经营活动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登记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和新旧程度等信息以及物品所属单位名称或者个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

(二)物品为机动车的,核对行驶证原件,登记车辆的号牌、车型、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厂牌型号、车身颜色;

(三)拟改变经营物品原貌的,在经营物品改变原貌前拍照并保存其照片;

(四)登记材料和照片至少保存一年。

第二十三条 其他特种行业的治安管理,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公安机关实施特种行业治安管理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和监督特种行业经营者开展内部治安防范工作;

(二)组织开展特种行业治安检查;

(三)对从业人员免费进行治安防范知识培训;

(四)查处涉及特种行业的治安违法行为,处理治安灾害事故;

(五)建立特种行业违法行为警示记录系统和治安管理档案;

(六)建立特种行业经营者诚信档案,将违法信息记入档案,及时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

第二十五条 公安机关开展治安检查,工作人员应当主动出示人民警察证件,表明执法身份,不得从事与职务无关的活动。监督检查应当记录在案,归档管理。对扣押或者没收的物品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及时处理。

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开展治安检查,不得妨碍经营者的正常经营活动,并依法保护公民隐私、经营者的商业信誉和商业秘密。

未经上级公安机关组织或者批准,不得跨管辖区域对特种行业进行治安检查。

第二十六条 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为特种行业经营者指定或者变相指定治安管理信息采集传输设备和视频监控设备品牌、销售单位、施工安装单位、维护单位等,不得向经营者收取治安管理信息采集传输设备和视频监控设备运行、维护等费用。

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变相参与特种行业经营活动或者为特种行业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庇护。

第二十七条 特种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相互通报有关特种行业的行政许可或者行政备案、日常监管、执法查处等信息,配合公安机关进行治安检查;发现特种行业经营活动有违法情形的,应当及时通报或者移交相关主管部门处理。

第二十八条 各类特种行业协会应当配合公安机关实施行业治安管理,指导和督促相关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依法遵守治安管理规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未办理变更、注销、备案手续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不按照规定安装视频监控设备或者设备不正常运行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不按照规定期限保存视频监控录像资料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删改、传播、非法使用视频监控录像资料或者非法透露有关个人信息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项规定,未如实或者未实时将旅客信息录入治安管理信息采集传输设备传报公安机关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对经营单位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项、第(三)项规定,为无准刻证明的单位和个人刻制公章,或者委托其他单位和个人刻制公章的,由公安机关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六)项规定,向未经公安机关备案的开锁从业人员出售、出借专用开锁工具或者传授开锁技术的,由公安机关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公安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批评教育或者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出示证件进行检查;

(二)未经批准跨管辖区域检查;

(三)检查时未填写或者未如实填写检查记录;

(四)擅自删改、传播或者非法使用视频监控录像资料,非法透露有关个人信息;

(五)利用职务为特种行业经营者指定或者变相指定治安管理信息采集传输设备和视频监控设备品牌、销售单位、施工安装单位、维护单位等,或者向经营者收取治安管理信息采集传输设备和视频监控设备运行、维护等费用;

(六)参与、变相参与特种行业经营活动或者为特种行业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庇护;

(七)徇私舞弊、滥用职权,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其他情形。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所称旅馆,是指按日或者按小时计价收费向社会公众提供住宿服务的经营场所,包括宾馆、饭店、旅馆(店)、客栈、招待所、培训中心、度假村、公寓式酒店等。

广西司法鉴定管理条例 篇5

为了解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 广西流行株的遗传变异规律, 本研究通过鸡胚绒毛尿囊膜 (CAM) 接种的方法对2006年~2007年间采集自广西各鸡场的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 的病料进行病毒分离, 设计针对VP2高变区 (vVP2) 的引物对分离物通过RT-PCR进行鉴定及序列分析。共分离出9个IBDV毒株, 其ELD50在105/0.2毫升~106.5/0.2毫升之间。分离株vVP2序列通过具有分型意义的酶切位点和关键位点氨基酸分析, 证实9个分离株均属于vvIBDV。同源性分析表明, 9个分离株之间在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7.2%~100%和95.2%~100%, 与vvIBDV参考株同源性分别为93.8%~98.2%和92.4%~98.6%, 而与常用疫苗株Bursine-2、B87 (in) , 变异株GLS, 经典毒株, 中等偏强毒力株YL052的同源性仅有90%左右。遗传进化分析发现, 分离株与vvlBDV参考株同处于1个大分支, 与DV86和0KYM株的亲缘关系最近, 与2000年~2005年间广西分离的vvIBDV株距离较远, 它们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分群。研究表明, 近2年来广西仍然存在vvIBDV的流行。

广西司法鉴定管理条例 篇6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能源建设与管理条例》已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1年5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1年8月1日施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1年5月26 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能源建设与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村能源建设与管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农村能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农村能源(包括农村生活、生产使用的沼气、秸秆、薪柴、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微水能、潮汐等)建设、管理、使用以及从事农村能源设备、器材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农村能源建设与管理应当遵循开发与节约并举和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农村能源建设作出统筹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采取措施扶持农村能源建设事业。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村能源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能源建设和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农村能源建设与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能源建设与管理工作。

第二章开 发 与 利 用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科研成单位、大专院校和群众组织研究、开发和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村能源技术和开发新能源、普及能源科技知识;鼓励和支持用能单位和个人应用先进适用的农村能源技术、设备和器材。

农村能源重点科研、试验、推广项目,须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和评估,确认其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后,方可付诸实施。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财力,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扶持、引导农村能源新技术、新设备、器材的研究与开发。

第八条 各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推广下列农村能源技术:

(一)沼气及其综合利用技术;

(二)城镇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技术;

(三)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利用技术;

(四)生物质气化、固化、炭化及薪炭林利用技术;

(五)乡镇企业节能技术;

(六)先进适用的省柴节煤炉灶和农产品加工等生产、生活节能技术;

(七)微水能发电技术;

(八)其他先进、实用的农村能源新技术。

第九条在适宜发展沼气的地区,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将沼气池建设纳入村镇建设规划。县、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医院、公共厕所、屠宰场、养殖场、农副产品加工场等,逐步推广、应用沼气厌氧等技术处理有机废弃物。

新建、改建农村住房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配建沼气池。

第十条小城镇、小康村建设应当有计划地兴建生活污水沼气净化工程、太阳能利用等工程,并与小城镇、小康村建设同步进行。

第十一条各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应当协同农业、科技、环保等有关部门,加强对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

第十二条从事农村能源技术和设备器材推广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推广技术成熟、性能先进、质量合格、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技术、设备、器材,对用户实行建、管、用跟踪服务。传授安全操作知识,防止造成人身伤害和主体工程损坏。

第三章生 产与 经营

第十三条对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自治区范围内统一标准的农村能源设备、器材和工程技术,应当制定自治区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制定和发布。

第十四条在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生产和经营的农村能源设备、器材的,应当持有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后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检验合格证明或者鉴定证书。

第十五条农村能源设备、器材的生产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标准,没有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生产企业应当制定企业标准,并报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章管 理 与 监 督

第十六条农村能源技术推广应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以及群众性科技组织、技术人员相结合,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技术推广服务网络。

第十七条 各级农村能源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人员,应当具有中等以上相关专业学历,或者经县级以上农村能源主管部门的专业培训,并经考核达到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取得合格证书。

从事农村能源建设工程施工、安装、维修、技术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经过有关部门职业技能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第十八条兴建下列农村能源工程,其技术方案须经县级以上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审核:

(一)单池容积50立方米以上的沼气工程;

(二)日供气量300立方米以上的秸秆气化工程;

(三)5千瓦以上10千瓦以下的微型水电站。

各级农艺师村能源主管部门对上述工程技术方案进行审核时,不得收取费用。

第十九条 从事农村能源工程设计、施工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质证书,接受县级以上农村能源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应当对农村能源工程设施,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质量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从事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及农村用能的单位,应当按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如实提供有关统计资料和数据。

第四章法 律 责 任

第二十二条擅自向用能单位和个人推广未经推广地区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和适应性的农村能源技术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推广;给用能单位和个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三条 农村能源利用工程未达到设计、施工标准或者质量要求的,承担设计、施工的单位应当采取补救措施,给用户造成损失的,应予赔偿。

第二十四条 拒绝、阻碍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农村能源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履行职责,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附则

广西古树名木保护条例 篇7

(一)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文物保护单位、宗教活动场所等用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所在单位负责养护。

(二)机场、铁路、公路、江河堤坝和水库湖渠用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机场、铁路、公路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负责养护。

(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用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其管理机构负责养护。

(四)城市道路、街巷、绿地、广场以及其他公共设施用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其管理机构或者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单位负责养护。

(五)城镇居住区、居民庭院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负责养护。

(六)乡镇街道、绿地、广场以及其他公共设施用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养护。

(七)农村承包土地上的古树名木,由该承包人、经营者负责养护;农村宅基地上的古树名木,由宅基地使用权人负责养护;其他农村土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负责养护。

(八)个人所有的古树名木,由个人负责养护。

前款规定范围以外的古树名木,养护责任人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确定。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确定的养护责任人有异议的,可以向县级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申请复核。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第十八条 养护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养护职责,并接受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检查:

(一)按照养护技术规范做好松土、浇水等日常养护工作,并防止对古树名木的人为损害;

(二)对古树名木进行经常性的看护和观察,对其生长情况进行观测,发现病虫害等异常情况及时向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与养护责任人签订养护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养护责任人应当按照养护协议的要求,对古树名木进行养护。古树名木养护责任人变更的,应当重新签订养护协议。

第二十条 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费用由政府承担。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古树名木养护技术规范的宣传和培训,无偿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养护责任人对古树名木进行养护。

养护责任人应当按照养护技术规范对古树名木进行养护,可以向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咨询养护知识。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古树名木进行专业养护,发现古树名木有病虫害或者其他生长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救治。

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古树名木专业养护单位等为古树名木养护提供专业化服务。

第二十三条 古树名木遭受病虫害或者人为、自然灾害损伤,出现明显的生长衰弱、濒危症状的,养护责任人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报告。

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报告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现场调查,查明原因和责任,采取抢救、治理、复壮等措施。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对古树名木养护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一)特级保护的古树,至少每三个月检查一次;

(二)一级保护的古树和名木,至少每半年检查一次;

(三)二级、三级保护的古树,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在检查中发现古树名木生长有异常情况或者环境状况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采取保护和救治措施,并将检查情况和采取措施处理过程记入古树名木图文档案。

第四章 古树名木管理

第二十五条 县级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古树名木周围醒目位置设立保护牌,并设置支撑架、保护栏、避雷装置等相应的保护设施。

古树名木保护牌应当标明古树名木编号、名称、学名、科属、树龄、保护级别、养护责任人、挂牌单位、设置时间以及古树名木主管部门联系电话等内容。保护牌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统一制定式样和编号。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或者损毁古树名木保护牌和保护设施。

第二十六条 禁止下列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

(一)砍伐;

(二)擅自移植;

(三)剥损树皮、掘根、向古树名木灌注有毒有害物质;

(四)在古树名木树冠垂直投影向外五米范围内修建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敷设管线、架设电线、挖坑取土、采石取砂、淹渍或者封死地面、排放烟气、倾倒污水垃圾、堆放或者倾倒易燃易爆或者有毒有害物品等;

(五)刻划、钉钉、在古树名木上缠绕、悬挂物体或者使用树干作支撑物、紧挨树干堆压物品等;

(六)其他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制定城乡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在古树名木周围划出建设控制地带,保护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和风貌。

建设工程施工影响古树名木正常生长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避让措施;无法避让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制定保护方案并组织实施,按照古树名木保护级别报相应的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备案。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古树名木保护的需要,向建设单位提出相应的保护要求,并加强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禁止移植古树名木,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原生长环境已不适宜古树名木继续生长,可能导致古树名木死亡的;

(二)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无法避让或者进行有效保护的;

(三)有科学研究等特殊需要的;

(四)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对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可能造成危害,且采取防护措施后仍无法消除危害的。

第二十九条 申请移植古树名木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移植申请书,包括树种、编号、树龄、保护级别、移出地、移入地、移植理由等内容;

(二)移植方案,包括移植地点、时间、必要的移植技术和养护措施等内容;

(三)符合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情形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条 移植古树名木,按照下列规定向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一)移植特级、一级保护的古树和名木的,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其审查同意后,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

(二)移植二级、三级保护的古树的,向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其审查同意后,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一条 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在提出审查意见前,应当就移植的必要性和移植方案的可行性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或者听证会,听取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并到现场调查核实,公示移植原因,接受公众监督。

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古树名木移植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对符合移植条件的,按照本条例第三十条的规定报请批准;对不符合移植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二条 经批准移植的古树名木,应当按照批准的移植方案和移植地点实施移植;移植后五年内的养护,由移植申请单位负责,并承担移植和养护费用。

移植后,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更新古树名木图文档案,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移出地和移入地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办理移植登记,变更养护责任人。

第三十三条 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对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可能造成危害的,按照古树名木的保护级别,由相应的古树名木主管部门采取防护措施。采取防护措施后仍无法消除危害的,可以采取修剪、移植等处理措施。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制定预防重大灾害损害古树名木的应急预案,在重大灾害发生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十五条 古树名木死亡的,养护责任人应当及时报告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报告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确认,查明原因和责任后注销档案,并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

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科研等特殊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死亡,经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确认后,可以由有关管理单位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后保留原貌,继续加以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处理未经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确认死亡并注销档案的古树名木。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号码、通信地址或者电子邮件信箱,及时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损害古树名木行为的检举,并依法查处;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移交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款规定,擅自移动或者损毁古树名木保护牌、保护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逾期不恢复原状的,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砍伐或者擅自移植古树名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砍伐或者移植的古树名木和违法所得,并按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砍伐特级保护的古树的,每株处三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砍伐一级保护的古树或者名木的,每株处二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砍伐二级保护的古树的,每株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砍伐三级保护的古树的,每株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二)擅自移植特级保护的古树的,每株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擅自移植一级保护的古树或者名木的,每株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擅自移植二级保护的古树的,每株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擅自移植三级保护的古树的,每株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擅自移植古树名木,造成古树名木死亡的,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处罚。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侵害、限期恢复原状,并根据古树名木保护级别等按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剥损树皮、掘根、向古树名木灌注有毒有害物质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二)在古树名木树冠垂直投影向外五米范围内修建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三)在古树名木树冠垂直投影向外五米范围内敷设管线、架设电线、淹渍或者封死地面的,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四)刻划、钉钉的,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四项规定,在古树名木树冠垂直投影向外五米范围内挖坑取土、采石取砂、排放烟气、倾倒污水垃圾、堆放或者倾倒易燃易爆或者有毒有害物品等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侵害、限期恢复原状;逾期不改的,根据古树名木保护级别等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五项、第六项规定,在古树名木上缠绕、悬挂物体或者使用树干作支撑物、紧挨树干堆压物品,或者有其他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侵害、限期恢复原状;逾期不改的,根据古树名木保护级别等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项至第六项规定,造成古树名木死亡的,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处罚。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建设单位未采取避让或者保护措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根据古树名木保护级别等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造成古树名木死亡的,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处罚。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不按照批准的移植方案和移植地点实施移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根据古树名木保护级别等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造成古树名木死亡的,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处罚。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款规定,未经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确认并注销档案,擅自处理死亡的古树名木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根据古树名木保护级别等每株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违反规定认定古树名木的;

(二)未依法履行古树名木保护与监督管理职责的;

(三)违反规定批准移植古树名木的;

(四)有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行为的。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古树名木损伤或者死亡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上一篇: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措施下一篇:小学四年级作文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