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教学计划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微机原理教学计划(共9篇)

微机原理教学计划 篇1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根据本校《2004级本科指导性培养计划》和《微机原理及应用A》课程教学大纲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在培养实验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微机原理及应用A》课程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作用是使学生从应用的角度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基本组成、接口技术及硬件连接和汇编语言编程方法,建立微机工作的整体概念,培养学生具有进行软件和硬件设计开发的基本能力。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学习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及接口技术,使学生毕业后能熟练地应用微机技术设计自动控制系统。

本实验课是配合理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内容的重要手段。由于本课程具有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的特点,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及接口电路的设计应用技术。

三、本课程应讲授的基本实验理论

1、微型计算机的内部结构组成2、机器代码在内存中的存储方法及执行过程

3。CPU对接口电路操作时的工作过程

四、本课程实验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

1、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以及接口应用技术的方法。

2、能够用汇编语言编写汇编应用程序,并上机调试。

3、掌握常用接口电路的工作原理及一般电路设计方法。

五、学时、教学文件

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实验为14学时,占总学时的22%。

教学文件:校编《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学生自拟。

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并写出预习报告。指导教师应概述实验的原理、方法及设备使用等,具体测试步骤和实际数据处理由学生独立完成。

六、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实验课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20%。对无故缺实验者,本门课程实验成绩以零分计。

七、仪器设备及注意事项

仪器设备:Dais-958PH+教学实验系统,PC机

注意事项:注意保护设备

八、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

序号 实 验 项 目 学 时 实验类型 要求 适用专业显示字符串的程序 2 验证 必做 自动化分支程序设计 2 验证 必做 自动化多位二进制加法程序 2 验证 必做 自动化求最大值 2 验证 必做 自动化多位十进制数加法 2 验证 必做 自动化十进制数转化为二进制数程序设计 2 设计 必做 电气、电技、微电、通信、电子存储器接口扩展实验 2 验证 必做 自动化8086中断系统的使用 2 验证 必做 自动化、电气、电技、微电、通信、电子8255并行接口应用系统 2 验证 必做 自动化异步串行通信系统设计 2 验证 必做 自动化、电气、电技、微电、通信、电子8253计数器/定时器实验 2 验证 必做 自动化8088最小系统综合实验 2 设计 必做 自动化8088最小系统综合实验 2 设计 必做 自动化

求最大值程序 2 验证 必做 电气、电技、微电、通信、电子

多位十进制数加法程序设计与调试 2 验证 必做 电气、电技、微电、通信、电子

8255并行接口应用系统设计 2 验证 必做 电气、电技、微电、通信、电子

8253定时计数器应用系统设计 2 综合 必做 电气、电技、微电、通信、电子

微机原理教学计划 篇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 在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该课程的特点是内容涉及面广, 概念比较多而且抽象, 其实现思想和技术又比较难于理解。所以学生感觉接受难度大, 学习兴趣不高。在我校全面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课时减少的情况下, 为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校成立了该课程教学项目建设小组, 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和改革, 下面是我们的一些实践和探索。

二、课程设计贯穿到实践教学

我校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推进专业平台建设, 改进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缺乏工程背景, 同时综合训练程度也不够, 使得学生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理解不透彻, 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 直接影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强化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就成为当前课程教学改革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常课程设计是在课程结束之后, 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 完成一个接口应用系统设计, 在实验室实现一个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案例。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本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验能力, 使学生掌握接口系统的内部功能模块的应用, 如定时器/计数器8253、中断控制器8259、片内外存贮器、并行I/O通信8255、串行口通信器8251等。由于传统的课程设计都是安排在期末, 学生期末时间紧张, 并且前面所学的知识有所遗忘, 设计起来就会出现问题。

教学中我们尝试将课程设计贯穿到实践教学中, 将课程设计提前, 从开学之初即提出设计任务。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及接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激起学习的兴趣,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 根据学习到的知识, 一方面做对应的知识点“课内实验”, 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另一方面要把相应知识运用到课程设计中, 对相应的模块进行理解应用。由此, 知识得到了二次应用, 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这样既节省了学生的时间,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微机原理接口应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过程, 逐步熟悉接口应用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 以提高学生对电路的设计和实验能力, 又加深了学生对微机接口软硬知识的理解, 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探索

在课程教学中, 我们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集为一体。由于课程的大部分内容需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讲授实施, 教学中需要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采用大屏幕投影方式进行课堂实时教学, 同时与实践操作和网络教学相结合, 保证必需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一) 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理论教学重, 以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为主线, 配合习题课及课堂提问等方式, 解决教学上的难点, 解答学生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具有共性的问题。课堂上采用“课件+黑板+网络”的教学手段, 授课的部分内容通过比较生动、直观的课件形式展现出来, 理论推导等细节部分在黑板上给予适当补充。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教学, 讲解接口结构, 侧重讲原理;以实验和实训配合教学讲应用, 加深学生对课程抽象内容的理解, 提高学生微机接口的编程能力。

(二) 实验教学

建立课程实验室, 每次可以提供单人单机的实验32套, 可提供的实验项目包括十多个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为确保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实验环节独立设课。通过实验教学环节进一步掌握基本知识, 强化课堂所学的内容,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网络教学平台

为了使学生的课余时间得到充分利用,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建设了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将教学的用到的课件、电子教案以及习题等放在教学网站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 学生还可以自主完成测验, 自己检测学习效果。

为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交流不方便、实时性差的问题, 网络教学增加互动功能, 如网上讨论、实时答疑等。从而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和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实时沟通交流, 实现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手段探索

(一) 以竞赛促教学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理论课与实验课、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各类竞赛以及与学生实际能力相适应的科研相结合, 及时地将接口最新的技术、发展和教师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鼓励学生参加每年一度的机电设计大赛和电子设计大赛, 以竞赛促进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二) 创建小组自学

教学中我们把该课程内容归纳成几个小项目, 对每个项目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分析, 制定出详细的教学方案。学生自己组织建立自学小组, 负责完成不同的项目。教师在讲完理论知识后, 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动手完成项目, 让学生建立更加直观具体的感性认识,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使所学理论得以巩固, 更重要的是动手能力得到增强。

五、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课将程设计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中, 同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让学生建立起微机原理接口应用系统的完整概念, 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兴趣。但是教学研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同时, 紧跟行业、企业变化, 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实验项目, 使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相一致, 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解决。

摘要:为了适应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教学过程中, 尝试把课程设计贯穿到实践教学中, 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智运.论高校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 2006 (2) :24-27.

《微机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篇3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微机原理

中国分类号:H19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直接服务于我国通信、电子行业的重要工科专业。随着通信业和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其中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通信技术得到迅猛的发展。可以说只有充分掌握计算机技术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大学四年中所学的知识是很有限的。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专业技术,那么人才的培养方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微机原理》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计算机本质和工作原理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单片机、DSP等课程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满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微机原理》课程中的学习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 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目标

按照《中华人民中和国高等教育法》本科学业教学的规定: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1]。但是应用型本科教育还要求所培养的学生符合高级工程的要求。因此所培养的毕业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 更新教学内容

传统的《微机原理》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汇编指令,以及培养学生汇编语言的编程能力。但是8086系统早已淘汰不用,且汇编语言通用性不强,不同的系统汇编语言的结构不同。那么针对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教学目的,在《微机原理》的教学当中应该是重点讲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外部接口的使用[2]。计算机的二进制运算是本门课程的基础内容,是每个学生都要掌握的知识。当学生有了二进制运算的基础之后再适当地讲解CPU的内部结构,目前微型计算机的CPU都是采用了哈佛结构,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后期学习的DSP系统也是采用哈佛结构,因此这部分的内容也需要详细地讲解。考虑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要具有电路设计的能力,特别是要掌握接口芯片的使用。那么在讲解《微机原理》这一门课的时,要结合数字电路的知识,重点介绍微型计算机的接口芯片使用。例如:AD0809、8255、8253等这些常用的接口芯片,在电路设计上应用很广泛。而且这一部分的内容是本门课程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另外,寻址方式和存儲器也是《微机原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些知识为后续学习的单片机技术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从原理上掌握。

在计算机专业和控制类专业中,汇编语言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微机原理》学习的重点。但是考虑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际需要,这一部分的内容应当弱化处理。因为汇编语言作为一门低级的计算机语言,如果只通过课堂的讲解学生是很难接受的,只有通过大量的操作实验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而且汇编语言通用性不强,学生在学了80x86系统的汇编语言之后,即使继续从事本专业的研究工作也很少使用,因为不同的处理器芯片汇编语言的结构不同。在后期所学习的单片机、DSP系统等课程,普遍采用C语言编程。基于C语言的软件开发平台已经非常成熟,而且C语言的通用性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少而精地讲解汇编语言,同时要补充C语言的内容。

三、更新实验教学

《微机原理》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很多内容都可以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和实现,也就是说,实验在这一门课程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每次实验都能够独立正确地完成,那么将起到巩固理论课堂中所学到知识的作用。既然教学内容上发生了改变,那么《微机原理》的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考核方式等也需要进行改革。

首先,在传统的《微机原理》教学中,汇编语言实验占据了大部分的课时,但是实际收效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微机原理》实验中,汇编语言部分要压缩课时量,让学生掌握汇编语言的编写和调试程序即可[3]。中断和接口技术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直接使用,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习的内容。芯片应用也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加课时量的内容,可以培训学生对芯片使用,以增强学生设计电路板的能力。而且芯片的使用和电路的设计一直以来都是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应该要具备有的能力。并且在芯片应用实验中可以让学生学习怎么根据引脚定义进行电子线路的连接、怎样根据控制字的格式定义给芯片进行初始化等。在实验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的几款典型的可编程芯片,应该要包含有AD、DA等芯片的使用,这也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其次,教师应该在实验课前培养学生有预习的习惯与课后鼓励学生学会思考总结实验过程,使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巩固在理论课中所学到的知识[4]。待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内容和基本实验步骤都熟练后,可以安排一些创新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讨论,最终写出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

最后,根据学生实验的综合能力进行评定。最终的成绩评定,应当采取实验成绩与现场实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评[5]。在实验过程中还应当开设与课程相关的课程设计。在规定的时间教师验收学生的课程设计作品并要求学生答辩,学生成绩采用答辩和检查学生完成课题情况评定。

四、更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微机原理》教学中,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在《微机原理》这门课中应当积极探索工程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6]。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更多的是学习理论知识,往往忽略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很难符合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要求。那么新的教学方法应当是学习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随着新的教学方法提出,那么考核手段也应该伴随着提出,考核方式再也不能以期末考试的形式考核学生的成绩。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应当包括考试的成绩加上平时成绩,平时成绩所占的分量应该与考试成绩占同等比重。更新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微机原理》教学中,在课堂上能学到的都是理论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除了课堂教学生理论知识,更应该指导学生设计与课程相关的作品。其中所设计的作品算入期末总评的一部分。

指导学生多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和文献资料。《微机原理》是一门理论知识多、技术性强、实验技能要求高的专业课,如果只靠在课堂上所学得的知识是很难达到这一门课的要求,学生应当多阅读查找相关的数据和文献资料[7]。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课程内容设立问题,课后再让学生查找资料并根据问题的内容撰写报告。所撰写的报告要明确写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所提出的方法必须要有依据,标出方法的出处。最终学生所选的报告也应当算入期末总评的一部分。

五、结束语

本文在教学内容上提出了减少汇编语言的内容并增加接口芯片芯片应用这一部分内容以满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提出工程训练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新的教学内容、实验方法以及教学方法的不断应用,使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许青林,解争龙,田俊华.《微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学报,2007(9):118-119.

[2]李宝华.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校教学改革[D].河南师范大学,2012.

[3]金红.提高微机原理实验教学效果的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1(3):143-148.

[4]潘丽峰.微机原理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8.

[5]顾滨.微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方案[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12):61-62.

[6]杨成.信息技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践研究[J].教学研究,2007(12):73-75.

微机原理教学计划 篇4

《微机原理与应用》是计算机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在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计算机专业四大支柱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以一种具体的机器环境为背景,系统的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及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微型机区别于一般计算机的特点、具体背景中的实现等问题。

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系统性强、抽象等特点,学生接受难度大,学习兴趣小。为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人从事该课程教学几年来,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尝试。

一、教学内容改革

众所周知,计算机是当今各个技术领域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微型计算机从八位微处理机(如Z80)、十六位微处理机(如8086/8088)过渡到三十二位微处理机(高档X86系列)的变化仅仅经历了不到20年的时间。接口技术也从简单到复杂、从无标准到公司标准发展为工业通用标准,逐步走向开放、通用、标准化。

由于上述特点,在背景机的选择上,既要选择一种较为简单的机器为背景,避免学生一开始就坠入复杂晦涩的技术中,又要紧跟当前主流技术,避免学生学无所用。这就要求选择一种当前流行技术兼容的简单机型。这样,8086/8088正是一种桥梁机型。据此,我们改革了原有背景机,从原来的Z80 转变为8086/8088。从此带动了教学内容的第一次大换血。

在课程体系结构上,原来主要注重理论教学,其基本体系为:计

算机基础知识、微处理器的结构(包括内部结构和 外部结构)、时序、存储器的组织和结构、微机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定时/计数器、中断技术、DMA技术、并行接口等。1998年起,为适应高职教学需求,按照“理论够用,重在能力”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第二次大刀阔斧的改革:第一,考虑到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其它先驱课程(如计算机导论、计算机文化基础)的重叠,在本课程中,该部分进行了必要的删减,与以往重复部分仅做复习性回顾,而对原来其它课程中虽然已经提及,但未进行深入探析的问题进行了加强。如:机器码特别是补码的运算及其在微型机中的应用。再如:BCD编码与运算,根据对大部分的同学调查,学生都能顺利掌握,但是,此编码到底有何用途,为什么要用BCD而直接使用二进制,绝大部分同学茫然不知。对此进行了实例性比较,实现了难点突破。第二,考虑到计算机专业单独开设汇编语言的实际,删除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部分。第三,时序部分在原有体系中占有较大比重,但实际应用中用途较小,进行了必要的压缩,只进行一般性介绍。第四,总线是微型机中典型的技术,但原有体系中几乎没有介绍,新的体系中总线技术单独作为一章,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第五,对定时/计数器、DMA技术、并行接口等部分进行了整合,归为一部分——接口技术,便于接口技术之间的比较与实现方法的相互补充。第六,跟踪当前主流,在相应部分,对当前普遍使用的技术、产品进行了介绍。主要体现在:主流总线技术、主流通用接口、主流芯片组、主流主板、主流处理器等。此部分内容几乎每年更新一次。

二、教材改革

教学内容的改革,需要及时的反映在教材的选取上。1998年以前,为配合当时的内容体系,选用的是清华大学编写的以Z80为核心的教材。1998年~2003年选用周明德编写的以8086/8088为核心的第二代教材。2002年起我院联合全国7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编写了高职高专专用教材——《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本教材系统的体现了我院第二次《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内容改革的特点,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三、教学方法改革

为达较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国外高等职业教育成功的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教学法。一改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讲台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以满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由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寻求解决方法为先导,引出课堂内容,教师正向讲解后,由学生提出反问,同学讨论,教师总结。课堂气氛活跃,收效良好。其次,引入更多实例,以实例印证理论,增强教学效果。

在作业布置上,减少理论知识性题目,增加技能型探讨。

四、课程要求层次化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各章要点及复习重点,把教学内容分成了解、掌握、重点掌握、熟练掌握四个层次来要求。了解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常识、技术发展历史概况和发展动态、产品次要性能、技术深层内幕等;掌握的内容主要是重要概念,主要技术;要求重点掌握和熟练掌握的主要是面向实际应用的内容。属于了解层次的,考查时所占

份量较轻;属于掌握层次的是考查的重点。

五、教学资源建设

98年以来,本课程逐步建立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库等。为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下一步改革措施

1、继续改革教材,出版第二版《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进

一步改革内容,加大整合力度,加大技能内容的比重。

2、完善课件和电子教案,提高质量,增强感染力。

3、拟研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演示系统,解决内容抽象问题。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篇5

实验报告

COURSE PAPER 8255控制开关状态显示

学院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一、实验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使用教程》知识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训练。通过本课程设计,既可以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也能够提高运用文字图表表达设计思想和对Proteus与Emu8086应用的能力。

二、实验要求;

(1)功能要求:设定8255的PA口为开关量输入,PB口为开关量输出,要求能随时将PA口的开关状态通过PB口的数码管显示出来,如开关为0000,则数码管显示为0;若开关为1111,则数码管显示为F。

(2)具体参数:将8255A的端口A设置为方式0并作为输入口,读取开关量,PB口设置为方式0作为输出口。并设定A、B、C口和控制口的地址为60H、62H、64H、66H。LED为共阴极连接方式。

(3)用Proteus画出实现上述功能的8086和8255及LED相关连接的硬件电路,编写相关程序,结合emu8086,完成仿真调试,给出硬件电路图、程序代码和仿真结果图。

三、实验说明;

 利用前期实验建立组态控制  组态软件的操作界面和主要功能;  混料罐工程或交通灯工程工程组态

四、实验步骤;(1)硬件设计

8255A的四个端口地址为60H、62H、64H、66H。其二进制码分别为0110 0000H、0110 0010H、0110 0100H、0110 0110H。则可以判断,8255A的A0与A1端口应该与8086的A1和A2端口对应。8086的A7、A4、A3、A0为0,A6、A5为1时,8255A接受指令。为完成上述操作,可以使用138译码器。8255A的A端口作为输入口,连接四位开关;B端口作为输出口,连接一个共阴极的LED显示管。

(2)硬件电路图

(3)汇编语言设计 assume cs:code code segment start: MOV DX,066H MOV AL,90H OUT DX,AL

AA: MOV BX, OFFSET TABL MOV DX,060H IN AL,DX AND AL,0FH XLAT MOV DX,062H OUT DX,AL JMP AA

TABL: DB 3FH,06H,5BH,4FH DB 66H,6DH,7DH,07H DB 7FH,6FH,77H,7CH DB 39H,5EH,79H,71H

code ends end start(4)实验结果

五、实验心得;

微机原理试题及答案 篇6

-1.实现DMA传送,需要()

①CPU通过执行指令来完成 ②CPU利用中断方式来完成 ③CPU利用查询方式来完成④不需要CPU参与即可完成 0 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①内存地址也可做为接口地址使用

②内存地址不可做为接口地址使用

③接口地址不可做为内存地址使用

④接口地址也可做为外存地址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1.指令MOV AX,[BX][SI]中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是()A.寄存器间接寻址 B.变址寻址 C.相对寻址 D.基址变址寻址

2.8086 CPU内有指示下条指令有效地址的指示器是()A.IP B.SP C.BP D.SI 3.设串行异步传送的数据格式是7个数据位、1个起始位,1个停止位、1个校验位,波特率为2400,则每秒钟传送的最大字符数为()A.100个 B.120个 C.10个 D.240个 4.采用高速缓存(cache)的目的是()A.扩大主存容量 B.提高CPU运行速度 C.提高总线速度 D.提高主存速度

5.在DMA方式下,数据从内存传送到外设的路径是()A.内存→CPU→总线→外设 B.内存→DMAC→外设 C.内存→数据总线→外设 D.外设→内存

6.若8086 CPU主频为8MHz,则其基本总线周期为()A.200ns B.500ns C.125ns D.250ns 7.8253工作在哪几种方式时,可输出1个时钟周期宽度(1clk)的负脉冲()A.方式0,4,5 B.方式2,4,5 C.方式1,2,4 D.方式0,2,4 8.CPU响应INTR和NMI中断时,相同的必要条件是()A.当前总线空闲 B.允许中断

C.当前访问内存结束 D.当前指令执行结束 9.8251A的操作命令字的作用是()A.决定8251A的数据传送格式 B.决定8251A实际操作 C.决定数据传送方向 D.决定8251A何时收/发数据 10.用2K×4位的RAM芯片组成16K字节的存储器,共需RAM芯片和片选地址分别为()A.16位和3片 B.8位和8片 C.4片和3位 D.32片和8位

11.8086/8088中除______两种寻址方式外,其它各种寻址方式的操作数均在存储器中。()A.立即寻址和直接寻址 B.寄存器寻址和直接寻址 C.立即寻址和寄存器寻址 D.立即寻址和间接寻址

12.设8259A当前最高优先级为IR5,若要使下一循环IR2为最低优先级,则OCW2应设为()A.01100010 B.11100000 C.11000010 D.11100010 13.设置特殊屏蔽方式的目的是()A.屏蔽低级中断 B.响应高级中断 C.响应低级中断 D.响应同级中断

14.设8255A的方式选择控制字为9BH,其含义是()A.A、B、C口全为输出 B.A、B、C口全为输入 C.A、B口为方式0且输出 D.以上都不对

15.8086/8088 CPU系统中最大模式下增加总线控制器8288的目的是()A.提高总线控制能力 B.提高总线驱动能力 C.控制协处理器 D.解决总线共享控制问题 16.同步通信传输信息时,其特点是()A.每个字符的传送不是独立的 B.字符之间的传送时间长度可不同 C.通信双方必须同步 D.字符发送速率由数据传输率确定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6分)1.一台完整的微型计算机应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组成。2.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CPU才执行总线周期,总线接口部件BIU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线标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钟周期是CPU的时间基准,它由计算机的________________决定,若8086的时钟周期为250ns,则基本总线周期为________________。

5.最小模式系统除CPU、存储器、I/O接口和总线外,至少还应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芯片部件。6.8086CPU响

断的条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086 CPU中的状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一个完整的中断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确定可屏蔽中断优先级的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9.执行一

需的总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和。

10.CPU执行IN、OUT指令,在硬件上会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号有效。11.最小模式系统中除CPU以外的总线主模块是__________________,它与CPU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信号来交换总线控制权。12.在存储

选的方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3.用8K×8位的RAM芯片组成16K×16的存储器时,所需的RAM芯数、片内地址和产生片选信号的地址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CPU与外

见的数

送三

控种

制,方

式其

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15.中断系统的基本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8255A中共有________________个8位端口,其中_____________口既可作数据口,又可产生控制信号,若要所有端口均为输出口,则方式选择字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若要读取8253的当前计数值,则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其输出一正跳变沿信号,应选择工作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8251A的方式字、操作命令字和状态自三者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DMA控制器可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工作状态,DMA控制器的传送方式

(工

式)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20.条件传送时,一个数据的传送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环节。21.外总线也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机外总线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在串行异步传送中一个串行字符由1个起始位,7个数据位,1个校验位和1个停止位组成,每秒传送120个字符,则数据传送的波特率应为多少?传送每位信息所占用的时间为多少?

2.已知:I/O端口译码电路如图所示,请指出y1和y4的地址范围及操作类型。3.已知8251A的方式字为DAH,那么发送的字符格式应是怎样的?若要使接收和发送时的波特率分别为600波特和2400波特,则加在RxC和TxC引脚上的接收时钟和发送时钟应各为多少?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8259A中的中断屏蔽寄存器IMR和8086/8088的中断允许标志IF有何区别?在中断响应过程中,它们怎样配合起来工作?

2.用8K×8位的RAM芯片,8K×8位的EPROM芯片和3-8译码器74LS138构成一个16K×16位的RAM和16K×16位的ROM存储器,8086工作在最小模式,各需要多少芯片?画出该存储器的组成框图及其与CPU的连接图,写出各芯片的地址范围。

3.根据总线所处位置可分为哪几类?总线操作可分为哪几个阶段?RS-232C串行总线是用于哪两个设备间的串行通信标准?该标准包括哪些内容?

4.A/D转换器与系统连接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一个完整的微机的A/D、D/A通道应包括哪几部分?

五、应用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1.某微机系统中使用1片8253,其端口地址为300H、301H、302H、303H,系统提供的计数脉冲频率为500KHz,CLK1由8253内其它计数器提供,对8253的初始化程序如下所示,阅读该程序,请完成:(1)对程序加上适当注释。

(2)指出各计数器的工作方式、计数初值。

(3)各个计数器输出的定时信号形式及周期或频率。

(4)画出8253及其与系统总线的硬件连接图(端口译码电路用框图表示即可)。MOV DX, 303 MOV AL, 36H OUT DX, AL MOV DX, 300H MOV AL, 0F4H OUT DX, AL MOV AL, 01H OUT DX, AL OUT DX, 303H MOV AL, 54H OUT DX, AL MOV DX, 301H MOV AL, 0AH OUT DX, AL

2.8088系统中用8255A作打印机接口电路,用PA口作数据输出,CPU采用中断方式与8255A传送数据,要求输出一个数据后,从8255A的PC上输出一个负脉冲作为打印机的输入选通信号。设8255A的端口地址为80H、81H、82H和83H,输出数据存放在内存中2000H:3000H开始的单元中,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为3000H:2000H,中断类型码为11。要求:

(1)编写完成上述要求的初始化程序(即主程序)和输出10个字符的中断服务字程序。

(2)所有程序均应加适当注释和必要参数说明。

3.按下列要求对8251A进行初始化,并加适当注释。

(1)要求工作于异步方式,波特率系数为16,奇校验,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2)允许接收、允许发送、全部错误标志复位。

微机原理与接口教学改革研究 篇7

1问题分析

通过对往届学生的调查分析表明, 在教授课程时, 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⑴学生对课程认识不够, 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多以16位8086/8088CPU作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 而微处理器现今发展迅速, 相继出现了奔腾、酷睿双核、i3、i5等处理器。因此一些学生认为该课程已经“过时”, 没有什么用处。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微机内部组成复杂, 要搞懂它的原理对实际工作没有多大作用, 而且学起来困难, 所以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⑵课程中知识点分散、零碎、多。一般情况下, 教学中, 重点知识不像其他科目, 带有系统性, 可以举一反三, 高职学生对理论知识本来兴趣就不大, 如果知识点再比较多, 抽象性过强, 学生学习起来就更没有兴趣。

⑶对微机中有关工作过程的教学重视不够。许多学生学了本课程后, 对微机的有关工作过程仍不清楚。

⑷课程的概念和专用名词多, 如8086CPU内部结构中的AX、BX寄存器、汇编语言指令等, 而且编程复杂, 接口芯片多, 学生不容易理解, 且容易混淆。

⑸验证性实验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标。

2“简单化”、“兴趣化”与“实例化”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 应精选课程内容,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加强实验教学, 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 有效地把一些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⑴教学注重“三基”, 将基础知识“简单化”。所谓“三基”, 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技能。《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作为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 应反映和吸收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概念和新方法, 但作为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还应着重从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入手。首先要通过树立自信、反复提问等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基本工作机制及典型接口技术, 确实掌握微型计算机到底是怎样构成的, 它们又是怎样工作的, 在此基础上, 再通过扩展学习、网络学习去掌握微机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技术, 最后, 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教学等使学生掌握实际应用中需要的概念、原理。这样做不仅较符合人们从简单到复杂的阶梯型认识规律, 也更有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⑵改变课堂设计思路, 备课时对课堂各要素进行合理配置, 将课堂设计“兴趣化”。改变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设计思路, 在设计中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将知识、方法、技术和情感熔于一炉, 使课堂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机重组。作为备课内容的主要体现, 教案设计应涵盖如下几个要素:

1) 将专业的能力结构图进行分解, 对每一个子能力再进行结构化, 并细化到每一门课的每堂课。

2) 明确课堂的教学点。明确教师的操作点和学生的掌握点。包括知识的重点、难点和运用点, 也包括方法指导点、情绪协调点及个别调节点。

3) 课堂信息量和课堂质量要保证。课堂上不仅要保证一定的信息量, 而且要保证较大比例的与学生的互动量。

4) 分析出学生的差异性。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课堂设计应有不同程度、不同密度、不同进度的上、中、下三层设置。

5) 教学程序注意多样性。采用课堂悬念、分组讨论等符合学生的求知心理的方法。

6) 时刻进行教学反思。“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 教师应对课堂的“有效程度”有清醒的认识, 每堂课的课后都应有相应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 及时更新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中。

⑶创建开放性实验环境,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及创造探索意识, 将实验过程“实例化”。建立开放性的实验环境, 就是允许学生结合课程学习及自己时间安排或兴趣爱好提出实验题目、设计实验方案或实验构想, 并在一个较宽松的实验环境和可灵活选择的时间范围内 (如周末或放假期间) 完成。教师尽力创造条件引导和支持他们开展有意义的实验研究。对于其中具有创造性构想的学生及其实验成果, 可给予相应的奖励 (荣誉的或物质的) 。同时, 让学生参加一些技能大赛, 在掌握技能的同时, 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做好课程实施者, 更要做好课程开发的研究者。掌握并能运用富有职教特色的课程理论, 是职业学校一线教师的基本功, 也是职业教育教师的重要特色。

参考文献

[1]郭福洲.《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设计[J].电子世界, 2012.01.

[2]王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创新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2011.12.

[3]倪志莲.《微机原理及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河南科技, 2005.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研究 篇8

关键词:微机原理;单片机;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TH-4

1、引言

“微机原理与应用”,又名“微机系统与接口”或“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片机已在航空、航天、能源装备、汽车、日常生活等行业广泛应用并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是衔接基础课与专业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主要面向机械工程专业、航空宇航、自动化、理学院及相近专业本科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本课程主要讲授与单片机相关的原理、指令系统、控制技术等,课程教学时间为32/40学时(选修课为32学时,必修课为40学时)。

通过大学前两年的基础理论学习和实践,学生们已经基本确定了考研、择业或出国深造等较为明确的发展方向,学习目标性差异较大[1]。本课程作为一门技术基础课,正是要进一步激发已有考研意向或对此方向有特殊爱好和特别才能的同学的科研兴趣,促进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使他们获得思维的扩展和科学的研究方法。针对本课程内容多、课时短和专业性强的特点,本文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主要从梳理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培养了学生兴趣,激发了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质量。

2、科学梳理教学内容, 开展多模式教学

2.1 导入背景知识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学科交叉的特点,涉及机械电子、自动化、计算机、数学等基础课程,因此相关专业背景知识的导入非常必要。古语云“温故而知新”,通过原各专业基础知识的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现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具备“博与专”的思想,对各学科的知识都要懂一点,对本学科的知识要熟悉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跨专业的综合人才。

2.2科学梳理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多且专业性强[2],课程时间相对非常紧张,因此为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本文对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梳理。以32学时的课程为例,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如表1所示。

2.3开展多模式教学

本课程除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外,还穿插使用Medwin、Proteus等软件为学生现场编程和进行程序演示,比如灯的轮流点亮与熄灭,LED计数计时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建立了网络交流平台,实时为学生答疑,增加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另外,还进行了考试模式的改革,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行不同的命题和试卷,充分考虑学生专业的差异性,顺应当前教学改革的新趋势[3]。

3、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优化教学方法

《学记》中有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就是说教育要诱导,而不是牵着学生走;要激励学生的意志,而不是强迫其顺从;要给予学生启发,但又要保留余地。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的双重过程。针对本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本课程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确保学生的主动性;

(2)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保障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话题供学生讨论,增强互动、合作与竞争;

(4)设置课堂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增进学习积极性;

(5)利用事先编好的程序,通过多种软件为学生现场讲解演示,提高学生兴趣;

(6)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实行因材施教,提供针对性指导并鼓励自主学习,增强学生自信。

4、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能力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掌握单片机的专业基础知识,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也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为此在本课程后,鼓励学生继续选修微机原理的实验课,或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以从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和掌握教材,并引导学生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他们的智慧、才能得到促进和发展。

5、 结论

综上,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多,专业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方法,集思广益,与时俱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吟飞. 工程基础软件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研究[J]. 科技信息. 2012, 8: 122

[2] 刘春玲.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7, 20(10): 75-77

[3] 韩志军. 《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南京工程學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3(4): 44-46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小结 篇9

1.为什么在流水CPU中,将一条指令从取指到执行结束的任务分割为一系列子任务,并使各子任务在流水线的各个过程段并发地执行,从而使流水CPU具有更强大的数据吞吐能力?

这里可以使用时空图法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假设指令周期包含四个子过程:取指令(IF)、指令译码(ID)、取操作数(EX)、进行运算(WB),每个子过程称为过程段(Si),这样,一个流水线由一系列串连的过程段组成。在统一时钟信号控制下,数据从一个过程段流向相邻的过程段。

2.译码器是如何译码的?寻址空间是如何确定的?译码器与寻址空间是怎么联系的?

译码器实际上是由许多与门、或门、非门和它们的组合构成的。它有若干个输入端和若干个输出端(也可能只有一个输出端)。对某一个输出端来说,它的电平高低必然与输入的某一种状态相对应。

例如,具有4个输入端的与非门就是一个简单的译码器,只有四个输入端为1111时,它的输出端才为0。如果将地址总线的A9、A8、A7、A6与它的四个输入连接起来,并把它的输出连到存储器芯片或某个需要寻址的外设接口的片选端(假定低电平有效),那么,只有当A9、A8、A7、A6为1111时,存储器芯片或外设才会被选中。

译码器的寻址空间取决于地址总线的哪几根线接到译码器的输入端,例如上例,地址总线的A9、A8、A7、A6与译码器的输入连接,那么其寻址空间应该是11 1100 0000~11 1111 1111,即3C0H~3F0H。

注意,没有参与译码的低位地址线必然要参与存储器芯片或外设接口的内部译码。也就是说,内部译码地址范围是0--2n11 0000。

可以说,译码器的译码输出决定了寻址空间的起始地址,内部译码决定了寻址空间的大小。由于上一条指令的四个子过程全部执行完毕后才能开始下一条指令,因此每隔4个单位时间才有一个输出结果,即一条指令执行结束。表示非流水CPU的时空图。由于上一条指令与下一条指令的四个过程在时间上可以重叠执行,因此,当流水线满载时,每一个单位时间就可以输出一个结果,即执行一条指令。

比较后发现:流水CPU在八个单位时间中执行了5条指令,而非流水CPU仅执行了2条指令,因此流水CPU具有更强大的数据吞吐能力。

3.书本上讲的是若是计算结果中1的个数为偶数时,则PF=1;但我又在另外的辅导书上看到的说如果计算结果的低8位中1的个数为偶数,PF=1.请问老师是否是低八位?

答:对,PF只与结果的低8位有关。

4.80386 CPU包含哪些寄存器?各有什么主要用途?

80386共有7类34个寄存器。它们分别是通用寄存器、指令指针和标志寄存器、段寄存器、系统地址寄存器、控制寄存器、调试和测试寄存器。

(1)通用寄存器(8个)

EAX,EBX,ECX,EDX,ESI,EDI,EBP和ESP。每个32位寄存器的低16位可单独使用,同时AX、BX、CX、DX寄存器的高、低8位也可分别当作8位寄存器使用。它们与8088/8086中相应的16位通用寄存器作用相同。

(2)指令指针和标志寄存器。

指令指针EIP是一个32位寄存器,存放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的偏移地址。

标志寄存器EFLAGS也是一个32位寄存器,存放指令的执行状态和一些控制位。

(3)段寄存器(6个)

CS,DS,SS,ES,FS和GS。在实方式下,它们存放内存段的段地址。在保护方式下,它们被称为段选择符。其中存放的是某一个段的选择符。当选择符装入段寄存器时,80386中的硬件章自动用段寄存器中的值作为索引从段描述符表中取出一个8个字节的描述符,装入到与该段寄存器相应的64位描述符寄存器中。

(4)控制寄存器(4个)

CR0、CRl、CR2和CR3。它们的作用是保存全局性的机器状态。

(5)系统地址寄存器(4个)

GDTR、IDTR、LDTR和TR。它们用来存储操作系统需要的保护信息和地址转换表信息、定义目前正在执行任务的环境、地址空间和中断向量空间。

(6)调试寄存器(8个)

DR0~DR7。它们为调试提供硬件支持。

(7)测试寄存器(8个)

TR0~TR7,其中TR0~TR5由Intel公司保留,用户只能访问TR6、TR7。它们用于控制对TLB中的RAM和CAM相连存储器的测试。TR6是测试控制寄存器,TR7是测试状态寄存器,保存测试结果的状态

5.什么是外部中断源?什么是中断向量码?什么是读选通信号?

答:外部中断源就是在CPU外部能够产生中断请求的设备/器件;通俗地说,中断向量码就是中断的编号,其值为0-FFH;选通信号就是打开逻辑门的控制信号,或用来锁存信息(类似D触发器的CP或CLK)的控制信号。读选通信号就是用来打开总线缓冲器,以便把的数据送到总线上的控制信号。

6.CPU处于单步执行指令的工作方式(课本49页),请问什么是单步执行指令工作方式? 答:在这种方式下,CPU每执行一条指令,就产生一次特殊的中断,以便可以停下来检查执行的结果。主要用于各类程序的调试。

7.片选信号(CS)到底是起使数据有效或无效的作用还是起选择芯片的作用啊?若是前者,干吗叫片选?

片选信号就是选择芯片的信号。前者不叫片选信号,应该叫允许信号。

8.书本上讲的是若是计算结果中1的个数为偶数时,则PF=1;但我又在另外的辅导书上看到的说如果计算结果的低8位中1的个数为偶数,PF=1.请问老师是否是低八位?

微型计算机基础

1.为什么在流水CPU中,将一条指令从取指到执行结束的任务分割为一系列子任务,并使各子任务在流水线的各个过程段并发地执行,从而使流水CPU具有更强大的数据吞吐能力?

这里可以使用时空图法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假设指令周期包含四个子过程:取指令(IF)、指令译码(ID)、取操作数(EX)、进行运算(WB),每个子过程称为过程段(Si),这样,一个流水线由一系列串连的过程段组成。在统一时钟信号控制下,数据从一个过程段流向相邻的过程段。

2.译码器是如何译码的?寻址空间是如何确定的?译码器与寻址空间是怎么联系的?

译码器实际上是由许多与门、或门、非门和它们的组合构成的。它有若干个输入端和若干个输出端(也可能只有一个输出端)。对某一个输出端来说,它的电平高低必然与输入的某一种状态相对应。

例如,具有4个输入端的与非门就是一个简单的译码器,只有四个输入端为1111时,它的输出端才为0。如果将地址总线的A9、A8、A7、A6与它的四个输入连接起来,并把它的输出连到存储器芯片或某个需要寻址的外设接口的片选端(假定低电平有效),那么,只有当A9、A8、A7、A6为1111时,存储器芯片或外设才会被选中。

译码器的寻址空间取决于地址总线的哪几根线接到译码器的输入端,例如上例,地址总线的A9、A8、A7、A6与译码器的输入连接,那么其寻址空间应该是11 1100 0000~11 1111 1111,即3C0H~3F0H。

注意,没有参与译码的低位地址线必然要参与存储器芯片或外设接口的内部译码。也就是说,内部译码地址范围是0--2n11 0000。

可以说,译码器的译码输出决定了寻址空间的起始地址,内部译码决定了寻址空间的大小。由于上一条指令的四个子过程全部执行完毕后才能开始下一条指令,因此每隔4个单位时间才有一个输出结果,即一条指令执行结束。表示非流水CPU的时空图。由于上一条指令与下一条指令的四个过程在时间上可以重叠执行,因此,当流水线满载时,每一个单位时间就可以输出一个结果,即执行一条指令。

比较后发现:流水CPU在八个单位时间中执行了5条指令,而非流水CPU仅执行了2条指令,因此流水CPU具有更强大的数据吞吐能力。

3.书本上讲的是若是计算结果中1的个数为偶数时,则PF=1;但我又在另外的辅导书上看到的说如果计算结果的低8位中1的个数为偶数,PF=1.请问老师是否是低八位?

答:对,PF只与结果的低8位有关。

4.80386 CPU包含哪些寄存器?各有什么主要用途?

80386共有7类34个寄存器。它们分别是通用寄存器、指令指针和标志寄存器、段寄存器、系统地址寄存器、控制寄存器、调试和测试寄存器。

(1)通用寄存器(8个)

EAX,EBX,ECX,EDX,ESI,EDI,EBP和ESP。每个32位寄存器的低16位可单独使用,同时AX、BX、CX、DX寄存器的高、低8位也可分别当作8位寄存器使用。它们与8088/8086中相应的16位通用寄存器作用相同。

(2)指令指针和标志寄存器。

指令指针EIP是一个32位寄存器,存放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的偏移地址。

标志寄存器EFLAGS也是一个32位寄存器,存放指令的执行状态和一些控制位。

(3)段寄存器(6个)

CS,DS,SS,ES,FS和GS。在实方式下,它们存放内存段的段地址。在保护方式下,它们被称为段选择符。其中存放的是某一个段的选择符。当选择符装入段寄存器时,80386中的硬件章自动用段寄存器中的值作为索引从段描述符表中取出一个8个字节的描述符,装入到与该段寄存器相应的64位描述符寄存器中。

(4)控制寄存器(4个)

CR0、CRl、CR2和CR3。它们的作用是保存全局性的机器状态。

(5)系统地址寄存器(4个)

GDTR、IDTR、LDTR和TR。它们用来存储操作系统需要的保护信息和地址转换表信息、定义目前正在执行任务的环境、地址空间和中断向量空间。

(6)调试寄存器(8个)

DR0~DR7。它们为调试提供硬件支持。

(7)测试寄存器(8个)

TR0~TR7,其中TR0~TR5由Intel公司保留,用户只能访问TR6、TR7。它们用于控制对TLB中的RAM和CAM相连存储器的测试。TR6是测试控制寄存器,TR7是测试状态寄存器,保存测试结果的状态

5.什么是外部中断源?什么是中断向量码?什么是读选通信号?

答:外部中断源就是在CPU外部能够产生中断请求的设备/器件;通俗地说,中断向量码就是中断的编号,其值为0-FFH;选通信号就是打开逻辑门的控制信号,或用来锁存信息(类似D触发器的CP或CLK)的控制信号。读选通信号就是用来打开总线缓冲器,以便把的数据送到总线上的控制信号。

6.CPU处于单步执行指令的工作方式(课本49页),请问什么是单步执行指令工作方式? 答:在这种方式下,CPU每执行一条指令,就产生一次特殊的中断,以便可以停下来检查执行的结果。主要用于各类程序的调试。

7.片选信号(CS)到底是起使数据有效或无效的作用还是起选择芯片的作用啊?若是前者,干吗叫片选?

片选信号就是选择芯片的信号。前者不叫片选信号,应该叫允许信号。

上一篇:国富论阅读感想与心得下一篇:第10章 财务会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