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最优)
大家好!
首先,感谢你们给了我这次展现自已,锻炼自已、发展自已的平台,对我而言,也是一次锻炼、提高的好机会。我叫***,现年33岁,父亲是一名教师,母亲是名普通的农民,虽然父亲当过10余年校长,但给我印象就是一个憨厚朴实的农民,也正是父亲的一言一行长期影响着我,使我明白:阳光、大器,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是做人的根本准则。
回首十多年的学习工作经历,简单而朴实。***年*月考入***,担任班团支部书记,校团委会宣传部部长;***年**月分配到***,下过6年村小,当过幼儿园老师,担任过团支部书记、代理办公室主任;***年***月上挂教育局办公室煅炼;****年*月调任****。
近年来,我无论作为一名**,还是一名**管理人员,始终坚持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坚守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的原则,对照自己的工作,不断反思、探索、总结、提高工作能力,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勤奋务实的作风工作,努力完成好各级安排工作任务。在写作方面,所报信息被县级网站采用40余条,被省级网站采用10余条;撰写的多篇论文获省、市、县奖;在个人比赛方面,书法作品在全国比赛中多次获金、银、铜奖;主研的县级课题结题并获县一等奖。在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方面,2010年被团县委评为优秀团(队)干部;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别被县教育局评为教育宣传“先进个人”、****;2011年被安岳县评为“十二五期间”首批县级骨干教师。
当然,成绩只代表过去,未来还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努力完善自己,厚道做人,沉下心做事。通过从事学校行政工作,使我具有了较强的适应能力,决定了自己比较容易进入工作角色,特别是在县教育局办公室的工作经历,使自己具备了在领导身边工作、为领导服务、为群众服务的经验。为更好的完成好工作,我还将努力提高以下几方面能力:
一是提高办事能力。提高理解领会能力,迅速正确领会领导意图,保证又好又快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同时还要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做到急事争办,快事快办、特事特办,无论是办文,还是办事,做到明辨是非,处置恰当。
二是提高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说话上,要保证言词清楚、条理清晰、注意分寸。在写作能力方面,努力加强学习,积累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扎实的专业功底,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公文写作能力。多向领导、同事请教学习,以适应各方面的要求。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超额累进税率, 因此当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处于某挡的最上限时, 与其处于它相邻的上一挡的最下限时相比, 虽然总收入是相对较低的, 但其处于税率较低的一挡, 因此扣除所得税之后的所得反而还高。同理, 如果将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 得到的商数对应的是应税纳所得额某挡的最上限数据, 那么和另一种情况相比, 即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后的商数正好与相邻上一挡的最下限数据对应。这两种情况下, 其实各自的应纳税所得额相差是比较小的, 最少的情况是相差0.12元, 但是由于处于不同的税率挡, 因此其应纳税款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差异。举个例子来说明。员工甲年终一次性奖金6000元, 根据相关规定, 其应纳税所得额为6000÷12=500元, 按照税法规定, 500元的对应税率是5%, 速算扣除数是0, 因此得到6000元年终奖后应缴税6000×5%-0=300元, 那么员工甲的税后收入为5700元。员工乙的全年一次性奖金为6000.12元, 那么其应纳税所得额为6000.12÷12=500.01元, 按照税法的相关规定, 其对应的税率为10%, 速算扣除数是25, 所依经计算得到6000.12元奖金后应缴税6000.12×10%-25=575.01元, 则其税后的实际收入为5425.11元。将员工甲和员工乙进行对比就会发现, 虽然乙的总收入只是比甲多出0.12元, 但由于其所处的税率是较高一级的, 因此最后实际得到的奖金反而是比较少的, 而且差距还比较大, 奖金增加0.12元, 但税后收入却减少了274.89元。
由此可见, 各级距临界点附近税率和税负跳跃式上升全额累进税率的特点, 正是因为如此, 才会使得税负增长速度大于收入增长速度的情况出现, 而年终奖的无效区间也就由此产生了。所谓年终奖的无效区间, 就是指在这一区间内发放奖金, 随着年终奖的增多, 税后收入反而反而会越来越少。正如前面的例子, 6000元的年终奖对应的税后收入为5700, 而当年终奖超过6000元的, 适用的税率就变成了10%。假设用Y表示企业超过6000元发放年终奖税后收入与发放6000元年终奖时税后收入相等的奖金额, 则可以得到方程式Y- (Y×10%-25) =5700, 解得Y=6306。由此可见, 当企业发放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在6001-6306这一区间的时候, 个人的实际收入就会因为提高了一挡税率的关系而少于5700元, 所以可以将6001-6306这一区间成为全年一次性奖金的无效区间。当应发放的年终奖在这个区间时就应当避开而选择发放6000元, 其余部分采取其他方式灵活解决。
我国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相关规定中, 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是按从5%到45%的累进九挡税率来划分的。从前面的推算过程可以看出, 这种情况在个人所得税率进级区间均会出现, 也就是说, 对于全年一次性奖金而言, 其总会出现纳税所得额一个区间的税后所得, 比其税率低一挡的最高税后所得要少。而且随着奖金的增多, 对应的税率也就会越高, 出现的最大差额值就越大。
通过分析还可以看出, 如果在企业年收入保持不变的水平下, 还将全年的总收入按月均衡发放, 也就是以工资形式单一地发放, 那么员工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其适用税率也会较高。而如果企业可以进行相关的规划, 在设计薪酬方案时, 先对其全年的总收入进行合理的估计, 并将其分成两部分发放, 一部分以工资的形式按月均衡发放, 另一部分则以奖金的形式在年终一次性发放。而且让财务人员进行相关的进算, 将每部分的收入都除以12, 以月工资或月奖金水平来确定适用税率。由于工资每月计税时都可以将速算扣除数扣除, 适用超额累进税率, 税负相对而言是比较轻的;而年终奖在计税时虽然能按照平均每月奖金确定适用税率, 却只能扣除一个速算扣除数, 也就是相当于全额累进税率, 相比前者税负较重。所以, 将职工年收入在工资和年终奖之间分配时, 应使年终奖适用的税率低于或等于月工资适用的税率, 并尽量避开年终奖的无效区间。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纳税筹划的过程中, 年终奖有着很大的筹划空间, 本文则主要关注年终奖的纳税筹划, 对年终奖的有效区间与无效区间进行相关的讨论研究。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年终奖
参考文献
[1]魏明.浅谈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J].市场论坛, 2010, (9) .
[2]代艳莉, 朱红晖, 杜丽娜, 陈玲艳.浅议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 (理论版) , 2010, (11) .
最优化问题无处不在。只要存在选择,并涉及稀缺资源,就一定存在优化问题。可以很“高深”,比如前面提到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问题,比如导弹的轨迹优化问题;也可以很“生活”,比如有同学研究了在海师大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和几个食堂之间的最优路径问题,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很实际,并且很有趣。可以说,作为一个普通的理学本科生,以往从没有接触过一门数学课程如此地贴近现实问题,立足现实问题,而最终亦指向现实问题。在最优化理论系统中,除了可以感受到一般数学理论的那种纯粹、抽象、透彻、简洁,也能感受一种无处不在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实用”、“好用”、“凑效”这些看起来不那么“数学”的评价标准在这个领域中也有着相当的地位。而在各种“数学”、“非数学”的标准之间的权衡取舍,本身就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而体现出某种对系统性思维的诉求。思考、研究这样的问题,即有用,又有趣,令人快乐无穷。
这些可能与生活琐事紧紧相连的问题可能引发数学上极大的麻烦。比如对于“皮球下山法”的局部收敛问题。将一个皮球掷向一个可微的谷域曲面,最终能停止到极小值点周围,这是直觉必然,也是物理事实。为了让它能在理论上最终精确停在极小值点,需要取消摩擦力作用;为了让球的能量最终全部耗散,同时为了让连续运动问题变为离散的跳跃问题,必须让球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跳跃而不能滚动,且每次跳跃按一定规则衰减动能。然而,就是这一点点和实际物理过程的看起来不影响结果的改动,放到数学领域严格考察,就会发现收敛性恐怕是有条件的,因为速度的衰减太快,在某种具体的目标函数形态下,完全有可能使算法收敛到不是极小值点的地方。进而,要证明或给出收敛条件,就是很困难的工作了。由于最优化问题本身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虽然在最优化理论课程上,我们学习了众多的算法,可是放到现实科学工程领域,真正全面有效的算法其实却不多,甚至限于我的认识,还没有任何一种对于高维的、有复杂约束的全局优化问题凑效的算法,而现实科学工程领域中,这个领域也才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和蓬勃生机,从而散发出醉人的魅力。
理论问题和数值问题的差异是在本学期两门相关数学课上才被真正当作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的。我想这本身就是我国数学基础教育的一个弊病:由于在研究生教育以前,很少接触数值计算及相关问题,学生无法对这个问题有充足的感知和眼界,而现实当中需要数学的时候,恰恰又都无法避免数值计算问题,于是,所学和所用之间多了一条裂痕。这是应当引起思考和重视的。在最优化理论课程的三次数值实验中,无处不是数值计算相对理论计算的差异。最典型的问题是局部优化算法的可靠性。对于一切基于一维搜索的方法,当一维搜索在理论上绝对可行的时候,在现实计算中出现理论外结果的情况几乎可说是大量存在的,特别对于某些专门的测试函数。目标函数的数量级太大,梯度函数的数量级太小,舍入误差等等,都可能使一维搜索失败、结果不可靠甚至异常退出,为防止这些不符合理论要求的情况出现,又需增加运算负责检查矫正,最终也很难完
全避免。信赖域的方法同样存在着数值计算中的不可靠,甚至在小尺度时,实验中比基于一维搜索的方法有时更加不可靠。又比如特征值计算问题,当使用eigs函数而Hessian阵数值的数量级太大时,就会发生异常返回。再比如,在各种出现数值大小比较的地方,都存在着数值计算带来的问题和隐患,比如判定Hessian阵正定,理论上只需最小特征值大于0,可是,万一由于数值的原因这个最小特征值在计算机中是负的,就会得出错误的结果。相等判断更是 如此,一切“x==A”对double变量都因舍入误差的存在是不可靠的,只能是“||x-A|| 我认为,抽象地讲,解最优化问题的过程,就是获取目标函数一条全局信息的过程,这个需要获取的全局信息,就是某点的函数值最小。因为说某点函数值“最小”,其实是说某点函数值“比其它所有点的函数值都小”,包含了该点函数值对所有点函数值的大小比较关系,这当然是全局性的。而最优化问题的主要矛盾就是,问题的解所包含的信息是全局性的,但为求取这个解所能采集到的可利用信息是局部的甚至单点的,且采集次数是有限的。比如求一点函数值,只能得单点信息。又比如水平集方法之所以不好用,就是因为它每一步都要求算法获得水平集测度这种全局信息。正是这个根本矛盾,导致了最优点搜索、确认上的困难。因为对于可微函数,从解析式中的有限次信息采集——如求单点梯度——就可获得一个有限领域内可利用的局部信息。对于全局优化问题,我们却没有这样的手段。也就是说,通过局部信息的有限次累计,得到全局信息。其实比较各种局部优化算法就可有这样的体会,理论上好的算法,往往就是能在各次获取单点信息的过程中实现一种信息累积使得算法掌握的信息越来越能钩织出局部信息。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要发明一种好的全局优化算法,可以在两个地方下功夫:一是如何从解析式与约束中通过少的信息采样挖掘出更大范围、更大信息量的信息;二是,如何逐步有效累积信息把前面挖掘的信息汇成全局信息。另外是否可以把信息、通信领域的理论方法结合到最优化理论中,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最优化问题和解方程问题在很多时候是等效的。比如一阶最性条件就是个方程,而一些解方程的方法,就是将方程反构成最优化问题来解。Matlab的非线性方程求解函数fsolve,其实就是把求函数值零点转化为求函数值范数的最小值,用最优化问题来求解。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体现了数学中问题转化的基本思想。 1.浪子回头,看到的不是身边那么多的红颜而是默默守候在自己身边的那个女人 2.原谅我不够爱你,只是我们的相遇,不是用来错过的。。 3.总要经历一些背叛一些心酸,才能把人心看明白 4.你知道我最大的梦想:就是以我之姓冠你之名 5.爱情,友情,不是不吵架,而是吵架了还能在一起一辈子。 6.别害怕错过,因为只有错过了你,才会重新遇到新的知己。 7.何必拿尊严去挽留一个变了心的人。 8.如果爱我不如恨我来的简单,那么请你恨我 9.传说,你最好的.朋友是你前世错过的恋人,所以,你们今世分不开。 10.如果有一天我遇见了过去的自己我一定一巴掌扇上去你做了太多错事了 11.如果我没有手指,就不会在乎你的戒指套在别人的手上 12.最优伤的短句子: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你来,我热情相拥。你走,我坦然放手。 13.甜言蜜语说给自己的左耳听 14.我可以在,很痛的时候说没关系。我可以在,难过的时候说无所谓。 15.今生唯一的吝啬,就是,你是我的 16.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爱情是义无反顾…… 17.心中有座城,城里住着疼。 18.眼泪是心无法诉说的话语。 19.我的目标是海绵宝宝,把悲伤挤出来,只留下快乐 20.是不是我的怀抱由两个钳子组成,太用力抱紧你会弄伤你,但是若真爱,遍体鳞伤又如何,飞蛾扑火又如何 21.海鸟跟鱼相爱,只是一场意外,故事的最后,重归原点。伤感的好句子 22.我的心曾在你的世界里丢了21.“忘记”是门学科,抱歉,这门我不及格。 23.所谓的百毒不侵不过是人麻木过后的表现而已 24.请不要和她分手后,才转身发现我的好,我不需要。 25.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连自己都觉得陌生。 26.能让我忘记过去的人他就是我的未来。 27.所有我需要的只是你需要我 28.爱我吗?你猜。不爱?错了,再猜…… 29.有些事知道了就好,不必多说有些人认识了就好,不必深交 30.既然你非要你的自由,挽留也会让我委屈到最后,煎熬了这么久,已没有继续的理由。 31.爱一个女孩子,与其为了她的幸福而放弃她,不如留住她,为她的幸福而拼搏。 32.不如就分手放一个人能生活,我一个人至少干净利落,沦落就沦落爱闯祸就闯祸。 33.宁愿含着泪沉默,不愿滴着血微笑 34.别看现在迩不把莪当回事,有一天莪会让迩跪着求莪多看迩一眼。 35.我们不是永恒,一切都有结束的时候。 36.心事这东西你捂着嘴它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37.给世界一个微笑,他会还你一个拥抱。 38.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飞艇最优飞行轨迹研究 目前,各国对无人飞艇平台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飞艇作为平台可以实现无线通信、环境监测和监视等目的.本文通过采用最优控制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得到飞艇在不同性能指标下的最优飞行轨迹.飞艇的`动力学模型采用六自由度非线性模型.飞艇采用安装在飞艇轴向由直流电机带动的螺旋桨作为动力.通过螺旋桨、方向舵和升降舵对飞艇进行控制.控制消耗的能量作为控制变量的函数.采用直接配点法与由遗传算法和单纯形法构成的混合参数优化方法得到飞艇在不同条件下的最优轨迹. 作 者:王晓亮 刘丹 单雪雄 WANG Xiao-liang LIU dan SHAN Xue-xiong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上海,30刊 名:力学季刊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QUARTERLY OF MECHANICS年,卷(期):26(4)分类号:V274关键词:飞艇 直接配点法 遗传算法 单纯形法 轨迹 1.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简介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由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教育科学博士、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首先提出。当时教育界已有了达尼洛夫的关于教学原则最合理结合的探索,斯卡特金的关于改善教学过程的理论,赞科夫和奥戈罗德尼科夫的关于各种教学方法效率的比较研究,以及一些最优化管理的一般理论也已被提出。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加上当时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校外教育机构的扩充,和大众信息手段对教育的影响等,巴班斯基于1972年出版了《教学过程最优化———预防学生成绩不良的观点》一书,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前苏联教育界产生很大影响。随后他又出版了《怎样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1978)、《教学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原理》(1982)、《教学过程最优化———问答》(1982)等一系列书籍,逐渐形成了系统的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 所谓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它有两个标准:(1)教学过程根据国家教学大纲要求,按照每个学生“最大的学习可能性”的水平,保证有效地、高质量地解决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发展的任务。(2)保证达到既定目的的过程既不超过现行教学计划用于课堂作业的时间,也不超过学校和劳动卫生原规定师生用于家庭作业的最高时间标准,同时预防师生疲劳过度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指效果、质量和时间、精力支出。和以前的教学理论相比,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的优点。 教学最优化要求这样来规划和组织教学过程:在师生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的情况下,或者说在决不超过学校卫生学为每个年纪规定的时间标准的情况下,取得最大可能的(即处于每个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养、教育和发展效果。教师的活动,从实质上说来,总是同创造性地探索最优的教学教育方案,为顺利完成迫切的教学教育任务而创造最优条件相联系的。因此,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是比较评价各种教学方案的可能性,目的是从这些方案中选择出该情况下最适合的方案。 2. 使大学外语教学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大学英语课堂包含内容广泛:精读、泛读、语法、词汇、听力、写作等。但总的说来就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课堂时也应根据不同课程及其具体要求,反复比较各种教学方案,选择适合于具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合理安排,使英语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以下就从这四个方面探讨使英语教学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2.1 听的课堂 英语听力课堂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听前(pre-listening)、听中(while-listening)和听后(post-listening)。 传统的听力课堂都是老师在听前用一两句话简要告诉学生要听什么;听中则是反复听磁带,不清楚的地方就一听再听;听后则照着课本上的问题对答案。形式极其枯燥,整堂课下来不少学生都昏昏欲睡,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根据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我们可以为听力的三个阶段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例如:学生将听到著名的动物学家关于动物的一段讲话。那么在听前,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简要讨论一下。比如你有没有养过宠物啊?你能否描述一下它是什么样的?你认为哪些动物对人类有好处?讨论结束后老师可以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将听到一段著名动物学家的讲话,关于动物以及动物的行为。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几点:动物和人类的比较;动物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古罗马的宠物以及他所知道的一种特别的动物。”这样的教学活动的优势在于:首先它帮学生给即将听到的内容划定了一个范围,使学生的目标明确,并且在讨论中老师可以引导出一些重要词汇,有助于学生的听。其次学生对接下来要听的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预测,在听的时候能够确定这些预测,提高听力效率。而老师的简介则使学生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并做好了听全文的准备。这远比老师干巴巴地说上一句“今天我们要听一段关于动物的讲话,下面我们开始听录音”要有效得多。 而在听中时,我们可以事先给学生提几个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听,中途可以停顿几次,检测他们听的情况,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或是要求他们做笔记,完成后和别的同学相互对照,看看哪里听漏了,有什么错误,这也能刺激学生专心地听。而一味地听磁带却什么都不做容易使学生思想走神,影响教学效果。 在听后,也可以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还是上面的那个例子,老师可以问学生:你同意说话人的观点吗?你能想到的动物能为我们做的事情有哪些?哪些动物可以成为好的宠物?哪些又不行?为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个听力材料,并且拓展了话题,增大了学生的知识量,还使学生很自然地从听的技能转移到了说的技能上。根据听力内容,我们还可以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例如角色扮演、模仿、配音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2 说的课堂 在说的课堂也就是口语课上,我们通常会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鼓励学生开口。根据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英语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使活动能最大限度地锻炼他们的口语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一般来说,学生在口语课上容易出现以下问题:害怕开口;无话可说;参与率低;总是使用母语。特别是在传统的口语课堂上,通常是老师给一个话题,学生准备一段时间,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学生对所给出的话题根本一无所知,有的知道一点但也说不出什么东西。而且因为要求准备后发言,不少学生通常感到焦虑不安,思绪受到影响,更加无话可说。 因此一个最优化活动应该是能让学生有话可说;参与率高;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说的欲望;所要求的语言应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例如当练习be going to(表示将要做什么事)这个句型时,我们可以进行句子接龙的活动。要求第一个学生用be going to造一个句子,第二个学生重复第一个学生的句子,再加上自己造的句子,第三个学生重复前两个句子再加上自己造的句子,依次类推,说错的人要受到惩罚。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处于一种很兴奋的状态并愿意积极参与,同时还可锻炼学生的听力能力。 其它一些可以优化口语教学过程的活动还有:角色扮演、辩论、故事接龙、小组比赛等。 2.3 读的课堂 传统阅读教学是给一篇阅读材料给学生,规定好时间,学生自己读并做课后习题,完成后对答案。这种教学过程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只是一种机械的练习,我们根本不知道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没有帮助和提高。 实际上,阅读和听力一样,都属于接受型技能。因此它的过程也和听力过程相似,也可分为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和读后(post-reading)。同样我们也可以像听力教学一样,设计教学活动,优化阅读教学。基本步骤也是教师在读前做好导入,例如提和文章有关的问题,讲述一些和文章有关的有趣的事情,等等。读中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不光是课后习题,老师还可以提一些其他的问题或是要求学生总结出文章大意。读后也可采用讨论等办法,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4 写的课堂 以前的写作课是老师先讲一些理论,然后给学生一个题目写作文,下次课再把改好的作文发给学生,然后就没有下文了。这样的教学有几大缺陷。首先没有将理论联系实际。虽然老师讲了理论知识,但学生可能听过就算,写起作文还是我行我素。其次当学生拿回老师批改过的作文时已过去一段时间,学生对于作文的内容、当时的想法、构思都已淡忘,虽然老师做了批改,但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帮助已大打折扣。而且因为老师将作文发还后一般没有另作要求,学生很可能看都不看老师的批改,这次犯的错下次还照样犯。总的说来,这样的写作教学不会有明显成效。 根据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我们应该在写作课上采取过程写作教学法。首先给出作文题目让学生写,交上去后再由教师讲解有关理论,然后再让学生将刚才的作文重写一遍。写完后先自己检查,再同学间互相检查,修改好后交给老师,要求要看的到修改的痕迹。然后老师会布置学生课后思考如何改进这篇作文。下次课老师会发下批改好的第二篇作文并做补充讲解,学生根据老师的批改修改错误,并根据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课后的思考写出第三篇作文,将两篇文章一起交上去。老师批阅后会连同第一篇作文一起,装订好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看还有哪些错误,再修改,然后再交上去。过程教学法注重的是写作过程,没有最好的结果,可以一直修改下去。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到自己作文的思路以及自己的进步,让学生充满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并且犯的错误基本上都得到了改正,有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这种教学过程可以很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目前最优化的写作教学法。 3. 结语 总之,为了达到大学外语课堂教学最优化目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因素,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但也应注意到就算是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它的使用也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并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和思维习惯等。正如巴班斯基所说的:“某种方法对某种情况是最优的方法,在另一种情况下,它可能就不是最优的方法。”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投入积极的情感,精心设计每堂课,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依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全方位提高并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 摘要: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要求大学英语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优化大学英语教学。本文从英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 探讨最优化的英语教学方法, 希望能使大学英语教学达到最优化水平。 关键词:教学方法,大学英语教学,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 [2]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3]Jeremy Harmer.How to Teaching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4]Tricia Hedge.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5]PaulDavies&EricPearse.SuccessinEnglish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6]顾翔, 滕卫东.大学外语课堂教学最优化过程和途径探索[J].河海大学学报, 2001. 暑假里,我读了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我深深地感受到,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该书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仍有其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好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巴班斯基在很早以前就用他独特的眼光注意到了教学的有效性原则。他注意到了教学的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我想我们的教学也就是各个教学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组合,只要是把它们很好的按照科学的教育规律结合在了一起,我想我们的课程必然就会显得紧凑、有效率,而且学生也会喜欢。 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1)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概念;(2)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3)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原则;(4)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程序;(5)预防和克服学生成绩不良而采取的最优化措施;(6)对优秀学生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途径。该理论对原苏联教育界有很大的影响,对中国甚至对世界教学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为什么会受到如此重视和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任务、目的及学生的特点、本人的特长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来选择教学方法,并判断它是否能够全面地完成该课的教学任务。通过钻研、通读教材,如果发现必须充实教材内容,那么教师就必须借助教学参考书和有关该学科的科普读物予以解决。与此同时,还应使教材内容现实化:即以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生活发展的最新例子、事实等,来充实教材内容。并在内容中充分考虑学生日常的生产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特点,依靠学生周围现实中所熟悉的事实、例子,探讨和完成课上所学问题的作业,也可以同时完成几项教学任务:保证教学与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的职业定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掌握知识,从而保证提高既定时间内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其次,教学不应完全依赖“课本”,也就是说要灵活地使用教材。“跳出教材看教材、跳出教材用教材”,新课程的环境给予了我们教师更大的自主教育空间,要把教材当作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的载体,当作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抓手,让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而不是让学生围着教材转。譬如词语教学,我们可以利用课本中的插图,让孩子们首先将自己融入情景中,然后再去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和想象去寻找不同的词语角色。最主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对某个事物与某个词语的一种简单的链接,而是进行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创造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是极具个性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正倡导的“人文性”。 其三、要做到教学内容最优化,还要做好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整合,备课不但要研究课文的思路,老师的教路,还要认真研究孩子的学路。有句俗话叫“众口难调”,所以,大厨师很难当,而且吃饭的人越多,越难一致。由此,我想到我们的教育。我们现在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老师相当于大厨师,学生相当于食客。客观地说,再高明的厨师也做不出让每个人都满意的饭菜;同理,再高明的老师,他的教育教学方法也不会完全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我们教师不妨在认真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多“备学生”!学生们知道些什么,什么可以自学,什么应当小组议论,什么必须教师讲授,教师都应该做到有所预见。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教学目标的达成就可以区别对待了,作业的布臵也要做到相应的分层次布臵。这就需要教师在细节上下工夫,力争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入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大有收获。学习《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一书,让我受用终身,书中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今后我会多抽时间阅读学习,让习惯学习,爱好读书成为我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加油站”。 网络经济最优化模型研究 一、网络模型 状态空间分析是解决动态系统最优化的`普通方法,它描述了由各个状态变量表示的系统的内部关系,其优点是易于处理多变量系统和随机系统,并能根据提出的约束条件,研究系统的优化. 作 者:刘小飞 王兴扬 张明德 孙小菡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刊 名: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QUANTITATIVE AND TECHNICAL ECONOMICS年,卷(期):17(12)分类号:F6关键词: 一、质量成本、最优质量成本的概念及其两种观点 (一)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产品符合质量标准所发生的全部费用以及未达到产品质量标准所发生的一切损失。 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 通常将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统称为控制成本或保证成本, 将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统称为损失成本、 缺陷成本或故障成本。 (二)最优质量成本 有观点认为,最优质量成本,即质量成本的最优分布, 是指生产出最优质量的产品,所用的最少的质量成本。对于最优质量成本的评价,存在两种观点,即可接受质量成本的传统观和零缺陷质量成本的现代观。 (三)最优质量成本的传统观 最优质量成本的传统观认为,随着合格率的提高,质量控制成本与质量损失成本之间存在着此增彼减的关系,当合格率较低时,质量损失成本较高,质量总成本处于较高水平。 当质量控制成本增加时,质量损失成本就会减少。 只要质量控制成本的增加小于质量损失成本的减少, 质量总成本就会不断降低, 直到质量控制成本的增加等于质量损失成本的减少为止。这是因为,以后质量控制成本的增加将大于质量损失成本的减少, 从而使质量总成本不断提高。 因此, 质量控制成本等于质量损失成本时的质量水平就是最优质量水平x*。 如图1所示,该种观点认为,合格率达到100%是不可能的 ,因为此时质量控制成本为无穷大 ,从而质量总成本也为无穷大。我们认为,可接受质量成本的传统观,其图形不一定就是图1,也可能如图2,即合格率可以达到100%,但质量总成本远远大于最优质量成本,会使企业得不偿失,因此最优质量水平并不是合格率为100%。 (四)最 优质量成本的现代观 最优质量水平的现代观认为,只有将不合格率降为零, 实现零缺陷,才具有成本效益上的合理性。这一观点存在的前提是: 每种损失成本都有其根本原因, 原因是可以预防的,而预防成本要小于损失成本。 现代观也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虽然质量控制成本与质量损失成本之间存在着此增彼减的关系, 由于质量控制成本的增加一直小于质量损失成本的减少,因此,质量总成本一直处于不断的降低中,直到合格率为100%,如图3所示。 此时,质量总成本最低。另一种观点认为,质量控制成本与质量损失成本之间不存在着此增彼减的关系,当合格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控制成本与质量损失成本同时降低, 当合格率达到100%时,质量总成本达到最低。 如图4所示。 我们认为,上述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存在,例如,在符合学习曲线(也称经验曲线)规律生产的企业,当每次产品生产的数量是原有产量一倍的时候, 则生产每一产品的平均劳动小时数, 将减少到原生产所需的平均劳动小时数的80%。 这说明,生产的产品越多,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越好,不仅损失成本减少,控制成本不再增加,甚至还可能减少。 (五)本文的观点 我们认为, 最优质量的产品与最少的质量成本并不总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最优质量的产品不一定是最少的质量成本,如上页图2,最优质量的产品是合格率100%,而质量总成本不是最小,而是最大。 我们赞成“最优质量水平是指使质量总成本最低时的产品合格率”,并以此为标准来确定最优质量成本。 二、可接受的质量水平不等于允许并鼓励一定比例的不 合格品存在 全盘否定最优质量成本传统观的人们认为:从一个企业来说,在一批产品中,存在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不合格的次品,可能是允许的,甚至是合理的。 但从购买这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次品的消费者来说,其购买的产品是百分之百的次品,百分之百地侵犯了其权益。 所以,允许和鼓励次品生产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有害的。 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损害了企业。 事实上那些不合格产品越来越少的企业,比起继续采用传统模型(即可接受的质量水平) 的企业,在市场上具有更大的竞争力,这一事实足以证明, 传统观的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我们认为,最优质量成本的传统观之所以又称为可接受的质量水平, 是指在一定生产环境和技术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可以有一定比例的不合格品存在,例如,最优质量水平确定为95%, 不合格品的控制目标就是在5% 左右是可以接受的。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接受”不等于“允许并且鼓励”一定比例的不合格品存在,更不是认为该批产品质量合格, 允许将合格品与不合格品一同销售出去, 其中百分之几的不合格品是不能对外销售的。 因此,不管是95%的合格率,还是100%的合格率,对外销售的都是合格品。 外部损失成本是相同的,合格率95%只是内部损失成本比合格率100%高,它既没有坑害顾客,也没有坑害企业,事实上也不是不合格产品越来越少的企业,比起继续采用传统模型(即可接受的质量水平)的企业,在市场上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因为在市场上销售的都是合格品。 事实更不能证明,传统观的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可以接受一定不合格率的结果是企业为了达到质量总成本最低的无奈之举,是为了使企业获取更大的利润。 在此条件下,如果提高合格率,其结果是使质量总成本增加,利润降低。 如果提高合格率,能使企业多获利,哪个企业还会允许并鼓励一定比例的不合格品存在呢! 三、传统的质量成本观也不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 某些观点认为:“传统观反映的 是静态的质量 成本 , 而现代观反映的则是动态的质量成本”。 传统观反映的是静态的质量成本,是指控制成本与损失成本此消彼长,当控制成本增加,损失成本下降时,总质量成本也会随之下降,并稳定在某一个平衡点上。 现代观反映的是动态的质量成本,是指控制成本在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也可以降低,所以,随着控制成本的增加和损失成本的下降 ,总的质量成本水平不仅会下降,而且会持续地下降,而不像传统观所描述的那样,仍停留在最优平衡点上。 我们认为, 如果把传统观下质量总成本最低的合格率所对应的那个 “ 点 ” 称为平衡点 , 那现代观下质量总成本最低 的合格率100%所对应的 “点 ” 不也可以称为平衡点吗 ? 持续地下降,最终不是也停留在最优平衡点上吗,最优质量成本的定义是一样的,只是对应的合格率不同,一个大于零小于100% , 一个等于100% , 怎么一个 是静态的 , 另一个就 是动态的了呢? 传统的质量成本观下, 最优质量成本是相对于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的质量成本,并不是永远可以接受的,随着生产环境、技术水平和原材料质量的提高,原来可接受的质量水平就变为不可接受了,平衡点本身就在变,并不是固定不变。 而不像现代观那样,平衡点始终不变,一直停留在合格率100%所对应的点上,从这种意义上看, 传统观反映的倒像是动态的质量成本, 而现代观反映的却是静态的质量成本。 企业只能根据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决定是选择可接受的质量成本, 还是选择零缺陷的质量成本。 因为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是不断降低质量总成本, 使其达到最小,而不是最优质量的产品(即合格率达到100%),从而实现零缺陷。 因此, 不能说只 有现代的 质量成本 观是动态 的, 而传统的质量成本观是静态的,“传统观反映的是静态的质量成本, 而现代观反映的则是动态的质量成本” 的提法并不妥当。 四、两种质量成本观并无优劣之分 很多人在充分肯定最优质量成本现代观的同时, 指出了最优质量成本传统观的种种不足,进而否定了传统观,我们认为,现代观和传统观都有其存在的土壤,质量成本的高低是由企业所处的生产环境、材料质量、生产工艺水平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现代观和传统观各有其适用范围。 (一)传统观的适用范围 最优质量成本的传统观适合于传统的产品生产企业, 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最优质量水平传统观下,上述做法具体到质量成本内容上, 就是维持控制成本和损失成本各占50%左右,因为最优质量水平就是控制成本等于损失成本时的合格率。 此时,质量总成本最低。 根据国外87家公司的技术报告和质量人员的讨论记录,典型制造行业最优质量成本的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 在表1中, 不同类别的企业虽然不都是控制成本和损失成本各占50%,但平均数却符合传统观下的最优质量成本的构成,而不是现代观的质量损失成本趋于零。它再次证明了全盘否定传统观是不现实的,至少在目前,有众多企业无法实现零缺陷。如在表1中,橡胶塑料行业的损失成本高达81.6%,可见,将损失成本降为零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得到的。 表1就说明了这一点。 (二)现代观的适用范围 最优质量成本的现代观适合于高新技术产业, 特别是采用作业成本制度或建立适时生产系统的企业。这是因为: 1. 作业成本制度将作业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 其目标是保留增值作业、消除非增值作业。在作业成本制度下,质量成本可按其内容分为预防作业、鉴定作业、内部损失作业和外部损失作业。显然,内部损失作业和外部损失作业都是非增值作业,将在优化流程中予以消除,消除的结果就是达到零缺陷,体现最优质量成本的现代观。 2.适时生产系统要求企业在供 、产 、销的各个阶段都不能出现质量问题。 即供、产、销各阶段均要求“保质保量”、 “适时 ”为下一阶段的生产或销售提供保障 。 这里的“保质 ”, 就是合格率为100%;因此,“零缺陷”是适时生产系统的必要条件, 建立适时生产系统就必须以最优质量成本的现代观作为目标质量水平。 最优伤的短句子 篇4
飞艇最优飞行轨迹研究 篇5
个人简介(最优) 篇6
读《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有感 篇7
网络经济最优化模型研究 篇8
最优质量成本观辨析 篇9
五、结束语
可见, 可接受的质量水平不等于允许并鼓励一定比例的不合格品存在;传统的质量成本观也不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最优质量成本传统观与现代观各有其优劣,分别有其适用的范围,目前不能相互替代,这是由企业所处的生产环境、技术水平等因素所决定的,并无优劣之分。
摘要:本文对两种“最优质量成本观”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完善了最优质量成本可能出现的几种函数图像,提出了“可接受的质量水平不等于允许并鼓励一定比例的不合格品存在”和“可接受的质量水平不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两种与众不同的观点,并指出,最优质量成本传统观与现代观并无优劣之分,各有其适用范围。
二、确定公司财务管理最优目标的主要原则 1.利益兼顾原则。公司的利益主体主要有投资人、债权人、经营者、政府和社
会公众。确定公司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应该全面有效地兼顾这五个利益主体的利益,并努力使每一 个利益主体的利益都能达到最大化。2. 可靠计量原则。公司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应是能够可靠计量的。只有能够可靠地计量,公司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才变得具体化,才具有可操作性,才能进行考核和评价。否则,公 司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就会变得虚化而毫无意义。
3.有效控制原则。只有能够有效控制,最优目标才有可能通过公司的努力而达到。如果 把一个不可控的目标确定为公司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就会使这个目标成为无法甚至根本不 能实现的虚幻目标,这对公司财务管理将会遗患无穷。4.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司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应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地说,分配上分光吃光的短期行为,使各 公司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应该能够克服经营上只顾眼前、个利益主体的利益都能够做到长短结合、有效兼顾,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司的长期、稳定、快 速地发展。
三、各方利益最大化是公司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各方利益最大化是公司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各方利益最大化是指投资人、债权人、经营者、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最大化。实现多方 利益最大化,要求做到: 1.各方利益的可计量性。把投资人、债权人、经营者、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最大化确 定为公司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能够满足公司财务管理最优目标的可计量性要求。(1)投资人利益可以用净资产(或股东权益,下同)保值增值率、净资产利润率、每股 净资产、每股收益、每股股利、每股市价这六个指标来计量。投资人利益最大化就是指这六 个指标的数值最大化。(2)债权人利益可以用资产负债率、财务杠杆率、利息保障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债务到期偿还率这七个指标来计量。债权人利益最大化就是指这七个指标的数值 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适度。(3)经营者利益可以用薪金占营业收入的比率、薪金占营业成本的比率、薪金占公司增 加值的比率、薪金增长率与营业收入增长率的比率、薪金增长率与营业成本增长率的比率、薪金增长率与公司增加值增长率的比率、薪金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比率这七个指标 来计量。经营者利益最大化就是指这七个指标的数值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适度。(4)政府利益可以用税费违规率、税费完成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政府投资完 成率、社会保障完成率这六个指标来计量。政府利益最大化就是指后五个指标的数值最大化 而税费违规率的指标数值最小化。(5
【个人简介(最优)】推荐阅读:
小学个人简介07-14
应聘个人简介10-22
团员个人事迹简介09-24
个人英语简介范文10-14
个人简介表格式07-05
个人简介范文结尾09-13
个人简介范文图09-20
部队战士个人简介10-06
教师先进个人事迹简介09-21
优秀英语教师个人简介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