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信笺的作文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放飞信笺的作文(共7篇)

放飞信笺的作文 篇1

可曾记得,古风河畔,素手相握,句句暖人心,执手想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唯有声声续,千语记得鸿雁过,带来家书抵万金。信笺流转九天,带起一阵声泪,留下千般感慨,包含万种深情。

放飞信笺,追忆曾经杨柳依依,烽火扬州路。当晨钟暮鼓、驿站传书给我们带来久远的回忆起,让我想到了一只白鸽,煽动洁白的翅膀,带着一纸书信,飞遍西风古道。张籍将自己的感情溶于《秋思》”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将自己欲写家书描绘的淋漓尽致,可见,古时的信笺不仅是一种消息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权谋之士将自己的谋略通过信笺传至万里;失意之人将自己的雄才报负通过信笺寄给赏识之人;漂泊路人将自己的孤寂寥落通过信笺寄给那头红妆。这是信笺的力量,更是文化的传承。

放飞信笺,怀念曾经海峡两岸,情筑江河。当驿站传书惊起浪花两岸,一阵乡愁跃然纸上,更飘荡在空气中,湿漉漉的还有遥远的路途上的尘土的气息。伴随着信笺而生的,还有那充满寓意的小小的邮票,余光中的诗歌不知可曾记得,语调轻轻,耐人寻味,长大后,只能用一只小小的邮票,覆上薄薄的信封,将心中的慰问与关心,轻轻吐露。信笺也许代表的更多,让人更加触动,更加神伤,因为它足够简单,足够标点最真挚的感情。

放飞信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革新旧的`生活方式,包括放弃写信,这使老人无法适应。也许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的信息传递的速度,使得世界更好的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它的好处有很多,多的让我们忽略了最简单的内容,它抵不过一纸家书,抵不过真挚的感情。因为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寥寥数语便挂断了电话,电话那头还有年迈的呼喊被我们忘却。因为习惯了直白的话语,而忘却了最真挚语气,让电话那头心里冰冷。也许发展固然重要,却也要分情况,偶尔闲暇,那是笔杆,写一封书信,寄给远方的人们,至少那情谊还很深。

放飞信笺的作文 篇2

然而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许多教师留给学生的思维时间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小学生的需求。因此, 为学生创造条件, 提供充足的思维空间, 鼓励他们放飞思维, 大胆想象, 是当务之急。

一、在教学中利用教材中的“艺术空白”, 设计想象性说话训练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艺术空白”, 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恰当地选择“艺术空白”对学生进行想象性说话训练,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 而且能拓宽学生想象的时空。例如, 原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草原》一文描写了老舍先生访问内蒙古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了。”这种“热闹”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蒙古族同胞见到来访者会有怎样的表现, 文中没有直接写出来。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空白”。因此, 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 把草原的这种“热闹”说出来。经常进行这样的说话训练, 学生的作文想象能力自然会得到培养。

二、抓住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设计想象性的片段写作训练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精彩的片段, 内容含义深远, 语言富有情趣, 结构规范有致, 是学生模仿的典范。在教学中巧妙地抓住这样的片段, 设计想象性的模仿训练, 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例如, 学习《海滨小城》中描写小城的景象后, 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模仿训练:根据这段的写作方法和结构模仿写一段表现“家乡小城”的话。然后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把“家乡小城”的美景通过一定的逻辑顺序安排在一段话中, 从而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三、根据学生的“写实作文”, 设计想象性作文, 扩充训练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随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具有任意性。根据这一特点, 作文课上教师要选择适当的突破口。例如, 让学生写《校园一处景》, 只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 他们都能如实地将校园中的一处景色描写出来。但他们的描述只是一种客观叙述, 只能向读者说清楚校园一处的景物, 很少能在客观描述之后加上一两句话抒情。对此, 如果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联想或想象, 就会使文章色彩倍增。如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景物的来历去想象, 可以根据某种景物的象征意义去想象, 可以根据景物的作用想象景物给校园带来的好处, 还可以从景物各部分之间的相互配合去想象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其意义等。根据作文的“实物”, 引导学生想象, 既能丰富作文的内涵, 增强作文的表达效果, 又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高。

粉红色信笺作文800字 篇3

夕阳西下,几抹金色的阳光透过窗户,映照着妈妈忙碌的身影,记忆依稀回到那个秋天。

当闹钟6点准时响起,我匆忙起床,洗漱,吃早餐。身旁,妈妈的唠叨又响起:“多吃一点,鸡蛋营养丰富,书上说……”,“多喝点稀饭,书上说……”“隔壁小张家的女儿上次考试,听说考了第二名,你呢?……”我不耐烦地应付着:“恩……”“还好……”迅速吃完早餐

拿起外套就往外走,心里想着,天气预报说今天会降温,该不该换套衣服呢?这时心里另一个声音又响起:你昨天不是和同学约好了穿同样的衣服出门么?于是,便硬着头皮,穿上单薄的外套。正欲出门,被妈妈喝住:“你怎么就穿这么点?天气这么冷

别人家的孩子都那么听话,你怎么就是不听话!”我一听,便顶了起来:“你一天到晚,只会说别人家的孩子好,那你就让别人家的孩子当你的孩子好了!”说罢,夺门而出。背后传来妈妈的斥责声:“出去了,有本事就别回来!”

秋风瑟瑟,落叶萧萧。走在校园路上的我瑟瑟发抖,相约好的同学也未守约,我沮丧地过完一上午。中午,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外面狂风暴雨骤起。我望着窗外。雨帘中,我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啊,是妈妈!妈妈来了!妈妈抹抹脸上的雨水说:“走,妈妈带你回家!”一下子,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掉了下来。回到家,加上衣服,暖和了许多。

妈妈因淋了雨而发起了高烧,爸爸连忙将她送到了医院。烧了一整夜的妈妈,一直在呢喃“多穿衣服……”“按时吃饭……”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出现,我握着在房间发现的`一张粉红色信笺,上面用并不漂亮的字写道:“女儿,都是妈妈无休止的唠叨让你厌烦,都是妈妈无私的爱给了你压力,都是妈妈没完没了的叮嘱让你烦恼。女儿,都是妈妈不好。”这时,我的眼泪决堤,晕染了信笺上的字字疼爱。

这粉红色信笺消除了我与妈妈的隔阂。妈妈康复后,我们就经常用这粉红色的信笺交流。这粉红色信笺成了我和妈妈沟通的桥梁。

生活化作文:放飞儿童想象的翅膀 篇4

多年前,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近年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强调:“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 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因此, 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语文学习实践的理念, 懂得作文教学改革的规律, 学生作文切忌假、大、空, 切忌没来由的乱想象, 要言之有物, 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 指引他们分析、鉴赏生活中的美。那么, 如何构建生活化作文教学之路呢?

一、走进生活, 开掘童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走进生活可以说是小学生生活化作文的根本指引。

儿童的天性是好奇贪玩, 不受约束, 不知天高地厚, 更不太懂“规矩”, 每个儿童都有独特的、鲜活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应该从儿童心理出发, 指导他们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教学中, 老师应该尽量拓宽孩子生活的空间, 让他们做他们愿意做的事, 让他们在用自己的方法探究这个世界, 去留心生活中的一草一木, 去观察身边不同类型人物的言谈举止;去注视周围事物的千姿百态;感悟身边人的喜怒哀乐。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 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了解学生生活, 抓住写作时机, 创设生活化的写作情境, 指导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及时、客观的报道。如果把他们成天关在四四方方的“暗房”里, 养在暖暖的“花房”里, 他们哪能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学生什么经历也没有, 如何让他们写出好的文章呢?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不带有任何意图的前提下, 投身于现实生活, 在轻松愉快的生活中获取写作题材;而且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例如, 参观访问、春游、野炊、科技制作、各类兴趣活动等, 在各种活动中激发儿童特有的兴趣。学生有了鲜活的生活作为功底, 自然就会很好地叙事, 抒发内心情感, 何需再去皱眉编造、拼凑呢?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提升学生的感悟力。

二、再现生活, 放飞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 五彩缤纷的生活激发了孩子的情思, 为作文活动提供了更广的空间, 在生活的滋润下, 自然会化作美丽的云彩, 激扬成富有生命活力的文字。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可以提供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 畅想生活场景, 畅想未来。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的做法基本可以分: (1) 声音畅想。我们可以提供给孩子一些有趣的声音, 例如, 笑声、掌声、喝彩声、叹息声、哭声等, 然后引导他们联想, 让他们想象发生在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在想象时, 不给他们任何限制, 使他们处于完全的自我理想状态, 当学生初步想象出具体内容时, 再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命题写作。 (2) 实物畅想。小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 具有随意性, 因此, 实物联想也是比较好的方法, 小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 具有随意性, 因此, 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绘图、看物来刺激他们的感官, 引导他们看物件、谈联想, 最后成文。 (3) 未来畅想。未来是孩子向往和企盼的内容, 但是谁也不能预测未来, 它的不确定性可以成为学生写作很好的载体和内容, 例如, 《十年后的我》《我是未来设计师》等内容都是学生乐于表现的。这类作文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又增强了学生对未来的思考。

三、感悟生活, 提升情感

我们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个小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生活经历, 每个学生都会形成他们独特的思想, 都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尽管思想不够成熟, 或许不够正确, 情感体验不够深刻, 或偏激, 但是这却是孩子们对生活最真切、最原创的感悟, 教师只能引导学生, 绝不可以扼杀学生的感悟。在孩子们的生活中, 有着神奇的大自然, 丰富多彩的人情世故。有着春、夏、秋、冬四季轮回, 有着酸、甜、苦、辣的生活经历……这些自然形成的作文素材,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去观察, 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例如:春天到了, 我布置了让学生到自然中去感受、去发现。谁先看到第一棵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小草, 谁先看到第一只从南方飞回来的小燕子。当孩子带着自己的观察结果回到课堂时, 那份兴奋、那份激情, 就成了他们习作的动力。学生在作文中写到:那身着一身黑色燕尾服的小精灵在我头顶上飞过时, 我感到浑身热血沸腾, 因为我又一次看到了春天, 看到了收获的希望。对于学生亲身体验而形成的独特思想感情, 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 大胆肯定, 积极引导。学生鲜活的感悟, 才是他们作文灵性的写照。

参考文献

放飞信笺的作文 篇5

目前,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误区:重识字轻写作, 在教学中只抓识字, 认为这一阶段应该以识字为主。有一部分低年级教师忽视了一、二年级学生的写作。这一大误区的存在, 已经对作文教学的起步产生不利的影响, 无形之中放弃了学生作文的翅膀, 导致到中年级学生想写却不知如何写起局面的产生。我认为:在低年级教学中只抓识字是远远不够的, 汉字积累的同时要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为作文教学服务, 做好作文教学的铺路石, 让学生在起飞时就长好丰盈的翅膀, 不要等起飞了才想到翅膀还没有长好!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积累了几条经验, 现提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单词造句, 积累语言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语言积累少, 他们在倾听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语言不规范的现象, 甚至语无伦次。这也难怪学生, 他们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 怎么会能做到规范的表达。低年级教师应在要求扩充阅读量的同时, 让学生从简单的句子入手, 先学会说完整的、规范的句子, 然后把这些句子写下来, 在用单词造句时, 鼓励学生用一个词多造几个句子。

二、字词扩写, 培养想象能力

低年级字词任务较重, 可随时结合字词教学, 进行扩写词语, 扩写句子, 扩写一段话, 乃至一段短文的训练。尽量做到:联想丰富、有进步意义、内容完整、语句通顺。

三、上好“口语交际”课, 锻炼表达能力

新教材注重对小学低年级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口语的发展, 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因而, 每个单元都安排有口语交际的内容, 但许多教师往往因为不够重视或因谈话题目远离学生生活而忽视上口语交际课, 殊不知这恰恰是训练学生作文起步的重要途径。在口语交际中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 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在交际过程指导学生如何把话听得明白, 如何觉察对方的表达意图, 适时接话, 恰当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在双方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教师不仅要注意课堂交际教学, 同时还应将交际的场合、时间延伸到课外, 将交际对象范围扩大为同学、老师、父母、亲朋好友, 以及其他日常生活接触到的人。如:问路、买东西……这样将口语交际融入到学生的生活, 贯穿学生的每一天, 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场合跟不同的对象进行交际, 充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四、抓好写话训练, 为作文教学铺路

写话, 就是把要说的话和想说的话写出来。这是最初的作文训练, 一般一年级下学期就可以开始, 用写话作为作文的起步, 体现从说到写的规律, 可以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快快乐乐地走上写作之路。叶圣陶先生说过:“写真经历, 真体会, 真感受, 这是解决作文写什么的最好办法。”《新课标》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引导学生写出真实的自我, 首先得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学会感悟生活。学校生活丰富多彩, 家庭生活绚丽多姿, 学生可以积累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值日”“比赛”“游戏”“过生日”……

低年级的写话重点以看图写话为主, 随着学生的进步成长, 低年级各学期的看图说话, 写话的要求也有不同。比如说一年级上学期可以重点练习说话, 到了下学期, 可以在练习说话的同时写话, 可以从写一句到几句, 要语句通顺、前后连贯。进行看图说话、写话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看图, 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 让学生边看边想, 弄清图意。

放飞信笺的作文 篇6

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 被称为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也一直是小语界致力改革和优化的核心问题。虽然当前作文教学改革千帆竞逐, 但是作文教学领域依然是山重水复。环顾我们的周围, 学生厌恶作文, 惧怕作文, 视作文为洪水猛兽的现象比比皆是。即使是绞尽脑汁写就的作文, 往往也是错别字百出, 假话、套话连篇。

(一) “如入樊笼”——传统作文教学令人窒息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只重作文知识的传授。单元大作文仅仅只是载体, 目的是向学生传授各种各样的作文知识, 如何记事, 如何写人;如何开头, 如何结尾;如何点题, 如何照应。有经验的教师每作都有训练重点, 相关的写作技巧必须在此作中得到充分地运用。认真细致, 唯恐疏漏。对学生而言, 许多时候, 他们没有命题的自由, 没有立意的自由, 没有行文的自由, 如戴着镣铐跳舞, 如无法高飞的笼中小鸟。而且,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只注重少数几篇大作文, 学生没有充分的写作实践, 遇到新鲜作文题目更是搜肠刮肚, 目瞪口呆。

(二) “天马行空”——创新作文教学让人担忧

随着课程的推进, 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周围有许多教师开始尝试创新作文。多数重在解放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写“放胆文”, 即放开胆子, 无所顾忌, 不讲思想对否, 主题然否, 立意高否, 意到笔随, 有话就说,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我的习作我做主。在学生心灵自由呼吸的同时, 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作文如果不加指导点拨, 质量往往不高, 容易陷于“快餐作文”。

二、积极地探索:欸乃一声山水绿

2005年, 结合我镇的“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改革, 我尝试进行课外兴趣作文探索, 一开始的理念是“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为达到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目标, 淡化了课内作文。对于兴趣作文的内容, 兴趣作文的批改, 兴趣作文的评价等都摸索出了一些做法。两年后, 学生作文的兴趣的确是普遍提高, 作文冒尖的学生极多, 语文的优秀生不少。但也发现, 好些学生作文的水平提高不明显, 有些甚至连一些基本作文技能也还不太熟悉。这引发我的深思, 原因何在?《大纲》中的一段话使我豁然开朗“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我想, 我是疏忽了课内作文, 疏忽了写作知识的教学。2007年起, 我调整作文教学方向, 不放松课内作文教学, 课内作文重在作文知识的传授, 更致力于课外兴趣作文的探索, 重在放飞学生心灵, 让学生爱上作文, 爱上自由表达与个性表达。

(一) 课内作文与课外兴趣作文的个人界定

课内作文:主要指每单元一篇的大作文, 也包括结合课文出现的小练笔等。

课外兴趣作文:是基于喜好的情绪下的写作。关键词是“喜好”。既然是“喜好”, 那么课外兴趣作文的定位就是不强求。学生有兴趣, 就动笔;没有兴趣, 则可不写。想写这个内容, 行;想写那个内容, 也行。兴趣作文, 旨在解放学生思想, 把作文的话语权真正还给学生, 在自由呼吸中获得一份悠然。

(二) 课内作文与课外兴趣作文的相辅相成

课内作文与课外兴趣作文, 它们在内容选择、作文要求、批改方式以及等级评价等方面都应该有所不同, 但真是这些不同的侧重点, 使作文教学既重作文知识的“入格”, 更重张扬个性的“自由”。如于漪先生所说“以兴趣为先导, 以语言训练为核心”。

(1) 习作内容不同

课内作文主要为单元大作文与随文小练笔。新课程下的单元作文做了极大的改革, 就内容上来讲, 自由度还是比较大, 但总有些大方向的限定。

兴趣作文内容上没有限定, 日记、随笔、散文、儿童诗、杂文、童话、小说……只要学生能动笔去写, 只要学生能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 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就好, 当然这里所说的真实是广义的, 既包括事情的真实, 也包括情感的真实;既包括现实的真实, 也包括想象的真实。

(2) 习作要求不同

课内作文应根据语文课标要求, 切实落实。而且从教多年, 从老教材上到新教材, 我们也发现新教材对作文教学更重“放”, 但对许多作文的要求细化不明显。因此, 对于课内作文, 我还根据学段适当分解落实作文技能, 如何写事、如何写景、如何状物、如何写读后感等都有所落实;如何开头, 如何结尾, 怎样布局谋篇都分解落实。没有技能指导, 学生即使写了很多作文, 有时也如瞎子摸象。“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习作教学中, 这“器”当是作文知识、技能。

兴趣作文没有习作要求。只要学生有兴趣写即成。文体自定, 长短自由。

(3) 批改方式不同

课内作文尽可能精批细改, 错字、语病, 润色;眉批、终批; 自批, 互批, 面批。一般情况下, 一次作文批改后, 还要进行集中讲评。评的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如何落实本次作文的要求, 重点之二是根据学生的作文进行细化地语言表达引导, 发现别人语言文字之精妙。

兴趣作文只改错别字、病句。不对学生的兴趣作文做一些想当然的批改, 教师的想当然往往会扼杀孩子的写作兴趣。为鼓励学生多写兴趣作文, 要做到及时批改。早上有兴趣作文的上交, 尽可能在傍晚放学前发给他们。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对语文教学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不要过多地布置其他的机械作业, 否则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写什么兴趣作文, 教师同样也是没有太多时间批改兴趣作文。

(4) 评价方式不同

课内作文根据作文要求, 给予“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等, 一般情况下, “合格”作文需要根据老师指导进行修改, 而“不合格”作文还需要再修改甚至重写。

兴趣作业根据质量, 以“星级”来评定。只要写了, 一定有“星”。摘录类就有“一星”、“二星”。自己撰写的文章往往就以“三星”起步。稍好的“四星”, 较优秀的“五星”。实际上, 三星只是相当于合格的作文, 四星也仅仅是良好的作文, 五星才算是较优秀的作文。但不采用优秀、良好与合格和等级制, 因为合格或者良好的等级都会降低学生的作文兴趣。而星都是奖励的, 哪怕一个星也好。一句话, 兴趣作文, 没有批评, 只有表扬, 表扬, 再表扬;鼓励, 鼓励, 再鼓励。

(5) 共同促进良性循环

课内作文与课外兴趣作文从不同的侧重点保证了作文的“入格”与“自由”, 共同促进了学生习作的良性循环。因为有了足够的写作技巧, 学生在兴趣作文写作时就更得心应手。写作不累了, 才更有兴趣。另一方面, 因为课外兴趣作文使孩子们有了习作之兴趣, 想写作了, 才会想去了解与习作有关的所有事情, 才会心甘情愿地去倾听老师对课内作文时的指导, 也才会死心塌地爱上阅读, 自主地去模仿, 研究。

(三) 课内作文与课外兴趣作文结合探索中的难点处理

几年来, 一直坚持走这条作文教学之路, 当然实践在也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困惑, 引发自己的再思考, 并不断改进自己的实践之路。

(1) 课外兴趣作文如何保持长效兴趣?

人都是有惰性的, 尽管在鼓励的前提下, 部分学生的兴趣作文撰写较多, 但有那么小部分学生还是不太写兴趣作文;有些学生开始写得比较多, 后来慢慢地变少了;有些学生催催多写, 不催不写。如何长效提高课外作文的兴趣是进行作文改革的重中之重。

第一, 结合展示交流。

为了激发学生写课外兴趣作文的积极性, 每月底组织一次课外兴趣作文的展示交流。十一二岁的孩子都是好胜的, 每月一次的展示交流活动, 他们铆足了劲, 都想在展示交流活动中一显身手。每次展示活动我都会布置一个简单的展台, 每个学生的兴趣作文都翻开放在展台上, 而且每次展示, 我都让学生统计好自己本月兴趣作文的数量与最后的得“星”总数, 并将统计结果放在兴趣作文本的下方。这样一来, 哪怕不翻看内容, 孩子们一圈转下来就知道谁的兴趣作文数量多, 谁的质量高。当然, 我会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 让孩子们能尽情翻看别人的兴趣作文。

第二, 结合过程性学业评价。

我镇的学业评价, 期末学生对学科的学习态度是优秀还是良好, 就是看学期过程性学分的。其他作业本的评价往往是优秀3学分, 良好2学分, 合格1学分, 这些学分是封顶的。而兴趣作业的学分是上不封顶的。学期结束, 根据课外评价类作业学分的高低, 我们将确定学生这学期语文学习的情感与态度等级。情感态度不是优秀, 哪怕考试考得很好, 综合评定也不能得优秀。把兴趣作文的评价与语文学期评价相结合之后, 原来勤快的学生写兴趣作业更勤了, 原来不太勤快的学生写兴趣作文也勤快了不少。但不得不承认, 有那么四五个学生就是不太愿意写兴趣作文, 我们也勿用担心, 不是还有课内作文的保证吗?

(2) 课外兴趣作文如何促进质量提升?

兴趣作文的质量是兴趣作文的生命所在, 也是进行作文改革的最终目标。

第一, 营造阅读氛围。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通过展示交流、相互学习来提升质量外, 更主要的是跟学生的阅读

与积累是分不开的。习作能力的根, 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就写论写, 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 才能海阔天空。但是, 城郊农村家庭向来不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 因此, 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营造阅读氛围是提升兴趣作文质量的重中之重。学校统一做法:每天中午全校统一半小时时间进行课外书阅读;每周三早上全校语文老师引领学生走进经典;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班级读书会; 学校每年举行读书节活动;学期组织古诗考级活动;学期分年级推荐课外阅读书籍……另外倡导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进行经典诵读。

第二, 课堂读写结合。

倡导低碳教学, 简约语文课堂。少一些教师的讲解, 多些时间进行实实在在的写, 结合文本, 读写结合, 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等。积极倡导课堂八至十分钟安静作业时间, 中高段语文课堂字词巩固所花的时间相对比较少, 更多的时间可留给随堂练笔。这课堂练笔不仅仅要让学生动笔, 更要关注如何指导学生把小练笔写好。怎么把句子写通顺、写生动, 怎样运用好各种表达方式, 如何写好各种形式的段落, 又如何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

课内“循规”, 课外“放飞”, 几年来, 一直坚持走这条课内作文与课外兴趣作文相结合的作文实践之路, 有困惑, 有快乐。学生对习作的热爱令我欣喜, 他们兴趣作业的质量之高更出乎我意料。我想, 这条作文实践之路应该是走对了, 当然还需要不断思考, 不断改进。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摘要: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要求“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同时, 也指出教师习作教学要求首先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同时, 也必须适当传授写作知识。

放飞信笺的作文 篇7

本次作文大赛首次设立初中组的比赛,初中组决赛评委有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骆冬青、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蔡明、严华银等知名专家。

初中组大赛自2009年9 月启动以来,全省各地非常重视,共有20多万初中学生参加初赛。2009年11月28日,1000多名优秀选手分别在全省13个考点进行现场决赛,最后评出特等奖10名,一等奖93名,二、三等奖各271、573名(获奖名单详见江苏教育新闻网http://www.jsenews.cn) 。

早在2009年7月,《初中生世界》编辑部就邀请有关专家汇聚南京,探讨初中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的现状, 共商试题。专家们认为, 现在整个社会的浮躁已经影响到孩子们的文风:假大空,滥抒情,一味追求语言形式上的华丽,甚至背一些范文到考试时“套用”,缺乏原创性,忽略了真实的生活。有鉴于此,专家组先后拟定了初赛试题《震撼》《隐痛》《分担忧愁》《老爸老妈》。11月中旬,编辑部又根据评委专家的意见,确定了决赛试题《成长的滋味》《窗里窗外》《了不起的_____》。这都是一些很普通但又让同学们有话说、有生活经历作为作文基础的题目。在后来的评阅工作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很多同学领悟到了命题者的意图,将生活中的真实经历娓娓道来,真实感人。

本次作文竞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轮。初赛题目公布后, 由各市、县 (区) 教育局组织比赛并初评, 编辑部对各地报送的作文进行评阅, 确定了1000余名选手入围决赛。决赛分散在全省各地举行,编辑部所有成员集体出动,提前一天分赴全省13个考点。考完之后将试卷密封,又马不停蹄赶回南京,阅卷组成员直到次日凌晨3点初步评出二、三等奖,下午,评委专家又最终评出了一等奖和特等奖。其中,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苏璇同学的《了不起的文森特》等10篇文章获得了阅卷专家们的一致好评,荣获特等奖,并获得了参加现场颁奖并与各位专家对话的机会。

1 2 月5日,10名特等奖获得者在老师、家长的陪同下来到南京。用过晚餐后, 《初中生世界》编辑部的部分编辑和这10位同学以及陪同老师进行了一场“漫谈会”。会上,10位同学畅所欲言,聊写作,聊刊物,聊理想。

第二天对话专家的交流会上,小选手们向专家们请教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想写好一篇文章,最应该注意什么?中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体验,写不好作文怎么办?怎么样的开头结尾可以吸引人的眼球?江苏省特级教师王栋生、蔡明以及著名作家叶兆言等人的点评与回答可谓妙语连珠,会场内不时传来笑声。最后的颁奖典礼更是将气氛推到了最高潮。

这次竞赛活动中有很多有趣的花絮。泗阳的程晓意同学就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现场决赛那天,她早早就到了, 竞赛开始后她心里直犯嘀咕:“那个‘学生’好牛哦, 考试都开始了他不但不坐下, 还走来走去东张西望的。”后来才知道,那是长了张娃娃脸的《初中生世界》编辑彭深。

1 2 月6日,江苏省第九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就算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参赛选手们通过这一活动增长了见识,结交了朋友,收获了荣誉,得到了与教育专家、知名作家面对面的指点。而一篇篇美文以及同学们由衷开怀的笑脸则是我们《初中生世界》编辑们最大的欢乐。

上一篇:有哲理的小故事-猴子的执着下一篇:好美的声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