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的含义(共9篇)
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不确定性风险,企业与企业间有本能地聚集在一起的偏 好,以降低由此带来的交易费用,而当分工发展到相当专业化的程度时,交易集中在 同一地点就要比在多个地点进行多个双边交易更有效率,这时就出现了产业向一点集 聚的过程,最终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是个相对动态的概念,是过程;而产业集群 则是个相对静态的概念,是结果。集聚产生集群。
对产业集聚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马歇尔在那时就已经开始关注了具有
分工性质的工业在特定地区的集聚现象。他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角度,提出“内部经济” 和“外部经济”的概念,通过研究工业组织这种生产要素,间接表明了集聚产生的原 因在于企业为获取外部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好处。这些好处包括提供协同共创的环境,共享辅助性工业的服务和专业化劳动力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平衡劳动需求 结构,方便顾客等。他的研究是开创性的,对产业集聚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产业集聚的内涵和外延,但他的研究也并不完全,在对产业集聚的功能、度 量和效应等问题的研究上均未涉及‘5。
马歇尔之后,韦伯的区位集聚论,熊彼特的创新产业集聚论,胡佛产业集聚最佳 规模论等,从不同的角度都对产业集聚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释。韦伯从微观企业的区 位选择角度,阐明了企业是否互相靠近取决于集聚的好处与成本的对比‘6’。熊彼特是 从创新角度来说明产业集聚现象的,他认为产业集聚有助于创新,创新有赖于产业集 聚,创新并不是企业的孤立行为,它需要企业间的相互合作和竞争,需要企业集聚才 能得以实现川。胡佛从规模经济的角度出发,认为产业集聚存在一个最佳规模,如果 集聚企业太少、集聚规模太小的话,达不到集聚能产生的最佳效果;相反,如果集聚 企业太多,则可能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使集聚区的整体效应反而下降,产生规模不经 济【。
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在美国、法国、英国、德国以及意大利等许多
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一批飞速发展的产业集聚区,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都是以大量的中 小型企业为主体的,而其产业领域涵盖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和包括鞋和针织品在内 的多种领域,企业间存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合作的形式除了包括正式的战略联盟、合同契约和投入产出联系外,还包括各种非正式协作关系。克鲁格曼认为,集聚效应 的关键是规模经济,集聚效应能导致生产某一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进而产生递增的 规模经济效应‘”。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E·波特教授(Michael·E·porter)把它 概况为“企业簇群”(ClustersofEnterpris。S),是指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波特教授是从企业竞争力的角度来说明产 业集聚现象,认为产业集聚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对产业集聚对企业竞争力影 响的原因和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说明。他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些地区内由 于产业集聚而形成的产业群可以从三方面影响企业和区域的竟争力:一是提高企业的 生产率;二是指明了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度;三是促进新企业的建立,从而扩大和 加强集群本身‘’‘’。
从学者们的研究可以看出, 人力资本聚集现象不仅与不同地区人力资本水平高低有关, 还跟其人力资本结构有关。人力资本结构的改变会影响到人力资本集聚现象。本文将引进产业结构变量和人才结构变量来研究人才聚集现象。
一、产业集聚对人力资本集聚的作用机制
对于一个特定的个体来说, 他 (她) 可以选择任何工作和任何工作地点。然而, 更可能的情况是, 他 (她) 会选择某一特定的工作, 并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从事这项工作, 甚至为这项工作而选择改变工作地点。如果初始人力资本水平较低, 他 (她) 需要良好的非正式学习环境, 通过同他人的交流获得技能。而技能密集的产业聚集区为他 (她) 提供了这个平台 (Glaeser, 1999) 。
假设只有产业聚集区 (A) 和非产业聚集区 (NA) , 人们在这两个地区间流动。产业聚集区和非产业聚集区的差别在于平均人力资本水平不同。在产业聚集区, 从事某项工作的人们拥有的平均人力资本水平较高。而在非产业聚集区, 从事某项工作的人们拥有的平均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假设在这两个地区, 平均人力资本分别为HA和HNA, HNA<HA。某个特定个体 (i) 人力资本水平为Hi。i在从一个地区迁往另一地区的固定成本为Ci。
假设对于初始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特定个体i来说, 选择到产业聚集区工作只是为了增加学习和模仿机会, 以提高其人力资本水平。用s表示均匀的分布在I行业的高人力资本水平劳动力占区内总劳动力人口比例。因此, 在这一区内的学习机会为S/I。用c表示当有学习机会时低技术水平者向高技术水平者模仿的概率。那么, 在这一区内学习模仿的概率为cs/I。能在特定行业工作的概率D (N) 是区内这一行业劳动力人数N的增函数。低技术水平者若没有抓住学习机会, 那他仍然保持低技术水平。因此, 低技术水平者仍然保持低技术水平的概率为 (1-cs/I) D (N) , 低技术水平者抓住学习模仿机会从而提高其技术水平的概率则为1- (1-cs/I) D (N) 。因此, 低技术水平者提高其水平的可能性随模仿率c、高人力资本比例s、行业劳动力数N增加而增加, 随行业数I增加而减少。
用wNA表示特定个体i在非产业聚集区的生产率。由于产业聚集区的知识外溢, 通过学习和模仿, 在产业聚集区特定个体i的生产率会提高w[1- (1-cs/I) D (N) ], 并且提高的量是学习概率的增函数。因此, 在产业聚集区特定个体i的生产率为wNA+w[1- (1-cs/I) D (N) ]。如果劳动力都是按边际产出支付报酬, 那么特定个体i在非产业聚集区和产业聚集区的收益分别为wNA和wNA+w[1- (1-cs/I) D (N) ]。然而, 更可能的情况是, 知识外溢所获得的收益需要在学习者和被学习者之间分享, 否则被学习者没有动力和学习者分享自己的知识。假设学习者必须支付收益的1-δ部分给传授他技术的被学习者。因此, 特定个体i在产业聚集区所获得的实际收益为wNA+δw[1- (1-cs/I) D (N) ]。
人力资本的聚集在带来知识外溢的好处外, 还会带来生活成本的上升和竞争的压力。假设产业聚集区和非产业聚集区的成本差别C (N) 是劳动力人数N的增函数。在这种情况下, 特定个体i的净收益是
从模型1可以得出, 对于初始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劳动力来说, 其净收益随行业内高人力资本的比例s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产业集中度I的增加而减小。因此, 人力资本相对集聚度取决于产业的相对集聚度。产业集聚度越高, 模仿学习越容易, 产业聚集区规模将越大。当然, 在产业聚集区的成本上升, 将会损失一部分人力资本。毕竟, 成本的上升有可能会抵消了集聚带来的好处。不管对于低人力资本者还是高人力资本者, 这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为了吸引和留住高水平人力资本, 低技能劳动力应该选择其学习模仿收益的较低份额归自己, 这样才能对双方都带来好处。
二、提高产业相对聚集度是形成人才集聚的关键
区域产业聚集会加大人才聚集。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在特定区域集聚, 必然引致人才向该区域流动、集聚, 从而促进群内人才集聚效应的产生。原因在于产业集聚加大了学习和模仿的机会。例如, 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了大多数的高新技术产业, 大量高端人才都涌向这些地区, 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聚集, 而且这种聚集的趋势仍在持续。张同全等 (2009) 比较了长三角、珠三角和胶东半岛三大制造业基地各市的人才集聚效应。发现各市的人才集聚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佛山、苏州、东莞等城市排名领先, 而广州、南京、杭州等城市的排名落后。主要原因是前者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发达, 制造业人才集聚效应更容易显现, 而后者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较大, 制造业的比重偏低, 制造业人才集聚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小。
因此, 地区产业特征决定着人才集聚效应的大小, 从而决定着人才流动的方向。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 首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国际产业向中国的转移, 主要集中于工业尤其是制造业。20世纪80年代以制鞋、玩具、服装、自行车等轻纺工业为主, 90年代以来以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为主, 近几年又出现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 如大型石化、冶金、机械、造船等产业向我国加速转移的势头。沿海地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 也在大量吸纳中西部转移来的劳动力。出现了以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福建六省市地区为主要流入地和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和四川为主要流出地的劳动力流动格局 (吴安, 2004) 。虽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发达国家或地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但这种劳动力流动格局依然没有得到改善。2011年, 广东、上海和浙江净流入人口3985万人, 河南、重庆和广西净流出人口2060万人。并且, 在东部沿海地区人才越来越聚集在一些相对优势产业上。
三、结论及建议
在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时候, 人才在发生着发散和重新聚集的过程。对于那些在该地区相对优势地位下降的产业, 对想工作在该产业的人才的吸引力有限。这和模型1的结论是相一致的。也能很好地解释作为中国制造业集中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劳动力短缺现象。因此, 对各地人才引进工作有如下建议。
第一, 对于没有绝对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的广大中西部地区, 大力发展相对优势产业, 营造区域经济竞争优势, 吸引人才。中西部地区在产业选择上, 要立足本地区的资源优势, 不能盲目的跟风, 要有明确的相对优势产业群。区域特色经济及相对优势产业的形成, 为人才聚集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学习模仿环境, 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区域内, 形成相对人才聚集。
第二, 对于具有绝对人才优势的东部沿海地区, 集中发展优势产业, 转移相对落后产业, 破解“民工荒”难题。东部沿海地区应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进程, 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产业, 将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到内地。高附加值产业的形成, 既能聚集相关高端人才, 又能解决人才结构性矛盾, 从而使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
摘要:没有绝对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的广大中西部地区, 应大力发展相对优势产业, 营造区域经济竞争优势, 吸引人才。具有绝对人才优势的东部沿海地区, 应集中发展优势产业, 转移相对落后产业, 破解“民工荒”难题。
关键词:产业集聚,人力资本集聚
参考文献
[1]张同全, 王乐杰.我国制造业基地人才集聚效应评价——基于三大制造业基地的比较分析[J].中国软科学, 2009 (11) .
[2]吴安.中国产业及劳动力逆向流动分析——以重庆与北京、广东的比较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 2004 (12) .
[3]Jens Suedekum.Human Capital Externalities and Growth of High-and LowSkilled Jobs[J].IZA Discussion Paper 1969, 2006 (02) .
[4]Giovanni Peri.Young People, Skills and Cities[D].CESifo Group Munich, 2001.
[5]Edward L.Glaeser, Hedi D.Kallal, Jose A.Scheinkman, et al.Growth in Citi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2 (06) .
可能有人会质疑,印染产业的集聚会主导房产行业的发展?其实,胡建明的分析并不是没有依据,纺织产业作为柯桥的龙头产业,其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对柯桥其他相关行业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力。印染企业集聚点燃滨海商贸区火爆景象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如目前日益壮大的柯桥物流业,也是因为深受纺织产业集聚而发展得越来越好的产业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贸易中心,面料品种繁多的中国轻纺城每天有数以万计的货物,从柯桥运往世界各地,不断增加的发货量,让中国轻纺城的物流行业也看到发展的前景。
正是因为纺城日渐打开了世界的大门,全球服装商对于纺城面料的需求量、运输要求也逐步上升,作为第三方的纺城物流业也开始扩大发展版图。2014年中国轻纺城国际物流中心完工投入使用,该物流中心以国际集装箱物流服务为核心,以联托运和仓储物流服务为两翼,以货运信息交易服务、公司化贸易办公服务为依托和其它三产生活服务功能为辅助,是浙江省东部一流的生态型现代物流中心,可见中国轻纺城物流业的大物流时代已然随着纺城产业集聚的快速发展悄然而至。
产业集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中国轻纺城发展至今已走过30年,产业集聚地的形成对于柯桥的影响力早已深入人心。虽不可否认,近年来全球纺织经济低迷,行业发展态势复杂,但中国轻纺城作为柯桥区的经济支撑,市场管理一直行走在国内轻纺市场的前列,在纺织行业面临各种挑战时,带领市场经营户和企业率先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开展现代金融服务,引导培育技术创新、品牌创建、时尚创造和产业链整合等举措,并取得良好成绩,为传统经营模式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随着纺城的发展,生活在这座城里的人们也开始因为它的影响而发生着变化,对于纺织的传承,对于行业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这里,有些年轻人因为产业源头优势以及完善的产业链,成功创业改变了人生;而有些拉车师傅,因为纺城贸易的进出流动性大,通过在纺城内运送布匹谋生??像这样因为纺城产业集聚而产生改变的例子在柯桥不计其数。的确,中国轻纺城的建立和壮大不仅推动了柯桥经济的长远发展,更是影响着千千万万的纺城人。
1、医务室工作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各级医疗卫生法规,严格贯彻落实各项医疗操作规程。加强医师的业务操作水平的提高,防止和杜绝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值班人员的工作调换应有统一的安排,做到人人坚守岗位。
2、对疑难病人不能确诊以及危重病人,应及时负责联系转送到市、县级医院作近一步治疗。
3、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接待病人要热心,健康检查要细心,诊治病人要精心。要处处方便病人。简明扼要认真准确记录病人病历,病历资料要妥善保管。按处方制度认真书写处方。特殊病情作好交接班工作。
4、工作人员态度应和蔼,耐心解答问题,医师要采用保证疗效、经济便宜的治疗方法,科学合理用药。保管和维护好医疗设备,保持正常使用状态,力争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好卫生防病、计划生育和保健知识的宣教工作。
5、在配药或打针时,思想高度集中,仔细对照药名和剂量,明确交待服法、用法,防止差错,杜绝事故。
6、保持医务室清洁整齐,不断改善候诊环境。医务人员上班要穿戴工作服帽,着装整洁,操作时要戴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传染。
7、按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严格执行传染病的报告、监测、预防。消毒隔离制度。认真做好登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传染病在产业集聚区传播、蔓延和爆发流行。8.认真做好产业集聚区工人的健康体检工作。特别是工人的定期体检工作。认真检查,仔细填写检查结果,协助建立工人健康资料。9.严格执行按卫生主管部门和物价局文件要求制定的各项诊疗收费标准和药品零售价格。将常用诊疗收费价和常用药品价公开,明码实价,不乱收费。
10.加强各种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1.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
驻产业集聚区医务室
一、鹤淇产业集聚区概况
鹤淇产业集聚区2008年12月被省政府批准成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鹤淇产业集聚区管委筹备组的精心指导下,按照省政府“三个体系一个载体”和市委、市政府“两个构建”的总体构想,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高质量建设基础设施,高标准筛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了产业集聚区各项建设。2009年6月,鹤淇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全省首批24个对外开放重点产业集聚区之一。
鹤淇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用地2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主要为铁西工业区和高村工贸区)10平方公里,规划区15平方公里。涉及高村、桥盟两个乡镇和铁西工业区,区内现有行政村18个,约5万人。2009年完成投资总额29.9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5亿元,利税9.3亿元。
二、规划建设进展情况
(一)坚持高起点定位,科学编制规划。按照突出产业发展主题,推进鹤淇一体化、产城一体化、产城与生态融合的指导思想,对集聚区产业、生态、居住区、公共设施、仓储物流布局进行了全面规划。目前,集聚区总体规划通过了省产业集聚区联席办公会议的复审,成为全省15个第一批进入审批程序的产业集聚区之一;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了省住房和城乡建 1
设厅组织的专家技术审查;第二轮土地规划修编得到了省政府的批复。同时,编制完成了光伏、食品、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和中小企业创业园五个园区的详细规划。
(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11.75亿元,启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7个。其中,鹤淇大道一期工程、淇园路北延一期工程和光伏园区东西干道主车道已竣工通车,先进制造园区东西干道已完成主路面铺设;1万伏供电线路已竣工,22万伏数字变电站正在建设;已争取到天然气用气额度,铺设管道规划正在设计;铁西工业区供水工程一期已投入运行;规划占地300亩的中小企业创业园60栋钢结构标准化厂房项目已开工建设。
(三)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提供产业支撑。围绕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制定出台了《鹤淇产业集聚区项目入驻管理办法》,成立了纺织服装、光伏、物流、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等五个产业推进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产业招商。2009年以来,新引进和续建项目31个,总投资26.5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8.20亿元。其中,瑞洲纸业5万吨高档卫生纸、普乐泰鸡骨综合利用等14个项目已竣工投产;大用公司3.5万吨速冻调理熟食品加工、永昌集团5万吨麦芽糖5万吨麦芽糊精等6个项目正在调试设备;天海集团5万台汽车项目一期工程、鹤壁内陆港项目一期工程、方周公司石英坩埚、欣瑞公司肉鸽产业化等11个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
(四)搭建融资平台,集聚发展资金。一是成立了鹤淇投融资公司,通过招拍挂程序,先后开发经营储备2宗地块,注册资本近亿元。二是借助县财政独资和控股的永昌、强信两个担保公司,谋划包装了实验学校、廉租房等一批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三是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运用BT模式,引进京行公司投资1亿元进行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土地置换模式,吸引广东珠海成悦房地产公司投资2800万元建设卫国古城墙遗址保护公园。
(五)科学管理,建章立制。鹤壁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鹤淇产业集聚区管委筹备组,由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炳奇任筹备组组长;淇县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李民生任组长的淇县鹤淇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下设一室四科三公司,从县直单位抽调精干人员全面实现集中办公,高效运转,并制定了《鹤淇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机关议事规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管委会每周召开一次全体会,研究工作推进中的重大事项,安排部署下步推进计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目前,市县关于鹤淇产业集聚区的机构编制均未确定,人员暂时为临时抽调人员。)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资金短缺问题。目前,产业集聚区各项建设资金缺口巨大,而鹤淇投融资公司还处于起步阶段,融资能力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县财政实力有限,在对外融资时,往往因无法取得财政担保,造成融资合作中断。建议:省、市政府加大对鹤淇产
3业集聚区的资金扶持力度,在必要的情况下,协调省、市财政部门全力为集聚区融资提供担保支持。
(二)供气供热供水问题。县天然气公司、热电厂和水厂由于自身发展规模有限,不能完全满足产业集聚区发展需要。建议:市政府将鹤淇产业集聚区供气、供热、供水问题纳入全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三)同类项目集中摆放问题。鹤淇产业集聚区是鹤壁市目前最大的产业集聚区,规划了光伏、食品、汽车、纺织服装和中小企业创业园五个产业园区,并进行了配套路网建设,为项目入驻做好了准备。建议: 省、市政府对符合产业定位的项目,集中向鹤淇产业集聚区摆放,促进同类项目聚集发展,打造产业集群。
(四)集聚区管委会机构编制问题。鹤淇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今年4月组建成立以来,在市管委筹备组的指导下,全面承担了集聚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但是由于管委会机构编制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工作人员全部为借调人员,流动性较大,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建议:县委、县政府参照本市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及参照外地做法,对鹤淇产业集聚区机构编制予以明确。鹤淇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沙澧产业集聚区,漯河市的新名片》。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中原明珠漯河市,我叫,是你们的导游。今天就让我引导大家畅游沙澧河,穿越厚重的中原文化,感受漯河市强劲的时代脉搏吧。
跟随着奔流不息的沙澧河水,我们今天的游览重点不是8000年前贾湖先民悠扬的骨笛歌吹,不是小商桥畔的金戈铁马,不是受禅台、三绝碑、彼岸寺经幢的斜阳夕照。让我们荡起一叶扁舟,在 “双河汇流,舟楫便利,东通于海,西达于山,南北陆路畅达,商旅群集,百货荟萃。楚汉、冀鲁、山陕商贾,云集于此”的盛誉中轻轻穿行,与许慎和他的《说文解字》擦肩而过,浮光掠影的感受“沙河东流碧,螺湾汇双河。舟行此焉薄,估客南来多。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木棉茧如雪,收入云间梭。”的历史盛景,任时光的河流在我们身边匆匆远行,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但我们追寻的脚步,却永不停歇,直到我们的心灵被一座崭新崛起在中原沃土的新城区深深的震撼。这里,就是我今天要向大家倾情推介的漯河市新名片——沙澧产业集聚区。沙澧产业集聚区位于漯河市区西南, 它东起107国道,南接漯舞路,北靠沙河,西临在建的京广铁路高速客运专线,规划面
积 12.59平方公里。是河南省首批省定产业集聚区、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西扩重点区域。
她因沙、澧两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沙、澧两河赋予她独特的滨河景色,彰显出碧水穿城、林茂花艳的特色和灵气,环境优美,宜业宜居。
她紧靠中原地区重要的铁路、公路“双十字架”交通枢纽,毗邻京广高铁客运专线漯河站,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她以贯穿其中的澧河为界,澧南为现代交通物流基地,豫中南货物集散中心,源汇区工业基地;沙澧河间规划为行政中心、客运中心、现代综合商贸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现代高端服务业、服装制造、医疗器械制造,兼容产业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定位准确,规划科学。
沙澧河孕育了漯河钟灵毓秀的宽厚胸怀,为沙澧产业集聚区提供了豫南最大的供电、通讯枢纽,优质充足水资源。区内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排污、道路、绿化、亮化对等基础设施完善。深受沙澧文化浸润的漯河人民,紧紧围绕产业集聚、产城融合的目标,充分发挥便捷的交通区位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通过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创新建设与发展模式,积极破解要素瓶颈制约,探索集聚区快速发展的新路子。沙澧产业集聚区对投资者坚持从项目准备、策划、论证、审批、证照办理等方面实行全过程、保姆式、个性化、一条龙全程服务,政策优惠,环境宽松。
一排排标准厂房错落有致,一条条主次干道宽阔平坦,如今的沙澧产业集聚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喜人局面。源汇区委、区政府按照建设全省一流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催定位、严标准,致力打造示范型园区。创环境、催效能,按照“精干、催效、多能”的原则,致力打造服务型园区。活机制、多办法,优布局、强特色,致力打造创新型、产业型园区。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破解快速发展瓶颈。如今,五横八纵,排水、硬化、亮化、绿化、美化配套,总长30多公里的城市景观道路,电力、燃气、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勾画出城区骨架。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目前,集聚区共进驻企业(项目)92家,总投资133.9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94.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限额以上、资质以上企业51家,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和汽贸物流产业集群。一个吃、穿、住、行、娱、医、购等设施完备,基础设施联建共享,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产业集聚区,在古老的沙澧沃土上迅速崛起。
一、空间接近与临界聚集特征
产业集聚具有空间接近 (Proximity) 特征。经济全球化并没有削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相反社会经济活动却日趋集聚化。产业集聚客观上要求价值链上或物质流中相互关联的企业在特定空间上高密度、近距离地集聚, 以创造资本、土地、劳动、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集聚的条件, 进而吸引供应商、客商大量集聚, 微观主体因其区位优势而自然获得利益。空间上越充分地接近, 人们面对面地交流和“干中学”机制逐渐形成, 就越能促使正的溢出效应的发生和资源的共享, 外部经济性自然显著。产业集聚的空间接近性还为微观主体联合行动, 共同创造动态集群效应作好了准备。
产业集聚具有临界聚集 (Critical mass) 特征。产业集聚体内需要聚集充分多的、超过临界数量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关联、互动, 形成相互依存、功能互补的状态, 才能对微观主体的绩效产生实质性影响。因为从产业集群的外部来看, 只有企业的大量集聚才能实现规模经济;从内部来看, 唯独如此才能实现范围经济。而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产业集群作为市场和企业之中间组织存在的经济学基础。
二、相互关联与交互作用特征
产业集聚具有相互关联 (Linkages) 特征。产业集聚是相互依存的企业通过一条增值的价值链或物质流联结而成为一个生产网络。当它们同处于一条产业链的上下游, 具有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 纵向合作、协作互补将成为第一要务, 它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共享最终需求这个共同的目标市场。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 原材料生产专业化、中间产品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专业化甚至某一工序专业化, 微观主体之间相互关联, 接近而互动, 由此创造出规模更大的市场, 每个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最终市场相连接, 并有获取各自利润的可能性。通过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形成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类似于生物生态系统那样的共生共存的生态环境, 有生命力的企业在这种产业生态环境下都有广阔的生存空间。当它们处于同一产业的产品生产, 相同或类似的生产工艺促使企业增强关联性, 共同开拓终端产品市场, 横向的竞争关系迫使企业想方设法增加产品差异化, 竞争中有合作, 合作中衍生出新业务、新企业, 由此创造出范围更广的市场, 使栖息于同一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体结网而共生。当它们处于不同产业却因物质流交换关系而形成类似于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的产业网络结构时, 一种有机体是另外一种有机体的食物, 作为捕食者的有机体和作为食物的有机体之间在数量上存在相互制约的作用, 从而维持生态圈的平衡。一个产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产业的投入, 数量相互匹配, 形成相互关联的产业共生体。
产业集聚具有交互作用 (Interactions) 特征。产业集聚在空间上接近和专业化分工还不足以维持群落竞争优势的长期存在, 在满足一定水平的、积极的交互作用条件下, 集群效应才能发挥出来。产业集群内知识产生、转移和分享非常频繁, 企业、机构、个人之间发生强烈的信息交换以提升区域的创意性社会氛围, “干中学”通过技术外溢 (Spillovers) 获得意想不到的副产品, 地方化知识大多是以非编码形式存在的, 有关竞争者的产品设计、材料使用和市场开发等信息的溢出在集群内司空见惯, 非正式交流可以促进默认知识 (Tacit knowledge) 的传播, 加快技术的扩散并引起新一轮创新的开始。产业集聚为共有技术开发创造了条件。微观主体相互作用把技术创新向深度推进, 由集聚、聚合形成的产业集群通常会引致创新集群。
三、弹性专精与模块化特征
产业集聚具有弹性专精 (Flexible specialization) 特征。20世纪70年代后期“第三意大利”现象的出现激发了对地方化生产网络的讨论。1984年皮埃尔 (Piore) 和萨贝尔 (Sabel) 合著的《第二次产业分工》一书对新产业区发展模式予以诠释, 提出弹性专精即柔性专业化生产方式。1989年他们又进一步指出推行高度分解、弹性专精的生产系统是区域成功的一个基本因素。实际上它构筑了由大批量、少品种、刚性化的“福特制”时代向弹性专精生产方式的“后福特制”时代转变的分水岭。
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与现代技术的发展为弹性专精生产方式创造了压力和条件。针对多品种定制生产, 即使在大企业内部组织生产, 规模经济优势也难以充分发挥, 产业集聚恰恰提供了一种生产多样化产品和服务的“场所”。在生产过程中精密的劳动分工为获取生产的灵活性创造了先决条件, 中小企业集中力量做好自己最具优势的那一个环节, 做精做专, 生产的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 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又使每个企业只集中于一个小范围的大规模生产。产业集聚由多个专业化的中小企业在弹性专精基础之上建立起一种竞争协作的关系网络, 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可以灵活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弹性专精生产方式虽然源自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聚区, 但它同样适用于大企业为主导, 大中小企业共生的产业集群。如日本的丰田汽车集群除了自己有8个专业化工厂外, 与外部直接协作的有450多家工厂, 这450多家工厂又有1500家协作工厂, 这1500家工厂的外围又有许多协作工厂。主导企业只抓住价值链的核心环节, 把非关键性的环节外包给专业化企业, 把零部件生产交给具有专有技术和技能的企业, 如此形成一个弹性专精的生产网络。
产业集聚具有模块化 (Modularization) 特征。所谓“模块”是指半自律性的子系统, 通过和其他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而把复杂的系统分拆成不同模块, 并使模块之间通过标准化接口进行信息沟通的动态整合过程就叫做“模块化”。模块化分解和模块化集成都是模块化的具体表现形式。现代社会产品技术日益复杂, 单独的微观主体已不能完成所有的生产经营过程, 全能型的企业将无法生存, 因为不同企业通过协作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模块化使企业能够驾驭日趋复杂的技术, 通常把产品分解为模块这样的子系统, 设计者、制造者和用户都获得了很高的灵活性。IBM公司于1964年推出的360系统就是最早的模块化电脑, 同一个模块往往有众多的企业参与研发, 通过淘汰赛最终是赢者通吃, 由此引发了信息产业集聚硅谷的现象, 有人把硅谷的成功归结为模块化的成功。当前跨国公司把非核心的制造业务转移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 整个产业链上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却保持高度一致, 模块化的即插功能保证了生产的稳定性以及市场多样化的满足。产业集聚上下游每一个环节都会集聚大量的企业, 模块集成商和模块制造商已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 而呈现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模块化生产方式不仅存在于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 还广泛存在于家具制造、钟表制造、汽车制造甚至金融服务等产业集群之中。
四、嵌入本土与嵌入全球特征
产业集聚具有嵌入性 (Embeddedness) 特征。嵌入性是新经济社会学的一个概念, 是指人们的经济行为嵌入社会关系之中。格兰诺维特又进一步将嵌入性分成关系性嵌入和结构性嵌入, 前者是指经济行为者嵌入其所在的关系网络中并受其影响, 后者是指经济行为者及其所在的网络在更宽的视野嵌入社会结构当中, 并受来自社会文化、制度环境的影响。产业集聚过程中嵌入关系网络, 各经济主体之间的正式和非正式联系相当紧密, 交流十分频繁, 长期协作中形成了群落的内在规则和行为规范, 将降低交易费用, 多次重复博弈甚至无限次博弈促使合作机制的建立, 信任文化一经形成将大大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产业集群优势得以强化和持续。产业集聚嵌入当地已形成的社会文化氛围中, 深深扎根, 才能枝叶繁茂。文化是一种具有地域特征的社会资本, 如善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开放的文化传统等等, 产业集聚借助这种“软”要素, 确实能够提高既定投入下的预期收益。产业集聚若建立在“沙滩经济”、“飞地经济”基础之上, 难以嵌入或没有嵌入本土, 集聚终究会走向其反面——分散甚至消散。产业集聚嵌入行为者的信息共享关系网络, 嵌入当地经济社会文化, 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集聚、聚合, 构筑有竞争力的经济群落。
笔者认为, 可以将嵌入性外延加以伸展, 产业集聚还具有嵌入全球价值链 (Global Value Chain) 的特征。产业集聚专业化创造的巨大生产能力必须靠全球市场来消化, 不论是高技术产业集群还是传统产业集群, 都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嵌入全球价值链, 在销售环节通过贸易方式、在制造环节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都是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可选路径, 嵌入是参与国际分工的第一步, 也是产业集聚提升国际竞争优势的起点。产业集聚嵌入全球价值链之后, 逐步向价值链的高端攀升最终实现其升级, 才能分享价值链上更大的利益。
[注]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规划基金项目
参考文献
[1]臧新.产业集群产生原因的理论困惑和探索[J].生产力研究, 2003, (1) .
[2]蔡秀龄, 林竞君.基于网络嵌入性的集群生命周期研究——一个新经济社会学的视角[J].经济地理, 2005, (3) .
[3]李平, 狄辉.产业价值链模块化重构的价值决定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06, (9) .
[4][日]青木昌彦, [日]安藤晴彦.模块时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
关键词:集聚;环境污染;环境保护
一、导论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1978年国内总产值为3645.2亿元,2008年增长到300670亿元,增长了80多倍,平均每年增长15.8%.而且在全球的排名也从第十跻身于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新疆作为我国的边陲重地,全疆面积占我国的六分之一,改革以来,发展迅速,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39.07亿元到2008年的4203.41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6.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等,而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决定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相当有限,所以可持续发展成了全球的主题。
作为产业优化配置的一种表现,产业空间集聚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产业集聚也是区域产业空间组织的一种形式,它有利于降低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有利于推动创新和竞争,能增强产业竞争力,也与产业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产业集聚效应的研究也能扩展区域空间组织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当前,积极培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空间集聚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政府吸引境外投资,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经济发展政策,产业集聚研究将为这些经济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其次,环境是世界的主题,产业的集聚是加速了环境污染还是缓解了环境污染,是有利于环境保护还是不利于环境保护,这对制定经济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产业集聚的视角分析新疆经济总量、三次产业及工业的集聚对环境的影响,旨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前提下培育合理的产业集聚和促进新疆的产业集聚,最终实现新疆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二、新疆的产业集聚及环境现状
(一)产业的空间集聚现状
测量集聚度的具体方法和相应指标有很多,集中度、区位商、赫芬达尔-赫尔希曼指数、基尼系数等等。本文采用基尼系数来度量新疆产业的集中程度。公式为。其中S-ij 、S-ik是各地州市j和k在新疆GDP、第一、二、三产业和工业中所占的份额,n是新疆地州市的个数,S是各地州市在新疆GDP、第一、二、三产业和工业中所占的份额的均值。一个产业在区域间的分布越均匀,该产业的基尼系数就越小。当所有子区域产业在全疆该产业中所占份额都相等时,该产业的基尼系数就为0.如果一个产业的完全集中在一个子区域,该产业的基尼系数就接近于1。
本文按照行政区划,把新疆分成15个子区域,根据1995年-2007年的数据计算各基尼系数,变化趋势如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新疆的总产值总体上集聚度是上升的,在1999年有个大的幅度上升,主要是由于当年西部大开发,国家增加了对新疆几个地区的财政投入造成的。第一产业的集聚变动波动不大。第二产业和工业的基尼系数基本一致,处于不断上升中,说明新疆的第二产业和工业是不断集聚的。但是第三产业的基尼系数却是不断下降的,说明新疆的第三产业是不断分散的,这无法合理解释,故后面的研究排除第三产业。
数据来源:根据新疆50年、2006-2009年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从图1看出经济总量、第一、二产业和工业在地理分布上变得更为集中了,再进一步分析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从表1中可以看出:第一,在总量上,乌鲁木齐一直处于全疆的首位,另外前三位的的份额从1995年的41.1%扩大到2007年的49.71%,接近全疆的一半。第二,第一产业中,喀什、昌吉和阿克苏一直是新疆的农业大地区,所占份额接近一半。第三,第二产业中,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和巴州一直排名于全疆前三,所占份额超过了全疆的一半,但是克拉玛依取代了乌鲁木齐的首位,从原因上看,一部分是由于乌鲁木齐向第三产业发展,一部分是由于克拉玛依、巴州工业的发展,从而导致了乌鲁木齐第二产业地位的逐步下降。
表1 各产业中占最高、第二和第三高份额的地州市
年份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工业
1995乌鲁木齐、昌吉、阿克苏41.1%阿克苏、喀什、昌吉 45.69%
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巴州54.61%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巴州55.44%
2007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巴州49.71%喀什、昌吉、阿克苏46.05
克拉玛、巴州、乌鲁木齐63.34%克拉玛依、巴州、乌鲁木齐67.38%
数据来源:根据新疆50年、2006-2008年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二)新疆环境的现状
新疆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全疆大多数地区为荒漠地区,不适合人类生存,人类活动范围主要是在绿洲范围内,经济活动又主要集中在人工绿洲的范围之内,所以经济活动的范围大约只有其土地面积的4%左右。经济活动对我们的环境污染和保护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数据来源:根据新疆50年、2006-2008年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为了对新疆环境所处阶段的进行判断,将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通过某种定量方式进行藕合测算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来表征环境污染水平。由于环境污染永平的好坏主要与“三废”及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及浓度有关,但由于大部分污染物浓度数据难以获得,因此,本文主要选取了废水、工业废气、工业粉尘、S02、工必烟尘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6项指标。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以2007年数据为基期测算1995年-2007年的数值,处理所得得到的数据即为图2趋势。从图2中可以看出各排放指标量都是在不断上升的,说明新疆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为解决无法确定其权重的问题,本文假定:各污染物权重是由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决定的,我们将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程度等同于各污染物对人的危害程度,并认为各种污染物都对人产生影响,且危害一样。因此对各指标处理数据分别赋予相同的权重即得到环境污染综合指数Y1。
数据来源:根据新疆50年、2006-2008年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对于新疆环境保护的指标,本文主要选取了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四个指标。同环境污染的处理数据方法一样得图3。从图3中可以看出,环境保护的各指标量都是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对各指标处理数据分别赋予相同的权重即得到环境保护综合指数Y2。
三、新疆产业的空间集聚对环境的回归分析
从现状看,伴随着产业的集聚,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力度逐渐变大。本文采用双对数回归,应用SPSS16.0软件,分别做经济总量X、第一产业X1、第二产业X2和工业X4的集聚度同环境污染Y1和环境保护Y2的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下表2。
回归分析显示了新疆的经济总量、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工业同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确存在着相关关系,因为系数都为正,进一步说明了随着产业的集聚,对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都产生了正向的影响。
从经济总量上看,新疆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环境污染的程度增长0.509%,环境保护的程度增长0.715% ,说明经济总量的集聚对环境保护影响的程度比污染大,但是环境保护和污染的程度增长比经济总量集聚的增长速度慢。
表2 各变量分别与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变量的回归结果
LnX与LnY1LnX与LnY2LnXI与LnY1LnX1与LnY2LnX2与LnY1LnX2与LnY2
LnX3与LnY1LnX3与LnY2
R20.820.7110.8230.7050.8520.740.8730.783
调整R20.8050.6870.8090.680.840.7190.8620.765
F值54.79729.59 55.92 28.6669.12334.19882.20543.251
系数0.5090.7150.5380.7520.7151.0070.8011.146
从第一产业来看,新疆第一产业每增长1%,环境污染的程度增长0.538%,环境保护的程度增长0.752%,说明第一产业的的集聚对环境保护影响的程度比污染大,但是环境保护和污染的程度增长比第一产业集聚的增长速度慢。
从第二产业上看,新疆第二产业每增长1%,环境污染的程度增长0.715%,环境保护的程度增长1.007%,说明第二产业的集聚对环境保护影响的程度比污染大,但是环境保护的程度增长超过了第二产业集聚的增长。工业的集聚同第二产业的集聚基本一致,不过对环境污染和保护的影响程度更大。
总的来说,新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工业的集聚同经济总量集聚对环境污染和保护的影响一致,都是正面影响,且对环境保护的影响程度比污染大,说明产业的集聚一方面加重了环境的污染,一方面又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集聚更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四、对策和建议
(一)推动工业化进程,促进第二产业和工业的集聚,从而提高环境保护力度。
首先,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其次,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大技术改造投人,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及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开展多领域多形式的技术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第三,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新疆的区位和地缘人文优势,联合东部有实力的企业,把新疆建设成为面向中亚、南亚的出口加工基地。第四,加快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二)加强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减少集聚的负面影响
集聚度与经济增长是成正向关系的,集聚度高就会造成区域间的差距。因此在发展中需要遵循协调发展的思路。首先,政府应该通过适当的区域政策,更主要借助于市场的力量,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以此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其次,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一是抓住新疆较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良机,寻找优势产业,使北疆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初级加工业向南疆地区转移,实现南北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有效的利用新疆的煤炭、石油等优势行业,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向这些行业流动,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同时有效地调整新疆的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文玫,中国工业在区域上的重新定位和聚集[J]:经济研究,2004,2
[2]保罗.克鲁格曼.地理与贸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吴一丁,毛克贞.新疆区域经济实证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5)
[4]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与建模:Eviews应用与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5]新疆统计年鉴1996-2008年[Z]:中国统计出版社
【摘要】近年来,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河南省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宏伟目标以后,文化产业的地位在河南全面发展中得到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迎来大发展。目前,河南已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本文立足河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情况,着重分析河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对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凝心聚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的有力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文化产业已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这为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启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机遇。
河南这个“伸手摸秦砖,抬脚踢汉瓦”的古老之地,悠久的历史锤炼锻造出底蕴丰厚的中原文化。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正根、正道、正宗、正统”,这里的根文化、汉字文化、姓氏文化等是发展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指出,河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省委书记卢展工明确提出:“中原要崛起,河南要振兴,必须首先突出河南的文化优势,发挥河南文化的作用。”大力发展文化这种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对河南来说是时代的选择、发展的必然。近几年来,河南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和卢展工书记的指示精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立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创意集聚区,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众多骄人的成绩。
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
河南要加快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必须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向集群化发展。目前,河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9月,河南省有文化产业集聚区21个,文化企业达8000多家,经省政府确立有6个“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郑州嵩山文化产业园区、镇平县石佛寺镇玉文化产业园区、龙门文化旅游园区、社旗县赊店商埠文化产业园区、禹州市神??钧瓷文化产业园区),各地市还有数量众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以郑州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郑州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商贸城、全国的交通枢纽中心,在省委和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提出打造中部第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战略目标。自2008年至今已先后建设了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以及影视文化产业创意园区――中国?郑州(二七)快乐星球文化产业创意园等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009年11月开园的中国?郑州金水文化创意园是我国中部地区第一个以时尚设计为主导的创意产业园区。该园区覆盖广告会展业、动漫游戏业、文化演艺业、现代传媒业等,规划容纳近百家文化创意企业入驻。2011年4月郑州市又确定了包括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河南基地)、嵩山文化产业园区、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等28个项目作为2011年郑州市文化创意旅游工程重点项目。
依托这些已建成或在建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首部大型科幻少儿电视系列剧《快乐星球》自2001年开始拍摄至今,已制作并在央视及各地电视台热播了三部共156集,填补了国内同类影视题材的空白。目前,中国?郑州(二七)快乐星球文化产业创意园正在积极拍摄《快乐星球》第四部(50集),国内首部科幻少儿动画电影《快乐星球大营救》也正在筹备制作之中。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的河南小樱桃卡通公司制作的动画片《小樱桃》热播央视,反响巨大。其系列漫画类图书发行量高达1300万册,占全国原创动漫出版物年总产量的30%以上。郑州市还以《漫画月刊》为基地,创作了颇具影响力的《少林海宝》,并在境内外延伸开发,发行了小说、漫画、游戏等图书250多万册。[1]此外,郑州还利用名闻遐迩的嵩山少林打造出大型实景剧《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形成了少林的“禅宗文化产业+武术产业”的文化创意新模式,显示出河南省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的新亮点。
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除郑州之外,河南各地结合自身的地域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文化创意产业。
作为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开封、安阳、南阳在文化创意产业及集聚区建设上主打历史文化牌。“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积极发挥牡丹文化优势,运用现代高科技,大力发展牡丹文化创意产业,扩大牡丹画、牡丹工艺品等的文化创意生产,并借“洛阳牡丹花会”之际,成立了河南集邮文化创意园暨洛阳集邮文化创意基地,通过举办集邮、绘画、书法等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精品为展览主题,积极带动洛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正在规划建设中的牡丹瓷文化创意产业园也将在3年后建成。开封充分依托大宋文化,极力打造清明上河园文化创意区和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安阳利用殷墟国家大遗址公园、曹操高陵博物馆、马氏庄园等文化旅游重大项目,打造以殷商文化为主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南阳凭借三国文化、玉文化和白河游览区等优势,打造集文化、旅游、会展、影视、传媒等于一体的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
新乡、平顶山、信阳等地则以旅游和休闲为目标,着力建设以旅游、娱乐、休闲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新乡大力实施“310”文化产业振兴工程,倾力打造“龙山文化创意产业园”,该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计划在6年内将云龙山区域打造成为设施完善、环境优美,集旅游、文化娱乐、名人字画创作基地等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平顶山的宝丰充分依托马街书会形成的深厚文化底蕴,借助魔术和曲艺两个富有特色的文化项目,打造出宝丰文化创意产业园。该园区集曲艺、魔术、杂技表演等于一体,形成充满魅力、独具特色的魔术演艺文化旅游商务区。信阳市以鸡公山?志高文化科技动漫产业园为基地,兴建集旅游、休闲娱乐、度假养生、购物等于一体的中国文化旅游度假胜地。
河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认识和定位不清,规划和特色缺乏。有些地方领导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就是跑马圈地,是硬件建设,没有充分认识到深入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才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根本,没有认识到创意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同时,对于集聚区内的主导产业、创意孵化、商业化开发等问题定位模糊,不能真正把握住当地的文化资源特色及市场的需求特点,急功近利,盲目跟风,不作整体规划,从而导致各集聚区产业趋同现象严重,这不仅加剧了竞争,而且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直接影响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服务平台不够完备,辐射与带动能力不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发展,需要整合、集成各种资源,共享共用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但综观全省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真正能提供信息咨询、人才培训、技术支撑、推广展示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几乎没有,真正具有完备的政府支持体系、技术开发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仍寥寥无几,这使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很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集聚区内很多创意企业多处于离散状态,创意企业规模较小,效益差,缺乏龙头品牌企业,影响力偏弱,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十分有限。
产业链不够完整,大多没有实现有效延伸。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其重要特点就在于创意的产品要通过版权授予或技术转让进行衍生开发,通过产业链的不断拉长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但从我省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情况来看,无论是各大集聚区之间还是在区内部企业之间,大部分都没有形成较为清晰的基于某一文化符号的产业链,即便是像小樱桃公司和少林海宝这些省内知名的创意企业,和国内外其他知名企业相比,无论是品牌产业链还是产品的产值还都比较短、比较小,都需要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拉长自己的产业链。
文化创意人才严重匮乏。文化创意产业是“典型的‘头脑产业’,更多依赖个人创意及才华,没有高素质的创意人才,文化创意产业也就成了无源之水”[2]。据我们调查,我省文化创意人才无论在总量、结构上,还是在综合素质上都远远不能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许多行业高端创意人才匮乏,尤其是有创意、懂运作、善管理的文化创意人才更是奇缺,这已成为严重制约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
河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对策
加强对集聚发展的认识,做好集聚区整体规划。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集聚发展的重要性。因为文化产业聚集发展,可以把文化、人才、技术、资金、政策、市场等源源不断地集聚在某一个城市、某一个区域,并进行有效整合;同时,文化集聚发展还能有效破除区域壁垒,优化资源配置,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链条,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实现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还要加强集聚园区的总体规划。各地在建设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时候,一定要加强整体规划,充分认识和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确定好集聚园区发展的文化主题,清晰定位,使集聚区内各企业既分工又合作,避免无谓内耗和无序竞争。
完善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会集纳很多企业,各企业需要相互沟通、交流、合作等,需要共享交通、通信等公共设施,需要得到金融、咨询、培训、交流等有效服务,所以各集聚区要积极搭建和完善基于培训、咨询、中介、投融资、知识产权保护、交流展示等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为集聚区企业排扰解难,提供优质服务,使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文化创意产业链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如果缺乏完整的、较长的产业链,就会出现同质产品相互竞争而导致经济效益下降等严重问题。所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必须建立起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并尽量拓展延伸,以形成规模,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为避免或减少集聚园区竞争内耗,还必须强化集聚区内各企业的分工协作,优化和有效整合相关资源,将创意人员的创意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经营资源,并尽可能延伸产业链,从而实现创意产品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积极引进与培养文化创意人才,构筑人才高地。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原动力。所以,对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来说,要花大力气培养和引进创意人才,特别要重点引进和培养既通晓创意,又精通于策划、善于操作并熟悉国际惯例和国际运作的外向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同时,还应大力加强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培训,积极引导本省高校根据自身条件开设文化创意人才专业,培养本专科乃至研究生的文化创意的专门性人才;鼓励各高校、社会培训机构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及创意企业的人员进行多层次、多类型的有关文化创意方面的专业培训力度,通过一系列措施构筑起河南文化创意人才的高地,为全省文化事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品牌的打造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本文为2011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文化创意集聚区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2011B011)]
参考文献:
[1]成睿智.《少林海宝》扬名海内外[N].河南日报,2010-10-20(2).
[2]张京成.首都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94.[3]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6.[4]刘春成,侯汉坡.创意照亮的空间――文化创意产业案例辑[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5]陈少峰.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有战略定位[J].前线,2006(3).[6]曹克.《小樱桃》漫画杂志与全国小朋友见面[N].郑州晚报,2009-06-24.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产业集聚的含义】推荐阅读:
产业集聚发展问卷07-17
产业集聚区管理09-21
产业集聚区2009年发展报告07-15
产业集聚分析-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07-06
集聚正能量05-26
集聚区建设情况介绍11-25
集聚正能量心得体会09-16
文化产业的特点10-04
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