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精神(精选11篇)
游戏精神是一种童年的精神。缺失了游戏精神的学前教育,实际上就是对于儿童天性 和成长秩序的漠视和背离。只有当游戏精神贯穿全部教育活动之时,幼儿园才可真正成为童年健康生活与快乐成长的自由乐园。
游戏精神是学前教育的灵魂 “不知道就不要乱说”
一位教师给中班的孩子们讲了一个很美的故事.大概是冬天雪后的一个清晨,大雪将整原野覆盖了起来,大公鸡和小白兔等小动物们都出来散步。它们在雪地上都用自己的脚画出了很美丽的图画,公鸡画出了竹叶片片,小兔画出了梅花瓣瓣,等等。故事讲完了,教师向孩子们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蛇和青蛙没有出来?不一会,一个孩子站起来回答:“老师,因为蛇和青蛙没有毛衣服,怕冷,所以呆在家里没出来。”老师听了以后很不高兴,用非常严厉的口吻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接着老师又问全班的孩子:“谁知道?谁能告诉大家正确答案?”此时,教室里静极了,再没有人回答。看到这情形,老师说:“我告诉你们,蛇和青蛙是冷血动物,冬天需要„冬眠‟,所以不可能出来,这个道理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明了。”
在这里,孩子充满游戏精神与感性色彩的回答,在成人式的科学标准面前就成为了“乱说”。超功利化的教育干预,让一个本应充满诗情的倾听体验和游戏精神的释放过程,沦为了狭隘理性教学及知识灌输的铺垫和工具。正是在这种急于追求“正确答案”的教学实践中,儿充满梦幻和灵性涌动的精神世界被一点点地透支和肢解。一个3岁的幼儿,可以用天文学常识来质疑“嫦娥奔月”这一美丽神话,从而表现出来所谓的睿智和早熟,但这不仅不是现代早期教育教学值得盲目炫耀的佳绩或功德,相反,这却是狭隘知识教育破坏童年精神生态的明证。
游戏精神是一种童年的精神
游戏不单纯是一种外显行为的呈现,更是一种精神特质的表达。它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精神。正是作为一种精神,游戏在整个童年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而成为儿童生命与成长的一种状态、一种方式。当一个孩子坐在马桶上,一边解决他的排泄问题一边又自我陶醉地哼唱着只有他自己才听得懂的歌曲时,游戏精神被他携带进了自己的生理动之中;一个孩子洗碗时,他把碗儿先是一字排开,一个一个地洗过再排成一队,丝毫不讲究效率,这洗碗的过程因游戏精神的融入而演变成了“玩碗”。
一个幼儿给窗台上的花草一边浇着水,一边念念有词:“渴吧,喝吧,快点长大。”这也是他的游戏精神的流露。记得笔者曾和一个幼儿面对面,说起彼此眼睛里都有对方的影像时,小家伙突然朝我“嘿嘿嘿”地笑着,使劲地挤巴着眼睛:“挤死你、挤死你。这着实让我忍俊不禁。可以说,儿童的幻想与诗意、自由与欢愉、激情与冲动、活泼与灵性,好奇中的兴奋、天真中的幽默、对乡土自然的亲近、对童话世界的向往无不都是游戏精神在人之幼年的绽放与挥洒。游戏精神其实就是童年心灵与生命存在的一种状态。
游戏精神乃是一种童年的精神,它着实应成为贯穿学前教育全部实践和所有环节的灵 魂或主线,也是审视和评判早期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的一把标尺。缺失了游戏精神的体验,任 何教育教学上的努力便意味着一种冒险:对于儿童天性和成长秩序的漠视和背离。幼儿园应始终充溢着游戏精神
让游戏精神成为贯穿学前教育的灵魂,其实质就是在履行捍卫童年、呵护天性、善待 成长的文化使命和教育职责,就是帮助幼儿教育克服和矫治现代教育唯理性弊病的通途与良策。它就是要让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始终充溢着、涌动着儿童的游戏精神,让整个幼儿教育教 学的全部实践,从集体课堂到自我活动,从区域表演到户外探索,从欣赏体验到艺术表达,从材料操作到人际互动,均成为孩子们的感性冲动和生命激情得以自由挥洒的舞台,成为童 年的诗意梦想和童话意识得以恣意张扬的场域。让游戏精神成为贯穿幼儿教育教学的灵魂非一件困难的事情。其最基本的实践路径就是:鼓励与支持儿童的游戏精神在幼儿园一日活及其所有环节中的融汇与发挥。在幼儿发出某种奇谈怪论时,且需首先尝试探寻他内心世界的感受与理由,而不必急于给出常规的评定;让幼儿接受某一道理时,须是从他的兴趣、需要而引发,在情境氛围的营造与切实的直观感受中实现。当幼儿欲有雀跃与欢笑,乃至“恶作剧”式的冲动时,勿需担忧他会怀有道德意义上的恶意,而不妨给予他适时解脱的自由和被包容的体验;当幼儿作画或手工操作时,大可由他随意地“乱涂乱画”或不拘一格”,而不必时时遵循预设的约定,以事先圈定的范例而牵制孩子的想象及发挥;当孩子们就餐时,放手给予幼儿愉悦交流的乐趣。的确,让游戏精神成为贯穿幼儿教育教学的灵魂,需要教师拥有一颗童心,保持一份童趣与幼儿同欢笑、共成长;需要幼儿拥有一份自由与空间,可放飞梦想与激情,挥洒浪漫与天真;需要观照内部情意愿望的抒发与表达,而不是外在规范的一味束缚和压抑;需要用活动中的自主尝试与发现去取代静坐中的说教,用好奇与思考的生动启发取代现成知识的灌输;需要投身于活生生的大自然与大社会的直观感受与体验,追求感性冲动的释放和诗性情趣的满足,而不是沉浸于符号世界的逻辑推演和所谓科学理性的精确解答。
实际上,当游戏精神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灵魂,当幼儿一日活动的全部时空、课程 实施的整个过程、教学互动的所有环节,都弥漫着、融渗着、充溢着儿童的游戏精神,幼儿 园才可真正成为童年健康生活与快乐成长的自由乐园。让游戏精神成为贯穿教育教学过程的 灵魂,是学前教育顺应儿童天性、营造童年文化、回归童年生活的必由之路。
做好幼儿游戏的“剧务”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师在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鼓励幼儿自由选择的同时,怎样才能做到既保持对游戏目标和内容的整体把握,又能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呢?这就需要老师们把握好自己在游戏中的定位,记住自己不是游戏的“导演”、“编剧”,而是“剧务”,是提供孩子们在游戏中一切所需的从旁辅助者,是孩子们游戏的支持者和一起做游戏的朋友。
在游戏中,教师事先进行活动的计划与安排固然重要,但也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积极参与权,游戏中的互动联系。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励幼儿对游戏环节提看法,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大胆向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对此作出积极的反应。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自愿的而非强迫的活动,要体现游戏活动的本质特征,幼儿游戏所需的第一外部条件就是幼儿要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在游戏中,教师要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在生活中逐步发展,逐步由幼稚走向成熟。在幼儿园游戏中,我们要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教师互动,给予幼儿和教师平等的地位。但我们必须要看到,目前幼儿园师幼互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幼儿教育的效果。因此,如何使教师正确认识自己与幼儿的定位是很重要的任务。
在很多情况下,教师把自己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因此在不少时候,幼儿是不被允许发起互动信号的。在这样的压力和环境下,师幼之间充分、积极的互动关系是难以建立的,也正是因为教师这样的角色定位,教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或违规行为十分敏感,并为此发起了大量的以约束纪律、维护规则为目的和内容的互动。这些教师更为关注的是“班上是不是出事”、有没有消极行为,至于幼儿到底在干什么,或幼儿心理、情感上有什么特殊的需要,教师并不是很在意。
由此可见,在游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积极师幼互动的建构。为此,教师必须对自身角色定位进行调整。教师在游戏中绝对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和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而是良好游戏生活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以及幼儿发展的支持者。
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才能在游戏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和 情感需要,而不是局限于约束纪律和简单的传授知识
渔王的儿子与农夫的女儿
我们的父母最喜欢孩子继承自己的衣钵,但在指导孩子时却往往成了束缚。于是,很 多很有成就、很有专长、很有水平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却难于“青出于蓝,胜于蓝”。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他也想把孩子培养成为“渔王”。从孩子懂事起他就手把手地传授捕鱼技术,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因为只要按照他说的做,就能走捷径,学得最快。孩子一开始很调皮,总是喜欢另搞一套,这让父亲大为光火。他长大了,父亲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父亲一直孩子跟着他学。可是孩子又有逆反心理,不喜欢按照父亲说的做。每当此时,父亲就会说:“你别乱来,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听我的没错。”有时实在看不下去孩子乱来,就会大道:“不能这样,这样会翻船的,是要出人命的。后来把孩子吓住了,只能亦步亦趋,虽学到了父亲的很多经验,可却并不出众,没有成为“渔王”,这让父亲很是苦恼。后来有人听了的介绍便说:“你的成长是在大风大浪中成长起来的,而你偏偏不让孩子去闯荡。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对于他们来说,没有翻船的失败,没有血的教训,是成不了大器的!”
而另一位农夫看到女儿画画很有天赋,便不惜血本把女儿送到一个画家那里学画。一次,孩子画了一棵树,她在树上画了一只鸟,却画得比鸡还大。画家皱了皱眉,孩子为啥,孩子说:“现在的鸟太小,她希望大家别打鸟,让鸟长大一些。”又一次,孩子画了自己在臭水沟里玩。孩子父亲看了,心里犯嘀咕:“只有人到大海里玩水,哪有人在臭水沟里玩水的呢?”父亲正想骂孩子,但画家示意别说。画家便问孩子为什么这样画?孩子说:“要是今后小水沟和城市的内河的水都变得清起来,多好a ”画家夸奖道:“你真聪明!继续画吧!”父亲有些生气了,真想骂:“这怎么可能呢,你可别误人子弟啊!”但还是忍住了。后来女儿又画了一匹马,她的马却长了翅膀。画家夸奖道:“画得真好!”后来这个孩子参加了世界儿童画展,却得了一等奖。这让她的父亲惊喜得不得了,夸奖画家:“你真有两下子啊!”
1. 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
将游戏设计内容与幼儿学习内容共同组成有效的幼儿教学方案, 这被称为游戏化幼儿园课程。[1]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与传统的幼儿课程教学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游戏的参与能够改变传统呆板的教学环境, 可以调动课程学习氛围, 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同时, 将游戏融入幼儿课程当中, 使幼儿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 促进幼儿在进行游戏活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学习环境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 有利于培养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
2. 游戏精神应用于幼儿园课程的有效对策
(1) 创造游戏环境。要想将游戏精神应用于幼儿园课程当中, 首要原则是创造有趣的游戏环境。通常情况下, 游戏环境对幼儿课程学习影响较大, 幼儿接触游戏环境的第一时间就能够判断其是否喜欢参与其中, 并且对于游戏环境的设计也需要包含教师的教学内容。游戏环境可以由两方面共同组成, 一种是游戏内容、游戏材料、游戏场地等物质方面, 另外一种是游戏氛围、游戏意义等精神方面。游戏环境是教师进行一切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的前提,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场地等硬件进行考虑, 设定与其相符合的游戏内容, 要求游戏符合幼儿的心理年龄和对游戏的接受范围。例如, 老师在进行数数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个“抓小鱼”游戏:上课之前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鱼的形状并且涂成不同的颜色, 以此营造有趣的游戏氛围, 同时为幼儿分发鱼形状的卡片, 鼓励幼儿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教师通过黑板上的图画和幼儿手中的卡片与幼儿共同开展数数活动。通过创设合理的游戏环境, 提高幼儿的兴趣, 达到预期的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的效果。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的引导者, 幼儿是参与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的主体, 除了营造有趣的幼儿课程教学氛围,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尤为重要。[2]教师要加强与幼儿之间的沟通, 拉近自身与幼儿之间的距离, 与幼儿形成朋友伙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积极地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能够消除幼儿紧张、害怕等情绪, 可以加强幼儿与教师的游戏互动, 形成幼儿与教师共同游戏、共同学习的局面。例如, 教师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能力的时候,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教师可以采取自我推荐的方式或者伙伴推荐的方式选出“老鹰”的角色, 教师组织剩余的幼儿排好队, 一个拉着另一个同学的衣服下摆扮演“鸡宝宝”的角色, 教师在队伍的最前面扮演“鸡妈妈”的角色。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到游戏当中, 不但改善了师生关系, 调动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同时也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教师要进行游戏化幼儿园课程教学, 要保证幼儿游戏材料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游戏材料是游戏的重要工具, 教师可以在开展游戏之前准备好游戏材料, 对幼儿逐一发放。例如,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场“小青蛙卡片制作”的活动, 教师为每一个幼儿分发白纸卡片以及水彩笔, 教给幼儿基本的绘画知识。随即鼓励幼儿自己绘画小青蛙, 并且为小青蛙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最后教师可以将幼儿绘画的小青蛙卡片粘贴到教室的墙上, 作为作品来展示。这一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不但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将幼儿的作品予以展示, 可以提高幼儿的自豪感与满足感。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游戏化幼儿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具体教学策略进行阐述分析, 游戏精神应用于幼儿课程教学中, 有利于提高幼儿游戏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对幼儿未来的学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由于幼儿的年纪较小, 具有好动、学习随意的特点, 因此可在幼儿园课程的教学中逐渐应用游戏精神理念, 将幼儿所要学习的课程知识融入游戏的设计与实践, 使幼儿在享受游戏活动带来乐趣的同时学习相关的课程内容。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园,游戏化
参考文献
[1]李菊平.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9) :137-137.
一、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含义
幼儿课程游戏化是指以游戏的方式展开幼儿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组织相应游戏。游戏化课程相对于传统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锻炼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游戏往往会构建一个生活化的场景,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积极思考,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游戏,同时不要忘记教授学生知识。
二、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都应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幼儿教师在制定教学活动时,要尊重幼儿的意愿,制定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这样,才能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当中。例如,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音乐和游戏的特点,编排一个音乐游戏,教师可以让全体幼儿站成圆圈,圈内一名或多名幼儿边听音乐边跟着音乐一起唱英语歌曲,圈上的幼儿拍手。音乐停止,圈内幼 儿与圈上幼儿交换位置,继续游戏。
2.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传授单一方面的知识,而要德智体美全面培养,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全方面的能力,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抽牌凑数游戏,即每人三张同样大的纸片,用小纽扣在纸片上分别画1-3个小圆点,并写上相应数字。幼儿自由结合,每两人一组游戏。以“石头、剪刀、布”决胜负,胜者先抽牌,另一名幼儿凑数,进行三以内的组成、加减运算练习,算得对又快的幼儿得红花一朵,游戏结束时红花多的为胜。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分析、概括及速算反应能力,为理解加法互换,加减互逆的关系做准备,而且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差异性原则
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是不相同的,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乐趣,实施真正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
三、如何将游戏精神融入幼儿园课程游戏中
1.教师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效的教学课堂,愉快的游戏氛围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的。幼儿教师要积极和学生互动,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和兴趣,消除学生和教师相处时的紧张感,加强师生互动。例如,在组织游戏“两步一级上楼梯”时,开始时,教师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伸出双手协助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可把零食放在楼梯上,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励。注意开始时可在每一级楼梯放零食,逐渐地,只在几级楼梯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才放。如果有的孩子哭闹,教师应鼓励孩子,并坚持让孩子配合才能给予奖励物。教师在开始游戏时,应先给孩子做示范,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激发幼儿的兴趣。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引导学生努力尝试,突破极限。在学生完成游戏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奖励和言语夸奖,游戏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保证教学游戏是否能够高效进行的决定性因素。
2.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多元化游戏场景
幼儿喜欢新鲜事物,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多样化的游戏场景,才可以让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英文时,教师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超市。教师当售货员,幼儿当顾客。顾客来到商店,看见商店摆满了各种水果及玩具非常高兴,主动问好(good morning)。售货员则回答(how do you do)。顾客说出要买的东西的名称。(banana,pear,orange,watermelon,peach,grape 等),学生买完东西后用英语致谢(thank you),售货员说不客气(you are welcome),游戏时,幼儿必须用学过的英语与老师对话,发音要准确。这样生活化的场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有的学生忘记英语表达,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学生,帮助学生完成商品的购买。这种新奇的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还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3.在游戏中引入竞争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游戏中融入竞争,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增强游戏的趣味性。例如,在组织游戏阳光隧道时,教师让幼儿俯卧着身体穿过隧道。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赛,最快穿过隧道的孩子可以得到三颗小红星,第二穿过隧道的可以得到两个,依次类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全程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如果有的学生不愿意继续完成游戏,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边爬边推一个中型球前进,增加游戏难度。在游戏中引入竞赛因素,可以使原来相对无聊的游戏变得更加有趣,激发孩子的积极性,锻炼了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
(江苏南京 黄小丽)
受生活经验和模仿心理的影响,红红潜意识中以娃娃母亲的角色来要求自己。她认为妈妈在孩子头发过长时要帮其修剪,并最终将这一潜意识外化为实际行动(给布娃娃剪头发)。这就是真正的幼儿游戏,它体现了幼儿自由、愉悦、超功利的游戏精神。抛开任何实用、功利的眼光,单看活动本身,我们可以说红红是主动的,她是在极其自然、没有任何外在压力的情况下进行这一象征性游戏的。这种游戏是幼儿本真的生命活动,是幼儿在自我中心阶段和3岁反抗期渴望独立做事、想当“小大人”的典型表现,是幼儿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和倾向,我们应尊重和珍视。
在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教师的语言多么恳切,它终究是“委婉”的禁令。对此,笔者有以下建议:当红红回答“她的头发太长了。我的头发长了,妈妈就会给我剪的”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幼儿:“红红那么聪明,可以替娃娃想想办法啊!怎样使娃娃既留住一头美丽的长发,又使头发看上去不那么长呢?可不可以试着给娃娃扎个高高的马尾或梳个小辫呢?”教师运用积极暗示转移幼儿的注意,既能增强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能使活动进入更深的`层次。
抛出话题: “我为何不能给娃娃剪头发?”
针对话题展开的讨论:
理性看待幼儿游戏/(安徽芜湖 吴玲)
珍视儿童的游戏精神/(江苏南京 黄小丽)
引导的前提:理解孩子/(江苏南京 袁美英)
走进孩子的世界/(江苏淮安 丁霞)
关注孩子的需要/ (浙江温州 詹慈)
艺术地引导/(上海 张慧)
支持幼儿的发展/(江苏南京 任巍)
针对“我为何不能给娃娃剪头发”来文集粹
这个游戏是沟通技艺里常用的,就是培训师写一段话,让一组或几级学员的第一们赏过目,不准记录,不准朗读。之后请他将信息悄悄地转告第二位学员,注意不能让其他学员听到,依次传递,让最后一位学员将他听到和理解的信息写在白板上,这时培训师瑞公布他一形如的那段话,看看有什么区别,我做过许次,几乎没有完全一样的答案。
点评:
A、在以“听和说”作为主要信息传递方式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传播者表达力和信息接收者的理解力各有不同,信息往往无法完全准确地传递,你想说的和最后对方理解的往往有很大的出入。
B、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被遗漏,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选择将信息完整保留的传递方式,如:
书面、录象、录音等原始信息载体。
C、要想达到有效沟通,必须采用正确的沟通方式和尽可能完整地保留信息。
盲人方阵
一.项目类型:团队协作型二.道具要求:长绳一根三.场地要求:空旷的大场地四.详细游戏规则:让所有队员被蒙上眼睛,在四十分钟内,将一根绳子拉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且所有队员都要均分在四条边上。这个项目教会所有学员如何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寻找出路,大家耗用时间最长、最混乱、所有人最焦虑的时候是在领导人选出、方案确定之前,当领导人产生、有序的组织开始运转的时候,大家虽然未有胜算,但心底已坦然了许多。而行动方案得到大家的认同并推进,使学员们在同心协力中初尝着胜利的喜悦。五.活动目的:这个任务体现的是团队队员之间的配合和信任,一个有领导,有配合,有能动性的队伍才能称之为团队,本游戏主要为锻炼大家的团队合作能力。
解扣
一、熟悉阶段:参加者围成一圈(人数为基数,有伤者旁观去除首饰等)每人双手一上
下伸展(所有人同一个手上下),站好后伸手去拉住在隔壁一人的手(一个方向一人)。活动中任何人的手不得松开,否则将被处罚。
全体参加者双手朾握后,开始想办法达到一目的在于最终恢复成单圈手拉手(相邻两左右相牵)。
如人数是双数,会变成两个圈。
笔者认为,后课改时代的小学语文新课堂,首先需要为其寻找课堂的精神基座和核心灵魂。游戏精神是个不错的选择。游戏精神的本质是什么呢?荷兰哲学家胡伊青加说:人具有游戏的本质,人是“游戏的人”。“游戏的真正主人,并不是游戏者,而是游戏本身。游戏也就是具有魅力地吸引游戏者的东西,就是使游戏者卷入到游戏中去的东西,就是在游戏中赢得游戏者的东西。”由此,我们设想,好的教学应是具有游戏的本质的:它不是师、或是生单方面“支配”教学的过程,而是师生双方共同为教学本身所吸引、迷惑,从中感受学习乐趣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审美的基本方式就是游戏。游戏精神观照下的语文课堂构建,必须要关注以下几个维度:
一、落实生本
童年,应当是思考小学教育的原点,这是常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育不能演变成了记忆教育、考试教育、作秀教育。这样的结果,学生便越学越艰难,越学越厌学。
席勒认为,游戏状态是一种克服了人的片面和异化的最高的人性状态,是自由与解放的真实体现。他有一句明言:“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在游戏中,参与者总是全身心的投入。传统教学论阐述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的师生角色关系,在游戏精神视野里的语文新课堂中,只不过都是平等的游戏参与者而已。
基于这样的认识,游戏精神视野里的语文课堂教师首先需去掉急功近利的遮蔽,才会有全人发展目标实现的时空和可能。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许多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为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往往回避许多真实的学习矛盾,突出的表现是课堂最后成为一小部分优生的天下。
笔者组织教师多次做过“关于课堂提问分布”的课堂观察。一般一堂公开课优生的课堂单独表现机会占所有学生的80%以上,而后进生则成了教师公开课中的“雷池”。显然这不符合教育的本质。
而在公开课的教学现场,我们经常可以见到有一些课堂艺术“高超”的老师会运用一些“窍门”和“技术”。如为了展现朗读教学的层次性和有效性。往往会先选择一位朗读水平较差的学生来读,教师进行指导后,选择一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读,或者索性请班中的“朗读大王”来读,最后请全班集体象“朗读大王“这样读。我们不能否定这样安排的教学效果,但毫无疑问,这种策略的选择,教师往往更多考虑的是舞台效果,是为了博得听课老师的欢心,而不是真正是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不然就不会出现课上完了,可学生仍旧连课文都无法真正读通顺、流利的怪现象。甚至有一位红遍大江南北的特级教师私下对人说,我课上完后,还是要请任课老师再补一下课。
在公开课的教学现场,受功利遮蔽教育本质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如公开课中的课时意识问题。为了更好地煽情,展现更好的舞台效果,我们老师处理教材时往往都会抛弃学生阅读的基本规律,“斩头去尾留中段”是很多老师上公开课的普遍做法。
一位资深教研员和我聊起公开课和常态课的区分时说,公开课如电影,大容量、紧凑、精华集中、大成本。常态课如电视剧,拖沓一点、平常一点、成本低一点。非常形象。但我不敢苟同,在我看来,无论何种教学,都是因学生而存在,如果说教学就是一场严肃的游戏,那么学生必定是游戏的主人,教师因当只是“平等中的首席”。这种课堂里没有真正的游戏精神,那只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往往 不幸被沦为教师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
一、游戏精神内涵
要讨论游戏精神, 首先就得研究游戏精神的内涵, 笔者认为的游戏精神就是在达到幼儿游戏目的的前提下又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游戏一直被认为是孩子的天性, 幼儿时期的孩子更是偏爱游戏, 他们从游戏中可以获得快乐, 收获乐趣, 与此同时也可以从游戏中感受世界, 建立和其他孩子之间的交流方式。不同游戏的游戏规则不尽相同, 在不同的游戏中孩子扮演的角色定位也不相同, 但是不管什么样的角色, 他们之间的都存在公平平等的关系, 孩子之间交流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只有互相合作, 才可以完成游戏内容, 达到游戏的目的, 这是游戏精神的体现方式, 也是孩子通过游戏可以获得的积极作用。
二、幼儿教师游戏精神缺失的表现
1. 幼儿教师游戏参与水平较低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很多教师认为和孩子相处的方式应该是以长者自居, 不仅要做到威严的样子, 还要起到管制孩子的目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降低了教师融入孩子游戏的可能性。目前我国的幼儿教师普遍存在缺乏游戏精神的现象, 在设置游戏的环节中仅仅以孩子为中心, 忘记了教师的辅助作用, 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 往往只充当一个“旁观者”, 或者大部分时间只是作为一个“保护者“的身份, 确保孩子游戏过程中不会出现意外情况。由于幼儿时期孩子的天性, 游戏是本性, 但是因为缺乏认知度, 在游戏的时候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 很难达到游戏的目的。
2. 孩子天性得不到解放
游戏本身具有的目的和意义确定了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可以获得乐趣, 但是很多教师在孩子游戏的时候过分强调教育的意义, 使得游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变成孩子为了游戏而游戏, 对孩子的兴趣置之不理。另一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孩子人数的众多, 在游戏的时候教师不能充分考虑到每个孩子的特殊性, 不能保证游戏或者游戏中的角色设定是否适合孩子的性格, 也不能确保可以达到锻炼孩子的目的, 这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也是改变难度较大的一个因素。
3. 对游戏精神的重视程度不够
不难发现, 现在的很多幼儿游戏基本都是千篇一律, 很少有创新, 并且随着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 游戏也越来越不被重视, 比如:家长往往关心的是孩子在学校学习到了什么文化知识, 讨论的话题也基本是围绕孩子可以上什么样的好学校, 让本来应该“无忧无虑“的幼儿时期也开始压力重重, 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 幼儿教师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也出现偏差, 对游戏不重视, 开始更加注重孩子的文化成绩, 这就造成了游戏内容形式的越来越单一, 游戏变的枯燥无味, 让游戏对孩子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到目前为止很多教学者和家长还不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导致一些年幼的孩子出现自闭或者叛逆倾向。
三、重构幼儿教师游戏精神的对策
1. 改革教育观念, 建立游戏精神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决定了教育的方式方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要求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这样的新新任务下, 应该改革教育观念, 重审传统的教育模式, 摒弃旧的教学方法, 开展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初级阶段, 更应该改革教育观念, 把游戏精神贯穿到教学活动中去, 通过引用孩子的天性特点, 以游戏的方式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建立游戏精神。比如, 在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时候, 可以充分引用游戏的作用, 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文化知识通过游戏的方式变得生动活泼, 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让幼儿时期的学习成为一种负担, 而是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学习最简单的阿拉伯数字的时候, 孩子一般是从最基本的数数开始, 针对这个知识点,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游戏, 让学生两两分组或者三三分组 (根据学习不同数字设定) , 然后根据让每组学生看其他组有多少人, 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孩子的印象。
2. 重视参与精神, 引导孩子游戏
要让游戏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正确指导, 由于大多数游戏本身具有集体性的特点, 一个孩子无法得到游戏带来的积极因素, 因此只有孩子在教学活动中集体游戏, 才能实现游戏意义, 又因为幼儿时期孩子的特点, 因此教师参与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游戏的作用。在设置游戏活动的时候, 将孩子作为第一游戏人, 与此同时, 教师作为第二游戏人, 在游戏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 抛弃以往的教师威严, 和孩子一起感受游戏的乐趣, 让游戏变成和孩子沟通的桥梁。比如, 最简单的游戏丢手绢, 这个游戏也是大多数成年人儿时的记忆, 这个游戏由于简单参与度较高, 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可以多加引用, 让自己也成为“孩子”, 和孩子们一起围城一个圈, 在游戏中和孩子一起唱歌, 丢手绢, 利用教师的身份引导孩子正确游戏, 很多孩子会因为教师的参与兴趣大增, 表现的欲望也是增强, 在游戏的过程中更能收货乐趣。
3. 寻找游戏精神, 享受游戏乐趣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也是体现和塑造幼儿精神的一个直接表现, 因此加强幼儿教师的游戏精神是必然的。为了确保教师可以在孩子游戏的时候发挥游戏精神, 使得游戏对于孩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 教师应该在平时注重寻找游戏精神, 建立游戏精神, 感受游戏的魅力, 比如:对于一个新游戏或者新玩具, 教师之间可以先行组织玩耍, 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儿童”, 尽情享受游戏的乐趣, 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建立教师的游戏精神, 改善因为游戏精神缺乏造成孩子游戏的时候教师完全变成“局外人”的现象, 这样教师也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游戏的利弊, 更加有利于组织孩子进行游戏, 避免在孩子游戏过程中发生状况。
总而言之, 游戏作为孩子的天性, 是孩子获得精神快乐的重要途径, 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放下师者身份, 和孩子一起感受游戏的乐趣, 从中了解孩子的世界, 并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游戏内容, 从而达到教育孩子的最终目标。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 幼儿教育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也是体现和塑造幼儿精神的一个直接表现。因此, 加强幼儿教师的游戏精神是必然的。文章根据游戏精神的内涵, 通过分析幼儿教师游戏精神确实的表现, 研究重构幼儿教师游戏精神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师,游戏精神,缺失,重构
参考文献
[1]陈艳蓉.“游戏精神“视野中的幼儿艺术教育目标[J].当代教育论坛, 2010 (6)
[2]冯季林.游戏精神:教师的一种精神追求[J].教师教育研究, 2010 (12)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133-01
在游戏活动,我们将指导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五自精神上,让幼儿自己提出主题,自己分配角色,自己组织游戏,自己讲评游戏,自己制作游戏材料。
一、启发幼儿自己提出主题
游戏是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内容越丰富,游戏的主题就越充实、新颖。因此,我们利用多种途径,如:教学活动、参观活动、日常生活活动、观察散步活动等,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在游戏中发展想象力,创造力提供物质条件,使他们不断地提出新的主题。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和知识经验,启发幼儿自己提出喜爱的主题,如:在主题教育《我爱家乡——丰县》活动中,幼儿认识并品尝了丰县特产,很快在游戏中得到反映,娃娃家妈妈带孩子去超市买特产,因为超市不生产特产,于是又讨论,幼儿想办法,开个生产特产的工厂,我们教师进而启发道:“开工厂还需要什么?”幼儿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谁来当工作人员?谁来当服务员?……”一连串的启发问话,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很快开辟了场地,布置了环境,准备了材料,于是丰县特产工厂隆重开业了。
二、引导幼儿自己分配角色
游戏主题确定以后,教师要指导幼儿自己选择角色、分配角色,当角色分配中出现争角色现象时,我们总是鼓励幼儿让出角色或轮换角色,或采用民间游戏:猜拳、点兵点将等来确定角色,也可发挥幼儿的创造力,想出其他可行的办法。有时角色也可以因游戏的需要而有所变换,如:娃娃家的“妈妈”一人在家无事可做,就关上门上班去了,老师发现她在捡地上的废纸,就赶上去问:“你是谁?在干什么?”她说:“我是清洁工人,在打扫卫生。”老师及时给予鼓励还帮助她一起寻找代替工具:扫帚、垃圾箱等,并引导大家都来发现这一新的游戏角色,由于我们教师的肯定、赞许,幼儿对这一新的角色很感兴趣,连续几天都有幼儿担任,并能自始至终地做好各项工作。
三、指导幼儿自己组织游戏
幼儿自己组织游戏,并不意味着教师可袖手旁观,相反地更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有时可参加游戏中,成为幼儿群体游戏的一员,让幼儿感到亲切、自然。有时教师也可以在旁观察,不干扰幼儿游戏,尽量保持游戏的自然状态。在幼儿游戏中,教师应以观察为主,适当指导:
1、幼儿不安全了,进行指导。发现幼儿又不安全的情况要及时阻止。
2、幼儿求助于教师时,加以指导。如:理发店的围裙总往下掉,就及时提供一只小夹子。
3、幼儿在没有找到合适的游戏角色时给予指导。如:帮助幼儿寻找新的工作。
4、幼儿在争吵时进行指导。这时我们并不是裁判,而是让大家讲讲道理,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然后在相互协商中,找到解决的办法。
5、发现幼儿游戏中的好事情时,老师给予肯定。如:医生叫病人不哭等。
6、幼儿在游戏中不妥的地方,教师给予指导。如:娃娃家爸爸抽烟了,喝酒了,讲评时提出来,让大家讨论,及时加以阻止。
四、鼓励幼儿自己讲评游戏
讲评活动中,我们重视引导幼儿做游戏评价的主人,让幼儿自己来讲游戏中发生的故事。这样,孩子愿意讲,发言踊跃、争论热烈。通过讲评活动帮助幼儿发展游戏的情节,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讲评是面对面的,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很高,既要做忠实的听众,听幼儿讲他在游戏中的事情,更要能抓住幼儿讲评中的精华。如:当幼儿讲评中谈判汽车开进活动室影响其他游戏时,我们就及时抓住这一问题,让大家来商量,如何既能玩的开心又能有秩序地玩,大家争相发言,最后定下规则,活动室内为步行街,汽车不得开进来,活动室外汽车可自由来往,但要根据路途远近确定开车时间的长短,同时,要遵守交通规则,汽车行驶中不得上下车。幼儿共同制定规则,更能促使幼儿自觉地去遵守规则。
五、引导幼儿自己制作游戏材料
幼儿游戏往往是在相应材料的启发下发生发展的,适时投放一些材料,可解决游戏中的等待现象,如:理发店有纸条、图画本、蜡笔等,理发师在没有顾客时可做卷发器、设计发型等。幼儿自己制作游戏材料,可使游戏更充实,内容更丰富,如:工艺品店幼儿自己设计制作各种凉帽、扇子、手帕、围巾等,商品丰富多样,大家都愿意去买工艺品。幼儿自己动手布置游戏环境,可使幼儿对游戏更感兴趣,玩得更投入,如:幼儿想玩小舞台,教师就准备了一个木架,做舞台背景,让幼儿自己来设计,幼儿通过自己几天的装饰布置,小舞台游戏正式开始了。游戏中,幼儿借助于游戏材料、玩具,表现生活内容,反映他们的情感、意愿和观念。所以,教师要多指导幼儿自己制作游戏玩具和材料。
总之,通过教育思想改革,真正确立了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变教师的导演为真正的主导作用,变幼儿表演为真正的按意愿玩。
参考文献:
[1] 邱文杰.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学习的三个方面[J].福建教育,2015:42.
[2] 张书洋.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J].好家长,2015:24.
[3] 马 霞.浅谈利用乡土资源打造幼儿的活动[J].品牌,2014(10)
[4] 王 慧.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成长[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5:01
体育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活动中锻炼自己的体魄,培养学生合作、团结、不怕吃苦的精神。所以在体育教学安排过程中,往往在主教材的后面就会安排一个辅助设计教材,它通常是一个适合本次教学任务的有趣游戏。而且这个游戏的设计与教材十分吻合,它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展现形式和有趣便于操作的组织形式深受广大小学生欢迎。其实这样的游戏安排,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一种和谐,有趣的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本教材所要求的技术动作,同时没有负担的让学生高兴地锻炼了身体,提高了各方面素质,同时还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宽松、民主和谐,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大家都知道,小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好胜和积极上进的心理特征。如果体育教师在自己教学中,能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根据每次课程安排的教学内容,设计和安排与教学内容相关或上下肢协调的带有竞赛性的游戏项目来配合教学,不仅可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相关动作技能的掌握,同时还使他们在紧张活跃的竞赛中提高练习次数,不但能积极巩固技术动作,而且还能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质。有的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总是简单地做些热身活动,不但动作生硬而且内容无趣,孩子很不喜欢,于是造成学生要么对准备活动不充分容易受伤,要么课程技术掌握不彻底,教学任务没完成,教学效果差等,长期以往学生就对体育课产生了厌倦情绪。
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我们一定要明白“游戏”是体育教学的支撑,一堂好的体育课,必将是一个有意义的、有趣的、活泼快乐的游戏,要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并且十分高兴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体育课对游戏的设计和要求就十分必要,无论是教学的开始准备部分,还是教学技术的突破和训练掌握部分,我们都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年龄特点安排有教学教材相适应的游戏作为支撑。例如:教师要利用体育课常见的棒操、球操以及一些舞蹈动作来做学生的热身运动,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有上课的兴趣。在主教材方面,也要多想一些竞赛性的游戏,结合主教材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体育课是以“玩”为主的,所以就对体育课十分喜爱,只要是体育课他们就欢呼雀跃。但是往往由于主教材的教学形式单一,技术含量较高,导致学生有畏难情绪,加之有的体育教师教学方法也单调,学生也就敷衍了事,配合不积极,不主动,导致体育教学达不到增强体质、掌握技巧这个目的。因此我们体育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利用学生这个“玩”的心理,结合主教材来精心进行游戏设计,以玩促学,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培养兴趣,还可以锻炼意志、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
怎样才能结合教学发挥好“游戏”的支撑作用呢?我有以下体会。如:针对每一个年级学期开学就是跑的教学,高年级原来我们一味强调练习次数,这样时间一长,学生觉得又累又讨厌。不妨我们利用情景设计一些追逐跑、接力跑等游戏,利用体操棒或实心球设计跨步跑游戏,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速度和步幅,达到意想不到效果。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地集中,上课时很易被一些外界事情干扰,加之他们自控能力水平还处于一种较低的状态,不可在40分钟内有意强制自己集中精力认真上好课,所以我们要利用郊游的情境,设计喜洋洋与灰太狼类似有童趣的游戏去教学,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教师吸引,课堂学习气氛就会浓,学习效果也会相对好些。例如在课堂结束部分的放松运动,我们可以用一个缓慢轻松的音乐来代替口令,既可以达到放松的目的,又能使学生最终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教
学
设
计
(2019 —
0 2020 学 大班游戏:镜子游戏
活动思路:
孩子与生俱来就有一颗好奇的心,对什么事物都非常感兴趣,乐于发现,乐于探索。大班幼儿更有较强的探索意识,喜欢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有的孩子对镜子的反射现象发生了兴趣,他们由观察镜子反射的光斑,发展到用多面镜子进行探索试验。抓住这一兴趣点,引导幼儿共同搜集支持这些探索活动的相关材料,幼儿在感知操作活动中自己发现其中的奥秘。
适合年龄:5-6 岁发展目标:在探索活动中,幼儿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操作活动,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通过连续观察、比较、探究镜中反射影像的变化与镜子摆放角度的关系,有意识的体验科学小实验的猜想、记录、验证的过程`,培养幼儿细心、专心、不怕困难的品质。材料提供:
购买材料:不同形状的镜子;铅笔或玩偶等;胶带、剪刀、彩纸、纸板、牙膏盒。
自制材料:记录纸等。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教案中的内容,提升自我能力、提升个人素质、提升德智体美劳等作用,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大班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幼儿园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互动游戏:
游戏一《有趣的镜子》
互动过程:
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在照镜子时有什么感觉?今天我们让叮当猫来照镜子,看看有什么发现?
叮当猫站在一面镜子前,你发现什么了?
叮当猫站在两面相对放着的镜子中间,你们猜会怎样?
如果变化镜子的合拢角度呢?叮当猫有什么变化?
让叮当猫站在两面连在一起的镜子中间,你又发现什么了? 如果想照出更多的叮当猫,两面镜子该怎样摆?你来试试看!
游戏评价重点:观察幼儿能否通过变换镜子的角度,改变叮当猫数量的多少。孩子们发现:镜子的夹角越小,镜子反射出的叮当猫越多。幼儿进一步观察以铅笔或小棍代替叮当猫,结果出现了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
游戏二《神奇的万花筒》
互动过程:
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三面镜子也可以玩出好玩的游戏!快试试吧!你也可以做个万花筒!
幼儿园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用三面镜子可以玩什么游戏?
把珠子放在三面镜子前会怎样?
三角形镜子中的珠子有什么变化?
用三面镜子组成三角形?
套上纸卷就成了万花筒。
游戏二《潜望镜》
互动过程:
提出问题:小朋友们,我们来做个潜望镜吧!用两块镜子和一个牙膏盒来尝试一下。把小镜子粘在牙膏盒中,调整镜子的角度,试试能不能从盒的上方看到盒子前面桌子上的叮当猫。
通过潜望镜观察:
为什么镜子中的叮当猫是反的呢?
纸盒下面的镜子怎样放才能从上面看见叮当猫呢? 上面的镜子怎样放才能看见下面的东西?
你发现镜子中的叮当猫有什么变化?
上面的镜子怎样放才能看清下面的叮当猫?
延伸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不同镜子的反射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
背景知识介绍:
1.镜子本身并不能发光,只是能改变光传播的方向。
幼儿园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2.镜子使光返回、改变方向的现象叫光的反射,镜子的这种作用叫做反光。
“请你说几个与米兰相关的关键词。”“米兰?嗯,高品质的时装、家具、工业、建筑设计,还有《蝴蝶夫人》、《图兰朵》、Ac米兰、国际米兰,对,还有米兰炸肉排……”
不管去没去过米兰,大多数人对以上关键词都是耳熟能详的。那么这些事物为什么能如此有魅力,有魅力到人人都痴迷?或者,应该把问题抛向那些创造它们的意大利人。当然,不一定非得去追问达·芬奇或伯拉孟特,当下正活跃着的众多有名或无名的意大利人正合适。
Emanuele Magini是一个典型的设计师代表,从其履历来看,他毕业于名校,而且还是出产设计师的名校,在意大利有多半的设计师同他是校友。他在校期间已参加过国际性展览;毕业后在多家公司工作,从事过多个门类的设计工作,而且会一直持续下去;近几年创作的作品都大受好评,获过多个含金量颇高的奖项,等等。在意大利,与他类似的设计师不在少数,他们热爱自己的事业,积极寻找、接受米兰带给他们的激励与挑战,为米兰的每一天添加新的故事内容。
有趣的人做有趣的设计,Emanuele天性乐观,他把这种乐观加入到了他的作品中。在他看来,老老实长着四条腿的桌子、椅子未免太过于单调乏味,而只是在其中加入一点点好玩的元素,就能为人们带来相当不同的使用感受。比如,他今年最受人关注的作品一一Sosia沙发,此款沙发可以摆成不同造型,看腻了就换个样子摆,还可以变成试衣间,适合多种需求;作品Waiting for entre又把开饭前的等待时间变成了游戏时光,只是盘子中间的一个小迷宫,再加上几粒面包屑或青豆,就把大人小孩的无聊变成了欢乐。Siesta长椅则是把吊床吊到了长椅中,不会因为有了吊床而没有地方可绑而犯愁。试想一下:一觉醒来,可以看到晴空中那慢悠悠飘着的云朵,伸个懒腰,惬意无比。Emanuele希望人们一看到它就立刻很放松。还有,他的Lazy Football把座椅与球门结合在一起,平时坐在家里也可以过过踢球的瘾。此外,跟很多设计师一样,Emanuele的设计涉及到了多个门类,除草机Grasshopper是他参加2009年的SunLab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一般来说,这类型的工具是越方便人们操作越好,所以他看到父亲每次除草,虽然在除草机上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但脸上总会有轻松满足的表情,因为他只需掌控机器的方向就好。而Grasshopper却将工作方式做了调整,它不使用机械动力,而是设计了人工动力装置,这不仅是出于环保的考虑,更重要的是Emanuele认为除草机要邀请人们参与到户外活动中,人工动力会是一种更直接更健康的方式。虽然他的父亲不能再只是悠闲地坐在除草机上,而是需要用脚去踩,干活不那么轻松了,但乐趣不减。
可以说,Emanuele把人与物品之间的有效互动定为了自己做设计的一条准则。他强调意大利的艺术传统是他会坚持遵循的精神内核,生动、幽默是他所要表达的情感。回忆起为何要学习设计,是因为看到了菲利普·斯塔克的作品,那天马行空的创意让他认识到设计可以如此有趣和神奇。把游戏的趣味加入到设计中,这样做的人不止他一个,大家总是在努力表达着自己独有的情感细节,这就需要使用者细心体会了。看到人们使用自己的产品时很开心,这会是设计师们最大的信心来源。在米兰,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里有一群这样信心强大的人,并且会有更多更美好的设计,不管是来自于设计师还是普通大众,米兰会以他们为傲。
《现》:米兰一向走在世界时尚与设计潮流的最前沿,作为一个生活、工作在米兰的设计师,你对这个城市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Emanuele:我想,米兰是最适合设计师工作的城市之一,很多设计师都向往来到这样一个地方。这里连空气中都充满了激人奋进的力量,我在这里看到、学到了很多。众多的意大利设计都出产于此,因此竞争是激烈的,我以此为前进的动力。《现》:你最喜爱的设计师是哪位(或哪几位)?他们对你的设计之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Emanuele:其实,我开始学习设计是在我读了一篇关于菲利普·斯塔克的文章之后。那时我还很年轻,对设计和设计师几近一无所知,但是这个法国鬼才设计师的作品深深地吸引了我,尤其是它们那充满奇思妙想的形状和形式给了我极大的震撼。现在我依旧热爱他的作品,但是我最喜欢的设计师是阿奇莱·卡斯特罗尼(Achille Castiglioni)。他的所有作品都体现了简洁、巧思和幽默这些优秀的品质,这也是我所向往的。《现》:你的设计作品涵盖多个领域,有室内、家具、产品设计,还有舞台美术与布景设计,对你来说,这些设计之间有些什么共通之处?或者说这些作品有没有通过一个统一的设计理念来贯穿?
Emanuele:在我看来,这些不同类型的项目,在最开始的阶段都是独立的,也各不相同。但是每当回头再仔细品味它们的时候,我觉得我可以从中领悟到并定义出一些共同的东西,说白一点,应该就是跟理念有关的东西。在我每次开始新创作时,我总是试图创造一些简单而有趣的东西,也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想法,所有经我手创造出来的物品都会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我所期望的性格。
《现》:设计作品时,有什么材料是你偏爱的吗?不少设计师会花很多时间在材料的研究上,对此,你又是怎么做的?
Emanuele:我没有什么偏好的设计材料。每个设计师注重或擅长的点都不尽相同,我在设计作品的时候,考虑的往往是它们的整体意义。诚然,材料是作品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在我这里它不是排在第一位的,我不会一开始就考虑材料的问题。或者说就作品的整体意义而言,我要做的是为它找一个适合的材料,对,我觉得这才是重点。
《现》:你擅长于运用3D MAX,在你的设计中,科技手段的运用占多人的比重?
Ernanuele:高科技和CAD绘图技巧非常重要,尤其对于设计模型快速成型尤为重要,我们的设计理念也由此可得到极大的视觉化。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设计理念,高科技和电脑技术手段是次要的,它们只是为了帮助我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
《现》:在意大利,不时有各式各样的新设计出现,那么对于室内没汁、家县没计等,意大利人在这方面有些什么比较统一的需
求?你对此何怎样的看法和解决方式?
Emanuele:意大利的艺术、建筑和手工艺等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积淀,这是所有意大利人的骄傲,意大利的设计总是会或多或少地透露出历史的痕迹与影响。我们(设计师)的视角和品位无论多么独特,都脱胎于那些历经数百年仍然清晰可见的历史精华,它们始终是意大利设计独一无二的标志,使用这些设计的意大利人亦对此情有独钟。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太担心自己的设计会固定在某一种风格,我关心的是我的设计要有一种分明的个性和易于沟通的品质。如此,它们才有可能被普遍接受而不只是昙花一现。
《现》:你描述你的作品Latin Lover即充满游戏趣味,义是一种挑战。请问这种挑战具体是指什么呢?
Emanuele:其实,这必须要提到意大利总理的性丑闻事件。在意大利,我们有好长一段时间都在讨论这件事。Latin Lover从外形上来说就是一张普通的床,然而,从更深层次来讲,它是一种心理形态的反映。人们倾向于用性伙伴和爱人的数量来标榜自己,这是一种古老的成见,至今依然存在。我大学时代的一个室友就经常在卧室的墙壁上计算他所征服女孩的数量,更准确地说,这才是我设计Latin Lover的真正灵感来源。总之,我的设计始终着围绕这样一个主题,即如何通过产品、家具和空间等有形的物体去表达那些无形的欲望、需求、态度和信念。
《现》:在我看来,在你的作品中,除了趣味性之外,还有一种慵懒、惬意的特质,它们往往与物品的功能结合得很到位,请问你在这方面有何经验可分享?
Emanuele:物品的形式应跟随它的功能属生,这是一条铁律。对我来说,这个规矩同样是合理且有益的。而且,在我看来,作品的功能属性是一种文化类的象征,是对人类基本需求的诠释。围绕着作品的功能进行设计,意味着要改进人们的生活目标和方向。在这样一种条件下,物品可以发挥重写人际关系,重塑事物的价值和我们的世界观的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物品都是方方正正、一丝不苟的,枯燥和乏味在所难免。如果想要打造一种简单有趣的轻松生活,那么我觉得懒散和惬意会是很好的配方。剔除那些所谓的束缚,让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内享受随性而为的快乐,这才是我想要的作品。
《现》:在已设计出的这些作品中,你最喜欢或是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为什‘么?
Emanuele:我非常喜爱自己所有的作品,因为它们展现了我的视野和个性。为Campeggi生产的Siesta椅和Sosia沙发就是两件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它们是我所有作品中知名度最高的,我对此很满足。当然,我还想说,以后的作品会更好,哈哈。
《现》:你的简介中有提到你很喜欢美食和烹饪,这是一个很幸福的爱好,如果不做设计师是不是就成了厨师?
Emanuele:对,我非常喜欢下厨,做饭是我的一个热情所在,享受美食更是不在话下,来生我想做大厨!
《现》:你于去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此表示一下迟到祝贺。目前有一些什么样的规划呢?
【幼儿园游戏精神】推荐阅读:
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亲子游戏11-11
幼儿园大班游戏活动教案《接龙游戏》11-23
角色游戏幼儿园07-08
幼儿园游戏研究07-27
幼儿园课件游戏11-05
幼儿园室内游戏11-11
幼儿园游戏教育12-01
幼儿园游戏活动记录05-31
幼儿园常用手指游戏09-10
幼儿园游戏设案例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