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抗战家书》有感

2024-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抗战家书》有感(精选13篇)

《读抗战家书》有感 篇1

——《读抗战家书》有感

刘娟

在这个世界上,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是最无私的爱。只有做了母亲后,才会对这句话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我爱孩子,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对孩子的教育、衣食住行总是尽量亲力亲为,工作之余尽量陪伴她。我固执的认为,陪伴就是最好的爱。

但是,在战争年代,却有这样一群父母,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他们忙于自己的事业,他们不能陪伴孩子成长,不能亲自教育儿女成才。他们的事业就是拯救我们的民族于危难之际,他们把热血、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国家,他们甚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还把自己全部的希冀寄托在儿女身上,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肩负起民族存亡的重任,替他们完成未竟的事业,希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抗战家书》中,我读到民族英雄赵一曼在生命的尽头留下的一封家书,这封绝笔信只有短短一百多个字,却字字流露着对儿子的思念与愧疚,满溢着自己以身殉国的坚定意志和对儿子的热切希冀。她遗憾却不后悔,勇往直前毫无畏惧。信中这样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最后一封信带着满腔的爱与希望,将她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永远延续下去……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对子女的爱不会比今天的我们少一丝一毫。

同样的深情,显现在烈士左权的家书中。这位八路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对刚出生才几个月就离别的女儿,从一个深沉刚毅的军事指挥员一变而为慈父,字里行间凝结着对女儿北北冷暖关爱的骨肉亲情。在1942年写给妻子的一封信里,他这样写道:“我担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的恢复身体,有闲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极需人照顾的。……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更多事情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来信时希多报道太北的一切。在闲暇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上,一时爬着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短短几句话,却无不透漏着一位父亲对孩子无限的爱和思念。然后此后的不久,就在同年,37岁的左权将军壮烈牺牲,未能等到抗战胜利与妻女团聚的那天,永远的离开了他深爱的小北北。

试问一句,谁不愿享尽天伦之乐?可是自1937年到1945年,八年抗战期间,多少鲜活的生命被残忍地剥夺了,多少幸福的家庭被狠狠的拆散了。这场战争中,无数先烈以生命为代价驱逐侵华日军,用忠诚的热血染红了新中国的五星红旗。看看这一封封的家书,到处倾诉着战士们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夫、为人母的责任与感情,凝聚着他们对家人的愧疚与深爱,更挥洒着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但他们却毅然决然的踏上了最长的旅途,走上了不能回头的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换来了父母子女与兄弟姐妹们的和平与安详!他们以血肉之躯在那场战争中砌成最坚固的长城,守护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守护这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让家人再也不用担心有一天谁会提着刺刀冲进家门,抢走财物,肆意的中华大地上杀戮……

穿越过历史的硝烟,穿越过时代的隔阂,翻看着这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却足以令我动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需要铭记这段历史,要在血与泪的惨痛经历中发愤图强,永远记住一个国家“如果落后,就要挨打”,甚至是妻离子散的灭顶之灾;铭记这段历史,更是为了铭记在那场残酷战争中牺牲的无数生命,无数伟大的父亲、母亲们!

合上书本,看着孩子们在公园嬉戏的身影,听着他们欢快的笑声,作为母亲,我也愿意守护他们的幸福,即使有一天,需要献出生命!

我也懂得了,爱不是简单的陪伴,而是你对孩子精神层面的影响,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母亲,多给孩子正能量的指引,远远胜过单独的陪伴。就像那些英雄的父亲、母亲,把他们不朽的精神留给所有的孩子们,生生世世。

金水区检察院

《读抗战家书》有感 篇2

书店购《曾国藩家书》, 读之, 感触颇深, 再读, 受益匪浅。一部家书, 330多封, 编校整理成了七个部分, 分别是“修身篇, 劝学篇, 治家篇, 理财篇, 交友篇, 为政篇, 用人篇”。劝学篇的“恒心”之说, 对自己的道德修养, 教育教学工作都有很大启发。

读书要有恒心, 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 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在他的劝学家书里, 曾国藩以自己读书的心得告诉各位兄弟, 也告诉我们, 做学问的方法有很多, 但集中起来却离不开“有恒”二字。“予思朱子言, 为学譬如熬肉, 必须用猛火煮, 然后用漫火温;予生平功夫全未用猛火煮过, 虽有见识, 乃是从悟境得来, 偶用功, 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 遽用猛火温之, 将愈煮愈不熟矣。”只要有恒心, 上等才思之人可以成才, 中等才思之人亦可以成才。

曾国藩在“致诸弟·读书宜立志有恒”里说:“我之大不教也!惟愿诸弟发奋立志, 念念有恒;以补我不孝不罪, 幸甚幸甚!”他把兄弟们的发奋立志, 持之以恒, 上升到了自己的“孝道”上, 他给儿子的信中说道:“人生惟有恒心为第一美德。”由此可见, 他对“恒心”重视到了极点。在他看来, 恒心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品德, 而对我们来说, 也当如此。古今中外的名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 都是与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分不开的, 竺可桢、童第周、鲁迅、张海迪、奥斯特洛夫斯基、爱迪生、贝多芬等等他们都是因为有一颗恒心, 才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不凡的成绩。

一个人在确定了奋斗目标以后, 若能持之以恒, 始终如一地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目标就可以达到。“曾以为学四事勉儿辈:一曰看生书宜求速, 不多读则太陋。一曰温旧书宜求熟, 不背诵则易忘。一曰习字宜有恒, 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 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苦思, 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 马之肢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 盖阅历一生深知之, 深悔之者, 今亦望家中诸侄力行之。” (致四弟九弟·述为不学有四要事) 。滴水穿石, 非力使然, 恒也, 书法写字如此, 工作学习更是这样, 只要持之以恒, 就能有所作为。

“盖世人读书,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断不甘为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 不敢以一得自足, 如河伯之观海, 如井蛙之窥天, 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致诸弟·勉励自立课程) 曾国藩告诉我们, 读书, 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有见识就明白学无止境, 不敢以一得自满自足, 如河伯观海、井蛙窥天, 都是无知;求知的过程也是不断完善自己品德修养的过程, 以达到学以修身、学以养德、学以成仁的目的。学习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勤奋的态度, 坚韧的毅力。惟有持之以恒, 才是学习、读书最好的方法。做任何事情, 都需要恒心和毅力, 在任何困难中, 在任何情况下, 有恒心就绝没有不成功的事。

“凡人作一事, 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 不可见异思迁, 做这样想那样, 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 终身一无所成” (致九弟·做人须要有恒心) 。曾国藩告诉我们恒心要有正确的方向, 要抵御物质的诱惑和功利的驱使, 才能有所成就。

“虽极忙, 亦须了本日功课, 不以昨日耽搁, 而今日补做, 不以明日有事, 而今日预做。”恒心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 靠的是对自己惰性的克制, 我们做什么事, 都应当如此, 学习, 工作, 都应该如此。

《读抗战家书》有感 篇3

本书收录了张自忠、蔡炳炎、左权、戴安澜、谢晋元等先辈的30余封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与可读性。书中既有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家书,也有国民党正面战场官兵的家书、普通民众的家书,每一封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着历史沧桑感,都有着背后耐人寻味的故事,鲜活地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史。

本书图文并茂,通过一封封家书及其背后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为我们描绘出那场旷日持久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军民的抗争状态。这里面既有高级将领一心保家卫国,恨不能为抗战死的热忱;也有普通士兵朴素的爱家爱国之情,对于家人的依恋与思念;更有普通民众颠沛流离中的亲情传遞,这些都足以令人动容。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

作 者: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 价:?29.80

推荐理由:本书收录了左权、吉鸿昌、张自忠、戴安澜、蔡炳炎、谢晋元等抗战先辈近100封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图文并茂,鲜活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长达14年的抗战心灵史。穿越历史硝烟,重读这一封封感人肺腑的抗战家书,足以令人动容。

《花甲之年赛晨光》

作 者:王民集 王济昌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 价:?59.80

推荐理由:本书从“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防”6个方面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持心态、定位,以及生活和养生保健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和建议。内容丰富,材料翔实,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老年人健康生活知识大全。

《家庭中世代间的照顾:关于过去和将来的老人》

作 者:【德】亚历山德拉·茹科夫斯基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定 价:?48

推荐理由:本书着重研究老人在高龄时与家中隔代人之间的关系:照顾关系模型和家庭的变化。本书告诉我们:最新教育科学研究表明,世代间的关怀和照顾是通过对个人培养的过程来探索家庭的意义,在亲近与疏远,责任与放任,传统与革新间徘徊。

《中老年人胃肠疾病自我调养》

作 者:张薇 主编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定 价:?25.00

推荐理由:《中老年人胃肠疾病自我调养》一书分上、下篇。上篇介绍中老年人胃肠生理特点、良好心态与胃肠保健、合理膳食与胃肠保健、科学运动与胃肠保健、良好生活习惯与胃肠保健,以及中医四季养生和胃肠保健等知识;下篇介绍中老年人常见胃肠疾病的防治方法。其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科学实用,适合中老年人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读《廉政家书》有感 篇4

“廉政”一词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近日,我被《廉政家书》深深吸引,那一封封家书,文章短而精,读来有一种清新的感觉,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谦、廉、正、公等字眼,耳边仿佛响起警示的钟声,清脆悦耳,心灵震撼,同时使我对党的廉政教育增添了新的感受和思考。

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自己对事物的理解、环境的改变密切相关,只有通过全面的经常的教育,真正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严思想政治防线,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因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强化廉洁从政意识,做严格自律,廉洁从政的表率。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能顶得住歪理斜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袭,一些歪理邪说在社会上流行,在正确行使权力时,就必须提高觉悟,坚定信念,锤炼意志,增强免疫力,真正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大是大非不糊涂,党性原则不丧失,不被歪理邪说所俘虏。

作为卫生行政执法人员,我们的目标是保证人民公共卫生安全,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真正做好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时刻牢记宗旨,时刻绷紧思想这根弦,耐得住清贫,扛得住诱惑,坚持原则、公私分明、慎重交友、慎重用权。真正做到重事业、淡名利、争贡献。

正气如歌,廉洁如歌。诱惑虽然抢眼,但他让我们迷失心灵,失去自我,清贫固然寂寞,可它让我们生活坦然,心安理得,让我们从清贫起步,以清醒导航,拓一条清正廉洁的人生之路。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5

五十中初三(6)班胡冉杰

风雨中他为孩子撑起一把大伞,迷茫中他为孩子指引着方向,坎坷中他为孩子铺平前进的道路。他就是父亲傅雷,父爱是一条小河缓缓流淌在我的心间,父爱是一座山,让你的心灵永远不受摧残;父爱是一门艺术,耐人寻味而又回味无穷。

而傅雷先生几乎将这一点做到了完美。严师,慈父,益友,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能做到的他几乎做到了极致。

傅雷先生对孩子的爱是一条河,是一条书写沧桑而且无言的河。这条河,流淌在傅聪的血液里,伴随着他走过生命的全程。所有的幸福、悲苦与烦劳都充斥在这条河中。这条河,流过了他的无知、青春;流过了他长大成人;流过了他对社会的认知。傅雷先生常指导孩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

这潺潺不息的小河,这水的爱,是在竭其所能,滋养着万物,父亲的爱,不仅在滋润我们的生命,还用他们坚强的臂膀竖立起一座屹立不倒的靠山!

山是高大的。因为是山,所以父爱坚强勇敢。山是沉默的。因为是山,所以父爱默默无闻。山是朴素的。因为是山,所以父爱朴实慈祥。山是崎岖的。因为是山,所以父爱没有修饰。山是高大的。因为是山,所以父爱坚强勇敢。

在日常生活中,傅雷先生将对傅聪做人的教育寓于立

身行事、待人接物的家庭生活之中,遵循了“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的信条。诸如穿衣、吃饭、站立、行动、说话这样的生活小事,傅雷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傅雷抓住孩子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把做人的教育贯穿在孩子能接触到的、易于理解的日常生活之中,逐步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加深孩子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他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这些做法、使傅聪从小就身心健康,举止端庄,为傅聪长大成人后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奠定了基础。

而当成年后,儿子面对感情的选择,他竟也不失时机的帮助,而当他们成家后,他有叮嘱切勿钱在手头,撒漫使花,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

傅雷对孩子的爱不光是河,是山,更是一门艺术。其实,我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的父亲也是经常为了生计,为了我的学习更进一步,为了我能拥有好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呕心沥血,这才是真正的伟大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对子女全身心地爱,使得他的子女得以健康的成长.其实父爱的深沉与厚重就蕴涵在平淡如水的现实生活中,只有用心去品味才能感受到,并通过这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艺术读物让人们真正读懂父爱、人生!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6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经常与其儿子傅聪以书信的形式交谈,每一次交谈都那么的亲切,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在前几章父亲总是懊悔自己之前对儿子那样不好,使得儿子的母亲也日渐消瘦,刚刚醒悟之时,离别也来临了,他曾说“我从来没有爱你,像现在这样爱得深切,而正在这爱得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亲情是世界上最难以割舍的情感,是多少时间与距离都无法冲淡和阻隔的情感,这里面包含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浓浓的爱。

傅雷想要尽力的补偿自己的儿子,他知道,尽管他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这是一个严厉的父亲对自己的自省,流露出他对儿子愧疚之情,后面也能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日趋丰满,既不忍心打扰儿子工作,又想和儿子交谈的那种矛盾的心情,立然纸上,这是多么的符合实际呀!

爷爷朱德的三封抗战家书 篇7

我的爷爷朱德是农民出身,我的父亲朱琦出生不久,奶奶因病去世。我爷爷一边要打仗,一边又要照顾孩子,很不容易,又娶了陈玉珍。

投身革命后,爷爷常年无法顾家,也没有财力帮助家里。亲人们的境况令爷爷十分牵挂,他给陈玉珍写下三封家书。

字里行间流露的革命意志

我爷爷给陈玉珍的第一封家书,写于1937年9月5日,在奔赴抗日前线的途中。毕竟十年没见,不知对方境遇如何,所以写了一些试探性的话。

“玉珍:别久念甚。我以革命工作累及家属,本属常事,但不知你们究受到何等程度,望你接信后将十年情况告诉我是荷。理书、尚书、宝书等在何处?我两母亲是否在人间?你的母亲及家属如何统望告。近来,国已亡三分之一,全国抗战已打了月余,我们的队伍已到了前线,我已动身在途中。对日战争,我们有信心有把握打胜日本。如理书等可到前线来看我,也可以送他们读书。自别了你后,我的行动谅你是知道的,不再说,此问近好。”

这封信中提到的“两母亲”是我爷爷的生母钟氏和养母刘氏,理书是我爷爷二哥的儿子,尚书是我爷爷的养子,宝书是我父亲朱琦。

陈玉珍接到这封家书后,立即给我爷爷写了回信。爷爷接到回信时,正在五台山前线。9月27日,他给陈玉珍写了第二封家书。

“……我对革命尽责,对家庭感情较薄亦是常情,望你谅之。我的母亲仍在南溪或回川北老家去了,川北的母亲现在还在否,川北家中情况如何?望调查告知。庄弟及理书、尚书、宝书、许杨明等现在还生存否?做什么事,在何处?统望调查告知。以好设法培养他们上革命战线,决不要误此光阴……我们的军队是一律平等待遇,我为了保持革命军队的良规,从来也没有要过一文钱,任何闲散人来,公家及我均难招待,革命办法非此不可……”

我父亲当时已经20多岁,接到爷爷来信以后,他迅速赶赴延安,在一次突破敌人封锁线的战斗中负伤。那时我爷爷也在山西抗战前线。我爷爷作为八路军的最高领导人,自己只有一个儿子,还把他送上前线。

清贫到拿不出200块钱

此间,陈玉珍给我爷爷写了几封信,告知家中十年来的详细情况。1937年11月6日,我爷爷在山西昔阳县给陈玉珍写了第三封家书。

“……唯两老母亲均八十,尚在饿饭中,实不忍闻。望你将南溪书籍全卖及产业卖去一部分,接济两母两千元以内,至少四百元以上的款,以终余年,望你千万办到。至于你的生活,切不要依赖我,我担负革命工作昼夜奔忙,十年来艰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共苦,决非虚语……也只有这样才能将革命做得成功……”

毕竟已经10年了,爷爷10年前买的东西、置办的家当,基本上都没有了,所以陈玉珍收到爷爷的家书之后,也没办法,没能给爷爷办成这件事。

百般无奈之际,我爷爷想到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叫戴与龄。戴与龄过去在滇军时任朱德旅部的军需官。爷爷给戴与龄写了一封信,商借200元。写这封信的时候,我爷爷是上将,蒋介石在抗战期间任命了31名共产党员为将军,其中上将只有我爷爷一人。但我爷爷手里连200块钱都没有。爷爷每个月拿到5块钱,其中1块属于自己,剩下4块是招待费。戴与龄收到信非常感动,二话没说,借给了爷爷200块钱……

1966年,我爷爷和毛主席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这时碰到一位意大利记者,记者问我爷爷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爷爷说:“我没能侍奉老母,在她离开人间时,我没能端一碗水给她喝,很遗憾。”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8

――题记

傅雷,一位出色的翻译家;傅聪,一位出色的钢琴家。一脉相承的,不只有血缘,还有那颗包容万物、澎湃向上的心。

有人说,傅聪的成长全拜傅雷所赐;有人说,傅聪本可以更好,只是由于傅雷严厉的扼杀,止步于此。

我都不同意。

傅雷替傅聪谋划了一切:高潮、低谷,无微不至地替他打点生活中的苦痛与喜悦。他不惜一切送傅聪出国,追逐音乐之梦;而傅聪,同样接纳了傅雷的缺点:他的偏执、他的严肃、他的坏脾气。远在他乡,事业低谷,傅聪也不曾忘掉执笔为父亲写那一封又一封的回信,以回应父亲的牵挂与思念――信里头,他风轻云淡地描述异乡的苦,独自咬牙担下疼痛,告诉父母:别担心我,我过得很好啊。

他们有过争吵、有过不合,可对抗之后,他们仍深爱彼此,愿为对方一点一点磨平自己的棱角,想来,兴许这便是“多年父子成兄弟”的真实写照。

回忆翩然而至,我与父亲便也是这样的相处模式吧。那一阵,考试频繁失利,我心情烦闷,自我放弃般地旷课在家打游戏。犹闻门把转动的声音,已经迟了,父亲大步走了过来,我只好硬着头皮装作若无其事――恐慌之间,游戏里操控的小人儿坠入万丈深渊,一命呜呼。“你死了。”父亲开口,声调却没有丝毫怒意。“额……我今天不舒服,请假……”被一语拆穿,我干笑着,胡诌理由应付父亲,“刚刚才开始,我就玩了一小会儿……”“恩,再来一局。”我疑惑,可父亲不容置疑地摇了摇头,示意我打开游戏。一局、两局、三局……我一次又一次葬身深渊,而屏幕上的小人只是笑着,看不出痛苦。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父亲只是静静看着我,没有半分让我停下的意思。――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度过了悬崖,通关。父亲轻声说:“看,你不是能过去吗。”――看啊,你不是能过去吗?醍醐灌顶之言,我恍然大悟父亲的良苦用心,后奋进学习,得以赶上。为此,我一直很感激父亲,感激他对一个小小孩子脆弱自尊心的包容,感激他对一个小小孩子谎言的保护。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9

傅雷在家是一位严厉、负责任的父亲,在傅聪的童年时期,傅雷对他很严格,每天放学都会弹琴,但新鲜感一过,就会松懈下来,傅雷要培养傅聪做一流艺术家的,他不能容忍傅聪这样的态度。傅雷习惯于施行严苛的教育方式,还会与傅聪发生争执。

在傅雷的夫人给傅聪写的一封信里说到过傅雷这样做是有根源的,因为他的童年是不堪回首的,童年只见愁客,不闻笑声。在傅聪留学走后,傅雷反思感觉在儿子的童年和自己的童年很相似,在给儿子的信中用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鼓励傅雷,放下自己的架子,与儿子成为朋友,跟上他的脚步,傅聪也体谅父亲的良苦用心。在傅雷的这些做法中,我看到了他的改变。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0

这次读了傅雷家书之后,我深感到,傅雷的爱国之情,以及对他儿子教导,在教导的过程中,他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指出,儿子身上所存在的问题,但他又不强迫儿子,让他的儿子自己做出选择,比如在儿子谈恋爱的时候,他告诉儿子,一旦做出选择,就不要后悔,但是一定要谨慎的考虑,不要为此把自己的前途埋没。而且他告诉儿子,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爱国的心。在后面几封信中,傅雷还十分关心儿子的生活,问他住的怎么样?吃的怎么样?

有没有少吃饭?而且还告诉儿子,如果自己有什么困难或者困扰都可以写信给他。而且傅雷在音乐和艺术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以自己丰厚的知识给他的儿子给予点拨,以中国的.诗歌来和国外的音乐作比较,指出其中的共同之处来教导儿子。

他在信的最后还鼓励儿子说:“你现在在国外,国内很少有人能有你这样的条件,所以你要脚踏实地,努力学习!”读完这几封信后,我被傅雷的智慧深深的折服了。

读《奇特的家书》有感 篇11

沙河市白塔小学五三班 杨子怡

我有一个小书橱,里面整齐的摆放着《爱的教育》、《会飞的教室》、《作文入门》等许许多多的书。在这些书里,我最喜欢的要数《感动童心的亲情故事》了,而这本书中的故事《奇特的家书》深深打动了我。

故事是这样的:主人公多吉打开取来的信,一片桉树叶从信封里飘落出来。多吉平静地告诉大家:“我爹不在了,只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娘。娘想我,我也想娘。于是我为娘准备了上百个写好了地址的空白信封。我对娘说,如果她平安就寄一片桉树叶给我。我收到后,又将桉树叶寄回去,但不是一片,而是两片。两片桉村叶泡过水后,娘就能吹出很清脆的声音。我娘说,这样她就知道我平安了,她还说,这声音像我在呼喊她„„”班里有有几个小女生抽泣了起来。是啊,大爱无言。

我觉得母亲的爱和儿子的思念都无需用语言来表达,两片桉树叶足矣。这两片桉树叶与众不同,因为它寄托着一对母子相互的思念和爱。爱可以用行动和语言来表达,但是他们的大爱无言,更为珍贵。

我感谢妈妈让我读了这本书,读了这篇文章,这让我懂得了许多。我懂得就算是身处异地,你也不是孤身一人,你还有家人对你的思念,这个家永远为你敞开。我的父母也向我敞开了心扉,付出了他们的爱,可我一点也不在意。我总觉得他们是我的父母,就该付出这么多。可我错了,他们也需要我的爱,哪怕只是帮父母洗一次脚,父母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爱。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真的傻得可爱,因为我总把他们严厉的爱当做不爱我的表现,但爱有那么多的表达方式,我根本不知道他们是怎样表达爱的,不过现在我懂了,如果父母不严

厉,我们怎成大器;如果父母不严厉,我们怎么长大;如果父母不严厉,我们生活中的坎坷怎么过?

爸爸妈妈都是刀子嘴,豆腐心,嘴上对我严厉,心里却装了满满的爱,望女成凤。相信我,当你选择了家,也就选择了温暖;当你选择了接受父母的爱,也就选择了幸福。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温暖的怀抱,她可以点燃我们心中希望的火焰,即便我们面对最大的不幸和困难,也会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温暖和力量。

(这篇读后感写得流畅,感受深刻。小作者以“理解父母的爱,懂得父母的爱”为自己的“感点”。由原文中多吉与母亲之间的亲情故事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读来使人感受颇深。)

读傅雷家书有感作文 篇12

这本书讲了傅雷写给傅聪的一系列的信,有着凝聚傅聪对祖国和对儿子深厚而有热烈的爱。信中也强调年轻人该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父母对儿子的生活进行有益的指导和诉说,还有关于音乐和美术方面的教导,以及技巧上的详细解释和说明。

我深深地记得在傅聪走后,傅雷给儿子发的第一封书信,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细致入微的关爱,什么是无微不至的关怀,什么是无私而又伟大的父爱。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语中,充分反映出了这不是老师的教导,而是不是长者的叮嘱,也是父母对儿女的关爱,和一种不同的教诲。不同于其他父母的关爱,但又有着不失细心呵护这儿女的感觉。

其实,《傅雷家书》不仅仅是写给傅聪一个人的,也是写给中华父母的一部教子篇,不仅让我们体会傅雷对傅聪的关爱,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体会到了傅雷教导儿子如何立身行事,爱国成才。

用心诠释什么是父爱,用文字诠释什么是父爱。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如此深沉的父爱,但他写下了那埋藏在每个父亲心底的那份真情实感的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初二 篇13

这部书名叫《傅雷家书》。

作者傅雷个人文化修养极高,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他将自己的毕生经历与经验凝结为一封封书信,对儿子的为人、为学等方面给予教育,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关切与期望,还有个人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本书在形式上以书信方式表达情感,语言优美,哲理深刻,情感真挚,描述了三个时期:一是傅聪波兰留学时期;二是傅聪移居英国时期;三是傅聪成家立业时期。他在信中传达处事态度,关心儿子事业,协助儿子进步,在儿子成长之路上充分发挥指明灯的作用。

在“为人处事”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的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读到这句,心中便想起一句诗:“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经历过低谷,面对过困难,对抗过挫折,才能丰富充实自己,使自己有足够的阅历。

在“学习生活”中,有这么一句话:“少年得志,更要想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更要战战兢兢,不负国人对你的期望”。此句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注,提醒儿子“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时刻保持谦虚之心,表达父爱如山之坚固,如水之清醒。

在“慈母关怀”中,有这么一句话:“你的忧,你的乐,就是我们的,让我们永远联结在一起。我们虽然年纪会老,可是不甘落后,永远也想追逐在你们后面。”简单的两句,包含了父母亲对儿女的无限关怀,想要追逐儿女奔跑的脚步,守护他们,与他们一起成长。

上一篇:年终考核工作总结下一篇:实施五大工程 建设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