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红色经典散文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现代红色经典散文(精选9篇)

近现代红色经典散文 篇1

对于中国的牛,我有着一种特别尊敬的感情。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在田垄上的一次“相遇”。

一群朋友郊游,我领头在狭窄的阡陌上走,怎料迎面来了几头耕牛,狭道容不下人和牛,终有一方要让路。它们还没有走近,我们已经预计斗不过畜牲,恐怕难免踩到田地泥水里,抬起头看看,稍迟疑一下,就自动走下田去。一队耕牛,全跟着它离开阡陌,从我们身边经过。

我们都呆了,回过头来,看着深褐色的牛队,在路的尽头消失,忽然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恩惠。 中国的牛,永远沉默地为人做着沉重的工作。在大地上,在晨光或烈日下,它拖着沉重的犁,低头一步又一步,拖出了身后一列又一列松土,好让人们下种。等到满地金黄或农闲时候,它可能还得担当搬运负重的工作:或终日绕着石磨,朝同一方向,走不计程的路。在它沉默的劳动中,人便得到应得的收成。

那时候,也许,它可以松一肩重担,站在树下,吃几口嫩草。偶尔摇摇尾巴,摆摆耳朵,赶走飞附身上的苍蝇;已经算是它最闲适的生活了。

中国的牛,没有成群奔跑的习惯,永远沉沉实实的,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这就是中国的牛!

红色经典散文朗诵(2):

我眼中咆哮而去的白天和黑夜

我胸中汹涌而来的绿草和黄金

炎帝的龙袍皇帝的内经

泥沙俱下的泪水和表情

我奔流不止的青春光阴

我万马齐喑的血脉呼吸

当我手执铜壶烫暖一河热泪

谁是你醉而不归的舟子

压抑怦然心动的胸口

我展望斟满雷声的北斗

黄河 一千张日记被你揭走

一千张日记就是一千帆背影

一千帆背影 你是卷土重来的怒吼

当我牵着牲口赶着羊群 消失在你黄昏喧哗的入口

当我拖儿带女扶老携幼在你的沿途生息漫游

当我头顶火盆膜拜你博大精深的源头

黄河 我渴望风暴后大地的丰收

我的黑发白发三千丈的黄河

我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黄河

我的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黄河

我的轻舟以过万重山的黄河

我的带走我的照片带不走我的容颜的黄河

我的带走我的歌声却带不走我的情感的黄河

海水日升 淹不住心中的落日

江河日下 埋不掉眼里的红尘

我的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河

我的不见棺材不掉泪的河

我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河

我的不见大海心不死的河

我的吹吹打打热热闹闹的河

我的跌跌绊绊风风火火的河

我的不见不散一个也不能少的河啊

当石头化做泡沫

当骨头化做浪波

当高粱倒下一片鲜血

当眼泪塑成一穗青稞

当我双脚都沾满了泥水手里攥着一把苦活

黄河 你是我累了时想唱的那首歌

一道道鞭影驱赶着装满火焰和泪水的马车

一首首民歌开满杏花打湿的村落

豪饮北风 伫立在你的河东河西河南河北

黄河 我是你看着长大的山脉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艳了你水做的峰峦涛筑的山坡

天上星星一点点 一点就点燃你九曲十八弯的脉搏

当我头顶烈日脚踏寒霜哼起那支儿歌

近现代红色经典散文 篇2

一、红色经典人物与现代传奇英雄

杨子荣, 我们只从小说和京剧里看到的英雄角色, 属于红色经典人物的一员, 此类影片中的人物的最大特点就是“高、大、全”2, 我们所熟悉的刘胡兰、江姐等在红色经典影片中均如此表现, 这些影片产生于文革之前, 而在文革期间影响最大的当数八个样板戏, 其中就有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那个年代的英雄是完美的, 这符合那个特殊的时代和观众审美, 而现代的英雄形象早已不能同日而语, 随着世界文化相互融合和学习, 电影思想的交流, 现代观众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者, 东西方文化交流密切, 西方英雄形象对于我国观众也已经深入人心。

《智取威虎山3D》中的杨子荣, 有着好莱坞式的英雄形象, 有着很强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 在好莱坞大片中,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孤胆英雄, 凭一己之力改变世界、拯救地球。在该影片中, 杨子荣一人打入威虎山内部, 智斗八大金刚与座山雕, 并最终完成任务, 这是典型的美式英雄、徐克的侠义风范。

众所周知, 徐克的武侠片与众不同、脍炙人口, 他有自己对武侠的理解, 想象力丰富, 结合现代电影特技打造新式武侠英雄, 无疑, 影片中的杨子荣也是徐克电影中又一个新的武侠形象。既有侠客的胆识和过人的机制, 也有鲜活的普通人的性格, 会唱京剧、喜欢唱二人转等, 都是贴近生活的一面, 这样的英雄有血有肉;其次, 这样的英雄深受观众的喜欢, 究其原因, 从60后到90后,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英雄梦, 这和年龄无关, 即是一个传奇, 也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感记忆。

二、当代电影手法重塑

1. 角色造型

角色造型是影片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角色造型中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化妆造型, 二是服装造型。两者是一个整体, 互为补充, 密不可分。在创作过程当中, 既有明显的分工、互相独立, 又在美术设计师和导演的总体统筹下合二为一, 目的只为完善和充实人物造型。影片以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审美为载体, 因此, 角色造型除了须考虑上述因素之外, 还应遵循地域文化和受众的观赏习惯。

角色造型是一部影片成功的关键因素, 造型可以将观众的情绪进一步带入故事当中, 身临其境的体会故事情节。影片中徐克对于主要人物的造型我认为非常饱满, 以往的艺术作品中对于杨子荣、座山雕和八大金刚的造型因为各种原因趋于平面化, 在本次的创作中, 徐克准确把握了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 基于很强的美术功底, 和造型师一起绘制出每个角色的造型图。

从该影片的剧照可以看到, 主要人物的角色造型颇具“徐克风”, 属于影视角色造型中的写意造型设计。首先, 此次造型遵循小说当中对角色的定位, 杨子荣一派英雄气, 一出场就可以看得出来, 浓眉大眼、络腮胡、眉毛上扬, 豪气外露, 在上山后, 服装有所变化, 身披皮大氅、脚穿高筒靴、头戴皮帽, 一举一动透露着侠义风范, 孤胆英雄在他身上映射无疑;其次, 座山雕, 梁家辉在采访中说他的造型是徐克自己专门给他画的“座山雕”图, 由此可见, 徐克的绘画功底非同一般。座山雕作为匪首, 既要有过人的本领, 也得有统领众土匪的气质, 三角眼、竖起的发梢、鹰钩鼻、沙哑的声音、神出鬼没的踪迹和眼神等, 梁家辉诠释的十分到位;再次, 八大金刚各有特点, 在原著小说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绰号, 都是根据各自的能力和特性所取, 但是在影片当中, 为了凸显英雄杨子荣, 其他人均是辅助杨子荣的角色, 因此, 他们不是重点, 甚至几个角色连台词都没有, 但是根据造型, 每个人都能够体现, 如“炮头”老大, 明显是带头大哥、“翻垛”老二, 白净、善思, 视为军师等, 其余角色造型也是惟妙惟肖。

2. 细节处理

细节是一部影片成败的关键, 该片对于细节的把握不止停留在演员造型、动作等肤浅层面, 而且深入剧情、深入人性、深入到那个特殊年代。在栓子闯入小分队的休息区时, 他把小分队当成土匪, 将高波送他的饭打翻, 面条撒了一地, 而下一个画面却是高波俯身去捡地上的面条, 虽然这个画面和剧情并无联系, 但是在那个战乱的年代, 粮食十分珍贵, 因此, 徐克对此细节的把握十分符合故事的时代背景。在杨子荣等人乔装进入勇奇家中, 鸿义等人在和勇气交谈, 而下一个画面转为杨子荣翻看村民的米缸和锅, 并为村民留下粮食, 这样细节的处理符合红色主旋律影片的剧情, 也符合红色人物。栓子对小分队态度的转变也被导演做了很多细节处理, 在高波为救他受伤后, 栓子在雪地里一粒一粒的捡拾玉米, 栓子与高波分吃玉米, 都是导演对剧情和人性细节的处理, 将人物通过细节刻画的更加鲜活, 将剧情通过这些类似的细节更加丰富。

3. 特效运用

关注徐克的观众都知道, 徐克十分迷恋电影特技, 在徐克的电影中, 可以看到逼真而且极具想象力的特效设计, 如《新蜀山剑侠》中唯美的奇幻世界、《倩女幽魂》中的树妖和僵尸、《新龙门客栈》中的沙漠城堡等, 都是数字特技的视觉盛宴。在《智取威虎山3D》, 徐克在很多场景中依然运用了更加成熟的电脑特技来辅助影片故事发展。打虎上山片段, 逼真的东北虎和张涵予成熟的表演完美结合, 这场戏由两部分组成, 前后共制作了三个多月, 一部分是张涵予在摄影棚内的拍摄, 一部分是电脑特技制作的东北虎, 两者经过后期合成, 完美的结合的在一起, 使得以往只是依靠背景图片和简单动作来展现的经典片段, 通过3D技术实实在在的呈现在银幕上, 酣畅淋漓。

4. 布景

电影布景是为影片造型而进行的设计和制作, 它是由多个单元所组成, 处理手法也多种多样。布景的功能, 在于营造一部影片场景的气氛、氛围和风格。因此, 布景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了影片的艺术水准。随着电影美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当今的电影布景已经融合多专业、多因素, 绘画、设计、社会、资金等对一部电影的布景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影片外景在东北森林实地拍摄。开头以航拍全景的方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白雪覆盖了漫山遍野, 3D效果更加逼真, 让人不寒而栗。全片是一片雪的海洋, 时时刻刻都体现出那个年代在东北发生的让人震撼的真实事件。

《智取威虎山3D》取材于小说, 除了小说里的人物, 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威虎山寨是什么样子, 这就需要导演即结合小说, 有自己对剧本的独到见解, 也要充分发挥想象力, 徐克从布景道具、演员妆容及每个人物的语言和状态, 都加入了新的想法和设计。在徐克的世界, 杨子荣和座山雕分别是英雄和枭雄, 而威虎山则是类似阎王殿的一个地方, 正如观众在影片中看到的一样, 碉楼耸立、倚靠天堑、易守难攻, 内景阴森邪恶、令人胆寒、杀气四溢, 俨然融入了徐克式的武侠风格, 战斗英雄杨子荣聪明秀出、胆识过人, 枭雄座山雕凶狠强横、野心十足, 结合时代背景, 对正面和反面角色描绘的丝丝入扣。

5. 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是影视画面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电影特写镜头的出现和运用, 丰富和增强了电影艺术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 使电影能够表现的内容更加深刻和广泛。由于电影的艺术特性和观看环境, 大量的特写镜头成了必不可少的画面语言, 导演往往会通过特写镜头传递浓郁的情感和画面以外更深层次的信息。徐克影片《智取威虎山3D》中, 特写镜头依然占了很大的比重, 203捡起没有燃烧完的窗花并且注视, 从这个小小的窗花, 可以看出徐克对于细节的描写, 透过窗花特写可以知道土匪对当地村子的破坏之严重, 而203面部特写更能反应出他对剿匪的迫切心情。

电影从内部叙事发展、时空变换到外部观看环境, 都需要特写镜头进行讲述、描绘、点缀和引导, 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 特写镜头在电影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和强大, 简单的几个特写镜头组接就可以完成一系里剧情和动作, 在杨子荣闯入威虎山的片段中, 杨子荣与八大金刚、座山雕的一系列的对话、动作都由特写完成, 众人的神情看的一清二楚, 气氛也随着剧情的发展紧张起来;特写镜头可以帮助影片制造悬念, 在《智取威虎山3D》中, 座山雕的出现总是伴随着特写镜头, 导演刻意不让观众过早的看到座山雕的完整形象, 数次的出现均是脚步特写, 吊足观众胃口。

三、受众心理

检验一部影片的成功, 主要有两个因素:票房和口碑, 这两个因素均取决于受众。《智取威虎山3D》既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由此可以看出, 该片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和对徐克对当代英雄的成功塑造。该片的受众范围涵盖了60后到90后的不同年龄段, 怀着对战斗英雄的崇敬和怀念、带着对徐克导演的敬意、思索武侠与红色英雄的结合, 不同年龄段的受众在影片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存在感。

受众心理是传播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接受需要、接受动机、心理效应、心理倾向构成了受众的心理特点, 而传播与受众之间存在着互动与制约的双重关系, 当传播内容满足受众时, 受众与传播可以形成良性互动。智取威虎山这个故事本身就可以满足几代人的心理需求, 而徐克在影片中所塑造的杨子荣加入了自己对英雄的见解, 既有中国武侠的影子, 也有好莱坞式孤单英雄的烙印, 而这些恰恰符合年轻受众的英雄审美观。

对于受众来说, 真正的动机来自受众本身, 而传播者只需要挖掘受众自身的动机即可, 笔者认为, 该影片对于受众的观看动机来自于两个方面, 第一, 智取威虎山故事本身, 这个故事不但广泛流传, 更是深入人心, 而且, 经过几十年的传播, 主人公杨子荣在人们心目中已神话, 且不论事件本身, 在小说中, 作者已经将此角色提高到一定的历史地位, 引起受众的向往、崇拜;第二, 徐克, 被称之为华语电影“鬼才”, 中国当代武侠电影和香港新浪潮电影的领军人物, 颠覆了传统武侠电影的理念, 从美国学成归来, 带来了好莱坞电影的特色。徐克电影中的侠客, 结合了好莱坞英雄的性格特色, 他用之不竭的想象力, 对电影精益求精的态度, 让他的电影在华语影坛独树一帜, 吸引了不少受众。

综上所述, 通过现代电影手法和徐克对电影独特的解读方式, 红色经典故事智取威虎山成功改编, 可以说, 在商业上面大获全胜、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 让观众眼前一亮。经典故事的选择、现代电影手法塑造、受众心理的把握, 都是该影片成功的关键, 在角色造型、细节处理、布景、特效运用和特写镜头这些关键因素的处理中, 体现了鲜明的“徐克风”, 并且达到了精良的水准, 由此看来, 电影须跟随时代, 不断更新电影艺术和制作理念, 以符合现代电影观众审美!

摘要:红色经典电影1翻拍, 难以突破原剧本的框架、难以达到满意的艺术效果和票房, 向来不被众多导演所选择, 电影怪才徐克却偏向虎山行, 选择传统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作为创作来源。但是, 电影《智取威虎山3D》口碑 (横跨老中青三代) 和票房 (突破8亿) 双赢, 让观众看到了心目中的英雄, 也看到了不一样的红色经典影片。

关键词:红色经典,传奇英雄,现代电影手法,受众心理

参考文献

[1]王天宇.《徐克-心中一直有个杨子荣》[J].走向世界, 2015.1.

[2]刘晓静.助推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三位外援[J].当代电影, 2015.1.

[3]牛梦迪, 李雷.看红色经典如何叫好又叫座[N].光明日报, 2015.1.

[4]廖悦.红色经典的改编与翻拍——以电影《智取威虎山》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 2015.1.

[5]侯李游美.当下中国艺术电影的生存现状及发展策略[J].当代文坛, 2015.1.

近现代红色经典散文 篇3

关键词:“红色经典”;卡里斯马;意识形态;演讲话语

中图分类号:I2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024-02

通常来讲,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的、权威性的,历久弥新能够经受得住时间淘洗并揭示出某种生命之真谛的作品。经典一度被视为能够跨越时空、民族、地域的界限而直抵人们内心的典范性作品,似乎这些作品具备了纯粹艺术的所有特质,而并不反映“飘扬在城堡上空的旗帜的颜色”——任何绝对的话语都注定备受批判。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是简单明了的。而艺术与社会文化语境中各种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正是文化研究的兴趣所在,“文化研究更多地秉持了知识社会学的立场,认为经典以及经典的标准实际上总是具有特定的历史性、阶级性、特殊性、地方性的。文化研究中的文学经典问题被还原为权力问题或从权力的角度进行理解,文化研究的经典理论因此带有极大的政治性”①从文化研究的视角来讲,一部作品经典地位的确立不可否认有群众运用集体智慧加以选择的力量支撑,但此一过程中的权力运作显然是更值得关注的。这些关于革命岁月的文学作品能够经过改编走上今天的文化舞台并被冠之以“红色经典”的美称,能够得以在竞争激烈的荧屏大放异彩,很大程度是因为作品本身的“红色”特征符合了主流话语的意识形态诉求,从而赢得了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因为“红色”所以“经典”。

“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的“红色”特征首先体现在积极塑造卡里斯马式的人物。于震海大义凌然舍生取义的高尚精神、杨子荣独入虎穴穿杨射柳的英雄身手、朱老忠坚毅果敢勇于斗争的毅力无不让观众心生震撼,但这些人物并不是生就的“卡里斯马”,于震海也曾“觉悟不高”有着浓重的男重女轻思想,认为大事“娘们不应该过问”;朱老忠也曾为了报仇而盲目蛮干,空有一身武艺却扳不倒恶霸地主冯兰池,仍然像当年的父亲朱老巩一样面对地主的欺压有心无力。这些出身贫苦心有所想而又难以成功的人物,他们的成熟与其说缘于最终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不如说是受到了代表着正确方向的共产党的启迪,受到了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正确的意识形态的引导。正是党代表的适时教诲让这些具备卡里斯马潜质的人物摆脱原有的小农思想的局限,放弃固有的表面化的斗争方式,从更高的角度更深的层面认清现实找到出路: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从而迅速成长为现实的卡里斯马人物。因此,这些典型人物在故事进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在与周围人物的互动关系中所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即人物的“卡里斯马权威作用”正是共产党所代表的意识形态的优越性正确性的印证,也正是社会主义革命所追求的共产主义这一前进方向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有力佐证。如此一来,“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对于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与当下政权的合法性之间产生了不言自明的关联。

“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的“红色”还表现在运用“演讲话语”对民众进行宣教。卡里斯马人物的能言善辩睿智多谋使得他在面对茫然无措亟待启蒙的民众时自然而然地充当起了“布道者”的角色,因此,在“红色经典”作品中“演讲”话语和场面并不少见。《苦菜花》中,来自抗日民主政府的姜永泉在审判恶霸地主王唯一的大会上对着台下的群众讲到:“乡亲们,从今天起,崑嵛山区的天下就是咱老百姓自己的了!换句话说,咱老百姓自己当家做主了……大家都别怕!有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撑腰,谁要是再当汉奸帮日本人,咱们就坚决镇压他!”《山菊花》中,开篇第一集就是反动政府处决共产党员孔志红的情景,遵从于“红色经典”的惯例,面对断头台下簇拥的百姓,革命者就义前总会有一段慷慨激扬的陈词,在戛然沉默的反动势力面前,给民众做最后一次演讲:“乡亲们,共产党就是要赶走日本人、推翻旧社会,让咱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够翻身当家作主人呐!现在共产党已经带领着工农红军在全国各地为我们打天下呢!并且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万岁!”同样的场景在桃子先子等革命者英勇就义的那一刻再次上演。《红旗谱》中,严江涛在集市上面对众人宣讲反割头税的场景也是群情激扬。这些“演讲”具备共同的几个特点:主体多是高瞻远瞩、顺应时势而又英勇睿智,他们有着“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魅力;身后那个强大的群体——“组织”给予他们以十足的自信和乐观,但是“这种乐观主义不是一种生活态度,而是一种话语,一种叙事,即一种意识形态的感性显现”②;受体毫无疑问就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百姓,他们是隐忍的沉默的而又乐于接受启蒙的;连接主体和受体的就是有着鲜明的主题、高亢的语调“演讲话语”——革命、共产党、贴心人、穷人翻身、解放、当家作主、抗日救国、保卫家园等等具备华丽重叠的能指与宏大高远的所指的语汇充当着演讲的关键词。

这种演讲式的话语不但响彻广场、集市等公众场所,还通过“私人交流的公共化”渗透到私人领域。在“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作品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饭桌上、灶台旁、睡床上……“演讲”话语已经渗进革命者生活的角角落落。这种有着显明的广场色彩的演讲话语进入到私人交流中,继续向受体更是向观众描绘广场演讲中所展示的革命的美好图景。一方面,这种宣讲使预设的意识形态得到完满表达,另一方面,透过从广场到集市再到私人领域内那些蒙受布道者教化的懵懂的脸庞、那些闪烁着羡慕的急切目光、那些因醍醐灌顶而流淌着的笑容,“红色经典”完成了对于卡里斯马人物高大英明形象的进一步映衬,而这种形象的高大英明则仍然归结为它所承载的意识形态观念的顺应时势,归结为它所代表的前进道路与历史发展趋势的完美契合——这一切无疑构筑起“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坚实的“红色”特质。而这种“红色”特质恰恰是当下消费主义勃兴宏大叙事惨遭解构之后的电视剧作品中所稀缺的,因此也是主流话语期待已久的。“红色经典”之所以火热,与其说是因为作品“经典”,不如说是因为“红色”,所以“经典”,进而“火热”。

参考文献:

[1]陶东风.文学经典与文化权力(上)——文化研究视野中的文学经典问题[J].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第3期

[2]潘知常.反美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303.

注释:本文系渭南师范学院研究生基金项目(项目号10YKZ004)研究成果之一。

孤独的经典现代散文 篇4

孤独,当我说到它的时候,我便处在一种孤独之中。

人终归是孤独的,孤孤单单地来,又孤孤单单地去。无论开始还是结束,都仿佛无从谈起一般,因为一个是偶然,一个是必然,只有前后之间的过程是值得诉说的。或者亦可以说是希望与绝望,生伴随着一种希望,死却伴随着一种挣扎的绝望。两者同样地无法选择,又都同样的构筑着人生。

人总是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因为都是为了更好地活着,为了不再孤独,所以这世间便有了爱。爱自然是伟大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拥有了爱就能够不会再孤独了。周国平说: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这句话说得真好,也可以反过来讲:爱源于孤独,也依然要走向孤独。无论是一个人的形单影只,还是两个人的相爱日笃,仍然会有孤独的存在。

有的人为了逃避现实的生活与无奈,以自认为可信赖的观念或方式加以选择,于是有些人投奔于宗教,有些人投奔于庸庸碌碌的生活,更有的人宁愿自甘堕落,投入了罪恶的怀抱。其实细想想无论以何种方式都是一种逃避,只不过其中掺杂了自己的喜好罢了。但结果又能够怎么样?只不过是在自欺欺人,从某一种孤独的氛围里又进入了第二种或第三种孤独之中。也许人生真的应该需要一种大智慧,如若不然又该如何走出这孤独的桎梏。即使像弗洛依德所说的:任何人都将离开父母,依恋妻子,因此人都是脆弱和淫欲的结合体。难道人就不再孤独了吗?那只是一种孤独找到了另一个孤独而已;因为原本脆弱的生命,欲要逃离这种原本就无法逃离的孤独所引发的脆弱感,进而人怀着内心的忐忑向颤栗的那么一点点希望投入了这个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只是在有以躲避最初存在的畏惧感,对于死,对于人世的一切,既显得忧心忡忡,又不得不去下定决心去面对现实。好了,当一切都如愿以偿地变为真实时,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事业蒸蒸日上,并且还拥有那许多能让自己感到充实,欣慰的思想……可这个人仍然是孤独的,仍然会感受到寂寞,甚至空虚。只要是在闲下来的静谧氛围里,那被世俗所一时遮蔽了的,深深蛰伏于内心的东西,便会悄然地得到唤醒。那是一个人真实不虚的另一个世界,在那里孤独正在毫无迟疑的窥视着每一个原本形单影只的灵魂。

而孤独到底属于什么?这是我在前一段时间重读《少年维特的`烦恼》时所要去理解的,就如同原作者以维特口气说的一样:人到底是什么?这理应得到赞美的半个神明!当他最需要力量帮助的时候,他不也束手无策了吗?当他沉湎于欢乐或陷于苦恼时,他不也是全没有退缩吗?当他希冀隐迹于奥妙无穷的天宇时,他不也是重又恢复了迟钝冷淡的思维意识了吗?这真正是一个好的想法,却又难以让我寻找到确实的答案,害得我只是想了又想,几乎想破了脑袋。无奈,最后我只能把它归纳为孤独所遗留的或原本就存在着的病灶。

因为有爱,因为有美好的生活在等着我们,我们才会偶尔得一空闲来颇为奢侈的享受一番内心沉寂了许久又从不曾有一丝一毫遮掩的思想意识。它将会使人感到突兀的不自在,随之而来的便是清晰,澄明,透彻,而借此来寻找到自由的孤独的灵魂。那才是一个最为真实的自己,最为真实的人生。

怀念过去现代经典随笔散文 篇5

红尘陌路,长空紫烟轻飘

季节的风一度接一度轮回

时间如流云般一过无形

站在这变幻漠测的烟雨世上

不禁慨感多多,回首往程

流年里的风景在记忆的舞台徘徊

不断地重复演绎着过去的画面

日子如流水般漂远逝去

我常涩涩地徘徊在记忆里

徘徊在悠长记忆的流河旁

望着随手拈起的水波涟漪

看那懵懂的无知远远流去

幼稚天真的笑脸淡淡泛开

青春的激情点点化雾消散

许下的承诺立下的远志渐渐模糊

曾昔的话语,也续续断落心头

一阵阵岁月腥风从身旁凛过

常恍然发觉鼻子酸酸的眸子湿湿的

原来,原来我在怀念过去

原来我一直在怀念过去

过去,我那一去不返的青春

在那蔚蓝无底的晴天下

我曾是那么地无忧奔跑

在那优幻百变的白云旁

还扬逸着我那载满梦想的风筝

在那片绿茵遍野的草地上

承载着我那满怀向上的激情

在那青茏森森的群山里

我曾是那么的勇敢翻越

在那清水长流的深河里

我曾是那么的尽情滚展

现在,那已成了过去成了记忆

在那一天,就那一个选择

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学校

我、弃学了,我放弃了学业

我放弃了我一直追守的梦

那时,我没有哭

因为知道,那是我自己的选择

知道,一切的更变是我选择的

我,坐上远去的列车

咬紧牙离开了那孕育我的深山

在这灯火闪烁的都市里

望着那些绿洒霓虹的高楼

看着自己这一技无长的身躯

未来,在我眼是那多的黑暗

我迷茫着、徨恐着

我无数次徘环在那繁华的街头上

心却一直凄凄地孤落自己

丝毫融不入那忙碌的`人群里

在那凄落昏黄的路灯下

在那寂静无人的街角

我曾无助地痛声哭过

我曾幽怨悔恨过自己的选择

指间流云,时间总是无声地逝去

无情岁月总是灼下滚滚无尽的沧桑

雁去鸣破静空,事物过已非

在这曾陌生的都市里

我波荡地走过了四季

在这迷茫丛落的四季间

我找到了自己的新目标

在这座曾陌生着我的都市里

我又有了一个低微的梦

过去,我还在怀念过去

还在忧伤那个被我抛弃的梦

只是,我明白了、也深知着

过去终究是过去了的

那已成了记忆,成了我最美好的回忆

现在,青春的枯萎季节

虽然我没有了曾昔的朝气

但我还有如初激情志气

我也还有梦,我的梦很低微

但我会很努力地去把它实现

相信,我能把过去未开的花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赏析 篇6

一、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概述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是对特殊年代的一种特定称呼, 也是对特殊年代美术作品的一种概述,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不仅涵盖了作品诞生时一些政治上的背景, 同时也包含了这类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思想内涵。在那个特殊的年代, 国民拿起画笔为社会主义建设出一份力, 国民没有过多的有关艺术欣赏的方面, 而是更看重美术作品的渲染力、感召力等具有强烈功能性的作用上, 当时正是一个民族在经历了战争洗礼后的阶段, 而美术作品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写实, 所以在那个困难但是每个人都充满希望的年代, 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还原了当时的社会面貌[1]。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诞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当时的社会情况,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综合了写实性、唯一性、历史性、艺术性和文献性等多重特点, 所以使其在中国美术史上仍拥有独一为二的地位, 加上其独特的历史背景, 导致在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很多资料和文化都有所缺失。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得以传承和发展, 对于后人来说,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还有很深的挖掘空间以及巨大的开发价值, 这些经典的美术作品不仅经历了一些特殊的岁月, 而且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给人们心灵上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主要是描绘了一定的革命历史和传奇的历史人物,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见证了中国的发展过程[2]。

二、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存在的意义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在整个美术界都享有较高的位置, 如今我们对这些作品进行认证和深度的解读, 是因为这些经典的美术作品能够帮助我们矫正当前很多人的信仰缺失, 现代社会欲望、金钱、权力的追求导致人们已经失去精神寄托, 红色经典作品可以成为解决精神空虚的办法。

1、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为当代文化创建了新秩序

红色代表了中国革命,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和中国人民的命运、和中国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缺一不可的, 红色不仅代表了中国国家的政治中心, 而且也代表了中国革命的文化。在当时的特殊时期,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是在受各种压迫和控制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 在中国享有重要的地位,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历史革命发展过程, 而且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历程。当前国民越来越盲目的崇拜歌星、影星, 几乎形成了一种病态的追求,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鉴赏的意义就在于它真实的反映了人类在本体意义上的信仰和追求, 让人们追求真正的真善美、而不是被市场经济包装后的“虚伪”文化,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代文化创建了新的秩序[3]。

2、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弥补当下美术作品匮乏的需求

革命历史题材美术的创作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仅如此,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更是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带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文化的作品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质疑和冲击, 这些质疑不仅针对红色经典作品本身, 而且还有对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背后蕴藏的内涵和意义产生质疑。越来越多的人对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产生误解, 而当中很多的美术作品被当代人们丑化和世俗化, 不入流的美术作品开始占领文化领域, 使得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变得很被动。因为不入流文化的入侵, 使得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越来越不被重视, 为了组织这些不好的作品进入文化领域, 需要人们重新对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进行认识和了解,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是阻止肤浅、浮夸的作品进入美术领域的一个强有力的措施,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能够帮助相关部门重新树立起优秀的文化精神, 能够适当的给文化领域提出一些警示作用。

3、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怀旧心理以及现实需求

在欣赏、解读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时候, 总是能让人瞬间回到过去的那段时光, 上了年纪的老人或者是我们的父辈、祖辈, 都是受到红色经典这种文化的熏陶成长起来的, 有的甚至参与了红色经典的诞生。在这些经典的美术作品中所描绘的景象还有人物, 也许是他们真的经历过, 又或许这些人物正是他们心中的大英雄, 这些经典美术作品记录了他们的童年、他们的青春, 也记录了中国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在那个年代, 他们的理想、他们的热情、他们经历过的那种磨难, 这些红色经典美术作品都展现的淋漓尽致, 生动形象的描绘出的这些历史画面能够瞬间唤起他们对过去那段难忘岁月的追忆, 面对现在社会的人际关系交往复杂、尔虞我诈的生存环境, 更加的向往和怀念那时候简单纯朴的生活。

三、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革命现实意义

1、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是中国革命历史性的标签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的价值已经不光是单纯的作为美术作品被那来鉴赏, 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对中国美学美术作品上的渲染力、感召力和审美意义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就是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不仅体现鲜明的免租文化特色, 而且具有时代特征, 是最优艺术感染力的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之一。开国大典有典型的中国审美趣味, 它不但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在美术界也享有盛誉。

2、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反映了特点的群体意识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是在特定时代下产生的作品, 它能够反映一个特定时期的意识形态, 在这些美术作品中还能看到当时人们对这些作品赋予的价值,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被大多数人认同并接受, 甚至弘扬这种美术作品所反映的精神, 是因为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达到了某个群体共识。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能够很好的向人们宣传一定的价值观念, 使人们能够充分的认同这种价值理念,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自身形成的背景和当时特定群体认同的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4]。

四、结束语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是根据历史题材、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 结合美术写实油画这类的表现形式, 在特定的历史情景下所产生的具有时代性、历史性的作品。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能够最大程度真实的还原当时所发生的历史事件, 不仅可以引起人们群众强烈的共鸣和大力宣传革命的效果, 而且能够唤起人们心中最真实的情感, 对革命时期的回忆, 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共鸣。

摘要:红色美术经典作品一般指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选择久经不衰、具有典范性的传世之作,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记录了整个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系列发展和变化, 代表了时代精神, 更承载着历史印记和审美追求。通过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本身的特点对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及大力推进中国文化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作品赏析

参考文献

[1]郝一甲.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赏析[J].美与时代:中.2012 (07) :33-36

[2]张晓峰.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赏析探讨[J].芒种:2014 (21) :213-214

[3]仇志刚.赏析美术经典, 做一个有文化感染力的学生:校本课程《美术经典作品赏析》的实践与思考[J].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3 (04) :55-57

红色龙岩2014继续经典 篇7

春节 到龙岩与神民共狂欢

龙岩位于北回归线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都适合游玩。每年正月,客家县市的走古事、游大龙、闹花灯等乡村狂欢节尤其热闹。

走古事,分布于连城的罗坊和北团的溪尾、下江坊以及隔川等地,尤以罗坊蔚为壮观。走古事,着重于“走”。古事男丁青壮年把三太祖师菩萨轿、彩旗、宝伞置于中间,古事列队抬在外围,奔走在约四百米的椭圆形跑道上。每跑两圈,就休息十分钟,养精蓄锐,鸣一响神铳为号,又开始下次如体育竞赛般的、肩负重荷的800米赛跑,如此重复四次。第五次改跑为游,走“剪刀校”形(即剪刀把的字形)。要走到抬夫精疲力尽,方可鸣数响神铳走出屋背山坪,进村中街道,游回本房宗祠。这样的活动,人们在欢娱中取乐,在竞赛中健身,是一种极具乡土味的民间体育、娱乐活动。

连城姑田游大龙,则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上堡村桑姓农民带头制扎龙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此后各村效仿,相沿成习。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日至十六日,以村或片为组织单位,少则二三条,多则四五条。其龙之大,令人咋舌。100多节龙身,各高2米,长4米,全长达四五百米。龙头更为讲究,仅龙舌直径就达一米,扛时须十几人抬举,号称“天下第一龙”。出游时神铳引路,配以锣鼓、十番乐队。家家户户门前燃松明、点灯烛,鞭炮齐鸣,迎接“龙游大地”,极其壮观。

十大经典

不容错过

民俗文化为这片土地打上深深的烙印,而旅游资源种类多、产品丰富、规模大、保存好,更使其绽放独特光彩。龙岩有1个5A级景区,8个4A级景区以及5个3A级景区,是全国著名的“红军之乡”、“将军之乡”。

1福建土楼·永定景区:作为龙岩惟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也是世界建筑的一朵奇葩。永定土楼分为圆楼和方楼,全县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圆楼像地下冒出的“蘑菇”,又如“飞碟”,冷战时则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核反应堆。

2 古田景区:有着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称的古田会议旧址,旅游景点主要有红四军司令部旧址中兴堂、红四军政治部旧址松荫堂、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写作旧址协成店、中共闽西特委树槐堂、红军桥、红军哨所、中共闽西一大会址蛟洋文昌阁等。

3 连城冠豸山景区:与武夷山并称为"北夷南豸,丹霞双绝"的连城冠豸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景区面积123平方公里,核心景区5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龙湖五个游览区组成。

4 连城培田古村落景区:2005年,被誉为“民间故宫”、“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培田古村落有中国最美村镇之称。30幢明清时的高堂华屋,20座古祠,5处书院,1条千米古街,2座跨街牌坊,组成一个连片成群、规模宏大、布局讲究、设计精美的古民居建筑群村落。

5 连城天一温泉度假村:“天赐养生之汤,一品度假天堂”。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连城天一温泉是碳酸泉,为国内四大医疗优质温矿泉之一,水质温润,富含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尤其含大量对人体最有益的氡和氟,更受人们青睐。

6 梅花山·华南虎园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梅花山,有许多珍稀名贵树种,大量珍贵药材、珍稀野花卉等,还有兽类100多种,鸟类300多种,两栖类30余种,爬引类60多种,浮游动物近百种。有华南虎、金钱豹、云豹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7 新罗龙硿洞:有“洞中桂林”、“华东第一洞”之称的龙硿洞为现已探明的我国特大溶洞之一。洞内空间宏敞,有8个大厅,16个支洞,2000多米游程。层层叠叠,洞中有山,山中有洞。奇异绚丽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石灰石华物发育完整。

8 漳平九鹏溪景区:九鹏溪水上茶乡是漳平天台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之一。景区面积1800公顷,主要特点是奇山、秀水、茶园、密林、珍禽(鸳鸯),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等功能为一体。

9 志高神州欢乐园:位于龙岩市龙腾南路,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项目涵盖大型动漫科技主题公园、八闽娱乐城、星级酒店群、志高国际Shopping Mall、广场商业街区等多种业态。

10 长汀历史文化名城: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长汀,文物古迹遍布全县,包括地下、地面的遗存,寺庙建筑、古墓葬、古城墙、古城门、古器物、古街区民居、古碑刻、古驿站等,都极为丰富。

自驾龙岩乐享指南

龙岩是自驾游的理想目的地。从厦门出发,仅需2小时,从江西瑞金出发,仅需40分钟。目前龙岩已实现“县县通高速”,市区到各景区形成1小时舒适高速圈,方便快捷。市内到各县(市、区)均有多个班次的旅游中巴到各景区。龙岩现有五星级酒店1家(连城天一温泉度假村)、四星级酒店14家、三星级酒店15家以及众多干净舒适的客家家庭旅馆或森林人家客栈,无论如何选择,都能让您宾至如归。

要玩得尽兴,就要先了解当地客家文化、民风民俗以及红色文化,同样,客家美食也不容错过。如白斩河田鸡、永定牛肉丸、连城白鹜鸭汤、涮九品、酿豆腐等。客家美食讲究食材的养生保健效用,注重咸、香、酥、浓。茶余饭后再小酌几杯客家米酒,配上闽西八大干,真是享受。

购买闽西特产,则以纯天然山货为宜。龙岩气候条件良好,各种特产均取自当地生长的纯天然农作物,有闽西八大干,新罗花生,连城地瓜干,漳平水仙,高山茶,武平绿茶,金线莲等。

新年新气象 全面推行统一营销

2013年,龙岩市先后获得“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大中华区·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市”称号,增加2家3A级旅游景区(中川古村落、武平文博园)。目前,全市A级景区达到14个。

2014年,龙岩市旅游局将继续全面推行统一营销,按照“五统一”要求,加强营销中心建设,不断深化和完善统一营销政策、机制、措施,针对不同客源市场、消费群体,定制个性丰富、灵活多样的优惠政策,增加过夜游比重。

创新三种营销方式。一是网络营销。改版升级龙岩旅游网,通过微博、微信互动,扩大龙岩旅游在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并与国内外著名网站合作,提高龙岩旅游宣传实效。二是事件营销。组织策划“清新福建·生态龙岩”PM2.5 PK赛。与全国知名景区展开PM2.5指数竞赛,角逐出空气质量优、生态环境好的景区;组织开展“世界游客筑土楼”活动,活动分为线上与线下两部分,在官网与景区内参与修筑土楼活动。同时,将通过微博、微信平台发布,提升活动的互动性。三是活动营销。组织策划“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系列活动,更好地营造龙岩市旅游活动氛围,加强节庆营销的影响力。

近现代红色经典散文 篇8

1944年,还是在这个莒县北部的山村里,有一位青年人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跟随他的叔父杨克玉,一同参加抗日战争,传承起革命年代的红色抗战基因,他的名字叫杨少兰。

1967年,还是在这个莒县北部的山村里,有一位青年人背起行囊,选择参军入伍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延续着红色革命家庭对党和国家的使命责任,他是杨克玉的儿子杨少剑。

1987年,听革命抗战故事长大,受红色家风影响,又一位青年人踏上参军入伍的队伍,他是杨克玉同志的孙子、杨少剑的侄子杨明修。

,在这个村子里,告别93岁的抗日老兵杨少兰、爷爷杨少剑、叔叔杨明修,告别参军入伍刚退役的哥哥杨洪才,大学刚毕业的他,也参军入伍,传承起这个家族的红色基因,他的名字叫杨瑞。

“四世有军人,世代有党员”,这是一份红色基因的传承,是一份忠党爱国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传承是怎样传下去的?是革命榜样的力量,是精神旗帜的引领,也是耳濡目染的感染。

在这样的家庭里,你能读懂念党情报党恩是何等的真诚,你能在抗日老兵的故事里体会什么是共产党人的红色之魂和精神命脉。

年近94岁的抗日老兵,14岁跟随叔父参加革命事业,成人后便成为一名抗日党员。健硕的他,谈及抗战工作会滔滔不绝地将自己的经历、感悟讲给儿孙们听,每一个故事就像是一个种子,播撒在儿女们的心田中;谈及对党的认识会深情动容地说,一定得跟党走,跟着党走,才知道战斗怎么打,才知道怎么去做工作,而不是憋在家里受“窝囊气”,得多学习理论,念文章……

他把战争年代的故事、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作为孙辈们的成人礼,说给孩子们听;他鼓励自己的大孙子参军入伍16年,始终以自己的 言传身教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他铭记着自己叔父杨克玉在革命事业中的付出,说不能忘记他们,他们真的是用生命战斗过……

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这份要求同样是一名抗日老党员所期望的,从自己的人生信念,到家庭的红色家风,再到最深期许的红色基因传承,他所渴望的本质上还是党和国家的未来能更加美好,他所展现的是一名军人始终不变的本色,他始终把传承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作为自己的职责。

红色长征散文 篇9

刚入学时,我们只顾了学习,每日重复着追分逐名的文字游戏。“丢沙包”、“跳皮筋”、“踢毽子”、“打纸牌”,这些枯燥的游戏,逐渐不能束缚我们翩翩欲飞的灵魂。于是,我们五个女生便开始了绿色童年中的“红色长征”。

一 偷瓜记

我们小学读了六年,换过三个村子。三年级的时候,去了临村商庄。也许是处于这种来回奔波路上的无聊,我们平生第一次做了“贼”。

村外,我们必经之路的旁边有一块地种了菜瓜。这种瓜,成熟之后才会有一种淡淡的甜味。记不清是响应了谁的号召,几只小手伸向了尚未成熟的瓜蛋一子。我啊,可没敢摘,但又怕其他姐妹笑我胆小,情急之下,我捡了一个别人摘下又丢弃的,放在兜起的裙子里。裙子里兜着中午妈妈炒熟,准备去磨炒面的麦粒、玉米粒,最重要的是那三分钱。几个姐妹争先恐后的选大个的瓜时,听到一声猛喝。我们顿时慌了手脚,四处逃窜。玉米地,大豆地,谷子地,我们穿梭而行,最终的集合地点定为桥头。当我们集合在商庄村外的桥头时,几个姐妹仍有收获,而我,裙子里空空如也。一个下午的零食都没有了,尤其心疼我准备用来买拔糖的那三分钱。三分钱买的拔糖,可以吃到晚上睡觉前。

老师正准备上课,瓜地的主人顺迹追到了学校,气急败坏的在老师面前指责了我们。大概意思是,瓜还没熟,摘了糟践,如果熟了,可以来吃。然后是老师的严厉批评,言下之意,大抵如此。我感觉自己的脸烧得厉害,把头垂的很低,恨不得塞一进桌斗里,藏起来。

这次的做“贼”经历,至今想起,胆战心惊。

二 告状记

三年级一年我们换了三个老师。第一个是个女老师,姓吴。

吴老师适时正谈恋爱。有一次她男朋友来找她,给她带了一台“燕舞”牌录音机。办公室与教室仅有一墙之隔,吴老师和她男朋友在小小的办公室里,把录音机的声音放到最大。他们是想遮盖住什么,那时的我们不清楚。但也有个简单的想法,就是他们肯定在说悄悄话。吴老师总是让我们上自习,总是忘了时间,不给我们下课。有时候,我们实在快尿裤子了,不得不出来,自行解决。有的同学见到吴老师正和她男朋友相拥而舞,或是其他亲密接触。看到的同学回来,便发现新大一陆似的和我们汇报。 录音机是用干电池的,有八节吧。电池没电了,吴老师竟然叫我们摊钱。那个时代,一分钱就是我们的命一根子。

忍无可忍!也是天赐良机。偶一日,我们准备上学的时候,在村口遇到了一个老师。听说,爱农学校去了位大校长。经过商议,我们决定扭转路线,直接奔爱农。我们见到了那位胖胖的大校长,大校长坐在一个马扎上,屁一股深深陷入马扎。我们五个轮番哭诉吴老师的三大罪状。一,总上自习;二,日日笙歌;三,剥夺我们的财产。

状告吴老师这一壮举,取得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成效。第二天,学校迎接我们的,便是另一张陌生的面孔。

三 夜路行记

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又转移阵地到了爱农。我们也就开始了上夜校。

有一天晚上上课前,几个同学在教室门口外码上了一溜砖。老师被绊了一个跤,先是命令我们起立。然后,他手举一个笤帚疙瘩指着我们说:“把手伸出来,我看谁的手上有土,就是谁码的砖。”当时我的心里像揣了小鹿,怦怦乱跳。我没码,但我差点被绊倒时,摸了摸砖,手上也有土。还好,由于惧怕那个因为揍人,没了一毛一的笤帚疙瘩,几个同学没用挨揍就承认了。我躲过了一劫。

每天晚上我们都上两个小时的课,因为是晚上,没处玩,中间也不下课。两个小时,我们总好像要被憋出尾巴。好容易熬到放学,调皮又在我们心头滋生。

那时一般的农户没有院墙,我们走的那条胡同,间间隔隔就有好几户。电视需要架在高高的杆子上的天线来接收信号。看到主人一家兴致勃勃的看电视。我们互相对视,心照不宣的走到电视杆前用手转动。屋子里的电视屏幕雪花片片,嗡嗡作响。主人一个台一个台的找,都一样。最后找不到频道的主人推门而出。我们一哄而散。接下来,便是第二家,第三家,无一家幸免。

一样的动作,一样的效果,一样的谩骂。坑坑洼洼中,跌跌撞撞,滚滚爬爬。

我们哈哈大笑,幸灾乐祸的笑声在高高的夜空回旋。

四 说鬼记

上夜校时发生的事比较多,比如前面提过的`给人家转电视天线,还有在铝壶里煮鸡蛋,“啪”的一声过后,成了鸡蛋汤;骑在炉子上烤棉裤,棉裤被引燃;冬季被老师骑着车手举木棍赶着长跑;冬天砸个冰窟窿钓鱼,最为传奇的一次,是夜校说鬼。

一天晚上没电,我们点着蜡。那是总停电,我们都有备存。一人桌角一颗白蜡,白蜡的光比红蜡的亮。老师说出去有点事,告诫我们不许说话。后来也许是时间太久了,有的同学熬不住了,说起话来。在烛影摇曳的夜里说什么最恐怖?当然是说鬼了。我们姐妹中有两个参与并策划了这次“说鬼记”。班上年龄最大,个子最高的男生被吓得嚎啕大哭,眼泪成双成对的落下。

老师回来了,知晓了事情的原委后,给了夜里他们犯错误以来最大的“奖赏”,往几里外的水站跑一圈再回来。我庆幸自己没参与,同时也为他们担心。这么远的夜路啊,肯定又累又怕。

第二天,街上盛传着一首打油诗“黑夜我们说鬼魂,吓得同学丢一了魂。哭爹喊娘非告状,老师罚我们跑一趟。”

悠哉,悠悠哉!

五 摘枣记

我们的童年时代没什么零食。一宠一孩子的家长会做一种“嘎巴”,把面和红糖和在一起,擀成薄片,切成小块,在锅里烘干,烤脆。我们的家长中没有一个会这个手艺。我们除了用一分、二分钱买几块糖疙瘩,就是搭伴找食儿吃。榆钱、野桃、野杏、最值得回味的是酸枣的味道。

酸枣长在堤坡上,那片生长酸枣的堤坡离学校很远。我们早早的吃了午饭,十一路大步行军。她说这的好,我说那的好,摘出哪颗酸枣都免不了被刺划,被刺扎。兜里,袋里辛辛苦苦的装满了,我却被马蜂蛰了脖子,有的说,抹点大葱里面那种黏黏呼一呼的东西就可以好。我们又四处找大葱,终于找到后,抹了,一样,只是弄的脖子周围黏黏一糊糊,再加上汗液,心痛欲碎。疼痛难耐,不得不回。走到村边,看到几棵挂满大红枣的树。那种枣,两头尖,中间鼓,老人称之为“棱枣”。有同学吃过,又脆又甜。看看满载的酸枣,再看看满树的“棱枣”,我们垂涎欲滴,既来之,则摘之。

紧赶慢赶,我们迟到了近一节课。看到老师黑乎乎的脸,我们就知道在劫难逃了。凯旋而归的我们霎时变成了斗败的蟋蟀,不寒而栗。战利品全部充公。

最惨的是我,一起写检查的时候,我大着个脖子。

上一篇:高校基建工程结算审计风险成因分析下一篇:六上语文作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