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音乐教案《捉螃蟹》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音乐教案《捉螃蟹》(推荐11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音乐教案《捉螃蟹》 篇1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感受音乐的结构变化。

2、迁移生活经验,启发幼儿随音乐创编出“螃蟹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螃蟹胸饰每人一个。

2、录音机、磁带。

3、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导入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们欣赏。”

(1)请幼儿欣赏一遍音乐。

(2)提问:音乐的名称是什么?“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3)请幼儿再欣赏一遍音乐。提问:音乐一共有几段?这几段音乐中你发现了什么?

(4)再次欣赏音乐,让幼儿找出正确的答案。

2、教师讲述音乐情节,让幼儿感受音乐。

(1)让幼儿听音乐看图片,教师讲述故事情节。

(2)通过图片,让幼儿分清A、B、C段音乐所表现的螃蟹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3、让幼儿逐段创编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4、听音乐完整地做动作。

5、游戏

(1)倾听尾声音乐,让幼儿猜测故事的结尾。

师:听了这段音乐,小朋友有什么感受?让你想到了什么?

(2)师生共同讨论游戏方法。

(3)请教师扮演“捉蟹人”,加入活动中幼儿听音乐完整地进行表演。

提醒幼儿,在横行躲闪时不碰撞别人。

教学反思:

整节活动的流程比较清晰,幼儿也很感兴趣,选材适合中班年龄特点。活动的目标基本都能达到。活动中孩子尝试创编螃蟹横着走,吐泡泡、洗澡等动作时,有点乱,没有考虑到幼儿动起来的参与度强,如果分组进行创编效果可能会好些,最后游戏环节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适当的调整玩法。活动的内容太多,参杂的太多,如果以律动的形式贯穿整节活动会更好也更简单,孩子更容易学。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音乐教案《捉螃蟹》 篇2

关键词:大班幼儿;合作行为;歌唱活动

音乐是陶冶性情的乐园,也是一门合作的艺术。乐团演奏乐曲时,多种乐器配合默契才能奏出心旷神怡的音乐;合唱中歌唱者声音强与弱、高和低以及与乐器、伴奏之间的和谐统一才能使歌声悦耳动听;舞蹈中除了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密切联系外,舞蹈者之间的肢体语言、眼神、队形等都离不开合作。而在音乐背景下的学习一方面更易于幼儿开展合作,另一方面也能帮助个性内向的幼儿在借助乐器、小道具等情景下大胆地与伙伴交流。从国内外关于幼儿合作行为和音乐活动的研究来看,大部分是局限于探索幼儿合作行为特点和局限音乐活动的教育研究,对音乐活动中的幼儿合作行为研究比较缺乏。

一、大班幼儿音乐活动中合作行为的现状

1.主体互动是幼儿合作的主要方式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倾向,多采用协商的策略。大班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出现比较多的是语言协商和分工合作行为。

2.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意识缺乏

3.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具有差异性

(1)幼儿合作能力存在性别差异。

通过观察音乐合作行为发现女幼儿的合作能力略高于男幼儿,他们之间合作能力存在差异性。

(2)合作小组人数对合作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

4.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方法的缺失

(1)幼儿的合作方法单一。

(2)幼儿无法运用有效的合作方法。

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更不能根据情境需要运用有效的合作方法。

二、大班幼儿音乐活动中合作行为问题形成的原因

1.内在的因素

(1)自我中心

现在的幼儿中独生子女较多,许多家长对他们一味迁就、百依百顺,幼儿只想到自己,很少想到别人,以自我为主。

(2)性别

许多研究者发现,女幼儿更看重合作,男幼儿更看重竞争;女幼儿比男幼儿更善于分享,更注重分享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同伴的评价,更倾向于对同伴进行安慰。

2.外在的因素

(1)合作要求形式化

合作行为是一种很好的认知方式,但是如果只注重形式,合作将成为一个“摆设”。

(2)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努力将幼儿之间的差异控制在最小,培植、利用幼兒的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3)教师自身音乐素质欠缺

教师在听、唱、演奏等必要的音乐技能方面普遍存在较大的差距,幼师教师运用自身的技能去感染和带动幼儿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不够,直接影响幼儿音乐活动中合作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大班幼儿音乐活动中合作行为的策略

1.树立新观念,强化合作意识

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自信,学会与他人公平竞争等。所有这些能力的培养,都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

2.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1)分工

分工使合作的任务具体化,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和责任心,促进共享等有效行为的发生。

(2)倾听

合作学习的重要特点就是互动,它需要表达者,更需要倾听者。因此,告诉幼儿同伴发言时,要对同伴有礼貌,眼睛尽量看向对方,听清发言的内容,不随便打断和插话是非常必要的。

(3)讨论

鼓励幼儿积极地参加讨论,甚至争辩非常重要。幼儿的不同观点,就是最好的学习资源。

3.音乐活动组织形式多样化

(1)歌唱活动

进行合唱活动时,应兼顾个体性和集体性的特征,把个别化学习与人际互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每个幼儿在反复的演唱体验中学会如何与他人、与集体融合,包括声音的融合、速度的融合、情感的融合,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2)打击乐活动

不仅能让孩子通过身体动作来识谱,还能使他们很快掌握节奏型及演奏方法。

(3)韵律活动

从两三个人合作发展到十几个幼儿的大组合作、创作表演。而交流则更多以舞蹈语汇、情感为主要内容。通过交流告诉大家舞蹈所要表达的故事情节、美的意境,传递一种美的信息。

(4)适时鼓励和引导

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跷起大拇指等,都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

总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虽然相对地分出了五大领域,但也同时要求各领域要相互渗透、有机联系,音乐活动中的合作渗透了社会性教育的内容,在日常的学习中就应强化幼儿的社会性学习,那么在需要合作时幼儿则会自然的反应,处理与同伴之间的分歧意见时也会比较的得当,音乐教育的乐趣幼儿也容易体验到。

参考文献:

[1]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01.

[2]李幼穗.儿童发展心理学[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8:219-243.

[3]屠美如,楼必生.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8.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音乐教案《捉螃蟹》 篇3

目标

1.培养幼儿听辨音阶上行、下行的能力。

2.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准备

1.钢琴伴奏。

2.高、矮房子标志。

3.大花猫头饰1个。

4.上、下行音阶图谱各一张。

过程

1.故事导入活动。

幼儿排好队伍随教师进入教室,围成半圆形坐在垫子上,听故事!

故事:有一群可爱的小老鼠,快乐生活在一起!它们每天一起玩游戏,开心的跑来跑去!

现在我们来听听音乐,猜猜小老鼠跑哪儿去了?

2.了解并辨听上、下行音阶。

(1)上行音阶

教师:听到这个音乐,你觉得小老鼠们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这个音乐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教师小结:声音由低越来越高(出示上行音阶图谱),就像我们爬上楼梯一样,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做“上行音阶”。

教师:听到上行音阶,你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上行音阶)

(2)下行音乐

教师:现在小老鼠们又会跑到哪里去了呢?

这个音乐和前面听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声音由高越来越低(出示下行音阶图谱),就像我们下楼梯一样,我们也给它一个名字叫做“下行音阶”。(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下行音阶)

3.导入游戏。

(1)导入游戏

教师: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一个高房子、一个矮房子。

现在有一只大花猫发现了这群可爱的小老鼠,它要来捉小老鼠呢!小老鼠们在跑来跑去……

你们猜,当小老鼠听到上行音阶的时候,会躲到那个房子里?(高房子)

当小老鼠听到下行音阶的时候,会躲到哪个房子里?(矮房子)

(2)介绍游戏规则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老师做大花猫、小朋友们做小老鼠。(在C大调主和弦上按三次,游戏就开始)当小老鼠听到音乐要赶紧躲到房子里,大花猫要赶紧去捉小老鼠。被捉到的小老鼠要停玩游戏一次。看看是大花猫聪明还是小老鼠机灵!

4.游戏:猫捉老鼠。

第一次游戏:严老师扮演大花猫,幼儿扮演小老鼠。游戏开始,小老鼠听上、下行音阶躲到相应的房子里,大花猫捉小老鼠。

小结经验:这只大花猫真厉害,捉住了好几只老鼠,你是怎么知道小老鼠躲在哪里的呢?

大花猫听得很仔细,听到上行音阶的时候,她就知道小老鼠躲到高房子里;听到下行音阶的时候,就知道小老鼠躲到矮房子里了,所以能够捉住老鼠。

第二次游戏:请一个能干的小朋友做大花猫,其他小朋友做小老鼠,再次玩游戏。

对游戏中表现好的小朋友给与充分的肯定,对游戏掌握不到位的幼儿给与指导,继续游戏两次左右。

5.复习歌曲,活动结束。

师:大花猫真聪明,小老鼠也很机灵。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歌曲《大花猫和小老鼠》。

教学反思: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音乐教案《捉螃蟹》 篇4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班音乐活动《风爷爷》教案

范文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风爷爷 活动目的:

1、通过看、找、说让幼儿体验感受风的存在,体验同伴合作成功的乐趣。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能根据歌曲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风来了的事物的变化。

3、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活动准备:

自制ppt课件(被风刮起的景物),及录音《风的声音》 实物:纱巾

幼儿已有风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听声音导入

教师播放风的录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是谁来了? 你喜欢风爷爷吗?喜欢大风还是喜欢小风?为什么? 基本部分:

一、辨别风爷爷

1、欣赏歌曲:

教师:风爷爷的脾气可真不好,生气的时候是什么声音?高兴的时候呢?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一段音乐,静静地和风爷爷来个亲密接触吧,让风爷爷来给我们吹吹,感觉一下风爷爷今天心情是怎样的?(我们闭上眼睛)

2、幼儿用语言描述感觉。

教师:刚才风爷爷给我们带来了一段音乐,那么你听出来它是风爷爷心情如何呀?为什么?音乐听上去感觉怎样?

二、唱风爷爷

http://tj.zgjsks.com/

1、教师:今天来做客的一定是个小风爷爷,那么大风爷爷的音乐应该感觉是怎样的呢?你们怕不怕? 春天,我们北方的城市风沙特别大,你们怕不怕?我也不怕!现在我要用好听的歌声勇敢地告诉风爷爷“我很勇敢!”

2、教师:你们听到我是怎样跟风爷爷说得?(幼儿识记歌词)

3、还有哪些孩子也想用歌声告诉风爷爷:“我很勇敢!”,就请你勇敢的站出来,跟我一起唱吧!幼儿集体演唱2次。

三、感受风爷爷

1、请幼儿观看演示课件,找风爷爷。

教师:风爷爷会捉迷藏,就是不出来,到底去哪里呢?它走过许多地方,你看„(教师演示PPT)请幼儿用语言讲述并分别用肢体表现风爷爷到过的景物变化。

2、幼儿用肢体动作分别表演看到的“迎风吹”的变化。

教师:快来跳跳风爷爷来了以后发生的事情吧!用舞姿告诉大家在这些地方能找到风爷爷。(幼儿在音乐与多媒体画面的伴随下,大胆地用动作表现风爷爷到来时的变化:落叶在风中打转;丝巾在风中轻轻移动;树上的叶子在风中哗哗作响;晾晒的衣服在风中翩翩起舞;路上的行人的头发在风中轻扬飞舞;操场上的红旗在风中神气的抖动等情景,重点让幼儿合作表现)结束部分:

幼儿一起呼唤风爷爷,与风爷爷一起做游戏

1、交待游戏规则:

教师:我们听音乐一边唱歌曲一边用动作告诉大家,风爷爷在哪里? 唱到最后一个字“吧”赶快保持最后一动作静止不动。风爷爷吹到你身上任何一个部位都不动,谁动了就算是被风刮走了,或者害怕风爷爷,回到座位停止游戏。

2、幼儿游戏若干次。

3、结束部分: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5

1、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的结构和热烈欢腾的气氛,用舞龙和敲鼓动作表现。

2、在语言节奏的帮助下,随音乐合拍做动作。

3、在双队进行时,必须注意与本组幼儿合作,又注意与其他组协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教学准备:

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1、配乐儿歌朗诵,欣赏音乐。

(1)幼儿朗诵儿歌,教师用钢琴轻轻地弹奏第二段音乐。

(2)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配乐朗诵。

2、欣赏第一段音乐。

(1)引导幼儿会议过新年舞龙灯的情景。

(2)幼儿分两组,自由结成一条长龙,随音乐扭摆。

3、完整欣赏全曲。

(1)幼儿分两组,随第一段音乐做舞龙灯进行的动作。第二段音乐开始,两组幼儿一边互相对诵儿歌,一边互相敲锣打鼓。

幼儿大班音乐活动《小树叶》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掌握四三拍的节奏。

2、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能用同样的情感表达对父母的爱。活动准备: 材料:《小树叶》音乐磁带;操作卡第15、第16页;秋天落叶场景。

经验:收集树木秋天落叶、春天会长出新叶的相关知识;了解连贯、缓慢、断顿、跳跃的含义。活动过程:

一、情景感受,想像小树叶飘落的状态与离开、回到妈妈怀抱的心情。

带领幼儿在户外观察树叶被风吹动飘落的姿态,倾听树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与幼儿共同讨论小树叶离开妈妈以及回到妈妈怀抱的不同心情,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动作、声音、表情表现不同情绪。

1、观察并模仿小树叶飘落时连贯、缓慢、柔软的状态。

2、联想并表现小树叶离开、回到妈妈怀抱的心情状态。

二、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情景,了解歌词内容,体会歌词所表达的小树叶的不同心情,进行拟人的联想,引导幼儿的心情与树叶产生共鸣,步用连贯飘落与拍手发声的对比动作表达不同的心情状态。

1、完整播放音乐,进行拟人,情景的联想,了解歌词内容。

2、完整播放音乐,用连贯飘落与拍手发声的对比动作表达不同的心情状态。

三、分段欣赏歌曲。幼儿看操作卡第15页,分段感受歌曲演唱者在两段歌词上的不同吐字方法: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

1、听歌曲第一段,启发性提问:你听到歌里唱了一片怎样的小树叶?你怎么听出来的?秋风起来了,小树叶怎么了?你听出歌里是用怎样的声音唱出伤心、害怕的心情的?可以怎样唱让别人听起来感觉到伤心害怕?

教师提示:用连贯、缓慢、低沉的声音,轻轻地表达害怕、难过的情绪。

2、歌曲第二段,启发性提问:第二段和第一段唱得是一样的吗?哪点不一样?你听到歌里唱了一片怎样的小树叶?你怎么听出来的?你听出歌里是用怎样的声音唱出快乐、勇敢的心情的?怎样唱沙沙声表现快乐勇敢的心情?

3、教师小结:用断顿、清脆的声音,跳跃地表达勇敢快乐的情绪。(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

四、学唱歌曲。

采用多种练唱活动,以集体、小组形式,熟悉歌词内容,表达不同的情绪,用有变化的情绪,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学唱歌曲,表现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和快乐勇敢的情绪。

1、集体完整跟唱,熟悉歌词与旋律。

2、集体分段练习,用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学唱歌曲。

3、集体分段演唱用有变化的情绪、表情唱歌,表现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和快乐勇敢的情绪。、4、小组扮演角色演唱,练习不同的吐字方法和表情。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音乐教案《捉螃蟹》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垫步动作,能跟随音乐舞蹈。

2、感受新疆的欢快旋律,体验跳新疆舞的乐趣。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走进新疆PPT、新疆的歌曲、铃鼓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着小车去新疆。(播放PPT)去过新疆吗?新疆有什么?(幼儿自由讲述)

1、如何去新疆--幼儿讨论去新疆的方法。

2、开着小车去新疆--幼儿探索垫步的要领。

(1)教师示范开小车屈伸(给汽车加油)--脚掌单一垫地(踩油门)--垫步(开车)

(2)幼儿说说开车前的准备及开车中脚是怎么动的。

(3)教师再次演示垫步,炎症幼儿说的要点的正确性。

(4)集体尝试模仿开小车(垫步)

(5)请个别幼儿示范*请幼儿说说为什么他的小车能够开到新疆?

(6)集体再次尝试开小车(垫步)师:新疆很远,小司机可要跟上了。我请铃鼓来帮忙,听到鼓声我们就踩下去代表踩油门。这样,我们就能更快一些到新疆了。

二、新疆葡萄沟摘葡萄。(播放PPT)

1、参观新疆美景*来到葡萄沟,看到最多的是什么?

看,新疆阿姨来摘葡萄了!

2、摘葡萄*新疆阿姨在什么地方摘葡萄

(1)幼儿探索用动作表示摘葡萄。

(2)师生共同创编摘葡萄的儿歌。

(3)师生共同用动作摘葡萄。

*师:这边的葡萄摘完了,要到另外一边怎么办呢?(垫步过去摘)

三、新疆朋友大联欢。(观看视频)新疆的阿姨、叔叔们跳起了快乐的新疆舞。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音乐教案《捉螃蟹》 篇8

设计意图:

本班大胆尝试音乐课题已有一段时间,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幼儿对不同拍子的乐曲兴趣浓厚,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感受不同拍子的曲子,教师设计此活动,让幼儿通过找、玩、听、唱等形式分辨不同拍子的乐曲,并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活动目的:

1、幼儿熟悉唱名,并进一步分辨出2/4、3/4、4/4的曲子。

2、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体验欢快的情绪。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布置一个“公园”的场景;

2、若干乐句(幼儿人数的3倍);

3、人手一个头饰(上写有一个小节的乐句);

4、唱名1、2、3、5、6的小卡片;信封等。

活动过程:

一、找一找

1、幼儿自由地寻找不同拍子的乐句或节奏,并互相唱一唱,拍一拍,并贴在适当的地方。

2、引导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发现的秘密。

二、玩一玩幼儿戴上乐句头饰,随着音乐找与自己拍子相同的乐句。

三、听一听欣赏乐曲。引导幼儿听不同拍子的曲子,并分辨三首曲子的拍子。

1、引导幼儿安静倾听。

2、幼儿互相交流。

四、编一编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唱名及拍号,编出自己喜欢的乐句。

五、唱一唱。幼儿自由互相唱一唱自己编的曲子。

评析:本次活动是结合班级的音乐课题展开的,在活动之前的活动开展是非常扎实的幼儿的音乐底蕴很好,活动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场景,幼儿的参与面广泛且非常积极、投入,能大胆的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本班幼儿对不同拍子的曲子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且教师发现幼儿对不同拍子的曲子始终保持兴趣,基于幼儿的兴趣点,教师预设此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与体验不同拍子的曲子。由于各个环节都是以游戏为活动形式,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幼儿之间不由自主多次交流。在活动中全班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正是我们艺术教育最终目标。

教学反思:

大班幼儿思维活跃,有很强的迁移生活经验的能力,加之活泼好动的特点给予老师创作的灵感-----能否运用生活中真实情境的模仿、再现,来激发幼儿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热情呢?就这样,一次音乐与生活、实践与创造、充分感受与大胆表现紧密相连的教学活动诞生了。这不仅仅使音乐变得生活化、情趣化,也使生活变得艺术化、生动化。

因为活动目标的明确(①感知、表现乐曲结构 ②体验生活情境化得艺术乐趣),所以活动各环节衔接自如、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最后达到活动高潮,教师组织、指导的思路清晰,每个环节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起到什么样的教育价值,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都能使老师心中有数。活动中我关注幼儿对生活的体验和表达,并努力启发幼儿结合音乐的变化大胆创编相应的生活动作来表现,老师的眼神、语言、动作和“摄影师”角色的参与大大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最终大家在轻松愉快中共度美好时光,共享音乐与生活的美妙。

不足:活动的形式可以再丰富些,是否可以在熟练把握音乐结构与特点的基础上,由幼儿自主想象生活场景并大胆表现呢?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我和音乐一起玩》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672字。

相关文章

《大班音乐优质教案《小老鼠打电话》》:大班音乐优质教案《小老鼠打电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能按节奏说打电话的对话,感受歌曲中节奏的特点,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优质《小老鼠打电话》教案吧。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音乐教案《捉螃蟹》 篇9

本资料由幼教廖老师分享,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一零一四四八二八四一

花鼓灯舞蹈动作建议

(兰花花)l-2小节:双手兰花指,胸前曲肘,右靠步,肘部动作为左低右高,头向右侧倾,出右跨。以上动作为一拍一次,左右交替共四次。3-4小节:碎步后退,双手体侧绕臂摆动。

(鼓架子)5-6小节:双臂胸前曲肘,双手握拳,拳心向下,夹大臂颤动,左右腿交替上抬,一拍一次,共8次。.

7-8小节:双手叉腰,碎摇头,同时二位蹲跳,一拍一次,共8次。

(鼓架子和花鼓娃)9小节:双臂由体前交叉由下至上,经头顶上方至体侧打开后直立。

锣鼓节奏动作建议

(兰花花)A、B:双手曲肘体侧握拳,同时碎步原地跑。

C、D:右弓箭步,左手胸前按掌,右手头顶托掌,头部看右手方向。

头部动作由内向外转头两次,一拍一次。

(鼓架子)E、F:双手曲肘体侧握拳,同时碎步原地跑

C、H:右弓箭步,左手胸前按掌,右手头顶托掌,头部看右手方向。

头部动作由内向外转头两次,一拍一次。

比逗部分动作建议

1-4:双手叉腰双腿行进马步蹲侧身跳,一句一次,共4次。

5:原地双腿并步跳一次,同时双手拍腿

6:做角色动作。(老虎,虫子,杠子,鸡。)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跟随音乐学会玩《花鼓娃》游戏,感受安徽民间艺术《花鼓灯》热情奔放,刚劲柔美的艺术风格。

2、学习唱念“咙咚锵、咚锵依咚锵”的锣鼓点子节奏,学习使用计数的方法明确锣鼓点子节奏型重复的次数。

3、理解民间游戏《老虎、棍子、鸡》的规则,学习协商合作进行比逗游戏,体验团队协作意识。

【活动准备】

1、《花鼓娃》音乐节选自花鼓灯成品舞《打谷场上》片段。

2、欣赏过《花鼓灯》舞蹈,并学会跳《花鼓灯》舞蹈。

【活动过程】

1、复习《花鼓灯》的舞蹈。

(1)请两名幼儿分别示范跳《花鼓灯》舞蹈中兰花花和鼓架子的动作。

(2)集体复习跳《花鼓灯》舞蹈。

2、学习掌握“咙咚锵、咚锵依咚锵”的锣鼓节奏。

(l)听锣鼓节奏的音乐。

(2)跟音乐,老师示范唱念锣鼓节奏“咙咚锵、咚锵依咚锵”。

幼儿学念“咙咚锵、咚锵依咚锵”。

(3)再次倾听教师唱念锣鼓节奏,听一听锣鼓节奏中有几个“咙咚锵”?

(4)请幼儿一起跟着老师念一念,确认有4个“咙咚锵”。

(5)由慢到快带领幼儿练习唱念“咙咚锵、咚锵依咚锵”的锣鼓节奏。

3、示范《花鼓娃》游戏,介绍《老虎、棍子、鸡》的游戏规则。

(l)两位教师示范游戏玩法。★第一遍游戏。(老虎吃鸡)

★第二遍游戏。(虫拱棍子)(帮助幼儿确认,在最后一个“锵”字变出了《老虎、鸡》游戏中的角色。)

(2)介绍《老虎、棍子、鸡》的游戏角色及规则,提炼游戏角色的基本动作。

比逗的时候:老虎吃鸡、鸡吃虫子、虫子拱棍子、棍子打老虎。其他的都是平局。

★幼儿唱念锣鼓节奏,逐一变出各角色动作。

★幼儿跟锣鼓节奏音乐,自选角色变出动作。

★幼儿站起加马步蹲跳,跟音乐唱念锣鼓节奏,练习《老虎、棍子、鸡》的游戏两遍。

4、幼儿尝试《老虎、棍子、鸡》的比逗游戏。

(1)诸个别幼儿,—对一,尝试比逗。幼儿能准确掌握锣鼓节奏,进行比逗游戏。

分成两队,女孩一队叫兰花花队,男孩这一队就叫鼓架子队。

(2)集体练习,两人_组,玩比逗游戏。根据幼儿游戏情况,提出要求后,游戏两至三次。)

5、幼儿分成两队,完整进行游戏比赛。(教师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引导帮助幼儿学会协商合作进行比逗游戏。

(l)个别幼儿尝试完整游戏。(舞蹈加比逗游戏)

邀请兰花花队和鼓架子队各出1名队员。

(2)尝试多人为一队,完整游戏,体验团队协作意识。(游戏3-4遍)

★讨论合作比赛方案:学会商量,出一致动作,进行比赛。

★出现情况时,讨论制定新的比赛输赢规则:如果两队中,有一队动作不统一时,宣布动作一致的队伍获胜。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音乐教案《捉螃蟹》 篇10

一、生活活动

1.午睡:

提醒幼儿起床,穿好衣服,鼓励幼儿主动整理自己的床铺。

提醒幼儿喝水。

2.午操:

做徒手操时动作到位、精神饱满。

3.午点:

提醒幼儿洗手,排好队擦手。

要求幼儿吃点心保持安静,尽量快点吃完自己的一份点心。

有特殊饮食需要的孩子能主动与老师沟通(换牙、身体不舒服的孩子)。

4.餐后活动:学习玩安静的游戏,会主动找同伴下五子棋。

二、音乐活动:Old MacDonald

教学目标:

1、感受Old MacDonald的乐曲曲式,了解乐曲形式为:A-A-B-A2、初步学习Old MacDonald的轮奏与合奏的节奏型。

合奏的节奏型:XX XX X轮奏的节奏型:XX X XX X XX XX XX XX辅导能力强的幼儿用沙锤左右手轮流打击乐器。

3、愉快地与同伴玩音乐游戏《帆船》,体验与老师们分享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已学习过Old MacDonald的歌曲。节奏图谱挂在奥尔夫主墙。

2、音乐准备:Old MacDonald、《帆船》的音乐。

3、乐器准备:手鼓、单响筒、响棒、沙锤

教学过程:

一)、歌曲Old MacDonald:

1、幼儿欣赏音乐,启发幼儿随音乐一起唱歌。

2、了解乐曲形式为:A-A-B-A分句感受Old MacDonald的乐曲曲式。

二)、学习合奏和轮奏的节奏型

1、合奏的节奏型:XX XX X1、用身体乐器练习。

结合图谱,练习打击节奏。

2、轮奏的节奏型:XX X XX X XX XX XX X将歌曲中B段的节奏单独用身体乐器练习。

三)学习Old MacDonald的轮奏与合奏。

将幼儿分成四种不同的小鸡,用乐器配合音乐敲奏。

四)、音乐游戏《帆船》

1、倾听音乐。

2、随音乐拍手,拍肩,踏脚。

3、圆圈游戏。

4、自由找同伴游戏。

5、鼓励幼儿邀请老师参与。

三、体育活动:圈圈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尝试圈的不同玩法,发展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2、学习双脚分合连续跳圈的方法。

3、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圈;录音机、磁带;划定池塘的场地。

三)、教学过程:

1、在音乐伴奏下,幼儿做准备活动: 幼儿人手一个圈,听音乐按节奏做圈操

2、初步探索圈的多种玩法: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圈有很多玩法,你想不想和它做游戏?比比看谁的办法最多。”

(2)幼儿分散玩圈,教师观察指导。

(3)分享玩法:“谁来当小老师,把自己的好办法教给小朋友?”

3、深入探索圈的多种玩法,并尝试合作玩圈:(7-8分钟)

(1)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请你试一试自己没有玩到的方法,并且尝试和小朋友一起合作玩圈。”

(2)幼儿深入探索、尝试: 教师引导探索尝试用多种方法跳圈。

(3)练习双脚分合连续跳圈的方法: “一个圈的时候,两只脚并起来跳到一个圈中;两个圈的时候,两只脚分开,一个圈中跳入一只脚。”

4、游戏:网小鱼

(1)交待游戏规则:教师做渔翁,用圈做网,小朋友做小鱼,在池塘里游,被渔翁网住的小鱼,站到池塘边。

(2)师幼轮流做渔翁,进行游戏。

5、放松活动《小鱼游》:

教师和幼儿做放松活动,并听音乐离开场地。

四、离园。

1.提醒幼儿入厕,喝水。

2.提醒幼儿整理着装、书包。

3.组织未回家幼儿玩自带玩具、看书。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在孩子创编花的造型动作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了让幼儿欣赏各种盆栽及根据图片上的4种有特色的花的造型来模仿,创编花的造型动作,很多幼儿都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做出各种花的造型,来充分感受美,表现美。最后的拓展游戏花儿找朋友的动作表演,我觉得很有意义,可以放在根据音乐完整表演的过程中。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奥尔夫音乐半日活动》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642字。

相关文章

《大班音乐教案《小毛驴》含反思》:大班音乐教案《小毛驴》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幼儿的表演欲望,引导幼儿能够看着节奏谱正确地拍出相应节奏,并在教师的歌声引导下准确的表现节奏的强弱、轻重等音乐要素,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小毛驴》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音乐教案《捉螃蟹》 篇11

一.活动目标

1.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2.探索歌曲的表演动作,以及演奏时乐器的配置方案。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唱歌曲《郊游》。

2.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

三.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结构的情绪。

(1)这首歌有几段? 哪几段是一样的? 第一、第三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2)第二段音乐怎么样?

2.创编动作。

(1)在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片画面进行讲述后,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去郊游的情景。

(2)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3)老师根据幼儿想象的动作组合成歌表演,并进行集体练习。

3.讨论配器方案,“屈,老师.教,案,网”为歌曲伴奏。

(1)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优美部分?

B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

(2)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大家欢快地去郊游的部分?

提示幼儿A段脚步的适合用双响筒

(3)请幼儿看老师指挥做现用乐器的模仿动作,用乐器看指挥演奏。

(4)请幼儿和小伙伴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

教学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上一篇:干部理论考试试题下一篇:申请建立工会组织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