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选修4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1)⊿H=-57.3kJ/mol。向1L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
②浓硫酸
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H1、⊿H2、⊿H3的关系正确的是()
A.⊿H1>⊿H2>⊿HB.⊿H1<⊿H3<⊿H2 C.⊿H1<⊿H2<⊿H3
D.⊿H1>⊿H3>⊿H2
2.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6molB,发生以下反应:4A(g)+6B(g)4C(g)+5D(g)。若经5s后,剩下的A是2.5mol,则B的反应速率是()A.0.45 mol / L·s
B.0.15 mol / L·s
C.0.225 mol / L·s
D.0.9 mol / L·s
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根本原因是()
A.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相等
B.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
C.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
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4.已知反应mX(g)+nY(g)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 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若平衡时X、Y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X、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m 5.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6.对可逆反应:A(g)+3B(g)
2C(g)∆H <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升高温度v(正)、v(逆)都增大,但v(正)增的更大 B.增大压强v(正)、v(逆)都增大,但v(正)增的更大
C.增大A的浓度v(正)会增大,但v(逆)会减小 D.采用催化剂一般v(正)、v(逆)同时增大,而且增大的倍数相同
7.右图是关于反应A2(g)+3B2(g)2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平衡移动图象,影响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
A.升高温度,同时加压
B.降低温度,同时减压
C.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
D.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使用催化剂
8.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2∶2∶1。保持温度不变,以2∶2∶1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B、C,则(C)
A.平衡不移动
B.再达平衡时,n(A)∶n(B)∶n(C)仍为2∶2∶1 C.再达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增大
D.再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9.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合成氨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 C.反应CO(g)+NO2(g)CO2(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变深
D.对于2HI(g)H2(g)+I2(g),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 10.可逆反应mA(g)+nB(g)pC(g)+qD(g)的v-t图象如下右图,如若其它条件不变,只是在反应前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则其v-t图象如下右图: ①a1>a2 ②a1b2 ④b1
2⑦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 ⑧右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更大,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②④⑤⑦
B.①④⑥⑧
C.②③⑤⑧
D.①③⑥⑦
11.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
c(CO)c(H2O)。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
c(CO2)c(H2)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2O
CO2+H2
12.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2(g)+ H2(g)CO(g)+ H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O)的大小顺序是()
物质
物质的量 实验
CO2 H2 CO H2O
a mol a mol 0 mol 0 mol 甲
2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乙
0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丙
a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丁
A.乙=丁>丙=甲
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13.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2Z,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33%
B.40%
C.50%
D.65% 1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气)+N(气)R(气)+2L此反应符合下面图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B.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C.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D.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 15.在两个恒容容器中有平衡体系:A(g)2B(g)和2C(g)D(g),X1和X2分别是A和C的转化率。在温度不变情况下,均增加相同的A和C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1降低,X2增大
B.X1、X2均降低
C.X1增大,X2降低
D.X1、X2均增大
16.298K下,将1mol蔗糖溶解在1L水中,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G = ∆H-T∆S和∆S的变化情况是()
A.∆G>0,∆S<0
B.∆G<0,∆S>0
C.∆G>0,∆S>0
D.∆G<0,∆S<0 17.某温度下,反应SO2(g)+
1O2(g)2SO3(g)的平衡常数K1=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2SO2(g)+ O2(g)的平衡常数K2的值为()
A.2500
B.100
C.4×10-D.2×10-2
18.已知:4NH3(g)+5O2(g)== 4NO(g)+6H2O(g)△H=--1 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二、填空(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46分)
19.(10分)在100℃时,将0.200 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2L抽空的密闭容器中,每隔一定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表格:
时间 C(N2O4)C(NO2)试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平衡时四氧化二氮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20s时四氧化二氮的浓度c1=________mol·L-1,在0~20s时间段内,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mol•L-1•s-1。
(3)若在相同情况下最初向容器中充入的是二氧化氮气体,要达到上述同样的平衡状态,二氧化氮的初始浓度为________mol•L-1。
20.(12分)将一定量的SO2和含0.7mol氧气的空气(忽略CO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O2
催化剂 加热 0 0.100 0.000 c1 0.060
0.050 c2
c3 0.120
A 0.120
b 0.120
2SO3(正反应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中的混合气体通过过量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了21.28 L;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吸收O2,气体的体积又减少了5.6L(以上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填字母)
a.SO2和SO3浓度相等
b.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欲提高SO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向装置中再充入Nb.向装置中再充入O2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升高温度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K可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__________,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_________________。(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4)求该反应达到平衡时SO3的转化率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
21.(12分)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H2O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的N2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mol液态肼和足量H2O2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kJ的热量。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H2O(l)====H2O(g);△H=+44kJ·mol-1,则16 g液态肼燃烧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kJ。
(3)上述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大量的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N2(g)+2O2(g)====2 NO2(g);△H=+67.7 kJ·mol-1,N2H4(g)+O2(g)=== N2(g)+2H2O(g);△H=-534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写出肼与NO2完全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已知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在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A和1mol B,保持恒温恒压下反应:A(g)+ B(g)试回答有关问题:
(1)升温时,A的反应速率___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C的反应速率___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此时 v(A)_____v(C)(填“大于”、“小于”或“相等”)(2)若平衡时,保持容器容积不变,使容器内压强增大,则平衡_______。A.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一定不移动
D.不一定移动
(3)若使温度、压强在上述条件下恒定不变,在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和2 mol B,则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容器的容积为_______。
C(g)△H<0。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40%。参考答案
1.D 2.C 3.D 4.B 5.C 6.B 7.C 8.C 9.D 10.C 11.B 12.A 13.D 14.B 15.A 16.B 17.C 18.C 19.(1)N2O42NO2
60(2)0.070 0.0015(3)0.2 20.(1)bc
(2)b(3)94.7% 21.(1)a +g=1.3(2)0 1.3(3)0 0.4
(4)0≤b≤0.9 222.(1)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越大
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2)0.03(3)①平衡 大于 ②d a
23.(1)加快(2)D(3)40%
一、说方向定位, 强化目标意识
很多教师在命题时缺乏前瞻性, 往往将自己认为的“好题”堆砌在一张试卷上, 有的甚至把竞赛题放在其中, 造成偏、难、怪的现象, 这都是对考试方向与目标缺乏正确的认识与定位。
教师命制的试卷大多数是期中、期末、单元试卷, 通常是阶段性水平考试, 与高中会考 (终结性水平考试) 和高考 (常模参照性考试) 有着本质的区别, 阶段性水平考试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次检查、比较、回顾与反思的机会, 以便发现自己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调整和指导后面的学习与教学。
如某次期中考试一位数学老师对“高二数学试卷”命题目标的描述:
以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选修1-1第1章为命题重要依据, 紧扣《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江苏省高中数学教学要求》, 参考江苏省《考试说明》, 不回避重难点, 要回避繁难及补充拓宽的课本外内容;加大思维量, 减少计算量;重通性、通法的考查;着力体现检测功能、导向功能;难度在0.75;知识点覆盖100%。
二、说试卷内容, 强化整体意识
说内容的过程就是命题老师对教材知识、教学要求、学生状况的认识与思考梳理的过程, 首先要列出双向细目表, 本次考试范围为高中数学必修5, 再加高中数学选修1-1 (2-1) 中的四种命题与充要条件, 具体内容见后表。
三、说命题依据, 强化推理意识
命题的依据通常是教材、教辅、学科课程标准、省教学要求和学生现实整体状况, 参考高考学科试卷的格式与内容, 因为学生毕竟要参加高考, 接受人生一次重要的检验。
按照《江苏省高中数学考试说明》, 高中数学必修5共有三章7个知识点, 再加1-1 (2-1) 的四种命题与充要条件2个知识点, 共9个知识点[1], 其中4个C级要求、两个是B级要求、3个A级要求:通过《双向细目表》可以清楚看出本次测试的内容详细情况及能级分布, 便于确定解答题及填空题的编选, 确保C级重点考查, 及时把握编题方向, 动态控制试卷的质量。
填空题编制。填空题编制重在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的考查, 以课本的原题或原题变式为主;填空题的1—5题定为送分题, 6—12为中档题, 13—14为把关题, 编题时, 考虑到不同层次中各个知识点的均衡分布, 以及相同知识点的不同思想方法的兼顾。
解答题编制。解答题重点考查C级内容, 兼顾B级内容, 前3题为送分题, 后3题为把关题。我们在命题时呈现了较多学生易于上手, 但不容易完全解对的题目, 易于上手”便于提高学生信心, “不易完全解答”有利于突出诊断功能。
试卷的组配。 (1) 根据编好的试题, 按题型及试题难易程度认真进行排序, 做到易在前难在后才有利于学生顺利答题, 但有的需要兼顾是否容易入手来考虑, 例如18题实际难于19题, 但19题学生对“题境”不熟, 看不到或走错路不易上手, 18题虽然难, 但学生都知道怎么下手, 所以让其在前。 (2) 兼顾到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考法, 如解三角形中考了3、6、9、12、13、15五个小题和一个大题, 3、9、15都是考正弦定理, 但3题考的是已知两边及一对角求另一对角, 9题是考已知两角夹边解三角形, 15题虽然是已知两边一对角但是它是以外接圆半径的形式给出, 6、12都是考余弦定理, 但6考查的是已知三边求角问题, 而12考的是已知一角求边的问题;再如1、10、11、18都是考一元二次不等式, 但1是考分式, 10是考方程与不等式的关系, 11题是恒成立问题, 18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避免了重复。
四、说题目来源, 强化公平意识
命题时, 部分教师会参考一些报纸、教辅、杂志、成卷 (部分知名学校试卷、自己用过的试卷、报纸杂志的检测卷等) , 有的甚至大块地选用, 对此, 在组织命题时要明确提出要求, 会卷时要讲清题目 (特别是分值大的题目) 来源, 确保考试的公正公平与信度和效度。
通常原题选用可以限于教材、学生通用的教辅, 从其他资料选择的题目首先同一份资料不能选用两个及其以上的题目, 其次要对题目实行背景、数据、图像、设问的适当改编, 提倡自编原创题, 但不能多且要慎重, 因为这类题容易出现不严密、甚至是逻辑上的错误[2]。
原创题是试卷的亮点, 一张试卷要想题题出彩是不可能的, 并且题题出彩的试卷一定不是好试卷。
本张试卷的1~11、13、14题为课本题目的原题与改编题, 15~18、20题为部分大市模拟卷和高考卷的改编题, 原创题为填空题的12题, 解答题的19题。
例如填空题第7题:如图, 在边长为2的等边△ABC中, 连结各边中点得△A1B1C1, 再连结各边中点得△A2B2C2……如此继续下去, 则△ABC、△A1B1C1、△A2B2C2、……、△AnBnCn的面积和.
答案:
本题是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38页第7题改编题, 原题是求证面积成等比数列, 改成求这些三角形的面积和, 考查的是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属中档题, 这里的一个陷阱是并非n项而是n+1项, 这也是我没有叫Sn求的原因, 兼顾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及细心程度, 评讲时可以变化讲解, 如求周长和等。
填空题第11题: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
(m+1) x2- (m-1) x+m-1≤0, 对一切x∈R恒成立, 则m的取值范围是
本题是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94页第11题第 (2) 小题改编题, 是将x的系数m改为 (m-1) 而已, 主要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中恒成立问题, 考查了函数与方程思想, 属中档题, 讲解时可以考虑各种情形。
五、说试卷预期, 强化责任意识
为了试卷的内容、形式、结构、梯度、难度等的科学与合理, 我们要求命题教师不光要选题、编题, 还要认真地、全面地、实际地做题, 切实感受整张试卷的综合效应, 深刻而精确地对试卷进行相关参数的预期, 以题的“卷感”, 体味学生的“困惑与艰辛”。
估计难度。预计难度在0.7~0.8之间。一是从计算量上进行估计, 命题老师认真试答了试题, 并对试卷进行多达八次修改, 从而控制了难度, 另外就是从思维量上估计, 80%的学生用90分钟 (75%的时间) 可以拿到135分 (85%的分) 。考虑到全县1.5万学生使用该卷, 再加上学生心理因素, 因此估计整体难度在0.75左右。
六、说重点题目, 强化过程意识
例如解答题第18:已知函数f (x) =x|x-a|+3x-4, a∈R.
(1) 当a=0时, 解不等式f (x) ≤0;
(2) 当x≥a时, 解不等式f (x) +4>0.
解: (1) a=0时, 不等式f (x) ≤0为x|x|+3x-4≤0
1°x≥0时, x2+3x-4≤0, 解得-4≤x1, ∴0≤x≤1…………3分
2°x<0时, -x2+3x-4≤0, 恒成立, ∴x<0, …………6分
综上可得:所求不等式的解集为{x|x≤1}………8分
(2) 当x≥a时, 不等式为x (x-a) +3x>0,
即x[x- (a-3) ]>0
(1) a-3=0, 即a=3时,
解得x≥a…………10分
(2) a-3>0, 即a>3时, , 即或x<0x≥a
解得x≥a…………12分
(3) a-3<0, 即a<3时,
1°当a≤0时, x>0
综上所得:当a≥0时, 不等式的解集为{x|x≥a}
当a≤0时, 不等式的解集为{x|x>0}…………16分
对函数与不等式问题的考查是江苏高考试卷的一大特色, 分类讨论思想又是高考反复考查的重点。因此,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思想、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分类讨论思想, (1) 题考查的是分段讨论, 即对第一未知数讨论, 结果必须并; (2) 题考查的是分类讨论, 是对第二参数讨论, 所以结果不能并, 属难题。本题的难点是学生容易忘记把讨论的结果与大前提求交, 即二级讨论, 这与2011高考试题第19题的思想方法类似, 本题容易上手, 学生都知道怎么做, 但很难得全分。通过对本题的思考与求解, 可以强化学生的解题规范, 如果写成不等式组形式解题就不会出现漏掉求交集问题, 而且可以简化解题过程, 降低解题的繁难程度, 让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得到有效的训练。本题源自2010年某大市模拟试题的改编。
解答题第19题:如图, 已知半径为6的扇形AOB的圆心角为150°, 过半径OA上一点D, 作直线CD垂直于半径BO, 且与BO的延长线交于E, 与弧AB交于C, 当D在半径OA上移动时
(1) 求△OEC的面积S△OEC的最大值;
(2) 求△ODC周长L△ODC的最大值.
解: (1) 在△OEC中, ∵OE⊥EC, OC=6,
∴OE2+EC2=36, …………2分
又∵OE2+EC2≥2OE·EC, (当且仅当OE=EC时取“=”)
分
∴当时, S△OEC取得最大值9
(2) 在△ODC中, ∠ODC=∠OEC+∠EOD=120°
∴OC2=OD2+DC2-2OD·DCcos∠ODC, …………10分
即OD2+DC2+DC2+OD·DC=36
即 (OD+DC) 2-OD·DC=36
又∵, 当且仅当OD=DC时取“=”…………12分
∴, 即 (OD+DC) 2≤48,
∴当时, OD+DC取得最大值…………14分
∴当时, △ODC的周长取得最大值…………16分
本题可以算是原创题, 实际是由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115页复习题14题和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24页复习题第7题的合成题, 属中档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在变化的过程中找到不变的条件解题, 可以用正弦定理解, 也可以用余弦定理解, 也可以用和积不等式解, 还可以用函数解;可以设线段为变量, 也可以设角为变量;可以设一个参数, 也可以设两个参数;着力体现“入口宽”的特点。但本题的题境对学生来讲比较生疏, 所以放在第19题, 评讲时可以用多种方法讲解, 开拓学生的思路。
解答题第20题[3]:在数列{an}中, , 在数列{bn}中,
(1) 证明:成等比数列, 并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2) 求数列{bn}通项公式bn;
(3) 是否存在实数λ, 使得对一切n∈N*恒成立, 若存在, 求出λ的取值范围, 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1) 证明:∵3anan+1=4an-an+1, ∴,
又∵是以14为首项, 1/4为公比的等比数列1/4…………4分
综合 (1) (2) 得…………16分
本题是改编题, 原题是《中学数学月刊》2008.11期第35页, 前黄高级中学宋书华老师的文章《基本不等式在数列证明中的妙用》中的例1, 原题是“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 求证:
, 我是从出发, 先构造出{an}的递推公式, 然后再由构造出{bn}的递推公式, 从而得到 (1) 、 (2) 两小题, 第三题仍然是原题, 最后考虑到路子太窄, 再加上考求和的太多, 所以改成现在的问题, 之所以能改成现在的问题主要是考虑到{an}、{bn}都是有界数列, 通过系数调整一定可以实现范围大小的控制;第 (3) 题还补充了前面没有分离参数方法的不足, 并且引入了函数的单调性和不等式;属难题, 讲解时可以考虑补充原题的证明部分, 了解这种证明的思想方法, 以及改编问题的策略。本题针对少数优秀生和参加“奥数”培训的学生, 但对大多数学生, 第 (1) 题甚至第 (2) 小题完全可以拿下, 这就看学生的品质与智慧了。
七、说考后感受, 强化反思意识
考试后, 命题老师要认真地做好试卷分析, 通过对考试对象 (相关学生和参与同场考试的部分教师) 的访谈、与阅卷教师的讨论、对考试数据的分析, 结合命题前的预期, 总结命题的得与失。
通过说卷的形式锻炼和提高年轻教师驾驭教材与课堂的能力与水平, 对提高教学能力与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还可以“说高考试卷”、说学生试卷、“说题”等, 引导年轻教师认真研究与思考, 挖掘“卷”、“题”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江苏省考试院.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 说明.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1.
[2]魏良亚.感受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亲和力.教学与管理, 2009 (2) .
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硅酸盐种类很多,大多数难溶于水,最常见的可溶性硅酸盐是Na2SiO3,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又称泡花碱,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可以作黏胶剂和木材防火剂。硅酸钠水溶液久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有白色沉淀生成)
传统硅酸盐工业三大产品有:玻璃、陶瓷、水泥。
硅酸盐由于组成比较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氧化物前系数配置原则:除氧元素外,其他元素按配置前后原子个数守恒原则配置系数。
硅酸钠:Na2SiO3 Na2O·SiO2
硅酸钙:CaSiO3 CaO·SiO2
高岭石:Al2(Si2O5)(OH)4 Al2O3·2SiO2·2H2O
1、化学平衡常数
(1)对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之比为一常数,该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2)平衡常数K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即反应限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可以进行得越完全。
(3)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对于给定的可逆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4)借助平衡常数,可以判断反应是否到平衡状态:当反应的浓度商Qc与平衡常数Kc相等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1)平衡转化率是用转化的反应物的浓度与该反应物初始浓度的比值来表示。如反应物A的平衡转化率的表达式为:
α(A)=
(2)平衡正向移动不一定使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提高。提高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另一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提高。
(3)平衡常数与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之间可以相互计算。
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温度的影响
升高温度使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使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平衡常数实现的。
(2)浓度的影响
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一定时,改变浓度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化工生产中,常通过增加某一价廉易得的反应物浓度,来提高另一昂贵的反应物的转化率。
(3)压强的影响
ΔVg=0的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状态不变。
ΔVg≠0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态物质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4)勒夏特列原理
《五猖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江浙一带有关庙会的一些民俗,从而热爱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
2了解封建家长制的作风对活泼天真的孩子的天性的扼杀和影响,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3理解散文先扬后抑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关于作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以来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和旗手。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著作宏富,是中国现代小说,杂文的开山祖。成就也极可观,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深远。
《朝花夕拾》: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
初中学过《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略谈。
二、关于“五猖会”
农历五月一日至中旬,是江浙一带地区五猖庙会之日。届时四乡百姓云集海阳烧香,祈求五猖神主驱鬼祛邪,消凶化吉。庙会游行,“前引”锦旗开路,“执事”沿途管理杂役。青白黑红黄绿蓝各色旗子飘扬,十景担、肃静牌、万民伞、纸扎猪马牛羊偶像、牌楼跟上、接下是地方戏队伍、杂耍队伍。
此庙会起源于明初。朱元璋和陈友谅在皖南曾打过几年拦锯战,军士百姓死亡枕籍。朱做了皇帝后,下令江南百姓,村村建“尺五小庙”,阵亡士卒“五人为伍”,受百姓供奉。《明史》记皇家祭祀有“阵前阵后神祗五猖”之说。
如此世代相传,便衍成香火极盛的五猖神庙会。
三、通读全文,解决以下问题:
1、把不懂的字词句或不懂的内容标记出来;
2、找找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赛会,分别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3、思考并和同桌讨论作者的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
四、再读课文,讨论、探究。
1、质疑问难,解决上述问题1;
2、讨论列出小标题;
3、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
盼望(失望)--羡慕(书上描绘的)--神往(参与)
--欣喜若狂--忐忑、索然无味
4、从作者看“五猖会”前后情感的变化中,你觉得作者在本文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产生了怎样的感想?得到哪些体会?
5、体会这种先扬后抑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第二课时
一、美读,品味语言。
鲁迅是个语言大师,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他往往能有生动、贴切、精到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内蕴。
1、品读文中精妙的比喻句,完成[思考.探究]三;
2、鲁迅的作品常常象一支标枪、一把匕首,常常在行文中、在不经意处,给敌人、给丑恶的现象、给荒谬的观点迎头一击,而这些地方,往往闪耀着作者智慧的光芒,显示了作者疾恶如仇的思想。请把文中这样的地方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二、谈感悟。读完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引起了你强烈的共鸣,或者说使你产生了很多感想?请把你最“感动”的`地方指出来,说说为什么?
三、印发资料:
《读〈五猖会〉有感》
鲁迅小时候要去看五猖会,难逢的盛大的庙会,笑着跳着,兴奋的不得了。正要出发,父亲就命令他背书,这犹如一盆冷水泼在了他的心里。待他读熟了,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了,父亲才准他去看会。大家高高兴兴的陪他出了门,但他并不高兴,至今还诧异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叫他背书。
读完此文,使我明白了这么一句话:名人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天下的父母其实都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有一日出人头地,光耀门媚,而且这种欲望十分强烈,犹如一股暖流促使“他”父亲逼孩子读书,占据孩子的自由空间。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凡事不能生搬硬套。这样下去,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孩子丧失了学习兴趣,长此下去可能使孩子会产生恐惧心理。
作为家长一片苦心,我们都理解,也是为我们好,不惜绞尽脑汁为我们创造好的环境,让我们安心读书。
但是也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想,童年是孩子的黄金期,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胜过金钱,它不允许任何人来玷污它。
另外,家长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应学习学习孔老夫子的教育方法,要“应才施教”,不应驴唇不对马嘴。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替他们想想。
考试总结
高二(1)(2)班地理石磊
紧张的期中考试已经过去,现就本次考试地理学科总结如下:
一、总体结果分析:地理学科一本上线2人,二本上线10人,比期末考试有了进步,但也存在分数不够高、集中度不高,学生知识基础不牢等问题。
二、试卷分析:
1、试卷的综合性不强,虽然也涉及必修部分内容但考察范围有限,综合考察的较为基础。
2、试卷难度不大,选择题多是对课本基础的理解,能力题相对较少。
3、学生丢分主要表现在 a审题不清
B区域地理知识欠缺 c答题综合性和得分意识不强 d读题能力有待提高。
四、措施:
1、加强薄弱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引导,多和学生交流。
2、讲课和练习中加强对必修知识的穿插。
3、在得分意识得分能力方面多引导,减少不必要的丢分。
男的家里非常有钱,他的父亲是某省的省长,而女孩家里却一贫如洗,她并不是很美,一身的粗布麻衣,按理说她怎么也配不上像男孩这样的有权有势,人又长的帅的人。但一次偶然的相遇,让他们互相爱上了对方,然后他们开始了爱情的拉锯战。
终于,他们找到了可以避雨的地方,两人一起跑了进去。据大学毕业只有半个多月了,他们就要分开了,男孩根本不想放弃这来之不易的爱情,但他知道他必须面对现实,浪漫背后那残酷的现实。
男孩用他那双充满温情的双眼深深注视眼前这个女孩,心里暗想道:“唉!也许这是我最后一次为你遮雨吧!”他突然站起来对着女孩说道:“我们分手吧!”那男孩为男孩擦去雨露的双手停在半空中。眼中泪花正在深深地打转。她明白自己配不上他,她明白自己与他始终要分开,虽然自己早已知道了这个答案,但当自己亲耳听到时,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回首转身,向雨中跑去,慢慢消失街头。男孩默默注视着那伤心憔悴的背影离去,缓缓走在大街上想着自己与她曾经的浪漫,与生活中的现实。让他心力憔悴。他任由雨水打在那帅气的脸庞上,泪水混杂着雨水一起滑落,手中拿女孩的粗糙的手帕还残留着余温,温暖着他的手心。他明白生活中的浪漫就此结束,现实的残酷已经到来。唉!要是自己是一个穷小子多好啊!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1.A(B项,“广告人即推手”不对,这应该是两个概念;另外,推手网络发帖是由目的的,并非无意。C项,文中无“观众谩骂”“毫无原则”等信息。D项,“催生了一批电视剧推手”错误,不是广告催生的,而是电视剧催生的,原文是“一些电视剧从网络论坛红到荧屏,凭借话题取胜,直接催生了一批为电视剧造话题的‘推手’”)
2.C(前后分局不存在条件关系,“软广告”只是更加有效地手段而已,而“电视剧才能从网络论坛红到荧屏”是“凭借话题取胜”的)
3.C(“该电视剧的收视率定会更高”说得太绝对。电视剧的收视率的高低要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电视剧制作的钱用得多,这只是提高收视率的一个方面。另外,“选秀”虽然不能走极端,但也不可草率,角色的选拔也是很重要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C(幸:希望)
5.B(①句说他劝说的结果;④句说的是许纵;⑥句是作者评价,属间接表现)6.C(推荐许纵的是“旁一人”而非李绅)
7.⑴第二年,李锜因为骄纵的原因被朝廷知道,下诏召他进京,李锜托病打算不去,门客没有敢劝说他的。
⑵李锜又用刀胁迫他,让人更换纸张,依然如此。
翻译李绅,本来是赵地的人,搬家到吴地。元和(唐宪宗年号)元年,和他同宗的节度使李锜(宗臣,与君主同宗之臣。锜,指李锜)也在吴地,李绅因为考中进士,回到吴地,拜见李锜。李锜让李绅住下,和他整天游玩宴饮。李锜看中他的才能,留他担任书记(书记,掌管文书记录之官)。第二年,李锜因为骄纵的原因被朝廷知道,下诏召他进京,李锜托病打算不去,门客没有敢劝说他的。李绅坚持劝他,李锜听不进去,李绅又无法离开。恰逢留后使(留后使,朝廷设置牵制节度使之官)王澹专们打点李锜出发(强制他出发),李锜的怒气开始因为王澹而积累,暗地里让士卒谋划吃掉王澹。起初,士卒中应当接受犒劳和赏赐的都聚集在府中接受赏赐,中贵人(命王宠信的宦官)亲临视察,以至与到了中午得到赏赐的军士们都还不解散,一起呼喊说:“王澹叛逆,应当被吃掉。”吃完了王澹以后,众人就捉住中贵人胁迫他说:“你打算顺从众人的意思,还是愿意被众人吃掉?”中贵人说:“请问你们什么意思?”众人说:“你替我们写信报告给皇上,恢复李锜的职位。”中贵人害怕,假意允诺了。召来书记官起草文书。李绅听说以后,藏在李锜的府内,众人找不到。等到中贵人来了,催促李锜出发,李锜更加恼怒,急切召来李绅,给他纸笔,让他起草奏章。李绅坐在李锜的面前,假装惶恐害怕,笔摇纸颤,写不成字,全部涂抹掉,好几十行都涂黑了,更换纸张也使如此,几乎把纸都用光了。李锜抓着李绅大骂说:“你怎么敢这样!你打算追从你死去的父母吗?”李绅回答说:“我不是不愿意活了,只是因为从小生长在书香门第,不曾听到过兵器的响声,今天突然这样,我都不知道自己的魂魄在哪里,如果一定得死,如果死在您的前面,是我的荣幸!”李锜又用刀胁迫他,让人更换纸张,依然如此。旁边有一人对李锜说:“听说有个叫许纵的侍卫,尤其擅长起草军中文书,李绅不值得您等了,请您把许纵召来。”许纵到了,李锜亲自口述,文书所写的全都按照李锜的意思。于是李锜把李绅囚禁在润(地名)的监狱,军队解散以后,才出狱。许纵最后因为谋逆被处死。
称赞说为害江东时,那坚持高尚节操的人有李云、李绅。李云因山中刘腾写文章而光大。李绅的事迹未被称道,李绅供职于李李锜亲近之处,一举一动有一点不忠诚,那么就立刻被众人吃尽。但李绅不顾及这些,而明白表明自己的态度像这样。可以说面对大节而不能被改变节操。(《文苑英华·李绅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一树寒梅,疏影横斜,闲静幽独,胜境超然,凌霜傲雪的形象,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体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
9.此词起首二句也是采用同样的手法,它不正面点破“梅”字,而是从开花的时间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较:说它是花么,春天还未到;说它是雪呢,却又香得出奇。前者暗示它在腊月里开花,后者表明它颜色洁白,不言腊梅而腊梅自在。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⑴萍水相逢⑵悟已往之不谏⑶渺沧海之一粟⑷无边落木萧萧下 ⑸日薄西山⑹驽马十驾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1.⑴解析:A.小说并未体现作者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的意思。E.未能把握D的主要性格特征。
答案:AE
⑵ ①共同的经历:海龟一次次为了香蕉把人驮过海;D一次次为了职称不断地苦干。②共同的命运:海龟始终得不到应该得到的香蕉;D也没有评上应该评上的职称。③共同的性格:实干苦干,任劳任怨。⑶ 小说通过塑造与海龟有一样特点的D的形象,反映出当代社会竞争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D不把海龟真实的结果告诉女儿,是他不想让不公平的现实伤害女儿心中美好的情感。
⑷ 示例1:小说明线写D给女儿讲海龟的故事,暗线写D评职称的进展情况,这样双线安排很好。明暗线交替进行,虚实结合使小说内容更丰富,不单调;D和海龟又有共同的地方,交替进行叙述描写,能互相映衬,更好地塑造与海龟有一样特点的D的形象;能含蓄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主题。
示例2:这样叙述内容混乱,一会写D给女儿讲海龟的故事,一会写D评职称的进展情况。使小说的内容混乱而松散,线索不明晰,小说不停地变换叙述使人物的刻画不集中,主题不能在完整的情节和人物的刻画中清晰地表现出来。(观点要明确,论述要完整)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A(“附庸风雅”指的是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活动,是个贬义词。说成都人夜生活丰富多彩,用“附庸风雅”这个含有贬义的成语形容不妥)
13.C(A前后关系是转折关系,不是因果关系,可将“所以”改成“但是”;B“很年轻,二十二三岁的模样,长的白净、娇小、好看,撑着伞,带我们看翠湖”的主语不明确,是小康,还是姓石的姑娘,还是他们两个?表意不明;D “不但”应在“美国”之后,语序不当)
14.C
15.示例:奶奶,这药每天早上吃半片。(称谓1分,陈述对象“这药”2分,吃法2分)16.示例一:平凡是一眼清泉,如果你停止喷涌,终将变成一口枯井;平凡是一棵老树,只要你愿意吐绿,也会摇曳一片春光。
示例二:平凡是一枚铁钉,如果你甘于腐朽,终将化为一撮锈尘;平凡是一星渔火,只要你愿意发光,也会照亮一条航道。
五、写作(60分)【构思点拨】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大而甜的橘子,但那只能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而已。任何人的一生都不会绝对的完美。这就要看我们怎么个活法,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手中的橘子。蔡先生拿到酸的庆幸其大,拿到小的则庆幸其甜。他的做法充满了智慧,而这样的人生就是一种智慧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无数个这样的橘子,蔡先生的做法对我们来说犹如一剂良药。倘若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尺度来衡量万事万物,则我们连一个橘子也拿不到。因此我们不能奢求人生,不能抱怨生活,相反,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态来对待这并不算漫长的人生。
时光被踏在脚下,人们如履薄冰,可它还是像镜子摔在地下,破碎了,碎成花海,碎成麦浪,这时,我们抬头望向远方,发现那里丰收了,我们忘了,自己的时光开始荒芜了。今天也会变成昨天吧,明天也在偷偷接近,化为今天的替身吗?
我们从不知道自己在思念什么,直到我们得到它;也从不知道自己重视什么,直到我们失去它。就像我们走到迷宫的尽头才发现那是起点一样,我们永远在思念明天,永远重视今天和昨天。
记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序言里有这样一句:青春对于每个人都有一种意义,来是一瞬,去是永恒。
回头望去,那个手拿兔宝宝的胆小女孩还站在街口守望,而站定了的我忽然觉得自己是属于今天和明天的,于是向前狂奔。一直渴望着,每天早上,那一轮崭新的红日,以反我们心中崭新的.希望。
时间是最平凡的,也是最珍贵的。金钱买不到它,地位留不住它。“时间是构成一个人生命的材料。”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同样,属于一个热闹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它一分一秒,稍纵即逝。
然而,时间是宝贵的。虽然它限制了人们的生命,但人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可充分地利用它。鲁迅先生说过,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劳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我觉的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成功的人,珍惜每分每秒,成就辉煌,而失败的人正因为抱着“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思想得过且过,消磨时间,在他们眼里时间是漫长和无谓的,而当他们回过头之后,才发现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才发现时间的可贵,可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古往今来,有不少人惋惜:时间易逝,于是长叹曰:“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的确,时间的流速真另人难以估计,无法形容。树枯了,有再青的机会;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回来的时刻;然而,人的生命要是结束了,用完了自己有限的时间,就再也没有复活,挽救的机会了。正如“花有再开日,人无再少年”。时间就这样一步一步,永不返回。而这又正告诫我们莫把宝贵的光阴虚掷,要珍惜时间,爱护生命,利用每分每秒,不要虚耗它。犹如朱自清所说的: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里过去。我觉得时间去的匆匆了,伸出手摭挽时,它又从摭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它伶伶俐俐的从我身上跨过,从我的脚边飞去了。当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新来日子的影子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这句话写出了时间无时无刻不在流逝,我们应该好好把握逝去的瞬间。
第十一章 第五节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物理选修3-4 十一章第五节,由生活中常见的阻尼振动分析入手进而引入受迫振动的概念,然后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受迫振动的周期与驱动力周期的关系,最后演示实验证明当f驱=f固时,物体做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最后引入了共振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能量的观点分析阻尼振动产生的原因
(2)掌握受迫振动的概念。探究受迫振动的频率与驱动力的频率的关系(3)理解共振的概念及产生条件,知道常见的共振的应用和危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受迫振动频率与驱动力频率及共振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什么是受迫振动.2.什么是共振及产生共振的条件 难点:
1.物体发生共振决定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的关系,与驱动力大小无关.2.当f驱=f固时,物体做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
四、学情分析.1、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使学生理解物体在做受迫振动时其频率跟驱动力频率的关系,以及受迫振动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接近时,振动的特点.2.在做共振实验时,也可以用如下的实验代替课本中图9-33的实验。即在同一块薄木板上固定许多长度不同,但质地、粗细相同的小木棒,振动其中的一个,观察其他小木棒哪一个振动得最剧烈。
3.注意引导学生多思考一下共振在实际中的应用(如乐器的共鸣箱等)以及避免共振的做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习惯。
五、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
六、课前准备
弹簧振子、受迫振动演示仪、摆的共振演示器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现场演示弹簧振子的运动,提出问题:弹簧振子为什么会停下来而不一直运动下去?那么如何才能让它永不停息的运动呢?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
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课本17-18页内容。(给予学生2-3分钟时间)
现在以弹簧振子为例讨论一下简谐运动的能量问题。
问:振子从B向O运动过程中,它的能量是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答出弹性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问:振子从O向C运动过程中能量如何变化?振子由C向O、又由O向B运动的过程中,能量又是如何变化的?
问:振子在振动过程中总的机械能如何变化?引导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出在不计阻力作用的情况下,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教师指出:将振子从B点释放后在弹簧弹力(回复力)作用下,振子向左运动,速度加大,弹簧形变(位移)减少,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振子的动能。当回到平衡位置O时,弹簧无形变,弹性势能为零,振子动能达到最大值,这时振子的动能等于它在最大位移处(B点)弹簧的弹性势能,也就是等于系统的总机械能。
在任何一位置上,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都等于开始振动时的弹性势能,也就是系统的总机械能。
由于简谐运动中总机械能守恒,所以简谐运动中振幅不变。如果初始时B点与O点的距离越大,到O点时,振子的动能越大,则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越大。相应地,振子的振幅也就越大,因此简谐运动的振幅与能量相对应。
问:怎样才能使受阻力的振动物体的振幅不变,而一直振动下去呢?引导学生答出,应不断地向系统补充损耗的机械能,以使振动物体的振幅不变。
指出:这种振幅不变的振动叫等幅振动。
举几个等幅振动的例子,例如电铃响的时候,铃锤是做等幅振动。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时,打点针是做等幅振动。挂钟的摆是做等幅振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工作时振动物体不断地受到周期性变化外力的作用。
这种周期性变化的外力叫驱动力。
在驱动力作用下物体的振动叫受迫振动。
再让学生举几个受迫振动的例子,例如内燃机气缸中活塞的运动,缝纫机针头的运动,扬声器纸盆的运动,电话耳机中膜片的运动等都是受迫振动。
问:受迫振动的频率跟什么有关呢? 让学生注意观察演示(图3)。用不同的转速匀速地转动把手,可以发现,开始振子的运动情况比较复杂,但达到稳定后,振子的运动就比较稳定,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受迫振动的周期等于驱动力的周期。这样就可以得到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而跟振子的固有频率无关。
问:受迫振动的振幅又跟什么有关呢? 演示摆的共振(装置如图4),在一根绷紧的绳上挂几个单摆,其中A、B、G球的摆长相等。当使A摆动起来后,A球的振动通过张紧的绳给其余各摆施加周期性的驱动力,经一段时间后,它们都会振动起来。驱动力的频率等于A摆的频率。实验发现,在A摆多次摆动后,各球都将以A球的频率振动起来,但振幅不同,固有频率与驱动力频率相等的B、G球的振幅最大,而频率与驱动力频率相差最大的D、E球的振幅最小。
明确指出: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
讲解一下共振在技术上有其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不利的一面。结合课本让同学思考,在生活实际中利用共振和防止共振的实例。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支持火车车厢的弹簧的固有频率为2Hz,行驶在每节铁轨长10米的铁路上,则当运行速度为____m/s时,车厢振动最剧烈。[20m/s]
(五)发导学案、布置作业
九、板书设计
1物体在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是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2.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振幅最大的现象叫共振
十、教学反思
本节概念较多,需要让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解决基本问题!
第五节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能从能量角度分析阻尼振动产生原因
2、知道受迫振动的概念,利用实验探究其频率与驱动力频率的关系
二、预习内容 1 振动叫做阻尼振动
2当振动系统受到阻力的作用时,系统克服阻力的作用要做功,消耗,因而振幅减小,最终停下来。的振动叫受迫振动。
4受迫振动频率(大于/小于/等于)驱动力频率
5当 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共振的产生条件
二、学习过程
1分组讨论阻尼振动产生的原因及避免方法
2互相合作通过实验探究受迫振动频率与驱动率频率关系及共振条件
【典型例题】
汽车的重力一般支撑在固定于轴承上的若干弹簧上,弹簧的等效劲度系数k=1.5×105 N/m.汽车开始运动时,在振幅较小的情况下,其上下自由振动的频率满足f=
12gf(ll为弹簧的压缩长度).若人体可以看成一个弹性体,其固有频率约为2 Hz,已知汽车的质量为600 kg,每个人的质量为70 kg,则这辆车乘坐几个人时,人感觉到最难受?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铁路上每根铁轨长12 m,若支持车厢的弹簧固有周期是0.6 s,列车以下列哪一速度行驶时,车厢振动得最厉害()A.20m/s
B.5 m/s
C.6 m/s
D.12 m/s 2.如图11-5-4所示是一个做阻尼振动的物体的振动图象,A、B两点所在直线与横轴平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1-5-4 A.物体A时刻的动能等于B时刻的动能 B.物体A时刻的势能等于B时刻的势能 C.物体A时刻的机械能等于B时刻的机械能 D.物体A时刻的机械能大于B时刻的机械能
3.如图11-5-5所示,在一根弹性木条上挂几个摆长不等的单摆,其中A、E的摆长相等,A摆球的质量远大于其他各摆.当A摆振动起来后,带动其余各摆也随之振动,达到稳定后,以下关于各摆振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11-5-5 A.各摆振动的周期都相等
B.C摆振动的振幅最大 C.B、C、D、E四摆中,E摆的振幅最大
D.C摆振动的周期最大
4.A、B两个弹簧振子,A的固有频率为f,B的固有频率为4f.若它们均在频率为3f的驱动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则()A.A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f
B.B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3f C.A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3f
D.B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4f 5.自由摆动的秋千,摆动的振幅越来越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能守恒
B.能量正在消失
C.总能量守恒,机械能减小
D.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图11-5-6中,两小球质量分别为M和m(M>m),悬挂在同一根水平拉紧的绳上,先使M摆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1-5-6 A.m的摆动周期几乎与M的周期相等
B.m的振幅随l1长短的改变而改变 C.l1=l2时,m有最大振幅
D.l1=l2时,m的振幅有可能大于M的振幅
2.如图11-5-7所示,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间距都为1 m的六个质点a、b、c、d、e、f,均静止在各自的平衡位置.一列横波以1 m/s的速度水平向右传播,t=0时到达质点a,质点a开始由平衡位置向上运动.t=1 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则在4 s 图11-5-7 A.质点c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B.质点a的速度逐渐增大 C.质点d向下运动 D.质点f保持静止 3.(2006广东高考)铺设铁轨时,每两根钢轨接缝处都必须留有一定的间隙,匀速运行的列车经过轨端接缝处时,车轮就会受到一次冲击.由于每一根钢轨长度相等,所以这个冲击力是周期性的,列车受到周期性的冲击做受迫振动.普通钢轨长为12.6 m,列车固有振动周期为0.315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列车的危险速率为40 m/s B.列车过桥需要减速,是为了防止列车发生共振现象 C.列车运行的振动频率和列车的固有频率总是相等的 D.增加钢轨的长度有利于列车高速运行 4.如图11-5-8所示为一单摆的共振曲线,该单摆的摆长约为多少?共振时单摆的振幅多大?共振时摆球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各为多少?(g取10 m/s2) 图11-5-8 5.一砝码和一轻弹簧构成弹簧振子,如图11-5-9所示的装置可用于研究该弹簧振子的受迫振动.匀速转动把手时,曲杆给弹簧振子以驱动力,使振子做受迫振动.把手匀速转动的周期就是驱动力的周期,改变把手匀速转动的速度就可以改变驱动力的周期.若保持把手不动,给砝码一向下的初速度,砝码便做简谐运动,振动图线如图11-5-10所示.当把手以某一速度匀速转动,受迫振动达到稳定时,砝码的振动图线如图11-5-11所示.若用T0表示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T表示驱动力的周期,Y表示受迫振动达到稳定后砝码振动的振幅,则 图11-5-9 图11-5-10 图11-5-11 A.由图线可知T0=4 s B.由图线可知T0=8 s C.当T在4 s附近时,Y显著增大;当T比4 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很小 D.当T在8 s附近时,Y显著增大;当T比8 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很小 参考答案 当堂检测 1A 2 BD 3 AC 4B 5 C 课后练习与提高 ABCD 2、ACD 3、AD 4、l=1 m Am=8 cm vm=0.25 m/s am=0.8 m/s2 【高二选修4期中考试】推荐阅读: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三章10-30 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12-09 将进酒(高二选修)(高二选修教案设计)06-07 蝶恋花教案(高二选修)10-03 高二物理选修电动势12-06 高二物理选修单元测试题07-25 孟子《民为贵》教案(高二选修)10-01 咏物诗四首教学设计(高二选修)06-01 庖丁解牛(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7-26 高二文科数学选修1-2测试题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