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努力学习(精选8篇)
利辛师范附属小学 六(1)班 王子歌
九十年前,中国迎来了黎明的曙光;六十年前,五星红旗在世界的东方高高飘扬。时移世易,我们今天走在了幸福生活的阳光大道上。
我还是一名小学生,我今后的路还很长,但我想不管怎样走我以后的人生道路,至少我要努力、要有追求。季羡林老爷爷曾说过:“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恐怕就在于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当今我们这个社会,缺乏的就是责任心,我们应当勇敢担起建设祖国、保家卫国的责任,以期实现自我价值。
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我们现在还是初生的太阳,此时不学,更待何时?难道我们真的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不过,光学肯定还不够。古人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我想,除了学习,还要我们加强道德修养。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
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要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一时的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再来看世界万象,一切是非、真假就清楚明白了。
现在的我要努力从自己做起,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做好每一件小事,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为了至高的追求而奋斗!
(辅导老师
一、注重制订国家战略规划
澳大利亚历届政府都一贯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与培训,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继推出了各个时期的国家战略规划, 制订了一系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政策, 如:Kangan报告 (1974) , 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份有关终身教育理念的政府报告, 它创立了以TAFE学院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体系, 并为TAFE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框架基础。Deveson报告和Finn报告 (1990) 、Carmichael报告 (1991) , 是为了建立与行业企业发展、个人生涯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而提出的对策。Carmichael报告建议建立能力本位的澳大利亚职业证书体系, 将学徒制与受培训者制度相结合, 以提供灵活的、衔接的、以工作为基础的培训通道。1999年澳大利亚开始实施“新学徒制计划”, 强调以人为本, 重视对青年劳动者自身潜力的挖掘和发展, 解决中、青年劳动者失业问题, 建立了国家培训框架体系, 引入了学校中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VET in schools) , 并且开发了培训包。
2000年澳大利亚发布的《面向未来:1998-2003国家策略》报告中, 明确提出为迅速变化的劳动力市场而武装澳大利亚人, 建立参与国家竞争的国家技术储备库的目标和战略。2004年政府推出《塑造未来:2004-2010年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国家战略》、2005年联邦政府颁发《实现澳大利亚劳动力技能化法案》和《联邦———州政府实现澳大利亚劳动力技能化2005-2008协议》, 在此基础上, 2007年1月, 霍华德政府启动“为了未来的技能”计划, 强调在一个人的工作生活中持续提升技能的需要, 为其进入新的生涯提供专门技能学习路径。之后, 陆克文政府制定了《为了未来———实现澳大利亚技能化》发展战略, 提出“澳大利亚的未来与劳动力的技能和生产能力紧紧连在一起, 为了使澳大利亚经济实现持续增长, 并在全球竞争中获得成功, 我们必须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 建立高技能的劳动力队伍。”对此, 政府制定了诸项改革措施, 包括增加培训位置和接受更多的培训人数, 为雇主和个体提供更加灵活的培训方式;实施更有效的拨款机制, 并使雇主为员工培训投入更多资金。
2008年4月, 在澳大利亚政府召开的“2020峰会”中提出, 为确保国家在全球经济中走在前列, 产业界必须拥有技能水平很高的员工队伍。澳大利亚2020年的目标是使国家的生产率增长达到发达国家领先水平, 实现财富、成就与公平最大化, 培养企业员工具有全球眼光, 具备高水平的技术能力和就业能力。2010年, 澳大利亚技能署接连发布《澳大利亚未来劳动力开发战略》和《澳大利亚未来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方向》两个报告, 提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劳动力的能力, 实现一个更加生产性、可持续性与和谐的未来, 使企业有能力开发和运用其劳动力的技能, 以实现对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最大效益。2011年5月, 技能署还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综合性评估报告《为了繁荣的技能———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路线图》, 提出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满足未来技能需求, 改善公民对劳动力市场的参与, 提高企业生产力, 促进社会融合。
以上诸项报告与战略计划在国家层面形成了“技能立国”的发展理念, 表明澳国政府各部门在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问题上的紧迫感, 坚持重视对企业行业职工的培训, 为使全体公民掌握世界级技能, 在各个时期国家积极制订且推出新一轮的教育与培训的改革方向和内容, 政府和教育部门、企业行业培训机构通力合作, 加大投资, 资源共享, 为在知识经济社会的全球化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而打造强盛的澳大利亚而进行努力的坚定信念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二、注重建立多元化培训投资体系
澳大利亚一直重视对公民进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财政投入, 将国内生产总值的4.9%用于教育和培训。一方面, 国家宪法明确规定各州和地区政府承担教育培训的主要职责, 实际上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引进市场机制, 建立起政府、企业、行业和个人间多元化的职业培训投资体制, 其中政府投入占60%, 企业行业投入占30%, 个人投资与学院自筹经费占10%。并且联邦政府所支出的职教培训费用已经占到全部公共开支的三分之一, 联邦、州和地方财政都逐年增加投资, 扶持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 使澳大利亚企业的“效能水平”逐年增长, 确保国家未来的繁荣与形成全部就业的经济及培养全民成为高技能和创新型的劳动者。他们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一) 各级政府的多边资金协定方式投资
在2003年、2005年至2008年资金协定中, 澳大利亚政府先后提供约90亿澳元循环资金用于各州和地区的教育培训系统。另外, 2005至2006年度先后投入了7.943亿澳元和6540万澳元, 用于支持雇主和新学员的技能学习, 建立25个区域性和主要城市技术学院, 提供高质教育和满足市场贸易培训技能需求, 帮助个人接受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学习和技能培训。
(二) 启动技能代金券项目
从2006年6月到2008年9月期间, 政府投资约101亿澳元, 支持和扩大学校职业教育培训。2006年10月联邦政府又宣布了一揽子技能计划———“面向未来的技能”, 提出在今后五年, 国家将投入8.37亿澳元, 实施“澳大利亚技能代金券” (Australian Skills Voucher) 项目, 同时, 联邦、州和地方政府还为该项目投入4, 200多万澳元。根据《澳大利亚培训保障法》 (1990) 规定, 年收入在22.6万澳元以上的雇主应将工资预算的1.5%用于对其员工的职业资格培训, 对此, 各个行业企业也投入大量资金, 积极吸引与鼓励职工参与项目, 为获得更多个人持续的技能更新和就业机会。
(三) 加大新兴行业技能开发与培训的投资
2001年开始执行的《澳大利亚能力支撑———用科学与创新构建未来》BBA计划, 政府投资了30亿澳元支持全国新兴行业技术人才培训活动, 2004年, 政府决定在此后7年内对BBA计划追加53亿澳元, 此外, 在2001—2010年, 政府对科学与创新而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总额达520亿澳元。
2008年5月, 陆克文政府提出对各个层次教育增加投资, 此次预算总额为193亿澳元, 主要为培训与技能开发新增63万个培训位置;额外拨款1960万澳元, 专门用于对技能人才短缺和需求的信息传输, 技能人才开发的广告宣传;提供110亿澳元的“教育投资拨款”, 用于10年内对大学、职业教育机构基本设施的更新和维护;在西澳大利亚投资2100万澳元, 建立了国家第一个能源加工培训中心及相关培训设施, 为油业、能源、矿产和化学加工行业培养世界一流工人, 满足这些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009年2月, 政府继续投资20亿澳元, 实施“生产力位置项目”, 为扩大所有公民的技能培训机会和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而增加70.1万个培训位置。同时, 向每位受训者提供208—1158澳元的培训与学习红利以激励他们的培训积极性, 向企业提供“追加经费补助”, 确保雇主有足够的资金安排学徒或受训者培训。政府通过这些措施旨在加强国家的技能基础建设, 提升所有公民的技能, 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在实现技能立国的目标中, 澳大利亚各级政府、企业行业和相关组织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在个人生涯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坚持对技能培训的长期巨额投资, 形成多元稳定的培训投资体系, 深信“澳大利亚未来的经济繁荣是依赖于建立高技能的、灵活的、具有适应性的劳动力”。
三、注重新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
澳大利亚近年来开展培训的行业日益广泛和多样化, 由传统的制造、建筑、运输及储备、印刷等行业向信息、医药、零售、旅游及服务业发展。目前, 学徒培训已达3500多个职业,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解决技能的更新与储备问题。
(一) 技能培训覆盖更多行业与地区
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 政府除了考虑关键技能的投资基金要覆盖更多行业, 包括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及资源型行业, 培训还要涵盖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地区, 并且实施新的在职职工培训计划, 加强对现有在岗人员的培训。
2008年底开始实施“国家企业生产力位置项目试验”计划, 主要为食品加工、零售、航天维修等行业的在职职工技能水平提升而提供1200多个培训位置, 政府负担大约50%的培训经费, 其余经费由企业负担。
在《为了未来———实现澳大利亚技能化》发展战略中提出, 以后四年新增45万个公共资助培训位置, 为了确保这些新增培训位置能够使受训者获得更高的职业资格, 必须加强澳大利亚技能基础。要把行业需求置于技能培训系统的核心, 形成需求驱动的培训体系, 使培训机构能够提供行业需要的技能。通过提高澳大利亚全体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来保障社会对技能的需求和技能培训之间实现平衡, 解决技能工人短缺而造成经济通货膨胀问题。
(二) 采用科学的导师带徒方法
实施退休工人实验导师项目。联邦政府制订了《为我们的学生配备导师》计划, 以帮助近年来退休的专家和行业人员把他们的技能和知识传授给年轻人。在2008—2012年期间, 联邦政府提供500万澳元拨款, 在全国25个社区内, 聘用、培训750名退休专家实验这个项目, 合格的退休者经过相关培训, 成为指导和激发年轻人不断学习的导师。
(三) 推行绿色技能教育
为满足澳大利亚未来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加强第三级教育的能力建设,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不少指导性文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绿色技能协议》 (Green Skills Agreement, 2009) 、《绿色技能行动计划》 (Green Skills Action Plan, 2010) 、《国家职业教育培训系统可持续政策及行动计划 (2009—2012) 》 (National VET Sector Sustainability Policy and Action Plan (2009—2012) ) , 这些文件提出了四大类努力方向:发展可持续技能培训;开发面向绿色技能的培训产品和服务;鼓励职业培训机构的举办者、参与者接受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原则并开展实践;减少职业培训机构本身的碳足迹。其目标是保障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能够培养学习者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技能, 从而使个人和企业能够在其工作和生活中共同促进可持续的、低碳的经济发展。
根据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的统计, 在建筑业、运输和物流、可再生能源、农业与制造业等五大类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对于绿色技能的需求最为迫切, 这些领域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掌握绿色技能和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技能人才。绿色技能人才的培训和绿色技能升级需求的增大形成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注重发展需求驱动的职业培训研究
为使职业教育与培训适应经济发展和就业岗位的不断变化, 尽早确定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的情况, 澳大利亚政府提出, 要形成一个合作性的劳动力和技能规划框架, 对一些专业性较强职业的技能需求情况, 对新兴职业和技能要求变化进行预测, 不断推出国家级职工培训战略规划, 建立国家范围的、标准化的技能需求预测制度, 制订阶段性教育与培训目标, 适时调整职工培训模式与内容, 为劳动者提供获得、提升和更新职业技能的机会, 以追求实现企业行业教育与培训的持久高效发展, 显现了职业培训研究的综合性、务实性、科学性与前瞻性特征。近年来, 联邦政府的具体行动是:
(一) 成立澳大利亚技能署
为了把行业、企业与社会需求置于培训系统的核心, 形成需求驱动的培训体系, 2007年底, 建立了澳大利亚技能署, 它的职责是帮助政府分析国家面临的严重的技能危机, 评估相关研究及相关利益群体, 制定劳动力开发需求规划, 并为本国未来的技能开发和培训政策的制定进行咨询, 提供建议, 使政府在这些建议的基础上, 确定和分配全额资助的培训位置, 以确保澳大利亚形成全部就业的经济及为未来培养高技能和创新型的劳动力。
(二) 提出职业培训新的研究主题
2008年2月, 澳大利亚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启动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竞争力是什么及其怎样实现”的研究项目, 还提出一些更具应用价值的研究新主题, 如职业教育与社会全纳性和不断变化人口的关系;发展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系统, 以应对劳动力市场的挑战和行业的需求。该中心未来的研究重点包括:评估职业教育与培训怎样促进人们对劳动力市场更大地参与, 通过学徒制和培训增强国家技能基础, 确定人们最大程度地完成学徒制的途径;保证雇主采取恰当地措施提高职工的技能, 并适应新的工作实践和科技发展;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间开展更有效的竞争等。
(三) 研制新技术培训战略计划
为了构建“信息与通信技术、职业教育和未来”互通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2011年初, 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提出了2011—2013年重要研究领域, 主要包括:技能和生产力、教育与培训系统的结构、社会包容、教学和学习以及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作用。基于1996年联邦政府成立的灵活学习咨询组 (简称“FLAG”) , 主要负责为政府提供有关职业教育和培训、成人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咨询, 负责职业教育系统与各级政府在教学信息化等方面的沟通联系, 1999年, FLAG制定了“2000—2004年澳大利亚灵活学习框架”战略计划, 目标是加速e-learning (数字化学习) 等灵活学习模式的发展, 并将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定位为“领跑全世界的职业教育”。通过8年的实施, 灵活学习框架促进和支持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和培训向信息时代快速发展, 奠定了e-learning成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主要教学模式的坚实基础。此后, FLAG继续实施“2008-2011年框架”计划。新计划确立了三个重点项目:加强e-learning基础软件建设;构建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赋予学习者更大的自主权。灵活学习框架战略计划分阶段制定、渐进式提升e-learning的开发和使用能力、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
五、经验与启示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战略是融入国家经济和就业发展战略之中的, 它始终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行业企业发展需要以及公民的就业发展需要为根本, 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知识更新、技能提升、终身学习的要求, 不断提高全社会劳动力的素质与技能, 适时调整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与标准, 为实现“技能立国”、“形成未来”的变革方向, 使企业更具国际竞争力, 使国民能胜任全球性的工作之目标而不断突破和完善。借鉴澳大利亚的实践与经验, 给我们的启示:
(一) 全社会高度重视职业培训, 建立多元化培训投入机制
职业教育与培训是一种公益性、持续性的活动, 为了保障活动的顺利发展, 必须建立起政府投入为主, 社会各界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的长效保障机制, 拓展社会多元筹资的视角。我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战略地位, 把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要构建有特色的、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使学习和掌握新技能、新知识成为劳动者终身教育的主要活动。
(二) 形成多级培训网,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澳大利亚建立了完善的国民教育培训体系, 提出“培训体制应受个人和企业的需要驱动”之观点, 颁布有利于职业培训发展的配套的政策法规, 基本形成了多级全国培训网络, 包括: (1) 国家实施职业教育的主体, 联邦政府创办的TAFE学院。 (2) 成人与社区培训机构:提供基本职业技能训练, 为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岗前技术培训。 (3) 私人培训公司。 (4) 产业、企业集团兴办职业培训中心。我国的职业教育培训要更加完整和健康发展, 要构建更加开放、丰富的、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培训体系, 要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 加强对在职员工、转岗、再就业人员以及失业人员等社会群体的技能提升。只有通过多层级、渐进式地提高培训, 才能使行业企业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才能使每位劳动者获得先进的、世界一流的技能和知识。
(三) 重视职业培训与就业的需求预测
澳大利亚已逐步形成了职业培训“市场化”的运作机制, 较好地解决了职业培训既适应产业部门的需求, 又满足受训者个人的需求。通过建立相关制度与方法加强对多层次技能人才需求的预测, 以实现职业培训的合理供给, 已成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既要重视在职在岗技能人才的职业培训, 又要采用革新和灵活方式, 把那些处于教育与培训边缘的个人和群体、中老年人及处于失业风险的人群吸纳到职业培训中去。把如何提高全社会生产力, 改善劳动者生活, 确保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得到有效传递, 实现长远的社会经济繁荣作为职业教育培训需求预测的研究方向。阶段性的分析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对社会技能需求信息及时传输, 持续地探索创新, 是实现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有益实践。
摘要:新时期澳大利亚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为国家未来各个领域的技能储备, 建立可持续的大量投入机制, 努力追求接受教育与培训的卓越和公平, 为所有劳动者的技能更新提供持续的培训机会, 使他们都成为自信而富有创造力的劳动者。通过顶层设计, 澳大利亚推出了一系列政策, 对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改革进行整体构架, 实施多项技能培训计划, 建立起多元化的职业培训投资体制, 逐年增加经费投入, 发展需求驱动的职业培训研究, 引领未来, 对推动世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技能储备,澳大利亚
参考文献
[1]杨婷匀, 徐辉.技能立国: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新理念[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5 (3) .
[2]姜大源.关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再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 .
[3]段晓明.殊途同归异曲同工:来自澳英技能领域两份报告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1) .
[4]乐晓蓉.澳大利亚新兴工业发展与职业教育改革[J].成人高等教育研究, 2007 (1) .
[5]赵居礼.澳大利亚的职业技术教育新动向[J].中国培训, 2008 (7) .
[6]李玉静, 陈衍.经济转型下的世界职业教育与培训:2008年十大发展态势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6) .
[7]刘育峰.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发展新变化[OL].http://www.cvae.com.cn, 2009-10-23.
[8]段晓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变革的前沿图景:基于政策报告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4) .
[9]张磊, 张京华“.2008-2011年澳大利亚灵活学习框架”战略计划及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4) .
[10]黄日强, 胡淑坤, 赵函.政府拨款: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J].职教通讯, 2010 (1) .
[11]乔斯·米斯克.21世纪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2) .
“努力超越、追求卓越”
是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的坚定信念
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刘振亚同志在2005年工作会议上郑重提出了“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这是公司党组在继承电力企业光荣传统、深入分析和系统思考公司内外部环境基础上,为全面推进国家电网公司创造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所作出的重大决定。
在“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精神指引下,国家电网公司坚持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坚决履行“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企业宗旨,在国家和社会需要的紧急时刻,不讲条件、不计代价、全力以赴,充分发挥了中央企业的表率作用。在抗冰抢险、抗震救灾中,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抢险救灾,在完成自身受灾电网设施抢修任务的同时,还支援完成了地方电网恢复重建工作;在奥运会、世博会保电中,公司精心部署,严防死守,做到了零事故,创造了奥运会、世博会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纪录,受到了奥组委和世博局的高度评价,为祖国争了光;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公司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部署,克服自身遭受的严重影响和困难,积极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为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努力超越、追求卓越”
是推进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现代公司
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面对企业改革发展的重任和中央领导的殷切希望,公司党组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不断开拓公司科学发展的新路径,才能不断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才能充分地发挥中央企业“共和国长子”作用,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经过系统分析,公司党组提出了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简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并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根据公司改革发展需要,不断深化对电力发展规律、电网发展规律和公司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我国基本国情、电网基本功能和企业基本使命的认识,与时俱进地调整战略重点和保障措施,着力增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走出了一条敢为人先、勇于挑战的开拓之路。
在“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精神引领下,公司各单位和广大员工坚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向更高标准看齐,向更高目标迈进,在特高压交直流试验示范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和巨大的成绩,占领了这些领域的世界制高点。公司发展质量、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有了显著提升,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公司连续六年获国务院国资委经营业绩考评A级,被评为2009中国服务企业500强第一名;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2名;进入2009世界品牌百强行列。在2010年《财富》世界企业500强中排名第8位,比公司成立之初上升了38位。
“努力超越、追求卓越”
是推动国家电网公司“两个转变”的重要力量
任何一种高效的运转方式背后,必然有一套科学的机制和架构作为支撑。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实现科学发展,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治理机制,不断推动经营管理升级是基本前提。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国家电网公司在成立之初,规模大、管理链条长,管理粗放,效率低下,优化资源配置能力不强。如何有效整合企业资源,提高经营效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成为困扰公司长期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
2006年初,公司召开一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暨2006年工作会议,正式提出要“推进集团化运作,实现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特高压电网,实现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简称“两个转变”),作为公司经营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家经营区域覆盖国土面积88%、供电人口超过10亿、经营资产超过2万亿、管理员工超过150万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从根本上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和公司发展方式,需要“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统一意志、凝聚力量、焕发热情和创造力。公司各单位和广大员工坚决贯彻落实公司党组的各项决策部署,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积极向上,全面推进以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为内容的“四化”工作,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公司集团化管控能力和集约化管理水平逐年显著提升。2004年~2009年,公司累计为国家上缴利税4 537.3亿元,年上缴利税最高达到1 141亿元。
“努力超越、追求卓越”
是保持国家电网公司创新活力的智慧源泉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电网公司作为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能源企业,在国家能源安全、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我国能源资源和生产力布局呈逆向分布,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和西南等地区,而能源消费则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随着我国未来能源开发重心向西部和北部地区的进一步转移,这种逆向分布趋势将更加明显。如何把一次能源转化为清洁能源并以电能的方式实施大规模远距离输送,成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纳能力的关键所在。
2009年1月6日,1 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入運行,有效缓解了华中缺电矛盾,初步破解了能源供需难题,对我国能源结构的改善产生着深远影响。在特高压的背后,是电网关键技术的快速重大突破。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推动跨部门、跨行业联合攻关,调动国内外70余家单位、上万名科技人员共同参与关键技术研究,经过数年艰苦努力,高质量地完成了特高压交流科研课题118项,取得近400项创新成果,一大批原创性成果居世界领先地位,有力地支撑了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行。2006年~2009年,公司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8项,并从2007年开始,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2006年~2009年,获得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206项,其中一等奖19项,获奖总数约为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同期授奖总数的一半。截至2009年底,公司累计拥有专利3 511项,授权专利数量在中央企业名列前茅。
国家电网公司在做大做强国内业务的同时,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公司2007年12月12日正式取得菲律宾国家电网25年特许经营权,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今年,公司又取得了巴西国家电网的运营权。可以说,国家电网公司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方面,已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努力超越、追求卓越”
是国家电网公司广大员工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价值追求
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需要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团队,需要一个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团队,需要一个埋头苦干、扎实敬业的团队。归根结底,实现“一强三优”发展目标,需要一群高素质的人来开拓创新、拼搏奉献,正如刘振亚总经理所说:“钢铁般的事业,需要钢铁般的人和钢铁般的意志来完成。”公司广大员工将兴奋点、幸福点全部集中到了国家电网科学发展的伟大事业上。以受到中央领导亲自表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1年巡线在高山密林中的普通员工吕清森同志为代表的国家电网员工们,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恢复重建工作的一线,处处都有他们不知疲倦的身影;国家电网员工勇于超越过去、超越自我,在奥运保电、世博保电、国庆保电和户户通电工作的现场,每时每刻都有他们用心的创造;国家电网员工敢于向世界最高电压等级进军,敢于攀登世界智能电网技术高峰,他们在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建设、大电网仿真等领域实现了很多世界第一,并且正在创造着更多的世界第一。
望着窗外北归的雁群,握着电话筒的手不住地颤抖着,我拨下了你的电话号码,却久久没有拨打出去……
时间回到三年前,我们初三的时候,已经成为青梅竹马的我们,即将面临中考。为了考出一个好成绩,我们都努力地复习着。那天课间,你约我放学后见。到了一处,我停下来,问你发生了什么事?你突然哭了,扑入我的怀里。我摸着你的头,安慰到:“别哭了,玥玥,告诉我,发生什么了?”你忍住哭声说:“我妈说,如果我中考考得很好的话,她就送我去外地读高中。”我的`心为之一振,眼泪也流了下来。
过几天就要中考了。一天晚上,我趴在书桌上哭,也没有心思复习。这时,我的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和你一起去外地读书!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母亲,母亲答应了。我欣喜欲狂,第二天下午放学后,我停下来,叫住了你。你停了下来,问我什么事。我说:“玥玥,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我和你一起去外地读高中!”你说:“可是,那所高中的尖子班要全年级三名前才能进入,你现在还是十几名……”我说:“只要我努力就行了,相信我,玥玥!”你笑了,扑入了我的怀里,我也笑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和你一起进入了哪所高中的尖子班。可是报道的时候,却迟迟没有看见你的身影。开学好几天也没有见到你,我急了……时间回到现在,我鼓足了勇气,拨通了你的电话。“滴——您好!咳咳……”电话那边传来你悦耳的声音和几声咳嗽声。我说:“您好,请问你是玥玥吗?”“嗯是……啊!天哪,难到你是——”“没错,玥玥,是我。”“雨明,没想到你和我考进了同一个班,真是可喜可贺啊!咳咳——”“是啊。玥玥,为什么报名时你没有来呢?”“咳咳。嗯,我感冒了,过几天我就会去上学了。”“啊!那真是太好了!”“嗯。See you at school,bye!”
上派初级中学张斌
根据县教育局的安排,2011年8月6日至1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上海铭师培训中心举办的肥西县暑期首期骨干教师培训班。几天的研修活动中,各位教育行家的精彩课堂使我受益匪浅。卢家楣、冯大鸣、吴金瑜、郭景瑜、郭景扬、郭永康、王厥轩等教授的博学睿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郭永康教授的演讲课堂让我对教师的课堂语言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
课堂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重要场所。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追求“高效课堂”、“和谐课堂”,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和谐课堂”?我认为师生能否在课堂上实现有效沟通至关重要。
师生之间的课堂沟通形式多样,综合来看,有心灵的沟通,视角的交流,肢体的达意,语言的表达„„多种多样的沟通形式,使课堂生动有趣,有利于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学习、个人的成长。要达到师生之间心理相互沟通直至和谐的良好境界,离不开有效的课堂语言。在现实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把握好教师的课堂语言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
同济大学郭永康教授的演讲《智、情、美——教师演讲追求的境界》给我们有益的启示。郭教授的演讲课堂运用有声语言,辅之以态势语言(眼神、表情、手势和体态),形象地展示了教师课堂语言表达应追求的境界。同时也启示我们:作为教师只有对学生有了真诚的爱,在课堂教学中才会和蔼可亲,师生关系才有可能变得平等、互尊,课堂气氛才会和谐,学生也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和谐课堂”。
郭教授的演讲课堂精彩纷呈,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课堂语言要给人以智——理想、道德、知识、智慧;
其二,课堂语言要给人以情——真情、热情、激情;
其三,课堂语言要给人以美——辞美、声美、形美、心美。
一、给人以智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承担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应该追求用理想、道德、知识、智慧,启迪学生心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充实心灵,改变自我、改变世界。
郭教授在这里巧妙地选用了资深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和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的获奖感言,启示我们:课堂语言应在看似随意处,蕴含深意;应在看似平凡处,闪现不凡哲理。
我们在课堂语言中应努力追求演讲的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例如,我们讲课标题的设计应新颖独特,引发学生的兴味;课堂教学内容逻辑的设计要实际实用,实现师生心灵互动;课堂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评点力求新鲜典型,独到贴切,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是学生,他们同时也是我们演讲课堂的听众,应让听众来塑造我们,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演讲课堂要想真正启发学生的心智,必须紧扣一个“新”字做文章,主要包括: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问题、新的案例; 新的结构、新的手段。我们应努力实现:在重复中创新,在循环中超越。
二、给人以情
教师的课堂语言应用情感染学生,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交流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间进行情感交流的最佳时机。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以学生为主体。只有这样,师生间的情感才能真正“交流”起来。
我们要努力做到:
1、真心诚意,直面听众,用真情的话语打动学生幼小的心灵。
在课堂上,我们不仅是教师,也是学生中的一员。教师虽然身在讲台上,但在情感上应将自己置于学生中间,让学生感到平易近人,学生就会轻松地与我们交流情感,整个课堂气氛自然就活跃起来。我们要学会用和蔼的态度,鼓励的眼光,肯定的语言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觉得我们既可敬也可近,从而也达到了师生情感交流的目的。
2、洋溢热情,感染听众,用热烈的情感激动学生幼小的心灵。
学生的课堂思维能否持续处于活跃状态,真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要精心设计课堂语言,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我们要用“演讲者”热烈的情感,激动学生的心灵,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如果再能在课堂中以辅之以幽默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课堂教学效果定会事半功倍。
三、给人以美
教师课堂语言追求的更高境界应该是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课堂语言之美,应该是无处不在的。辞美、声美、形美、心美应是教师课堂语言美的四个基本要素。
首先是辞美。
课堂语言应努力做到:新颖的开场,清晰的思路,生动的语言,恰当的辅助。夸美纽斯曾说:“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浸
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想象力,要让课堂语言既含蓄又充满启发性。我们应让课堂语言:科学、准确、精练;富有思想上和情绪上的感染力;生动、形象和贴切。
其次是声美。
教师课堂语言要做到:
口齿清楚——音准调对,字正腔圆;声音要响亮——运用共鸣,收放自如;说话要流畅——水清流顺,去除杂质;节奏要起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情绪要饱满——真情投入,增强感染。
再次是形美:
我们要运用好演讲的态势语言: 眼神、表情、手势、体态;把握我们的目光:亲切的而不是高傲的;热情的而不是冷漠的;信任的而不是怀疑的;专注的而不是散乱的;灵活的而不是呆滞的。
表情生动: “把笑写在脸上!” 课堂语言要拒绝冷漠,拒绝呆板,教师要学会微笑,让学生感到我们的形象更加亲和!
手势恰当: “解放我的手!”恰当的手势语言会增加课堂语言的感染力。
部位区域:指掌拳臂,上中下区,单式复式。这既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对我们自己的尊重。
体态自然:“大气谦和。”自然的体态,会拉近师生的距离,让课堂活跃起来。最后是心美。
这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我们要像园丁般呵护我们的学生;像红烛般照亮我们的周围。也许,我们的财富并不富裕,但是,我们的精神世界无比丰富;也许,我们造不了一座高楼,但是,我们的人格却是一座巨峰!唯有时刻牢记我们教书育人的职责,努力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们的课堂语言才会上升到更高的境界,产生更好的效果。
郭教授的课堂演讲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如果我们在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中,能够灵活的加以运用,定然也会使自己的课堂丰富多彩,加之以心美、声美、形美,必然让学生流连忘返,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高效课堂”、“和谐课堂”的境界。
作为跨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从郭教授的演讲中努力追求课堂语言表达的更高境界。正如郭教授所说:未来的中国让不会演讲的人走开。而我要说的是:未来的课堂让不会演讲的人走开。
几十年前,一位老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用深邃的目光注视着这片他深深爱着的土地。他或许还记得,自己曾经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当年送他的十里长安街,如今已是十里繁荣。“众生皆苦,没有人会被命运额外眷顾。如果你活得轻松顺遂,一定是有人替你承担你该承担的重量。”也许你已经习惯了今天的这一切,但你可能并不了解今天这种生活从何而来。我们并不是出生在一个和平的世界,而是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曾有人说,当美国能登月时,中国科技还很落后,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我们走过的道路之曲折,付出之艰辛,世所罕见。我们的父辈年轻时,能建设的大型桥梁寥寥无几,但他们今天应该会欣慰,世界上最雄伟的桥梁都在我们的手中建成。为打通工程禁区的天路,有许多先辈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但他们今天会欣慰,禁区已无法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前辈们年轻时曾饱受饥荒之苦,但今天机械化的耕种已经使得我们这一代人不再为温饱发愁。前辈们年轻时曾在连年不断的水灾和旱灾中挣扎求生,但今天他们可以欣慰地看到这条每次洪水泛滥,都要带走数以万计人命的巨蛟已被我们彻底驯服。在我们前辈年轻时,西方曾自负地说,在这个星球地夜晚,只有西方是灯火璀璨,而中国却陷入一片黑暗,而今天我们的超级电网已经把这里的夜空变成了东方最璀璨的地方。我们的前辈曾经窘迫到连制造武器的钢铁需求都无法满足,以至于整个民族遭受了近百年的欺凌,为了奋起直追,他们闹过笑话也流过眼泪,但他们没有放弃,所以今天我们的钢产量终于成为了世界第一。
今天,我们站在了离梦想最近的地方,再也没有人来把我们欺凌。只是,不知道在甲午海战中说出:“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随着指挥舰一起沉入海底的邓世昌的在天之灵,能否看到辽宁号巨舰的徐徐出航,我想他一定看得见,他就在这片海,与祖国的土地融为一体。不知道驾驶着编号为81192战机在守卫中国海空时牺牲的王伟,是否能知道今天祖国天空翱翔的战机已跻身世界世界先进行列,他或许会说:“我已不能返航,请你们继续前进。”。那些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再遭受美国核恐吓,而付出了一切的前辈们在天有灵的话,不知今日之中国是否能令他们感到欣慰。从排华到优先撤走华侨,从手推木车到东风重卡,从高文盲率到全面义务教育,从阅兵武器东拼西凑,到国之重器目不暇接,从破败到兴盛,从贫穷到富饶,从战乱到和平,从八国联军到八方来贺!前辈们啊,今日之中国可如您所愿。你们来时,这里满目疮痍,你们离开后,这里和平富足。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今天,我们将接过你们的旗帜,直至复兴!少年强。则国强!
今天,我们将接过你们的旗帜,直至复兴!少年强。则国强!
这盛世,如您所愿,山河犹在,国泰民安。我们走过来了,并且还要走下去,走得很远很远!“骨气这东西,是刻在中国人脊梁里的,千年来也不曾燃尽,万年后,它也是退不去的。”想想自己,想想“中华民族”这几个字,你便知道你应该怎么做才不会侮辱他。谁也阻挡不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举民族旗帜,吾等必将实现,并为此奉献自己的整个青春。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之时!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高举前辈们的旗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吧!
关键词:学习;工作;心静;成绩;提高;发展
当一名老师是我从小的愿望,这个梦寐以求的理想实现了,在三十六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努力着,拼搏着,始终记住自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引领者,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尽最大的力量做最好自己的工作。由于我所任的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这就要求教师有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因此,我广泛搜集资料,可以说,我的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教师电脑备课室里的,边学习操作技术边备课和收集资料,操作技术提高了,专业技术知识也增多了,为上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我的学习生活中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学习中发现对教学有用的东西就随时记在本子上,做到随用随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我提前准备了一些有关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俗语、谚语、弟子规、名贤集等,在课堂上我把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及时传授给学生,要求他们记在心中。有的孩子还把这些内容背给家长听,家长听后又反馈给我,树立了教师在家长中的威信。在工作中,我不斷地向同行学习,无论是校内的教研课还是外出听课学习,我都仔细认真地听好每一节课,2010年5月去长春听了21节课,我自始至终地认真听完了这些课,回来后又把听课记录和有关的材料进行了整理。在校内教研课中主动与本学科的老师一起研究如何把课上得更好。在给班主任代办的时候,发现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我也尝试着用在本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吸取他们好的先进的教学理念。为了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学得开心,我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有国学经典、人文读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教育教学理论书刊,近几年,我自费购买的书籍和教育杂志价值达两千余元,我主要阅读的书籍包括魏书生、李镇西、窦桂梅、赵国中、商友敬、毛春铧、郑杰等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孔子读本》《孟子》等国学经典,季羡林的《读书与做人》《中小学继续教育丛书》和《教师博览》《吉林教育》等理论书籍和书刊,写了近十万字的读书笔记。我把这些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明显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心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静下心来学习是我一贯所倡导的,我平时也是这么做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但自己学,还在课堂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他们的知识面也不断地扩大起来。我深知,老师这份工作的责任是重大的,一个人的责任心和事业感决定着他的教学成绩。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对待这份工作,决定着你事业的成败。换一种思维方式想一下,现在能有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呀。有了工作,有了能实现价值的岗位,你为什么不把它干好呢。要为孩子、为家长、为学校、为社会,也可以说为你自己负责任,你的这份工作完成得质量如何,将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带着一种希望的目光走进教室,我经常这样想,课堂应该是孩子的乐园,在这种思想的强烈驱动下,我想尽一切办法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进行课前预设和有关资料的搜集。提前布置孩子们准备课堂的活动内容,大胆地放手让他们自编、自导和自演各种不同的节目,通过表演,使学生体会课堂活动的快乐。
“成功出于失败,伟大来自平凡。”要不断地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进取,有所成就。我时刻记住魏书生老师的一句话:“埋怨学生难教育,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方法太少”。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总结每一节课的得与失,学生为什么不爱听你的课,为什么在课堂上搞小动作,要找出原因来,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势利导地让那些好动的孩子到前面进行展示表演活动,使他们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的每一节课都有详细的教学反思,每一个单元也要写教学反思,坚持写教学反思,我认为反思是最好的老师,在反思中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
“我的生活在讲台,我的生命在学生。”这是李镇西老师让我难忘的一句话。讲台是神圣的,生活在学生中间,体味着教师的幸福。我经常想,既然选择了老师这份职业,就要把全部身心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花板桥学校朱江华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今天,世界整体上的演变如此迅速,以致教师和大部分其他职业的成员从此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即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所以,一个教师要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就必须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一个“学习型教师”。我决心要努力学习,争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下面,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学习实践,分三个方面汇报自己在争做学习型教师上的一些想法和努力。
一、通过终身学习,不断超越自我。
未来的教师应当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精通教学内容,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并以积极健康的人格影响力和高超的教学技艺指导学生学习。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超越自我,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我努力把握好如下三个原则:
一是理论性,即面对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事业对师资水平的总体要求,在工作中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在教学思维、教学理论上的能力。我于1996年毕业于岳阳师范,同年8月分配到花板桥学校。从事小学音乐教学七年,后又改教小学语文至今。我深知“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便要有一桶水”,于是在工作的同时不间断的提升自己的学历、提高更新自己的教学能力。1998年8月我参加了岳阳师院的函授学习,成绩优异,于2001年6月取得了大学专科学历,并获得了优秀毕业生称号。同年考取湖南理工学院继续进行本科函授学习,于2004年6月取得了大学本科学历。
二是外延性,任何一门学科教育的外延都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只能教授一门学科或者只具备一门学科的教学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将很难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甚至还有被淘汰的危险。因此,教师不仅要打好本学科的基础,还要有一定的非专业知识的丰厚底蕴,因此教师应该读书。我从小就喜欢阅读,孩提时《童话大王》、《小溪流》、《儿童文学》就伴随着我成长,在儿童读物中我理解了什么是真、善、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读到了《简.爱》,这本书把我从童话故事带到了更加广阔的文学世界。于是我开始了更加广泛的阅读。从《红楼梦》、《西游记》到《老人与海》、《约翰.克利斯朵夫》我畅游在书的海洋。后来我接触到了名人传记,“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传),他们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定信念震撼着我,激励着我。叶圣陶先生曾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可见,不仅仅语文教学如此,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皆应如此,“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这应当是我的追求。正应为爱读书,也让我受益匪浅,在音乐教学改为语文教学时,在担任班主任改为负责少先队工作时,我都能马上调整思路,及时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三是综合性。为了突破存在的教师学习只注重学历提高不注重业务进修,只注重技能训练不注重理性提升的现象,我既关注教育理论的指导,又关注基本教育观念的重塑和核心教学技能的提升。学习内容综合化,我具体学习以下几方面的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思想教育及班主任工作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知识,教学基本功,学科教学技能,少先队辅导员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学习形式上,在自学、向有经验的老教师求教等传统学习方式之外,我还积极投入到网络学习中。200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楼区教育论坛,我立即被此吸引,自此发现了一个崭新而广阔的学习天地、一个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有那么多
志同道合的朋友,晓语、黛眉、zhooge、木鱼儿„„一个个是那么的亲切,在他们的感召下,我也投身于论坛多个版块的交流与学习,综合能力也随之明显提高。
二、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通过学习,我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化水平,把学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改善教学行为,从而使教学设计更符合教育规律,同时通过实践又可以查找差距,进一步促进自己有针对性的学习。近年来,我通过撰写教学后记,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促使我不断地学习、改进和提高。我找来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并写下了读书笔记。我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业知识水平,且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任教语文以来一直担任年级备课组组长。2004年我参加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查阅大量书籍资料,多方搜寻所需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完成了《我健康,我快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编写了部分教案,并在岳阳楼区首届校本教育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在2005年7月承担了全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学习的观摩课。
在教学的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教研教改活动,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记得三年前我由一名音乐老师转教语文并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到了新的工作岗位,面临新的挑战,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更加加强了学习。只要听到哪个地方、哪个学校有观摩课,我一定挤时间前往学习观摩,并做好听课笔记,学后还做到换位思考,寻找自身差距。2004年去邵阳观摩了湖南省小学语文竞赛课,学到了许多语文教学良方,回来后主动承担学校新教材新大纲新教法的示范课,获得了大家一致好评。2005年3月,窦桂梅和薛瑞萍两位老师的精彩的课例和讲座带给我更大的冲击,她们妙语联珠,挥洒自如的教学,让我感受到了语文名家的深厚功底,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
到的,使我深深的感触到只有学习、再学习,多学习,在学习中才可能不断提高自我!
每年暑假我都参加了新教材新大纲的培训;在听取优秀教师经验报告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使自己的语文教学的思路渐渐明朗。在教学中我还善于总结经验,积极撰写教研论文;2003年撰写的论文《浅谈音乐创新教育》在市教科所2003年度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2004年撰写的论文《小学音乐审美趣味培养的探索》获全市中小学继续教育论文一等奖。
三、通过与学生的互动,积极调动学生们的学习自觉性。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爱读书的我,深知读书的乐趣,如何把学生带入书的海洋,如何把学生从“小课堂”走进“大课堂”,我想了很多的办法。我先在班里设立了“读书角”,让学生把家里的好书带来给大家共享。渐渐的,我发现学生下课打闹的少了,捧书互读的多了。可是时间一长我又发现学生读书的热情减退了许多。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由于在课间自己常被一些琐事所缠绕,自己没有时间读书,老师都不读书怎么能要求学生做好呢?于是我利用每天的读报课,和学生一起读书。我还到图书城去找适合孩子们的读物,《青鸟》、《小王子》、《舒克和贝塔》,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次我在楼区素质教育论坛里看到了一部儿童读物《特别女生萨哈拉》,文章特别让人动容,我一口气全部读完,第二天便向学生推荐。和学生一起阅读使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光。担任少先队辅导员后,我开始向全体同学推荐图书,我和大队干部们开设了“每月推荐一本好书”
专栏,选出大家喜欢阅读的图书,设计制作宣传海报张贴在宣传窗里,受到了全校师生和家长的欢迎。我们学校队报队刊的订阅数也在逐年递增。
在与学生的互动学习中,采取什么方式也是我曾认真考虑的问题。记得刚担任班主任时我以为老师“板着面孔”才有威望,学生犯了错误时老师要严厉批评。逐渐地,我发现这种做法收效甚微,而且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学生,尽管本意是“为了学生好”,但学生的心灵一旦受伤,便很难弥补。怎样才能让学生因“心服”而“口服”呢?当读到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这句话时,给了我极大的启迪。自制力有限的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宽容绝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积极的处理态度,让学生在获得尊重和信任的同时,进行反思,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通过学习和思考,我发现在工作方法上“润物细无声”的小雨可能比“雷霆万钧”的暴风骤雨效果更好。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认识到今天教师的职责是在提高自我,超越自我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生存,教会学生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爱岗、敬业、爱学生的人,只有努力去做一个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