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县总体规划(精选6篇)
休闲农业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和休闲观光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林牧渔及加工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休闲者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其特色在于满足人们对自然田野生活的向往性、对自然环境发展和保护认知的教育性、以及对动态生物生态活动和静态农村人文活动的娱乐性,而其目的则在提供经济、社会、休闲、生态、教育、文化传承、美学等功能。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休闲度假方式发生了新的转变,休闲农业是体验“农”的氛围,参与“农”的生活,享受“农”的风情,感受“农”的文化,接受“农”的教育为内涵,精心打造原汁原味、返璞归真的大自然产品,营造一种放松自我、无拘无束、无忧无虑、乐在其中的氛围,以找到心灵的归宿,感受到家园的温馨。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休闲农业是建设现代农业,开发多功能农业,并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有效模式。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省政办[2006]57号、市政办发[2006]2号、市政办[2007]13号文件精神,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把休闲农业及休闲农业发展基地建设项目作为发展旅游产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休闲农业已成为湖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一个崭新的亮点和农村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对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树立农村新风尚和新农村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休闲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
(一)休闲农业是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发展休闲农业是农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切入点,它可以有效带动餐饮、住宿、交通、购物、文化等关联行业和产业的发展,促使单一的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转变。同时,休闲农业的发展还可以促成地方公用基础设施的改造,投资环境、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改善,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以及其它服务业的繁荣,从而有力地促进当地的现代农业建设。
(二)发展休闲农业能促使农业和休闲业相结合,创造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休闲农业使农业跳出了依靠单一农业生产的圈子,开发了生产过程以及农产品收获前的观赏价值,增加了农产品的经营途径,充分挖掘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在旅游方面的价值。
(三)发展休闲农业是解决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发展休闲农业是一条解决当前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即休闲农业通过餐饮、住宿、交通、购物、文化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
(四)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加快城乡交流和乡风文明建设。农民具有的勤劳、淳朴、善良的优良传统美德值得发扬光大。为了吸引休闲者,农民必须学会讲究卫生、保持卫生、保持村容、院落整洁。为了使休闲者愉快,必须学会文明用语。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城乡居民相互交流、学习,吸收对方的优点,城乡差别逐渐缩小,城乡文明共同发展。
二、新宁县休闲农业的现状和比较优势
(一)特色明显
新宁县休闲农业,具有明显的特色,按区位划分,主要有城郊型、景区周边型、民俗风情型和基地兼容型;按功能划分主要有观光观赏型、参与体验型、休闲度假型和民俗节庆型。
(二)初具规模
目前已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企业10余家,直接从业人员380余人,年接待休闲者逾4万人次,年经营收入过300万元。有鹿呜山庄、玉女岩、里溪剽流、舜皇森林公园等。
三、新宁县休闲农业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新宁县随着崀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快速发展旅游产业,以及丰富的休闲农业资源,已为发展休闲农业具备得天独厚的诸多条件。
(一)特有的旅游名胜地
丹霞风光和花岗岩高山雄景等特有地貌景观地位突出,尤其是崀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更显得崀山特有品牌地位倍增。
(二)丰富的乡村景观资源
与休闲农业密切的主要是乡村农耕文化景观,及最具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山地立体农业、土地多层次利用,以及以脐橙为主导产业的十大产业,形成了一年四季各具特色的农业自然景观,显示了山乡的古、土、特、真、野风情,以多样、优质、高效为特征,使人感受到人类改造自然并与大自然协调和谐的魅力,为我县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
(三)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
全县现已形成覆盖面大、通达性强的立体交通网络。同时,政府通过县乡公路改造,加快了我县乡村公路建设,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网,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
(四)可观的潜在客源市场
到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支出将分别达到14611.7元和8169.5元,因此客源市场增长潜力很大。从省内来看,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各地市洲来崀山旅游人数日益增多;从省际来看,南面有广州、深圳为核心珠江三角洲的城市群,同时港澳游客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客源市场;北面有以武汉为核心的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和以京、津为中心的华北市场虽然距湖南崀山相对较远,但也不可低估的潜在客源市场。
(五)各级政府领导重视,群众参与热情高
“西部发展战略”为我县发展休闲农业产业创造了契机。促进中、西部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基地的扶持政策,加快农村综合配套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大流通体系建设等等,将会给我县休闲农业的稳步发展创造良机。
(六)民间资本投入积极 休闲农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吸引了多种投资主体的介入,而且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投资群体,乡镇企业家、工矿企业主、房地产开发商等,在掘得自己的第一桶金后,积极寻找新的投资领域,转而开发休闲农业。民间资本的积极投入,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四、新宁县休闲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重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以农业活动为基础,集农业生产、高科技示范、休闲游赏娱乐为一体,使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和农业增产增效,加快城乡交流,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二)我县休闲农业发展的“坚持四个原则”
一是经济效益的原则。二是参与性和突出特色的原则,三是文化融合的原则。四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三)我县休闲农业“十二五”期间发展的目标
“十二五”期间休闲农业发展的目标,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丰富的农业资源,引导业主自主开发休闲农业产品。全县按照四大区域总体布局,建成4个集聚连片的休闲农业示范区;全县重点引导建设具备一定规模档次4星级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休闲农庄 27余家;农家乐达200余家,休闲农庄年接待游客总量超过20万人次,年产值达0.9亿元,参与休闲农业经营的农户(业主)收入年递增30%以上。
(四)我县休闲农业发展的重点
按照地理区域、经济、环境及民俗等因素,我县休闲农业可划分为崀山旅游发展区、城郊结合部区、农业产业发展区和乡镇城镇化建设为中心的乡镇休闲园区等四大区域进行战略布局,并区分发展重点:
1、以崀山旅游景区为依托的农业观光园区。
2、以金石镇城郊结合部为基础的多种形式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区。
3、以脐橙产业为主的观光园区。
4、以特色产业为主要内容特色产业观光园区。
五、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与内容
1、以脐橙产业带为依托,突出脐橙产业特色,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园——以当地脐橙优势农业产业基地为基础,以植物的花、叶果等特色,开辟赏花、观叶、采果等活动。拟建立农庄15个,规模以上且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5个,五星级的2个,四星级的3个。A、以洞新高速引线为界以北的方位(高坪铺、漆家坪、邓家冲、虾塘冲、雪山口一带),发展脐橙产业,形成脐橙风光带,打造新宁县脐橙品牌,拟建以永丰农业生态园、漆家坪园艺场、山林书画山庄(二个五星级、一个四星级)为星级中心,其他地方网点布置多功能的农家乐园30余家。B、以S218路两旁,以黄龙镇为起点经白沙到金石镇的飞虎村为一带的脐橙产业观光带,在黄龙镇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为中心拟建一个四星级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在白沙镇以邓艮村、白沙农场示范场为一体的多功能的休闲农业园(三星级);以白沙农场管理区为中心,到全田村、泸溪村、杨溪村为一带的脐橙产业观光带,拟建一个四星级的休闲农庄。其他根据景点和区域网点布局农家乐20余家。C、在扶夷村、水头村、独潭村、杨柳田村、永济村、林科所等地,拟建设以葡萄产业、脐橙产业为基础的休闲农业农庄带,其中五、四、三星级各一个;在林科所拟建一个四星级或五星级百科植物园,农家乐30余家。
2、以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景光为依托,以保护崀山遗产地、创造国家五A级景区、发展崀山旅游业为目标,充分构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美化景区环境,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拟建立5个,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5个,五星级的2,四星级1个,3星级2个。A、以黄背村、石联村、联合、茶亭村等四村,发展传统农耕文化,以种植水稻油菜一年两熟制典型传统农业,适度发展农家乐150-200家;B、盆溪村、崀笏村、水溪村、六坪村等村拟建固定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五个星级农庄:其中五星级的2个,四星级1个,3星级2个,现有的宝丰园艺中心、崀山花卉苗木合作社、满师付有机生态园高标打造升级成星级农庄。C、在崀笏村、水溪村、茶亭村以发展辣椒产业及博物馆,以辣椒产业兴起衬托辣椒峰景点蕴深内涵。拟建一个五星级的休闲农庄,并在沿河一带拟建观景风光带,及夜宵农家乐群及夜文化生活区域。
3、在城乡结合部通过环境设施的整合,依托原有农业产业设施的规模和优雅的自然环境整合、完善和提高改造而成的休闲观光场所;在县城与北大门之间景区缓冲带(没有规划城镇建设)的连村、大河冲村两村中发展具有特色产业休闲农业农庄。有盆景苗木花卉园、茶园农庄、葡萄园农庄、特色养殖农庄等内容及一定数量的农家乐连带布局。拟建立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6个,五星级的2个,四星级的3个,3星级的1个。同时发展农家乐50余家。
4、发展以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舜皇山休闲山庄,为旅客提供体验原生次森林、避暑度假、观光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场所,拟建立发展成五星级;以黄金牧场为基础,发展牧业产业,为旅客提供一个体验南方草原生活情趣的旅游休闲场所,拟发展成五星级;以玉女岩、风神洞景点为基础,构筑以体验溶洞景观、配套其他产业(如脐橙)多功能的休闲旅游场所,拟建立发展成四星级或五星级。
5、以磨柯岭公园为基础、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墓地、宛家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夷江漂游为内容,为城镇居民及游客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拟建设成四星级休闲山庄。
6、在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按照区域及镇乡发展规模,在一渡水镇、回龙镇、马头桥镇等建设一批三星级的休闲农庄。
六、休闲农业发展的措施与政策
新宁县以“打造休闲农业全国百强县”为目标,用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指导休闲农业的发展,科学制定新宁县休闲农业发展规划,规范利用和整合休闲农业资源,谋划新宁县休闲农业良性发展,打响新宁县休闲农业品牌。
(一)加强领导、成立休闲农业发展领导小组
为切实发展休闲农业产业,提升休闲农业的品位与规模,打造“休闲农业百强县”,加强对休闲农业产业工作的领导,成立发展休闲农业产业工作领导小组。把休闲农业发展成为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带动强、示范作用好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精品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法。
(二)搞好结合,调优产业结构
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规范发展,突出解决“三农”问题,转变观念,全面贯彻“五个统筹”,抓住机遇,做到“五个结合”:和大城市相结合,依靠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提高档次水平;和大旅游相结合,依靠消费者,充分结合旅游资源,获得发展动力;和产业相结合,依靠农业,形成产业规模,产业效益;和“三农”投入政策相结合,依靠政府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支持休闲农业的合力;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依靠农民,改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人居环境,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优化布局,统一科学规划,突出重点
我县休闲农业按照地理区域、经济、环境及民俗等因素,划分为四大区域进行高起点规划布局,并区分发展重点。崀山风景区发展观光农业和农耕文化休闲农业;城乡结合部发展集疗养度假、采摘垂钓、水上运动为一体的观光生态园等集特色体验、观光、保护于一体的休闲基地;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突出产业生态休闲,农产品精品选购观光;乡镇以发展乡镇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和挖掘民俗风情,体验民俗文化,推动新农村建设。做到高起点科学规划,全县统一规划设计、行动一盘棋,聘请有资质的专家考察、论证,科学规划。突出品位高、目标远、附加值高,要放在旅游富县战略、和推进新村建设战略层次来制定规划、科学设计;做到定位要准,目标明确。
(四)制定发展休闲农业扶持政策
推进土地流转机制,制定发展休闲农业土地征用优惠政策,及休闲农业农庄经营的税收优待政策,根据中央1号文件、省、市发展休闲相关文件精神,出台扶持和发展休闲农业产业实质性的、可操作性的优惠政策文件;扶持政策由农业局、财政局、发改局、国土局、国税局、地税局、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建设局相关部门联合起草。体现在土地征用与规划、项目立项、税收、信贷等给予优惠和引导。
(五)发展协会、与合作社组织运作,创立品牌与品位 用产业集群的理念指导休闲农业发展。加强品牌建设,要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组织等产业化运作方式,加大农民参与力度和组织化程度,完善市场体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均衡产业化链带。发展规模化的种养第一产业、农产品加工和休闲产品加工等第二产业和餐饮、住宿、农产品流通等第三产业,实现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其综合效益。
(六)建立激励机制与宣传机制,促进产业升级
通过参加农博会等展示会,加强宣传,形成亮点,提高知名度。通过全省休闲农业庄园星级评定和授牌,打造品牌,规范服务,加强行业自律。五星级休闲农业庄园享受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待遇。
(七)以人为本,注重科学发展
休闲农业是立足于乡村,服务于市民,最终达到农民增产增收为目的新型产业。发展休闲农业关系到农业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开发和农村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多方面。所以,发展休闲农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要以提高农民收益为出发点。发展休闲农业必须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升乡村环境质量,防止农业污染,杜绝“开发性”破坏;重视人文资源的挖掘和保护。
(八)优化环境,加强规范管理
贯彻落实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政策性文件,将休闲农业企业纳入新农村建设的统一规划和政府议事日程。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强政府引导,实行市场化运作,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广泛开展自主经营或联合经营,多元融资,积极招商引资引项目。健全休闲农业农庄登记、审批制度,规范农庄、农家乐星级授牌制度。
(九)加强休闲农业产业引导、建立发展基金、提供工作经费保障
县级财政每年要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建立休闲农业发展专项基金。并每年从财政收入增加提高休闲农业发展专项基金,发展专基金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奖励支持休闲产业企业的科技创新、品牌认证。财政要每年安排5万元经费,保障和支持主抓休闲农业工作的正常工作经费,用于指导休闲农业的发展。
(十)搞好机制创新,建好服务平台
关键词:农田用地,都市农业,生态绿地,生态农林观光公园,福建泰宁
现代城市的发展日益重视运用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提倡发展方式的转变, 不单纯追求城市经济, 盲目求大、千城一面的发展路子;而是追求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重视生态文明是新世纪的哲学主流, 引导人类的建设和生产活动。
2009年7月, 在泰宁县发展大旅游区, 完善旅游休闲设施, 优化城市景观休闲资源, 进一步开发城市旅游配套资源的要求下, 启动了泰宁生态休闲农业园。该公园集生态休闲、生产生活为一体, 是新型的城郊绿地产业公园, 在该背景下正式诞生, 城市各种绿地已成为城市的重要功能组成部分。
1 城市生态休闲绿地概念
城市生态休闲绿地, 即在城区有一定的绿量与显著生态效果的综合性城市绿地。一方面城区生态休闲绿地作为城市中的生态区, 既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地方, 又是维护生态安全格局, 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优化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生态休闲绿地被赋予多样化功能, 可以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 促进城市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为城市发展带来动力[1]。宏观意义上的城市生态休闲绿地可以是城市与区域层面的生态型绿地, 微观层面可以是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市级公园。城市生态休闲绿地概念的提出代表着城市公园从单纯的强调场所空间塑造向强调生态理念造园的转变, 代表着城区绿地从重视园艺美学到综合性、多样化发展的转变, 代表着城区绿地从单一公园概念到城市功能观念的转变[1]。
2 城市生态休闲绿地的作用
城市生态休闲绿地的保护和开发对于缔造生态安全、土地安全、水土保持、环境优美、富有城市竞争力和城市特色的空间结构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和特征表现有:具有保持水土的自然要素和生态特点;创造广阔的公共休闲活动空间, 优化城市功能;是促进城市发展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完善城市休闲产业配套的重要场所;是城市最具地标景观性的地方, 影响城市发展布局和发展方向。
3 城市生态休闲绿地的历史与实践
孙筱祥先生曾经指出, 全世界大城市区最早建立的自然式休闲生态园林为杭州西湖。12世纪时, 以西湖为中心形成一个半天然半人工的自然式园林, 面积逾4 000 hm2, 成为当时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公园, 近期的西湖西进开发中, 朝着更生态的方向规划, 保持了农田和生态水源等设施, 茶园和果园相间其中, 稻香鱼水散置其间, 如同世外桃源, 池塘水系、生态湿地、船坞码头共同组成人间天堂。
1898年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明确提出城市生态休闲绿地、农业牧场与城市的密切联系[2], 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公园改革使公园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大量休闲设施引入, 注重公园的生态平衡和经营管理并日渐融入城市;20世纪末被认为是新的综合文化休闲设施, 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如今, 城市休闲公园更趋多样化、专业化、宏观化。形成了以城市定位为核心的休闲绿地系统。1873年建立的纽约中央公园规划了很多的喷泉、大草地、水体、各种游步道、景点、休闲设施、运动场、美术馆、画廊、影剧院;公园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和生态容量, 排洪给水河道和人工养殖景观湖相结合, 植物园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成为纽约城区最大的自然生态休闲绿地。澳大利亚的堪培拉中央公园将城市河湖、山体、纪念空间结合起来, 通过对草原、林地、森林、湿地等以原始景观为主的休闲设施进行开发, 从而实现了对场所的改进优化, 使其成为城市需要的一部分。
城市绿地系统与区域生态层面的生态休闲绿地强调公园与城市系统的渗透和补充发展, 荷兰的斯塔德休闲生态绿地是横跨4省 (北荷兰、南荷兰、乌德勒支、佛来福兰) 面积约400 km2的农业地带, 保持了生态休闲绿地的开放性、生产性, 集约化使用城市土地和营造紧凑的城市空间从而保证兰斯塔德地区生活休闲空间的理想模式[3]。
4 泰宁县生态农林观光公园规划实例
4.1 项目建设背景
泰宁县生态休闲公园区位于城区以东, 是县旅游发展的重要工程项目。项目将与大金湖国家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尚书府第等旅游景区形成产业互补, 是构建区域大旅游圈的重要项目。公园四周环境幽雅, 风景资源得天独厚, 交通便捷, 沿线风光秀丽, 按总体规划, 为生态休闲农业风情区域。
园区占地约133.3 hm2, 地理条件优越, 该园区依托国家风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 利用山水泰宁的资源优势, 区位独特而显著。交通上, 区间网络路、城区一级旅游干线、福银高速接线和向莆铁路穿境而过, 交通方便。
规划区生境条件优越, 山清水秀, 物种繁多。该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 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7℃, 无霜期300 d左右, 年平均降水量为1 775 mm, 一年中3—6月为雨季, 5—6月降雨强度大, 雨量集中, 平均相对湿度为84%,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738.7 h, 多年平均降雪日数为4.3 d, 属福建省丰水湿润区, 适合多种植物生长。
4.2 项目现状和规划策略
4.2.1 存在问题。
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 即将发展为新市区的土地目前为贫瘠农田, 农业产量很低, 地块四处杂草丛生, 由于常年简单耕作, 土地面临荒芜沙化, 而主城区的发展受土地严重制约, 城市功能无法进一步优化, 城市主题得不到诠释, 如何把农地与新区发展结合有待进一步研究。
4.2.2 规划对策。
结合城区内的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人文自然资源。根据城区常住人口少、以休闲旅游为经济支柱的现状以及该县构建大旅游经济圈的需要, 拟将该区块发展成生态休闲型城郊绿地。以高流量人口循环休闲旅游、生态农业经济为产业, 建成融生态居住、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园区, 使该地区与风景区、人文资源区形成一体, 围绕核心城区, 形成众星拱月的旅游生态城市格局。该区块的建设方向是不改变土地基本用途的前提下发展新城区, 构建生态特区———以生态休闲农业为主导, 发展相关产业, 形成农林科研开发、度假、观光、旅游、教学、特色和高效生态农业为一体的新型生态休闲园区。
4.2.3 解决途径。
不改变土地基本用途, 结合传统农业, 进行集约化、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并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经营土地, 发展围绕农业的生态科研、生态度假、休闲接待、农产品加工、田园型房地产业展开, 使农户参与到现代化农业生产中来, 形成新市民。使农地与旅游、餐饮、观光、高新产业相结合逐渐形成公园式新城区, 使农地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4.2.4 技术措施。
经过工程措施和土地改良使该地块焕发出新生机。一是工程措施, 疏通水道、引水养殖、挖湖养殖, 解决土地干燥的问题;二是从山坳引水渠, 集水于饮用水塔和湖, 更新水质成饮用水, 发挥生态淡水养殖的效益;三是土地改良, 应用农业技术对农地进行改造, 以适合各种生态产品和植物的生长需要;四是科学规划, 在农地边的荒芜山体上规划低密度构筑物形成生活区, 经过截污渠把生活管理区与生态产业区分离;五是限制交通工具, 仅允许使用电瓶车等无碳或低碳工具, 污水处理后用于灌溉, 有机肥经过处理制成植物养料, 让明媚阳光、清新空气、繁茂枝叶、瓜果田园环绕全园。
4.2.5 设计目标。
规划使该园区成为“新天地”, 解决了农村、农民、农田、城市发展、城市经济多方利益脱节问题, 以及农业土地荒废和城市发展土地利用的危机。这种集约化、多元化、互补型农业避免了很多农产业风险, 解决了城市土地发展瓶颈, 使生态城区得以实现, 解决了农民、农业、农村的转型问题, 开辟了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子, 良好的生态经济必将吸引更多的新市民 (原农户) 参与其中, 促进相关产业的跟进, 达到利用先进的城市造园理念引导传统的城市发展方式。新的土地利用方式必将使城郊农业走上新的发展模式, 也使现代版田园城市及生态农业科技新城得以实现。
5 规划原则
5.1 生态原则
公园规划突出生态设施、生态产品、生态技术和环境保护。一是生态设施, 其是公园的重要基础, 比如引水入园, 不造假山水, 形成水生植物、旱生植物相交的立体式植物生态环境;结合规模化生态农业生产形成生态植物群落和自然季相 (四季均有较大面积的花、彩叶和观赏果) 。二是生态技术, 利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自然生境、生态因子综合设计的高效生态环境模式, 进行生产、生活、运行等综合的城市生态休闲绿化公园。三是环境保护, 公园有着大自然生态的良好基础, 必须保护性地综合规划和开发。旅游势必会带来污染, 园区自身的生产生活也会成为污染源, 必须注意生态要求, 如停车场的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站的布置等;利用生物种类和生物防治技术来减少病虫害、农药污染。在植物生产环节利用全园的废物, 以消灭污染源。
5.2 综合效益原则
规划中应坚持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项目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产业等方面项目的有机联系, 互相促进, 走多元化经营, 产业互补的生产模式, 以获得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5.3 互动性原则
规划强调旅游项目的参与性、娱乐性及知识性的结合, 使城市游客参与园区生产、生活, 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乐趣和相关的知识, 使他们多方面地体验农产品生长、种植、采摘、加工、收获, 动物的驯化、逗趣, 农业高新产品的生产及农村生活的情趣, 使游客享受到源于乡村生活又高于乡村生活的身心体验, 享受到现代田园、花海的生态农业风光。
5.4 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休闲产业发展的生命力, 也是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关键, 因而规划设计要根据园区的现状, 明确现有资源, 使园区以特色建园。规划中应该突出的内容包括:一是人工生态景观, 特别是大面积水面及周围景观;二是生态技术生产, 利用生态技术进行水自然循环、净化、水产品的养殖、动植物能耗互补;三是滨水景观, 凸显山水与农业、山珍、渔业的特点;四是水产农业, 水生植物和动植物景观的运用;五是野生鸟类观赏设计, 特别是珍稀鸟、白鹭引进。通过突出特色, 使该园区成为区外游客向往的世外桃源。
5.5 总体规划和分期开发原则
公园的开发采用整体规划、分期开发的形式, 以适合生态城区建设的特点, 为整个园区进入良性循环做好充分准备。从项目开发顺序上, 首期是生态基础设施, 如道路交通、通水通电、文化娱乐、信息网络、生态建筑物、休闲设施等;二期是技术示范, 如特种水产、花卉、果树、果蔬、反季节植物, 逐步达到全面开发生态产业的目的;三期以完善对外农业合作示范和生态交流, 高新农业技术, 现代生态农林业科研试验为主, 使其成为园区的亮点。
6 总体规划布局
以现状条件和规划原则结合生态休闲为特点, 从宏观上把整个园区划分为生活和生产两大部分, 形成4个大的区域, 构成园区的主体框架。
6.1 新城防护绿带
位于园区北侧, 国道205线沿线, 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 使公园与周围环境隔离, 同时南侧又与周围大自然景观有机衔接和过渡, 防护绿带休闲设施以景观水池、木桥、绿岛、花海观赏项目为主。防护绿带主功能是该公园与外环境过渡地带。
6.2 核心区
规划为环境幽雅、生态自然的生活区和行政区, 前期潺潺的溪水从北到南贯穿至核心区, 川流不息, 加之大面积的人工湖, 清澈壮观的水面, 白鹭任意翱翔。有中心广场、停车场、生态居住、行政管理、科研教育、休闲娱乐、市场营销等设施, 进行精细打造、有机组合, 形成一个和谐的生态核心体。
6.3 滨水休闲区
以核心大面积的人工湖为主体, 连接从北到南贯穿全园的河流以及多个大小浇灌水塘, 形成独具特色的水系, 根据水系的不同位置, 因地制宜地种植水生植物, 湖周边散落些休闲建筑和别墅, 并进行水产养殖。在人工湖宽阔的水面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 如休闲垂钓区、水上游乐园、观赏喂养区、生产养殖区, 野生鸟类筑巢养护区。
6.4 生产加工区
该部分是公园中心部分, 在总体规划下相互协调, 相互衬托。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 该区既有生产加工的功能, 又有生态休闲度假的功能, 产业布局有花卉公园、果实公园、野生养殖动物园、植物园、加工厂, 设施布局按南北式布置。融休闲、高端农产品展示、生产为一体, 逐步成为独具风格特点的农业大观园, 让游客乐在其中, 流连忘返。
7 建筑配置
建筑物的格调与该园的主格调协调一致, 全园以生态建筑为设计和建造标准。建筑材料主要以土、木、竹、石为主的生态材料。建筑基地布置原则为山脚、水岸滩涂、贫瘠土地之间。建筑风格定位为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
8 产业分区规划
8.1 一期生活区
一期生活区包括停车场、会所娱乐、滨水居住带、生态别墅带、休闲生态农业区、生态会馆、游客活动中心、旅游接待中心、逗趣园、水上游乐场园、野生禽类吸引区、生态农业高新品种展示、夏令营与大中小学生生产实习基地。
8.2 二期生产区
二期生产区包括生态示范区、生态科技区、对台农业市场、苗木花卉盆景生产与销售区、生态农业教、科、产、学、研及创业实践基地。
9 产业特点
9.1 生态旅游, 城区休闲
生态观光 (生态小旅馆、生态健康保健、生态疗养) 、生态农业餐饮 (绿色食品、瓜果採摘、鱼虾捕捞) ;科普教育 (生态知识、生物科学、自然保护、花卉景观) 、娱乐逗趣 (动物驯化、水上娱乐、农业实践) 等成为该生态公园最主要的特征。
9.2 高新生态农业示范和产业化
运用生态系统、持续经营、物质循环、食物链、立体种养等技术, 形成各种生态物种的实现模式。同时, 引导新市民进行规模化生产, 并进行收购、深加工和销售等生态产业的经营生产活动。
9.3 生态产品生产
包括园林花卉、高档切花、特色果蔬、特色禽畜和水产等绿色产品的生产。生态产品生产分2类:一是结合生态农业示范, 形成该公园的规模化外销特色产业;二是结合休闲农业旅游和生态餐饮, 形成该园的自消产业。
9.4 对外农业合作
生态园优美的环境, 适宜发展国际农业合作区, 对外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 发展现代新兴农业, 通过农业种植、农业延伸产品、对外农业交流, 从而逐步发展成对外开放的生态特区。
1 0 结语
在城市化过程中对农业用地的保护规划, 在实践上和理论中还极少见, 笔者把都市休闲农业的概念转换为生态休闲绿地来研究, 以便与绿地系统的概念相整合。由于休闲农业的发展也是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 加之城市居民对休闲农业日益向往, 田园风光和无污染的农业产品日益吸引着城市的居民, 给都市农业规划实践带来了契机。未来的绿色生态区, 应该有生态功能 (生态休闲与度假) 、生产功能 (输送能源与动力) 、整合功能 (与城市区其他功能相联系) , 为文章实例中所要求的与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文物古迹形成互补弥合, 优化城市结构。文化休闲功能———市民游、赏、玩、吃、住的好去处, 成为自然与农耕人文展示区[1]。迎合了绿地多样化、公共化、生态化、休闲化、特色化的特点以及保护与利用生态资源的大潮流。此外近年的生态城市主义实践在国内外不断演进, 比如:城市森林理论, 城市湿地规划和实践理论, 景观生态学[4]中对城市斑块和廊道、国土生态安全的研究, 都基于传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之上。如何在城市发展中引进农业这个传统的生态绿色产业项目值得探究。都市农业理论, 为此次规划实践打开了极其广阔的思路, 该项目的规划实践为泰宁县都市生态休闲绿色经济的发展和新城发展开了先河, 也是“反规划”[5]、失落的桃花源[6]等生态城市主义理论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李颖怡, 何昉.自然与人文共演城市“绿心”[J].中国园林, 2010 (10) :13.
[2]爱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金经元,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3]王晓俊, 王建国.兰斯塔德与“绿心”:荷兰西部城市群开放空间的保护与利用[J].规划师, 2006 (3) :90-93.
[4]肖笃宁, 李秀珍, 高峻, 等.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5]俞孔坚, 李迪华, 刘海龙.“反规划”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供稿:周海峰 王洪军 供稿单位:阜宁县农业资源开发局 入库日期:[2010-6-11 11:27:45] 已阅[845]次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通过大规模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理、中型灌区改造和农业产业化项目,我县农田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完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明显提高,不少中低产田通过改造已基本达到高标准农田标准,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农民增收。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加大了对规模、高效农业的扶持力度,建设了一批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扶持了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培埴了一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新农村建设起到了较大地促进作用。截止目前,在全县现有耕地131万亩中,基本达到高标准农田面积有43.5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33.2%,中产田76.8万亩,占58.6%,低产田10.7万亩,占总面积的8.2%。根据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农业资源现状,我县规划2010—2020年建设高标准农田40万亩,到2020年全县高标准农田面积达83.5万亩,占耕地面积63.7%。通过本次规划,可进一步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带动农业科技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升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江苏沿海大开发需要的目的。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原则
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发展现代农业要求,以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以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为原则,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其基本原则是:
1、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按灌区、流域和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加强与农业综合开发、黄河故道开发、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土地复垦整理、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道路建设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积极整合各类支农要素。本着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内容,着力扶持我县优质稻米产业及设施蔬菜产业。
2、坚持综合投入、合力开发的原则
按照灌排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农田连片平整、耕层土壤肥沃、生产方式先进、高产高效低耗(产出效益高)的要求,综合治理田水路林,全面配套桥涵闸站,全力把项目区打造成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充分发挥加强农业发展的政策优势和支农项目资金的导向作用,拓宽投入渠道,引导其他资金共同投入,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3、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
在项目区的安排上,主要围绕优质稻米和设施蔬菜主导产业,发挥区域特色,立足分区自然状况,科学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确保实现“治理一片、成功一片、带动一方”的目标。
4、坚持效益优先、科技提升的原则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优质水稻、设施农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在建设高标准农田过程中,推进土地规模经营,调整耕作模式,提高开发效益。以项目为载体,通过优选科技依托单位,改进服务方式等有效手段,加快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重点支持良种、良法的普遍应用,搞好先进适用技术的组合配套,强化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使项目区成为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的示范基地。明确科技推广的目标和内容,重点主推水稻、小麦、蔬菜等新品种和相关栽培、测土配方和秸杆综合利用等适用新技术,推广机插秧和加强农业专业化防治组织建设。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布局及重点建设项目区
项目区规划以发展优质、安全、高效农业为目标,以建设规模化高标准农田为基础,合理规划安排基础设施,积极示范推广农业科技,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规划从2010年到2020年,共建设高标准农田40万亩。其中2010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在古河镇实施。2011年到2019年每年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2020年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全县项目区总体布局共分为6个集中连片的项目区:
1、城北项目片。以县城以北正在建设的北绕城公路和老204国道为中心,涉及阜城、三灶、郭墅镇,连片面积7.5万亩。以发展优质粮食和设施蔬菜为主。
2、沿射阳河项目片。位于省道329以南,射阳河两岸。涉及阜城、陈良、沟墩、新沟和东沟镇。连片面积14万亩,重点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努力建成一批绿色、有机稻米和设施蔬菜基地。
3、黄河故道项目片。位于黄河故道沿线,涉及羊寨、芦蒲两镇。面积5万亩。以建成优质粮食基地、设施蔬菜基地为主。
4、板陈项目片。位于生产河以南,潮沟河以北,板陈路两侧,涉及陈集镇和板湖镇。连片面积5万亩,重点发展蔬菜和粮食产业。
5、恒河项目片。位于省道234以北,县内南恒河两侧,涉及古河和益林镇。连片面积4.0万亩。重点发展设施蔬菜和粮食产业。
6、益罗项目区。位于省道234以南,杨集河两侧,涉及益林镇杨集社区和罗桥镇。连片面积4.5万亩。以建成粮食基地、稻田养殖和蔬菜基地为主。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实施对策
围绕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指导思想、具体原则、规划布局及重点项目区,在具体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时,我们的实施对策是:
1、成立班子、发挥职能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组织保障。我县已成立“阜宁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阜政办发[2010]33号),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资源开发局。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兼任,成员由县政府办、农业资源开发局、国土局、财政局、发改委、水利局、农业局、林牧局、交通局等相关单位组成。项目镇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保证项目实施。办公室设置综合组、财务组、工程组、采购组、监测评价组和科技服务组,配备具有一定经验的专业人员。
2、整合资金、规模开发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首要基石。随着我县社会经济迅猛发展,财政可支配收入连年大幅增长,各类支农项目配套资金足年足额配套到位,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项目时,我们将把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项目资金与万顷良田建设、农业打包资金、土地整理、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通达项目等各类支农资金有机整合起来,合理布局,集中投入,规模开发,全方位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提升发展高效农业建设水平。
3、各司其职、运转高效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管理保障。项目区建设按照有关规范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县农业资源开发局负责本次项目的前期规划的组织、汇总和上报等工作。严格落实县级报账制、工程招投标制、项目和资金公示制、工程监理制、项目法人负责制;财政局负责财政配套资金的筹措落实,保证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完工后的验收、报账等工作,定期检查资金使用情况,保证专款专用;水利、国土、交通等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负责各自专业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工作,并把其它支农资金整合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上来,共同提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水平。项目完成后,及时与收益村办理工程移交手续,制定工程管护规章制度,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本着“谁收益,谁负担”的原则,由项目收益村筹集一部分工程管护资金,项目再安排一部分资金,保证工程管护工作的正常运行。农田林网实行林权制度改革,进行公开拍卖,并将所得资金全部用于项目管护运行。
4、培植优势、打造特色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重大实践。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主要围绕区域优势,立足各项目镇主导产业,发挥资源优势,做到科学规划布局,合理使用项目资金,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工程集中配套,全力服务高效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与此同时,我们将积极探索并打造特色农业项目。一是利用黄河故道开发项目,在现有优质果林基地的基础上,更新品种,拓植优质果树,使基地面积扩大到万亩以上,利用现有的桃花源景点,把项目区建成省内一流的集生态旅游、观光、示范于一体的农业特色休闲区。二是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培大培强龙头企业的生产规模,壮大企业实力,增强带动能力。重点扶持万江米业、银河面粉、海马食品、洪源蔬菜等加工企业,成为推动我县粮食、蔬菜、水产等地方特色产业化规模经营发展的孵化区。三是全方位提速建设县2个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园,将其打造成集科技示范、推广、繁育于一体的高有机稻米、生态西瓜、苗木花卉和生态旅游的引领区。
5、发挥效益、改善民生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终极目标。一是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变村容、村貌,提高灌排能力,改善农村大型农机作业难和行路难的状况。对此,我们在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时,根据项目区实际需要,规划了电站、桥梁、涵洞、道路、农电线路和变压器购置等骨干工程项目,解决了项目区生产、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对项目区防汛抗旱、西瓜育苗、农产品运输会起到更大的作用,可实现项目当年建成,当年达效的目标要求。二是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为发展高效农业奠定基础,提高土地产业率,增加农民收入。在项目区基础设施改善的同时,规划每个项目区规模开发的高效设施农业基地均达到万亩以上,提高农田产出率,增加项目区农民收入,将有力推动我县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快速发展。三是通过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中,对项目区基地进行培训和示范推广,受培训农民将达105800人次,示范推广40万亩。通过培训推广,项目区大部分农民都能学会1—2项新的农业适用技术,提高科学种田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培养、引导成立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放大农业综合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一步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双强”班子建设规划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培养造就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强、科学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党组织带头人为重点,建设一支适应罗码村发展的“党性强、能致富、会带富”的新型党员干部队伍,增强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构建和谐罗码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发展动力。
一、2012年,全村党组织“双强”带头人达到80%。其中村领导班子成员达到90%,有劳动能力的党员“双强”比例达80%左右。村两委成员实现人人有项目。40周岁以下党员致富项目有特色、形成规模。
二、2013年,村领导班子成员95%达到“双强”,有劳动能力的党员“双强”比例达85%。村主要负责人项目规模越来越大,个人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其他班子成员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党员家庭年纯收入8万元以上。
三、2014年,村领导班子成员100%达到“双强”,有劳动能力的党员“双强”比例达95%。村级后备干部增收项目达到一定规模,年收入不少于10万元,所有建党对象必须有带领群众增收的引领项目,带动10户以上贫困户上项目。
四、到2015年,村领导班子成员100%致富项目规进一步扩大,个人年收入持续增加。村主要负责人年增收10万元以上,达15万元,其他班子成员年纯收入8万元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党员100%达“双强”,全村10名以上党员家庭年纯收入8万元以上。
阜宁县芦蒲镇罗码村村委会
工作总结
(2011年11月10日)
开展“双联”工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卫生部门是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是代表党和政府向人民群众传递温暖的二传手,我局根据自身工作的特点,充分发挥本部门的职能优势,积极开展“双联”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一定贡献,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把双联工作摆上了卫生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县委年初双联会议后,局党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了“双联”工作,一是成立了由局长蒋颂华为组长,副局长李玉帆、谢翔为副组长,纪委书记李霁宁为常务副组长,局机关工会、人事、财务、办公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双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双联”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二是明确了困难救济与社会捐助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解决企业困难和困难职工生活困难的工作思路。
二、被联企业基本情况及存在的突出困难
(一)满师傅食品罐头厂,是我省最大的卤豆腐生产企业,创办于2001年6月,公司现有资产总额3800万元,企 1
业占地面积85亩,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现有职工(下岗职工、农民工、残疾人工)近500人,厂址座落在新宁县金石镇观瀑桥工业园区。主要经营豆制品、肉制品(含鱼制品)、酱腌菜、酱制品等生产销售。销售代理商126家,销售领域遍及北京、上海、新疆、内蒙、云南、四川、广东、广西等全国22个省市,为邵阳市的明星龙头企业。多年来,产品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和促进该企业的发展,为把企业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生产基地,积极带动农业、加工业、商业、餐饮业、运输业、旅游业、休闲服务业、贮存业等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为把“满师傅”品牌铸就成中国湘菜名牌和湘菜驰名商标,已批地50亩给该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和技术改造升级以及打造全国一流的民间艺术博物馆。该项目现已正式动工建设,预计2年内能完成项目总体建设。
(二)“满师傅”食品罐头厂目前主要存在的困难是: 一是达标排放水的下水道,从(厂区到扶夷江)经过之处不是厂里的地,但建厂以来,一直是厂里的原始下水道,而且有协议,当地少数村民常做出有为难之事,影响工厂的正常运转;二是老厂设备老化,有烟尘污染影响当地一部分居民,工厂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已经特别注重操作,尽量减少污染附近居民,有的能理解和谅解,但仍有少数村民动不动就要进厂停锅炉,直接影响正常生产。这些居民不予理解
和支持,给生产带来一定的阻力;三是改扩建项目工程,村民时有阻碍施工;四是工程所需河沙、碎石等建设材料不能按合理的方法测量;五是新厂区急需填方,爱到当地村民阻挠。
三、创新工作思维,积极为帮扶企业排忧解难
我局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己任,充分发挥本部门的职能优势,用足用活卫生政策,创新工作思维,千方百计为帮扶企业排忧解难。
1、为困难职工子弟读书提供方便。目前,学费昂贵,尤其是大中专院校,使得考取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弟只能望校兴叹。我局工会领导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积极为他们出面申请助学贷款、减免学费、申请助学金、联系安排勤工俭学等工作,使一个个困难职工的子弟及时得到助学,顺利跨入高等学府门槛,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2、发放救济款物。春节、中秋期间,局机关领导干部走访困难职工,发放资金6000元;缓解了近30个困难职工的生活压力,为困难职工送去了一丝温暖。
3、建立扶贫帮困长效机制。我局认真落实“三个一”活动,每个党员联系一个特困户。局领导和股室长中的党员与10家特困户结对子,扶贫对象、扶贫措施和扶贫进展情况等一一建卡立档,建立扶贫帮困长效机制,引导他们脱贫致富。
关键词:动物检疫,存在问题,措施,思考
动物检疫在预防和控制畜禽疾病、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动物性食品和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对动物检疫工作十分重视。随着动物疫情的不断复杂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 给动物检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动物检疫工作进行认真调研, 推进动物检疫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 笔者就目前新宁县动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提出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 供同行专家及领导参考。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人员少, 任务重
新宁县畜牧水产局在2006年进行动物防疫体制改革的时候, 在各乡镇设立了动物防疫站, 防检合设, 承担畜禽疫病防控和动物检疫工作。2012年为落实兽医体制建设, 县畜牧水产局成立了动物卫生监督所, 下设四个检疫分所, 共定编40人。除了县动物监所 (定编6人) 人员外, 全县平均每个乡镇不到2个检疫员, 因为要照顾定点屠宰场及畜禽交易市场等重点部位的检疫工作, 实际上目前全县大部分乡镇只安排了一个检疫员。每个检疫员平均要承担20多个村的动物检疫任务, 人少、点多、面宽、任务重, 面对数以千计的散养户, 检疫员无法准确掌握辖区内牲畜出栏情况及散宰屠商的活动规律, 偏僻不便的零星检疫, 因为检疫成本太高而不得不放弃, 临栏检疫更是难以真正做到, 这些是产地检疫率低的重要原因。检疫申报制度对散养户来说还是一句空话, 饲养的牲畜想卖就卖了, 散宰屠商随时随地屠宰牲畜, 走村串户销售。
1.2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在新宁县动物检疫员队伍中, 正规全日制畜牧兽医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占比不到10%, 还有个别检疫员至今仍属于非专业人员, 一些有大、中专学历的函授生, 其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大打折扣。由于人才匮乏, 录用动物检疫员时, 一般忽视了专业知识、工作经历等方面的要求, 检疫员资格考试往往也成了走过场, 有些检疫员岗位甚至被当作照顾岗位来看待, 无证上岗现象时有发生。主管部门也因为经费等原因, 没有对在职检疫员制订完善的培训计划并实施有效培训。因人员素质低而时常出现不能准确地判断被检畜禽的健康状况、检疫行为不规范、执法违法等现象, 个别动物检疫员成了简单的收费员。
1.3 检疫手段落后
由于缺乏基础设施和设备, 长期以来, 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基本上就是凭一双肉眼看, 充其量凭“一支体温计、一把解剖刀”进行一些常规检查, 所以检疫准确率较低, 检疫的权威性受到怀疑。因为条件限制, 产地检疫的消毒工作基本上没有到位。2007年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县动物防疫监督站配备了兽医检测室, 但由于检测技术人员不够和缺乏检测经费, 该检测室目前还没有为动物检疫工作发挥作用。
1.4 监督工作不力
一方面表现在监管机构缺乏人力、财力, 加上违法的隐蔽性, 执法取证难, 执法强制力有限等原因造成对逃避检疫、贩卖病死动物及其产品、随意丢弃病死动物尸体等违法行为打击不力。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检疫后的监督缺位, 特别是2007年以来, 外地有合格检疫手续的仔猪大量调入本县, 直接分散到各饲养户混群饲养, 引发疫病流行,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此没有有效的监管措施。还有就是经检疫后进入屠宰场的待宰动物长期囤积 (或由屠商自行囤积) 而引发疫病, 造成惨重损失。
1.5 检疫员待遇低
目前虽然解决了动物检疫员待遇财政全额拨款, 但检疫人员平均每年工资及津补贴收入不足3万元。检疫费的管理也不是很规范:县畜牧水产局根据各乡镇的牲畜饲养量, 核定上交检疫费额度, 自留部分十分有限。因为存在地域差别, 出现了检疫人员之间收入不平衡, 甚至出现个别检疫员用工资添补上交任务的现象。由于检疫员待遇低, 上交经济任务重, 所以检疫员把检疫工作看成一项经济工作, 更多地注重收费而忽略检疫, 甚至出现为了多收检疫费而对动物贩运商诱之以利、跨地域放检疫票等违纪违法行为。
1.6 逃检或拒检现象严重
由于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群众检疫意识淡薄、利益的驱使等多方面原因, 逃避或拒绝动物检疫的现象普遍存在。现在交通越来越便利, 贩运商很方便就可以避开检疫员将畜禽运出生产地。兽医行业历来社会地位低, 民众对动物检疫的权威性缺乏认识, 认为逃避或者抗拒动物检疫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以前生活条件差的时候, 食用病死畜禽被看成正常的事情, 所以很多畜禽饲养者、经营者认为动物检疫是多此一举, 或者认为动物检疫是兽医部门为了收钱而设立的。另外, 对自宰自食牲畜的检疫虽然有法律规定, 但还没有确实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 一直以来是动物检疫的盲区。
2 几点建议
2.1 完善队伍建设
目前全县设立了四个动物卫生监督分所, 虽然机构有了, 但人员不够。为了能使产地检疫工作得到正常开展, 确保依法行政, 每个乡镇至少配备两名以上检疫员。另一方面, 新的《动物防疫法》实施以后, 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当一支思想品德好、业务素质高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成时, 笔者认为可以委托村级动物防疫员实施产地检疫工作, 以补充产地检疫人员的不足。采取这一做法的理由有三:一是村级防疫员人缘关系熟, 养殖情况明, 可以随时掌握辖区内的畜禽出栏和屠宰情况;二是村级防疫员了解辖区内的动物疫情情况, 明了出栏畜禽的健康状况, 可以做出比较准确的产地检疫结论;三是村级动物防疫员实施产地检疫可以大大降低检疫成本。当然, 委托村级动物防疫员实施产地检疫, 加强管理是关键。
2.2 提高人员素质
制订短、中、长期人才培训计划, 原则上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培训费用。对检疫员的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要做出制度性的规定, 以利不断提升动物检疫员的文化、法律、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设定动物检疫员任职条件, 担任动物检疫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学历、工作经历和业务技能。对业务能力和法律知识不达标的检疫员, 要在规定的期限内通过培训、函授、考试考核等限期达标, 否则调离检疫员工作岗位。引入人才竞争机制, 在检疫员队伍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和学习氛围。面向社会吸收思想品德好、业务能力强、热爱动物检疫工作的专业人员进入动物检疫队伍。
2.3 增加经费投入
公共财政要足额保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正常运转费用和动物检疫员的工资待遇, 检疫收费和罚没收入全额上交财政, 真正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解除利益上的困扰, 使其工作实现从以收费为目的向以检疫为目的的根本性转变。笔者认为在条件成熟时, 动物检疫应取消收费, 这样就消除了利益关联, 有利于提高检疫率。完善动物检疫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基层动物检疫人员的装备, 特别是装备快速检测设备和实施快速检测技术, 建立健全实验室检测体系, 配备监督执法所必须的交通、取证、办案等设备设施, 使检疫结论更加科学准确, 更加容易被动物饲养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所接受, 逐步提高动物检疫执法水平和能力。
2.4 强化工作措施
【新宁县总体规划】推荐阅读:
新宁县人民医院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总结11-11
新宁县中医医院合理用药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06-13
阜宁县明达中学11-07
威宁县小学期末考试11-09
武宁县教育局局长06-14
静宁县中医院简介10-20
正宁县西关小学督导评估整改报告06-02
抚宁县小学实验教学自查报告09-23
宁县二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06-13
广宁县外事侨务局侨务工作上半年总结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