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评课稿

2025-0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英语课评课稿(共9篇)

小学英语课评课稿 篇1

她是一位年轻的英语教师,今天是她的汇报课,这次汇报课对她的成长是一个难得的实践和展示机会。

她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快乐教材中What color is it?学生是三年级的。整节课她能围绕Color这一主题开展教与学双边活动,教学效果良好。主要表现在:

一、准备充分。

为了上好这节课,她精心设计了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多媒体课件rainbow和儿童歌曲、数字卡片、动物头饰、特色实物等。能够主动开发教学资源,也说明教师自身的能力。

这些教学手段的实施,能够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喜闻乐见。进而打开了尴尬紧张的局面,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教态自然。

低年级学生好动同时好奇心强,她能以丰富的语言(包括肢体语)、灵巧的动作、亲切的表情来开展教学,生动积极和富有亲和力,教师自身必须有激情,才能使学生感染到热情。

这些教学手段的实施,能够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自然流畅,塑造了一种融洽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从而达到无障碍交流的水平。同时在音乐和动作中使学生语言和动作更加协调,更加自然,印象更加深刻。

三、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

就是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以致用的一种交际英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能够使情景和英语能够有机结合,体现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张老师能够抓住任务型教学的核心,learning by doing。本节课不再是传统的书本英语和哑巴英语,而是以听说领先,口语突破的方式来实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英语教学总目标。

2、合作学习法 就是新课标提出的一种互动交流和协作式的学习方法,这节课张楠老师能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学生进行。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再是个人对个人的单独交际,而是变成了教师个人对学生小组集体的控制和管理,简化了师生互动的程序,从而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合作学习:避免了以前的单独提问的挂一漏万效果,使学生被小组包围,在小组集体中得到锻炼和发挥,同时避免了个体回答的紧张,同时通过合作走向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学生为小组的荣誉而全力以赴的投入,使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趣味教学法。

游戏活动使麻木单调的教学增加了一些轻松愉快的色彩。为了更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节课她能交替开展多个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

这些游戏既有一定创意,又符合了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和教学规律,更能将课堂教学气氛引向高潮,让学生欲罢不能,学习情绪自然高涨。

四、教学层次:清晰,过渡自然。

张老师用引领使学生参与,用示范使学生体验,用互动使学生交流,用评价使学生实践,用启发使学生合作,也就是课标提出的参与、体验、交流、合作与实践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教学过程使得本节课有质有量,十分丰满

针对学生具有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的特点,利用tpr教学模式和chant学习,开展玩中学,乐中学,比中学,趣味教学贯穿始终,过渡自然。

张楠老师作为一名教学新兵,这堂汇报课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但是为了更好的实践高效课堂的理念,就需要我们精益求精,不断探索。下面谈一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活动控制的收发问题。

2、课堂用语的难度问题。

3、口音干扰问题。

下面再说我的几点建议:

一、情境教学使英语教学丰富多彩。

本节课的导入是以rainbow彩虹的课件来实现的,作为低年段英语教学,其实完全可以用汉语谜语来使所有学生一目了然的进入到情境之中,比如我们来看一首谜语,雨过天晴白云飘,蓝天飞架彩虹桥,赤橙黄绿青蓝紫,数数颜色有七道。然后设问学生是否想知道颜色的英语呢?以及彩虹的彩色是怎么组成的呢?这个时候就可以出示数字number 1:red,number 2:yellow……然后每出示一道颜色就可以词不离句,句不离文,What color is it? It’s red.……如此

二、师生情感交流的重点: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创设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敢于开口、乐于开口讲英语,活跃思维,才能成功地进行大量的课堂实践活动,学生才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推动自身修养的发展。

1、针对热身教学,农村学生缺乏家长辅导以及英语环境的现状和低年段学生自控能力差,课前预习少,教师要怀着一种同情,为学生做好铺垫,而不是冷冰冰的认为学生学过了就应该会,复习热身轻描淡写。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一用就灵那是天才,极少数。

2、针对呈现教学中简单刻板的看图识字教学,教师应该要怀着一种真情,这种真诚的感情一定要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喜闻乐见,而不是冷冰冰的书本教学。

3、针对训练教学的交际障碍问题,破除自闭的倾向,推动学生的主动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这种热情来自于互动的方式和方法。教师要组织多种多样的机械和交际训练,能够使学生不至于麻木和厌学,比如通过教师所做的chant等的节奏和动作,使学生不知不觉动起来,活跃起来。

4、针对巩固教学的检验应用来说,教师要怀着一种激情,发挥组织和评价的作用,使学生在分组竞赛的气氛中比中学,这就需要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调和夸张的表情、动作来调动学生小组之间的竞争。点燃自己的激情,才能感染别人的热情。

5、针对总结教学的功能归纳来说,教师要对学生有一种友情,尊重和相信学生。主动让渡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得出结论,即关于今天的主题,询问颜色的用法。教师这个时候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帮助学生建构语言,使教学形成连贯的学习环,用课下的伙伴互助和向家长汇报等复习来促进学习的深入进行。尊重学生,以学生为友,才能得到学生的衷心喜爱。

三、知识教学的难点:

孤立背单词,如同竹篮打水,背了也白背,只有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情境交际英语才能使知识学习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1、记忆单词一定要眼耳嘴脑手总动员,全方位、多感官、立体背单词才能有最好的效果。

2、用单词和句子自编情境对话,有问有答,有声有色,学以致用,才能真正体现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3、听说读写的深度训练,不能避重就轻,轻描淡写,比如泛听之后的辩听,独白之后的对白,朗读之后的识读,书写之后的编写。

四、教学评价的关键:

《伴性遗传》评课稿 篇2

关键词:红绿色盲;问题引导;创设情境;启发式教育

本节课是一节新课,是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实质上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实例。陈老师全面阅读教材、利用教材,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通过设计多次、环环相扣的学生讨论活动,促进了师生的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主线清晰

陈老师这节课的设计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以学生接触过的色盲检测图片导入,介绍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症两种病,得出两种病与性别相关,再通过资料由学生自主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由红绿色盲为线索一一解决学生的疑惑。最终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思路清晰、层层递进,通过学生课堂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能够利用遗传图解的形式来研究人类伴性遗传的规律,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遗传学问题,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知识目标突出

新课程倡导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并不排斥知识目标,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在本节课中,陈老师运用多种形式,有效地组织学生接受信息,巩固知识,提高了知识目标的达成度,突出了伴X隐性遗传规律的重点;而对知识运用环节的处理上,陈老师介绍并示范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自主联系其他,总结归纳,突破了伴性遗传的遗传图解书写这一难点,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同时,增强了生物学素养的培养。

三、创设教学情境,分小组合作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

本节课陈老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重难点,设计出多种形式的讨论,有过程,有内容,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知识,纠正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例如,课本中的红绿色盲家系图中只有男性患者,学生思考色盲基因的位置时很容易判断为“色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通过学生的讨论,有的学生提出,如果位于Y染色体上,那么患者的所有儿子应该都患病,但是家系图中并非如此。这样的设计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得到知识,同时从其他人那里学到自己可能没有的一些能力,體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四、注重启发式教育,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遗传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学生听起来费劲,效果也差强人意,陈老师在处理的时候并没有一讲到底,而是把知识以问题串的形式提出来,在适当的地方进行指导点拨,甚至在要求学生写遗传图解的时候,只是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书写方式解释清楚之后,尝试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如何来写,如此一来,对学生自己来说,提高了动手的机会与自己联系已学内容并对知识的组合能力。

五、教学启示

这是一节较成功的公开课,教学思路较清晰,逻辑思维较强,能利用例子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气氛较活跃,教学实施过程顺畅,教学效果好,特别是能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值得我们多多学习。

六、提出一点小小的建议

本节课以红绿色盲症为主线,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病。对于遗传病,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些轻视的态度,甚至有些歧视遗传病患者,因此可以考虑从色盲的发现者也就是首位被发现的色盲患者道尔顿入手,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道尔顿作为一名色盲患者,在物理和化学中还能取得卓越成就,甚至在生物学史上都能留下一些可供后人研究的内容,所以,色盲患者并不会低人一等,甚至他们能够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俞慧.新课程期待老腔出新调:对高中生物评课的几点建议.中学生物学,2012(9).

[2]金树培.新课改背景下一个简易的评课标准及其解读.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1).

小学英语评课稿 篇3

郑老师在对新教材PEP1Unit2PartBLet’stalk进行教学设计时,以语篇导入句型Nicetomeetyou./Nicetomeetyou,too.和Goodafternoon的教学,呈现新课学习。然后再通过趣味的角色扮演,呈现复杂语篇,深化练习,再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回到教材上文本的学习,寻找出相关的重要信息,让学生整体感知语篇,并要求学生能表演课文,巩固操练。最后在学生掌握课文的基础上,根据Zoom来访这一内容,又连成了一个拓展性语篇。通过这个语言支架让学生操练新知,进行表演,使学生进一步知道及恰当使用英语交际中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滚动旧知,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语用能力。

二、新知学习注重语用输出

郑老师在进行新授教学时,以下几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1.加强呈现的直观性;2.增强趣味性(DizzyZoom的故事令人捧腹,又记忆犹新);3.以旧引新,新旧结合,注意教学的系统性;4.在语境中操演新知,感知用法。相对于老教材来说,新教材中的对话除了内容减少外,语境更为真实、生动有趣,语言更地道。郑老师在新授时时刻不忘让学生学习使用目标语句,她非常了解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各个不同的富有成效的教学环节,以语用为最终目标,让学生从懂到能说转变,学会表达,学习交流。

三、关注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能力

牛津小学英语评课稿 篇4

赵玲老师执教的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三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接触英语,对英语非常感兴趣,但于此同时存在的是他们的基础还非常薄弱,还不会说很多的英语句子。这一节课上的是询问身体状况的日常用语。如果是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会显得枯燥乏味,并略显简单。在本课中,赵老师能突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大胆实践,把重点放在互动交际的运用过程中,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赵老师的导入设计了不同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求知兴趣。课堂的一开始赵老师就请同学们主动向听课的老师们打招呼,然后请同学们向老师用简单的语句介绍自己。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教学生动有趣,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展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新知识的训练,形象而直观地突破了教学难点,突出了英语教学以听、说、读为主的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快速地记忆单词,进入情景进行对话练习。

三、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内容

赵老师的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达到了英语教学口语化的目的。从熟悉的小动物都为它们起名字,以日常生活用语为主,从生活需要出发,使英语知识生活化,口语化。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培养了学生说英语的意识,用英语的能力。

四.教态亲切,语言流利。

赵玲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英语口语流利,给学生创造了良好说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英语语音,体验英语语音。本课赵老师在教授句子的过程中认真而且有耐心,反复带读并且细化至每个单词,起了较好的示范作用,这点值得我学习。

小学英语对话课评课稿 篇5

大家好!

为适应低年段学生好玩、爱演、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新版PEP小学三四年级英语的对话课设计了各种真实自然的情景,并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为了使故事情节连贯有趣,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非重点的新词汇或新句型,此特点在四年级教材尤为明显,教学难度和学习难度都比三年级有大幅度的增加。无论是起始阶段的三年级,还是难度跨度明显的四年级,其对话课的教学模式还是大同小异的,笔者通过实践教学课例,从解读教材、处理教材、丰富教材三个方面,谈谈PEP小学三四年级英语对话教学。

一、解读教材——对话课教学的基础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刘兆义老师指出:“新版人教版英语教材从美术设计来看,教材图画更加美观、印刷更加精美,更加利于老师操作;从内容上来看,降低了难度,面向大多数的学生,更加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了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从教师的教学方式上来看,融入了的教学改革成果;从教育部来看,新教材无论是从文字内容、要求上都更加的规范更加的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注重表现和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元素。”面对这样的教材,为了能把其中各种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就需要教师们对教材进行认真仔细地解读。

1、明确教学目标、把准教学重难点。

·对话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单元的重点句型和表达法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是“说”;

·要从课本走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真实、自然的表达;

·准确性与流利性兼顾。

二、处理教材——对话课教学的关键

1、铺垫扎实,输出自然

为了能更好地呈现教材的知识点、操练巩固主要句型、及综合语言运用,王老师设计了一系列学习活动,如课前“击掌说单词”放松心态→课堂伊始“Clap clap clap”拍手说单词、复习旧知→感受名词单复数形式的变化→说唱chant歌谣“How

many?”→走进老师创设的Happy Birthday真实情境,通过朋友送礼物、妈妈买礼物等活动巧妙地将本课时两个句型融合在一起。整堂课可以说是环环紧扣、步步为营,使学生的语言输出自然、流畅。

2、文本再构,演绎精彩

三年级的对话课文一般语量不大,语句也较简短,这也符合初学者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因此,文本的再构不宜长篇大论、做过多的修饰、补充。文本再构也可以只是对教材进行调整句型教学顺序的简单再构,王老师也采取了这样的教材处理方式。

本课时教材文本是按照Sam’s妈妈和Sam一起挑选蛋糕、然后服务员询问需要多少个盘子的顺序展开对话,即This one, please. How many plates? OK! Here you are. 而课堂中,洁璇老师因Happy Birthday之送礼物情境,顺势先教学本课时重点句型How many…?,然后因妈妈忘记买礼物而到商场购物的场景学习了This one,Please. 存在一定的逻辑性,重点突出。整体呈现对话文本时,学生参与度高,也没有太大的输出问题。可以说洁璇老师完成了一个“情景”的完形填空题,使故事性更强,环节过度自然,形成一个完整的情境串,将学习的内容融合于完整的情境串中,课件设计精美,为学生学习难点的突破借力。

洁璇老师的文本再构还体现在故事拓展环节,内容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好动好玩的性格特点,师生演绎也精彩纷呈,但再构文本的逻辑性(A: How many ducks? B: Four. A: This one, please. B: Sure, here you are .)却有待思考和改进。

三、丰富教材——对话课教学的营养

1、选择或自创资源辅助对话教学

课本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需要,灵活地选择或自创其他各种形式的辅助资源。正如王老师在操练句型How many?时所使用的歌谣:

How many? How many? Show me one and shh~

How many? How many? Show me two and yeah~

How many? How many? Show me three and meow~

How many? How many? Show me four and fly~

How many? How many? Show me five and hi~

在借鉴他人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效地改编,再结合王老师那标准又甜美的配音,使得chant歌谣恰到好处地发挥了它辅助课堂、丰富教材的作用。可谓是“他

山之石,可以攻玉”,用好教材不能只仅仅是“利用”,还更要立足于“挖掘”。

2、绘本资源延伸对话教学

《浙江省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建议》第10条指出:“课堂教学要尽可能选用纯正地道、原汁原味、体现英语文化特色的视听材料,给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量,发挥视听媒体对小学生良好的语音语感形成的积极作用。”儿童绘本画面优美、情节简单,句型反复、语言押韵、寓意丰富,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儿童绘本这类优秀文本资源辅助对话课教学。 切合主题且好用的绘本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的。在王老师的这堂课中虽然没能遇到好的绘本资源,但凭借个人良好的专业素养,创编了一个简单且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本课时的重点语言;最后,在愉快的故事表演中,实现了语言的有效输出。

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动物为话题,重点是描述动物的体貌特征,通过设计的教学任务来训练Look at the… Its … It has…句型的使用。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与三年级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s.认识小动物有紧密的联系,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动物的词汇。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他们对描述小动物的体态特征比较熟悉且感兴趣,教学活动比较容易开展,可以在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以丰富学生知识。本课是第三单元的故事课,通过听说使学生掌握并运用与动物有关的目标词汇及介绍动物的常用句型。

Part C部分是故事课教学,是在学习完AB部分关于描述小动物体态特征的形容词thin, fat, tall, short…以及语句Look at the… Its … It has…的语言基础上而进行的文本阅读。本故事通过两个主要人物Zoom和Zip比赛认识动物,重现了已学的部分动物单词和形容词,并拓展了新的动物单词lion, fox, wolf, zebra, gorilla and horse.以及句型: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目的是想通过这样一个较为有意义的语篇,增加学生们语言的输入,使得学生逐步适应文本的阅读,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的分析主要从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以及个人的生活背景三方面着手。

(一)文化背景

文本中出现的动物都是学生们熟知的小动物,比如:monkey, horse等,他们也可以在动物园中见到:gorilla, wolf, zebra等。所有同学都知道panda是我们中国的特有的动物,也有小部分同学或许在电视上看到过koala, kangaroo, eagle, beaver等动物,但是很少有同学知道这些动物所属的国家。虽然这是第一单元所要介绍的一个文化背景,但在开学初我对教材做了整合,将其调整在第三单元故事教学中完成。

(二)知识背景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会了部分的动物类单词,并在本单元A,B部分学会了如何描述动物的体貌特征。

(三)生活背景

我们的学生全部来自于农村,大部分学生家中都饲养小动物,所以他们对于动物的体貌特征更为的熟悉,也更为亲和,十分喜爱动物。有的学生能将小动物视为自己的家庭成员,从内心中愿意保护它们。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学生的情况:自然情况及学生的已知起点。

(一)自然情况

本班学生总数40人,年龄在9-10岁左右。约75%的学生当堂能接受新授课的内容,15%的学生需要课下向同伴请教才能理解新知识,还有10%的学生需要老师亲自指导才能理解新知识。英语学习习惯较好,能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可以达到约60%。根据以上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A,B两层,A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课堂积极参与,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B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学过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二)已知起点

四、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

经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认真分析,按照《2011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的本单元的教学总体目标为:

(一)语言技能目标

全体学生能够用本单元所学目标词汇及句型熟练并正确地用英语描述小动物的体貌特征。B级的学生能够介绍动物的名称。A级学生能够通过动物的体貌特征用英语进行描述与交流。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认真思考,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遇到问题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主动认知与动物相关的语言知识和合作学习,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关爱,更加珍惜身边的动物,培养学生们的内省智能和逻辑表达能力。

在以上的总体教学目标指导下,可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细化为以下几方面:

1.语言知识目标

(1) 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动物类单词lion, tiger, fox, wolf, zebra, horse, gorilla, monkey.

(2) 学生能在图片、动作、老师的帮助下读懂故事的大意。

(3) 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

(3) 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

2.语言技能目标

听:能听懂故事大意。

说:能利用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与同伴进行交流,介绍小动物。能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

人的回答。

读:能读懂故事,并从故事中快速找到相关信息。

演:能为故事配音。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4.文化意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象征性动物。

四、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关动物的词汇;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以及使用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

2.难点: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因此,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交际教学法

旨在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其特点是将语言结构与功能结合起来进行交际教学。本节课中,全程为英语授课,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结构的知识,同时又通过任务实施引导学生将语言结构知识应用到功能话题的表达当中,学生在交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教学设计中的不同任务也是通过学生的口头英语输出为途径实现的,这体现了交际教学法。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点读笔的使用,能更方便学生跟读、模仿,能及时强化学生的语音、语调,也可以改变传统课堂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人机交流”的操练,提高学生们的兴趣。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新技术教学手段,能够演示图片,PPT课件,让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积极的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适合多样化教学和创造性教学的需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在这两种主要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我在上课过程中将教学法细化为四个方面:

1.创境法

教学中创设一定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让学生在待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本节课设计的两个活动任务(猜谜和游戏)都是给学生创设了真实的情境,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率。

2.TPR全身反应法

注重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教师尽量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听英语,使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让学生更直观的在游戏中学习,使英语生活化。本节课设计的“认读单词”比赛和“给动画配音” ,充分调动了学生尽快掌握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激发了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3.类比法

利用某类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之处,启发学生从甲物联想到乙物,并学会运用甲物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乙物。在话题方面,学生已经学过部分动物单词,以及描述小动物体貌特征的语句。本单元新知识为认识新动物,运用新句型进行交流。启发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类比,学会知识迁移,用描述已知动物的方法来描述新动物。

六、教学资源的分析

自制PPT课件,动物图片,让学生准备动物的玩具,并充分利用点读笔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描述、介绍动物的情境,使学生能有尽量多的机会耳听、口说,以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听说、认读的能力。

七、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为本单元的第六课时Part C Story time,本课的任务是能运用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与同伴进行交流。在任务教学法的指导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图:

整个教学设计如下:

Step 1. Warming up and leading in

学生们通过说唱三年级上册以动物为主题的歌谣,复习部分动物的名称以及本单元学习的形容词fat, big和语句Look at…,歌谣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易懂,上口快,节奏感强,轻松有趣,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学生的听、说、读的训练,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将已学知识进行复习。

接着进行谜语式故事的导入,通过猜谜活动引出核心词“animal”,猜谜中出现了arm, leg, milk, ice, apple, nine六个相互本不关联的词汇,但通过我设计的“懒羊羊寻找食物”的故事,使这些单词能具备故事间的相互联系。故事情境的创设,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们猜谜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将其六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新单词”animal.核心词的引出,可使我和学生之间拥有交际的话题: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Step 2. Revision and presentation

通过运用本课核心句型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引导学生说出所认知的动物名称,和学生共同建构本课的文本信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直接呈现新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在必要时予以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预设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如:cat, dog, duck, monkey等,不能说出本课的目标词汇,如:gorilla, lion, zebra等。学生可通过观看动画,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输入,使学生逐步适应文本阅读,在语篇中学习新词汇。第二种情况是,B类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A类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能够说出故事中部分动物名称,此时要抓住学生自己所构建的文本信息,对新单词先行输入。此后,在学生们回答完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小动物的名称之后,老师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为学生们表演其它动物来补充学生们的答案。根据师生的“合作”,数一数所知的所有小动物的种类,在具体情境中使用语言;I know all the animals. 接着,通过创设的情境:The animals live in a zoo.并用神奇的魔法,将其动物园的大门打开,出现了小动物panda, elephant和bear.并要求学生们用本单元所学语言知识Look at the… Its … It has…对动物们进行描述。在此,我巧妙的利用最后一只bear的出现,将“动物”转变成了故事中的人物“Zoom”,开始了我“故事中”的教学。而此时,词汇输入还未完成,还有待于学生自己在文本中发现。接下来与故事文本进行链接,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观看故事的动画,使学生们从视、听、想等多角度对故事的内容进行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第三个问题的呈现: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animals?使词汇的输入基本完成。

Step3. Practice

1.认读单词比赛

运用TPR全身反应法,设计了“认读单词”比赛的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尽快掌握英语单词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激发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2.跟读、模仿

接着,我将故事文本进行了听说、模仿的训练,对学生进行听力输入,和语言的输出,并巧妙的发挥了点读笔的作用,方便了学生的跟读、模仿,并及时强化了学生的语音、语调。使我的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人机交流”的操练,提高学生们的兴趣。

3.复述故事

通过让学生对故事文本的三次听说、模仿,实现让学生对照板书进行语言的输出,复述故事的内容。在看文字进行语言的输出后, 对学生们的能力进行了强化性的训练,看图片复述故事,和看无声的动画复述故事,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使用语言的真实环境,使学生在听说训练后,将所学知识直接运用于交际活动中。

Step4. Production

通过学生对故事文本内容进行的几次输入与输出之后,为了使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与同伴进行交流,我设计了Group work的小组活动环节。活动中,主要以六人一小组为单位,运用老师给提供的动物玩具,和所提示的本单元和故事中的主要目标语言进行组内交流,活动时间大约为4—5分钟。活动中,采用轮流扮演B同学的角色,与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介绍并描述小动物。希望通过此环节的设计,能够给予学生们充分发挥语言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们与同伴进行合作的能力,体现出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Step 5. Extension

学生们已经了解并简单运用了所学的目标词汇和句型,接着通过我对教材的整合,将第一单元所要介绍的一个文化背景,kangaroo, eagle, beaver, panda等动物所属的国家放置Good to know部分,使其在动物教学单元更能拓宽学生们的眼界,培养学生们爱护并保护小动物的情感。最后,通过作业的布置,培养了学生们用英语表演小故事和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八、教学评价分析

(一)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整个教学设计以完成不同任务为导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活动的设计者和知识的引导者,在真实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节课活动设计层次清晰,语言讲解重难点突出。

(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根据所预设的教学目标,所检验到的学生学习效果是:通过练习,95%的学生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故事中的动物类单词;80%的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100%的学生能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75%的学生能够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九、板书设计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了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本节课授课内容,教师将板书设计如下:

十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授课结束之后,我对本节课的情况做了如下反思:

一方面,教学中有一些精彩之处。

1.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本堂课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他们热爱动物的品质。在英语教学中适当运用猜谜和游戏教学可使学生在玩中学,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本节课通过“谜语式懒羊羊觅食的故事”和“看图片猜动物单词的游戏”,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参与率。

2.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成功引导学生实施任务。在学生掌握动物的词汇和介绍小动物的句型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让学生积极投入,身临其境的进行知识的探究,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发现知识并获取知识。新课程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英语老师,我们要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和观念。本节课虽然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活动的设计者和知识的引导者,但却把“表演”的机会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了真正的“主角”,让学生时刻处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活动中,使他们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得到整体发展。

3.教学设计的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非常的紧凑,单词animal, zoo,bear的出现,都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本节课我创设了多个问题情境、启发学习思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语言交流。上课时,我尽量用英语贯穿课堂教学,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师课堂用语,以便于学生模仿。堂上的教学手段也应灵活机动,以学生为主,创设英语交流平台。这样的形式能够比较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共同提高表演和语言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笔者的授课过程也有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堂的调控能力不强,该收的地方没有及时收,导致占用的时间过长。在讲到有关动物的拓展词汇时,拓展得有些过多,导致这部分占用了较多的课堂时间。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我应该加强“重点意识”,教学不离重点,拓展不离不偏,紧抓课标内容。

2.Group work小组活动组织方式不够科学合理,几个学困生在小组活动中表现不够积极。本节课的小组是学生自愿组队的,而不是按照学生英语水平划分,这样导致有的小组活动特别成功,而有个别小组由于包括几个学困生导致活动实施不够顺畅。在以后的授课中,应在充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科学划分小组,合理组织小组活动,使小组活动的意义真正得以实现。

3.教师指导性语言过多:讲课的过程中,因为总怕学生听不懂或是出错,所以自己的课堂指导性语言可能啰嗦了一些。应该更大胆的去放开学生,让学生去说出自己的思考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

4.教师的评价语言应再丰富一些,尤其对于表现特别出众的学生应给予特别的,不同于他人的评价语言。

5.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再设计本节课时,如果能让学生在课下完成一项全班性介绍动物的交流活动会更好,更有助于学生在课后消化和巩固课堂内容。

结束语

有效的教学是每位教师永恒的职业追求。英语课堂的高实效性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主要要求和衡量标准,提高英语课堂的实效性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我们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不断探索。

设计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设计活动时要以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为主要指导方法,在对教情和学情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考虑到活动的实践性、交际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等多种因素。

课堂教学设计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紧密结合。教学活动是服务于学生的,旨在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到不同活动中,既考查了掌握的情况又巩固了新知识。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地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要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经过听、说、读、写等环节了解教学内容和重点。

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借助多媒体辅助学。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全体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设计要以交际教学法为理论依托,体现英语交际性原则。英语课堂教学并非是“我教你学”,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教学活动是通过交际使学生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积极应用“创境法”,提供学生真实的语言应用环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际。

小学英语课评课稿 篇7

在情境中学习,越学越入境——评初玉洁老师《Happy birthday》

初玉洁老师执教是PEP Book1 unit 6《Happy birthday》的Let’s talk。小学阶段英语语法相对较少,而更注重于情境教学和趣味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结合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促使他们学会在适当地情境中使用英语。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为了不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初老师在这节课里创设了一个大情境:为Minnie过生日。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比较形象、直观,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又如游戏法,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既提高了操练强度,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启发、诱导学生思维,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大胆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从整堂课的结构看,思路非常清晰,先热身,再新授,把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的句型逐个突破,到最后呈现整个对话,让学生进行表演。本节课中,她的一些设计细腻而又精彩。

第一、卡通人物贯穿整堂课。

整堂课都是以Minnie为主线来贯穿始终的,包括从最开始的导入,介绍This is my friend, Minnie. 引出Minnie这个新朋友,到后来介绍来为Minnie过生日的一些动物朋友,来复习数字,通过为Minnie过生日引出本课的重点句型How old are you? I’m….为Minnie 送礼物:This is for you. Happy birthday.到最后呈现出为Minnie过生日的.整个场景,都紧紧围绕这些卡通人物。卡通人物的出现,让学生消除了课堂的紧张气氛,和对话教学的枯燥感,又激发学生兴趣,活跃了学生思维。

第二、活动设计,丰富有效。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手段和视、听、说等饶有趣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接触,体验足够量的语言材料,保证了输入量,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语感。如:教学和操练How old are you? I’m…时,由于学生之间年龄都是差不多而且都是相互知道的,所以如果直接互问年龄就不存在有一个信息差,而且也比较枯燥。初老师就设计成问来参加Minnie生日会的小动物的年龄,提高了学生参与操练的积极性,也很好地突破了整课堂的一个重难点。在操练This is for you. 的时候,初老师为学生准备了很多送给Minnie的生日礼物,让学生来操练,模拟好朋友过生日的场景。此时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真正的生日场景,个个兴高采烈地为Minnie来庆祝生日,使课堂的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也很好地操练了句型,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注重语言的延伸教育。

本堂课对学生的英语输入不仅仅是这个对话。教学中初老师又恰到好处的设计了多处延伸教育。比如:在教This is for you这个的句型的时候,初老师还教了很多关于生日礼物的单词,如:flower, balloon, toy, yo-yo等等,还利用两只老虎的节奏自编了一首Happy birthday的歌曲,相比较传统的生日快乐歌,无疑这个会更吸引学生。最后的对话呈现也把前几个单元学过的一些内容贯穿进去,如去参加Minnie的生日派对时,一些新朋友见面会用到Nice to meet you. Hello, what’s your name?等等。最后学生的输出——对话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了整堂课扎实教学的一个很好的反馈,短短的40分钟的时间,学生能够很好地将一个完整的对话表演出来。

当然,本堂课也有值得探讨的地方,整堂课下来,学生参与的面还不够广,尤其是一些接受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也要给他们足够的关注度,如最后对于长篇幅对话的表演他们会有困难,可以将对话进行分层教学,对于接受快的学生,可以在原来对话的基础上再添加自编的内容,而对于接受慢的学生,可选取其中重要的句型,表演一个比较简短的对话,这样学生的参与面会更广。另外,Ten Little Candles这首歌曲放出来的声音比较轻,所以课堂效果不是很好。

小学英语课评课稿 篇8

基于小学生英语知识有限且要进一步发展其思维能力,注意倾听及观察,用英语简单交际的能力。根据四年级学生好奇,求知欲强的特点,针对本班学生表达能力不强的现状,根据本课的特点,以学生好奇的老师的笔友Jerry展开教学,从中培养能够学生的语言能力,并激发他们使用英语进行思维和简单交际的欲望。用观察地球仪,猜谜游戏,小调查,整理句子写信等层层深入的互动活动,引导学生不断调动已有的知识,合理地整合,拓展成新的语言内容进行交际。

本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掌握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主动参与到本课教学中来。本着这两条原则,教师在设计这堂课时,从Warming—up开始就为新课的导入到最后的复习作了精心的设计:Sing a song.Introduce the teachers pen—friend。Find the UK.Ask questions about your classmates pen—friend. Where does Lilys pen—friend live Guessing game.Do the reading and answer questions. Write a letter.所有的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He is… He has … He lives in He likes He likes to He can In Spring,its ……同学们在活泼真实的教学氛围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感受。

小学英语课评课稿 篇9

【关键词】听评课;青年英语教师;成长

一、前言

听评课是初中英语教师需要重点进行的一项教研活动。所谓听评课可分为听课和评课两个部分。其中听课主要是需要其对所听课的课堂进行观察,充分了解被听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而评课则是听课教师对所听过的课堂讲授内容和方法进行分析,并给以中肯的评估。在如今教育进行改革的背景下,听评课显得更为重要,它是教师间进行经验交流和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初中青年英语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方法。

二、初中青年英语教师的听课方法

1.听课前的准备工作

初中青年英语教师要想在听课过程中能够获得成长,就要认真对待听课活动。在听课之前,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向授课老师当节所讲授的具体内容,然后对该部分内容进行预习,了解所讲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研究相关重难点所设计的教学理论[1]。另外,用换位思考想一下如果自己是这节课的授课老师将会采取怎样的授课方式,在听完课以后做出对比,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初中青年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不做好听课前的准备工作,在听课过程中获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充其量只是充当一个课堂内容的学习者。

2.听课中的投入程度

教师在听课过程中要跟学生一样集中精神,甚至要比学生所投入的精神和精力更为集中。在课堂上,听课教师不仅要听授课教师所采取的授课方法,还要看整个授课课堂的整体情况。首先是看授课教师教的方法和方式。应仔细认真的捕捉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所有的语言和表情,记住授课教师在每一个授课环节中所采取的授课方法,以及在处理一些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时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其次是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其在课堂上的综合表现、参与程度、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等等方面。

3.听课后的总结工作

听课活动的实施是为了能够借鉴别人授课方式方法的长处,吸取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从而促进自己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2]。所以,在听课之后,不能对所听课内容不了了之,应对听过的内容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分析授课老师所采取授课方法的长处,提出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扬长避短,并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形成拥有自己风格的授课方法。提高其授课的水平。

三、初中青年英语教师的评课方法

在听课所有内容完成以后,需要对授课教师授课水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①课堂环境。课堂良好的氛围是考验一个授课教师授课水平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课堂氛围应该是自由、平等的,授课教师应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位听课的学生。对于学生所产生各种新奇的想法和兴趣应给予足够的尊重,从而增加其所拥有的学习兴趣。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个授课教师最初的出发点,其是否是正确的将会影响到授课的效果。因此,在评课的过程中,应将教学目标作为主要的评价对象。③处理教材。在对授课教师进行评价时,不仅仅要看其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实现,好要看授课教师对相关教材内容的处理。教学目标的实现能够充分反映出授课教师采取授课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处理教材内容时,是否能够轻松的解决所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指标[3]。④教学过程。授课教师水平的高低在其教学过程中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反映。授课教师通过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清楚了解自己的学习思路,培养其学习能力、促进其发展。教学过程并不是授课教师自己单方面的活动,是授课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活动过程,也是将授课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综合结合在一起的重要手段。

四、总结

总之,听评课不仅是对授课教师做出相应的评价,也是青年英语教师提高自我授课水平、改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理念、促进其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所以,要想有效落实教师的听评课制度,首先要得到听评课的教师重视,其次是在听课前、中、后三个阶段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如此才能够充分发挥听评课制度的作用,促进初中青年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凌珏.提高英语教师听课和评课效果的策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03(04):70.

[2]付伟.中小学教师听评课情况调查与分析——以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3,05(08):126.

上一篇:评优个人事迹材料下一篇:财会毕业实习心得